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手册5篇

时间:2019-05-15 10:0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检验手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检验手册》。

第一篇:临床检验手册

临床检验手册

目录:

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⑴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⑵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⑵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1.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⑴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⑶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⑷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⑴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2.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⑵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⑶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⑷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3.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 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⑴病毒感染性疾病;

⑵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⑶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

1.血小板减少见于:

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⑵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⑶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⑷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2.血小板增多见于:

⑴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⑵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

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见于:

⑴各种急、慢性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如急性细菌性炎症;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热; ⑵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⑶恶性肿瘤时因肿瘤组织坏死、贫血、继发感染等因素致血沉增快,可随手术切除、有效化放疗而渐正常,如肿瘤复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

⑷其他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

2.红细胞沉降率减慢见于:

①红细胞数明显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意义

1.红细胞比容增高见于:

①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致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增多;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显著增高。

2.红细胞比容减低见于:

①各种贫血。因贫血的类型不同,红细胞数及体积大小也不同。②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输液过多所致的血液稀释。

四、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

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

1.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多等。2.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意义本试验对轻型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检出敏感,也见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

3.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意义

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在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明显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2.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Ⅰ型(G6PD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正常或溶血稍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部分纠正,加ATP后溶血部分纠正。

3.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II型(PK缺乏症),低渗盐水中溶血显著增强,加葡萄糖后溶血不能纠正,加ATP后溶血明显纠正。

四、红细胞内酶缺陷的检查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意义当红细胞G6PD活性正常时,还原率>75%;如G6PD缺陷,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远较正常红细胞慢,还原率显著降低。本试验是反映红细胞对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能力,特异性较低,可用作G6PD缺乏的筛选试验。

2.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意义当G6PD缺乏时变性珠蛋白小体易于检出,变性珠蛋白小体增多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

3.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意义G6PD缺乏时,常延迟出现或不出现荧光点,可作G6PD较特异的筛选试验。进一步可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测量法,对G6PD活性作定量测定。

4.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测定意义丙酮酸激酶缺乏时,常延迟消失或达60min仍不消失,可作丙酮酸激酶较特异的筛选试验。进一步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测量法,对丙酮酸激酶活性作定量测定。

五、珠蛋白合成异常的试验

1.血红蛋白电泳意义

1.如HbA、HbA2、HbF减少,见于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如HbA减少,HbF明显增加,见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缺铁性贫血时HbA2常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HbA2可增高; 4.若出现新的区带则可能为异常血红蛋白,应进一步检查。

2.胎儿血红蛋白(HbF)测定 1.抗碱血红蛋白测定意义

⑴抗碱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见于: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度增高除见于: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外,也见于正常孕妇、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

2.HbF酸洗脱意义同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3.HbH包涵体染色意义明显增高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海洋性贫血),HbH病、某些血红蛋白病时可见轻度增高。

4.红细胞镰变试验意义出现镰形红细胞的多少与HbS含量有关,除HbS病外,某些血红蛋白病也可出现镰形红细胞。

5.不稳定血红蛋白检查

1.异丙醇沉淀试验意义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加入异丙醇溶剂在5min后即可发生沉淀,20min可成絮状。HbH、HbF或高铁血红蛋白升高时也可出现阳性。

2.热变性试验意义同异丙醇沉淀试验。

六、免疫性溶血的检查

1.抗人球蛋白试验意义 1.直接试验阳性见于:

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除原发AIHA外,也可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某些感染、临床检验手册

药物等引起的AIHA; ②新生儿溶血病

③少数冷抗体型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间接试验慢性见于Rh和ABO血型妊娠免疫性溶血,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

2.酸溶血试验意义本试验阳性,支持PNH的诊断。严重的AIHA、明显的球形细胞增多症偶可阳性。

3.蔗糖水溶血试验意义本试验在PNH患者常呈阳性,且较酸溶血试验敏感,但特异性不强。再生障碍性贫

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也可呈轻度阳性反应。

4.冷热溶血试验意义本试验阳性支持PCH的诊断。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

偶可见阳性。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o血小板比容(PCT)意义

1.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o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

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化疗后等。

o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意义

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巨血小板综合征及血栓性疾病等

3.有核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0%~25%,原幼<1%,早幼红<5%,中、晚幼红约各占10%,细胞形态学正常。4.淋巴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型。6.巨核细胞易见,多为成熟型,以产血小板型居多。

7.可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8.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1.胞核异常:

⑴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2.胞质异常:

⑴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

⑵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或Döhle包涵体。前者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代谢障碍、中毒等。

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

红系细胞真性增多

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3.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

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

恶性增生

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良性增生

1.形态异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2.形态正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六、单核细胞系增多意义

恶性增生: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三种类型: ⑴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⑵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⑶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七、巨核细胞系改变意义

巨核细胞增多

1.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癜、脾功能亢进。

2.以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3.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伴有形态异常、畸形,见于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4.巨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形态异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血病。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八、浆细胞系改变意义

1.浆细胞恶性增生: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

2.浆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疱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肝炎、结缔组织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浆细胞相对性增多)。

九、组织细胞增多意义

1.恶性增生: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态异常,可见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多核巨型组织细胞、怪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后两种异形组织细胞常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2.反应性增多:见于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十、骨髓内特殊病理细胞和病原体

1.癌细胞:如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细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转移至骨髓,原发部位多见于前列腺、乳腺、甲状腺、肺、肾、胃、结肠、胰腺及子宫等。

2.其他如Reedsternberg细胞,见于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细胞、网状肉瘤细胞,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较少见如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海蓝组织细胞等。

3.寄生虫:骨髓中发现疟原虫、黑热病小体、蚴丝虫等,可帮助确诊疟疾、黑热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病。

临床检验手册

十一、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检查骨髓象时,必须同时检查血象,常见有以下情况:

1.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相似,但血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2.某些疾病血象变化相似,但骨髓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3.某些疾病血象变化不明显,但骨髓象有明显变化,如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较多的异形淋巴细胞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骨髓象变化不明显。

