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
一、课题的概况(一)选题的背景: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 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而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一背景之下, 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趋势,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 届国际教育大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了一致 认识,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师范教育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开始更加正规化,基本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体系。在世界性教 育专业化潮流的影响下,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 伍质量的基本策略之一。从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就 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萌发的反思之风催产了“反思性文化潮流”,反思性教学被大 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反思作为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世界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 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尽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反思性教学”。在大量相关理论在研究和实 1 践探索的基础上,作为对传统操作性教学或常规性教学的反动,“反思性教学”理念已经为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普遍接受,成为各种教育交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 汇之一。然而,理念的接受并不等于实践的完善。深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就会发现 教学反思还存在诸多误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还不成体系,教师们的教学 反思在深度和频度上都还有欠缺。应该说,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有效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却仍然是一个远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3、该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东师大附小的改革与发展。我校是山东师大附小的一个分校,自2003 年9 月开始办学,��资队伍年轻化。特别是数 学老师,平均年龄28 岁。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以及活泼多 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走些弯路,或造成工作失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青 年教师的专业化尽快成长。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数学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名师,提高学校声誉 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进一步 完善提供实践支持,并在通过教学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 理论。
2、实践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反思的实践操作模式,为中小学 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借鉴。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师附小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 有效方��,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在学校范围内产 生辐射效应,促进学校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三)研究的目标: 2
1、总结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建立持久性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2、让本校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理解“自觉反思”的基本理论,形成教学反思的 强烈意识,提高教学反思的基本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实施教学反思的有效行为 提升教学反思的品质。
3、通过教学反思实践,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塑造一支具有山 东师大附小雅居园校区教学特色和具有每位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年轻数学教师队伍。(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2、有效教学反思的类型、机制、方法及前提;
3、满足年轻数学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实可行的教学反思策略与方法;
4、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典型案例。(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形成总体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 以提高研究的实践效应。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下面几种具体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法。从具体教师的反思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反思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3)文献研究法。形成一套教育教学反思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一)广泛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 发展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目前写“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误区 写“教学反思”一般存在两种误区: 3(1)不合理规定。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出了硬性规定: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 在教案本上写出教学反思,字数不低于多少字;每学期必须上交几份 2000 字以上的教学反 思,以备上级检查等规定,致使有的教师在教案簿上,随意写几条提纲,没有实际内容。只 看字数不看质量的机械要求,是对教师反思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 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只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不能理 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 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上述两种误区,导致教师孤���对待“教学反思”,为“反思”而“反思”,根本没有 把“教学反思”和“专业化成长”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教学反思”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1)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 的成长,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成长。特别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否共精彩。(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 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 来解决问题的过程。(3���二者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种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 业发展理论对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透彻的分析。4 该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多少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获取 了多少教育教学方法技术,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 己的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形成自己的“ 内隐理论”或“个人化理论”,促成“反思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不 是靠聆听专家报告或系统理论学习来获得,而是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与 反思来获得,如写教学日志、个人传记、教学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 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的自传”的方式 , 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奉持的教育理论、过去的个人 专业生活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对 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又能提升教 师的理论水平,并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3、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一般的教学思维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1)问题性。反思来自于自 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则产生于在旧理念导向下的实践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 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指能够引起自我信念的疑惑或心理上的不适。(2)研究性。反思需要 意识的参与,需���智力与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反思具有研究性。(3)辩证性。反思的“辩证性”是指 理解知识相对性,反思能够接受互不相容的知识系统,了解到要发现绝对真理是不可能,反 思接受并承认矛盾是现实的一部分,并能整合矛盾和冲突。(4)发展性。发展性是指个体的 反思具有过程性,在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4、教学反思的心理机制 对于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教学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广义的教学反思不仅包括 狭义的反思,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索教学问题,进 5 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杜威曾指��,“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景。有些观察 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始于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 忆。然后会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暗示”,对于这些“暗示”,通过和教学事实、教师已有的教 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就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观念”。如果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只产生一种 “观念”,教师就将这种观念概括、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然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在此过 程中会有新的观察或回忆。
