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迳口经验)

时间:2019-05-15 11:1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迳口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迳口经验)》。

第一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迳口经验)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迳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08年12月26日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把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求,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立足建设,增强农村文化的繁荣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我镇发展的全局来看,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已深深融注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迳口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迳口建设需要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农村文化建设由此而凸显其服务全局的战略地位。在今后的农村文化发展中,我们将立足建设,增强农村文化繁荣意识,紧紧抓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农家书屋和镇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开展基层文化培训和辅导,举办文化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积极帮助乡村自办文化工作,逐步形成以镇为中心、管理区为重点、村为基础的文化发展网络,促进农村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明确目标,实现镇村文化的和谐发展

面对我镇新农村发展的新态势、新变化和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十一五”文化改革和发展的紧迫课题,又是一项贯穿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为此,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排查困难问题,分析当前态势,明确发展目标,谋求实现镇村文化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共同努力,2008年申请到省专项资金20万、市的专项资金10万,在全镇8个村委完成了文化站达标建设。与镇党校、政校、广播电视、体育健身、成人教育、科普培训等综合考虑。除此之外,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村委,应抓紧建设与本区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文化广场和建立综合文化室,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增加镇的文化含量,提升镇的整体形象。

(二)实施“农家书香”工程。我镇的“农家书屋”建设,每个书屋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图书不小于800册等标准建设,切实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努力成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

1、送书。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购买农村适用、农民喜爱、内容健康的科普图书,配送到有关村文化站以流动文化服务的形式,将图书送至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方便群众就近读书。同时要加强文化站图书室的投入,镇文化站图书室每年增添 新书不少于300册,订阅报刊不少于10种,藏书总量达2000册。

2、送电影。按照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由村、镇两级政府共同承担费用。多组织适合农村观众的优秀电影,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片的放映,努力提高放映质量。确保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的实现。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站阵地活动项目要达到10个以上,主要包括综合展览厅、多功能活动室、图书报刊阅览室、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房、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电子阅览室)、团队活动室、宣传橱窗等。各活动室设施齐全,性能良好,常年对外开放。每年开展大型镇文化活动不低于4次。加强镇业余文艺团队建设,业余文艺团队要创作排练反映本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树立文明新风、建设新农村等方面的文艺新作。每年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中,组织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富有本地特色文化展示、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

(五)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广大农村是特色文化的发源地。要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认真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创建“特色文化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项目。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作用,组织民间艺人特色文化团队,扎根农村,亦农亦艺,活跃乡里。实施品牌战略,镇乡选择最具 自身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重点发展,做到一镇一品,各具特色,形成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如:玉器文化等。

(六)推进农村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要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有序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用途,已挪作他用的,必须坚决限期收回。按照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规律发展农村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社会效益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农村文化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阵地长期巩固、活动开展正常、繁荣农村文化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农村文化站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文化站长要公开招聘,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体育、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推进相关设施的共建共享,解决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机关、学校内部的文化设施,应创造条件向群众开放。

(七)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扩大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使之不断得到繁荣。同时,充分发挥镇文化中心管理职能,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整顿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 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农村文物管理,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落实保护人员、经费、责任,保护好各类文物,严厉打击盗挖古墓的犯罪活动。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我镇“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迳口”的重要举措,是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将与镇党委、政府一道,加强领导,协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一)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镇党政组织要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文明村镇创建之中。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列入政府目标加强考核引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明单位考核体系之中,严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与经济和其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我们文化部门将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对照上级标准,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工作考核细则,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农村文化工作,年终进行认真考核。主要考核文化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三)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专项投入。镇政府将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对农村文化的投入。落实农村文化的正常运转经费,足额安排人员工资、保险、办公经费等。除基本建设投资外,每年安排一定的文化活动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专门用于镇文化活动开展、节日篮球比赛、农村电影戏剧演映、文艺创作奖励、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建设、文物保护等。

(四)列入培训工程选树先进典型。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鼓励高校毕业生经过人事招聘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镇今后新进文化干部须由市人事局、文化局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录用办法执行,镇文化干部的调整、聘任须征得市文化部门同意。根据省文化厅文件精神,逐步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从业资格制度。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保证农村文化事业后继有人。

