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7:3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

第一篇: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研究

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山西高平市寺庄镇靖居村农民为区域代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晋东南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惠及中国社会的每一角落,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也使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观念影响和改变着每个人。在这种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人们文化素质在提高,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休闲娱乐的观念与方式也正日益改变。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农村业余休闲娱乐生活也相应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经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特别要唤醒农民休闲娱乐的意识和改变农民休闲娱乐的文化观念。只有这样,农村和农民的面貌才能真正改变,广大的农村才会呈现出和谐的新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迎接十七大的召开,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休闲娱乐无疑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休闲娱乐方式实际发展状况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二、调查概况

课题内容包括:

(1)调研地(山西高平市寺庄镇靖居村)农村文化发展、农民休闲意识基本概况(2)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以随机抽取石板岩乡60家庭户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其中农民问卷50份,有干部家庭背景问卷10份),后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达到83.3%。本次调查方法以采用以问卷法资料收集为主,个案非结构式访谈和文献资料为辅。资料输入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分析侧重微观层次,以农民休闲娱乐方式为核心,针对农民的休闲娱乐形式、内容、供给渠道等方面进行描述。访谈对象主要是乡镇干部、农民、农村教师和民间文化艺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休闲娱乐现状

(1)在休闲娱乐形式方面,在调查问卷“ 你平时主要的业余活动”的一项,笔者给出了包括“ 看电视”、“打牌”、“ 读书看报”、“运动”“上网”、“ 看电影”、“闲聊”“看戏曲”等若干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到80%,选择打牌或麻将的达到66%,选择闲聊的达到40%。看电视是当地农民业余时间休闲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其余娱乐休闲方式的较多选择还包括阅读报刊、打牌或麻将、上网、和邻里聊天等等。问卷中有对农民选择的业余活动进行先后排序这项,结果表明,大约47%的当地人将看电视节目作为娱乐的第一选择,其次第二选择是阅读报刊书籍(33%),分别有20%的人选择与邻里聊天、打牌或麻将、做运动做为娱乐的第三选择。

(2)在休闲娱乐消费方面,笔者进一步对当地人娱乐休闲消遣时间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2%的人表示“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没有定数。”另外有18%的人选择了只在周末或假日进行娱乐消遣。

在娱乐上每天花费的时间方面;只花2小时以内的人有16% ;2—3小时的占31% ; 3—4小时的占37% ;4小时以上的占16%。可见大多数人花的时间都集中在2个至四个小时这段。也就是从下午忙完直到晚上睡觉的那段时间。

(3)休闲娱乐花费的问题上,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娱乐消费在100元以内的高达了53% ;101—200元的占38% ;201—300的占6% ;400元以上的只占了3%。(4)在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民的消费意愿较 5000元以下的农民要高。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对文化娱乐的消费意愿根本上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5)从文化需求的内容上看,笔者了解到,在看电视节目内容上,的农民选择了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行风大家谈”和电视连续剧;77%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 行风大家谈”;85%的人表示愿意看“行风大家谈”。这是因为“梨园春”每周末都会放山西的传统“上党梆子”。

而具体在电视节目欣赏方面,节目多集中于新闻(占82%,41)和电视剧(占64%,32),其次依次是法律类(占38%,19)、娱乐类(占34%,17)、科技类(占26%,13)、体育类(占20%,10)节目。观看新闻节目成为多数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根据调查数据,有96%(48)的被访农民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国家政策。在他们所选择的电视台中,又以中央台和省台居多(分别占72%和24%),中央和省一级可以充分发挥“电视”这一现代媒体的作用,开办更多更好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三农”节目,进一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而在民间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则以春节(51%)、祭祖(46%)、修家谱(28%)和烧香拜佛(41%)居多。从总体上来看,农民的文化生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的、个体的或传统的(乃至封建迷信的)状态。

对“ 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60%的人选择了“ 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笔者通过查阅农民的借书登记发现,经常有人借阅有关神怪奇谈、暴力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和光碟,而很少有人借阅中长篇小说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丰富高雅文化的享受还缺乏主动性,欣赏品位还有待提高。

(二)、农民文化需求问题突出

在调查中,笔者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通过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文化发展也出现了新特点,但同时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1)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在寺庄镇调查期间,笔者初步感受到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尚未富起来的农民也需要文化”这个社会呼声,随着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他们抱怨“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渴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从调查数据可以表明,80%的被访者业余生活是看电视节目,66%选择打牌打麻将,接近半数的被访者选择闲聊(见表-1)。这可以从侧面说明目前当地农民的业余生活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方式。

(2)农民文化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有33%的农民有选择阅读书籍报刊,但在选择书刊具体内容上,多数农民阅读有关神怪奇谈、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在经常性订阅报刊选项上,习惯比例只占18%,在购买或订阅书籍报刊费用支出方面,大概在20元之内(每月),占总体休闲消费比例的10%左右。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缺乏主动性。、农民受文化教育偏低,缺乏休闲娱乐这个概念。(3)农民休闲娱乐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了娱乐意识,才谈得上娱乐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休闲具有经济功能,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也告诉我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消费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过程。马克思还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可见,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娱乐意识,才谈得上娱乐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目前农民的休闲娱乐总体上还处于起初成长阶段,农民的休闲娱乐意识还比较浅显,普及率也不太高,农民观念中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体现在节庆的庆祝和日常的自娱自乐方面。在这方面,笔者归结原因是:一,住户分散不均。很多住户地处偏远山区,受客观条件制约,与外界联系不方便。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了解新文化意识的机会;第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4)政府作为有待进一步加强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但是与新农村建设中提起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仍然有距离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政府在农村的娱乐休闲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虽然乡里修建了休闲健身广场,网吧,但调查发现,接近50%的被访者表示目前娱乐设施不足够。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实际情况是乡里虽然有休闲活动的场所和体育设施(如发廊、网吧、公共健身器械),但数量不多,而且分布集中(如在旅馆,乡政府所在地周边)。而当地是峡谷地带,村庄分布在河谷的两岸,开通公路的一岸群众的生活普遍较好,使用娱乐设施的频率也较对岸的高。而没有开通公路的村庄里有的群众甚至根本不知道乡里有娱乐设施。第二、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部分村民对乡镇里的相关活动举办的时间没有什么了解,也有部分受访村民表示乡镇里从来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第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政府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乡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而且结构老化,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引导作用。

(三)、深入的分析、思考及建议 相关原因分析:

(1)“轻文化、重经济”,是农民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的体制性原因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追求,寻求经济发展,追求GDP 指标,成为国家一定时期的政策重心。在这种经济建设中心化的环境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压力型体制关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指标,以至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关注不够。这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太少,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滞后,政府在农村文化活动上组织力度不够。

