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种心理疗法总结
三级
一、放松训练(三级技能120页)
1、放松训练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质量方法。放松疗法是一种求助者完全可以掌握的解决紧张焦虑等情绪困扰及躯体症状的方法。
2、原理: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使主观体验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理状态。因此,放松训练就是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3、实施过程: 1)咨询师介绍原理 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 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
二、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三级技能125页)
1、原理: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2、操作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3、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明确。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三、合理(理性)情绪疗法(三级技能132页)
1、原理:合理情绪疗法(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过程。
2、实施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3)修通阶段,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③家庭作业 ④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工具前几个阶段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3、注意事项:
1)对于那些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求助者,合理情绪疗法认为这些人虽有可能解决情绪困扰,减少他们自我困扰的倾向性,但不会达到不再有不合理信念的程度。
2)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对于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领悟力较强的求助者更有效果。3)利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二级
一、系统脱敏法(二级技能59页)
1、原理:让一个原可以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2、实施过程 1)学习放松技巧 2)建构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
3、注意事项
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景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变化。
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此时表明焦虑等级设计的不够合理,应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二、冲击疗法(二级技能62页)
1、原理:尽可能迅猛的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2、实施过程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3、注意事项
1)要让求助者对冲击疗法有足够的了解,理解这种用于减轻焦虑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反应。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法。
2)在冲击疗法实施过程中,求助者因无法忍受而提出中止治疗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者是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
3)治疗中求助者若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停止治疗,并对症状处理。①通气过度综合征,②晕厥或休克。
三、厌恶疗法(二级技能67页)
1、原理:当求助欲实施或正在实施某种不良行为时,在想象中主动的呈现某种可怕或令人厌恶的形象,致使两者形成条件反射,达到控制行为的治疗目的。
2、实施过程: 1)确定靶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3、注意事项:
1)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以采用厌恶疗法。2)如果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3)靶症状要单一且具体。
四、模仿法
1、原理: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通过这种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2、实施过程: 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 2)设计示范行为 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3、注意事项:
1)影响模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通常认为学龄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年龄。一般来说,模仿法更加适用于年轻的求助者。
2)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
3)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适时和恰当。
五、生物反馈法
1、原理: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通过呼吸、冥想等方法,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实施过程: 1)治疗前准备 ①设立专门治疗室
②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
③向求助者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2)诊室训练
①求助者在进餐后30分钟放可开始训练
②求助者取仰卧位,两手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枕头的高低应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
③安放电极
④测肌电水平的基线值 ⑤反馈训练
⑥再次进行诊室治疗前,咨询师要和求助者交谈,了解求助者进行诊室训练的体验。
⑦待求助者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咨询师可让求助者变换体位,进行双向训练。3)家庭训练
3、注意事项
1)辨别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并不是每一个接受反馈治疗的求助者都能从治疗中得到好处。
六、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与原理: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2、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其中3、4、5、6仔细的看一下)
梅肯保姆的基本不考,但有时间的可以看一下。
贝克的几个重要的概念
“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共同感受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通俗的说就是人们用知觉和思维对外界信息进行解释和评价的过程。
自动化思维包括 主动概括,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3、贝克的五种具体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 2)识别认知性错误 3)真实性检验 4)去中心化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后面的几个咨询案例也要看一下
七、求助者中心疗法
建立人本—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96页,下边的一段,非常重要)
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求助者中心治疗的实质是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正真正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
中心疗法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步骤和工具。三种技术 1 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2 坦诚交流技术 3 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咨询的七个阶段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的态度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
4、求助者能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感情时还有顾虑。
5、求助者能够自由的表达当前的感情,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让带有一些迟疑。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7、他几乎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的表达自己。中心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该理论把人看作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人是可信赖的,能够自我改变。其基本观点: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心理失调的实质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其中的“自我概念”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的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
第二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技能疗法总结
二级咨询技能案例问答题模板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的工作程序是什么?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对错误认知过程和观念进行分析
3、确定问题:提问和饿审查技术使求助者注意被他忽略的经验,并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让求助者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评价。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贝克的理论歪曲认知包括哪些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和缩小
5、个性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7、极端思维
贝克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提问演示模仿
2、识别认知性错误:概念和抽象性错误
3、真实性验证:验证求助者原有的观念是否符合实际,认知治疗的核心
4、去中心化: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并非别人注意的中心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鼓励求助者通过对自己情绪的进行监控,发现情绪的波动特点
简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1、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和情绪的变化
2、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会使心理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3、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认知和行为及情绪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⑵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⑶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的目标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梅肯鲍姆为压力接种训练的三阶段模型
1、概念阶段:首要的关注点是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点是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以应用于不同的压力情境通过学习,求助者认识到适应性与适应不良的行为都是与他们的内部对话相联系他们获得复述一种新的自我陈述作为压力管理程序的一部分,求助者要接受各种不同的行为干预,其中包括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指导和自我指导训练
3、应用和完成阶段:这阶段关注的是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愤怒控制焦虑管理自信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抑郁治疗和对健康问题的处理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工作程序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情境;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原理:
1.求助者对人性的看法: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人是可以信任的。
2.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经验(主观感受)自我概念(自我知觉)、价值的条件化(他人价值内化)
3.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
心理治疗就是建立个体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的人格重建。
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我理论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惟一的动机。自我理论阐述了人格结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异化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1)经验。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中的经验这一概念,与咨询师平时使用的经验的概念不同。罗杰斯对经验的概念来源于现象学中的现象场”。
(2)自我概念。
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非常重视人的自我概念。但自我概念不同于自我。自我是指求助者真实的本体,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
