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职高学生信心的缺失与培养
浅谈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与培养
[摘要]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中大部分从小在心理上受家长的谴责,老师的冷漠,社会的忽视而导致信心缺失。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去关注职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的建议,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职校学生能有一个充满自信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信心尊重肯定成功
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提出:“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中国信心”又一次为世人瞩目。早在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谈到金融危机时,就曾对美国金融界人士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正是靠的这种信心,我们中国取得了应付危机,抵御灾害的一个个胜利。“中国信心”让世人惊叹,教国人震撼!
国家有了信心,方能转危为机,兴旺发达;我们个人有了信心,才能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作为一名从教近十年的职业中学教师,我深谙“信心”的重要性。
时代发展到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新是这个时代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而这些素质的核心便是信心。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我们职校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事情面前畏缩犹豫裹足不前,缺乏信心,过于自卑。正是这种不自信的心理,形成了职校学生厌学、叛逆、刁钻、不服管教等不良的习气。那怎样培养我们职校学生的信心呢?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现就谈谈我的些许拙见,与同仁共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信心的形成或缺失非天生而成,而是于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致。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正是我们家庭、学校、社会所造成的。
首先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块阵地,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源头。在我们职校学生当中,有多数是从小就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或因工作繁忙、常年在外而缺乏对孩子的及时管教。或因知识有限、缺乏耐心,简单粗暴,盲目教导。在与学生的无意交流中,经常能听到学 1
生抱怨:“我爸妈从小就说我笨”“老师别叫家长了,反正他们也看不起我......“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家长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变凤”。但当孩子稚嫩的行为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时,做家长的这种简单埋怨、指责,非但没起到变铁成钢的效果,反而极大地刺伤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家长的谴责造就了孩子早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其次是学校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幼教,小学以及初中教育。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成绩”成了衡量另一所学校,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因此,我们广大学校和教师也就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制定了各种所谓制度的条条框框去要求学生,考核学生。随之而来的便是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成绩优异者,自然获得学校的表扬、老师的厚宠;而成绩较差者,逐渐会淡出某些教师的视野。并伴随着一系列的讽刺、挖苦。“你就不是学习的料”,“你就是拉咱班后退的”,“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更有甚者,某些教师为了提升本班的均分成绩,竟以各种理由让这些所谓的“差生”回家自习,避开考试。想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这些学生还能相信他们的老师,相信他们自己吗?自信离他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便是对学校教育的排斥与抵触。这在我们职校学生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可以说学生的这种心理早在进入职校前就形成了。
最后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茶余饭后,经常能听到社会上各界人士对职校学生的评价,肯定的太少,几乎没有;而更多的是指责、谩骂......以至于某些家长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在职校上学,某些职校学生不想穿着校服去上街。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给职校的压力。虽然国家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但传统的思想、观念依然广泛存在。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成才之路依然是上普高---考大学---找工作。好像只有这样才叫“光宗耀祖”,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出息”。自然一旦中考失利步入职校的,也便被列入了“没出息”的行列。而最终选择将孩子送到职校的家长,表现出的也是一种无奈与失望。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过多的指责、埋怨、甚至讽刺与挖苦,最终形成了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而信心的缺失也便成了职校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不良习惯的根源。那么作为职校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
