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转帖)
六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只要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相信六年级的学生并不难管。
青春期通常称为青春发育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一般指11-19岁年龄阶段,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青春早期),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为青年初期(青春期)。六年级的学生就处于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3、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平和而又激情的生活,使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
我从事六年级教学已有几个年头,在每接一个班时,我都作好学生的心理档案,把他们的点滴变化记录在案,以便更好的展开教育。利用周会和队会时间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如,我发现男女学生之间有书信往来,而且有同学风言风雨,于是我问孩子们什么是爱,你对爱有什么解释?我告诉孩子们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不必为之大惊小怪。关键中怎么理解。怎么认识。我说:“孩子们,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是不是?这是不是很正常的事?是!那么男女孩子之间有一种交往,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青春期异***往,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记住,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我们要为美丽而努力!好好学习!”
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在今年开学几周内,我发现一个平时很爱说话的学生有一种反常,他有几次遇到心里不高兴或者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就以头撞墙,或者瘫到在地上不起来。我知道这孩子是心理上有问题,不知如何去发泄情绪。于是,一方面单独给孩子作工作,让他知道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遇到很多坎坷,要学会接受,要学会发泄,要学会正确的调节和制自己的情绪。而后我又给其家长谈话,让家长有所重视,来共同引导孩子,正常发展。
对于学生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的特点,我就随机安排组织活动:如读书赛,唱歌小赛场,小能手等活动来给他们一展风采的机会。或者安排活动来对学生心理进行训练。只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家不妨在教给学生的同时,来对学生上的关注,相信大家的说法会有所改变的。我想六年级的学生会好管的!
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
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组织性、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
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这个“群”的人数多少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低年级,一般是2----3人的小集体,他们常在一起游戏或做作业。这个“群”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住地接近或某种偶然机会的结合,这样的结合自然是不牢固的,容易分化。这个阶段,如果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显然也会感到痛苦,但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太大。因为由于另外的偶然原因,这个孩子又会参加其他的小集体。到了中年级,小集体人数增至7人左右;当升入六年级时,小集体人数又减少到3----4人。这时候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所以结合的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这时,如果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不想继续上学。总的说来。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尚未定型,还有较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或家庭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倒退,因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内容提要:小学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步入青春期的同时,也被笼在了叛逆心理造成的阴影之下。本文力图揭开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正确认识叛逆、走出误区、真诚关爱学生、重视沟通、讲究策略等方面寻找矫正良策,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叛逆心理 成因 矫正 策略 一 叛逆心理的提出
前不久在办公室亲眼目睹了一高年级学生公然与老师顶牛的情景,学生不计后果的不逊言辞、粗暴态度,使人心生惶然。其实,在高年级,诸如此类不服教育,动则便与老师对立起来的学生并不鲜见。许多老师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听话。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表现为:满面不屑,如直翻白眼、嗤之以鼻、充耳不闻、冷漠处之;行为过激,如顶嘴狡辩、讽刺挖苦、暴跳如雷、破罐破摔、背道而驰等等。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学生的这些言行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们均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而学校家庭教育中往往只重智育,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青春期叛逆的泥沼而无法自拔。于是,从小学高年级起,如何矫正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一课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 叛逆心理的界定及结构 什么是叛逆心理呢?《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叛逆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叛逆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叛逆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叛逆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情感;行为倾向是指对叛逆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叛逆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叛逆心理的认知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叛逆心理形成之后,只要叛逆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充分认清叛逆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加深对叛逆心理结构的认识,能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叛逆心理的实质,对我们寻找解决对策并有效地预防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三 叛逆心理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显著的变化。
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1)从生理方面来说,该时期的学生由于大脑发育已经成熟,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思维方式逐步多样、思维视角发展越来越宽广。尤其是逆向思维的发展,为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2)从心理方面来讲,高年级孩子随着生理的成长,其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开始萌芽,并日益增强。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以“大人”自居,渴望自由、独立,占由欲、支配欲显著增强,想拥有自己的天地,想自己掌控方向。对于阻碍他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行为发生的一切外界因素,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甚至反抗情绪。
(3)学生在高年级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认识尚未成型,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其认知人或事物时,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与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与施教者对立面而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二)客观因素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生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一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
上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一天早晨,我班一位家长来电告知孩子离家出走,去向不明。那天孩子彻夜未回,家长心急如焚。在走访中,我从侧面了解到该生四岁父母便离异了,孩子一直由母亲监护。母亲一人照料孩子,还得为生计而奔波,再加上家庭生活的不幸,便常常粗暴地迁怒于孩子,平时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方式简单粗暴,这回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因为作业做得马虎了事,她怒其不争而当众掴了孩子一巴掌。
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学生又找不到适当的排解途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规劝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叛逆心理。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学生叛逆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教育理念的偏差。例如,一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味强求统一,实行“军事化”管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一贯制、一言堂,使学生难以接受。在教学中,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探索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填“鸭”式、牧“羊”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僵化老化,枯燥乏味,日日月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怎能不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叛逆呢?
