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

时间:2019-05-15 10: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

第一篇: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

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

[摘 要]在北京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界之间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影响,彼此制约。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和文化特点的形成,无一不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北京地区各民族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最终使得北京在元代大一统后逐步成为不可替代的全国性的封建王朝首都。

[关键词]北京 首都 政治中心 地理条件

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先后有燕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蓟城)、金(公元1153年,金中都)、元(公元1272年,元大都)、明(公元1421年,明朝京师)、清(公元1644年,清朝京师)等多个王朝在北京一带建都,时间长达903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历史名城之一。北京何以如此受帝王们青睐?这和北京所具有的优越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明永乐元年农历正月十三,礼部尚书李至刚劝朱棣定都北平,称之为“乃帝王承运隆兴之地也,”1意在表明此地是天下的咽喉要害,重要至极。北京以及周围一代的京畿地区,之所以成为天下之“承运隆兴之地”,从地理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从政治地理的角度看,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端,西北部和北部为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位于向南倾斜的冲积平原之上,有拒马河、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之险,“俯瞰中原,高屋建瓴,具有居一点以制六合”的地理优势。古人择都,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从地理上考虑都城对控制全局的战略影响。古代交通工具落后,水路是主要交通通道,北京居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其战略地位是十分有利的。公元1416年11月,朱棣为定都北京征询群臣的意见,群臣对北京的地理形势作了如下评价:“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抚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2

北京不仅地处燕山南麓、华北平原北端,而且恰好处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的狭窄连接处,背靠长城、南临大海,北京的位置便犹如一个中国的咽喉之处,在古代地理学中叫做“锁钥之势”。同时又是中国南北游牧与农耕区域的分界处。关于这一点,金朝由会宁府迁至燕京时最具代表性。金主完颜亮颁发的《议迁都燕京诏》中曾提到“京师粤在一隅,而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深虑州府申陈,或至半年而往复;闾阎疾苦,何由期月而周知。”燕京居于“天地之中”,南迁都城可以解决“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的困难,可以“保宗世于万年”,使“四海一家,安黎元于九府。”3由于北京所处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皇,俯视庭宇”。“亡辽虽小,止以得燕,古能控制南北,坐致宋币”,因而不仅辽朝,而且金朝择都时都看中了北京,“燕盖京都之首选也”。4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北京在全国地理形势中战略地位的认识。此外,隋代以后大运河的兴修使得南北大规模物资运输成为可能,而元代大运河的修浚更使大运河上的物资运输畅通无阻,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建都北京的障碍。因而,元代以后,北京便开始有分裂政权的首都上升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首都,历元明清三代,一直经久不衰。

其次,从军事地理与有利统一的角度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大海,有所谓“四之塞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安全防卫是古人择都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首都城市必须建立在有利的地理位置,有险可守,以有助于战时的防御,此即所谓的“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5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古代的北京地区既可成为中原国家的北方门户,又可变成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腹地的跳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辽、金以后的五个朝代的“胡”汉战争中,更是形成了谁占有这里便意味着谁可以取得天下的局面。众多历史学家就这一地区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作了许多分析。辽时,契丹统治者占据燕云十六州,最终与北宋划地为界的成功经验曾为他人称道;女真统治者占据了这个地区得以稳固半壁江山。元主忽必烈营建大都城是为了“抚中原,正南方,枕居庸,奠朔方”。6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这里“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握中原之夷旷”,7控制大漠以北的蒙古族势力。曾经居京多年的明代学者刘侗在比较洛阳、长安与北京三处地理方位之后认为:“中宅天下,不若虎视天下,虎视天下,不若擎天下为瓶,而身抵其口。洛不如关,关不如蓟”。因此说:“守洛以天下,守关以关,守天下必以蓟”的结论。8明代对北方的防御重点在山海关至居庸关一段的长城沿线,又在重要交通线上设城堡,如京北沙河一带筑巩华城,“南护神京,北卫陵寝,东可以蔽密云之冲,西可以扼居庸之险”,9又在畿辅咽喉广利桥东筑拱北城,设兵防守京师西南门户。好处还不止于此。绵延起伏,重峦叠嶂的山脉还在北京的四周形成了重关险隘,成为以守难攻的门户。古人作诗曾赞叹北京附近山海关之形胜曰:“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在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之下,国都在军事地理及统一因素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历代统治者在选取都城时都十分重视考察国都的地理位置。而北京的地理位置正体现着“天子至尊,六合之内必以天子为中心”的大一统理念。元时,霸突鲁建议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北京时曾说“具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10而元代诗人李侑孙作《大都赋》叹曰北京:“惟国朝体元继天,奄有六合;如众星之拱北极,如百川之朝东海。仰观天文,则北乃天之中也;俯察地理,则燕乃地之盛也。”明代诗人胡启先在其所作《皇都大一统赋》中,从皇权角度阐述了京师的地理大环境称:“今之皇都,古之冀州。伊洛距其前,恒岳倚其陬。环西山而作城,界东海以为沟。阻居庸古北以为关,远人震慑;辟赵魏齐鲁而成堰,则侯甸来朝。” 11这些封建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以自己的华美之词诉说着:“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12的道理,期望着帝业永固,江山万年。

