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0: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化: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4,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初期阶段(30%);中期阶段(60%);稳定阶段。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宪法》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工作;《马丘比丘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2,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2,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①收集和调查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②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⑤拟定新区开发各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⑦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4,城市规划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控制引导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5,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①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②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6,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1,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2,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

3,适宜性评价-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

4,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城市用地分类: 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城和其他用地)。

6,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7,居住用地的分类:一二三四类 8,居住用地的指标:,即一是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20%-32%);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人均18-28M,大中城市不少于16M)。

9,居住用地的分布: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10,居住区按规模划分:居住区、小区、组团。

11,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自身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

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交通运输的要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连续运输);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12,工业区的组成:生产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

13,工业的分类:按工业性质(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按环境污染(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

14,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15,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几种布置方式: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

16,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居住区与工厂混杂;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

17,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留;改;并;迁。

18,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混合布置方式。

19,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业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医疗卫生类;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文物古迹类;其他类)。

20,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考虑方面:公共设施的项目要合理地配置;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21,全市性公共中心: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

22,主要公共设施分布:有重要地位的;有大量交通集散的;

23,仓库的分类: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一般性综合仓库;特种仓库);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

24,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满足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技术要求;有利于交通运输;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

25,仓库在城市中大的布局: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26,城市绿地的分类:就其所在权归属方面(公共性绿地;用性绿地;私有性绿地);我国新制定(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观绿地)。

27,开敞空间:在城市规划中,为了保证环境质量和景观需要,在城市地区保留一定的不得建造的空旷地段。

28,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点状绿地;带状绿地;楔形绿地;环状绿地。

29,郊区规划的内容主要有: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安排适宜的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工业用地;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仓储用地;绿地游憩设施;其他设施);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乡镇工业区规划;郊区居住点规划; 道路网规划。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1,城市类型: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

2,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产业与职能构成;文化构成。

3,城市人口的变化: 1)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人口平均增长率=年限*√(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1=人口平均发展速度-1 4,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规划总人口数|=带眷

职工人口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递推法。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2,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3,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占地、动迁情况;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城市道路系统;居住用地组织;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市政工程及共用设施;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造价。

4,进行规划布置时应注意一下几点: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

5,几种不同类型的陈护士总体布局

(1)港口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原则: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各自的岸线;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并不致分割城市和阻碍城市干道交通;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尽量方便与缩短职工上下班路途:本身紧凑完整,不与其他用地穿插,有良好的环境;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既保证集、疏、运运输线路的便捷,又不互相干扰;仓储用地按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并接近对外交通设施和和货运干道。

(2)航空港位置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净空限制要求 b噪声干扰影响 c用地条件 d通讯导航要求 e气象条件 f生态学影响 g在区位中的位置关系 h 公共设施条件(3)矿业城市的规划布局应注意哪些问题?

⑪矿区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⑫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⑬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⑭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地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⑮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的的地区的工农基本建设,把矿区的开发与农田基本建设、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矿区公路与农村规划道路、矿区供电和农村用电统一考虑。

⑯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4).风景旅游城市的总体布局中应着重处理哪些方面的联系P268 ㈠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强调突出城区和旅游区的特点,注意维护和发展风景城市的完整面貌,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㈡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发展一定的工业能促进风景城市的发展,但工业发展应服从景观的需要,二者要协调统一,相互促进。)㈢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风景良好的地区不宜发展为居住区,不仅破坏风景,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还给游览带来不便。城市规划中的建筑布局与空间组织尤为重要。)㈣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机场、客运车站、码头尽可能接近市区,运输繁忙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不应穿过风景区和市区。)㈤休、疗养地与纪念性城市。

① 确处理风景旅游与休、疗养的关系(休、疗养区应布在地势高爽的地方,可与风景区相结合,但不应占据过多的风景良好地段。以免游览和休养相互影响)。

② 纪念性城市(突出革命纪念地与和历史文物遗址在城市总布局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搞好城市绿化布局与环境的配置)。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构成:就其空间分布来说:有城市对外的市际与城乡间的交通,城市范围内市区与市际间的交通。就其运输方式来说,有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与步行)、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等待;就其运行组织形式来说,有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银行;就其输送对象来说,有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

2,现代交通特征: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运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4,城市道路的形式: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

5,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 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6,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和城市用地布局的措施:对原有道路作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尽可能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疏散闹市地区和有大的车流量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区外围地区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修建环形干道和开辟绕行干道,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成效;封闭次要交叉口,加大某些主要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7,城市道路宽度: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8,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

二块板:是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9,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对外交通设施附近;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一般中小型停车场的位置;自行车公共停车。

10,铁路站场的位置选择:中间站的位置选择;客运站的位置选择;货运站的位置选择;编组站的位置选择。

11,客运站的位置选择:客运站的位置;客运站的数量;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反映城市大门的面貌。12,港口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原则:

①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有各自的岸线

②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并不致分割城市和阻碍城市干道交通

③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尽量方便与缩短职工上下班路途,本身紧凑完整,不与其他用地穿插,有良好的环境

④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既保证集、疏、运运输路线的便捷,又不互相干扰

⑤仓库用地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并接近对外交通设施和货运干道

13,站场的位置选择:按其使用性质不同: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

14,航空港的位置选择:净空限制要求;噪声干扰影响;用地条件;通讯导航要求;气象条件;生态学影响;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公用设施条件。15,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原则:

①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按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

②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直接方便

③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性干道系统密切联系,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占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

④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布局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6,几种类型对外交通布局:特大城市的对外交通枢纽;省会、中等城市的交通枢纽;中等城市的对外交通;位于水网地区小城市的对外交通。

17,城市客运交通组织的方式: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客运交通集散点。18,步行交通包括:步行街,人行天桥或地道.19,步行街包括:完全步行街;公共交通步行街;局部步行街;地下步行街;高架步行街。20,城市货运交通组织:过境货运交通;出入市货运交通;市内货运交通。第八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1,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2,给水水源的选择: ①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要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