迳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 2008年12月26日

第二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的发展需要文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文化。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三难”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我们发现,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相比,生活逐渐宽裕的农民,在文化生活方面还显得比较贫乏,在不少农村依然十分苍白。有些村尽管也有农民书屋,书屋里也有数量可观的书籍,但一年四季光顾的人寥寥无几;有些村365天中,除了庙会、婚丧嫁娶能看一眼戏或响几声音乐,其余时间则了无声息;相当一部分村,除了一台电视外,再无其它娱乐手段。凡此种种,都说明农村文化建设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很不适应,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农民的精神需求、生活情趣应引起我们进一步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农村文化阵地亟待我们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去占领。否则,就有可能在物质扶贫之后,还得下气力去精神扶贫。因此,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改善、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由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闲暇之时,农民除看电视之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打牌、打麻将、聚众喝酒,或者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特别是农闲时节,一些农村对打麻将、输赢几个小钱乐此不疲,可以说是男女老少、随处可见。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开展,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于是,在有些村求神拜佛等封建活动大行其道,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村庄脏、乱、差的环境得不到改观,等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思想观念的形成,给农村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助长了其不思发展、贪图安逸以及“等、靠、要”等懒散思想和不良习惯。二是“不良文化”在农村有一定的市场。一个时期以来,电影等传统的健康娱乐项目逐渐被网吧、影碟出租点等新兴项目代替。一些网吧违反国家规定,容留未成年人。有些音像、书摊经营点公开出租、出售非法音像书刊制品。迷信和黄色非法书刊、伪科学读物充斥小摊点。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逐渐在农村酝酿生根。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不少乡镇的文化生活没有生机。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许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应着“文化工作者”之名,干着乡镇政府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有名无实。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原有文化人的“老化”,新一代农村文化人又很难涌现,从而导致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尤其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结合去年11月,市委张茂才书记在全市农村文化建设高平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重视。市县乡三级可采取“三级联创”的办法,市一级主抓什么,县一级负责什么,乡一级落实什么,真正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建农村文化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工作。既要将硬件投入、财政支出预算的力度大小,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又要把结合农村特点,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类型、数量、气氛和影响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硬杠杠。

第二,改革乡、村两级文化机构。县、乡职能部门是指导和组织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创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要定人定编,专人专用。要通过培养农村文化建设领头人,开展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前哨。

第三,保护农民本土文化,培养各具特色的文艺队伍。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长期的,花钱邀请外来的团队或依靠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来解决农民的文化生活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长期维系的。要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既需要上面送文化下乡,更需要培育本地的文化队伍。只有根据当地自有资源,挖掘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建立农民自己的文艺团队,才是最好的渠道。可通过实施“农村文化能人”、“农村文化新秀”等培训或培养工程,使农村文化人才与时俱进、永葆活力,成为引领农村文化的主力军。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些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

第四,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在绝大部分村有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为现在的农村注入了一些生机和活力。要充分发挥好这个知识群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激发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朝气和热情,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第五,文化活动内容要让农民能够真正接受。开展的活动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要在文化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娱乐功能,要喜闻乐见而不低级庸俗。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单位可把剩余的或读过的报刊杂志,定期送到乡村文化中心。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育、司法等职能部门要落实各自职能,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共同为农村营造文明向上、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总之,只要我们上上下下都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农民文化生活,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农村,不仅是生产发展村庄新,而且是乡风文明文化新。

第三篇: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发展农村文化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丁国琰

2009年第5期 ——文化建设

近几年来,孝感市文化体育系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形式,面向基层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针对过去孝感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实际,近几年来,我们在进一步明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突出农村文化工作地位的基础上,抓住中央、省加大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这一机遇,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地方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落实县、乡两级政府项目配套资金,新建了一批规模适当、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使二分之一的乡镇有了较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为县(市区)专业剧团和电影公司,配齐流动演出车和电影流动放映车。各县(市区)文化部门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和部门筹资等方式,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三馆”设施,使之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效能明显增强,为基层群众提供经常性公共文化服务创造了条件。

