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谜语中的语义学
谜语中的语义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719bd0100bfd2.html 很多中国人都觉得学习英语既无聊又痛苦,尤其是那些纯粹为了通过四六级等大大小小考试(当然,中高考也包括在内)的“考证族”们。于是,不断有所谓的英语专家开始立言著书,试图将这一条条身心俱疲的生命解救出来,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其中广为推崇的一个途径便是英文谜语,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英文的“脑筋急转弯”。在看过几则riddle后,大多数人都欣喜地发现,英文也可以如此诙谐。其实,英文谜语的巧妙之处,不过是语义学中的基本常识。
在语义学中,词汇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被分为三类:
1.同音异形词(Homophony):写法不同,发音相同的两个或多个词; 2.同形异义词(Homonymy):一个词具有两种或多种不相关的含义;
3.多义词(Polysemy):一个词具有多层相关的含义,也可认为是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英文脑筋急转弯所运用的,大都不外乎这三个伎俩,稍作分析之后,那些原本就令人称道的“智慧”似乎都变成千篇一律的“把戏”了。
一、同音异形词的谜语
1. Why is a peacock the best story-teller? Because it always has a beautiful tail.分析:这个谜语利用了“tail”(尾巴)与“tale”(故事)两个词的同音关系,它们分别与谜面中的另两个词相关,即“peacock”(孔雀)和“story-teller”(讲故事的人)。其逻辑关系如下: ∵ it is a peacock
∴ it always has a beautiful tail.∴ it always has a beautiful tale.∴ it is the best story-teller.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还可以问出多个相似的问题:“Why is a story-teller like a peacock?” “What does a peacock and the best story-teller have in common?”等(当然,这里的peacock指的应该是雄孔雀)。
以上的例子是同类词之间的同音异形(名词与名词),而英语中许多异类词里也存在着同音的现象,比如下面的例子:
2. What color would you paint the wind ? The wind blue.分析:这个谜语中出现的同音词现象是,形容词“blue”(蓝色)与动词“blew”(吹)。谜面出得很巧妙,用了would这个词,既可表示委婉语气,有可体现过去时态,因而令得答案也更加合情合理——“blew”是动词“blow”的过去式;而谜底的语法上还运用了省略句的结构,略去了“I would paint”后,“the wind blue/ blew”不仅仍与谜面保持着句法关系,而且又能独立成句——这两种句法结构的交叉也是揭示谜底双重含义的隐含关键。
除了词与词的同音异形,英语的词与短语间也有类似的现象。3. Why is a crash of thunder like a jeweler? Because both make the ear ring.分析:这个谜底的解释已经超越了词的界限,利用“„ear ring”(耳鸣)与“earring”(耳环)的相同发音,创造性地将“thunder”(雷)与“jeweler”(珠宝匠)联系起来。即:
∵ a crash of thunder makes the ear ring a jeweler makes the earring.∴ a crash of thunder is like a jeweler.其中,“ear ring”是两个词(名词 + 动词),而“earring”仅为一个单词,“打圆场”的关键词便是“make”。它既可作使动用法,解释为“使(耳鸣)”,又可作为实意动词,解释为“制造(耳环)”,进而令句子产生了两种含义。具体地说,“make”的这一用法所体现的,正是另一种词汇现象——同形异义。
二、同形异义词的谜语
同形异义词,从字面理解,即“形态相同,含义不同的词”。然而,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对此所下的定义更为严谨,将之分为了“绝对同形异义词”(absolute homonymy)和“部分同形异义词”(partial homonymy)。绝对同形异义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含义上没有联系; 2)所有形态都要完全相同; 3)形态相同的同时须语法对等。
虽然绝对同形异义词条件苛刻,但英文谜语中却不乏此类技巧。1. Where is Solomon’s temple? At the side of Solomon’s head.分析:这则谜语利用了“temple”的不同意义:“庙宇”和“太阳穴”,其实词汇本身并非罕见,主要是“Solomon”(索罗门)一词的误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Solomon也是一个同形异义词,因为它既理解为古代以色列的“索罗门王”,又可指一个名叫“索罗门”的普通人。不同的是,索罗门王修建过一座著名的耶和华圣殿,于是大多数人多会将“temple”理解为“庙宇”而非“太阳穴”了。如果问“Where is your temple?”我想也许稍加思考后,不少人都能答出“太阳穴在我的头两侧”。以上是名词的例子,再看一个动词的绝对同形异义:
2. If you raise corn in dry weather, what do you raise in wet weather? An umbrella.分析:“raise”一词与不同的词搭配可产生不同的意思,而此谜语中所取的两个意思却是完全不搭界的。谜面中,“raise corn”意为“种植玉米”,而谜底的“an umbrella”与“raise”搭配则指“撑起雨伞”。虽然raise 的这两个意思人们都不陌生,但仍然是由于谜面前半句的误导,令得“what do you raise in wet weather?”由一个普通的常识性问题变成了智力题。
部分同形异义词的范围更广些,再谜语中也更常见: 3. When is coffee like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When it’s ground.分析:“ground”作名词时指“地面”,做动词时是“grind”(碾磨)的过去分词形式。这两个意思虽然形态相同,也没有联系,但是语法功能不对等,因而不能算作绝对同形异义词。谜底的真正意思是“当它被碾磨时”,而另一个理解“当它是地面时”又恰与谜面中“土地的表面”呼应。
4. How can you make a slow horse fast? Give it nothing to eat for a while.分析:“fast”作副词时指“快”,而其唯一的动词含义为“斋戒、禁食”。于是谜面便有了两种诠释:1)如何使一匹慢马快起来?2)如何使一匹慢马禁食?由于slow与fast形成对比暗示,加之对fast“禁食”之义的不了解,很少人能说出那个期望的答案。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发现,此类的脑筋急转弯必用的一个招数就是“误导”:谜面中的额外信息将猜谜者引向错误的方向,使之形成了定型思维。
三、多义词的谜语
英语中的多义词数不胜数,几乎所有较常用的词语都不止一个意思。在语言学中,“多义词”的各个含义之间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否则便可认为是某种同形异义词了。1. Why should you never tell secrets in a field?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ears in it.分析:这则谜语运用的是“ear”的两个含义:“耳朵”和“麦穗”。比起上述两大类脑筋急转弯,此类的谜底应该算是最合理也最易理解的了。∵ people have ears.corns have ears.∴ corns are like people.∵ corns are in the field.∴ there are many ears in a field.∴ you should never tell secret in a field.谜面中的“secrets”和“field”暗含着“ear”的两个不同意义,也正是“ear”让谜面make sense。
除了名词,其他词类的多义现象也时常出现在英文谜语中: 2. How do we know the ocean is friendly? Because it waves.分析:动词“wave”可解释为“挥手”或“波动”,两者都含有上下或左右运动的意象。与上例一样,谜语中其实有两个不同语义的句子。∵ the ocean waves.a person waves
∴ the ocean is like a person.∵ a person waves to show that he or she is friendly.∴ the ocean is friendly.其实,多义词不一定要出现在谜底,有些谜面中就存在着这类需要做出解释的词语。3. What book has the most stirring chapters? A cook book.分析:谜面中的形容词“stirring”既可理解为“激动人心的”,又可采其本义——以动词“stir”的现在分词作形容词来修饰“chapter”,意为“搅拌”。所以,“stirring chapter”产生了两层意思:1)激动人心的章节;2)有关搅拌的章节。由于烹饪中经常涉及搅拌的步骤,故谜底为“菜谱”。虽然stirring早已独立成词,完全脱离了烹饪的范畴,但这则谜语又让人回想到其本源的含义,颇有语源的意味。
多义词的谜语让我不禁想到当今中国人在英语词汇记忆中广为推崇的“联想法”,这种猜谜记词的方式也许不会比其逊色太多。
总的说来,同音异形词,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划分上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情况下,三者存在着重合。英文的谜语中也不仅仅总是运用一种手法,多种技巧的融合使得一条谜语更加妙趣横生。
第二篇:语义学教案全本
语义学概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义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二)教学内容:汉语语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用。1.一次课学习一章,掌握1~2个主要观点;1~2个知识点。2.完成一次课堂训练;一次作业。3.评讲一次课外作业。
第一章 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一)训诂学起源
1.为了注释古代典籍
古人的古人所撰写的典籍,时间久远由于语言的变化而难于理解,所以解释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为古代的典籍进行注解就是《传》,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552~-479)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772~-481)计242年。《春秋》文字简短,相传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1611]解释《春秋》的有《春秋左氏传》(亦称《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旧传春秋时左丘明[与孔子同时或曰在前]所撰,请代经今文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同《公羊传》、《榖梁传》完全用义理解释的有异。起于鲁隐公元年(-722),终于鲁悼公四年(-464),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其叙事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454)为止。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实为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P156)、《公羊传》(旧题:战国时,公羊高传初时仅口头流传,汉初才成书。据唐徐彦《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著于竹帛”[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280])、《榖梁传》等三传。
又如《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770周平王元年~-476周敬王四十四年]《尚书》[尚即上,由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P1116]《周礼》《仪礼》《礼记》等等均成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127~200)为诸多古代典籍作注,如《十三经注》。到了唐代,汉代的注又看不懂了,于是又有人出现给注作注。孔颖达(574~648)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就是对注释的注释。这表明:训诂学就是解释学,是重在对意义的解释。语言研究重在解释古代典籍、风俗、习惯、制度等的工具。
语文学时期及我国的训诂学时期 主要是为了注释古代经典。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朋:朋友;说:悦,高兴;乎:吗?
二 传统语义学
19世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有自己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发展步伐加快,领域扩大了。语义学则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
最后由词义研究独立建立一门科学:语义学。
1838年德国人提出建立一门独立的语义学。1893年法国人首先使用语义学这一专门术语。
传统语义学研究: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多义词、同学出版社2004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以具体的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语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二、传统语义学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第二章
我们关于语言
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其中三个最基本的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手进化为劳动工具;人脑发展为思维工具;语言成为交际工具。人与猴子不同:禁忌原则。如“四猴儿香蕉原则”。
人就不一样,先要看是不是有风险,在夜里会偷偷地去试探风险,会私下达成交易、会欲擒故纵等等。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人有三个基本工具:手——用来劳动;大脑——用来思维;语言——用来交际。
这三种工具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在这过程中,人类还创造了大量的工具来加强、延伸这三咱工具的功能。如制造锤子、拍子、耙子、勺子、铲子、梳子等等延长手的功能;制造文字、手势、旗语、电报、电话、扩音器、录音机等等来加强延伸语言的功能;制造电子计算机来加强延伸大脑的功能,故称为电脑。现代人生活自己制造的工具的海洋中,但其中最重要的工具还是手、大脑和语言。
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就像语言的出现一新具有划时代意义。语言出现区分了人与动物、文字出现划分了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计算机出现使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
那么信息的丰富与便捷地传递就是信息社会的标志。
二、语言的功能
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认知的工具、文化的载体。
(一)什么是语言
1、对语言的理解:
从语言自身结构认识:语言是一种自足的符号系统。语言的交际功能认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来认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音与意义结合才能表达意义。
音义结合不同语言不一样:英语与汉语:pen,盆;no,漏;?好盆不漏。
同一种语言内部还有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广东普通话与其他地方的普通话都存在着语音导致的语义区别
2、语言的构成:(1)语音系统:
b
p
m
f(唇齿音)
j
q
x
(舌面)d
t
n
l(舌尖前)zh ch sh r(舌尖后)g
k
h
(舌根)
z
c
s
(舌尖前)不
送
鼻
擦
塞
擦 送
擦
边
擦
气
气
音
音
音
音(2)词汇系统:
词素构成词;基本词与非基本词;本族词与外来词;方言词与共同语词;古语词与非古语词等等。从词义的角度看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内涵义、外延义。常用义与非常用义等等。从词义的发展看有:扩大、缩小、转移。(3)语法系统:
语素、词、短语、句子;词类12类词;单句复句等等。
(二)语义的性质和含义
1、语义是语法的三要素之一,或者说是语法的三个平面之一。短语或句子中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隐层关系,即符号和符号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语义关系。比如名词跟动词搭配组成的隐层的语义关系结构里,就有语义关系。
昨天我在书房用电脑给张刚写信。
三、语言的结构
最先看成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后来把语音独立出来,认为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组成;再后来认为由语音、语法、语义三部分构成。其先后顺序是先听到语音,然后接触到语法,最后在语法的帮助下最后接触到语义。Women dao dongwuyuan kan laowu。
四、语义系统
语言由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次组成,而每个层次又是一个系统。汉语的语义系统,是由大量的处于聚合关系和某些组合关系中的语义单位构成的。语音、语法都是为语义服务的。人们往往重视意义而忽略形式:一种意义可用多种形式表达;无论何种语言都能翻译,都能从不同形式中取得意义。
五、语义单位
1、意义单位:义位(义项:词义)、义素(风:空气、流动)、语素义(教师、老师)、义丛(短语义:叶公好龙)、句义(句子义)、言语作品义(篇章义)。
2、语义单位的几种关系:
(一)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定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如:“han:汉、汗旱焊捍翰憾瀚”。
关系:不同的语义单位通过相应的语音形式来实现。各种语言单位都有相对的语义单位,各种语义单位都依附在相应的语音上。如语素义、义位、义丛、句义、作品义。例如:
“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期待善良怎比自强不息。”句义;义丛“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期待善良/怎比/自强不息”义位“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期待/善良/怎比/自强不息”。
义素不直接依附在语音上,而是间接地依附在义位的音上。汉语的附加义,有一小部分依附在相应的语素的音上。如“鱼”与“鱼儿”中的“儿”的音上。
(二)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
定义:语义单位在语法的帮助下组合起来。即内容与实现方式的关系。如“不完全懂”与“完全不懂”义位相同,组合方式不同则义丛义不同。
词组成词组,词组构成句子,义位就被组成了义丛甚至句义。这些单位与组合都由语音来实现,如“yīrén yīpiào móshì”(一人 一票 模式)“one person, one vote” model”。
(三)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定义: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人们使用交际工具进行交际的结果,即说出来的话。
属于语言的语义单位:义素、语素义、义位、固定义丛、自由义丛的结构、句义的结构 属于言语的有:自由义丛的内容、句义的内容、言语作品义。关系如下:
语言的单位有义素、语素义、义位:
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生活、就、是、挑战 义丛: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就是挑战(言语的语义单位)句义: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就是挑战。(言语的语义单位)
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就是挑战,不要委屈自己,不要勉强自己,珍惜每一天就是珍惜生命。什么是爱?什么是喜欢?爱是深深的喜欢,喜欢是淡淡的爱,因为我爱的人名花有主,所以爱我的人趁虚而入。社会不会错,生活没有错,如果有了错就一定是自己的错。(言语的语义单位:言语作品义)
总结:语义是语言与言语的内容,是人们运用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如: 有时用一个义来来表达:好!有时用一个义丛来表达:这很好!
有时用一个句义来表达:你能够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不气馁,这很好!
六、语义类型 1.广义的语义
定义:语言和言语的所有的内容部分或意义方面。
(一)反映义
定义:指人们关心的客观主观世界在语言与言语中的反映,狭义地讲是词汇意义。如“孔子”、“木头”、“思想”、“中国”等等。反映义又分为两种。
(1)基本义:某一语义单位惟一的内容,六种语义单位都有。如“人”、“书”、“广州是中国的南方城市”等等。有了附加义基本义往往是某一语义单位的主要内容。如“糊里糊涂”是“不清晰”、“糊涂”的意思,但又有添加了一种口语倾向、程度稍深等等意义。
(2)附加义:依附于一些义位、句义和言语作品义之上的意义。与基本义共同构成语义。如“老头儿”与“老头子”的附加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有一定的贬义,后者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反映义又可分成指称意义和系统意义两种: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等是指称意义,而“大——中——小”、“美——一般——丑”等等则是系统意义。
(二)语法意义
定义:各种语法成分的内容。如“主语”就是句子中陈述的对象;“谓语”句子中陈述主语的成分;“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性中心语的成分;“状语”修饰或限制动词性中心语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另外“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等递进、转折等意义也属于语法意义。2.狭义的语义
定义:语义学研究的语言、言语的内容部分或意义方面,即各种语义单位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变化。如“跳”的义位“双腿用力同时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与义丛“跳高”,“双腿用力向离开原来所有的地方,以期达到与地面尽可能远的距离”。
狭义的语义排除了语法意义与认识成果义。如人们阅读《水浒传》、《红楼梦》所体现出来的认识、感悟、体验、联想等等意义。如“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生只恨聚无多,等到多时眼闭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帝王将相古来多,荒冢一堆草没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在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其间所表现出来的哲学意义:人生无常、事事难料、生老病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等意义则是属于广义的语义而不是狭义的语义。
表现出来的思想不、“他跳得很高”等等语义单位 指排除了语法意义、具体如“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 交际要达到的落脚点,是为主要
八、语义与语言反映的各种现象的关系
第二章
我们关于语言
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二、语言的功能
(一)什么是语言气
(二)语义的性质和含义
三、语言的结构
四、语义系统
五、语义单位
(一)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二)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
(三)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六、语义类型1.广义的语义
(一)反映义(1)基本义(2)附加义
(二)语法意义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八、语义与语言反映的各种现象的关系
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上)
一、义素分析法的提出是不可避免的
二、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章
义素分析法(下)
一、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下)
二、义素分析实例补充
第五章
义素和义位的性质
一、义素的性质
二、义位的性质
三、语文词典的释义
第六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上)
一、历代学者对义位系统的认识
二、语义场的性质
三、语义场的类型
四、义位间的关系
第六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上)一 历代学者对义位系统的认识
《尔雅》19篇按“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畜”分类。就是意义分类。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的义位,构成一个最简单的义位系统(美丽、漂亮、帅、俊;美、丑),是一个最小的子语义场。语义场可进一步分作词汇场、联想场两类。
二 语义场的性质
1语义场是义位形成的系统。如“丈夫”(义位结构为[近亲属]、[配偶关系]+[男性]),妻子。“镂,刻,切,磋,琢,磨”。2义位有系统意义。“星期一~六”[工作/学习的]。“星期日”[-工作/学习]反映客观主观世界中所处的系统地位。3语义场是外部世界系统性在语义中的反映。春播秋收:“春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4语义场对外部世界的划分。男女、老少、海陆空、金银铜铁锡。三 语义场的类型
1分类义场:大百科全书的分类就是,分为52种。交通工具、汽车、跑车、法拉利跑车
2部分义场:整体反映整体,部分反映部分。人:头颈肩胸臂腕手腿膝踝脚背采臀