这种现象在农业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农业税取消以后,更为突显。现有乡镇财政在只能勉强维持单位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对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拨付更是捉襟见肘,文化事业发展在当前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中处于边缘化[2]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各村文化站主要围绕乡镇政府所谓的“中心”工作(如收费征税、计划生育等)而运转,几乎没有将精力放在农村文化服务上;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虚设化”的乡镇文化站,更无力、无心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民对乡镇文化站的认知度很低,与文化站没有太多交往。高达75.4%的被访农民不知道有乡镇文化站,在24.6%的知道乡镇文化站的被访农民中,仅有16.7%的人跟乡镇文化站打过交道。被访村干部也认为,乡村文化站的作用有待发挥。只有3.3%(3人)的被访乡村干部认为乡村文化站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96.7%(7人)的受访乡村干部承认文化站提供的文化服务与农民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此,近乎一半的被访乡村干部赞成将现有乡村文化站改为“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整个“以钱养事”程序,概括地说,就是“项目量化、公开招标、合同管理、农民签单、政府买单、奖惩兑现”。换言之,就是把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量化分解,使之成为能够考核的具体指标;向社会公开采购招标,凡是具有相应资质的个人、企业、社会性组织均可参加竞标,或者将量化的公共服务项目委托给非政府组织生产、供给;乡镇政府与中标者或代理者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实行契约管理;中标者或代理者的服务情况要通过农民签字认可、政府考核认定以后,根据其服务绩效由政府兑现报酬和奖惩。

乡村文化站(所)的“虚设化”状态,使之失去了主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成为本级政府完成上级任务的一个执行机构,即“往上看”而不是“往下看”。这种非农民本位的工作执行方式,使乡村文化站在国家大力推行“文化下乡”活动时,只选择放电影等成本较低的简单文化活动方式,从而造成了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的差距。(2)“缺人才、难合作”,是农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的社会性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非均衡性发展,不仅体现于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少于城市,还体现在农民进城打工所导致的大量农村文化精英向城市的流入。文化精英外流和农村文化人才匮乏,也是当前农村基层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困境。[3]在当前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农村社会呈现为一种“空心化”发展趋向;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集体主义式微,农民之间的亲密互助关系逐渐被赤裸的经济利益关系所取代,农民在日渐功利化的同时,也日益原子化、疏离化。如果一个农村社区缺乏文明的公共生活,尤其是公共性的文化生活,农民之间关系的功利化、原子化和疏离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尽管在不少农村地区,农民还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生活,但是,这些公共生活也主要是通过牌桌、麻将桌、宗祠、寺庙和教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公共生活不但会瓦解现有的社会主义农村的公共生活,也会破坏传统的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基础上的农民生活方式。从调查来看,虽然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十分滞后,政府组织和举办的农村文化活动普遍偏少,但这些只是一种表象而已,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和“机制”问题。首先是“缺人”和“重物轻人”。

一是农村精英大量外流;二是优秀的民间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三是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四是过分重视“物”的建设,而轻视(忽视)“人”的建设。正如笔者在一些农村所看到的,国家免费赠送给农村的诸如数字放映设备、计算机等先进文化设施,由于无人操作而大量闲置、损失。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还是农村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发扬,都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在农村的文化精英(人才)来担纲。在这一点上,单靠外部人才输入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本土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在农村社会能够因为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而过上体面且受人尊敬的生活。

(3)“只输入,不培育”,是农村文化工作思路的一个关键性失误

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微与“只„送‟不„种‟”的农村文化工作思路、理念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政府大多注重“送”“文化下乡”,却很少注意挖掘、开发和保护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更不注重先进文化与优秀民间文化的对接、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深厚土壤、根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形式。“送”“文化下乡”的背后逻辑是:

一是认定农村文化贫困,需要从外“输入”文化;二是认定农村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需要输入“先进的”文化对它进行“改造”。但是,实践告诉笔者这种“只输入,不培育”的农村文化工作形式往往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着一种强调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集体主义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集体生产和劳动,依靠国家的力量向农村社会强行“植入”的;而且,它还排除了乡村社区传统的各种公共性活动。实际上,某些传统的公共活动有助于农民形成集体主义理念。这种从外植入的集体主义由于没有很好地与优秀的农村传统公共形式相对接、相融合,单靠政府力量从外面强制的“嵌入”农村社会,难以在农村社会这块沃土中植根、发育、开花、结果,是一种“无根”的文化形式。一旦国家力量从农村社会撤出,这种根系不够发达的文化,就极容易凋谢。

在当前这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尤其有必要重塑农民的新集体主义观念,以消解农村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空心化”现象,遏止人与人之间的“功利化”、“原子化”和“疏离化”过度膨胀之势。但是,重塑农民的新集体主义不能重走老路——依靠强制性集体生产来维持——而应该更主要地依赖新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民在享受健康、文明、先进的文化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思考与建议:

(1)应该完善政府职能,强化地方政府的主渠道供给。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4]因此,在改变目前农村薄弱的文化工作方面,首先仍然是政府应有所作为。政府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

在农民文化供给上要发挥主渠道作用。笔者认为,在文化供给渠道上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经费保证。政府应保证和加大农村文化的投入,国家制定的文化事业经费政策必须得到落实。,只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财政用于文化支出的比例不得低于财政总支出的1%的规定,保证这部分经费用于文化事业发展。

其次,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要在加强现有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建设的基础上,注意网络和培育农村中的民间艺人、文化骨干,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给予其必要的扶持,提供其展示的舞台,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要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拯救农村传统文化,整理和挖掘濒临失传的文化艺术,繁荣农村文化,更大、更多地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 组织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同时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

(2)建立政府吸引外界投资、本地群众参与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

农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通过旅游业引进新文化思维意思,改善农民业余休闲生活方式。在这个途径上,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坚持政府主渠道投入的同时,可以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农村文化。政府可以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军农村文化市场,引导城镇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组织领办各类经营性文化实体,投资农村休闲娱乐的文化事业。这样一来,农村文化就有了新的生命力。(3)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从根本上说,要进一步改变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种文化”。在具体措施上,笔者认为可以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区民俗是社会传统的文化意识和生活习俗的沉淀,具有地方的独特性。而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现代人的旅游休闲已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 出门旅游者由最初的寻求特、新、奇、异等刺激, 如今都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就是地域旅游文化的根, 是形成景区特色的基础。[5 要加强对农民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促使农民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逐步接受文化的有偿消费和主动选择。要高度重视当地农村文化人的使用和培育,鼓励他们多组织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在资金投入、税收、艺术指导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发挥其搞活农村市场的作用。通过其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当地农民的文化消费。