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物尽为帝王所有,京师所汇。历来“天子以六合为家,以四溟为池”,位居于京师如坐堂而俯庭。为了布宣政令和收缴八方供赋,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筑路、建桥、修造水渠,开通海运,并形成了以帝都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驿传体系和传输网络。使四海之内“庶土百珍,集于天都”,其南“千艘万舻,达于张湾之泸”;其西“千轮万辙,屯于张掖之郊”;其东“来于蓟门之渍”;其北“度于居庸之径”。13这种“来百货之纵横”客观上促进了京师的商业繁荣,并为日后的北京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北京,北京地区向南平原舒展,土地肥沃,河流密集,十分宜于农耕,能为人口众多的京城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料。“幽燕之地,虎踞龙盘,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燕不可”。14加之又接近少数民族政权根据地,进可以稳定中原,退可以草原牧马,实行对北中国或全中国的有效控制。战国时代苏代称燕国:“西有太行驼梁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易水大河之险,东有大海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下之雄国也。”15北京为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在《禹贡》之中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厥土为黄壤,厥田为上上。”

而且,北京一带河流交错,灌溉极为便利。流经北京地区的河流主要有: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等五大水系。曹魏时,就在北京附近修筑大型的水利工程车厢渠16;隋朝大业年间开凿大运河,其北段名为永济渠,引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第一次开辟了直通北京南郊的南北航道;元代,在郭守敬德主持下总结前人教训,于至元年间开凿了通惠河,从而为北京小平原西北山区找到了新的充沛水源,使得有元一朝,江南漕船沿运河北上,入通惠河,可直达大都城内积水潭码头,水源充足,既解决了漕粮入京,又美化了北京城市环境17。正是由于北京城所固有的水系,及经过历代修缮的大运河体系,加之离海近,可利用海河水系及海运,从而大大加强了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在经济方面所需要的坚实基础。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北京具备上述战略、防卫、经济等国都所必备的地理条件,但仍非尽善尽美。缺憾有二:其

一、远离江南经济中心,区域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水资源匮乏,及对大运河的过度依赖,使北京不时面对粮食短缺等经济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北京首都功能的全面发挥。只有到近代以后,随着轮船、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引入,才能彻底解决;其

二、距海较近,海岸防御薄弱。古代多为陆战,大海为坚实屏障,近代以来,由于北京距海近,多次遭到侵略和焚毁,使中华文明遭受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进一步加强海防力度,这一局面才得到解决。

[注释]

1、《明史 李至刚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

2、《故宫—肇建紫禁城》,故宫博物院,2005年。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二。《大金国志》卷十二《海陵炀王纪年》。

4、《金史 梁襄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

5、《管子 乘马》。6、7、8、《日下旧闻考》卷五《形胜》。

9、《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七《京畿》。

10、《元史 木华黎传附霸突鲁传》。

11、《日下旧闻考》卷六《形胜》。

12、《日下旧闻考》卷七《形胜》。

13、《日下旧闻考》卷七《形胜》。

14、《读史方舆纪要 直隶二》,中华书局点校本,1955年版。

15、《战国策 燕策一》。

16、《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

17、《元史 河渠志今译》。

[参考文献]

1、[清]于敏中等编撰:《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2、霍亚贞主编:《北京自然地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

The Study on Beijing about Becoming The Capital of Chinese Empire

LIU CHAO

Abstrac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as formed a relation to influence and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rse of Beijing development.For example,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ocial ecnomic,the ries of it is political position,the formation of it is culture characteristic,every one were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al condition;At the same time,the nations people of Beijing district had go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struggle to adapt themselves to nature,to conquer and to remark nature.So Beijing has become the capital of Chinese feudal empire since Yuan dynasty.Key words: Beijing;capital;politic center;geographical condition;