5.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细胞分化不良时,确定细胞类型有时困难,若将骨髓片和血片结合对比检查,有助对细胞类型的认定。

十二、骨髓象检查在临床诊断的价值

1.肯定性诊断:骨髓中具有特异性病理性细胞时,如白血病细胞、巨幼红细胞、骨髓瘤细胞、异形组织细胞、癌细胞等,根据骨髓象即可肯定诊断。

2.符合性诊断:骨髓象表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可符合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类白血病反应等。

3.提示性诊断:骨髓象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如溶血性贫血需结合病史作溶血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4.除外性诊断:骨髓象的检查能排除临床上被怀疑的疾病。如全白细胞减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检查无相应改变时,可作出排除性诊断。

3.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4.鉴别某些细胞类型:如巨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等。

七、铁染色意义

1.鉴别缺铁性与非缺铁性贫血

2.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继发于尿毒症、肝脏病)、骨髓增生综合征,异常蛋白血症2.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见于;高凝状态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高脂蛋白血症、外科大手术后等。

三、血块退缩(RT)试验意义

1.血块退缩不良或血块退缩率<40%,见于: ⑴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 ⑵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⑶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减低; ⑷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块过度收缩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XⅢ因子缺乏症及严重贫血等。

四、血小板

1.凝血酶原消耗不佳见于:

⑴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如因子Ⅷ、Ⅸ、Ⅺ、Ⅻ减少及因子V严重缺乏; ⑵血小板

2.Ⅷ:CAg减低主要见于;血友病甲和血管性假血友病。按Ⅷ:C和Ⅷ:CAg测定结果可将血友病甲分为两型,一型为Ⅷ:C和Ⅷ:CAg均减低;;另一型为Ⅷ:C减低,Ⅷ:CAg含量正常。

十五、凝血因子IX:Ag测定意义用于血友病乙分型。如IX:C和IX:Ag均减低,表示因子IX合成障碍;如IX:C减低而IX:Ag含量正常,表示因子IX分子结构异常。

十六、凝血因子Ⅱ:Ag测定意义结合Ⅱ:C测定也可将因子Ⅱ减低分为两型。如Ⅱ:C和Ⅱ:Ag均减低,表示因子Ⅱ合成障碍;如Ⅱ:C减低而Ⅱ:Ag正常,表示因子Ⅱ分子结构异常。

2.DIC发生继发性纤溶时呈阳性反应,但到晚期或肝素治疗后可呈阴性;

3.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或局部有纤溶时可呈阳性;

4.溶栓治疗时,阳性反应表示药物治疗有效。

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免疫学检查意义

增高时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见于血栓性疾病、DIC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测定是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症的重要指标,原发性纤溶症时正常,继发性纤溶症则显著增高。

4.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5.菌尿和脓尿:见于各种泌尿系统感染。

6.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三、尿气味意义

1.氨臭味:多见于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等。

2.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四、尿酸碱度意义

1.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肾炎、糖尿病、痛风、严重腹泻及服用氯化钙、氯化胺等药物。

2.碱度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盂肾炎、持续呕吐、胃扩张及服用碳酸氢钠、硫酸镁等药物。

五、尿比重意义

1.比重减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恶性高血压、使用利尿剂等。

2.比重增高:见于脱水、高热、急性肾炎、心功能不全、休克、使用造影剂等。

六、尿渗量浓度意义

1.低渗尿: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路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患、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等。

2.高渗尿:见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不良、肾淤血等。

2.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上皮中层。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3.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4.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也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可成片脱落。

四、尿管型意义

1.透明管型:多见于急性肾小球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发热性疾病、麻醉后、剧烈运动后。

2.颗粒管型: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严重感染等。

3.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充血、肾出血、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②白细胞管型:多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③上皮细胞管型:偶见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高热、重金属中毒、子痫等; ④混合型管型:见于肾炎后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症等。

4.脂肪管型:多见于类脂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中毒、亚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5.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

6.细菌管型:多见于尿路感染。

五、尿结晶意义

1.酸性尿液中结晶:

①尿酸结晶:正常尿中可见,大量出现并伴细胞、上皮细胞等可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或为机体尿酸代谢障碍; ②磺胺药物结晶:服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此结晶;

③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见于重症肝炎、急性肝萎缩、肝硬化、急性磷和氯仿中毒、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④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硬化、肝癌等; ⑤胆固醇结晶:见于肾炎、肾变性及泌尿系统肿瘤等。

2.碱性尿液中结晶:

①磷酸钙结晶:见于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尿滞留等; ②尿酸胺结晶:新鲜尿出现此种结晶,提示膀胱有细菌感染。

痢疾等。

四、粪气味意义正常粪便具特殊臭味。胰腺疾病、慢性肠炎、肠道吸收不良、肠癌溃烂时,粪便有腐败恶臭味;脂肪或糖类消化吸收不良可产生酸臭味;阿米巴肠炎粪便有鱼腥臭味。

五、粪粘液意义正常粪便无或少量粘液。大量粘液提示肠道炎症或有过敏反应。

六、粪血意义正常粪便无血液。鲜血便多为小肠下段或结肠上段出血;血液附于粪便表面多见于肛裂、痔疮出血;溃疡性肠炎或结肠癌常为粘液血便。

1.滤出液:见于静脉栓塞、肿瘤压迫、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营养不良等。2.渗出液:脓性渗出液: ⑴多见于各种细菌感染的化脓性炎症;

⑵血性渗出液:见于自发性气胸、肿瘤、结核等的积液,也可因穿刺创伤所致; ⑶乳糜性渗出液:见于丝虫感染,胸导管阻塞、破裂、淋巴结核、胸腹部创伤等;

⑷浆液性渗出液:常见于结核性胸、腹膜炎,化脓性胸、腹膜炎,结缔组织疾病,癌转移等; ⑸胆汁性渗出液:多见于胆汁性腹膜炎的腹水。

用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二、脑脊液梅毒试验意义 阴性(凝集法)。阳性见于中枢神经梅毒感染。