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我们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利用综合文化站阵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7年在安陆市15个乡镇全部推开,2008年汉川、应城两市所有乡镇陆续完成。二是与村支部党员活动室配套,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立综合性的村文化活动室和农村文化中心户;抓住国家实施“2131”(文化部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工程计划的机遇,组建孝感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为全市实现每村一月看一场公益电影打下基础。三是推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近三年全市已安装村级体育健身器材300多套。据统计,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县(市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中心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拓展文化活动内涵

文化特色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过人民群众长期创造、积累、传承的文化精华,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孝感以董永孝行感天而得名。孝文化是孝感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孝文化名城”的要求,我们先后多次组织孝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孝文化艺术节,组织以书写孝文化为主题的全国万人书法大奖赛,开展评选“十大孝子”、“十大孝媳”活动,创作了以《黄香故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作品,建设孝文化主题公园,改造、修复孝文化遗址遗迹,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使其成为净化人们心灵,陶冶情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形成文化产品的地域个性特色,是孝感市农村文化的又一亮点。发源于黄孝一带的楚剧艺术,在孝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县文体部门组织专家,从剧本、音乐、表演技巧等方面,对楚剧艺术进行创新。我们连续多年举办全市广场楚剧展演,各县(市区)派剧团参加。每次演出时,观众都在万人以上,既活跃了群众文化,又促进了剧目的创新和水平提高,使这一传统的楚剧艺术更加发扬光大,成为孝感文化的一张名片。此外,各县(市区)文化部门还注重加强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如汉川的善书(说唱艺术)、诗词楹联,孝南的剪纸,云梦的皮影、三节龙,安陆的漫画,应城的膏雕,大悟的红色旅游等特色文化,都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如云梦的皮影,作为全国两个进京演出的代表队之一,2007年在中华世纪坛参加了世界文化遗产日展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汉川还被授予“全国诗词楹联之乡”。

三、坚持多法并举,提高文化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针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自发、零散、随意、被动的实际,我们注重发挥市文化部门的主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一是市场运作“办”文化。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协办、社会资助等方式,组织企业、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各地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小康村建设融为一体,采取部门对口帮扶、包村援建的办法,帮助建阵地、购设备、送图书、买演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文化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如福星科技集团自办楚剧团,自编、自导、自演楚剧《可怜天下父母心》,该剧目在武汉地区大学巡演和全市农村巡演共100场,受到广泛好评。他们创作的楚剧《人在福中》,获准在中南海演出,并在全国地方戏曲汇演中获奖。云梦县楚剧团与宏博集团联营后得到大力资助。该团创作的楚剧《吊子卖鞋》,2007年获得中国戏剧大奖,为全市近十年来获得的最高戏剧奖。应城汤池镇招商引资2000多万元,打造了集古玩字画、演艺娱乐、特色小吃于一体的旅游一条街,深受旅游者的青睐。

二是整合力量“送”文化。我们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文化团体开展巡回演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全市8个专业剧团每年平均下乡演出250场以上。扩大数字化电影,开展周周乐电影公益放映活动,仅2007年全市就放映公益电影2.3万场。我们延伸图书网点,对社区、乡镇建立相对固定的图书点实行流动配书,定期把市、县图书馆图书配送到乡镇、村、社区基层图书室,方便群众借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三是依托活动“种”文化。以活动为载体,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群体,举办适合不同群体参与的文化活动。如各地利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大力组织开展文艺演出、舞龙耍狮、划采莲船、赛龙舟、踩高跷、打腰鼓、讲故事、赛歌会、民间传统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社区文艺调演等文艺活动,把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参与进去,寓教于乐。通过各种业余协(学)会,举办书画、摄影、文艺创作、乐器比赛等活动,经常性地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培养了众多的活跃在广大基层农村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据统计,目前我市农村共有各类业余文艺团队334个,从业人员2500多人。他们利用队伍精干、行动便捷、费用较低的优势,走村串巷,服务群众,每年文艺演出场次占全市演出总场次的85%以上。

