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论》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论》课程论文》。

第一篇:《邓论》课程论文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3月课程考试《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论文卷纸

要求: 1.满分100分。

2.论文字数在1500字以上。无错别字。3.抄袭、不按规定题目写作的论文以“0”分记。

4.有明确、具体的内容,分析清楚;作用定性分析要清楚;

论点、论据充分、确实,结论完整;

评定成绩

评语:

题目: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摘 要】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这条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两个基本点不放,是关系到是否真正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大问题,因而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关键词】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 基本点

成败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如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的时代内容相结合,还是坚持那种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政策,那就无法正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是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而我们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同现阶段新的时代内容相联系的。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以坚持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编辑本段]党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展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行动纲领。这个纲领的提出,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基本政策更具规范性和稳定性。牢牢把握和全面实施党的基本纲领,对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篇:邓论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讨

学员九队沈磊3022005237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实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概括了这个体系的本内容,这既是重要的战略举措,又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本文将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及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一、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当今社会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它是发展的、开放的系统,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指出的: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毛泽东同志创建性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革命实践中,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事实证明,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的实践,才能牢牢掌握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统领多元,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社会思潮;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才能充分发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确立这一理想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写照。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全国人民在21世纪前20年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鼓舞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只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才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是这样。中华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灿烂文化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党紧跟时代前进的节奏,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之源。这两大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不断创造崭新业绩和世界奇迹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道德和法律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都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维系,其中法律依靠的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等非强制手段来实现。道德建设的核心即是荣辱观。2003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具体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风尚、人生态度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三者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地指出了在当今社会主义中国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充分说明了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导,属理论层面的要求,统领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往往包含有多种价值追求,同时又要在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生活中树立主导性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明确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关键,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它的提出和贯彻,要求我国人民准确地领会和自觉地把握它,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又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及实践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表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复合体。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利益关系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存在着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然而,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社会必定有一种主导性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来不但需要引领整个社会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极大增长,还需要体现在生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上,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社会思想文化的核心,体现了这种社会制度的根本精神,也是这种社会赖以生存的精神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精神的生命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求形成主导价值共识,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为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提供了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 我国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当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主导理想,这一理想应具有高度凝聚力和推动力,能为我们事业的成功提供有力的精神保证。因此正在走自己民族振兴之路的中国,必须确立自己的社会理想,切实加强主导理想的培养,以使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顺应潮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的提出深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这一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总体发展、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未来走向,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主心骨和强大推动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引导人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全体人民的追求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中国人民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指导理论、奋斗目标,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各个层面,既有理论层面,又有理想、道德、精神层面;既有信仰指向,又有共同目标,既有精神精髓,又有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前我们只是熟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一范畴。然而道德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世界观等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只是单纯地抓道德,很难将全社会的道德认知、道德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不然,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既有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也有理论基础。在这里,指导思想与行为规范、理论与实际运用、历史与现实成功地结合成为一体。同时应当明确地认识到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并不是仅限于个人的品德修养,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如何做事做人,也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它必将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并将长期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稳定下来。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方面的深刻改变必然

导致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等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综观全球,东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化之间、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民族之间等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体系的比较和冲突,在国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影响也日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新世纪的一个具有全球性、时代性的问题;加之市场经济特有的属性亦会带来众多负面效应,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的特点,由此,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明确的价值观念受到质疑,导致不少人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困惑、迷茫、盲从。特别要看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因此要应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化解以上诸多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否则,就可能迷失我们前进的方向,削弱和涣散我们的斗志,瓦解和分裂我们的队伍,从而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在实践中要让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导向、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法制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仓俊烘·建设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教育报,2006-12-01·

[4]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基本特征·光明日报,2007-04-03·

[5]木拉提·巴海·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8)·

2008-12-22

第三篇:毛邓三课程论文

为自己尽力,对社会负责;为今天尽力,对明天负责

[1]