5、教学反思的类型:零散的反思与系统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与教学后的反思
6、教学反思的层次:事件描述水平的反思、技术有效性分析水平的反思、理念分析水平的反思、价值判断水平的反思。
7、教学��思的方式 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 方式分为下列四种。一是在头脑中想一想。这种反思方式是教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它对教学反思水平的作用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二是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所想,然后自我分析,。运用“教后记”是现实中教师常 采用的方法。在“反思”中记录授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 的方法和解决的策略。三是同事合作讨论。教师之间在课余时间或集中教研时间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 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次的讨论要确立一定的主题 ,并使这种讨论持之以恒。四是行动研究。教师以所遇到的问题为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实际 上,“行动研究”的方式可能包括上述三种方式,���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和深化。
8、教学反思的组织形式:个体式反思、互助互研式反思。
9、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反思的心理品质(开放性 执着性、责任性、质疑性)。6(二)开展相关专题的校园培训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存需求,指导青 年教师将反思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反思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们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定期进行以“如何撰写反思”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对老师的“反思”进行指导。首先我们请了省市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做有关“青年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报告;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做有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学校领导 给青年老师做了有关“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讲座;组织了有一线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介绍���己如何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的经验。从多种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收获了很多,知道了怎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怎样把自己经历的生动的教学实例转化为自己思想深处的感悟。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使每位青 年老师走出反思误区,利用反思这个好的途径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反思促教 学,反思促成长的目的,提高了反思的实效性。(三)坚持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反思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1、以常规教学为主的自我反思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是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手中会有很多生动的事例,所以我 们提倡教师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对每堂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即教后记),到每月进 行定期的教学反思,这些都是我们对教学进行定期反思的途径。在这��常规的教学反思中既 有精彩的课堂实录,又有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及宝贵的教学经验,还有学生课堂上碰撞出来的 智慧火花,这些都是教学中一笔丰厚的财富。下面是我们课题组一位教师执教《四边形》后的自我反思: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形 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我在在设计本节课时着重注意了 两点:一,通过调用以往的知识储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拼图形,在摆拼及汇报的过 程中提炼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二,为学生今后研究其他几何图形提供研究思路。反思一 从生活场景中辨认各种图形,凸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的图片,既有幼儿单纯的涂鸦画,又有震撼人的古现代建筑, 还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意图不仅仅是让孩���们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更加让孩子 7 们能够感受到单调的几何图形一样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的美,从而领悟到数学的美。让学生 带着“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的问题去欣赏,在学生找到几何图形之后导入有关四边形的教 学。反思二 注重调用知识储备,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本节课着重以画、选、拼四边形操作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有条 理的思考和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画 学生已经对四边形有感觉,所以,课一开始,我便选择让孩子们自由的画自己想到的 四边形,借助他们所画出来的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居多,但有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意识)的四边形,通过找寻不同四边形的共同点来明确四边形都有“4 条直边和4 个角”。并通过肯定学生“能够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找图形的特点,真不错!”引导学生初 步明确研究图形特点的着手点。继而在各种特殊图形的辨析中引出“四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对四 边形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辨析标准(即图形特点)“4 条直边、4 个角、封闭图 形”去辨别开始时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结束这一部分的学习。
2、选纸条,拼图形,找特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有所了解,所以我选择了给孩子们 提供纸条(每组10 条),使他们通过调用知识储备,选择合适长度的纸条进行拼摆图形来 解决长、正方形边的特点,继而通过我所按照他们同样的标准选择出的纸条拼出的非长、正方 形的图形,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关键所在,迫使他们使用���角板来验证,从而突出长、正方 形的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之后再反过来运用特点去验 证拼出的图形时否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已到达强化特点的目的,并通过这个过程暗示孩子们 数学讲求的是精准。反思三 注重方法指导,适当进行知识延伸 学生在具体学习了线段和角之后这是第一次具体学习几何图形的特点,如果每次都是 被动的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去学习,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所以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阶 段,就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或模式,这样他们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8 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进行记忆搜索。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研究图形特点, 去暗示学生今后研究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另外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如果割裂开来单讲似乎不那么明显,所以在找出它 ���特性之后引出了三角形的特性,并通过“你能把四边形上加一条,使得它也不容易边形呢 ”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反思四 问题与不足
1、从生活中着手,却忘了返回到生活中去 课前提供给了孩子们各种欣赏的图片,那些图片当中,严格得来说都是立体图形,孩 子们需要的是从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找到各种平面图形,安排这个环节的想法很好,但 是落实起来很肤浅,只是让孩子们在看到图片时就说出平面图形的名字,没有让他们真正的 到前面将图形指(抽象)出来,现在想想其实可以先以一幅图为主,让学生指(抽象)出图 形,然后让学生不自觉地带着使命(寻找图形)再去欣赏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在寻找的过程 中体会几何图形造就的生活中的美。看到事物能够将图形抽象出来这是一个层次,当真正认识过一种图形之后能够凭借生 活记忆将图形回归到生活之中去这是另外一个层次。我只是走了一个过场粗略的完成了第一 个层次,在孩子们认识四边形之后,没有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生活场景记忆再搜索,看似很 小的一个环节,却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导的忽略。
