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活动123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活动
————记金华国际茶花节活动学生工作安排
2003年3月6日至3月9日是中国金华国际茶花节。这次的大会是我市有史以来规模空前、层次最高的国际性盛会。有将近300多名外宾和3000多名内宾积聚婺城,30余家国内外媒体来金关注大会的盛况。本次大会节目很多,有焰火晚会、茶花名品观展、金华斗牛、中华美食展、金华民间艺术文艺踩街等活动,而且中央电视台还承办了一台文艺晚会有许多国内外知名演员来金演出,可谓精彩纷成、明星绘粹。这是一个金华人和国际接轨的盛会,从2002年年底起就受到的所有金华市民的期待,市政府和市民还有学校的学生为这次大会作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戴维先生说这是他参加的最好的一次大会。
这次大会,也是我院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三位老师、二十四位学生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大会志愿者工作和大会宣传活动;半数以上的学生参加了本次大会的精彩活动。通过这次茶花大会,我还认识到,只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处处都是机会.
一 认识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在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来说已经进入青年中期,他们生理发展方面,身体各器官系统上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有了健康和强劲的体魄,在这个基础上,心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个时间段里,是他们具有成人感、独立性增强且对所有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和积极学习等特点的时候,他们由于生理的各种机能的健全和成熟,总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青春活力,深信自己的力量。有了众多的新需要,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要,如要求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积极参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等。这次茶花大会的志愿服务机会很难得,一开始报名参加的同学有两百多个,但是这次参加活动的人服务的对象是国际友人和国内贵宾,他们将代表着教育学院的形象,如果不认真对待也是不行的,而且名额也很少。因此在翻译方面我请外语系吴主任把好翻译人选的关,导游和礼仪人选则请专业教师从语言和形体两方面进行选拔,这样被选上的同学自然是比较优秀的人选了。而落选的同学就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继续努力。
二 认真组织茶花节志愿者,解决困难,作好大会服务工作。
这次大会我们学院有两位老师和24位同学有幸参加了大会志愿服务工作,其中14位做外宾翻译,12位做内勤和礼仪。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在2002年期末开始,学生们就接受形体训练、茶花知识培训、各国礼仪训练等课程,很多翻译还用课余时间翻阅大量书籍寻找资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大会期间他们更是起早摸黑,如到国际茶花园活动,担任翻译的学生们要在早上6点30分就赶到接待地点等待外宾的到来;在望江饭店、国际大酒店担任礼仪的学生要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5点,脚都站肿了,可是她们还是微笑着坚持完成接待任务。而且有时还要忍受不了解活动的人对他们的眼色。尤其是负责这次活动的几个学生负责人,除了及时向我汇报工作外还要做队员的工作,有时候他们自己也很疲劳了,但还是最早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们说:“这样大型的活动平时都没什么机会参加,对锻炼我们的意志,找到我们的不足都是很好的机会。尤其是在这次活动中所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体会到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艰苦,这是参加其他活动得不到的。我们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愿意作好服务工作。”通过这次活动,这群学生也很快的成熟起来,做事情也认真了不少了,责任感也加强了。
三 开学生干部会议讨论大会安全问题,作好大多数同学的工作。
由于大会期间人员复杂,人群拥挤,而且象焰火晚会和文艺踩街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很多学校在大会期间采取了不让学生上街、组织上课或在校内收看电视等办法,避开了大会活动高峰期,让学生们失去了到现场一览茶花节盛况的机会,这是很可惜的事情。在茶花大会开幕之前,我及时召集各班班长和团支书等学生干部开了大会安全工作会议,先宣传了本次大会的几项可参加的热门活动,并问他们如果不让大家出门参加活动会怎样。学生干部们纷纷说:“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如果还把我们象小学生这样管着太没意思了,我们会注意安全问题的。”“这样的大会如果不去看看,太可惜了。”“如果一律说不准出门,同学们还是会想办法出去的,比如请假啊什么的,那样更不好。”“不过要是大家全都出去看的话真的不太好的,太挤了。”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干部还是认为这样的大会应该让想看的同学去看看。并且提出了不少比较好的办法,最后大家决定这样安排活动:茶花大会是一个难得的大会,还是要在学校多宣传这次大会,周六周日的活动没有课,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只要注意安全教育,但是可看性比较强的焰火晚会还是要有组织的进行。3月6日晚上的焰火晚会是在婺江上的燕尾洲上举行的,焰火将在二百多米的高空绽放。在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也可以欣赏到。各位班委首先要求大家最好在学校观看,如果一定要到现场看的,则组成6-8人小组并设一个责任人带队去看。这样一来,出门的学生就可以在现场领略焰火在空中绽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而不愿意去挤热闹的学生就可以在学校里静静观赏美丽的焰火。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们很满意。3月6日晚上,我问回来的学生晚会怎么样?他们高兴的说真的很好看。带队的同学也很仔细,都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挤;而在学校里的学生则得到了比往常更安静的学习时间。一边看书一边看焰火也是很享受的。
四 注意学生的心理态度,及时疏导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大学生往往对事想的顺利、美好,缺少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因此一旦受到挫折容易产生烦闷、不满的感觉。比如这次大会期间,几位安排在宾馆的学生是专门做大会活动咨询的,但是待了一整天都无人问津,准备好的资料和回答也没有人注意,他们觉得很没意思,而且觉得酒店的经理和工作人员也不重视他们,他们觉得一切都不如意,第二天对我说不想去做了。这是他们对自己这份工作对自己期望太高,没有达到目的很快就有了挫败感,我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过程和他们的心情,引导他们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认识参加这份工作的意义,改变自己工作的方法和语言,并且要求他们再坚持一天,结果他们发现所有的人都很友善,对他们也很客气,并且有不少人注意了他们的服务。到大会结束的时候他们说这次的工作是极有意义的一次工作,下次有机会还要参加。
这次的茶花大会吸引了不少的中外游客,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怀着一份自豪和平静的心情度过了这次大会,这和会前的认真组织以及学生积极的配合是分不开的。我们还利用了这次大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取得学生的信任感,顺利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教育。青年学生正处于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正真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有各方面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特点,其发展也不平衡,我们要即使认识到这些问题,即时洞察他们的内心矛盾,给以同情、关怀,多方帮助他们正确解决,不断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25分,12岁以上约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5.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感知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
