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5: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最终版]》。

第一篇: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最终版]

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佛山一中 李绮萍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lert Ellis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其核心的理论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beliefs),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是外部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结果,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并不这么认为,它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如果我们对诱发事件的信念是合理的、现实的,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是适应的,否则,非理性的信念就会产生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人体的认知系统产生的非理性、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那在心理辅导中,如何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呢?首先得找到不合理的信念,并有效地进行辩论。在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咨询员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在外层转圈子而难以深入。初学者使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领,关键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辩论无从下手。

寻找求治者不合理的信念,可先从ABC模式入手: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渗发性事件A;

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

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

其次,辩论中的积极提问能促使患者的主动思维。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所应用的辩论的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同出一辙。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正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对方的认知发生某种改变,直至逐步放弃其不合理信念。

这一疗法简要地说就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来访者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替代不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理性的信念替代不理性的信念,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理性信念对他们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的不合理信念表现为苛求和必须,体现在方方面面,数不胜数,但正如Ellis总结的那样,归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己的苛求;第二是对别人的苛求;第三是对环境的苛求。以下以高中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为案例,谈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高中生心理辅导方面的应用。

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小J同学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她因复习、考试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被一些事情分心而烦恼。导致她分心的事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在环境中的干扰;另一类是自己内心的干扰,如复习、考试时想到某些音乐,想到从前的事,想到“不该想的事情”。她越是想克服这些干扰,这些干扰越强烈,令她痛苦不已。她很急,因为她认为继续这样会严重影响她的复习,妨碍她在考试中的表现,影响考试成绩。

在这个案例中,其实是因为当事人对分心的苛求引起的:明明不可控制,却苛求控制。J同学认为,考试中绝对不能一心二用,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高考既然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机会,就要百分百地全神贯注。这个想法看似合理,其实并不合理。你可以请求监考老师减少走动,但你能要求旁边的同学的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没有沙沙声传到你耳朵吗?你能保证考场一点都不想起过去的事情和声音吗?不能。J同学暗示自己必须集中注意力,分心是致命的,于是不知不觉间把精力都从在题目上转移到检查自己的分心上。当她稍有不专心,就紧张得不得了,想立即堵住这想法念头。殊不知越想堵,分心的力量就越强。处理这个案例,首先要让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非理性想法,并接受客观的事实:注意力的集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考试中注意力有些不集中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表现。带着杂念去做题,为所当为,而不是与分心这事抗争。

二、对他人不合理的信念

人的烦恼绝大多数与人际关系有关,人的生活中总也离不开他人。人们天生易受到来自他人的困扰,因为人总是对他人,尤其是生活中对自己重要的人物和关心自己的人物,产生过多的要求,甚至是苛求。但对家人、对朋友的苛求又成为了他们与人交往中的严重障碍。

K同学最近因为失恋而不开心,但更让她伤心的是她认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并不关心她。问她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看见好朋友和其他同学有说有笑,忽略了她的感受。咨询的过程中,发现K同学有着苛求朋友与自己忧戚与共的不合理信念。在这个案例中,要使来访者明白,好朋友确实需要互相关心和互相鼓励。但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心情,要求别人包括好朋友随时随地和自己的心情一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从此没有朋友。同时,让她换位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能够和好朋友心情一致,喜怒哀乐皆一致。从而明白,苛求朋友与自己忧戚与共是一种让自己不开心的不合理信念。

三、对环境的不合理信念

不少学生在生活中往往受到一些委屈或误解,或者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就抱怨生活对自己的不公或怀疑这个社会是否存在公平。

L同学是一个关心社会、留心观察社会、喜欢思考的热血青年,在生活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如腐败、不诚信和不公平等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看法,为社会的发展而感到忧心忡忡,整日闷闷不乐,学习时也带着消极的情绪。苛求社会风气符合自己的准则其实也是一种非理性的想法。社会风气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不是我们一个人一下子就改变的了得。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平等和公平是不断发展的,但这个发展是非常缓慢而艰辛的。我们渴望平等,追平公平,只能努力地从自身做起,维护社会风气。倘若苛求社会必须按照我们期待的标准存在和发展,执著于此,只会自寻烦恼

当环境不如人意时,如果有能力改变固然更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环境。这时,就要调整心态,不要以自我挫败的方式和损害心理健康的方式来反映这个令人不满的世界。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生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不是愤世嫉俗,埋怨环境、自暴自弃。

纠正高中生的不合理的信念,对于减少其情绪困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应用过程中,注意与非理性信念的辩论不仅要求咨询员对来访者所持有的非理性信念进行主动发问和质疑,也要求咨询员指导和引导来访者对这些观念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促使他对自己的问题深有感触。这样做往往比来访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治疗者的说教更有成效。

第二篇:理性情绪心理训练教案

理性情绪心理训练教案

作者:风暖 提交日期:2007-1-4 16:57:00

| 分类: | 访问量:682

理性情绪心理训练教案

第一部分:认识和探索自我一、心理训练目标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过程中,从未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是青春早中期发育的交替时期,此时是内心发育的最迅速的时期,其心理未臻成熟,自我调节及自我控制能力还很不强,情绪变化强烈又不稳定,其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而以感情反应为主,理性反应较少,比如渐增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客观依附之间产生矛盾冲突,丰富的情感与寂寞枯燥的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性萌芽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各种知识兴趣及学习考试压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在原来中学环境中的荣誉及自豪感与新学校中的失落之间的矛盾冲突。如处理不好,则不仅引起情绪困扰,更会导致不适当、不良及罪恶行为,严重者产生心理疾病。

学校生活是影响高中学生最主要的因素。亦往往是学生喜怒哀乐的根源、情绪生活的关键,故应施以理性方式来控制情绪。减低情绪困扰的团体训练,是十分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及人格完善需要的。

RET团体心理训练是教育高中生改善其不适当的情绪行为,并处理其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各种不愉快的事件。

理性情绪理论很注意在辅导过程中改变受导者的价值观。艾利斯认为理性情绪治疗的目标是要尽量减低学生的自我毁灭现象,进而协助他们拥有一个较实际、较宽大和合理的人生哲学。换言之,是引导学生学习接纳现实,组织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对己对人宽容和忍耐,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很多人认为理性情绪治疗及辅导是使受导者除去一些问题的表面现象,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理性情绪学派注意鼓励受导者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让学生正视一切问题,学习理智的思想,以至最终能够快乐地生活。例如一位高中学生害怕考试时,我们的目标并非只要减少那特别的恐惧,而是尝试彻底处理学生时期恐惧失败的基本问题。其实我们用理性情绪目标是使学生能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及理性信念的人生观。

RET相信人基本上是理性的人,而人的不快乐和痛苦,是基于人自己不合理的思想,故此辅导的过程,主要是希望学生能以理性代替非理性,释放自己,不再受不合逻辑的意念所困扰而代之以理性的思考。

我们在团体辅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达到人格的改变,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对他们的人生哲学进行改造,向他们解释他们个人的看法和信念,其实就是导致自己情绪不安的主因。同时,对他们非理性的信念也在逻辑基础上进行攻击和挑战,最后教导学生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目标是协助他们改变和消除个人的非理性信念。总的来说,在这一过程中,辅导老师会运用攻击、挑战、提问、议论、鼓励,甚至命令等方法来促使学生面对和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协助学生了解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将此种领悟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去;

·更好的接纳自己及他人;

·使学生学习降低生活环境的干扰和非理性反应的方法,使其能减少自寻烦恼的机会;

·使学生学习达成行为改变和基本的认知改变,包括学习如何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去除自我挫败的思考并以理性思考代替之,以及学习接纳自己成为“孰能无过”的正常人。

二、理论基础

理情治疗法很强调人的价值观,此派学者假设人出生时就已具备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故一方面,人会珍惜生命的可贵,可以快乐,可以思想,可以学习,可以用言辞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在爱中成长,并且向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但另一方面非理性的思想或不合逻辑的思想,令人选择自我毁灭、逃避思想、事实拖延、不断重复错误、迷信固执、自艾自怨,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好胜冲动、缺乏忍耐和逃避成长。在艾氏理论中,当一个人选择了后者的取向时,就会产生许多情绪困扰,因此也就无法快乐满足地生活了。

人怎样行动和生活,是由自己的信念决定的。例如某人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他就会去做什么。由于人的情绪问题来源于人的非理性思想,因此应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发挥最大的智慧,他就可以摆脱情绪的困扰。不过,虽然强调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要因为任何事情而责怪自己,因为自责和愤怒都是非理性的感受。人的困扰,通常不是由于客观存在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感觉而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不同的时候,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各种事物作出评估和解释,遇上不如意的结果时就会令自己沮丧和不快活。故此,理性情绪治疗持有A—B—C的性格理论。

在理性情绪治疗过程中,A—B—C理论是过程的核心,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可能是一件事,或是某个人的一个动作或态度;而C是个人的情绪反映及行为。这种情绪和行为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认为A是导致C的原因,但其实不然。其实是B导致C的产生,是直接原因。而A只是一个间接原因。然而何为B呢?就是指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换言之,一个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A)所决定,而是由一个人的信念决定。如一个16岁男孩,个子矮小,体弱多病,他就否定自己、自卑、郁郁寡欢,退出正常社交,他的信念B是什么呢?他认为“男孩子应该强壮高大,才有男子气,否则任何女孩都不会垂青,而我太可卑了,一辈子都不会被女孩子喜欢”。

在RET看来,被接纳和被爱,学业和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共享天伦之乐是人生中最美好,令人快乐的事,但并不是必需品,生活中拥有这一切,固然是好的,但就算这些事物不存在时,我们仍要努力活下去,不是愁苦无奈的哭下去,而是要积极快乐的生活。人的问题就是要坚持自己应该享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顽强抗拒人生中不如意和痛苦的遭遇,但可惜这种坚持、这种欠弹性的态度和人生哲学,只会令人钻牛角去,找不到出路,实在不是健康的处事态度。

因此在对学生的辅导中,老师一方面应协助学生清楚事实发生的情况,另一方面则应协助学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有基本改变,好让学生不致于陷入自己营造的困境中受苦。

三、抢答题:

目标:复习和更好掌握ABC理论。

题目:(l)、何为RET?

