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时间:2019-05-15 10: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第一篇: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不如这么简短一句评语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下子,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变成了一家子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那些故意刁难人的人,一是警告;二是讲道理。

4、给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帮别人成功,就是帮自己成功,多么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话语。

5、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说明,我们的社会讲道德的人占大多数。

6、礼之用,和为贵。不管怎样的理,他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和顺。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人相处,看人家的好学习,不好的,比照改正。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彰显了计划的重要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做人的志向不能改变。纵观以上经典名句,不难看出,孔子在心胸、思想境界方面的修养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第二篇:孔子名句

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9.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孔子名言集锦(带注释)

学习孔子的名言就是要有一颗宽厚的心,懂得推己及人,懂得舍己为人。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所关心的是天下人、天下事,而不是一己之私、一己之利。把心境放宽、放大。个人的得失、祸福便不再那么重要了。”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2.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翻译】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4.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翻译】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翻译】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翻译】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9.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翻译】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1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12.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翻译】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1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1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1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翻译】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5.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翻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9.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翻译】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10.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翻译】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11.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1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1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1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翻译】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6.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翻译】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8.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翻译】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翻译】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1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翻译】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14.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1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翻译】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而不安详宽和。”

第三篇:孔子名言名句

孔子名言名句

1、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7、不学礼,无以立。

1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5、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经典语录www.xiexiebang.com)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小不忍则乱大谋。

3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篇:孔子名人名句

老人用:

记八千为一春萱草千年绿,再三十便百岁桃花万树红。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解释: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 转,永不停止。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孩子使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劳则不佚,谦则不傲

曾国藩家书:勤劳就不会贪图安逸,谦虚就不会骄傲自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取自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吾兄自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 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 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取自李世民《赐萧瑀》,《诗经大雅》有《板》、《荡》二篇,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今指社会动荡不安或政局变化。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取自王安石《登飞来峰》,王安石立志变法借登高览胜而表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 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汉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孔子名人名句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毛泽东诗词励志名句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者无以致远。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清华大学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是引用此处。

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此句取自我看的一本网络小说,感觉意境高远,也符合你当下的形势,就摘下了,嘿嘿。

第五篇: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箴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

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

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

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

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

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

”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

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

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

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

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

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

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

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

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

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

·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

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 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

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 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 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

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

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

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

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

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

·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

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

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

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

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

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

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

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

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

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

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

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

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

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

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

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

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

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

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

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

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

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

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

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

“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

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

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

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

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

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

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

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

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

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

;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 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

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

·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

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

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

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

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

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

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

;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

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

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

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

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

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

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

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

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

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

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

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

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

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 :“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

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

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

“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

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

“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

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

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

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

》)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

患也。”(《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

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

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

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

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实施“仁政”。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朱熹《论语

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

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

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

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

人也。”(《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今人杨伯峻

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有两解:一

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论语集

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之“知”,同智。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

知者,故夫之告之。”(《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

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又《儒效》篇云: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

儒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安

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

也。”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

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皇侃疏:“记

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若听之

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亦自弃其德也。”近人钱穆

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

终无可成。”(《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

益矣。”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

》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

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 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

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下载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名言名句摘抄

    孔子名言名句摘抄 孔子名言名句摘抄1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名言名句.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孔子的名言名句.txt心态决定状......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1、【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

    孔子名言名句[5篇范例]

    孔子名言名句 篇一: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

    孔子名言名句(精选多篇)

    孔子名言名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合集]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3】:不在其......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德不孤,必有邻。6、礼之用,和为贵。7、三人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