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意义

1.IgG增加见于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舞蹈病等; 2.IgA增加见于化脓性或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性梅毒、肿瘤等; 3.IgM出现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

四、脑脊液谷氨酸酰胺测定意义

肝硬化、肝昏迷时明显增加;出血性脑膜炎患者可轻度增加。

五、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意义

多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白血病、脑肿瘤等患者脑脊液中LDH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六、脑脊液色氨酸测定意义

外观无色透明的脑脊液色氨酸测定阳性,多为结核性脑膜炎。

七、脑脊液鲎试验意义

阳性反应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脑膜白血病等呈阴性反应。

十一、胃液细胞检查

㈠、红细胞意义正常胃液无红细胞。红细胞出现提示有胃溃疡、糜烂、炎症、肿瘤或其他损伤。

㈡、白细胞意义正常胃液含少量白细胞。明显增多见于胃粘膜各种炎症,吞入痰或鼻涕,也可见于胰腺、胆道炎症。㈢、上皮细胞正常胃液可见少数鳞状上皮细胞。胃炎时出现大量胃柱状上皮细胞。㈣、癌细胞正常胃液无癌细胞。见于胃部肿瘤。

十二、胃液细菌检查意义

1.化脓性球菌:伴多量柱状上皮细胞出现时提示化脓性炎症。2.幽门弯曲菌:其出现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有密切关系。3.抗酸杆菌:多见于空洞型肺结核,系患者将痰咽入胃内。

炎症时蛋白可增高(α

2、γ球蛋白增加较为明显)。

二、关节腔液葡萄糖意义 炎症时多降低。

三、关节腔液透明质酸盐意义 炎症时降低。

四、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时可呈阳性。

12.放线菌:见于肺放线菌感染患者。

二、痰液涂片染色后检查意义

1.巴氏或HE染色:用于查找痰中各型脱落癌细胞。

2.革兰染色:用于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等细胞检验。3.抗酸染色:多用于结核杆菌检查。

4.银染色法:用于卡氏肺囊虫检查(多见于艾滋病患者)。

五、前列腺液癌细胞意义 见于前列腺癌。

第十五章羊水检验

第一节一般检查第二节:反映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第一节:一般检查

一、羊水外观意义

正常羊水妊娠前半期呈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后半期呈乳白色。黄绿色为混有胎粪,提示胎儿窘迫现象;棕黄色为羊水胆红素过多,可能是母儿血型不合;粘稠黄色多为过期妊娠或胎盘功能不良;棕红色提示可能为死胎;混浊脓性伴臭味表示有宫内感染。

二、羊水吸光值测定

A650≤0.05表示胎儿不成熟。

三、羊水中蛋白质、葡萄糖、胆固醇等营养成分测定意义

妊娠后期各成分含量多下降;病理情况下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第二节:反映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一、羊水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意义

比值≥2提示胎儿肺已成熟;<2提示肺发育不全或未成熟,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羊水肌酐意义

羊水肌酐≤131.7μmol/L提示胎儿肾未成熟;132.6175.9μmol/L为可疑。

三、羊水胆红素意义

A450>0.04提示胎儿肝脏未成熟;0.020.04为可疑。

四、羊水淀粉酶意义

羊水淀粉酶<30提示胎儿唾液腺未成熟。

五、羊水甲胎蛋白测定意义

胎儿存在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时,可比正常值高10倍以上。

第十六章阴道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检查

第一节:阴道分泌物检查第二节:尿道分泌物检查 第一节:阴道分泌物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意义 ⅢⅣ级为异常,多为阴道炎。

二、阴道分泌物滴虫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滴虫性阴道炎。

三、阴道分泌物霉菌检查意义 阳性见于霉菌性阴道炎。

四、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意义

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包括嗜血杆菌、阿米巴滋养体等。阳性分别见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及阿米巴性阴道炎。

第二节:尿道分泌物检查

主要查找淋病及双球菌。染色后显微镜检见革兰阴性、肾形、成双排列、多在脓细胞内的细菌,可作为淋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临床检验自我鉴定

临床检验自我鉴定

临床检验自我鉴定1

按学校和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儿、妇产、骨外、手外、急诊、五官、皮肤性病、中医等科室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提旱到科室、不早退、不旷工及擅离工作岗位。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经常受到科室同事的认可和病人表扬。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病史书写、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所有医疗文件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对各类危、重、急病人的紧急处理。很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过医疗差错和事故。

实习结束了,我对自己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满意,将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临床实践,使我自己对未来的医学工作充满了信心,我定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临床医生,将来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魔的困扰。

临床检验自我鉴定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本人于某年某月被医院正式接纳为检验科实习生。在这一年实习中,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短短的几个月,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检验科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鉴定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既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的助手,把握自身职责,这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准则。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收集到老师的意见,学习到外地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医生当好参谋。到目前为止,己基本能满足医院各类病人检测参数要求;为保证各类病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出据的检验报告基本能达到准确。在检验业务上能坚决贯彻医疗安全第一的理念,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更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来争取病人的信任。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忙,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很多手工加样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向老师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手工加样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

每天不断的要求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面试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工作。

四、在工作中也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我都一一进行了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过去自己实习的几个月中,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自己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自己各项素质尚须进一步提高,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比如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能及时地给予批评和指正,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使思想觉悟和工作业绩再上一个新水平,为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临床检验自我鉴定3

这是我迈出社会的第一步实习期即将要结束了,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将理论转为能力,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我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

8月份我到了贺州市人民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我分别到了外(脑、普、骨)科、内(神经、心血管、消化)科、辅助(心电图、x线)科室……等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向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等,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临床实习期间,我积极向临床医生学习,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化验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还掌握了清创缝合,无菌术等操作方法,我对内科,外科。内科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治和治疗,对一些常见玻多发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但从中也知道了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上无法克服的,对他还不了解,所以我更加知道自己肩责任,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及擅离工作岗位。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紧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

医学5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己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牢记着医学生的誓词: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好医生!