2、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起初我设计的是从孩子们画的四边形当中寻找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课前也曾估 计到孩子们受到作图水平的限制,可能画不出标准图形,因此我自己画好了各种图形。在上 课的过程中果真没有找到我需要的这四种标准的图形,虽然我从他们的作品当中收取了四份, 但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将我提前备好的图形替代了收上来的图形。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一 种很消极的作法,并且原本设计的“画”的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出“画”的作 用。现在试想一下,可以这样处理会更好:出示��们所画的近似的长、正方形,在开始辨认的 环节肯定就会出现争议,这个争议就成了很好的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带着这种争议去 继续学习,待到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点之后让他们再次回到原点自己进行辨析,这样处理 的话一来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的资源,二来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
3、两点思考 9(1)关于画不出标准长方形、正方形的思考。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有实际的经验,那么他们画不出标准图形的原因 应该说是教师没有适时的去引导。现在的反思使我想到了这一点,刚好适用于我现在的学生 和现在的状况。如果现在(刚刚认识过直角)就对二年级的学生提出画图的问题,迫使学生 将所学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前后联系起来,尝试去摸索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应该 是一种不错的锻炼。(2)关于“角”的思考。在学生去���认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时候,实际引起争议的就是角的问 题,在课上我只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现在想想看有两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第一个问题 是在找各种四边形的共同点学生发现都有四个角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角,也 就是没有总结出四个角指的都是图形内部的角,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在这个图形找角时找出了 他们所认为的那个角。第二个问题就是对角认识的不足。二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角,教材当 中对角的认识定位比较低,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采取课外补充的 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下角的分类,比如优角,也就是这个图形当中的那个角。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能够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前后贯穿起来,使得 我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足的提前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我的学生在比较轻松��情况下,借 助学习过的知识和课外搜索的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及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通过多种 途径推而广之,如,将有价值的月教学反思挂到学校网站上进行交流,让全校老师都能从中 受益;另外学校将老师近几年的优秀教学反思整理成册,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使老师 手中都能有一本丰富的教学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励了老师撰写反思的积极性,更重要的 是将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财富及时记录,并且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开拓 视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位老师都能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 高。
2、以教研组为主体的互助互评式反思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教研组教研的力量,重视并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导和 管理,大力倡导“集体备课-个性修改-课堂研讨-课后反思”捆绑式教研策略。通过先进 10 教研组评比,教研组长培训,学校教学年会等活动,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年轻教师得到迅速 成长。学校业务领导分工挂靠,跟踪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授课和评课,提高了教研组互助 互评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在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加强课堂研究,提出每月要深入研究1--2 节课,并且向全校展示交流,教师通过上校级“公开课”的形式,不断锻炼和提升他人和自 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很好的加以反思,进行一 次次的剖析,反复改进教学设计,并且与组内教师多次进行交流,交流后认真的进行反思和 总结,总结自己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总结自己的驾驭课堂技巧上的差距,同时其他教 研组的教师要将自己��收获与建议毫无保留发表出来。各组的教研活动都能做到人人踊跃发 言,个个直言不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评析。这个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是反 思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100 以内数的认识》后在组内的自评与互评: [自评]:
1、充分数,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很流利地空数出1~100 甚至100 以上的数,但是在实际数实 物尤其是数量众多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在教学中,当学生在很好的拍 手数出1~20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拍手数数时要拍一下数一个数,第一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出示智慧星在学生点数时第二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各小组在数小棒时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去体 验一一对应;全班验证当学生不能够手口一致时才一次强调一一对应,数完之后仍然强化�� 一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会到在数数过程中一一对应的重要性。
2、不断估,在估与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建立估的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尤其是20 以上的大 数)所对应的事物的多少的基本是模糊的,学生的数感仍然在20 以内。在教学过程中,我力 求让学生在估数中建立数感,并教给学生估数的方法。首先在学生空数出100 之后,先来估 计智慧星的数量,然后实际点数去验证;之后,让学生数出10 根小棒,仔细看看10 根小棒 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 根小棒有多少,在学生头脑中对10、20 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最 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 常常需要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11
3、借助数位桶,在数小棒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十进制。学生在上学期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时,已经建立了10 个一就是1 个十的概念,之后一 直没有机会运用。在学生展示出35 根小棒的摆法之后,让学生将35 根小棒放入相应颜色的 盒子内(数位桶),然后从35 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39 之后,“再添一根小棒......”, 我用沉默加动作表示出了我的疑问,学生能够运用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满十了, 把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放进橙色的盒子里”,之后继续一个一个地数,再一次强化“满十 进一”,当数到99 之时,“再添一根小棒......”“又满十了,捆起来放进橙色的盒子里。”我 提出:“这时橙色的盒子里怎么样了该怎么办”这是学生很容易就自主迁移前面的知识 “也满十了,再加一个��子,把十捆捆成一大捆,放在那个盒子里。”学生能够想到再用一 个盒子来盛放那一大捆。“满十进一”的思想已经被孩子们不自觉地运用了。[组内互评形成的意见]:
1、数得太多,数的方法过于单一 本节课确实让学生在不断地数事物的个数中逐步建立数感,但是却忽视了多种数法,在 数小棒的过程中单一的采用了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在数的组成中略有10 个10 个地数,但 是对于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的方法没有练习。
2、注意了估计方法和意识的培养,但是落实得不好。教学中,教给学生估的方法:先找出一部分,然后再去估整体。因为这是第一次让学生 估,学生只拿眼睛看,没有实际的用手去感受一下,在学生数出100 之后没有让学生再次去 用手感受与前面的估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练习当中也没有让学生应用学到的估的方法去估计 20~100 之内的数。只能���估计的方法和意识在教学中注意了,但却没有切实落实好。[组内形成的改进方案]:
1、在拍手数数之后,引导学生数数不仅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为后面数100 根小棒做好准备。
2、去掉小组数百根之后,学生展示数百的过程,在学生数百的时候引导学生够十就捆成 一捆,满十进一的思想落实到每个人。
3、在数百之后,让学生双手抓小棒,感受一百,再回忆自己估的数量。然后拿出一把(少于100 根)让学生抓后估计。总之反思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因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是反思的应有意义;同 样总结规律,迁移经验,提升教学效果是成功反思的必然要求。12 课题组集体教研、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一线贯通,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 推动作用。教师在展示研讨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无论是刚参加 工作的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多年有经验的教师,在课题组这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中,集聚智 慧,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共同分享参与研究的快乐。