摘要:生命对于每个个体都只有一次,每个人仅有一次在这历史的舞台上表演一幕短剧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思考过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每个人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就是这小小的一幕短剧里与你一同参演的有无数多人,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们负责,要对这个集体,这个社会负责。当代人追寻着当代人的幸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终归是属于未来的那一群人,但是这车轮要滚向哪里是掌握在今天这群人手里的。每个时期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都要承担起历史赋予它的重任,它决定了历史这车轮是驶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是平坦的阳关大道。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不会拿历史的明天冒险,它不会选择走危险的途径。所以它应该是理智的,智慧的,应该有广博的胸怀,大爱之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能有丝毫的偏狭与自私的索取。

关键词:人生追求 处世之道 社会责任 历史职责

一.为自己尽力,对社会负责

1.为自己尽力

生命之于每个人,每个生命体,都太宝贵了。或许自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当我们获得生命时,我们就开始了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与探索。懵懂的孩提时代,最初对这世界的认识是:这个世界的人或事都是和我相关的,都是为我而准备的,我就是主角。后来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陌生的几乎与我无关的人,我仅是这无数人中的一员而已,我并不是主角,世界也不是绕着我转,那么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什么呢,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特别是小学六年级以及之后的一两年里关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思索一直困扰着我,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折磨”。巴甫洛夫,鲁迅,奥斯特若夫斯基等人给了我他们的答案,但是我以及我身边的许多人的思索始终没有结果。不过我听到了一些声音一些来自我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不愿意碌碌无为地过一生,我不愿来过这世间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不甘心我的生命如流星般瞬间在历史的长空里划过,却从来不曾发出流星那样闪耀的光芒。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不普通,很不平凡,生命只有一次,我定然要有一番大作为。后来我发觉我的想法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世俗得很,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曾问过许多人,关于他们的追求,他们觉得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曾读到过一些同龄人关于这些问题的文字,无不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有些人认为关键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将自己的快乐与身边的人分享,让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更加幸福;有些人认为要努力壮大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有些人认为要轰轰烈烈一回,干一番大事业,不枉来世间走一遭。更多人想光耀门楣,想出名,想赚很多钱,想尽情享受人生,当然还有些人只是想平平淡淡,踏踏实实,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平凡的想法。无论怎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是他们的人生,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的,我们不可以妄言谁的选择好,谁的选择就一定不好。因为每个个体都可以有他的独特想法,有他的人生追求。生命赋予他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都是极为短暂的,他们有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他们应该为自己尽力。

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罗素主张个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他对人性的洞察是至深的。如他所言每个人都抛不开自己的渴望自己的追求,这些强烈的感情甚至支配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人生。但是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存在,每个人的行为都在影响着他所在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人是否真的可以仅仅为自己尽力就可以,仅仅追求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幸福与人生价值而不用考虑其它呢?

2.对社会负责

如果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问你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互相伤害,为什么那些顿顿山珍海味的人不施舍那些挨饿受罪的人?不知道你要怎么回答。曾经的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孩子一定都会这么问。或许就是这些问题最先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当然年少时的思考或许是片面的天真的。现在我试着叙述曾经浮现的那些想法。

一个人对待所有人与对待自己绝对平等,甚至把他人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称之为“绝对无私”。对于这样一个绝对无私的人,他勇于承担,从不逃避任何责任,甚至把别人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别人的快乐幸福视为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他宁愿自己吃亏,也绝不占别人便宜;他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帮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受饿的人;无论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也不会怨恨报复。他工作兢兢业业,绝不偷闲,因为他不做,这些活就得被人承担,他努力了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那么现在试想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极为高尚,绝对无私的,这个世界将会怎样一番景象?还会有人挨饿吗?还会有犯罪吗?还会有种族高下之别,你我之别吗?还会有仇恨与报复吗?还会有侵略与战争吗?还会有压榨与剥削吗?回答全部都会是:没有。

