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高学生的不良心理特点及素质培养
职高学生的不良心理特点及素质培养
发布时间:2007-06-1
1长沙市财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何娟平
一个人能否幸福,能否事业成功,心理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那他的人生也会是快乐、幸福的,在事业上会创造辉煌;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是病态的,那么他的人生也将会是痛苦、忧伤的,在事业上也会一事无成。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一生的幸福作准备。但从职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看,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不少职高学生中出现了一些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前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教育中把握的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见解。
一、职高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表现
1.自卑。这是职高学生中最突出的一种不良心理特征。很大一部分职高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属于自控能力差,贪玩爱闹的后进生。为此,他们饱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家长的呵斥, 因此他们身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在家长、老师、及老同学面前低人一等。他们认为进职业高中是成绩差的学生在万般无奈中的选择。因而进入职高后,上进心不强,求知欲降低,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尽管教师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学生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因学习基础差和心理障碍不能排除,学习兴趣和效果始终无法提高。
2.偏执。职高学生中的偏执心理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学生自己犯了错误,老是指责对方,甚至指责老师,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一些学生不能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而是对学校、对老师横加指责;还有的学生在受到批评后竟以退学相威胁。现在报上经常能看一些学生为了一点点事情,与老师闹翻,与家长闹翻,与同学闹翻,或离家出走,或自杀,或杀人。这些都是因为不良人格中的偏执所造成的。
3.敏感。职高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应试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考试作业、人际交往、心理适应、择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大都是以沉重的步伐迈进职业学校大门的,家长的责备,老师的抱怨,社会上对职高的偏见,像一把沉重的枷锁套在他们头上,为此,他们中不少人采取的是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自卑感严重,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所以他们比普通高中生更具敏感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提问,是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们普遍采用,不同的学生反应不一。而对站起来一声不吭的学生,如果教师气恼地说:“你怎么这样笨?”小学生以
为自己真的很笨,中学生感到难为情,职高学生可就不同了,他们敏感,首先他们会感到自尊心强烈的被伤害,觉得老师让他们在同学生们面前丢人,然后迁怒于教师,甚至怀恨老师。
4.盲从。许多职高学生思想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上自控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由于攀比、盲从心理作祟,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也学着赶时髦、比阔气,耗费了大量精力。同学间发生矛盾,产生纠纷,常应同学之邀,讲朋友意气,而大打出手;甚至少数女同学受错误舆论的误导,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失去自尊、自爱,以至放弃学业。
5.冷漠。职高学生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学生自然就缺乏较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而且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或简单粗暴,动辄打骂;或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还有很多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他们如同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在生活的激流中盲目地行进,找不到自己的目的地。因此,他们也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弗洛伊德认为,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他将来的性格形成有相当重大的影响。种种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孩子撒谎、逃避、退缩、极端、玩世不恭等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他们会带着有色眼镜看社会、看人生,无视老师的批评教育,软硬不吃,感情冷漠。
当然,职高生的不良的心理特点绝不止以上这些,但以上所述都是比较普遍的。只要我们了解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正确地给予疏导,就能使他们正常成长,达到心理成熟之境。
二、职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一)、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素质的培养
1、以爱心排除学生的失落感,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养成排除学生的失落感、恢复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职高生进步的立足点。心理学认为:“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他不但表现对个人的自我尊重,而且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自尊心可以成为个人克服困难和自身努力的行为动机”。美国教育家艾玛逊也说:“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渴望关爱,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尊重,是职高学生的鲜明特点。根据职高学生的素质相对较低,具有自卑、偏执、冷漠等心理特点,职高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他们视同子女,谆谆教诲,尊重他们的人格,从理智上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的、有自己精神世界并需要独立面对人生种种挑战的个体。切忌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甚至讽刺挖苦、恶语相伤,以免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应爱在细微,尊重学生,主动地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要能够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带着感情从事教学工作。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当职业学校成为职高学生温暖的大家庭时,就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才能激发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养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得到明显
提高。
个案 :154班的潘宇,高一进校时,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对班级漠不关心。我多次找他谈话,对他提要求,都无济于事。半学期后,我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这个孩子是非常值得同情的:约两岁时,父母因车祸双亡,从小与年迈多病又无文化的奶奶相依为命。通过家访我明白:他自卑、冷淡、不求上进与他的经历和缺少关爱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从此以后,我从关爱入手,与他平等交往,用爱心温暖他孤独冷漠的心灵,以爱心排除他的失落感,并适当解决他生活中的困难,过年过节给他和奶奶送去慰问;同时把他身上存在的闪光点放大、表扬。学习上多加鼓励,为他“开小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自卑心理逐渐消除,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的人格慢慢养成了。到了二年级,他不仅各项专业技能好,代表班级参加技能比武,还成为了班级的得力干部。
