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论文》。

第一篇:学前教育论文

201507 届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毕业生论

课题名称: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文(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目的在于帮助父母树立较为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让其给幼儿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通过阐述现代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并探讨其对幼儿人格、责任心、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认识到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现代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其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对如何科学地做“好父母”促进幼儿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人格 责任心 认知 社会性 发展

目录

一、现代父母教养方式的概述„„„„„„„„„„„„„„„„„„ 1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 1

(二)独裁型教养方式 „„„„„„„„„„„„„„„„„„„„„ 2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 „„„„„„„„„„„„„„„„„„„„„ 2

(四)忽略型教养方式 „„„„„„„„„„„„„„„„„„„„„ 2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因素归因„„„„„„„„„„„„„„„„

3(一)父母教育程度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3

(二)教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影响„„„„„„„„„„„„„„ 3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人格发展的关系„„„„„„„„„„„„„„ 3

1、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 3

2、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分保护的影响 „„„„„„„„„„„„„ 3

(二)创良好教养方式,促人格健康发展„„„„„„„„„„„„„ 4

1、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 „„„„„„„„„„„„„„„„„„„„ 4

2、尊重幼儿,与其沟通交流„„„„„„„„„„„„„„„„„„„4

3、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4

4、关爱适度,发展优质人格„„„„„„„„„„„„„„„„„„„4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5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系„„„„„„„„„„„„„ 5

1、影响责任心发展的积极教养方式„„„„„„„„„„„„„„„„5

2、影响责任心发展的消极教养方式„„„„„„„„„„„„„„„„

5(二)做“好父母”,促责任心的发展„„„„„„„„„„„„„„ 6

1、言传身教 „„„„„„„„„„„„„„„„„„„„„„„„„ 6

2、鼓励尝试 „„„„„„„„„„„„„„„„„„„„„„„„„ 6

3、监督评价 „„„„„„„„„„„„„„„„„„„„„„„„„ 6

4、培养耐心 „„„„„„„„„„„„„„„„„„„„„„„„„ 6

5、体验成功 „„„„„„„„„„„„„„„„„„„„„„„„„ 6

五、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 7

(一)教养方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7

(二)根据发展阶段调整教养方式„„„„„„„„„„„„„„„„„„ 7 1、1-3岁阶段„„„„„„„„„„„„„„„„„„„„„„„„„„„ 7 2、3-6岁阶段„„„„„„„„„„„„„„„„„„„„„„„„„ 7

六、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

(一)教养方式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7

(二)教养方式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

(三)健康家庭的重要性„„„„„„„„„„„„„„„„„„„„ 8

1、提倡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 „„„„„„„„„„„„„„„„„„ 8

2、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 8 结论„„„„„„„„„„„„„„„„„„„„„„„„„„„„„ 8 致谢词„„„„„„„„„„„„„„„„„„„„„„„„„„„ 10 参考文献 „„„„„„„„„„„„„„„„„„„„„„„„„„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父母越来越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是最成功、合理的?父母怎样培养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谈起:

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长态度和采取的具体教育方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家长对待儿童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人生观)和已习惯了的教育行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存在以下四种教养方式(参考下图)。

如图所示,具体如下: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二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权威”的含义。这里的“权威型”更像我们所理解的“良师益友”。

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类家长对儿童提出明确的、合理的要求,并且能谨慎地说明要求儿童遵守的理由。即家长为儿童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儿童不合理的行为做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儿童努力达到目标。同时,家长并不缺乏应有的温情,能主

动关爱儿童,耐心地倾听儿童的述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明遵守的理由,能够接纳儿童的观点,会征求儿童的意见。因此,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儿童高要求、家长高反应的教养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儿童在权威型家长合理、民主的教养方式之下,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于交流等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独裁型教养方式

据中科院心理所分析的神经症案例得出:童年时期家长过于严厉,在家长的高压之下,儿童易出情绪问题。

独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这类家长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儿童能够严格遵守。这也是目前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养方式之一。

与权威型不同的是家长很少向儿童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而且家长不能接受儿童的反馈意见,对儿童缺少热情和尊重,不能敏感觉察儿童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儿童一味地听他们的话,并服从他们的权威。家长独裁型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对儿童高要求、家长低反应的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学习上缺少灵活性,心理上产生抑郁和焦虑,自卑、退缩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

溺爱型教养方式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容易出现的、比较普遍的教养方式。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是对儿童低要求、家长高反应的教养方式。

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 结构(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个人,家长两个人,再加一个孩子)。儿童是全家的中心和焦点。家长对儿童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无节制的满足、无原则的让步,儿童则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长对儿童百依百顺。家长对儿童唯一的要求: 只要学习好,儿童的一切由家长包办,在温室中长大的儿童从小很少接受挫折的磨练缺乏坚强意志,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如果竞争不过别人就嫉妒别人。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会形成依赖、任性、冲动、幼稚、没有恒心、不能吃苦、不能体谅别人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四)忽略型教养方式

忽略型教养方式也称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在感情上表现得比较冷漠,对儿童的需要不予理睬或者不敏感。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对儿童漠不关心,家长会拒绝儿童的要求,对儿童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家长对儿童不会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缺乏对儿童的教育。