第二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_中文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古往今来,人类的发展可以根据建筑的里程碑来编目,在这些里程碑上记录了社会的变迁。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有的风格和持续的历史,在世界建筑史里面书写了一段光辉的篇章。大量的桌椅,图画,原材料还有精致的模型,“展现中国古代建筑科技历史”讲述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这项研究开始于对原始的茅草屋和土质小屋以及明清时代,是以先进的高墙和宏伟的精心设计布局为特色的皇宫的研究。

这项研究复制了中国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并且,展现了古代建筑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拥有迄今为止在沙盘上建立起来的最大的古代北京城模型。

这个模型中有很多的特点,比如:北京龙府庙的澡井顶棚(目前同类中仅存的案例),为了庆祝丰收建造的祈祷台的模型,其中祈祷台重建的大小和原来在北京天坛的是正好一样的,而且大量的模型代表古代中国政府和老百姓的建筑。此外,在博物馆中还有大量的建筑古迹和样例。这些收集品都是用来做展览和研究的。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发扬中国的建筑文化,使科学和技术知识普及,促进中国和外国文化交流,并且为以后的建筑创造提供参考。

坐落于先农坛(农业方面神的坛)遗址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中国首个致力于收集、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艺术和发展历史的特色博物馆。

位于北京城西南的先农坛是在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建造的,目的是用于明清两朝的皇帝们为举行向农业方面的神(神农或者是先农)表示感激的仪式,和由皇帝种植的仪式。

已经存在了至少五百年的主要古代建筑包括:先农坛、(Hall of Jupiter)、(Hall for Worshipping)、(Sacrificial Kitchen)、(Sacrificial Storage)、(Precious Clothing Hall)、(Platform for Viewing Planting)、(Hall for Celebration)。

在先农坛的地址上存在着一些古代建筑,这些建筑被比较好地保存并且被列在了中国文化古迹中并且由政府在2001年保护起来。

第三篇:北京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

[基础过关] 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咨询。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还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该词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来定赏罚。

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

6.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舞曲。曲原为西域乐舞,后经唐玄宗改编增饰并配上歌词和舞蹈,于天宝年间改用此名。

B.牺牲,古代祭祀时用的纯色体全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C.期颐,“期”是期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指人八九十岁,年事已高,指望儿孙赡养。

D.先,可作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归有光《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就是此意。

7.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B.夷夏,古代泛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古代汉民族自称“夏”,而将处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称为“夷”。

C.城隍,城墙和护城河。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佛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尚书省,古代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时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能力提升] 8.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B.“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

9.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耄耋”常用来指高龄、高寿。“耄”指八十到九十岁,“耋”指七十到八十岁。

B.“从弟”指堂弟,“从”指堂房亲属,比如有“从兄”“从父”等。

C.古代人都有名和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举行成年礼后起的。

D.“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0.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衣”在古代有更换衣服的意思,也是上厕所的一种委婉说法。

B.“山东”,在战国、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C.“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D.“避席”,古人布席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就离开原位,坐在没有席子的地方。

1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卑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指出身低微、为人粗野。B.“青庐”指青布搭成的帐篷,古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常使用。

C.“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2.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免胄,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如“崩驾”“崩殂”等。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1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礼,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B.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致死,俗称“五马分尸”。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D.阳,指水南、山北;阴,指水北、山南。如“华山之阳”指的就是华山的北面。

1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B.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似簸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C.乡试,明清两代,指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D.道,古代行政区划名。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郡下设道,唐代曾分全国十五道,清代在省与州府之间设道。

15.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风,《诗经》中各国的民间歌谣,自《周南》至《豳风》,共分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春秋五霸,春秋时担任领导地位的五位诸侯,指齐宣王、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学政,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行政及各省学校生员的考课升降等事务。

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天练32 古代文化常识(二)1.C “在官府内闭门守孝”的说法错误。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若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离职回到原籍守孝。

2.D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3.D “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4.A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5.A “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错,行顿首礼时,头碰地即起。

6.C 期颐,指人百岁。人八九十岁称“耄耋”。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7.C 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8.C 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9.C 在古代,一般是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很少有字。10.D “避席”指的是起身离开原位,“坐在没有席子的地方”错。