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
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
(2)理解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
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即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3)巩固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上的、技能技巧上的准备。
(4)运用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
二是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三是由被动运用向主动运用转变。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2.小学生学习的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做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指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认真听,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注意看,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
(4)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整理笔记,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求助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5)指导学生写作业的方法
先复习后写作业,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仔细审题,了解题意,明确习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细心检查,根据习题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1)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水平与其思维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其变化发展态势与思维发展趋势大体相同。低年级学生只能从具体的道德情境中进行直观的感知和描述,对
道德概念的内涵含混不清,概括水平很差;高年级学生对道德概念则能进行相对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对道德品质的判断
中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判断主要受外部情境的制约,评判是非功过的标准和原则取向主要依附教师或家长权威,在评价道德行为的时候主要根据行为的效果考虑。中高年级小学生道德判断逐步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能够做出独立的自我判断,道德判断和评价水平逐渐提高,评价道德行为开始注意到行为的动机,并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虑。
(3)道德意志的发展
小学生道德自制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虽然各种意志品质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意志的自觉性比较差,极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自主精神。低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受暗示性突出,经常屈服于别人的观点,三年级以后独断性特征比较明显,表现得易冲动、任性、固执己见,盲目拒绝别人劝告和意见。
(4)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对教师和家长权威依附性很强的阶段,道德行为水平较低,存在模仿性行为和无意行为,且行为习惯并不巩固;到了中年级,随着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学生有时会表现出言行不一致,导致道德行为水平下降;高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道德行为习惯在量和质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2.小学生品德指导策略
(1)引导小学生抽象思维,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具体形象性,而且这一过程具有不平衡性和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其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通过对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其道德概念理解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2)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培养道德意志力,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必须激发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动机,通过唤醒儿童的同情心将外部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小学生内心的需要,使其能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地完成行为;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锻炼小学生道德意志力,通过品德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克服从依附型向自觉型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品德心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以情促知,以意调行,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生品德成长过程中存在言行不一的时期,对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加强小学生言行不一致时期的品德教育。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认识社会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但却是品德言行不一的典型时期,也恰恰是其品德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品德教育的关键是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以情促知,以意调行,让学生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开发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辽宁营口站前红旗小学——郭晓红
智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总和。它们是以思维力为核心而相互关联的。要想有效的开发学生智力,必须掌握学生智商情况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智商的实际有的放矢的开发其智力,才能富有成效的进行教学,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书和农民种地一样,土质要改良才能长出好庄稼,教育要改革才能取得好效果,因材施教不能把它当做空洞的口号,必须有的放矢心中有目的去抓,才能抓紧抓好,抓好成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育人抓住育魂。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智商实际来谈谈提高学生智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主要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这里。”在智商测试分析时我们一致认识到:相当一部分聪明学生之所以成绩不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因此,运用注意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