忽略型教养方式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是对儿童低要求、家长低反应的教养方式。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自控能力差。往往表现出易于发怒、具有较高的攻击性、行为失调,课堂表现消极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儿童长大后有可能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缺少远大的目标,易出现如酗酒、逃学等反社会行为,甚至多种犯罪行为。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因素归因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家庭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综合的方式影响着子女人格的发展。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幼儿社会化进程、行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一)父母教育程度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而父母教养方式又受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研究资料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温暖、理解、偏爱子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中国的家庭教育又以母亲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为主。中国家庭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中**亲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因而对子女的教育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二)教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和睦稳定的家庭是家庭气氛和谐、民主、和睦、成员之间关系协调。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幼儿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能发展良好的个人品质。家庭成员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良好行为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在温情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相反,生活在家庭关系紧张,如夫妻打架、婆媳吵架、邻里不和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幼儿没有安全感,往往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中。在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多对幼儿采用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幼儿积累过多的负面情绪,对幼儿的成长起到阻碍和制约的作用。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影响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人格发展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在幼儿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不仅是先人为主的,而且是深刻的全面的。

1、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培养孩子健全性格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父母在家教过程中因其亲子观、幼儿观及综合素质的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家教态度和方式。研究表明:幼儿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采用理解、给予情感温暖有利于幼儿发展成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同情心等个性特征;过于干涉、过分保护等教养方式易使内向、情绪不稳定及胆小怕事等个性形成,这些人可能易患神经症;父母采取拒绝、否认、惩罚和严厉等教养方式,易使幼儿形成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和反社会倾向等个性特征。

2、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分保护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父母对幼儿采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增多,其幼儿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且由于经常遭到拒绝,幼儿自我接纳程度减低,易产生自卑、无助、不安全感。而在情感温暖型家庭中长大的幼儿,情绪乐观而稳定、有较高程度的安全感、易与人打成一片、待人热忱、适应力好、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因此,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过分的保护会阻碍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发展,消弱幼儿的自我意识。

(二)创建良好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人格健康发展

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比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偏爱型更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应更多地提倡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既需要家长能够尊重理解自己、平等相处,又希望得到在学习上的帮助和督促,这要求家长既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教养幼儿的科学方法。

1、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

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幼儿采取的教养方式。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农村父母。父母在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还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生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用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儿。另外,父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查发现,幼儿的倔强、温顺、急躁、敏感等性格,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

2、尊重幼儿,与其沟通交流

父亲平时很少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很少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一旦发现幼儿有不良倾向,多以严厉面孔,采取过激的训斥与打骂。他们这种角色和态度的反差,易激起幼儿的困惑和反抗。另外幼儿在父亲长期严厉和惩罚中失去自我和自信,永远难以成熟,诚实平静,老实被动,不会掩饰自身行为。父亲如果态度和善,多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最易得到幼儿情感上的应答,使幼儿的性格朝着外向特征发展。母亲多与幼儿发生细致而琐碎的交往。幼儿对母亲的情感要求较高,渴求得到母亲的慈爱和理解,如果母亲不能满足幼儿潜意识中的温暖和理解,接纳、肯定和参与,经常面孔冷峻,独断专行,过多表达负性情感,易使幼儿形成倔强的性格特征。

总之,家长应学会尊重幼儿,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实施教育,培养其优质人格。

3、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被表扬和肯定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成为他们充满自信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所以,家长要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其得以强化。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若能得到父母的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他们将获得极大的激励,将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也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4、关爱适度,发展优质人格

爱是造就幼儿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幼儿,一般都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富有同情心,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所以,父母应多给予幼儿温暖和理解,给予幼儿更多的爱,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父母对幼儿的爱应该是是爱与严的统一,而不应是“溺爱”。大量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因此,一个想把幼儿教育成才的父母,一定要把自己对幼儿的爱上升为严格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和教育任务,对子女提出明确、合理的要求,并坚持一贯的原则。总之。家庭因素对幼儿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避免不良个性的发生。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一)教养方式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系

1、影响责任心发展的积极教养方式

根据研究结果,对3-6岁幼儿而言,影响其责任心发展的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因素为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究其原因,应该从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谈起。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动精神,对幼儿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幼儿交流,并尊重幼儿的要求、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养幼儿过程中的失误。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幼儿一般自理能力比较强,有着强烈的“我自己能做”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且主动性强,不需要成人的时刻提醒。

2、影响责任心发展的消极教养方式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包括: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

溺爱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过分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的一切包括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长此以往,幼儿就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连吃饭、睡觉、洗手、刷牙等事都认为是在替父母做,与自己无关。如此过分的关爱使得幼儿不懂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心爱护自己,且这种关心爱护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另外,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利于责任心的发展,尤其是集体责任心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与有关母亲教养态度与幼儿性格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母亲教养态度为顺从过度时,幼儿个性中更多地表现出无责任心。