②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

③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市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

④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3,城市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给水系统。

4,管网的布置形式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5,排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道系统。6,排水管道有雨水管及污水管。

7,排水制度一般有两种:分流制和合流制。

8,排水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形式:截流布置;扇形布置;分区布置;分散布置。9,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选择: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便于城市污水汇流入厂内,其位置应靠近河道,最好布置在城市水体的下游,这样不致污染城市附近的水面。污水处理厂应离开居住区,并保持有一定宽度的隔离地带;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须能满足构筑物的要求;地形宜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污水、污泥的自流。如果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在选择处理厂位置时必须充分考虑输送的条件。厂址应考虑使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要考虑污泥的运输及处置,厂址要有良好的电力供应,最好是双电源。厂址要考虑城市的近远期发展要求,厂址应考虑扩建的可能。

10,城市能源规划包括:能源结构的选择、城市电力规划、供电电源的选择、用电量的估算、供电分区的划分、电厂的位置、电力高压走廊的位置、变电站的选址等。

11,城市减轻赈灾规划包括以下内容:避震疏散规划,包括疏散通道及疏散场地的安排;城市生命系统的防护,包括城市交通、通讯、给水、燃气、消防、医疗系统等;震前准备及震后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的布局;次生灾害的防止。12,城市抗震及减灾应从规划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①在城市布局时应考虑抗震因素,用地应避开滑坡、塌陷、断裂带地区,避开软土及液化土层地带。

②城市布局采用组团式,组织契形绿地插入城中,可以提供避震疏散之用。③安排疏散路线及疏散空间,居住区可就近疏散至公园、运动场地等处。④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即使两旁建筑物倒塌,也不至于阻断通行。

⑤医疗单位应重点保护,抗震结构标准要高一些,一些重点防护单位要表明,如变电所、易燃易爆仓库、煤气及燃气罐储藏地等。

⑥烈度在8度以上城市,建筑密度宜低于20%,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应有两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

13,工程管线的分类: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空气管道;灰渣管道;城市垃圾输送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准用管道。

14,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内容:城市用地组成及城市干道网;城市干道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干道的控制纵坡度;城市其他一些主要控制点的控制标高,铁路与城市干道的交叉点、防护堤、桥梁等标高;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地面排水走向。第九章居住区规划

1,居住区的规模: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居住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2,居住区的类型:城市内的居住区;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防空;美观要求;使用要求;经济要求。

4,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

5,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6,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7,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利用地下空间各采用高架平台。

8,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便于居民使用;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定;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9,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沿街线状布置;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10,中小学规划布置:保证学生就近上学,小学服务半径500m中学1000m;学生上学不应穿越人多车杂地段;应设在居住区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地段;与住宅保持一定距离;校内较大活动场地和室内健身用房要考虑方便使用与管理;学校总平面布置应尽可能使教学楼接近出入口,保证教室和操场有良好朝向。11,幼托的规划布置:不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总平面布置保证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朝向,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器材;层数以一二层为宜,用地紧张课三层;幼托可分开或联合设置,一般以联合设置为好;应独立设置,建筑单位设计上采用相应措施,如隔音、假设雨篷等。

1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

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

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④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人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⑥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m,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⑩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1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14,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组织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室外、室内、半地下或地下等多种存车方式。

15,居住区绿地功能: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杀菌、防病;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

16,居住区绿地系统组成: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17,居住区绿地指标: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住宅组团不少于0.5㎡∕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18,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如何布置,考虑交通、安全、防止噪声等大题):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

19,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色彩;绿地的设计;道路与广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各类场地设施的设计;竖向设计;室外照明设计;环境设施小品的布置和造型设计。

20,环境设施小品: 建筑小品(休息亭、门卫、钟塔等);装饰性小品(雕塑、喷水池、叠石、壁画等);公用设施小品(电话亭、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市政设施小品(水泵房、变电站、消防栓、灯柱等);工程设施小品(挡土墙、道路缘石、雨水口、路障等);铺地(车行道、步行道、存车道、休息广场等);游憩健身设施小品(戏水池、儿童游戏器械、体育场、健身器械等)。.21,①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总面积(层)②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地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③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hm2)。④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hm2)。⑤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⑥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面积(人/hm2)。⑦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⑧平均每人住宅用地=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层数×住宅建筑密度×平面系数)或者平均每人住宅用地=每人居住面积定额×住宅用地面积∕住宅总居住面积。22,居住区整治规划的问题:

①土地使用不经济和不合理,需要合理调整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②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使用不便,需要充实和提高。

③市政工程和公用设施有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有的则相反,水压不足,排水不畅,交通不便,需要进一步改善。

④居住区公共绿地不断被占用,各类居民室外活动场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⑤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需要加设围墙、门卫、安保等设施。

23,旧居住区的改建规划:局部改建;道路沿线改建;成片集中改建。

24,居住区规划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确定规模:人的数量和用地大小;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的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停泊方式;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拟定陆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级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25,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扩大小区。

26,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2,中心商务区:是指城市中心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

3,中心位置选择:利用原有基础;中心位置的选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4,中心的交通组织:

①市中心是居民活动大量集中的地方,在这范围内的交通以步行为主。②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③中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④发展立体交通,建设步行天桥基隧道,以减少人车冲突。⑤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5,市民广场:多设在市中心区,通常它就是市中心广场。

6,建筑广场:为衬托重要建筑或作为建筑物组成部分布置的广场。7,纪念性广场:为纪念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的人物而设置的广场。

8,商业广场:城市商店、餐饮、旅馆及文化娱乐设施集中的商业街区常常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为了疏散人流和满足建筑上的要求,需要布置商业广场。

9,市场广场:为了满足集市贸易的需要,城市需要市场,市场要考虑服务的范围和人口规模,一般要考虑居住区级、城市分区级及全市性的市场。

10,生活广场: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密切,一般设置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街坊内。11,交通广场:两类:一类是道路交叉的扩大,疏导多条交汇所产生的不同流向的车流与人流交通。另一类是交通集散广场,主要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集散。第十一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1,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个阶段发展过程。

