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大国崛起德国篇》有感
观《大国崛起德国篇》有感
德意志,在哪里?为了统一与强大,为了自由与平等,为了子孙与后代德。
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全国之力来发展教育;以教育的方式来培育人才;以人才的智慧来创新技术;以技术的价值来开发工业;以工业的先进来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形式来证明强大。只有完成国家统一,中国才能算真正的强大。它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德意志罗马帝国,一个不可征服的,强大的日耳曼民族。
为什么德国能在民族分裂,国土分裂,经济分裂的环境下仅仅用了41年就实现了统一?为什么德国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仅过去20年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日本以德国为老师,中国以德国为效仿对象?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观看《大国崛起德国篇》,当我看到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举动时:他跪倒在地。—帝国春秋
它曾以战败国的身份失去土地、财富、以及应有的尊严;它曾以民主、和平的方式来实施统一;它曾以铁和血的手段来实现统一;它曾以工业革命技术的先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它曾以武力的方式来征服整个世界;它曾以下跪的姿态来恳求世界的原谅。从教育到强大,德国不知含辛茹苦了多少年,过来多少代。
国经济学家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德国经济统一;德国国王用自己的财富换取教育快速发展;德国宰相用自己的铁与血的誓言换取德国的统一与强大。当今的德国,已是统一与强大的国家,已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是欧盟的核心成员,已是世界经济第三强国。国家领导人要时时刻刻明白一旦中国大陆有点**,台湾就很有可能趁机独立,所以武力夺岛有时是很有必要的。
德国在国家衰败,领土分裂,民族矛盾恶化,外国势力入侵,真可谓是内外交困。勃兰特是跪下了,但德意志却站起来了,德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怀抱。”这时,我想我已经明白,我已经有答案。
随着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每次我看《大国崛起德国篇》,我心中就充满的无数疑问。
中国在我们脚下;
中国为我们骄傲;
中国让我们勇往直前。在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菲律宾占中业岛已长达41年之久,又侵占黄岩岛;而日本更是抱着一颗强占钓鱼岛之心,假如日本得逞,势必要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仅使统一台湾时间拖长,而且可能使台湾独立;美国又重返亚太地区,但它最重要的是针对中国,几次重大军事演习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的强大。在内,领土尚未统一,贪污腐败的现象已多不胜数,教育体系还是处于危弱发展状态,领导人只看见自己的利益,总是把一些难办的国际问题留给下一代。再联想我的祖国—中国,却不乏有些绝望与期望,当今的中国已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德国人诚恳的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痛的一面,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每当我看《大国崛起德国篇》,我的心中充满了万般敬仰,同样也充满了万般沉痛。
我们中国人民都要知道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在我们心中的是中国,永远跟随我们的也是中国。中国要想强大,必须统一。
第二篇:观《大国崛起》有感
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是在2006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的关于世界大国史的纪实影片,详尽的叙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以及苏联)、日本和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
总结出来的崛起规则有三种:安内、海洋、战争。典型的由海洋经济发展的世界大国是荷兰,荷兰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及对自由的向往,经历了西班牙的战争,走向了富强之路。荷兰人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成为成功者不仅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勇敢的心。
为什么没有提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呢? 这两个国家都是典型的战争国家,只不过是通过海洋而已。他们对美洲人民残忍的虐待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衰落。法国亦是如此,尽管拿破仑在军事方面是如此的天才,尽管俾斯麦是如此的有创新精神,他们也无法打败团结的人民——毁灭就是所有军国主义国家和战争帝制国家的下场。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其实也算一个由安内而崛起的国家。“安内”就需要改革,就需要政治斗争,就需要经济斗争,也有可能牵涉到战争。最突出的莫过于美国人了,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南北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人终于在二战结束后成为了最年轻的经济大国,站在世界的顶峰,经久不衰。这并不是告诉我们只有美国人才会有大国思想、有独立精神、有民主精神,我们应该从美国人短短两百年的历史中感受到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于世界强国并肩的进取精神,对称霸世界的雄心的自信!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对于中国梦的向往——而我们就应该从此付诸行动,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的崛起而行动!
第三篇:观《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在老师建议我们看《大国崛起》的时候,我还误以为是电影,对它充满期待地找老师复制回去准备慢慢品尝,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是十二集的纪录片,但这并没有摔坏我的好奇心。此时,一大堆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有哪些大国呢?中国是怎么崛起的呢?这个纪录片为什么要记录大国的崛起呢?
