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报告
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报告
2011年07月22日来源:人民网
【摘要】 2010年在三网融合正式推进的整体框架下,我国的数字电视与IPTV齐头并进,呈现出良好的竞合态势。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良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ARPU值成长空间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数字电视 IPTV 三网融合 双向准入
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在三网融合正式推进的整体框架下,呈现出蓬勃的竞合态势。一方面,数字电视与IPTV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在用户数量、网络改造、市场占有率方面均有新的表现;另一方面,数字电视与IPTV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随着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及试点城市(地区)的正式出台,二者将在内容、服务、渠道方面面临更为直接的碰撞。而这种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敦促更为优化的全方位数字服务时代的到来。
这一年,宏观政策的确定与推行为数字电视与IPTV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数字电视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推动下,整体进入后整转时代,互动业务和高清电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IPTV则由于“双向准入”政策的批准迎来了最好的契机,在业务种类、用户体验、运营模式乃至ARPU值成长空间方面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可以说,三网融合所促成的政策、资本、技术的扭合给数字电视和IPTV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一、三网融合推动数字电视和IPTV前行
三网融合在中国经历了近十年的孕育期,终于在2010年尘埃落定。融合方案前后的反复修改,2010年上半年的突然加速,折射出产业环境的快速成熟和紧迫需求。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2010 5号)。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2010年6月6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通过;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北京、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十二个城市获选„„中国三网融合开始加速前进。
三网融合本质上是一场源自技术的革命,同时又涉及到体制改革、文化振兴、经济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改革与调整。三网融合对于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网融合与数字电视和IPTV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在政策扶持、技术提升、服务拓展还是资源调取各方面将给予二者有力的保障,其对于数字电视和IPTV的推动、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快基础网络改造
基础网络既是三网融合的技术起点,也是数字电视和IPTV开展服务的物质前提。三网融合的推进将强有力的带动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同时也会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覆盖范围等。尤其是三网融合的进程会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在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方面使数字电视和IPTV双双受益。
三网融合是三网趋向和谐发展的过程,其长远前景是广电网和电信网互通互联,业务应用上互相渗透和交叉,最终将是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上的融合。1999年,国务院82号文出台,明确规定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如今,三网融合的双向准入政策以国家意志的方式打破了广电与电信之间存在多年的政策壁垒。这条红线的擦除意味着广电与电信之间将展开当面的竞争,数字电视与IPTV的业务可以互相进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这将有力促进业务类型创新和内容产业创新。格兰研究《中国三网融合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三网融合方案的实施将对有线网络业务运营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有线电视行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竞争也将产生鲶鱼效益,促进广电网络积极改善自身体质、探索新业态的发展。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随着用户数量极大的膨胀、信息量海量的增长,三网融合在带来网络价值增长的同时,内容安全带来的影响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三网融合的结果不仅是能够提供良好的话音业务、音视频业务和数据业务,同时还要给这些业务加上必要的安全保障。当前,数字电视与IPTV都已开展了互联网服务,包括浏览网页、使用电子邮箱、网上支付等功能也都转移到电视屏幕上进行,这就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数字电视和IPTV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都不能忽视和绕过的问题,因而,三网融合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视惠及二者,为其内容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加强政策协调与扶持
在我国,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由来已久,三网融合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平衡内部利益、减少内耗的有效举措。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一稿、二稿)出台之前,广电总局与工信部各自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条文,仅在2010年,广电总局就颁布两个规范、一个通知,而工信部颁布两个意见。而从国家利益层面来讲,不能通过牺牲一方的利益成全另一方的利益,推动三网融合,“意味着国家把三大产业发展任务交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调配资源就调配资源,需要必要调整就必要调整,核心是完成‘三大产业’发展任务”。所以,三网融合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希望协调广电与电信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政策上对双方都加以扶持,正视既有利益格局的阻力,做出妥善的利益协调,强调从大局出发,统一认识和观念,这对于数字电视产业和IPTV产业来讲,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和立场。
总体来说,三网融合的切实推动将会从技术支持到资源调用等各个方面对数字电视和IPTV产生有益的影响。而数字电视和IPTV所归属的两大部门也应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抓住机遇,通过良性竞争加快改造步伐。
二、2010年数字电视与IPTV发展概况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2010年,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2010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无论如何,2010对于中国数字电视来说是特殊的节点之年。
中国的IPTV产业也是一年一个变化,2008年为拐点之年,2009年是图变之年,2010年随着政策层面的逐步放开,网络体制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格局正在酝酿一次全面的破局。没有了以往政策体制的打压,IPTV破局的关键是自我突破,加强内容与业务的全方位创新,充分挖掘自身的商业价值。
(一)数字电视发展概况
格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量达到8307.5万户,数字化率达到47.75%(有线电视用户基数为17398万户)。应该说,2010年数字电视用户量进入迅速扩张期。平均每季度都新增600余万户,为2002年有线数字化启动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见图1—1)。
格兰研究的调查数据还显示:目前,虽然我国80%以上的地级城市已开始启动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但尚有56.23%的有线电视用户未进行整转,这些用户主要集中在县级市及少部分地级市。从全国情况看,2010年有线数字化的工作重点已开始逐渐从地级市向县级市转移。格兰研究预计,2010年至2015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规模将以5.6%的年平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1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总规模将超过2.3亿,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中挖掘出来的黑户及新建小区用户。另一家媒体机构——群邑预计2011年数字电视将超过1亿户大关,达到1.15亿。
在稳健增长的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背后,2010年的数字电视呈现出布局清晰、路径明确的发展图景:
1.发展背景:“一省一网”的布局规划
2010年2月3日,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发布会上,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提出,在2010年年底前,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建设要实现“一省一网”。一省一网的提出主要针对之前我国的广电有线网络自下而上、自发建设的混乱局面,以及最多时有3000多家有线独立运营商和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市运营商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状况,目的在于实现网络的规模效益。根据这一发展规划,到2010年底,我国将基本形成一省一网的有线网络格局,建立全省统一运营的网络公司,实行省市垂直管理,鼓励有线网络跨区域合作,逐步形成统一运营的市场主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广电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现状,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将建立起较强的市场拓展主体,并依托数字电视的庞大用户基础和融合新政所给予的业务资源。
截止2010年7月底,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完成或大部分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其中北京、天津、陕西、广西、海南、吉林、江苏、贵州等8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市县网络整合,各省“一张网”的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应该说,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广播电视的主要发展趋势。广电的网络整合为网络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解决了各级网络发展长期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在这一发展规划下,数字电视业务会得到极大的推动与整合,数字电视的管理与经营也会统一到一个中心下,有利于实现垂直管理和统一调度。因为事实上,现在各地依然存在数字电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数字电视提供的业务丰富多彩,有的城市的数字电视就有几十套或者上百套节目而已。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尚缺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主体,“一省一网”的布局有助于推动在经营主体和管理体制上探讨合适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业务、内容、资源的互联互通,明晰市场主体和主体职责,真正地整合成一张有线电视网,从而保证数字电视的有效管理和规范服务。