(3)价值的条件化。
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盼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
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的心理失调实质自我概念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的经验与自我观念之间存在着三种情况:一种是符合个体的需要,被个体直接体验、知觉到,被纳入到自我概念之中;另一种是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第三种是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以解决自我概念和体验的矛盾。
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的心理治疗实质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求助者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致他们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目前甚至是将来面临的问题。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标: 1.求助者自我变的较为开放。2.求助者的自我变的较为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自己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改变了“我必须,我应该,……”只有流动的生命才富有活力。
促进求助者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以致他们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目前甚至于将来所面临的问题。
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1.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
2.第一个人,我们称其为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3.第二个人,我们称其为咨询师,他在这种关系中是一致的或处于内部整合的状态。4.咨询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求助者。5.咨询师与求助者共情,并努力与求助者交流。
6.咨询师与求助者表达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的关注是最基本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主要的技术。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关注,设身处地的理解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使用沉黙技术。2.坦诚交流的技术。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把求助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并且持有一种非评价性的态度;对求助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并能表示出对求助者的参考结构的理解;培养求助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求助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把握咨询过程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以疏远态度阶段。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5.求助者能够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的协调致。7.可以继续自由的表达自己。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注意事项。
1.求助者中心疗法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体系。2.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的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
3.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潜在的局限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初学进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 的求助者。
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⑴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 ①关注;②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③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④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方式 ⑵坦诚交流的技术:①并不固定角色;②自发性;③无防御反应;④一致性;⑤自我的交流;⑶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系统脱敏法:
工作程序:
1、学会放松技巧(重点强调面部肌肉的放松)
2、建构焦虑等级(一般让求助者给每件事件指定一个焦虑分数,最小焦虑是0,最大焦虑是100。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
3、系统脱敏(按照设计的焦虑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的刺激事件或情境,当他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如果分数超过25,就需要继续放松,直至不再感到紧张焦虑为止,此时算一级脱敏。如此逐级而上,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治疗。)
基本原理:(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稍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超过50分,表明等级设计不够合理。
冲击疗法、满灌疗法——暴露疗法之一。工作程序: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严重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患者、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虚弱者、各种精神病性障碍。)
2、签订治疗协议(仔细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求助 者在治疗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同时也告之疗效之迅速可能是其他任何心理治疗所不及的。)
3、治疗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刺激物;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决定治疗的场地;为了防止意外,应准备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若干。)
4、实施冲击疗法(求助者生理穿着等准备好后,接受血压和心电监测,进入治疗室,在指定位置坐下。咨询师迅速、猛烈地向求助者呈现刺激物。求助者受惊后可能惊叫、失态。咨询师不必顾及,应持续不断地呈现刺激物。其情绪反应要求超过求助者以往任何一次焦虑紧张的程度,力求达到极限,其生理反应要求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过极限5-10分钟后,当求助者显得筋疲力尽,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时便可停住呈现刺激物,让求助者休息。冲击疗法一般实施2-4次,1日1次或间日1次。
基本原理:(消退性抑制)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终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
缺点是完全无视求助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
注意;咨询师切不可以协议为凭,一意孤行。当遇到通气过度综合症和晕厥或休克情况时应立即停止。
若题目为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的区别,则从治疗程序和基本原理2方面进行简要比较即可。
厌恶疗法:工作程序:
1、确定靶行为
2、选用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使其产生的不快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常用的厌恶刺激有: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以及其它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要尽可能地形成条件反射,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
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铃响喂食—进食通电—电击逃避)
注意事项:刺激物要安全严格控制。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靶行为要单一而且具体。
模仿法:
1、工作程序: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除了必须是适应症之外,还要评估求助者的模仿能力。)
2、设计示范行为(示范的情景尽可能真实,顺序为易到难,简到繁,循序渐进。)
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及时强化达到将模仿行为吸收、巩固和融合。)基本原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具体方式:生活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通过想象)。
生物反馈法:工作程序:
1、治疗前准备(设立专门治疗室;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向求助者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
2、诊室训练(A求助者进餐后30分钟方可开始训练,之前不饮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B求助和取仰卧位,两臂自然平放身体两侧,枕头有利颈部肌肉放松,头脑保持清净、不考虑任何问题,呼吸自然;C安放电极;D测肌电水平的基线值;E反馈训练;F再次进行诊室治疗前,咨询时要和求助者交谈约5分钟,了解求助者进行训练的体验,并查看求助者家庭训练的记录,肯定求助者治疗效果,增强信心。G待求助者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咨询师可让求助者改变体位,进行双向训练,在不同背景下继续进行训练,增强自控能力;H疗程安排,每次30分钟,第一周1-2天一次,第二周起每周2次,共4-8周。以掌握本技术为度。)
3、家庭训练(将诊室所习得的体验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基本原理:根据生理活动通过仪器转化,将获得的各种电信号以被试者可以识别的形式显示出来,让被试者了解此时此刻的生理状态,然后根据信号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状态。
常用生物反馈: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脑电生物反馈仪,其他反馈仪。
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一)社会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求助者的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事业情况。包括跟人的来往,学习或工作方面的表现,跟家人的相处,或者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等等 评估方法: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咨询师本身的审查(二)自我接纳程度评估 评估内容:
(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 评估方法:求助者口头报告;量表评估(三)随访调查
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常用方式:追踪卡;通讯;面谈;电话
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情绪和行为反映应负有责任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
与不合理的信念辨论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家庭作业 其他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美国埃利斯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非理性观念观,解决情幸绪上问题。A诱发事件 B信念 C情绪反应 行为后果
A不是C的直接原因 B是不合理 不现实的信念导致
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的核心出的跑过改变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来改变及行为后果。
阳性强化的工作原理
行为主义认为一个民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结果强化 如果建立或何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阳性强化工作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强化目标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请写出阳性强化物的注意事项
1.阳性强化法改变的行为应是单
一、具体、非常明确、保证、强化物对该行为。拟定的咨询目标
2.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识,缓解焦虑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强迫行为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朱,使用SCL90 ,SAS 测验使焦虑分数降到正常范围。
远期目标:合求助者正确地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目标。
怎样对临床资料进行解释
在咨询中,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关系。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核心内容 2.正确咨询态茺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尊重 热情 真诚 共情 积极关注。
认知行为疗法
定义: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贝克&雷米的认知治疗的工作程序
1.建立咨询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任何种类的心理咨询赖以持续的基础;在认知疗法中,咨询师扮演者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诊断求助者的问题,了解其问题及背后的认知过程;教育引导求助者对其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进行思考和认识,帮助其改变不适应的认知方式。