放任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冷淡,给予幼儿绝对性质的自由,虽有交流和沟通,但对幼儿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这一教养方式下的幼儿极易对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因为幼儿每次对这些规则的违反都被父母所放任。如此下去,父母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违反规则的便利条件,使得幼儿不自觉地形成了不良行为,失去了责任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这种父母教养方式是极其不利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可以说它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主要消极因素。放任型教养方式下,幼儿缺乏责任感。

专制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作为附庸品,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与放任性相对的是,这种父母过分干预幼儿的行为,过分压制使幼儿服从,幼儿没有发言权,要求幼儿言听计从,稍有违背就会加以训斥和惩罚,这些父母始终在以一种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幼儿。他们往往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很少考虑幼儿自身的愿望和要求,苛刻地要求幼儿无条件遵循各项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大多爱撒谎,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以免遭到惩罚。因此,专制性水平越高就越不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与鲍姆林特对学前幼儿的研究结果一致,即专制型家庭中幼儿缺乏社会责任感。

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处理与幼儿有关的事情时,会因为时间、地点、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长此下去,父母会缺乏温情地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有时不问不管,顺其自然,怀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而有时又严加管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混乱的教养方式,缺乏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态度。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亲与母亲对幼儿的责任行为要求不一致,使幼儿不能预期自己对责任行为所做的反应会得到惩罚还是鼓励,幼儿无所适从,对责任做出的反应更多采取保守行为,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长此下去,幼儿逐渐漠视他人及集体,甚至自己的承诺,其责任心自然得不到发展。

(二)做“好父母”,促责任心的发展

鲍姆林特在对学前幼儿的研究发现:权威型(民主性)家庭中的幼儿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家长着手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

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父母要有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责任感。

五、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认知发展影响

(一)教养方式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根据幼儿成长阶段的不同及性格智力等的变化适当地调整和选取不同的教养方式,这样才能减少因教养方式的不当对幼儿造成的危害。

(二)根据发展阶段调整教养方式 1、1-3岁阶段:幼儿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低,父母要多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控制偏多,让他们对外界有整体的、良好的感知,并保持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气,养成其积极、主动地认知能力。2、3-6岁阶段:幼儿入园接受教育以后,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逐渐变少,这一阶段的幼儿需要独立面对更多陌生的环境和人,自行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这时父母要慢慢学会“放手”,减少一些强制性管教,让幼儿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尊自强自制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逐渐放松控制,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再像以前一样凡事都过问,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总之,随着幼儿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要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六、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教养方式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往往具有连贯性。幼儿社会性发展也称作社会化,它是每个幼儿成为负责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毕竟途径。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

独裁型教养方式,幼儿往往压抑年幼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尊心,这将破坏孩子的自尊、主动精神,自信心及其发展潜力并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溺爱型教养方式同样是专制,却以慈爱的形式出现,其结果不仅与独裁型教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类似,而且更会使幼儿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忽略型教养方式使得家庭每个成员各管自己的事情,父母亲不关心幼儿的成长、发展,家庭远离于幼儿之外,幼儿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做出越轨行为。权威型教养方式是最佳的教养方式,父母和幼儿间的关系既是亲密合作的,又是民主的,这种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全发展。

(二)教养方式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因为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方式不同,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不同。

溺爱型教养方式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 结构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个人,父母两个人,再加一个孩子。幼儿是全家的中心和焦点大人对幼儿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无节制的满足、无原则的让步,幼儿就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长对幼儿是百依百顺。家长对幼儿唯一要求是: 只要

学习好,幼儿的一切我包办了,在温室中长大从小很少接受挫折的磨练缺乏坚强意志,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学习上,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如果竞争不过别人就嫉妒别人。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的对待幼儿的要求、愿望和行为反应,尊重幼儿的意见和观念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表示不满,而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幼儿的理解、尊重、来自于他们与幼儿之间的经常交流及对幼儿的帮助。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属于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带来许多积极地影响,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多数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独裁型是教育形式也属于高控制教育方式,但在情感态度方面,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又有着明显的不同父母偏向与拒绝孩子。独裁型这类型的父母对幼儿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幼儿的愿望和要求,父母会无条件的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做事。对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又表示不满,甚至采用眼里的惩罚措施。独裁型的父母要求幼儿绝对的服从自己,幼儿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父母希望幼儿按照他们为其设计好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包办幼儿的一切行为,行动都加以保护监督,这类型的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种“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有阻碍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却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忽略型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向对挫折无法适应。

(三)健康家庭的重要性

1、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权威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幼儿,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 既高度控制幼儿又积极鼓励幼儿。唯有权威型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缺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自信的人,可以肯定地说权威型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提倡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2、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幼儿在家中应受到父母和其他成员的关心的疼爱。家庭要有一种宽松、和谐、友爱的气氛。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去生活和实践适当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发现珍惜幼儿的好奇心。要及时经常引导和教育幼儿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利用各种机会,各种玩具,各种场合教育,扩大幼儿的知识。允许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发表意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答。对幼儿要多鼓励要及时表扬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有时虽然没有出色成绩,但是孩子努力去做了也要表扬这种努力的精神。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和学习环境。允许幼儿犯错误,但要帮助他认识和改正错误。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的生活范围较小,早期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父母,父母的态度和