(2)、何为ABC理论?

(3)、情绪是什么?

(4)、何为引起情绪的直接因素,何为间接因素?

(5)、A不变,变什么,会使C改变?

(6)、何为积极情绪?

(7)、何为理性信念?何为非理性信念?

四、半杯水的故事

两位打完篮球的运动员回到宿舍后同时看到桌子上有半杯水,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运动员A说:“哎呀,水杯里只有半杯水,没的喝了!”运动员B说“太好了,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可以享受一下了”。

目标:帮助学生意识到别老把生活看成半空的水,其实生活是一只半满的水杯,不能只看空的一半,生活中要寻找积极因素,认知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引起的情绪后果也不同。

五、心理剧“开拓鞋业市场”

目标:ABC理论中,A是存在的一件事,或是一个人、一个行动或态度,而个人的情绪可能适当,也可能不适当。人们认为是A导致了C,其实不然,通过这个剧让学生们亲眼看到是B导致了C,然而何为B呢?这就是个人对A看法,也是一个人的哲学人生观决定的。

六、身临其境

目标:让学生们认识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造成,协助学生们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合理信念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改变认知为主的辅导方式来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已有的情绪困扰。

复习非理性信念三大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

指人们以自己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件事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信念通常会与“必须”、“应该”字眼相连。

如我“必须是第一名”、“同学们必须对我好”、“爸爸妈妈应该征求我的意见”等。

结果:这些人极易产生情绪困扰。

原因:因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不能按个人意志去运转。周围人和物于一个个体而言,不可能按你的意志去表现和发展。

所以对于某个人而言,你希望成功,不可能每件事你都能获得成功。

某些事物的发生与你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抵触时,你的困扰就产生了(感到受不了、难以忍受、难以适应)。

合理情绪理论就是帮助人们改变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之处、不现实之处,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物。

第二:“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以一概十)

指一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不合理评价。

如:一些人面对失败或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

结果:自责、自罪、自弃的情绪产生以及焦虑抑郁产生。

原因:是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做人的价值。

另外一方面是对他人不合理的评价。

如别人稍有差错,他就认为人家很坏、一无可取等。

结果: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及愤怒或对别人的鄙视等。

原因: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的价值。

合理情绪理论:评价一个人的行动,而不去评价一个人。

人的价值在于他具有人性,而不能以他是否聪明、是否取得了成就来评价。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第三:“糟糕至极”

指认为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场灾难的想法。

结果: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羞耻、自责、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

原因:当一个人讲什么事糟透了的时候,这往往意味着对他来说是最坏的事情,是百分之百的坏或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糟糕透了,是一种灭顶之灾。

合理情绪的理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来说,都有可能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发生,没有任何事可以定义为百分之百糟糕了的。

“糟糕至极”,往往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当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应该”的事物并未向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无法忍受这种情景,他们的想法就会走向极端,就会认为事情糟到极点了。

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绝对不可能发生。应提倡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情况。在不可能时,则学会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下去。

七、改变自我感觉

我们的感觉无疑受到了外在事件影响,受到身体化学变化的影响,受到了过去的冲突和创伤的影响。不过,这些理论是以这样一个观念为基础的,即我们的情感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当你说“我就是对自己的感觉方式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不仅使自己成为痛苦的牺牲品,而且是在自我愚弄,因为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感觉方式。

假如你想获得更良好的感觉,那么你必须认识到,正是你的思想和态度——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感觉。你现在就可以学习改变你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1.为了证明思想和情绪之间的重要关系,只要考察一下你对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以许多方式作出的反应就行了。

假定我告诉你:“我真喜欢你,你真是一个可爱的人”。请你说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令你感觉不好的绝大多数消极思想实际上都是天真和不符合现实的。

下面这个一览表说明了你的思想与你的情绪之间的关系。请你仔细阅读这个一览表,它将帮助你了解有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有这种情绪。这个表还能帮你更有效地改变你的感觉方式。

你的思想和你的情绪

情 绪 导致这种情绪的思想

1、悲伤或忧郁 失落的思想,挨批评,考试不及格,家庭作业不会做,同学看不起。

2、内疚或羞愧 你相信自己伤害了某人或你的生活没有达到你的道德标准,内疚是自责的结果,而羞愧包含着一旦别人发现了你的行为之后,你感到丢脸的担忧。

3、愤怒、烦躁、可恶和不满 你觉得老师或同学待你不公平,或者正想占你便宜。

4、挫折或沮丧 没有达到你期望的要求,你坚持认为,事情应该是另一番景象,它既可以指你自己的表现(“我不该犯那个错误”),也可指别人的行为(“他应该准时”),或者是某一事件(“为什么每当我快迟到时,交通总是慢吞吞的?”)

5、焦虑、担忧、害怕、紧张或恐慌 因为你断定某件坏事即将发生,你相信自己处于危险、尴尬、孤立无助时,如“父母不在家,要是坏人撞进家中如何是好?”、“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我如果说不出话来怎么办呢?”、“假如外校那几个流氓今天又挡住了我们放学回家的路怎么办呢?”

6、自卑或无能感 把自己与全班同学相比,你断定自己不如其它同学,因为你没有别人学习好、工作能力强、长的漂亮、聪明,讨老师喜欢。如她长的“漂亮、学习又好,又会巴结老师和同学,可我呢,长相平平、学习成绩一般,同学都不喜欢我,没有一点值得炫耀的地方”。

7、孤独感 你自以为命中注定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你是孤独的,父母离异、又无法从同学们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所以我觉得没有一个人对我好”。

8、绝望或泄气 你确信自己的问题始终存在下去,情况永远不会有所好转“我是个彻底的失败者”、“我将永远克服不了我的缺点”、“我将永远是一个又矮又胖的人”、“我这辈子永远也不能学习好了”,“我将永远孤独”。

注:这就是同恶劣情绪有关的,通过确信某些根本不是真实的事情。我们往往既愚弄了自己,又给自己带来痛苦,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我们往往毫不怀疑自己已陷入了那种痛苦和自虐的可靠性。

3.下面是导致消极情绪的十种天真的思想方式。请仔细阅读。把你家庭作业中写的、引起你消极情绪的、不合理的、失真的思想信念与之对比一下,看看属于哪一类:

有一种有用的技术称为“灰色的思考方式”。它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你只需时刻提醒自己,事情通常是以黑白之间的灰色形态而非绝对黑白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因此你看待事物也应采取一种辩证的观点,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评价某个不合理思想之前,不妨问问你自己:“别人是否也赞同这个思想的有效性?”也可以去问问要好的同学,看看你的想法究竟对不对。你通常可以借助调查研究的方法来澄清事实真相,达到消除疑虑、解决问题的目的。

(七)、明确定义的方法

当你有了消极思想的时候,问问你自己:“我是怎样对描述我消极思想的那个词下定义的?我使用的那个词是什么意思?我是否用了某个没有真实意义的含糊的蔑称?”。当你自视为“失败者”、“笨蛋”、“傻瓜”、“没用的人”、“没出息”的时候,这个方法对你尤其会有帮助。当你试着给上述词下定义的时候,你往往能看到这些定义是毫无意义的,或者对自己是不适用的,既然像“失败者”、“笨蛋”、“傻瓜”之类的事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你就不可能为其中的一员!