职校学生中大部分是在被家长或老师的否定中走过来的。这时候的他们对
于批评、指责已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给予学生的就是尊重、信任与肯定。用我们教师的尊重与肯定唤起学生久藏于心底的自尊与自信。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肯定评价。特别是在学生的作业批语上,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正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花。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过是一个充满善意的微笑,一句饱含爱意的点拨。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期待。
二、珍惜学生的意见,珍视学生的成功。
缺乏自信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在人面前发言或提意见,因为害怕被嘲笑或拒绝。培养学生的信心,教师必须能够虚心地听取并珍惜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一种被人认可的成功感,从而在与人的交往中充满自信。记得刚接一个新班班主任工作,(这个班原班主任因工作需要调到另一个岗位了)。恰逢卫生大扫除,而这个班内因卫生委员工作不好干,竟一直是个空缺。打扫卫生全由过去的班主任一手安排。所以我也只能按照原来的规矩,将全班同学简单分了几个组,并强调了几个要求。也就在我强调要求的时候,坐在教室边角上的一个男同学抬头望了我一眼,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可很快他又低下了头。从他紧皱着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对我的安排有意见。我随即叫了他的名字问道“你有意见吗?”他只是动了动身子,低声说了句“没有”。我霎时感到自己犯错了,这样冒失地发问得到的也只能是这了。于是我走到他身边,亲切的说道“如果老师哪儿安排的不合适,你能帮我纠正一下吗?”他抬起了头,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我,我赶紧又重复了一遍。终于他开口了“过去我们班就一直是这样安排,可每次不仅耗费时间长,而且效果也不好。”趁热打铁,我顺势就问:“那你就帮我拿个主意,怎么安排吧?”他笑了笑:“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把卫生区及教室划为46块,人各一块。”“好,就按你的办,那你就帮我划分吧。”我欣
然同意。最后的结果是此次打扫除从时间上比以前快了30多分钟,从效果上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看着自己的成果,全班同学都笑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笑的涵义。晚上班会上,我在全班学生面前感谢了这位同学,谢谢他及时给我的建议。而就在这时,这位同学又站了起来:“老师,也谢谢您采纳了我的建议。”对于他这又一突如其来的行为,我有的仅仅是感动了。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正式宣布:“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就是他了。”这时的他已不再低头,不再忸怩,而是昂着头,高兴地望着我,眼神中写满了自信。后来的实践证明了他的确是一位很优秀的卫生委员。整个事件中,我只不过是及时听取了学生的一个建议,却唤醒了一个学生沉淀已久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做教师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发挥职校专业优势,创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太多的失败,造成了职校生心理上的挫败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所教学科的优势,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开展能激发学生兴趣,展现学生特长的文娱活动。让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画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而骄傲、让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歌手大赛上享受掌声的自豪、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网络上大显身手......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信。
四、加强家校联合,注重社会实践,树立职校学生新形象。
社会对职校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感性的,因为他们缺乏对职校学生的真正了解。我们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要让家长、社会更理性、更全面地认识职校生,我们必须让家长、社会领略我们职校学生的真才实学。基于此对于职业学校及教师来说,要定期召开的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如家校交流会、学生才艺展示会、学生毕业洽谈会,让家长在这些活动中看到自己孩子在职校的变化,从而转变心目中对孩子的不良印象,进而找回对自己孩子放弃已久的希望。
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展示我们职校学生的一技之长,如设立“职校学生家电维修便民服务站”以展示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特长。开设“旅游便民服务点”以展示旅游专业学生的青春风采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不
仅给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更让社会上广大群众能够近距离的了解职校学生,相信职校学生。相信职校学生是有用的,是有出息的。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职业教育更神圣的职责,给予了我们职校学生更艰巨的使命。所以我们家长、学校以至于整个社会必须关注我们职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孩子的信心,就是家长的希望,更是祖国的希望!