临床检验自我鉴定4

自20xx年5月参加实习以来,一转眼,我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检验科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面百感交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第一次被人唤作医生时的欣喜,第一次学会操作仪器以及独立进行各种检验工作时的快乐,还有实习医院领导老师们无私的关心及教导仍历历在目,至今仍让我为之感动。现在,我即将要离开这个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但是,离开是为了能够在更多的地方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我相信这第一次的实习经历会让我铭记一生。

在实习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独立中作做准备。在实习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毕业证,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步入社会,必然会有很大的落差,特别是医学这一相对而言特殊的行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因此,能够以以这一年的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必然更好。

记得刚刚去实习的时候,只能傻傻地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忙来忙去,连个忙都帮不上,不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使用各种仪器,熟悉整个操作流程,后来就基本上就自己开始找事情干,遇到不懂的再向老师请教,一天天就这么过来,我们也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知识。在采血室、生化室、临检室、输血科、免疫室、微生物室6个科室的轮转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和蔼和严厉的老师,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不断进步,可以说这次实习把原来课本上的很多知识都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质控管理、SOP文件制作、抽血质量、血涂片制备及染色、微生物培养及鉴定、ELISA加样、各种全自动仪器的操作等等。在帮助老师做实验的同时,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知识点,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原来学过的内容,还有的老师会抽空给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对各种仪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各个科室的了解之后我们进一步的强化、熟练各个科室所学习的技能,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东西,在通过自己查资料和咨询老师都迎刃而解。

检验是一门需要十分的认真和仔细的专业,尽管在未进入医院之前也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进入科室后,感触又更深了。相对于医院其它科室而言,检验科不是一个大科室,但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检验科工作人员就像是临床医生的眼睛,责任重大,我们所得到的每一个结果都与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息息相关。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谨记着认真、仔细四字,对于每一个经手的标本都做到了按照规定流程细致处理,不出差错。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为将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奠定基础,更是对病人的'负责。因为有了这一年的检验科实习经验,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了认真仔细对于检验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获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法用言语简单准确和清晰的地概括我此刻的感受,有感激,也有不舍,感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领导以及检验科的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教导,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将来的工作岗位!

临床检验自我鉴定5

本人在校期间认真完成了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涉猎了许多医学书刊及文献,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专业知识过硬,有旺盛的求知欲,广泛爱好,时间观念强;严于自律,吃苦耐劳;团队亲和力强,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具有两年实习经历的我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熟悉和掌握了各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及治疗原则,能够正规全面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完成医疗文件书写,了解常用药物的剂量及用法;多次参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进行了专业的“三基”培训,实习期间可独立完成检验任务,能够与带教老师达成共识,得到了医院领导及老师的.肯定。可熟练完成临床检验的基本操作等。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知识结构相关的工作,如医学检验技术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

本人曾在校社团联合会网络信息部和检验学院学生会工作,并担任班干部;在校期间,组织策划了“广东医学院首届电子贺卡设计大赛”和“广东医学院首届电子竞技大赛”;加入了检验学院科研小组,成功申请并参与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儿童食品中的色素含量”。这些经历培养了我良好的领导、管理、协作、交际沟通和创新能力,使我能客观理智地面对问题,顾全大局,对凡事持寻求解决的态度。

一年的实习工作更是丰富了我的阅历,培养了我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各项检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技术,掌握了微生物、病毒的实验检验原理和操作技术,熟悉专业仪器(如:pcr仪、酶标仪、icp仪,气质联用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光谱仪等)的性能和运用,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我性格开朗、积极上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人际关系,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耐劳,耐心细心,在工作中善于到激励他人的作用,同时善于并热爱与人沟通交流;敢于开拓创新,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对人生和事业充满热情和憧憬。

第三篇:检验检查手册

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医技组检验检查手册

一、临床检验组检查人员及安排

1、临床检验检查组由1人组成,检查时间为二天。

2、检查范围:检验科、发报告的临床实验室及被追踪到的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

二、时间安排

1、第一天上午:先集中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查阅各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单。检查过程中应重点了解文件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覆盖面等,并抽查2-3名技术人员,了解其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第一天下午:现场检查。参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和安徽省卫生厅转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的评价要点逐项检查,并做记录。

3、第二天上午: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追踪检查和补缺补差,按照标准完成全部检查项目。

4、第二天下午:汇总检查情况,并进行评分,撰写检查总结。

三、检查内容

卫生部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第四章 第十五条款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以及 第六条款《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方法

参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的评审要点,按《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方法》(临床检验)各条款要求,采取问、听、看、查阅文件、现场检查和追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以下所有检查内容。4.15.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1.查医院所有实验室分布,抽查临床科室小实验室; 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供检查;

3.提供近两年开展的新项目,以及新项目应用相关的病历; 4.根据检验项目一览表,对照医院临床科室的诊疗病种进行检查;

5.查服务协议及合作单位资质,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文件(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6.近两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每年至少1项; 7.每季度提供临床标本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8.查近两年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信息记录; 9.查近两年对项目设置合理性征求意见记录,及改进实例。4.15.1.2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1.现场查急诊化验室;

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以及征求临床科室意见记录; 3.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接受监督。

4.急诊化验室需开展尿常规、便常规、脑脊液、胸腹水等常规检查;

5.随机抽查10份化验单,了解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报告。6.现场检查检验结果登记; 7.查近两年临床满意度调查表。

4.15.1.3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

1.查检验项目一览表,与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比较; 2.现场随机抽查1~2项仪器、试剂三证;

3.现场随机抽查2~4项检验项目收费,并与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进行对照; 4.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5.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

6.随机抽查1~2个检验项目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7.现场随机抽查; 8.现场随机抽查。

4.15.1.4 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1.查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2.查近两年所开展的新项目资料,包括:相关参考文献、临床专家意见、临床意义评估、开展项目所具备的条件(人力、设备、空间)评估、开展新项目所需的设备和试剂三证、收费备案资料等。

3.查新项目实施后评价记录; 4.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5.至少有1份完整的资料(包括申请、审批、应用评价等)。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有文件规定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2.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及安全准则; 3.查安全记录;