四是组织协调“促”文化。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阵地,加强与辖区内民间乐队和外地小型民间演出团体的联系,掌握演出团体演出剧目、出场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向社会进行发布。同时,通过村文化活动室、中心文化户等渠道,了解市场需求,为演出供需双方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演出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和规范。■

(作者系孝感市文体局局长)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重视,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旨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并且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

定有关《考核细则》。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已经成为农民最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抓好形势政策、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针对当前还有不少农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色情、赌博等不良现象,强化主流文化的教育培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风貌。

关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议

在常路镇西下庄村有一支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人李万成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皇山艺术团”,每年的庙会和新年前后他们都会四处为农民演出。所排节目有舞狮子、豫剧、小品、相声、唱歌等,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最令老李发愁的是排练没有活动场所,演出服装道具缺乏,演员报酬几乎没有。老李很想找赞助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艺术团已经成立四五年了,演出50多场次。2010年,老李四处化缘,好歹搭起了一处演出戏台。但是排练时仍然只能在寺庙里,乐器只能东拼西凑,服装五花八门。如今,在农村看惯了电视节目的农民认为太假,不如实实在在的农民自己的演出看着过瘾,往往一切准备就绪,场所成为难题,政府文化建设投入仍然少得可怜。针对这种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鼓励农民自己建设文化活动场所与政府投入相结合,采取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办法。可以以承包、租赁、买断等形式建设活动场所。

二是政府牵头农民文化团体与企业文化结合,形成企业养文化,经济促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政府提供场所,联系演出,帮助农民文化团体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闲臵场所可以免费提供给农民演出排练。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现在全县招商引资呈现可喜的局面,各个企业陆续落地。我们自己的本土企业也相继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另有很多企业正在消亡破产或者日渐没落。究其原因,除了制度问题、财务问题、观念问题等等以外,企业缺少文化精神支撑是企业丧失活力和动力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得好“三流的企业用制度留人,二流的企业用工资留人,一流的企业用文化留人”。企业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生活的方式,它是共同认可价值观的体现,它本身并不产生企业利润,但是良好的企业文化它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进而为企业注入活力,提升企业业绩。

从蒙阴县的各个企业来看,很少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例子。最近几年,银麦啤酒、蒙山酒厂和县人民医院等少数几个企业正在逐步探索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做的远远不够。分析原因,我们的企业在文化建设当中,只是浅尝辄止,被动的、无序的、盲目的在建设企业文化。对于如何加快蒙阴县企业文化建设,建议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诊断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企业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听到理念后,把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二、对企业文化进行提炼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第二步:搜集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案例。第三步,对以上内容进行研究、加工,提炼成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把这种精神用简练、隽永的词语组织起来,形成企业灵魂性文字。

三、对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1、晨会、夕会、总结会。就是在每天的上班前和下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总结会是月度、季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思想小结。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臵。

4、树先进典型。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5、网站建设。网站上进行及时的方针、思想、文化宣传,寻找专业的跟企业文化相关的网站建设公司进行合作沟通,使之更符合、更贴近公司的企业文化。

6、权威宣讲.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

7、外出参观学习。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8、故事。有关企业的故事在企业内部流传,会起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9、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10、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11、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12、开展互评活动。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13、领导人的榜样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4、创办企业报刊。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关于振兴乡村文化的建议

现阶段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正在发生着显著地变化,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脱节现象。往往经济上去了,而文化需求却显得很贫乏,甚至文化需求向颓废、淫秽、反动方向发展。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综合乡村所见所闻,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基层文化设施投入,切实利用好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和科普活动室等场所开展活动。

二是经常性的开展最基层的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农村三老协会、妇代会、计生学校、农民夜校的作用,开展好党政政策、法律制度、科技知识和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下乡活动。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到基层农村,切实了解农民真正需要什么,坚决改变农民“被文化”。发动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变“送给你什么”为“你需要什么”。

四是发挥乡村创作人才作用,写出农民自己的故事,真正触动农民的心弦,引起农民共鸣,切不可曲高和寡。

五是保护农民自己的传统文化,让老百姓感到被尊重,被认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农民参与到保护中和创作中。

