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邓榕的信

时间:2019-05-15 10: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邓榕的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邓榕的信》。

第一篇:给邓榕的信

一位离休干部给邓小平女儿邓榕的一封公开信

文/佚名(老兵)2014-01-13 14:38:50 来源:网络 中华论坛

【编者按】这封《公开信》是真正了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真实历史的必读物。通过比较,还原了“彻底否定”文革理论的炮制和起源,从而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其真正真实的良苦用心。对于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会有很大很多的帮助。

邓榕1967年4月5日所撰写《彻底清算邓小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滔天罪行》(最初发表在邓榕工作地,新北大公社02621支队编报,1967.4期。后经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转载公开发表),为何在《父亲邓小平在**岁月》中没有提及?还有就是首位北京文革罹难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女副校长卞仲耘活活被女红卫兵学生暴力打死于校中,时任师大女附中红卫兵负责人之一的邓榕也没有提及。

是遗忘还是别有用心?如果是前者,《父亲邓小平在**岁月》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果是后者就连“屁”也不是了。

(请参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b98f30101f45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b98f30101f2zl.html)毛毛小姐:您好!我是个驻京的“打工仔”,你写的有关你父亲的两本书,我都看了。最近出版的这一本,先前就在一家小报上看到了。书名叫《父亲邓小平在**岁月》。前天下午决定买一本,心疼了好几天,因为这本书太贵,要花我好多天的生活费。这些钱对你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对我可不是个小数。不过也值。我很想知道邓小平在文革中的情况和心态,更想知道你们这个第一家庭在“**”中是怎样度过的。

以前对有关邓小平和你祖上的书,也读了一点,有内地出版的,也有香港出版的,当然大都是歌颂的,在当代谁敢公开批评邓小平呢?打着灯笼也找不着。你的书,当然更是歌颂的。儿女眼中的老子,都是救世主,母亲都是玛丽亚,统统是伟大的、善良的、慈祥的、美丽的。

俗话说,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穷人家的狗,即使吃不饱,也还是忠于职守,不离主人的家门,故有忠实走狗一说。对于父母的爱,也不会因为没有给治下家产而稍有削弱,娘丑爷丑在儿女心目中,照样是美丽的,可爱的。你我都是一样,这是很自然的。

你的后一本书,比前一本写得更好,可能还会得到美国人的奖励,使你在巨大的出版费收入之外,再获若干美金。你是当之无愧的。我也写了几本书,一本也出不了,只好压在床底下。

现在咱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劳动力自然都是商品。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商品,凭劳动挣钱,理所当然,问心无愧,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吃掉别人或被别人吃掉原本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谁要是长红眼病,他是自作自受,叫他长去。现在知识也是私有的,自然是发财的资本,你大可以告诉那些红眼病患者:“你有本事,你也去挣呀!”

老实说,在当今的中国,无论那个男女也写不出你这样的书来。倒也不是他们没有好文笔,而是他们不可能有你的条件。你具体也较生动的记述了文革中的邓小平和你的一家,至于人们怎么看你的记述,那就不由你决定了。

人世间常常是对同一事物,同一人物,会有两种、三种以致好多种看法,而这些看法,很可能迥然不同。就拿饴这东西来说吧,它是甜的,好吃得很。柳下惠用来孝敬母亲,他做贼的弟弟跖,却说可粘门闩。用途是天壤之别,至于你这块“饴”——《父亲邓小平在**岁月》——也不会有共同的看法。敝人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也不是被歪曲为贼的盗跖,有点柳下惠对母亲的爱心,也有点盗跖的叛逆的倾向。只是从没有做过贼。有点不大安分守也是真的。虽不像不事权贵的五柳先生,也不是站惯了的奴才贾贵,犹好标新立异,逞能好强,所以喜欢我的人不多。虽奋斗一生,也还是个普普通通的早已下岗的小小公务员。

对此我已很庆幸,没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牢狱就很好了。你这本书是写文革中的事,今天我无事生非的谈一点对你的书的读后感,可能难以使你愉快。但并非出自私心私愤,而是出自我对文革史的不同看法,出自对马列主义的不同理解,出自对某些理论的质疑,特别是出自对毛泽东思想的忠诚和热爱,这后一点,似乎和你很不一样。

小姐!你的家庭在文革中虽然遭受了那么多不幸,令人同情,但总起来说,比起来说,特别是比起毛泽东一家来说,还是最幸福的。无论从政治、经济、工作、生活各方面来看,特别是从文革斗争最后的结果来看,你们一家是幸福的。

你有一个好老子,他聪明至极,高深莫测,能伸能缩,棉里包针,老谋深算,计出万全,真是个了不起的伟人。我曾说过,当今世界上除了毛泽东以外,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有邓小平那样高的智商。无论和党内外的异已分子斗,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子斗,和想整他的人斗,没有斗过你父亲的。至今我脑海里还记着你父亲和世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情况。

这位铁夫人还想吓唬你父亲,被他三言两语顶了回去,直顶得她脸色发白,气喘吁吁,出来大会堂还在台阶上跌了一跤;50年代中期,在和苏修的一次谈判中,也表现了他杰出的辩才。话不多,都说到了点子上。气得那位叫什么“格里申”的苏联代表团团长,脸红脖子粗,而你父亲则静如处女,纹丝不动。他真是帅才呀,是国家的栋梁材呀!“六·四”事件,他只用了“要么交权,要么流血”八个字就定了乾坤;南疆之战只用了“教训”二字,就达到了御外固内,牢牢掌握了刀把子的目的;出访英国时,曾说他“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我是相信的。

批邓反右时我还是个保邓分子呢!所以文革后期他复出时,我是十分赞成的。他是个爱国者,当然也很爱家。你书中说你父亲“重视家庭仅次于政治”这话不假。我看你父亲重视政治和重视家庭是相辅相成的。重视政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重视家庭。为了家庭又更加重视政治。文革中,你们家在江西军事干校那几年,最能表现你父亲对待家庭和对待政治的关系了。他真是个好父亲好家长好丈夫。为家庭特别是为儿女的生活、工作、治病及至嫁娶生息,无不关心备至。不厌其烦的给毛泽东和他的“大管家”汪东兴写信,报情况,提要求。而自己除上午到工厂小事劳动外,大门不出,二门不到,晚上读书,早上散步,厨下帮炊,园中学圃。你如实记下了这些在我看来寓意很深的琐事,对研究邓小平是大有裨益的。