11.C “社”指的是土神,“稷”指的是谷神。12.C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13.D 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华山之阳”指的是华山的南面。

14.B 箕踞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姿势。15.B “齐宣王”错,应为“齐桓公”。

第四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作文

我和博物馆的故事

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 四年级5班 李泽一

北京之宏大,拥有的博物馆之众多,令人叹为观止,但在众多的博物馆中,令我最欣赏的就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我对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记忆是从孩儿时开始的,记得小时候因为博物馆离我们家近、环境又好、而且人员稀少,妈妈经常带着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那里玩,博物馆院子里的大树,大石台,石台边上的一片绿地,还有那与众不同的大建筑物都是我游玩时的参照物,然而那时的我对博物馆的内容全然不知。现在我已是北京育才学校的四年级学生了,这几年我还是依旧的像过去一样经常到博物馆里去玩,我已知道脑海中的大树是那六百年的松柏,大石台是那皇家的观耕台,石台边上绿地是那皇帝亲自农耕的一亩三分地,还有那与众不同的大建筑物是著名的北京先农坛。

现在我每当走进古代建筑博物馆,就好像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北京。当时没有起重机来搬动沉重的石头和砖头,也没有汽车来运输建筑材料,只有马车、人力车运送石头和砖块。那时也没有现代化的电脑来设计建筑方案和图纸,当时只有毛笔在羊皮纸上一笔一划地画出来。当时的窗户不像现在一样用玻璃和纱窗制

Page 1 of 2

成,只能用羊皮纸来代替。但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造出许许多多宏伟的建筑,正如在博物馆里所展示出的照片:北京皇家颐和园、紫禁城和北京平民居住的四合院,这些都是北京经典的古代建筑。

感染我的不仅是博物馆的环境,还有它向世人展示的内容。我认识北京也是从这里开始的,这几年我所参观过的北京古代皇家园林如天坛公园,故宫博物馆,颐和园等都能够在这小小的博物馆里体现出来。我对那古建筑上的彩绘,雕刻,和各种各样的吉祥物的问题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答案。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的环境和它向世人介绍的丰富的古代建筑文化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这里不如首都博物馆现代化,也不像北京科技馆那样人流涌动,古代建筑博物馆给我的是宁静,而她的宁静仿佛让时光倒流到百年前的北京,使我更加了解、更加热爱北京的建筑了!

Page 2 of 2

第五篇:2014年北京公考答案

2014年北京公考《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

三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材料,简要概括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20分)

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有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一、严重干旱期,平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二、城市面积扩大,湿地缩减;常住人口上升,刚性用水需求增长。

三、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入境水量衰减,从邻省调水困难。

四、节水法规体系不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严格,开发利用效率低,水体污染严重,河流水脉断流。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循环用水效率低;循环用水设施建设、废水资源开发不足,中水利用不足;雨水基础设施薄弱,雨水收集利用率低,雨水管理水平低,法规缺失,规划约束力不够、执行力不足。

六、政府水资源信息公开不到位,宣讲力度不足,节水器具、节水技术普及不足;水价偏低,市民节水意识不强。

(二)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市民们“没觉得北京是特别抽水的城市”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15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这一现象危害大,后果严重。

一、后果有:(1)导致节水意识淡薄,浪费严重;(2)不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用水效率低;(3)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二、市民未感觉北京市特别缺水,原因在于:(1)政府对水资源紧缺现状的宣传少;(2)节约用水的办法未普及,社会不了解;(3)水费价格低;(4)政府保障到位,未出现停水断水问题。

三、应对的措施有:(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认识和节水意识;(2)综合考虑,对水资源合理定价,采取有差别的阶梯式水价;(3)重视水资源回收利用,低价鼓励使用再生水;(4)鼓励市民安装节水器具,提高用水效率;(5)开放水资源信息,让公众了解水资源状况;

(三)根据给定材料反映的北京市中水使用中的问题,以一名水务局工作人员的身份,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中水利用工作的建议》的提纲。(25分)

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内容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水利用工作的建议》的提纲

一、中水即指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二、中水利用问题多:(1)设施建设不到位;(2)多头监管,政策执行难;(3)企业投资大,收回时间长,缺乏积极性;(4)价格高;(5)申请政策不合理,程序繁琐;(6)废水资源开发不足,中水利用率和系统运行率低;(7)市民利用意识淡薄。