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本论文阐述了多种教养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帮助父母了解如何树立较为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鼓励父母多给幼儿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为此,现代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尊重幼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其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为幼儿的成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致谢词:

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 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 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主要参考文献

[1] 穆颖:《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冲突》,《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年

第二篇:学前教育论文

语言——幼儿成长的助推器

摘要:语言在幼儿成长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首先从儿童生理特点谈论语言的发展,其次,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最后运用多渠道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发展关键期培养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人之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语言——运动中的声音

声音是有精微能量中最粗糙的一种,其频谱横跨15赫兹至超过20000赫兹这么一个广阔地带。人的语言频率处于125赫兹到8000赫兹之间。20000赫兹以上的高频振动超出了我们的听力范围,但我们的骨骼和皮肤能感受得到,这些振动影响了我们队语言的理解。为了让孩子掌握语言,语言所有的频谱对他们都是必需的,甚至包括听力之外的泛音和和声。

二、语言的发展

语言从出生之时就开始了。实际上有人认为,从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第一声啼哭 第一次咕咕声,第一次“爸爸”与“妈妈”以及第一句话,都是儿童正在参与语言发展过程的听觉证据。

(一)语言获得

遗传通过很多方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人类拥有呼吸与喉头系统,这两个系统是迅速而且有效的有声交流成为可能。其次,人类的大脑是语言成为可能。第三,遗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有些理论家认为,人类天生被赋予产生语言的能力。

(二)语言发展的理论

语言发展存在两个敏感期,第一个敏感期从出生时就开始,持续到大约3岁。在这段时间里,儿童无意识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语言。第二个敏感期从3岁时开始,持续到大约8岁。在这段时间里,儿童在他们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并且学习如何使用他们的交流能力。

三、抓住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发展语言

(一)0—3岁时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对0—3岁的婴幼儿来说,主要就是培养口语能力,就是说话能力。有了这个基础,其他能力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学会了。在0——1岁的阶段中,主要是培养孩子得听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一岁——1岁半阶段是孩子理解语义的最佳阶段,在阶段中,婴幼儿开始用单词句应答别人的语言;1岁半——3岁,则是孩子说话表达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进行语言教育时我们应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1.选择内容,投其所好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

重要,教师应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如:让小朋友们扮演“爸爸”、“妈妈”。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安排与引导,能让幼儿在这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好说”是幼儿的天性,越小的孩子,越爱表达。所以老师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经常和孩子进行趣味性谈话:如新生刚入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总是想要表达。这时老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不妨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亲近他们,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消除胆怯,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教师要抓住时机,听听他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时而插上几句,时而记录下他们谈话的内容,并随时把谈话中有趣的部份念给他们听,孩子们倍感亲切。

2.读引趣,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通过书籍培养儿童兴趣,有效的阅读必然带来读后迫切的语言交流,虽然有时表达不畅,但那种愉快的表情所显示出的深刻体验无疑极大帮助了语言的发展。

(1)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应幼儿阅读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翻翻书。

(2)订阅幼儿感兴趣的书籍,幼儿所接触的用书,大多是一幅或几幅图构成的,乍看起来没有什么可说的,但仔细体味每幅图片都可以引出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或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兴趣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掌握大量的词汇。

(3)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要做好倾听的表率。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好幼儿的倾听者。在与幼儿交流中,教师应认真,仔细,表情要专注,因为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给幼儿很大的鼓励。教师的倾听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让孩子更愿意说,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倾听活动。教师收集大量的生动有趣的书籍,磁带,供幼儿倾听,激发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针对性倾听活动。例如:《狼来了》等故事,告诉幼儿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通过《战胜大灰狼》的故事倾听,教育幼儿遇事勇敢,善动脑筋。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幼儿的倾听能力直接影响到其理解能力及课堂

听讲的专注程度。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和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3—4岁幼儿口语,发音的形成期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的口语,逐渐学会正确的发音,对词意的理解浅显具体。喜欢听故事、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懂语意。也就是说3-4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最关键时期。

1.日常谈话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口语的重要途径,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发音正确与否,词汇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的层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错误,发展幼儿的口语。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老师用亲切的语气问幼儿:今天早上吃什么了啊?今天早上是谁穿的衣服啊。在每次活动之前都让幼儿告诉老师他们要做什么,使幼儿用简短的语句进行强化。在幼儿发生语句不正确的时候应及时纠正。

2.重视幼儿语音意识发展,培养幼儿正确发音

3—4岁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不均衡,在这个时候幼儿的话语经常模糊不清,发音

不清楚,所以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为儿童今后一生的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一是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准确的感知语音是幼儿正确发音的条件。针对儿童较难掌握的一些语音单位如声母等来开展教学,促进儿童声母意识的发展,提高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整体水平。可以通过语音游戏培养幼儿听音、辨音和准确发音的能力。例如练习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来练习卷舌音。或者从“神奇的盒子|”中摸出小鸡,小鸭等道具,并让幼儿跟着老师学说“这是小鸡”“这是小鸭”,跟着音乐学习小鸭的动作,让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语音。二是利用阅读来提高语音意识。教师可通过阅读让幼儿理解汉语音义型之间的联系。三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供良好的语音环境,给幼儿提供多方面的刺激。