2.用强者观塑造学生心灵,推动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良性发展
一部分职高学生之所以自卑、失落、盲从,也是与他们对职高认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解除学生的自卑感,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形成,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职高的培养目标和职高及他们自身的优势。要学生明确:只要认真学习就会学有所得,一样可以圆大学梦,一样可以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这样学生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正确地分析自己,建立合理的自我信念,自信心便会油然而生。从而以积极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帮助学生克服了“职高生总是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后,还要进一步塑造他们的强者心灵。榜样的力量地无穷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当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培养树立典型。每一个先进典型,可以说,都是一个强者形象。把这些典型树立起来,才能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个案:154班是一个对口升学班,许多学生入校成绩高,学习基础比较好。但一部分学生因不能进入重点普高,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的距离,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与自卑感,致使他们思想上无目标,行为上无动力,学习上无进步。根据班级中普遍存在的这种思想状况,我前后几次邀请了在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往届毕业生,到班上介绍他们在职高学习三年的体会,或在新的岗位的感受;并通过答疑的形式,设法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阴影。结果显示: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思想的共鸣,在朋友式的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当代职高生的风采和时代强者的拼搏精神。并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文化艺术节及其他活动中,我又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促使班级文化氛围很浓,从而推动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心理的良性发展。
二)、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现代化的事业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业,具有合作意识,拥有合作精神是开创事业的基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而学会合作又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必备要求。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生活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是否具有合作能力、合作能
力强弱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在教育中消除职高学生的自卑、冷漠、偏执等不健全心理,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职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把团队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团队精神?集体为什么如此重视团队精神?我们又该怎样去培养团队精神呢?在学生的头脑里,它们是模糊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首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明确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意义,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团队精神就是集体中各成员互相沟通、交流,真诚合作,为实现集体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人合作,学会被别人领导和领导别人。我们要告诉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 不管你想不想,愿意不愿意,与人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单打独斗很难跻身于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没有有效的团队协作,不可能获得现时代的成功。一个成功的企业或组织,往往是一个既敢于开拓创新,又善于团结合作的集体,虽然每个人在这个集体中所处的位置、职务有高低差别,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工作,发展事业,同时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在集体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团队中去。
2.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具有团队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典范。在班级管理中要采取民主管理,实际工作中要多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班、团干部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力合作,才能搞好班级管理。而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注意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学校班级篮球联赛、话剧比赛、专业技能达标、主题班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做活动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这样,在有效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个案:168班是一个会计专业班,女生多。比较多的女生心眼小、爱计较、爱嫉妒......进校半期就形成了几个小“团体”,且都互相瞧不起别人。为了增强女生群体的凝聚力,我特意开展了“我是168班的一名女生”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上,让女同学畅所欲言,请她们各献上一句给全班女孩的祝福语。并请男同学做适当点评。活动现场很热烈,活动效果也很好。有个学生之后写道:......平时我设身处地替同学考虑太少了。其实,每个同学都是善良、真诚的,只是我们太缺少理解和沟通了,今天的活动让我对自己、对同学有了新的了解。之后,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之后我又放开手脚,让干部、学生毛遂自荐策划、主持了“为了美好的明天”“倾听理解的心跳”等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配合默契,纷纷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且在学校、班级的各类活动中,我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并启发她们要在活动中互助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变得大气。这样,不断地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文明、诚信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克已复礼,知书达理,礼尚往来、是古代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现代职业中专学生应继承下来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教师文明诚信楷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高度的道德水平。”因为学生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需经历从学习到模仿再到实践的过程,而教师的言行正是学生效仿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文明诚信之心做光明正大的事,以文明诚信之心做襟怀坦荡的人,并以自己文明诚信的品格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2.创设文明诚信道德实践的情境,指导学生文明诚信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职高老师更应在学习和生活中创设文明诚信道德实践的情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让他们在实践中通过理性思考,作出文明诚信道德判断和选择,并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诚信道德行为。