一个人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子上,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可以用尽一切手段谋求自己的最大收益,想方设法占据最多最好的资源,可以把快乐建立在所有人的痛苦之上,他可以有负于天下所有人,但不允许有任何一人对不起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不考虑恶果,为了私利可以任意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绝对自私”。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绝对自私的,那么结果很简单:整个世界将成为一个人间炼狱,自然资源的破坏,罪恶,战争与硝烟会很快毁灭人类,甚至整个地球家园。

以上是两种极端情形下的假设。真要让所有人都做到“绝对无私”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聪明”的人自然不会选择做这样的人。所以虽然现在在非洲还有那么多人在挨饿,而美国却因生产过剩每年要花费巨额资金用来囤积多余的粮食;所以虽然现在的中国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有无数的豪宅与空屋,而农民工只有破落不堪的居所;所以现在虽然还有许多人还在饥寒交迫中,而我们却奢侈地追求着服饰的潮流与时尚,食品的营养和美味。当然从某种意义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无私”,否则每个人都在做最大的牺牲,都不知道追求自己的快乐与满足,那么这么过一辈子意义又在哪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自私,就可以无视现在所存在的这一切不和谐的问题。从后一个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体对集体的不负责,人类对社会的不负责,一味遵照自己的意愿,最后将导致可怕的后果。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现实是介于以上这两种极端假设之间的,但是介于着两种极端之间的情形有无数多种,显然我们现在选择的并不是最佳的,我 们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是令很多人极为不满的。当然也有许多人乐在其中,他们或许就是从社会中索取最多而不用负担相应责任的那一群人。

以前一直都认为我欠家人,欠父母的很多,我的所作所为要对他们负责,要发奋,要努力,不可以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所以我一直都是家里所谓的“乖孩子”。但是后来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祖辈甚至比我父母更加辛勤地劳作,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虽然他们给了他们子女一样的关爱,但是物质条件是却是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的。也就是说我现在享有的这些更多更好地物质条件并不是仅仅来源于父母的劳动,而是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却是无数的劳动者,所以我享受到的是无数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这样我不仅欠我的父母,还欠整个社会一笔债。每个人在自己开始生产劳动之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这个时候你在向整个社会索取,你所享受的所有的物质成果都与你无关,他们是先前以及现在的劳动者创造出的。即使是参加了社会生产以后,而许多人付出的比你多,但得到的却少得可怜,那么他们本该得到的一定是被群体中的另一些人(包括你)索取了。

人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并从这个社会中索取,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社会中的其他人,社会的美好和谐要靠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考虑到以上种种,在为自己尽力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为社会尽力呢?想着自己能获得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问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是否也该问问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呢?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理想与追求也不同,但是理想与追求对于每一个人都人都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奋力拼搏,尽力找寻幸福,尽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之前我们说过对于个体生命而言,这样做是积极的,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不同人的不同追求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自我证明的过程,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促进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作出贡献反过来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比如科学家们执着于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揭示了许多自然科学的规律,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而他们在的科学上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在历史赋予的一些契机下,我们中的一些平凡人的确做出了非凡的事,成了影响世界,改变历史的人。但记住每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无可替代的,世界没有了它就不行了。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遇难2千多人,损失了许多纽约金融业精英,但华尔街并未因此荒芜。一批精英的亡故,自然会有另一批精英顶上。从这个方面来看,每个人,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优秀,某种意义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你也自然会有人来完成你所做的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所以无论你是追求平平淡淡,还是想要轰轰烈烈,一个人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是极其微小的。无论何时,无论你个人的理想是什么,追求是什么,你处在什么位子,都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太高,因为你永远仅仅是这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20世纪涌现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中,希特勒这个盖世魔王是最具破坏力的一位,他鼓吹煽动起民族与民族间的矛盾,发动侵略战争,残杀无辜,来满足一己私欲。他的人生追求是偏狭,畸形,邪恶的,他以所谓的美好动机,蛊惑住了人心,他以高尚为幌子掩饰自己的不堪。当他终于获得了那股巨大的力量后,他就以这股力量疯狂地开始他邪恶,不堪的追求。他拥有了足够力量以后,不但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反而因一己

