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6: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

第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作品欣赏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文系新闻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不仅对学习中国文学和其他中文学科的课程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文化视野与良好的素质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正确评价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运用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吸收世界文化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教学内容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上下数千年、纵横五大洲,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知识等,知识点异常丰富。既是一部外国文学史、同时也是外国文化史、甚至还是外国文学理论史。立足外国文学,融汇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突出素质教育特色。由于目前的课时量很难涵盖教学的全部内容。在课程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克服教学时数不足所带来的困难。教学时数

每周3学时,共48学时。教学方式

学生有备而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为辅。考核方式

多样化的平时作业成绩占60%比例。期末考试为开卷,占40%比例。

第一章 古代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了解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教学内容 : 概述:

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古希腊抒情诗、寓言、散文及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第一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第二节 索福克勒斯及《俄狄浦斯王》

一、悲剧与喜剧的起源;戏剧的繁荣与奴隶主民主制的关系及戏剧的发展概况。

二、索福克勒斯及《俄狄浦斯王》。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掌握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四种主要类型,辩证地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价值;了解但丁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教学内容 : 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与市民戏剧。第一节 但丁

一、生平与创作。《新生》、《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二、《神曲》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其思想与艺术上的两重性。

三、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拉伯雷及其代表作品《巨人传》;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分期,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 概述: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阿里奥斯托与塔索。

三、德国文学概况;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民间文学与《浮士德博士传》。

四、法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及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拉伯雷的《巨人传》

五、西班牙文艺复兴的特点;维加及《羊泉村》;流浪汉小说。

六、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乔叟、托马斯·莫尔、斯宾塞;“大学才子”。第一节 塞万提斯

一、生平与创作。

二、《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第二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戏剧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

二、《哈姆莱特》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三、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化”。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十七世纪英、法两国文学发展概况及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掌握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分析《伪君子》中答尔丢夫形象及该剧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 概述: 一、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二、英国的清文学;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弥尔顿的《失乐园》。

三、法国古典主义的产生和两种不同的倾向;古典主义悲剧: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昂朵马格》;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早期的《夫人学堂》,中期的《伪君子》、《唐·璜》、《悭吝人》、《恨世者》、《乔治·唐丹》,后期的《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形象;剧本的民主倾向;艺术成就。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理解启蒙主义文学和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了解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了解歌德的生平、思想、创作,掌握《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分析其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教学内容: 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散文滑稽史诗”及《汤姆·琼斯》;感伤主义。

三、法国启蒙文学。四大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的创作;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

四、德国文学。莱辛与德国启蒙文学;“狂飙突进运动”;歌德、席勒与德国古典派。

五、意大利文学。哥尔多尼的《女店主》。第一节 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威廉·迈斯特》。

二、《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形象分析;《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及重点作家的生平、创作;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把握《唐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教学内容: 概述:

一、浪漫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德国浪漫派前期与后期的不同特点。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诗人、雪莱的诗、济慈的诗、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四、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与《勒内》

五、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 雨果

一、生平与创作:《克伦威尔》序言;《艾尔那尼》之役;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其他长篇小说。

二、《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三、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二节 普希金

一、生平与创作: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历史剧;小说。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形象。

三、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全面把握法国、英国、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概况和各自的主要特点,了解德国、东欧和美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深入地理解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海涅、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惠特曼等的生平及创作的基本状况,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他们在欧美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 概述: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二、法国文学概况。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梅里美的《高龙巴》和《嘉尔曼》;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三、英国文学概况。萨克雷《名利场》;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房》。

四、德国文学。东欧和北欧文学概况;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创作。

五、美国文学概况。前期浪漫主义的欧文与库珀,后期浪漫主义的爱默生与霍桑、朗费罗;象征主义文学鼻祖爱伦·坡。

六、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早期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三四十年代的“自然派”;五十年代起繁荣,“多余人”形象为“新人”形象所取代;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

第一节 斯丹达尔

一、生平与创作。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小说《阿尔芒斯》、《巴马修道院》、《意大利遗事》;《法尼娜·法尼尼》。

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意义;于连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二节 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思想。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

二、《人间喜剧》的总体结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

三、《高老头》的思想内容;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老头形象;艺术特点。第三节 狄更斯

一、生平与创作。创作分期;重要作品与特点;《双城记》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大卫科波菲尔》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第四节 果戈理

一、生平与创作。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彼得堡故事集》;《外套》;《钦差大臣》。

二、《死魂灵》(第一部)情节结构;五个地主及乞乞科夫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含泪的笑”的艺术特色。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生平与创作。《穷人》中的小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变化;《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

二、《罪与罚》的思想内容与意义;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小说艺术上的创新,独特的心理描写与“复调小说”。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本时期欧美各国文学的发展及其各种新的变化,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产生的新特点,特别是在俄罗斯和北欧所达到的繁荣;深入地理解左拉、莫泊桑、哈代、易卜生、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马克·吐温等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的基本状况,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以及在欧美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 概述:

一、本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新的变化、新特点。

二、英国文学的特点,吉卜林等人的创作。

三、北欧挪威文学异军突起,比昂逊的社会问题剧,瑞典斯特林堡的创作。

四、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五、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欧·享利的短篇小说创作,杰克·伦敦的创作。

六、自然主义文学。左拉的创作理论,龚古尔兄弟的创作。第一节 哈代

一、生平与创作。“威塞克斯小说”,《无名的裘德》,史诗剧《列王》。

二、《德伯家的苔丝》思想内容,苔丝的悲剧命运。第二节 易卜生

一、生平与创作。易卜生在欧洲戏剧史上的地位。

二、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和《人民公敌》。

三、《玩偶之家》的思想内容,娜拉形象形象分析,作品的结构艺术和对话艺术。第三节 托尔斯泰

一、生平与创作。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托尔斯泰主义。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安娜悲剧的根源。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掌握各主要流派的创作特点与代表作家、作品;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概况,分析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教学内容:

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三、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一节 卡夫卡

一、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

二、卡夫卡短篇小说的分类,《判决》与《变形记》。

三、卡夫卡的三部长篇小说的社会批判主题和多层次的隐喻。

四、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第二节 贝克特

一、生平与创作。

二、《等待戈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三节 海明威

一、生平与创作。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变化。

二、《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三、“冰山原则”、“硬汉性格”;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

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修订二版),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欧洲文学史》(共3卷),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昭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象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杨慧林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共五册),陶德臻、马家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外国文学作品精读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作品精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02109 总学时: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卓越实验班” 大纲执笔人: 韩袁红 大纲审核人: 金生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卓越实验班”开设的基础性课程,起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文学文本的能力,提高对外国文学中经典作品的鉴赏水平,并经一部加深对欧美文学史以及西方文化的理解。本课程重点放在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上。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古代文学