3顺序义场:小中大学 春夏秋冬 4关系义场:教师学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5反义义场:死活 真实虚假 战争和平
6两极义场:老少 自大自卑
7部分否定义场:赚 够本 赔本 进停倒
8同义风场:可靠牢靠 东西玩艺儿
9枝干义场:
10描绘义场:红朴朴/艳艳/彤彤 笑哈哈(高)>呵呵(次高)>嘻嘻(微笑)>吟吟(有笑意)>咪咪(意向)(视/听觉形象)
四、义位间的关系
1对立关系:妻子丈夫
2重合关系:单车脚踏车
3包含关系:夫妻丈夫妻子
4上下义关系:家具桌子床柜子 5相对无关关系:狗 树
第七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下)
五、语义场之间的关系 车:自行车 大车 火车 电车 汽车:小轿车 吉普车 面包车 卡车:轻卡 皮卡 重卡:矿山卡车 集装箱卡车
六、最小子场与多义词的比较
1最小子场是义位的集合。多义词的义项也可以是语素义。2各个义位之间存在着联想义:中医 西医 和平战争 3最小义场的各个子义位,属于同一概念故可出现在相同语境中:X~肉:炒炖炸煎烤焖蒸熘„„ 4最小子场内的各个义位依附于不同的读音,因而一个场有几个义位是明确的。5多义词由各个义项构成的语义系统是一种联想场。
七、语义场的实例补充
1手动作子语义场(一)徒手动作子语义场:(1)拿端提(枝干义场,使用手)和:拿:用手取,握在手里。端:平着拿。提:垂着拿。(2)拿握(同义义场,使用手)。(3)取拿(同义义场,使用手)。(4)拾捞摘抽掏挖(分类义场,使用工具或手)。(5)拾捡(同义义场,使用手)。(6)摘采(枝干义场,使用手)。(7)挖抠(枝干义场,使用手,手指或工具)。8取扔(反义义场使用手臂)。(9)扔甩投(枝干义场,使用手臂)(10)扔丢抛:
八、语言的总语义场
1对象[自然现象]
2运动对象
3性质对象 物质对象
精神对象
物质
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物
非生物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人类
禽兽
第七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下)
五、语义场之间的关系
六、最小子场与多义词的比较
七、语义场的实例补充
八、语言的总语义场
第八章
句义(上)
一、现代语义学为什么要研究句义
二、义位在交际中组合起来
三、句义的结构
四、句义结构的类型
第九章
句义(下)
五、句义内义位的搭配
六、句义结构是怎样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七、分析句义结构的依据和程序
八、句义间的关系
第十章
附加义
一、义位的附加义
二、句义的附加义
三、附加义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第十一章
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
一、注意到语义的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二、义位明确与不明确的状况
三、句义明确与不明确的状况
四、不要把语义的概括性等特点看作不明确
五、语义明确与不明确是相辅相成的
第十二章
汉语语义中的普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与有关的理论
二、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和步骤
三、语义的普遍因素同翻译与双语词典的释义关系
四、普通话与各方言语义间的普遍因素
第十三章
句义的演变(上)
一、在历史中没有变化的义。
二、义位的深化
三、句素分析揭开了义位扩大、缩小和转移的面纱
四、扩大缩小转移的结果之一____引申 第十三章
句义的演变(上)
一、在历史中没有变化的义
没有变化指有些义位从古到今没有变化。这主要是一些基本词汇的义位,主要是因为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一开始就能反映其本质。如一些是核心的表示数目的义位。如“百,十十也”《说文·百部》,现在“百:数目,十个十”《现代汉语词典》。又如“孙:子之子为孙”〈尔雅·释亲〉,“孙:孙子。”“孙子:儿子的儿子”〈现代汉语词典〉。
其他如:大自然、亲属关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等的义位。如:说、东南西北、二、义位的深化
三、句素分析揭开了义位扩大、缩小和转移的面纱
四、扩大缩小转移的结果之一____引申 第十四章
句义的演变(下)
五、语义场的演变
六、分析古汉语要注意它的特点
施事: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自立性
受事:变化性、渐成性、受动性、静态性、附庸性 王帅:你在讲一张纸上面的东西。
李慧:解释上上节课没有说清的问题,音位的对立关系。最小义场的对立与多义词的义位对立。附加义,的概念发现附加义的方法分类来源种类表现手段性质和方法。(概括能力强、内涵不太明确)董华文:附加义是附着于义位上的意义,除理性义之外的意义。邓文莉:“夫人”“堂客”。Wife: 什么是语义明确与不明确,为什么说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1、语义表达的几个层次:明确:山、水、人。多义:好看、不好看。好看:有好看“看上去很美丽”“丢人”。“打”:高:很、喝多;模糊:“早上”、“年轻”、“短篇小说”;笼统:“东西”、“家伙”。黎丹:现在社会的追求的不一定是明确。双关表达的需要。为什么说语义 何学恒:必须。
张珩:语义明确比如说是同一个意思,不明确就是不同的意思。讲模糊比如说相反的意思,经常说反话的人是不明确。
语义的明确只有惟一的解释:然而我们现在认识到语义有不明确与明确之分,其中,是一个连续统: “明确>多义>模糊>笼统”。
认识到语义的不明确是我们研究语义的一个进步,也是语义学发展的标志。
“言语交际的需要”语言表述形式有限,需要表达的意义无限,用有限形式表达无限的意义势必造成“以少统多”的局面,因此就会出现不明确。
2、语义明确与不明确有哪些状况? 孔琴心:借代与借喻的相同点:
1、都是比喻的下位分类,是辞格。
曾文科:
1、借代不是比喻。
2、借代是一种辞,借喻是比喻的下位辞格。
罗曼:共同点借用另外的事物来代指或喻指想要说明的一种事物。这体现在名字上“借”。李慧:本体或借体不在本句中出现,都突出本体某种特征的作用。相同点:
1、强调语言的联系美而形成的。
2、二者都有本体而且有相应的借代与借喻。
3、同时本体不在本句。不同点:
1、相似/相关;
2、借喻可以还原明喻;
3、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只是密相关。“痛打落水狗” 举:“割尽黄云稻正青”、“乌纱帽”
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特点有:常用的生动形象由浅入深,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1、相同:常用辞格,本体、喻体、拟体。
2、不同:A、本体喻体都出现;B比拟容易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3、一条: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条:考察分析能力的高低。张秀琴提问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是借喻也可以是借代,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如果是就是借喻:
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3、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血汗。(借喻)
4、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血汗。(借代)2005-5-19
王帅:你在讲一张纸上面的东西。
李慧:解释上上节课没有说清的问题,音位的对立关系。最小义场的对立与多义词的义位对立。附加义,的概念发现附加义的方法分类来源种类表现手段性质和方法。(概括能力强、内涵不太明确)董华文:附加义是附着于义位上的意义,除理性义之外的意义。邓文莉:“夫人”“堂客”。Wife:
什么是语义明确与不明确,为什么说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1、语义表达的几个层次:明确:山、水、人。多义:好看、不好看。好看:有好看“看上去很美丽”“丢 人”。“打”:高:很、喝多;模糊:“早上”、“年轻”、“短篇小说”;笼统:“东西”、“家伙”。黎丹:现在社会的追求的不一定是明确。双关表达的需要。为什么说语义 何学恒:必须。
张珩:语义明确比如说是同一个意思,不明确就是不同的意思。讲模糊比如说相反的意思,经常说反话的人是不明确。
语义的明确只有惟一的解释:然而我们现在认识到语义有不明确与明确之分,其中,是一个连续统: “明确>多义>模糊>笼统”。
认识到语义的不明确是我们研究语义的一个进步,也是语义学发展的标志。
“言语交际的需要”语言表述形式有限,需要表达的意义无限,用有限形式表达无限的意义势必造成“以少统多”的局面,因此就会出现不明确。
2、语义明确与不明确有哪些状况? 孔琴心:借代与借喻的相同点:
1、都是比喻的下位分类,是辞格。
曾文科:
1、借代不是比喻。
2、借代是一种辞,借喻是比喻的下位辞格。
罗曼:共同点借用另外的事物来代指或喻指想要说明的一种事物。这体现在名字上“借”。李慧:本体或借体不在本句中出现,都突出本体某种特征的作用。相同点:
1、强调语言的联系美而形成的。
2、二者都有本体而且有相应的借代与借喻。
3、同时本体不在本句。不同点:
1、相似/相关;
2、借喻可以还原明喻;
3、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只是密相关。“痛打落水狗” 举:“割尽黄云稻正青”、“乌纱帽”
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特点有:常用的生动形象由浅入深,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1、相同:常用辞格,本体、喻体、拟体。
2、不同:A、本体喻体都出现;B比拟容易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3、一条: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条:考察分析能力的高低。张秀琴提问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是借喻也可以是借代,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如果是就是借喻:
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3、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血汗。(借喻)
4、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血汗。(借代)
邓文莉、陈尉瑜、罗曼、胡素珍、王永康、曾文科、张秀琴、李慧、黎丹、孔琴心、王帅、张璇、刘碧天、高胜
一、张珩、何学恒、陆兵、植毅、董华文、倪望珍。胡素珍: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作业。罗曼:认识到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王永康:“大家”和“自己”的区别、“你”与“你们”“自己”的区别:大家是多对一,自己看作一个个体。语义的明确是只有惟一的解释,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明确>多义>歧义>模糊>笼统。曾文科:什么是汉语语义中的普遍因素,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张秀琴:普通话与方言语义上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共性。付钱/埋单(结帐)、book与“书”。王帅: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例子。在普通话是“面”“面粉”“灰面”“干面”。傻:瓜/缺心眼儿、缺、犴、语义的共性:就是有一个内涵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普通话的“傻”,上海话是“十三点”(痴),瓜、本溪缺心眼儿、傻、憨、阳江傻。内涵:不同的形式就词汇形式:傻瓜憨、缺心眼儿、十三点。亲属关系: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跨语言间的语义比较,要放到语义场的系统中进行,而不能单个比较而不能单位比较,要按步骤比较。师父:师太、师叔、师伯。保姆、男保姆;强人、女强人; 翻译与双语词典的问题是 总结:语义是语言的核心,其中共同社会的生活基础是语义普遍性的来源,例如汉语的“秋波”就是sheep’s eyes.不同语言间的语义相应性情况有三种:无法翻译、大致翻译、准确/绝对翻译。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情况与此相似。货到全付款。
明喻:一般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小孩儿的脸||像红|苹果。
大齐夹着尾巴做人。夹着尾巴的大齐很老实。大齐平时都夹着尾巴。普通话和本地方言不同的词内涵,形式10 词形式相同,内涵十个。10个。李慧:共同语义基础是什么?
一是具有完全相同的基础的,如“父亲”英语汉语完全一样,这样可能通过共同的义素进行比较。二是有部分相同的语义,如早中晚餐与breakfast lunch dinner 之间的区别,要通过语义场系统来比较。三是完全不同。如孝、与道。只能通过社会文化的分析来比较。西方社会是强调个人奋斗,个人主义,不大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因此没有中国浓厚的家族观念,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等没有。这需要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来分析比较。
因此共同语义基础是相同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共同思维、生存;大致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形成大致相同的语义;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形成不能翻译或不能对应的语义。
2005.5.26 邓文莉、陈尉瑜、罗曼、胡素珍、王永康、曾文科、张秀琴、李慧、黎丹、孔琴心、王帅、张璇、刘碧天、高胜
一、张珩、何学恒、陆兵、植毅、董华文、倪望珍。胡素珍: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作业。罗曼:认识到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王永康:“大家”和“自己”的区别、“你”与“你们”“自己”的区别:大家是多对一,自己看作一个个体。语义的明确是只有惟一的解释,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明确>多义>歧义>模糊>笼统。曾文科:什么是汉语语义中的普遍因素,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张秀琴:普通话与方言语义上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共性。付钱/埋单(结帐)、book与“书”。王帅: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例子。在普通话是“面”“面粉”“灰面”“干面”。傻:瓜/缺心眼儿、缺、犴、语义的共性:就是有一个内涵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普通话的“傻”,上海话是“十三点”(痴),瓜、本溪缺心眼儿、傻、憨、阳江傻。内涵:不同的形式就词汇形式:傻瓜憨、缺心眼儿、十三点。亲属关系: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跨语言间的语义比较,要放到语义场的系统中进行,而不能单个比较而不能单位比较,要按步骤比较。师父:师太、师叔、师伯。保姆、男保姆;强人、女强人; 翻译与双语词典的问题是 总结:语义是语言的核心,其中共同社会的生活基础是语义普遍性的来源,例如汉语的“秋波”就是sheep’s eyes.不同语言间的语义相应性情况有三种:无法翻译、大致翻译、准确/绝对翻译。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情况与此相似。货到全付款。明喻:一般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小孩儿的脸||像红|苹果。
大齐夹着尾巴做人。夹着尾巴的大齐很老实。大齐平时都夹着尾巴。普通话和本地方言不同的词内涵,形式10 词形式相同,内涵十个。10个。李慧:共同语义基础是什么?
一是具有完全相同的基础的,如“父亲”英语汉语完全一样,这样可能通过共同的义素进行比较。二是有部分相同的语义,如早中晚餐与breakfast lunch dinner 之间的区别,要通过语义场系统来比较。三是完全不同。如孝、与道。只能通过社会文化的分析来比较。西方社会是强调个人奋斗,个人主义,不大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因此没有中国浓厚的家族观念,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等没有。这需要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来分析比较。
因此共同语义基础是相同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共同思维、生存;大致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形成大致相同的语义;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形成不能翻译或不能对应的语义。
第十四章
句义的演变(下)
五、语义场的演变
六、分析古汉语要注意它的特点
语义学相关思考
施事: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自立性
受事:变化性、渐成性、受动性、静态性、附庸性
第一章
1、语义研究的三个阶段(训诂学时间、传统语义学、现代语言学)的内涵是什么?
2、现代语义学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1、语义是什么,语义在语言中的地位,语义有哪些单位,如何分析? 第三章
1、什么是义素,什么是语义场,如何运用义素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义素分析?(确定分析的语义场、比较、纵横比较[最小邻近义场比较]、检验)
第四章
1、确定语义场的性质与层次、最小子场的方法有哪些?
2、分析方法有:列入图表进行比较、比较词典中的义位释义(事物对象、性质状态、动作行为等),请以“大五金、小五金,大、小,出境、入境”为例进行分析。第五章
1、什么是义位,如何理解义素与义位的关系?
2、如何理解义素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语文词典的释义? 第六章
1、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哪些类型,在语义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分类义场[客轮货轮],部分[头颈肩„],顺序[小学中学大学],关系[教师学生]、反义[动静]、两极[穷富]、部分否定[必然可能]、同义[结构构造]、枝干[摘采]、描绘[湿淋淋湿漉漉])
2、义位间有些什么关系,在语义分析中有什么作用?(对立[妻子丈夫]、重合[红赤]、包含[爱人妻子]、上下义[家具桌子]、相对无关[狗树]。第七章
1、语义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工具”与“中华牌轿车”是一种什么关系?
2、最小子场与多义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这对语义分析有何作用?
(子场是义位集合[锅碗瓢盆],多义词义项一定有义位,但也有语素义[深];子场义位间的基本联系是对立关系[风旋风],同义词各种最小子场各义位间存在联想关系[美丑师生];最小子场是同一类概念[炒炖煎炸],多义词不是[打];子场读音不同[春夏秋冬],多义词则相同[顶])
第八章
1、现代语义学为什么要研究句义,句义在什么情况下组合起来?
(训诂学研究句子意义,传统语义学不研究,现代语义学又去研究;在交际中:事物、事物运动变化、事物性质特征)
2、句义有哪些组成成分,结构,又如何分析?
(谓词:零目[变天入伏地震]、单目[美闷]、又目[是有]、三目[给送])语义格
A基本格(a.主体格:施事[小王来了]、主事[李白是诗仙]、参与[我们要团结他们]、遭遇[化工厂失火了];b.客体格:受事[杯子被明明打破了]、结果[妈妈做饭]、说明[刘老师是班主任]、客事[小明得了脑炎];c.与格:[老师教小月俄语])3类9种 B一般格(a.环境格:范围[校长就今年的工作讲了话]、时间[走了三天]、空间[把书放在书柜里];b.凭借格:工具[明天来都要带镰刀]、材料[牛皮可以做鞋]、方式[用书面形式发言]、基准[弟弟比姐姐高];c.根由格:依据[依法办事]、原因[因祸得福]、目的[考大学];d.修饰格:属格[北京的大学]、描写[铁路工人]、同位[首都北京])4类13种
3、简单句义、复杂句义与复合句义有何区别,各自有些什么类型?
简单谓词句义:无谓词[好球!]零目[快变天了。]单目[衣服真漂亮。]双目[她很像妈妈。]三目[他送她一束玫瑰。] 复杂句义:老王先讲几句比较好。
复合句义:联合[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主从[由于太热,不少人只穿了件衬衫。] 第九章
1、什么是义拉搭配,有何现实根据,有几种情况?
(“小王/小李/小张/小妹/大哥„看/写/读/修改„论文/作业/设计/计划„。”要受社会、百科知识、现状制约。分为:A可以搭配:a.强势搭配[小李看书];b.弱势搭配[猫吃鱼];c.修辞上的搭配[好春天!];d.搭配与信息传递[学生写字];B零义位:[我想买点什么];C多余搭配[我用嘴吃饭];D不能搭配:a.指称范围大于环境要求[生物吃物质],b.不合要求[衣服吃空气])
2、句义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A词序作用[小王打小李/小李打小王。]B虚词作用[在中国,人人有自由。]C语调的作用[他走了。?!]D义位的作用[我吃面。/我吃大碗。]E上下文和语境的作用[鸡不吃了。]
3、分析句义结构的依据和程序是什么,句义间有些什么关系?
(A依据:抓住句义表现手段[句法手段:词序、虚词、语调,义位、上下文、语境];a.揭示句法结构;b.找出句义;c.确定含义。B分析程序:a.找出谓词[零目、单目、双目、三目];b.确定句义[各种基本格的项属于何种格];c.指出成分[谓词项和项的描述成分:句义、成分句义、分句义];d.分析[对某些义位或义丛进行义素分析]。关系有:A延续[首先其次再次最后];B同义[中国大胜印尼队/中国队大败印尼队];C包含[她父母都很爱她/她父母很爱她];D不相容[小刘是东北人/小王是上海人];前提[你买两支还是三支?])
研究发展状况
句义研究新动向
语义格分类:不同的人分为不同的类。代表是《动词用法词典》分为“13+1类”,如:
1受事[钓鱼]2结果[盖房]3对象[教育孩子]4工具[盛大碗]5方式[存活期]6处所[去南京]7时间[起五更]8目的[等朋友]9原因[避雨]10致使[开门]11施事[进来一个人]12同源[跌跟斗]13等同[他踢中锋=他是中锋]14杂类:凡不易归入以上13类的届此类。[闯红灯、上年纪、比干劲、闹情绪、少五块钱、多两个字、欠说服力、吃父母、打官司、吵架、醒酒、出风头] Dowty《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thematic proto-roles and argument selection)难以确定、事实基础缺乏标准、分歧较大。提出:构成原型施事的特征有:
施事[自主、感知、使动、移位、自立]受事[变化、渐成、受动、静态、附庸]感事[自主、感知、移位、自立] 工具[自立、静态、附庸]系统[~~~]地点[静态、自立]对象[受动、静态、自立、变化]
施事>感事>工具>系统>地点>对象>受事 詹卫东的基于计算机的动态分析:
苹果:=[语义类:可食物,物态:固体];汤:=[语义类:可食物,物态:液体];圆:=[语义类:物形] 吃:=[语义类:获取,论元:2]{施事:[语义类:动物|人类],受事:[语义类:可食物,物态:固体]} 1.渴望:[论元数:2]{感事:[语义类:人],内容:[语义类:事物]}
2.渴望:[语义类:心理活动,论元数:2]{施事:[语义类:人],受事:[语义类:事物]}
沈家煊:施事性的典型特征
a.有生性:人>有生物>无生物>抽象物
b.使因件:直接使因>间接使因>非使因
c.自主性:高自主>低自主>非自主
d.支配性:强支配>弱支配>非支配
c.显著性:十分显著>比较显著>不显著
莫彭龄、单青(1985)统计
名词充当句子成分统计表:
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
统计:
主语
宾语
主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谓语(补语)
状语
定语
主宾语
名词
21.2
49.0
471.24
20.9
6.5
0.18
82.58
7.15
6.52
3.77
代词
54.6
18.3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形容词充当句子成分的使用频率百分比是: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定语
谓语(补语)
状语
主宾语
做定语
112
200
177
42.0
31.0
19.1
7.75 做谓语
123
195 总计
119
204
323
197
175
372
这表明:语义分析在构词层面是义素分析,在词汇层面是义位分析、在短语层面是义丛分析。在句义层面就是语义格分析。对语义格的研究深入,有了种种方式探求最后与语言应用相结合。
第—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代词>专有名词>普通名词
有定名词>指称性名词>非指称性名词(沈1999,208)
陈平(1994)按照这一思路建立起汉语中这些语义范畴跟主语相配的连续统:
施事>感事>工具>系统>地点>对象>受事
受事主语句跟被动语态有自然的关联系,见(16 b)等,不加“被”字句子也往往有被动的含义在内。第三章3.2节曾说明受事主语句跟否定之间有自然的联系,这一点过去不人被人注意。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统计了曹禺《雷雨》《日出》、老舍《茶馆》《龙须沟》四部剧作中的受事主语句,共132句,其中肯定58,否定句50,疑问句19,假设条件句51疑问句和假设条件句跟否定句是相通的,都属于“非现实句”(见第六章6.4节),肯定句和非肯定句相比为44:56。我们还统计了小说《山乡巨变》(下册)中的受事主语句,结果也大致相同,共97句,肯定句51,否定句加疑问句46,比例是52.6:47.4这证明否定句在受事主语句中确实不成比例地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过了肯定句.因为在语篇中否定句的总体比例是很低的。(沈家煊1999,217)
据莫彭龄、单青(1985)的统计,名词和代词充当主语和宾语的频率存在以下的“互补分布”:
主语
宾语
名词
21.2
49.04
代词
54.6
18.3(沈家煊1999,241)
语义类的语义特征
事物
性状
动作 独立/依附
自足
依存
依存 静念/动态
静态
静态
动态
有/无程度差别
无
有
无(沈家煊1999,255)
词类和语义类、语用功能类的关联标记根式
名词
形容调
动词 语义类
事物
性质
动作
语用功能类
指称
修饰
述渭(沈家煊1999,257)
{名词,半物,指称},{形容词,性质,修饰},{动词,动作,述谓}构成三个无标记组配,而其他组配方式,如{名词,事物,述谓},{动词,动作,指称},{形容词,性质,述谓}等,则都是不同程度的有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名例
动词
形容问(沈家煊1999,258)
名词充当句子成分统计表:
主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71.24
20.9
6.5
0.18(沈家煊1999,260)
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
莫彭龄、单青(1985)统计的仗用频率百分比如下:
谓语(补语)
状语
定语
主宾语
82.58
7.15
6.52
3.77 从频率标准看,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的有标记性是十分明显的。下面用其他标准来衡量。
10.5.2.1.
