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级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工作报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xxxx县xxxx中学 课题研究小组
2013年7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xxxx县xxxx中学
课题研究小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是xxxx县xxxx中学于2011年11月经xx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xx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xxxx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目的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预计2013年7月完成研究任务并结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实验,我们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更富生机与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2、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3、形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很好的融合一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理论基础。
2、调查法::调查我校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3、行动研究法: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不断充实完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压力的策略,使之更具实效性。
4、个案研究: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进行追踪分析。
5、对比实验法:设置对照实验,不改变对照班的条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对比实验,以求真实的实验结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请有关专家指导评价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11年7月——9月)。负责人:xxxx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书籍。
2、组建课题组、落实研究成员。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4、以学科组为实践主体进行前期调研。
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负责人:xxxx
1、收集有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材料,了解国内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方面的成果,加强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确定子课题研究方向。
2、选取实验班、确立对照班。
2、初步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3、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
4、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利数据,整理分析实施过程和成败。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负责人:xxxx 整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本阶段邀请专家组对实验班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鉴定,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届时,要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自我鉴定。对实验教师发展情况(包括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存在的问题、实验论文、阶段性总结、教学随堂日记和各阶段对实验教师的评价等),学生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建立专门档案,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以备结题时专家查阅。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创课题研究学校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给活动以强有力的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成员:xxxx
xxxx 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xxxx
主持课题全面工作与语文学科的研究。
xxxx、xxxx 负责政治学科的研究及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与整理 xxxx
具体安排、指导课题研究实验与语文学科的研究。xxxx
课题研究及撰写报告。xxxx 负责物理学科的研究
xxxx、xxxx 负责数学学科的研究及课题研究及资料收集与整理。
2、专家指导
我们适时邀请县教研室、镇乡教办领导给予指导,我们甚至不惜花费一定财力邀请高校专家、科研机构专家给予理论和实践指导。
3、财力保证
我校为搞好课题研究,每学年都要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物品,校图书室要购买大量书籍、报刊、杂志,为营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研究”氛围,学校设专一活动室,并精心布置,新开辟几处宣传栏、经典评价栏,开通校园广播,校园内外根据活动增设广告标语。今后学校会把更多财力用于课题研究工作,在经济上给予保障。
4、落实奖惩
课题研究功在千秋,利在学校和师生个人发展。凡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都要给予大力表扬、宣传和物质奖励,并与评优树先、晋级挂钩。相反,对于那些应付了事的处室和个人要严肃批评,并取消其评先晋级资格。
四、课题取得的成绩及自我评价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更富生机与活力,构建高效课堂。
2、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3、形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很好的融合一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形成了《“星光璀璨大课堂”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6、形成了《“星光璀璨大课堂”语文教学模式初探》。总结反思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有以下体会:
1、本课题选题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适应素质教育实践的要求。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在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学有所成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是根据当前教育形式和学校、学生实际确立的,目的是不断充实原有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的方法与策略,解决当今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这对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研究过程扎实规范,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研究结论真实有效。为做好课题研究我校成立题题研究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适时邀请县教研室、镇教研室领导给予指导。每学年都要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物品,校图书室要购买大量书籍、报刊、杂志,在经济上给予大力保障。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先随机选取了实验班,确立对照班。将在实验班进行的教学策略与对照班做对比,观察、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听课效率情况。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过程,研究学生知识产生过程,和学习压力产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定点开会讨论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扎扎实实进行,不断改进研究思路和方法,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3、研究成果显著,处于较高的理论水平。
本次课题研究形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过重学习压力三个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很好的融合一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其理论在省市级也处于领先水平,非常值得向全市推广运用,以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五、经费使用情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共花费400元。
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200元。印刷、复印费100元。外出学习费100元。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共花费500元。
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200元,印刷、复印费100元,外出学习费用200元。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共花费280 元。
印刷、复印费100元。会议费用50元。主题活动费100元,专家咨询电话费30元。
以上3阶段合计共花费1180元
六、经验体会、问题与不足
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说我们圆满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之所以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在于依据了先进的理论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初步建构和改进各项有效策略提供
了理论支持,有关专家和县教研室领导的实际指导也促进了我们实验的成功,同时在实验中,课题组成员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实验减少了失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每种教学模式用的时间长了,学生慢慢也会产生懈怠感,经常变换评价的形式以保持兴趣,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具体运用各种有效策略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一定会认真工作、继续努力,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指导促使我们实验的取得更大的成功。
2013年7月
第二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提要: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本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阐述要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五、利用课外延伸,发展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文: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以兴趣为基础,并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 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它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在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困难的要求,学生本身是问题情境的一个成分,不能由教师把问题情境“转交给”学生,而是需要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己认清、发现解决问题的障碍,产生想要排除障碍的欲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如图)我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学生就说是直角三角形,再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学生很“自然”地说是锐角三角形。我揭去盖着的纸,一看,不对了,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刚才看到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就可以断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却不能断定是锐角三角形?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产生了探究的心理。于是,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发现了:“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因此只看到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不能断定它是锐角三角形。”一个疑问解决了。
