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1: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篇: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 重点内容

◎ 理解记忆

○了解

※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术语标准规范

※ ※用地分类及其规划原则,规划要求,相关技术指标 ※※居住区规划设计(笔记为主)

P9※城市化概念和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 P13-17

P17-20

P22-32

P44

P46

P47

P48-53

P55

P57

P62-77

P78,79

P81

P83

P87-106

P112

P113

P115

P116

P120-126

P142-145

P161

P172

P176

P193

P201

P207,208

P244

P264

P286-289

P293

P295-296

P297-312

P364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西方古代规划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结合笔记)◎城市规划的工作基本内容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层面和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成果 ◎产业构成,产业分类 ◎城市用地的概念,以规范为主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自然、经济、环境各方面的评价,水、气候、地形的)※评定分类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用地选择的原则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掌握大类和中类,了解小类 ※居住用地规划的相关知识 ※工业用地规划的原则,要求和相关指标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业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布置形式 ○公共设施相关知识 ※城市绿地的相关内容,分类和指标 ○郊区规划 ※城市的性质 ※城市的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相关的控制指标 ※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优化 ◎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要懂得如何去布局)◎城市道路系统的布置要求 ※道路红线和横断面形式 ※停车场的相关指标,以规范为主 ◎铁路、公路、港口的相关内容(理解记忆)※居住区规划(以笔记为主)

第二篇:城市规划原理要点复习

现代城市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城市具备的基本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外延扩展的主要发展形式: 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城镇群形态。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综合性、法治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和经常性、实践性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

城市产业系统: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主导、配套、服务性产业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分类

一、居民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对外交通用地

六、道路广场用地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八、绿地

九、特殊用地

十、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直接可进行比较;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和统计。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与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一类、二类、三类用地)

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的方面: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城市问题:环境恶化、交通拥塞、住宅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功能是发展的动力因素,结构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空间形式的表象。

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高效益和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观的要求。

按交通性质区分分类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从城市规划工作看,最主要的是

水污染问题。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包括:取水、净水、输配水规划(工程)

污水的处理工艺:沉砂、沉淀、曝气、生物过滤以及消毒等

加检查井的条件:排水管线管径大小变化、线路方向改变、坡度发生变化

排水管断面衔接方式:管顶(最优)、管底和水平面衔接

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系统。

排水管道:雨水管、污水管。

排水制度:分流制、合流制。

给水管道包括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废水)、生活污水、雨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

居住区组成要素:物质(包括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精神(社会制度、组织、道德等)

居住区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居住区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要求:舒适、卫生、安全、宁静、优美和节能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使用性、卫生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节能性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观念:“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

噪声防治:“避”“隔”合理布局、利用绿化、利用地形、利用人工屏障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单元形式:基本式,不等长,等长,转角,锯齿,曲线,混合组合形式: 行列、周边、混合、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

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相关的因素: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噪声防治、消防要求

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通勤、生活、服务、应急

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宅前小路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道路的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混合式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系统(含人车共存系统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影响居住用地选择的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用地标准。

住宅类型:①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称为住宅; ②供单身居住的建筑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

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用地自身要求、交通运输要求、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城市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的开发

城市规划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居

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

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能分工【职能结构】城镇空间布局。

城市更新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城市中心的构成:由各类建筑物、活动场地、道路、绿地及设施等

城市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

城市: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系统: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额那一部分淡水资源

城市用地: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

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区域、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的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日照距间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公共空间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城市规划的任务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

编制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城市系统构成: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方案比较的内容:土地及利用、居住用地与工业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及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及投资费用,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的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布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交通工具(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要求不同;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各种管线的位置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标高系统 2管线综合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3管线内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4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5当规划区分期建设时,干线布置应全面规划6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避让原则处理(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⑦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管网布置原则:尽可能减少路线的长度和埋深,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污水处理厂的进口和主干管末端的衔接,尽量采用重力自流形式、避免提升,管道减少与河流、山谷、建筑物交叉,管道尽量避免在快车道和窄车道下布置,顺畅、直线布置,与建设周期同步布置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目的:将城市用地主要的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 基本内容:①结合城市用地选择。②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③使城市道路的纵坡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④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⑤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土方工程,考虑填、挖方平衡 ⑥适当地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