4.查培训记录,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5.有文件规定科室安全管理员; 6.查上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7.查近上记录,包括安全检查及相关会议记录。4.15.2.2 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现场检查实验室分区、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2.现场检查工作流程(包括人员流程、标本流程和污染物流程)。3.现场检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HIV初筛实验室门禁装置; 4.查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记录。5.现场检查;

6.以上各项检查无违规。

4.15.2.3 实验室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现场检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 2.现场检查洗眼和冲淋装置,并试用; 3.现场检查生物安全、防火防爆等警示标识; 4.现场检查放免分析安全措施;(如有放免分析)5.查相关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6.根据具体岗位,有文件明确规定个人防护要求,根据规定,现场检查执行情况; 7.现场检查;

8.检查消毒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记录。9.查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4.15.2.4 有消防安全保障

1.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2.现场检查储藏室、储藏柜;

3.科室有文件规定指定消防安全管理员; 4.查灭火器检查记录;

5.现场检查安全通道,保证畅通。6.查定期检查记录; 7.查整改实例记录。

8.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情况,查消防演习影像记录。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1.查应急预案;

2.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应急措施及处置流程情况。3.查培训记录及演练影像及文字记录。

4.查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及改进措施。

4.15.2.6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查不同环境和岗位消毒措施规定及实施记录; 2.查消毒用品有效性定期监控记录; 3.查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4.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5.查消毒记录;

6.查消毒用品(如紫外灯)监测记录; 7.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记录。8.有改进消毒管理的实例。

4.15.2.7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1.查废弃物、废水处理流程文件及处理记录。

2.科室有文件规定废弃物处理责任人,查定期检查记录; 3.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4.有至少一年的完整记录,无污染事件发生。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可选,县医院必选)1.查微生物菌种管理规定和流程; 2.微生物实验室有明文规定菌种管理人。3.有菌种使用记录;

4.有菌种遗漏、误用、感染应急预案; 5.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6.有至少1年的完整记录,无意外事件发生。4.15.2.9 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查管理制度; 2.查化学危险品清单;

3.现场检查储存地点和使用记录; 4.查应急预案;

5.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6.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7.制度、预案、记录齐全,有持续改进实例。4.15.3.1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1.查医院对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要求规定文件; 2.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培训上岗证。

3.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培训上岗证;(如有)

4.查生化室人员名单和上岗证;

5.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人员名单和上岗证。(如有)

6.查检验科负责人职称复印件。

4.15.3.2 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1.查岗位培训、考核记录,及不同岗位授权记录; 2.查质量控制和结果解释人员的资质和授权。3.随着岗位变动,实行动态授权; 4.查职能部门督查、评价记录。

5.有至少一年的完整记录,科室人员现从事的岗位与授权相符。

4.15.4.1 保证每一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随机抽查1~2项检验项目的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资料。

2.随机抽查1~2项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资料。3.查质量控制目标文件,抽查1~2项检验项目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结果并与质量控制目标比较。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1.抽查10份化验单;

2.查报告单审核人员是否是有资质的授权人员。3.查标本验收标准; 4.查不合格标本记录;

5.查复查标准、复查制度及复查记录。6.有整改措施和实例。

4.15.4.3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1.对各检验项目有明确的报告时限,并公示; 2.查报告时间评估记录; 3.查特殊项目清单及报告时间。

4.临检常规项目门诊病人≤30分钟,住院病人<1个工作日出报告;

5.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6.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7.时限符合率≥90%。8.查科室自查和改进记录。4.15.4.4 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

1.随机抽查10份报告单,检查内容:格式、检验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报告单位、参考范围、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双签名等。2.查科室自查、反馈、整改记录; 3.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4.抽查的10份报告单全部符合要求。4.15.4.5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1.查沟通制度及沟通记录; 2.查新项目宣传资料及记录。

3.查与临床沟通、接收咨询及开展培训记录。4.查会议记录。

4.15.5.1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1.查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

2.科室有文件规定专人进行试剂和校准品管理。3.试剂与校准品三证齐全;

4.查医院试剂采购途径及出入库记录; 5.查试剂及标准品使用记录。6.抽查试剂、校准品三证;

7.查近一年室内质控记录及失控原因分析。

4.15.6.1 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及分工; 2.查工作计划及实施记录;

3.查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格;

4.查定期量化评估记录;

5.现场随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对岗位履职要求。6.现场检查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是否能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

7.质量体系文件运行至少1年,有完整的记录和持续改进实例。4.15.6.2 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相关制度

1.查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是否完整、可行;

2.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和流程及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3.查相关记录对标本是否能进行全程跟踪,根据报告单查TAT; 4.查各实验室标本处理、保存和废弃记录,查冰箱温度记录; 5.查培训记录。

6.查临床标本标本采集、运输监管记录; 7.查整改落实实例。8.查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9.查标本交接记录。4.15.6.3 常规开展室内质控 1.查开展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 2.查室内质控记录; 3.查室内质控规则; 4.查室内质控报告;

5.查室内质控重点项目流程及记录。6.查质控小组对室内质控评估记录; 7.查失控原因分析、处理记录及预防措施。8.有至少1年完整的室内质控记录; 9.查失控分析报告和持续改进实例。4.15.6.4 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活动 1.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 2.查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一览表; 3.提供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清单;

4.查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及评估记录。5.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4.15.6.5 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查检验项目、检验仪器SOP文件; 2.仪器、试剂和耗材三证齐全;

3.对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有定期校准记录。4.有文件规定每一台大型仪器的专门负责人; 5.查仪器校准、维护保养记录。6.对照SOP现场检查、询问操作程序。

4.15.6.6 所有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 1.查POCT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记录。2.查定期比对记录、比对报告;

3.对超出允许偏倚范围的仪器有校准、纠正措施和记录。4.查临床科室POCT仪器的比对情况。4.15.6.7 实验室信息管理完善 1.有LIS系统,并与HIS联网;