2.确定咨询目标: 认知疗法的根目标在与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认知过程,使之改变为正确的方式。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为了尽快的发现求助者问题背后的错误认知,咨询 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求助者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求助者集中注意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的事实(而这些常常被求助者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常使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来实现。提问,控制谈话的方向,引导求助者关注到某些特定的问题,让求助者将自己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经验加以比较,发现思维上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自我审查,鼓励求助者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细致的体验和反省。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建议求助者实践某种行为,以验证其认知(或对问题的解释); 通过某种演示性的情景,是求助者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和过程进行观察;观察模特的活动,自己想象或模仿该活动,体验其中的情绪,并检查其中的认知过程。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严密和抽象的逻辑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改变核心错误错误观念(关于自我概念的命题),如我是毫无价值的。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行为的产生,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可以打破恶性循环。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阿伦.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重要概念: 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共同感受即是人们知觉和思维的过程,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包括获取外界信息,结合已有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自动化思维,指一些模糊、跳跃的、自动化的判断、推理和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的观念,也因为个体不加注意而被忽略,保存到了自动化的思维体系里面。
规则指的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依据他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指导现在的行为。当固执的按照规则行事,而不顾客观条件,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需要记住和理解】错误认知(认知歪曲)七个种类:
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形成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
过度概括,由于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的应用于不相似的情境或事件中。
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贴标签和贴错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极端思维,用全或者无,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是”或者“不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重点理解和复述】贝克的五种治疗技术:
识别自动化思维
识别认知性错误
真实性验证
去中心化
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的认知疗 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主要关注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和不适当的评价,即错误的自我概念;雷米认为这些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抑郁情绪的错误观念群集:
1.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没有希望的。2.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我都是毫无价值的。3.我永远都是孤立无援的。4.我永远不会受人重视。5.我无法从事正常活动。
雷米提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归予以纠正。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治疗技术
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 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关注求助者的自我语言表达的改变
CBM(认知行为矫正)的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改变的先决条件。
更多的注意帮助求助者觉察他的自我谈话,认知重组起着关键作用。
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的中介过程,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治疗过程的三阶段: 1.自我觉察 2.开始新的内部对话 3.学习新的技能
【*重点理解和复述】压力接种训练的三阶段模型: 1.概念阶段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3.应用和完成阶段
【二级必考】求助者中心疗法 【*能理解能复述】罗杰斯的基本假设
人性本善,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且人都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咨询效果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处于次要地位。
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求助者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致他们能更好的解决他们目前甚至是将来面临的问题。【*能理解】罗杰斯的人性观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它维持和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和发展;
2.人的有机体评价过程,人会根据自身的满足感来评价经验,当经验与自我实现的倾向符合一致时,则积极评价并趋近,反之则回避。
3.人是可以信任的,每个人都是积极的,自我负责的理性的,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就能够自动的自我实现,包括自我改变和自我治愈。【*能理解】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经验,并不指特别的外部客观世界,而是每个人内心的主观情感、感受体验和认知过程。
2.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知觉、认识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自己的身份、能力、人际关系、与环境的关系等。
3.价值条件化,当个体长期为了获得重要的关怀和尊重而满足所需的条件(比如好孩子、乖孩子、成绩优秀)等,进而把别人的价值观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的过程。
心理失调的实质:个体的经验与自我的概念之间不协调。当自我概念建立在价值条件化的基础上,个体所经验的往往要么符合他人的价值而不是自己的价值,要么符合自己的价值但不符合他人的价值,进而充满分裂和冲突,导致难以适应生活。
求助者中心治疗的实质: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因为价值条件作用形成用以应付生活的面具和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那些成分,然后恢复其真正的自我。
咨询的过程,主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协助来访
者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自我的过程,也是求助者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按照罗杰斯的说法,是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技能的人”的过程。
【*能理解能复述】来访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不再固执的歪曲、否认现实或者执迷某些价值条件,对感受、体验、直觉能够较为坦然的接受,个人对自己的感受更加丰富、富有变化和轻松,更加真实的接纳自我、他人和世界。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当求助者不再依照价值条件作用来确定自我,而是依照真实的自我来面对世界是,他的自我概念和经验、体验之间更少冲突,更加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当他逐渐去掉价值条件化后,不再依赖别人的评价来确认自我,不再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而是信任自己,独立的为自己做决定、做选择。当他的自信建立在由内而外的基础上,而不是他人的价值条件,他感觉到自己生活更加积极了。
4.求助者更加适应了,当求助者能够更加开放的面对自我和外部世界,而不是僵化的价值条件,他的内外部经验、内外部世界更加统一、整合,他对生活、工作、学习便更加适应。5.求助者愿意将使其生命过程称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再刻板僵化的追求达到一种执着的标准、理想或目标。自我概念里面,少了诸如“我应该”、“我必须”、“我不得不”的陈述,而更多的意识到每种经验和结论都有多种形式、多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可变的,自己也是可变的。【*能理解】核心技术:咨询关系
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系 =》 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
第一个人称为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具有攻击性和焦虑不安中;第二个人称为咨询师,他在关系中是前后一致、内外统一的状态中。
咨询师无条件的接受和关注求助者;咨询师与求助者共情,并努力与求助者交流;咨询师对求助者表达共情的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咨询关系是咨询关系的开始,也是咨询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两个人之间是安全、相互信任的,一旦建立了一种安全和相互信任的氛围,就能促进咨询关系的发展。
不强调促进求助者达成咨询目标的固定方法和策略,更加关注的是关系体验的促进策略:发生在此时此地的,并 允许求助者和咨询师去体验,并且“生活”与正在进行的过程。咨询师不是理性地谈论求助者所关心的问题,而是直接关注求助者在某一时刻内心深处所关心的问题。
【*掌握一级提纲】3种核心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
关注,一种“人对人”的无条件的尊重,有效的咨询师在不牺牲自己的认同感和独特性的前提下,在咨询的过程中抛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全力以赴的关注求助者的问题,主要的技巧在 于专注和好奇心,凡事不预设答案,关注来访者和当下的独特发生。(这种关注表现在态度、肢体语言以及咨询设置等各个方面)
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可以理解为我们常所的“同理”,分为简单的重复和反应对方的言语内容和理解并表达出对方潜在的和深层次的含义(期望、情感、认知等)。更多的关注来访者在面对当前问题和处境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停留在现实的问题和处境上。
非语言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利用非语言线索准确的反应来访者、咨询师在当下情境下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信息;
沉默作为交流过程中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方式,当不需要言语的时候,沉默是需要的,双方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去停留、等待和思考、探索,这种自由的空间本身就有促进成长的作用。2.坦诚交流的技术
不固定角色,活在当下,保持与当前的情感和体验一致,真诚的交流;
自发性,自发自由的表达和交流,不会出现冲动性或压制,并不为某种角色或技术所束缚; 无防御反应,坦诚的面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真诚的接纳和探索求助者的消极反应(攻击、回避、停滞等)
一致性,对于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我的交流,在有需要的合适时候能够袒露自我;坦诚的咨询师会让求助者及其他人通过他公开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了解他的真实情感。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五种态度
1)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的基础上对他尊重;
2)应承要和他们一起努力;
3)把求助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独特性;
4)相信求助者有自我导向的潜力;
5)相信求助者能够做出改变 四种行为
1)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
2)把求助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交流的人对待,并持有一种非评价的态度;
3)对求助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并表现出对求助者的参考框架的理解
4)培养求助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求助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第三篇:心理咨询师三级 各种疗法总结
心理咨询师三级
各种疗法总结 咨询技能笔记
1、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训练。
基本原理:让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对焦虑情境施行逐个脱敏;想象的次数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焦虑等级设定间隔不要太大;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的,应考虑其他方法。
2、冲击疗法(消退抑制)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
基本程序:筛选治疗对象;鉴定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实施冲击治疗(一般2-4次,每天或隔天1次)
基本原理: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抑制。