(三)5—6岁儿童语言的提高时期

5—6岁的幼儿能系统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能够生动有感情的的描述事物。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一自我为中心的表达较少,看图讲述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灵活,语言运用更加丰富。

与同伴的交流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两个幼儿因为一个玩具发生矛盾时,一个想从对方手里拿到玩具,另一个不想被抢走玩具,这时候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来改变自己的策略。

在同伴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一些口语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

还将在其中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好模仿,当同伴说出一个较好听的词时,他们就会跟着模仿或纠正同伴的错误发音及病句。教师可借此机会倾听幼儿的交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或纠正病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与成人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成人的语言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让儿童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积累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不良因素

(一)神游现象

现实社会中,爱走神的小孩似乎是屡见不的,并常常当做是小孩的专利,殊不知,这

是一种心理畸变现象。而这种爱走神的小孩,对于我们培养语言是大为不利的。因为他们不仅不能专注于倾听,也不能耐心的表达,而且他们常常与现实分离,耽于幻想的世界。对于这种畸变的儿童,只要为他们提供恰当的环境,这些儿童马上可以投入某些工作中去。他们激动地幻想和坐立不安的动作消失了,不仅他们无秩序的工作习惯有了变化,而且通过获得平静和满意产生了一种更深刻的变化。就这样,儿童经历了一种自然地转化,然而,如果儿童没有消除自己的畸变,这些畸变将伴随他终身。

(二)帮助儿童摆脱依附感

语言是活泼和智慧的象征,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软弱依附于成人的儿童能有出色的语

言水平。有依附感的儿童,缺乏充满活力的心力,他们易于掉泪,他们抱怨所有的东西,他们被认为是神经过敏和充满深情的一类人。他们依恋他人,似乎他们的生命依赖它。他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而服从成人毫不重要的命令,然而久而久之,它有使儿童陷入一种冷漠或者说是惰性。

惰性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是富有活力的创造性能力衰退的一种外在表现。所

有成人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再用无效的帮助和有催眠性的影响使自己代替儿童,进而阻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三)帮助儿童克服自卑感

自卑感其实是智力衰退的一种征象,一个儿童有了自卑感,那就别指望他学好什么了。

自卑的最大根源是人深信自己没有能力做某些事情。成人由于不断的羞辱儿童,使他感到软弱,从而压抑了儿童行动的欲望。但是,成人并不满足于仅仅阻止儿童的活动,他不断跟儿童说:“你不要做那事情”或者说:“你这个傻瓜,你在做什么?”这种行为不仅阻碍了儿童的工作,打断了他行为的连续性,而且还是对儿童的一种侮辱。

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内心活动,他必须不仅被允许碰到各种东西,用这些东西进行工

作,并且他还必须用一种合理和始终如一的方式这样做。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得到许可去发展献连续的行为过程。有时,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不应该打断他,成人绝对不能不断地打扰儿童和突然传入他的环境中去。不然会使儿童认为他自己的活动室毫无价值的。总之,任何人在能够承担责任之前,他必须坚信他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帮助儿童消除恐惧心理

儿童的恐惧时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恐惧终究是一种情感的紊乱,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会有什么好处。恐惧是歧变的另一种形式,它被认为对儿童是很自然地的,它与环境无关。换句换说,恐惧就像羞怯一样,被当作儿童性格的一部分。

能使儿童接触现实、体验和理解他的环境的任何东西,都将有助于他摆脱这种紊乱的恐

惧心态。能使儿童正常化的学校最初成果之一,就是这些消除潜意识的恐惧。正常化不是把自身推入到危险之中,而是获得一种谨慎,这种谨慎使他能意识和控制危险,进而能生活在危险的境地之中。

(五)如何让儿童改掉说谎的行为

语言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纯洁,如果一个儿童该不掉说谎的习惯,学习语言也就成了

一句空话。欺骗是在儿童期出现的一种智能现象,它随着成熟而变得条理化。说谎并不是可以奇迹般地消失的一种歧变。它更需要的是改造,而不是转变。清晰的思想、跟现实的接触、精神自由以及对善的和崇高的东西有积极地兴趣,这一切提供了能改造儿童心灵的环境。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幼儿整个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幼儿语言

表达能力时,要把握好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有计划地对每位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成为生活的欣赏者、牵引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语言的需要和兴趣。只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幼儿的语言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他们才能“妙口生花”。

[1] 蒙台梭利:如何开发婴幼儿语言能力,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版。

[2] 韩纳馥:唤醒童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George S.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林格:改变孩子一生的多元智能,同心出版社,2004 年版。

[5] 周明星:说话创新与记忆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版。

[6] 向荣:试议语言活动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读与写杂志,2007年4月版第4期。

[7] 徐宝良:有关儿童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研究及其启示调查与研究,2009年版第12期。

LANGUAGE-CHILDREN GROWING BOSSTER

Abstract: in preschool development language plays a vital role.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preschool language development, should according to young children's a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grasp the origins of children's language skills, to develop.Begin from children 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econdly, the language of the factors affect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finally using multi-channel foster kids language ability.Key words: language development;concerning;tiaining

