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源性休克的护理评估要点
心源性休克的护理要点
摘要:心源性休克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微循环血流缓慢,供血减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心源性休克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微循环血流缓慢,供血减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为改善心功能,解除脑、肝、肾重要脏器的缺氧症状,及时给氧是进行抢救的关键性措施之一。而直接给氧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抢救时,护理人员把准备充足的氧气瓶推到病人床边,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面罩要严密,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要适中,一般插入12~15cm深,调节氧的流速的2~4升/分,休克解除后可减慢至1~2升/分流速维持,每24小时换导管1次,以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给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同时加用50%酒精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特别是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收缩力弱,心搏出量少,可致微循环灌注不足,末梢循环发生障碍,适当补充血容量是当务之急。因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势在必行。护士应熟练静脉穿刺,主动建立静脉通道一至两条。在输液时,输液速度应控制,绝对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应当根据心率、血压等情况,随时调速滴速,特别是当液体内有血管活性物质时,更应注意输液通畅,避免脱落、外溢。
尿量观察休克时肾小动脉痉挛,使肾血流量减少,促使肾素生成增加。经肾素作用,使肾血管更加收缩,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实质细胞受损时间延长,可能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少尿、无尿。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尿量的观察,对休克病情变化及治疗是一个十分敏感有意义的指标。我们采用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如果病人六小时无尿或每小时少于20~30ml,说明肾小球滤过量不足,如无肾实质变说明血容量不足。相反,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表示微循环功能良好,肾血灌注好,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指标。如果血压回升,而尿量仍很少,考虑发生急性肾功衰竭,应及时处理。
在放置留置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尿管畅通,避免发生阻塞、扭曲,并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了解进出液体平衡情况。尤其是要避免尿管脱落或尿液从导尿管旁流出,误认为无尿,造成判断和处理错误。此外,还应注意尿液的颜色及有无血尿。
血压、脉搏、末梢循环的观察血压变化是反映血液动力等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心源性休克病人血压降低或测不出。血压降低则有脑、肾及冠状动脉末梢循环灌注不足,所以,血压变化直接标志着休克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因此,在发病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血压,15~30分钟一次,待病情稳定后1~2小时观察一次。若收缩压下降到8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mmHg或患者原有高血压,血压的数值较原血压下降20~30mmHg以上,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给予处理。
脉搏的快慢取决于心率,其节律是否整齐,也与心搏节律有关,脉搏强弱与心肌收缩力及排血量有关。所以休克时脉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心功能,同时,临床上脉搏的变化,往往早于血压变化。当我们扪及患者脉搏较原来更为细速,无力,重压时消失,要考虑到早期休克的发生。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末梢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流留滞,末梢发生紫绀,尤其以口唇、粘膜及甲床最明显,四肢也因血运障碍而冰冷,皮肤潮湿。这时,即使血压不太低,也应按休克处理。当休克逐步好转时,末梢循环得到改善,紫绀减轻,四肢转温。所以末梢的变化也是休克病情变化的一个标志。
心电图监护的护理由于心血管内科的进展,不仅要求护士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而且还要掌握心电图形的识别,心电图波形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处理。因此,病人入院后,立即建立心电监护,通过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致命的室速或室颤。
此外,还必须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和预防褥疮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工作
第二篇: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1.各种类型休克基本病理变化是 A血压降低
B中心静脉压降低 C脉压降低 D尿量减少
E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单选题] [必答题] ○ E(正确答案)
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是 A表情淡漠 B四肢厥冷
C血压下降,脉速 D脉压小,尿量减少
E抽血时血液粘稠易凝 [单选题] [必答题] ○ D(正确答案)
3.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扩张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纠正酸中毒 B心功能正常 C补足血容量
D先用血管收缩药
E与皮质激素同用 [单选题] [必答题] ○ C(正确答案)
4.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 A全身总血容量
B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C在动脉内的血量
D在微循环内的总血量
E在静脉内的血量 [单选题] [必答题] ○ B(正确答案)
5.下列出哪项外均是抗休克过程中微循环好转的标志 A神志平静合作,对答如流 B皮肤色泽红润,温暖干燥 C脉压恢复正常 D脉搏慢而有力
E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下 [单选题] [必答题] ○ E(正确答案)
6.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 A重症心肌炎 B心脏压塞
C急性心肌梗死 D肺动脉高压
[单选题] [必答题] ○ C(正确答案)
7.休克病人微循环衰弱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表情淡漠 B皮肤苍白 C尿量减少 D血压下降
E全身广泛出血 [单选题] [必答题] ○ E(正确答案)
8.下列不属于休克抑制期表现的是 A患者烦躁不安 B脉搏细数 C无尿
D皮肤发绀 E脉压变小
[单选题] [必答题] ○ A(正确答案)9.男性病人,45岁,劳累后心衰发作病人烦躁,面色苍白,皮肤湿冷,BP104/90mmHg,P102次/分,其表现属于 A休克早期 B休克期 C休克晚期
D未发生休克 [单选题] [必答题] ○ A(正确答案)
10.病人,女性,40岁,心源性休克,正在输液,监测到CVP18cmH2O,BP 80/60mmHg,尿量20ml/h,应如何处理 A按原速输液加利尿剂 B减慢输液 C 加速输液
D减慢输液给强心剂
E维持原状 [单选题] [必答题] ○ D(正确答案)
第三篇:休克护理要点方案