(2)教育方式的失当。很多老师一味强调师道尊严,作风强硬,态度粗暴,方法失当,导致学生由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叛逆心理。例如,我班有一学生在背后评价老师的执教水平时,对一位课任老师颇有微词,而事情传到这位老师耳朵里后,她不是先根据学生的意见自省,而是冲进教室狠批学生以维护师道尊严,结果事与愿违,这位学生更不喜欢上她的课了。(3)教育评价的片面。因为个人的好恶,不能一视同仁;摆不脱名利的羁绊,唯智育、唯分数;眼里揉不得“沙”,纠着小错不放,一棒打“死”等等对学生评价不客观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片面的评价往往使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例如,一位学生偶然一次迟到,班主任老师为严正班风而让学生当众检讨,且几次三番将此事作为反面教材在班队课上进行思想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结果该生破罐子破摔,天天迟到,成绩也一落千丈。(4)教育环境的熏染。
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不可忽略的是伙伴群体的影响。在学生同辈中,学生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比如在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学生在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是非观念开始模糊,再加上学生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易于模仿趋从,又诱发了其叛逆心理形成。3大众文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兴起的网络进入家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例如,电视节目热播的“超级女生”对我班的一位学生构成了不小的冲击。超级女生们凭着一副好嗓子便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名利双收,这与平时老师家长灌输给她的“读书成才论”、“勤劳致富”论截然不同,由此,她开始对老师与家长的话不再言听计从。
叛逆心理由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它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全面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是矫正叛逆心理的前提。四 叛逆心理的矫正
叛逆几乎是每个学生步入青春期必经的一段灰色时期,叛逆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刚刚迈进青春期门槛,叛逆的种子才刚刚开始萌芽,此时的孩子可塑性强,是进行引导、矫正的最好时期。那么,如何矫正叛逆心理呢?我以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看待,走出认识的误区。
可能普遍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倾向,提到逆反心理,便简单地以“好”“坏”论之,有的人甚至不明就理地将它视为一种变态心理。其实,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可能产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形成叛逆心理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其间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孩子在迅速成长,他们从心理上依附于大人,到出现独立意向,是重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可喜的。当老师的要珍视学生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这里有个活生生的事例。上学期期末,有位家长从自己孩子的书包里翻出了言情类的课外书,十分恼火,急匆匆地赶来告状。言辞中将此类书籍称为“流氓书籍”,同时也将孩子偷偷阅读此类书籍的行为定性为“不学好”、“不上进”等。显而易见,这位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是失当的。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性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异性以及异性之间产生情感纠葛等均会表露出强烈的兴趣,这首先是孩子成长的表现,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将这种表露简单地划入“不学好”的行列。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面对孩子偷偷阅读言情读物之类与他们年龄不相匹配的书籍时,便不至于显得过激。认识的转变必将带动态度和处理方法的转变,这些都将为正确引导、转化孩子的叛逆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懂得学生,给予真诚关爱
大凡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都是懂得学生、真诚关爱学生的。
懂得学生、真诚关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学习习惯等。尊重滋生信任,拥有学生的信任,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全面了解学生,感受其思想动态,及时捕捉学生叛逆情绪滋生的信号。
懂得学生、真诚关爱学生的老师乐于换位。勇于屈尊,勇于让自己成为那个不谙世情的孩子,身临其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说法、做法出乎意料,我们想不通,于是声色俱厉地质问学生:“你在想什么,你究竟在想什么?”而学生却始终不肯吐露半字。其实,只要我们能置身学生的境地,便不难找出答案。学生因为忍受不住谩骂而出手打了人,学生不满老师的当众指责而顶嘴,学生因为怕家长打骂而私自改动了试卷上的分数„„遇到上述情况时,我们不妨先作这样的设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处理时,我们再这样告诉学生:“这件事情,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去做„„”同时也引导学生换位:“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老师的换位,使学生易于产生“老师是自己人”的融洽感、归属感,亲其师,信其道,有效地化解学生的叛逆情绪。
懂得学生、真诚关爱学生的教师永葆童心。“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志趣、习惯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比如,我发现实习老师总是特别受学生欢迎,我想除却年龄的差距较小,成长的时代背景更接近,更有共同语言等因素以外,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她们有一颗年轻的心。无论课堂还是课间,她们总是尽量陪伴学生左右,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孩子的世界有异于成人,以成人的是非标尺来衡量,自然要收到学生的不满或对抗。倘若我们拥有一颗不老童心,融入学生群体,玩他们玩的游戏,参与他们爱谈论的话题,努力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体验中真实感知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再提出相应的要求,及时掌握反馈、及时给予引导,也能有效避免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
(三)重视沟通,努力达成共识。
“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个体对于同一种事物认识是不一样。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成长背景、年龄阅历还是个性品味、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和老师对于事物的认识、判断,于是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分歧,而这些分歧便是造成学生叛逆的不安因素之一。要想消除这些分歧,达成共识,沟通必不可少。
例如,我班学生普遍反感向老师反映情况的同学,认为这是“打小报告”,是“小人行径”,而反映情况的同学更是“卑鄙无能的报告虫”。与之恰恰相反的是,我需要、欣赏学生及时反映班级情况,认为这是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是“正义之举”,把反映情况的同学视为“正直得力的小助手”。我和学生的观点截然不同,如何才能达成共识呢?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是在一节班队活动课上进行的。我先倾听了学生的看法,再坦诚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在与学生的真诚的交流、共同探讨中,终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一,老师并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而是问题的解决者,被告者如果真的犯了错改正即可,无须惊惶失措,更无须对反映人心存怨恨。二,向老师反映情况不完全等同于“打小报告”,而应从大局出发,视反映人的初衷、反映是否如实、反映是否有利于事情的解决等具体情形而定。