3、以典型课例剖析为主的专题型反思 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源,一方面来自我们校内的 宝贵资源,如,把每位教师的一堂精彩课堂实录并制作成光盘,以供本人课后反思及他人借 鉴之用。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校外丰富资源,如,参加观摩全国和省级的评优 课活动,将典型课例整理,以便每位教师借鉴其中的精髓,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辨正的 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能领略到名师的风采,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技巧和课堂驾驭能 力,又能借此对比反思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捷径,受益匪浅。下面是课题组教师以《如何进行运算定律��教学》为主题展开的专题反思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五大运算定律(加、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减 法和除法的)两大运算性质,以及对于它们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及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范围内,也适用于小数及分数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些运算定律及性质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 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 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教材原有的体系,将各运算定律归类进行教学,下面具体谈一谈。反思一 合并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走入更深境界 交换律实际在学习数学的各个阶段都以实际运用过,在解决应用题和验算加、乘法时更 是明显,但那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名称。另外,教材之中只分别讲解了加法和乘法的交 换律,没有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教材之中提供的例题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以往的 计算教学中发觉这种方式影响到了真正的重点,基于众多原因才有了交换律的教学。课上先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口算(第二组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当第二组口算出现 2 题后,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题意说出后面的题目。之后又让学生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目 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总结要站在大量的例子之上。当刚刚总结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之后,有的学生立刻提出了“乘法中也可以”,这样就在学生的主动联想之中发 现了“乘法交换律”。13 接着教师又提出,“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交换数的位置,那么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 数相加或相乘呢”学生在例举了若干例子��后得出“加数(因数)的位置可以任意交换。” 教师乘胜追击继续问道:“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乘法中都存在交换律,那么减法和除法 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呢”并建议学生从两个数相减或相除入手举例说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 中发现:两个数相减或相除时不能随意交换位置,两数相等时除外;但是当三个数或更多数 相减或相除时,只要被减数或被除数不变,减数或除数则可任意交换位置,从而证明了在减 法和除法中也存在交换律,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引导结合课本,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比课本上研究的更深更广,也为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深究”的习惯更进了一步。因为有了交换律作基础,学生在总结结合律时,自然联想到要探究减法和除法中是否也 有结合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探究的任务放手给学生课下研究。反思二 多种方法理解乘法分配���,在变式中提升认识。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开始时都能够比较熟练的正向运用,但是不可否认 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套用总结出来的字母公式,并不真正理解。课后通过后进生辅导时 的一些经验以及与课题组教师的交流发现了如下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 比如:35×24+65×24 方法一(常用方法):35 个24 加上65 个24,共100 个24。方法二:打包法 之后,我们又上网搜索,在人教论坛上,发现了一位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这位老师将分配律分为四课时(可见其重视程度,同时啃这块硬骨头的难度也可见一斑)。结合这位老师的经验,加上我们找到的上述理解方案,在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正向理解分配律 之 后 , 将 分 配 律 与 乘 法 结 合 进 行 了 对 比 , 在 对 比 的 过 程 中 解 决 形 如 24 个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个 14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包 “25×44,36×101,125×92”这类应用分配律简算的问题。之后专门拿出一节课对分配律 进行正用、反用的变式练习。反思三 减法除法的性质反用不可忽视 在学习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时,正用的题目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但是在反用时出现 混乱,这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很多教师会认为,正着用了,反过来不一样吗学生 并不按照教师的预料进行,有一部分学生去掉括号之后就是不变号,尤其是形如 “810÷54”这样的题目。于是专门拿出时间进行拆数和找公约数练习,并巩固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数的特点而忽视运算的性质及顺序。从上例可以看出,教师借助优秀课例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带给的启示,对教材重新进行 了整合,通过典型课例的剖��和反思,教师更深刻认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教学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能力获得了较快的提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4、以相关课题为引领的研究性反思 在这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教学反 思,需要在反思内容上相对集中,互助互研式教学反思尤其如此,否则教学反思便极有可能 流于偶然、零散,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以相关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方式来组织教 师的教学反思,要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结合本课题以及自己年级特点选定适合自己教学的 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中开展系统的、深层次的教学反思。如,低年级选定了“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算能力和兴趣的研究”,中年级选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的研究 ”, 高年级的课题研究方向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针对本 年级的子课题提出了有效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案,把教学反思融于子课题研究之中。每学期 期末阶段都要对本年级的课题进行反馈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其他老师 进行交流及质疑,为下学期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每个子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和 教学反思中得以成长,促进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上是对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和诠释。教育科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 意识的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经验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研究过 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断 地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整个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及疏漏,但是我们相��在今后不断的反思和调控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方案和计划会不断改进 和完善,逐步达到预设的效果!15