据记载《大国崛起》是我国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而大国的崛起是依靠科技,创新的活力,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较量,反之将会被历史淘汰。那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列入大国的行列中? 整部纪录片下来,里面所讲的九个国家中有七个都是依靠工商业发展起来的,有的甚至还依靠工商业成为工业大国和商业大国,这令我陷入沉思。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是因为荷兰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时代,实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多方面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和商业活动,对重要的行业采取官营;封建皇朝统治者对自己经济和政治的过分盲目自大,为维护集权统治而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当时的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得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可以说中国之所以不被称为大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把中国囚禁起来了,根本谈不上崛起。所以我们中国要借鉴这些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的发展,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于是产生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中国梦”。
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借鉴大国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出一份力量,为中国成为大国这个伟大的目标作贡献。
第四篇:观《大国崛起》有感
观《大国崛起》有感
传媒学院教育技术一班
张志迎201101210117
观《大国崛起》有感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这里仅仅从另一个角度,稍作窥探。《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且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观看了《大国崛起》后,让我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大国崛起》中所说的“世界性大国”,并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观看了《大国崛起》之后,我们不难看出该片对大国的衡量标准: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第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第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第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
自15世纪以来,已经崛起了九个足以影响世界的大国,他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这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作为一个自认为有梦想、有抱负的男生,不会对《大国崛起》这样的影片没有兴趣,甚至是无动于衷。看了《大国崛起》,从小处来说,它补充了我许多中外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从大处讲,它给了我心灵许多震撼,提升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对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国家为什么而强大,就像人为什么而发财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发财呢?从古至今,多少豪杰,苦思冥想,想白了头发。这也是现代人最想知道的,我们来学习似乎也就是为了这个。
还是马克思老先生一语道破天机——“剥削”。此语一出,石破天惊,从葡萄牙至美利坚,从秦汉至明清,从埃及法老王到民国蒋委员长,他们的不可一世似乎一下子变得苍白无力了。只可怜马先生成了众矢之的过街老鼠了。
从古至今,世界上强国林立。埃及奴隷罗马希腊我暸解不多,暂且不谈,商汤周武,现在的人暸解得更不多,不说也罢。就来说说我们伟大秦朝吧,秦国的疆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很大,只有我们现在面积的一半,西边到陜西,东边到辽东半岛,还沾了点今天朝鲜的地盘,北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今宁夏内蒙古有长城的地方),南边“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今广西云南)。这样看来就不包括今天的西藏,青海,新疆,内外蒙古,东北三省,台湾岛,海南岛。虽然不包括这些地方,不过不得不承认它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强国。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孕育大秦帝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吧。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有机百号罗罗小国前前后后打了四五百年的时间。打战谁输谁赢受苦的永远是咱老百姓,军费粮草呀都是咱老百姓出,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也是咱老百姓的事,不管是赵括还是孙武,宋襄还是齐桓,他们住的都是深宅大院,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绫罗绸缎,百姓们即使没有立锥之地,只要你借块地让他种,你就是他们的父母青天,这些王侯将相都只是拿百姓的生命当赌资,切磋赌技的赌徒而已。好一场豪赌!而赢政只不过是他们中间最后的赢家罢暸。统一了,解放了,人民的负担却更加重了,修宫殿,筑长城,游会稽,求仙药,皇帝的欲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这才打造了始皇帝的铁桶江山,世界第一强国。
后来的人发现一个问题,这么些臣民们怎么管呀,诸子百家,各显神通了,结果名、墨两家中道而绝,儒、道两家便成了中国文化隂阳互补的主流思想(法家只是儒家的同宗别派),中国的文化就是要让我们都当顺民,良民。不听话,不乖乖让我剥削的就是刁民,不管是士大夫还是平头百姓都是不能容忍刁民的。除非你刁得像刘备像朱元璋。
中国后来也越来越强大了,西汉时候先拿西域开刀,大宛的汗血宝马,楼兰的美女都给大爷送过来,唐朝的时候又看上人家突厥的牛羊,吐蕃的白玉,大清朝的时候更是带来了东北的人参貂皮东珠鹿茸。汉武帝好大喜功,晋朝全国上下都膜拜孔方兄,隋炀帝更是凿运河,建洛阳,唐朝出了个喜欢吃荔枝得贵妃,明成祖刚上台就营建故宫。一个人能在一夜直接剥削了几代人的财富,真是件暸不起的事情。
再后来我们发展到极致了,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人让他们剥削了,北边是蒙古大漠,西边是葱岭昆仑山罗布泊,南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东边是食之无味的倭夷扶桑。剥削谁呢,郑三保下西洋兜了半圈,外国人有的咱大明朝有了,外国人没有的咱大明朝也有了,夫复何求,关起门来好好过两天小日子吧。也许因为地盘足够大了,也许是小日子过得太惬意了,除了像南宋这样得朝廷被逼到临安,中国得都城总是远离大海。这就给了葡萄牙人机会了。
于是,葡萄牙人走出来了,背靠强大可怕的西班牙,面向蔚蓝无垠的大海。真可谓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勇敢浪漫的葡萄牙人只有出海了。上帝跟他们开了个玩笑,送给他们一个比大海还大的礼物,他们找到了能够让他们疯狂剥削的广大的顾客群——非洲大陆,接着欧洲的红眼豺狼们纷纷出发了,一个被称做印度的不幸的古国,一个名为美洲的新世界,还好东方神秘古国的大门还算半个结实。剥削掠夺得越多就越强大,非洲的奴隷,美洲的印第安,这些都是活动着的黄金呀;埃及的僵尸,印度象牙佛像都是无价之宝;还有澳大利亚的广袤的牧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霸主的样子呀。
成吉思汗说:“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着他们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的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的乳头色的甜密的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500年来,9个世界性强过相机以自己的方式登场亮相在霸主的宝座上过过瘾。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
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日本这个国家封建历史上一直是我们中国的学生,然而十八世纪后中国已经走上了封建社会的末期而日本则及时调整了自己——跟上了资本主义的末班车。并且日本民族天生有一种嗜血性和侵略性。他们把侵略作为一种对当地人民的解脱来看待,信仰驱使着他们去战争、去掠夺,而掠夺来的东西又会作为资本积累从而增加。