六是鼓励农民文化团体发展,给他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必要时可以给他们联系业务,刺激他们壮大。

七是政府可以设立文化传播奖,表彰那些对乡村文化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刺激他们参与到文化传播中。

临沂五哥霍在峰(272327683)12:26:25 关于拯救民俗文化的几点建议

民俗文化总起来说就是那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风俗、传统以及由此引伸出来的文艺形式总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有时候不是只看你科技如何进步,还要看你的民俗文化传承久远的程度。在历史上,很多民族民俗文化消亡的同时这个民族也就消亡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怎样赋予民俗文化以新内容,怎样把传统文化发展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结合蒙阴县实际,就传承民俗文化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搜集整理当地民俗传统、习惯技艺等,加以编纂成册,选取具有时代特色、启示意义的民俗,赋予他们新的形式和内容。

二是选取当地独有的民俗形式,去粗存精,整理成段子,用歌曲、戏剧、曲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在群众中传承,使之形成当地地域文化标记。

三是对重要的影响大的民俗,如:敬天仪式、成人礼仪式、宗族祭祀仪式等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以发展成当地旅游文化项目。

四是把民俗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农家乐、民俗游,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五是政府参与指导,不能左右民俗文化发展方向。政府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政策资金支持。让民俗文化发展成为产业。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现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和管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营,造成了以假乱真,穷于应付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见解,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观念,付诸行动。农村文化建设搞的好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树立富要办文化,穷也要办文化,富有富办法,穷有穷办法,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支持和创造条件办文化、不办就更穷的观念。在行动上,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目标纳入农村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定期研究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作,提高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加大投入,打牢基础。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需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补助,加大对文化设施维护、设备更新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改善乡村文化设施,为农民进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应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三是明确职能,加强管理。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文化机构;建章立制,切实加强长效管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的管理。既要集中力量加以重点突破,又要常抓不懈、在日常管理上下功夫。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文化市场的管理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引导、鼓励、扶持,加强管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是以城代乡,强化队伍。以人为本,加强农村文艺队伍建设,农村文化要得到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庞大的、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发挥县城文艺人才优势,城乡联动,为乡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艺人才。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发展产业,繁荣市场。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注重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农村伴着落后的经济现状,文化产业还是一片空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此要抓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遇,用以文化养文化的思路,把文化建设和民族风情、旅游结合起来,加速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六是尊重创造,积极引导。“一个带头人、一间文化屋、一块示范园、一批联系户。”为文化大院的主要特色。在创建和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特长,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增强文化大院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通过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协调配合、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力求将文化大院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位,然后以点带面,辐射推广,规模发展,从而形成覆盖乡村的文化大院网络,有效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关于搞活基层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的建议

基层思想工作是基层得以稳定发展的意识基础,基层宣传工作是基层得以创新发展的动力,基层文化工作是基层得以永葆青春的智力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一个整体。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三者往往出现脱节,甚至产生冲突。在基层政权,思想工作好像是组织的事,除了说教就是传声筒;宣传工作好象只是媒体的事,除了歌功颂德就是媒体警察;文化工作好象只是文化部门的事,除了曲高和寡被文化就是粗制滥造猪下水。于是组织、宣传、文化三个部门分不清主次,不是组织被凌驾到无可踏跃的地步就是文化被抛弃到山旮旯中,三者永远难以融合。结合当前状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成立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站,由组织、宣传委员一人分管,下设思想研究室、宣传办公室和群众文化站,思想研究室负责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解读研究,科技文化政策的细化分解和制定相关的宣传方案;宣传办负责先进典型、党政典型的传播以及思想研究室研究成果的传播;群众文化站负责搭起与群众的文化联谊桥梁,把群众的积极的文化需求当作自己工作的准则。

二是整合宣传阵地,把纸质类媒体、音画媒体、教育阵地等整合为一体,不能互相拆台或者老死不相往来。

三是让有思想的人群管思想,懂宣传的人群做宣传,会文化的人群搞文化。

关于改变农村文化现状的几点建议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与收入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

