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原读书报告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读书报告
摘要:《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为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阐述了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对青年职业选择的认识,对当今时代的青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选择这个话题入手,先论证了选择的意义和它造成的困扰,随后谈到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包括:跟随兴趣,考虑现实以及关怀社会几个方面。在读了马克思文章原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身实际提出观点并给予论证。
关键词:选择,理性,兴趣,责任
1835年秋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同学们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我想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原因正是他的思想比常人更加深远崇高。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写了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这篇文章虽然写在19世纪但是对于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关于选择这个话题,很多时候选择是一项权利而选择又会造成各种困扰。马克思谈到人比动物优越的地方就在于人可以自己做出选择。他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人人生而平等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可以选择为自己想要的人生努力。
可是当我们做出一个选择,也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做一件事是存在机会成本的,所以我们常常为如何做出最大化效益的选择而困扰。马克思谈到: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正是因为选择与放弃是并存的,在青年做出职业选择时才越发需要慎重考虑。
人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常常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选择通常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梦想不同目标也就不同,关键是选择合适自己的。就像同一个田径场上有慢跑的有快跑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练速度还是练耐力,所以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节奏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直在选择而是去做,认清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选择是伟大的,并为之坚持就可以创造价值。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要相信神的启示。
其次马克思谈到如何选择的问题,我觉得总结为两个字就是“理性”
第一是拒绝虚荣,选择的职业应该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再光鲜的职业不过是别人眼里的,幸福终究还是自己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如果看中的是虚荣那么工作的动力就来源于外界人的眼光,这种动力显然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做职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归于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中实现梦想。兴趣和梦想带给一个人的力量是强大而又生生不息的。
第二是脚踏实地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时候做选择需要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实际能力,家庭背景等等。不是向现实妥协,而是更理性地去思考,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一个折中点。正确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不高估也不妄自菲薄,在能力范围内做好工作,带给我们成就感将使我们更加愉悦而轻松的投入到后面的工作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最后,马克思告诉我们要有一种伟大的胸怀,选择职业不止是为了谋得自己的利益而是为社会创造价值,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我们在社会中劳动在社会中获得报酬。我们在为自己工作的时候也在为整个社会为其他人创造价值。他说到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为人类伟大事业献身的伟人,可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社会责任感却是应该时时记在心中。尤其是作为青年一代更是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在做职业选择是不应只把眼光局限在自己的蝇头小利,而是要拥有一种更开放更广播的社会视野,国际视野。
第二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报告 读后感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报告
读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词语就是“梦想”。大学毕业后要选择什么职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可是在我十八年的意识中,职业对于我来说与梦想同等。
记得初三那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英语课程,第一节课,老师用英语问我们长大后打算做什么。班里大多都是和我同年或者比我小的学生,他们有的人说要当医生,有的人说要当编程员,而轮到我回答的时候,我只是一脸迷茫地说“我不知道”。而如果现在,我再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想我的答案应该会和三年前的一样,依然是“不知道”。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如果有人现在问我:“你有梦想么?”我一定会无比坚定地回答:“有!”而且我的梦想就是我的信仰。在高一的时候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贴子“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的一组图片”,看完以后我已泪流满面,也许是从那一刻开始,那个梦想在我心中悄然发芽。那组图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张,一张是大学生在夜总会里纸醉金迷的情景,一张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城市的角落里捡着垃圾桶边的剩饭吃,而旁边有一行字:“我不是在影响市容,只是我饿了。”
我很想去改变。
我很想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过上我现在的生活,能够到设备齐全的学校上课,能够一日三餐吃饱,能够穿上漂亮的衣服。
我很想有那么一天,我在搭公交车的时候可以随意地把手机拿出来不用担心有“第三只手”;我很想有那么一天,我走在路上遇到有人问路时,我不用警惕地屏住呼吸害怕被骗。
我很想去改变,这个信任缺失、道德滑坡的时代,这个腐败风行、学术流弊的时代。然而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是不是把自己想得太伟大了?我可以么?我是否太过于理想主义?这是否只是空想呢?