功词做状语
上面这个统计数字7.15%,那是把“助动词+动词”也看作“状语+动词”,如果排除助动词,那么动同做状语的可能件极小。(沈家煊1999,269)
莫彭龄、单青(1985)统别的使用频率百分比是:
定语
谓语(补语)
状语
主宾语
42.0
31.0
19.1
7.75 形容词做定语和谓语的比例相差不大,有的统计结果还是渭语高于定语,这个问题因此比较复杂,将在下一章专门论述。形容词做状语和主宾语的比例不高,按频率标准;显然是有标记的,做主宾语比做状语更加有标记,其他标准的衡量如下。(沈家煊1999,283)
定语
谓语 性质形容向
无标记
有标记 状态形容词
有标记
无标记
假设的这个标记模式具有高度的可证伪性,具体可以用第二章2.3节有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来检验。为此我们作了一次规模不大的调查。有三万字左右的口语材料,包括《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介绍写作经过的讲话,节目主持人和—些名人的访谈三个,都经过录音和转写。另行书面识材料约三万字,是作家斯妤的中篇小说《出售哈欠的女人》(载《作家》1995年第8期)。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完全按照朱德熙(1956),们在统计它们做定语和谓语(包括补语在内)的频率时一律区分加标志和不加标志的用例,标志包括“的”字和做谓语时加的“是”字(详见下)。同一个用例反复出现数次按一例计算,例如“大地震”多次出现,但只算计质形容问不加标志做定语的—例。先把不区分加不加标志的总体统计结果列出如下: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做定语
112
200
177 做谓语
123
195 总计
119
204
323
197
175
372 从这张表小可归纳山以下几点:
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台起来,也不分口语和书面话,做定语共377例,做谓语共318例.百分比是54:46,做定语略高于做谓语,这跟胡明扬(1995)的统计结果相一致。把口语和书面语分开,这个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书面语中是53:47(201例对179例),口语中是56:44(177例对139例),这跟胡明扬(1995)的统计结果又木一致(下面会解释不—致的原因)(沈家煊1999,299)
形容词做出语的标记模式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共200例)
(共177例)
加标志
不加标志
加标志
不加标志
79(39.5%)
121(60.5%)
138(78%)
39(22%)性质形容词不加标志“的”直接做定语占60.5%,好象不算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1例中有95例是最常用的单音节形容词,举例如下:
表大小:大手,大床,大地震,大票子,大悲剧,小病,小挎包,小竹排,小角色,小商品,小纸卷„„(沈家煊1999,301)
形容词做谓语的标记模式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同
(共123例)
(共195例)
加标志
不加标志
加标志
不加标志
87(71%)
36(29%)
44(22.5%)151(77.5%)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大多要加标志,标志通常是“的”,有时加了“的”还不够,还要加系词“是”,只有在表示比较或对照的意思时才可以不加任何标志(朱德熙1956,1982),例如:(8)今儿冷,昨儿暖和。屋里黑,外头亮。人小心不小。(沈家煊1999,302)
语言的对称和不对称是同——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语言总体上是对称的,清音有对应的浊音,送气音有对应的不迭气音,形容词“大、良、高”有对应的“小、短、矮”、肯定句有对应的否定句,主动句有对应的被动句,形式和意义也是大致对应的。语言在局部上又是不对称的,对应的两项中总是有一个是无标记项,—个(沈家煊1999,329)是有标记项,形式和意义之间也百“种扭曲关系。焕一个视角,语言的不对称是绝对的、永久的.而对称是相对的、暂时的。对称的状态一旦形成,马上又会产生新的不对称。如果在达到对称后不再出现个对称,语言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不村称的产生商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徐通锵(1删)指山语音系统的个对称是由牛理心理的条件决定的。受生理条件的限制,人的口腔构造是上下前后不对称的,因此各部位互相协向配合的发音能力是不对称的,有些强,有些弱,这止是各种语言中舌根辅音与前高元音的组合容易发生路化的原因(见Meibtl925):心理上人往往顾此失彼,结果在语言一个层次上求得对称会造成另—个层次上的不对称。徐文举的例子是浊音清化使汉语声母系统的小对称消失,而结果又在声、韵、调的配合关系上出现了新的不对称、本书说明语法中的不对称也有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人体构造的不对称、特别是视觉器官部位的不对称是造成方位词不对称的根源,而方位概念的不对称义引申出
系列其他概念的不对称;认知上显著事物的易处理性、人倾向常规的心理都是造成种种反义问不对称的原因;“施事—动作—受事”这样的关于事件或活动的认知模 型是形成主语和宾语不对称的根源。本书还着重说明语言交流策略和语用规律是造成语法小对称的重要原因。例如,语言交流中的“适量淮则”是造成否定运域偏向性的根源,“礼貌原则”也是造成许多词语和格式不对称的原因。
此外,语言的不对称还跟语言演变的规律有系。人总是通过联想和类推给旧的话言形式赋予新的意义,人说话时为丁凶省力话音形式有自然泊蚀的趋势.意义和形式总处在不断变化之巾c Wang(1969)提出音变的“词汇扩散”规律是造成词汇上语音不整齐的原因.这就是从语言演变的规律来解释共时平面上的不对称。我们在上面巳说明,语言合义演变的不同步规律也是造成音义间
(沈家煊1999,329)
只叔湘.1981b语文杂记,L海教育山版社。吕权湘.1拟h,“也、又、邯、就、还”的轻重区音,《语义杂记》
让。
吕叔湘.1987a,疑问 否定 肯定,裁吕叔湘(19路c)G 吕叔湘*1987b,说“胜”和“败”,(中国语文》第1期c 吕叔湘l987c,语文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论文题目
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语义系统分析(N)
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语义系统分析(V)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容词语义系统分析(A)
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副词语义系统分析(ad)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词语义系统分析(L)
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名+动,名+形;动+动,动+形,动+名;形+形,形+动,形+名搭配所能实现的句法关系语义分析(NN,NV,NA;VV,VA,VN;AA,AV,AN)
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名,副+名,副+动,副+形搭配的语义分析(LN,adN,adV,adA)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
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trCen)1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1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SP)1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tCen)1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ara)1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dCen)1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CenC)1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P„„)1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SP)1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tCen)1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ara)2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dCen)2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CenC)2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P„„)2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2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2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Cen)2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
1、名词的义素分析
甲级词(1033)
[名:n;动:v(助动:aux);形:a;数:num;量measure;代:pron;副:ad;介:prep;连:conj;助:frame;叹:int;象声:voice]
A:啊、啊、矮、爱、爱人、安静、安排
B:
八、把、把、爸爸、吧、白、百、摆、班、搬、半、半天、办、办法、办公室、帮助、饱、抱、报、杯、杯子、北、北边、倍、被、本、比、比较、比赛、笔、必须、边、变、变成、变化、遍、表、表示、表现、表演、表扬、别、别的、别人、病、不、不错、不但、不久、不如、不同、不要、布、部分
C:63擦(动)、64才(副)、65菜(名)、67参观(动)、68参加(动)、69操场(名)、70草(名)、71层(量)、72茶(名)、73查(动)、74差(动)、75常(副)、76常常(副)、77长(形)、78场(量/名)、79唱(动)、80朝(介/动)、81车(名)、82车站(名)、83城(名)、84城市(名)、85成(动)、86成绩(名)、87吃(动)、88迟到(动)、89抽(动)、90出(动)、91出发(动)、92出来、93出去、94出现(动)、95出租汽车、96除了„以外、97穿(动)、98船(名)、99窗(名)、100窗户(名)、101床(名)、102吹(动)、103春(名)、104春天(名)、105磁带(名)、106词(名)、107词典(名)、108次(量)、109从(介)、110从„到、111从„起、112从前(名)、113错(形/名)、114错误
D:115打(动)、116打算(动/名)、117大(形)、118大概(形)、119大家(代)、120大声、121大学(名)、122大夫(名)、123戴(动)、124带(动)、125代表(名/动)、126但是(连)、127当(介)、128当(动)、129当然(形)、130刀(名)、131倒(动)、132到(动)、133道(量)、134道理(名)、135得(动)、136得到、137的(助)、138地(助)、139得(助)、140„得很、141得(助动)、142灯(名)、143等(动)、144等(助)、145低(形/动)、146地(名)、147地方(名)、148第(头)(第一)、149弟弟(名)、150点(名)、151点(量)、152点(动)、153点心(名)、154点钟(名)、155电(名)、156电车(名)、157电灯(名)、158电话(名)、159电视(名)、160电影(名)、161掉(动)、162丢(动)、163东(名)、164东边(名)、165东西(名)、166冬(名)、167冬天(名)、168懂(动)、169动(动)、170动物(名)、171都(副)、172读(动)、173短(形)、174锻炼(动)、175段(量)、176对(介/动)、177对(形)、178对不起、179顿(量)、180多(形)、181多(副)、182多(数)、183多么(副)、184多少(代)E:185饿(形/动)、186而且(连)、187儿子(名)、188二(数)
F:189发(动)、190发烧、191发生(动)、192发现(动/名)、193发展(动/名)、194法语/法文、195翻(动)、196翻译(动/名)、197反对(动)、198饭(名)、199饭店(名)、200方便(形/动)、201方法(名)、202方面(名)、203方向(名)、204房间(名)、205访问(动)、206放(动)、207放假、208非常(副)、209飞(动)、210飞机(名)、211分(动)、212分(名/量)、213„分之„、214分钟(名)、215丰富(形/动)、216封(量)、217风(名)、218夫人(名)、219服务(动)、220服务员(名)、221辅导(动/名)、222复习(动)、223复杂(形)、224父亲(名)、225负责(动/形)、226附近(名)
G:227该(助动/动)、228改(动)、229改变(动/名)、230干净(形)、231感到(动)、232感冒(名/动)、233感谢(动)、234敢(助动)、235干(动)、236干部(名)、237刚(副)、238刚才(名)、239钢笔(名)、240高(形)、241高兴(形/动)、242搞(动)、243告诉(动)、244哥哥(名)、245歌(名)、246个(量)、247各(代)、248各种(代)、249给(动/介)、250根(量/名)、251跟(介/连/动)、252更(副)、253工厂(名)、254工人(名)、255工业(名)、256工作(动/名)、257公共汽车、258公斤(量)、259公里(量)、260公园(名)、261够(形/动)、262姑娘(名)、263故事(名)、264刮(动)、265挂(动)、266关(动)、267关系(名/动)、268关心(动)、269馆(名)、270广播(动/名)、271贵(形)、272贵姓、273国(名)、274国家(名)、275过(动)、276过(助)、277过来、278过去(名)、279过去
H:280哈哈(象声)、281还(副)、282还是(副/连)、283孩子(名)、284海(名)、285寒假(名)、286喊(动)、287汉语(名)、288汉字(名)、289好(形)、290好(副)、291好吃(形)、292好处(名)、293好看(形)、294好像(动)、295号(名/量)、296喝(动)、297和(介/连)、298合适(形)、299河(名)、300黑(形)、301黑板(名)、302很(副)、303红(形)、304后(名)、305后边(名)、306忽然(副)、307湖(名)、309互相(副)、309花(名/形)、310花(动)、311画(动)、312画(名)、313化学(名)、314话(名)、315坏(形)、316欢迎(动)、317还(动)因、318换(动)、319黄(形)、320回(动)、321回(量)、322回答(动/名)、323回来、324回去、325会(助动/动)、326会(名)、327会话(动/名)、328活(动)、329活(名)、330活动(动/名)、331火车(名)、332或者(连)
J:333基本(形)、334基础(名)、335机场(名)、336机会(名)、337机器(名)、338鸡(名)、339鸡蛋(名)、340„极了„、341集合(动)、342急(形)、343济(动/形)、344几(代)、345技术(名)、346寄(动)、347计划(名/动)、348记(动)、349继续(动)、350家(名/量/尾)、351家庭(名)、352加(动)、353坚持(动)、354间(量)、355检 查(动/名)、356简单(形)、357见(动)、358见面、359件(量)、360健康(名/形)、361建设(动/名)、362将来(名)、363江(名)、364讲(动)、365交(动)、366数(动)、367脚(名)、368角(量)、369饺子(名)、370教室(名)、371教育(动/名)、372叫(动)、373叫(动/介)、374接(动)、375接着(副/连)、376街(名)、377节(名)、378节目(名)节日、结果、结束、解决、姐姐、借、介绍、斤、今年、今天、紧、紧张、进、进来、进去、进行、近、精彩、精神、经常、经过、400经济、经验、久、九、酒、旧、就、橘子、举、句、句子、觉得、决定
K:咖啡、卡车、开、开始、开玩笑、开学、看、看病、看见、考试、棵、科学、咳嗽、可能、可是、可以、渴、克、刻、客气、课、课本、课文、空气、口、口语、哭、苦、块、快、困难
L:拉、啦、来、蓝、篮球、劳动、劳驾、老(老二)、老师、了、累、冷、离、离开、里、里、里边、礼物、历史、利用、例如、立刻、俩、联系、连„都/也„、脸、练习、凉快、两、辆、亮、了、了解、零、领导、留、留念、留学生、流、六、楼、路、录音、旅行、绿、乱
M:妈妈、麻烦、马、马上、嘛、吗、买、卖、满、满意、500慢、501忙、毛、帽子、没、没关系、没意思、没有、每、妹妹、门、门口、们(朋友们)、米/公尺、米饭、面包面条儿、民族、明年、明天、名字、母亲、目前
N:拿、哪、哪里、那、那个、那里/那儿、那么、那么、那些、那样、哪、呐、南、南边、男、难、呢、内、内容、能、能够、嗯、你、你们、年、年级、年纪、年轻、念、您、牛、牛奶、农村、农民、农业、努力、女、女儿、暖和
P:爬、怕、拍、排球、派、旁边、跑、跑步、朋友、碰、批评、啤酒、篇、便宜、片、漂亮、票、苹果、瓶、破
Q:
七、骑、起、起床、起来、汽车、汽水、铅笔、千、钱、前、前边、浅、墙、桥、青年、轻、600清楚、晴、情况、请、请假、请问、秋、秋天、球、取得、去、去年、全、全部、全体、确实
R:然后、让、热、热情、人、人们、人民、任何、认识、认为、认真、日、日语/日文、日子、容易、肉
S:
三、散步、山、商店、上、上、上边、上课、上来、上去、上午、上学、少、社会、身体、深、什么、声、声调、声音、生产、生词、生活、生日、省、剩、胜利、师傅、十、十分、时候、时间、食堂、实践、实现、实现、使用、世界、事、事情、是、市、试、收、收拾、手、手表、首都、输、舒服、书、熟、数、树、数学、双、谁、水、水果、水平、睡、睡觉、说、说明、思想、死、四、送、宿舍、700酸、算、虽然、岁、所以、所有
T:他、他们、它、它们、她、她们、抬、太、太阳、态度、谈、汤、糖、躺、讨论、特别、疼、踢、提、提高、体育、天、天气、条、条件、跳跳舞、听、听见、听说、听写、停、挺、通、通过、通知、同时、同学、同意、同志、痛快、头、突然、图书馆、团结、推、腿、退、脱
W:袜子、外、外边、外、外语/外文、完、完成、完全、玩、碗、晚、晚饭、晚会、晚上、万、往、往、忘、危险、为、伟大、喂、位、为、为了、为什么、文化、文学、文学家、文艺、文章、问、问好、问题、我、我们、握手、屋子、五、午饭、物理
X:西、西边、希望、习惯、800喜欢、沅、洗澡、系、细、下、下、下、下边、下课、下来、下去、下午、夏、夏天、先、先生、现代、现在、相信、香、香蕉、想、响、像、向、消息、小(形/头)(小李)、小孩儿、小姐、小时、笑、些、鞋、写、谢谢、辛苦、新、新年、新闻、心、信、信封、星期、星期日/星期天、行、幸福、姓、休息、需要、许多、学、学生、学习、学校、学院、雪
Y:呀、呀、研究、颜色、眼睛、演出、宴会、羊、样子、要求、药、要、要是、也、也许、页、夜、一、一般、一边„一边„、一点儿、一定、一共、一会儿、一„就„、一块儿、一起、一切、一下、一些、一样、一直、医生、医院、衣服、椅子、已经、以后、以前、以为、艺术、亿、意见、900意思、意义、因为、音乐、阴、银行、英语/英文、应该、赢、影响、永远、用、尤其、邮局、邮票、游泳、有、有的、有名、有时候、有些、有意思、友好、友谊、右、又、鱼、愉快、雨、语法、语言、遇到、预习、元、原来、原谅、圆、远、愿望、月、月亮、月球、云、运动
Z:再、再见、在、在、咱、咱们、脏、早、早晨/早上、早饭、怎么、怎么样、怎样、增加、展览、占、站、张、长、掌握、着急、找、照顾、照相、这、这个、这里/这儿、这么、这些、这样、着、真、真正、整齐、正、正确、正在、政府、政治、只、支、知道、知识、„之间„、指、只、只好、纸、中、中间、中文、中午、中学、钟、钟头、1000种、重、重要、周、周围、猪、主要、主意、住、注意、祝、装、准备、桌子、自己、自行车、字、总、走、足球、祖国、组织、嘴、最、最初、最后、最近、昨天、左、做、作、作业、坐、座n.乙级词(2081)
A:阿、阿拉伯语/阿拉伯文、阿姨、挨、哎、哎呀、爱好、爱护、爱情、安全、安慰、安心、按(V、Prep)、按时、按照、暗、崖B:拔、白(ad)、白菜、白天、败、班长、板、半导体、半拉、半夜、办公、办事、帮、帮忙、榜样、傍晚、包(n/L)、包(v)、包括、包子、薄、保、保持、保存、保护、保留、保卫、保证、宝贵、抱歉、报到、报道/报导(v/n)、报告、报纸、背(v)、碑、悲痛、北部、北方、北面、背(n)、背后、被子、本(ad)、本(pron)、本来、本领、本事、本质、笨、逼、鼻子、比例、比如、笔记、毕业、闭、必然、必要、避、避免、边„边„、编、扁、便、便条、遍、标点(n)、标准(n/a)、表达、表面、表明、宾馆、兵、冰、饼干、病房、病菌、病人、并(ad/conj)、并(v)、并且、玻璃、伯父/伯伯、伯母、脖子、捕、补、补充、补课、实习、不必(ad)、不大(ad)、不得不、不得了(a)、不断、不管(conj)、不过(conj)、不好意思、不仅、不论(conj)、不平(a/n)、不然(conj)、不少(a)、不是吗、不行(a)、不幸(a)、不许、不要紧、不一定、不住(ad)、布置、步(n)、部(n/L)、部队、部门、部长