就这样,一个长期纠葛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分歧因为沟通而迎刃而解。沟通是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往往电光火石,但沟通过后的却是海阔天空,一片明媚。
(四)对症下药,讲究教育策略
要消除高年级学生的叛逆心理,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要能根据个别差异,对症下药、讲究策略。下面列举了几种类型的叛逆心理及其教育策略。(1)自大自负型叛逆心理。
心理特点:这类学生的共同点是生活一帆风顺,在家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从小就有较强的优越感,个性自私、心胸狭隘,占有欲和支配欲强,爱发号施令,做事不计后果与他人感受,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矫正策略:一是要加强对类学生的挫折教育,增强其受挫力、耐磨力,使其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学会尊重欣赏他人。二是要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攻”其软勒。
具体案例:我班的沈某就属此类学生,在教室里喜欢发号施令,常常对同学大呼小喝,课堂上,哪位同学发言错了,他便冷嘲热讽。我好言相劝,他听不进半句。待到民主选举班干部,原本酬躇满志的他只得了可怜了四票。这下他才蔫了。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再次加以细心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迷惘困惑型叛逆心理。心理特点:这类学生做事一般比较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遇到挫折,容易走极端。
矫正策略:一 实践体验法 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全面地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直面现实,不断促进增情其识别判断、审视分析的能力,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使他们从“理想王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二是引导沟通 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还需要防止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此,应该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走出迷惘,拨云见日。
具体案例:我班有个“书呆子”,性格腼腆,做事慢条斯理,听课时常走神,对于周围的事物极少主动关心。针对这种情形,一方面我先动员他的家长尽量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孩子外出活动,平时让孩子干家务活儿,以多提供他参与社会、家庭活动的机会,丰富体验;另一方面,我特地分配他当了语文科代表,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分散他对于自我的注意力,学习关心周围事物、增强其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他与我接触的机会,以便我能及时捕捉矫正过程中的细微动态,及时做好引导与沟通。(3)失落倦怠型叛逆心理。
心理特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和支持是人的正确性,而这种渴望在此类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强烈。他们往往有极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尤为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自己的闪光点得不到肯定,他们就会觉得受了挫,产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从而用消极、冷漠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便产生叛逆心理。
矫正策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特别注意发现这类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度的鼓励和表扬。具体案例:李某,我校六年级出了名的双差生。有一次他把班里一同学打得鼻青脸肿,老师狠狠批评他并要求他向人道歉,他表情木然,置若罔闻。事后,同学们反映,李某出手打人是因为那位同学嘲笑他是“垃圾”。弄清了事情原委,老师后悔不迭,连忙在班队课上拨乱反正,并真诚向他道歉,而李某当时就哭了,而哭过之后,是阳光般灿烂的微笑。(4)消极抑郁型叛逆心理。
心理特点:或因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学习受到挫折,整天沉溺于烦恼和痛苦之中,对学习和生活推动信心,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短暂的心理平衡和满足。
矫正策略:一 抚慰法。“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学生消极抑郁叛逆心理形成的总是有着其深层的原因的,我们要善于追本穷源,先找到他们的“伤处”,再一点一点抚平其创伤。二激励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因此,针对这类学生以激励的方式给予强有力的刺激,往往能唤醒其追求上进、渴望美好的意识与希望,起到较好的矫正效果。
具体案例:赵某,是我上届的学生。刚接手时,他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资质不错,但不求上进;平时少言寡语,独来独往,几乎不见笑容。我开始特别关注他,最后我从他母亲那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赵某不到三岁,父母便离异。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见过父亲,每当他问起父亲的事情,其母便说恨恨地告诉他“父亲死了”。可是孩子渐渐长大,却从周围的邻居们口中得知父亲没有去世的事实。这使他开始憎恨自己的母亲。觉得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很不幸,终日郁郁寡欢。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便开始有意识地接近他,关心他,甚至故意当众夸奖他。他的作文我尽量面批;双休日与他通电话问询他在干什么,鼓励他和母亲多交流;他在学校食堂用餐,我自己带的菜总给他留一份;体育课上打篮球,我总是为他所在的球队呐喊助威„„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和母亲的关系开始缓和,学习也明显主动了,到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综上所述,在对高年级学生的施教中,面对学生出现的叛逆心理,并非无计可施。只要我们能正确全面认识其实质,真诚关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根据实际情适时疏导调试,相信定能随着孩子,一起走过叛逆,迎来风和日丽的明媚坦途。
第二篇: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安徽省霍邱县潘集乡左王中学
郭俊马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面对各类学生,教育他们的方法和对策要随着时代与具体的情况而不断改变着。只有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才能较好地提高教育教
学效果。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经过两年的初中生活,步入初三的学生无论在身体、心理还是价值观念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及行为表现。在以往教过的初三毕业班中,就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学生,现简单归类一下: 第一类,目标明确,稳步前进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具备相对扎实的学习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具备坚强的毅力、明确的目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三大有利条件的情况下,这类学生往往对自己充满信心,成绩能够在历次的考验中保持优良,是老师们心中理想的好学生,也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对这类学生要不断地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使他们变得更有自信,变得更有激情向上冲击。
第二类,目标明确、自以为是型