三、阶段性收获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为了了解我校教师专 业化成长的现状,将此项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本学期,我们对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抽 样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这两年来积累的大量材料,我们认为我们在以下 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一)教师普遍认同了教学反思对其专业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发现98%的教师认识到反思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二)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88%的教师能够在课后或是一个练习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反思,100%的教师通过反思 发现问题之后主动采取措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三)教师反思的广度及深度有所提高 ���过前期开展的“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系列活动,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及广大中青 年教师走出了反思的误区,教师通过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对教学中疑难问题的反思,提升了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教育契机的反思,升格了 教育水准。两年来,教师的反思由原来的疲于应付到现在的主动探索;由摘抄拼凑变为有感而发;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反思变为教书育人整体推进;由泛泛而谈变成精细到点、拓展到面、联想到 体;由人云亦云走向了同事儿不同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的反思涉及到了教 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具体详细,以小见大,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逐渐活跃起来,教学 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学校2006 年开始计划出版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 论文集”,并于2007��6月结集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共收录各类反思151 篇,篇 篇精彩纷呈,其中课题组成员的反思有11 篇。(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反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教师自身或他人教学过程及教育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师个体 16 及团体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专业化水平,将反 思转化成一种习惯,这种勤思、善思、会写的习惯将引领教师在更高层面上展现教学本领和技 能。
1、课堂教学能力 正因为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提升,由原先 的机械重复的抄写备课变为现在的个性化备课;由依赖他人的指导到指导他人;由简单的模 仿他人的教学到为他人提供观摩课;由课堂的“霸主”到师生的融洽;由沉闷变为鲜活,教 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不断攀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提供各���各类观摩课、评优课 共计11 节。
2、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2006~2007 学年度,我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纷纷摘得硕果。(见下表)2007 年,我校结集出版了《探索的路》一书,共收录教师论文159 篇,其中课题组成员的论文 10 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情况统计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6 1 2 省级 7 9 1 市级 2 5 1 区级 3 4 0 合计 18 19 4
3、其它 就在教育及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同时,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及课件开发方面也有 不俗的收获。其中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及教具共计14 件分别获得市、区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刘冬梅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同时,根据研究过程中学习到的理论和专业知 识,带领一个年级的数学教师申报并通过了市级的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课外教学 研究”,该课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加大课题组成员之间研究指导的力度和密度。现在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分散 17 在三个校区,各校区在独立实验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要定期组织三个校区的成员进行讨论 交流,把各自实验中的困惑之处寻求大家帮助,成功之处供大家相互借鉴。
2、需要进一步探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方法和技能。
3、目前还没有找到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设计成功和不足的捷径。
4、课堂中不能时时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满足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
5、还有待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反思意识的提高幅度。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 了迅速的成长,教育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 它永恒的主题,课题组的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行动是力 量,研究在实践,实践在提升,智慧总是在行动中迸发,没有最好,力求更好。附:主要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美]Stephen D.Brookfield 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5、郑慧琦 胡兴宏主编《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2 版
第二篇:教学反思:教师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主要内容:
1、教师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2、教师反思的对象和内容(反思什么?);
3、教师反思的视角与策略(怎样反思?);
一、教师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1、什么是专业化教师?
一个职业真正专业化的条件和标准是:专业训练、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专业伦理、专业发展。
基于这样的标准,我们思考教师的职业特点,反思我们的成长历程,很容易知道教师应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无论是社会发展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本身的专业成长需要、为了提高教师在社会在的地位的需要等,教师这一职业必须实现专业化。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3、教师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的实现只能靠自己(自主而非被动)
由于每一位教师自身的条件不同,他所身处的教育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教师群体环境等)不同,更重要的是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是不同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每一位教师所走的专业化道路也就不同。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应形成自主专业化发展的能力。
另外,教师培训不可能是针对某个教师的单独行为,特级教师的也是不能复制的,政府、学校等培训机构和行政部门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有助于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随着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时代需要我们教师走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道路,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也因而也就只能靠我们教师自己去实现。
4、教师持续、自主的专业发展需要其不断地开展根植于实践的行动研究。
很多中小学教师往往以为搞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专家、大学研究者的事情,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误区。的确,大学研究者的专门化研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目的是改善实践,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是在实践中进行的研究,也是为实践改进的研究,而大学研究的目的更多是建构和验证教育教学理论。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应把研究的目光着重放在我们的课堂上所发生的故事,放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发生的问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个性,形成一些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的研究应放在我们自己的行动研究上,而行动研究的核心要素是对实践的反思,是我们教师对本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层次的、观念上的反思。
二、教师反思的对象和内容(反思什么)
1、反思教育教学技术与行为(“我是怎样做的?”)
比如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是我是采用什么方式呈现的?在课堂提问时我都提问了哪些层次的学生的哪些问题?我是如何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我是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是如何处理的?课堂上出现了哪些生成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是如何利用的?等等。我们所做的反思,其根本目的在于方法上的积累、交流与进一步完善,以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反思教育教学观念(“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个问题我为什么需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为什么要扮演一个巡警和法官的角色?如果扮演其他角色效果会如何呢?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对于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我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处理?等等。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必须从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去进行反思,以更新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过一种理性的教育教学生活,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3、反思教育教学背景(“我的行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知道,很多所谓正确的理论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背景,相比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不存在绝对正确与错误,只有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对它进行判定。因此当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时,必须考虑当时事情发生的具体背景,在我们写反思时应该也必须对当时的背景进行描述。
三、教师反思的视角与策略(怎样反思?)