如教育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舞弊;认真做好值日卫生,爱护校园环境;我们可以把学生平时的言行拍摄下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和气氛中去比较辨别是非、美丑、善恶。总之,通过不同的办法,创设各种情境,不断激励学生树立“文明诚信为荣、背信弃义可耻”的荣辱观,做文明的人,做受人信任的人。
四)、勇于创造、知难而进心理素质的培养
职高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抗挫能力差,心理比较脆弱;社会的激烈竞争,也给高职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培养职高生的耐挫折能力、知难而进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职高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健全其人格,提高职高生知难而进的能力。
1.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职高生之所以心理脆弱,害怕困难,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或盲目自大,或胆小畏缩,没有正确评估自己。那么,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如当一个班级刚刚建立时,一个新学期刚开始时,都是订立班规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班级、学生都处在一个新起点,有很强的向上愿望,容易接受。把握时机立下规矩,就容易形成好的习惯,好的班风。新的学期可以开展“向你介绍我”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正确认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深层次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知识水平,从而使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提出适合自己恰如其分的、容易实现的目标,使自己减少挫折感,增强成就感。这样我们的职高学生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勇于创造,培养和提高知难而进的心理素质。
2.鼓励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和迎难而进的勇气。
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上岗产生班委会、团支部,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就职于不同的岗位。之后还可以几个回合的轮岗锻炼,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等不同角色的体验。这样同学们有了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并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班级的向心力增强了,与此同时,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体验中、在创造中也有所提高,独立的个性、较好的心理素质也逐渐发展起来。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众所周知,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职高学生既是学生但又是即将走上工作、劳动岗位的人,他们较之于一般学生来说,身份更特殊一些。他们的心理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想在教育中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并且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熟知并关注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社会新的挑战。(文/何娟)
第二篇:如何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乐观充分的估计。自信心,则是一个人相信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或预想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采取行为活动的内驱力,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
一个人缺乏自信心,往往导致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完成不了事情。职高学生自信心的缺乏不仅直接导致他们学习困难、妨碍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而且还会带来其它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
1、通过职业规划唤醒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职高教师,我们应该适时向学生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上职高并不是没有前途,现在努力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照样可以就业,将来同样大有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期间对就业前景充满自信。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每接一届新生,都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每位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假如没有方向与目标的指引,单纯的教育便没有了载体,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对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积极的期望、目标和要求。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有学生完不成目标的,教师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重树自信。
3、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找回自信
职高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学习成绩不好,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学校应组织心理咨询课程,或者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以前学习不好不等于现在或将来不好,只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学有
所长,将来也一样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同样可以出人头地。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心。
4、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而职高学生的 “闪光点”对他们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职高学生经受太多的挫折,所以他们大多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占据整个心灵的都是对生活、对学习的消极态度。作为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找回自信,而不是在批评声中破罐子破摔。
5、宽容理解成就自信
当学生成功时,可以赏识他;当学生失败时,教师更应想到,他们何尝不希望自己成功呢?他们努力了、奋斗了,但收获的却是失败。这时他们需要的是一把“遮雨伞”,而不是狂风暴雨般的责骂与训斥。这样对学生信心培养会更好。
6、分层教学铺设自信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主体更是学生。职高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并参差不齐,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通俗易懂。提问的设计应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课后练习的布置让他们都有“我也能做”的感受。这会逐渐使他们走出自卑,找回学习的自信。
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放手让学生去做,信任尊重学生。
第二、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回自信。第三、加强和学生家长信息上的沟通。
总之 ,“自信”是战胜挫折的第一阶段,我们应该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信念去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给职高学生更多的关怀与温暖;更多平等与合理的评价;更多的表现机会与掌声,让其体验自身的成功与价值。我们坚信,职高学生一定能够信心满满的完成学业,并自信的走向社会,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不良考试五大心理特点及其主动预防措施
不良考试五大心理特点及其主动预防措施
考试成绩好与差,除与知识掌握及应考状况直接相关外,应考的心理状态以及由它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平的发挥。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考名落孙山者屡见不鲜,平时成绩平平、大考却一鸣惊人者不乏其人。个中奥秘主要是心理因素。如何调适考试心理状态,正确地对待考试并使考试水平得到最大发挥呢?关键是预防及控制不良考试心理。本文拟就青少年学生中不良考试心理的表现及主动预防作粗浅的探讨。