2.发展动力:搭上NGB快车
NGB是国家广电总局在通盘考虑广电未来的竞争格局和生存空间,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服务理念和方式创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网的优势和现状提出的构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计划。
2010年7月1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向各相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转发<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的通知》,通知说,为发挥自主创新的牵引和支撑作用,全面推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工作,促进三网融合。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同时,NGB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NGB总体专家委员编制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认为:广播电视网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在业务内容、舆论公信度、用户群体、公共信息的经济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推进三网融合,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线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内容制造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开发和建设符合宽带双向和全媒体业务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有线传送网络。
可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NGB的建设实施对于数字电视的发展来说,相当于为其做好了基础宽带、双向改造的铺垫,同时在标准、业务、平台、互联互通上推动全国广电网络的统一,提升整体水平;从服务内容角度看,NGB的业务目标,就是要建立节目制作、播发、使用、收看等内容产业全流通环节的关联应用,在打通数字电视网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集文字、图片、超文本、音频、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多种媒体服务,打造权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体形态,提供娱乐和信息的综合服务,在提升互动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以幂次方函数增长的新电视商业业态。
所以,广电总局在2010年力发NGB,最为直接受益的就是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随着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以及对“用电视”需求的增加,NGB所能提供的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互动游戏、互动娱乐、电视杂志等多种基于数字电视的功能业务将发挥更大的市场效应,其致力于打造数字音视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语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和使电视机成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信息终端,将极其有利于数字电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用户口碑。
3.发展核心:双向交互与高清电视
2010年将是广电数字电视双向交互、高清发展年。随着NGB在各地的实质推进,以及高清电视发展计划的实施,各地有线数字电视将进入后整转时代,以具备交互能力的高清机顶盒作为主流终端。依托广电有线网络的下行宽带优势,从而在同质化服务的同时在节目清晰度方面上进一步保持对电信IPTV的差异化体验优势。
双向交互首先意味着数字电视带宽和服务的技术升级,其次意味着围绕如何使用电视的包括远程医疗、终身教育、安全保障、娱乐休闲等增值业务的拓展。目前,数字电视基本实现了对于影视节目的点播、回看、个性定制等交互操作,不过这些功能还处在双向交互的第一个层面,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持续升级和服务拓展,将逐步构建起数字媒体内容的播发、传输、推介、关联、订购、分享、点评等平台,以实现系统外广电、通信、互联网与系统内电视台、电台、运营商之间各种业务及应用的融会贯通。而更为高级的层面是,数字电视还会将公共服务、医疗、教育、购物、家庭等系统整合为一体,扩展电视关联应用,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多样电视业态?D?D这一点将成为数字电视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发展的重心。
2010年数字化推进的另一个亮点就是高清电视。高清已经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成为各传输通道维系用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开播了高清电视节目,其中大多数为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及一些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是全球发展高清数字电视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HDTV市场,是亚太地区第一大HDTV市场。
8月10日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要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在9月28日开始进行高、标清电视节目同步播出。这些高清频道全部由有线数字网络免费接入,免费收看,目的是快速启动和培育高清电视市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数字电视的高清时代正式来临。
高清电视是广电最大的发展优势,其最为直接的就是可以增加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内容,从而有利于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9月2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通知说,自2011年起,各影视制作机构完成的电视剧须有50%以上为高清拍摄制作,要不断提高外购节目中高清节目尤其是高清影视剧的比例,在引进境外影视剧时应优先考虑高清版本,切实加强高清频道入网传输,切实做好高清频道接入和用户服务工作。如今,随着第二批的各地方电视台加入推广高清频道的行列,全国已有一半的电视台实现播放高清电视,这将把高清电视推向规模化,对高清电视的需求也会带来规模化的效益,最终增强电视台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10年来,3D高清成为电视服务的又一亮点。不约而同,美国DirecTV和欧洲B SKY B为进一步吸引和留住用户,都在2010年上半年向用户推出3D高清电视服务,由于3D高清电视内容的制作才刚刚开始萌芽,3D电视机价格昂贵,3D高清电视服务飞入平常百姓家仍需时日。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
综上,2010年作为数字电视的拐点之年,我们看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电总局实质性的努力和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一省一网”的宏观目标,NGB的大力驱动,以及双向交互业务和高清的切入点,促进了数字电视在一张统一标准、服务规范、管理统一的网下,提供更为优质和多元的服务内容。
(二)IPTV发展概况
IPTV 流媒体网统计,2009年底大陆地区IPTV用户数已达470万,包括中电信362万,中联通50万,杭州华数56万;2010年,如遵循正常市场规律运作,我国IPTV用户数有望达到900万。
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开展了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和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的商业应用,IPTV用户已超过500万。
2010年对于IPTV的发展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由宏观政策变动引起的内容合作模式、终端呈现、用户体验的变化。
1.政策困境大大缓解
IPTV在国内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政策的困扰。从2005年至2010年,IPTV被叫停达到15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4月12日广电总局下发的《对电信企业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进行查处的通知》(也称41号文)。根据41号文件所述:“一些地方的电信企业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严重危害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影响了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建设,因此,要求各地方广电对辖区你电信企业的IPTV业务进行检查,于4月16日前将检查情况上报总局。并在4月21日前提交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而开展的IPTV业务查处情况。”
根据《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规定,拥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TV业务的牌照运营商,如需在具体的地域开展业务,还需要再次申请并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批后,才能正式落定,进行商用,这种现状也成为IPTV的“二次落地”。
这种产业现状的形成是由于中国长期依赖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部门利益分歧所导致的。由于目前IPTV在局部地区已渐成规模,这种动辄行政方式的查处和规制,极有可能造成扰民举动,引发百姓反感。从大局来看,这种行为也是三网融合进程中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2010年4月初,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共同向国务院提交《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第一稿、第二稿,接连被国务院驳回,由于两部委的观点分歧严重,尤其是关于试点业务的界定范围,各存利益驱使,直接影响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直到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印发的《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电信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IPTV传输、手机电视分发、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等广电业务的实施方案;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的实施方案”。
至此,电信与广电的“双向准入”才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了互相进入的范围和解决了发牌照的问题。IPTV实质上获得了强所未有的政策扶持,随着执行程度的深入,IPTV也将迎来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2.内容资源更为丰富
根据三网融合精神,在全国融合试点地区,将形成“当地电视台+牌照运营商+电信”的IPTV模式。可以说,IPTV牌照准入式运营是中国国庆下IPTV市场的一大特色。在国内现有的IPTV牌照运营商中,上海文广百视通无疑是起步较早和具有领先地位的一个。目前,百视通已和全国15个省的电信运营商开展着业务合作,现有用户已超300万,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之一,被国际媒体评价为全球最著名的IPTV产业品牌之一。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为IPTV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此次世博会将首次采用“电视、电脑、手机三屏融合”的方式进行传播,世博会相关视听内容将同时在IPTV、互联网、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上播出。百视通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合作媒体,更是借机加速扩大市场规模。