但是我又记得曾有人说过,梦想要足够宏大,才不会在人生的过程中消失。
因此我在选择职业方面非常慎重,以至于我到现在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还没有丝毫概念。于我而言,职业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然而关于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我不只挣扎过一次。我曾在第一次班导师见面会时向我们班的班导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是我也想赚很多很多钱,过很舒服自在的生活。然而我知道在当前这个社会,这二者是矛盾的,那我应该怎么做呢?”班导师对我说:“其实这二者是不矛盾的。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你只要做好了你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但其实我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我在高三的时候一直希望读新闻系,希望当一名记者,发出那些被时代洪流淹没了的声音。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读经济,很多亲戚知道我要读经济以后都说我以后一定会赚很多的钱。可是读经济真的是我想要的么?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我记得曾看到过一条微博是问:“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大家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很多人都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说出了他们想做的工作。如今现实的土壤太过复杂,不足以开出我们单纯的梦想之花。于是专业有了热门冷门之分,我们羡慕德国、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勇敢地去梦想,自由地实现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可惜我们很多人与这种幸福无缘。
当我的很多小学同学都已经出来工作,而我还在大学里苦苦寻觅知识的宝藏,我不禁想到我和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职业无分贵贱,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大学甚至读研究生呢?这个答案,我想也许要一年或者四年后我才能找到答案。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是在埋头读书,拼命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让老师、父母称赞,然后一步一步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让我的许多同学羡慕,但于我而言只是盲目地按照大多数人的路线行走。然而在关于日后职业的选择问题,我不想再如此麻木。以前我的所谓梦想都被一个个分数与排名所量化,而如今,追求“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我很想把我那自以为崇高的梦想灌溉于我的职业之上。
我很敬佩闾丘露薇,在战火纷飞的国度写下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新闻;我很欣赏白岩松,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勇敢地发出自己尖锐的声音;我很羡慕陈鲁豫,能够与如此多名人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故事。渴望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渴望用自己的一支笔发出内心的声音。只是我的内心不断在犹豫,记者这个职业是否会太辛苦?
高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富有,我们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仿佛在高考成绩公布、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一刻就被宣布了前方的路是“通行”抑或“禁行”。我们班的班长,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记得她在讲台演讲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热爱这个讲台,我渴望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班里的同学都被她的热忱所动容,可是最终她没有选择读师范,而是选择了读经济,意味着她与老师这份职业无缘。而我的舍友,每次听到央广新闻都会指着那个音响对我说:“十年后,你会在那里听到我的声音。”可是她的高考分数不足以让她上中国传媒大学,她最后选择了读师范学校,打算以后当一名地理老师。高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可以瞬间让你跟你那美丽而羞涩的梦道别,可我又偏偏无比憎恨这种梦想屈服于现实的感觉。可是一个朋友跟我说:“梦想并没有碎,只是上帝要让我们走远点。”没错,只要梦想足够坚定,任何事物都无法打碎。
而对于在社会与自我这二者的矛盾中,马克思又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即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这个周末,我跟着中大登山队去爬了中珠的后山。在爬山和原路返回下山的过程中,很多次我以为我已经累得无法再动了,我以为我一定做不到了,可这个时候总会有人把手伸出来扶我一把,或者是在我爬不动的时候托着我的背包推我上去。他们是那么的慷慨,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如果没有了他们,我一定无法完成这次这么有意义的登山行。这个社会也如此,我们每个个体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这个世界充满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要让它变得更加美好,很多人会选择去打击邪恶,去压制那些坏的因素。但是我却更偏爱去歌颂那些美好与善良,去发扬善的力量。的确,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够美好,甚至很残忍。可恶的高考让很多人止步于梦想的殿堂,可怕的现实让很多人无法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被认为冷门的专业,我们有太多的遗憾。但正是这个不美好的世界,才让我有了奋斗的动力,让它变得更加美好。我想不管我日后选择什么职业,我都要努力去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也许我无法成为一名记者,但是我依然会用笔记录下世间的美好,并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也许我这一生无法实现我渴望改变的一切,但我会努力,让同时代的人过上和我一样幸福的生活,让我的下一代免受我们这一代的遗憾。正如马克思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应该感到幸运,在我彷徨之时读了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仿佛心中得到了一个简单而有
力的答案。也许十年后,我再看回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以及我现在正在写的这份读书报告,不知会作何感想。我只希望,到那时候,没有悔不当初,只有如愿以偿。
第三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
这是一篇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如果在不知道是谁以及是什么时候写的情况下,你绝对想不到这是一名中学生的杰作。
当时的青年马克思思想绝对成熟,不夸张点说比同龄人的思想成熟至少20年甚至更多,伴随着思想的成熟意识形态也超前,这或许就是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有成为伟人的信念。文章写得很精彩很富有哲理性,能引起人们在人生的岔道口做一下深刻而冷静的思考,在这点上他做的很出色。