所谓不良考试心理,是指由于心理失衡而产生的对考试水平正常发挥有消极作用的心理活动。其表现主要有紧张畏惧心理、焦虑忧郁心理、自卑羞愧心理、投机侥幸心理、敷衍应付心理等,具体表现及心理特点是:
1.紧张畏惧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一听考试就如临大敌,有的甚至借故逃避或拒绝考试。造成紧张畏惧心理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怕考不好老师批评,家长埋怨,同学瞧不起;有的是怕考试失利影响到编班、分科、升学等愿望的实现;有的是对考试的成绩、名次等期望值很高,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论上述哪种原因,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极少数考生只是单纯性的心理原因,他们对考试严肃的气氛、紧张的场面心理上不适应,产生了一种不可鸣状的紧张、胆怯等心理反应。
2.焦虑忧郁心理。这种心理与前述的紧张畏惧心理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这种心理的考生把考试结果看得过重,有的把考试当作对自己命运的“定音锤”,有的把考试当做是对自己能力、水平评价的唯一因素,还有的是怕“砸了锅”后“无颜见江东父老”,等等,往往产生考前焦虑综合症及突发性神经衰弱等现象。
3.自卑羞愧心理。有这种心理的考生开始学习比较努力,但成绩一直不好,屡考屡败,因而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考前复习不够主动,发展到比较严重时便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4.投机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不作认真全面的复习,依赖于老师考前圈重点,有的是凭小聪明猜几个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题死记硬背碰运气,还有的是靠投机取巧。
5.敷衍应付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由于平时成绩不好,明知自己考不好,本不愿意参加考试,但由于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被迫参加。于是走过场,敷衍了事。
不良考试心理错综复杂,以上所述只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心理及其特点。形成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涉及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方方面面。预防和控制这些不良心理,需要家长、老师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面仅就考生如何预防和控制不良考试心理谈几点建议。
第一,增强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关键。增强自信心能使人在战胜恶劣环境、摆脱不良情绪的基础上,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上的矛盾,以欢快、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它还能使人重建合理的情感结构,保持良好的心境,以更有效地化解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上述种种不良心理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自信心正是保证考生从容应考的最根本的心理准备。要做到自信,就要注意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相信自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办到。即使现在比别人差,并不意味着永远比别人差。在这种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大脑皮层易于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复习过的知识印象深,考试时便能做到有效再现。有一句格言说得好:“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你一定发现自己并不比巨人矮多少。”
第二,正确对待考试。种种不良考试心理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考试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考试作为一种学习的检测手段,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它只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的需要,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公平性,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考试的结果尤其受试题的难度、效度、信度以及评卷人员本身素质和倾向性等因素影响。相同的测试内容,相同的测试对象,用不同的测试题测试,结果往往不一样,有时甚至大相径庭。因此,不能把考试的结果作为评价、衡量人的能力、水平的唯一依据,不能因为考得好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得,考得不好就悲观丧气,自觉低人三分。更不能把考试当作是决定个人前途的“定音锤”。人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更何况“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要正确对待考试,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辩证地看待人生、社会,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顺境和逆境、升学和就业、成功和失败等,使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与稳定。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所谓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或成果。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的目标就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经过努力切实可以实现,也就是常说的“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根据这一道理,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
础上,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失去进取心,也就失去了驱动力。奋斗目标确定后,还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较易达到的阶段性小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导向,自我定向控制,分阶段实现小目标,最终导向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大目标,小步子”。这种做法可以使人感到目标比较具体,比较切合实际,使人易看到学习的进步和阶段性成就,有利于提高期望值,使人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预防不良考试心理的产生。
第四,正确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对待不足和局限性,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原因,才会有对自己比较准确的评价,找到较为准确的位置,对考试结果也就有了一定的预见和心理准备,就不致出现考前心理失衡。
第五,培养和锻炼健全的人格。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指个人在心理形成过程中较为稳定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品质的总和。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人格中最核心的内容。保持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调整个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牢固地树立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信仰,保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和谐一致的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唯有这样,才能永远地保持心理健康。要培养和锻炼健全的人格,就要注意处理好和老师、同学及亲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家可里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当然,要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但这并不能否认自我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们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是完全可以实现自我评价并达到较高的准确性的。