1、自己作为学习者和教师的视角。
这是我们所常用的一种方式,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写一些教学日志与札记,教师学习审计、角色模型简介、生存忠告备忘录、教学录象......。
在反思时要尊重自己的经验,看重自己,同时也要怀疑自己,学会欣赏他人,想想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方法相比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对他人的优点与方法不妨来点“拿来主义”后进行思维的加工与实践验证。
2、学生的视角。
这是我们老师很清楚它的巨大作用但又往往不愿意去做的方式,因此很多时候学生的视角只停留在学校的统一行为上。事实上如果我们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意见,那么不仅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而且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高效。
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对话,理性的重视学生建议。
3、同伴等重要他人的视角。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可惜的是这种方式往往因为渗透了过多功利性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它的作用大打折扣。平时我们都参与听课,课后也进行评课等,但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听课者没有给自己设计观察课堂的视角,被听课的老师也没有对听课者提出一些帮助自己解决某类问题的建议,因而在课后交流中也就没话可说,或者有话说时都是千篇一律,尽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没说到问题和问题解决的点子上,更没有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见议。我认为这样的听课是无效的,至少对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帮助不大的,对听者、特别是被听者的专业化成长也是帮助不大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一些网络上的交流,在网上与其他教师、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对话与交流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4、理论文献的视角。
常常,当我们进行反思时,当我们想进行某种教育教学改进与尝试时,等等,我们总感觉不到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因而不能在深层次去反思,教学改进与尝试不能理性的进行,有时更不敢作一些根本性的改变。为此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理论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分析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教学实践可以验证理论与完善理论,它们是相互相承,互相促进的。
最后,我强调两点,第一,教师反思应重在交流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实践;第二,教师有效、持续的反思需要新型的学校文化支撑。只有这样才适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真正的做到科研兴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教学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课初首先呈现的是某校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并根据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求和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式:143+126=?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有利于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计算方法上来。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所以此处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时,一种方法是出示计数器,进行直观计算。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对笔算加法的已有认识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交流,突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也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在此基础上,我询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及时指出:“算的对不对,要验算才知道。”由此,引导学生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随后的练习采用“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已经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进一步突出笔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已有认识。此题,学生计算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
第2题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在计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第4题,是一个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到刚刚学习的笔算加法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6月3日,我和小学数学教研员到我县一所村完小,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课的内容是"几个几,老师的教学出现了3个知识性的错误.我说两处:
错一题目:一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4个苹果为1000克,1个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和单位名称时,却出错了。
错二题目:6根胡萝卜换2根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换几个胡萝卜。教师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关系。
评完课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教师阅读年,我们都在积极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村完小教师,应读什么书,才更适合我们。我想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农村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常常连晚上也会被搭进去。上班时间读书几乎不大可能。双休日、春秋假、寒暑假应该是教师安排读书的好机会,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实际,先读懂教科书。教育书籍浩如烟海。狮子大开口,什么书都要读,只会什么书也读不好。根据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及研究活动的需要,先读懂教科书;在会上课之后才“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缺啥补啥,“对症下药”,无论对工作还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结合自身,读些提高自身素养的书。每个人的生性差异,决定着不同读书兴趣的形成;个人读书兴趣与所学专业有别,又导致其知识结构上的盈缺。针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与现状,在力求专业深度和新度的同时,适当读一些兴趣与专业以外的书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宽知识结构,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更精深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许我的观点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至少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名教师连教科书都没有读懂,你叫他读圣贤书、写读书心得,又有什么用。
但愿我的观点能给村完小教师一点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加或减》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设计的一种数的计算的学习活动。借助富有合理数学意义,包含情感价值和数学价值的“逻辑图式”这一学习载体,使学生在趣味有益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加与减”的整合,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入门的基础,仅有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倍感亲切,参与欲望强,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数学背景的联系。要学生讲出游戏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学数学有用。而将设置成游戏状态的“逻辑图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计算资料巧妙而自然地还原于生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与数学的'亲和力。
以“讲一讲,问一问、喜欢哪个组的方法?”为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线”,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我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讨论争辨中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我和别人的观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仅仅掌握知识,并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获。
12月,在班级管理上我主要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等良好常规行为好习惯。
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这段时间我在空闲时间陪着学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在和孩子们的沟通中我会将一些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如弯腰捡纸,提前到校,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上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等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效果较好。
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说出过程,也能够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业中都是静态的图,没有过程性,学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运用性,因此在作业中要让学生先说,描述过程,再列式计算。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只要细心都能够计算正确,但是对于图文的题目掌握还是不到位,需要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记得有一个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把孩子教的没问题那是真的有问题。之前一直不理解,没问题不是更好证明学生都会了啊,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了。没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话可能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哪种都不是现在自己想要的课堂。
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或是课下我都一直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疑惑,但是他们好像不太理解问题是什么意思,要么“明知故问”要么“隔靴搔痒”。在我们进行的单元总结中我也给他们开辟了一块领地:问题银行。可以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疑惑,但是几单元下来这个版块要么被“方法”占领要么被“题目”霸占。今天我们进行了期中整理与复习。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复习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翻书回忆学过的内容,然后汇报、补充。
“对乘除要比加减高一个等级,看到乘除加减就只能让道了。不过要是有人帮忙就行了,谁呢?”
“小括号。”
“恩,关于小括号你有自己的问题吗?”这里自己也是想发散一下他们的思维,看看他们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番引导未果后“笑笑有一个问题请看……”
出示这个问题并解决之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老师有没有比小括号还厉害的?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复习第二单元并总结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后引导学生“你有问题吗?”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都是六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那如果是多个面呢?”
“很好的问题,有人能解决吗?”