在其标杆和示范作用带动下,目前,国际广播电台正在加速其融资过程;央视国际依托IPTV云南模式,开始四处圈地;南方传媒则在进行内部调整后,也开始了重新定位;华数则加快了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步伐;而地方电视台,则试图借助此次三网融合的双向试点新政,和地方电信及牌照运营商共同开展IPTV业务。这将出现多家牌照运营商及地方广电作为CP共存合作的局面。也就是说,上海电信与文广百视通这一合作的成功范本,将会被更大范围的复制到国内其它地区。
与此同时,视频网站规范化和渐入佳境的发展,以及传统广电媒体走向互联网打造新媒体的动态,都给IPTV的内容带来了充实的可能。只要摸索出一种合理的合作方式,通过借助电信运营商的渠道,这些丰富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就能转变为IPTV丰富的内容资源。
在2010年,在内容领域将不再是百视通一枝独秀。随着国际台、央视、(试点地区)地方广电的进入,以及与有实力的视频网站展开合作,牌照运营商间也将展开激烈的运营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将出现IPTV内容来源的趋多元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IPTV在现有监管体制下的困境,而且可以提升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信心。整个产业走向也将更加良性,更具生命力。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运营商和IPTV设备供应商除了致力于提升网络能力,也非常注重提升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如中兴通讯在2010年除了与已经建成IPTV平台的省份开展大规模组网技术的交流,进行IPTV新业务巡演以外,还积极采用中兴平台的省份落实系统扩容和用户体验的改进,关注最终客户的使用方式、操作简易度、响应速度及互动性,保证然界面友好和画面清晰,从而提升IPTV服务质量。据悉,中兴通讯提供的前向纠错技术已经能够保障直播业务在网络丢包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常播放。
从微观的层面来看,IPTV的一些操作设计更加以人为本。比如以深圳电信IPTV业务为例,其具有节目收藏、书签的功能,当用户中途退出一个节目时可以选择记录书签,下次就能从中途继续收看,非常方便。此外,IPTV还对节目进行了分类,将所有点播视频内容按照不同的种类组织在一起,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对于用户普遍困扰的广告问题,在IPTV所提供的影视剧点播服务上,目前尚未有任何广告,足以让用户保持观看心情舒畅。百视通的IPTV根据用户观看某个节目的时长分析用户偏好,并根据用户对节目的评分,列出一个每日、每周、每月热门节目排行榜。这些细微的设计暗合了当前媒体语境下受众至上的理念,很有可能对IPTV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次,IPTV增值业务的开发也带给用户“用电视”的全新体验。如在河南农村,生活并不富裕的农民都已经愿意为IPTV平台上的农业生产信息付费,如科学养猪、科学种菜等;上海百视通通过IPTV平台新推出理财业务、电视杂志、卡拉OK,还有教育、健康、信息以及今年上半年推的业务模式社区。目前整个卡拉OK的流量在上海IPTV所有增值业务里排第二,游戏业务排第一。而电视社区业务则致力于把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社区会员的聚拢形成一定的商业价值。
最后,终端实现上的多样化选择也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体验——中国电信于11月10日正式宣布推出三屏互动全新业务产品——“翼视通”,该业务能实现在手机、PC、电视、魔屏等多种具备通信功能的终端上内容互通,这将打破运营商手机视频内容来源受限制的局面,从而实现了手机与IPTV内容互通。
综上,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IPTV在2010年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但稳步推进。政策的放开让IPTV运营商吃下定心丸,其不断丰富的内容类型与改进的用户使用体验不仅增加了用户黏度,通过口碑传播形成良好的市场形象,更重要的是还切实拉动了ARPU值的增长。
三、数字电视与IPTV的未来展望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IPTV、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等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进入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线产业在面对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数字电视与IPTV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媒体形态,其发展与变化牵动整个行业利益链。并且这二者之间就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客观来讲,数字电视与IPTV各有优劣:数字电视信号稳定,清晰度较高;缺点是价格高,互动功能少。而IPTV互动性较强,可点播的内容丰富,增值业务形态较多,相对数字电视收费性价比高,缺点是宽带有时不稳定,图像清晰度略逊于数字电视。
三网融合营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但数字电视与IPTV又各自面临不一而足的内部障碍。比如对数字电视而言,一个是盈利模式单一问题,一个是高清业务发展不足问题。虽然高清、互动用户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有线网络收入主要依赖于基本收视费的格局仍没有发生改变。在各项增值业务中,付费频道、点播及宽带业务的发展速度均较为缓慢。根据格兰研究的监测,目前我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近4000万户,占总用户量的22.99%,其中网络渗透用户约占5.575%,但已开展双向互动业务的用户比例较低,约占1.38%;高清业务作为数字电视未来几年的亮点,随着多套高清频道的开通,高清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清用户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实际体验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信号质量和信号强度都不尽如人意,与用户需求有段差距。而且,高清的发展要靠内容拉动,也要靠相关行业的配合,除了抓高清电视节目的制作,还要加快制定高清电视标准,包括接口标准、终端标准、音频标准、版权保护等等标准,并且通过发展高清来推动高清电视终端的推广和普及。
对于IPTV而言,虽然增长幅度大,但用户基数小,仍需要灵活的市场策略完成用户的规模化进程。作为未来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代表,IPTV绝非只是将电视节目转移到电脑上或将网页搬到电视上。目前IPTV所达到的服务还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只有将网站的丰富资源和原本网络上的功能逐步引入大屏幕,尤其从网络上的消费转移到客厅的电视机上,IPTV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而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将会是大力整合网络资源,进一步促进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IPTV发展的新阶段,应该主要以行业融合为契机发展应用,重点落在推动产品内容形态的创新。在原有向用户提供包括回看、直播、广播、点播等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些基础视频业务的同时,努力推出各类增值业务,以挖掘潜在用户的需求,形成以TV为主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xiexiebang.com/ 艾瑞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万瑞数据http://www.xiexiebang.com/ 格兰研究http://www.sinodtv.net/
第二篇: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IPTV技术分析及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1、IPTV技术分析
1.1 IPTV简介
IPTV即网络电视,又称宽带电视,就是通过宽带网向家庭用户传输电视节目或者提供其它交互性业务。IPTV主要有电播业务(VOD)和直播两种业务类型。点播业务有个性化服务的特点,由观众自己点播自己喜爱的电影、电视剧及其他类型的视频节目;而直播业务有节目主导者与节目受众双向互动的特点,例如观众与节目主持人语音互动的谈话类节目。IPTV系统主要由节目源、网络电视播出前端、互联网媒介和用户终端四大部分构成。
播出前端包括网络电视台门户网页、流媒体平台和用户管理平台,其中流媒体平台包含视频服务器系统、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PM(媒体生产管理)系统、DRM(数字版权管理)系统、CDN(内容发布网络)系统、NEM(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等。IPTV的媒介必须是宽带网络,所以视频信息的传输要较大的带宽,且可靠性要求较高。用户终端一般有3种方式:PC、IP机顶盒+电视机、手机以及其他可以接入IP网络的终端设备。目前,主要是PC,但就我国电视机的普及率而言,IP机顶盒+电视机的发展潜力更大。今后,3G的手机和其他可接入IP网络的信息化终端都可观看IPTV。
1.2 IPTV关键技术
(1)信源编码转码技术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大多采用MPEG-
1、MPEG-2格式存在,其中MPEG-2为DVD和数字电视的压缩标准。如果需承载更高码率的 IPTV节目,每个用户的接入带宽有限,而且在大规模用户的情况下,也没有足够高输出带宽的服务器,因此视频压缩编码的压缩比应该尽量高。视频编码标准现有的MPEG-
2、MPEG-
4、H.264等,其中H.264(MPEG-4的第10部分,又名AVC)是最近国家通过的IPTV标准,算法复杂但播放同样质量的视频占用的带宽更少(800 kbit/s的速率可以达到接近DVD视频的质量)。同时,由于新编码的复杂度比较高,导致需要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时向不同接入用户提供现有内容服务,需要用转码器来完成码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码流格式转换。所以智能转码技术是IPTV与现有媒体资源相关联的核心技术。
(2)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技术是IPTV的平台技术,是指流媒体服务器采用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播放连续音视频媒体格式文件的技术。流媒体在播放前不需要在互联网上下载整个文件,而是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先把文件开始部分的内容读入客户机内存中,然后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而文件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与传统互联网观看方式比较,流媒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3)CDN技术
CDN是构建在数据网络上的一种分布式的内容分发网。CDN的作用是采用流媒体服务器集群技术,克服单机系统输出带宽及并发能力不足的缺点,可极大提升系统支持的并发流数目,减少或避免单点失效带来的不良影响。CDN利用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将用户的访问指向离用户最近的工作正常的流媒体服务器上,由流媒体服务器直接响应用户的请求。服务器中如果没有用户要访问的内容,会根据配置自动从原服务器抓取相应的内容并提供给用户。IPTV可利用CDN为用户提供VOD业务,通过CDN把视频内容分发到靠近用户端的CDN节点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
(4)DRM技术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网络运营商获利和用户享受IPTV的优势时,保障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也是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DRM可将原始音视频文件打包成加密的流媒体格式,用户播放时系统自动请求发放许可证,如果满足条件即可在线播放。如用户离线播放,则设置离线播放策略,支持各种媒体的访问权,确保用户在自选的付费方式和数字版权所有者规定的范围浏览及播放数字内容。
(5)机顶盒
机顶盒STB(Set-top-box)顾名思义是放在电视机上的盒子,源于数字电视。它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在数字电视应用中主要根据传输网络不同有3类数字电视机顶盒:用于有线电视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C、用于卫星电视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S和用于地面广播网的数字电视机顶盒STB-T,目前满足IP协议的机顶盒也以出现。随着IPTV的发展,使这种产品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动力。因为IP机顶盒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多数有线或卫星电视机顶盒相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用当前低成本的互联网和基于IP的网络设施。另外,立足于双向的IP网络还可以本能地支持一系列的应用和交互式服务。