注意事项:让求助者对此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协商后可采用;无法忍受时可中止;求助者出现通气综合症、头晕或休克时应停止治疗。
3、厌恶疗法(经典条件反射)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各种性变态行为以及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基本程序:确定靶症状;选择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如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或其他刺激);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反复实施厌恶刺激,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刺激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良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注意事项:不具备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能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和咨询师一定要鉴定知情合同;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4、模仿法(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治疗适应症等。基本程序: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设计示范行为;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法的具体方式:生活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
注意事项:影响模仿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年龄,更适用于年轻的求助者;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及时和恰当地对正确行为进行强化。
5、生物反馈法(内脏条件反射)
生物反馈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基本程序:治疗前的准备(设立专门治疗室、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适用方法、向求助者讲解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功效等);诊室训练(求助者仰卧、每次训练30分钟,第一周1-2天1次,第二周每周2次,共4-8周);家庭训练。
基本原理:内脏条件反射。最先用于临床的是夏皮诺。
注意事项:适应症(各种睡眠障碍、各类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某些心身疾病,经前紧张、紧张性头痛等,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等);生物反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并非接受治疗的人都能从治疗中得到好处。
6、求助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哲学)
基本假设: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影响咨询效果的首要决定因素。
基本程序: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自我变得较为开放、协调、更加信任自己、更适应、使其生命过程为一个变化的过程);掌握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把握过程7阶段的特点和规律。(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表达客观的自我;(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感情,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纳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7)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
心理失调的实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心理治疗的实质: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是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7、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三级技能136页)(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8、会谈内容的选择
(1)适合求助者接受的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求助者的态度、认知和问题的理解有帮助; (7)会谈法的有效性。
9、选择量表应注意的问题
应有指向性;为了确定非情境性的症状,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为了寻找早期原因,可用病因探索性量表SCL-90;为排除疾病选择而使用量表,MMPI测是否有精神病,智力测验验证其智力问题等。
10、一般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11、正确使用共情应注意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考框架;(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12、如何制定咨询方案?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应考虑求助者的年龄、性格、问题和文化特征);(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找出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13、制定咨询方案时应注意
(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任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14、使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职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当求助者言行不一致、理想与希望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时使用。
目的:(1)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行与行动的统一;(4)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能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面质。
15、识别和处理阻抗
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阻抗有三种表现形式:讲话程度上的阻抗、讲话内容上的阻抗、讲话方式上的阻抗以及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阻抗产生的原因:一是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二是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三是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应对阻抗的要点:解除戒备心理;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16、沉默产生的原因
求助者对咨询师的压迫感,地位、容貌、体型等;咨询师本身焦虑、急躁、压抑感等;求助者的问题;缺乏面谈技巧是原发和继发性的原因。
17、合理情绪疗法
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再教育阶段(目的是重建,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基本原理: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人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此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评价和解释。
18、如何确定摄入性会谈的内容、范围与目标?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19、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20、咨询师怎么样进行转介? (1)不匹配型。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求助者同意,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和理由;(3)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有关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情况;(6)不能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价,更不能指责。
21、进行摄入性会谈时应注意
态度必须保持中立;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22、谈话技术
内容反应(释义):咨询师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反应求助者的叙述。
解释:咨询师运用自己的参考框架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内容表达: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
情感反应:释义注重求助者言语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则重求助者情绪反应。
参与性概述: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影响性概述:咨询师表达自己的观点。
23、MMPI-2量表
临床量表:Hs 疑病量表; D 抑郁量表; Hy 癔病量表; Pd 精神病态量表; Mf 男子气-女子气量表; Pa 妄想量表; Pt 精神衰弱量表; Sc 精神分裂量表; Ma 轻躁狂量表;Si 社会内向量表。效度量表:Q疑问;L说谎;F诈病;K校正;TRIN同向答题矛盾量表;VRIN反向答题矛盾量表;Fb后F量表。
24、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权利、义务、责任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①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②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③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④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①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③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师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①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的个人资料; 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②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规定;④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于者。
第四篇:心理减压之电影疗法
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不同程度地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心理有问题时去看看心理医生,是白领阶层时尚的做做法。目前,在英国的许多心理诊所中,正流行着一种用观看艺术电影为心理疾病患者治疗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的发明人是英国著名心理医生贝尔尼弗德尔。弗德尔医生自己从小就是个电影迷,喜欢看各种艺术片,但直到 15 年前 他才将自己多年的爱好和职业结合在一起。他说,当时他偶然看到一部艺术片,片中主人公的遭遇非常像自己正在治疗的一位被丈夫抛 弃的女患者的遭遇,因此他突然产生灵感,随即将这部电影推荐给那位女患者,结果“对症下药”,女患者受到电影启发逐渐摆脱了心理 障碍,获得新的生活。
“电影疗法”达到最高层次时,涉及鼓励患者谈论他们的观后感,可从剧中某个情节、音乐、甚至主人公的一颦一笑得到灵感,抒发他 们的感受。此外。“电影疗法”还能帮助患者摆脱感情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症状:缺乏活动力】推荐影片《洛奇》 ★评价 讲述了成功所需要的品质。影片描写了一个出身低微的小人物为了维持自身的尊严而勇斗强手的故事,表现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惧 权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十分鼓舞人的,它代表了当时美国许多下层人民的处世态度:不惧权威,努力奋斗,创造光明的前途。这种拼 搏和奋发的精神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症状:没有安全感】 :推荐影片《第二春》 ★评价 他会让我们换个视角看待美丽。在《第二春》里,雪莉一直对自己的一些缺点感到尴尬不已,但她的希腊情人却不这样认为,坦诚地 告诉她说这些缺点使得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这部影片可以激励中年妇女,因为它会让我们换一个视角看待美丽。
【症状:负债累累】 :推荐影片《钱之坑》 ★评价 你能发现自己尴尬处境的幽默之处。《钱之坑》讲述的是一对经济并不宽松的夫妇经过一番苦苦寻觅,终于买到了一处廉价的房子,正 准备过期待中的幸福生活。但谁知房子的质量太差,房子中总是出现各种毛病等待他们花钱去修,这栋房子成了名副其实扔钱的“钱坑”,害得夫妇俩整日忙碌闹出不少笑话。不过生活虽然拮据,但夫妇俩的心情却很好,俩人总是乐观地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
【症状:感情和婚姻危机】推荐影片《廊桥遗梦》 ★评价 提出了有关爱情和忠贞的所有问题。该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影片并 不仅仅是一场婚外恋情的表
现,而是通过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
【症状:厌倦生活】 :推荐影片《凡夫俗女》 ★评价 你可能会不再厌倦枯燥乏味的工作和生活。编导以轻松有趣的手法处理了女主角之间别致的人际关系。女主角丽塔是一个对日常生活 感到厌烦的美发师,她决定要增加自己在文学上的知识。在命运的安排下,她成了弗兰克教授的学生。他是一个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的酒 鬼,与丽塔彼此从对方身上学到了生活的真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疗法的关键是找到让你产生强烈共鸣的情节,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有时甚至片中人物的一个眼神,如果恰巧跟你的心情或经历 有相似之处就能拨动心弦……为此,你可以根据以下心电图对症下药。
【药方,看电影】
英国心理学家发现,人在观看电影之时完全放松,剧中人物的一个眼神,如果恰巧跟人的心情、经历有相似之处就能拨动心弦,借此 令沉默的人吐露心事、发泄情绪。这项疗法对男性或有难言之隐之人尤其有用。
好好利用这个特殊处方放松心情吧。看看下面呈现的电影处方,你需要抓哪副药呢?