他们一般都个性鲜明,很要面子。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不错,智力因素好,家庭条件优越,长期是家长宠爱或老师关爱有加的对象。这些导致其形成了一种相对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不容易听取别人意见或建议的性格特点。
对于这种极有潜力的学生,我们切忌听之任之,更要从严要求,既要肯定,也要适时的给予否定,决不能再娇宠这类学生,要想办法让其接受正确的建议,否则到最后双方都会后悔莫及,一定要从爱护、帮助及尊重的角度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
第三类,目标明确、心理浮躁型
他们与第二类的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相识,都是属于学习成绩不错的一群。但对于学习是恒心不足,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浮躁的学习及生活情绪,故成绩起伏较大。
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较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做对话工作,并和家长配合进行帮助,否则也是让你感到心痛的类型。第四类,目标明确,力不从心型
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也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她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这类学生其一:智力因素相对不佳;其二,对问题的反应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其三: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类推的能力相对较差;其四:没有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要好好保护这类学生,小心细致地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指导他们确立正确适合的目标,切忌打击他们。应适时提供一些学习的小窍门及方法,想办法解决她们心理压力大及不自信的心理。第五类,目标随意,慢郎中型
与上面四种类型相比,这种类型的学生处于班级的中间位置,没有坚定的目标取向,不能正确认识与分析自己,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没有较强的上进心。这种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差不多,是这样的了”。尤其是成绩不佳时,总是自己下意识地去找比他还差的人,拉出来给自己做做心理自我安慰。他们有潜力,有希望,却毫无大志,感觉象牛一样,赶一下,走一下。更要命的是,还会往回走。
面对这种学生,老师自己首先不能急,要耐心的帮学生分析自身的特点,帮他给自己定位,制定奋斗目标,而且是分大目标和小目标,鼓起其斗志,不时提醒,在他懈怠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鞭策。
第六类,目标不明确,盲目随从型
这类学生,可以说是成绩不太理想的一群了,他们无法弄清自己的专长是什么,自己到底适合读哪种专业,会出现三五成群,盲目选择方向的情况。
到了初三,这类学生一定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就会大大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与学风的建设。其实他们并非完全放弃,只是不明白自己该走哪条路,加上成绩又不好,其实心里是十分地着急的。如果我们不能给予适时和正确地指导,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故这类学生一定要帮助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让其明白并确信高中并非唯一的出路这一道理,然后有所侧重的指导其提高相应科目的成绩,让其找到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第七类,无所谓型
这类学生在初三如果不加以关心,势必会给整个班级造成不良影响。他们由于前两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一时热情高涨,但由于学习基础差,想认真听,却无法听不懂,长此以
往,也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他们经常会扰乱课堂纪律,甚至旷课,无故早退等。再加上这类学生往往社会交往频繁,如网吧等娱乐场所,都成了他们上课也神在其中的地方,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甚至会出现打架的情形。
面对这类学生,已经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我们每一个老师必须要耐心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积极转化他们错误的思想意识,减少直至断绝他们与外界人员的来往。需要意识到的是,我们不能指望几次的交谈或一段时间的帮助,他们就会一直好转。这类学生很有可能有反复,甚至较以前更严重,这时我们就要本着“抓反复,反复抓”的原则,一直把工作做下去。
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面对活生生的、情况变化的各类学生,教育、帮助他们的方法和对策也要随着时代与具体的情况而不断地改变着。只有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才能较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安徽省霍邱县潘集乡左王中学
郭俊马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听听曲伟杰大师的青少年内在学习力大讲堂,教你做智慧父母,看看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与孩子更好的相处?从而更好的教育,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第三篇: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家长篇: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1、一般心理特点 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 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2、学习要点 1)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2)主动扩大知识面
除了主要课程之外,六年级学生还应涉猎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为以后学习的基础。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对接触到的新知识进行主动的钻研。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题目,不要轻易地寻求一个答案就放过去。
六年级学生注意社会新闻事件,对于社会动态、自然灾害、交通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历史上一些重要时期和名人轶事也比较关心,有些学生可以运用查阅的资料写作,正面评论社会事件,对此,老师、家长应积极提高帮助。3、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合作
六年级是小学生活最后一年,所以这些学生是小学生中的大哥哥、大姐姐,集体观念比较起来应该最强。在家里也是小大人,应该理解大人做出的选择,同时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应该懂得集体合作的意义。 2)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让六年级学生敢于承担责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前面提过的力所能及。整理房间、擦拭家具用品、清洗衣物等内务应该主动及时地做好。购买粮食、维修电器、劝阻成年人吵架等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不要勉强去做。
为了指导孩子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事情让他做一做看,判断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可以让胆大的孩子收敛一些,另方面可以让胆小的孩子增强自信心,在许多事情上并不比别人差。另外,也让孩子明白,通过多次训练,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尝试做新的事情时,失败是难免的,不过多次失败会伤害自尊心,应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心态。 3)耍心眼儿
五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学生们变得伶牙利齿,能说会道,学会耍心眼了。
六年级学生懂得一些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了,有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制造假象迷惑家长或老师。六年级学生也学会指挥比自己小的孩子做事。坐在一边等着让小同学给自己买吃的,或者让人家做事,自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指挥。也有的故意挑逗小同学之间打架,在一边看热闹。这是受社会不良现象和电视动画片影响,开玩笑寻求刺激带来的行为结果。喜欢指挥别人,凌驾于他人之上,也许表现出领导才能,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出坏主意,让比他小的孩子做事,就要注意引导,必要时严厉制止,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集体做坏事