给水水源的选择:① 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需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② 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③ 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区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④ 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排水制度概念和优缺点① 分流制:用管道分别收集雨水或污水,各自独立成系统,污水管专门排污水,有些工业废水要单设管道系统。(管网分离);优—污水处理率高,长期进行受益;缺—工程量大。②合流制:只埋但以的管道系统来排除污水和雨水;优—投资少工程量小;缺—污水处理率低,改造资金难度大。注:不完全分流制:两套管网都可处理污水,雨水量大则分流(闸门)雨水量小则合流。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措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和造价估算

影响居住区规模的因素: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心商务区必备条件:最高地价、最贵房屋建筑,容积率最高,城市交通枢纽,金融贸易、保险中心,有最大、最豪华建筑物,日夜人流量差最大

第三篇: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定稿)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 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 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第三章 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第四章 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第五章 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第六章 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组成;掌握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管理方格图理论中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的特征、领导活动的要素。第七章 激励

掌握激励的概念、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掌握激励的过程、激励的方法;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重点掌握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第八章 沟通与协调

掌握沟通的概念,沟通过程的四个主要因素;掌握人际沟通的分类、正式人际沟通的网络形式及适用情形;掌握有效沟通的7C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技巧;掌握协调的概念和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有效沟通的7C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协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 控制

掌握控制的概念、控制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掌握控制的内容;掌握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含义;掌握控制过程的3个阶段;掌握预算的概念。重点掌握控制的内容。第十章 创新

掌握创新的概念及创新概念的起源;掌握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制度创新的特征;掌握创新的过程;掌握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掌握管理创新的过程。重点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考试题型共五种,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上述要掌握的概念出题题型为名词解释,上述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出题题型为简答题或论述题。其他内容出题题型为单选题和填空题。希望大家能够按照复习提纲有重点地进行认真复习,对于一些知识能够灵活掌握。

附练习题: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对考试有较大帮助,请认真练习): 选择题:

1.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求他处购货。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A.重效率、轻效果

B.轻效率、重效果

C.重效率、重效果

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

2.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3.某研究所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自己的朋友,说他在单位的主要职责是给软件开发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指挥和监督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由此可推断,这位管理人员是()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基层管理人员

D.无法判断 4.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营销技能 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是()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对付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7.管理者需要具有多种技能。其中,管理者对组织发展的远大目标、战略方向的判断力,即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的能力,这些能力属于以下哪种技能?()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战略技能

8.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诊断技能 9.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增加工资

C.增加利润

D.时间动作分析 10.马克斯韦伯认为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的权力是()

A.继承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超凡的权力

D.理性-合法的权力 11.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来源于()

A.现代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霍桑试验结论 12.()是从乐观肯定的观点来看待员工的。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3.“企业管理应随机应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14.管理的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A.组织结构的蓝图

B.组织的领导方式

C.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15.计划的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

A.大

B.小

C.灵活

D.捉摸不定

16.某顾客到一百货商店考察,查阅了其规章制度手册,有三条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只售高贵、时髦的衣服和各种高级用具;货物售出超过30天,不再退还购货款;在退还顾客购货款前,营业员需注意检查退回的货物,然后取得楼层经理的批准。试问这三条规定各自属于常用计划的哪一种形式?()A.都是规则

B.都是政策

C.分别是政策、程序、规则

D.分别是政策、规则、程序 17.目标管理中,主管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是基于()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经济人 18.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是通过()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双向沟通

D.单向沟通 19.决策树适合哪种类型的决策?()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B和C 20.某公司为了寻找改进管理的途径而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但是少数人提出的方法很荒诞,甚至有时让人感觉离题太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A.委婉地打断他,让别人发言

B.及时、断然地打断他,这样才可以防止其他人也犯同样的错误

C.会议应该让大家畅所欲言,不应该干预

D.只有在他谈论和主题无关的话题时才打断他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A.400台

B.2000台

C.4000台

D.20000台 22.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

A.职能部门化

B.生产过程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用户部门化 23.一个金属公司铝试管厂,生产部门由铸造部、锻压部、制管部、成品部、检验包装部5个部门组成,这属于()

