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案
管院心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为了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交流,从而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需要,管院心协在校心协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案。
二、方案内容
该方案分为两个模块:
1.理论活动:心理知识讲座 2.实践活动:
1)心理沙龙 活动原理:
叙事疗法是由麦克—怀特与大卫—埃普斯顿于19世纪的80年代总结发展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逐步开始为心理咨询工作者了解和接受,很快成为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之一。如今已成为了当今国际心理咨询领域中的关键词。
沙盘游戏疗法,其过程是在咨询者的陪伴下,通过非言语的手段,让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再现其多维的现实生活,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即“无意识意识化”,是一种从人的心理深层面来促进人格变容的心理治疗方法。活动开展:
通过给参与者提高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叙事冥想教学以及沙盘游戏等方式,创造一个相对放松自由的环境,让参与者体验叙事疗法的八大假设理论,五大基本功(贴近,温暖,感动,放空,好奇)和外化技术,在与自我,与陌生人的互动中,更好地感知内外部世界,放开自我,同时更了解自我。2)情绪墙 活动原理:
人本主义治疗者相信个体有“自愈”的能力,通过激发和引导求助者发挥自助的自我调节潜能,结合教育与理性的引导,强化求助者心理状况的自我认知。
活动开展:
通过引导参与者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引导其发掘产生消极情绪的深层原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救助的目的。3)心理电影展播 活动原理:
电影疗法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咨询模式,它是一个系统的干预或援助过程,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之上以影视或影视片段作为治疗媒介,结合其他有效的治疗技术,对观影者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或之后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动力关系进行分析、解读,促进观影者自我领悟或习得问题处理技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召唤其痛苦回忆,抚慰心灵伤楚,进而促其身心稳定,甚至治愈病情。电影治疗是医学与电影学的交叉与融合,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前沿,前景无限。活动开展:
通过特选电影展播,让观影者在电影情境中受到强烈的满灌,召唤出其心理烦恼和障碍的本源,达到抚慰与激励的目的。4)户外素质拓展 活动原理:
心理素质活动不是训练某种技巧或某种知识,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受训者直接参与整个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去完成一种体验,进行反思,获得感悟。通过本次训练活动,使其充分认识到团结、协作、默契在现实生活和工作当中的重要性。活动开展: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定向越野、信任背摔、穿越生死电网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团体项目,使参与者对团队精神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增进其内部团结;激发参与者的自身潜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正面的冲击和影响,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5)心理情景剧 活动原理:
心理剧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Moreno)首创,它是一种集体心理疗法,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展示出来,在心理治疗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帮助下,使心理问题明显化,在表演中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它是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戏剧创作和艺术表演的形式,对预设的心理问题进行直观化的描述、解释和引导,能让观众和参与者在自发的、和谐的、轻松的状态下受到启迪,对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或在今后的行为中有所改变。活动开展:
我们遵循集体心理疗法中心理剧理论的指导,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剧说心语”,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表演解读自己、解读生活、促进心理健康的平台。
管院心协策划部
2015/12/24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校的第二课堂所具有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第一课堂是主阵地, 但第二课堂也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是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的育人平台, 它所包含的学术文化活动、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所在。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和广泛的特点, 它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在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个性等方面有优势。因此, 在第二课堂中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着眼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生学会做事和做人, 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与需求, 通过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来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渴望与动力。
一、针对我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素质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业务素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锻炼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融入社会的纽带,奉献社会的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认同。
2.学术文化活动。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这类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以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生从中领略到最前沿的科学、人文发展成果,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检验自我的大舞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活跃了学术气氛。3.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学生用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很好平台。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动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4.科研训练。科研训练和科研训练机会是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训练活动,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自己的科研小课题,把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深入科研与创新的过程,去了解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与方法,大大激发了年轻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社会工作。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已成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基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熔炉;它成为大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
二、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一学生——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通过新生教育大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学院以及本系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大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能够形成规范意识,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2、通过军训和素质拓展训练,训练学生的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一课。
3、通过合唱比赛、话剧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歌手大赛,等文体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了解,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组织“新年畅想”、“永远跟党走”、“诚信”等主题团课。以及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建国、建党等纪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观念。
(二)大二学生——注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以物流实训中心为实训场所,综合运用仓储、配送、社会调研、运输组织管理等专业知识,进行仓储、配送岗位职业能力实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作业的融合,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性,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我院的示范专业将举办全市、全省的乃至全国的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广泛参与,让大学生充分的“走出去、请进来”不但对学院的文化学术氛围有很大提高,对于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有待提高。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的硬环境还有待提高,例如活动经费,教师的参研奖励,活动场地,软环境,整个校园的文化学术氛围不够,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
1、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大学生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促进学风建设。
2、以专业为基础,依托专业老师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物流技能大赛”“海关报关单证员技能比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并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比赛。在与企业的零接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企业做社会调查,到农村去扶贫献爱心,到基层去义务工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奥运会志愿者”“秦皇岛暑期社会志愿服务小分队”“上海世博宣讲团”“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正确定位,重塑自我;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大三学生——注重就业能力,职业指导和感恩教育
1、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模拟招聘、岗位模拟小品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求职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调整就业难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2、通过毕业生师生互动晚会和毕业生爱心捐助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离开母校,走向社会,也不忘为母校填光增彩。
第三篇: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素质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素质?