一提读书,我就想起毛泽东,他天天看书,时时看书,临终那天还要看书,简直像个书“呆子”。你父亲可不这样。我的印象中,他很少读书。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听说他读书,还是从你这本书里知道的。我猜想他读的是《三国演义》,因为有报导说,他去江西后买了这本书,所以才说他读的是这本书。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厢》”,这是封建说教,你父亲才不听这一套呢!我相信,他不但读了《三国》,并且特意读了“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章。他很需要这一章。他比刘玄德聪明多了。这位刘皇叔最后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但你父亲正好相反。小姐!你的父亲和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特别是在共运史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印迹。有人把建国后以毛泽东为首搞的一整套,批评为“教条主义”或“极左”路线:也有人批评你父样搞的是修正主义或资产阶级路线。我看还是遵循你父亲的发明“不搞争论”吧!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客观事实的铁证,历史这个铁面无私的包公,会对你书里写的这三位伟人有正确的评价。而对这三个人的评价,肯定很不同或有同有异的。

就我看来,在民主革命阶段,或者说在建国以前,他们仨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是亲如兄弟的手足,虽职位高低不同,却无二心。在建国以后,特别是在“八大”以后,可就不能这样说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重大问题上,仍然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尽管在某些时间某些问题上,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但周恩来始终是毛泽东路线的忠诚拥护者。对文化大革命也毫不例外。

你和你的“资料库”助手,上穷碧落下黄泉,查阅了毛周的有关档案,找到了周恩来反文革的一点真凭实据吗?你能找到在路线问题上,毛周有本质的分歧吗?毛泽东去世后,大肆宣扬的“批林批孔批周公”,完全是别有用心的瞎吹。最近在某刊物上发表的“梁效写作组”的成员之一的北大教授周一良说:“追查梁效的罪行中,很突出的一条是跟随四人帮反对周总理,我在梁效组期间,从未意识到批孔是批周总理,也从未听到迟群、谢静宜二人在会上暗示过。周总理逝世,梁效组成员都很难过„„”。

是的,你父亲在文革末期复出后,已是周恩来病入膏肓的时候,当时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在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上,在人事的安排上,毛周有一些不尽相同的观点,但周恩来是在维护毛泽东路线不变的前提下,谈他的有别有于毛的意见的。行将就木的他,同毛泽东一样,寄希望于你父亲的能力和经验,让他把经济赶快搞上去。而你父亲最终要改变的是毛的路线——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抓经济只是手段,改变毛的路线才是目的,并把希望寄托在毛泽东死后大干一场。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而且已被今天的现实证明了。

胡耀邦下台后,在一次被采访时说(录音):“邓小平对我说,现在毛主席的身体不行了,再不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了,医生(就是那个跑到美国去污蔑毛泽东的李志绥)偷偷告诉我:他还有一两年的活头。我一听就吓了一跳,天呀,在这一两年里,如让他抓住辫子再打倒,可就有好戏看了。他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我们要把经济抓出点名堂来,建立起我们的基础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心,这就给文革派们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他的估计还是出了问题,毛泽东经过思考,特别是听了毛远新和江青、张春桥一伙汇报后,决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把邓小平搞下去。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他曾经对他身旁的人员说,我还是低估了毛主席的能力”。

“四·五”事件后,你父亲虽然又一次被撤职,生活上并末受什么折磨,薪金照发,住房调小了一点,和老红军谭冠三住前后院。这在你书中第51节后,有详细的记述,就不必赘述了。

我总的感觉是:尽管毛泽东千方百计,费尽心思(让他去江西工厂劳动,目的是让他接近工农,了解工农,改变立场),想把你父亲这个难得的人才,拉到他执着追求的马列主义路线上来,结果还是失败了。你父亲正如毛主席批评的那样:“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还是黑猫白猫呀,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才把你父亲拿下台来。

总之他两个人的路线是水火不相容的。尽管你父亲复出时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永不翻案”,事实上是假话。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犯路线错误的头子改也难”。总括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关系,可以这样说:红军长征和长征以前,如你在第一本书中说的,你父亲是“跟着走”。也就是跟着毛泽东的路线走,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也可以说他是“跟着打”。我深信小平同志如今活着的话,也会这样说。一些无耻的文人,抱着谋取私利的动机,胡吹海话,甚至说“在前委书记邓小平指挥下,进行了淮海渡江战役”。“刘邓大军打下了碾庄圩子消灭了黄伯韬。”这与事实相去甚远,有的纯属捏造。我是打碾庄圩子的参加者,至今还记得第一个冲进圩子的是一个班长。那组包括“捷报捷报消灭了黄伯韬”这首有名的淮海组歌,就是华东文工团团长带着三个创作人员和我住在一个房子里写的.——小姐!话扯远了,还是回到毛邓的关系问题上吧!在“跟着走”“跟着打”的基础上,建国初期你父亲也是“跟着干”的。八大以后,毛刘在路线上有了分歧,在思想上,至少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如阶级斗争问题上,你父亲更是倾向少奇同志的。但不像刘少奇那样明说直道。而且你父样一向是沉默寡言的。所以毛泽东不无埋怨说:“开会邓小平总离我很远坐。”这时的你父亲既跟着毛泽东干也和他对着干。你书中说:“对毛泽东敬重而不迎合,敬重是真诚的,不迎合是坚定的”。

我认为你这话你只说对了一半,敬重是虚伪的,是为“不迎合”打掩护。因为你父亲的“不迎合”从来不是公开的。毛泽东是欺骗不了的,或很难以欺骗的。所以文革发起前毛泽东把你父亲划到刘少奇的路线里去。毛泽东逝世以后,你父亲以高度的政治技巧,迅速的掌握了政权、党权和军权,这时就公开和毛的路线对着干了,而且把毛的路线彻底推翻了。你父亲最后复出时亲笔写下了“我们要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这面光辉伟大的旗帜”。现在有人说他言而无信,其实这并不违反古训,孟夫子就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你父亲是个真正的大人物。

至于他是如何由“禁锢”到迅速掌权的,有人说著名的记实文学家师东兵的《短暂的春秋》一书有详实的记载。这书我也读过了,劝你不妨也读一读。目的是神圣的,手段是不必计较的。况且也正是你父亲的掌权和他的理论,才有今天中国的一切美好和不太美好的,甚至很坏的现状,才有了光明与黑暗难卜的未来。的确出现我非常担心并不应该我这个小民担心的某些现象,说明了,说白了,就是担心走上修正主义的道路,使资本主义在我国复辟。