再者日本人做事比较公瑾认真,做一件小事往往带着信仰去做,诸如包装这种生产环节也是做到尽善尽美,日本产品的质量可见一斑。日本工业生产师承德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也是。经济体制与技术相辅相成再加上民族的优秀品质,能使弹丸小国跃居世界列强也并非难事。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如果把日本的时代化成几个阶段的话,会发现每个阶段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日本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好一个学生(做好一个学生比做一个好学生容易),明治维新前中华文化在日本影响极广,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汲取资本主义较封建主义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如果说发达的文明影响逐渐蔓延,那么日本是在有意识的,加速这种蔓延,并且在这种影响中使自己更加开化强大。还有一点日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其获得了大批高技术人才,不管战争对其硬件条件的摧残有多大都不能抹掉这种人才资源的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考虑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最终垮台,总的来说,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制。而美国在大萧条期采取的经济恢复措施,包括增加国家支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都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
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
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
中国拥有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中国人具有发展所需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很高兴地看到,仅仅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正全速发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国留学生,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而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则更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已经可以轻松驾驭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术之高超,甚至更胜美国一筹。比如最近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由局外人到作为重要利益方而参与斡旋,就体现了高明的国际政治策略。
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随着众多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不仅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中国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强盛。这是世界公认的,仅有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可与之比拟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有着丰富的史料,专家精彩的点评,还有富有哲理思辩性的解说词,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对于我们这样当代的大学生,这部纪录片给予我们丰富的启示,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第五篇:观《大国崛起》有感
观《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和百年维新有感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大国崛起》了,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地理自习课上就有看过,那时候很难得看一次视频的,学校不准放电影的。
以前看感触还没太多东西,现在细细看来,随着认知的变化,感触也有所不同啊。先从英国的工业革命说起。
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英国,并使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究其原因,可以从很多方面谈,但这一次,我只谈谈这次看《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的感想。这次,我注重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其中的主要人物是瓦特和亚当·斯密。瓦特,作为一个极其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成功其实也离不开一个叫做马修·博尔顿的人的。1773年3月,瓦特的合伙人破产了,使他不得不变卖家产来还债。年秋天,和他共同生活了9年之久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6个儿女,和他合作的工厂也破产了,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一位朋友推荐他去俄国,但马修·博尔顿留住了他,并全力支持他的发明。片中说道:英国,这篇让瓦特先生沮丧的故土,此时也许会让一个不成功的商人离开,却不会让一个将会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走出自己的视野,因为它早已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其中还特别谈到了“专利保护”。马修·博尔顿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吗?或者说,没有博尔顿,还会有另外一个人出现来留住瓦特?他们两个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两人能够走到一起,是工业历史上最难以令人置信的一页。瓦特心思细密、做事动作迟缓并且容易焦虑,而且容易放弃。但博尔顿热情洋溢,非常乐观,因而很好的支持了瓦特的实验。如果没有历史中这样的场景,无论如何,估计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都不会走到一起,共同完成他们的事业。所以,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那样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当时英国将各种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留住了瓦特,造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由此联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必将土崩瓦解,中国的大门必将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再谈谈看《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的感受。日本在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小小岛国,到以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为师,再到国门被美国佩里将军敲开后,向西方列强学习,正是这种积极向强者学习的精神,日本才一步步从一个小小的岛国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片中提到: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爬上了美国的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里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由涩泽荣一一个人到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日本一直在积极努力向西方列强学习。仓岩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几乎就是当时日本总官员的一半,而且,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撑这次的庞大的出行。这次出行,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由此联想到中国,几千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养尊处优,看不起别的国家。天朝什么都有,无须向别国学习,于是,闭关锁国政策随之而来。中国,也因此而看不到西方各国的发展,于是,迎来了近代各种侵华战争,遭受帝国的凌辱。当国门被敲开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也积极找寻出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新文化运动等都在努力冲击着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们,才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路。
从别人的发展经历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重视教育,支持科技创新,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刘文星
学号:113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