“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锐角,为什么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我又提出了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再一次使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我进一步指出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也就是两个内角和要小于180°。这就引发了三角形内角和问题,通过试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往往容易使学生疲劳,丧失信心,学习兴趣都被压抑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眼,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例如教学“平均数”,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平均数”概念,但“平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数值,学生不易理解。我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2根小棒,分成三堆放在桌子上,每堆根数分别为3、7、2,再要求学生把根数不相等的三堆小棒,设法移动一下,使每堆小棒的根数相等。这时学生都个个跃跃欲试,或是从第二堆7根小棒中拿出2根放到第三堆里,再拿出1根放到第一堆,得出每堆4根;或是先把三堆小棒合起来,在平均分成三堆等等。通过操作,使学生领悟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几个不相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等办法,使他们变成相等的数,为建立“平均数”概念积累感性材料。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一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的时候,就会体验到只有相对的两个长方形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次,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的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根木条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的木条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对长方体棱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尽情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
例如教学“利息”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任务:
1、到附近的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所调查一下存款的利率和国债的利率;
2、询问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所的叔叔阿姨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之间的差别;
3、做一次尝试:用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存一次款,并了解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
再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入时,提出:“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知道这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知道是否适合你穿;公安人员从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由此引入课题。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例如教学“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桌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
又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导入时,我出示两组题,男、女生各算一组,比赛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第一组(男声做)第二组(女生做)
268-25-75 286-(25+75)
726-56-144 726-(56+144)
945-248-252 945-(248+252)
这时学生的热情很高,不过在动笔计算的过程中,女生做得很快,男同学都很慢。部分先做完的男生很不服气地开始找原因;女同学的题目计算起来简便,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得和是整百数,一个数减去整百数当然比较方便。此时,女生也承认自己做的题比较简单。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组前后对应的两题虽然算法不一样,但结果却相同,中间可用“=”相连,我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大胆猜测:这里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课题由此引出。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的情境之中。
五、利用课外延伸,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密切配合、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讲完“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我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味精,一袋食盐,一袋大米,一条鱼,一个鸡蛋,一个西瓜,一台电脑。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能够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还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再如,讲完“圆的周长”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给学校的圆形花坛围上篱笆,请你算一算,得需要多长的篱笆?”学生课后要去找工具测量,才能完成这个作业。这样的作业,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感到新鲜,愿意去做,学习兴趣得到了发展。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数学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P247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P96-97、《小学数学教学研究》P203
第三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齐贤中学徐美群
摘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提高生物学教学中的趣味性,不仅顺应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而且也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是与教学规律相吻合的,与启发式教学思想相一致的。
本文对上海市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用)的知识内容,运用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运用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则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使学生乐于获得知识、技能和不断探索,发现客观规律的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它带有情绪色彩。在这种情绪下,大脑皮层位于兴奋状态,可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好的效果。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而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生物教师去探求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上海市初中《生物》教材上、下册(七年级用)1、1、2上海市奉贤县齐贤中学99学初一(1)班56名学生,初一(2)班52名学生。
实验前,对已学过自然学科中生物知识及人体卫生知识的两个班学生进行基础测试。结果基本相同(见表一)。可以认为是生物学成绩起点相同的两个平行班。
学生原有的生物学知识(表一)
运用教学科学研究等组实验法,从1999年9月至2000年6月进行为时一学年的实验。把齐贤中学初一(1)班作实验班,教学中采用各种旨在提高学习兴趣的措施,把初一(2)班作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分别进行测验,再运用统计学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法,检查实验生,学生对生物课学习情况。
2、教学实验结果
两班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情况(表二)
两班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情况(表三)
其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
3、分析讨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改进教学方法着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见表三)。
4、1利用心理效应,促进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心理、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对方施加某种心理作用或影响,都会产生相应于该种心理特征的效果或反应,这就是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效应,因势利导,采用符合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绪论作为教材的开始,对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生物教材的绪论主要通过提出并解答三个问题:1)什么是生物学?2)为什么要学生物知识?3)怎样学习生物学知识?讲述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生物课与学习方法。其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今后学好生物学知识做好思想准备。为此,我在实验班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拥有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指出,还有许多动植物有待开发和利用,使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和学习生物学的关系:通过介绍我国科技工干作者在生物学领域中的突出成就,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也指出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不失时机地列举发生在自己身边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如周围享用的科技成果,环境污染等,使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社会质量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留下一个“生物学必须要学,还要学好”的第一印象。
兴趣是学习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兴趣可使大脑皮层兴奋,思维活跃,提高观察力和记忆力。
生物学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与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可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有很高的兴趣,尤其是初中生,但他们认识较低,常带有“猎奇”心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应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主体作用,使学生对生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技能要先易后难,先局部后连贯,较复杂的要分段、分步进行,化繁为简,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师在讲解了其构造、性能后,对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观察五大步骤的操作要点细讲解,关键处特别强调。对光做到“三转”,调焦要遵循“先下后上,先粗后细”的原则,使学生在视觉空间上形成正确的映象,然后,在掌握所有的局部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经过多次反复,学生逐步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也体验到成功使用显微镜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