第三篇:学前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 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China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Several Opinion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hich clearly proposed that pre-school education face many crises such as a difficulty of many child stay outside pr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 fund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thout perfect mechanism of pre-school teacher and early education system, without-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different area.(第一段已经翻译完了。)

在《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府鼓励多种社会力量举办不同形式的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采取大力支持的举措。虽然这一政策的颁布实施,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缓解了我国幼儿教师师资不足的困难。Several Opinions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learly states that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zed social forces kindergarten, private kindergarten to take strong support for initiatives.Alth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enact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entering a kindergarten, easing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但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编制外幼儿教师的产生。It also led to a lot of preparation produced outside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本研究以不同形式幼儿园中的编外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作为切入口,研究编制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关于编制外幼儿教师(outside-teacher-form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的职业认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In this research, I take different forms of supernumerary kindergarten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an entry point, the overall statu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study prepared outsid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related factors, outside-teacher-form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本研究中的问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琳琳关于《上海市保育员职业认同的调查表》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小伟关于《非学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调查表》相关问卷内容,经过综合整理而成,只是做了很小的改动。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of Shanghai East Normal University of China, Chen Linlin on “Shanghai nursery professionalidentity survey”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Li Xiaowei on “non-pre-school pre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survey” related questionnaire, madeafter a comprehensive finishing with a little changes.在重庆和成都辖区内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69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在编幼儿教师54人,编制外幼儿教师215名,对20名编制外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运用了SPSS21.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后(不会

翻译),结果如下: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69 preschool teachers were investigatedin Chongqing and Chengdu, of which 54 in the series preschool teachers, 215 outside-teacher-form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 20 of the interviewees were conducted outside the preschool teachers.(一)、从本研究范围来看,编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编制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均值M=4.10,略高于理论中位数M=4.06(Sample median;)。高于编制内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M=4.06)。

(二)、编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呈现“虚高”(virtual height)状态。主要原因是编制外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深度认识,导致了这种情况的产生。From the scope of the study, pre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 supernumerary is higher overall level.From the results, the prepar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utside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mean M = 4.10,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theoretical median M = 4.06(Sample median;).Higher than in the prepar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M = 4.06).(Two), supernumerary pre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esents the overall level of “High”(virtual height)state.The main reason is the lack of depth in the prepar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outside the knowledge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this situation.(这个是问的朋友,都不太专业)

(三)、编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在幼儿园性质、幼儿园等级、教师年龄和教龄、职称和职务、工资、专业和是否为师范这几个变量上差异显著,而编制外幼儿教师的学历的差异性不明显。其中,幼儿园性质、教师年龄和教龄、职称和职务对编外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归属感影响最大。Teachers’ ages and seniority, job title and duties, salaries, professional, and whether the differences on several variables significantly.Among them, the nature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age and seniority, job titles an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supernumerary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occupations emotional sense of belonging.对于编外幼儿教师出现的这些职业认同的特征,笔者提出了以下整改意见: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编外幼儿教师入职制度和管理制度标准,从严执行。

(二)、更多关注编制外幼儿教师的群体。For professional identity characteristic appearances of such supernumerary preschool teachers,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correction to:(a)To establish a sound scientific supernumerary preschool teachers entry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strict implementation.(b),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tside-teacher-form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

关键词:编制外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生词本

第四篇:学前教育论文

懂得赏识你的孩子

懂得赏识你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等待老师去雕琢的玉,不懂赏识学生的老师就像没有艺术天赋的雕刻师,只懂得埋怨这块玉不够圆润,那块玉长得奇形怪状,没有符合他的要求,而一个真正技术精湛的雕刻家会根据各种玉的形状,雕刻出各种富有个性和灵气的惊艳作品。”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知道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大作用,但对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使我们越来越吝啬我们的表扬,而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赏识我们的孩子。当我们希望孩子乖巧时,总说孩子不听话;当我们希望孩子胆大时,总说孩子胆小;当我们希望孩子讲礼貌时,总说孩子没礼貌。这样的我们真的就像没有天赋的雕刻师。

“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支(缺点),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不长果实的风枝上,风枝就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我也相信,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很大很大的,最终这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的潜能发挥了多少,还有我们有没有唤醒这样能力。多么荣幸啊,我们老师成为挖掘孩子潜能的第一人,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给他人动力。这动力哪里来?来自于老师的赏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敏感的,他们就像刚刚钻出土地的一棵棵嫩芽,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孩子有时候真的只要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微笑就可以让孩子很感动。他们常把

老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最高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很开心,很骄傲,认为自己在老师心中是好宝宝、好孩子,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我看过一篇关于美国教育中“表扬和鼓励”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和孩子打交道的时间非常的多,鼓励和表扬这种赏识性的语言和动作也成了家常便饭。在美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些夸奖还是真心实意的,我们在表扬中往往会喜欢加上“但是——”,“不过”“你今天表现的很好,不过,还要加油!”这样的表扬,无论怎样听,都不怎么真心实意,似乎批评的成分还要多一点,孩子永远都被一种苛求,一种不满包围着。

有赏识才有教育,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去凝视孩子时,就会多了许多耐心和爱心,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埋怨,甚至暴怒,因为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赏识孩子、善待孩子,挖掘他身上的优点、闪光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

鼓励和称赞,能够帮孩子建立自信心,有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如果他不喜欢吃菜,你可以指着一个爱吃菜身体健康的小孩子说:“他的脸蛋红润润的多好看,多健康,你若天天吃菜也会像他这样健康红润好看呢!”