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1. 体位 嘱病员取坐位,两腿下垂,并提供倚靠物如高枕、高被、小桌等以节省病人体力,并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病人坠床.2. 镇静 急性心力衰时,护士除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外,还应多陪伴病人,避免因为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反应而加重心脏负荷。告诉病人医护人员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不适症状会逐渐控制。3. 吸氧 给予高流量吸氧时,注意保持鼻导管的通畅,做好鼻腔护理。需吸入经酒精湿化的氧气时,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4.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呼吸困难程度,咳嗽,咳痰情况及肺部罗音变化.5. 药物护理
使用利尿剂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急性心衰时常使用快速利尿剂,速尿,尤应注意电解质紊乱问题,使用血管扩张剂要控制输液速度并监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发生.静脉点滴硝普钠,应避光并现配现用.休克护理要点
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护士除及时通知医生外,应做好以下抢救工作.1将病人置于去枕平卧位,以利于脑部供血.吸氧,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病人,若需搬动,动作要轻柔.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至少两条,以利输液和给药 3严密观察病人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四肢温度变化情况.若经治疗后病人肢端逐渐温暖,冷汗减少,皮肤颜色逐渐转红,尿量增加,大于30ML每小时,脉率由快变慢,血压回升,说明组织灌注改善,病情好转;相反,若肢端发冷向上扩大,面色变为青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脉率加速,细弱,血压下降,则表明休克加重.4护士应准确记录补液的种类和入液量,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时,因其提高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只维
持1.5小时,故应尽快输入;要防止输入液体过多过快发生急性心衰;血管活性药物用药过程需密切监测血压.5严重休克病人发生昏迷时,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保持口腔卫生.长期留置尿管者应做好预防沁尿系统工作,注意吸痰.6协助医生查明引起休克的原因,并做好病因护理,防止休克的恶性循环.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要点(一)病情观察 1估计出血量
(1)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溶量减少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出血量>500ML且速度较快时可出现头昏,无力,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2)观察呕血,黑便的量,性质,次数,速度,>5毫升便隐血阳性,50~70毫升以上可有黑便,250~300毫升以上可引呕血。
(3)观察患者静脉充盈的情况,肢体体温,皮肤指甲色泽,尿量。
2.出血是否停止判断,以下表示出血未停止:(1)反复呕血和黑便次数增多(2),周围循环衰竭经补液输血未见改善(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血细胞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升高。
(二)休息: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量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头侧向一边,防止误吸窒息,注意保暖,保证休息和睡眠。
(三)饮食: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进温凉,清谈流质。出血停止后改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半流食,软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细嚼慢咽。
(四)心理护理:告诉患系者安静休息,关心和安慰病人,抢救工作忙而不乱,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五)补充血容量的护理:遵医嘱给予输液,尽可能用大号针头输液,补充血容量后密切观察,防止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四,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
(1)病情观察:定期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及肺部罗音,尿量,呼吸及紫绀况,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均为了解治疗,护理的效果,并及时报告医生。记录出入量。(2)洗胃,留胃管及体表残余物的护理: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敌百虫禁用)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流磷忌用)进行洗胃,直至清洁无大蒜味为止,然后再给流酸镁导泻,保留胃管。遵医嘱定上时洗胃,注意有无大蒜味,并向医生报告。以决定胃管保留时间。喷洒农药中毒者用肥皂水清洁皮肤外,还应了解指甲缝隙,头发是否洗净,未做者需再补做,否则易引起病情反复。用肥皂水反复清洗污染皮肤头发和指甲缝隙部位,禁用热水和酒精以防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眼部污染可用2%sb液,生理盐水或 清水冲洗。(3)体位:卧床休息,解开紧身内外衣,保持安静。(4)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垫高保持颈部伸展防止舌后坠,定时吸痰,出现呼吸麻痹时立报告医生。
(5)持续吸氧: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6)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药,注意用药不良反应。急重病人依靠静脉补充营养,补液及电解质,主要点滴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而诱发肺水肿。
(7)预防感染:对昏迷病人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拍背吸痰,给予保暖。
(8)向家属说明以上处理的必要性,以获家属理解与配合。
第四篇:休克护理
第四节 休克护理
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
⒈休息患者取平卧位或休克位,避免搬动,注意保暖。
⒉根据病情,必要时专人护理,详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并严格交接班。⒊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应用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给以约束具。
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酌情给
氧,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⒌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
⒍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保留导尿。
⒎根据病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对失血、失液者尽快补充血容量,常用二条或三条通路输
液,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速度宜慢,以防止急性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
⒏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
三、病情观察