浅谈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与培养
姓名:张树旺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
手机:***
地址:山西省灵石县城内建设路108
号
邮编:031300
第二篇:如何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乐观充分的估计。自信心,则是一个人相信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或预想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采取行为活动的内驱力,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
一个人缺乏自信心,往往导致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完成不了事情。职高学生自信心的缺乏不仅直接导致他们学习困难、妨碍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而且还会带来其它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
1、通过职业规划唤醒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职高教师,我们应该适时向学生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上职高并不是没有前途,现在努力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照样可以就业,将来同样大有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期间对就业前景充满自信。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每接一届新生,都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每位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假如没有方向与目标的指引,单纯的教育便没有了载体,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对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积极的期望、目标和要求。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有学生完不成目标的,教师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重树自信。
3、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找回自信
职高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学习成绩不好,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学校应组织心理咨询课程,或者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以前学习不好不等于现在或将来不好,只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学有
所长,将来也一样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同样可以出人头地。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心。
4、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而职高学生的 “闪光点”对他们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职高学生经受太多的挫折,所以他们大多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占据整个心灵的都是对生活、对学习的消极态度。作为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找回自信,而不是在批评声中破罐子破摔。
5、宽容理解成就自信
当学生成功时,可以赏识他;当学生失败时,教师更应想到,他们何尝不希望自己成功呢?他们努力了、奋斗了,但收获的却是失败。这时他们需要的是一把“遮雨伞”,而不是狂风暴雨般的责骂与训斥。这样对学生信心培养会更好。
6、分层教学铺设自信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主体更是学生。职高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并参差不齐,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通俗易懂。提问的设计应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课后练习的布置让他们都有“我也能做”的感受。这会逐渐使他们走出自卑,找回学习的自信。
另外,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放手让学生去做,信任尊重学生。
第二、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回自信。第三、加强和学生家长信息上的沟通。
总之 ,“自信”是战胜挫折的第一阶段,我们应该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信念去支持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给职高学生更多的关怀与温暖;更多平等与合理的评价;更多的表现机会与掌声,让其体验自身的成功与价值。我们坚信,职高学生一定能够信心满满的完成学业,并自信的走向社会,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与学生培养
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与学生培养
[摘要]本文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市场、就业、师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的定位做了明确的说明,阐述了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定位和对学生的培养。
[关键词]职高 计算机教学 定位学生培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成为各类学生的首选专业。该专业确实红火了好长时间,很多学生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它。因为热门,对于各校来说,有了计算机专业便无疑就有了更多的生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或扩大了该课程的教学规模,各级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计算机学科就这样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开来。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也许正应了这句古话吧,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在职高有所降温,更多人在专业选择时多了一份冷静的思考,少了一份盲从。报了,学了,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学到什么了?也该毕业了,就业去何方?这一系列问题,也是摆在职高计算机教育教学面前的严峻现实。
本人从事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多年,目睹了职教的可喜发展,也深刻感受到职教计算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职业学校这一块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为什么计算机专业在不少职高由当初的红红火火到现在的冷冷清清,不是发展壮大而是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萎缩了呢?一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怎样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我想这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是分不开的。何为“定位”?
定位,是方向,是目标,只有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并为之奋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确立定位时,千万别忽视与之相关的任何一个方面。下面就七个方面来简单谈谈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1.市场定位
专业的开设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做适当调整、变化,把准市场的需求趋势是开设专业的关键。如果学生三年毕业时,该专业市场上需求很少,学校却盲目扩大招生人数,结果可想而知,必竟职高生毕业就直面市场。
2.就业定位
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很多,但不像电子企业需求的员工可以是大批量的。要说会计算机,谁不会?要说精通,又有多少?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的,是精通计算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职高生特别是职中生,这样的人才很少,适合他们的岗位也相对较少。程序开发薪资高,好,那我们就开编程专业,对职中生来说,可行吗?!
那是不是说,计算机专业在职高就没法开设呢?实际并不然。大家知道,计算机行业需要团队合作,一个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从项目难度、工作效率、完成效果几个角度来说,都需要协同合作,在公司单位里每个人(某些人)只做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工作。如动漫专业,对职中生来说,应该很难了吧,让学生毕业后负责动漫项目设计开发,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职中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训练,完全可以胜任项目中的几个步骤,在编导确定动画剧本、高级设计人员设计好动画人物形象、绘制编排出分镜头画面脚本之后,剩下的操作如动画的绘制、制作、剪辑录音这些工序,职高毕业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3.师资定位
认清学校当前的师资配备,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某专业师资薄弱的情况下,开设该专业并大肆宣传招生,结果可想而知,可能要误人子弟了。当然不是说某专业师资薄弱就不开了,可以进行尝试性开设,同时应加快相应的师资培养,必要时聘任行业专家。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
计算机专业分支多,知识更新快,一位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有专长、也有薄弱,师资应统筹分配,量专长而教学。学校应创建提高教师知识技能的氛围,在教学中、自学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4.专业定位
经过市场分析、就业分析、师资分析之后,再来确定开设专业的哪一个分支。当然确定好开设具体专业或对调整当前专业,相应的教学设施都必须有计划的配备到位。
5.课程定位
专业确定下来就涉及到具体课程开设了,课程开设可以说是前面定位的具体实施。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不应求大而全,计算机专业课程方向很多,应针对职高生特点,有计划有选择的开设。
6.教材定位
可能每个学校对专业课程开设都非常重视,却忽视了对教材的慎重选择。前面做好了,这一步没走好,对教对学都是一个绊脚石。大家知道,现在教材书本,数量种类,要多少有多少,鱼龙混杂。如果没有选择好教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7.教学定位
这一步是最具体的一步,和学生面对面。应根据学生的现状、特点进行教学。这一点将在下面关于学生培养中具体阐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以上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七步定位,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哪一步没走好,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职高计算机教学及对学生的培养
经过以上七步定位,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能成人成才了呢?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仅仅是定位,方面目标确定下来了,下面就涉及到教育过程了。怎样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成人成才?