然后再让他照照小镜子,若是女生,可以说头发,若她吃了菜后,给她梳头发时,就称赞她说:呀!你的头发比以前黑了、顺了、好看得多了,她听了觉得非常高兴,下次就更喜欢吃菜了。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孩子就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才会让自己越来越出色,有针对性的、真诚的表扬孩子,孩子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出色!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建立起最宝贵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

赏识性的语言和动作,带给孩子们的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我们要学会赏识他人,一个微笑、一个掌声、一句“你真棒”、“你能行”“你好厉

害”或拍拍他的肩膀,向他竖起大拇指,种种感而不费的赞许方式,都是足以唤起孩子成长的喜悦。这样可以让所有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为了“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赠花之后犹有余香,他的老师也从此被人津津乐道,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赏识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周弘老师说,庄稼长的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老师家长都一味地指责孩子,却很少想想自己做得怎样,其实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不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为什么不如牡丹大,葡萄腾上为什么不长西瓜,荷花为什么不长在陆地上„„而是让它们各尽天性,发展他们的长处,于是才有了万紫千红的世界。我们对孩子期望值过于单一,总希望每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觉得很多花都不合格,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让每棵苗都快速地成为参天大树,其实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

我们要对孩子多鼓励,多赞许,少责骂,少批评,在教育过程中,用赞许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确实比责骂、批评效果更好得多!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赏识!

第五篇:学前教育论文

摘 要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在阅读中习得新方法、获得新经验;在阅读的世界里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所谓幼儿早期阅读既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阅读是将要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很有益处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家长怎样更好地去引导幼儿阅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从幼儿阅读的的定义出发,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诠释了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从人脑发育的特点、“关键期”理论和识字阅读与幼儿发展关系等三个方面强调了早期阅读教育在幼儿一生之中起到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按照家庭和幼儿园如何对幼儿早期阅读进行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论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

刘慧霞

内容摘要: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天下父母谁不爱子女,谁不希望子女成才,那就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认真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能力,引导幼儿的性格。训练其幼儿的能力,家长必先做榜样,这是把孩子引上成功的必要途径。本文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及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所实施的方法加以阐述。

关 键 词:幼儿 早期 阅读 关键期 重要性 方法

一、幼儿早期阅读概述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含义

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早期阅读对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1.早期阅读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早期阅读,离不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勇敢的小马、温和善良的小羊、和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其中的故事情节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会屏声静息、全神贯注的听,幼儿在听完故事后教师或家长就应该有目的地问幼儿:“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故事中的那个动物?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做?狼扑向小羊后会怎样了呢?”这就 要求幼儿有目的地、专心的听,经常性地这种教育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还能培养幼儿在听的时候对所听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

对尚处于早期发展的幼儿来说,他们具体的形象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而早期阅读所需要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作品,作品的内容具有故事性,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景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幼儿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

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交流和环境布置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语言、用语言的环境。早期阅读中,幼儿可以获得老师的指导,“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适合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幼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谈者作出什么样的语言反映,在早期阅读中幼儿通过对不同作品,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语言交流,逐步学会创造地运用语言。

3.早期集体阅读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作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必定离不开社会群体,因此必须使他们融入社会、与人交往,这是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而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一般都是在集体中进行。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集体阅读能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与他人语言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语言获得手段;幼儿在早期的集体阅读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龄伙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成人在与儿童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发展的特点和特殊的需要,能更好的及时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促使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从人脑发育的特点来看,大脑在人体各种器官中发育最早、最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器官。新生婴儿9个月脑重量为600克,相当于成年人大脑的一半;3岁时脑重量为900多克,相当于成年人的2/3;7岁时脑重量达到了1280克,相当于成年人的9/10,已经基本发育成熟,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由此研究可以得出:人脑的潜能是巨大的,可以无限量地开发。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指导了一个三岁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的脑部有严重障碍的女孩阅读,结果竟然出现了奇迹,女孩不但学会了阅读,而且到了六岁时竟然具备了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他便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研究团体,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研究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些惊人的结论:

1.幼儿从2岁开始就有了阅读的能力,同时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 3

发展。而且越接近0岁,学习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2.幼儿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学习欲望。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则到7岁入学前,他们便可能具备极其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8岁以前学习知识经验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可能终身难忘。4.学习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递减的现象。