第一章 《荷马史诗》(4学时)

了解史诗产生的文化背景,《荷马史诗》形成的历史过程、史诗内容、风格特点。《荷马史诗》是欧洲古代文学的经典。它在神话时代向历史时代过度的时期,由口头文学产生而最终定型为书面文本,其中神话与历史交织兼容,反映了古希腊文明原初丰富而强大的世界观、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荷马史诗》从特洛伊战争后众多的史诗中脱颖留传,成为欧洲文学发展的源头,《伊利亚特》的戏剧性结构与《奥德赛》的叙事性特征交相辉映,优雅、精彩的荷马式比喻展开奇异的语言空间,给欧洲文学的发展留下了身后的根基和丰富的空间。

重点:以译林出版社陈中梅译本为文本,结合译者的序言,重点分析两部史诗的结构、叙事以及语言上的特点。

难点:在把握作品文学特征的之后,理解这两部史诗作品中的神话内容和历史内容以及二者的融合,思考其中体现的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本精神。

文本选择:陈中梅译本,花城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罗念生译本,罗念生全集(第五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第二章 《神曲》(3学时)

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盖利被恩格斯誉为“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也体现了这样一种两重性。

文本选择:黄国彬注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朱维基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6学时)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的伟大转折,要了解:

1、虽名为“文艺”的复兴实际是整个社会思想的巨大进步;

2、“复兴”的意义是什么?以复兴之名,行宏扬资本主义文明之实。重点作家作品: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莎士比亚戏剧。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3学时)

17世纪的欧洲在政治制度上是君主专制的国家体制。强调忠君爱国,在意识形态上兴起的是理发主义思潮,它与自然科学的进步互相推动。但这仅是法、英两个先进的国家的情况,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平衡,落后的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以及东北欧和俄罗斯等国家,还在封建主义统治之下,天主教势力十分强大。

主要内容:

1、巴洛克文学及其特征。

2、古典主义思潮及其特征。

3、古典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重点作家作品:莫里哀和《伪君子》。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3学时)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第二次全欧洲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部分,启蒙文学兴起。启蒙文学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欧美文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

1、英国的启蒙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丹尼尔 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亨利用职权菲尔丁《汤姆 琼斯》。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文学。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以及他们的理性主义小说。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为浪漫主义开先河的文学作品。博马舍的喜剧德国启蒙文学的先驱:莱辛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狂飚突进运动。歌德的文学创作。

重点作家作品:歌德和《浮士德》。

(二)中编 19世纪文学

这是欧美文学取得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的阶段。主要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思潮。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辈出,名著车载,在世界文学中是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除两大思潮及其文学创作之外,尚有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出取得不俗的成就,并对下一世纪的世界文学有一定影响。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3学时)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它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有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有内在的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领域。

主要内容: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德国的“耶拿派”作家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拜伦与雪莱。英国“湖畔派”诗人。

重点作家作品: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2学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勃兴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的原因。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主要内容:

1、法国文学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此消彼长而又互相包容。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等文学大师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2、英国、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后来居上,一跃而登世界文学的高峰。

3、东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催生,代表作家亚当 密茨凯维奇。

4、美国文学这一时期以马克 吐温和欧· 亨利为代表。

重点作家作品:司汤达和《红与黑》、巴尔扎克和《高老头》、勃朗特姐妹和《简爱》、《呼啸山庄》、普希金和《叶甫盖尼·奥涅金》、狄更斯和《双城记》、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三)下编 20世纪文学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哲学思想异常活跃,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深刻地影响作家的创作。文艺思潮流派名目繁多,大体上划分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派别。第八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3学时)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延续到20世纪仍不断发展。法国以罗曼 罗兰为代表。英国以肖伯纳、毛姆、劳仑斯为代表,德国以亨利希 曼为代表,美国文学在本世纪获长足发展,主要作家有德莱塞、杰克 伦敦、海明威、斯坦贝克等。

主要内容:

1、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这部10卷本长篇小说饮誉世界文坛。

2、德莱塞作为美国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欲望三部曲》。海明威的文学界创作有明显的反战倾向,代表作是《永别了,武器》,其晚年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有现代气息。

3、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弗洛依德心理学影响,擅专性心理描绘,与先铎派文学界不谋而合。

重点作家作品: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3学时)

本章讲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巨大成就,以1917年月10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终结。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文学界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经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学”命名之前,俄苏文学界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三大流派并存。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出现反映20年代国内战争的文学界,3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文学,反映40年代卫国战争的文学以及50年代的战后文学。反映政治与社会生活中黑暗面的非主潮文学。

3、解冻文学界,全景式小说和70年代以后的道德主题小说。

重点作家作品:高尔基和《母亲》、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9学时)

现代主义的20世纪非现实主、反现实主义的诸多文学界流派的总称。它们共同的旗帜是反传统,在艺术上锐意求新,大胆探索,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主要文学流派。

重点作家作品:卡夫卡和《变形记》、乔伊斯和《尤利西斯》、萨特和《恶心》、贝克特和《等待戈多》、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在讲解作品、因此也要求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名著的阅读上。阅读时应选择较好的译本。译本应该是全译本,不主张读节选本或缩写本。

为了正确、深入领会作品内容应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

课堂讨论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一来可以检查学生对作品阅读的的情况,二来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三来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陈中梅:《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陈中梅:《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陈中梅:《宙斯的天空——<荷马史诗>里的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目击者的讲述——论史诗故事的真实来源》、《人物的讲述•像诗人•歌手——论荷马史诗里的不吁请叙事》

5.神曲套装(地狱.炼狱.天堂)

3、张玲霞:《探骊寻珠—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刘建军:《西方文学人文景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柳鸣

九、郑克鲁等:《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7、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8、郑克鲁:《现代法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刘建军:《20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0、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

1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3、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译林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4、富华:《活在名著中的女性》,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5、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毛信德:《20世纪世界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7、启良:《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18、田微:《信仰与理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兴衰》,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瓦特[英]:《小说的兴起》,高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月版。20、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1、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易丹:《断裂的世纪:论西方现代文学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9、梯利[美]:《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0、赵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1、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2、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3、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4、郑敬畴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课程编号: 0203113 总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适用专业 新闻学 大纲执笔人:孙宏新 大纲审核人: 金生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起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全面把握欧美先进文化的历史面貌以及其曲折发展的过程,由此进一步深化对文化规律的理解,初步培养起能兼容中外的文化创造能力。本课程不同于外国文学史,其重点放在引导、辅助学生对外国文学中优秀作品的阅读上。

通过讲授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外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主要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和认识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上编 古代至18世纪文学