2,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继续原有的用途;改变原有的用途;留作城市空间标志。3,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第二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城市具备的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外延扩展的主要发展形式: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

城市产业系统: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配套、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分类

一、居民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对外交通用地

六、道路广场用地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绿地

九、特殊用地

十、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直接可进行比较;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和统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类、二类、三类用地)

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的方面: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高效益和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观的要求。

按交通性质区分分类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从城市规划工作看,最主要的是

水污染问题。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包括:取水、净水、输配水规划(工程)

污水的处理工艺:沉砂、沉淀、曝气、生物过滤以及消毒等

加检查井的条件:排水管线管径大小变化、线路方向改变、坡度发生变化

排水管断面衔接方式:管顶(最优)、管底和水平面衔接

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管道:雨水管、污水管。

排水制度:分流制、合流制。

给水管道包括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包括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精神(社会制度、组织、道德等)

居住区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居住区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要求:舒适、卫生、安全、宁静、优美和节能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使用性、卫生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节能性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观念:“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噪声防治:“避”“隔”合理布局、利用绿化、利用地形、利用人工屏障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单元形式:基本式,不等长,等长,转角,锯齿,曲线,混合组合形式: 行列、周边、混合、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

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相关的因素: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消防要求

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通勤、生活、服务、应急

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宅前小路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道路的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系统(含人车共存系统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影响居住用地选择的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用地标准。

住宅类型:①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称为住宅; ②供单身居住的建筑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

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用地自身要求、交通运输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的开发

城市规划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居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能分工【职能结构】城镇空间布局。

城市更新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城市中心的构成:由各类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及设施等

城市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城市: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系统: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额那一部分淡水资源

城市用地: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

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区域、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日照距间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公共空间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城市规划的任务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编制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系统构成: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方案比较的内容:土地及利用、居住用地与工业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及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及投资费用,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布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要求不同;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3管线内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4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5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干线布置应全面规划6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避让原则处理(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⑦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管网布置原则:尽可能减少路线的长度和埋深,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污水处理厂的进口和主干管末端的衔接,尽量采用重力自流形式、避免提升,管道减少与河流、山谷、建筑物交叉,管道尽量避免在快车道和窄车道下布置,顺畅、直线布置,与建设周期同步布置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目的:将城市用地主要的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 基本内容:①结合城市用地选择。②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③使城市道路的纵坡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④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⑤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土方工程,考虑填、挖方平衡 ⑥适当地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

给水水源的选择:① 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需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② 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③ 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④ 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排水制度概念和优缺点① 分流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管网分离);优—污水处理率高,长期进行受益;缺—工程量大。②合流制:只埋但以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优—投资少工程量小;缺—污水处理率低,改造资金难度大。注:不完全分流制:两套管网都可处理污水,雨水量大则分流(闸门)雨水量小则合流。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措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和造价估算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心商务区必备条件:最高地价、最贵房屋建筑,容积率最高,城市交通枢纽,金融贸易、保险中心,有最大、最豪华建筑物,日夜人流量差最大

第三篇:城市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但是有防御城垣的居民点并不都是城市,有的村寨也没有设防的城垣。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就有饭富裕的要求。

原始部落时期,例如,深沟、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等防御措施。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其他的一些防御措施,如城壕、城墙外有很深的壕沟环绕、营寨城

第三章

1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作用: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

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的和谐

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和谐生活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控制引导

4.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城市规划的审批

5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及主要图纸

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图,城市整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

第四章

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系统构成有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

城市产业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分类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按照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一般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评价

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

3、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向,气温,降水与温度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社会、经济构成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1、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2、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城镇体系: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如何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提出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4、确定等级和规模结构

5、确定空间布局

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7、确定保护区域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8、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用地分类:P84

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居住用地的指标: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居住用地的分级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连续运输。

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增加城市地理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应、有利于城市经济防灾。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一、城镇体系规划

1、定义:城乡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城镇为中心来组织的。而城镇本身又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城镇对不同地理范围发挥着中心作用,高一级的城镇将覆盖低一级的中心影响范围,而在职能上有分工,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城镇

体系。

2、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二、城市性质

1、定义:城市性质是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得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意义:城市性质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三、城市的规模

1、城市的规模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了城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

2、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功能:综合服务的功能,社会在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2、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总体规划结构一般是由城市中心、居住区、工业区、主干路系统和绿地系统构成。

2、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分布形态。

城市形态分类:集中型形态、带型形态、放射型形态、星座型形态、组团型形态。

3、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详细见p201)

4、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总体布局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规划布置时,必须和工业用地、居住区用地、道路系统以及当地自然地形等方面的条件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其规划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2)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p252)

5、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详见p264)

矿业城市布局特点:(1)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2)需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4)要很好地考虑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5)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布局特点:(1)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

物的完整性(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3)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5)休、疗养地与纪念性城市

山地城市布局特点:(1)组团式布局——布局不宜分布过散,应根据工业的不同性质尽可能紧凑集中,成组配置。每个组团不宜太小,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配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2)带状布局——布局主要特点是平面结构与交通流的方向性较强,但其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城市不宜拉得太长,必须根据用地条件加以合理控制;城市中心宜布置在适中地段或接近几何中心;在谷底布置工业时要特别注意地区小气候的特点和影响,避免将有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容易产生逆温层的地带或静风地区。(3)有机疏散、分片布局——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在山区地形条件十分复杂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布局方式;城市布局结合当地自然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以满足城市建设的各种功能要求

港口城市布局特点:(1)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地分配岸线(2)合理组织港区个作业区,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使港口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结合港口城市特点,创造良好的城市总体艺术面貌

第八章

6、城市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内容:就是收集城市规划地区各单项工程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 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它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并不要求城市规划部门包办所有的管线设计,而主要是负责管线工程综合工作。P3517、工程管线种类P351