C:猜、材料、踩、采、采购(v)、采取、采用、餐厅、藏、草地、草原、厕所、册(L)、测验(v/n)、曾(ad)、曾经(ad)、插、叉子、差(a)、差不多(a)、拆(v)、产量(n)、新产品、产生、尝、长期、长途、超、超过、抄、抄写、吵、车间、彻底(a)、沉默(a)、趁(prep)、衬衫、衬衣、称(v)、称赞、成分/成份、成功(n/v)、成果、成就、成立、成熟(v/a)、成为、成长、乘、程度、诚恳、诚实、承认、吃惊、尺(n/L)、翅膀、充分、充满、充足、冲、虫子、重(ad)、重叠、重复、重新(ad)、崇高(a)、抽象、愁(v)、臭(a)、初(a/头)、初步(a)、初级(a)、出版(v)、出口、出生、出席、出院、厨房、除(v)、处(v)、处分(n/v)、处理(v/n)、处(n)、传(v)、传播、传统(n)、闯、创、创造(vn)、创作(v/n)、春节、此(pron)、此外(conj)、刺(v)、聪明、从不/没、从„出发、从此(conj)、从而(conj)、从来(ad)、从事(v)、粗、醋、促进、催、存、存在、寸(L)、措施
D:搭、答应、答、答案、答卷、达到、打扮、打倒、打扰、打听、打针、大胆(a)、大多数(n)、大会、大伙儿(pron)、大街、大量(a)、大陆、大米、大批(a)、大人、大使馆、大小(n)、大型(a)、大衣、大约(ad)、呆(a)、呆(v)、代(n)、代替、袋(n/L)、待、担任、担心、单(a)、单(ad)、单词、单调、单位、但(conj)、淡、蛋、蛋糕、当„的时候、当地、当年、当前(n)、当时、挡(v)、党、党员、当(v)、当做、刀子、岛、到处、到达、到底、到底(ad)、倒、倒是(ad)、道(v)、道(n)、道德、道路、道歉、德语/德文、„的话„、登、登记、等(v)、等待、等于(v)、滴、敌人、的确(ad)、底下、地带(n)、地点、地方、地面、地球、地区、地图、地位、地下(n)、地址、递、电报、电冰箱、电风扇、电视台、电台、电梯、店、吊、钓、调、调查(v/n)、跌、顶(n)、顶(v)、定、订、东北、东部、东方、东面、东南、懂得、动人、动身、动手、动物园、动员、动作、冻、洞、斗争(v/n)、豆腐、逗、独立王国(v)、读书、读者、堵、肚子、度、度过、渡、端(v)、短期、断、堆(v)、队、队伍、队长、对(L)、对比(v/n)、对待、对方、对付、对话(v/n)、对面、对象、对于(prep)、吨(L)、蹲、多数(n)、夺、躲、朵(L)
E:鹅、而(conj)、儿童、耳朵
F:发表、发出、发达(a)、发动、发抖、发挥、发明、发言(v/n)、发扬、法郎、法律、繁荣、凡(ad)、反动(a)、反复、反抗、反应(v/n)、反映(v/n)、反正(ad)、范围(n)、犯(v)、方(a)、方案、方式、方针、房子、防、防止、仿佛、纺织、放大、放弃、放心、非„不可、肥、肺、费(n)、费(v)、费用、吩咐、分别(v/ad)、分配、分析(v)、纷纷(a)、粉笔、奋斗(v)、份(L)、愤怒、封建(a)、风景、风力、风俗、逢、否定、否则(conj)、扶、幅、符合、服从、浮、副(L)、副(a)、副食、复述、复印、付、富、妇女
G:该(pron)、改革、改进(v/n)、改善、改造、改正、概括、概念、盖、干(a)、干杯、干脆、干燥、杆、肝、赶、赶紧(ad)、赶快(ad)、感动、感激、感觉、感情、感想(n)、感兴趣、干活儿、干吗、刚刚、钢、港、高大、高原、告、搁(v)、胳膊/胳臂、割、革命、隔、隔壁、个别(a)、个人(n)、根本(n/a)、根据(v/pron.)、跟前、更加、工程、工程师、工夫(n)、供(v)、供给、公费(a)、公共、公开、公路、公司、公用电话、公元、巩固(a/v)、贡献(v/n)、共(ad)、共产党、共同(a)、狗、构成、构造(n)、估计(v/n)、姑姑、鼓、鼓励(vn)、鼓舞(v/n)、鼓掌、古、古代、古迹、古老、骨头、故乡、故意、顾(v)、顾客、挂号、拐、怪、关键、关于、关照、官、观察(v)、观点、观众、管、管理、冠军、罐头、贯彻、光(n)、光(a)、光辉(n/a)、光明(a)、光线(n)、广场、广告、广阔、逛、规定(v/n)、规律、规模、鬼(n)、跪、滚、锅(n)、国际(n)、国民党(n)、国王、果然(ad)、过程、过年
H:海关、海洋、害、害处、害怕、含、寒冷、汗、行、航空、毫不、毫无、好好儿、好久、好容易、好听、好玩儿、好些、号码、号召、好、和平、合、合理、合同、合作、盒(n/L)、嘿、黑暗、恨、哼、红茶、红旗、猴子、厚、后悔、后来(n)、后面、后年、后天、呼、呼吸、壶、胡乱、胡子(n)、糊涂、护士、护照(n)、户、花园、划、滑、滑冰、画报、划、化(v/尾)、坏处、欢送、环、环境、慌、黄瓜、黄油、皇帝、灰、挥、恢复、回头(ad)、回信、回忆、会场、会见、会客、会谈、会议、昏迷、婚姻、混、活泼、活跃、伙食、火、火柴、获得、或、货
J:几乎、机床、机关、机械、积极、积极性、积累、激动、激烈、极、极其、集、集体、集中、及、及格、及时、急忙、即、级、技术员、季节、计算、记得、记录、记忆、记者、既、既„也、既„又„、既然、纪律、纪念、夹、家具、家乡、加工、加强、加以、假、价格、价值、架、假条、坚定、坚决、坚强、尖、尖锐、肩、艰巨、艰苦、拣、捡、剪、减、减轻、减少、箭、渐渐、建、建立、建筑、将(prep)、将(ad)、将要、奖、奖学金、讲话、讲座、酱油、降、降低、交换、交际、交流、交通、郊区、骄傲、角、教材、教师、教授、教学、教训、教员、较、叫做、接触、接待、接到、接见、接近、接受、街道、阶段、结实、节省、节约、结构、结合、结婚、结论、解、解答、解放、解释、届、金、金属、今后、仅、仅仅、尽、尽管、尽量、进步、进攻、进化、进口、进入、进修、进一步、禁止、近来、尽、劲、京戏/京剧、精力、经、经理、经历、井、警察、静、敬爱、敬礼、镜子、竞赛、究竟、纠正、救、就、就是、局长、举行、拒绝、据说、巨大、具备、具体、具有、距离(n)、距离(prep)、俱乐部、剧场、卷、觉悟、决、决心、绝对、军、军队、军事
K:开放、开会、开课、开明、开辟、开演、开展、砍、看不起、看法、看来(conj)、看样子、扛、考、考虑、烤、靠(v/prep)、颗、科(n)、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长、可、可爱、可靠、可怜、可怕、可以、克服、刻、刻苦、客人、课程、肯、肯定、空、空间、空前、空中、孔(n)、恐怕、空儿、控制、口袋、口号、扣、裤子、跨、筷子、快乐、宽、款、矿、捆、困、扩大
L:垃圾、来、来、来不及、来得及、来信(n)、来自、拦、懒、烂、狼、朗读、浪、浪费、捞、老、老、老百姓、老板、老大妈/大妈、老大娘/大娘、老大爷/大爷、老虎、老人、老实、老太太、老头儿、乐观、雷、类、厘米、梨、离婚、理发、理解、理论、理想、理由、里面、礼拜天/礼拜日、礼貌、礼堂、利害/厉害、利益、例、例子、立、立场、立方、立即、粒、力、力量、力气、力所能及、联合、联欢、连、连忙、连续、恋爱、练、粮食、凉、量、良好、两、聊、聊天儿、了不起、列、临、临时、邻居、零钱、铃、灵活、领、领袖、另、另外、流利、龙、楼梯、漏、露、路上、路线、录、录像、录音机、陆续、旅馆、旅客、旅途、略、轮船、论文、萝卜、落、落后
M:码头、马虎、马路、骂、埋、买卖、迈、馒头、满足、猫、毛、毛病、毛巾、毛衣、矛盾、冒、贸易、煤、煤气、没错、没什么、没事儿、沿用、每、美好、美丽、美术、美元、梦、米、秘密、蜜蜂、密、密切、棉花、棉衣、面、面、面积、面貌、面前、描写、秒、庙、妙、灭、民主、明亮、明确、明显、名、名胜、命令、摸、模仿、磨、墨水儿、某、模样、亩、母、木、木头、目标、目的N:哪个、哪怕、哪些、那边、奶奶、耐心、耐用、南部、南方、南面、男人、难道、难过、难看、难受、脑袋、脑子、闹、内部、能干、能力、能源、泥、年代、年龄、年青、鸟、扭、浓、弄、女人、女士、暖、暖气
P:怕(ad)、排、排、牌、盘、盘子、盼望、判断、旁、胖、炮、赔、陪、配合、喷、盆、捧、碰见、批、批判、批准、披、脾气、疲劳、皮、皮肤、匹、偏、片面、骗、飘、拼命、品种、乒乓球、平、平安、平常、平等、平方、平静、平均、平时、平原、瓶子、坡、破坏、迫切、扑、铺、朴素、普遍、普通
Q:期、期间、欺骗、妻子、其次、其他、其它、其余、其中、奇怪、齐、旗子、企图、企业、启发、气、气候、气温、气象、汽油、牵、千万、签订、前进、前面、前年、前天、前途、欠、枪、强、强大、强盗、强调、强度、强烈、抢、敲、悄悄、桥梁、瞧、巧、巧妙、切、且、侵略、亲爱、亲戚、亲切、亲自、青、轻松、清、情景、情形、情绪、请客、请求、庆祝、穷、球场、求、区、区别、渠、取、取消、圈、全面、劝、缺、缺点、缺乏、缺少、却、确定、裙子、群、群众
R:然而、燃烧、染、嚷、绕、惹、热爱、热烈、热闹、热水瓶/暖水瓶、热心、人才/人材、人工、人家、人口、人类、人民币、人物、人员、人造、忍、任务、认、认得、扔、仍、仍然、日常、日程、日记、日期、日用品、日元、如、如、如果、如何、如今、入、软、弱
S:撒、洒、赛、伞、嗓子、扫、嫂子、色、森林、杀、沙发、沙漠、沙子、傻、晒、山脉、山区、闪、善于、伤、伤心、商场、商量、商品、商业、上班、上当、上级、上面、上衣、稍、稍微、烧、勺子、少数、少年、蛇、舌头、射、设备、设计、伸、身、身边、深厚、深刻、深入、什么的、神、神经、生、生、生动、生命、生气、生物、生意、生长、升、绳子、省、胜、失败、失去、失望、失业、狮子、施工、湿、诗、石头、石油、拾、时代、时刻、时期、食品、食物、实际、实事求是、实行、实验、实用、实在、使、始终、世纪、事件、事实、事物、事先、事业、适当、适合、适应、适用、市场、室、试卷、试验、收获、收入、收音机、手段、手工、手绢/手帕、手术、手套、手续、手指、首、首先、受、瘦、蔬菜、叔叔、舒适、书包、书店、书记、书架、熟练、熟悉、暑期、属于、树林、数、数量、数字、刷、摔、甩、率领、双方、水稻、水泥、顺、顺便、顺利、撕、私、私人、司机、丝、似乎、松、送行、速度、塑料、算了、随、随便、碎、损失、缩、所、所、所谓
T:塔、台、太太、谈话、谈判、弹、毯子、探、趟、烫、掏、逃、讨厌、套、特此(ad)、特点、特殊、提倡、提供、提前、题、题目、体会、体积、体系、体育场、体育馆、替、天真、添、填、田、田野、甜、挑、条约、调整、贴、铁、铁路、听讲、停止、通讯、同、同、同情、同屋、同样、铜、桶、统一、统治、痛、痛苦、偷、偷偷、投、投入、头、头发、透、突 出、突击、图、涂、土、土地、土豆、吐、吐、兔子、团、推动、推广、拖、托、脱离
W:挖、哇、歪、外地、外交、外面、弯、完整、网球、往往、望、忘记、微笑、危害、危机、违反、围、围绕、维护、委员、尾巴、未、未来、味道、胃、喂、位置、卫生、卫星、温度、温暖、文件、文明、文物、文字、闻、稳、稳定、问候、握、污染、屋、无、无论、无数、无限、武器、武术、雾、物价、物质、误会
X:西北、西部、西餐、西方、西瓜、西红柿、西南、西面、吸、吸收、吸烟/抽烟、吸引、牺牲、洗衣机、系统、戏、细菌、细心、下班、下面、吓、掀、先后、先进、鲜、鲜花、纤维、闲、显得、显然、显著、现代化、现实、形象、献、县、羡慕、限制、线、相、相当、相反、相互、相似、相同、香肠、香皂、箱子、乡、乡下、详细、想法、想念、想像/想象、响应、享受、项、项目、象、消费、消化、消灭、消失、晓得、小伙子、小麦、小朋友、小说、小心、小学、校长、笑话、效果、效率、歇、斜、血、新鲜、心得、心情、心脏、信、信心、星星、兴奋、形成、形容、形式、形势、形象、形状、行、行动、行李、醒、兴趣、性、性格、性质、姓名、兄弟、胸、雄、雄伟、熊猫、修、修改、修理、虚心、许、宣布、宣传、选、选举、选择、学、学费、学期、学术、学问、血液、寻找、训练、迅速
Y:压、压迫、牙、牙刷、盐、严格、严肃、严重、研究所、延长、沿、眼、眼镜、眼泪、眼前、演、演员、咽、阳光、仰、养、样、邀请、腰、摇、咬、要紧、爷爷、业务、业余、叶子、夜里、夜晚、一、一半、一边、一„也„、一方面„一方面„、一齐、一生、一时、一同、一下子、一致、一道、医务室、医学、依靠、移、移动、仪器、疑问、已、以、以及、以来、以内、以上、以外、以下、意外、意志、议论、异常、因此、因而、因素、银、引起、印、印刷、印象、英雄、英勇、应、应当、营养、营业、迎接、影子、应用、硬、拥抱、拥护、勇敢、勇气、用不着、用处、用功、用力、优点、优良、优美、优秀、悠久、由、由于、油、游览、游泳池、有的是、有
(一)点儿、有关、有利、有力、有趣、有时、有效、有用、右边、于、于是、雨衣、与、语调、语气、语音、羽毛球、玉米、遇、遇见、预备、员、原料、原因、原则、圆珠笔、愿望、院、院长、院子、约、约会、越„越„、越来越„、阅读、阅览室、允许、运、运动会、运动员、运输、运用
Z:杂、杂技、灾、灾害、暂时、赞成、遭到、遭受、糟糕、造、造句、责任、则、增长、扎、摘、窄、粘、展出、展开、展览会、战斗、战胜、战士、战争、章、涨、丈、丈夫、招待、招待会、招呼、着、照、照常、照片/相片、召开、折、哲学、这边、真理、真实、针、针对、阵、睁、征求、争、争论、争取、整个、整理、正、正常、正好、正式、政策、证明、支持、支援、之后、之前、之上、之下、之
一、之中、织、职工、职业、直、直、直到、直接、植物、执行、值得、指出、指导、指挥、指示、止、只是、只要、只有、至、至今、至少、制定、制订、制度、制造、秩序、质量、治、中餐、中心、中央、中药、终于、种子、种、重大、重点、重量、重视、周到、株、逐步、逐渐、竹子、煮、主动、主观、主人、主任、主席、主张、著名、著作、住院、祝贺、抓、抓紧、专家、专门、专心、专业、转变、转告、转、庄稼、庄严、撞、状况、状态、追、准、准确、准时、捉、资料、资源、紫、仔细、自、自从、自动、自费、自觉、自然、自我、自学、自由、综合、总结、总理、总统、走道、组、钻、钻研、醉、最好、尊敬、遵守、左边、左右、做法、做客、做梦、作家、作品、作为、作文、作用、作者、坐班、座谈、座位。
目录: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二、传统语义学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第二章
我们关于语言
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二、语言的功能
(一)什么是语言气
(二)语义的性质和含义
三、语言的结构
四、语义系统
五、语义单位
(一)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二)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
(三)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六、语义类型1.广义的语义
(一)反映义(1)基本义(2)附加义
(二)语法意义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八、语义与语言反映的各种现象的关系
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上)
一、义素分析法的提出是不可避免的二、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章
义素分析法(下)
一、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下)
二、义素分析实例补充 第五章
义素和义位的性质
一、义素的性质
二、义位的性质
三、语文词典的释义
语义学概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义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二)教学内容:汉语语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用。1.一次课学习一章,掌握1~2个主要观点;1~2个知识点。2.完成一次课堂训练;一次作业。3.评讲一次课外作业。课程论文题目
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语义系统分析(N)
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语义系统分析(V)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容词语义系统分析(A)
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副词语义系统分析(ad)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词语义系统分析(L)
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名+动,名+形;动+动,动+形,动+名;形+形,形+动,形+名搭配所能实现的句法关系语义分析(NN,NV,NA;VV,VA,VN;AA,AV,AN)
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名,副+名,副+动,副+形搭配的语义分析(LN,adN,adV,adA)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
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trCen)1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1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SP)1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tCen)1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ara)1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dCen)1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CenC)1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P„„)1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SP)1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tCen)1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ara)2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dCen)2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CenC)2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P„„)2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2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2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Cen)2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
1、名词的义素分析
甲级词(1033)
[名:n;动:v(助动:aux);形:a;数:num;量measure;代:pron;副:ad;介:prep;连:conj;助:frame;叹:int;象声:voice]
A:啊、啊、矮、爱、爱人、安静、安排
B:
八、把、把、爸爸、吧、白、百、摆、班、搬、半、半天、办、办法、办公室、帮助、饱、抱、报、杯、杯子、北、北边、倍、被、本、比、比较、比赛、笔、必须、边、变、变成、变化、遍、表、表示、表现、表演、表扬、别、别的、别人、病、不、不错、不但、不久、不如、不同、不要、布、部分
C:63擦(动)、64才(副)、65菜(名)、67参观(动)、68参加(动)、69操场(名)、70草(名)、71层(量)、72茶(名)、73查(动)、74差(动)、75常(副)、76常常(副)、77长(形)、78场(量/名)、79唱(动)、80朝(介/动)、81车(名)、82车站(名)、83城(名)、84城市(名)、85成(动)、86成绩(名)、87吃(动)、88迟到(动)、89抽(动)、90出(动)、91出发(动)、92出来、93出去、94出现(动)、95出租汽车、96除了„以外、97穿(动)、98船(名)、99窗(名)、100窗户(名)、101床(名)、102吹(动)、103春(名)、104春天(名)、105磁带(名)、106词(名)、107词典(名)、108次(量)、109从(介)、110从„到、111从„起、112从前(名)、113错(形/名)、114错误
D:115打(动)、116打算(动/名)、117大(形)、118大概(形)、119大家(代)、120大声、121大学(名)、122大夫(名)、123戴(动)、124带(动)、125代表(名/动)、126但是(连)、127当(介)、128当(动)、129当然(形)、130刀(名)、131倒(动)、132到(动)、133道(量)、134道理(名)、135得(动)、136得到、137的(助)、138地(助)、139得(助)、140„ 得很、141得(助动)、142灯(名)、143等(动)、144等(助)、145低(形/动)、146地(名)、147地方(名)、148第(头)(第一)、149弟弟(名)、150点(名)、151点(量)、152点(动)、153点心(名)、154点钟(名)、155电(名)、156电车(名)、157电灯(名)、158电话(名)、159电视(名)、160电影(名)、161掉(动)、162丢(动)、163东(名)、164东边(名)、165东西(名)、166冬(名)、167冬天(名)、168懂(动)、169动(动)、170动物(名)、171都(副)、172读(动)、173短(形)、174锻炼(动)、175段(量)、176对(介/动)、177对(形)、178对不起、179顿(量)、180多(形)、181多(副)、182多(数)、183多么(副)、184多少(代)E:185饿(形/动)、186而且(连)、187儿子(名)、188二(数)
F:189发(动)、190发烧、191发生(动)、192发现(动/名)、193发展(动/名)、194法语/法文、195翻(动)、196翻译(动/名)、197反对(动)、198饭(名)、199饭店(名)、200方便(形/动)、201方法(名)、202方面(名)、203方向(名)、204房间(名)、205访问(动)、206放(动)、207放假、208非常(副)、209飞(动)、210飞机(名)、211分(动)、212分(名/量)、213„分之„、214分钟(名)、215丰富(形/动)、216封(量)、217风(名)、218夫人(名)、219服务(动)、220服务员(名)、221辅导(动/名)、222复习(动)、223复杂(形)、224父亲(名)、225负责(动/形)、226附近(名)
