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线考试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挡,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的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入内,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读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是否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自觉地洗手,然后再阅读。
“如果没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并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10分)
答:自由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体现了自由平等观念,图书馆馆长的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因为每个读者都是平等的,每个读者都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有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读者进入和离开图书馆都是其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2)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10分)
答: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 保证。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对人要诚信、宽容、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试问:(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10分)
答:孙某的妻子属于刑法理论中的假想防卫,而不是防卫过当。(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10分)
答:孙某的妻子的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唯独不满足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它仍然必须满足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包括前提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并正在进行。而本案中,孙某潜入自己的家中,并没有侵害其妻子的不法行为。孙某的妻子属于假象防卫。在不法侵害实际上不存在,而行为人误以为其存在的情况下,行为人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的,属于假象防卫,应当根据孙某的妻子主观上有无过失处理。本案中,孙某的妻子,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被害人为其丈夫,且没有不法侵害发生,然而仍然实施了锤击杀人的手段,并且造成了其丈夫死亡的结果,主观上有过失,应负刑事责任。由于假想防卫并不是独立的罪名,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3、“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10分)答:(1)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10分)
答:因为诚信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和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有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4、2003年2月1日,古某向李某借款伍千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借款期满后,古某未按约还款。2006年1月李某多次催要未果,于是在2006年3月向法院起诉。答案参见教材第八章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民法中的诉讼时效部分。
问:(1)什么是诉讼时效?为什么要规定诉讼时效制度(意义)?(10分)
答: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限。权利人超过法定期限才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依法不再保护其权利(即胜诉权消灭)。
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便于法院及时查清案件并审判。(2)要求偿还借款的诉讼时效,法律规定多少年?(3分)
答:根据民法通则第135-136条规定:要求偿还借款适用于一般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3)具体分析李某的诉讼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7分)答:没有超过了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本案即从2004年2月2日起计算至2006年2月2日。
但李某在2006年1月多次催要未果,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李某在2006年3月向法院起诉没有超过了诉讼时效。
5、阅读下面材料,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理想信念的理论谈谈自己的体会(10分),并联系大学生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10分)
在一个没有盖的器皿内,几只跳蚤一起蹦跳着,每一只每一次都跳同样的高度。你绝不用担心它们会跳出器皿,跳到你身上。你可能会惊奇:为什么这些跳蚤会把蹦跳的高度控制得如此一致呢?这是训练的结果。跳蚤的训练场是一个比表演场地稍低一点的器皿,上面却盖了一块玻璃。开始,这些跳蚤都拼命地想跳出器皿,奋力去跳,结果总是撞在玻璃盖板上。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保持同样的跳的高度。即使拿走玻璃盖板,它们也不会跳出去。因为过去的经验已经使跳蚤形成了条件反射。人也能变成这样。如果过去的几次不成功使你认定了自己不能成功,那么你可能永远会是一个如跳蚤般的失败者。但如果你并不放弃远大理想,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去做,你一定会越来越接近成功,要知道,人生其实是没有玻璃盖的。
答: 主观体,学生自己做。
第二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重要知识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P10
2.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P3--P4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P45
4.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01
6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72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103
8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关系P85
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P80--P81
10法律的含义及本质P119P124——P125
1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P161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 12理想的含义P15特征P15与空想的区别P16
13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14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原则,目的和内容P176
16集体主义原则P105
17继承权的分类P18什么是民主权利
19理想信念对人的影响P18
21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内容P73
23与军人离婚需要的条件P199
24爱情的本质P192
25人生的目的是什么P66
26法的作用P125本质P126
28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种类P175
3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105
33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6---P78
34结婚的条件P197离婚的后果方式P198
第三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2011考研政治复习黄金法则之“思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变化之处
第二章第三节
考点:“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改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第五章第一节
考点:“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征”改为“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
第六章第三节
考点:“婚姻家庭的法律规范”改为“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第一节
考点:“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改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第七章第二节
考点:“社会主义民族法治观念”新增加为本节第一个考点。
课程导学
本次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
修养与法基总分约18分。本次考试要命制1道分析题,计10分。4题单选,计4分,2题多选,计4分。
总体复习建议
1.要深入了解课程性质,从总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课程。
2.复习时要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构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贯穿本课程的灵魂,也是复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理论应该就是本次的考试的热门出题点。
3.复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大纲上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以下页码所指均是《2011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的页码)
(1)玉树地震等灾难性事件与民族精神相联系 P22
(2)低碳生活,环境问题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德等内容联系(P47、P82)
(3)电视相亲类节目中出现的“拜金女”“炫富男”等现象与人生价值观和婚恋观问题联系(P36、P58、P99)
(4)典型先进人物事迹与人生价值观、榜样作用等内容相联系(P37)
(5)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与择业观创业观内容联系;
“七个怎么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P96)
(6)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道德建设问题。(P66)
(7)网络问题与大学生网德。(P84)
(8)选举法重大修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与宪法相关内容联系。(P138)
(9)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劳动法---解决劳动争议(P95)。
4.注意理解名人的名言。
此乃修养课程命题时髦命题方法。去年考了,今年仍然会考。为了考查某一问题,他先用一句名人名言引出此问题,然后让你理解。此命题方法今年考试修养课必出。
(2010真题)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5.复习时候要特别留心学科交叉部分内容。
此乃考研出卷老师喜欢出题的点。
6.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
此乃命题重点:比如,“祖国与国家”“法制与法治”;“公民与人民”,“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刑法中的“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拘役与拘传、拘留)等等,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因此,命题者势必对此非常“青睐”。
第四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答:进入大学校门,同学们满怀希望和憧憬,但也确实遇到了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各方面的困难。会有突然迷失方向的感觉,孤独、压力也接踵而至。因此,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基础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给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找到了答案。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活特点,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不断开阔眼界,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随着大学生活对学习要求的变化,需要我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取我们所需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变化,要与同学们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相互理解和关心,尽快融入集体之中,要学会独立处理和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组织和交往能力。总之,进入大学后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养成优良学风,要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答: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答: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根本指南,它为我们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着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当代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答: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答:作为一名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我们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激流之中。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追求理想,坚定信念更加有深刻的意义。不论今后我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会踏踏实实的做起、一点一滴的奋斗。我一定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
8、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十分重要。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意义的。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就是大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真正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因此,我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9、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答: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艰险和坎坷。在阶级社会中,进步阶级在实现社会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反动阶级的残酷镇压。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历史长河的奔腾,必然潜伏着难以预料的漩涡和逆流,必然会经历难以计数的迂回和曲折。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被扼杀掉,相反,在长期艰辛探索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勃然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然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理想,经过艰难曲折的锤炼,必定会闪烁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
10、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答:立志高远需始于足下。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斤斤计较个
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但是,立志需躬行。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学子说,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并不矛盾。他认为: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需要有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所以,立志高远一定要始于足下。
1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之一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要以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大家庭总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到: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1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第五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定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4,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5,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第一章
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信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和信念为什么是联系在一起的?
答: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与阶级性,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