【压力过剩】
电影处方一:恐怖片
推荐电影: 《沉默的羔羊》《驱魔人》《电锯惊魂》等、、恐怖片那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心理刺激,是一种不错的情绪疏解管道。人们能把现实中的怒气、愤恨伴着影片的紧张气氛,放声叫 出来,这是释放压力、放松神经的好方法。
电影处方二:无厘头影片 推荐电影:周星弛系列影片、《光头佬》系列等 看着搞笑片发呆、脑子不跟着情节转也能让你不自觉地发笑,在这种状态下人会有意识地开始放松,不需要考虑现实的烦恼,而笑不 但让你忘却烦恼,还能刺激大脑产生愉悦和兴奋,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调节心理健康。
电影处方三:赚人眼泪的影片 推荐电影: 《燃情岁月》《这个杀手不太冷》《情书》《阿郎的故事》等、、、号啕大哭是为剑拔弩张的生活寻找停歇喘息的机会。悲伤确实能比较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当眼泪流下来时,焦虑便得以消除。许多 人还表示,随着电影情节大哭两个小时之后,会睡得特别香。
【消沉绝望】
电影处方: 励志型影片 推荐电影: 《肖恩克的救赎》《小鞋子》《永不妥协》《百万宝贝》等、、、励志电影能带给人的启示是,其实重要的不是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自己真正愿意投入的东西、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这也许是改变忧郁心理的重要过程。
【沮丧】
电影处方一:诙谐型电影
推荐电影: 《疯狂
狂的石头》《鸡犬不宁》《拜见岳父大人》《钱之坑》等、、、《疯狂的石头》中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模仿《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的经典动作从天花板上绑着绳子吊下来偷翡翠时,由于卖绳子的 小贩短斤缺两少给了一米导致他没法够着目标,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真正的爆笑点比比皆是,尖锐的讽刺和略带苦涩的幽默。它会使你 捧腹大笑,学会在困境中利用幽默来战胜困难。
电影处方二:动作片 推荐电影:实在太多,不用介绍了吧 喜欢看动作片的人更多的是想从影片中获得另一种生活。很多情况下,人们应付不了现实的复杂生活,渴望一种单纯的美好。而动作 片中明确的好与坏、邪不压正的剧情迎合了人们心中的希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幻想都能在影片中实现。
电影处方三:卡通片 推荐电影: 《虫虫特工队》《冰河世纪》《汽车总动员》等、、看卡通片时不费神,哈哈一笑就好。里面的画面温馨、有趣没有烦恼和压力,让人觉得亲切、轻松,恍然回到童年,有一种快乐成长 的喜悦。现实的复杂,各种生活中的不快都会在动画片中得到解脱。
【缺乏信心】
电影处方:充满希望、温情感人的电影 推荐电影: 《等爱的女人》《阿甘正传》 《钢琴别恋》等、阿甘智商在正常水平线之下,却做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太幸运?不,重要的是,当他知道要“跑”的时候,他会一直跑,永不停 下。那是什么呢?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相信看电影的人能从中感染这种力量。
【冷漠麻木】
电影处方:触动心灵、细腻感人的电影 推荐电影: 《爱回家》《再见萤火虫》、《新不了情》《人鬼情未了》等、今天的我们被都市的繁华蒙住了双眼,在自私和冷漠中吞噬了自己的纯真情怀,让电影来唤醒你心中的暖情吧。
【矛盾】
电影处方:现实题材电影 推荐电影: 《廊桥遗梦》 《不忠》《空房间》、有些电影本身就表达了矛盾冲突。发人深省的主题,主人公怎样处理矛盾,理出头绪,让观影人从种获得某种心理认同感,尤其最后,事件豁然开朗之时,观影人似乎也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只是麻醉药】
电影是发泄不良情绪的精神转移之法,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的逃避,看电影时的自怨自艾、自我安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友情和爱 情导致的。也是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如果把影片的情节和现实混淆,沉浸在幻想世界里,长期下来,会感到更加孤独。
看电影就是为了娱乐、发泄,看电影该哭就哭、该笑就笑,生活中该
怎么过就怎么过,思维别有偏差。诚然,它能够暂时舒缓压力,但存在的问题不会通过看电影得到真正的解决。持续下去还会加重痛苦。
你需要走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着多与人交流,而不是一味的自我逃避、自我封闭。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起来,多到外面走走,通过运动、健身、旅游的方式来减压,而不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守着电影哭得楚楚可怜。
第五篇:康复疗法评定重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 2.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ICIDH: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意义
(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4.康复评定的作用
(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
(2)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帮助判断预后
(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5.康复评定的内容
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1)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
(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
(3)功能评定:四个功能(认知、言语、躯体、社会)、三个障碍层次(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
6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 1.建立治疗目标:
(1)依据: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2)治疗目标的组成: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2.康复目标的描述:(1)下肢的功能
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 ①不能步行: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 ②能乘轮椅:自己驱动、外力驱动 ③在平行杠内:起立、平衡、步行 ④用拐杖步行:能否独立起立 ⑤用手杖步行:有辅助、完全独立 ⑥无手杖步行:有辅助和完全独立(2)上肢的功能
完全失用手: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
候补辅助手 :呈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桌上的物体被动地挂在手指上可以拉到靠近身体并使其固定于腹部与桌子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健侧手可将放在桌子上的手向下压
辅助手: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
实用手:(左)吃饭时虽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匙、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3)整体功能 :两侧上下肢同时障碍 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4)劳动能力
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
①恢复原职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 帮助家务 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⑴治疗安排和医嘱的书写
⑵常用的康复手段PT、OT、ST、PSY、RE、TCM
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形态评定
(一)身体姿势的评定
被测者在直立状态下,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眼耳平面”姿势。1.前面观
(1)头下颌骨不对称(发育、外伤)(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外伤)
(3)髂前上脊(水平)
(4)髋外旋、髋内旋(看髌骨位置,内则内,外则外)(5)膝外翻(X形腿)(6)膝内翻(O形腿)(7)胫骨外旋(髌骨向前,足趾向外;髂胫束紧张,股骨后倾,后交叉韧带撕裂,骨折,发育)
(8)胫骨内旋(髌骨向前,足趾向内;腘绳肌、股薄肌紧张,股骨前倾,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折,发育,足内翻,足外翻)
(9)拇外翻(第一足趾的跖趾关节向外侧偏斜;跖骨头内侧过度生长,跖趾关节脱位,拇趾滑膜囊肿)
(10)爪形趾(跖趾关节过伸;近侧趾间关节屈曲,趾长伸肌紧张、缩短)2.后面观
(1)头部倾斜(颈部肌肉)(2)肩下垂(菱形肌、背阔肌紧张)(3)肩内旋、外旋(内旋腋杖,外旋少见)(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偏瘫,内旋肌、屈髋肌软弱)(7)扁平足(内侧纵弓低,跟骨旋前,腓长短肌短缩)(8)高弓足(内侧纵弓高,跟骨旋后,腓长短肌拉长)3.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颈部肌肉,职业病)(2)胸脊柱后凸(驼背,颈曲深度5cm以上)
(3)平背(直背,胸曲度、腰曲度小于2-3cm,伴骨盆后倾)(4)鞍背(脊柱腰端过度前凸,大于5cm,骨盆前倾)
(5)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 漏斗胸;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耻骨联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前,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线后方)(7)骨盆前倾(耻骨联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后,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线前方)
(8)膝过伸(踝关节跖屈,膝关节位于重心线后方,股四头肌、腓肠肌紧张)(9)膝屈曲(踝关节背屈,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位于重心线前方,股四头肌拉长)
(二)体格评定 1.体表标志
头及躯干:头顶点、颈点、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脐点、腰点
上肢:肩峰、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桡尺茎突中间点、指尖点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侧间隙、内踝、外踝、趾尖 2.身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坐位/站位,上肢在体测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肩峰外侧→桡骨茎突/中指尖
上臂长:同上;肩峰外侧→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同上;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手长:手指伸展位;桡尺茎突中间点→中指尖(2)下肢