四、总结与思考

首先,休闲娱乐方式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精神文化是休闲娱乐的灵魂,休闲娱乐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在休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农民休闲娱乐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构建的过程,农民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实际上反应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用先进的符合农村特点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因此,改变农民的休闲娱乐观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由一斑可窥见全貌。寺庄镇的调查使我们看到,山西省近几年的文化工作正在稳步地向着良性的轨道上快速地发展。全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这些成绩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特别是与满足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就像广大的农村一样,显然山西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抓准症结、对症下药是文化部门下一步工作的立足点。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对宣传文化中心和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将实施宣传文化工程与其它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不断创新,切实推动农村文化整体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合山西区域特色的新型农村文化。

第三,我们认为,寺庄镇无疑是众多边远的中国农村的缩影,当地人的休闲娱乐现状和观念,它的文化发展与建设缺少正确观念的指导、处于自生自发状态的现状无疑也反映出了如今边远落后农村的实际。娱乐休闲反映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素质培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倾向等方面。按照功能主义者的观点,休闲娱乐有着正功能和反功能。因此可以依据休闲的正反功能将休闲娱乐分为积极休闲和消极休闲。积极休闲主要包括:艺术追求(美学修养、文学创造、哲学思考)、教育学习(业余研修、社团活动、终身学习)、消遣娱乐(游玩、园艺、健身、体育)。而消极休闲包括:自我放纵(吸毒、赌博、游荡、色情、暴食)、蓄意破坏〔涂鸦、损坏公物、斗殴、虐待)、犯罪危害(谋杀、抢劫、暴力、伤害)[6]。我国边远农村的经济在慢慢的发展,随着与外界的联系,形形色色的休闲娱乐观念逐渐的渗透到农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增强群众娱乐观念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让群众受到消极休闲观念的误导,形成不良之风。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和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不仅是农民住上新房子,穿上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培育和造就一代能有素质有文化的新农民,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篇:农村文化建设与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研究

农村文化建设与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研究

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居民为区域代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部地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调查概况

课题内容包括:

(1)调查当地农村文化发展、农民休闲意识基本概况(2)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以随机抽取黄麓镇60家庭户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其中农民问卷50份,有干部家庭背景问卷10份),后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达到83.3%。本次调查方法以采用以问卷法资料收集为主,个案非结构式访谈和文献资料为辅。资料输入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分析侧重微观层次,以农民休闲娱乐方式为核心,针对农民的休闲娱乐形式、内容、供给渠道等方面进行描述。访谈对象主要是乡镇干部、农民、农村教师和民间文化艺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休闲娱乐现状

第 1 页(共 7 页)

(1)在休闲娱乐形式方面,在调查问卷“ 你平时主要的业余活动”的一项,笔者给出了包括“ 看电视”、“打牌”、“ 读书看报”、“运动”“上网”、“ 看电影”、“闲聊”“看戏曲”等若干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到80%,选择打牌或麻将的达到66%,选择闲聊的达到40%。看电视是当地农民业余时间休闲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其余娱乐休闲方式的较多选择还包括阅读报刊、打牌或麻将、上网、和邻里聊天等等。问卷中有对农民选择的业余活动进行先后排序这项,结果表明,大约47%的当地人将看电视节目作为娱乐的第一选择,其次第二选择是阅读报刊书籍(33%),分别有20%的人选择与邻里聊天、打牌或麻将、做运动做为娱乐的第三选择。

(2)在休闲娱乐消费方面,笔者进一步对当地人娱乐休闲消遣时间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2%的人表示“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没有定数。”另外有18%的人选择了只在周末或假日进行娱乐消遣。

在娱乐上每天花费的时间方面;只花2小时以内的人有16%;2—3小时的占31%;3—4小时的占37%;4小时以上的占16%。可见大多数人花的时间都集中在2个至四个小时这段。也就是从下午忙完直到晚上睡觉的那段时间。

(3)休闲娱乐花费的问题上,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娱乐消费在100元以内的高达了53% ;101—200元的占38% ;201—300的占6% ;400元以上的只占了3%。

(4)在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民的消费意愿较 5000元以下的农民要高。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对文化娱乐的消费意愿根本上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5)从文化需求的内容上看,在看电视节目内容上,的农民选择了最喜欢的文化内容是电视连续剧。

(二)、农民文化需求问题突出

在调查中,我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通过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文化发展也出现了新特点,但同时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第 2 页(共 7 页)

(1)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从调查数据可以表明,80%的被访者业余生活是看电视节目,66%选择打牌打麻将,接近半数的被访者选择闲聊。这可以从侧面说明目前当地农民的业余生活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方式。

(2)农民文化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有33%的农民有选择阅读书籍报刊,但在选择书刊具体内容上,多数农民阅读有关神怪奇谈、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在经常性订阅报刊选项上,习惯比例只占18%,在购买或订阅书籍报刊费用支出方面,大概在20元之内(每月),占总体休闲消费比例的10%左右。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缺乏主动性。、农民受文化教育偏低,缺乏休闲娱乐这个概念。

(3)农民休闲娱乐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了娱乐意识,才谈得上娱乐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目前农民的休闲娱乐总体上还处于起初成长阶段,农民的休闲娱乐意识还比较浅显,普及率也不太高,农民观念中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体现在节庆的庆祝和日常的自娱自乐方面。(4)政府作为有待进一步加强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但是与新农村建设中提起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仍然有距离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政府在农村的娱乐休闲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调查发现,接近50%的被访者表示目前娱乐设施不足够。第二、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部分村民对乡镇里的相关活动举办的时间没有什么了解,也有部分受访村民表示乡镇里从来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第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政府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第 3 页(共 7 页)

文化队伍。目前乡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而且结构老化,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引导作用。

(三)、深入的分析、思考及建议 相关原因分析:

(1)“轻文化、重经济”,是农民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的体制性原因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追求,寻求经济发展,追求GDP 指标,成为国家一定时期的政策重心。在这种经济建设中心化的环境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压力型体制关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指标,以至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关注不够。

这种现象在农业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农业税取消以后,更为突显。现有乡镇财政在只能勉强维持单位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对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拨付更是捉襟见肘,文化事业发展在当前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中处于边缘化。

(2)“缺人才、难合作”,是农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的社会性原因

从调查来看,虽然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十分滞后,政府组织和举办的农村文化活动普遍偏少,但这些只是一种表象而已,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和“机制”问题。首先是“缺人”和“重物轻人”。

一是农村精英大量外流;二是优秀的民间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三是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四是过分重视“物”的建设,而轻视(忽视)“人”的建设。