之私,给将整个世界推向火海。而在东方在中国有个革命家,“指点江上,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时的他就有着这样的壮志奇怀。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感召,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从此有了终生坚信不移的伟大理想。他有着古今独步的胸襟与气魄,这位革命家追求伟大理想并为这理想奉献毕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3]胜利,开启了历史新纪元。二者都是上世纪影响了世界的人物,同样是追求人生理想与目标,前者极度自私,狭隘偏激,给社会带来灾难;后者心系天下,有着非凡气魄,造福人民。如果有一天,因为一个契机,你获得了很大的力量,有足够的影响力,你的所作所为甚至足以改变世人的命运时,也不代表你可以凌驾于任何人人之上,必须记住你还是这社会群体中普通的一员,你必须保持你的谦卑之心, “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你始终要对社会负责。

或许个人的成败并没有那么重要,想做什么与该做什么是不同的,这就是责任的内涵与意义。

成败是术,大爱是道

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余秋雨先生在上海市委党校的一场讲座。他对于一个人的追求是否有利于社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能算是对社会负责,有这样一个评判的准则:看他的行为到底是增加了这世间的“爱”,还是增加了这时间的“恨”。依照这个评判准则,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一切鼓吹煽动民族矛盾,企图分裂国家,一切侵略战争,恐怖袭击,制造社会**,破坏和平的行为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这道理看似浅显,又有多少人真正领会。

大师对于个人对成功的追求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并不鼓励我们一味追求个人的成功,关注的只是自身,他曾说“我的祖母告诉我,哪怕家里只有一杯开水,让隔壁有病的邻居喝。”,“中国文化不以成败论英雄,大爱才是关键。成败是术,大爱是道。现在大家过分强调成功,[4]如果满街都是成功者,很恐怖。”他说。好一个成败是术,大爱是道,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出自《礼记》)这般崇高的理想与境界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所奉行的处世之道是:我不亏待自己,也决不为难他人;为实现人生价值奋斗,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为了一切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有责任努力壮大自己。一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中蕴含了无穷的人生哲理与大爱之心,这种弹性哲学恰恰体现中华民族的独有的睿智和一种广博的胸怀,我坚信这是一句关于处世之道与社会责任的至理名言。

二.为今天尽力,对明天负责

1.为今天尽力

生命太过美好,太过短暂,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显得十分珍贵,而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只有此时此刻,此刻做什么,此刻的感受很重要。人这短暂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片刻组成,如果这些片刻都是充满着愉悦、快乐的,那么这一生也就是美好幸福的。我们应该尽力让今

天的自己,此刻的自己获得开心,获得满足。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个地方的人,他们将自己一生中所有快乐的日子加起来作为自己的寿命。在人们死后,族人便将他们的“寿命”刻在墓碑上,这代表着已故之人一生中所有的幸福与快乐。或许是蒙受了太多苦难的人们创造出了这则寓言,寓言中对生命的长度做了另一种诠释,他鼓励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追求快乐与幸福。过去人们的确蒙受了太多苦难,所以佛家祈愿国家安泰吉祥、人民生活美满如意,受到人们的推崇;佛家主张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给信佛的人们以一种美好的“希望”拨动了受苦受难人们的心弦;普渡众

[5]生,摆脱烦恼,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之说能够打动人心。其它宗教也有类似之说,主张引导人们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人类社会在迅猛发展着,我们或许无法切身体会过去的人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但是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困难与艰辛,都有着自己的烦恼与不幸,每一代人都有权为创造今天的美好生活尽力。