今天我们走的发展道路,和毛泽东要走的道路,泾渭分明自不必说了,似乎和你父亲的理论也很不一样了。到底是他的理论本身有问题,还是实践脱离了你父亲的理论,或者二者皆有,这是大而敏感的课题。我没有能力和资格来论述它,只是感觉很有点问题,是否像魏巍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的苏联修正主义的特征那样,打着社会主义红旗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确有此现象。

你父亲说过:“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我们必须坚持和实现这些原则。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我们必须坚持和实现这些原则。”(见邓选,下同)又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还说:“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这些论述是极为正确的。遗憾的是,今日中国的现实,似乎已脱离了这些理论,正在向着与共产主义者希望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今我们还能说“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吗?还能说没有“两极分化”吗?至于你父亲说的“中国不大可能出百万富翁”(三卷未入,详见《人民日报》),已如俗话说的“屎拉到鞋跟上,没法提了。”

你家就不止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报载你大姐邓林在香港办画展,带去一百二十幅画,一抢而空。她拿了十幅画的钱,二百万元(港币),赠给了内地一个艺术单位。由此可以推算她这次画展至少可收入一千到两千万港币之间。据报导,类似的画展,在海外至少办过三次,据此推算,收入在三五千万人民币不止吧?你家庭的其他成员,收入也许没有邓林这么多,也许难说,或许更多。但单就邓林的钱平均起来个个都是大富翁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你们兄弟姐妹,个个都有体面的职务和很好的岗位,这虽是你们个人奋斗的结果,恐怕也不能不说和你父亲有很大的关系吧!不过小平同志说过“我银行里没有一分钱。”这是真的。

小姐!你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比较起来可以说是最幸福了。在对待家庭的态度问题上细细分来,毛周邓三位伟人,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把政治放在首位,家庭放在次位,都一致热爱自己的家庭;所不同的是热爱的方式方法。周恩来为了革命,毫不犹豫的让夫人做了绝育手术,如今连个亲生儿女也没有,众人都为之唏嘘,真是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毛泽东对待家庭的态度,似乎和周差不多,都有悖于儒家的常理。他一生有过四个妻子,第一个是父母包办,自己从未承认过,实际上也和你父亲一样,有过三个。第一个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她就是英烈杨开慧。第二个是位有着战功的老革命,因个性不和,离他而去,追到西安也没追回来,她就是令人婉惜的贺子珍。第三个妻子,我看是个那拉式的人物,当了反革命,死在牢狱里,真是罪有应得呀。毛泽东三个妻室,给他生了三男两女,比你父亲多一个儿子少一个女儿,也许就是少了一个像你这样的有能力的女儿吧。

三个儿子都遭不幸,两个女儿也未成材。在革命低潮中,一个儿子丢失了,至今也未找着,一个儿子寄养在人家,被伤致残,一个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一个弟弟牺牲了,侄子被关进了监狱,真是够惨的。两个女儿的情况,你比我了解得清楚,她们是国内新闻媒体不系报道的人物。还是在8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新闻报道说,李讷拉着地排车去拉分给她的白菜。对于李敏,最近外电报道稍有谈及。说她住在上海的公寓里,足不出户,沉默寡言。母亲已盍然而逝,她自然没有好心情。

说起来毛泽东对待家庭以及亲朋好友,似乎未免薄情,但细细品味,却也“道是无情却有情”。毛泽东对同志对亲属是很有情分的。只是在执行党规国法上甚是严厉,对谁也不留情。他老家有个弟弟叫毛泽荣,知道哥哥在北京当了“皇帝”便三番五次要求去逛逛北京。直到一九五三年十月,才允许他的表侄文九明去北京汇报乡间意见时,嘱他把毛泽荣顺便带去。信是这样写的:“你有乡间的意见告诉我,可以来京一行。自备路费,由我补发。

毛泽荣小名宋五,是我的兄弟,住在限门前,他多次来信想来京一行,请你找他一路同来。他没有出过门,请你帮忙他。他的路费亦由自备,由我补发。路上冷,每人要带一条薄被。不要带任何礼物,至嘱。其他的人不要来。”(摘自《毛泽东书信选集》。下同)杨开慧的哥哥要求提高烈属待遇,他回信说“要统筹安排”“暂时只好忍耐一点”。要求去京工作,回信说:“不要来京,由湖南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同学、朋友,有的曾有助于他,纷纷写信要求他帮助解决工作、入党、生活等问题。毛泽东在复信中,除热情叙旧外,对他们的要求,秉公答复,毫无私意。“„„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宜就群众利益方面而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的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名,不知以为然否?”这是他对老同学毛森品向他要求介绍工作的答复。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组织问题未便率尔介绍,应就当地有所表现,向当地组织请求,听候解决。”这是他对在湖南一师要好同学周容要求他帮助入党的答复。

“烈属的照顾是全国范围内的事,全国有几百万户烈属,都要照顾,自未便照顾少数地方„„。”这是对时任家乡湘潭县区委宣传委员毛逸民要求照顾当地烈属的答复。

这一切是毛泽东对待亲朋好友态度的实录。对他的身边工作人员,秘书班子、警卫人员、要求更为严格,简直有点“薄情”,没有哪一位因是他的身边工作人员而高就或获得什么额外好处。有的调离其它工作多年,周围还不知道他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对他的秘书在政治上则要求极其苛刻,有的不能理解,心怀不满,以致后来成了“反毛名星”。也有的身怀二心,扮演着二花脸的角色。毛泽东吃香了,他是颂毛高手,毛泽东受批了,他就踹上一脚,时而在这方面“浓浓的抹上一笔”——红色的一笔,时而又在那一方面“浓浓的抹上一笔”——黑色的一笔,虽有点投机取巧朝苍暮黄的的嫌疑,人家可是赚大了,爬上了高高的职位。

小姐!我想你会和我一样承认毛泽东是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个大智大勇的人。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某些方面,他又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晚年连他身边聚拢了那么多反革命,包括他的妻子侄儿在内,他都不知道。这些你和你父亲看得很清楚,我就不必去说。其实他还有许多的不足。在生活上,可以说他是个大外行。既不懂人情世故,更不懂生活技巧,连吃饭穿衣也糊里糊涂。