比如你给“傻瓜”下这样的定义:“做过某件傻事的人”。但按照这个定义,人人都成了傻瓜,因为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做过傻事。除非你承认所有的人都是傻瓜,否则你的定义仍是无效的。如果你觉得所有的人都是傻瓜的话,那么你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就没什么可怕了,因为你同别人没有多大的区别。

你可以继续给傻瓜下定义,但是你下的定义始终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因为傻里傻气的行为是存在的,但“傻瓜”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是存在的。这种解释是否在玩文字游戏?当然不是,像“傻瓜”、“失败者”、“笨蛋”或“懦夫”之类的标签都是无用的抽象事物。如果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非自己的主观感受,那么你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八)、释文解字的方法

当人们感到烦躁不安或沮丧时,会把这样一些口头禅挂在嘴边:“我应该这样”或“我不应该那样”。释文解字的方法就是反驳这样“虚拟陈述”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用诸如“要是„„将更好”或“但愿„„”之类的语取代“我应该„„”。不说“我应该考好”,而说“我尽量考好”。这一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由于你改变了情绪色彩,某个问题便会渐渐显得不太令人厌烦和可怕。

你不用对自己下强迫命令,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目标。你对自己的要求将看得更加折衷而不武断,合情合理而已。

在词源学上,Should(应该)这个词源于盎格鲁一撒克逊语的“Sceolde”(训斥)这个词。释文解字方法不同的就是要帮助你停止自我训斥。如果你对自己“循循善诱”而非棍棒威逼的话,那么你就不会感到过分的内疚和窘迫。当你用“虚拟陈述”进行自我惩罚的时候,你常会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上面是“对自我的虚拟”一一即针对自己的虚拟陈述。此外,还有一种“对其他事物的虚拟”一一即针对外在事物的虚拟陈述。你也可以用释文解字的方法反驳这种消极念头,因为你无法要求世界十全十美。

(九)、重新归因的方法

最常用的一种认知失真形式称为“人格化”或自我责备。你用某个自己无法完全承担责任的问题而自我贬抑和自我谴责。人格化的解决办法是重新归因:你把某个问题归于某个具体的事物而非你的“恶劣品性”。自问一下,“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这个问题?”然后罗列出各种可能的原因。这个方法的目的不在于否认你可能犯下的任何错误,而在于客观地揭示出产生那个问题的多种原因。如果你对当时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学会接受事实真相,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那么你就不会沉湎于自暴自弃了。

(十)、利弊分析的方法

这是从动机而非真实性的角度来处理你的消极的思想。自问一下,如果你相信这个消极的思想,它会给我带来多少益处,又将给我带来多少害处?倘若结果是弊大于利,那么你将更容易反驳这个思想。你不妨用下面的利弊分析表作一尝试。

利弊分析表

我要改变的态度和信念:

我的学生的益处是:

我认为它的益处是:

改变后的态度和信念:

四、识辨真伪的理性之箭

“书面箭头技术”能帮助你揭示出自己心中存在的潜在的假设。这种方法旨在揭示出你的不合理信念。通过逻辑推理、调查研究、实践检验等手段,你可以证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的非真实性和荒谬性。同前面讲的几种方法相反,“书面箭头技术”采取的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策略。你放任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自由发展,看它究竟能把你引向何方。这有助于你认识到那些对己不利的信念是怎样给自尊心、亲密感和创造力带来不必要的障碍的。

现在,我们来试用一下“书面箭头技术”。假如你正在准备期中考试,你想到,如果我不加倍努力的话,我就会考不及格,你写下这个思想,并在其下方用箭头向下标记,像下面所示的那样。这个箭头的意思是“假如这个思想是真实的,它为何搞得我的心神不安,它对我意味着什么?”请记住,下方的箭头总是指:“假如这个思想是真实,它为何搞得我心神不安?它对我这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将导致另一个消极思想,然后你再如法炮制,不断地进行下去。

当你全部写出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后,请对其作一评价。问问你自己,这些消极的不合理的信念是否构成了你的价值观念体系?你认为作为自己幸福和自尊的基础的基本前提是什么?现在,请研究以下四个自动想法。问问你自己,请你写出来。

书面箭头技术

自动想法

1、如果我不更加努力的话,我可能不及格。

如果这是真实的,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它使我心神不安?

2、如果我考不及格,那将证明我没有学好这门功课。

如果我没有考及格,为什么它使

我心神不安?

3、那将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别人将看不起我。

如果我是一个“失败者”,如果别人

真的看不起我,那又怎样呢?

4、我将感到痛苦,因为只有当我得到别人赞赏的时候,我才感到自己是个幸福和有价值的人。

显然,这些自动想法包含着几个潜在的假设。它们是:

(1)、为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为一个可敬可爱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上必须保持常胜不败的记录。

(2)、为了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必须得到每一个人的表扬和赞赏。

(3)、如果你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那将是极大的痛苦。

书面箭头的一大优点是你能迅速地找出那些自我谴责的态度来加以驳斥。

五、“我就是我”内心独白

在这里,我们先熟悉一下形象预演的练习方法:

首先,想着某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了这一练习,选择一件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去获得的事物。诸如一条漂亮的领带,或令人流连的公园,以及生活中自己希望能加以改善的境况。

其次,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舒适的地方,躺着或坐着,使身体完全放松。从自己的脚趾开始,一直到头顶,想象着一步步地放松身体中的每一块肌肉,让所有的紧张从身体中流出。用腹部又深又长地呼吸,慢慢地从10数到l,每数一下都觉得自己更深地放松了。

第三,放松后开始想象那与自己愿望中一模一样的事物。如果那是一件物品,就想象着自己拥有那件物品,在使用它、赞美它、享受它,并把它显示给朋友们看。如果那是一个情景或事件,就想象着自己正在其中,每一件事都象自己希望的那样发生,还可以想象人们在说什么,或其他使这件事显得真实的细节。

第四,把以上形象或念头保持在自己的头脑里,在内心对自己做一些十分积极的分析和肯定的陈述(出声或不出声)。例如:

“我买的这条裙子漂亮极了,它使我锦上添花。”、“我目前的工作真让人愉快啊!”等等。

第五,在说过这些肯定的话之后,我们即将结束自己的想象,结束时,必须对自己说一段坚定的话:

“我设立的目标必能实现。”

“积极的思想和行动使我成功。”

(l)、放松训练(2)、想象训练

想象着自己在某一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想象着某个人(或许是个你认识的人,或许是个陌生人)用充满爱和赞美的神情注视着你,告诉别人在你身上真正喜欢的东西。现在想象更多的人走上来,同意说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如果这使你难为情,还是要坚持下去);想象更多更多的人来了,凝视着你,目光中洋溢着巨大的爱和幸福;想象你自己在旅行队伍中或在一个舞台上,身旁是一群欢呼鼓掌的人,全都热爱你、欣赏你,你听到他们的掌声在耳畔回响,于是站起来鞠躬,对他们的支持和赞扬表示感谢。与此同时,进行一些自我赞美的肯定:

我完全热爱并接受现在的我。

我不用讨任何人欢心,我爱自己,这才是重要的。

我自在地、完美地、容易地表达自己。

4.羞恶攻击练习

目标:“不怕丑,不怕羞”。

5.扔掉坏标签的游戏

目标:将自己不理性的东西及自己认为的缺点通通扔掉,让自己建立起向上的信念,埋葬旧我,重塑新我。

6.红色炸弹

目标:让同学学会接纳他人,不论他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成就,都应友好相处。使同学能深刻地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接纳和理解,从而重新认识自己和塑造自己,使自我超越迅速成长。

九、表演“在英语演讲赛上”

目标:用理性信念战胜自己的人际焦虑,以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大胆自如地与人交往,更加自信地活跃在人生舞台上。

十、追踪阶段

追踪三年,每半年开一次座谈会,大家分享。

小团体训练教案

在第一阶段 ABC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小团体训练。

第一阶段:中考之前

1·分析前测结果,根据 AAT、CCT、MHT、PCRT的结果,建立“探索性”小组成员(CCT>100,MHT>65,AAT<3.=,共计10人,每班一人。

2·建立小组,回顾第一阶段理论学习,进行两次活动。主题分别是:认识、信任、接纳;促进个体的自我探索。目的:了解团体的性质与工作目标,建立团体信任的气氛,初步体验如何勇敢地表达自己并接纳自己与独特的他人。

第二阶段:中考之后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约进行6次活动。以发展性为主,辅以训练性活动。

目的:增加自尊,改善适应,提高人际互动的意识与能力。

其他:以“探索性小组”活动为试点,在教师中进行小组训练的学习,以使教师在第一阶段对 ABC理论与团体训练理论的概要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小团体咨询工作。同时结合学生团体咨询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在高二的班主任教师中进行研讨。

第一次活动 轻松相识

目的:一个初入团体的人不免会有紧张、焦虑,不知道周围的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所以,第一次的活动以轻松、相识为主要目的,同时体验关注与被关注,感受团体气氛。

1·说明:(15分钟)

这是一个探索性的小组,目的是为了在全校推广小团体心理训练作前期准备。小团体训练的目的是认识自我与他人,增加自信,增进交流,更好地适应。我们在小组活动时会进行录音,录音带仅作为指导者研究总结工作之用。请尽量放松自己,敞开心靡,平等相处,保守秘密。下面有一个誓言,如果你觉得能够接受的话,请在上面签字。

誓 言

我自愿参加心理训练小组,在活动期间愿作如下保证:

1、我一定准时参加所有的小组活动,因为我的缺席会对整个小组活动造成影响。

2、对于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所言所行我绝对保密。活动外我不做任何有损小组成员利益的事。

3、小组活动时,我对其他成员持信任态度,愿对他们暴露自己,与之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对他人的表露,我愿提供反馈信息。

4、小组活动时,我决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5、我一定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6、小组活动时,我不吃零食,不做任何与活动无关的事。

签名:

年 月 日

2·热身游戏:(15分钟)

目的:放松、减缓紧张。

动作模仿。小组成员围成一圈,指导者坐在中间选做一个动作,其他人不做任何评价与思考,模仿两遍。然后,每人依次做一个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大家一起模仿。因为,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达到放松、减轻紧张气氛的效果,若有些动作极富创造性,则会引起愉快的笑声。

3·相识:(15分钟)