当代人的确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是当“美好”与“物质”被上画等号时这就成了畸形地追求。如今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似乎是无限的,极力地追求着物质享受时,竟全然不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奉劝世人听一听这样的声音“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也许人们是时候回归到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了。心放平了,我们会更加理智,会知道该为明天考虑,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社会去考虑。

2.对明天负责

细数那些于指缝间流走的日子,你可以算清它的数目,但是它究竟在你的生命中镌刻了下什么或许难以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昨日的积淀,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昨日作为台阶,迈不上今天的高度。昨天与今天最终都走向了明天,没有过去与现在的努力,就不可能会有美好的将来。一个人的发展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这样。

过去的已成为了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今天,但是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今天的我们应该经常回顾历史、反省自身。但是无论历史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或沉思,我们的目光要始终对准未来。回顾和反省是为朝着新的未来和[6]干好现在。今天也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是今天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明天的前程。在今天的位置上办今天的事,要对今天负责,也要对明天负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今天如果懈怠落后,明天或许就要挨打受辱。当代人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可以尽力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是也要为后来人着想,人类社会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也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

对自己的明天负责

有些人认为:昨天的快乐也好忧伤也罢,都已经留在了昨天。明天还没有到来,它是空旷飘渺的。今天的我有今天的惆怅要惆怅,有今天的喜悦要喜悦。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此刻的感觉才是最实在的,它代表我们生命的全部。应当抓住当下,纵情享乐,以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不可否认,今天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此刻唯一能够真正把握的那部分。此刻的感觉是实在的,是重要的,但不可能是生命的全部。这种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孤立来看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而及时行乐的行为恰恰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你不思进取,虚耗了昨日的时

光,昨日的你或许落得个轻松自在,但是今天的你或许难以轻松自在了,而且必须为昨日的虚耗“买单”,必须为昨日不负责的行为“买单”。同样,今天的你要为明天的你担负起责任。不但要考虑今天想做什么,更得考虑为了明天今天该做什么。如果明白了这点,可能许多人再也不会逃课去玩游戏了,也许有更多人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之不断奋斗,也许不会有那么多人最终因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悔恨。

对民族的明天负责

中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十四、五世纪以前的中国生产力发展长期居世界前列。从十五、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三百年,是中国的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明清时期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影响[7]到我们民族的前进。由于骄傲自满,明清时期我们曾不思进取,将自己封闭起来,虚耗了几百年,耽误了民族前进的步伐。我们民族落后了,后人要为此“买单”,我们的民族度过了屈辱辛酸的100年。时间淡漠了悲哀,如今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我们虽然对这份“辛酸”没有切身的体味,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历史的教训。我们知道民族今日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它明天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对民族的明天负责。所以我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我们发展经济,我们建设国防。但是我们似乎忘了一点东西,我们似乎在继续着一个错误,一个会使得我们民族误入歧途的可怕错误。

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埃及以及古希腊、罗马,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如今其它古文明早已消亡,只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以致今日。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例: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其灭亡的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

[8]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中华文明以及其它古文明都有类似的遭遇,但唯有中华文明能长存至今,这当中不无历史的偶然性,但更重要的中华文明本身的特质。我们的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孟子的[9]“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我们对自然资源用之有节,取之有度。政治上我们也曾面临内忧外患,我们是自强不息的,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我们团结起不同的名族,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有着“中庸”这样独有的智慧。于是秦汉时我们赶跑了匈奴,北魏时鲜卑族不但没有灭亡汉文化,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鲜卑族文化精华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当时的中国注入