一件内裤,裤脚上打着补钉,去接见外宾时,警卫员李银桥不得不惊告他:“可别跷二郎腿,那样内裤脚就露馅了”。读书虽多,却不懂养生之道,甚至不相信医生的劝告和药物的疗效。他不同意周总理癌症开刀,知道后还嘟嚷“他就知道开刀”。

饮食很不讲究,最大的奢侈好吃红烧肉。而这又恰恰对老年人不利。这些方面,周恩来也不比毛泽东高明稍许,只知拉车不止,不知保养休息。这两个人,都是工作中的狂人,生活上的笨伯。倘若他们稍加注意,至少两人中的一个也许能多活个十年八年。不过人生有死,自古亦然,人既已死,侈谈养生,对死者何用?徒令人悲伤耳!小姐!你父亲在养生方面,在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方面都似乎与毛周有些不同。工作上,凭着他的智慧和经验,举重若轻,又是一个乐天派,使他发愁的事不多。晚年他曾在答外国记者问时说:“我每天工作两小时。”我虽然感到有点吃惊,细细想来,工作两小时也就够了。但其余的时间如何打发呢?十小时或十二小时用于吃饭、睡眠足够有余,剩余的十二个小时读报看书外,大概就是含饴弄孙和摆方阵、打桥牌、摔扑克了。后几种嗜好是尽人皆知的。从你的书中,也可看出,他最后一次被打倒,你父母亲被送往东交民巷十七号“禁锢”时,走前你二姐还没忘把一副扑克装进父亲的口袋,真是知父莫如女呀!你把小平的被罢官,称作“禁锢”是正确的。辞典上就是用罢官解释这两个字的。今人大都把禁锢理解为囚禁,这不正确。无论是去江西还是在东交民巷,都是一种保护措施,你书中也是这样说的。特别是在江西军事干校那一段,说成暂时停职也未尝不可。薪金基本上是照发,还配了警卫员和生活秘书“黄干事”。香港一位作家在书中说,你家把黄干事看成是监视你们的,因此对他很不友好。小平复出后,这位干事被长期审查,最后复员处理。这位作家的记述不可尽信,就作参考吧!党内斗争虽然也很残酷,但在和平时期,怀着私愤私恨把对立面戴上反革命的帽子,置于地,时人后人都不会认可的。

即使不怀私愤私恨,并怀着神圣的目的,但其结果却导致对立面不疾而终,或延医而终,使少奇同志过早的离开人间,后人同样也是不认可的。这也是文革“左”的错误的重要一环。但毛泽东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费尽心机想把小平拉到他的路线上来,却没想到你父亲使他彻底失望。即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把你父亲看作反革命,一直留在党内。

现在,自然你和你的写作助手们,尤其是文献室的某些先生们看来,邓小平反对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是反对了,真理都在你父亲一边,并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好伟大成就为证,但在我看来并不尽然,甚至还有些担心。那个印尼的苏哈托上台的时候,全国人均生产值不过四十多美元,下台时人均生产值二千多美元,翻二十多倍,故苏哈托有“改革之父”的美名。今天又怎样?外电报道,致少三分之一的人吃饭成了问题。经济一厥不振。至今国内乱哄哄的。

苏哈托则被告上了法庭。他畏罪潜逃的儿子,正在追捕中。当然我们的改革不会有这样的危机。我们有六千三百万党员,有很好的人民,有毛泽东思想根底,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然而这一切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市场经济的规律,若资本主义复辟,经济搭上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列车,那就不由得你了。会不会人家打喷嚏我们就感冒也是难说的。

小姐!你的这本书,主题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这个话题是很大的,它涉及到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某些重大问题的结论。对不起,我对决议的结论,部分地并不和中央一致。认为它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党章规定,党员对中央的决定,有不同意见也是可以提的,只是必须按照组织手续办,因此我无法向你阐述我的意见,况且我的意见恰恰是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的。现在我只能作为一个你书的读者,谈我与你对文化大革命的不同看法,截然不同的看法。

小姐!关于文化大革命,已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彻底否定了,我可是否定的很不彻底,甚至连"“彻底否定”这四个字也不同意。一切事物都是在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中发展着。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少了一方对方也就不存在了。对你来说,文革是被彻底否定了。我也有否定,只是在肯定的前提下否定的。在你的感受中,文革是一次浩劫,我只承认是一次失败。但它的理论并没有失败,正如巴黎公社失败了,而原则永存,并且不断的表现出来(先表现了苏联,又表现了个新中国)一样,还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表现出来,有头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深信不疑。只有那些政治侏儒和有奶便是娘的宣传家才看不到这一点。令我遗憾和痛心的是,如今文化大革命成了罪恶的代名词。

如果有谁对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作一点辩解,便遭到某些先生、小姐、太太和新生的资本家特别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恶恨恨的咒骂、嘲笑和打击:“怎么?难道你小子还想再来一次那种伤天害理的文化大革命吗?”他(她)们恨文化大革命比恨日本鬼子和帝国主义厉害的多。我的半个熟人、现已跑到美国去的王若望,就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这样的看法。德高望重、文学大家、现任作协主席的巴金先生,别说提文化大革命了,一听样板戏就起鸡皮疙瘩。就在八一五那天,一位老同事,还在信中指责说 “难道还有人想把中国拉回到文革和文革前的时代吗?”你看他不仅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连建国后的三十年都否定了,他还是一位“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会长呢!难道这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在此我要对这些畏文革如狼虎的先生们说:“一个人不能在同一条河上过两次,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历史是不会重复的,只会有惊人的相似。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文化大革命不会再有了,先生们大可以放心,只是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理论指导下的大革命——反对修正主义和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大革命,肯定还会发生”。

小平曾说过:“毛主席搞文化大革命,目的是防修反修。”对极了!如果你父亲的话没有被否定的话,防修反修定还会搞的。不搞就可能象前苏联那样,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使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的血白流,这是中国和世界共产主义者绝不允许的。

小姐!你是小平的爱女,第一家庭的成员,又是当代的知名人士和作家,如果向你谈一点理论性的问题,不是犯傻就是孔圣人门前卖书笔,真是太不量力了。可是,为说明我对文革理论的看法,我还是得犯点傻,在孔府宅边,摆个小小的文具摊。

不说你也知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代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换汤不换药,也不是换神不拆庙。而是汤也换,药也换,神也换,不仅拆庙,连庙基都得挖掉。所以毛泽东“登基”后不久,就向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私有制开刀,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实行起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基本上把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打了个粉碎。