目的:两两之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盒子(内有5个图形与5个单词)中摸一个卡片,找到与自己的单词或卡片配对的成员,相互之间介绍基本情况(姓名、班级、最喜欢和讨厌什么、最得意的又是什么。)

4·闪亮登场:(40分钟)

目的:通过问答的形式使成员体验关注与被关注,并达到相识的目的。

向团体介绍配对的同伴。被介绍的同学接受每一个他人的一个问题,一般不能拒绝,如果认为不能告诉大家也要礼貌地说清楚。每一个人都要专心地去记其他成员的资料。

5·填写组员心声表。

目的: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训练的看法、期待,引导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求独立完成,留待第二次分享。

6·结束:再一次强调团体活动的要求。增加相互之间的接触,接触是在客观上使人产生亲密距离的条件,同时制造一个比较轻松、活跃的气氛。

围成一圈,将手叠起,共同说出:“敞开心扉、保守秘密、共同进步。”

组员心声表:

当我进入这一新团体时,我感到

我信任的人是

在团体中我最担心

我最感困惑的是

我最想了解自己的 我期望在团体中

签名:

日期:

第二次活动: 我们是伙伴

目的:在第一次初步相识的基础上,为了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形成自由表达、相互支持的信任关系,遵循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以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

器材:纸、画板、彩色笔。

1·棒打薄情郎:(10分钟)

目的:强化记忆,促进团体的凝聚力。

站立成一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央,由他对面的人开始大声叫出某一个成员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的人面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个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执棒者需立即给其当头一棒,然后由其执捧继续,连续被打两次则表演节目,作为惩罚。

2·分享第一次的“组员心声表”:(20分钟)

目的:增进了解,相互启发,相互接纳。由本人讲述“组员心声表”的内容并讨论后,选择共同感兴趣的专题作为今后的活动的内容。

3·图画接力赛。(45分钟)

目的:感受合作、竞争、评价。

由指导者规定一个题材,用抽签方式将组员分成两组,各组在规定时间内运用个人的想象力(愈新奇愈好)轮流接力将图完成,强调合作,因此,同组成员可相互提供意见,但不可代画。准备2分钟后开始,每位限时5分钟,时间一到换下一位,后者不能修改前者所画的内容。全部完成后给予3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各组推一个代表作一个自圆其说的解说。

每组选派两名为评分代表,组成评分小组,工作两分钟后宣布成绩。

4·结束:回顾“图画接力赛”的感受,下次活动时分享。(5分钟)

与不是很熟悉的人在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作业时的感受?

既作为一个参赛者,又是一评委,对伙伴的作业作面对面的评价,有何感受?

面临被同伴评价时的心情如何?

第三次活动:我们相互支持

目的:进一步加深认识一相互接纳,感受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初步尝试就某一个问题敞开心扉。

材料:围巾数条、障碍物数个、每人一份写字板和笔、图画接力赛作品。

1·分享第二次活动中的“图画接力赛”的感受:(20分钟)

目的:感受合作与竞争、评价与被评价。

材料:“图画接力赛”的作品。

讨论:与不是很熟悉的人在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作业时的感受?

既作为一个参赛者,又是一评委,对伙伴的作业作面对面的评价,有何感受?

面临被同伴评价时的心情如何?

2·信任之旅:(30分钟)

目的:通过体验帮助与被帮助、依赖与被依赖,提高人际间感知的敏感度、增加对他人的信任接纳。

活动:一半人先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使其暂时失去方向感。其余的任选其一做伙伴,站在旁边引路,但不可以说话,不可以让其知道是谁,完成盲路行走过程,然后拿下眼罩。此时交换角色,再来一遍,分享感受。拿下眼罩时有可能紧张、焦虑提高,助人者会想对方是否对自己失望,同时可能因为真实生活中并不鼓励人与人之间这种接近与信任,因此会有焦虑。

讨论:

盲人看不见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

对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

对自己与他人有什么新发现?

作为一个助人者,你是如何理解你的伙伴?如何设法帮助他?使你想起什么?

3·故事“小马过河”

目的:强化对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的认识。

情节:小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内搬粮食,它走啊走,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道自己能否淌过河去?小松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河水很浅,水面才到它的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笑了。它勇敢地淌过了河。

讨论:小马一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小马为什么后来又敢过河了?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能说明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4·回家作业: Who am I?(10分钟)

目的:了解如何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我。

材料:书写板、笔。

活动:说明自我认识的途径。

要求完成20句“我是„„”,留待下一次讨论时用。

第四次 Who am I?

目的:通过对自我反省方式的体验,发现个性,明确自我观察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会受心境、态度、成熟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分享来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

材料:第三次的作业“20个我是谁”、10份图画纸与彩色蜡笔。

1·分享“20个我是谁?”(40分钟)

目的:认识自我与他人。

材料:第三次的“20个我是谁”。

活动:请一个成员作代表示范,明确哪些句子是反映特征的我,哪些是众所周知的特征。分成几人一组,在组内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

认识组内的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最后,每一个小组派2人在团体内进行交流,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注意:引导分析自我认知的内容包含有几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特征。

外表是中学生自我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出于自我满足,而是出自担心不安之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自我的内涵上,“生理”的和“物理”的我的主导地位会被诸如智力、才能、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类的“精神”的与“社会”的我所取代。

2·自画像(40分钟)

目的:促进自我认识的深刻性、自觉性,帮助个体发现隐藏在潜意识层面的自我,提供个体自我反省的机会。同时,加深组员之间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每人一份画具(16开画纸一张、彩色蜡笔一盒)。

活动:要求每人画自己,可以用任何方式:抽象、形象、写实、动物、植物等均可,有无标题自定。总之,把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的东西画出来。画完后,挂在墙上开一个画展,让团体的每一个成员自由地观看,不加评论,欣赏完以后,请每一个画家对作品作出解释并答疑。

注意:自画像用一种非语言的方法将画者的内心投射出来,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探索、分析、展示的方法。

3.回家作业:(5分钟)

要求:思考自我认识中的困惑,在下次活动时每人提出一个自己的困惑在小组中讨论。

第五次 Who am I(2)

目的:同第四次。

材料:自画像。

1.继续分享自画像。

2.就分享过程中某同学对其他同学的作品“都很幼稚”的评价作出讨论。(30分钟)

目的:不让消极情绪带回家,体验人际交流的技巧。

结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勇气;

人际交往分两种情况:熟悉与不熟悉的应区别对待;

接受信息者对信息的理解影响后续交往;

表达方式应以不伤害对方的自尊为前提,不能过“冲”。

3.回家作业:(10分钟)

思考对每一个组员的新千禧年祝福,下次活动时用。

第六次 笑迎千禧年

目的:暂时结束自我认识阶段的活动,通过迎接新千禧年的到来增进组员之间的交流,激起个体的发展欲望,加强团体的亲和力。

材料:白板、水笔、白纸、黑板、纪念册、彩笔、纸盒、音乐带。

1.脑力激荡:(30分钟)

目的:通过讨论自我认识对成长的影响,回顾小结自我认识阶段的活动内容。

材料:白板、水笔、白纸、黑板。

操作:首先,用15分钟时间分成两组讨论:自我认识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规则:不评论他人意见的正确性,尽可能地超过对手组。开始讨论时每组一人做记录,组员自由发言,相互启发。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积极投入。

第二步:用15分钟时间每组将本组的意见贴在黑板上,选一个代表解释,并共享。

.回家作业:(5分钟)

如何考出好成绩,下次讨论。

3.新千禧年我的第一个小小目标:(20分钟)(背景音乐)

目的:促使个体通过反省激起小步子发展欲望,经由团体获得成功的信心。

材料:白纸、纸盒。

操作:每人写一个关于自己成长发展的近期的小目标,轮流站在中央,当众宣读,其余同学随后一起指向他,高声齐说:“你一定能做到!祝你成功!”宣读者应答:“我一定能做到!谢谢大家!”然后将纸片放入纸盒内,留待两个月后检查。

4.交换新千禧年赠言:(20分钟)(背景音乐)

目的:利用这一个特殊的节日,增进组员之间的交流,加强团体的亲和力。

材料:纪念册、彩笔。

操作:在纪念册的首页写上“对XXX的祝福”,右传给每一位成员,每人都写下自己对XXX的祝福或建议(形式不限),转完一圈后,每位成员仔细地阅读他人的祝福,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握手道别。

第七次 轻松上阵

目的:发现自己对考试的认识,探索如何正确对待考试,经由训练放松身心。

1.回过头来看考试:

目的:通过自由地交流这次期终考试的感受(积极的、消极的),相互启发,进一步明确该如何积极、正确、有效地应考。

操作:引导每一位同学畅谈自己考前、考中、考后的感觉与行为,针对其中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讨论,相互学习、启发。

若有必要也可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非理性的观点驳斥过程之中,从而确立起比较积极正确的关于考试的看法。

操作:指导者、组员扮演高度焦虑,通过语言表情行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考前、考中、考后焦虑,其他组员扮演知道者对其进行帮助:思想上的开导、方法措施上的指导。最后,与组员共同归纳考前、考中、考后的良好心态与行为。

心 态 行 为

考前 复习检验的手段、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不能决定一切 认真学习与复习

考中 认真、适度紧张 仔细、放松

考后 分数已成定局、改正错误最重要、眼睛盯着下一次 订正、巩固、放松

2.松弛训练:

目的:了解并尝试三种松弛方法,以预防和缓解考试焦虑。

第三篇:心理辅导:理性追星

总第6课时

我和我的偶像 ——我能“追星有理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理解

(1)引导学生摆正“追星”的心态,明确“追星”的利与弊。(2)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偶像崇拜从表面的追星行为到感受明星光环背后的付出。

2、尝试与学会

(1)反思自己在 “追星”方面的现实情况,改正对自己成长不利的追星方式和行为;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对偶像崇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3、体验与感悟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角度看待偶像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自我肯定,从崇拜偶像转向对自己的欣赏,将“追星”转换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活动准备:

1、课前一组滚动图片(至少7类明星)做为情境导入,配以音乐《快乐崇拜》循环播放。

2、学生准备:自己所追“星”的照片、图片或文字资料等,以便课上交流;

3、在上课前每人填写“我的偶像与我”学生单(附后),按照上面的分类分成不同的小组。(提前分好,方便课堂的交流讨论和进行活动)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粉丝大盘点”

1、要求:请说出下列偶像粉丝团的名称。

2、内容:

东方神起 ——仙后团

李宇春

——玉

米 周笔畅

——笔

笔(迷)Super junior ——妖精(E.L.F)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欣赏或崇拜的偶像。他们身上总会有一些特点是我们所向往的,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崇拜的偶像。

二、团体转换阶段:我的偶像我喜欢

小组讨论与交流: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崇拜过什么人,或者说都有过自己的偶像。那么你对你的偶像了解有多深,你又对他(她)喜欢到什么程度?

课前同学们已经填写“我与我的偶像卡”。现在我们是按偶像卡上相同类别的同学组成的七个小组(娱乐明星组、事业成功人士组、运动明星组、专家学者组、伟人组、普通人组和其他组),小组交流时结合探讨的问题:

1、你们小组的偶像所属类别?你的偶像是谁?被推荐宣讲的原因?

2、准备分享的内容应围绕相关问题:

(1)你对偶像的欣赏重点是什么?从偶像身上得到的最大收获;

(2)偶像成名道路或奋斗经历;

(3)我们组都采用什么样的追星方式?

(4)你们的相似处?你怎样才可以具备偶像身上的这些特点呢?

三、团体工作阶段:我的偶想我了解 全班分享,选代表发言:

1、请各组同学推荐自己的偶像。把“偶像卡”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例如:我的偶像是姚明,他是一位运动明星,他篮球打的出色;并且他善良、阳光、向上;他的每场比赛我都要观看。

2、偶像背后的故事

同一个偶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点。一个好的偶像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偶像表面的风光,其实在每个光鲜照人的明星背后,都会有许许多多的辛酸经历。为了做到崇拜不盲目、追星不过度。下面我们来请同学分享一下他(她)的偶像背后的故事。

教师分享:周杰伦背后的故事

教师小结:明星成名前付出的艰辛、舞台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光彩往往是汗水的结晶。无论是娱乐偶像还是社会名人,不凡的平凡人,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其个人的努力和辛勤耕耘。但是,人无完人,偶像也可能存在许多缺点弱点,甚至错误。

3、我们的追星方式

学生结合身边的故事,讨论澄清:

你们组的追星方式有哪些?如果有人说你盲目追星,你认可吗? 追星方式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正面的或负面的)?如何在追星的过程中把握合适的尺度?

4、“偶像热”的冷思考 —— 关于我 我怎样才可以具备偶像身上的这些特点呢?

偶像的内在品质对自己的影响,与现实自我接轨。即爱你更要爱自己 崇拜“明星”是可以的,但更要关注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寻找自己的优势,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在现实自我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专长,建立自己的理想自我。

四、团体结束阶段:交流反馈,总结提升

1、教师总结:我们的偶像千姿百态,每一位偶像都有他独具魅力的地方,每一位成事成名者都有他成功的理由;我们崇拜偶像的原因多种多样,偶像带给我们的东西也是各不相同。人应该有自己的偶像,但选择怎样的偶像应从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出发;学习偶像身上闪光的品质和感人的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而不懈奋斗。要避免盲目(及模仿与从众)崇拜,因为它会误导我们的成长方向。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幻想,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他人的偶像。

2、教师自我开放:向学生介绍自己不同阶段崇拜的偶像。

“追星”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的一种特有的偶像崇拜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经验、看待事物的观念等的变化,我们崇拜的对象也在发生着变化。偶像带给我们的精神动力使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完善和确立,到成年之后偶像崇拜现象就会逐渐消退。送给同学一句话:“成长伴有崇拜,理性崇拜推动未来”。

3、用一句话说说本课关于偶像的探讨带给你的感受或启发。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抓住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澄清。课前他们乐在其中的准备工作使得他们在课堂中能够有很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发言踊跃。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会冷静分析“偶像崇拜”的性质,使他们在流行风中把握自己,并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追星背后的真正的心理需要,找到满足心理需求的合理途径。从最后环节的“用一句话说说本课关于偶像的探讨带给你的感受或启发。”就能看到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课最大的优点是关注学生。在辅导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欣赏的偶像给予肯定,着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明星们成功的原因上,明白他们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其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追星的本质是要“追”积极的方面,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发现自身的优势,塑造积极的自我,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目的,从崇拜中获得了力量。

在小结部分教师做了一个自我开放,谈到了自己年轻时“偶像崇拜”的变化过程,既接近自己,又很好的表达了同理心,让学生感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创设课堂上的开放、温馨、宽松的氛围,有助于同学们无拘无束地真情流露,成为了学生难忘的快乐课堂。

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学生交流时说的都是自己的偶像,表述起来会情不自禁的说到一些学生间常用的“潮流语言”,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意外的问题或教师不懂的语言,教师需有心理准备,并随机应变,才能最终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大学生情绪心理辅导策划

把“鸭梨”放进冰箱——大学生情绪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辅导策划书

一、【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正确认识情绪。

2.协助成员了解情绪压力的产生以及管理方法

3、协助成员学习放松、释放压力的方法

二、【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发展性团体。

三、【团体对象】

在校大学生

四、【团体人数】

30~40人。预计分三组进行。每组设小组领导者和小组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五、【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1、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

2、如人数较多,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

(注: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六、【活动时间及次数】

共四次活动,分别定于5月7日、14日、21日、28日早上9时至10时30分

七、【团体活动地点】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南一教学楼一楼)

八、【领导者介绍】

武楠楠老师

九、【理论支持】

一)依据情绪的性质分类

(1)快乐。快乐是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快乐的程度从满意、愉快到大喜、狂喜。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正性享乐色调的情绪,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

(2)愤怒。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一再受到阻碍,从而积累了紧张,最终产生愤怒。特别是所遇到的挫折是不合理的或是被人的恶意所造成的时候,愤怒最容易发生。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也会骤然发生。愤怒的程度依次是:不满,生气,愠怒,愤,激愤,大怒,暴怒。

(3)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处理、摆脱可怕情景的力量和能力而造成的。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

(4)悲哀。悲哀与失去所盼望、所追求的东西和目的有关,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悲哀的程度依次是: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悲哀所带来紧张的释放会产生哭泣。

*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二)压力源主要分类

1)情绪压力源(也可以视为内部压力源)包括恐惧、焦虑(例如担心是否会被解雇,或者是否能在蒙面约会中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以及某些可能会扭曲您对他人的看法和感觉的人格特征(例如完美主义、悲观失望、疑心重,以及感到无助或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些压力源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极为不同。

2)家庭压力源可以包括与爱人的关系发生变化、财务问题、孩子不听话或患上空巢综合症等。

3)变动压力源是由于生活中发生重大变动而导致的压力感。这可能包括搬家、找到新工作、与情人住到一起或是有了孩子。

4)化学压力源可以是被滥用的任何药物,例如酒精、尼古丁、咖啡因或镇静剂。

5)工作压力源是由工作场所的职责履行压力引起的。如果您在家中办公,则此压力源也可以来自家中,包括最后期限将至、老板反复无常或家人不断打扰等。

6)身体压力源是指使身体负担过重的情况,例如长时间工作而不睡觉、让自己远离健康食物或成天保持站姿。这种压力源也可能是怀孕、经前综合症或锻炼太少等。

7)疾病压力源是长期或短期健康问题的产物。它可能导致情绪压力(例如,使您无法下床行走),也可能由情绪压力触发(例如疱疹发作),甚至因情绪压力而恶化(例如偏头痛)。

8)环境压力源包括噪音、污染、空间不足、过热或过冷等。

三)情绪abc理论

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四)情绪abc疗法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渗发性事件a;

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

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辩论中积极提问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动思维。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所应用的辩论的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同出一辙。

十、【团体评估方法】

项目一:领导者自我总结

项目二:观察员的观察记录

项目三:团体成员反馈单

十一、【团体方案】

单 元 单元目标

活动流程及内容

第一 天

1、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组员对小组的基本情况更明确

3、建立团体及团队规章

4、初步了解情绪的分类

1、“无家可归”【热身】

2、“小组的诞生”

3、“我的小天使“

4、“镜中人” 第二天

1、增进组员间的信任与亲密感

2、加强团体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

3、认识情绪压力的危害

4、寻找自己的压力源

1、“缩小包围圈”【热身】

2、“你演我猜”

3、“三心两意”

4、烦恼回收站 第三 天

1、使成员感受压迫感及被压力控制的状态。

2、体验轻度压力带来的好处,意识到人可以控制与管理压力.2、小组组员互相介绍、认识

3、共同构思小组组名、口号、组徽、手势,定下小组规章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颜色笔三套;全开白纸3张;小卡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1、由小组长带领每组找适当的地方围圈坐下

2、开始介绍环节(滚雪球、大风吹等介绍方法)

3、制作个人资料卡(方便抽取小天使环节)

4、开始团队构思组名、口号、手势、规章、组徽

5、开始画出组徽

6、小组间展示 思考与讨论

1、从刚介绍到现在,也经过了不少时间,大家还记得我们组员的信息吗?(可以随机抽查)

2、在构建我们这个小团队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3、我们比其他组优秀的地方有哪些方面?

