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

时间:2019-05-12 21: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

第一篇: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潮汕学院实验学校邹跃祥

少年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极其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危险期”、“危机期”、“转折期”。而初二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段的关键时期——心理质变期,了解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的管理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这将有效的减少初中生对校纪校规的对立情绪,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生理发育的特点。

初中生身体处于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次生长高峰期是在出生到一岁左 右的乳儿期}是身体迅速发展的生长期,其神经系统和脑结构及机能均发生巨大变化,性成熟开始,性意识觉醒。

2.学习活动的特点。

初中生学习的学科门类分化,接近科学体系。学习范围扩大,功课增加好几 门。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更加灵活。观察比较深入,懂得用理解记忆,学会独立思考。

3.思维活动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习智力转折期,思维活动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向 抽象思维为重要形式的阶段过渡,而且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显著的发展,但很不成熟,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喜欢毫无根据的争论。

4.自我意识的特点。

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大人”,不喜欢别人把自己看 成“小孩”,力图在任何场合中表现自己,力争参与成人活动,反对成年人过多的监督和包办代替,对成年人不盲从或产生各种形式主不服从。

5.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

初中生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再加上感情丰富强烈,易闹情绪,缺乏自制,易于冲动,富于幻想,因而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行为盲目性,做事往往不考虑利害关系和后果。

6.人际关系特点。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变化规律是由纵向人际关系为主向横向人际关系为主过 渡。横向交往的“人选”既可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优化初中生的人际交往环境。

第二篇: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探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探

心理健康愈来愈成为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保护迫在眉睫。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归因是对人们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分析学生的归因方式,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重要的是让学生正确的寻找事物的原因。比如导致成绩下降的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一是老师教得不好,二是自己不努力,不勤奋,三是家庭客观条件差,缺少关爱,四是运气不好,考试题目太难„„在众多原因中,怎样来找到最主要的原因呢?其实影响人成功的因素主要有认知目标、认知能力、认知情感、认知心理等,其中认知任务、认知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存在着潜在的可变性,而认知情感往往也存在着不可确定性,很难随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所以真正的正确的归因应该归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当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该是学生的努力,而不是学生的聪明,惩罚的是学生知错能改的行为。可见引导学生对归因的结果直接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再认识,对今后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次月考,期考后,面对成绩,我总让学生写考后总结,通过学生自我分析,总结找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查找成败得失的真正原因。在这时,我从来不挖苦批评一个考差的同学,找他们个别谈心,通过日记给与解疑鼓励,让他们明白考砸了主要是自己的心理问题,找问题,指方法,明路子。对考好的同学,表扬他们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绝对不是因为自己天生都比别人聪明,让他们树立更大的目标,再进一尺。磨刀不误砍柴工,考后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消除不良心理,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在成功中找到快乐和价值。

(二),运用理性的情绪疗法,引导学生控制不合理的情绪。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一般看来,中学生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有下面几种。1,什么事情都“必须”做到。必须要在学习拿第一,什么地方都得比别人强。这种单方面的要求往往不一定能够达成,反而给自己带来烦躁和不快,惹来许多莫名的烦恼。2,担心事情糟糕以至于可怕化。中学生对问题缺乏辩证地认识,总是高估问题的严重性,低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考试失败或友谊破裂等困难,总把问题夸大,心理战战兢兢,杞人忧天,以至于想象到可怕到无法挽救的程度。3,生活学习中总抱“不能忍受”的态度。在学校,学生会面临着许多得不如意,面对挫折,失落,不能忍受不公,看不惯丑恶现象,一味强调自我感受。4,过度概括,以点带面,把一时的失败看成终身的失败。总是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夸大自己的弱点,找不到自己的优势,自己觉得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成功,以致于在心理上形成巨大的自卑阴影。5,总把自己想成完美主义者。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追求完美,把自己扮成一个超人、完人,总要求自己功课门门100分,每次考第一,不允许别人跑到前面去,用最好来要求自己,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面对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家长老师要善于运用情绪疗法引导学生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去体味酸甜苦辣的感受,体会享受生命的快乐,看看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快乐和烦恼就是一对朋友,我们当教师自己首先不要抱着什么事情“必须做成”的心态,要在职称,评先等拥有这种心态把必须改成要是,这样心里就会找到平衡的天平,给学生做好表率,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尽力而不苛责自己,心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2.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让学生树立一颗平常心。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实力,树立信心,引导学生想想自己成功的经历,勇敢接受挑战,把问题看的小一点,减轻心理压力,轻松上阵。3.教他们辩证的看待思考问题,把自己放到一个大的生存环境下去思考,别总认为自己是最倒霉的人,看看别人,在这个社会上,每天都有战争,死亡,伤病。那么当你不幸时,你去孤儿院、战争场,在这些面前,你的苦难算得了什么,你会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幸运儿。物理学泰斗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五根手指可以动弹,躺在轮椅上仍然坚持做报告,然而他却很庆幸上帝给了他会思索的大脑,他还说自己是上帝咬过的美丽的苹果。教会学生这样的心态,学生就不会太极端,往往能从大方面思考问题。4,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对学生问题理性分析,因势利导,承认学生的缺点,允许孩子失败,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总是用成人名人的观点来要求孩子,给学生自我调整的空间,学生要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最大努力搞好学习,不求完美,力求尽力。