基于STB的终端系统是兼顾PC和电视机的功能,既具有PC的处理能力,又具有电视机的观看效果。同时,STB极有可能作为家庭网络/媒体中心出现在下一代家庭网络中。因此,IPTV终端更看好电视机+机顶盒方式,将成为IPTV业务终端的主流。基于STB的终端系统以电视机作为显示器,利用专用的IP-STB对网络音视频媒体数据接收和解压,转换为电视信号格式输送给TV播放。
(6)手机终端
手机终端也就是电视手机,即将电视机的功能集成到手机中,通过手机收播电视信号。提到用于IPTV的移动终端系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3G手机,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媒体,并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相结合提
供IPTV、网页浏览、电视会议等多种媒体服务。
IPTV的移动终端在应用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管制问题,因为我国的广电领域和通讯领域有不同的政策,对相应的企业也有严格的限制。目前,广电总局对手机电视尚无政策出台,具体操作无法可依。此外,广电与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也需要统一;其次,在技术成熟度上,IPTV的移动终端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传输速率低,IPTV节目播放会受到网络速度的制约,很难达到像电视一样实时传输的平滑效果。虽然目前利用手机观看网络视频的效果还不错,但随着IPTV业务的发展和普及,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带宽将会成为一个瓶颈;最后,就是目前手机电源技术无法与IPTV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相匹配,手机的待机时间太短,而IPTV业务消耗电量十分惊人,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业务需求,这对于IPTV业务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障碍。
2、IPTV与数字电视的差异
2.1 数字电视简介
数字电视是指在有线电视网中利用数字电视技术进行电视节目的传送。我国现有数字电视标准基本为DVB-C,信源编码为MPEG-2。在数字电视中,音频、视频及数据先以MPEG-2格式进行压缩,然后加入业务信息(SI)对节目进行描述,之后复用成TS流。传输时信道编码采用RS前向纠错编码和卷积交织,调制采用16、32、64、256QAM等多种方式中的一种。用户管理采用有条件接收技术进行解密。数字电视的业务类型主要有免费基本数字电视业务、按频道付费数字电视业务、数据广播业务以及在双向HFC网中开展互动式的电视业务等。
DVB-C的构成包括前端系统、有线电视网络HFC和用户终端3部分。前端系统通常划分为信源处理、信息处理和传输处理3部分,完成节目的数字化、加扰、授权和认证等功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回传可采用HFC回传通道、PSTN和其他网络。用户终端系统采用机顶盒(STB)加电视机或者电视卡加计算机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或者实现交互式功能,如收看付费电视、实现Internet浏览、远程教育等。
2.2 IPTV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1)网络体系
IPTV采用IP宽带网,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以MPEG-4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数字电视以HFC为网络体系,与传统有线电视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MPEG-2流,采用IP over DWDM技术,基于DVD IP光纤网传输。
(2)个性化服务
使用点播业务,用户可根据兴趣点播自己喜好的电视节目,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通过拖曳等方式来观看节目内容。
(3)互动性能
有线数字电视的网络介质大部分是单向HFC网,只有少部分为双向网,互动性不强。而IPTV的媒介是互联网,开放型和双向性是互联网的根本特征,因此,IPTV具有与生俱来的超强的互动性。
(4)观众分布范围
IPTV通过互联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观众遍布全球。而数字电视被局限在各个本地有线电视网内。
(5)主要服务对象
IPTV需求面较窄,面向高端用户。由于IPTV以收费节目为主,所以主要服务对象为那些支付能力较强的高端用户。数字电视对现有电视网改变较小,以广大普通观众为服务对象
(6)技术改进难度
在互联网上开展IPTV业务,带宽、频道切换时延、QoS等还差强人意,组播技术离满足IPTV的高要求还有很大距离,CDN(内容分发网络)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技术改进难度较大,短期难以完成。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还必须提高IPTV的出口速率以及收视用户的接入速率。数字电视在原有系统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双向网络和数字化流程更为简单。
3、IPTV市场前景展望
IPTV目前在我国还停留在市场宣传和培育阶段,除了唯一拥有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进行了几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外,其余是一些小型的、局部的试点。目前,传统模拟电视存在节目雷同、质量不高以及市场没有细分等问题,数字电视没有按广电总局预想的顺利的规模化,加上中国有着庞大的电视用户群,宽带用户也在持续增长,IPTV赖以生存的土壤非常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但这并不意味IPTV会一帆风顺地在中国推广开,IPTV产业最主要的驱动力——电信运营商就面临重重障碍。首先是政策因素,电信运营商有足够能力在IPTV上大有作为,但苦于政策瓶颈,只能采取与IPTV牌照持有者合作来实现业务落地,扮演一个纯粹网络提供商角色;其次,广电拥有海量的内容,可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电信运营商就缺少这部分内容,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最后,IPTV 对带宽和传输距离的要求对电信运营商的ADSL网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大规模的网络升级和改造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基于ADSL网上开展IPTV 的问题,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电信运营商还有一个期盼以久的3G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即使IPTV产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依旧有足够的理由乐观地看待IPTV的明天。
第三篇:美国数字电视发展与启示
美国数字电视发展与启示
2008-05-26 11:30:21来源:
2007年3月1日起,美国全面禁售模拟电视机,要求今后所销售的25英寸以上电视必须集数字接收和显示于一体,内置符合美国ATSC电视制式的调谐和解码组件。它使美国政府主导的强制数字转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模拟电视机的退场是所有向数字转换的国家迟早都会面临的问题,美国的先行将为随后进入数字转换的国家积累一些可供参考或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美国数字电视进程
美国发展数字电视受两大动因驱动,一是频率危机,二是财政赤字。美国电视数字化的政策方向是通过数字转换释放更多的频率资源,通过拍卖频率获取的收入弥补财政上的亏空。
美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2年。当时的美国广播联盟为阻止广播电视频率的重新分配,防止这些频率落到移动通信运营商等机构手中,以需要为今后发展高清电视预留频率资源为由,提出了发展数字电视的口号。这一阶段主要从事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论证和启动工作。
第二阶段是建设阶段。1992年,克林顿政府为促进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把数字电视作为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这个阶段,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信法》,确立了数字电视标准,制定时间进度表,拉开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序幕。
第三阶段是推广阶段,从1998年至2001年。这个阶段美国的频率危机再次爆发。一方面市场产生了对新的商业无线数据服务的迫切需求,这需要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为增强国土安全,也需要为消防、医疗和警方等公务紧急部门提供频率资源。这两个因素直接推动了美国紧锣密鼓的数字化进程。
第四阶段是普及阶段,从2001年至2006年。这一阶段,由于电视提供了更多的新服务,如交互电视、视频点播、高速互联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和提供天气预报等各种信息服务,数字电视渗透率开始上涨,数字家庭比例开始上升,多数播出机构开始数字化运作,数字电视市场接近成熟。
第五阶段是转换阶段,从2007年开始,一直将持续到2009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日程表,按部就班地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强制转换。
为强制实施数字转换,美国政府综合各方反映制定了日程表并不断调整。有关法案规定:2005年7月1日后,美国市场上36寸以上的电视机均需内置解码器;2006年7月1日后,25-35英寸的电视机也须内置解码器;2007年3月1日,所有大于25英寸的电视机必须内置解码器,7月1日后,13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必须全部内置解码器。2009年2月17日,美国将停止模拟电视信号的播出。
美国发展数字电视的思路和策略
1.做好宣传推介活动,消除用户疑虑,提高数字电视的家庭拥有率
对于数字电视,美国人看法不一。虽然多数公民都购买数字机顶盒,或更换电视机,或升级天线,但仍有不少人不愿意被迫掏钱参与政府主导的数字革命。
为了消除用户疑惑,美国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美国全国有线与电信协会、美国邦联通信委员会和国家广
播协会等机构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宣传美国的数字政策和转换中的费用补贴政策,并建立了三个介绍数字电视的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配合宣传。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也在户外广告牌、公交广告和各大电视台上播放数字教育公益广告,制作供学校使用的专题教育课件,并广泛散发介绍数字电视的多语种小册子,以使消费者早日接受DTV。这些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说服许多人更换了电视机,从而提高了数字电视机的家庭拥有率。
为在2007年进一步做好教育活动,美国国会拨付500万美元专款用于数字电视的专项教育。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在其2008年预算草案中划拨150万美元用于数字电视教育。
2.政府积极主导数字过渡计划,建立对数字电视的新兴治理体制
美国政府在法律保障、财政支持、技术标准、资源分配、设备设计、转换时间、电视内容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放松了行为管制、结构规制,采取多种产业政策,通过媒介企业的巨型化、市场结构的多层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收益结构的混合化、内容流通的多渠道化、公共服务的分担化来解决数字化转换过程中的巨额投入以及潜在的市场风险,抑制垄断、促进竞争。这些措施积极地推动了美国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3.以高清电视和多频道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受众的有效视听需求
美国的数字电视进程长期以来一直与高清电视和多频道服务的发展并轨进行。目前,美国90%的电视台都制作高清节目,播出节目中也有55%是高清电视节目,其中黄金时段播出的高清电视节目占到85%。位居前列的高清电视频道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探索频道、娱乐体育频道、福克斯广播公司、家庭影院、全国广播公司、表演时代和时代华纳TNT电视网。日渐增多的高清节目有效激发了受众的视听需求。2006年高清晰电视机在美国电视机市场的销售超过模拟信号电视的发货量。高清晰电视的发货量超过了1200万部,在美国数字电视市场的比例上升到了85%。
4.以有线和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来带动地面电视的数字化