3、2利用竞赛法,成绩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竞争机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若把它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采用小组间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识记和激发识记兴趣,这项活动学生思维活跃,效果显著。出题比赛让学生自编习题,并进行评比,以求训练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高思维能力。竞争意识是竞赛法教学的主要依据,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竞赛法正好为他们提供一个机会,即使是以往不愿显示自己的同学,竞赛时往往也会有出色的表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任何人都有探求知识的需要,对学生来说,这种需要,就是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学生的这种需要越强烈,学习动机就越强,越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反之,学习动机就弱。为了调动学生的这种需要,我在实验班尽量的创设些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设性思维的过程。3、3、1课题引入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搜集与新课涉及的知识点相关疑问和感兴趣话题,然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然后,教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同时,教师提出有关启发性问题或用直观材料设疑引入新课,例如,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一节提问:秋季道路边的悬铃木何处叶最迟落下?又如在“细菌”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在“叶的蒸腾作
用”教学时,提问:水为什么能向高处流?“遗传和变异”教学中问:父母全是双眼皮,女儿为何是单眼皮?等等。
另外,运用成语、俗语等提一些使学生觉得新奇而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如用“鹬蚌之争,鱼翁得利”这个成语问学生鹬蚌为什么会相持不下来引出课题。同时,一个章节的引言也可以在上节课结束时讲,这样,下堂课的导言就成了上堂课的结束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此一来,不但能激发学习动机,还能诱导学生去预习教材。3、3、2实物媒体
实验表明: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标本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许多比较深奥的生物学知识,若是通过具体的标本或实物来揭示,对增进学生的感性体验,化解难点等方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课前布臵学生准备花的标本,课上教师放大镜、显微镜、刀片等必需的观察器材分发他们,启发他们对照教材,认识花的各个结构,尤其是雌蕊和雄蕊的结构:在学习“动物的个体发育”时把“蛙的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的标本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眼见识见识,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这样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直观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也显著。
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相适应,初中《生物》教材增编了“看一看”“想一想”,用于观察的材料很多,准备需要充分。为此,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取材方便的优势,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发动学生自带有关实物或活体标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式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根系”一节教学时,课上仔细观察,白带的根系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列表比较两种根系,这样,学生把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牢固的掌握了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区别。
3、4满足情感的需要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年龄、个性、家庭背景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决定于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情商因素,事实研究表明:人的智力
活动受情商的控制,智商成功因素的占20%,而情商占80%。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不大,导致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情商因素的差异。
情是人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好恶的倾向。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前提,这种情况在中学低年级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因为生物教师信任他,关心他,感情好而对生物发生了兴趣。因此,我对实验班的学生尽量的多接触,尤其是差生,从多方面关心、爱护,凭借自己的情感去熏陶、感化、塑造学生,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掌握生物学知识。
4、结论
兴趣是个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的学习愿望驱驶下,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时,教学任务才能得到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在主本意识强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如林编著《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
2、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3、王煜峰 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
4、种焱注重提高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2期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开题报告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实验小学 张小柳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日趋下降,与音、体、美等其它课相比,语文课简直是在受罪。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课后单一的作业形式及做不完的作业,使孩子成天埋于题海中,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而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因此我们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很多。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德国的赫尔巴特到美国的杜威,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之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于漪等,都在不同的年代,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体会,论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
在西方,对中文的关注也是近些年来开始的,所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研究还不完善,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在英国,小学教育遵循“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 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激励学生动口、动手来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案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每年举办 “中国周”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特征,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全部四年级的学生带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中国城”(华人居住区)和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在国外,还没有专题的研究,但这些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却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下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诱、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下动力,并在漫长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
2、教学效率:所谓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探索。
2、教师需经常集体备课,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互动,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乐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并保持和提高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2、发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富有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从而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解放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哪些
2、教师个人情感因素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
3、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
4、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八、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创设了条件。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被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乐学、善学。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选题、立项、进行资料的查新,成立课题组,确定人员.请专家讲座指导,培训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制定方案等基础性工作.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8年3月):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等方法手段摸清学生学习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抓好研究管理,探讨增加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策略,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生动活泼有特色的英语课堂,形成阶段成果.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人员保障:课题研究者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评比中获奖,有着较强的主动发展意识,愿意投身于艰苦的课题研究中。
2、实践保障:该课题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紧扣课堂教学阵地,研究内容贴近研究对象,这给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资料设备齐全
我校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各种教学配套设施优良,软硬件建设齐全且较为现代化,馆藏图书丰富,并开通宽带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便于对各种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随机通过互联网与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
4、经费保障
学校非常重视本课题,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一切必要的经费保障,能为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经济后盾。经费来源:①学校科研基金支持划拨;②参与人员共同集资;③争取相关企业友情赞助。