[10]了新的活力,迎来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台湾大学哲学硕士、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哈弗大学哲学博士被誉为韩国国师的金容沃先生著有《中国:人类最后的希望》,《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他提出中国文明有三大纪元: 因为我们明清时的一个错误的政策,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因为我们民族在一段时间内注重人文的发展,而在科学技术领域落后西方,仅仅因为如此,骄傲的我们 空前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的发展突然跃升到了这样一个空前的高度,人类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冲昏了头脑。自以为掌控了一切的人类开始有些肆意妄为了,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人类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这场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联合国于2005年3月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人口急剧增长,人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大量的土地转化为农田,大量使用合成化肥。目前,全球有35%的红树林消失,珊瑚礁的数目减少了27%,10%~30%哺乳动物物、鸟类及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正常值100-1000倍。世界的森林原生地已有一半转为他用,按目前进度,现有森林在今后50年内将再失去1/4。水土流失的的速度大约是土壤生成速度的10-40倍。化石燃料急剧耗减,已经探明的比较有把握的石油、然气资源只能再用几十年。杀虫剂重金属等有毒化学物质成灾,全球有10多

[13]亿人缺乏安全可靠的饮用水。还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小,为了掠夺资源,争夺生存空间,实现殖民扩张1937年发动了侵华战争。目前世界上人有许多地区仍因为争夺资源或族际矛盾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为了减少战争成本,当年侵华日军以活人做实验,研制廉价但杀伤力巨大的生物化学武器,并在中国战场上施用,中国百姓深受其害。二战后,世界各国仍十分重视生化武器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主要国家在内的20至30个国家拥有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至少有10多个国家正在研制生物武器。目前美国存有

[14]超过3万吨的一元毒气、700吨极为先进的二元毒气和VX神经毒气。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

[15]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除了残杀人类,荼毒生灵,我再也想不出这些生化武器的其它用途。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数万人死亡,数十万幸存者余生受核辐射带的病痛的折磨。二战后美苏英法等国继续进行了千百次核弹的实验。1965年1月,一次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能量10倍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宽400米、长800米的湖。数百次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长宽都超过5000米的湖泊。这一地区的草原受到了大面积污染,这里的地下结构和生态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牧民们也受到了辐射,一些人的孩子都不断出现了新的遗传疾病和生理缺陷。美苏冷战时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将人类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据说目前仅美国拥有的核武器就足以将地球毁灭数百次。

核威胁、全球升温、臭氧耗竭、资源短缺、毒品泛滥、艾滋病流行„„所有这些因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科学技术的失控,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异化程度加深而突然降临的问题,[16]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我相信没有人会故意拿人类社会的明天冒险,将地球,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推向危险的边缘绝非人类的本意。但是在谋求自身发展,在创造本时代的幸福生活时,许多人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自私,贪婪的劣根性,对物质对财富的追求甚至到了一种丧失理智,近乎疯狂地程度。他们没有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不惜利用军事战争手段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人类社会矛盾的激化。科学技术的失控也成为潜在的危险,时刻威胁着人类。由于人类自身行为的过失,如今我们面临着种种生存危机,人类社会的明天将何去何从,这是可以有我们共同来决定的。我们不可以继续不负责任,肆意妄为行了。我们当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经开始行动了。我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写就《新人口论》,虽然遭到质疑与批判,但是他坚持学术真理,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人口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写就《寂静的春天》一书,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是终于唤起人类环境保护的意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坚决反对美国研制氢弹,不惜因此遭受政治迫害;罗素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个在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这些心系天下苍生,没有丝毫偏狭与自私,以自己的理智和深邃的思想思索着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的贤达之士成为了我们的表率。如今轮到我们上场了,21世纪的人们请问一问自己要将人类社会引向阳光大道还是黑暗深渊?