A.职能部门化

B.生产过程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用户部门化 24.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在决策时受到的限制很少,则可以认为该企业()

A.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

B.高层主管比较开明

C.组织集权程度较高

D.组织分权程度较高 2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

A.用人所长原则

B.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C.因事择人原则

D.因材器用原则 26.某知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护士长,在处理危重病人时,应表现为()A.专制式领导风格

B.放任式领导风格

C.民主协商式领导风格

D.参与式领导风格

27.如果你是一位股票投资者,你在反复比较了几只股票之后,终于决定购买其中的一只股票。后来的行情表明,这只股票是表现最好的。这时你的后悔值应当为()

A.0

B.正值

C.负值

D.不好判断 28.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

A.稳定的领导行为

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

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

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 29.宾馆的管道系统出了毛病,因维修部经理正准备出差,便委托维修科长处理,但几天后管道系统仍然渗漏,宾馆总经理听完汇报后,准备追求事故的责任,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

A.维修科长

B.维修部经理

C.维修工人

D.工程部经理 30.激励过程是()

A.需要-动机-行为-绩效

B.绩效-行为-动机-需要 C.动机-行为-绩效-需要

D.行为-绩效-动机-需要

31.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工作扩大化

32.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A.能影响和促进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B.能保护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C.能影响和预防员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D.能预防员工生理疾病的因素 33.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34.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口立了一个木棍,声称能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00金但没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A.500金的效价太低

B.居民得到报酬的期望太低

C.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太低

D.大家都不敢尝试

35.王鹏的父亲为了鼓励他发奋学习,向他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考试都达到90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王鹏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

A.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功课都考90分以上 B.奖励的东西是王鹏最想要的 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36.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忽视

37.小刘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年来他工作积极,最近和其他人合作,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新程序,领到了较丰厚的奖金。开始时很高兴,随后不久,他无意之中看到了领发奖金一览表,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予以解释?()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8.班主任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王明和李进两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王明平时是个认真学习的学生,而李进平时表现较差。班主任把他们叫醒说道:“你看王明同学多刻苦,看书看得睡着了;而李进同学怎么一看书就睡觉呢?”请问班主任对两个同学采用的是什么激励理论?()

A.期望理论

B.归因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39.以下哪种方式是物质性奖励?()

A.参与决策

B.休假

C.分红

D.调动工作岗位 40.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沟通方式是()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41.管理界有这么一种主张:如果你想表扬某人,最好形成文字;而如果你想批评某人,那么只需要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可以完事了。按照这种主张,不同的强化方式各应采取何种沟通方式?()

A.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

B.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一般性的批评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

C.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

D.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惩罚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

42.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课,和其他同学在讲话,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以示警告。这属于()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口头沟通

D.非语言沟通 43.假设你是一名负责情报工作的间谍,有着非常坚定的意志,并能保证绝不背叛。你有4名为你收集情报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过是为了经济报酬。为了保证谍报网的安全,并能收集情报。你最有可能采取的网络沟通方式为()A.链式沟通

B.环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Y式沟通 44.某保险公司为开发一项新业务,从不同部门抽调若干员工组建了一个项目团队,为激励他们高度热情地投身于新工作,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沟通媒介最合适?()

A.电子邮件

B.电话

C.面谈

D.简报 45.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

B.衡量下属绩效

C确保行为按计划发展

D.约束下属 4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同期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47.强化是通过奖惩手段修正员工的行为,它属于()

A.预防性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48.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组织目标不能实现时,组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修正计划

B.激励员工克服困难

C.调整组织结构

D.撤换领导 49.一个人每天或每周必须生产一定数目的零件,他必须保持废品率不超标,他必须在指定的六个月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工作,在生产特定数目的零件时不能超过所规定的物料消耗。对于控制来讲,这是在()

A.衡量实际绩效

B.进行差异分析

C.采取纠偏措施

D.明确控制标准 50.衡量推销人员的工作绩效,应采用的比较客观和有效的标准是()A.销售人员给顾客打电话的次数

B.销售人员花费在销售上的时间 C.销售人员在每件产品上的单位销售费用

D.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是否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定数量

51.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A.亚当斯密

B.约瑟夫熊彼特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活动的是()