“老师,他说是不是像钻石那样的”同学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这样吧,下去查一下资料我们明天课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课下,当然更是为了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讨论自己的问题并上网查自己内心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可能下次就会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学也会“效仿”,这不就我的目的吗?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发现要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知道自己提出问题不会受到其他的同学的嘲讽而是老师的鼓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适时的引导一下学生从哪个方面去提。当然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学生的“真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6
半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半年来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适且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炼,在课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今后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7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8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必须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必须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构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经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我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之后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2、注重培养观察本事。培养观察本事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经过观察,说说自我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我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我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必须的难度,所以需要很多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资料,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供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教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3、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
4、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我的语言能更活力、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我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本事,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9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摒弃了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如:我在执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二个环节,我还是应用刚才的故事,给学生限定被除数800,然后让学生把800个桃子分给不同只数的小猴,(即改变除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还能自己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由学生先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采用笼统空洞的语言:“不错,很好,你真棒﹗”来实施评价,而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例如,言语激励“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错!”“我很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的问题!“ ”对××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你有数学家的感觉,我们来握握手”.肢体赏识:给学生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头,以示表扬和鼓励。实行奖励:口算又快又对的评为“口算之星”,谁提的问题多就称为“智慧之星”,字写得漂亮的就被誉为“书写之星”,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参与性的评价,使课堂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才会充满魅力、灵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的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陈建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田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1
一、思想政治方面
平时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带领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始终以《教育法》、《教师法》做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依法执教,依法治教,教书育人,为人。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2
从教一年,所教主科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对此一年的教学进行总结,这才感到教育教学上存在如此之多的失误与不足,前车之鉴,以此警告自己。
一、第一堂课的严重失误:
俗话说,一面知底,确实是这样。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犯了个大错。对于学上而言,亲切和蔼可爱的老师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而这并不该表现在首次见面上,现在的学生都会研究老师,研究你的长相,研究你的穿着,研究你的表情等等等等,总之,孩子们对新老师总是那么神秘。我是一个刚踏上教坛的老师,而我的学生更是刚进入小学的新生,我们这样的组合简直是“遇齐了”!在第一次早会上就表现出他们的活泼好动,无组织无纪律,这也难怪,刚幼儿园毕业嘛。我的第一堂课就在早会结束后开始了。当我走进教室,五十五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然后就是孩子的欢笑,我并没在意,开始上课了,我感觉我讲课下面没反应,教室里乱极了,五十多张嘴巴都在“忙”,这让我很是苦恼,我发脾气吼了两句,可惜没反应,孩子们照常“表演”。很快一节课结束了,哎,一声叹息,我的第一节课失败了。因为根据自己读书时的经验,我深刻知道第一节课失败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困难!(反思:首次上课必须严厉,向学生提出学习这门课的要求和上课规矩,情愿让学生认为你很凶,也要极力维护第一堂课的教师威严,以便日后能更好的管理学生和班级。)
二、对个别学生和非正式群体的处理不当: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学习成绩糟糕,行为习惯更糟糕。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现在想来,应该是完全没有办法,严重缺乏教育经验。(反思: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经常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三、学生的动手操作太少,不利于思维的拓展: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滴低年级的教学更多的是照顾的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3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
可是必须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趣味、学得简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十分的活跃。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趣味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异常好。
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小平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
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我视为学生中的一员。
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4
今天上的是《圆柱的认识》,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自我感觉不错。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上课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带着这种不安开始上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我这种不安也随之消失,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在本节课中,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圆柱的有关特征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主要验证两个关键问题:“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和“侧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方法由学生自定,完成后全班交流。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验证“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不但验证成功,而且方法也较多。一种是说量一下底面圆的直径,直径相等,他们的周长、面积相等。第二种用线围,量圆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长,再用此线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长,用的线长度相同,说明两底面相等。还有学生想出了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然后把圆柱的另一底面直接与画在纸上的圆进行比较。体现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效果也相当不错,有的小组沿高剪,得到长方形;有的小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准备的疏忽,剪开的图形没有出现正方形的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沿高来剪,还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情况。并说明如是正方形应具备的条件。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
可是必须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趣味、学得简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十分的活跃。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趣味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异常好。
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小平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
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我视为学生中的一员。
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今天上的是《圆柱的认识》,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自我感觉不错。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上课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带着这种不安开始上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我这种不安也随之消失,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在本节课中,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圆柱的有关特征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主要验证两个关键问题:“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和“侧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方法由学生自定,完成后全班交流。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验证“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不但验证成功,而且方法也较多。一种是说量一下底面圆的直径,直径相等,他们的周长、面积相等。第二种用线围,量圆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长,再用此线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长,用的线长度相同,说明两底面相等。还有学生想出了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然后把圆柱的另一底面直接与画在纸上的圆进行比较。体现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效果也相当不错,有的小组沿高剪,得到长方形;有的小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准备的疏忽,剪开的图形没有出现正方形的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沿高来剪,还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情况。并说明如是正方形应具备的条件。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记得有一个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把孩子教的没问题那是真的有问题。之前一直不理解,没问题不是更好证明学生都会了啊,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了。没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话可能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哪种都不是现在自己想要的课堂。
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或是课下我都一直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疑惑,但是他们好像不太理解问题是什么意思,要么“明知故问”要么“隔靴搔痒”。在我们进行的单元总结中我也给他们开辟了一块领地:问题银行。可以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疑惑,但是几单元下来这个版块要么被“方法”占领要么被“题目”霸占。今天我们进行了期中整理与复习。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复习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翻书回忆学过的内容,然后汇报、补充。
“对乘除要比加减高一个等级,看到乘除加减就只能让道了。不过要是有人帮忙就行了,谁呢?”