5.大多优秀人才,都是在幼年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从小便应该尽量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从“关键期”理论来看,5岁以前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一个幼儿在关键期时缺乏最基本语言接触和语言训练,这个幼儿将很难学会语言,印度的两个“狼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从识字阅读与幼儿发展关系上看,目前许多早期教育结构把识字阅读作为对3-5岁幼儿早期教育、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国著名的记忆专家王维认为:“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阅读教育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开发是无止境的。”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孩子的阅读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越有益,7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这里要强调的是早期阅读教育不是特长教育,而是均衡全面发展超越特长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超越特色教育。因为此时,幼儿各个区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受大脑控制,如果只是重视语言的发展,别的方面受到限制,大脑就会出现偏好的发展,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即使幼儿在语言逻辑思维方面再强,但他的综合素质不一定就高,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在这方面加以注重,以免在教育的过程中进入误区。

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教育

1.榜样示范。父母喜欢读书且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良好作用。父母的影响教育不同于学校教师,其特点是一对一教育,生活教育逐渐渗透,一切好的或不好的教育均出自父母自身活动。所以自身修养是影响幼儿早期阅读习惯之本。幼儿期的行为习得主要以模仿为主,如若父母喜欢阅读,幼儿就会从小模仿父母这一种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早期阅读习惯。父母的一举一 4

动的变化和特点,只要被幼儿注意了并引起兴趣,就很容易被模仿,因为父母的行为举止能最早的也是最长期的影响。

2.家庭环境影响。实践早已证明,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的统一影响下,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其父司马彦是汉朝的太史令,十分博学。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严格教育的熏陶,自幼就刻苦学习,阅读史籍,十岁就能流畅的读古文,培养了对史书的兴趣,从而为日后的辉煌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犹太人都很爱读书,在他们出生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洒在《圣经》上,让他们去舔,从小让孩子认为书是甜的,并从此不断的给他们讲故事,书始终放在床头。让幼儿从小感觉到看书和吃饭一样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3.家长当老师。父母要培养幼儿对书本的兴趣,有阅读的动机,创造一个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

好的幼儿读物能吸引幼儿对书本的兴趣。儿童读物的图画形象必须特征明显,轮廓清楚,神态鲜明,形象可爱,画法生动活泼,有一定的夸张性或拟人手法,图画形象大些,背景图简单,字体为楷书,字要大些,书的开本宜大,以适应幼儿的视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要唾手可得,随时可以取放、接触到图书。经常让幼儿看到大人阅读,幼儿会自然模仿。多多念书给幼儿听,并且一定要用手指字,重复地讲相同的故事。多玩识字游戏,带领幼儿经常去图书馆、书店等。

(二)幼儿园创设的早期阅读环境

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1.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1)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对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

(2)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

2.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1)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

(2)听音乐编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以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力和想象力。

(2)开设幼儿阅览室

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 6

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家长。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创设早期阅读环境

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三者密切配合,积极引导。有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是幼儿园、学校的事。其实不然,一个孩子从降生到走入社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则是幼儿天然的第一位教师,但不是说做了父母都自然能胜任教师。而要从做了父母前便开始做好准备,在做了父母之后,还应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继续不断地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父母自身不断充实和提高的过程。同时家长也应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使其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和幼儿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因此,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试想一个父母每天除了上班回家后便邀集几个人玩扑克牌,搓麻将,这样不分黑天与白昼的闹腾,将会给幼儿带来什么影响,家庭气氛又怎能融洽呢?因此我想对这种家长奉劝一声;请放下手中的牌,桌上的麻将,拿起小字卡,把桌子让给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字卡游戏,教他们阅读。他们不光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教育学习阅读的环境。

还有的家长,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时,一暴十寒,患有教育上的冷热病。开头教孩子识字,阅读劲头十足。日子一长,幼儿有了看书识字的兴趣,却因父母经常给幼儿翻来覆去老让其念同一个故事,缠着他玩识字游戏,使他识字阅读的兴趣大减,断言孩子没用,“天生没长个聪明脑瓜学也没用”。父母便干脆不愿意再给孩子念书、玩识字游戏。殊不知幼儿的学习要靠家长和老师鼓励、帮助和自我积累习得。要培养幼儿早期识字阅读习惯,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无怨无悔的爱心。而幼儿园也应多开展家园合作、亲子阅读等家长、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宽松的环境下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 7

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述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在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从而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4.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5.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经验迁移

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以上方法宜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生动、愉快、高效,使幼儿获得更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到如何指导幼儿阅读。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 8

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从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阅读是一个相伴我们一生的行为,发生在幼儿早期的阅读,不仅能影响未来的阅读甚至还能影响人的一生。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他们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陈北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科技信息.2010年版。

[2]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 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4]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 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二>.复旦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下载学前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论文

    曲靖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作者、学号:张子刘 2006210132 学院、年级:教师教育学院 2006级 学科、专业:教育学 学前教育 指 导 教......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目 录 内容提要 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1、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结束......

    学前教育论文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探索 摘要:根据2002年12月28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给我国的名办教育机构规定......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 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

    学前教育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幼儿园特色教育新概念专业:学前教育(专科)考 生 姓名:准 考 证号:联 系 电话: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浙江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幼儿园......

    学前教育论文大纲

    浅谈科学构建师幼互动【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 成都市各类幼儿园管理体制研究2 国家政策导向与幼教发展趋势研究3 灾后重建幼儿园现状调查 4 成都市乡镇中心园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5 成都市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