(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等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④电信线路:包括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电报、有线电视等线路。⑤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热水等管道。

(2)按输送方式

压力管线:指管道内流体介质由外部施加力使其流动的工程管线,通过一定的加压设备,将流体介质由管道系统输送给终端用户。

重力自流管线:指管道内流动着的介质由重力作用沿其设置的方向流动的工程管线。这类管线有时还需要中途提升设备将流体引向终端。

(3)按敷设方式

架空线:指通过地面支撑设施在空中布线的工程管线。

地辅管线:指在地面铺设明沟或盖板明沟的工程管线。

地埋管线:指在地面以下有一定覆土深度的工程管线,根据覆土深度不同,地下管线又可分为深埋和浅埋两类。

(4)按弯曲程度

可弯曲管线:指通过某些加工措施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

不易弯曲管线:指加工措施不易将其弯曲的工程管线。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任务与内容P3

5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P352

5.管线工程综合的工作阶段P354

(1)规划综合(2)初步设计综合(3)施工详图的检查

6.管线过程综合的编制内容P355

(1)管线过程综合规划示意图

(2)道路横断面示意图(CAD作图)

管线工程初步设计综合图

进出点管线标高图

修订道路横断面图

7.排水工程的组成及系统P337

第九章

1.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P364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P379(具体内容)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以居住组团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3.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二、基本原则、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P381)

三、设计要点:要充分体现(P382)

整体性

经济性

科学性

④生态性

⑤地方性与时代性

⑥超前性与灵活性

四、基本要求:(P383)

使用要求:需要层次理论

卫生要求

安全要求:防火、防空、防震灾

④经济要求

⑤美观要求

第十章

3、城市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P491)

4、城市广场的分类:(P513)

功能分类:市民广场、市场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交通广场等历史时期:古代广场、中世纪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广场、17世纪或18 世纪广场及现代 广场

形态分类: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

④广场构成要素分类: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

5、广场的规划设计:(P521-524)

广场的面积与比例尺度

广场的空间组织

广场上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

④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

⑤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

⑥城市中原有广场的利用改造

6、城市设计内容:(P525)

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及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第十一章

1、历史文化名城含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意义: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

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4、原则:保护应体现历史城镇和城区真实性的特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组成部分。

5、保护体系: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文化名城

6、保护:建筑保护、历史地段保护、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

7、城市文化遗产:泛指城市地域之内地上地下所有的有形遗存和无形的文化积累。

8、城市更新

a.目标: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b.方式:

1、重建或再开发

2、整建

3、维护

第四篇: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2.

城市化S型曲线: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力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的时候,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国内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的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的过程的活动。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是为了实现一点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和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安排,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控制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

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 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控制性 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 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 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 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 规定的使用用途。用地性质包含两方面的 意思:一是对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如绿 地、广场等;而是附属于土地上的构筑物 的使用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大部分用地的使用性质需要通过土地上的 附属建构筑物的用途来体现。

机动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 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 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 或道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也是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包括通行机 动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 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 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 宽度。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彼得卡尔索普 的”交通导向开发”基本模型,即TOD模 型,策略就是提出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 建设应该朝着公交(轻轨或公共汽车导 向,而不是汽车导向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 模式③TOD社区是指围绕着公共交通车站 或公交枢纽建设的一个高密度多功能混合 社区④一个典型的TOD住区规模从 20-40hm2不等,其构成包括1000-2---户

以公寓和联排为主的不同类型住宅,住区 的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TOD社区(1 中心区距边缘地区步行距离约为5-10分 钟路程(400-600米(2社区活动集中 于中心地区:有公共汽车站、商店、饭馆 和服务设施、小商行、社区会议厅、地方 图书馆、可有一个托儿所,小型的公共广 场或绿地。靠近该中心地区的边缘,还可 有一所小学。(3中心地区住宅是高密度、层数少的无电梯公寓或市内住宅。中心地 区外围是低密度的联排住宅。新城市主义:基本设计准则:(1有一个 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 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有地方性导 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2最优规 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 空间范围(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 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 和娱乐(4将建筑和交通构建在一个由

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 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 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 该优先考虑。特征:(1相对自给自足的 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 置住宅(2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以 选择的通行路线(3设计为行人,自行车, 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公共使用的街道(4 为了围和街道空间以行驶公共空间,建筑 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 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脊面并 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 街道的次数。

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 规划人口数量(人/hm²。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 划人口数量(人/hm²。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 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²。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 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m²。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 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²/hm ²。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 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²/hm²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 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 积(万m²/hm²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 积(万m²与居住区用地(万m²的比 值表示。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 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 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 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

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 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 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 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 的人工绿地。1 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道路交通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及优缺点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优点:街坊划分整齐,利于建筑布置,交通分散,灵活性;缺点:对角线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优点:利于中心地区与外围的联系。缺点:街坊划分不规则,灵活性稍差,易引起中心地区交通过分集中,易引起城市呈同心圆式扩张。特点:以环形道路来改良放射形道路系统不足并疏散外来车辆对城市干扰

3、放射式——优点: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缺点:锐角地区不宜建设,方向性差

4、自由式道路系统——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优点:布局灵活,可取的良好的经济性和人车分类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缺点:非直线系数较大,街坊划分不规则。

5、方格网加环形放射网,优点集合二者优点,缺点城市扩张后不易处理。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同时对应的将这种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1.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漠视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提供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3传统城市的3种实体形态:[1]公共纪念物或机构[2]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3]界定边缘的建筑物。(4城市外部空间5种虚体形态:[1]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2]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办公私密性过渡空间[3]与街坊外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4]与城市建筑形式相反地公园及庭园[5]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性开放空间系统