这部分是欧美文学的开端和发展阶段,有两个重点:一是文艺复兴后的再度辉煌;;历史在这里走了一个“之”字形,否定之后再度否定,充分辩证精神。二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由此显示出文学的兴衰并非被动地依附于社会的兴衰,它固然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第一章 古代文学

了解古代希腊民族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形成自己独具的生产方式;城邦国家的组织形式以崇尚武力和体育锻炼的民族精神,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精神。、主要内容:荷马史诗、希腊神话中神的谱系以及人、神共处、互动的生命意识,建立在民间审美意识基础上的悲剧与喜剧。

重点作家作品:《荷马史诗》、索福克勒斯和《俄狄浦斯王》。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对“中世纪”这个概念要有正确地理解。首先是历史时段的划分。中世纪又分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共约1200年。其次是要了解欧洲封建制度是如何在漫长的中世纪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再次是要掌握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及其传播。

主要内容:概述欧洲中世纪的、希腊、罗马文化的湮灭。意大利诗人但丁 阿里盖利及其代表作品《神曲》,是封建中世纪的终结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重点作家作品:但丁和《神曲》。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的伟大转折,要了解:

1、虽名为“文艺”的复兴实际是整个社会思想的巨大进步;

2、“复兴”的意义是什么?以复兴之名,行宏扬资本主义文明之实。重点作家作品: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莎士比亚戏剧。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17世纪的欧洲在政治制度上是君主专制的国家体制。强调忠君爱国,在意识形态上兴起的是理发主义思潮,它与自然科学的进步互相推动。但这仅是法、英两个先进的国家的情况,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平衡,落后的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以及东北欧和俄罗斯等国家,还在封建主义统治之下,天主教势力十分强大。

主要内容:

1、巴洛克文学及其特征。

2、古典主义思潮及其特征。

3、古典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重点作家作品:莫里哀和《伪君子》。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第二次全欧洲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部分,启蒙文学兴起。启蒙文学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欧美文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

1、英国的启蒙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丹尼尔 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亨利用职权菲尔丁《汤姆 琼斯》。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文学。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以及他们的理性主义小说。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为浪漫主义开先河的文学作品。博马舍的喜剧德国启蒙文学的先驱:莱辛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狂飚突进运动。歌德的文学创作。

重点作家作品:歌德和《浮士德》。

(二)中编 19世纪文学

这是欧美文学取得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的阶段。主要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思潮。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辈出,名著车载,在世界文学中是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除两大思潮及其文学创作之外,尚有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出取得不俗的成就,并对下一世纪的世界文学有一定影响。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它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有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有内在的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领域。

主要内容: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德国的“耶拿派”作家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拜伦与雪莱。英国“湖畔派”诗人。

重点作家作品: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勃兴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的原因。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主要内容:

1、法国文学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此消彼长而又互相包容。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等文学大师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2、英国、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后来居上,一跃而登世界文学的高峰。

3、东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催生,代表作家亚当 密茨凯维奇。

4、美国文学这一时期以马克 吐温和欧· 亨利为代表。

重点作家作品:司汤达和《红与黑》、巴尔扎克和《高老头》、勃朗特姐妹和《简爱》、《呼啸山庄》、普希金和《叶甫盖尼·奥涅金》、狄更斯和《双城记》、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三)下编 20世纪文学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哲学思想异常活跃,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深刻地影响作家的创作。文艺思潮流派名目繁多,大体上划分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派别。第八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延续到20世纪仍不断发展。法国以罗曼 罗兰为代表。英国以肖伯纳、毛姆、劳仑斯为代表,德国以亨利希 曼为代表,美国文学在本世纪获长足发展,主要作家有德莱塞、杰克 伦敦、海明威、斯坦贝克等。

主要内容:

1、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这部10卷本长篇小说饮誉世界文坛。

2、德莱塞作为美国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欲望三部曲》。海明威的文学界创作有明显的反战倾向,代表作是《永别了,武器》,其晚年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有现代气息。

3、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弗洛依德心理学影响,擅专性心理描绘,与先铎派文学界不谋而合。

重点作家作品: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

本章讲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巨大成就,以1917年月10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终结。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文学界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经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学”命名之前,俄苏文学界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三大流派并存。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出现反映20年代国内战争的文学界,3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文学,反映40年代卫国战争的文学以及50年代的战后文学。反映政治与社会生活中黑暗面的非主潮文学。

3、解冻文学界,全景式小说和70年代以后的道德主题小说。

重点作家作品:高尔基和《母亲》、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的20世纪非现实主、反现实主义的诸多文学界流派的总称。它们共同的旗帜是反传统,在艺术上锐意求新,大胆探索,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主要文学流派。

重点作家作品:卡夫卡和《变形记》、乔伊斯和《尤利西斯》、萨特和《恶心》、贝克特和《等待戈多》、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在讲解作品、以作家、作品为建构教学的中心。因此也要求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名家名著的阅读上。在阅读过程中,要求一定的数量,在所读的名著中,按不同历史阶段合理分布,不主张专门读一、二位名家的著作。

阅读时应选择较好的译本。译本应该是全译本,不主张读节选本或缩写本。

为了正确、深入领会作品内容应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课堂讨论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一来可以检查学生对作品阅读的的情况,二来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三来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徐保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曹莉主编:《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张玲霞:《探骊寻珠—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刘建军:《西方文学人文景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柳鸣

九、郑克鲁等:《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7、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8、郑克鲁:《现代法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刘建军:《20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0、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

1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3、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译林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4、富华:《活在名著中的女性》,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5、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毛信德:《20世纪世界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7、启良:《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18、田微:《信仰与理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兴衰》,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瓦特[英]:《小说的兴起》,高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月版。20、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1、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易丹:《断裂的世纪:论西方现代文学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9、梯利[美]:《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0、赵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1、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2、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3、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4、郑敬畴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第三篇:外国文学作品推荐

外国文学作品推荐

西方文学:

*《古希腊神话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但丁《神曲·地狱篇》

薄伽丘《十日谈》

拉伯雷《巨人传》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莫里哀《伪君子》

席勒《阴谋与爱情》

*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海涅、雪莱、雨果、拜伦、普希金的诗歌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高老头》等

*夏洛蒂《简爱》 艾米利《呼啸山庄》

狄更斯《奥立弗·退斯特》

*果戈里《钦差大臣》

*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契诃夫短篇小说

*雨果《悲惨世界》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人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海明威《老人与海》

艾略特〈荒原〉

普鲁斯特《追忆逝去的年华》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高尔基《母亲》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东方文学:

《旧约》

《一千零一夜》

泰戈尔《吉檀迦利》

川端康成《雪国》

第四篇:外国文学作品读后感

读完《伊索寓言》,让我自然地想起《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这本同民族的著作,两者都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其进行比较,发现《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介绍的主要是关于神化了的人的伟大故事,更多涉及的是战争、人与命运抗争等宏伟主题,突出表现英雄人物形象,传达一种至高的古希腊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及表现当时的客观现实生活,作品往往触动读者对生命本质、人性等具一定高度的抽象问题的思考。而《伊索寓言》是一些关于拟人化了的动物及农夫、牧人、渔夫等普通底层人民(有少许神)的小故事。从生活中抽取出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一种容易为人们理解的朴素处世哲理。《伊索寓言》不及神话、史诗等能表达将许多特征统一化了的民族精神及较宏阔、全面的社会生活画面,只是于字里行间揭示古希腊早期人类的一些生存状态、价值观念和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普世道理。读神话、史诗觉得有点严肃、理解上倾向归于历史的真实,读寓言则觉生动、通俗、有趣,对寓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可以是开放的、多元的。两部作品尽管有一个用神话,一个用寓言各自讲述古希腊人们的故事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从另一方面看,也正体现古希腊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立体感。

从《伊索寓言》中看出古希腊人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例中总结经验的,这三百多个故事就是他们积累起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智慧。如《驴子和买主》教人“从其交友知其为人”的道理,《大力神和马夫》告诉人“自助者,天助之”等等。由于处在较原始的特殊生存境遇,与自然、命运抗争的时代里,古希腊人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应的价值观。我觉得故事中就表现出了生命贵于一切,试图保持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强者具有优势,但也不能因此轻视弱者;赞誉机智、诚实、狡黠,讽刺虚伪、贪婪、恩将仇报;提倡着眼于现实,少幻想,追求眼前现世的幸福等涉及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发现寓言不仅从正面宣扬古希腊人信奉的处世原则能带来的好处,也从反面揭露人类贪婪、虚伪、爱被奉承、好逸恶劳等劣性给自身带来的恶果。

总体感受是:《伊索寓言》将动物拟人化,使作品趣味性、讽刺性增强,并获得更多话语自由。虽然写动物是为表现人类,作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动物的固有本性,如狐狸的狡猾,驴的愚蠢。寓言虽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总结,于今日,大部分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因为人类本性中来自兽性的那部分还未被文明很好地“驯化”,需要智慧来给以警醒。想成为生活的智者,不一定要历尽沧桑、冷暖,在文明刚刚开化的时候,往往有大智慧的闪现,正如《伊索寓言》的出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著 罗念生译 《俄狄甫斯王》、《安提戈涅》(电子版)

读后感:

剧本题材虽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不是自我创作,但把神话通过戏剧表现出来的想法是很值得肯定的,剧作家意识到了戏剧能使故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的功效。《俄狄甫斯王》同样也是选择了故事最具冲突的一部分,并做了倒叙结构的处理。人物间的对话使矛盾更加清晰、具体、生动及更加强烈,使我们看到俄狄甫斯在发现杀父娶母事实逐渐明晰时心里的直接的矛盾和挣扎,这与其之前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最近在看黑格尔的《美学》,一时受其中很多内容的影响,所以想结合黑格尔的一些观点谈谈对这个剧的看法。黑格尔在谈戏剧的时说到:“若干人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形成了戏剧性存在的基础。”俄狄甫斯(简称俄)的父亲企图保全自身,将俄抛弃,显示出其自私的性格;俄发誓一定得找到凶手,彰显着性格中的正义凛然;斯芬克斯不食言,奖励猜出谜语的俄娶一王后为妻,为人诚信。三者间独立来看,并不构成冲突,却还是通过一些奇妙的力量发生了一定联系,而就是这种联系导致悲剧的发生,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也即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剧中俄的命运和多神世界及神的决断、意旨和行动交织在一起,但同时人和神保持各自独立的自由。这使得命运虽是必然,俄却仍然需要抗争,命运出其不然,而人类又带着问题或许能够解决的侥幸心理,采取一定行动。我想也许就在这种命运的必然和行动的偶然的碰撞中呈现出悲剧的爆发力。这也如黑格尔所说“悲剧人物性格和情节动作所遵循的目的是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在人世现实中的体现。”

想到这突然就产生一个疑问:这类昭示命运决定人命,个人抗争无效的悲剧是不是容易使人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那么悲剧的意义在哪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剧中俄父亲的弃子行为、俄刺瞎双眼的行为无不给人以震撼,引起人们的同情,俄始终维持着正义和抗争,显示出一种悲壮。现实中很多人很多时候也倾向于相信某些事是命运使然,但并不会完全消极以待,接受命运安排,也会进行一定的抗争。或许悲剧的意义之一在于告诉我们:命运的不确定性使人既不敢为所欲为,又不毫无作为。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享受那些美好的事,也在于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顽强和抗争,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探寻生命的永恒价值。

【意大利】薄伽丘 著 王林万萱译《十日谈精选》 四川人民出版社 XX

读后感:

这本书只选取了《十日谈》100个故事中的三十余个,但还都比较有代表性,对故事的完整和我们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没多大影响。也许是译本选的不好或是没读原著的缘故,几经翻译后,我没能体会到作品语言的某些魅力,反觉得语言通俗,缺乏表现技巧,故事与故事间的过渡语及引言部分是大同小异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整个的结构安排是让人觉得新颖、独特的,类似于《一千零一夜》。在阅读时我的注意力就是完全投在大框架下每个独立的小故事的趣味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上。

作品中,故事题材是多样的,有涉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的、有关乎个人信仰真伪的、教会内部的腐朽、黑暗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讲男女间的情爱故事。但都是围绕几大主题进行表现的:

一、揭露教会的腐化、堕落,对天主教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和讽刺(这点很明显);

二、对人欲的肯定;

三、展现人的智慧,发现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闪光点,提倡人人平等。情爱故事以传统伦理道德来审视,实难接受其中如妻子欺骗丈夫与情人偷会或是男的使诈报复女的等各种状况,看来有点纵欲主义。但又不得不被故事中人物的种种“聪明”的手段弄笑,并佩服人物的智慧。这种赋予趣味性的描述或许正体现了作者对待情爱的态度:不指责、不批评,人欲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情爱让人的智慧迸发,让人享受到快乐。但有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或是造人报复、或是受到惩罚,就看处理得好不好。由此联系时代,进行深一层的解读我想就是大家公认的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宣扬、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批判,以有技巧的纵欲的极端正面冲击严肃的、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此外作者也从反面来表现,就是也以诙谐、可笑的方式道出教会人员、修女等的丑行。提倡平等这点主要通过小人物如马夫等面对阶级高的贵族的刁难,以机智的回答化险为夷的形式表现。