⒈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及肢端温、湿度,有无花斑及淤斑,如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青紫提
示微循环灌注不足;如前胸和腹部有出血点提示早期发生DIC;手足发凉,见于休克早期,四肢厥冷,提示休克严重。
⒉注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
⒊注意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皮肤弹性、呼吸气味、节律等变化,以判断有
无水、电解质紊乱。
⒋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
⒈应用升压药时,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浓度。
第五篇:一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一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摘 要】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似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种炎症,其临床酷似心肌梗塞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危重,起病急,易误诊,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分秒必争的抢救和恰当的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抢救;护理;体会
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可局限于心肌某一部位或弥漫整个心肌、心包及心内膜,通称为病毒性心肌炎,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临床上常呈现急性、慢性或隐性过程,心肌生理功能被心肌炎性改变所影响,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心脏增大、心律不齐,严重的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10年前提升了10倍以上,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我科曾成功抢救一例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现介绍如下:
郭某某,女,25岁,因咽部疼痛、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入院,主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一天,追问患者一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静脉输液青霉素治疗。入院时查体:T36.5?C,P110次/分,R25次/分,BP12/8kPa,患者神志清楚,一般状态尚可,心界叩诊正常,第一心音钝心律稍有不齐,心电图示II、III、aVf及V1、V2导联ST段抬高,I、V4、V5、V6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肢导低电压,无病理性Q波。化验室检查:AST1380u/L,LDH6710u/L,CK895u/L,CK-MB110u/L,a-HBDH2405u/L。经诊察排除‘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给予参麦注射液静点,芪冬颐心口服液口服,24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患者入院9小时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有汗出、肢冷、烦躁不安,晕厥,血压下降至30/0mm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6次/分,房性早搏呈三联律,立即给予副肾1mg静脉注射,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高压氧吸入,多巴胺60mg、间羟胺30mg兑入5%葡萄糖500ml中静点,参附液50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注。2小时后,患者病情再次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四肢厥冷,口唇发绀,冷汗自出,立即给予尼可刹米0.375g肌注,毒毛K0.125mg静注,参附液50ml静注,心前区疼痛,给予罂粟碱30mg肌注。患者呼吸稍平稳,测血压90/70mmhg,汗出减轻,四肢转温,升压药维持静点,每4小时静注50ml参附液,连用48小时后血压平稳,72小时后患者休克状态完全纠正。病程中,胸痛2小时即出现心肌酶谱升高,多次检查未见明显峰值且持续升高时间较长,血液免疫学检查:抗心肌抗体(+),病毒抗体CBV(+),心电图出现病理Q波,住院30天,好转出院。
护理
充分的急救物品准备和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常急诊入院,护士在接到急诊室的电话通知后,迅速准备好CCU的床单位、氧气装置、吸痰装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呼吸机、IABP机及急救车,并保证急救器械处于完好功能状态。病人到达病区后,需3人~4人托病人过监护床(避免病人自主用力),迅速予休克体位、中高流量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最好是带有除颤功能的监护仪);迅速在上、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均留置Y型静脉套管针,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协助医生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连接压力换能器予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协助麻醉科医生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协助医生行股动脉穿刺接IABP机进行球囊反搏治疗。有效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心脏病患者情志护理由为重要。患者一般对病情缺乏了解,或恐惧或不予重视。对此在护理中耐心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对病情有一定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常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产生紧张、焦虑、担心死亡的恐惧,而紧张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或休克。除及时用药物缓解症状外,在护理中,我们采用亲人陪伴法,使其家属、父母陪在患者身边,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给患者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介绍现代医疗技术的多样性及良性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治疗。注重心理护理,实行心理护理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预后良好[9]。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由于均为青壮年、发病极为突然、病情变化快且来势凶猛,病人及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预后、对住院环境陌生及病人伴随的不适症状等,均使病人及家属出现恐惧、焦虑、高度紧张等心理反应[10]。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讲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特点及目前的救治水平,及时把病情、治疗及护理消息反馈给病人及家属,并列举同种疾病预后良好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面对现实。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熟练的护理技术、贴心的语言可以消除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避免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对减轻病人的症状和身体康复起重要作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护理