A.设备的更新改造

B.产品的开发

C.质量的检验

D.工艺的改进 53.制度创新需要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A.社会经济

B.技术

C.社会变化

D.组织结构 54.()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A.要素创新

B.产品创新

C.要素组合方法创新

D.流程创新 55.“亡羊补牢”属于()。

A.预防性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56.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57.新思维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该公司的业务要求?()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58.某地2元福利彩票销售时经常会出现人潮汹涌的现象,如果用期望值理论对此事进行解释,最合理的可能是下列哪项?()

A.能有一个机会对社会有所回报,是许多人所渴望的 B.期望概率虽然低,但许多人还是想碰碰运气

C.效价太高了,以致许多人忘记了概率的问题

D.由于综合的激发力量受到了媒体宣传的影响,所以已经偏离正常的规律 59.()组织结构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则。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60.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

A.规划

B.决策

C.预测

D.预算

填空题:

1.管理的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人本原则、效益原则和适度原则。2.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___________、制度(行为)层和观念层。

3.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类,决策分成确定型决策、______________和不确定型决策。

4.SWOT分析是对组织的优势、劣势、_____________和威胁进行分析。5.德尔菲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反馈性、反复性和收敛性。

6.盈亏平衡分析法通过分析产销量、__________和利润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平衡点,从而选出能产生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7.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限定因素原理、____________、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

8.滚动计划法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滚动,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9.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参与管理、___________、下放权力和绩效反馈。10.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分别是直线职权、____________和职能职权。11.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的原则包括因事择人的原则、______________和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12.主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

13.组织的变革一般包括3个主要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工作制度的变革和人事管理的变革。

14.领导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15.领导的功能包括组织功能、指挥功能、_________________和控制功能。16.领导者的职权由合法权和______________组成。

17.按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方式来分,领导方式可分为集权式、___________和均权式。

18.领导行为四分图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以人为中心和以_______为中心。

19.___________是需要与行为的中介。

2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分别是激励因素和______________。

2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22.按照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将人的行为归为内因行为和______________。23.沟通过程的4个主要因素是输出者、____________、信息和沟通渠道。24.根据信息流动的方向,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_______________。25.根据沟通形式划分,可将沟通分为口头沟通和_________________。26.控制系统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分别是施控者、受控者和________________。

27.控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_____________。28._______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分析和预见,及时采取措施,使预期的偏差不至于发生。

29.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______________,他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

30.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____________、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31.管理创新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是创新的提出、____________和争取内外部的认可。

32.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包括企业本性论、_______________和员工本性论。33.工作再设计的主要方法通常包括工作轮换、______________和工作丰富化。34.激励的方法可分为精神激励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5.决策树是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____________和结果点5类要素组成的树状图。

第四篇:化工原理复习大纲

《化工原理》复习考试大纲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课程编号:2108504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

使用教材:姚玉英.化工原理(新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陈敏恒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蒋维钧主编.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性质: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从理论上阐明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讨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探索强化过程的途径,通过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为其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的: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基本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通过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科学思考方法,训练其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考察、解释、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⑴掌握不同单位制间的单位换算和流体的物性参数的求取;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其应用;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类型的确定、阻力的计算;流体压强、流速、流量的测量原理、方法。了解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⑵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影响因素;流量调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及泵的选型。了解往复泵、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⑶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室的性能及计算。了解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及选型;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和过滤设备的结构、性能;过滤基本方程式和恒压过滤。

⑷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结构。

⑸掌握蒸馏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t~χ图、y ~χ图)关系、拉乌尔定律;汽液平衡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及q线方程的计算;梯级图解法求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的计算。了 1

解非理想物系汽液平衡关系、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特殊情况下理论板数的求法;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⑹掌握吸收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及其不同的表示形式;吸收速率方程式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及最小液气比的计算。了解传质机理、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及流体力学性能、梯级图解法和图解积分法求总传质单元数。

⑺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湿焓图上分析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的确定及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焓干燥过程的定义及特点。了解湿物料中水份的性质及分类、干燥过程中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典型干燥器的工作原理、性能。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街巷制 元代以后——胡同结构形制

1.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西汉至唐代年间为发展的鼎盛时期。特点:

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的地域范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