什么叫素质?简言之,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素质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文化素质,四是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人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做人是更重要的。如果你不会做人,即使你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说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是不够的。基本文明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学生应该把为国家负责,为学校负责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
第二,业务素质是核心。21世纪是一个全面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个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且要具备二张通行证:一是英语,二是计算机,至少英语方面最好要能背出一百篇英文,能说一千句常用句子。能掌握一万个英语单词。计算机方面功过一级、二级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是三级,要参加一些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并将英语、计算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第三,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人文、经管方面知识的学习,相应能力、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的强烈呼声。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市场经济社会要学会自我推销,起码的要求就是把话讲明白,其次是要求准确,更高一点的就是要精练;另外,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我们撰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文学艺术形象思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一个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
第四,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处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重视身心健康。有的同学只讲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差,将来也很难有所作为。当今是一个竞争社会,一个人很难永远是成功者,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能理性地面对失败,要能勇敢地接受挑战和竞争。
最后,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呢?同学们首先要有理想;二要肯下苦功夫,有措施;三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要做到这几点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21世纪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范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驰誉世界,讲文明、懂礼仪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明礼诚信”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公民道德标准。在08奥运临近之际,举国上下更是掀起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热潮。可见,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那么学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肤浅看法,供各位有志同仁参考。
一、出淤泥受其污,入兰室染其香
我们知道,时世造英雄,环境造就人。环境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素质高低。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成年人尚且鲜有人者,何况身心尚未健全的学生。因此,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必备条件。试想,走进一所学校,如果到处污水横流、蚊蝇肆飞、窗污几垢,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培育出文明的胚胎。反之,走进一所校园,如果处处鸟语花香、芳草依依、窗明几净,整个校园一派和谐文明之风,可以肯定,莘莘学子置身于这个文明大“氧吧”中,久而久之,其吸收的文明分子必然会在心中发酵而溢香。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是成人的镜子,成人是孩子的航标。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育文明的学生,得先有文明的师长。所以,作为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一名文明的护花使者。而诸如“衣冠不整来去,污言秽语谈吐;怒则暴跳如雷,烦时冷嘲热讽;见„优生‟笑嘻嘻,对„差生‟冷冰冰;争名勾心斗角,夺利尔虞我诈”等此类不文明言行,如不彻底改正,学生耳闻目睹,必定依葫芦画瓢。其后果是“懦将带孬兵,劣师出恶徒”。所谓“欲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表者,必先明礼仪。只有教师衣着整洁朴素,优言雅行、喜怒无形、不亢不卑、一视同仁、普爱众生、清心寡欲、宁静淡泊……学生耳染目濡,才能见贤思齐,慕仁者之风而心生羡意,最后潜移默化为自己的自觉文明言行。
三、不积跬步,无以千里
能成大业者,先从小节起。一代伟人周恩来以其儒雅风度征服了整个世界。他还在读中学时,每天早上起床后总要面壁静立几分钟。同学奇怪,问周恩来“所为者何”。周恩来答曰“照镜子”。诸生愈加迷惑,墙壁上并无镜子呀。周恩来指着墙壁上的一张纸条说“这就是我的镜子”。诸生细看,见墙上贴有一张纸条,上书:身要正,发要齐,衣要整,气要平。原来周恩来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照这面“字条镜子”检查自己的衣着表情等是否大方得体,正是由于他从小就从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应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持之以恒,才能积跬步而致千里,才能达到汇滴水而成大海,垒微尘而成高山。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养成陋习,满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长大后习惯成自然,要想纠正,恐怕难上加难。因此建议班级、学校可成立“文明礼仪岗”,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也可指导学生建立自己个人的文明礼仪成长档案或撰写文明礼仪日记,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如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才能渐渐提高自身文明礼仪素养。
四、寓教于乐、乐中有悟
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但靠枯燥的说教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达到育人效果。
如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大力宣传,营造一种浓厚的“讲文明、树新风”的舆论氛围;可召开启动仪式,印发倡议书,进行签名仪式等,激发学生投入活动的热情;可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如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以校报校刊为载体,结合奥运礼仪知识,用连载方式介绍日常生活中及有关奥运的一些文明礼仪常识;以“知识竞赛”、“读精品文章,摘礼仪名言”、“编办手抄报”、“文明礼仪征文”等方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还可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细节”、“我看不文明行为”活动,组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讲文明的细节和不讲文明的行为,使学生分美丑、辨荣辱、明是非。在充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可阶段性开展“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展示当选礼仪之星学生的照片及先进事迹材料,以身边活生生的榜样激励学生。总之,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乐趣,在乐趣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有觉悟,在觉悟中养习惯,最终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