通过在基层多年的工作经历,据我了解,农村文化具有的独特性,农民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所以与城里文化生活也大相径庭,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种类季节性明显。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但大部分农民还是生活在农村以种地为主。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随着农作物成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播种或收割季节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是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娱乐的需求会少一些,最多就是在田间地头聊聊天。农闲季节,农民则对娱乐的需求多一些。因为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对文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娱乐方面。尤其在春节前后,进城务工农民也基本都已回乡,对娱乐的需求会更强烈。

二、农村文化处在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外来观念的冲击,农民对农村传统娱乐形式的兴趣逐渐消失,但由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又不能满足他们对现代化、城市化的追求。旧的文化观念逐渐解体,新的文化娱乐体系还未形成,因此他们成了一种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物”,成了文化荒漠中的“无家可归之人”。现存的乡村文化处于解体之中,而新的适合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化秩序又尚待建设,农村文化整体上处在最薄弱的过渡时期,如果不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赌博等不良风气就会盛行。

三、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明显。首先从城乡发展整体情况来看,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差距日益拉大,体现在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设施建设、队伍素质、资源总量和活动开展等各方面。自从改革开放后,农村以家庭消费文化为核心的“私性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却日益衰败,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式微。农村传统的丰富多彩的“草根儿文化”,如自编自演的戏班、春节前后的在农村串演的秧歌队、舞狮队已不多见。受农村公共娱乐设施落后的制约,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农村公共文化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这个阵地,腐朽文化自然会兴风作浪。针对以上可以看出,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自身见解,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数字电视推进步伐,丰富电视娱乐资源。电视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尤其是多播出关于群众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娱乐文化生活的电视节目。

二、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丰富农村娱乐项目。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但是现如今,打牌也从以前的打“空牌”转向“玩儿钱”了,通过加强基层文化大院建设和基层文化的不断丰富,用科技图书,网上阅览超市、文体娱乐等文化活动把这些人从赌桌上拽出来,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娱乐当中来,多学一些有用的科技致富本领。

三、进一步挖掘保护优秀农村文化遗产资源。比如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等各种表演,政府要利用农闲时节参与组织群体娱乐活动,让男女老少齐上阵,载歌载舞,请剧团唱戏,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活动。

第五篇: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1月29日下午,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听取了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博士王国华教授所作的《国家软实力提升与国民创意迸发》报告。通过王教授的授课,我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我想就加强乡镇文化工程建设谈几点想法: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服务长效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按照广覆盖、强管理、重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以重点文化工程为载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由以建设为主向建设与管理服务并重并举转变。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转变政府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理“小文化”向管理社会“大文化”转变,由以事务管理为主向事务管理和政策制定兼顾转变。还要把创新机制、拓展途径作为有力支撑,将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作为重要依托,进一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二、在服务方式上坚持“文化低保”、“文化福利”与“文化扶贫”相结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生存”条件、文化消费水平、文化需求状况和文化服务现状,把“软任

务”变成“硬指标”。科学规划和制定近期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尽可能地在文化消费资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门类与数量等方面作出最低标准的规定。引导各乡镇、各单位、各社区切实兴办“文化福利”。推动城乡之间广泛深入地开展“文化扶贫”。在服务效能上,坚持让群众享受文化消费与参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三、充分调动广大乡镇农民的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创新服务形式

推进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提高乡镇文化资源利用率,保障基层群众看书看报、看戏、参加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强化精品意识,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具有我县地方特色和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

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

加大对农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培训力度,对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管理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淮海戏等具有我县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充分利用、调动我县青年人才,由政府每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聘范围,开展

民间艺人职称评聘试点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等。

下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迳口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迳口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经验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经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历年来,我们湖溪镇农村文化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我......

    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荐阅读)

    整合农村文化资源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刘 双 湖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研究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山西高平市寺庄镇靖居村农民为区域代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

    某镇强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经验材料5篇

    某镇强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经验材料文化大院展魅力和谐家园聚人心作者:=======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构建和谐*****,打造投资洼地,再铸*****辉煌”的发展战略,强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