美国电视产业结构由地面、卫星和有线三大块组成,美国法律规定,卫星和有线必须转播地面电视,因此,美国70%的视听者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或卫星电视网收看地面电视节目的。美国选择以有线和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来带动地面电视的数字化策略。
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利益集团掣肘政策出台
电视数字化牵扯到通信业和广播业为数众多的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集团。虽然美国国会在1997年就设定了地面电视的数字化目标,但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各个利益集团、共和民主两党、参众两院都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互不相让。利益集团与政府部门的博弈严重阻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致使许多政策、法律和法规难以出台,即便出台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2.弱势群体获得的政府补贴偏少
尽管近年来数字电视机价格已经降至原来的一半,但仍高出模拟电视机许多。这打消了许多人更换电视机的念头,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和低工资者。虽然美国也曾设想动用国库补贴这部分人群,但由于遭遇严重的预算危机,财力不足。为此,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2月8日签署了《2005年赤字削减法案》,其中一项规定将地面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的期限从《1996年电信法》原定的2006年12月31日推迟到2009年2月17日。该法案还规定为机顶盒的补贴费总额只有15亿美元,按申请先后处理,发完为止,预计只能补贴1600万户,远不能满足美国地面电视
家庭(2000万)和有线电视家庭(6500万)的需要。如果美国不采取措施改善杯水车薪的补贴局面,在2009年,美国的数字转换期限仍可能推迟。
3.数字电视节目匮乏
目前全美还没有几家数字电视节目库,可供播出的数字式节目仍然少之又少。其次,采用数字技术需要花大力气对所有员工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再培训,而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再次,由于多次翻录导致损害录像效果,偷录盗版者猖狂行动,以致影视节目制作机构不愿意向地面数字电视台供应优质节目。这些都导致美国公众没有积极性将模拟电视机升级换代,致使数字电视机普及率长期停步不前。
经验和启示
1.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平衡各方利益
在推动电视数字化过程中,政府不仅要面对消费者,还要面向经营者。政府的角色在于根据本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通过制订各项法律和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调动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帮助各平台运营商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找准市场定位,采取最适合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收费体系,最终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
2.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对观众来说,模拟或者数字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看到赏心悦目的节目和丰富的内容。因此,发展内容产业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逐步放松行为管制、结构规制,继续鼓励系统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制作更多的精品节目;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外的内容创作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多渠道多层次节目流通市场的形成和跨媒体、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宽松环境。为此,应当对目前的制播体制进行改革,降低节目制作的门槛,限制播出机构节目制作的比例,鼓励节目制作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还要注意加强对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数字内容的网络化使用、著作权信息的保护、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等一系列新问题纳入监管。
3.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促成三网融合美国的实践表明,数字化造成了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业在内容生产、传输方式、信息终端、服务模式、运营主体几个层面上出现的纵向融合。与这一融合趋势相伴随的是,以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为核心而出现的横向分离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陆续放松了多个方面的限制,有力地促进了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业的整体转型,为广播电视数字化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这对我国通信和广电的条块分隔管理的现状而言,尤为重要。电视数字化必然要求通信和广电的三网融合,以此培育一个全新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使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和发行商、传输平台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这条产业链上都能找到适当的位置,为数字电视转换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数据
截至2007年2月20日,全美获得数字电视建设许可或播出执照的地面电视台总数为1702家,占电视台总数的98.8%。实现数字播出的有1601家,其中正式播出的有1195家,试验播出的有406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2006年报告显示,美国现有1.116亿电视家庭,2005年数字电视家庭总数为2200万户。有研究表明,2008年美国的数字电视家庭将达到6900万。(数据来源:marketresearch研究报告《US Market Forecast: DTV and iTV,2003-2008》)
第四篇:IPTV发展情况总结
2010年,三网融合新政推出,但融合步伐一波三折的,回顾这一年的变化也充分验证了融合的竞合本质,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平衡点。
2011年,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以IPTV为代表的互动形态已成为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宽带竞争压力的加剧,还是广电互动电视、家电厂家互联网电视的市场演进,都将对IPTV的发展形成更强的推动力。在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驱动下,2011年,将会迎来中国IPTV产业真正的蓬勃壮大之年。
一:政策:从政策驱动到市场竞择
正如黎明前总要经历一段最为黑暗的时间,而放诸于产业,市场规则的确立前总会有异常激烈的对峙。通过双方的实力展示,逐步磨合确认游戏准则的完善。于是,竞合成为了2010年的主旋律。回眸2010年,上半年,博弈激烈,从政策到市场,烽烟四起;下半年,则合作频频,从合作到合资,暗流涌动。而这一切均为中国IPTV产业2011年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政策驱动效应减缓
在中国,政策始终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广电、电信这两大法律尚不健全的行业中,林林总总的政策在成为了主导产业的关键同时,也成为了制约行业融合的阻碍。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5号文)。随后,从部门到地方,各地开始纷纷进入三网融合的相关准备及应对阶段。尤其是IPTV产业,似乎开始即将迎来
转机。
2月9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责成上海电视台立即停止向广西、新疆电信公司提供IPTV节目信号源的通知》和《关于依法查处广西电信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紧急通知》。
4月12日,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广电局下文(41号),将在全国范围内对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依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依法予以查处,限期停止违规开展的IP电视业务。
6月间,国务院发布《三网融合试点方案》(35号文)
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通知,共计12个城市入围本次试点名
单。将三网融合正式推进到实盘阶段。在这半年内,围绕方案及名单,广电、电信两大部门不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暗战频频,数易其稿,借助媒体不断造势;同时也在市场上利用自身资源构建市场门槛,如工信部联合除广电总局外的相关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而广电总局则在35号文出台后,连续发布了关于IPTV播控平台归属的344号和357号文。期望从内容把控上加强了对IPTV,甚至是电信运营商的进一步控制。也使得以IPTV 为博弈焦点的融合主导权竞争更趋白热化。
一边是国家大力推进,一边是部门针对性封杀,在2010年上半年所表现出来截然相反的上下政策走向,表面来看是因部门私欲引发的产业博弈,带来的是三网融合进程的停滞,但更深层次则是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部门来协调两大部委,导致产业新政的推动乏力,从而带来了政府公信力的急剧下降。由此,形成了2010
年下半年因市场驱动所带来的竞择态势。
市场驱动自发竞择
物竞天择,在三网融合的进展中,当政策驱动的作用在部委博弈下渐渐减缓时,基于市场压力所引发的产
业自我推动开始发挥作用。
尤其是广电体系自身体制的变革,在短期内难以平衡中央和地方,及地方网、台、局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而广电总局的相关政策,一时难以兼顾内部多方利益。导致了2010年广电系统的混沌局面。如从网台分离到网台联动的90度大转弯。而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雷声大雨点小,地方试点城市三网融合方案一直未得到国务院批准等情势,也使得地方的运营商,不得不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未雨绸缪,展开了各种地方举措,从而构成了2010年,尤其是围绕IPTV产业发展的连横新机遇。
于是,在2010年下半年,便有了四川电视台与四川电信的新媒体(IPTV)业务合作协议的签署;宁夏电信与宁夏广电合作成立IPTV内容运营公司;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成立三网融合合资公司;云南广电网络与云南电信签署三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东方传媒(SMG)则酝酿和上海电信成立IPTV合资公司等等市场自发行为,这不仅昭示了,在政策的驱动效应的影响下,市场主导抉择的力量也在逐步显现。随着合作的深入,未来IPTV发展的政策羁绊有望逐步消除。
至于IPTV的政策***,虽然经历了上半年的所谓封杀,夺权,但在地方并不能形成一个长期的效果,尤其是试点城市的推出,其实对于IPTV 的全面化,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政策的壁垒而广电总局动辄政策,看似给力,实则难以上行下达,也令电信运营商得以看穿其“纸老虎”的真实面目,后期虽然保持了和央视等的和谈,但更多把精力放到了指导地方运营商在IPTV市场的实际推广上。毕竟用户代表话语权。
而市场的这一系列自发延伸,其实也是对宏观政策的修订,尤其是在中国的地域经济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将更有助于发挥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地域特点。须知,政策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自下而上的推动。
小结:
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化,2011年,将是关键的一年,由于2010年的整体进展并不得力,因此,无论是从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是市场的业务进展,必须要在这一年有所突破。而IPTV产业,在历经了多年的浮沉发展后,其产业形态日趋成熟,产业价值不断提升,将成为三网融合进程中最为核心的主导型业务,成为两大部门资源融合后最能构建价值的关键。而推进IPTV,需要市场业绩和政治智慧并重!