在选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的职业,一个中学生能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下想到要让社会进步,这本身就是伟大的源泉,不仅仅是教育的成功,也是人心中的潜质,目标所在,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在目标的认识上他做了深度的分析,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目标的,他提到这一目标应该是人“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一目标是伟大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人往往会被毁掉的。目标可能谁都会有,可能是灵感激起的火花,也会随之消失,这就需要一种信念,是不是来源于自身,能不能给自己以鼓励,认清了这些你就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然而坚持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在这就不是理智所能决定的问题了,父母才是我们最大的精神支柱,想想他们为了我们辛勤的劳作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要静下心来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不再受感情因素所左右,不会“仓促从事”了。
在这场职业生涯中体质也是不可忽略的,这不是简单的事,在此马克思说到“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的果实的土壤。”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不可妄自菲薄,否则你会逐渐的消磨自己的斗志,最终使你绝望。马克思所提到是要有一种最能给自己尊严的职业,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思想之上,能够为人类的活动提供广阔的场所,可见他的思想已不是常人所能匹敌的,也能窥探出他卓绝的一面。他所做的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人类的幸福,足见他的伟大之处。他所做的既完美了自己,也造福了全人类,看似不可思议,然而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信念决心,他的职业是以人类的最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奉献。
在作出这样的决定时他显得很理智,有着超前的意识,冷静的思考,执着的信念,不可战胜的决心,睿智的头脑,不仅仅是个人的,将会惠及全人类,世间罕见的人物在人生的决策点上做出了惊人之举,为后人所折服,“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相信若他地下有知,他仍然享受着属于千百万人的幸福,他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并会永远发挥作用。因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旗仍在高高飘扬,它昭示着马克思伟大预言的蓬勃生机和希望。
掩卷沉思,浮想联翩。我不敢和马老前辈相比,我自己哪一处又是他眼中的“高尚”,“完美”呢?我只是一介凡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凡人。我没有马克思那么高尚的思想境界,没有他那样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只能以一个凡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作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妨“偷”一点他“青年理想”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追求完美的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我们全身心倾其生命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时,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也正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
永远的马克思!永远伟大的事业!让实践去检验生命的真谛吧!
第四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
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
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以自我欺骗来解救又是多么糟糕!
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第五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心得
1835年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让我很受感动。
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生活和工作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仅仅从利己主义的原则出发,只考虑如何满足个人的欲望,虽然也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诗人、聪明的学者、显赫一时的哲学家;可是,他绝不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事业是渺小的,他的幸福是自私的。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说,“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这样的选择是使人类优越于其他生物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使他和人类趋于高尚的位置,这个位置也许就是职业。他先要确立目标,一个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是伟大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言,“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所以获取一份自己内心所向的工作是必要的,起码,对于那份职业,我们不能有厌恶之情,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呢?
首先,就如马克思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选择职业时先考虑自己的兴趣。因为只有我们对某项职业感兴趣,我们
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对待它。这样即使我们很累,但是我们很快乐,也就不会感觉到累了。就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纵然体质威胁我们,但是有了兴趣就能战胜它,战胜自己,从生活的猛烈冲级中获得安静,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这也正是马克思所倡导的。
其次,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自身能力,特别是应当从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不按实际出发的职业都是空谈。马克思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总是需要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和集体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服从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作岗位去,到贫困的地方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有人会说,“好的职业”、“地位高的职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我们的地位,使我们获得尊严。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所以,最合适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并不是敌对的,冲突的。人们只
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种观点具有超越时空的的穿透力和永恒的魅力。如果我们孤立的看待两者,单纯的为个人而劳动,我们也能取得一点点成就。比如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的诗人。但永远成不了完美无瑕的大人物,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事业是渺小的,他的幸福是自私的。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是高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那些即将踏上社会甚至是那些刚刚迈进象牙塔的青年都应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中的一字一句。我相信你在被作者的文笔深深吸引的同时,更会被其蕴含的哲理所征服,它会成为你人生制胜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