针对计算机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大部分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互动式教学”,使用“先学而后教”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的自主性。“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计算机课程是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理论知识有些也很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不能僵化的使用任务驱动法,对于一些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握、领悟教育家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并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将会是成功的教育。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职高生中“问题学生”不在少数,对职高生更需要用爱去感化。所以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知识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引领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大家庭中成人、成才。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我想有着这样良好的大环境,每一所职高在专业的开设上如果都能把准专业定位,搞好教育教学,必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第四篇:职高德育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德才兼备
职高德育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德才兼备
四川省井研县高级职业中学 马琼萍
内容提要:“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说明现在的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对职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也是所有职中人的工作重心,因为学校不存在不育人的岗位,科任教师当然不例外了。
关键词:职高、德育课、教师、学生、德才兼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前董事长牛根生的至理名言,现在很多企业在选拔员工时也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的基础,因此应该努力把职高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作为一个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二十四年的德育课教师,我在职高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做了一些探索。
一、帮助学生走出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学生认为“读职中,我的大学梦就此破灭了”。结合参加对口高考同学的升学情况,告诉他们读职中同样可以圆大学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第二个误区:学生认为“我来读职中就为了比读普高的课程轻松些”。针对这种情况,我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究竟是读职高轻松还是读职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些,使他们认识到读职高不是为了好耍,因为职高既要学文化课,又要学专业课,专业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企业员工素质。为此,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争取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三个误区:学生认为:“读职中,是为了吃两年的长饭,是为了耍”。引起这一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家庭教育失效;或父母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或家庭经济富裕,家长说不需要孩子打工挣钱,只要拿张文凭就行了;或基础太差;或学校在招生宣传时说要负责推荐就业,学生就抱着“混”的态度,“混”毕业证、“混”工作。针对这一认识误区,帮助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学有所用、学有专长、有真才实学,才能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否则职高生活的结束就是下岗生活的开始。
二、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结合学校制定的《学生操行分评分细则》、《课堂常规》、《就餐纪律》、《就寝纪律》、《集会纪律》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这些校纪校规,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遵守职业纪律是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最低要求,因为违反纪律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引发安全事故。敬告学生:单位领导决不会允许员工扰乱正常工作秩序。
学生觉得自己读书读够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不需要再学习了。给他们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又如:日本的大学都是普及的,人人都是大学生,但他们每隔四年就要主动去进修一次,若不进修四年后就只有唯一出路——失业;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坚持认真读完职中,而且就业以后还需不断学习,时代和国内外环境都要求每一个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做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公民。
讲授法律知识,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劳动合同的时候,给学生讲《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的种类及标准、工伤事故的认定以及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后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
指导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经济与法》等栏目,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抽一学生根据自己观看的节目讲一个遵纪守法或者违法犯罪的具体案例,剖析案件的事实过程,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处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胆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比如在讲到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中的诚实守信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讲解,要求学生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诚信的人。因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立业之基,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因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在竞争中获胜,失信企业则会失去客户和市场,失去发展的机遇,最终必然在竞争中惨遭淘汰;诚实守信还是个人立身之本,它既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起码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失去诚信会损害自身的形象,最终必定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现代社会把为人诚信作为择人认事的重要条件,不管我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我们今后的官衔是什么,我们首先是一个人,那该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职高生职业道德素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人才需要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学生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比如在考试中不舞弊,在生活中一诺千金,对父母、老师不撒谎,借他人财物要及时归还等等。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曾经有一位同学去成都面试,考官问了他一个问题:“地上有两张钱,一张50的,一张100,你捡哪一张?”如果平时养成了拾金不昧的习惯,就会毫不犹豫的马上回答出正确答案:两张都捡,捡来交还失主。可是我们那位同学想了很久,回答的却是“有人的时候我捡那张50的,没人的时候我捡那张100的”。一方面说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以为只能捡一张,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及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存在的问题,给学生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必要性。让学生知道在面试时是要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还要特别注意“习惯成自然”,平时不注重行为养成训练,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到面试时就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了。