(三)、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学会自我欣赏,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1,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面对许多两难的问题,生死,老人,美丑,黑白等问题上,很多同学采用的是二向价值判断,不美就丑,不黑就白,学习不成难,不学习家长也难;我们不能只见到起点和终点,80分就是优生,而79分就意味着失败,考了95分还不够,其实在79分中已经包含着75%的成功,教师,家长,学生都不能一味的盯着分数,在两点之间不能见到过渡的渐进过程,一叶障目紧盯着两点,造成判断的绝对化,而应该把眼光看长远一点,看到学生的进步,多鼓励,表扬,肯定,激励。2,采用退一步去灾难法调整心态。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丢钱常说一句话赊财免灾,其实就是这种心理。好坏都是相对的,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切不可想不开,想想最坏的可能性,幸亏没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还是个幸运儿,不要自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去。3,换个角度想一想,忧愁不变成了快乐了吗?很多时候面对人生的选择学生会忧柔寡断,犹豫不决,心里烦恼更影响学习了,我曾试用过写一个应付卡,引导学生正面写下自己的优点,反面写上自己的弱点,做成卡片放在兜里,沮丧时看看自己的成功的经历,想方设法战胜自己,驳倒懦弱的自己,多看积极面,少看阴暗面,学会辩证的想问题。曾听别人讲这样一个故事,告诉学生,学生深受启发。西湖边有个老头,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修鞋的,一个嫁给卖伞的。这老头整天忧愁,晴天为卖伞的女儿着急,伞买不出去,雨天为修鞋的女儿着急没人修鞋,真是晴也愁,雨也愁,不知何时不愁耶?结果有人说:你何不这样想,下雨可卖伞,晴天可修鞋,真是晴好雨好,总有一个儿子有生意呀。你看看变个戏法找快乐!4,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把自己的优点放大点,经营自己的长处,欣赏自己的长处,让优点生长,浇灌,让自信成长。孔雀很漂亮呀,换个角度看,孔雀转过身也不是很丑吗?乐观者见到希望,悲观着见到绝望,学会欣赏自己。5,适时发泄,放松自己。面对委屈和痛苦,可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或者自己跟自己倾吐,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泄出来。面对痛苦,大哭一场,何尝不可,失落时,找到荒山野岭无人处,大吼一声,歇斯底里,尽情发泄,减轻压力。还可大喊一声,我能行,增强自信,找回自我。6,投身运动,舒缓压力,转移不良情绪;运用气功疗法,闭眼,放松,消除杂念;出外旅游,把身心与自然融合,忘却忧虑等也是不错的做法。

快乐和烦恼都是人生项链上的美丽的念珠,中学生只要善于心理调节,能把消极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将自己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愿每个中学生都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自我化解心中的块垒,让烦恼远离,快乐常驻,健康成长。

析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比较教育学作业

最近几年,不论身边的教师反映,还是从接触的学生身上,我都明显地感到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常见,有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有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有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有的学生“在心情不

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有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等等。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导致学生心理不良。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子女或溺爱,或因望子成龙而严之有余,都会导致子女心态和行为的偏离。父母离婚、再婚、亡故,也会使子女物质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在精神上遭受创伤,逐渐形成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的病态心理和行为。另外,家境困窘,经济条件差,亲人有生理缺陷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根源。

2、应试教育使学生心理问题比例偏高。初中教育在升学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简单化等问题,体现在不顾学生个性差异,强求一律——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目标。不少学校以时间促考分,学生被围困在考试的环境中,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的负担过重,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他们由畏难、无奈,发展到厌烦、放弃。也有不少学习成绩尚可的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心理负荷过重,用脑过度而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

3、师生关系失调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社会影响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毋庸忌言,社会现象也显得更加纷繁复杂,淫秽的书刊、录像,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论等等,对初中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上的逆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二、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和倾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索:

1、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修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范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之一。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受父母影响。因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努力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哲学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用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所以父母应时时提醒自己,既要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又要时刻关心子女,使之能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障碍,适应社会,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二,对孩子要严爱结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的爱要从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出发,严爱结合。既关心子女身体的健康,又注意子女心理的健康;既注重子女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同时家长对子女不能无端干涉,甚至做越俎代庖的事。对孩子的要求要宽严适度,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机地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寻找同学的闪光点”,“走向大自然”,“早锻炼”等有益心理健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3、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才华出众、待人温和、乐观向上、情绪饱满的教师能使他的学生从中得到教益,从而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而随意讽刺挖苦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的可能导致学生从厌恶一位教师到厌恶一门学科,甚至发展到厌恶学校生活,促使“问题学生”的形成。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4、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更新教育思想。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观念,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使学生的身心在教育教学教学中得到健康发展。

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辅导矫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的学生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逐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采用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等形式给予启发开导,对诊下药。

马克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高度觉悟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人。”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的时代,这就需要今天的青少年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第三篇:初中、小学学生爱好和心理特点总结(推荐)

1.初三学生喜好

男生:网络游戏——飞车炫舞穿越联盟、飞车炫舞穿越联盟,星际争霸、帝国时代、仙剑、魔兽。高端前卫的电子产品、音乐、绘画、Cosplay、魔术、冷笑话、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摄影、小说,书籍。

女生:跳舞毯,社交软件微信、QQ、陌陌、米聊、易信等,明星娱乐八卦、时尚,绘画,钢琴,音乐,舞蹈,小说,书籍。篮球网络游戏——摩尔庄园、QQ堂、QQ宠物、qq空间的农场,抢车位、卡丁车,劲舞团,QQ飞车,QQ炫舞等。单机游戏——大富翁、连连看、大鱼吃小鱼、蒙特祖玛的宝藏、海底世界、浪漫庄园、美眉梦工厂。

特点:

 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异性交往有所分化

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状态。

 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 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2.初二学生喜好

喜欢上网聊天,小说,漫画,美术,科普常识、上网,玩手机,课外阅读,动物世界,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音乐,舞蹈。

特点:  自我中心

典型表现:任性、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出发。

产生的原因:家长的溺爱、袒护与包办。 依赖

典型表现:缺乏自信心与独立感。

产生的原因:①父母过分照顾。②父母过分专制。 叛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懒散

典型表现:做事拖沓,生活目标模糊,行动松松垮垮,作业经常不完成或者应付,对自我毫无严格要求,没有一点进取心、责任感和挑战意识,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产生的原因:包办一切使孩子产生依赖性,放任宠爱使孩子缺乏责任感,缺乏锻炼使孩子滋生出惰性,师长不良的示范引导使孩子养成了懒散。 成绩出现分化

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差的孩子,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动荡分化。随着他们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情感与不平等的待遇产生冲突。结果是一些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的学生,放弃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开始逃课、逃学。3.初一学生喜好

卡通、动漫、美术,书法,单机小游戏,音乐,明星,舞蹈 特点:

 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凡是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 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 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

1.六年级

喜好:画画、舞蹈、单机小游戏、唱歌、轮滑、书法、手工、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跳绳、踢毽子、象棋、五子棋、读百科全书以及一些简单的名著、卡通漫画。特点:

 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许多练习虽然属于已学过的教材,但其动作规格标准提高了。

 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 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

 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集体意识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 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2.五年级

喜好:看漫画书、绘画、骑车、羽毛球、小动物、唱歌跳舞、球类运动、旱冰、轮滑、单机小游戏、游戏机、卡通片、户外活动 特点:

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

 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

3.四年级

爱好:看童话故事书、单机小游戏、游泳机、球类运动、舞蹈、唱歌、十万个为什么这类书、小动物鸟类等、美术、漫画、动画片、谜语。特点:

 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 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

4.三年级

爱好:陀螺、绘画、小动物、跳绳、乒乓、踢毽子、做游戏、动画片、童话故事书、唱歌、舞蹈、钢琴 特点:

 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 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 自控力不强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质量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注意力不稳定

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不完善。

 交往方面 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还不能共患难。他们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成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三年级学生开始不愿意把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出独立性。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因此家长应多花时间陪孩子,多做一些沟通与交流。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形成。

5.二年级

爱好:手工制作、绘画、书法、跳舞、电子琴、唱歌跳舞、时下流行小玩具、小动物、故事书、搜集昆虫、植物以及硬币、图章、化石和贝壳等、动画片。特点:

 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出现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一年级

喜好:童话、做游戏、儿歌、舞蹈、玩具、画书、动画片、故事 特点:

 独自进入新环境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娇宠儿在增加

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 注意多变的事物

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第四篇: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

社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说到教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这是对教育的一种片面理解和认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学家认为,初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初中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意志和毅力。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例如,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孩子自进入初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这时的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尤其是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有些学生把家长对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等等。

3、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学生进入初中便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他们不仅身高、体重增加了,而且身体内部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性交往行为等。

二、家庭教育策略

1、不要溺爱要关爱。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家庭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总之,溺爱百害而无一利。

关爱,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的关心和爱护。如何关爱孩子呢?我认为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

(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孩子上初中了,预示着他要步入青年了,三年后上高中觉得多数的孩子要集宿,过上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例如,洗衣、收拾房间,闲暇时帮父母做饭等。这样在让孩子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的同时,会增强孩子的劳动观点,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

(2)注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上初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表会越来越重视,有的还会追时髦、讲新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要注意收集一些实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是在内心,不在外表,同时家长在这方面做出榜样也是很重要的。

(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呵护,尊重他人的观念很淡薄,更不懂如何去尊重别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与人交往,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教育。首先,要从孝敬父母、长辈入手。

在这方面:

一要动之以情。用父母养育之情打动孩子,给孩子讲在抚养他们过程中父母的艰辛和所付出的代价。使孩子明白父母不仅给了他生命,更重要的是父母用自己的心血在抚养他成长;

二要晓之以理。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是简单回绝,而是向孩子讲清父母不答应的道理,说服孩子放弃自己不正当的要求,遵从父母的意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正确意见。其次,要注意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在这方面:

一要引导孩子全面地看问题,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二要注意不要在别人“告状”时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别人产生仇恨心理。要首先心平气和地劝走“告状”人,然后让孩子说清事情的原委,再有理有据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在此基础上规劝孩子向对方陪礼道歉;

三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出榜样。

2、不要放任要关注。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

一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如穿着、打扮,与哪些人交往,下学能否及时回家等。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

二要经常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状态,个性品格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帮助孩子矫正;

三要正视孩子生理发育现实,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简单随意地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密切时要耐心说服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不成熟,心服口服地纠正自己的过失;

四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3、不要管制要情制。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恶语中伤,不用自暴自弃的心态疏远、冷落孩子,而是亲近他,安抚他、鼓励支持他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同时要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不逼孩子挤独木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另外,要支持孩子与同学交往,一旦孩子跟坏孩子交了朋友,不要简单地横加干涉,而要耐心指点,让孩子学会共处,这也是生存能力之一。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须不断探索和发展。相信家庭教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家庭教育的辉煌一定会到来!

第五篇: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

(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少年期是性觉醒的开始,对异性产生特殊感情,对性知识的神秘和好奇,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少年期重要的生理特点。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

初二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1)过渡性

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 化,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这时期,特别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指导。

(2)动荡性

初二学生与初

一、小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他们自己认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由于初二学生心理不稳定性,易变化,既造成初中阶段学生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率增高,又产生诸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育界通常把初二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

(3)闭锁性

初二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有时,细心观察会发现,学生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别人、特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否则他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述。

(4)社会性

初二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重要时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初二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受其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退化、妥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二、初二学生生理变化特征。

人的生长期是指自成胎起,到二十四岁左右身体停止生长发育为止。这一阶段,一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对他(她)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13——15岁是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出特点。

首先,身体外型剧变:身高长高。进入初二后的学生平均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0——11厘米。男女生身高的变化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女生在初二上期身高增长要比男生平均要高些,而初二下期,男生增长要明显得多。同时,体重也迅速增加。从外形看,已近似成年人,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内脏器官和组织机能健全,并迅速发展和增强。

其次,男女第二性征差异显著。随着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男女之间的外表,体形就会产生明显差别。女性比较纤弱,皮肤细腻,皮下脂肪比较丰满,嗓音尖细,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等。男性比较高大,肩膀宽大,皮肤较粗糙,喉结突出,声音低沉,有胡须长出,面部可能生粉剌等。这些随着性发育而产生的男女身体各部位的特征,医学上称为第二性征。