2.连接理论:这种方法是将动态交通系统 是为创造城市形成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于 运动的重要性。局限:对于界定空间方向 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注重:以“线”连接 各个城市空间要素,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 步道,线形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 各单元的连接元素。建立:连接关系的建立 可分为两个层面: [1]物质层面:连接表现 为用“线”将客体要素加以组织及联系。[2]内在动因:通常不仅仅是联系线本身,更重要的是线上的各种“流”。代表人物及 代表作品: [1]丹下健三:该理论的先驱 [2]槇文彦:在《集体形态之研究》中,将 连接关系视为外部空间的最重要特征及法 则,并提出了城市空间分为三种不同形态, 即组合形态,超大形态及组群形态。3.场所理论:是城市设计逐渐认识到城市 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对城市空间的重要 性。代表人物: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 神-迈向建筑现象法》指出:场所就是具有 特殊网格的空间。城市更新的方式方法、优缺点

1.再开发:(1再开发或重建,是将城市 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 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2再 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 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 面恶化的地区。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 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

这种不适应,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甚至会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进一 步发展。(3方法:拆除原有的建筑物, 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公共活动空间的保 留或设置、街道的拓宽或新建、停车场地 的设置以及城市空间景观等,都应在旧区 改建规划中统一考虑。应对现状做充分的 基础调查,包括该地区自身的情况。(4 优缺点:重建是一种最为彻底的更新方式, 但这种方式在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方面、在社会机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方面均可能 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投资方面 也更具有风险,因而只有在确定没有其他 可行的更新方式时才可采用。2.整治改善:(1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 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 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 佳的地区。(2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若

建筑物经维修、改建和更新设备后、尚可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使用的,则应对建 筑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建。②若建筑物经 维修、改建和更新设备后仍无法使用、或 建筑物密度过大,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 当,或因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当造成交 通混乱、停车场地不足、通行受到影响等 情况,则应对造成上述各种问题的原因通 过各种方式予以解决,如拆除部分建筑 物,改变建筑和土地的用途等。③优缺点: 整治改善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段,也 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较 少,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 并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3.保护:(1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 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历史地区保护 更多关心的是外部环境,强调保护延续地 区居民的生活。(3优缺点:保护是社会 结构变动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

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适用于历 史城市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建筑,街巷等 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私 密性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排放、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风貌 特色的物质要素。

1.历史建筑:(1第一类是必须保护的各 级文物保护单位(2第二类是反映地区 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3第二类 建筑的保护方式:①整体保存:是指在不 改变被保护建筑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对建 筑的外观和内部进行修缮、整治对建筑物 整体结构进行加固,对损坏部分进行修 复。②局部保存:是指保留被保护建筑中 体现历史风貌的最主要要素,如立面、屋 顶、墙面材料和建筑构件等。针对不同的 情况保留部分要素,并对保留的部分进行

修缮,同时对建筑进行不改变原有形象特 征的改建。

2.街巷格局:(1保持街巷的格局应该考 虑街巷布局与形态、街巷功能和街巷空间 及景观三个基本方面。(2街巷的布局与 形态主要包含街巷网格的平面布局特征、主次街巷的相互连接关系、街巷的分级体 系和街巷空间的层次关系。

3.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1空间肌理及 景观界面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特征的重 要部分,也是组成城市纹理的重要要素,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空间肌理:有城 2 市各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与城市空间肌理及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中的活动等要素构成。(3景观界面:包括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巷界面。(4通常情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肌理应该予以保持,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有特征的景观界面应该予以保护,重点在于空间功能和形态、空间联系的结构关系和界面的景观特征的保持。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是:①.基础资料收集,是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其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②.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包括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和对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③.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是确定总

体规划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④.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划定,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⑤.中心城区规划的编制,要体现中心城区的引导和控制功能,同时要充分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⑥.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并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其期限为5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A 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B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C 提出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空间布局 D 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广场系统 E 综合协调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F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G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H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I 提出城市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 局

J 确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 街区的保护控制范围和保护措施,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K 确定旧区改建规划 L 郊区规划

M 进行综合经济技术论证,提出规 划实施措施 N 编制近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要求“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禁止建 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 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 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 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方(1限制建设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 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 方,却有进行建设必要时,安排的 城镇开发项目应该符合城镇总体和 全局发展的要求,并严格控制项目 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宜建 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区域,但建设行为也要更具资源环境条 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 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包括下列内 容: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 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 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 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 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 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 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 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 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 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

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 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 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 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 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 规定

控规的编制内容:①.项目准备阶 段,包括熟悉合同,了解甲方情 况,了解项目,编制计划与工作 方案,安排人员,确定与甲方的 关系;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 段,包括实地考察规划地区的自 然条件、土地、设施、建筑、文 物保护单位和拟保留的重点区域 与构筑物的状况和周围的环境, 走访有关部门,实地考察所在城

市的概貌。应收集土地利用,人 口,建筑物,公共设施,工程设 施及管网现状和土地经济分析的 相关资料;③.方案设计阶段,包 括方案比较,方案交流,方案修 改和意见反馈;④.成果编制阶 段;⑤.规划审批阶段,包括成果 审查,上报审批和成果修改。控规的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公建配套 项目,绿地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 后退用地边界,社会停车车库,配建停车 场库,地块出入口方位、和允许开口路段, 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规划控制线: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 地边界线;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 边界线;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黄线——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边界线

住区规划结构演变(发展理论(1里坊制:建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长安 城市里坊制城市的典范,整个城市布局严 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的指导思想。设集中的东 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 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2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①被称为美 国最早的有计划的住区模式,由奥姆斯特 德和沃克斯与1868年为美国伊利诺斯州 的河滨小镇提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以后一 个多世纪许多城镇住区发展的指导方针 ②特征:采用曲线型结构街道,尽端式道 路,并在交叉口形成三角形的绿化休憩空 间,街道两侧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 坪,构成了开放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3(3邻里单位模式:①它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以避免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住区环境带来的严重干扰②邻里单位的住区规划思想对世界各国城市住