第五篇: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社会工作是研究如何将专业化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它能帮助民众摆脱困境,促使社会稳定、进步,更体现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社会工作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凸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曙光也应运而生。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应用要求高、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因此,培养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是一项核心任务。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专业实践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
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专业改革的基本趋向。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人本——实践取向的教育学科,逐渐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专业实践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能,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学校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学生所面对的都是与社会各阶层紧密相连的部门及个人,坚实的专业实践能力毋庸置疑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包括基本实践能力、技术能力、专业实验能力、专业科学研究能力等。
2、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状况,很多毕业生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备受自己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专业技能质量不过关的困扰;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在课程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人才的质量,是大学生成才的绊脚石,因此,致力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人才成型的必经之路。
3、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工作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社会问题也是随之改变,没有不断地实践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摸清引发社会问题的根源,无法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也要跟随社会发展而调整教学重点,教师和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服务技能,这些都必须依靠实践。实践是传统高等教育向现代高等教育转变的桥梁。
二、社会工作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包括大学生观察能力、专业操作与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创造能力等。[]
1、基本实践能力有待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以基本实践能力为根基的,包含基本实践能力的种种,如: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等。当前,我国高校受学生生源过多的影响,很多课程都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师教授的方法,学生往往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基本实践能力没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技术能力不强。不同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同,它的核心和关键部分是与其学校类型和专业特色紧扣的。社会工作者服务更多的是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生活上、心理上的帮助,如何透过自身和服务部门的努力使他人真正意义上脱困;如何帮助才能使他人自我独立,重塑生活;怎样的服务细节才能体现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这些得通过专业实践服务能力、专业咨询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来体现,我们也可把这些能力总结为“技术能力”[],临床实践中的会谈能力、选择能力、影响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专业性不强。社会工作的很多技能技巧与心理学方面的技能技巧是异曲同工的,甚至可以说,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就根源于心理咨询的方法,之不过它更加注重服务、持续关怀。很多社会工作教学机构为了区别于心理咨询,不敢让学生深入接触具体的心理咨询技能,一味地强调问题的现实性,殊不知,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是无法在短时期帮助服务对象改变现实环境,我们还是应该首先让服务对象适应环境再来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3、专业实验能力薄弱。技术能力”的实现要依托专业实验能力的培养,它是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没有实验就没有临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发挥,就没有不断改进、完善的空间。但是目前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普遍不高,实验意识淡薄,他们往往认为在实验情境中自己无法完全体验服务对象的真实情绪,这样的实验就只能停留在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希望进入真实情境,接触真实案例,他们眼高手低,好高婺远,遇到困难后就只会抱怨,抗挫性不强。另外,社会工作触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其实务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多,这一新兴专业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各课程的实践安排不尽人意,学生可能会为过多的实践安排左右,实践之余没有太多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
4、专业科学研究能力缺乏。实务社会工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研究之上的,专业科学研究能力是必须的,它一般通过社会调查能力来体现,需要相当的文化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体系
(一)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规划重点,它应与职业面向和工作性质相对应,是一个导向性、具体性的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门有针对性的课程,在设计培养目标时对该专业相对应的角色活动要分析全面,以提供服务于青少年所要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我们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时刻掌握青少年需求的发展动态,熟知青少年服务机构的运作方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发掘各种可以服务于青少年的社会资源,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最后达到社会和谐发展。在我国现行的职业岗位设置中,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要求,有具体的工作对象,因此,我们将此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培养精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计划围绕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来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的教学计划的设计十分关键,要根据服务领域和职业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突出岗位要求,最好能与相关机构一起开发合作课程。