具有封闭性,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理的指导思想。2.街巷制

北宋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封闭的单一居住性的里坊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坊墙逐渐被商店所代替,住宅直接面向街巷,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巷”,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3.胡同

元朝以后,原来的巷改为胡同,形成大街——胡同——四合院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建造。

(二)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1.大街---里弄

街---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尽端路。

里弄的出现实际是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街巷、三合院空间压缩形成的,日照、通风条件较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2.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 中国在50年代初居住区建设受到此理论影响。邻里单位理论的基本原则: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3.扩大街坊

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组织形式。与邻里单位相比在空间布局上更自由灵活。

优点:形成完整的街景和内向的院落; 缺点:住宅拐角多,东西向多,不利于通风采光

4.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1933年在美国建筑师斯泰恩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中实施,被称为雷德朋体系。设计原则: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

5.居住小区

指以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穿越的完整地段,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小区基本特征:

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割。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6.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特指:由多个居住小区组成,除小区级公共中心外,同时设有更加完善的居住区级公共中心,实际基本具备了小型城市的功能。

7.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1)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

(2)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综合体。(3)综合居住区:将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优点:生活与工作方便,减少交通,节约时间,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如:

生产综合居住区——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

办公综合居住区——居住与行政办公结合商业综合居住区——居住与商业服务结合等 8.社区理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

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 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

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 价值取向不同

9.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

基本理念: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CNU)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CNU第四次大会通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主要原则有:

社区的紧凑;

清晰的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

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型、居住人群的混合; 适合步行的环境和尺度; 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核心思想:

(1)重视区域规划,强调城市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2)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3)尊重历史和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新城市主义的两种开发和组织方式:

(1)TOD体系(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以区域城市理论(宏观)为基础,提倡建立区域性的公共交通体系为结构,引导城市和郊区沿大型公共交通的路线进行集约式发展,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使城市和郊区经过发展逐渐融合成为有多个核心的网络。

(2)TND体系(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统住区开发)

提倡学习美国传统的城镇形态和结构,主张相对密集的开发,混合的功能和多元化的住宅形式,创造街道、广场及社区活动场所等有意义的空间并加强步行可达性。

TND鼓励和建设多种交通方式,狭窄的网络行街道是TND开发模式的基础。设计原则:

1.具有容纳商业、文化或行政活动的邻里中心; 2.到达工作或购物地点的距离在5分钟行程内;

3.小尺度的街区划分,街道以网格状布置从而提供多种选择的交通路线,减轻交通压力; 4.以巷道辅助街道使其尺度减小,人行道带来开放性和步行性;

5.建筑物容纳多种功能,他们的高度和退界受到限制使街道得以保持统一性; 6.在显著位置安排市政建筑或社区公共建筑; 7.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内安排多种住宅形态,使不同收入的人能彼此产生联系; 8.与大型公共交通有直接联系; 9.推动社区氛围和公众的责任感。

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

三、居住区规划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数量、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出入口位置、停车数量和方式

6、拟定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布置

7、拟定有关的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集约化 人口增长,资源紧张——节地、节能、节材 社区化 识别性与归属感、文化与活力

生态化 合理绿化;太阳能、风能、废水、垃圾的利用 颐养化 人口老龄化——增设老人公寓及设施 智能化 科技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四新”

一、居住区的组成

(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1.物质要素

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

人工要素: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

2.精神要素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生理、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等

(二)居住区各类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的总称(包括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又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河流等不可建设用地等

二、居住区规模

居住区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决定规模大小的因素有: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公共设施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公建。

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800---1000m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00---500m 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150---200m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间距在600---1000m之间,干道间用地为36—100h㎡左右。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管理人口一般为3---5万人

4.住宅层数对居住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影响

高层建筑、多层建筑等 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规模一般为

人口:3—5万人

用地:50—100h㎡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三、居住区类型

按性质分:新建居住区和改建居住区

按位置分:市内居住区、近郊居住区和远郊居住区

按住宅层数分:高层居住区(10层以上)、中高层居住区(7-9层)、多层居住区(4-6层)、低层居住区(1-3层)和混合居住区

按功能分:单一居住区和综合居住区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区——组团

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

五、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

2.卫生要求 日照、通风、噪声和空气污染等

3.安全要求 防火、防震(位置选择、疏散场地、道路交通疏散、建筑防震设计等)、防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等)4.经济要求