“小括号。”
“恩,关于小括号你有自己的问题吗?”这里自己也是想发散一下他们的思维,看看他们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番引导未果后“笑笑有一个问题请看……”
出示这个问题并解决之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老师有没有比小括号还厉害的?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复习第二单元并总结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后引导学生“你有问题吗?”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都是六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那如果是多个面呢?”
“很好的问题,有人能解决吗?”
“老师,他说是不是像钻石那样的”同学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这样吧,下去查一下资料我们明天课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课下,当然更是为了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讨论自己的问题并上网查自己内心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可能下次就会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学也会“效仿”,这不就我的目的吗?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发现要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知道自己提出问题不会受到其他的同学的嘲讽而是老师的鼓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适时的引导一下学生从哪个方面去提。当然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学生的“真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6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的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陈建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田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7
半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半年来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适且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炼,在课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今后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8
《加或减》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设计的一种数的计算的学习活动。借助富有合理数学意义,包含情感价值和数学价值的“逻辑图式”这一学习载体,使学生在趣味有益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加与减”的整合,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入门的基础,仅有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倍感亲切,参与欲望强,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数学背景的联系。要学生讲出游戏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学数学有用。而将设置成游戏状态的“逻辑图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计算资料巧妙而自然地还原于生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与数学的'亲和力。
以“讲一讲,问一问、喜欢哪个组的方法?”为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线”,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我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讨论争辨中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我和别人的观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仅仅掌握知识,并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9
一、思想政治方面
平时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带领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始终以《教育法》、《教师法》做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依法执教,依法治教,教书育人,为人。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觉得有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教学目标的高效应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
问题的设置要追求高效。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问题还可以是课前提问(学案),也可以是课后问题,尤其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变换问题。总之,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造学生敢问,敢说,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有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及时解决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要有效评价和反馈,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三、教学手段要有效。
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1
本次网上数学研修的学习,使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学海无涯真不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远程研修,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
通过研修,对我在实际教学有很大帮助。
如: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培训,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
由于工作在农村,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的教育理念。同时更清楚地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集中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一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这次网上学习,通过专家引领,掌握了不少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方法,这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对于指导我们小学数学及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实践是大有益处的,专家给我们传授的新知识,新理念,使我大开眼界,给我指引了学科教学的新方向和目标,通过参与网上学习交流、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学科教学内容及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对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次培训,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让不足成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总结与自我反思,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2
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获。
12月,在班级管理上我主要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等良好常规行为好习惯。
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这段时间我在空闲时间陪着学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在和孩子们的沟通中我会将一些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如弯腰捡纸,提前到校,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上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等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效果较好。
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说出过程,也能够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业中都是静态的图,没有过程性,学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运用性,因此在作业中要让学生先说,描述过程,再列式计算。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只要细心都能够计算正确,但是对于图文的题目掌握还是不到位,需要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3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必须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必须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构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经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我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之后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2、注重培养观察本事。培养观察本事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经过观察,说说自我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我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我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必须的难度,所以需要很多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资料,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供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教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3、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
4、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我的语言能更活力、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我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本事,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4
6月3日,我和小学数学教研员到我县一所村完小,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课的内容是"几个几,老师的教学出现了3个知识性的错误.我说两处:
错一题目:一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4个苹果为1000克,1个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和单位名称时,却出错了。
错二题目:6根胡萝卜换2根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换几个胡萝卜。教师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关系。
评完课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教师阅读年,我们都在积极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村完小教师,应读什么书,才更适合我们。我想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农村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常常连晚上也会被搭进去。上班时间读书几乎不大可能。双休日、春秋假、寒暑假应该是教师安排读书的好机会,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实际,先读懂教科书。教育书籍浩如烟海。狮子大开口,什么书都要读,只会什么书也读不好。根据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及研究活动的需要,先读懂教科书;在会上课之后才“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缺啥补啥,“对症下药”,无论对工作还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结合自身,读些提高自身素养的书。每个人的生性差异,决定着不同读书兴趣的形成;个人读书兴趣与所学专业有别,又导致其知识结构上的盈缺。针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与现状,在力求专业深度和新度的同时,适当读一些兴趣与专业以外的书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宽知识结构,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更精深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许我的观点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至少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名教师连教科书都没有读懂,你叫他读圣贤书、写读书心得,又有什么用。
但愿我的观点能给村完小教师一点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5
本节课主要教学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课初首先呈现的是某校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并根据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求和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式:143+126=?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有利于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计算方法上来。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所以此处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时,一种方法是出示计数器,进行直观计算。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对笔算加法的已有认识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交流,突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也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在此基础上,我询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及时指出:“算的对不对,要验算才知道。”由此,引导学生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随后的练习采用“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已经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进一步突出笔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已有认识。此题,学生计算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
第2题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在计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第4题,是一个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到刚刚学习的笔算加法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反思: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可通过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多的是照顾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
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教学反思
任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