可是从根本上来看,共产党掌握的这个新生政权,并不牢固。特别在思想意识领域里,她还十分脆弱。资产阶级还占有很大优势,汪洋大海般的小资产阶级,若不抓紧教育引导,随时随地都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这是党的干部褪色变质十分有利的条件。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还未消逝。而最可虑的还是当时的许多共产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即使在党的高层领导中,也是如此。那些不读马列的书,单凭革命经验办事的同志,尤其如此。在如何改造旧的经济基础问题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上,要不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特别是要不要继续坚持阶级斗争的问题上,以及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结党外人士问题上,等等一系列问题上,党内是有分歧的。集中的表现是要不要坚持继续革命坚持阶级斗争的问题上。

在毛泽东看来,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虽已基本完成,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虽已基本结束,但阶级斗争并未结束。苏联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拼凑了一整套所谓“和平共处”、“和平演变”、“和平竞赛”“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修正主义路线,使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修正主义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国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必然产物。必须十分惊惕,加以防止。

为了党不变修,国不变色,防修反修,毛泽东决心搞一次文化大革命,并大声疾呼,向全党宣告:“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并明确的指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政治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要共产党人“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虽然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毛泽东讲的上面这些话,是否也是不经之谈?那就让历史这个庄严公正的法官去判决吧!它是无情的。我可能被你认为是中毛毒很深的人,或者别的什么人,脑袋僵化啦,极左分子啦,那就随你的便了。反正我说出了一点点心中的大实话,并在老年人中有广泛的代表性。

小姐!我的话扯远了,再拉回到你的书上来,你的感情流水账--《父亲邓小平在**岁月》实际上是对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的控诉和鞭笞,自然也就成了文革史的重要一章。最使我不能容忍的是你把周总理硬拽上了你父亲的列车上。这是对周总理的侮辱,也是别有用心的。一般说来,当代人写当代史,犹如不照镜子看自己的面孔那样,是很难看清楚的,不要说还带着偏见了,而偏见比无知还要愚蠢。须知历史是有其本来面目的。绝不是胡适先生讲的是“任人打扮的村姑”,也非黑格尔讲的是“对已发生行为的叙述”。因为同样的一种行为,对其叙述可能是很不一样的。甚至是恰恰相反的。

说到这里,不妨讲个故事你听:远在十七世纪初,历史学家罗利被叛死刑关在监狱里。他想在死前抓紧时间写完一本世界史。一天,无意中看了两个狱卒吵架的全过程。正好一位来狱中看他的朋友,也从头到尾看了这场狱卒吵架的经过。见到罗利后就向他叙述这场吵架的事。罗利发现两人观察的结果大相径庭,使他大为困惑:亲眼看到的事,两人叙述尚且如此不同,那些千百年前的事,怎么能详知呢?这使他写史丧失了信心,连已经写成的部分也想付之一炬。但这个故事只能说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不能说明历史是不可知的,更不能说明历史是一块橡皮膏,任人捏弄。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历史是清楚的。毛泽东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失败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用这个观点看待历史的,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也是这样看的。把人类的文明史看作是阶级斗争史。马恩说:“我们绝不同那些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一道走。”列宁则说:“一切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都是胡说八道。”他们还说这种人,只配和非洲袋鼠一样关在笼子里供人欣赏。而今天,中国的袋鼠,变成了某些人的宠物。小姐!我不知道你对上述马列毛的话是赞成呢,还是反对,是认为过时了呢,还是认为仍有现实意义呢?认为是巅扑不破的真理,还是荒诞不经的谬论呢?“阶级斗争”可是一直写在了党章上的。

小姐!《父亲邓小平在**岁月》,写的是历史,也是文革中你家的历史。你用“**”作为文革的代名词,**并非总是坏事。这是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国民党就曾把共产党和支持同情共产党闹革命的人称为“**”分子。**岁月和**分子有时很难分开。

你的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用“感觉论”写成的。感觉论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种。这两种你的书中都有。只是后者大于前者。感觉虽然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但它毕竟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我不客气的说,你书中对文革的叙述,多是感性的东西。你和你的助手周力平未能从总体上把握矛盾各方面的特点,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描写的自然也是这一面。其实也无法期望你们认识到另一面。我觉得改组后的中央文献室似乎象是个派性单位。这当然不是指文献本身,是指的某些人,比如,有人就把毛泽东1942年对国民党驻延安代表说的“我们主张搞七分资本主义,三分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是下一步的事”这段话,主动提供给胡绳先生,供他解释毛泽东的思想。

小姐,你到那里去找你需要的材料,是非常容易的,甚至不用动手。如果我想去找毛泽东文革中和文革前后的历史资料,连门也没有。因为我想证明毛泽东关于文革理论正确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证明“彻底否定”是不对的,是不符合辨证法的,证明毛泽东的理论被人歪曲了,歪曲得面目全非。这一切,就和你宣传的文革大相径庭了。你想,假若和一个一听样板戏就会起鸡皮疙瘩的人去谈文革理论是正确的,那不是对驴而是对老虎弹琴,它会一口把你吃掉。今天我之所以斗胆向小姐你说我拥护文革理论的话,因为:有关政治理论是允许有不同派系的;是在私人通信中谈,即使我信仰这理论并不正确,也不是妖言惑众。

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许可内进行活动”。宪法是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现在几乎是什么“屁”都可以放了。你看国务院体改办主管的《中国改革》,不是大声疾呼的叫喊“国企非国有化”吗?什么是“非国有化”?还不就是私有化嘛!你看到那个原在社科院的曹思源,大喊“人间正道私有化”从国内喊到国外。