二、市场:一波三折到蓄势待发
截至2010年年底,根据流媒体网统计,中国IPTV市场用户规模为约800万,略低于我们预期的增速,从运营商的分布来看,中国电信依旧一枝独秀,用户规模达到为668万;中国联通继续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虽在后半截开始发力,但全年增长极其有限,基本维持去年的态势,更多的希望也只能寄托在2011年了;杭州华数则在受到来自广电一系列的政策影响,尤其是播控平台的管制后,已经无形中封杀了他的IPTV对外扩张之路,2010无所增长。
2011年,在宽带市场竞争的压力加剧下,IPTV作为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的最重要业务,将继续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预计2011年底的全国用户规模将接近1200万,其中中国电信突破1000万。
且来看IPTV产业链中的运营商的市场态势:
中国电信:
在中国IPTV的产业发展中,中国电信始终是最为坚定的发展主力,并以每年近100%的比率增长,从2009年的377万,到2010年的668万,并有望在2011年突破千万,从而真正形成具备媒体属性的传播力量。为电信运营商的下一步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必要的支撑。
从2010年的地方电信运营商分布来看,江苏、上海、广东,分别以170万、130万、110万的规模名列三甲,而浙江、福建、湖北、安徽紧随其后,星火燎原之势已成,2011年更将呈全面开花之势。据悉,不少地方省份已经把IPTV纳入KPI考核之内,这将极大有助规模的发展。
2010年的政策危机,对于电信IPTV业务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滞缓了上半年的发展速度以及干扰了IPTV集采的时间表。据悉2011年春节后,电信运营商将马上举行IPTV终端的集采,预计本期集采将主要以高请机顶盒为目标,而借助集采进行价格调控,则将更有益于用户规模的扩大。先利用电信的市场渠道营销优势,迅速建立用户规模,然后通过服务营销,沉淀出优质客户,这是电信一贯的手段。电信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探索,在增值业务方面也已经小有所获,尤其是在上海,借助其集中的庞大用户规模,已成为新业务的孵化器。2011年,作为电信运营商,在IPTV业务方面,应该是加大各省市间的沟通,尤其是业务互通,推动优秀业务的互相落地,从而减少业务的拓展时间差,加速产业盈利模式的发展。
在注重终端产品价格和业务拓展的同时,运营商必须要加强对现有终端产品的危机意识,要更多关注产品的能力升级,否则IPTV的终端和业务间就变成了小马拉大车,当业务体验无法得到充分展示时,这将对产业后续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的IPTV事业,在2006年,北京联通开展名为“宽频空间”的IPTV业务而被上达天听,导致直接叫停后,便陷入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尴尬状态。联通集团层面对IPTV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而是将其交由地方联通自行发展,但相比宽带、手机等业务,IPTV在收入考核和售后服务方面性价比不高,因此除了哈尔滨、河南、辽宁三地外,其他地区均未形成相应的市场规模。
但截止现在,哈尔滨受地域和产品局限,用户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哈尔滨除了在中国IPTV发展史上的首义价值外,其历史使命已经基本结束。河南的农村模式,则受到其技术架构和地域经济的限制,如果不能借助农村模式的曲线价值,进行用户的对外延展,就其模式本身而言,所能带动的用户规模亦有限。辽宁则属于新兴发展地区,但大连AVS-IPTV只是个政绩项目,只有沈阳通过和百视通的合作,用户增长相对较好.除此之外,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联通在IPTV上基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地区了。
2010年,在国家三网融合的推动下,中国联通也开始再度关注IPTV,推出了名为“家庭宽带多媒体”的互动业务(简称家宽业务)。并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共选取了北京、青岛、大连、绵阳、天津、武汉、长沙、杭州、石家庄、哈尔滨十个城市作为业务试点。在2010年年底,开始制订家庭多媒体业务的平台和终端标准,召集厂家进行平台测试,并在2011年2月进行终端测试,并筹备进行设备招标,从而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但观察联通这一系列的举措,感觉联通依旧是属于被外部环境所推着走,自身内部并未真正的考虑成熟,尤其是在互动视频业务采用IPTV还是互联网电视的模式上,仍处于徘徊阶段。而之前因IPTV所受管制的阴影,也导致了其在业务称呼上选取了“家宽”这么一个中性且带有缓冲的名词。这固然具有周全性,但也反映了在业务方向上的不明朗。
而落实到地方十个试点城市上,目前虽然平台已完善,但系统厂家良莠不齐,内容合作方一直都没有确定,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IPTV和互联网电视双播控同步发展的态势。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形成左右互博的局面,再度影响联通业务的对外拓展。
从联通集团的业务发展来看,iPhone在2010年成为联通的救世主,随着2011年iPhone市场份额被其他运营商的瓜分,联通必须寻找新业务突破口,否则前途堪忧,而基于宽带的IPTV或互联网电视,会是联通不多的选择。因此,相信2011年,联通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但项目的进展在于高层领导的思路。
央视国际:
2010年,对于央视国际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拥有地方电信对百视通一贯强势的不满;广电总局政策力挺央视IPTV,播控平台强行落地试点地区的大好条件。但可惜央视继续维系着他们光打雷不下雨的作风,错失良机。
播控平台建设权的获取,是央视借助政策的又一大实利。但关注了政治业绩,忽视了市场合作,尤其是低估了各地有线网络间的反弹力度,导致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内部体系的平衡中,建成的播控平台缺乏和电信的对接,而更象是个形象工程。
这其中,基于广电344号文,所指定央视国际IPTV的“中国广电IPTV”的呼号,已成为导致央视国际和电信运营商在IPTV合作中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的关键,因为这个呼号的存在,使得双方的IPTV合作从市场博弈更多转向了意气、面子之争。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这都几乎已成了央视国际这几年发展的宿命。也许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话送给央视国际最合适。
东方传媒百视通(SMG)
2010年,对于东方传媒百视通(原上海文广百视通)而言,并不平静,一边要维系IPTV市场的延续发展,积极谋求资本市场的突破;一边要均衡和电信、广电间的地方矛盾,同时在应对市场危机的同时还要应对总局政策。
截至2010年底,百视通依托中国电信的发展,其用户规模已超过600万。并在2011年1月11日,成功借壳广电信息,登陆国内A股市场。形成了资本和市场的对接,为下一步的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百视通在IPTV上的收获不仅在于其专注和坚持。同时相比央视,在市场上还多了一份灵活性。不过这也使得其处于电信和广电的斗争夹缝,位置比较尴尬。其中2010年广电总局344号文的播控平台之争,更是明显的扶央视,压文广,但幸好地方广电也各有想法,央视又不给力,得以了给百视通一线生机。但如何均衡试点城市中非百视通所属播控平台的政策指定(央视)和市场认可(SMG)间的平台之争,仍是考验百视通政治智慧之处。
2011年,对于百视通来说,是必须在IPTV上加大步伐向前的一年,其动力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压力。依托上市资本,文广可考虑在地方广电反弹较严重的地区,采取分成让利等灵活的方式,携手电视台把用户规模做大。在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上,一则可能会采取更为务实的合作策略,以稳固合作关系,二则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巩固双方间的合作关系。
随着产业的深化,内容将成为IPTV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在这一方面,百视通前期的积累将焕发出巨大的价值,尤其是在高清视频方面,百视通依托NBA、英超等赛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清体育赛事播出平台。而东方传媒和文化产业基金的关系,以及资本市场的后盾,将会有益于形成上游制作和IPTV播出间的优势互补,百视通在内容上的先发优势,将成为应对其他牌照运营商竞争的优势门槛之一。
但同时,资本市场是把双刃剑,百视通需要规避因业绩压力而可能带来的急功近利举措;来自政策上的潜在危机,需要通过市场业绩来进一步推动;在市场业务拓展上,如何处理好IPTV和互联网电视在推进过程上的商业模式矛盾,更是百视通需要在2011年慎重面对的。
上市是百视通和IPTV的双赢,2011年,将会吸引更多的运营商以此为卖点谋求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为国内IPTV市场增加更多的活力和竞争力。付出终有回报,这句话可以说是百视通这几年坚守IPTV的真实写照。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则是百视通未来所需谨记的。杭州华数
2010年的华数,成为三网融合下的广电宠儿。被广电总局寄托了极大的希望,无论是NGB、国家有线、还是试点城市,都被列为典型样板。可谓声名在外。
但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使得地方广电开始加强了自身的互动电视平台、业务建设,这使得华数原有的向外延伸的IPTV平台加内容的合作输出,逐步弱化为内容提供商。因此,2010年华数的IPTV用户,基本维持原状,在浙江省外正渐被地方广电所替代。而广电总局关于播控平台的344号文件中,将未来IPTV播控平台交由央视国际负责,这将使得华数规划中的和通信运营商的以IPTV为名义合作之路,失去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因此,2010年之后的华数的主要精力,正由原有的IPTV转向互联网电视,期望借助华数的内容优势,合作策略的灵活性,加上家电厂家的市场渠道和规模潜力,打造互动媒体的新合作之路。