(3)“只输入,不培育”,是农村文化工作思路的一个关键性失误

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微与“只‘送’不‘种’”的农村文化工作思路、理念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政府大多注重“送”“文化下乡”,却很少注意挖掘、开发和保护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更不注重先进文化与优秀民间文化的对接、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深厚土壤、根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形式。“送”“文化下乡”的背后逻辑是:

一是认定农村文化贫困,需要从外“输入”文化;二是认定农村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需要输入“先进的”文化对它进行“改造”。但是,实践告诉我这

第 4 页(共 7 页)

种“只输入,不培育”的农村文化工作形式往往事与愿违。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集体主义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集体生产和劳动,依靠国家的力量向农村社会强行“植入”的;而且,它还排除了乡村社区传统的各种公共性活动。实际上,某些传统的公共活动有助于农民形成集体主义理念。这种从外植入的集体主义由于没有很好地与优秀的农村传统公共形式相对接、相融合,单靠政府力量从外面强制的“嵌入”农村社会,难以在农村社会这块沃土中植根、发育、开花、结果,是一种“无根”的文化形式。思考与建议:

(1)应该完善政府职能,强化地方政府的主渠道供给。

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农民文化供给上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我认为,在文化供给渠道上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经费保证。政府应保证和加大农村文化的投入,国家制定的文化事业经费政策必须得到落实。,只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财政用于文化支出的比例不得低于财政总支出的1%的规定,保证这部分经费用于文化事业发展。

其次,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要在加强现有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建设的基础上,注意网络和培育农村中的民间艺人、文化骨干,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给予其必要的扶持,提供其展示的舞台,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要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拯救农村传统文化,整理和挖掘濒临失传的文化艺术,繁荣农村文化,更大、更多地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2)建立政府吸引外界投资、本地群众参与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

农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通过旅游业引进新文化思维意思,改善农民业余休闲生活方式。在这个途径上,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坚持政府主渠道投入的同时,可以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农村文化。政府可

第 5 页(共 7 页)

以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军农村文化市场,引导城镇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组织领办各类经营性文化实体,投资农村休闲娱乐的文化事业。这样一来,农村文化就有了新的生命力。

(3)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从根本上说,要进一步改变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种文化”。在具体措施上,我认为可以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

要加强对农民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促使农民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逐步接受文化的有偿消费和主动选择。通过其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当地农民的文化消费。

三、总结与思考

首先,休闲娱乐方式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精神文化是休闲娱乐的灵魂,休闲娱乐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农民休闲娱乐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构建的过程,农民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实际上反应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用先进的符合农村特点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

其次,由一斑可窥见全貌。这次的调查使我们看到,安徽省近几年的文化工作正在稳步地向着良性的轨道上快速地发展。全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这些成绩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特别是与满足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抓准症结、对症下药是文化部门下一步工作的立足点。

第三,我们认为,黄麓镇无疑是众多边远的中国农村的缩影,当地人的休闲娱乐现状和观念,它的文化发展与建设缺少正确观念的指导、处于自生自发状态的现状无疑也反映出了如今边远落后农村的实际。娱乐休闲反映在个人、家庭与

第 6 页(共 7 页)

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素质培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倾向等方面。按照功能主义者的观点,休闲娱乐有着正功能和反功能。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和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不仅是农民住上新房子,穿上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培育和造就一代能有素质有文化的新农民,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 7 页(共 7 页)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休闲娱乐现状、观念变迁调查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观

念变迁调查

——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乡之行

[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当地农民为区域代表,农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原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词]:休闲娱乐 意识更迁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惠及中国社会的每一角落,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也使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观念影响和改变着每个人。在这种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人们文化素质在提高,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休闲娱乐的观念与方式也正日益改变。不可否认,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农村业余休闲娱乐生活也相应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经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特别要唤醒农民休闲娱乐的意识和改变农民休闲娱乐的文化观念。只有这样,农村和农民的面貌才能真正改变,广大的农村才会呈现出和谐的新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迎接十七大的召开,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休闲娱乐无疑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同时休闲娱乐方式实际发展状况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的千家万户,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的和谐发展,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实践队伍于2007年7月23日来到了河南省安阳林州石板岩乡,并就当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休闲娱乐现状和观念进行了调查。经过此次实践调查表明:河南省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总之,河南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而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农村文化”的要求,河南省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任重而道远。

二、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活动是由深圳大学共青团委法学院团委组织,深圳大学2007年“和谐中国万里行”法学院河南二队作为指定队伍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县石板岩乡开展相关课题调研。课题内容包括:

(1)调研地(河南省石板岩乡)农村文化发展、农民休闲意识基本概况

发展农村文化、提高农民休闲认识层次是实现新世纪“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求的根本需求。[1]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意识引导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2007年河南省在其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基层文化工

作将由部门上升为政府行为。“十一五”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应该说河南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片区农民精神层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改观与提升,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较好势头。根据河南文化厅社文处、林州市宣传委和参考了石板岩乡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截止2006 年底,笔者选取的以石板岩乡为中心辐射地带,其文化建设与发展进程的基本概况,如下:

石板岩乡地处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全乡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326个自然村,总人口9040人,总户数3000余户。东与姚村镇相依,东南与城郊乡为邻,西与山西省平顺县接壤,北与任村镇相连。石板岩乡人民政府位于石板岩集镇西北区,“扁担精神”的发祥地石板岩供销社位于集镇中心。境内的太行大峡谷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休疗养生、避暑度假、旅游观光和绘画写生。

(2)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以随机抽取石板岩乡60家庭户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其中农民问卷50份,有干部家庭背景问卷10份),后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达到83.3%。本次调查方法以采用以问卷法资料收集为主,个案非结构式访谈和文献资料为辅。资料输入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分析侧重微观层次,以农民休闲娱乐方式为核心,针对农民的休闲娱乐形式、内容、供给渠道等方面进行描述。访谈对象主要是乡镇干部、农民、农村教师和民间文化艺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民休闲娱乐现状

(1)在休闲娱乐形式方面(见表-1),在调查问卷“ 你平时主要的业余活动”的一项,笔者给出了包括“ 看电视”、“打牌”、“ 读书看报”、“运动”“上网”、“ 看电影”、“闲聊”“看戏曲”等若干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到80%,选择打牌或麻将的达到66%,选择闲聊的达到40%。看电视是当地农民业余时间休闲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其余娱乐休闲方式的较多选择还包括阅读报刊、打牌或麻将、上网、和邻里聊天等等。问卷中有对农民选择的业余活动进行先后排序这项,结果表明(见表-