4、在这个过程,我们有感受到压力吗?(主要观察构思过程中的“领导者”)

5、我们订下的小组规章,大家能够遵守吗?

6、简单分享一下整个过程的体会。活动小结 现在我们就是一个小团队,就是一个team了。那我们就来说一遍我们的口号吧!我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像一个小家庭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按时参与我们的活动,毕竟我们的小组,是包括你们每一个。活动三 我的小天使(5分钟)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设立每个人的小天使,不但可以让参与者更加专注于团体辅导的活动过程。也可以用这种一对一的特别关注的方式让参与者获得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对今后的团辅过程遇到的困难都有很好的帮助。引语 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抽取特别关注的人。而我们就充当他们的小天使,在整个团辅活动中,我们要特别关注ta,在ta迷惑以及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吧。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抽签把。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组员对小组的基本情况更明确

3、建立团体及团队规章

4、初步了解情绪的分类 具体目标

1、随机抽取名字卡片,决定每个人的小天使

2、告知成员小天使的责任与任务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上一环节介绍时自己制作的小卡片。

1、将小卡片洗匀,让组员随机抽取

2、请组员说一下,当别人的天使应该做些什么

3、总结小天使的任务。并预告在最后一天会揭晓每人的小天使。思考与讨论

1、当你成为了别人的小天使,你应该做些什么? 活动小结 大家也要记住,在这次活动中,并不只是我们一个人,我们还有一位特别关注自己的人在陪伴左右。当然也不会缺少来自我们每一位组员的关注与支持。活动四 镜中人(20分钟)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在建立了小组团队后,大家经过介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活动作为第一天的结束活动,以扮演的形式让大家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同时通过扮演的不同情境与表情。能够加深大家对基本情绪的了解。分辨正面与负面情绪。引语 选完小天使之后,我们要开始我们的主题 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

2、组员对小组的基本情况更明确

3、建立团体及团队规章

4、初步了解情绪的分类 具体目标

1、更近距离的了解

2、初步认识情绪,并学会分类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情境卡纸

a、有人把你的自行车挂在树上;【愤怒、厌恶、悲哀】

b、有个同学告诉你,放学后他要找几个人一起来打你一顿;【恐惧】

c、当你在宿舍玩电脑玩得正起劲时,有人通知你,开会迟到了;

【愤怒、羞耻、厌恶】

d、去三堂的路上捡到500元钱;【快乐、恐惧、羞耻】

e、你在7号公交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恐惧、羞耻】

f、同学们喊你的自己不喜欢的绰号;【厌恶、愤怒】

g、在某次竞赛或考试中你获得了第一;【快乐、惊奇】

h、在饭堂排队时有人插队,而且刚好把最后一份你想吃的菜打走了;

【愤怒、惊奇、厌恶】

i、刚入睡就有人打电话吵醒你;【愤怒、厌恶、惊奇】

j、忙着部门的工作,突然接到电话说你进入了一个重要比赛的决赛;

【愤怒、快乐、惊奇、恐惧】

k、看到天气预报,家里天气很糟糕。打电话给家里问候家人。【爱、恐惧】

1、组员随机抽取情境卡片,然后按照顺时针进行扮演。

2、扮演过程中,由其他组员评判扮演贴切与否。

3、被评为扮演得不够贴切的组员要重新介绍自己,说出资料卡没有的信息。

4、总结情绪的四大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并发散到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5、把情绪分类,确定哪些是负面情绪。思考与讨论

1、每个情境代表的情绪,为什么组员会有不同的答案?

2、在扮演这些情境的时候,你有感觉到自己的情绪突然改变了吗?

3、负面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4、“无家可归”环节,我们感觉到负面情绪了吗? 活动小结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每个人对于情绪的认知都不一样。所以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时千万注意“推己及人”。我们也了解到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只是在扮演情境,也有可能突然心情就改变了。结合“无家可归”的活动,我们平时也要注意负面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在某些时候会产生积极作用,但是绝大部分时间会对我们工作生活产生消极影响。那接下来的几次活动,就让我们共同去克服这种消极压力吧。【第一天总结:今天。首先经过紧张刺激的无家可归,相信大家也有不少感受,接下来我们还进行了分组。现在看来每个组的组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大家要记住,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承担,我们有这群亲密的战友,也有那位守护着我们的小天使。在经过了最后一个镜中人的游戏,相信大家感触也不少,请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想的。略。那么下一次活动时间照常,希望大家遵守小组规章,要守时保密。】

【第二天】 活动一 “缩小包围圈”【热身】 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虽然第一次活动成员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通过这个热身游戏可以让组员之间有自然的身体接触,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感与亲密感,为今后的团辅活动顺利展开做铺垫;在游戏中,我们逐渐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让身体感受到逐渐加强的压迫感,让成员体会这种来自身体的压力.引语 很高兴今天又能看到大家,现在我们以小组单位来进行一个热身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边讲边示范)围成一个圈,然后统一向右转.后面的人要把手搭在前面的人的肩膀上.然后听口令逐渐迈向圆心.但是注意过程中不能让手离开肩膀,而且要大致保持圆形.现在我们比赛看看哪个组可以做出最小的包围圈吧.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增进组员间的信任与亲密感

2、加强团体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

3、认识情绪压力的危害

4、寻找自己的压力源 具体目标

1创造融洽的气氛,为后续培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让队员们能够自然地进行身体接触和配合,消除害羞和忸怩感。感受身体渐渐承受的压力感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无

1、指示小组长带领小组围圈,统一口令向右转

2、指示把双手举起,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

3、开始渐渐地缩小包围圈

4、选出缩的最小的小组,请组员分享感受

5、三组围成一个大组,继续游戏一次 思考与讨论

1、在游戏过程中,你掌握到什么技巧呢?

2、随着圈子越来越小,你感受到压力了吗?

3、大家在迈向圆心的时候,有没发现我们的包围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小结 这个游戏除了考研我们的团体合作性之外,其实大家在游戏过程中有体会到,随着包围圈的缩小,我们会慢慢感到有点不适,因为这个游戏的任务是迈向圆心但是又不能破坏这个圆.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压力,不单单是身体上的,还包括我们心理上的压力.在这种两难的情况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可以请成员分享感想)活动二 “你演我猜” 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通过第一天的镜中人活动,大家对情绪以及压力下的负面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环节主要通过随机的哑剧扮演其他成员的烦心事或对压力的处理方式,由大家猜一下哑剧表达的情绪.最后揭晓发生这件事的成员,让ta就表演者的扮演与自己的处理方式作出对比.从而引起自身应对压力的不同处理方式的思考.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将心事共享的过程.引语 大家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团辅组后一个环节是什么吗? 镜中人.但是那一次我们只是扮演我们给定的情景.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更加好玩的你演我猜活动吧.活动内容很简单,大家在卡纸写上自己最近或曾经发生过的一件情绪化的,比较有压力的事,可以参考第一次活动那样的格式.[我最近遇到什么什么.]只需写上一句简单的事就可以了,不要写上自己的心情.然后我们每人随机抽取一张,然后开始按顺序扮演纸上的情景.看了表演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猜,猜一下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当然,纸条的主人是不能说出答案的.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增进组员间的信任与亲密感

2、加强团体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

3、认识情绪压力的危害

4、寻找自己的压力源 具体目标

1了解自身的压力应对方式.2感受团队支持与帮组

3敞开心扉,增进团队信任感

4活跃团队气氛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纸片 笔若干

1、开始分发纸笔,写上自己的事

2、收集所有纸片,开始抽取

3、开始扮演[可以采取按顺序或者玩游戏胜负来决定扮演者]

4、提问环节

5、纸片主人揭晓,并进行比较,分享经验.6、继续游戏,尽量让所有人都扮演一次 思考与讨论

1、你觉得这位成员的扮演,跟你自己遇到这件事时的反应有不同的地方吗?