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髂前上棘→内踝/股骨大转子→外踝 大腿长:同上;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间隙 小腿长:同上,膝关节外侧间隙→外踝 足长:踝关节中立位;足跟末端→第二趾末端(3)残肢
上臂:坐位/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 → 前臂:同上;鹰嘴尺骨残肢末端
大腿:仰卧位/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坐骨结节→大腿后面→残肢末端 小腿:同上;膝关节外侧间隙→残肢末端 身体围度(1)四肢
上臂:肘伸展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
肘屈曲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用力屈曲;同上 前臂:最大围度 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前臂近端最隆部
最小围度 同上;前臂远端最细部
大腿: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髌骨上缘→大腿中段,每隔6cm,8cm,10cm,12cm 小腿:同上;小腿最粗部位,内、外踝最细部位 截肢
上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2.5cm 前臂:鹰嘴→残肢末端,2.5cm 大腿:坐骨结节→残肢末端,5cm 小腿:膝关节外侧间隙→残肢末端,5cm 躯干
头围:坐位/站立位/平卧位;眉弓上缘→枕骨结节,环绕一周,成人54-58cm,胎儿32-34cm,颈围:坐位/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喉结处,软尺平行地面
胸围:同上;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平静呼气末,平静吸气末。腹围:同上;脐/第12肋下缘→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一周。
臀围: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 身高和体重
体重(kg)=身高(cm)—100(身高在165cm以下)体重(kg)=身高(cm)—105(身高在165-175cm)体重(kg)=身高(cm)—110(身高在176-186cm)
(三)体型评定
上腹角→90° 无力型,正力型,超力型 身体成分评定 1.水中称重法 2.皮质厚度的测量:
3.肱三头肌肌腹,男10.4mm,女17.5mm 右肩胛下角下方5cm处,男12.2-14mm,女12.2-14mm 右腹部脐旁1cm处,男5-15mm,女12-20mm 4.生物电阻抗
5.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 6.三维光子扫描仪 7.组织活检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1.神经反射发育的四个阶段
(1)脊髓水平(协调四肢在屈、伸模式中的肌肉,时间界限:2个月内)
(2)脑干水平(姿势反射 影响全身肌张力变化,时间界限:出生后4-6个月内)
(3)中脑水平(头和身体的空间位置,时间界限:出生后至5岁)
(4)大脑皮层水平(皮质、基底神经节、小脑,时间界限:出生后6个月出现)2.屈肌收缩反射
出生后2个月以内呈阳性为正常。2个月以后仍为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3.出生后终生存在的反射
大脑皮层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足背屈平衡反应、跷跷板平衡反应、猿位平衡反应 4.脑干水平的反射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 5.中脑水平的反射
(1)调正反应:颈调正反射、身体调正反射、头部迷路性调正反射、视觉调正反射、两栖动物反应
(2)自动运动反应、拥抱反射、抬躯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应 6.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解剖学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7.阳性支持反射
出生后4-8个月呈现阳性为正常。8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第四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
2.呼吸困难分级
3.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方法
(1)选择平坦无障碍的场地,嘱受检者在主观安全和无症状的前提下,尽力行走6分钟,测定行走的距离。
(2)运动前后测定血压和心率,并前后进行比较。
(3)可独立的预测心衰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因子 :6min内步行距离<150米,表明心衰程度严重、;50-425米之间为中度心衰;426-550米之间为轻度心衰 4.心肺功能评定常用方法(1)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2)超声心电图
(3)心脏负荷试验(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5.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和种类(1)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7)其它
按中止试验的强度分类:极量运动试验、亚(次)极量运动试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低水平运动试验
按试验方案分类:单级运动试验(运动强度不变)、多级运动试验
按所用设备分类:平板运动试验方案、踏车运动试验方案、手摇功率计试验方案、台阶试验 6.停止心电运动试验的指征
(1)出现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极度疲劳等;
(2)ST段压低或抬高≥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3)运动中心率及收缩压下降超过10次/分或>10mmHg(4)收缩压≥220mmHg(5)舒张压≥110mmHg)或超过安静时15-20mmHg(6)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7.名词解释:
每分钟通气量(VE):每分钟出入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呼吸一分钟的通气量 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 肺泡通气量(VA):单位时间内每分钟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及肺泡的气量 潮气量(TC):1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正常500ml 深吸气量(IC):平静呼吸末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占肺活量的2/3,男2600ml,女1900ml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男910ml,女560ml 肺活量(VC):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男3470ml,女2440ml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残气量(RV):最大深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摄氧量:耗氧量/吸氧量,机体所摄取或消耗的氧量,是反映机体能量消耗和运动强度的指标,也反映机体摄取、利用氧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 :(VO2max):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提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代谢当量(MET):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指标
无氧阈:人体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有氧代谢已经不能满足肌肉运动的能量需求,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氧脉搏:体内氧运输效率,氧摄取量与心率之比 氧通气当量:消耗1L摄氧量所需要的通气量
呼吸储备:最大通气量与最大运动通气量之差的绝对值或百分比
呼吸商: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与每分钟耗氧量之比,反映体内能量产生的来源和酸碱平衡状况
第五章 认知功能的评定
1.认知:是个体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心理过程。
2.认知功能障碍:当各种原因引起脑部组织损伤时,导致患者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活动能力。3.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1)意识状态评定:意识状态初步判断(嗜睡、昏睡、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15分以上)
(2)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30分,5-10分钟,文盲≤17≤小学文化≤20≤中学文化≤24)、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30分,15-20分钟,异常≤20)
第六章 言语功能的评定
1.言语是指说话及表达的能力,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部分,其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道,通过呼吸、发声、共振、构音及韵律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其中声道对声音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唇、舌、硬腭、软腭、咽、喉和声带。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与个人的文化程度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是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是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语音、词法、句法、语意及语用的规则体系。语言活动包括四种形式,即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3.常见语言言语障碍:
(1)失语症:由于大脑半球损伤而导致已获得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表现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障碍,并非发音器官功能障碍所致。
表现:口语表达障碍(发音障碍、说话费力、错语、语法错误、找词困难、刻板语言、模仿语言、持续症、负数困难、流畅度)、听觉理解障碍(语音辨认障碍、语意理解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书写不能、构字障碍、象形书写、镜像书写、惰性书写、书写过多、语法错误)