2、图-1),大约47%的当地人将看电视节目作为娱乐的第一选择,其次第二选择是阅读报刊书籍(33%),分别有20%的人选择与邻里聊天、打牌或麻将、做运动做为娱乐的第三选择。表-表-2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看电视48%20%12%读书看报032%6%打牌30%12%20%运动0020%上网0014%闲聊8%20%20% 看电视

80%读书看报38%打牌或麻将66%上网14%闲聊48%看电影10%(样本数:50)图-1 略

(2)在休闲娱乐消费方面,笔者进一步对当地人娱乐休闲消遣时间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2%的人表示“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没有定数。”另外有18%的人选择了只在周末或假日进行娱乐消遣。结果如图-2示:

图-2 略

在娱乐上每天花费的时间方面;只花2小时以内的人有16% ;2—3小时的占31% ; 3—4小时的占37% ;4小时以上的占16%。可见大多数人花的时间都集中在2个至四个小时这段。也就是从下午忙完直到晚上睡觉的那段时间。由下图可直观的看出来: 图-3 略

(3)休闲娱乐花费的问题上,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娱乐消费在100元以内的高达了53% ;101—200元的占38% ;201—300的占6% ;400元以上的只占了3%。如图-4: 图-

4略

(4)在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民的消费意愿较 5000元以下的农民要高。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对文化娱乐的消费意愿根本上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调查中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表-3年收入(元)3000以下3000-50005000-80008000以上 频次(户)910238 有消费意愿频次(户)13208(样本=50)

另外:调查者对当地人“过节与活动”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主要的活动绝大部分是由集体(主要是村委会)组织,当地人的参与热情一般。数据可以在表-4中得到。

表-4

村民集体活动参与程度调查参与程度频次(人)频率(%)高1122一般2754较少816无48 而参与集体活动的群众对集体活动的满意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参与者中表示满意的情况还不到50%。如图-5表示:

注:样本数=50

(5)从文化需求的内容上看,笔者了解到,在看电视节目内容上,的农民选择了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 梨园春”和电视连续剧;77%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 梨园春”;85%的人表示愿意看“ 梨园春”。这是因为“梨园春”每周末都会放河南的传统“豫剧”。

而具体在电视节目欣赏方面,节目多集中于新闻(占82%,41)和电视剧(占64%,32),其次依次是法律类(占38%,19)、娱乐类(占34%,17)、科技类(占26%,13)、体育类(占20%,10)节目。观看新闻节目成为多数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根据调查数据,有96%(48)的被访农民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国家政策。在他们所选择的电视台中,又以中央台和省台居多(分别占72%和24%),中央和省一级可以充分发挥“电视”这一现代媒体的作用,开办更多更好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三农”节目,进一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而在民间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则以春节(51%)、祭祖(46%)、修家谱(28%)和烧香拜佛(41%)居多。从总体上来看,农民的文化生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的、个体的或传统的(乃至封建迷信的)状态。

对“ 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60%的人选择了“ 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笔者通过查阅农民的借书登记发现,经常有人借阅有关神怪奇谈、暴力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和光碟,而很少有人借阅中长篇小说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丰富高雅文化的享受还缺乏主动性,欣赏品位还有待提高。

(二)、农民文化需求问题突出

在调查中,笔者深深感到,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通过发展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经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文化发展也出现了新特点,但同时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

(1)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在石板岩乡调查期间,笔者初步感受到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尚未富起来的农民也需要文化”这个社会呼声,随着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他们抱怨“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渴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从调查数据可以表明,80%的被访者业余生活是看电视节目,66%选择打牌打麻将,接近半数的被访者选择闲聊(见表-1)。这可以从侧面说明目前当地农民的业余生活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方式。

(2)农民文化消费层面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虽然有33%的农民有选择阅读书籍报刊,但在选择书刊具体内容上,多数农民阅读有关神怪奇谈、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在经常性订阅报刊选项上,习惯比例只占18%,在购买或订阅书籍报刊费用支出方面,大概在20元之内(每月),占总体休闲消费比例的10%

左右。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缺乏主动性。、农民受文化教育偏低,缺乏休闲娱乐这个概念。

(3)农民休闲娱乐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了娱乐意识,才谈得上娱乐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休闲具有经济功能,1937年凯恩斯(Keynes)这样谈及消费:“为了获得持续的繁荣与国民和睦,我们应该绝对依赖于这样的政策,即:促进消费。”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也告诉我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消费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过程。马克思还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可见,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娱乐意识,才谈得上娱乐休闲的方式及其相关问题。目前农民的休闲娱乐总体上还处于起初成长阶段,农民的休闲娱乐意识还比较浅显,普及率也不太高,农民观念中的休闲娱乐方式主要体现在节庆的庆祝和日常的自娱自乐方面。在这方面,笔者归结原因是:一,住户分散不均。很多住户地处偏远山区,受客观条件制约,与外界联系不方便。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了解新文化意识的机会;第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

(4)政府作为有待进一步加强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但是与新农村建设中提起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仍然有距离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政府在农村的娱乐休闲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虽然乡里修建了休闲健身广场,网吧,但调查发现,接近50%的被访者表示目前娱乐设施不足够。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实际情况是乡里虽然有休闲活动的场所和体育设施(如发廊、网吧、公共健身器械),但数量不多,而且分布集中(如在旅馆,乡政府所在地周边)。而当地是峡谷地带,村庄分布在河谷的两岸,开通公路的一岸群众的生活普遍较好,使用娱乐设施的频率也较对岸的高。而没有开通公路的村庄里有的群众甚至根本不知道乡里有娱乐设施。第二、精神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走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部分村民对乡镇里的相关活动举办的时间没有什么了解,也有部分受访村民表示乡镇里从来没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第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政府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目前乡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而且结构老化,这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发展引导作用。

(三)、深入的分析、思考及建议

相关原因分析:

(1)“轻文化、重经济”,是农民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的体制性原因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追求,寻求经济发展,追求GDP 指标,成为国家一定时期的政策重心。在这种经济建设中心化的环境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压力型体制关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多注重于经济发展指标,以至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关注不够。这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太少,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滞后,政府在农村文化活动上组织力度不够(参见表5)。表-5 被访农民所认为的当地农村文化活动少的主要原因

表-5频数(户)有效比例(%)没有钱1020没有文化设施1530没有文化人才714没有政府组织1122农民不感兴趣714

(样本=50户)

这种现象在农业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农业税取消以后,更为突显。现有乡镇财政在只能勉强维持单位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对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拨付更是捉襟见肘,文化事业发展在当前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中处于边缘化状态。[2]在石板岩乡的访谈中,分管农村文化宣传工作的副村长直言不讳:“农村文化工作这一块基本瘫痪,形同虚设。” 在笔者所调查的7个行