引证文献

[1] 为今天尽力 为明天负责.中国环境报

后记

一直都想有个机会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散乱的思想片段,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成文字。一个人所思考的东西是十分宽泛的,而且要将心中一些模糊感性的印象或感受用确切文字表达对我来说也比较困难。于是就想着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整理出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感。差才不多一个月之前我就开始在我宽泛的思绪里理出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太过零碎,没有条理,涉及到的面也太广。我必须过滤掉许多东西,这样才能形成一篇文章。我放弃了许多东西,但是发觉还是太大太泛,但是这些的确就是我的所思所想,的确就是我强烈想要表达的。我知道写文章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但是我不想为了写一篇文章,而去写一篇文章。于是我就开始随意写一些我思绪里的东西,写我个人的观点,看法,感受。这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也是十分畅快的。后来我发现我写出来的是我对人生,对自然,对民族,对社会,对历史的一些思考。于是我就开始以一种线索将它们窜起来,写了摘要中的内容,定了写作的主题,这样总体的框架就有了。接下来就真正进入一番痛苦的写作过程了,我尽力拿捏把握,把我的想法尽量用文字表达清楚,有时需要事实论据来支持我的观点,就得查阅许多资料。由于自身写作水平的限制,我的进展很慢,算上前期的筛选准备,过程中查阅资料,以及后期的排版,修正,一共大约写了40个小时,文章约合12,000字。无论如何,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并且能与人分享,我感到很开心。

于廷润

2011年11月30日

第四篇:邓论小论文

学号:128000031校区:阜新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姓名:雷晓宙

家乡变化大

我出生在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小农村里,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全是土墙,因为没有人会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去花钱盖好房子。大人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地里辛苦劳作,但尽管是这样 如果收成不好,还会面临着亏损的局面,而且还要为农业税发愁!

我们小孩子呢,上学的地方也十分简陋,有的教室下雨时还会漏水。衣服呢,一年就两三套,有时候大人心情好了,发个5毛一块的我们都会高兴老半天,攥着钱在小卖部徘徊,想着怎么用这么一点钱买更多的零食1

慢慢的,政策好了,农业税取消了,农民的收入高了,家家户户盖起来新房子,村子里的 土路也不见了,学校翻新了,村子里的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彩电,冰箱,洗衣机,一些以前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家电也走进了人们的家里!

日子好过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村子里成立了老年协会,那些年老的人可以在里面健身,跳舞,下棋,聊天,还经常组织旅游,美好的生活是老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而小孩子们也可以每年有新衣服穿,有足够的零花钱,也有了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操场,甚至建立了计算机教室,让孩子们尽早的接触到了电脑。等我再大一些了,知道了这一切的改变都是邓小平理论带来的。通过学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知道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第五篇:邓论心得体会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对电大所开课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学习,使我对邓小平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指挥的捷径,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意境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也应当是我们的行动依据。解放思想,我们可以

放开去学习先进的外国文化和科学技术;实事求是,让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我们更客观的去对待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实事求是,对待人不以诚为本,如何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下去?又如何可有未来可言?我们年轻一代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应该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邓小平理论,让我们认

识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准确性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的哲学性和博大精深。

对实事求是的意义,我们要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可见,实事求是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向前发展。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人们思想的常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什么时候就要犯错误了,哪个地方思想僵化了,哪个地方就要落后了。当前世界的大变动,中国的新发展,党情的新变化,尤其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对新形势、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青年来说,真

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

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电大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请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加深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觉悟,取得了进步,可谓受益匪浅。

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是中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去谱写新中国最美好的乐章!

学习《邓小平理论》

心得体会

学校: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 1251001405456

专业:工 商 管 理

姓名:刘小兰

日期:2012年5月15日

下载《邓论》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论》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读后感 ---伟大的理论创新指导伟大的社会实践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论知识点

    名词解释:“三个有利于”是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开放的成败 与是非得失的标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

    邓论讨论

    15、 论述“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及其完成和调整情况。 答: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邓论练习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2.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

    邓论复习

    3. 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论述题 1. 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

    邓论读后感

    党来掌舵,水来载舟 本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魅力源于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有赖于城市文明的支撑。如何构筑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和城市魅力?答案是“以人为本”......

    作业邓论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B. B。A。B。C。C。A。A。C。C。B 。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BCD。BCD。ABC。ABD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邓论-论述题

    论述题:(各点需展开)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反战的新阶段?2.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