常见疾病: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ke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症、失读症
评定方法:波士顿失语检查、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
(2)构音障碍:由于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而引起的语言障碍。分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功能性构音障碍。表现:发声和构音不清
常见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腭裂 评定方法:Frenchay评定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定法(3)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常见疾病:大脑不全发育、自闭症、脑瘫 评定方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
(4)口吃:主要指以异常的和持续的言语不流利为特征的并伴有特有的情感表达、行为、认知的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4.筛选方法:多用量表法。标记测验、Halsted-Wepman失语症筛选测验、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内容。
程序:询问病史、言语-语言行为的评估、言语-语言障碍的判定、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第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系统可分为躯体感觉及内脏感觉 2.浅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3.深感觉传导通路 4.节段性感觉支配
第八章 肌张力的评定 1.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2)异常肌张力分类 : ①肌张力减低: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弛缓
肌肉表现为柔软、弛缓和松弛,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腱反射消失或缺乏。原因:
1)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状态)——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卒中早期
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②肌张力增高:高于正常静息水平痉挛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见于脊髓损伤、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大脑强直、脑瘫等 特殊表现:
僵硬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特征:任何方向的关节增加;相对持续,被动运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阻力都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表现:
Ⅰ.齿轮样僵硬
Ⅱ.铅管样强直
③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患 代谢性疾患
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 2.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3.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需。
第九章 肌力的评定
肌力,即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1先测3级,然后再4、5级/
1、2级
2.上肢(1)肩胸关节 内收: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肩关节抗重力全范围内收5、4级 同上;肘部施加向下压力,肩关节抗阻力内收2、1级 同上;托住,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内收、下压:
3级 俯卧位,头转向对侧,被检侧肩关节外展145°;全范围内收、下压5、4级 同上;阻力将肩胛骨下角向上外推,肩关节抗阻力内收、下压2、1级 同上;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耸肩:
3级 坐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全范围耸肩5、4级 同上;肩锁关节上方下压,抗阻力耸肩2、1级 俯卧;耸肩/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外旋
3级 坐位,肩、肘关节屈曲90°;全范围上臂前移5、4级 同上;肩胛下角向下、向内阻力;抗阻力上臂前移2、1级 同上;托住,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2)肩肱关节 前屈
3级 坐位,肩、肘关节屈曲90°;全范围前屈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前屈2、1级 向对侧卧;托住,前屈/扪及三角肌前部收缩
后伸
3级 俯卧位;上肢抗重力后伸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后伸2、1级 向对侧卧;托住,后伸/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3级 坐位,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外展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外展2、1级 仰卧;托住,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后平伸(水平外展)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外展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外展2、1级 坐位;托住,水平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前平屈(水平内收)
3级 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水平内收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外拉,抗阻力水平内收2、1级 坐位;托住,水平内收/扪及肌肉收缩 外旋、内旋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自然下垂;上臂全范围内、外旋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内、外旋2、1级 同上;部分内、外旋/扪及肌肉收缩(3)肘关节 屈
3级 坐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前臂抗重力屈曲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屈曲2、1级 同上;托住,屈曲/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 前臂伸出诊疗床边下垂;前臂抗重力伸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伸展2、1级 同上;托住,伸展/扪及肌肉收缩(4)前臂 旋前、旋后
3级 坐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全范围旋前、旋后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旋前、旋后2、1级 同上;部分旋前、旋后/扪及肌肉收缩(5)腕关节 掌屈
3级 坐位,前臂及手置于台面上,前臂旋后位,手指放松;全范围屈腕5、4级 同上;阻力加于掌侧,抗阻力屈腕2、1级 同上;部分屈腕/扪及肌肉收缩 背伸
3级 坐位,前臂及手置于台面上,前臂旋前45°,手指放松;全范围伸腕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背侧,抗阻力伸腕2、1级 同上;部分伸腕/扪及肌肉收缩 3.下肢(1)髋关节 屈
3级 仰卧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抗重力屈髋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膝上,抗阻力屈髋2、1级 侧卧;屈髋/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俯卧位,双腿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伸髋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伸髋2、1级 侧卧;伸髋/扪及肌肉收缩 内收
3级 同侧卧位,托起对侧下肢;抗重力内收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内收2、1级 仰卧位,内收/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3级 对侧卧位,下肢伸展,对侧下肢屈曲抗外展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外展2、1级 仰卧位,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外旋、内旋
3级 坐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全范围外旋、内旋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外旋、内旋2、1级 仰卧,部分外旋、内旋/扪及肌肉收缩(2)膝关节 屈
3级 俯卧位,双下肢伸展,足伸出诊疗床;抗重力屈膝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屈膝2、1级 同侧卧位;屈膝/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仰卧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抗重力伸膝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伸膝2、1级 同侧卧位;伸膝/扪及肌肉收缩(3)踝关节 跖屈
3级 俯卧位,腓肠肌伸膝,比目鱼肌屈膝,踝关节中立位;抗重力踝跖屈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足掌,抗阻力踝跖屈2、1级 侧卧;踝跖屈/跟腱活动 内翻、背伸
3级 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踝关节中立位;抗重力足内翻、踝背伸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足背内缘向下、外方向,抗阻力足内翻、踝背伸2、1级 侧卧;足内翻、踝背伸/扪及胫前肌收缩(4)躯干 颈屈
3级 仰卧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抬头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头上,抗阻力抬头2、1级 侧卧;托住,屈颈/扪及肌肉收缩 颈伸
3级 俯卧位,头部伸出诊疗床,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抬头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头上,抗阻力抬头2、1级 侧卧;托住,抬头/扪及肌肉收缩 躯干屈
3级 仰卧位,髋及膝屈,双手抱头;抬起头及肩胛部
4级 同上;双手前平举能坐起
5级 同上;抱头能坐起
2级 同上;抬头
1级 同上;扪及上腹部肌肉收缩 躯干伸
3级 俯卧位,胸以上身体伸出诊疗床,双手在头后交叉;抬起上身5、4级 同上;抗阻力抬起上身2、1级 头后仰/扪及背部肌肉收缩 躯干旋转