六年级形式的团体意识很强,在集体活动中可以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但是由于不能清楚地区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常常为了团伙的利益冒险做坏事。 根据对几百名儿童行为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特别事假期成帮结伙的很多。在9--12岁的小学生中帮派意识很重,一些家庭条件好、身强体壮、喜欢支使他人的男孩子;模样漂亮、家里管教很松、有钱有物、行为自由散漫的女孩子都永远成为帮派的小头目。十岁左右的孩子价值观念本来就不稳定,加上小头目的胡乱指挥,使孩子们手足无措,心理偏激,经常盲目做事。一些胆小的孩子害怕受欺负,故意加入一个团伙给自己壮胆,但在团伙内又不敢说话,盲目服从。
5)对过错不宜公开张扬
六年级学生发生偷窃或其它过火的违法事件,处理方法以内部说教的冷处理为好,不宜公开张扬。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教师篇:
六年级的教师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六年级的学生不好管。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的说教,自由行动。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只要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相信六年级的学生并不难管。
青春期通常称为青春发育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一般指11-19岁年龄阶段,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青春早期),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为青年初期(青春期)。六年级的学生就处于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3、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平和而又激情的生活,使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
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对于学生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的特点,教师可以随机安排组织活动:如读书赛,唱歌小赛场,小能手等活动来给他们一展风采的机会。或者安排活动来对学生心理进行训练。只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家不妨在教给学生的同时,来对学生上的关注,相信大家的说法会有所改变的。我想六年级的学生会好管的!
第四篇: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1、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 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 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 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 励他出去玩耍。
2、五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是:
1)竞争意识增强。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 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 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 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 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 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 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 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 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表现在课堂上也会有受他朋友 影响,互传字条的现象,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取长补短,与 他人和谐相处,能辨别是非,不讲哥们义气。
4)不轻信吹捧。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
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 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 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 尊重的体现。
5)自制力增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 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孩子学习的教育要求是: 加强预习。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年级 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 要进行复习。接触自然、社会。学习中会遇到许多
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 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 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3、教育策略
1、完整地做一件事。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无论 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 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 的过程中去体会。
2、开玩笑的引导。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 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 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五年级学生不仅会开别人的玩笑,而且对事情 喜欢用“不正经”的语气描绘一番,自己创作笑话。有时很平常的一件事,到了他们那里则能渲染得天花乱坠。不过,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 不值得提倡。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例如身 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3、应对偷窃行为 偷窃行为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始出现。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 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是这样。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 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 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 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 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 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 25 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 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 意到重心的变换。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 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 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集体意识 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 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 视约定事项。