2.1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按医嘱给予升压药时,要严密控制升压药滴数,每15分钟测血压一次,根据所测得的数值及时调整升压药浓度、滴数,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如末梢循环较差、面色苍白、脉细数、尿少时,应注意可能是早期休克的表现,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当患者血压低时,在考虑心源性休克的同时,应考虑有无血容量不足的存在,此时应加快输液。若补液后出现呼吸困难,肺部罗音,应控制补液速度。由于本病是病毒所致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缺血致心脏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所以在护理中要密切观测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2严密监测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是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合并症,及时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S―T段的改变极为重要,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及时告知医生予以纠治,护理中我们做到及时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做好除颤准备。
2.3疼痛的护理
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衰加重,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及时有效地给予镇静、止痛药对缓解病情有重要作用,常用药有吗啡、杜冷丁、罂粟碱等。应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4吸氧的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4―6L/min,持续72小时后,改为低流量吸氧,1―2L/min,持续一周,待疼痛减轻或消失后改为间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间断或持续地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心力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有助于缺血心肌的供养,并可减轻疼痛[1]。呼吸机正压通气(PEEP 2 cmH2O~5 cmH2O)治疗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得到了证实,已经成为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措施。Fedullo等[2]研究结果认为,呼吸机对于改善左心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有益的:可以减少呼吸做功,缓解呼吸困难,降低氧耗量,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而PEEP可同时使部分中心血容量转入周围静脉系统,从而使扩张的左室舒张末容量下降,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提高存活率。国内报道,PEEP 2 cmH2O~5 cmH2O不仅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下降,而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3]。使用呼吸机治疗期间,除了按常规护理外,尤其要保持管道固定、通畅、湿化瓶的加温及湿化,密切观察各参数的情况,定期遵医嘱抽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痰多时及时抽吸并注意无菌操作。因为病人身上管道较多,且呼吸机治疗期间不能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故允许一名家属陪伴,鼓励病人用手势或文字与医护人员交流。应多关心病人,加强生活护理,每2 h翻身叩背1次,防止压疮。病人因气管插管不能自主进食,予停留胃管定时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每日鼻饲3次,每次200 mL,鼻饲前后应检查呼吸机气囊是否呈充盈状态,鼻饲后抬高床头(25°~30°)1 h,以防止反流。
生活起居指导
发病第一周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均在床上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注意全身护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每2―4小时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压疮发生,翻身时禁止患者用力以免诱发心衰,病情急性期变化快,要保证患者充足睡眠,饮食应为全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切忌排便用力引发心衰或心脏骤停。第二至三周指导患者可在床上翻身、稍坐,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以半流食为主,少食多餐,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第三周后,嘱患者进行适宜的床下活动以恢复体力,减少血栓形成。患者年纪轻,体质恢复较好,指导患者以散步为宜,勿过度耗氧,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生活规律,如活动时出现眩晕、心慌等症状立即休息。饮食宜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低盐、低脂软食,避免过饱,保持心态平和,防便秘。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体会
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似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种炎症,其临床酷似心肌梗塞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危重,起病急,易误诊,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分秒必争的抢救和恰当的护理对疾病的转归非常重要。本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以胸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衰为主要表现,在护理中,首先我们与患者及家属取得了良好的信赖关系,使患者以平和心态,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观上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情志、饮食、信心、活动、起居等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为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沈莹,夏勇.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塞缺氧性损伤的试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9-11
[2] 姜洪芳葛美清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抢救成功1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ISTIC-2007年29期
[3] 冯丽钦周小香江雅李清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09年30期
[4] 卢湘鸿李翔毛朝旭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9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1期
[5] 黄光华罗亦艮郑文喜 临时起搏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应用分析 内科 200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