2.信息系统可以对标本、试剂、耗材进行全程管理。3.现场检查报告单自助打印系统; 4.现场检查标本条形码管理。5.现场在线查询近3年实验室数据。

3.6.1.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1.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2.查“危急值”项目表;

3.现场随机抽查2人,了解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的熟悉程度。

4.查与临床讨论及征求临床意见记录,有无总结、分析和完善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5.查职能部门评估记录,能否体现持续改进。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1.查科室2人对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

2.现场查资料的完整、规范、记录信息的准确和报告、处置、追踪的程序正确,接收报告者、处置者的复核、签名及时间正确。

3.有处置记录和反馈。

4.现场演示信息系统能否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是否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五、检查要求

1、检查资料要求为卫生部2012版标准颁布以后评审周期内的全部资料。

2、不进行现场评分,只记录现场检查情况。

3、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

六、追踪检查内容和方法

1、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每一项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报告时间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

2、危急值登记与报告

3、备注:追踪检查只是为了简化检查流程,流程图中未覆盖的内容需另行检查,最终评分以2012版标准中的评价要点为准。

第四篇:临床实习手册

临床实习手册

姓名系及年级专业性别学制实习期限实习医院

实习时间: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内蒙古乌兰察布卫校

第五篇: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

淋巴细胞(LYM%)正常时为

嗜酸细胞(MXD%)正常时为

血小板(PLT)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蛋白(PRO)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正常0-5/高倍

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正常阴性

尿胆元(UBG)定性:弱阳性 定量1-4mg/24h

胆红质(BIL)正常阴性

尿潜血(ERY)正常阴性

比重(SG)正常

泌尿系统感染时,LEU常为30~50个/高倍(正常值为阴性:neg)、PRO “+”(正常值为阴性:neg)。如同时伴有大量NIT,及ERY阳性(正常为neg)则提示为泌尿系统结石(继发);GLU “+~+++”要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存在。因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或其他部位感染。

正常参考值

酸碱度(PH)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氧分压(PaO2)

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

/L

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

/L

氯离子(Cl-)

96-106mmol/L

电解质紊乱可有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四种情况。血PH(代表酸碱度)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增高,是碱中毒的标志。碱中毒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困难,血中CO2(二氧化碳)蓄积导致PaCO2(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和PaO2(氧分压)下降。

胃液中含有丰富的K+(钾)、Cl-(氯)离子,频繁的呕吐造成K+和CL-的大量丢失,从而使血清K+、Cl-降低。碱中毒是代谢原因引起的,并非呼吸原因所致。同时伴有血清K+和CL-降低,故可诊断为代谢性(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立即行补液治疗,补充丢失的K+和CL-,并纠正碱中毒,避免病情进一步变化,造成严重后果

项目 单位 正常参考值

谷丙转氨酶(ALT)IU/L(1~38)

谷草转氨酶(AST)IU/L(8~40)

碱性磷酸酶(ALP)IU/L(100~275)

r-转肽酶(GGT)IU/L(9~40)

总胆红素(TBIL)umol/L(4~20)

直接胆红素(DBIL)umol/L(0~7)

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GGT(r-转肽酶)、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反映肝功能异常(损害),TBIL(总胆红素)增高提示黄疸,由胆道梗阻所致。常见的原因有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或胰头肿瘤压迫、侵犯胆总管所致。

正常

表面抗原(HBsAg)阴性

表面抗体(抗-HBs)阴性或阳性

e抗原(HBeAg)阴性

抗-HBe 阴性

核心抗体(抗-HBc)阴性

阳性这里指的是检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里的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应称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记物,由于有三种抗原及与它们相应的三种抗体,核心抗原通常不检测,因此只检测二种抗原及三种抗体,二种抗原是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三种抗体则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及(抗-HBe)。查到HbsAg、HbeAg及抗-HBc即“大三阳”,而HbsAg、抗-Hbc及抗Hbe阳性即“小三阳”。

表面抗体即抗-HBs,它是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当发现仅抗-HBs阳性时,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是处于急性乙肝的恢复期。抗-HBs常在HbsAg转阴以后的一段时间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次发现仅表面抗体阳性,而无既往明确的乙肝感染史,亦说明既往有过HBV的隐性感染,疾病已痊愈,病毒已被清除;最后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

另外,一种较少见的暴发性肝炎发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很强烈,此时可以产生高滴度的表面抗体,但这种免疫亢进可能损伤机体,带来不良后果,发生大块肝叶坏死导致肝衰竭。

由于人们对HBsAg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HBsAg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HBsAg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而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当“大三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被激活时,免疫系统能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物质和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并出现清除病毒的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自身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转氨酶升高,有时还会有胆红素的升高(即黄疸)。但这种清除常常是不彻底的,对于非复制状态的病毒常常不能杀死而呈潜伏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又重新开始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并导致新一轮的免疫攻击。如此反复清除、破坏,再清除、再破坏的过程,就是慢性肝炎发展的过程。随着血液中病毒的清除,血清中抗-HBe出现,HBeAg消失,也就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由此可见,能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感染变异病毒者除外)来说象征着体内病毒复制的下降,病毒数量的减少,有时血液中甚至检测不到病毒。

虽然“大三阳”或“小三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但病毒减少时受感染的肝细胞会减少,免疫反应和肝损伤也会减轻,因此我们在治疗中总希望能将“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使病毒的复制下降到最低水平,这样对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乙肝三系阳性与肝损害是两回事。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而且病毒数量也较多,但不等于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就重。肝脏有否损害及其程度简单地判断可以看肝功能的化验结果,更准确的判断应该做肝穿刺。

“小三阳”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之间的关系

“小三阳”者中,平时无肝炎症状,肝功也一直正常的人,也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据估计,全世界携带有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亿人,我国约有亿左右,北京市约有60多万。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因此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因此HBsAg携带者不得献血,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密切接触时,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防患于未然。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阴转可能性很大;但慢性肝炎和携带者的HBSAg转阴是很少了,年转阴率仅为1-2%。现有的药物也没有能使它消失的。至于HBeAg,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少有50%以上的人将会阴转,并产生抗一HBe。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法昔洛韦等都有可有使e抗原转阴。HBeAg转为抗-HBe是潜伏感染的证据,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乙型肝炎只有当出现表面抗体(抗一HBS)阳性时,才可被认为病毒基本消灭或完全消灭。