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实践成果
1、构建形成新教学方法、模式。
2、学生学习面貌明显改善
3、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明显增强
(二)、理论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集
3、课题研究案例、反思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实验小学 张小柳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日趋下降,与音、体、美等其它课相比,语文课简直是在受罪。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课后单一的作业形式及做不完的作业,使孩子成天埋于题海中,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而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因此我们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很多。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德国的赫尔巴特到美国的杜威,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之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于漪等,都在不同的年代,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体会,论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
在西方,对中文的关注也是近些年来开始的,所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研究还不完善,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在英国,小学教育遵循“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 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激励学生动口、动手来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案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每年举办 “中国周”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特征,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全部四年级的学生带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中国城”(华人居住区)和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在国外,还没有专题的研究,但这些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却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下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诱、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下动力,并在漫长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
2、教学效率:所谓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探索。
2、教师需经常集体备课,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互动,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乐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并保持和提高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2、发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富有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从而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解放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哪些
2、教师个人情感因素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
3、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
4、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八、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创设了条件。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被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乐学、善学。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选题、立项、进行资料的查新,成立课题组,确定人员.请专家讲座指导,培训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制定方案等基础性工作.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8年3月):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等方法手段摸清学生学习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抓好研究管理,探讨增加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策略,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生动活泼有特色的英语课堂,形成阶段成果.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初步摸索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发掘教材的美,灵活处理教材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课,揭题时,可以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头脑里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拉萨的天空?”老师在题目下画下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湛蓝、神往等,教师先不作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去揣摩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
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Powerpoint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采用了:情景评价(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夸赞评价、幽默评价等。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
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
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
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4、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
低年级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识字资源,拓宽识字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在阅读积累及习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校园内还涌现了一大批 “读书之星”、“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作家”学生近两年来发表的上百篇习作即将编册成书。
(三)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的建立,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搭建了平台,让教师能有共同语言进行学习交流。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学习和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热情,极大地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
十、问题与启示: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同时也引起了深深思考:兴趣是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束火炬,它可以照亮学生心扉,打开他们知识宝库乃至人生的大门。可是,这束火炬能燃烧多久?它的能量有多大?已经激发的兴趣会不会转瞬即逝?又该如何保持下来,并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长期的内在人生需求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话题。我们深知语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做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语文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
2、工作时间紧,查阅资料难。既要上课,又要研究课题,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与科研,使两者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手段,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我们以后去探索。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摘要: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成长的快乐?我们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关键词:语文;兴趣;效率;主动
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足见,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习兴趣,并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发掘教材的美,灵活处理教材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课,揭题时,可以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头脑里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拉萨的天空?”老师在题目下画下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湛蓝、神往等,教师先不作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去揣摩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
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Powerpoint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采用了:情景评价(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夸赞评价、幽默评价等。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
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
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
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四、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
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等编 1986年人教出版社
2、《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柳树森主编 2001年襄樊教育版
3、《小学教育学》
叶立群主编 1989年人教出版社
4、《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五篇:激发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总结
激发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总结
黄玉柳201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 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更贴切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改变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使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更融于生活,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 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达到有效课堂甚至 高效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总结,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