2、为什么同一个表演,会猜到那么多不同的答案.3、你以后遇到同一类事情,你会采用这位成员的应对方式(扮演)吗? 活动小结 跟镜中人的活动不同,这次活动我们又了解了不同成员对压力的不同处理方式,这些方式没有对与错,只有更适合自己,我们在活动中不单单看到别人的表演,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处理这种情景,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观察身边人是如何应对的,可以学习更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活动三 “三心两意” 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上面的环节,我们进行了压力与负面情绪的体验以及应对方式的讨论,那么现在活动就开始转向寻找压力源上面.根据理论,要管理压力与负面情绪,我们就必须先找出压力源,这种压力源对于大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于社团工作于生活学习之间的趋避,造成这种趋避现象的因素主要是索求的东西难以同时满足.针对这种情况,三心两意通过同时完成任务的形式,让成员体会到同时完成几样任务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压力.从而激发对自身情况的思考.引语 经过刚刚的你演我猜,我知道大家其实都有不少压力,那么我们的压力来源在哪里呢?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三心两意.游戏很简单,等下通过轮盘的方式抽取对手进行竞争,竞争的内容有主要是下棋(象棋,跳棋,飞行棋).在下的过程中,成员还须抽取任务卡,任务卡分为:无,口算题,走迷宫,猜谜填空(其中有卡片会涉及2至3样任务)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增进组员间的信任与亲密感

2、加强团体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

3、认识情绪压力的危害

4、寻找自己的压力源 具体目标

1通过竞争对抗游戏,让成员积极性提高

2通过分心游戏,让成员体验同时几项任务带来的压力

3激发思考如何处理多项任务,减轻压力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棋三副,口算题3张,迷宫3张,猜谜填空3张,矿泉水瓶三个,任务卡纸若干张

1、围圈坐好,以旋转水瓶的方式轮流选出参与者

2、抽取任务卡

3、开始第一轮竞赛,其他成员为监督者

4、竞赛完毕后开始核对口算猜谜的答案正确如否

5、简单分享后进行第二轮,视时间一共进行2-3轮.6、讨论其他产生压力的方式或情况,介绍其他压力源(着重介绍情绪压力源)

*1)情绪压力源(也可以视为内部压力源)包括恐惧、焦虑(例如担心是否会被解雇,或者是否能在蒙面约会中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以及某些可能会扭曲您对他人的看法和感觉的人格特征(例如完美主义、悲观失望、疑心重,以及感到无助或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些压力源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极为不同。

2)家庭压力源可以包括与爱人的关系发生变化、财务问题、孩子不听话或患上空巢综合症等。

3)变动压力源是由于生活中发生重大变动而导致的压力感。这可能包括搬家、找到新工作、与情人住到一起或是有了孩子。

4)环境压力源包括噪音、污染、空间不足、过热或过冷等。思考与讨论

1、那些同时进行几项任务的成员,有什么感觉?

2、相比只需要下棋与同时完成几项任务的成员,感觉有什么不同?

3、你觉得同时完成几项任务会让你带来压力嘛?这种压力有什么影响?

4、从我们刚介绍的压力源,你有过相关的体验嘛? 活动小结 介绍了那么多种压力源,其实我们都清楚每个人的压力来源都未必是相同的,但同时索求可以说是困恼大部分人的一种压力源,这种压力可以称为情绪压力,是由我们的不同情绪(主要是负面情绪)引起的内部压力,让我们感觉不适或者产生更强烈的负面情绪.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减轻自己的压力,管理自己的压力,我们就必须找出自己的压力源.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烦恼回收站.活动四 烦恼回收站 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在经过了三心两意游戏,成员大概了解了压力源问题,但找出了压力源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压力事件呢.因此这个环节,我们先通过回收烦恼的方式,让成员了解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控制负面情绪的产生,进而控制负面情绪带来的情绪压力的产生,可以减轻不少压力.引语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今天的活动来个大总结,烦恼回收站,顾名思义,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上自己最近烦恼的或者感觉有很大压力的事情,我们尽可能用详细一点的语句去描述,比如[前几天我好多事情忙,我又想把他们尽快完成,好辛苦啊] 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增进组员间的信任与亲密感

2、加强团体合作,增强团体凝聚力

3、认识情绪压力的危害

4、寻找自己的压力源 具体目标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学会应用情绪abc理论管理情绪联系情绪,思考情绪压力如何管理分享烦恼,增进彼此亲密感 具体操作 *所需材料:纸笔若干

1、围圈坐好,各人在纸上写自己最近遇到的烦心事

2、先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以及如何分析事件

3、询问有没有人主动分享并分析烦心事[如果没有就改为抽签形式]

4、其他成员一齐分析,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5、如果烦心事得到解决,组员一齐喊:烦恼烦恼飞走了

情绪abc理论

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等来经验a。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情绪abc疗法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渗发性事件a;

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

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辩论中积极提问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动思维。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所应用的辩论的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同出一辙。思考与讨论

1、能清楚理解情绪abc理论吗?了解情绪(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吗?

2、在分析自己的烦心事过程,有没有特别的感悟?

3、我们如何将这种方法扩散到更多的事件中呢? 活动小结 非常感谢各位组员的分享.相信大家运用这个理论去分析自己的烦心事或者压力事件的时候,都有不少的感悟.但是除了我们写在上面的事件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其实我们都可以这样去分析,因为情绪是时刻陪伴我们的,为了能够管理情绪压力,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了解每一种激烈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从而思考自己的方式或者做法是否有改善的地方.做情绪的主人,压力我们可以控制.【第二天总结:刚刚听到小组的总结:做情绪的主人,压力我们可以控制.这句话总结得很好.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压力以及压力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于压力的利与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负面情绪是如何产生,从而让我们产生情绪压力的呢?通过今天的活动,各位成员收获了多少呢?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技巧与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让我们下一周我们再共同探讨回去之后你是如何与负面情绪作斗争的呢】

第五篇: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情绪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X

性别:女

年龄: 16 年级: 初三

外形特征:身体发育健康,面目清秀,个子娇小,喜欢穿低腰宽腿裤,爱化妆,比较注重个人形象。

行为特征:动作思维较灵活,对自己的容貌特别在意(每天要照镜子几十次),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情绪控制较差,有一定的自残倾向。性格特征:个性较强、喜怒无常、较难沟通。

二、研究目的

1、辅导个案处理好与同学及家长的关系,提高个案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克服其青春期急躁症。

2、帮助个案提高其承受挫折的能力,能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挫折。

3、帮助个案确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康的成长。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1)父亲:52岁,海员;母亲:52岁,退休

(2)家庭环境一般,经个案自己阐述,父母之间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由于个案父亲的职业关系,父亲长年不在家,教育个案的责任基本由其母亲一人承担。其母亲对个案的家教较为严格,但由于母亲脾气较为急躁,甚至有时奉行“棍棒教育”,造成与正处于青春期的个案交流有一定的代沟,这也是造成个案喜怒无常,个性强烈的原因之一。

(3)个案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初二分流到我校就读,由于住宿,平时很少回家,在家期间,由于母亲管的较严,平时较少外出游玩,内心比较压抑。在校期间,与高年级的几个男生混得较好,经常利用网络和他们进行聊天。

2、受教育情况

(1)个案7岁进入某小学就读,学习成绩较稳定。

(2)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起伏较大,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成绩较差,其家长曾长期为其找家教进行个别辅导,但效果不佳。

(3)初二进入我校就读时,成绩处于班中中流水平;个案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平时课上小动作,说话现象较为严重,对于自己的成绩也并不是很在意。写得一手不错的字,担任班中宣传委员,负责班中黑板报工作。

3、在校总体情况

从入校前的军训活动中,就可以看出个案是一个非常倔强,个性非常强烈的女孩,对于其本人觉得对的事(哪怕自己做错了)也会坚持到底,不愿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与同学经常发生争执,即使自己错了也绝不认输道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个案的性格特点,经常做出一些较为极端的行为,如抗教、自残、辱骂同学等,在班中影响较大。但个案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如:布置教室、文艺演出、黑板报等)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是一个很愿意表现自己,很想被老师认可的学生。

4、家长的期望

个案家长也已经觉察到个案这种性格的弊端,平时也较为重视自己孩子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希望通过学校、家长以及个案自身的努力,改变其暴躁的性格。

四、行为观察

1、同学观察:

班中男生普遍对个案印象较差,认为其脾气大,说不得,经常说脏话粗话,又爱臭美,爱作班中的老大姐,还经常串楼层结交其他年级的男生。班中女生普遍反映个案是个个性相当强烈的女孩,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较好的完成,黑板报出得不错,写的一手好字,但是脾气暴躁,喜怒无常,还经常会有些过激的行为。

2、教师观察

军训期间,小X不服从教官的命令,时有顶撞教官的现象发生,军训汇报演出中舞蹈落选,加紧训练,积极争取机会。从这两件小事中,反映出个案是个比较倔强的女孩,有不服输的个性,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个性,使得个案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甚至老师的关系。

对于集体的事情比较放在心上,黑板报工作比较负责;有一点小聪明,但在学习上比较懒散,成绩一直维持在中下水平。对于自我形象相当注重,包括发型、穿着、面容以及他人对自己外形上的评价,一天之内至少照镜子几十次,有时甚至有化妆的情况出现。

遇到班中其他同学偶尔有情绪上的波动,个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劝说,但一遇到自己和家人、同学甚至老师发生冲突时,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有辱骂同学、自残、封闭自己、抗教等过激行为出现。

五、个案主要行为问题

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同学之间了解情况以及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个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问题:

个案刚进我校就读时,第一次月考处于班中中上水平,从其以往的学习成绩以及原校老师对其的评语中可以看出,个案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在现在的班中都是属于较好的。但进入我校学习之后,个案对学习比较放松,上课经常说话、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一直处于班中后十名。