区规划建造实践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新城建设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居住开发单元模式:①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的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②对我国从1950年代末开始的居住小区建设以及其后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从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规模一般已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入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单元内公共服务设置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①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②居住综合体:在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中得到了体现,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也是十分有利的。③居住综合区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省了上下班时间,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由于不同性质建筑的综合布置,使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也更加丰富多彩

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住区道路分级:①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②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路面宽

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③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之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④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4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①人车交通

分行的道路系统。②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③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

(5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①居民汽车 停车率不应小于10%。②居住区内地面停车 率不宜查过10%。③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 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④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 展余地。3.住区景观:(1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 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住区室外水体环境:排水系统、雨水 收集、景观水。(1景观水:景观水应自 然融汇在绿化和建筑之间,岸型曲线流畅, 水面与地面接近,应注意亲水空间的安全 性。景观水应为流动循环水。在具体设计 方面,大水面以不规则为宜,从而反映自 然水体意象。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 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能使 绝大部分局势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 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 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为避免缺点, 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拼接以及用矮 墙分隔的手法。

(2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 布置的形式较内向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 休息园地,促进邻里交往。优缺点:有利 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部 分建筑朝向较差,对于湿热地区很难适应, 结构、施工较复杂,不利抗震,造价增加。(3混合式布置:以上两种形式结合,以 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 路或院落周边布置,形式呈半开敞式院落。(4自由式布置:优点:创造丰富的外部 空间和独特景观。建筑界和地形,在照顾 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

活的布置。

5.住区的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R01(2 公建用地:R02(3道路用地:R03(4公 共绿地:R04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注 重和舒离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主区及其环境 的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 方性和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 和社会性,健康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求:使用要求, 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 求

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市:1.16世纪前期, 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托马斯·摩尔提 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主要理念是 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共用。2.后期空 想社会主页最著名的有19世纪初的欧文

和傅里叶。

六分之一田园城市:(图见书花园广场 市政府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图书馆 医院博物馆中央公园水晶宫住宅区 学校教堂绿带(林荫大道工业用地农 业用地运输铁路环状铁路支线。城市优 点: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 设施的机会。缺点:自然环境的恶化。乡村优点:极好的自然环境。缺点:没有城 市的物质设施和就业机遇,生活简朴而单 调。田园城市理念:“城乡磁体”------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 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 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 为田园城市,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为控制 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 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 其过量部分应由邻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田园城市:19世纪末霍华德进行

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1.理 论:基于对城乡优缺点的分析, 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 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 态。建立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 优点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 一体的田园城市,这种田园城市 将是一种磁体。2.实现:以土地 问题、资金来源、城市的收支、经营管理等作了具体的建议。3.意义:(1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 宗旨,改变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2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 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 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 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 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 划思想体系。他对现代城市规划 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

后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 4 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

工业城市:法国青年建筑师戛涅从大工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对工业城市规划结构进行了研究,他把工业城市各功能要素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他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带型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伊·马塔发表了他的带形城市设想,带型城市的理论是: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带型城市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注意有一定的影响,如带形工业城市理论,战后许多城市的规划中。

区域规划:盖迪斯。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研究物质环境,更要重视研究城市社会学以及更为广义的城市学。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指出城市从来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20年代以来,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改变旧有城市封闭式布局的空间结构形式,必须把城市与其影响的区域联系起来进行规划,一些国家在一些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区域规划工作。

新建筑运动: 新建筑运动倡导者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上的主要设计思想史重视使用功能;注意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性能特点;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高度;主张创造新时代的新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陈旧形式;强调建筑空间;考虑人官场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提出“空间——时间”建筑构图理论。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1.他认为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度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最早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的交通负担越来越大,而这些地区对月各种事业又都具有较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就局部而论,采取大良性的高层建筑的形式能取得很高的密度,但同时在这些高层建筑周围有将会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他认为摩天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他认为摩天楼朝气蓬勃,坚固,雄伟和反映时代精

神,就像过去高耸的大教堂是形象的宣告对上帝和教会权利的信仰一样,他认为钢、混凝土和玻璃组成的五光十色的摩天楼是宣告对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信

仰。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 低市中心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 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的分布于 整个城市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 以容纳一个新兴的,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 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雷伯恩体系:体系的公共特点:绿地、住 宅与人行步道有机的配置在一起,道路不 值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底,住宅 成组配置、形成口袋型。

社区运动:首先是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 的设想:他的设想是在一个大城市地区范 围内,设置许多小城市,再用各种交通工 具把这些小城市连接起来。其次是佩里的 邻里单位理论。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

区的细胞,他认为一个邻里应该按 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邻 里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服 务设施。

划区:屈普。在组织社区与划分邻里单位 思想上发展建立划区,新的系统是道路分 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的分开,并 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 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 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的服务设施。广亩城市:赖特。1.理论:一种完全分散 的,低密度的城市形态,通过新技术使人 们回归自然,提供便捷交通系统。2.意义: 其规划设想是现实的,但广亩城市成为今 日美国城市郊区化运动的根源。雅典宪章:1.雅典会议指出现代城 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 通四大功能,应该科学的制定城市 总体规划。2.内容:大纲指出应按

城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有区 域规划的依据。城市应按居住、工 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再建立三 者联系的交通网。3.意义:大纲适 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 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 提出挑战,因此具有一定生命力。马丘比丘宪章:1.产生:雅典宪章 提出的许多原理虽然今天还同样有 效,但由于时代在前进,雅典宪章 所产明的某些指导思想已不适应当 前时代的发展变化。2.目的:修改 过得马丘比丘宪章是为了指出城 市规划与设计新的形势下应该有 什么指导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变 化。3.解决的问题:(1城市与 区域(2城市增长(3分区概 念(4住房问题(5城市运输(6城市土地使用(7自然资