总的来讲,我觉得书的文学史意义是大于它的文学意义的,作品对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作者以瘟疫为背景,正好恰合现实,借此也能以人处在生死关头,可有更多的言语自由,因而能更大胆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为自己能说的不能说的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记得上课时老师提供一种解读是:作者以瘟疫为背景,然后男女以讲故事的形式消磨时光是有意味,意在探求人超越死亡的可能性。我对此不是很理解或说从作品中没有察觉到。

第五篇:外国文学作品选读

《悲惨世界》

主要人物形象:

冉阿让

冉阿让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精神历程的两次大转变:

从善到恶:因为偷面包被判刑,服刑期间他屡次越狱不果,最终服了19年苦役。

从恶到善:出狱后依然走投无路,这时主教感化了他,给予关怀与帮助让他从此改过自新。

他时时刻刻都在奉献自己的爱心,他曾经历过短暂的迷失,最终得以被温暖感化。他成为企业家马德兰之后,他更是广施济贫,仗义疏财,他救助了垂死的芳汀,还竭力将她的女儿珂赛特抚养长大,明知将重回监狱依旧出面自首解救无辜嫌犯,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性的光辉,以及对大众无私的爱。

他信守承诺。为了履行与方汀的承诺,让他们母女团圆,冉阿让一再给恶人汇款,以至于遭受绑架之灾。他甚至逃狱出来搜救她的女儿,并终其一生地呵护着她。

他强壮、勇敢、机智。他比一般人都要强壮有力,身手矫健,面对凶残的绑匪,他也能临危不乱,用智谋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时间。并且他带着一个小女孩逃亡20年还能躲避各种危机,足以反映出他的智慧与力量。

当然,冉阿让的形象并不是完美的,在他的身上也能看出人性的狭隘。冉阿让爱自己的女儿胜于一切,当女儿的心上人出现时,他便嫉妒的无可救药,害怕会失去仅有的快乐。

冉阿让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式命运展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和悲惨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沙威

他是法律的化身,可以说既是无情冷血的国家机器,又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面他不近人情,即使是父母犯罪他也不会饶恕,坚决告发追捕。另一方面,不健全的法权也有一定的正义性,他也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他摧残了冉阿让、芳汀等人,但绝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职业操守。即使是自杀前,也看了一封警察署留下的意见信。

在他身上也有着人性的复归,沙威本质上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只是他固守已扭曲的法权和不公正的正义。他的本性还是善良的,他的人性也并未完全泯灭。当冉阿让放弃枪决沙威,选择放走了他。而后沙威再次遇上冉阿让,出于使命感他将冉阿让截住,但最终还是放弃了逮捕。他身上的人性真正开始复活,更高层次的良知被唤醒,“正义”与“法律”不再一体,他陷入了水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中,最终以死亡终结了自己。

雨果安排沙威投河的结局,不仅反衬出了冉阿让人格的胜利,同时也给沙威塑造了一个让人怜悯恐惧、敬佩感概的人物艺术形象。主题 展示一个悲惨的充满苦难的世界,冉阿让为一块面包而做了十九年的苦役,芳汀为生活所迫而出卖肉体,珂赛特以羸弱之驱而承担成人劳作,描写了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处境,寄予了作者对悲惨世界中劳动人民遭遇的同情。并试图揭示造成这种悲惨的原因。

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制度及其法律、道德。生动刻画了沙威固守已扭曲的法权和不公正的正义的人物形象,呼吁人们“正义”与“法律”并非一体。

提倡以“仁爱”对抗罪恶,唤醒良心。当冉阿让出狱后依然走投无路,备受排斥,这时主教感化了他,在他准备恩将仇报时给予关怀与帮助让他从此改过自新。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 精彩的心理描写 “美丑对照”原则

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台。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坷赛持痛苦的童年,以及泪铁卢战

役、1832年巴黎街垒战等等,都写得比较真实,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也十分鲜明,雨果

笔下的一些人物不同寻常,如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栖牲精神。还有在情节安排上出现了不少“非凡”的事 件等,都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②政论性。雨果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社会讲坛.不是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③语言极富特色。小说的语言高昂、激烈、热竹青.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小说的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变形记》

格里高尔人物形象

他本是个有着丰富情感和诗意追求的小人物,但在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之下,他逐渐丧失了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生活在谨小慎微,惶恐不安中。

格里高尔在最初变成甲虫时是一个孤独的小人物,他既不是纯粹的甲虫,对人类而言他又是一个怪物。然而他的焦虑,并不是来自于变成甲虫的事实,而是无法完成工作的恐惧,可以看出他是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人的悲哀,在畸形的社会压力之下,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超负荷的工作,生活中充斥着冷漠,缺乏关爱,陷入孤独的深渊。

在变身为甲虫后,家人对他的态度都很差,连最初还对他抱有一丝同情和怜悯的妹妹,对他的关心也渐渐消失,甚至在他吓到房客之后,妹妹狠狠的锁上了房门。尽管家人视他为累赘,他依然在角落里思考生活,得到人性的复苏,并为家人的生活而担忧。

最终还是遭到亲人抛弃,是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变形情节内涵:

1、格里高尔的变形表现了压抑的现实与自由的意志之间的矛盾。他本是个有着丰富情感和诗意追求的小人物,但在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工作压力之下,他逐渐丧失了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生活在谨小慎微,惶恐不安中。

2、格里高尔的变形反映出现代人“异化”的生存状态。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人的悲哀,在畸形的社会压力之下,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超负荷的工作,生活中充斥着冷漠,缺乏关爱,陷入孤独的深渊,这是社会对人的异化。

3、格里高尔的身体的变形映衬出周围人的另一种“变形”。描写格力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遭遇,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造成的孤独、冷漠和悲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孤独,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视为异类的异化状态。

(三)艺术特点:

《变形记》突破了传统文学描绘事物表象的特点,着重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卡夫卡以“人变甲虫”这样荒诞的形式来表现异化主题,使作品具有极大的寓意性。在细节描写方面,卡夫卡善于精雕细刻。整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并行不悖,构成了《变形记》叙事的基本特点。在梦幻般的背景下,作者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心灵深处,揭示了世界对人性的强大的压力,揭示了人的不安全感,更使作品显得沉重压抑。在语言上,由于作者在作品中不发表任何议论,常常把作者的视角与主人公的视角融为一体,使小说的感情色彩深藏不露,显得冷静平稳。

(四)“卡夫卡式”艺术特点:

1、悖谬与怪诞。

2、寓义性与多义性。

3、梦幻性和神秘性。

4、冷峻与客观。

5、局部真实与整体荒诞相结合。

《安娜 卡列尼娜》

安娜的形象:

1、优美诗意,压抑不住的生命热情,有独立意识

安娜的优秀和不同反响就在于她自我意识的苏醒,在于她对爱情、个性的迫求。起初安娜只是有生机和活力,但她依旧和机械死板的丈夫维持着毫无感情可言的婚姻,可是这一切随着握伦斯基的到来而消失了,安娜开始意识到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2、真诚勇敢,反抗上流社会虚伪道德

安娜对爱情的追求是执着而坦诚的,当她意识到自己己经爱上握伦斯基时,她坦诚的向卡列宁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并无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当时上流社会对妇女的约束是很荒谬的,只允许偷情,却不能容忍公开的承认爱情。而安娜漠视上流社会对她的虚伪道德批判。

3、性格刚烈,充满内在矛盾

追求热烈,敢爱敢恨,这是安娜对爱情的态度。

但她又是复杂矛盾的,她在在对待仁列宁的态度上便具有两面性,从前安娜对卡列宁的态度是冷漠的,然而在遇到握伦斯基后,安娜开始觉得卡列宁令人难以忍受。但当她毅然离家出走,去追寻幸福的爱情生活后,对卡列宁还是抱着忏悔的心态的,在病危时对卡列宁的忏悔也达到了极致。

安娜对握伦斯基的情感也是有两而性的,首先安娜对握伦斯基的爱是坚定的。她不顾一切舆论的阻挠,坦诚地承认自己对握伦斯基的爱情,为了这份爱情,几乎抛弃一切。然而另一方面,安娜对与这份爱情是有猜疑的,她不断地要求握伦斯基要像自己爱他一样爱她,只要握伦斯基出去和朋友吃饭而会去晚了,安娜都会很不高兴,由此可见安娜的爱己经专横到病态的地步。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1)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与残酷;

卡列宁的作用:事发之前无爱可言,事发之后力图使她长期处于不合法的地位,并剥夺其亲子之爱;

(2)沃隆斯基的作用:未必是简单的“始乱终弃”;但在 上流社会的压力、功名和财产继承关系面前,他毕竟不能坚 持把对于安娜的感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造成安娜悲剧 的直接原因。

(3)安娜自身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而有诗意的形象,她执 着、真诚、表里如一;性格刚烈,充满内在矛盾。这使她具 有一种负罪感、“精神裸露感”;潜意识中不能完全离开“上流社会”;最后对渥伦斯基的爱情完全绝望,以自杀来惩罚沃伦斯基,对“上流社会”发出抗议,造成惨烈的结局。《安娜》的艺术特色:

1.两条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线索,一是安娜和渥沦斯基的这条线;二是列文和吉提的这条线。后来他写着写着把这两个故事并到一个故事里去了。“圆拱型结构”;

2.运用“心灵的辩证法”的成功之作;开始运用意识流 手法,如安娜自杀前的内心独白,思绪的凌乱和跳跃,联想 与回忆,下意识与意识互为表里。

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变化过程。通过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过程来反映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冲突。

3.整个叙述从容不迫,富有深刻的悲剧意蕴,人物充满着矛盾、紧张和慌恐,全书闪现着噩梦、宿命的预感和死亡的阴影;显示出作家透视人的心灵和命运的敏锐眼光。

《高老头》

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

1、鲍赛昂夫人的教诲:

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头和伯爵夫人的关系,决定去雷斯托伯爵夫人家。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仆人轻蔑;接着他莽撞地冲进了一间浴室,大出洋相,拉斯蒂涅在提到高老头后被人赶出,而后向其表姐求教。这个熟谙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教他怎样以牙还牙,没心没肺,怎样勾引女人,凭借女人往上爬等等,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堪称拉斯蒂涅的启蒙者。

2、拉斯蒂涅的另一个启蒙“教师”:伏脱冷。

伏脱冷是一个想拼命爬上贵族社会的恶汉,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的教导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盘托出,开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惊讶、可怕,以后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响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伏脱冷的“道德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

3、高老头之死,给拉斯蒂涅上了最为关键的一课。高老头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极度溺爱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花在了她们的身上,最后却落得临死前都未能看到女儿们来看他一眼。最后,拉斯蒂涅为高老头送葬。从高老头的死中,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全在于金钱,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获取金钱、立足上流社会的决心。伏脱冷形象:

这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伏脱冷是一个想拼命爬上贵族社会的恶汉,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的教导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在拉斯蒂涅面前全盘托出,开始使涉世不深的拉斯蒂涅感到惊讶、可怕,以后拉斯蒂涅受多方面影响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伏脱冷的“道德教育”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

但伏脱冷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凝聚着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长期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他常常通过伏脱冷的口,对社会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与鞭挞。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原则,不顾一切地为自己谋利,同时,他对这个原则又嬉笑怒骂,对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弊端观察得入木三分。这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巴尔扎克却把他的人格精神提到诗意的高度,成为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艺术特色:

1、精细而富有特征的典型环境

通过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了“真实生活,刻画了人物性格”,小说的开篇就用典型的环境描述法展示了伏盖公寓周遭和内部环境:铺街的石板干燥,阴沟无积水,无污泥,墙如牢狱的高墙,阴森恐怖…从视觉角度说明伏盖公寓处在巴黎“最丑恶最偏僻的地方”,这是作者对当时巴黎底层社会真实的描画。

2、人物性格的典型化(1)环境中的人物

塑造拉斯蒂涅这个人物,作家着重刻画的不是他心灵上原有的那些特性,而是写他在巴黎生活影响下心灵发生的变化,他的逐渐堕落。

(2)情欲中的人物

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 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他的两个女儿从未爱过他。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3、精致的结构

小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又穿插了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的故事。几条线索错综交织,头绪看似纷繁而实际主次分明。

4、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

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一个是穷酸的陋室客栈,一个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强烈的反差促使拉斯蒂涅野心的膨胀。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等等…… 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5、充溢的思想

艺术作品就是以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他的故事因夹带着巨量思考而格外发人深省。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的形象:

他是一个复杂而具有魅力,童真而狡黠多端的孩子。

他调皮捣蛋,机智勇敢,自由叛逆,偷偷逃课去游泳,还经常闯祸,惹得老师头疼,波利姨妈生气,却总是逃脱惩罚。波利姨妈罚汤姆刷墙,汤姆却用自己的“鬼主意”把它当做 “特权”让别的小孩刷。从而不用刷墙,还得到了很多小玩意儿。善良正义,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他与好友哈克一同去墓地埋猫的时候,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印第安人·乔杀死了鲁滨逊,又将其嫁祸别人。出于小孩的恐慌心理,他发誓不说出真相,但在良心的谴责下,他还是在法庭上指认了真正的凶手——乔。后来,汤姆又与几位朋友一起寻找乔的一笔不义之财,但是途中汤姆与蓓姬迷路了,尽管如此,患难见真情,汤姆不停安慰蓓姬,又将蛋糕分给蓓姬,自己只啃小一块,最他们走出了洞穴也找到了宝藏。