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为了解决这个课题,我平时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的。
(一)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且带有情绪色彩。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一般是有兴趣、有感情,与学生知识经验相联系的事物。新颖多变的刺激物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做到了运用幻灯、图片等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讲课,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思维在兴趣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知。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因此单纯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一节课四十分钟要使学生注意力不分散,不疲劳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
1、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增强学习注意力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和任务就容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有意注意从“强迫”逐步转为“自觉”,因此这方面教育是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俗话说,伟大的毅力来源于明确的目的。所谓学习目的和任务教育,从广义上是指我们从思想上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的完成党交给的学习任务。从狭义上讲,是指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做到每一节课向学生明确地交代当堂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创设问题情境(设疑、质疑、解疑),集中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面临着一个有一个问题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些新授课中的重点、难点,教师用设疑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解决疑难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引导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解决疑难的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二、根据小学生记忆力的特点,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储存库,是才智之母,良好的记忆力是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智商测试与分析有23名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记忆力。
根据小学生是从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过渡,以机构记忆为主意义记忆逐步发展,形象记忆仍占很大比重,抽象记忆迅速发展的特点。近两年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的。
(一)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越小,无意识越占优势,有意识越占劣势。然而系统科学的文化知识单存靠无意识记是完成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意识记。要教育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而这一切要得到充分的实施,教师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某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无意识记忆,然后我因势利导地把无意识记转有意识记,这一使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交替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才使学生的记忆达到了最佳的程度。
(二)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机构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是不可少的。如:教学九九歌口诀,语文中的佳句、丽词,历史课年代,地理课的山脉河流等等都需要学生多次机械识记去掌握,这些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有好处的,但许多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是记不住的。从这次智商测试的情况看仅66名学生中就有41名学生对一词汇掌握得不好。由于对词意不理解所以影响记忆和应用。智商测试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意义记忆。意义记忆就是理解记忆,一般来说意义识记的全面性、速度性、精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比机械识记效果更好。
三、根据小学生其它智力因素特点组织教学,开发智力
在智商测验分析中,我认识到,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是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还有兴趣、爱好等一些非智力因素,它们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因此在开发学生智力时,我还大力开发非智力因素。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智商实际,开发智力。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我脚踏实地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卓有成效的成绩。
第三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数学教学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数学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活动。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我经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鼓励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总之,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
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凡是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 1
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不透‘处罚过当。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但家长的思想疏导其实更重要。因为您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比我们更清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增强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有疏漏或不当。但我们得到绝大部分家长理解和支持。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没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
三、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我想,孩子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反对棍绊教育、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目家教辅导。
第五篇: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
(五)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