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 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 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 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 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和心理健康常识课 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良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心理动 态,及时解决一些学习及生活中的琐事,鼓励他们从生活及学习中找到自信及解决问题的方 法,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学习要领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 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加强预习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 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 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 行预习。不过,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
接触自然、社会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 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 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练习写书信
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这是一生中运用最频繁的 一种书写文体。一种书写文体。
应注意的问题
完整地做一件事 完整地做一件事 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 孩子去做。孩子去做。我们将展开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完之后,我们将展开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读完之后,彼此交流再分别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 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一阶段学生的心 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 认知的发展。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 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 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 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 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 情意的发展。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
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 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 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 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 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 个性的发展。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 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 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 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这一 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 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 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 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二、学习要领: 学习要领:
1、学习的特点。学习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 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 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 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1)加强预习,学会总结。加强预习,学会总结。在学校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父 母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有时老师把一些简单的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难点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学 生自己理解,这就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 脚。五年级学生需要从三四年级“听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总结知识点便成为一个“法宝”!总结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 中找到知识点或题型之间的联系,并注意它们的区别(难度上的不同、做题思考的角度等)。这样,面对考试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点的综合,总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应对也一定会越自 如。另外,每次上课后,建议把老师讲过的例题再重新梳理一遍,当堂听懂了不等于会做了,避免出现题目稍稍变化就不会应付的情况。重新梳理+整理一遍能够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另外,还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因为学以致用 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
第五篇:三到六年级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
各年级段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 三到六年级学生兴趣爱好:虽然说年级不一样,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兴趣还好大都是相似的,跳舞、游戏、唱歌、剪纸、绘画、棋类、玩轮滑、钢琴、电脑、书法、球类等。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2、三年级学生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3、三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动作好坏和裁判胜负。
4、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5、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愿意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2、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3、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2、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
3、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2、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4、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集体意识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
5、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