公有制是上了宪法的,他们的言论是违法的。可是他们不是依然很吃香吗?我根据自己信仰的理论--马列毛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文革的理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何罪之有?当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那就加吧,大不了坐几天大牢就是了。牢这玩艺,过去共产党人是常坐的,而且一边坐还一边唱“它妈的它妈的,我们要把牢底来坐穿”。鲁迅先生说:“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不是烈士留下的名言吗?坐牢有什么可怕,何况我总觉得现在除了物质生活外,在思想言论上,已和坐牢相差无几了。据说军队给离休老干部队发了个“十不准”。我从法国和美国的广播中都听到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几经周折,在一位军队干休所的老战友那里看到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中有一条是“不得擅自和海外境外的人联系。”我问他是否和你在法国的儿子通信还得经过批,他苦笑一下没有回答。其中还有一条是不得给政治背景不清的场所刊物题词写序。我问这位经常给人题写店名、厂名和匾额的书法家今后怎么办,他说:“好办,不写不就是了。”还有几条我看也有问题,或含糊不清,或有与宪法相悖之嫌,给我的感觉是将这十条加以修改充实,差不多和劳教条例无异了。他对我说,他赞成下边四句话:“收入不多可以过,住房有屋就是破,圈养起来防出祸,说是财富又嫌多。”经他这么一说,我倒觉得比地方的荣军好多了。他们是“远看象个要饭的,近看象个拣破烂的,原来是荣军医院的,一问还是个抗战的”。他听到这里,想笑也笑不起来了。我和他都年事已高,同龄人大都死去,我就是死也非少死。现在还得为儿女的生计犯愁,凭着老本打工似的挣几个洋钿,补助儿女生活。说来也很不愉快呢!小姐!你真是幸运又幸福之人呀!又当风华正茂之佳龄,至少还有几十年的活头。我祝你再写几部你父亲的书。最好写《在父亲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新中国》之

一、之

二、之三„„„,一直写下去,直到不能写为止。

那时的中国肯定是一条大龙了。之一可以写写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种种弊端、危害,甚至罪恶,至于十月革命后欧洲最贫困落后的俄罗斯,为什么能在敌人封锁围困下,靠计划经济,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短短七十年内建成了世界一流强国,就不必去理它,那不过是被赫鲁晓夫称为“白痴”的斯大林和一伙头脑僵化的人,即马克思主义者钻了时差的空子,侥幸而成,不值得研究。之二可写“巨龙腾飞”,之

三、之四,那时我已成为化石,写什么无从谈起。但肯定已是空前盛世。至于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盛世,还是社会主义的盛世,只有极左分子才计较这个呢,大可以不去理它,当然盛世也会有毛病,腾飞也会有措折,那是一个指头和十个指头的关系。

有人说张子善、刘青山两位孤魂若地下有灵,肯定会自叹贪不逢时。现在纵使有千儿八百万贪污分子,和十二亿人口相比也还是少数。至于贫富差距,更不是大问题,若用“假定”算法来算,差距是微不足道的。这种算法是原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先生发明的。他写的《在贫富问题上仍需拨乱反正》的文章中,有极精彩的表达:“假定全社会存款为六万亿,那么80(%)的存款就是4.8万亿。这4.8万亿不要说20的人占有,假定只有5(%)的人占有,人均多少呢?12亿人的5(%)是六千万,4.8亿平均到六千万人头上,每人是八万元。大家可以想想看,5(%)的人,人均存款八万元。有必要大惊小怪吗?”的确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才八万元。

多吗?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说多是没见世面的缘故。你看世界200个大富翁的财富,是贫困中国家人民全部财富的总值,也没有人大惊小怪。我们这点贫富差距,能说大吗?不大不大,大乎哉,不大也!简直是花和尚拔小葱,不值得一提。我真佩服这位高等数学家的智商。不过这数学家没有用他的“假定法”算一算平民百姓平均存了多少。也没有说那些大款们,是怎么这样快富起来的。包括不包括三千多亿美元的外资和一千五百亿美元外债的作用? 过去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发达,往往要奋斗一辈子甚至两代人,而今天的拥有巨大财富的新贵们,几乎在转眼之间就富起来了。其中有的是靠权力富的,有的是靠卖“爷田”富的,有的是靠投机倒把富的,有的是靠钻政策空子富的,真正靠出大力流大汗,艰苦奋斗,奉公守法成为千百万富翁的,有多少呢?更有的相当一部分人是靠贪污受贿富的。这种人有多少,我说不准,只能说相当普遍。有个民谣这么说:“现在的官,有一个枪毙一个,可能冤枉个把好人,两个枪毙一个,又可能有漏网的。”

在许多群众的眼里是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当然清官还是不少的。《生死抉择》上的一位就是一个。还有,部队的战友告诉我,军队还算一块净土,仍不失为国家的顶梁柱,使我们现在还不致于象前苏联那样,在一夜之间让资本主义复辟了。但是,若让私有制的恶浪和腐败之风继续泛滥下去,钢铁长城也是会被冲垮的。人民的吼声会响彻中原大地。那时“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也会变软的。

小姐!我看你的《父亲邓小平在**岁月》后,心情是很不平静的,你的书,是对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嘲弄,更是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控诉,而我恰恰和你相反。

我绝不幻想我的这封信会动摇你的立场观点,你也别想我会放弃自己的看法。“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至少目前咱们是不相安的,不相安!

第二篇:邓学文(感恩信)

感恩信

尊敬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时间流逝!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这么大了,但看到您们那饱经风霜的面容,我知道这是真的。

当伴着第一声啼哭,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至从那乌黑的眼珠迎着第一轮朝阳,我便开始了生活。

记得小时候,我是单纯的。每天依偎在您们的怀抱,每天拉着您的大手奔跑,那时候的我多么高兴,多么快乐啊!我真的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小鸟,飞啊飞啊…穿过一朵朵洁白的云彩。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放声歌唱。那时我渴望快点长大,因为长大后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多么的疲倦,我需要来自您们的爱。我甚至认为我和您们的生命是共存的,因为当时的我真的无法想象失去您们后我的生活会怎样。但是时间过得越快,我越彷徨,我怕失去那部分单纯,怕失去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渐渐地,我感到我真的失去了…

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后我的世界就没有童话,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后我会变得笨又傻;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后我就会失去翅膀,失去方向,失去自己!我想得到您们的教育和培养、学会感恩。

但我苦苦追寻,从平淡中寻找温暖,从失败中寻找成长,从失意中寻找真诚…我从懵懂无知到日渐成熟,在这个世界里,都会遇到别人给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也许我不能一一回报,但是我必须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对所有的这一切心存感激。

比如,在自己的内心中常常有一种无语言明的力量冲撞着我的心灵!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浅薄、自己的无所谓…我自己的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用父母的血汗一滴一滴的累积而成!爹妈曾经对我说:你应学会自立、自强、耕升,更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自己的路是自走出来的,不是别人帮出来的。

自己经历的风风雨雨,还有那痛苦的心不想让人知道,也不想让关心我心的人为我担心,只是自己默默的承担着生活赋予我的沉重!

所以,我想好好地工作,感恩父母,是他们吧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无私的爱和关怀,却不图回报!