G:227该(助动/动)、228改(动)、229改变(动/名)、230干净(形)、231感到(动)、232感冒(名/动)、233感谢(动)、234敢(助动)、235干(动)、236干部(名)、237刚(副)、238刚才(名)、239钢笔(名)、240高(形)、241高兴(形/动)、242搞(动)、243告诉(动)、244哥哥(名)、245歌(名)、246个(量)、247各(代)、248各种(代)、249给(动/介)、250根(量/名)、251跟(介/连/动)、252更(副)、253工厂(名)、254工人(名)、255工业(名)、256工作(动/名)、257公共汽车、258公斤(量)、259公里(量)、260公园(名)、261够(形/动)、262姑娘(名)、263故事(名)、264刮(动)、265挂(动)、266关(动)、267关系(名/动)、268关心(动)、269馆(名)、270广播(动/名)、271贵(形)、272贵姓、273国(名)、274国家(名)、275过(动)、276过(助)、277过来、278过去(名)、279过去
H:280哈哈(象声)、281还(副)、282还是(副/连)、283孩子(名)、284海(名)、285寒假(名)、286喊(动)、287汉语(名)、288汉字(名)、289好(形)、290好(副)、291好吃(形)、292好处(名)、293好看(形)、294好像(动)、295号(名/量)、296喝(动)、297和(介/连)、298合适(形)、299河(名)、300黑(形)、301黑板(名)、302很(副)、303红(形)、304后(名)、305后边(名)、306忽然(副)、307湖(名)、309互相(副)、309花(名/形)、310花(动)、311画(动)、312画(名)、313化学(名)、314话(名)、315坏(形)、316欢迎(动)、317还(动)因、318换(动)、319黄(形)、320回(动)、321回(量)、322回答(动/名)、323回来、324回去、325会(助动/动)、326会(名)、327会话(动/名)、328活(动)、329活(名)、330活动(动/名)、331火车(名)、332或者(连)
J:333基本(形)、334基础(名)、335机场(名)、336机会(名)、337机器(名)、338鸡(名)、339鸡蛋(名)、340„极了„、341集合(动)、342急(形)、343济(动/形)、344几(代)、345技术(名)、346寄(动)、347计划(名/动)、348记(动)、349继续(动)、350家(名/量/尾)、351家庭(名)、352加(动)、353坚持(动)、354间(量)、355检查(动/名)、356简单(形)、357见(动)、358见面、359件(量)、360健康(名/形)、361建设(动/名)、362将来(名)、363江(名)、364讲(动)、365交(动)、366数(动)、367脚(名)、368角(量)、369饺子(名)、370教室(名)、371教育(动/名)、372叫(动)、373叫(动/介)、374接(动)、375接着(副/连)、376街(名)、377节(名)、378节目(名)节日、结果、结束、解决、姐姐、借、介绍、斤、今年、今天、紧、紧张、进、进来、进去、进行、近、精彩、精神、经常、经过、400经济、经验、久、九、酒、旧、就、橘子、举、句、句子、觉得、决定
K:咖啡、卡车、开、开始、开玩笑、开学、看、看病、看见、考试、棵、科学、咳嗽、可能、可是、可以、渴、克、刻、客气、课、课本、课文、空气、口、口语、哭、苦、块、快、困难
L:拉、啦、来、蓝、篮球、劳动、劳驾、老(老二)、老师、了、累、冷、离、离开、里、里、里边、礼物、历史、利用、例如、立刻、俩、联系、连„都/也„、脸、练习、凉快、两、辆、亮、了、了解、零、领导、留、留念、留学生、流、六、楼、路、录音、旅行、绿、乱
M:妈妈、麻烦、马、马上、嘛、吗、买、卖、满、满意、500慢、501忙、毛、帽子、没、没关系、没意思、没有、每、妹妹、门、门口、们(朋友们)、米/公尺、米饭、面包面条儿、民族、明年、明天、名字、母亲、目前
N:拿、哪、哪里、那、那个、那里/那儿、那么、那么、那些、那样、哪、呐、南、南边、男、难、呢、内、内容、能、能够、嗯、你、你们、年、年级、年纪、年轻、念、您、牛、牛奶、农村、农民、农业、努力、女、女儿、暖和
P:爬、怕、拍、排球、派、旁边、跑、跑步、朋友、碰、批评、啤酒、篇、便宜、片、漂亮、票、苹果、瓶、破
Q:
七、骑、起、起床、起来、汽车、汽水、铅笔、千、钱、前、前边、浅、墙、桥、青年、轻、600清楚、晴、情况、请、请假、请问、秋、秋天、球、取得、去、去年、全、全部、全体、确实
R:然后、让、热、热情、人、人们、人民、任何、认识、认为、认真、日、日语/日文、日子、容易、肉
S:
三、散步、山、商店、上、上、上边、上课、上来、上去、上午、上学、少、社会、身体、深、什么、声、声调、声音、生产、生词、生活、生日、省、剩、胜利、师傅、十、十分、时候、时间、食堂、实践、实现、实现、使用、世界、事、事情、是、市、试、收、收拾、手、手表、首都、输、舒服、书、熟、数、树、数学、双、谁、水、水果、水平、睡、睡觉、说、说明、思想、死、四、送、宿舍、700酸、算、虽然、岁、所以、所有
T:他、他们、它、它们、她、她们、抬、太、太阳、态度、谈、汤、糖、躺、讨论、特别、疼、踢、提、提高、体育、天、天气、条、条件、跳跳舞、听、听见、听说、听写、停、挺、通、通过、通知、同时、同学、同意、同志、痛快、头、突然、图书馆、团结、推、腿、退、脱
W:袜子、外、外边、外、外语/外文、完、完成、完全、玩、碗、晚、晚饭、晚会、晚上、万、往、往、忘、危险、为、伟大、喂、位、为、为了、为什么、文化、文学、文学家、文艺、文章、问、问好、问题、我、我们、握手、屋子、五、午饭、物理
X:西、西边、希望、习惯、800喜欢、沅、洗澡、系、细、下、下、下、下边、下课、下来、下去、下午、夏、夏天、先、先生、现代、现在、相信、香、香蕉、想、响、像、向、消息、小(形/头)(小李)、小孩儿、小姐、小时、笑、些、鞋、写、谢谢、辛苦、新、新年、新闻、心、信、信封、星期、星期日/星期天、行、幸福、姓、休息、需要、许多、学、学生、学习、学校、学院、雪
Y:呀、呀、研究、颜色、眼睛、演出、宴会、羊、样子、要求、药、要、要是、也、也许、页、夜、一、一般、一边„一边„、一点儿、一定、一共、一会儿、一„就„、一块儿、一起、一切、一下、一些、一样、一直、医生、医院、衣服、椅子、已经、以后、以前、以为、艺术、亿、意见、900意思、意义、因为、音乐、阴、银行、英语/英文、应该、赢、影响、永远、用、尤其、邮局、邮票、游泳、有、有的、有名、有时候、有些、有意思、友好、友谊、右、又、鱼、愉快、雨、语法、语言、遇到、预习、元、原来、原谅、圆、远、愿望、月、月亮、月球、云、运动
Z:再、再见、在、在、咱、咱们、脏、早、早晨/早上、早饭、怎么、怎么样、怎样、增加、展览、占、站、张、长、掌握、着急、找、照顾、照相、这、这个、这里/这儿、这么、这些、这样、着、真、真正、整齐、正、正确、正在、政府、政治、只、支、知道、知识、„之间„、指、只、只好、纸、中、中间、中文、中午、中学、钟、钟头、1000种、重、重要、周、周围、猪、主要、主意、住、注意、祝、装、准备、桌子、自己、自行车、字、总、走、足球、祖国、组织、嘴、最、最初、最后、最近、昨天、左、做、作、作业、坐、座n.乙级词(2081)
A:阿、阿拉伯语/阿拉伯文、阿姨、挨、哎、哎呀、爱好、爱护、爱情、安全、安慰、安心、按(V、Prep)、按时、按照、暗、崖
B:拔、白(ad)、白菜、白天、败、班长、板、半导体、半拉、半夜、办公、办事、帮、帮忙、榜样、傍晚、包(n/L)、包(v)、包括、包子、薄、保、保持、保存、保护、保留、保卫、保证、宝贵、抱歉、报到、报道/报导(v/n)、报告、报纸、背(v)、碑、悲痛、北部、北方、北面、背(n)、背后、被子、本(ad)、本(pron)、本来、本领、本事、本质、笨、逼、鼻子、比例、比如、笔记、毕业、闭、必然、必要、避、避免、边„边„、编、扁、便、便条、遍、标点(n)、标准(n/a)、表达、表面、表明、宾馆、兵、冰、饼干、病房、病菌、病人、并(ad/conj)、并(v)、并且、玻璃、伯父/伯伯、伯母、脖子、捕、补、补充、补课、实习、不必(ad)、不大(ad)、不得不、不得了(a)、不断、不管(conj)、不过(conj)、不好意思、不仅、不论(conj)、不平(a/n)、不然(conj)、不少(a)、不是吗、不行(a)、不幸(a)、不许、不要紧、不一定、不住(ad)、布置、步(n)、部(n/L)、部队、部门、部长
C:猜、材料、踩、采、采购(v)、采取、采用、餐厅、藏、草地、草原、厕所、册(L)、测验(v/n)、曾(ad)、曾经(ad)、插、叉子、差(a)、差不多(a)、拆(v)、产量(n)、新产品、产生、尝、长期、长途、超、超过、抄、抄写、吵、车间、彻底(a)、沉默(a)、趁(prep)、衬衫、衬衣、称(v)、称赞、成分/成份、成功(n/v)、成果、成就、成立、成熟(v/a)、成为、成长、乘、程度、诚恳、诚实、承认、吃惊、尺(n/L)、翅膀、充分、充满、充足、冲、虫子、重(ad)、重叠、重复、重新(ad)、崇高(a)、抽象、愁(v)、臭(a)、初(a/头)、初步(a)、初级(a)、出版(v)、出口、出生、出席、出院、厨房、除(v)、处(v)、处分(n/v)、处理(v/n)、处(n)、传(v)、传播、传统(n)、闯、创、创造(vn)、创作(v/n)、春节、此(pron)、此外(conj)、刺(v)、聪明、从不/没、从„出发、从此(conj)、从而(conj)、从来(ad)、从事(v)、粗、醋、促进、催、存、存在、寸(L)、措施
D:搭、答应、答、答案、答卷、达到、打扮、打倒、打扰、打听、打针、大胆(a)、大多数(n)、大会、大伙儿(pron)、大街、大量(a)、大陆、大米、大批(a)、大人、大使馆、大小(n)、大型(a)、大衣、大约(ad)、呆(a)、呆(v)、代(n)、代替、袋(n/L)、待、担任、担心、单(a)、单(ad)、单词、单调、单位、但(conj)、淡、蛋、蛋糕、当„的时候、当地、当年、当前(n)、当时、挡(v)、党、党员、当(v)、当做、刀子、岛、到处、到达、到底、到底(ad)、倒、倒是(ad)、道(v)、道(n)、道德、道路、道歉、德语/德文、„的话„、登、登记、等(v)、等待、等于(v)、滴、敌人、的确(ad)、底下、地带(n)、地点、地方、地面、地球、地区、地图、地位、地下(n)、地址、递、电报、电冰箱、电风扇、电视台、电台、电梯、店、吊、钓、调、调查(v/n)、跌、顶(n)、顶(v)、定、订、东北、东部、东方、东面、东南、懂得、动人、动身、动手、动物园、动员、动作、冻、洞、斗争(v/n)、豆腐、逗、独立王国(v)、读书、读者、堵、肚子、度、度过、渡、端(v)、短期、断、堆(v)、队、队伍、队长、对(L)、对比(v/n)、对待、对方、对付、对话(v/n)、对面、对象、对于(prep)、吨(L)、蹲、多数(n)、夺、躲、朵(L)
E:鹅、而(conj)、儿童、耳朵
F:发表、发出、发达(a)、发动、发抖、发挥、发明、发言(v/n)、发扬、法郎、法律、繁荣、凡(ad)、反动(a)、反复、反抗、反应(v/n)、反映(v/n)、反正(ad)、范围(n)、犯(v)、方(a)、方案、方式、方针、房子、防、防止、仿佛、纺织、放大、放弃、放心、非„不可、肥、肺、费(n)、费(v)、费用、吩咐、分别(v/ad)、分配、分析(v)、纷纷(a)、粉笔、奋斗(v)、份(L)、愤怒、封建(a)、风景、风力、风俗、逢、否定、否则(conj)、扶、幅、符合、服从、浮、副(L)、副(a)、副食、复述、复印、付、富、妇女
G:该(pron)、改革、改进(v/n)、改善、改造、改正、概括、概念、盖、干(a)、干杯、干脆、干燥、杆、肝、赶、赶紧(ad)、赶快(ad)、感动、感激、感觉、感情、感想(n)、感兴趣、干活儿、干吗、刚刚、钢、港、高大、高原、告、搁(v)、胳膊/胳臂、割、革命、隔、隔壁、个别(a)、个人(n)、根本(n/a)、根据(v/pron.)、跟前、更加、工程、工程师、工夫(n)、供(v)、供给、公费(a)、公共、公开、公路、公司、公用电话、公元、巩固(a/v)、贡献(v/n)、共(ad)、共产党、共同(a)、狗、构成、构造(n)、估计(v/n)、姑姑、鼓、鼓励(vn)、鼓舞(v/n)、鼓掌、古、古代、古迹、古老、骨头、故乡、故意、顾(v)、顾客、挂号、拐、怪、关键、关于、关照、官、观察(v)、观点、观众、管、管理、冠军、罐头、贯彻、光(n)、光(a)、光辉(n/a)、光明(a)、光线(n)、广场、广告、广阔、逛、规定(v/n)、规律、规模、鬼(n)、跪、滚、锅(n)、国际(n)、国民党(n)、国王、果然(ad)、过程、过年
H:海关、海洋、害、害处、害怕、含、寒冷、汗、行、航空、毫不、毫无、好好儿、好久、好容易、好听、好玩儿、好些、号码、号召、好、和平、合、合理、合同、合作、盒(n/L)、嘿、黑暗、恨、哼、红茶、红旗、猴子、厚、后悔、后来(n)、后面、后年、后天、呼、呼吸、壶、胡乱、胡子(n)、糊涂、护士、护照(n)、户、花园、划、滑、滑冰、画报、划、化(v/尾)、坏处、欢送、环、环境、慌、黄瓜、黄油、皇帝、灰、挥、恢复、回头(ad)、回信、回忆、会场、会见、会客、会谈、会议、昏迷、婚姻、混、活泼、活跃、伙食、火、火柴、获得、或、货
J:几乎、机床、机关、机械、积极、积极性、积累、激动、激烈、极、极其、集、集体、集中、及、及格、及时、急忙、即、级、技术员、季节、计算、记得、记录、记忆、记者、既、既„也、既„又„、既然、纪律、纪念、夹、家具、家乡、加工、加强、加以、假、价格、价值、架、假条、坚定、坚决、坚强、尖、尖锐、肩、艰巨、艰苦、拣、捡、剪、减、减轻、减少、箭、渐渐、建、建立、建筑、将(prep)、将(ad)、将要、奖、奖学金、讲话、讲座、酱油、降、降低、交换、交际、交流、交通、郊区、骄傲、角、教材、教师、教授、教学、教训、教员、较、叫做、接触、接待、接到、接见、接近、接受、街道、阶段、结实、节省、节约、结构、结合、结婚、结论、解、解答、解放、解释、届、金、金属、今后、仅、仅仅、尽、尽管、尽量、进步、进攻、进化、进口、进入、进修、进一步、禁止、近来、尽、劲、京戏/京剧、精力、经、经理、经历、井、警察、静、敬爱、敬礼、镜子、竞赛、究竟、纠正、救、就、就是、局长、举行、拒绝、据说、巨大、具备、具体、具有、距离(n)、距离(prep)、俱乐部、剧场、卷、觉悟、决、决心、绝对、军、军队、军事
K:开放、开会、开课、开明、开辟、开演、开展、砍、看不起、看法、看来(conj)、看样子、扛、考、考虑、烤、靠(v/prep)、颗、科(n)、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长、可、可爱、可靠、可怜、可怕、可以、克服、刻、刻苦、客人、课程、肯、肯定、空、空间、空前、空中、孔(n)、恐怕、空儿、控制、口袋、口号、扣、裤子、跨、筷子、快乐、宽、款、矿、捆、困、扩大
L:垃圾、来、来、来不及、来得及、来信(n)、来自、拦、懒、烂、狼、朗读、浪、浪费、捞、老、老、老百姓、老板、老大妈/大妈、老大娘/大娘、老大爷/大爷、老虎、老人、老实、老太太、老头儿、乐观、雷、类、厘米、梨、离婚、理发、理解、理论、理想、理由、里面、礼拜天/礼拜日、礼貌、礼堂、利害/厉害、利益、例、例子、立、立场、立方、立即、粒、力、力量、力气、力所能及、联合、联欢、连、连忙、连续、恋爱、练、粮食、凉、量、良好、两、聊、聊天儿、了不起、列、临、临时、邻居、零钱、铃、灵活、领、领袖、另、另外、流利、龙、楼梯、漏、露、路上、路线、录、录像、录音机、陆续、旅馆、旅客、旅途、略、轮船、论文、萝卜、落、落后
M:码头、马虎、马路、骂、埋、买卖、迈、馒头、满足、猫、毛、毛病、毛巾、毛衣、矛盾、冒、贸易、煤、煤气、没错、没什么、没事儿、沿用、每、美好、美丽、美术、美元、梦、米、秘密、蜜蜂、密、密切、棉花、棉衣、面、面、面积、面貌、面前、描写、秒、庙、妙、灭、民主、明亮、明确、明显、名、名胜、命令、摸、模仿、磨、墨水儿、某、模样、亩、母、木、木头、目标、目的N:哪个、哪怕、哪些、那边、奶奶、耐心、耐用、南部、南方、南面、男人、难道、难过、难看、难受、脑袋、脑子、闹、内部、能干、能力、能源、泥、年代、年龄、年青、鸟、扭、浓、弄、女人、女士、暖、暖气
P:怕(ad)、排、排、牌、盘、盘子、盼望、判断、旁、胖、炮、赔、陪、配合、喷、盆、捧、碰见、批、批判、批准、披、脾气、疲劳、皮、皮肤、匹、偏、片面、骗、飘、拼命、品种、乒乓球、平、平安、平常、平等、平方、平静、平均、平时、平原、瓶子、坡、破坏、迫切、扑、铺、朴素、普遍、普通
Q:期、期间、欺骗、妻子、其次、其他、其它、其余、其中、奇怪、齐、旗子、企图、企业、启发、气、气候、气温、气象、汽油、牵、千万、签订、前进、前面、前年、前天、前途、欠、枪、强、强大、强盗、强调、强度、强烈、抢、敲、悄悄、桥梁、瞧、巧、巧妙、切、且、侵略、亲爱、亲戚、亲切、亲自、青、轻松、清、情景、情形、情绪、请客、请求、庆祝、穷、球场、求、区、区别、渠、取、取消、圈、全面、劝、缺、缺点、缺乏、缺少、却、确定、裙子、群、群众
R:然而、燃烧、染、嚷、绕、惹、热爱、热烈、热闹、热水瓶/暖水瓶、热心、人才/人材、人工、人家、人口、人类、人民币、人物、人员、人造、忍、任务、认、认得、扔、仍、仍然、日常、日程、日记、日期、日用品、日元、如、如、如果、如何、如今、入、软、弱
S:撒、洒、赛、伞、嗓子、扫、嫂子、色、森林、杀、沙发、沙漠、沙子、傻、晒、山脉、山区、闪、善于、伤、伤心、商场、商量、商品、商业、上班、上当、上级、上面、上衣、稍、稍微、烧、勺子、少数、少年、蛇、舌头、射、设备、设计、伸、身、身边、深厚、深刻、深入、什么的、神、神经、生、生、生动、生命、生气、生物、生意、生长、升、绳子、省、胜、失败、失去、失望、失业、狮子、施工、湿、诗、石头、石油、拾、时代、时刻、时期、食品、食物、实际、实事求是、实行、实验、实用、实在、使、始终、世纪、事件、事实、事物、事先、事业、适当、适合、适应、适用、市场、室、试卷、试验、收获、收入、收音机、手段、手工、手绢/手帕、手术、手套、手续、手指、首、首先、受、瘦、蔬菜、叔叔、舒适、书包、书店、书记、书架、熟练、熟悉、暑期、属于、树林、数、数量、数字、刷、摔、甩、率领、双方、水稻、水泥、顺、顺便、顺利、撕、私、私人、司机、丝、似乎、松、送行、速度、塑料、算了、随、随便、碎、损失、缩、所、所、所谓
T:塔、台、太太、谈话、谈判、弹、毯子、探、趟、烫、掏、逃、讨厌、套、特此(ad)、特点、特殊、提倡、提供、提前、题、题目、体会、体积、体系、体育场、体育馆、替、天真、添、填、田、田野、甜、挑、条约、调整、贴、铁、铁路、听讲、停止、通讯、同、同、同情、同屋、同样、铜、桶、统一、统治、痛、痛苦、偷、偷偷、投、投入、头、头发、透、突出、突击、图、涂、土、土地、土豆、吐、吐、兔子、团、推动、推广、拖、托、脱离
W:挖、哇、歪、外地、外交、外面、弯、完整、网球、往往、望、忘记、微笑、危害、危机、违反、围、围绕、维护、委员、尾巴、未、未来、味道、胃、喂、位置、卫生、卫星、温度、温暖、文件、文明、文物、文字、闻、稳、稳定、问候、握、污染、屋、无、无论、无数、无限、武器、武术、雾、物价、物质、误会
X:西北、西部、西餐、西方、西瓜、西红柿、西南、西面、吸、吸收、吸烟/抽烟、吸引、牺牲、洗衣机、系统、戏、细菌、细心、下班、下面、吓、掀、先后、先进、鲜、鲜花、纤维、闲、显得、显然、显著、现代化、现实、形象、献、县、羡慕、限制、线、相、相当、相反、相互、相似、相同、香肠、香皂、箱子、乡、乡下、详细、想法、想念、想像/想象、响应、享受、项、项目、象、消费、消化、消灭、消失、晓得、小伙子、小麦、小朋友、小说、小心、小学、校长、笑话、效果、效率、歇、斜、血、新鲜、心得、心情、心脏、信、信心、星星、兴奋、形成、形容、形式、形势、形象、形状、行、行动、行李、醒、兴趣、性、性格、性质、姓名、兄弟、胸、雄、雄伟、熊猫、修、修改、修理、虚心、许、宣布、宣传、选、选举、选择、学、学费、学期、学术、学问、血液、寻找、训练、迅速
Y:压、压迫、牙、牙刷、盐、严格、严肃、严重、研究所、延长、沿、眼、眼镜、眼泪、眼前、演、演员、咽、阳光、仰、养、样、邀请、腰、摇、咬、要紧、爷爷、业务、业余、叶子、夜里、夜晚、一、一半、一边、一„也„、一方面„一方面„、一齐、一生、一时、一同、一下子、一致、一道、医务室、医学、依靠、移、移动、仪器、疑问、已、以、以及、以来、以内、以上、以外、以下、意外、意志、议论、异常、因此、因而、因素、银、引起、印、印刷、印象、英雄、英勇、应、应当、营养、营业、迎接、影子、应用、硬、拥抱、拥护、勇敢、勇气、用不着、用处、用功、用力、优点、优良、优美、优 秀、悠久、由、由于、油、游览、游泳池、有的是、有
(一)点儿、有关、有利、有力、有趣、有时、有效、有用、右边、于、于是、雨衣、与、语调、语气、语音、羽毛球、玉米、遇、遇见、预备、员、原料、原因、原则、圆珠笔、愿望、院、院长、院子、约、约会、越„越„、越来越„、阅读、阅览室、允许、运、运动会、运动员、运输、运用
Z:杂、杂技、灾、灾害、暂时、赞成、遭到、遭受、糟糕、造、造句、责任、则、增长、扎、摘、窄、粘、展出、展开、展览会、战斗、战胜、战士、战争、章、涨、丈、丈夫、招待、招待会、招呼、着、照、照常、照片/相片、召开、折、哲学、这边、真理、真实、针、针对、阵、睁、征求、争、争论、争取、整个、整理、正、正常、正好、正式、政策、证明、支持、支援、之后、之前、之上、之下、之
一、之中、织、职工、职业、直、直、直到、直接、植物、执行、值得、指出、指导、指挥、指示、止、只是、只要、只有、至、至今、至少、制定、制订、制度、制造、秩序、质量、治、中餐、中心、中央、中药、终于、种子、种、重大、重点、重量、重视、周到、株、逐步、逐渐、竹子、煮、主动、主观、主人、主任、主席、主张、著名、著作、住院、祝贺、抓、抓紧、专家、专门、专心、专业、转变、转告、转、庄稼、庄严、撞、状况、状态、追、准、准确、准时、捉、资料、资源、紫、仔细、自、自从、自动、自费、自觉、自然、自我、自学、自由、综合、总结、总理、总统、走道、组、钻、钻研、醉、最好、尊敬、遵守、左边、左右、做法、做客、做梦、作家、作品、作为、作文、作用、作者、坐班、座谈、座位。
目录:
第三篇:词汇语义学 讲稿
词汇语义学 讲稿 第一章 词汇语义学概说
第二章 义位的性质
(一)什么是义位
(二)义位的语言性
(三)义位的系统性
(四)义位的模糊性
(五)义位的民族性 第三章 义位的结构
(一)义位的微观结构
(二)义位的宏观结构
第四章 义位与语用
(一)义位组合(二)义位与语境 第五章 义位的演变
(一)义位演变的类型
(二)义位演变的原因
第六章 义位的描写及描写原则
第一章 词汇语义学 概说 第一节
什么是词汇语义学
一、语义和语义学
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语义学开始兴起并成为热点。当代语义学的研究享有“时代的标志”之美称。当前语言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在向意义的研究转向。
语言可分为两大方面:形式(包括语音、文字)和语义。人们借助形式,即语音(口语)活文字(书面语)进行交际。形式和意义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形式为语言的载体或曰媒介,语义为形式的实质
或曰内涵。没有无语义的形式,也不存在无形式的语义。抽象的语义借助物质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得交际成为现实。
究竟什么是语义?