哈克的形象:

中产阶级社会主流的孩子汤姆是文明熏陶下的孩子,是与他的监护人,老师以及一些腐朽社会习俗的对抗。而哈克出身于白人社会的最底层,虽然有亲生父亲,但从父亲那得到的永远是打骂。哈克一直享有相对的自由,他可以穿着破旧的衣服,饿了就吃一点,想睡哪就睡哪,是自然状态下成长的孩子。

汤姆可以说是淘气,而哈克则是叛逆,与众不同有独特性的孩子。哈特需要反抗的是奴隶制,当时蓄奴制在南方各州盛行,黑人是白人奴隶主不容侵犯的私有财产。耳濡目染之下,哈克自然沾染上了传统观念。在对待逃跑的黑奴吉姆时,哈克经历了几次内心中激烈的思想斗争,从哈克写信准备举保吉姆到毁信再到谎称染上“天花”救吉姆,无不反映出南北战争前奴隶制观念在一个孩子身上所投下的阴影。

在帮助黑奴吉姆逃跑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是人和事。在这些人身上哈克从未感受过人世间最起码的温情,使他能够按照自己的逻辑准则来看待身边的问题,变得善于思考,富有感情。《哈克》的艺术特色: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以第二人称进行叙述的,是作者以其成年人的口吻来讲述的儿童故事。而哈克的故事却是他 自己讲的,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通过少年的视角观察世界,给人以亲切感,并反衬出周围环境的丑恶;

(2)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诙谐幽默,漫画化的描写中见出真实;

(3)让哈克贝利说着当地的方言土语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使他的经历更加真实,生活气息浓郁,具有简洁明快的风格,也使这部小说在语言上冲破了欧洲文化的束缚。(4)景色描写带有抒情风味,画面色彩鲜明。

《双城记》

主题:

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残酷的压迫必然激起反抗。

对暴力革命的质疑:暴力不能消除暴力。人道主义并不排斥暴力,暴力只是革命的一种手段,不是终极目的,他借用历史事件希望能从革命中找出合理的成分来化解暴力的残酷。

狄更斯让冷酷残忍的剥削者获得了自己应有的惩罚,读者们在看到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漠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愤怒的情感,继而与狄更斯反暴力压迫、渴求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产生共鸣。

苔瑞丝作为以德报怨的复仇者,狄更斯对她的态度也从同情变成了否定,由此充分说明作者对“以暴制暴”行为的不赞同,也呼应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理想。

梅尼特、代尔那等的形象充分的彰显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契合了狄更斯的观点:永恒的仁爱、宽恕才是使世界美好的一剂良药。

“扁形人物”人物形象

扁形人物是作家的傀儡,性格不具有多面性和发展潜力。由此形成扁形人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很容易记住他们,他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他们是一成不变的。

《双城记》中的扁形人物,如梅尼特医生,他的超越仇恨的宽恕,比如露西,她的包容一切的女性温柔,比如代尔那,他的作为男性典范的高尚正直,等等。这三个主要人物代表了作家理想中的人类的、男人和女人的品德。而另一个有点接近反面的角色,徳伐石太太,她的冷酷和决不宽恕,也成了反面的典型。然而,我们看到,即使是扁形人物,也难掩狄更斯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这些人物看似扁平,却又不扁平,普若斯小姐不仅对露西衷心不二,对自己无恶不作的弟弟关怀备至,仿佛不明善恶,表现了现实中人复杂的本性,体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令人回味良久。

内容简介 《悲惨世界》

作者

维克多•雨果 法国重要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杰出的领袖。雨果的主要作品:《笑面人》《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故事梗概

冉阿让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途中越狱四次未果,并且因为越狱还被判了14年的苦役。直到十九年后才作为假释犯被释放。

出狱后,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饿的冉阿让,给他了一个温暖的家。可冉阿让并不领情,恩将仇报把迪涅主教的所有银器都偷走了。很快冉阿让落网了,在警察准备要带走冉阿让时,迪涅用仁爱感化了了冉阿让。告诉警察说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冉阿让被迪涅主教感动了,发誓以后要做个好人,他重新做人,化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

但是社会并不容许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马第案件的庭审上自首后又被捕了,在成功逃脱了沙威的追捕后,将女工芳汀寄养在德纳迪埃德小酒店里的私生女柯赛特领回,抚养成人。本应享受平静的生活可沙威却不放过冉阿让,一直追捕。

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再受到误解,最终抑郁成疾,最后在柯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永久睡下。

《变形记》

作者

卡夫卡 奥地利著名现代小说家,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概述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内容简介

安娜原来是一名政府要员的贵夫人,却在一次旅行中跟英俊的军官维朗斯基坠入情网,返家后仍然偷情。此事后来被丈夫卡伦汀发现,安娜要求离婚被拒,卡伦汀威胁她将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投奔维朗斯基,过了一段短时间的幸福快乐生活,但不久维朗斯基便对这段情感到厌倦,渴望重新恢复在军中无拘无束的日子。安娜则日益思念爱子,最后在绝望中撞火车自杀。

《高老头》

作者 巴尔扎克 内容梗概: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

主要内容:汤姆的父母早亡,和姨妈一起住在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他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喜欢出风头,还三天两头在外打架惹祸。今天逃学去游泳快活,明天为了逗弄一只扁虱和死党乔•哈泼在课堂上打得难解难分。前一分钟还像个统帅一样指挥着镇上的孩子“冲锋陷阵”,后一分钟又对班上新来的女孩贝琪一见倾心,在她面前炫耀着马戏团小丑一般的绝招。他受了点委屈,就拉着哈泼和镇上的另一个孤儿哈克贝利•费恩离家出走,幻想着去做海盗,因为“海盗一向受人尊敬”。镇上的人以为他们掉到河里淹死了,伤心欲绝。可三个孩子却在自己的葬礼上活蹦乱跳地跑了回来,把镇民们和波莉姨妈都吓得哭笑不得。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汤姆和他的伙伴们仍然惹人喜爱,因为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闪光点。汤姆和哈克贝利无意中撞见恶棍乔行凶抢劫又嫁祸给无辜的镇民穆夫•波特,最开始他们非常害怕不敢指证凶手,后来终于勇敢地站上法庭,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他和贝琪在迷宫一样的山洞里迷了路,又不见阳光,机智的汤姆没有沉浸在恐惧中,而是积极开动脑筋,靠着风筝线找到了出路。逃跑的乔和同伙打算再干坏事,又是汤姆和哈克贝利机智地跟踪他们,及时向镇民报信,使他们的诡计未能得逞。最后,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汤姆和哈克贝利也发现了真正的宝藏。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遭到醉鬼父亲虐待,偷偷逃到一个小岛,在这里他遇见黑人吉姆。吉姆是华森小姐的黑奴,他听说主人想将他卖到大河下游去,便悄悄逃走。两人结伴乘木筏顺密西西比河而下,去寻找可以自由生活的地方——“自由州”卡罗镇。一路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依靠,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可是他们并没有找到自由州,反而遇上自称“国王”和“公爵”的两个骗子。这两个家伙把吉姆卖掉,但哈克在汤姆的帮助下把吉姆救了出来。最后哈克才知道根据女主人的遗嘱,吉姆已经获得了自由。