因为坚强的人就是挺立在暴风雨中的大树,风雨只能吹折树的枝干,却不可能毁掉树的根。只要根还扎在泥土中,就还会等到绿满枝头的那一天。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无论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在休闲的时候;无论选着什么样的职业,或是选着什么样的方式生活,都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最大的光彩!此致

敬礼

您们的儿子:邓学文

时间:2012年3月7日

第三篇: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候选人邓榕事迹

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候选人邓榕事迹

2012-04-18 16:44:18 作者:liranran 来源:

2011中国大学生人物候选人邓榕事迹

邓榕,男,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班本科生。

2011年12月5日,邓榕作为湖南省高校师生唯一代表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优秀志愿者,全国高校大学生仅有两位入选。

自加入协会后,邓榕先后担任孝行志愿者、宣传部部长、会长,他组织志愿者服务空巢、困难老人超过五千位,开展孝老服务次数一万余次,感召社界人士给老人捐款五万元;连续两年组织260多名志愿者赴湖南省岳阳县、祁阳县、慈利县等10个县市开展暑期空巢关爱活动,建立孝心服务基地8个;组织开展了心怀天下·孝心行、笑脸计划、红歌下乡、空巢计划、关爱红老计划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为更好弘扬孝文化,邓榕组织发起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打造中华孝行网、筹划中华孝文化宣讲团、建立百善慈爱基金、创办《回眸》杂志。

从一名普通志愿者,到成为中国首个与孝有关的大学生公益组织湘潭大学孝行协会的领军人,邓榕及孝行协会行孝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大力宣扬。

结缘孝行·孝子背后故事 邓榕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一场变故阴霾笼罩。2008年,邓榕的母亲不幸患上乳腺癌,医生给出的定论是:最多只能活5年。

“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的病情时常让邓榕感到害怕。“每每想起那句‘最多只能活5年’,便觉得如一枚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带走妈妈。”以前总以为可以等待的行孝,现在对邓榕来说,却变得如此迫切。

或许是注定他与“孝”之间的缘分,大一的第二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金瀚林学生公寓,看到孝行协会在摆点招新,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宣传海报上一个又大又鲜红的“孝”字。一个“孝”字牵动了他内心柔软的地方。

践行孝道·折射孝行使命

孝行协会给了他一个行孝的平台。几乎协会开展的每一项“孝心服务”活动,邓榕都积极参与,投入其中。

2011年6月6日,邓榕挂念那些老人,他组织30名志愿者赶到湘潭市霞城敬老院与老人一起过节。大家一起包粽子,谈心,整个敬老院一派天伦之乐的温馨景象。正谈得高兴,突然有人发现邓榕不见了。原来他发现敬老院里最偏僻的一个房间里,有位老人独自坐着,他便坐在老人身边欢快地和老人聊天。从此以后,每到一个敬老院,邓榕都要先“搜索”一遍,看看有没有被忽略的老人。

“他特别真诚。每一次都全程陪同老人,亲切地与老人交流,有他的地方,就能给老人带去欢笑。”与他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的黄敏这样评价他。

2011年中秋节,邓榕带领志愿者们去慰问湘潭市映山村和青竹村中贫困的孤寡老人。为了节省经费,给老人提供更多的物资,志愿者们骑行了六个小时来到了村子。

当他们一到目的地,一位老人就认出了走在最前面的邓榕,热情地招呼志愿者们去家里,随后拿出了家中所剩不多的花生,一个劲地往每个人的手中塞。

扛起孝旗·打造孝行传奇

2011年5月8日,他接过上一任的接力棒,成为孝行协会新一届的会长。邓榕曾对所有工作人员说说:“我们要将孝行协会打造成全国高校孝文化传播第一先锋队”。

2011 年7月20日,邓榕与其他两位同学代表湘潭大学孝行协会派代表进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荣获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评选活动“优秀团队”称号,成为从全国所有高校网评出的 20 个进京社团组织里面最年轻的社团。

2011 年,邓榕组织招募60名志愿者赴湖南省六个地方开展下乡为老活动,获得湖南省 2011 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奖,这是孝行协会自 2009 年以来,连续三次获得此奖项。

2011 年,邓榕组织撰写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申报成功,并获得 3 万元的项目经费。

2011 年 11 月 10 日,湘潭大学孝行协会一举夺冠“芙蓉学子·感动湘大奖”,成为湘潭大学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最年轻学生社团。2011 年 12 月 4 日,湘潭大学孝行协会第二届秘书长邓榕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他不仅是全国优秀志愿者中仅有的两名大学生之一,也是所有优秀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2011 年 12 月—— 2012 年,邓榕带领其团队发起的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此活动得到中国老龄委、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老龄委大力支持。此活动得到湘潭大学全力支持,并集结资源倾力将此活动打造成湘潭大学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活动、最大型活动,并从湖南省逐步走向全国。

铸就孝魂·彰显孝行力量

“必须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让更多的人理解孝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行孝的重要意义。”

2011年暑假海南香蕉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发起“聚蕉活动”,筹建资金700元,网购海南香蕉500斤,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志愿者们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了众多社会人士。

在湘潭市响水乡青竹村开展活动时,有人捐款500元给老人,不肯留下名字,只是说:“你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有企业捐了2台太阳能热水器给敬老院,还有很多到当地的青少年志愿者参与服务。

现在邓榕一直在忙着“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的相关事宜,“我希望今年将这个活动做好,明年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行孝中来,让行孝变成大家的一种习惯”。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非常有创意,内容很丰富,这将对全国的大学生起到一个示范和带头作用。”

坚毅执着·筑造孝行丰碑

近两年,在孝行征途中,邓榕组织编写《心怀天下·孝心行——空巢关爱工程》活动总结6万余字;参与编写《岳阳县老年人生活基本状况调查报告》3万余字;组织撰写《农村老年人如何发挥余热调查报告》1万字;组织撰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查报告》两万余字;组织撰写《2011年湖南省空巢关爱工程II活动总结》近7万字;组织撰写《关于在湖南省内各高校开展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调查报告》2万字。

在不到两年期间,相继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湖南公共、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省人民广播电台、金鹰955电台、红网、华声在线、大公网湖南频道等主流媒体报道近300篇/次。形成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在邓榕与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孝行协会事迹得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原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2012年3月7日,由邓榕及其孝行协会组织创建的中华孝行网站正式运行,标志着全国首个定位于高校大学生,以“孝行”为核心的服务类公益网站互动平台组建成功。

2012年3月7日,由邓榕及其孝行协会创办的《回眸》杂志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国首个以“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为己任,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传播平台组办成功。