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还要注意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宁静、愉悦的心境。良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变化不定的情绪,能使人心理失衡,甚至导致心理疾玻培养和锻炼健全的人格,还要学会用理智去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这是预防和控制不良考试心理的最佳方式。有理智的人遇到挫折,能排除情绪的干扰,冷静地审时度势,迅速摆脱消
极的心理反应,保持心理平衡。他们总是把困难与挫折看做是磨炼意志力的机遇,总是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不良考试心理,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有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的自信心和灵活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纪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不良考试心理。
第四篇:职高德育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德才兼备
职高德育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德才兼备
四川省井研县高级职业中学 马琼萍
内容提要:“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说明现在的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对职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也是所有职中人的工作重心,因为学校不存在不育人的岗位,科任教师当然不例外了。
关键词:职高、德育课、教师、学生、德才兼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前董事长牛根生的至理名言,现在很多企业在选拔员工时也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的基础,因此应该努力把职高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个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二十四年的德育课教师,我在职高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做了一些探索。
一、帮助学生走出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学生认为“读职中,我的大学梦就此破灭了”。结合参加对口高考同学的升学情况,告诉他们读职中同样可以圆大学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第二个误区:学生认为“我来读职中就为了比读普高的课程轻松些”。针对这种情况,我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究竟是读职高轻松还是读职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些,使他们认识到读职高不是为了好耍,因为职高既要学文化课,又要学专业课,专业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企业员工素质。为此,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争取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三个误区:学生认为:“读职中,是为了吃两年的长饭,是为了耍”。引起这一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家庭教育失效;或父母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或家庭经济富裕,家长说不需要孩子打工挣钱,只要拿张文凭就行了;或基础太差;或学校在招生宣传时说要负责推荐就业,学生就抱着“混”的态度,“混”毕业证、“混”工作。针对这一认识误区,帮助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学有所用、学有专长、有真才实学,才能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否则职高生活的结束就是下岗生活的开始。
二、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结合学校制定的《学生操行分评分细则》、《课堂常规》、《就餐纪律》、《就寝纪律》、《集会纪律》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这些校纪校规,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遵守职业纪律是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最低要求,因为违反纪律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引发安全事故。敬告学生:单位领导决不会允许员工扰乱正常工作秩序。
学生觉得自己读书读够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不需要再学习了。给他们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又如:日本的大学都是普及的,人人都是大学生,但他们每隔四年就要主动去进修一次,若不进修四年后就只有唯一出路——失业;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坚持认真读完职中,而且就业以后还需不断学习,时代和国内外环境都要求每一个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公民。
讲授法律知识,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劳动合同的时候,给学生讲《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的种类及标准、工伤事故的认定以及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后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
指导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经济与法》等栏目,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抽一学生根据自己观看的节目讲一个遵纪守法或者违法犯罪的具体案例,剖析案件的事实过程,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处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胆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比如在讲到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中的诚实守信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讲解,要求学生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诚信的人。因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立业之基,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因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在竞争中获胜,失信企业则会失去客户和市场,失去发展的机遇,最终必然在竞争中惨遭淘汰;诚实守信还是个人立身之本,它既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起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失去诚信会损害自身的形象,最终必定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现代社会把为人诚信作为择人认事的重要条件,不管我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我们今后的官衔是什么,我们首先是一个人,那该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职高生职业道德素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人才需要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学生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比如在考试中不舞弊,在生活中一诺千金,对父母、老师不撒谎,借他人财物要及时归还等等。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曾经有一位同学去成都面试,考官问了他一个问题:“地上有两张钱,一张50的,一张100,你捡哪一张?”如果平时养成了拾金不昧的习惯,就会毫不犹豫的马上回答出正确答案:两张都捡,捡来交还失主。可是我们那位同学想了很久,回答的却是“有人的时候我捡那张50的,没人的时候我捡那张100的”。一方面说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以为只能捡一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及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要性。让学生知道在面试时是要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还要特别注意“习惯成自然”,平时不注重行为养成训练,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到面试时就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了。
第五篇: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
(五)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