1.最大的危险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但对于HB砒携带者和慢性HBV携带者传染给新生儿的机会不一样。有文献报道,HBs地及HB毗双阳性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HBV的可能性为70%~叨叽,而HBs纯单阳性的母亲娩出的婴儿在围产期感染的可能性只有30%。凡围产期感染者6%-95%将发展成为慢性HBV携带者;幼儿期感染的则有30呢将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成人感染后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比例仅占5%~10%。这充分说明,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最危险的。

2.如果患者真正是一个慢性HBsAg或HBV携带者,也就是说,她不是隐匿进展的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则妊娠经过会和健康妇女无大区别,如果是肝功能代偿良好的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其妊娠后有可能发生肝功能的损害,ALT升高,甚至出现黄疸,在生育时发生危险,例如发生产后大出血等。

3.对于胎儿来说,在妊娠早期,有可能发生流产;在妊娠晚期,有可能发生胎死宫内、早产等;在生产时可能生胎儿宫内息等。以上的一些“情况也是病理上能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患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而真正的携带者发生的机率很小。

表抗阳性者如何正确对待生育?

因为HBV可能通过父-婴、母-婴途径传播,为了优生优育,应慎重对待生育问题。

夫妻如有一方为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时,传染性较强,精液或乳头、阴道的分泌物可能具有传染性,故此时不宜怀孕,应积极进行治疗,等待HBeAg或HBV-DNA阴转后,再考虑怀孕。如对方存在有抗-HBs,说明有免疫力,此时可以考虑生育。但怀孕期间应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且婴儿出生后按时接种乙肝疫苗及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这样可阻断母-婴传播。如果对方抗-HBs为阴性,则说明易感染乙肝病毒,需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待产生足够的抗-HBs时再考虑生育问题。

正常参考值

甘油三脂(TG)/L

总胆固醇(TC)/L

低密度脂蛋白(LDLC)/L

高密度脂蛋白(HDLC)/L

如果血清总胆汁固醇达到或超过/L,甘油三酯达到或超过 mmol/L,则可以分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均异常升高则称“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低于 mmol/L(35mg/dl)也属血脂代谢紊乱,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多数在 mmol/L,血清总胆固醇在 mmol/L以下者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研究显示,高甘油三脂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虽然继发性或遗传性因素可升高甘油三脂水平,但大部分血清甘油三脂升高是代谢综合症所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众多研究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能降低40%的近期心脏病危险。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可以列为继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由于糖尿病还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这种并发症死亡率相对高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对糖尿病的检测是重要环节,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的检测主要通过对血中葡萄糖及尿糖含量的测定。

1.尿糖:(1)尿糖定性试验: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轻度糖尿病患者空腹或饭前可呈阴性,饭后尿糖常阳性,故可查饭后2小时尿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检查均可阴性。(2)尿糖定量测定:24小时尿糖定量测定可观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2.血糖:如空腹血糖浓度屡次达到或超过126mg/dl(mmol/l),提示糖尿病。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有糖尿病可疑,而空腹及饭后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能作出肯定诊断者,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清晨空腹抽血,然后口服100克(近年国外多采用75克)葡萄糖,服后分别测定1/2、1、2、3小时的血糖浓度,以及空腹血糖浓度。空腹血糖≥125mg/dl,1/2小时≥200mg/dl,1小时≥190mg/dl,2小时≥150mg/dl,3小时≥125mg/dl,列为异常;凡空腹、1/2或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四次中有3次超过此标准,则为糖尿,若二次达到或超标为糖耐量正常。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正常人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血红蛋白总量的4-6%,在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含量较正常高2-4倍;当糖尿病控制后2个月可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应近2-3个月内血糖总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机诊断 凡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如“三多一少”或酮症,一日中任何时候血糖≥/L(200mg/dl),经重复一次检查无误即可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诊断 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

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对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标准,35-36w/XX-2500g 的早产儿进行光疗的标准是:

A.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5mg/dl

B.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7mg/dl

一、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26μmol/L(/dl)至生后4-5天的102-205μmol/L(6-12mg/dl)。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也超过成人。成人胆红素>34μmol/L(2mg/dl)可以看到皮肤、巩膜的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6-120μmol/L(5-7mg/dl)才出现黄疸。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以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是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利用皮肤反射可以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作为在婴儿室评估临床黄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化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经皮测胆红素仪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在白种人比非白种人更好。

临床观察和经皮测胆红素都证实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在胆红素水平6-8mg/dl时可以观察到巩膜和面部的黄疸,137-171μmol/L(8-10mg/dl)时肩部和躯干出现黄疸,下肢有明显的黄疸为171-205μmol/L(10-12 mg/dl)水平。看到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205-256μmol/L(12-15mg/dl)水平。虽然这仅仅是最粗略的评估,用于每天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常常能够及时发现和认识进展中的高胆红素血症。有利于早期发现,诊断并给与干预和追踪。在生后第一天观察到异常的黄疸,需要及时评估和追踪。在生后第3-4天或在出院时,表现轻微的黄疸,其程度为胆红素平均水平的足月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可以不干预。但有必要教给家长如何观察新生儿黄疸。

除了需要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外, 临床上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做出全面的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回顾母亲和新生儿的血型不合的病史和实验室依据,抗体的滴度和Coomb试验的结果以及新生儿的家族史、兄弟姐妹或亲属在儿童时期的黄疸病史。