语义是思维的体现者,是客观事物经人们认知后在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是言语交际过程的中心所在。人们交流时,首先要使自己的思维为别人所理解,同时也最关心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语义是交际的中心所在,没有语义就没有交际。David Crystal(1982:210)说:意义对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把语言说成是什么东西,它都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把说出来的言语的声音和噪音区别开来的标志就是它是否有意义„„Wierzbicka(维尔茨别希卡,1988:1)说过:语义学是解释语言的关键所在,语义研究理当是语言研究的重中之重。
语义学的开端源于19世纪欧洲比较语文学的发展。Semantics一词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ale Breal(布雷尔,1832-1915)在他的《语义学探索》(1900年英译本名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最早用到,自此,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宣告成立。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语言学研究始终未摆脱结构主义思潮的控制,加之语义涉及到人类思想意识深处最为抽象的部分,横跨多种学科,难免使人感到高深莫测,望而生畏。因而,语义的描写研究始终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布隆菲尔德(1933:140)甚至悲观地认为:“这种状况将一直延续到人类知识大大发展,远远超出现有水平才会有改变。”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对普通语义学的研究,语义学开始普及。40-50年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意义的研究,对语义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注重对构成表层结构基础的意义结构的研究。TG(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语法的重要代表人物Katz(卡茨)首次提出语言研究中应当包括语义部分,从此形成了语言理论中的“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三组鼎力的格局。此后,人们对语义及语义研究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基本达成共识:即要真正了解语言的表层结构、性质和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思维和行为的关系与联系,就必须深入地研究语义,全面描写语义与认知规律、概念结构、人类知识等的关系。美国学者沃尔夫说:“语言学的实质就在于探索意义。”利奇在其《语义学》序言中说:“语义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了研究的焦点,多数人现在都同意这种看法。”俄罗斯语言学家阿普列祥(1974:3)说:“语言学发展的现今时代无疑是语义学时代。”另一位俄罗斯语言学家科尔山斯基(1980:3)说:“当前语言学家越来越注意对语言内容方面的研究,不论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一方面,哪一层次,也不论是哪一种研究流派,都是如此。”
现代语言学对意义的重视,一方面是语言学发展内部规律的发展必然,对语言研究越深入,就会发现意义问题越重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对语言提出的现实应用要求。随着机器翻译、人机对话、通讯技术自动化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意义问题是语言的核心也是最首要的问题。因此,当今学者们普遍认为,语义学的发展也必将为其他学
科的前进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义学?
语义是很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因而关于语义学的定义也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我们说的语义学是狭义的语言学的语义学(linguistic semantics),它研究各种自然语言单位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语义的共时变化和历时演变。又可以分为词汇语义学、句法语义学和语义语用学。其中,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研究的是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命题的真假条件。研究的是句子的认知意义,不受语境影响的语义。而语用语义学研究的是言语使用上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
广义的语义学还包括逻辑学的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哲学的语义学(philosophical semantics)、心理语义学(psychological semantics)等。我们还能看到形式语义学、模糊语义学、文化语义学、结构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等等不同的以语义学为名称的学科。我们择其要者做一简介。
(1)逻辑学的语义学,指运用逻辑学的方法来对语言的意义(主要是概念意义)进行研究和描写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把逻辑学与语义学结合起来研究语义,且运用一套形式符号、公式和推理规则来描写语言的逻辑关系和语义结构。逻辑学家为了方便进行句子分析,他们创造了一套符号。如用a,b,c,d,代表任何一个个体或事物,例如我们可以用a代表sun,b代表moon;用P、Q、R、S、T代表不同的谓语。
例如,我们可以用P代表Spherical。那么,P(a)的意思是the sun is spherical; P(b)的意思是the moom is spherical;
R用来表示„„比„„大,(greater)。“the sun is greater than the moon”这句话,用逻辑语义学的语言来表示,就是R(a,b)。
逻辑语义学是一个具有较强的明述性和严密性的语义学模式。它采用一套简明的逻辑符号来表示各种概念和语义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著名的逻辑学家用数理逻辑研究自然语言,特别是研究自然语言所表述的语义现象。他们认为,尽管“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差别。它们可以用逻辑的、数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语言,使自然语言“形式化”。
(2)哲学的语义学(philosophical semantics)。指对语言中意义用哲理方法进行研究的总称。哲学家们常将语义与所指对象联系起来(指称论);与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形象或概念联系起来(概念论);与命题的真实性联系起来(真值论),或是和语言的实际用法联系起来(语用论)。
(3)普通语义学是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柯日布斯基和齐思。关于普通语义学的基本观点,最好从齐思的名著《词的专横》谈起。齐思在这部书中坚持说,当代世界的种种矛盾和斗争,并不是由于人类社会中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而是由于“词的专横”造成的。他认为,只要改变一个事物的名称,它的客观现实也会跟着改变。齐思的观点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他们问道:
“改换词要容易得多,干吗还要改变事物本身呢?把事物的名称改换后,情况就大不一样啦。”赞成普通语义学基本观点的人,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主张进行一次“语言改革”,或开展一场“语义革命”。这场“改革”或“革命”要在语义学家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开展这场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人类,消灭社会对抗。他们认为,有些词(例如freedom,demoracy,justice,peace,exploriation 等等)的涵义容易误解,误解就会产生混乱,从而导致社会对抗和社会罪恶;而普通语言学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这些对抗和罪恶。
普通语义学过份地夸大了语言对社会的作用。上面介绍过的那个关于“词的专横”的基本论点是错误的,可以说是荒唐的。这种论点曾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所利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普通语义学关于语言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这个观点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二、词汇语义学
词汇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的分支,是传统词汇学的发展。语义学通常是在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上进行的,所以有词汇语义学、句子语义学两个子系统。在词汇层面上研究的就是词汇语义学。
语言是“词的语言”,词决定着其他语言单位。而词的核心是词义。因此,词义在语义学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乌尔曼把语言符号区分为能记(外部形态)和所记(语义)两个方面,与之对应,产生了词汇形态学和词汇语义学,句法形态学和句法语义学。苏俄的词汇学在语言学中一直遥遥领先。在语义学的影响下,苏
俄较早地产生了词汇语义学。其中的代表作是阿普列祥的《词汇语义学》、库兹涅佐娃的《俄语词汇学》、诺维科夫的《俄语语义学》。英美词汇语义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克鲁斯的《词汇语义学》、莱文的《词汇语义学评论》、兰姆的《词汇学和语义学》。
第二节 词汇语义学发展简史
无论中外,语义研究都可以粗略地划分为语文学时期、传统语义学时期和现代语义学时期。
一、语文学时期
语文学时期,指的是为了注释古书而进行的语义研究。在欧洲,到公元前3世纪时,希腊的许多古代典籍一般人就已经看不懂了。于是学者们开始从事校订、评注、整理古籍。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典籍的语法问题上,也兼顾考订词语的意义。在中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叫做训诂学。春秋战国时期从义理辞章方面注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是我国处于萌芽时期的训诂成果。汉朝提倡读经,为了便于人们读懂古代典籍,注释古书之风盛行,训诂之学由此兴起。郑玄注的《周礼》《仪礼》《礼记》备受推崇。为了解释古书的字义,汉代还编成了几部重要的工具书《尔雅》《方言》《释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保存了大量的古义古训和古字字形,对后世影响很大。这以后,我国语文学的重点由训诂转到音韵方面,但训诂的工作并未中断。到了清朝,我国语文学再度兴盛起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不再像前人那样只是着眼于字形和字义的关
系,而是把古音的知识和字义的研究结合起来,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
中外语文学的情况很不一样。古希腊、罗马、古印度的语文学的重点是语法,对语音也很重视。语义不是他们的重点。这是因为希腊语、拉丁语、梵语是屈折语,在语法上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这又引起词的读音变化。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和印度人,他们阅读古代典籍的难点集中在语法上。汉语则不同,汉代以后读经的主要困难在字义上。因此,我国的语文学不但始于训诂学,而且始终把训诂当做一个重要内容。
训诂学所取得成就,不仅对研究古代汉语的语义和汉语语义的演变极为重要,而且能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包括方言的语义,对我们研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训诂学只着眼于古代的书面语,目的也只限于注释古书,没有形成什么语义方面的理论。
“趁”本义是追逐、追赶,《广韵》:“丑刃切。趁逐”。《一切经音义》:“关西以逐物为趁”。此义仍见于今吴、闽语,说“趁猪、趁鸡”(象山、莆田)。近代汉语又引申为挣、赚,《水浒》多有用例,如“他有一座酒店,在城东快活林内,甚是趁钱”。此义普遍见于今闽语,也见于赣语。
二、传统语义学
传统语义学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这时候语言研究不再只是了解古代典籍的工具,而是成为一门独立的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发展的步伐加快了,领域也扩大了。此时,语义的研究成了词汇
学的重要内容。早在1838年,德国学者莱西希就主张把词义研究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命名为“意义学”,但他的主张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首先使用了“语义学”这个术语,并于1897年出版了《语义学探索》,从此,语义学逐渐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语言学一个新的分支。20世纪2、30年代以后,语义学的研究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语义研究的新阶段被称作现代语义学。此前,词汇学的语义研究和早期的语义学时期则被称为传统语义学。
传统语义学的理论是在哲学和逻辑学的影响下,以具体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吸收语文学时期语义研究的成果逐渐形成的,传统语义学时期在理论上对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演变,特别是词义演变中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探讨。19世纪以后,在理论语言学及语义学理论的影响下,与语义关系密切的实际工作,如语言教学、词典编纂、翻译等都有了长足发展。
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语义的研究从只研究古代到古今兼顾,从只研究书面语到兼顾口语,从只着眼于实用到重视理论建树,逐渐发展成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为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语义的复杂性,也由于人们的忽视,语义研究远远落后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和语音、语法这些分支学科比
较起来,传统语义学有三个致命弱点:一是,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词义,而语音学研究音素、音位、音节、词及句子的语音;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二是,传统语义学的研究只是静态地研究语言中词义的纵向聚合,而语音学、语法学的研究既有语音单位、语法单位在语言中静态的纵向聚合,也在动态中研究它在言语中的横向组合。三是,传统语义学认为词义很庞杂,无系统可言。因而,对语义的研究多是孤立的、分散的、原子主义的,对词义的研究带有较强的心理倾向。而与之相对的语法学、语音学则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将研究单位抽象出一个系统。四是,对词义的分析没有深入到词义内部,只是把词义当做一个囫囵的整体。而语音学、语法学则都将研究对象分析出了更小的结构要素如音素、词素、形素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上述缺陷致使传统语义学的研究不能深入到词义的内部,不能掌握词义系统,也不能研究言语中的语义,这大大影响了语义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它的科学性。
三、现代语义学
现代语义学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6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壮大。上述结构语义学、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切夫的语义理论等都是现代语义学的流派,不同流派的出现表明现代语义学的蓬勃发展。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承认语言中语义的作用,把语义和语法、语音结合起来,论述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生成句子的功能。成为现代语
言学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现代语言学为现代语义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现代语义学的产生和发展又直接影响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现代语义学在注意研究句子意义,使用义素分析法和语义场理论,无疑是对传统语义学的重大突破,初步克服了传统语义学的弱点,使语义研究深入到词义内部,抓到了语义系统并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句子,使语义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大大加强。
第三节 现代语义学的流派
一、结构语义学
索绪尔的学说以及深受他影响的结构语言学,给语言学增添了诸多活力。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语言学家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语义进行研究,使得语义研究出现了新面貌。30年代初,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提出了语义场的理论,把语言的意义看做系统,开始了语义系统的研究。由此,开始了结构语义学时代。结构语义学最主要的贡献是语义场理论。这个学派最有影响的学者是特里尔和乌尔曼。
二、解释语义学
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汇总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在研究中无视语义,只按分布和替换原则对结构进行分类,结果进入句法领域就停滞不前了,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乔姆斯基革命,产生了转换生成语法,但最初的TG语法也不重视语义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修改了自己的转化生成语法,称为标准理论,包
括三个部分,除了基础的语法部分,还有语音和语义部分。认为语法部分具有生成性,语义部分没有生成性,只有解释性。语义部分的语义规则即投射规则对句子的深层结构做出语义解释,检验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搭配得当,在意义上是否站得住,并解决句子的歧义问题,从而得出句子的意义。这种语义学就被称为解释语义学。乔姆斯基的解释语义学把语法看做语义的基础,认为语法能够而且独立于语义之外进行研究。
三、生成语义学
乔姆斯基的一些学生如莱克夫、麦考来、罗斯等不同意乔姆斯基对语法和语义关系的处理,提出了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另一种语言理论模式,即生成语义学。它们认为语法和语义不可截然分开,语义是基础,是核心,它也有生成性。句子的语音形式是从语义直接产生的。
此外,跟生成语义学有关的还有菲尔默以名词为中心的格语法、切夫以动词为中心的语义理论。
他认为用范畴概念分析场by the tailor:时,它是介词短语,而用关系概念分析,应该是施事者(agent)。Chornsky的标准理论是以句法结构为主,语义为辅的理论,而格语法则以语义为主、句法结构为辅。前者认为表层和深层结构各有各的主语、宾语,而后者认为主语和宾语等只是表层中的关系,深层中的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是格关系case一relation),一切语言中都存在普遍的“格关系”或“格功能”(case一func-tion)。因此他提出subject,directobject,indirectobject
专指属表层结构的“语法现象”,而agent,Object,Experiencer等指属深层结构方面的语义现象。它认为在一个深层格里,动词总是和某个名词并用的,如在“John jumped from one side of the diteh to the other side”句子中,动词jump与John(agent格)和一个from one side of the ditch(source格)以及一个to the other side(of the diteh)(Goal格)并用,也就是说这个深层格框表示了动词jumPed与三个语义格(A,S,G)的关系。Filmer指出,如果只留下John jumped,这个句子仍然可以接受,但略去John,句子则无法成立。但在John hit thewindpw with a hammer一句中,hit用在句子中必须表明“动作者”和打“什么”。因此该句中John(agent)和window(0)是不能省略的。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动词的语义与语义格关系,对语义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切夫语法对“语义格”的处理是:在同一个句子中的各个语义格并不是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属于不同的层次。如:John made Bill a tie clasp。这句包含三个语义格agent、Benefactive和Object。Chafe把这三个语义格放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最高层agent(John),第二层benefactive(Bill),第三层Patient Object(tie clasP)。而不是Filmer把三个语义格看作处在同一个平面上agent(John),benefaetive(Bill),Object(tie clasp)。
四、模糊语义学。
查德是美国的控制论专家。他于1965年率先提出模糊集合论。它的中心思想是说集合的界限不固定,元素集合的隶属度除了0,1两值外,还可取两值之间的任意实数为值。
集合是现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成分)的全体,诸如沙粒的集合、词的集合等等。我们可以利用集合来刻画语义的界限。普通集合要求界限分明,一种成分要么属于某集合(用1表示),要么不属于某一集合(用o表示)。显然,用普通集合来刻画类似“青年”等模糊的语义界限是不行的,因为普通集合“非此即被”的描述与模糊语义界限“亦此亦彼”的特征相矛盾。查德在普通集合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集合论,用模糊集合来表现模糊语义是比较合适的。对那些不能用绝对的“属于”或绝对的“不属于”来表示的成分,可在[o,1]区间上取值,即用[o,1]中的实数值表示某些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某语义集合。这种隶属度表达式刻画了人类特有的灵活性思维,同时又是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定量形式。因此,模糊语义以隶属度形式定量化之后,则有可能输入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带有灵活性特点。
模糊语义学主要是对带有模糊性的词语、句子的意义:进行研究。比如,“高个子”,多高才算是一个“高个子”?再比如,“美丽”,什么样的人才算为“美丽”?针对这种模糊语义,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模糊语义都有哪些特性?模糊语义是只限于外延界限模糊,还是内涵也模糊?同类型(比如,同义词)的模糊词语是否可以具有同一种语义模型或推理模型?模糊集理论是否适用于语义的研究?模糊语义是否可形式化,用什么方式形式化?
总的说来,模糊语义学的宗旨在于正视语言事实,在模糊中找出规律,使语义理论能够更全面、更现实地解释自然语言中的语义现象。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1999);张乔《模糊语义学》(1998)模糊词语分类研究其语义特性。在人类的自然语言中,最典型的几类模糊词语是颜色词、时间词、表示大小、年龄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五、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inference),简而言之,研究人类的推理(human reason)。认知语义学是描写概念结构,而概念结构又是认知过程的产物,认知又是与人类的心理经验、认知模型、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的,这就构成了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基础。认知语义学充分强调人类的经验能力和认知能力,认为没有独立于认知以外的语义,也没有独立于人类认知以外的客观真理。他们坚决反对客观主义的真值对应论、真值条件语义论,认为语义是一种心理现象,语义的形成与人类概念的形成同时并举。
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
一是,经验观(the embodied view of meaning,the view of body-based meaning)。认知语义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思想、知识、意义来源于感知体验,这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吻合的,承认存在决定意识和意义。第二代认知科学也持这种观点,反复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为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的感知体验过程中才逐步形成范畴、概念和思维,抽象出认知模型,建立认知结构,获得意义。体验哲学的三条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哲学
基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大脑不是一成不变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具有自身的认识事物的结构和规律。因此,客观现实反映在大脑中形成了认知世界或认知结构。认知语言学就是研究这一认知结构及其规律对语言的影响。
二是,概念化(the conceptualization view)。认知语言学是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学。语义是概念化的,认知语义学探索意义在大脑中是怎样建构的。认知语义学中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类只有通过头脑中的概念范畴才能接触现实,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运作的产物,因此语言研究重点就应围绕人类的心智、认知和概念来进行。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概念的形成是以认知范畴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大脑并不是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而是一类一类地认识事物。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词义属于语义范畴,而概念是思维单位,是词义的基础。所以,我们谈论词义离不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是互动化(the interactionism view)。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认为,语言主要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互动观也是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有了“互动”的概念,就强调了人在认知自然世界过程中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可解释不同人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认知上的差
异、思维的分歧,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为什么会不同。这是由于人类的认知方式不同,概念结构也有差异,所形成的原型、范畴、意象、图式、认知模型等也就存在差异,语言表达也就有了差异。因此,我们的心理决不可能像镜子一样来反映客观外界,其间必有人的参与,含有一定的主观加工成分。
给事体命名就可充分说明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介”因素。客观世界中的同一个物体或现象,先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们就开始认知它,然后从多种多样离散的感觉材料中择取出某些固定的知觉中心,在选择语言单位表达时,即在词汇化处理过程中,往往只是限于强调事体的某一特殊方面,如性质、形状、材料或功能等。正如陆宗达、王宁(1994:71)所说,名物是有来源的,在给一个专名定名时,完全没有根据、没有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为一物定名时,一定与对这一事物的观察、认识有联系,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源可寻。这就是构词的理据性。同一语言的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其语素义跟事物特征的联系不同。如汉语的“青蛙”通称“田鸡”,着眼于其生活在田间且味美如鸡;又叫“水鸡”,则着眼于其常生活在水中;又叫“长股”,因其股长、善跳。
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命名不同,也往往因其有不同的理据。如火车,英语“train”,其词根语素义是一串、一系列;日语叫“汽车”,因其用蒸汽动力;汉语则跟火车动力用火相联系。汉语的“向日葵”,突出的是“朝向太阳的葵花”,英语叫“sunflower”,是太阳的花,法语叫tournsol,是转向太阳的花;俄语的字面意思是阳光下面的花;
德语则是晒太阳的花;西班牙语是跟着太阳转的花。汉语方言这样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如“萤火虫”在不同的方言中叫法各异:西安叫“明火虫”;成都叫“亮火虫”,梅县叫“火焰虫”,合肥叫“火萤虫”、武汉叫“亮火虫”,宁都叫“焰火虫”,温州叫“火萤光光”等,都是从它的发光性能来描述的;苏州叫“游火虫”,长沙、南昌叫“夜火虫”,阳江叫“蚊火仔”“晚火虫”,新余叫“夜毛虫”这些知名了它夜行的特征;福州叫“兰尾星”,厦门叫“火金姑”,太原叫“明牛牛”是一种昵称。玉米,说“玉茭子”(福州)、玉如黍(扬州)、珍珠粟(阳江)、金豆(安义)、玉豆(赣榆)是从色泽去描述的;包粟(梅县)、苞米(西河)、包麦(连南)、棒子(济南)、棒头(镇江)是从果实的外貌上描状的。“花生”在不同的方言有番豆、地豆、地生、落花生等不同名称;“茄子”有矮瓜、紫菜、吊菜的不同说法;“老虎”有大猫、大虫、老虫的名称。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部,也有这样的情况,如山东方言内部,对日晕有很多说法,有叫“雨圈连(新泰)”、“风圈连(济南)、风圈儿(龙口、荣成)”、“阴缺亮(利津)”、“日套三环(曲阜)”、风疙拉(沂水)、日晒四耳(诸城)等等,则涉及到形状特征、天气预兆等内容。启明星,有叫“冒拉星(新泰)”、太白金星(济南)、三卯星(利津)、晨星(曲阜)、慌毛子星(郓城);北斗星又叫“北勺星(新泰)”、杓子头儿(利津)、勺子星(郓城、荣成)等等。
如果在现实和语言之间没有“认知”这个中介,就不能解释同一物体为什么在同一语言社团和不同语言社团中会有不同的名称。英汉
两种语言在很多词语表达和句法表达上存在不同,这都是由英汉两个民族在认知上的差异所致。如:
他坐公共汽车到这儿(he came by bus)他到这儿坐公共汽车(he came here to ride in a bus)他在马背上跳(he was jumping on the horse’s back)他跳在马背上(he jumped on the horse)汉语句子的词序与动作的顺序一致,而相应的英语句子词序则受抽象的句法规则(如介词短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后)的支配。说明汉语句子的表层形式更接近于底层的逻辑形式。所以,有人说汉语的语法结构很像儿童语言,是一种图画式的语言。
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概念结构,映照概念结构的语法结构也就有了差异。例如,汉语说“她嫁错了人”,“错”是动补结构里表示结果的成分。英语说“she married the wrong man”,wrong是修饰名词的形容词,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种差别源于英汉民族不同文化的价值系统,即汉人好把过失归于自己,英人常常诿过于人,但至少可以从认知方面讲,汉人在说“她嫁错了人”时观念上着眼于主语做错的动作,而英语的说法则着眼于主语想嫁的人跟实际所嫁的人之间的差距。.皮亚杰在阐述“建构论”时提出了“互动论”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并提出了两种互动形式:适应(adaptation)和组织(organization)。光的波长存在于客观世界中,而颜色范畴却是人类不同认知结构的结果。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对颜色
范畴化的将诶过是不同的。如汉语和英语有八种颜色,而非洲的丹尼语只有两个颜色词。这说明颜色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了“理解来自互动”的观点,认为意义不仅取决于理性知识,而且还取决于自己的过往经验、价值、感情和直觉,意义带有想像力、建构性、互动性。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或者说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环境和他人打交道,就存在一个互相适应的问题。正是在这种交道与适应中人们逐步形成了范畴和概念,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人自身,形成了概念结构,从而获得了理解能力。
四是,百科观(the encyclopedia view)。既然语义是基于人的感知体验,是概念化的结果,与心智结构密切相关,它就不完全取决于客观世界,其中就要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用客观主义的研究方法是行不通的。认知语义学家主张语义是与人类的知识密切相关,应该运用百科式语义分析方法。因此,语义根植于语言使用者和接受者的百科知识体系之中,也就不可能仅在语言系统内部的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中求得解释,而只有在其他认知结构中才能被完全理解,所以语义应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结构、背景知识等方面多角度加以描写。
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是难以区分的,语言的产生是对世界认知的结果,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过程。所谓语言知识不过是关于世界的知识固化于语言符号而已。
Wierzbicka(1982:2)指出:在自然语言中,意义存在于人们对世界的解释之中。“对世界的解释”就得依赖人类的知识系统。因此
语义就与人们的主观认识、背景知识、社会文化等百科性知识密切相关。
五是,原型观(the prototype view)。
1、关于范畴
所有活的动物,即使是最低等的,都具有范畴化的能力,如区分可吃物和不可吃物,辨别有害物和有益物,判断某一生物是同类或异类。动物如果没有这样最基本的范畴区分的能力,它们将不能生存和物种延续。人类无疑是最高等的具有范畴化能力的动物。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物质和净胜世界,人类生存和认知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不同的事物分类。这个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Lakoff(1987:5)曾说过:“There is nothing more than categorization to our thought,perception, action and speech.”(对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言语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范畴划分更基本的了。)如果没有范畴划分的能力,人类根本不可能有效地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活动,大部分时候我们是“自动”地对周围的物质实体进行范畴划分,当我们把某个东西看做是一类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进行范畴化了。例如我们说“这是一本书”。只有在遇到难以归类的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是在划分范畴,如西红柿是水果还是蔬菜?