最后应指出的是,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不是单独靠学校一方的教育就能实现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整体作用,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守礼仪规,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五篇:开展勤工俭学 培养学生素质
开展勤工俭学 培养学生素质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改进学校教育观念,由单纯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教育相互渗透,同时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强学生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勤工俭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党对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饱受知识贫乏的农村人期盼后代人不再是时代的落伍者,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上大学这唯一的出路上。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些人不愿参加社会劳动,连自己的衣服和睡觉的被子不会洗和折叠,农村中小学校更是在升学率、优秀率上拼命做文章。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忽视心身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艰苦朴素的集体中去,学会求知,尝尝艰辛,触摸社会跳动的脉搏,体会人类生存条件,对他们今
后的成长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光凭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凭给学生念几篇所谓感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显然已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只有通过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八荣八耻”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也只能让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去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勤工俭学劳动教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能教育和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将理论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村经济的桥梁。让学生到工厂听听机器轰鸣,看看师傅发愤图强的拼搏精神,他们的心灵深处会留下难忘的印象;“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每一个小学生横竖都能背诵的诗句,现在又有几个中学生能够正真的理解和体会,所以他们可以随便乱倒饭菜,他们根本不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到学校农场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体验一次劳动,尝尝劳动的艰辛,听农民讲一下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说明,他们才懂得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爬山采一次药,使他们懂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顶峰;让他们种一棵树,并确保其根深叶茂的历程,使他们懂得在树下乘凉的快意和成才的欢乐。也就是说让学生从小就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现在在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虽然他们生长在农村,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一切都是大人包办代替,在小学生中不会做家务、不会洗手绢的大有人在,初中生不会使用铁锹、锄头、的学生不低于60%,更区分不了韭菜和葱,高中生连简单的照明灯头都不会接,这些不能不说与我们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在课堂上和校园内进行一些教育教学活动以外,还有大量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是无法完成的,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在课堂上无法掌握的东西。
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这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年龄而定。对于初中生而言,组织学生到社会,到基地去学习劳动技术课,激发他们对某种知识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慢慢形成好钻研的习惯。对待小学生,要从爱做家务事教育开始,到劳动实践基地和勤工俭学菜地拔拔草,给小苗松松土,学习移栽小苗等,进而培养他们独立完成某一项劳动任务的能力。总之,要创造环境,让他们学有所获,做有所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单一的教育结构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为农村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未来的农村。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未来几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将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就我们的国力来说,其发展速度应该是够快的了,但仍有85%左右的同龄青年上不了大学。而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力量。教育部在云南召开了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周济部长强调,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基础。而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特色之一,它不仅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大有作为。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农村“普九”和“普九”后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随着农村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的出现,降低学生寄宿就学经费开支,确保学生有足够营养伙食,这不可能完全靠国家去解决,而是要通过勤工俭学基地的产品和收入改善学生生活,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通过“建好一片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的“三个一”工程,有效地服务于农村教育事业。同时,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更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用科技,学生在从事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可能学会很多做事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做人的道理,不仅身心受到教育,良好的品行逐渐形成,而且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他
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锻炼,各种器官的协调功能得到训练,意志和毅力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磨炼,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他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真正促进了学生全方位、全面的发展。
勤工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这座大厦中的一条大梁,只有把勤工俭学教育落到实处才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