《哈姆雷特》

作者:

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故事简介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读书,他的叔父克劳蒂斯毒死老哈姆莱特,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嫂。哈姆莱特回国以后,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致死的原因,他遵照鬼魂嘱咐,决定复仇。同时国王开始怀疑哈姆莱特,在大臣博洛涅斯的建议下,利用大臣自己的女儿、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亚去试探他,又指使哈姆莱特的两个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去试探他,都被他识破。哈姆莱特利用一个剧团到宫廷演戏的机会,证实了鬼魂的话,决心行动。他说服了母亲疏远国王,并把博洛涅斯错当国王杀死。国王派哈姆莱特和两个同学赍诏书去英国索讨贡赋,想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发现阴谋,中途矫诏,折回丹麦。这时奥菲利亚因为父亲被情人杀死,疯癫自尽。国王乘机挑拨博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莱特。在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雷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基督山伯爵》

作者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杰出作品。内容简介

主人公唐泰斯是个正直善良的小伙子,远航归来,打算结婚,并且作了代理船长,前程似锦。可是他的才干受到船上押运员邓格拉斯的嫉恨,在他的策划下,他的情敌费尔南诬陷他是拿破仑党人,于是在他举行婚礼时被逮捕,恰巧他的案件牵连到检察官维尔福先生的父亲,于是就昧着良心将唐泰斯定罪,把他关进伊夫堡阴森的地牢,唐泰斯在狱中曾满怀希望,以为维尔福会释放他,然而希望破灭,他起了轻生的念头。

这时他遇到在狱中掘错地道和他相见的法利亚神父,法利亚神父是一位奇人,而且他掌握了一个宝窟的秘密,神父将唐泰斯造就成了一个学识渊博,无所不能的人物。法利亚不幸中风死去,唐泰斯钻进了包裹法利亚尸体的麻袋,终获自由,随后唐泰斯根据法利亚的指示找到了宝藏,成了亿万富翁,改名为基督山伯爵。他得知摩莱尔船主曾为营救他出狱真心实意的出过力,并资助过他的父亲,是他的恩人,在船主处于破产境地,准备开枪自尽时,他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给船主还清债务,并送他一条崭新的船。

接着基督山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使他的仇人都得到了应得的下场。通过多方打探,他证实了邓格拉斯、费尔南和维尔福陷害自己的详情,并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已经同费尔南多结了婚,而自己的老父亲在病中饥饿而死,他的仇恨之火越燃越旺,但他还要为复仇做许多准备工作!

8年之后,他化身为基督山伯爵,通过赢得仇人儿子费尔南好感而来到巴黎,他的仇人都飞黄腾达,地位显赫。基督山伯爵掌握了费尔南曾陷害加尼亚总督一家的事,而予以揭发,费尔南身败名裂,当费尔南回到家里,正遇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离家出走,极度害怕与绝望使得他开枪自杀了。邓格拉斯也破产了,逃走途中,他落在了基督山伯爵的强盗朋友的手上, 饱受折磨和惊吓,而伯爵最后放了他.伯爵同样掌握了维尔福曾与一贵妇(现邓格拉斯妻)私通,生下一子而又将其“活埋”的罪证(那个孩子没有死,并后来被伯爵收买),也使检察官身败名裂,最后发了疯.伯爵结束复仇后与加尼亚总督女儿海黛一起远走高飞.《堂吉诃德》

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阿隆索·吉哈诺,沉迷骑士文学,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洛,找到了一柄生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

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像为他的女恩主,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

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寨主,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做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做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做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做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做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假装成武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游侠一年。堂吉诃德到死前才悔悟。

《简爱》

简·爱是个孤女,父母由于染上伤寒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简被送进了孤儿院。院教规严厉,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这时,她的好友海伦患肺病去世。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契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罗契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黄昏,简散步,邂逅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契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罗契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契斯特。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契斯特身边。她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契斯特也受伤致残。简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荷马史诗》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马奈特被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露茜被好友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丝抚养下长大。

18年后,马奈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旧日的仆人收留。这时,女儿露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达奈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原来达尔奈就是侯爵的侄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马奈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露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马奈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在法国,达尔奈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狂载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法尔热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那位一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杀害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尔奈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马奈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因其受迫害的经历得到了尊重,使达尔奈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达尔奈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尔热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尔奈死刑。

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露茜的律师助手卡顿(Sydney Carton)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进监狱,顶替了达尔奈,马奈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尔奈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德法奇太太(Madame Defarge)在达尔奈被判决后,又到马奈特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茜及其幼女,在与女仆普洛丝的争斗中,因自己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顿为了爱情,成全别人,从容献身。

下载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试题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1空1分,25’) 1、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最重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类似于中国的《诗经》,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 2、......

    外国文学作品如何描写暗恋

    外国文学作品如何描写暗恋 【编者按】暗恋往往是情窦初开时的一厢情愿,看起来很美,当阳光照进现实,结局往往都是“惨不忍睹”的。无论最终是美好亦或是悲剧收尾,都是人在成长中......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 英文课程名:Chinese and Foreign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 学 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课 程 编 号:4261319 英文课程名: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总 学 时:37学时 学 分:2学分 课 程 类 别:专业选修课 适 用 专......

    教学大纲_外国教育史(模版)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04 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Education 学分:4 总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教育学、学前......

    儿童文学阅读书目 (外国文学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史前期作品 (一)民间文学:印度童话寓言集《五卷书》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希腊《伊索寓言》法国《列那狐的故事》德国《吹牛大王历险记》 法国《贝洛童话》 德......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飘》读后感(大全)

    《飘》读后感——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读《飘》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淡淡哀愁。那样一种情愫,在我心底百般思索,却如何不得其解。在这里,我取用第一次读她时选......

    2009中外女性文学作品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女性文学作品选 课程教学大纲 The literary work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feminine课程编号: 学 时 数:30 执 笔 人:艾媛媛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 学 分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