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一般要求具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调查、理论科学研究等专业技能,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我们始终围绕培养这些技能来设计,并制定与之相应的专业实务训练教学大纲。如:在讲授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的同时我们设计了社会调查内容——青少年心理性别的发展状况、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发展状况等,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实地调查加深他们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意图让学生在服务中更快地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专业关系,能用同理心平等地对待服务对象。在讲授青少年的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设计了学生讨论、报告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留守儿童群体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目前社会学、心理学研究较热的社会问题,甚至紧密联系我国发生的与青少年相关的重要事件,如灾后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问题等,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理论科学研究的兴趣,认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因为考虑到在当地要找到与之相应的工作对象比较难,在课题报告之后,我们还要求学生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方法就报告的课题做实务实验设计,为今后面对真正的服务对象做必要的准备。由于在青少年这个大范围内可以关注的服务对象很多,不可能逐一地在课堂上就其特点、服务内容进行讲解,我们利用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青少年服务机构进行实践服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发展专业技能:进入漳州市芗城中学玉兰分校针对学校中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个案辅导并且以学业辅导为主题在学校中开展小组工作;进入漳州市芗城区开智学校服务弱智青少年;进入漳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服务失足女青少年;与漳州市救助站一同开展外展社会工作,寻找流浪青少年。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服务于专业实践能力的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与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相一致,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实务课十分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社会工作这门“本土化”尚未完全的现在意义的学科,在中国自新兴以来就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因为它强有力的社会性体现,西方教学模式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地运用于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断地开发新的合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1、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尽管社会工作者会主动地、积极地引导需要帮助者愿意接受服务,但传统中国人的民族特质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社会工作这种希望个体自愿把自身的困难向别人倾诉并寻求帮助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工作仍然非常艰巨。尤其对中国青少年来讲更加困难,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为完全成熟可能导致他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另外,中国的家长过多的把关注力集中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着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左右孩子的情况,可能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问题而忽视了孩子身上的隐患,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碰到真正的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口授或者文字呈现仅有的案例得到相关的工作经验,记忆与运用的效果不佳,如果大量运用多媒体手段,学生的感官刺激较为强烈,很容易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吸收经验效果佳。如:笔者经常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中与青少年相关的内容,看完每个资料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在实践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回忆相关信息,自觉运用相关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2、创新课程教授方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项目设计法、问题探究法、学徒法,论文法,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迁移到生活中、工作中。在青少年问题的个案辅导实验课程中,笔者更多采用学徒法,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记录,待角色扮演完毕教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示范,要求学生多次练习、改进,学生对这种方式表示肯定。笔者认为情境教学能刺激学生的实践热情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随时随地开发实践中的真实情境做为教学场所。在初中生学业辅导小组和失足女青少年自信辅导小组的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观摩,不断地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要点,思考现场的领导者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合现场气氛。
(四)课程的教学环境营造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氛围
1、专业教师要创设环境,使学生自觉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笔者在第一堂课中就运用大组工作方法,主动与学生建立好关系,并且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因为大学生也是青少年的组成力量,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服务青少年其实也是服务自身,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学生也能找到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方法,达到助人自助。
2、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有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有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和实习场所,单靠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采取高带低的模式进驻机构,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初,我们让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涉及的实习基地——学校、社区、监所实习的毕业班学生带领学习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的低年级学生进入参观,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参与活动策划等,在学期中段,低年级学生开始自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