在目前的7大互联网电视家电厂家中,华数和TCL、长虹的合资公司欢网一起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华数视联,和海信在互联网电视方面也进行了资本合作,和康佳、创维、海尔等也建立了合作。可以说,华数在互联网电视的对外合作面上是所有牌照商中步伐和节奏最快的,其实这也是华数暨IPTV之后力图打造自己可控的新互动媒体王国。
但互联网电视产业目前仍处于商业模式不明晰的时期,相比巨大的内容版权投入,源自家电厂家有限的终端合作费用远远有限,对于华数来说,其路亦漫长。
2010年,华数和中国联通也就互联网电视方面沟通频繁,并形成了相应的合作意向,但从业务形态来看,其模式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概念上的互联网电视,更象是互联网电视名义下的IPTV。不过,这也反映了华数在市场合作中的灵活性。
此外,华数也在积极寻求尝试百视通的借壳上市之路,如能顺利登顶,则将有助于华数互动媒体的探索之路,毕竟依托浙江本地,在业务的积累方面,华数经验弥足积累;在市场合作手腕上,华数更加的精明果断。
南方传媒
南方传媒虽然很早就拿到了IPTV牌照,但他这几年一直在IPTV上没有过多的进展,主要原因还在于无法协调电信IPTV和广电互动电视之间的市场平衡问题。南方传媒是“由省、市、县广播电视系统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全省性事业单位,和地方广电间关系紧密,因此,如果南方传媒大规模开展IPTV,势必会和地方有线电视形成左手打右手的局面。于是2010年6月,南方传媒在其IPTV牌照年检之时,作了主动放弃,并可能以此为条件换取了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并期望借此延展其互动视频的产业之路。据悉,南方传媒和优朋普乐已形成了较深的合作,并且以八方互动的业务名称,走机顶盒+电视机的互联网电视模式。在家电厂家中,创维和南方传媒合作较为紧密。其中,南方传媒内部关系复杂,是导致这几年业务一直无所建树的关键因素。而这也是值得我们留意其后续走向的重要参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IPTV业务开拓中,其实还是有不少突破的,无论是和中国电信的湖南,还是和广电的山西新媒体公司。但受国际台的自身体制所限,以及内容上的先天缺失,导致其业务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2010年,国际台获得了广电总局许可的开办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的权利。网络台的开播,或许可以弥补国际台在内容上的短板,而互联网电视牌照的获得,则可以形成和网络台的优势互补。国际台的优势是可以借助网络台的名义,更好的集成网络资源,从这个角度,可能互联网电视更适合国际台现有资源的整合。但是,国际台内部体系依旧复杂,尤其是国际台下属子公司众多,于是便也面临着拓疆之前先定内乱的前提。而内耗是最消磨时间和时机的。
小结:
IPTV是规模产业,依托的是规模效益,在经历了2010年IPTV的市场竞合后,电信运营商从自身的产业结构延展角度出发,更需要大力扶持能和高宽带相匹配的互动视频业务,如IPTV。而这也形成了产业的主要推动力。另外,在IPTV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缺少资本的介入,而2010年百视通依托IPTV而成功上市,则为产业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将有助于更多的资本力量的进入,这将成为IPTV市场的加速剂。2011年,无论从内部的压力,还是外部的动力,IPTV市场必然将迎来更快的发展。
三、格局:互动多元,大势所趋
三网融合后,视频媒体的交互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视屏上,IPTV、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会是未来三大主流。随着融合进程的加快,广电有线双向改造的IP化普及,IPTV和互动电视之间无论是技术还是业务,将越来越同质化。未来最大的区别在于运营者的思路和市场手段。
其中,广电互动电视拥有的是庞大的数字电视用户基数,以及一贯来广电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电视领域正统地位。但欠缺的是市场化服务意识,多的是来自意识形态的束缚。而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局、台、网间的定位不同,已引发长期以来积累的内部矛盾,导致他们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地方广电长期的割据格局,使得他们很难构建起统一协调的用户市场,只会形成诸多有实力的群雄并立局面,而总局指导思路的反复以及过渡参与,可能会使诸多地方在分、合选择以及各种被推荐的带有地方特点的所谓模式中迷失。因此,广电互动电视的发展,在现阶段,还是要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借助三网融合的东风,在业务和市场上多下功夫,贴近用户,服务用户,做好在现有数字电视基础上的升级。并且要具有开放合作的形态,在内部倾轧和外部竞争中,做到有舍有得。广电只要能把手里的数字用户消化了,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中,高清是广电互动电视在现阶段抗衡电信的一个卖点。
电信IPTV,多年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布局以及发展模式,和广电牌照商的合作形态也已成型,而最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营销能力,能迅速的积累起IPTV用户,并且由此形成可预计的商业收入;在商业模式上虽然还不是最优化,但已形成了可复制的模式。三网融合的推进,更是会逐步打破了横膈于广电电信在IPTV上的政策壁垒;在用户市场上,用户已经形成了对IPTV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对于电信运营上来说,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步伐的快慢。
2011年,在宽带市场的压力下,IPTV会迎来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县级地市会是IPTV基本需求最大的地区,但同时也是和地方广电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县级地市无论是从业务还是市场需求点上都会和城市有所不同,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2)城市地区的IPTV,要注重业务和内容的开拓,尤其是高清内容。而在终端产品上,在注重价格的同时,必须要提升终端的功能,否则将在不久面临产业升级的危机。
至于互联网电视,2011年基于电视机产品形态的市场会有较大的发展,但整个服务型的产业形态却依旧处于不确定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产业链的主导者不确定,随着广电总局互联网电视牌照发放的增多,牌照运营商的话语权正不断削弱,家电厂家依托用户规模和渠道优势,则在不断提升他们的话语权,而2010年下半年从互联网电视向智能电视的思路转变,其目的就是主导权争夺。
2)牌照商立场难确定:目前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广电运营商也同时是IPTV的牌照拥有者。而IPTV和互联网电视未来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商业模式应该是IPTV走前向收费,互联网电视走后向广告。但同一个运营者,同样的内容提供,这一碗水如何端平,如何不形成内部冲击,这值得牌照商思量。
3)盈利模式不确定:在牌照商+家电商的互联网电视商业模式中,商业模式更多是注重后向广告而非前向,但这一商业模式,在短期内是很难构建出效益的,而内容的投入,是持续并且不断水涨船高的,目前来看,互联网电视的自我造血功能尚还不足。
4)发展走向不明确:互联网电视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依托电信运营商,在封闭的内容提供下,以互联网电视的名义,走着IPTV的商业模式;二是家电厂家强势主导,以开放、智能的名义走着GOOGLE TV的模式。前者变形,后者另类,都不符合总局心目中的形态,都有可能面临相应阻力。
目前的互联网电视市场依旧处于有量无质,有终端产品的规模而缺乏收入效益的境地。而以上几点的不明确,有可能导致互联网电视2011年的发展依旧处于产品功能性的市场,而非服务性产业的市场。
随着互动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和观念普及,2011年,我们还可以关注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盒子市场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推出基于自身网站内容的高清播放盒子,譬如乐视、优朋,依托电子市场、家电卖场等渠道,进行推广。还有很多厂家,会利用互联网内容,推出山寨盒子。而这类产品很有可能在娱乐较为贫乏的县级地市形成一定规模。同时也形成了推动整个互动产业自下而上的不可忽视的草根力量。
小结:
融合大势下,视频内容的交互化是必然的方向,而在产业发展中,也必然会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形态。随着产业在技术、内容、产品上的逐步趋同,最后比拼的更多是服务和体验。在这一点上,长期注重用户市场的IPTV可能相对会有一点优势。但随着时日的延伸,彼此间的间距也会逐步拉近,因此,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优势,在多元产业格局中保持优势是各产业形态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
结语:给力之年
也许多年以后,IPTV也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被替代,但互动媒体的蓬勃发展,IPTV功不可没,而当一个产业的用户规模过千万之后,便会进入一个飞速增长的新阶段,并且在产业形态上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突破。中国的IPTV,在2011年将身处于一个更加多元竞合的产业环境中,机遇和挑战并存。IPTV和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之间也会形成更多的交汇,甚至是融合,从而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也许,2011年,我们关注IPTV,不仅仅是关注他的规模,业务,而是会更多关注IPTV的下一代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我国IPTV发展论文
一、IPTV发展现状前景