1.Rh血型不合的溶血

Rh同族免疫性溶血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之一,也是足月儿核黄疸的常见病因。北美妇女中16%是Rh阴性,大多数D抗原阴性。在我国Rh溶血相对少见。在分娩第一个Rh阳性的新生儿因胎盘出血,母亲曾有Rh阳性胎儿流产时,Rh阴性母亲接受了小量的Rh阳性胎儿细胞的输血。当这些Rh阳性细胞进入Rh阴性的母亲循环后,母亲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Rh阳性红细胞抗原产生抗体。后者暴露于Rh阳性胎儿细胞,在以后的任何一次Rh阳性胎儿的妊娠中,或在同一次妊娠有胎儿细胞经过胎盘时,都增加了母亲抗其胎儿抗体IgG的滴度,母亲抗Rh阳性的IgG抗体再经过胎盘到胎儿,破坏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由于母亲抗体增加,胎儿红细胞一旦成为抗原被循环中的抗体识别就在血管内外被破坏和溶解。第二次妊娠胎儿会进一步溶血和产生宫内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病例,宫内贫血严重以至于造成高心输出量的心衰,全身水肿,水肿的胎儿可以从超声观察到。

是结合超声证实肝脾肿大或水肿,提示预后危重,需要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输注红细胞,如果胎儿接近足月应尽快结束妊娠。

血型不合的溶血

ABO溶血病比Rh溶血病更为常见,但经过良好。几乎所有的病例,母亲血型是O型,新生儿的血型是A型或B型。母亲抗A或抗B的IgG,在孕晚期或分娩时被动地输送到婴儿。随着脾脏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识别和排斥,胎儿早期快速的溶血。因为胎儿每百个红细胞仅有近7500-8000A或B抗原附着点(相比成人15000-XX0)。抗体对胎儿细胞不易粘附,且不被完全破坏。抗原抗体在胎儿细胞上的附着点数量较少,可使直接Coomb试验弱阳性或甚至阴性。虽然有25%的孕妇有潜在的ABO血型不合,只有少数(10-15%)新生儿有Coomb试验阳性。在尚无阳性抗体结果时,不能证实新生儿溶血的诊断。因为不是所有的ABO血型不合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确定诊断必须有直接或间接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的阳性结果。

总之,所有母亲在产前和住院分娩前应做ABO血型和Rh血型的检查,如果母亲Rh性阴性,还应测定Rh抗体的滴度,以决定产时的经过及产时、产后的紧急处理。假如母亲的血型是O型或是Rh阴性,新生儿应该检查ABO血型和Rh血型;血型不合者,应进行抗体的筛查,除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Coombs)外,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试验阳性表明新生儿体内已有存在抗体,并不一定致敏,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而抗体释放试验证实新生儿红细胞已经致敏,诊断成立。

怀疑高胆红素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除了血清胆红素测定外,还应检查血色素、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对于高度怀疑Rh溶血的病例,生后立即做脐血标本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和胆红素的测定。对可疑ABO溶血的病例,不一定要做脐血的检查,因为ABO溶血很少引起出生时明显的黄疸和贫血。

临床上可以用首次出现黄疸的日龄和随后血清胆红素增加的速度,推测可能的临床经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及以后胆红素是否消退延迟。例如,对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胆红素上升的最大速度为85μmol/(5mg/),或μmol/(/)。生后第一天肉眼可见的黄疸或生后的48小时内胆红素水平≥171μmol/L(10mg/dl),胆红素增加的速度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潜在着某些病理的因素。评估胆红素的增长速度,可以估计在下一个12-24小时胆红素可能的水平。大多数病例,如果新生儿在第一个24小时内观察黄疸明显,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103μmol/L(6mg/dl),且胆红素的增长速度超过μmol/(/),应每8小时重复测定,直到胆红素水平稳定或达到干预标准给予治疗。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能肯定为生理性黄疸,临床上可根据最初胆红素水平及增长情况,做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并对潜在病因进行分析诊断。

呼气末一氧化碳(end-tidal CO corrected for ambient CO ETCOc)是监测内源性CO产生的很好的指标。从衰老的红细胞和血红素蛋白产生的血红素,经血红素氧化酶将血红素转化成胆绿素的过程中释放CO,每代谢一个克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就会产生等克分子数的CO。在临床上对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监测内源性CO的生成可以更直观的预测血清胆红素的生成。

另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梗阻性肝脏疾病在新生儿期也可以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需要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高于μmol/L(/dl),尤其是在生后的几天或几周里,直接胆红素持续增加,应该怀疑并需要鉴别诊断。原则上讲,所有新生儿胆红素测定应该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快速微量血只能测定总胆红素,适用于追踪,若有条件也应测定直接胆红素。

下载临床检验手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检验手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检验实习自我鉴定

    以下就是一则南方医科大学实习生的自我鉴定范文,供大家来参考一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本人于某年某月被医院正......

    临床检验试题(精选)

    1、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评价范围 A 精度 B 准确度 C 可比性 D 灵敏度 答案:D 2、SDS-Hb测定法的最大优化点是 A 操作简便 B 呈色稳定 C 准确性高 D 没有公害......

    临床检验实习自我鉴定

    临床检验实习自我鉴定 临床检验实习自我鉴定是对自己实习的一次全面检验,下面为各位搜集了临床检验实习自我鉴定,欢迎阅览! 临床检验实习自我鉴定一自20xx年5月参加实习以来,......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技术 ㈠ 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成人静脉采血时,通常采血的部位是 A 手背静脉 B 肘部静脉 C 颈外静脉 D 内踝静脉 E 股静脉 B 2. 静脉采血时,错......

    临床检验摸拟题

    1、新生儿做血细胞计数,多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 a.手背 b.耳垂毛细血管 c.足跟毛细血管......正确答案 d.肘部静脉 2、成人静脉采血的最佳部位是: a.手背静脉 b.腘静脉 c.外踝......

    检验 标本 采集 手册

    检验 标本 采集 手册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2005 年 11 月 重要警示语 将每一份标本都看作是无法重新获得、 将每一份标本都看作是无法重新获得、唯一的标 1 本,必须小心地......

    临床病理检验试验室技术人员

    实验动物饲养与技术人员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协助研究人员做饲养管理和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协同其他员工例如兽医的工作人员,技术研究人员和部门经理等。 岗位职责: 日常......

    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常规临床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分析:分: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析:分开,散开,挑出。 血液分析的目的就是将不同成分分开。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