政村中,只有草庙村被河南省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这次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即:转变村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这些改革措施在各村刚展开。与其它乡村不同的是,草庙村首先将乡村事业单位进行了合并,成立了2 个“服务中心”:一是成立“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二是将农业技术服务站、农经管理站、林业站、水利水保站合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笔者在该村了解到,文化广播站与计生服务站合并以后,文化广播工作实际上已经“瘫痪”,新成立的“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计生服务。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各村文化站主要围绕乡镇政府所谓的“中心”工作(如收费征税、计划生育等)而运转,几乎没有将精力放在农村文化服务上;农村税费改革以后,“虚设化”的乡镇文化站,更无力、无心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民对乡镇文化站的认知度很低,与文化站没有太多交往。高达75.4%的被访农民不知道有乡镇文化站,在24.6%的知道乡镇文化站的被访农民中,仅有16.7%的人跟乡镇文化站打过交道。

被访村干部也认为,乡村文化站的作用有待发挥。只有3.3%(3人)的被访乡村干部认为乡村文化站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96.7%(7人)的受访乡村干部承认文化站提供的文化服务与农民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因此,近乎一半的被访乡村干部赞成将现有乡村文化站改为“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整个“以钱养事”程序,概括地说,就是“项目量化、公开招标、合同管理、农民签单、政府买单、奖惩兑现”。换言之,就是把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量化分解,使之成为能够考核的具体指标;向社会公开采购招标,凡是具有相应资质的个人、企业、社会性组织均可参加竞标,或者将量化的公共服务项目委托给非政府组织生产、供给;乡镇政府与中标者或代理者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实行契约管理;中标者或代理者的服务情况要通过农民签字认可、政府考核认定以后,根据其服务绩效由政府兑现报酬和奖惩。乡村文化站(所)的“虚设化”状态,使之失去了主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成为本级政府完成上级任务的一个执行机构,即“往上看”而不是“往下看”。这种非农民本位的工作执行方式,使乡村文化站在国家大力推行“文化下乡”活动时,只选择放电影等成本较低的简单文化活动方式,从而造成了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的差距。

(2)“缺人才、难合作”,是农民公共文化生活衰落的社会性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非均衡性发展,不仅体现于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少于城市,还体现在农民进城打工所导致的大量农村文化精英向城市的流入。文化精英外流和农村文化人才匮乏,也是当前农村基层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主要困境。[3]在当前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农村社会呈现为一种“空心化”发展趋向;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集体主义式微,农民之间的亲密互助关系逐渐被赤裸的经济利益关系所取代,农民在日渐功利化的同时,也日益原子化、疏离化。如果一个农村社区缺乏文明的公共生活,尤其是公共性的文化生活,农民之间关系的功利化、原子化和疏离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尽管在不少农村地区,农民还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生活,但是,这些公共生活也主要是通过牌桌、麻将桌、宗祠、寺庙和教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公共生活不但会瓦解现有的社会主义农村的公共生活,也会破坏传统的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基础上的农民生活方式。从调查来看,虽然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十分滞后,政府组织和举办的农村文化活动普遍偏少,但这些只是一种表象而已,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和“机制”问题。首先是“缺人”和“重物轻人”。

一是农村精英大量外流;二是优秀的民间文化无人继承和发扬;三是农民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四是过分重视“物”的建设,而轻视(忽视)“人”的建设。正如笔者在一些农村所看到的,国家免费赠送给农村的诸如数字放映设备、计算机等先进文化设施,由于无人操作而大量闲置、损失。

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还是农村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发扬,都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在农村的文化精英(人才)来担纲。在这一点上,单靠外部人才输入是不够的,最

根本的是建设一支本土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在农村社会能够因为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而过上体面且受人尊敬的生活。

(3)“只输入,不培育”,是农村文化工作思路的一个关键性失误

农民公共文化生活的衰微与“只„送„不„种„”的农村文化工作思路、理念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政府大多注重“送”“文化下乡”,却很少注意挖掘、开发和保护优秀的农村民间文化,更不注重先进文化与优秀民间文化的对接、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深厚土壤、根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形式。“送”“文化下乡”的背后逻辑是:

一是认定农村文化贫困,需要从外“输入”文化;二是认定农村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需要输入“先进的”文化对它进行“改造”。但是,实践告诉笔者这种“只输入,不培育”的农村文化工作形式往往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着一种强调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集体主义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集体生产和劳动,依靠国家的力量向农村社会强行“植入”的;而且,它还排除了乡村社区传统的各种公共性活动。实际上,某些传统的公共活动有助于农民形成集体主义理念。这种从外植入的集体主义由于没有很好地与优秀的农村传统公共形式相对接、相融合,单靠政府力量从外面强制的“嵌入”农村社会,难以在农村社会这块沃土中植根、发育、开花、结果,是一种“无根”的文化形式。一旦国家力量从农村社会撤出,这种根系不够发达的文化,就极容易凋谢。

在当前这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尤其有必要重塑农民的新集体主义观念,以消解农村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空心化”现象,遏止人与人之间的“功利化”、“原子化”和“疏离化”过度膨胀之势。但是,重塑农民的新集体主义不能重走老路——依靠强制性集体生产来维持——而应该更主要地依赖新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民在享受健康、文明、先进的文化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

思考与建议:

(1)应该完善政府职能,强化地方政府的主渠道供给。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业余休闲娱乐的文化生活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4]因此,在改变目前农村薄弱的文化工作方面,首先仍然是政府应有所作为。政府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

在农民文化供给上要发挥主渠道作用。笔者认为,在文化供给渠道上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经费保证。政府应保证和加大农村文化的投入,国家制定的文化事业经费政策必须得到落实。,只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财政用于文化支出的比例不得低于财政总支出的1%的规定,保证这部分经费用于文化事业发展。以笔者调查的石板岩乡为例。石板岩乡的旅游景点每年十万人次,仅去年旅游景点门票收入以达700万,今天预计突破1200万,加上乡办的各类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如果按1%的财政支出来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的投入,比如说开辟新的文化阵地,修建新的文化广场、文化室、休闲娱乐设施,笔者认为已经足够了。

其次,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要在加强现有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建设的基础上,注意网络和培育农村中的民间艺人、文化骨干,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给予其必要的扶持,提供其展示的舞台,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要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拯救农村传统文化,整理和挖掘濒临失传的文化艺术,繁荣农村文化,更大、更多地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农村文化活动。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 组织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同时