5.美观要求 地方特色,追求个性等

六、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态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和节点,从此角度居住区规划布局可以概括以下主要形式: 1.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3.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的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4.围和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6.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在实际方案中往往同时采用几种布局方式

七、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主要因素: 住宅——主体 道路——骨架 公建——核心

绿化——空间、生态、视觉 基本要求:

1.方便居民生活,便于组织管理 2.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利于安全防卫 3.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4.规划设计构思新颖、环境协调,富有特色 一)道路系统 1.布置要求(1)使用要求

·交通运输:上班、上学、购物、清运垃圾、消防救护等 ·利于整体规划布局:用地的划分、建筑及设施的布置 ·利于工程设施布置(2)安全与防护要求

·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功能明确、线路便捷,妥善处理不同功能道路的交点、减少交通穿越等 ·与抗震防灾结合:设置疏散通道、消防通道(3)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 ·合理的道路线路、路基断面

·适应地形:平行或斜交于等高线、平行河流 ·利用现有线路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1)道路网布置的基本形式

(2)人流、车流的组织 ·人车混流 ·人车分流 常用方式: 车行道附设人行道 人车各设独立系统 人车立交

(3)道路分级布置(4)静态交通布置

停车设施、回车场、交通岛、地下停车设施 3.有关技术要求(1)出入口

·居住区、小区主要车行道至少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60m时,设不小于4×4m的消防车通道 ·建筑物长度>80m时,在底层加设人行道

·居住区、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夹角≮75°(2)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应设面积≮12×12m的回车场(3)道路纵坡、最大纵坡坡长(4)公交站

大城市、特大城市近郊居住区设专用公交线路,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

(二)公建系统 1.规划要求

(1)方便使用:居民行为、服务半径(2)利于形成社区活动中心(3)自身建设要求

(4)利于经营管理(增加创收)(5)适应社会发展:信息化、老龄化 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

(1)社区活动中心 :集中形成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2)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安静、安全地段,室外活动场地(3)医疗卫生设施:安全、卫生、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的独立地段(4)基层商业服务设施:日常必需品,分散设置(5)市政公用设施

变电所、煤气调压站——位于负荷中心 锅炉房——下风位,设有运输通道 垃圾收集站注意遮蔽

(三)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

非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道路绿地 生态、防护绿地(1)集中、分散相结合

(2)绿化余活动场地、建筑空间相结合(3)植物品种选择

考虑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应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透光、遮阳、无毒、防火等。4.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2)整体中突出中心(3)连续中沟通交往(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满足日照、通风、防灾要求;防止污染;提高绿化率;增强自循环能力

一、住宅类型选择

(一)住宅类型

(三)住宅类型的选择

1.住宅标准

面积标准、质量标准

2.套型和套型比

参照人口结构和市场需求 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

⑴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

⑵年龄老龄化

⑶家庭人口的流动化(两代居、核心家庭等)3.确定住宅建筑的层数和比例

综合考虑用地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居民生活水平等

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和居民的生活习惯 5.节约用地,结合地形

6.城市整体建筑面貌要求

二、住宅合理间距

1.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

住宅不同方位对日照间距的影响

3.住宅侧面间距 多层:不小于6m 高层与其他:不小于13m *侧面有窗应适当加大间距。

三、住宅的规划布置(一)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1.行列式

优点:通风、日照好

缺点:单调、呆板 2.周边式

优点:封闭、防风、防噪音等

缺点:部分住宅朝向差 3.混合布置

行列式和周边式的结合,常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半开敞的院落。4.自由布置 结合地形,灵活布置

如:散立、曲线形、曲尺形、点群式等(二)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

由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成规模:1000~3000人 住宅组团的的分隔方式: 1.用绿化分隔 2.用公共建筑分隔 3.用道路分隔 4.用河流分隔 5.利用地形高差分隔 2.成街成坊

主要道路沿线和带型地段

旧居住地段改建

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比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段。

成组成团、成街成坊往往组合使用

3.整体式

连廊、高架平台连成一体

(二)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住宅与公建、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

空间构图手法:

对比

节奏和韵律

比例和尺度

建筑本身、建筑之间尺度关系

建筑高度与院落进深1:3 色彩 整体考虑,重点处理

使用建筑材料固有色泽,减少维护

绿化 联系 分割 衬托 补充

道路 直线、曲线

建筑小品 围墙、花架、座椅、挡土墙、台阶等

四、住宅群体规划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争取日照,防止西晒

日照:点式建筑放南边等

西晒:利用绿化、设置阳台和遮阳板等 1.利用点状住宅以增加日照效果,可适当缩小间距 2.住宅错落布置,提高日照水平

3.将建筑方位偏东(或西)布置,等于是加大了间距,增加了底层的日照时间,但阳光入室的照射面积比南向要小

4.利用绿化,防止西晒

(二)提高通风能力和防风能力

利用道路、建筑布置、绿化和水面等

(三)防治噪声规划 合理布局

利用绿化

利用地形

利用人工障壁等

(四)注意节约用地

从建筑单体和群体规划布置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筑单体方面: ⑴提高住宅层数

⑵采用北向退台式住宅

⑶适当加大住宅进深 12m左右 2.群体规划方面:

⑴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底层功能:对居民干扰不大的 ⑵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①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 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 采用『型、E型、梳形等住宅

用山墙一侧布置低层公建 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 采用『型、E型、梳形等住宅 ⑵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①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 ②空间的借用

利用北侧道路、河流、绿地等空间

③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④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⑶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五、宅旁绿地组织 一)近宅空间

(二)庭院空间

1.场地布设

动与静

向阳与背阳

显露与隐蔽

2.植物

空间组织手法:围合、覆盖、凹凸、架空、机理变化、孤植观赏

3.建筑小品

园路铺装(宅旁小路、绿地园路)、水、置石、设施小品 设施小品:

建筑部件:单元入口、室外楼梯、平台、连过街楼、雨篷等

工程小品:天桥、室外台阶、挡土墙、护坡、围墙等

公用设施:垃圾箱、灯柱、路障、绿标等

活动设施:游戏器具等

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与内容

 按性质分:

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

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

一般由国家统一制定

影响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原有公建可利用程度、公建本身规模效益等

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

1.千人指标(主):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2.千户指标:每千户居民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网点的建筑面积

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应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并和居住人口规模相呼应,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须与居住区规划结构相适应。

2.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 : 800---1000m

小区级:400--500m

组团级:150---200m

3.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方便居民使用。

4.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

5.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特征和居住区的规划分级结构类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如医院安排在安静、交通方便地段等。

6.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设置形成综合楼或组合体。

7.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市郊居住区,应同时考虑方便就近地区、农村的使用和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

8.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方式

 三级布置:

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  两级布置:

小区级和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必需,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可分可不分。

(二)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一般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

主要指文化商业服务中心 1.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

几何中心 沿主要道路 沿主要出入口

分散在道路四周

2.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1)沿街线状布置

交通量不大:两侧布置

交通量大:一侧布置

过于繁忙的交通干线不宜布置文化商业中心

交通量大的交叉口不宜布置人流量大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应设置广场等缓冲人流

(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

沿街:改变街道面貌、住宅底层商店节约用地

成片:形成完整区域,利于使用和经营管理

3.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1)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不宜布置噪声、气味、烟尘大的项目(饭店、浴室)

(2)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

(二)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

1.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

(1)商业服务设施 集中布置,形成小区生活服务中心,设置在小区中心地段或主要出入口。

(2)儿童教育设施——中小学的规划布置

 服务半径:小学≤500m,中学≤1000m  建筑层数:小学 2—3层,中学3—5层  位置:中心、一角、一侧、规模大时可设两所

3.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布置

 联合设置为好,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

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

 建筑层数:1—2层为主,在用地紧张地段可考虑三层  位置:位于组团之间、组团内或小区中心

一、用地平衡表 作用

现状分析,作为规划依据

检验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审批依据

二、各项用地界限划分的技术性规定 1.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 居住区以道路为界限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则以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与其他用地相邻,以用地边界线为界;

同天然障碍物或人工障碍物为邻时,以障碍物边线为界。2.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住宅用地;

如住宅与公共绿地相邻,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限时,通常在住宅长边一住宅的1/2高度计算,住宅两侧按3~6米计算。