源与环境污染(8文物和历史遗 产的保存与保护(9工业技术(10设计与实践(11城市与 建筑设计

哈罗新城:特点:规模较小,密度较低, 按邻里单位建设,功能分区较严格,居住 区,工业区等区划分明,道路网为环路和 放射路组成。

马赛公寓:勒·柯布西耶认为理想的现代 化城市就是由居住单位即带有服务设施 的居住大楼所构成。马赛公寓是大型公寓 综合体。

勒·哈佛的重建:为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 主要港口城市,战后,奥古斯都·贝瑞接 受重建任务,受戛涅的工业城市直接影 响。1.特点:城市总体规划、道路、街坊 以及房屋都纳入模数系统。采用模数制, 使在规划上更好的组织大片市区用地,是 高度工业化施工条件的必然结果。也为道

路工程和管网工程的广泛工业化创造了 前提。2.缺点:新城区的总体规划十分平淡,以不大的矩形街坊系统组成,主要 是周边式建筑,房屋建筑处理亦平淡重 复。

隋唐长安: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优良 传统,按一定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 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分区:宫城在城市中 部偏水,主要宫殿坐北朝南,便于控制合 城,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 明确。宫城南面是皇城,有文武官府,宗 庙,社稷基坛等。轴线:自承天门经皇城 正门---朱雀门,直到外城南面正门---明德门,是全程中轴线;东西向第一条横 轴线是宫城前通道通化门和开运门的大 街;第二条横轴是皇城前面通到春明门和 余光门的大街,两条横轴和中轴线两次相 交在主要城门处,为的是用道路交叉突出 主要建筑物。道路网:南北和东西各门都

互相正对,中间是城内主要干道,城内街 道网以这些干道做骨架,形成完全对称布 局。由这些路所划分的坊里,也东西对称, 便使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这种对称 5 布局突出了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而突出 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对称布局——中 轴线——宫殿。祖庙与社稷坛在皇城内的 左右,完全合乎“左祖右社”的城制,祭 天在城南,和汉长安同。●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批判 60-70 年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可概括为: 系 统、理性和控制论。要点: 系统工程的导入,把城市看成一个巨系 统。理性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的对象主要局 限在物质方面。数理分析和大型计算机的运用使城市发 展模型和城市规划控制模型成为可能。批判性问题焦点: 理性主义规划多局限于 物质形态,对社会问题关心太少。焦点: 行政管理中,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乏充 分的认识。规划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被要求过多的 综合能力; 细部处理工作占用了太多的综 合性总体规划,易顾此失彼。●城市设计的研究 背景: 二战后,理性规划设计的城市如何 更漂亮、更美观、更能让人们满足、信服,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城市建设亟需形态 设计的理论指导和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分 析方法。要点:(60 年代之前)当时,重点集中于 城市空间景观的形态构成要素方面。城市 设计研究的贡献在于对城市设计进行了 全面的理性分析,并发现其中的科学规 律。(70 年代)批判观点:规划师的规划的 立场观点,为谁创造美,抑或是表达个人 的舞台。(80 年代)1987 年雅各布斯与阿普亚德 《走向城市设计的宣言》 :不再单纯的采 取对城市环境的批判态度,而是以积极的 态度确定城市设计的新目标 “良好的都市 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肌理,再现城市的 生命力。●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 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批判 简.雅各布斯 1961 年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 死》,社会公众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工作方 法与理念的关注与批判。从专业理论的发展角度,由如何做好规 6 划转而注意到是在为谁作规划。背景资料: 60-70 年代城市规划理论界对社 会问题的关注 ★

决策理论 1965 年大卫多夫《规划中的倡导与多 元主义》 1962 年大卫多夫与雷纳 《规划选择理 论》 思想观点:对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 理论探讨,以及对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 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 的利益的探索。★新马克思主义 1972 年罗尔斯《公正理论》 大卫.哈维《社会公正与城市》 70 年代后期,卡斯泰尔斯 《城市问题 的马克思主义 探索》、1978 年专著 《城市、阶级与权力》特点:城市表象之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的深入的分析和批 判。●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意识 形成强烈的冲击,由此,西方各国相继在 城市规划中增加了环境保护规划部分,对 城建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80 年代,环保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 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第一次提 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1976 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 “人居环境”的概念。1978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在国 际社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980 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世界自然保护 大纲》 ●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规划理论出现全新的局面: 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研讨。大城市全球化---约翰.弗雷德曼的课题 “世界大都市比较”研究成果题为《世界 城的假想》。1990 年法艾斯坦《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城市 重构》。1990 年金《全球城》。1991 年萨森《全球城》。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 和网络化研究。如卡斯泰尔斯的《信息化 的城市》、1994 年他与霍尔的《世界技术 极》。与此同时,规划理论本身的核心问题的研 究并没有停止。●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背景:大城市的恶性膨胀,如 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 出问题。●卫星城镇规划的实践 ★实践过程及成果: 第一代卫星城: “卧城”,巴黎市 郊,卫星城镇除居住建筑外,没 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 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尚需要去 巴黎解决,子城极依赖母城。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或基本独 立的卫星城。二战后,大城市重 建规划时,郊区普遍新建一些卫 星城 英国:大伦敦规划时,建造了哈 罗、斯特文内几等 8 个卫星城。这个时期的卫星城独立性较强,城市规模在 6-10 万人之间,城内 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 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卫星 城市魏林比。(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新城:

代 表城市为英国六十年代建造的密 尔顿.凯恩斯。规划人口规模为 25 万。其特点是比第一、第二代卫 星城扩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 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总结:从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 中可以看出,由“卧城”到半独 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 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 大。★理论要点:(恩维)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 星城镇,以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 口。(美.惠依顿)在大城市的外围用 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 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 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的联系 有机疏散 建筑师伊里尔 沙里宁为缓 解由于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 的弊病,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这在当时是一种有关城市发展及 其布局结构的昕的理论。他建议有必要为西方近代衰 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的方法,是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既 符合人类工作于交往的要求,又 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一个 城市和乡村有点兼备的环境中。他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 和 生 命 有 机 体 的 内 部 秩序 一 致 的。不能听其自然的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 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 地域上去。他认为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 心城市的位置上,轻工业也应疏 散出去。这些折腾出来的大面积 用地应用以开辟绿地。个人日常 的生活和工作,即“日常的活动” 可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 然的活动”咋做分散的布置。1918 年沙里宁安按照有机疏 散 的 原 则 制 定 了 大 赫 尔辛 基 方 案。方案中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 城市的进一步扩张。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欧美各 国发展新城,改造旧城,以致大 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 着重要的影响。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 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 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 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 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 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 及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城市道路系统规则基本原则:1.交通流 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城市对外交通:

1、铁路:运量大,投资 多,成本较低,不受季节气候条件限制,适于中长途运输

2、公路:运量小,投资 较省,容易修建,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短途运输较快;

3、航空:速度快,运价 高,用地大,设施复杂,运输成本高,受 气候条件限制,适于长途客运;

4、水路: 速度较低,运输量大,投资省,成本低,适于中长途运输。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该占有一定的 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 km/km2 ,一般认为感到恰当的间距为 60— —1000m,密度为 2——3km/km2,路网间距: 主干路 米,支路 600—1000 米,次干路 200—300 米 300—500 出各块地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的要求。④.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 标和标高。⑤.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 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 线。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 规定。《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区 别(一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调 整的对象即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 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 法律体系。(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 是“指导建设”,而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 护。(三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 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新法 专设了监督检查一章,完善了对规划的人 大监督、公众监督、上级监督,以及各项 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四 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对责任主体的 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 重要的位置。(五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 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除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之外,城乡规划经 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六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 以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 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同时,还规定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 不拆除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 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必须充 满弹性,才能动态地适应城市的快速变 化。为此,新法同时也重视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 和修改审批的程序。城市设计内容:(1 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2 构造城市景观体系(3布置城市公共发 展空间(4设计城市竖向轮廓 总规:(1)我国 1989 年通过《城市 规划法》1991 年颁布《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 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 依据。(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内容是: ①.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 城市发展目标; ②.论证城市在区域 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 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 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 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的初步意见; ④.研究分析确定城市 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施开 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 规划的重要措施。(4)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①.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 模、和空间发展状态; ②.统筹安排 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 各项基础设施; ③.处理好远期发展 与近期发展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 发展。(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 一般为 20 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 5 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20 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 3-5 年。控规:(1)控规的作用:①.承上启下,强 调规划的延续性;②.与管理结合、与开发 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③.体现 城市设计构想;④.作为城市政策的载体。(2)控规的内容:①.详细规定各类不同 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 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 型。②.规定各块地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规定交通出入口、停车 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③.提 7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课后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

结课论文

题目: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学院:园林园艺学院 年级:13级 学号:xxxxxxxxxx 姓名:付xx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姓名:xxx专业:风景园林学号:xxxxxxxxxx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的安排,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见解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授课老师授课方式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城市规划;田园城市;发展;功能;城市管理;建议

近年来城市规划专业越来越受欢迎,相关人才需求量也在曾大,而且我也对这一方面很感兴趣,所以我选了城市规划原理这门公选课,在老师精彩详尽的讲解以及观看各种典型纪录片之后,我也对城市规划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了解。

首先,在上了这门课后,我了解了什么是城市规划,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实际与开发。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但城市发展是和人类发展一样分为很多个阶段,先是人们以群居开始,后形成交易场所,慢慢壮大,然后就出现了古代的有防御功能的城池,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就发展成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生活中心为主的城市。比如德国的吕贝克的发展图。而最吸引我的最属1898年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他把城市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科学的简历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可见他与独特的眼光和前卫科学的远见。在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特别是霍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对于城市的规划,我认为不仅要考虑到城市近期的功能作用,经济绿化等问题,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才新兴的城市,过几年就出现衰败现象,没有可在发展的空间和潜能,这样的城市可以说是失败的,它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破坏了环境当他衰败后有遗留下很多坏境问题,甚至有些的根本就没有再重建的可能,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当今世界里,造成了多少土地资源的损失,如我国的甘肃的玉门就是因为石油资源枯竭而面临着转型或废弃的十字路口,这是我国一大批因资源型城市早晚必然面对的问题,从中便可知道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生命力的重要性了。

其次,我对我学习后的收获和我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后,对城市规划做出了作用功能的总结和它的重要性的说明。在上了这门课后,我觉得城市规划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我自己查阅资料后总结了几点它的作用;

1.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出现解

决单项工程建设的合理性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各个单项工程之现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 尚有剩余产品为间接相互关系的合理性问题。

2.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它表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文化的中心。明政府对特定地区建设和发展所要采取的行动, 也是国家对城市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3.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先期性。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 影响千家万户,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广泛领域,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有地村的改造中, 由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各种补转非,就地城市化, 集体资产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公司进行赔偿费用,首先用于城中村改制居民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开行管理,将农村管理体制彻底改造为城市管理体制。

总的来说也就是;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方面的,而城市规划则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配置的调控,来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城市规划也有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作用。城市规划通过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的安排,从社会需要角度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安排,并通过土地使用的安排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通过开放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保证各项公共设施与周边的建设相协同。

同时城市规划能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社会利益涉及多方面,就城市规划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指由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阮仪三主编.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一. 名词解释 1. 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 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 3. 4. 5. 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

    城市规划原理总结DOC

    《城市(乡)规划原理》基础知识总结 城市规划的作用 1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为重大项目的决策论证服务 3结合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大量城市研究,为正确认识、建设......

    城市规划复习总结

    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区 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和自然观念。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成历史不长,活着历史虽然很悠......

    城市规划原理

    浅谈昆明市交通若干问题 及解决方法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

    城市规划原理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街巷制 元代以后——胡同结构形制 1.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五篇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 重点内容 ◎ 理解记忆 ○了解 ※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术语标准规范 ※ ※用地分类及其规划原则,规划要求,相关技术指标 ※※居住区规划设计(笔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