3级 仰卧位,髋及膝屈,双手抱头;旋转上体使一肩离床
4级 同上;双手前平举能坐起级转体
5级 同上;抱头能坐起并向一侧转体
2级 坐位;能大幅度转体
1级 同上;扪及腹外斜肌肌肉收缩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1)等长肌力测试(2)等张肌力测试(3)等速肌力测试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指一个关节从原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常以度数表示。2.上肢
3.下肢 4.影响ROM的因素
(1)构成关节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5)年龄、性别、职业因素
第十一章 协调于平衡的评定 1.协调评定方法(1)观察法
(2)量表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量表 测试、MAS平衡测试、Semans平衡障碍分级(3)平衡仪测试法 2.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1)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出入而感知。
①视觉系统 提供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和方向信息。②躯体感觉 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③前庭系统 感知人体角速度运动和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2)中枢整合
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3)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三种调节机制:踝策略、髋策略、跨步策略 3.平衡的种类
(1)静态平衡 又称Ⅰ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
(2)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Ⅱ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3)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Ⅲ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第十二章 步态分析 1.自然步态的要点
(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2)上身姿势稳定(3)最佳能量消耗
(4)具有稳定行、周期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 2.基本参数
(1)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进行的距离,50-80cm(2)步幅: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3)步宽:行走时左右两足间的距离,足跟中点,8-3.5cm(4)足角:行走时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6.75°
(5)步速: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65-95m/min(6)步频:行走时,每分钟迈出的步数,95-125steps/min(7)步行周期: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1-1.32s(9)步行时相:典型姿位变化 3.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
(1)具备控制肢体前向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
(2)可以在足触地时有效的吸收机械能,以减小撞击,并控制身体的前向进程。
(3)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和髋、膝、踝角度(重力方向),以及充分的支撑面(足的位置)。(4)摆动相有足够的推进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触地控制能力。4.廓清:指步行时摆动相下肢适当离开地面,以保证肢体向前行进,包括
摆动相早期:膝关节屈曲(60度左右)
摆动相早期-中期:髋关节屈曲
摆动相中-后期:踝关节背屈 支撑相对廓清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
支撑中期:踝跖屈控制(防止胫骨过分前向行进)中期-末期:膝关节伸展
末期:足跟抬起(踝跖屈)5.步态分析
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已经掌握的解剖、生理学知识 对人体的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 疗效评价。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 6.步态分析的临床意义
(1)步行是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3)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4)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7.步态就是行走时的人体姿势;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任何神经、肌肉及骨关节疾患均可能导致步行功能障碍。8.主要分析(1)首次触地
定义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触地部位 足跟
参与肌肉 胫前肌、腘绳肌、臀大肌。
意义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承重反应
定义 指首次触地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参与肌肉 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
意义 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缓冲、减震,重力轴稳定,保持行进。(3)支撑相—中期
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主要功能 是保持膝关节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为下肢向前推进做准备。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意义 下肢承重能力小于体重或身体不稳定时此期缩短,以将重心迅速转移到另一只下肢,保持身体平衡。(4)摆动相—早期
主要功能 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 参与肌肉 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意义 如果地面廓清能力障碍(如足下垂)或加速障碍(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将影响下肢前向摆动,导致步态异常。(5)摆动相—中期 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务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
(6)摆动相—末期
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 参与肌肉 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9.异常步态
(1)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①偏瘫步态:提髋型、膝过伸型、瘸拐型、划圈型 ②脑瘫步态:马蹄内翻足、蹲位步态、剪刀步态、舞蹈步态
③截瘫步态:平行杠内行走步态(四点行走步态、二点行走步态、拖地行走步态、摆至步行走步态、摆过步行走步态)、臂杖、腋杖、手杖(两点支持步态、两点一点交替步态)或助行架行走步态
④小脑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醉汉步态 ⑤帕金森步态/前冲步态(2)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挺胸、凸腹 臀中肌步态 股四头肌步态 胫前肌步态 腓肠肌步态
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膝关节过早屈曲,对侧步长缩短,伸膝肌过用综合症,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3)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疼痛步态
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短腿步态 假肢步态平足 老年步态
10..步态临床观察要点
步态内容
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时相合理
左右对称
行进稳定和流畅 步行节律
节奏匀称
速率合理
疼痛
干扰步行
部位、性质与程度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肩、臂
塌陷或抬高
前后退缩
肩活动度降低 躯干
前屈或侧屈
扭转
摆动过度或不足 骨盆
前、后倾斜
左、右抬高
旋转或扭转 膝关节
摆动相可屈曲
支撑相可伸直
关节稳定 踝关节
是背屈和跖屈
下垂/内翻/外翻
关节稳定 足
是否为足跟着地
足趾离地
稳定 足接触面
足全部着地
两足间距
稳定
第十四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1)确定独立程度
(2)拟定合适的治疗目标,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3)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4)判断患者的功能预后
(5)通过评定结果反馈,增强患者和治疗师的信心(6)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 方法:
(1)直接观察法(2)间接观察法 2.常用的评定量表
(1)PADL:改良PULSES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评定量表(2)IADL:快速残疾评定量表-2 RDRS2、Frenchay活动指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分类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应记录实际完成情况,不是可能或应达到什么程度
2.由评定者给一个总的动作指令,让患者完成某个具体动作,而不告诉动作的具体步骤 3.只有当患者需要辅助器或支具时,才可提供,不能依赖和滥用
4.除非评定表中有说明,否则使用辅助器、支具或采取替代的方法,均认为是独立完成活动,但应注明
5.任何需要体力帮助的活动都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独立完成
第十九章 环境的评定
1.环境(Environment)
环境因素是ICF的一个成分,它是指形成个体生活背景的外部或外在世界的所有方面,并对个人功能发生影响。分为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态度环境 2.无障碍环境是相对障碍而言,即没有障碍 3.环境评定分级及内容
4.环境的特性
(1)物质环境是一切生命的基础
(2)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是群体动物繁衍和发展的需要
(3)人造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人类的历史就是人造环境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