范畴划分是语言学中一个基本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范畴化过程常常涉及事物的名称。实际上,我们通常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一个范畴的名称。知道“tree”这个词意味着知道什么物体可以叫做“tree”。由于范畴划分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十分重要,要想充分
认识人类的思维,就必须了解有关范畴划分的理论。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关于范畴的力量,是对经典范畴理论的反动,在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影响深远。
2、关于经典范畴理论
在上世纪中期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一直是关于范畴化的真理。范畴被认为是具有一系列相同特征的事物的集合。一个集合要么符合这些特征,属于这个范畴化,要么不符合这些特征,不属于这个范畴。范畴的边缘是清晰的,范畴内部各个成员的地位是相等的。
最早发现经典范畴理论漏洞的是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1953)这本书里,他提出“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e)理论。他指出“游戏”这个范畴不支持经典范畴理论,因为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具有共同的特性(attributes)。一些游戏仅仅为了游乐,有的具有竞争性,涉及技巧,还有的完全要靠运气。尽管没有一个或几个特征为所有的游戏所具有,但是“游戏”范畴的所有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Rosch和Mervis(1975:575)把“家族相似性”定义为: A set of items of the form AB、BC、CD、DE。That is, each item has at least one,and probably several, elements in common with one or more other items, but no, or few, elements are common to all items.(一组形式为AB、BC、CD、DE的项,每一项都同一个或几个其他项拥有至少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要素,但是没有或几乎没有一个要素是所有项共有的。)
一个范畴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形”概念,范畴划分就本质而言也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范畴是通过其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建立起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Rosch,Labov,Lackoff等人对一些最基本概念(如cup,bird,fruit,vegetable等)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在范畴化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即“原型”(prototype),从而建立了现代范畴理论。
这种基于原型的现代范畴理论认为,范畴不能用一组充分必要条件特征来下定义。实体的范畴化是建立在原型样本基础之上的,它是对其他实例进行范畴化的参照点,此时就将其与原型样本进行对比,若它们在某些属性上具有相似性,就可归人同一范畴。这种根据与典型样本类比而得出的范畴就是原型范畴(prototype-based category)
3、原型理论
原型的定义。最初,原型被视为“一个范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认知的参照点”。随着原型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发展,“原型”这个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Talyor(2003:63-64)对“原型”的定义可以反映这个过程:
There are several ways in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term “prorotype”.We might apply the term to specific instances of a category.Thus, one could refer to a soecific artefact as the prototype of CUP.This is the protype-as-exemplar view.Alternatively,the protype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pecific kind of entity,This is the prototype-as-subcategory approch.Thus,one could refer to a certain kind
of cup,that is,cups which exhibit a certain set of attributes, as the protype.On this approach, we could say, not that a particular entity is the protype, but that it instantiates,or examplifies, the protype.We can imagine an ecen more abstract notion of prototype, which captures the conceptual “center” of a category, but which might not be associated with any specific
instance,or
subcategory.This
is
the protype-as-abstractionapproach.(对术语“原型”的理解有几种方式。我们可以把它解释成一个范畴的几个特例。这样,一个特定的人造物品可以被认为是“杯子”范畴化的原型。这是原型的范例观。我们可以把“原型”理解为实体的一个特殊种类,这是原型的下位范畴观。我们可以把某一种类,能够展示一个系列范畴特性的杯子作为“杯子”范畴的原型。依据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说某个特定的实体并不是原型,而是原型的一个范例。我们可以把原型想象为一个更抽象的概念,即原型是一个范畴化的概念中心,它可能不关系到任何一个特定的实例或下位范畴,这是范畴的抽象观。)
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依据它们具有这个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原型是范畴内部最典型的成员,其他成员有的具有典型性,有的具有非典型性,处于范畴的边缘位置。例如,在“鸟”这个范畴中,知更鸟是最典型的成员,因为它具有这个范畴的所有特性。麻雀、鸽子金丝雀等属于典型性较高的成员,它们和知更鸟共有的特性相对较多。而鸵鸟、企鹅、蝙蝠则处于“鸟”的范畴的边缘位置,它们和知更鸟共有的特性
非常少。
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家族相似性”意味着在一个集合中,所有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联结在一起。同样,在“鸟”的范畴中,成员具有的特性包括:有羽毛、生蛋、有喙、会飞、短尾、体型小、重量轻、红色胸脯等。知更鸟无疑具有所有的特性,但是鸵鸟和企鹅就不具有会飞、体型小、红胸脯等特征,它们和范畴中别的成员共有其他一些特征。
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范畴化能力是以“原型”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原型是某一范畴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其他的事物由于与原型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而被认为属于同一范畴。
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相邻范畴互相重叠互相渗透。让我们以色彩这个范畴为例,在众多的色彩中,中心色彩,比如典型的红色、黄色、黑色很容易识别,但是如果让我们指出紫红是属于红色还是紫色范畴,可能人们就不容易做出判断或者不同的人答案各异,原因在于各个颜色范畴的边缘并不清晰,紫红正处于红色和紫色交叉的边缘位置。
综上所述,原型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四条:
(1)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而不是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所建立起来的“完形”概念。
(2)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彼此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3)范畴成员或自荐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
(4)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探讨原型理论离不开阐述基本层次范畴理论(theory of basic level categories),因为原型效应在基本层次范畴上最能得到体现。对基本层次范畴的研究,可以在追溯到Brown(1958)的《要怎样称呼一个事物》(how shall a thing be called)。他认为一个ieshiwu可能有很多名称:草坪上的这条狗不仅是一条狗,而且是一个攻击者,一个四足动物,一个生物。但是在一个范畴等级体系中,在对某物的所有称呼中,一个特定的称呼在范畴划分的特定层次上“具有优势地位”。当我们在草坪上看见一条狗时,我们第一时间给予它的称呼最有可能是“一条狗”,而不是“四足动物”或者是“猎犬”。
CHAIR这个范畴被包括在上位范畴FURNITURE中,而FURNITURE又被包括在更高一级的范畴ARTEFACT中。KITCHEN CHAIR是CHAIR范畴的一个下位范畴。这个图式可以向上下两端延伸,向上层次的范畴名称可能更加抽象,范畴层次的最下层将是具体实体的集合,如DINING-ROOM-CHAIR, KITCHEN CHAIR, DENTIST’S CHAIR。从横向看,TABLE,CHAIR,BED都是FURNITURE范畴的实例,处于同一个层次。
同名词范畴一样,动词范畴也有这样的层次。如DO,可以包括MAKE, CAUSE, BECOME.CAUSE 又可以分为COOK, KILL, BOIL.KILL 由可以分为EXECUTE, MURDER, ASSINATE.按经典范畴理论的解释,每一个范畴都具有它上位范畴的所有特性,同时具有一个iehuo几个自身的区别性特征,但一层次上的所有范畴都具有它们紧邻的上位范畴的所有特性,但又因为各自具有的特性而互不相同。这一论述忽略个范畴层次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这一论断没有说明原型效应,即一个范畴的一些下位成员能够更好地代表这个范畴,CHAIR比BOOKCASE更适合代表FURNITURE范畴;第二,经典范畴理论没有指出哪一个层次在所有范畴层次中可能具有特殊地位。但是,认知语言学认为,有一个范畴层次在认知上,比其他范畴层次具有更高的显著度(salience),人们通常在这个层次上进行概念化活动和称呼事物,这个层次就是基本层次。人类认识事物是一个从中心接近层级的过程,即从基本层次范畴想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扩展的过程。
为什么基本层次范畴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中有如此特殊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感知(perception):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整体被感知的形状,单个意象能被快速识别。例如,当我们听到“车”这个词,我们很容易在头脑中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车”的意象,但是人们不容易在头脑中反映出“交通工具”的完整意象,只能想象出若干个基本层次范畴成员的意象,比如公共汽车、出租车、飞机等。
第二,功能(function):同层次上的范畴成员可引起人们行为上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当小孩子第一次看见一种花并知道了它的名字,比如玫瑰,母亲做了一个闻花的动作,以后“闻花”这个动作就和“花”
这个范畴有了联系。但是“花”的上位范畴,比如“植物”这一动作就不会引起人的运动反应。再如,“椅子”的相关动作反应是“坐在上面”,但其上位范畴“家具”就不能产生共同的运动反应。第三,交际(communcation):基本层次词汇最短,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最先为孩子习得。如“狗”就比“猎犬”短、简单和常用。描写一起交通事故,我们通常会说“两辆车相撞了”,而不会说“两辆交通工具相撞了”或“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吉普车相撞了”(除非需要说明事故的细节)下位范畴词通常包含有基本范畴词和一个修饰成分的复合词,如“kitchen chair”“apple juice”“blackbird”“wheelchair”“raincoat”等。上位范畴词有时会有标记性,比如不可数,有时甚至出现上位范畴词缺失的情况,英语里“sheep”和“goat”就没有紧邻的上位范畴词,而汉语有“羊”这个词。
第四,知识结构(knowedge organization):范畴成员的大多数特征集中于这一层次,人类的知识在基本层次上组织起来。如果被问及“家具”的特征,多数人不知从何说起,然后借用其基本层次范畴成员的特征来做表述。如果让人们描述牙医的椅子,可能会有很多人感到茫然,然而,要介绍“椅子”这一事物,绝大部分人都能毫不费劲地说出它的形状、材质。功能等。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都涉及到了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也叫寄生范畴,它依赖基本范畴获得完型和大部分属性。下位范畴也有寄生性,下属范畴词语的产生一般晚于基本范畴词,他们大都由基本范畴词构成,多为复合结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原型和基本范畴层次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语境(context)的变化而变化,并依赖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比如,Rosch的试验中,受试人是美国人,橙子成了“水果”范畴的原型,如果受试人是中国人,可能原型就变成了苹果或者梨。还有研究发现,先秦中国人心中的“家畜”范畴的原型是马,猪是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而现代人心目中“家畜”的代表是猪和鸡。在基本层次范畴方面,生长在城市中的人会认为“树”是基本层次范畴,而生长在林区的人可能把松树、杨树、柳树当做基本层次范畴。这些现象都很有趣,可以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提供跨文化的佐证。
六是,意象图示观(the image schema view)。意象图示的定义,有各种说法。
(1)A image schema is a recurring, 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t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ture to our experience.(Johnson,1987:xiv):意象图示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
(2)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s and movements in space.(Gibbs and Colston,1995:349):意象图示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或空间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
(3)Briefly,an image schema is a dondensed redescription od perceptual experience for the purpose of mapping spatial structure onto conceptual structure(Oakley,2004):简单说来,意象图示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核心内容是,首先我们人类有自己的身体,我们无时无处不处于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如举手投足、观察思考、走路说话等,身体始终处于和外部客观世界的接触和互动之中。意象图示就产生于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之中,并使这些看似无关联的活动相互连贯,给抽象的活动赋予具体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意象如是来理解这些活动,进行推理,并把看似无关联的活动联系起来。请看下列例子 We go to university from home.Look at a long train from the first car to eh last A water drop rolls from the table onto the ground To fly from HongKong to Sydney The highway links beijing and shanghai 上述看似无关的活动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都有个一个始源,或称出发点,沿着一个路径到达终点。它们都遵循着“始源-路径-终点”这样的模式。这就是一个路径图示(PATH SCHEMA)。又如: I take out a bottle of milk from the refrigerator.I pour the milk out of the bottle.I pour the milk into a cup.我把钱装进口袋,走出银行,钻进轿车。
以上例句都和“容器”有关。我把钱装进了口袋这个“容器”,走出了银行这个“容器”,再度进入另一个“容器”轿车。经过无数次“容器”的经验,我们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容器”的意象图示。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把意象图示的特点总结如下,意象图示是一种抽象结构,它来源于人体在外部空间世界中的活动,具有体验性;它是许多具有一些共同特点的活动的“骨架”;它是头脑中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表征;它在人类活动中是不断再现的;它被用于组织人类的经验,把“无关”的经验联系起来;它产生于人类的具体经验,但是由于人类可以把它映射到抽象概念中区,因此,可以被用来组织人类的抽象概念。
常见的意象图示有:CONTAINER, CYCLE, PATH, LINK, PROCESS,SURFACE,OBJECT, COLLECTION,CENTER-PERIPHERY, NEAR-FAR, FULL-EMPTY, PART-WHOLE, CONTACT, COLLECTION.意象图式的转变(image schema transformation)指的是人们在利用意象图式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中注意焦点的变化。如,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在草地上运动着的高尔夫球时,他利用的是动态的路径意象图示,一旦该球停止,他的注意力就会就会停在球上。因此,观察者遵循的是path-focus-to-end-focus。意象图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四种:
path-focus-to-end-focus:想象移动物体经过的路径,之后注意力
集中在物体停止的地方。
Mutiplex-to-mass:想象某地点有一群物体,它们逐渐开始想四周移动,直到每一个物体都成为单一的独立的物体。Trajectory:在头脑中跟随一个不断移动的物体。
Superimposition:想象一个大的球体和一个小的管子,现在逐渐把管子变大直到球体能装进管子,再逐渐缩小直到能把管子装进球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经历大都遵循以上意象图示的转变。如当你看到一个水果摊时,决定过去买水果。从你原来站立处到走到水果摊前停下挑水果,遵循了path-focus-to-end-focus的转变。你把挑选的水果从筐子里拿出来,遵循了Mutiplex-to-mass的转变;突然,城管来了,小贩开始逃跑,你的视线追逐着小贩跑向远方,这就是Trajectory。
意象图示与一词多义研究
意象图式在一词多义的研究中最为普遍,尤其是对介词的研究。如Brugman的研究显示OVER,就可以用意象图示和意象图示的转变来解释。Lindner分析了1700多例动词短语的意义,结论表明这些意义都可以归结为数量不多的意象图示。在Linder的分析中包括600例verb+out(take out, spread out, throw out, pick out, leave out, shout out, draw out, pass out),以及1100多例verb+up(rasise up, break up, give up,wake up, shake up, think up).。一般认为,对数量这么大的一
些表达式,我们无法描述他们的意义。但是结果表明,我们都可以用几个意象图式来描述他们的意义。例如,对于verb+out结构,Linder找出了三个最基本的意象图示。如: John went out of the room Pump out the air(把空气压出去)Let out your anger Pick out the best theory(选出最好的理论)Drown out the music(淹没音乐的声音)Harry weaseled out of the contract.(哈里背弃合约)
Pour out the beans Roll out the red carpet.Send out the troops Hand out the information Write out your ideas The train strarted out for chicago 以上分析表明,意象图示是大量经验的概括。我们的经验可以无数,但意象图示的数量极少,因此,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意象图示来组织和理解无限的经验。
意象图式是初始的认知结构,形成概念范畴的基本途径,组织思维的重要形式,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意象图式的扩展是通过隐喻来
实现的,而且当一个概念被影射到另一个概念时,意象图式在其间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我们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体经验(如感知环境、移动身体、发出动力、感受力量等)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然后我们就用这些基本意象图式来组织较为抽象的思维,从而逐步形成了我们的语义结构。因此意象图式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的语义结构、概念系统、认知模型具有关键作用。
人类的理解和推理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意象图式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意象图式交织起来构成了经验网络,从而也就形成了语义网络。既然意象图式规定并制约了人类的理解和推理,那么语言中意义的形成就可以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加以描述和解析。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家的大量实证研究说明,利用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的观念可以对语言中错综复杂的语义现象(尤其是多义现象)作出简单而同一的解释。
七是,认知模型观(the ICM view)。框架语义学,简单地说就是,要理解一个词的意义,就要把这个词放到有关框架中去理解。Lackoff(1987)提出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简称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所谓ICM,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上的一种复杂完形结构。如,听到或看到“教授”一词,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它属于什么语义场,能和哪些词搭配。我们更可能想到的是“大学”“学生”“博士”“授课”“校园”“图书馆”。同样,我们看到“rose”玫瑰时联想到的往往是爱情、生日、求爱等,而不是它的同义词、上义词。因此,框架语义学是关于语言理解的语义学。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典型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框架语义学即:Frame as models for understanding,words as tools so evoke frames。意思是说框架是理解的模式,词汇是激起框架的工具。提出框架语义学的学者是Fillmore。框架是经验、信念或实践的结构背景,它构成意义理解的一种先决概念条件。在意义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概念不是杂乱无章的,往往很多概念有一种同现的趋势。例如,RESATURANT, CUSTOMER, WAITER, ODERING, EATING, BILL等。CUSTOMER, WAITER, ODERING, EATING, BILL这些概念是理解RESATURANT的框架。再如,半径(RADIUS)的理解只能通过圆周、直径、圆心、圆弧等概念才能完全理解。半径是一条线段,但不是任何一条线段都可以叫做半径,只有连接圆心到圆周任何一点的线段才是半径。
语义场理论和框架语义学不同。语义场理论认为词汇都处于纵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或横聚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受语义场理论的影响,语义学家的任务就是解释各种纵聚合关系和横聚合关系。框架语义学不同,它认为一个词汇或概念只有在相应知识框架的背景中才能得到理解。商业交流框架汇总的词汇关系:BUY , SELL, CHANGE, SPEND, PAY,COST,以及buyer, seller,goods,money。而实际上,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往往只需要激活部分框架。例如,概念RISK的框架包含以下成分或元素:
chance(ne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harm,victim object(potentially endangered by the risk); situation(which gives rise to the risk); deed(that brings about the situation); actor(of the deed);
grain(of the actor in taking the risk),purpose(of the actor in the deed),beneficiary and motivation(for the actor)
动词risk可能出现的一些句子如下:
a.You ’ve(actor/victim)risked your health(valued object)for a few cheap thrills(gain)b.Other(actor/victim)had risked all(valued object)in the war(situation)c.She(actor/victim)has risked so much(valued object)for the sake of vanity(motivation)d.Men(actor/victim)were not inclined to risk scalping(harm)for the sake of settlers they had never seen(beneficiary)e/I(actor/victim)did not dare risk a pause(deed)to let that sink in(purpose)在以上句子中,没有任何一个句子同时含有RISK框架的所有成分,但是理解以上任何句子都需要激活RISK的框架。
这种理想化认知模型是一种认知模型集,许多认知模型集合在一
起就可形成一个认知模型集,又叫集束模型(cluster models),它有时比单独的一个认知模型更为基础。我们是通过ICM 结构来组织知识的,范畴结构和原型效应是这种组织的结果,因此,我们用ICM来描写范畴也是完全可行的。
八是,隐喻观(the metaphor view)。隐喻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抽象性的语义主要是以空间概念为基础跨域隐喻而成。隐喻不仅仅是个语言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的。
(一)隐喻语言的产生
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理查德(1936)指出,“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语言是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不仅是认知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隐喻是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但这两种概念是怎样共存于一个隐喻中的呢?一般认为,需要是隐喻之母。正如衣服起初是用来御寒的,后来才被作为装饰一样,词语的隐喻用法起初是为了填补语言表达的空白,后来由于它的修饰与表达力成为语言的修辞。随着人类经验的扩展,信息单位也不断增加,有些较早获得的语义单位被赋予了词语来表达。为了表达其他空位信息单位,人们不得不借用已经存在的词语。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语多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后来人们又用它们来命名其他相似的具体事物。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种抽象认知能力来源于对两个概念的“相似”(similarity)的认知。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它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物体的物理特征固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人们认识事物不只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各种感官的共同作用,这种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人们在日常经验中发现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人们隐喻式的感知也由于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联想而使人们开阔了对客体的认识。例如“史密斯是狮子”既非对他本人真实的描述又非纯属某人对他的看法,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隐喻。从这个意义上说,隐喻基于两事物间的合成相似(synthetic similarity)。当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已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要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思想。这时,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用对已有事物的认识来处理、对待、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领域之间的投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以“床”