2012年3月,湖南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专项基金“百善慈爱基金”即将揭牌,标志着湖南省内孝文化传播活动资金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2012年4月,中华孝文化宣讲团正在组建中。

展望未来·坚定孝行信念

2012年3月5日上午,他作为湘潭市学习雷锋榜样在东方红广场带领一千余人就读学习雷锋宣誓词;2012年3月5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将邓榕等三位学生列为湖南省雷锋式学生典型。

回顾2011年,对邓榕来说,总在孝行风雨中奔跑,展望未来,他的信念将更加坚定,他的人生宣言是:我要用最美的微孝给你最真的祝福。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在邓榕的带领下,孝行协会的孝行之路将越走越远,老人更加幸福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四篇:邓榕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

邓榕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

中国青年报。近日,2013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获奖名单揭晓,我校学生志愿服务中心队长、历史系2013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邓榕同学,从全国1141所高校推荐的11826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与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10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这是继杨怀保之后,我校学生再次获得此项荣誉,我校也成为湖南省高校中唯一产生2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的学校。

此次评选活动于2013年9月启动,以“‘我的中国梦’——青年自强·圆梦中国”为主题,从爱国奉献、道德弘扬、科技创新、自立创业、志愿公益、身残志坚等不同角度,寻访为实现梦想自立自强、努力拼搏的当代大学生典型,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评选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已连续举办7届。

邓榕本科期间在我校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学习,先后担任孝行协会宣传部部长、秘书长、理事长。他组织发起全国首档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孝文化主题教育——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荣获“2013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十佳项目”;带领孝行协会建立孝心服务基地14个,组织服务空巢、困难老人近2万名;组织1000多名志愿者赴湖南省15个县区开展人口老龄化主题调研;创建中华孝行网、筹划中华孝文化宣讲团、建立百善慈爱专项基金、创办《回眸》杂志;为帮助患尿毒症的胡志鹏同学发动募集善款40余万元。邓榕还多次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保护洞庭湖候鸟、保护湘江母亲河等志愿服务活动。邓榕先后获得“全国百佳优秀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等荣誉,人民网、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媒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第五篇:给儿子信

给儿子的信---闫凯嘉妈妈

亲爱的宝贝儿子:

明天,你就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独自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妈妈很欣慰,很激动,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表述的快乐。儿子长大了,在不经意间,像一个小男子汉一样要自己踏上外出历练的快乐旅程。

亲爱的孩子,感谢上天将你赐予我们,回想14年来,我们朝夕相处,相亲相爱,看着你吃、你睡,你笑、喊出妈妈爸爸、进入幼儿园、自己上下学、参加社会实践......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精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满足与快乐,特别是爸爸妈妈深深地享受到你给我们家庭增添的幸福,是妈妈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你在爸爸妈妈心目中的位置!爸爸妈妈以你的快乐而快乐着,以你的健康成长而自豪着!爸爸妈妈坚信,你一定会勤奋、刻苦、乐观地磨练自己,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作为、有成就的让爸爸妈妈骄傲和自豪的人!

亲爱的儿子,妈妈心中,你是一个追求优秀、有强烈的荣誉感、乐于付出的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目标、有行动的孩子;是一个求知欲强、喜读书、爱思考、学习兴趣浓厚、活动精力旺盛的孩子;是一个有正义感、乐于助人、主动协作、有集体观念、有责任感,老师喜欢、同学欢迎的孩子;是一个善良、有爱心、谦让、明理、守信,在班里同学们愿意亲近的孩子……。你身上具有的这些品德,是做人最优秀的品德,爸爸妈妈有你这样的儿子而深感自豪!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历经彻骨寒风才有寒梅绽放。亲爱的儿子,妈妈知道你想长大了做一个了不起的人,你知道吗?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一定要经受艰苦、痛苦的磨练,经受意志、耐力的考验,谁能在磨难、困境中坚持下来,不放弃、不抛弃目标,谁就会成为胜利者。你喜欢的许三多、顺溜、阿甘,他们的成功都是用比别人更刻苦的训练、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换来的。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儿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你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你读过的书越来越厚,你喜欢的爱好的兴趣越来越广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都在为你的成长默默付出着,快乐着,幸福着------有你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爸爸妈妈,有你的老师。

我亲爱的儿子,成长,是一个了不起的标志。我们希望长大的你在未来的生活中做一个坚强、正直、乐观、善良的男子汉。

我亲爱的儿子,今天你是妈妈的快乐,明天你是妈妈的骄傲。勇敢地踏上你的历练旅程吧,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儿子,你真的很棒!将来会更棒的!

爱你的妈妈爸爸!

2012年5月10日

下载给邓榕的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邓榕的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信银培训心得体会(5月5日)

    2014年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村小学教师培训之心得体会 培训者:邓信银 培训时间:2014.4.19—4.30 很高兴中心校给我这次参加“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村小学教......

    给巴特勒的信

    校际交流公开课 执教人汪华浩 2009-11-12给巴特勒的信 【教材分析】 《给巴特勒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封书信。这封信盛赞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指出了其艺术价值和在世界上......

    给叔叔的信

    给叔叔的信 叔叔: 您猜我今天要给您说些什么呢?您肯定猜不着,因为这是埋在我心底的还没有告诉任何人的秘密,您啊,也同样和别人一样,猜不着就别忙着猜,它放在保险柜中,有铁将军把守,等......

    给母亲的信

    给母亲的信 我可爱的母亲:此时你在睡觉吧,梦中会否有我的出现?夜的深沉,无边地泻下,一切不该出现的喧嚣都被阻隔,只留下我和你匀长的呼吸。你就在我身边安然的睡......

    给省委的信

    命运给我不公平的待遇,但社会温暖着我的心田 尊敬的省委领导,您们好! 在您们工作繁忙时,我来信打扰了。我反映的问题也是社会上成在的难题,【给有就业 遇望的残疾人,圆了就业的......

    给母校的信

    `亲爱的母校: 谢谢您对我三年的孜孜不倦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在这三年里,我度过了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光。 如果您是坚硬的蚌,那么学生便是这蚌中的沙粒,您用爱、耐心、智慧去......

    给父母的信

    写给父母的信寿县长青中学王业烨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今天我就想在这里好好地跟你们说说心里话。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你们对我就是有严有慈,赏罚分明。当我做错事的时候,你......

    给老师的信

    给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书法课教师: 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编辑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硬笔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