在第二性征生理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男女学生出现明显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表现对异性有好感和想接近的心理。有性冲动和欲望。女性爱美、爱打扮,追求时髦,希望引起异性和他人注意。在性意识、性冲动的作用下,学生表现为想入非非的“白日梦”在梦中产生假想以求心理满足。在此阶段,女生的书信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多,出现“单相思”的情感,往往与高年级男生接触频繁。由于缺乏性教育和社会上对性意识的神秘化,学生就会产生性迷惑和性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性意识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这是人类正常的生理本能反映和心理欲望,并非是一种不良的冲动;另一方面,这是人类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与动物有本质不同,必须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制约。因此,学校和家庭,在初二阶段加强性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初中二年级是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如孤独、忧郁,情绪波动,苦闷的交织时期,容易受不良社会影响。因性教育方式上要强调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防止产生副作用。

三、初二学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从上述心理、生理发展特征来看,主要从其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等方面表现出行为特征来。初二学生生理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导致心理需求的冲突、社会发展客观约束与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冲突。这种心理矛盾在社会、生理和个性因素的影响下相互交叉重叠,具体表现为:

(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

随着生理上成熟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面扩大,初中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要想摆脱父母和成人的束缚,拓展自己的空间,又存在遇到不适应新条件的困难,需要依靠成人帮助。随着自我意识增强,初二学生具有了成熟的概念和明显增强的自尊心。在独立活动中,他们好胜心强,能努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信任、尊重,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一旦他们的独立性、好胜心受阻碍,就会产生走极端心理,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如果这种独立性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冲动,异想天开,以致采取寻求刺激、新鲜的盲目行为,产生不良结果。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思想上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独立,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还是要找同学或同伴商谈,有些问题还得依靠父母或教师解决。这就表现出其依赖性的一面。例如,在学习的态度上,他们虽然富有主动性、能自觉的安排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父母或教师的督促检查。否则会因贪玩醉心于课外阅读或其他校外活动,而耽误学业或误入歧途。因此,正如通常人们所说初二是各方面两极分化最严重阶段,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二)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学生从少年向成年过渡阶段,由于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增强,因而表现出活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但是,其增强的旺盛精力和动机需要跟能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如果是适度的,将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消极后果。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造成行为的失调,有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往往超过实际能力发展的水平,因而不断造成挫折而丧失信心。具体再现在:

1、性生理与性心理的不平衡

第二性征发育后,身体发生剧烈生理变化,心理上充满疑虑,恐惧,迷惑不解,对自己的性发育现象,躲躲闪闪,本能地对异性疏远和反感。随后又出现强烈的性冲动、性意识,产生怀春心理。对异性又开始注意和关心,尤其是对自己仰慕的同龄异性有好感,产生接近和追求的心理。初二年级下期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希望在交往、接触中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和好感,开始追求异性和恋爱。因此在学校组织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和注重仪表的态势,以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达到引起他人的重视的目的。若学校、家庭能及时进行正确的性道德教育,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才艺水平。否则,尤其是男生在性冲动下容易发生不良的性行为和性犯罪。

2、社会性的约束与自我独立的矛盾冲突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

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在初二学生中比较普遍和突出。这也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无视其“自我意识”存在的外界因素,常想方设法予以对抗和反对。其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劝说和约束要求不肯听从,犟头倔脑、任性。对明知合理的教育措施和行为规范,不分是非一概反对、违拗。经常强词夺理或从中作梗,高唱反调,有时故意表现出令人不满的淘气和捣乱。如果教育者采取惩罚手段(责骂、批评、停课等)其情绪更为对立,表现出“横竖横”的心理行为。再如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满意,故意表现不爱听讲,做小动作,提一些怪题刁难老师,有时说一些俏皮话,引起哄堂大笑,扰乱课堂秩序,引以为乐。但对有兴趣的课程和内容对待心目中尊敬的老师讲课,还是能专心听讲的,这些学生智力不低,思维活跃,不满现状。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玩世不恭我行我素,漠视任何纪律和社会法规、抱着“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人生态度,在进步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表现出:一是消沉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不苟言笑,慢慢地与同学疏远、对立起来。二是多疑。总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心境处于一种紧张的“提防”状态。往往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孤独境地。在初二学生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者表现较为突出。他们时常自己看不起自己,主要来自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有的学生在这过渡期里因长得不漂亮、因家境贫寒、因体质弱、因成绩差而自卑;主观上是严重缺乏自信心。针对以上心理现象,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环境,逐渐纠正不良的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唤起学生战胜自己热爱生活的信心,要教会学生经受挫折的考验,要有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

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下载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浅议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浅议 中职学生年龄在14-18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学生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的特点非常突出,城市生源的学生与农村生源学生在心......

    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长对策建议(5篇)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家长对策建议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

    初中三年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三年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

    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对策(最终版)

    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对策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初二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范文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在对自我的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