为例,在各种直接被理解的“床”之外,人们又认识并以同一语言符号命名了河床、冰床、机床、苗床、花床、矿床等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温床”这一概念并表示保持一定温度培育蔬菜或花卉等幼苗的苗床,又表示有利于坏人、坏事、坏思想滋生的地方或环境。英语中同样有“a bed of nails(极其艰难的情况)”“a bed of roses(称心如意的境遇)”,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动词意义:把„„栽于苗床,为客人安排床铺。这些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有趣的是,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我们注意到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dove,ros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在英语言文化汇总,rose也常用于隐喻。不谋而合的是,有人认为rose在英语言文化中有上升为基本范畴的趋势。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基本范畴的又一基本性:被用于隐喻频率最高。所以,其语义变化最多,发展最快。
从认知的角度看,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言的隐喻才是最重要的。(metaphors that have unconsciously built into the language by long-established conven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如head,face,eye,mouth,lios,nose,neck,shoulder,arm,hands等。常规隐喻不仅丰富了语言,而且也是认了idui世界上的不同范畴的事物强加于一种关联的方式,是简化语言的手段。因为一个词可以用于不太得范畴。
比如,山和人体是两个互不相连的范畴,而隐喻思维的延伸在形成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中起了重要作用。隐喻不仅是语言表撒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
一般来讲,隐喻是通过源范畴(sourse category)来思考和概念化目标范畴(target category)的。源范畴是先认知的具体的范畴,而目标范畴是后认知的具体的或抽象的范畴。如: You are wasting my time.Can you give me a few minutes?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Is that worth your while? 所以,隐喻不仅是根据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来认识和构造对其他事物的认知模式,而且是将整个认知模式的结构、内部关系转移过去。这种转移被称为源模式向目标模式结构的映射(mapping of the structure of a sourse model onto a target model)。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它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悟性的、难以确定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据统计,认了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莱考夫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大致分为三类:
1、结构隐喻(strucut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如spend一词最早用来谈论金钱,后来被用于谈论time,energy,efforts,force,fuel等等。以TIME IS MONEY为例,用于谈论money的所有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时间被当做金钱一样宝贵的东西。
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r house I do no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 大量的表达方式证明ARGUMENT IS WAR 是一个隐喻概念: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t I demolished his argument I ha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 If you use that strategy,he will wipe you out.可以看出,人们“争论”时所说所为大部分是由战争概念所构成。争论是一场舌战,有进攻、防守、反进攻、输赢等。“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决定了人们对争论的认识,理解、谈论的方式是由战争概念所构成的。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
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HAPPY IS UP, SAD IS DOWN I am feeling up You are in high spirits I am feeling down He is really low these days 这个隐喻概念及其相应的语言表达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物质的和文化的经验为基础:下弯的姿势与悲哀和沮丧同向,而直立的姿势与愉快和活力共存。再如,MORE IS UP;LESS IS DOWN.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语言实例:
The number of books printed each year keeps going up.The stock prices keep rising these days The number of errors he made is incredibly low.His income fell 10% last year because of inflation If you are too hot, turn the heat down 国民生产总值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 科学技术是农业产量逐年提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有所下降
在这里,源于为上下域,目标域为数量。认知研究者们都认为充
当源域的一般来说是可以直接被理解的经验。地球引力的作用在人的经验中构成了上下图式结构,人类进一步发展了经验结构的相关性(structual correlation)。我们在容器中增加物质时,其平面上升,当减少物质时,其平面下降。于是产生了MORE与 UP;LESS 与DOWN的语义相关性。这是无意识的,而这种无意识更说明了它的自然性和必然性。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方位隐喻概念,如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RATIONAL IS UP;EMOTIONAL IS DOWN.(其物质和文化基础是,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视人类主宰着动植物等自然环境,人的特有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人类高于及其动物并具有控制权。)CONSCIOUS IS UP;UNCONSCIOUS IS DOWN(物质基础,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睡觉时为卧姿,醒时为立姿)
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人类多数隐喻概念参照方位概念组建,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经验为基础,同时,也说明人类的思维及语言的进化过程。
3、实体隐喻
人类最住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派生出了——实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做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
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例如: My fear of insects is driving my wife crazy(referring)It will take a lot of patience to finish this book(quantifying)The ugly side of his personality comes out under pressure(identifying aspects)The pressure of his responsibilities caused his breakdown(identifying causes)实体隐喻最典型的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丛林、田野、地区,甚至将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动、活动、状态也看做一个容器,因而英语有如下表达:
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VISUAL FIELDS AS CONTAINER)Are you in the race on Sunday(RACE AS CONTAINER)There is a lot of land in kansas(AREAS AS CONTAINER)How did you get into window-washing as a profession?(THE ACTIVITY OF WASHING AS CONTAINER)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TROUBLE AS CONTAINER)这些语言形式已经成为普通的语言,一般人们已经意识不到他们的隐喻性。这正说明人们的思维方式已不自觉地将两种事物相提并论,并以具体的事物思考、经历、谈论抽象的事物,使其似乎具有了具体事物的特征,以达到系统地描述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世界的目的。
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和其他感知一样,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又如,LIFE IS JOURNEY,人们在对具体行为JOURNEY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抽象现象进行理解:从JOURNEY到LIFE的结构映射(structual mapping): THE PERSON LEADING A LIFE IS A TRAVELLER:she went though life with a good heart.HIS PURPOSES ARE DESTINATIONS:he knows where he is going in life.THE MEANS FOR ACHIEVING PURPOSE ARE ROUTES: I do not know which path to take DIFFICULTIES IN LIFE ARE IMPEDIMENTS TO TRAVEL: he worked his way around many obstacles PROGRESS IS THE DISTANCE TRAVELLED: he made his way in life THINGS YOU GOUGE YOUR PROGRESS BY ARE LANDMARKS: then he came to a point in his life where he had to make a difficult decision CHOICES IN LIFE ARE CROSSROADS:there were two paths open to him.如果只从字典或字面意义来理解LIFE,其语义很单纯,但如果用JOURNEY 的隐喻结构来表达、联想、理解LIFE,其意义则变得非常丰富,而这丰富的意义来自人们的亲身体验,这体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通过隐喻才能言传,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那么,什么决定源范畴的选择呢?这取决于人们的经验和文化传统。常规隐喻是一个语言集团文化和经验的沉淀。源范畴与目标范畴之间形成一定的隐喻结构网,同一源范畴可以隐喻多个目标范畴,如LIFE IS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同一目标范畴也可以由多个源范畴隐喻,如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BATTLE, AN ARGUMENT IS A CONTAINER, AN ARGUMENT IS A BUILDING.等。这些并不互相矛盾,不同的源范畴突出目标范畴的不同方面。决定于使用者欲表达和突显的内容。一般来讲,隐喻结构的源范畴是我们熟悉的、具体的,这些范畴来源于人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是最基本的经验。
总之,认知语义学是建立在对传统语义理论批判之上的,强调基于身体的经验和想像,把注意力真正转向人类如何运用意象图式、隐喻、换喻寓比、百科观等进行推理的研究,这再也不是禁区了,因为多年来客观主义语义学限制研究人的推理。但该理论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强调语义出自身体经验,这是正确的,符合唯物主义观,但推理多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常会因人而异,常带有很大成分的主观色彩。隐喻植根于体验,可我们也会发现许多隐喻不一定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没有经历过结婚的人,没有蹲过监狱的人,同样能理解这个隐喻的意义。这就是说,语言中的隐喻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身体经验,还有一部分不一定来源于身体经验。它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
系。
第二章 义位及其性质 第一节 语义系统和语义单位
一、语义在语言要素中的地位
语言由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次组成,而每个层次又是一个系统。汉语的语义系统,是由大量的处于聚合关系和某些组合关系的语义单位构成的。语音、语义、语法作为语言这个整体的三个部分,一方面有许多相似、相通的地方,一方面又各自有明显的特点。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言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语音是物质方面,语义是精神方面。精神不像物质那样可以直接观察到、接触到。
2、语音、语法是封闭系统,相对稳定,语义是开放系统,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常常有变化。
3、在语言汇总,语义层面的单位最多,单位之间的关系最复杂。比较起来,语音最简单,语法比语音复杂,但远比不上语义的复杂性。
4、音位、语法与语言反映的主客观世界没有直接联系,而语义与语言所反映的极为复杂的主客观世界联系极为密切。由此可见,语义是语言中最复杂最难研究的部分。
从语言和它各个部分的功能来看,语音、语法、语义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但这三者的地位并不相同,语音、语法都是为语义服务的。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组织、表达语义,使人顺利实
现交流信息的目的。语音的作用,是负荷语义、区别语义,使看不见、摸不着的语义有所依托得以承载,因而才能被感知被识别。语义则不同。尽管语义必须附着在语音上,必须靠语法组织起来,但是语义不是为语音、语法服务的。它构成话语的含义或内容。运用语言交谈,其实就是用语言交流语义。说者想说的,听者想听的,说到底并不是语音和语法,而是话语的意思,其实就是语义。所以,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交流,经翻译之后,只要能彼此了解对方的意思,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双方并不在乎彼此差别巨大的语音和语法。所以说,语义是语言交际的内容,语音、语法是语义存在和交流的手段、载体,语义才是语言三要素中最根本最重要的。
二、语义单位
语义系统是由不同的语义单位组成的,言语的意义也是由不同的语义单位组成的。语义单位是语言中意义的单位,共有义素、语素义、义位、义丛、句义、言语作品义等。其中,前四种在词汇层面上。词汇语义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词汇层面的无数意义单位简化为少数的几个基本义类——义素、语素义、义位、义丛,并研究它们的结构,以及它们在语义体系中的位置和关系。
(一)义位
在这些基本义类中,义位是最基本的核心的单位。因为,研究语义最重视的是词义。我国训诂学主要研究的字义大体等于今天所说的词义。词义是语义系统中现成的单位,是组成言语作品的基本的语义材料。说话或者写文章,从语义上讲就是将词义组成句子意义,再将
句子意义组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意思。词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多义词来说,词义是指多义词的哪一个意义呢?考虑到指称多义词各个意义的“义项”是词典学术语,因此,学者们主张采用“义位(sememe)”来指称大致相当于义项的语义单位。那么,从语义学的角度,我们就可以说单义词有一个义位,多义词有多个义位。如“缥缈”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就是一个义位。“手头”可以表示“手中所有。指个人的经济状况”,如“最近手头有点紧”;也可以表示“正在进行的”,如“把手头的工作忙完”。词典中的这两个义项就是词汇语义学中的两个义位。
(二)义素
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是分解义位得到的。由于义素不像其他语义单位那样直接依附在可以感知的语音形式上,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训诂学和传统语义学阶段都没有研究义素,现代语义学才发现并开始研究义素。我们分析“母亲”这个义位,就可以得到“直系亲属”“生育关系”“女性”这样一些义素。
义位是由一束义素构成的,这束义素把该义位与其他义位区别开来,同时又表明这个义位与其他义位的关系。在对名词性义位进行义素分析时,我们可以得到“客体、动物、植物、人”等义素,在对“亲属”类名词义位进行义素分析时,我们可以得到“长辈/晚辈、直系/非直系、姻亲/血亲、男性/女性”等义素。除了这些表示理性意义的基本义素,还有表示感性意义的附加义素,如褒/贬义、形象义、书面/口语语体义。
寻找义位的义素构成的方法叫义素分析法,也叫成分分析法,始于20世纪4、50年代。是通过对不同的义位的对比,找出它们包含的义素的方法。这是结构语言学的对比原则在语义研究中的运用。
1943年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提出了语义分析的设想,而美国人类学家古德纳夫(以刀denuogh)则在1956年在研究亲属词时正式提出了语义成分分析法。到60年代卡茨(Katz)和福多(Fodror)也在转换生成语法分析中用这种分析法描写语义成分.在汉语界,自1978年周绍珩把这种语义分析方法介绍进中国后也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刘叔新(1982)提倡采用义素分析法研究汉语同义词,并将这一认识用于他当时正在主编的《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中。贾彦德的《汉语语义学》专门列出义素分析的程序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义征分析程序。张志毅、张庆云(2001)也对语义成分的内部结构作了深入探讨,区分上位义素和下位义素。义素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细致地辨别词语意义的组成要素。
义素分析法的步骤如下,首先,掌握用元语言。元语言是人工创制的用来记录语义特征并分析、描写自然语言的语言,也叫符号语言,元语言是解释性语言,工具性语言用来记录的基本语义特征并用来分析和描写目标语言的更高层次的语言,是人工创制的语言。在辞书编纂和语言教学中用于释义的语句称元语言。在语言研究中为描写和分析语言成分特征作用的一套符号和术语,如[+noun]([+名记号])、[+abstraet]([+抽象])、[+animateJ([+有生命])等,也属元语言。
元语言所记录的语义特征即义素,如有生命、人类、动物、雄性、
第四篇:中年级组谜语
1、字谜:需要一半就留下一半——雷
2、字谜:石达开——研
3、字谜:守门员——闪
4、字谜:格外大方——回
5、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6、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7、字谜: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8、字谜:六十天——朋
9、字谜:贪前稍变就成穷——贫
10、一月七日,猜一个字
答案是:脂
11、三张纸,猜一个字
答案是:顺
12、一头牛,猜一个字
答案是:生
60、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答案是:府64、七人头上长青草,猜一字
答案是:花 91、太阳月亮共草帽,猜一个字
答案是:萌 94、十个哥哥,猜一个字
答案是:克
96、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
答案是:目 88、十五天,猜一个字
答案是:胖
82、一把弯弓一块土,三根田砍两块田。
答案是:疆 84、十一个人共做官,猜一个字
答案是:仕 70、九辆车,猜一个字
答案是:轨 69、九号,猜一字
答案是:旭
67、九十九,猜一字
答案是:白 68、九只鸟,猜一个字
答案是:鸠 65、七十二小时,猜一个字
答案是:晶
41、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27、字谜:秀才翘尾巴——秃
25、字谜:半青半紫——素
22、字谜:加一半,减一半,不出声他不干——喊
谜语五:鹤
.腿细长,脚瘦小,戴红帽,穿白袍。
谜语五:布谷鸟
夏前它来到,秋后没处找,摧咱快播种,年年来一遭。
谜语六:蜻蜓
尾巴一根钉,秋水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谜语七:鸵鸟
一个黑大汉,腰插两把扇,走一步,扇几扇。
谜语八:狗
角黍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批示刀,坐着反比立着高。
谜语九:山羊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
谜语十:蛇
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
谜语10月1日:青蛙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谜语十二:乌贼
皮关于竹子的诗句黑肉儿白,肚里墨样黑,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
谜语十三:蜗牛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谜语十四:蝎子
前有毒夹,后有尾巴,全身二10月1日节,国药铺要它。
谜语十五:鱼
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
谜语十六:鸭子
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走路摆布摆,不是摆架子。
谜语十七:鹿
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
谜语十八:大象 谜语一:大象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语二:螃蟹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里常把泡沫吐。
谜语三:青蛙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建功劳。谜语四:叫鸡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色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第五篇:第四届国际认知语义学研讨会日程安排英文版
thSchedule for the 4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Workshop
Time:8:00~17:30
Location:110, Building of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Calls:8821624;***
Location:Lecture Hall, Meiya building
8:00~9:40Speaker:Chris Sinha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President o the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Topic:Iconology and imagination in human development or Language as
a biocultural niche and social institution
10:00~11:40Speaker:Suzanne Kemmer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Rice
Topic:Constructions in a Usage-based Model
15:00~16:40Speaker:Michael Barlow
Professor of Auckland University
Topic:Using Corpora to Develop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8:00~9:40Speaker:Maarten Lemmens
Professor(English Linguistics)at University Lille 3
Topic:Views on Verb Bleaching and Auxiliation: Progressive Constructionsin1
Dutch and Light Verb Constructions in Odia
10:00~11:40Speaker:Yan Huang
Professor of Auckland University
Topic:Cognitive Pragmatics and neo-Gricean Pragmatics
15:00~16:40Speaker:Ken Turner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Brighton
Topic:The Importance of Interfaces
Conference
Time:8:00~24:00
Location:Jixian Hotel
Calls:***
********************************************************************************************* 8:30~9:00Opening Ceremony
Location:Lecture Hall, Meiya Building
Chair:Long Yuejun
Speech by Professor Chen Shou, Deputy President of Hunan University
Speech by Professor Shu Dingfang, Chairman of CCLA
Speech by Professor Chris Sinha, President of ICLA
Speech by Professor Liu Zhengguang, Dean of the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9:00~9:30 Photo Taking
9:30~10:30Plenary Speech
Chair:Professor Wang Wenbin, Deputy President of Ningbo University
Speaker: Chris Sinha
Topic: When time is not space: Evidence from an Amazonian culture and language
10:30~10:40Tea Break
10:40~11:40Plenary Speech
Chair:Professor Zhang Hui, Vice-Chairman of CCLA
Speaker: Yan Huang
Topic:Unarticulated constituents in neo-Gricean pragmatics
11:40~11:55Speeches from the Publishing Hous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and Educational Pres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ress
12:00~14:00LunchLocation:Jixian Hotel
14:00~15:00Plenary Speech
Chair:Jiang Yan
Speaker:Suzanne Kemmer
Topic:Fictive Motion in the Domain of Light
15:00~15:15Tea Break
15:15~17:40Theme Session
For Details please see the leaflet.18:00~19:30BanquetLocation:Xiangfu Hancheng Resturant
*********************************************************************************
8:00~10:00 Pleanary Speeches
(8:00~9:00)Chair:Professor Zhang Keding, President Assistant of Henan UniversityLocation:Lecture Hall, Meiya building
Speaker:Ken Turner
Topic:Language, Truth, Cognition and Logic
(9:00~10:00)Chair :Professor Xiong Xueliang
Speaker:Michael Barlow
Topic: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Usage Events
10:00~10:10Tea Break:Lobby of Meiya Building
10:10~11:40Theme Session
12:00~14:00LunchLocation:Jixian Hotel
14:00~15:00Plenary Speech
Chair:Professor Xin Bin
Location:Lecture Hall, Meiya Building
Speaker:Maarten Lemmens
Topic:Syntactic reinterpretation, actualisation and(potential)grammaticalis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new evaluative adjectives in English and Dutch
15:00~16:00Summary From Theme Sessions
Chair:Professor Wen Xu
Location: Lecture Hall, Meiya Building
16:00~16:10Tea Break:Lobby in Meiya Building
16:10~17:00Closing Ceremony
Chair:Professor Liu Zhengguang
Location:Lecture Hall, Meiya Building
Summary Speech: Professor Wang Wenbin
Conference Memorandum: Professor Bai Jiehong
Speech from the host of the 5th conference
17:20Supper
Theme Session Arran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