2、情绪问题:

目前存在个案身上的最大问题是情绪问题,从进校后的多起事件中可以看出个案情绪波动很大,经常喜怒无常,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甚至有自残和自我封闭等过激行为。

3、行为问题

爱惹是生非,不遵守校纪校规,喜欢与人吵架,有些桀骜不驯

六、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人照顾家庭较为辛苦,因此脾气较为急躁,对于个案的教育,也时常使用棍棒教育,促使个案在家庭中觉得自己像是母亲的“出气筒”;个案父母生育个案时的年龄都已经较大(35岁左右),因此对于这个唯一的孩子,给予较大的期望,平时在家,母亲管束较严,使得个案有一种被约束而想冲破约束的渴望。

2、自身原因:个案本身就是一个争强好胜、个性相当要强的女孩,脾气较为急躁,她的这种个性也是其情绪不稳定、易走极端的内在因素之一。

3、学校原因:由于个案在原校中学习成绩不太好,基本上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心理上有一定的落差。来到我校后,面对的都是一些与她一样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并且个案自认为自己不论在形象上还是能力上都比其他同学更胜一筹,有一点小小的骄傲。除此之外,个案以认识较多高年级的同学和外校的同学为荣,认为自己的“朋友”较多,学校中谁要是欺负她,她就可以找她的“朋友”来“修理”同学,因此更加滋长了她这种横行霸道的性格。

七、辅导策略

根据个案存在的最大问题——情绪波动大,因而从其行为原因分析出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1、多与个案家长进行沟通,把个案对家长的真实想法转达给家长,并使家长了解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使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多与个案本人谈心交流,从打开个案的心扉入手,在个案对教师信任的前提下,与个案一起分析其暴躁性格对其将来就业发展的危害性。并以周围同学的正确行为慢慢引导个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面对问题能先思而后行,一改以往的莽撞。在教育方面,多用鼓励和激励的言语,不用消极或伤其自尊心的言语刺激个案。

3、从个案的特长兴趣着手,在班中给予其宣传委员的职务,负责班级黑板报工作,并以班级小干部的要求来督促个案自觉遵守校规、班规。使其在班中拥有荣誉的同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4、通过各种辅导方式(谈心、周围同学的现身说法、法制教育、推荐其阅读优秀励志书籍等方式)纠正个案盲目崇拜不良社会青年行为的不健康心理,引导其正确交友。

八、辅导过程

1、从打开心扉入手

开学初,全班同学欢天喜地迎接中秋节,唯独个案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时不时地与同学发生口角,更令人担心的是个案用刀片把自己一双美丽的小手划得伤痕累累。于是,我找到个案,与其促膝而谈,但倔强的个案并没有向我敞开心扉,反而这愈演愈烈。个案甚至在网上,利用QQ谩骂同班男生,并挑衅高年级男生“修理”该男生,导致该男生由于害怕不敢到校读书。个案在晚上就寝时,由于有蚊子骚扰,私自爬到其她女生床上就寝,该女生提出抗议,遭到个案的谩骂,使得该女生不愿上学等。对于个案的这种严重违纪违规现象,我并没有立即给予处分,而是通过家长和同寝室的室友,了解个案的家庭情况和近阶段的心理状况,从打开个案的心扉入手,教育感化个案。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个案倔强、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对老师有抵触心理。于是我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以及晚上值班时间,以一名大姐姐的口吻与个案进行交流沟通,希望在这种平等的环境中,慢慢走进个案的内心世界,了解个案心中的真实想法,使个案觉得自己的班主任不仅是一名老师,更是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慢慢消除她对老师的防备和抵触心理。通过这第一阶段的努力,个案对老师的态度已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她经常利用我晚上值班,主动到我寝室,帮我泡水,并乘机和我说说悄悄话,还经常充当“小密探”,向我密告一些班中同学违纪违规的现象。于是,我趁热打铁,开展第二阶段的谈心工作,与个案一起分析她之前所做的事,给自己,家庭,同学,班级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并让个案进行换位思考,让她处在同学的位置,想想自己的行为给同学带来了多大的影响。通过第二阶段的谈心,个案在行为上明显有所收敛,虽然在班中她仍时不时的犯些小错误,动不动就与同学发生争执,但至少自残自虐、无理骚扰同学等过激行为不再发生,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会向我倾诉。

2、让其担任班干部,体验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发现个案是一个很有表现欲的女孩,于是根据她的特长,我让她担任了班级宣传委员一职,负责班级黑板报工作。任命的那天,我把个案叫到一旁,告诉她:你现在和老师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你的表现决定了老师眼光的对与错。作为一名班干部,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同学做出榜样,不能遇到一点小事就“歇斯底里”,要注意自己的淑女形象,不要让老师失望„„这番严肃而又幽默的话语,确实打动了个案。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个案的行为确实有所改变,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许多,不会动不动就耍性子、闹情绪,同时更令我欣慰的是个案对于黑板报工作也一丝不苟,连着数次黑板报在年级组中获得好名次。

3、家长、老师、同学形成合力

对于个案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个案表面情绪稳定,表现较好的同时仍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个案由于在校化妆被老师看见受到批评,就与老师发生争执,并当众辱骂老师。

对于像个案这样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当然作为老师,要想改变他们,也绝对不可能只用三言两语就行了。我深刻的认识到,光是学校教育、光是心理辅导可能只是一时之效,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该生,必须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于是我多次与个案的母亲取得联系,与其母亲达成一致的看法,暂时取消个案的一切娱乐活动,直到个案有所悔悟,并在月结表彰会上获得标兵称号。一开始个案情绪较为激动,不愿接受老师的提议,但是我告诉她,在家里,犯了错,父母会包容她;在学校,犯了错,老师会原谅她;两年之后踏上社会,再犯错,那么只有自己承担后果„„对自己未来仍充满憧憬的个案,最后还是接受了老师的提议。在此期间,为了鼓励个案,我经常拿身边同学的事例以及一些相关名人的事例鼓励她,同时,也找了几个平时和她处得还算不错的同学时时督促她,当个案情绪低落时,鼓励她,当个案控制不住自己火爆脾气时,劝说她。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帮助,个案的确有了质的改变,她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这种喜怒无常的脾气危害性,同时在月结表彰会上个案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礼仪标兵的称号,一改同学们心中“泼妇”的形象。

九、初步结果

1、行为方面:

经过长达一学年的教育,个案已经减少了许多过去常犯的小毛小病,能基本处理好和同学、家长以及老师之间的关系,遇到困难挫折,也没有以往那样的莽撞,学会了三思而后行。

2、情绪方面:

已经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动不动就发脾气、伤害自己、和他人发生争执。能够和同学、老师讲讲心里话,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事,能够听得进他人善意的建议。

3、学业方面:

学习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顺利考入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十、辅导反思

对于心理、行为偏激的学生,大多都会对老师的教育有所抵触。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入手,只有让学生信任了老师,老师的心理辅导才能达到切实的效果。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依靠强硬粗暴的教育方法,一味的批评教育只能使学生走向极端,适时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其一定的表扬和鼓励,或给予其展现自我的空间,有时会比单纯的批评教育更有效。

教育学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如能很好的运用家长的权威和同学的督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问题学生是一场“持久战”,不会因为教师的几次谈心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不良的个性和行为,当学生处于稳定的心理状态时,老师仍要时常给其敲敲警钟,经常性的督促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发展。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有时候的心理疏导工作不够及时,导致个案发生自残、在网上找人打同学等一系列过激行为后才给予重视,对于问题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疏导,才能更好的使其不当的行为控制在萌芽中。对于有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应既严又松,严指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惩罚,松指安抚好学生的心理,多做谈心工作。然而我在个案的教育过程中,过分倾向于“松”,对于个案三番五次的严重违纪行为,多采用谈心教育,而没有一些实质性的处罚,虽然经过教师语重心长的教育,个案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平稳,但由于没有一些实质的处罚,不能使她真正认识自己错误行为。因此,导致个案的问题行为的波动性还是比较大。

下载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性情绪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话语疗法”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共五篇)

    浅谈“话语疗法”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小品《村里有个大明白》一出场夸张的肢体语言 “„„不打针不吃药,就是跟你唠,给你......

    中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一\中考前学生常出现的状态: 着急: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可一闭上书本就什么都忘了,于是心里就十分着急,就会想这样下去可怎么能参加高考呀!越想越急,越急越学不......

    中考前心理辅导

    中考前心理辅导:学习不光是学习 初中学习是人生的一段宝贵经历,需要学习的不光只有知识也同样有一些对学习生活的感悟。中考,人生第一次面临淘汰的经历,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很多......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之情绪管理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www.xiexiebang.com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之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

    绘画投射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绘画投射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当前学校心理辅导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通过对“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的改进,使积极心理学基本理念贯穿于绘画心理......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摘 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之后,结合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现实特点,根据......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情绪心理辅导策划书(策划书,心理辅导,情绪)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情绪心理辅导策划书(策划书,心理辅导,情绪)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08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学习、普及、宣传心理健康,......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情绪心理辅导策划书

    活动主题: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主题班会 活动背景:在建党90周年之际,迎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为响应学校号召,各班级需策划举行一些活动来加大对此次活动的宣传,增加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