IPTV作为电视新展现形态的数字新媒体,日益被用户所看重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全球IPTV快速发展大趋势一样,随着国内运营商IPTV试商用的地区与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IPTV认知程度的提高,在用户规模总量偏小的基础上,我国IPTV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PTV用户总数已经从2004年的4.6万增长到2007年的120.8万。2008年以来,虽然处在电信业产业重组的诸项事宜未落定而造成不利影响的背景下,我国IPTV用户总数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底,全国IPTV用户数突破300万,与上年同比增长超过1.5倍。
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印证了电信业的媒体属性。就电视内容本身而言,与传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相比,IPTV并无区别。由于网络互动性特征的存在,让IPTV更方便地提供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增值服务。电信重组改变了现有电信运营商的格局,中国电信将是IPTV发展的先行者,中国联通是IPTV业务的追随者,中国移动将凭借其资金实力,将IPTV作为发展固网业务的主要手段,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助力。
二、我国IPTV存在的发展问题及其政策原因
IPTV代表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我国IPTV发展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庞大的宽带用户群是IPTV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如何在宽带用户中大力发展IPTV用户,是电信企业等IPTV运营主体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IPTV是集互联网、电信、娱乐于一体的新型业务,它涉及PC终端和电视机终端。因此,传统的单一电信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IPTV业务发展的需要。从2003年至今,经过6年多的运营,我国IPTV运营商仍然面临运营模式和生态链的问题,如内容、运营模式、收费模式和生态链等,依然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各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找到了完全适合IPTV发展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与IPTV类似,从全球来看,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融合性业务商业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盈利的根本除了成本因素之外,扩大用户规模及提升其ARPU成为关键。数字电视的发展就是如此,仅依靠传统的广告盈利也有很多问题。
数字内容是IPTV等数字新媒体吸引用户的根本动力之一。随着数字新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和人均媒体消费的提高,内容为王的日子即将来临。但是,我国IPTV主要运营主体——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国有电信企业在内容上不具备竞争优势。我国互联网上混乱的版权状况和免费的业务形态,对IPTV内容价值形成较大压力。部分IPTV运营企业已经遭遇知识产权费用过大等问题;当前IPTV传播的内容主要以传统电视节目为主,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数字新媒体内容还相当缺乏。实际上,我国的传统电视节目也不能满足观众对媒体内容的渴求,只有15%左右的电视节目是首播的自制内容。
IPTV具有区域竞争市场特征。从竞争的角度来讲,每一个IPTV运营商所面临的竞争对手首先是当地的广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IPTV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当地的广电系统。目前,部分地区正在尝试从党建、农教等行业性业务入手,逐渐拓展与电信在IPTV经营上的合作范围和合作层次。
三、我国IPTV发展趋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不同的网络设施产业,正加快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的步伐,是产业发展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随着200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8年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包括IPTV在内的三网融合性业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IPTV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和互动形式。随着应用的不断普及、市场规模的扩大,IPTV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进入,他们将为内容的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和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3G已经走入大众市场。从用户角度来看,3G终端可以成为IPTV用户终端的有效延伸。借助于3G终端个性化,IPTV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将会得到极大释放。随着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运营商不同的发展战略对IPTV的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对于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来讲,IPTV都会是其业务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获得IPTV牌照的5家IPTV牌照运营商已经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发力IPTV;而广电运营商通过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和互动化也在推进向数字新媒体转型。2008年底,我国拥有300万IPTV用户,到2011年,我国IPTV用户总数将达到2200万。
产业共赢是IPTV和数字电视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IPTV的媒体属性要求IPTV运营商以市场为基础,以网络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合作。IPTV业务运营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接入带宽上,而是在内容上,这是电信的弱项。因此,要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发挥IPTV与数字电视的功能互补性。除功能互补之外,还表现在覆盖区域的互补上。在那些有线电视不能覆盖的地区,IPTV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IPTV是下一代网络(NGN)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未来数字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形态。随着ICT的发展,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电视机终端和PC终端都可以同时连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多种接入方式并存,保证以最优的方式提供单播、组播、广播和双向交互业务的发展,满足数字新媒体的需求,电信与广电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必然实现。IPTV和数字电视运营主体应该摒弃成见,相互借鉴对方发展战略、运营经验,共同推进三网融合,形成合产业共赢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四、促进我国IPTV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在全球IPTV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环境下,需要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强化三网融合政策的制度效应、立足IPTV的规模效应、培育电信和广电竞合效应、推进数字电视等媒体的集群效应,以有效促进我国IPTV产业进一步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1.强化制度效应,修订《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分类发放标准,扩大IPTV对内开放范围,制定互联网视听服务业务指导目录,做好IPTV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统筹促进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实现政策功能有效协同,消除制约三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
2.立足规模效应,以规划为导向,上下结合,重点突破,扩大IPTV应用范围和市场规模,推进产业化运营。以三网融合为目标,推进IPTV产业化运营。广电部门增加IPTV牌照申请的范围和牌照数量,为国有电信企业增发全国性IPTV运营牌照。同时,要快速处理有关IPTV业务的申请不能无故驳回申请。鼓励国有战略投资者投资IPTV相关数字内容提供企业,提高IPTV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3.培育竞合效应,依法监管IPTV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为,鼓励电信、广电等运营主体加强技术、业务、市场和战略等层面的合作。
4.借助电信企业的运营经验和资本,推进数字电视接入网建设和骨干网改造,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化步伐,与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共同做大数字新媒体业务市场。参考资料: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