3.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4.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5.道路用地范围确定

城市道路一般不计入居住区的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作为居住区用地界限时,以道路红线的一半计算;小区道路和住宅组团道路按道路路面宽度计算,包括人行便道;公共停车场、回车场以设计的占地面积计入道路用地,宅前宅后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界限外的人行道和车行道按道路用地计算,属于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的道路不计入道路用地。6.公共绿地范围的确定

公共绿地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绿地,不包括住宅日照间距内的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三、技术经济指标 1.居住户数 2.居住人口

3.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 公建建筑面积

4.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

5、人口毛(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

6、住宅建筑套毛(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7、住宅建筑面积毛(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8、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总面积

9、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0、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1、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12、总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13、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四、居住区的定额指标 1.用地的定额指标

2.住宅建筑净密度与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某号建筑气候地区内,居住小区用地为10h㎡,其住宅用地占50%,拟建住宅层数为6层,试问允许建设的最大住宅总建筑面积是多少?(查表得多层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控制值30%)10×50%×30%×6=9万㎡

天津万科水晶城

一、项目概况

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原天津玻璃厂厂址 总占地面积50.72公顷 可用地面积38.41公顷

二、设计理念 对比 保留 叠加

三、规划布局 1.总平面规划 行列式 多层为主 南向为主 2.空间轴线分析 3.道路规划 4.公建分析 5.绿化及景观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要点:

一、道路系统

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周围环境、居民出行方式、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等因素(一)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利于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利于工程设施布置 2.满足安全与防卫要求:行人、行车安全/抗震防灾

3.满足经济与节约要求: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适应地形布置要求/ 利用现有线路设施

(二)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1、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

2、人车流组织:人车混行/ 人车分流/人车共存

3、道路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

4、静态交通布置:停车设施、广场、回车场、交通岛等

(三)有关技术要求 1.出入口

⑴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一般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⑵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m ⑶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大于80m ⑷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 x4m的消防车通道 ⑸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⑹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不小于75° 2.尽端式道路

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在尽端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 3.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机动车道 0.2≤i≤8.0 L≤200 非机动车道 0.2≤i≤3.0 L≤50 步行道 0.2≤i≤8.0 4.公交站

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市郊或近郊居住区,应为居住区设置专用公交线路,公交站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

二、公建系统 1.规划要求

方便使用/利于形成社区中心/满足公建自身建设要求/利于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2.规划布置

⑴社区活动中心:商业集中于交通方便、人流集中地段/ 文体与公共绿地结合/商业与文体结合,要考虑经营管理

⑵教育设施:中小学环境安静、交通安全的独立地段/ 托幼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 ⑶医疗卫生设施:安静、卫生、交通方便 ⑷基层商业服务设施:分散设于组团、邻里 院落内或主要出入口附近,便于居民购物

⑸市政公用设施:变电所、煤气调压站处于负荷中心;环卫设施要袋装化,垃圾收集站便于清运

三、绿化系统

1.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突出系统设计 2.与居住建筑和公建融合

3.反应地方特色:植物配置、空间布置、建筑小品等

四、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 2.整体中突出中心 3.连续中沟通交往 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⑴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日照、通风、朝向、防火、防灾等 ⑵适应环境、防护疏导:地形、通风、防风、噪音、防灾等 ⑶提高绿化率

⑷加大科技含量:太阳能、风能、利用再生能源等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原理》(范文大全)

    44 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

    城市规划原理

    浅谈昆明市交通若干问题 及解决方法学院: 班级: 老师: 学号: 姓名:时间:概述: 昆明市,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存在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现在尤为紧张的是城市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如......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范文

    08城市规划 考纲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2.[5篇模版]

    城市化S型曲线: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力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的时候,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总结[五篇范例]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化: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大纲 绪论 1、凝固定义 宏观上: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微观上:激烈运动的液体原子回复到规则排列的过程。 2、液态金属凝固的实质:原子由近程有序状态过......

    《室内设计原理》考试复习大纲2014

    1. 室内设计的定义和内涵。 2. 室内设计的类型、特点、依据、原则和基本观点。 3. 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4. 室内设计风格和流派。 5. 室内空间的属性、个性化、空间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