三、进一步利用的建议有:(1)加大宣传。提高政府部门对中水利用的重视程度;提高公众的使用意识;(2)完善设施。加强管道、雨水收集等中水设施建设;(3)政策扶持。加

大财政补贴,提高中水企业的产能;拓展融资渠道;简化申请程序;降低使用成本;(4)明确使用方向。洗车、景观、农业用水等必须使用中水。(5)健全监控机制。强化对中水系统运行、利用的实时监控。(6)重视技术研发,推进循环用水技术升级。(7)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做好中水设施规划、监管工作。

(四)有专家指出,目前北京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供水缺口日益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将难以走出“扩张—调水—再扩张—再调水”的怪圈。请你就这一“怪圈”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参考答案】

开源节流,走出用水“怪圈”

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386平方公里,据2012年数据,常住人口2069.3万人。有专家研究指出,北京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是1200万人,用水安全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对此,我认为,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的同时,全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努力做到开源节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北京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余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降至100立方米左右,低于人均300立方米的灾难线。究其根源,一是遭遇严重干旱,年平均降水量减少,加之南海子等湿地缩减,造成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大幅度衰减;二是城区永定河等河流遭受污染,几乎断流,官厅水库等也因上游污染而停用。更让人忧虑的是,当前整个华北地区地下水都严重超采,北京很难再从同样缺水的河北、山西等邻省调水。

鉴于此,北京只有依靠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同时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的“开源节流”之策,才能走出“扩张一调水一再扩张一再调水”的用水怪圈。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源头保护,严格用水管理是根本保障。目前,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等对分类用水办法等作出规定,但因法律约束力不够,效果并不明显。这就急需一部统一的《水法》对湿地、水库、河流、地下水等水源实施保护;对水源开发权、用水权、用水额度、水费征收等作出详细规定;完善全市水资源网络,设立统一机构,统一调控,合理配置,在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用水单位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的管理制度。完善设施,加强监管,开发利用好中水、雨水等,是“开源”之策。以色列在人口持续增长,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保持用水总量50年不变,这与重视废水回收利用有很大关系,据统计,每天使用1万立方米中水,相当于建设了1座400万立方米的水库。另外,北京当前全市雨水收集利用率还不足1%。因此,审批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商的中水设施建设的审核监管,积极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引导洗车单位、市民合理使用中水;同时做好全面系统的雨水利用规划,提高管理水平和利用率。

公开水资源信息,加大宣传教育,提升节水意识是“节流”之策。长期以来,有关政府部门未向社会积极宣讲北京市缺水的严重程度,造成广大市民“没觉得北京特别缺水”,也不了解有关节约用水的办法。另一方面,水价长期偏低,也造成市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家里少有节水设备。对此,市政府应向社会开放所有水资源信息,在充分考虑不同用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实行有差别的阶梯式水价。

“水德含和,变通在我”。在迈向“世界城市”的道路上,北京市仍将利用再生水、外流域调水以及继续适度开采地下水等措施来保障城市用水。而从本市70%废水资源量可供开发的现实出发,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是重中之重。

下载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北京建都因由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2011成考学校(高升专)

    高中起点升本科-理工类 050 北京工业大学 51 国际经济与贸易(30人 2030元/年; 海淀西校区(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5号西三环花园桥路口东北角200米)上课时间:部分周一至周五晚上和......

    古代男尊女卑事迹考[精选多篇]

    古代男尊女卑事迹考 1.纪元前二五一五年,颛顼继位,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号称玄帝,即黑颜色的君主。他也默默无闻,但在位七十九年中,却作了一件使天下所有女人都大为恼怒的事,就是他......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不断增加中) 英语翻译与写作常用动宾词组 一、政治类: 把…捐给慈善机构 donate …to charities 把…看成社会公敌 look......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不断增加中) 英语翻译与写作常用动宾词组 一、政治类: 把„捐给慈善机构 donate „to charities 把„看成社会公敌 look upon „ as a threat to......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

    更多资料请登录医博园论坛www.xiexiebang.com 北京考博英语辅导班讲义(;不断增加中) 更多资料请登录医博园论坛www.xiexiebang.com 英语翻译与写作常用动宾词组 一、政治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积累之古代科技成就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

    2010年上半年北京公考86分申论

    2010年上半年北京公考86分 政府为“公民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对个人如此,对国家亦如此。个人的奋斗离不开身体的健康,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也需要群众的健......

    北京2006年高考作文题(共5篇)

    北京2006年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 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