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

(2)建立政府吸引外界投资、本地群众参与的休闲农业旅游模式

农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通过旅游业引进新文化思维意思,改善农民业余休闲生活方式。在这个途径上,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坚持政府主渠道投入的同时,可以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农村文化。政府可以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军农村文化市场,引导城镇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组织领办各类经营性文化实体,投资农村休闲娱乐的文化事业。这样一来,农村文化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比如说,笔者这次调查过程中,石板岩乡正在举办的音乐啤酒节活动。这种活动形式由政府引导,旅游公司来组织开展。通过这类活动注入了城市的休闲娱乐元素,营造农村旅游新鲜文化氛围,既吸引了旅游客前往,扩大了农村旅游市场,增加农村旅游收入,同时增强城乡沟通对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给农民带来旅游意识的新改变,都能起到了很大推动的作用。

(3)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从根本上说,要进一步改变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种文化”。在具体措施上,笔者认为可以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区民俗是社会传统的文化意识和生活习俗的沉淀,具有地方的独特性。而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现代人的旅游休闲已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 出门旅游者由最初的寻求特、新、奇、异等刺激, 如今都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就是地域旅游文化的根, 是形成景区特色的基础。[5]以石板岩乡为例。地处太行山下的石板岩乡,是一个革命老区,这里有着著名的三大精神:“扁担精神”、“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这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精神基础。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当地人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娱乐方式。

(4引导农民文化消费。

要加强对农民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促使农民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逐步接受文化的有偿消费和主动选择。要高度重视当地农村文化人的使用和培育,鼓励他们多组织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在资金投入、税收、艺术指导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发挥其搞活农村市场的作用。通过其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当地农民的文化消费。

四、总结与思考

首先,休闲娱乐方式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精神文化是休闲娱乐的灵魂,休闲娱乐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在休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农民休闲娱乐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构建的过程,农民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实际上反应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用先进的符合农村特点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因此,改变农民的休闲娱乐观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由一斑可窥见全貌。石板岩乡的调查使我们看到,河南省近几年的文化工作正在稳步地向着良性的轨道上快速地发展。全省的农村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这些成绩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特别是与满足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就像广大的农村一样,显然河南省(以石板岩乡为典型)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抓准症结、对症下药是文化部门下一步工作的立足点。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对宣传文化中心和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将实施宣传文化工程与其它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不断创新,切实推动农村文化整体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合河南区域特色的新型农村文化。

第三,我们认为,石板岩乡无疑是众多边远的中国农村的缩影,当地人的休闲娱乐现状和观念,它的文化发展与建设缺少正确观念的指导、处于自生自发状态的现状无疑也反映出了如今边远落后农村的实际。娱乐休闲反映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认同、文化素质培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倾向等方面。按照功能主义者的观点,休闲娱乐有着正功能和反功能。因此可以依据休闲的正反功能将休闲娱乐分为积极休闲和消极休闲。积极休闲主要包括:艺术追求(美学修养、文学创造、哲学思考)、教育学习(业余研修、社团活动、终身学习)、消遣娱乐(游玩、园艺、健身、体育)。而消极休闲包括:自我放纵(吸毒、赌博、游荡、色情、暴食)、蓄意破坏〔涂鸦、损坏公物、斗殴、虐待)、犯罪危害(谋杀、抢劫、暴力、伤害)[6]。我国边远农村的经济在慢慢的发展,随着与外界的联系,形形色色的休闲娱乐观念逐渐的渗透到农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增强群众娱乐观念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让群众受到消极休闲观念的误导,形成不良之风。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和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不仅是农民住上新房子,穿上新衣服,更重要的是培育和造就一代能有素质有文化的新农民,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这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目标,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12.31 [2]孟凡星、刘志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工作研究,2007.6 [3]徐道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科技信息[J]2007年第16期 [4]阳新丽,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是大事,求是[J],2005.18 [5]周小龙,褚保金.南京市发展旅游农业的对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3,(9):85-88.[6]许峰, 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析,中国软科学[J]2001.6

第四篇:休闲娱乐(范文)

休闲娱乐“五一节”麦堂骰魔挑战赛规则

麦堂骰魔常规赛一、二、对战双方各拿出1支或2支(最多2支/每次)啤酒进行骰魔挑战游戏 骰魔挑战项目

1)选择1颗骰子比大小

2)5粒骰子传统大话(摇到什么算什么)

3)5粒骰子玩斗牛(3粒骰子加起来为十算有牛,后2粒为点数)

三、公平公正,输赢不超过三把,双方对战输方的参战酒水归赢方所有,“娱乐为主,友谊第一”欢迎麦堂广大K迷们积极参战

麦堂骰魔终极挑战大赛奖品如下:

终极挑战金奖:连胜6局百威冰啤8支

终极挑战银奖:连胜5局百威冰啤4支

终极挑战铜奖:连胜4局百威冰啤2支

终极挑战参与奖:连胜0局爆米花1份

麦堂骰魔终极挑战大赛规则如下:

1、参战选手必须自带1支或2支(最多2支/每次)啤酒方可进行骰魔终极挑战

2、因连胜方可参加终极大赛,故连输3局者为挑战失败,淘汰出局

3、挑战大赛过程中无论参战选手赢几局,所赢酒水只要输一局将归主办方所有

4、挑战选手例连赢4局,可以选择终止挑战,所赢酒水带走,并夺得终极挑战铜奖奖品

王世良

第五篇:休闲娱乐广告词

休闲娱乐广告词

休闲娱乐广告词1

1、动感的青春,动感的E带。

2、相约动感地带,闪亮青春风采。

3、动感人生路,快乐我做主。

4、动感地带,青春四射。

5、广东动感地带,给你不一样的移动生活。

6、动感达人,心随我动。

7、时尚动感,领驭全城。

8、悦动粤精彩,感受心地带。

9、轻松交友,互动平台。

10、新地带,心动感。

11、动感地带,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12、心动这一刻,大家一起来。

13、梦想新潮流,动感新追求。

14、动感地带,你的领域,我作主。

15、加入动感地带,快乐无时不在。

16、特立,但不独行——动感地带。

17、欢乐共分享,粤动粤精彩。

18、年轻集结号,动感心地带。

19、动感地带,由你由我。

20、动感地带,因为你在,所以精彩。

21、潮人时代,等你玩儿转。

22、我的青春,我的地盘——动感地带。

23、动感随心,快乐随行。

24、动感你我,时尚风行。

25、想做主,动起来——动感地带。

26、舞动精彩,乐在开怀。

27、动感地带,我有我的样子。

28、交集你我的感动,澎湃动感的地带。

29、我的地盘,无人能挡。

30、动感地带,移动你的生活。

31、动感地带,掌握你的动感特权。

32、动感地带,开辟网络和谐新空间。

33、动感地带,感动青春。

34、动感地带:心动加行动,不如赶快来互动。

35、一路领先,一动天下。

36、动感地带,手机上的开心网。

37、动感地带,娱乐休闲王牌。

38、动感地带,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39、动感地带,因(音)你而悦(粤)。

40、动感在线,惊喜不断。

41、动感青春地带,舞动你我精彩。

42、动感生活,感动你我。

43、动感e起来,生活更精彩。

44、娱乐无极限,交友零距离。

45、动感相连,一生相随。

46、动感随心,贯通地带。

47、有动感,谁怕谁。

48、动感的年代,动感的我们,让我们在动感地带里一起放飞梦想吧。

49、动感地带,止不住的青春澎湃。

50、形影兼有你,动感新生活。

51、随波逐流?哼,我型我秀。

52、向心的方向出发——动感地带。

53、动感地带,快乐时尚。

54、动感地带,“粤动”越精彩。

55、动感地带,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56、原创作品,放心使用。

57、夠潮就动起来,感受你的地带——动感地带。

58、动感达人,玩转动感地带。

59、网络E时代,动感新地带。

休闲娱乐广告词2

1. 一次邂逅,一生真爱。

2. 真爱酒吧,真的爱。

3. 美酒·美女,真情·真爱。

4. 真爱酒吧,我来了,你在哪?

5. 缘聚真爱,只因有你。

6. 遇见真爱,放手去爱。

7. 邂逅真爱,激情满怀。

8. 酷酷的感觉来自XX!我的地盘,我做主---XX酒吧!

9. XX酒吧---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10. 品味时尚,享受人生---XX酒吧

休闲娱乐广告词3

1. 激情十月靓丽美人生

2. 软玉温香*****窈窕之秋

3. 塑身塑身窈窕动人,女人知性风采焕然

4. 天使容颜魔鬼身材

5. 没有什么大不了

6. 做女人挺好

7. “大”目光所在“挺”女人味道

8. 趁早下“斑”不要“痘”留

9. 美丽有魅力,华丽不失清纯,完全华贵的气质和华丽的姿态,Bingo!就是这样跟艳俗说拜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肌肤重现青春光彩,焕发少女的细润

10. 天下没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11. ****打造全新魅力佳人~

12. *****给您美的健康,健康的美!!

13. 美丽天堂:让你拥有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迷人的笑容,不凡的气质!

14. 为您缔造美丽神话,点燃您的靓丽丰采!

15. 投入一分,美丽十分! 赚钱好点子,赚钱点子

16. 一切从“新”开始!

1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容颜新!

18. 见到从本院走出去的姑娘你见到后千万不要叫大姐,因为他可能是你的姥姥或者是你的奶奶

休闲娱乐广告词4

1. XX酒吧--让成功人士更精彩!

2. 时尚休闲方式,让生活变得精彩!

3. 单身新贵之家,情侣相约之所.来到XX,快乐变得很简单!

4. XX酒吧--满足个性十足的你!

5. 到XXX酒吧再见!

6. 非去不可的.重庆,非来不可的爱。

7. XXX酒吧,让你感受不一样的享受空间

8. 一杯酒,不同的快乐!

9. 奢华而不浪费,XXX酒吧

10. 来到XX,快乐变得很简单!

11. 浪漫、神秘、刺激!--来自XX.

12. XX酒吧--出售浪漫之约!

13. XX酒吧--让成功人士更精彩!

14. 到XXX酒吧再见!

15. 纯真的欧洲风味,伴有音乐酒廊,休憩的佳处!

16. 不在-XXX酒吧,就在去XXX酒吧的路上

17. 最美的邂逅在XXX

18. 热力迸发魅力无穷激情来自XXX酒吧

19. 单身新贵之家,情侣相约之所。

20. 尽显高贵来自XX!单身新贵之家!

休闲娱乐广告词5

1. 扮靓你的发型,愉悦你的心情

2. 烫染之间自是风光无限

3. 想要时尚,就快烫!

4. 头上风景线,好心情随愿

5. 你的美丽---让我们做得更好!

6. 人生乐趣,创意无限

7. 改变从头,愉悦在心

8. 头上风景线,启动新生活

9. 让您的第一次更有保障

10. 小微发艺设计情的发型,情的设计,打造完美 小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 一剪钟情

12. 专业发型打造基地

13. 千丝万缕剪不断,万条丝理造发型

14. 手下有情----某某美发店

15. 艺术的“发”源地

16. MM 发馆 他美 我也美

17. 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

18. 精剪细琢

19. 青春短暂,秀发长存

20. 别以为你丢了头发,应看作你赢得了面子

休闲娱乐广告词6

1. XX酒吧---让生活变得精彩!

2. 浪漫之约--XX酒吧

3. 劲酷帝国,梦幻仙境!

4. XX酒吧--满足个性十足的你!

5. 时尚休闲方式,让生活变得精彩!

6. 邂逅真爱不醉,相约美人不渝。

7. 邂逅真爱,约会浪漫。

8. 干杯幸福,邂逅真爱

9. 不鼓励您勾引异性,只支持您寻找真爱。

10. 真爱酒吧,悦动重庆夜生活!

11. 夜无眠.high翻天

12. 一座城市一种快乐

13. 浪漫之约--XX酒吧

14. XX酒吧--浪漫之约,梦幻之旅!

15. 浪漫之约,梦幻不夜

16. 最时尚的娱乐配合最时尚的您。

17. 遇见爱,品味情!

18. 转角遇到爱,原来是真爱。

19. 享受时尚空间,尽爽触摸真爱。

20. 邂逅美女,遇到真爱。

下载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休闲娱乐现状[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xx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但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一方净土,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

    公园里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 除了拥有专属的养生温泉,我们还有完善的运动场所,业主可以在工作之余体验足不出户的健身配套, 3383平米专属运动会所,小区内拥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活动中心以及各类运......

    关于大学生休闲娱乐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休闲娱乐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4月30日---2011年5月20日 调查地点:怀化学院西区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查询 调查人员: 09级化学四班肖......

    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演讲稿

    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学习提示 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是在学习、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它们都具有健身、消遣、娱乐、颐养身心等作用,是现代人健康、文明生活的重要......

    娱乐休闲商业计划书格式

    娱乐休闲商业计划书范文格式 发布时间:2009-04-30 14:43兆联融资公司专业编写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优质适价,联系QQ*1136997595 【广州.武汉】兆联公司是由博士专家领头的......

    农村生育文化建设现状

    农村生育文化建设现状 生育文化阵地好载体建设不断优化。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一条街等生育文化阵地实现了村(居)全覆盖,市和县(区)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站建立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的发展需要文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文化。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

    关于近几年户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关于近几年户县新农村建设现状与思考 调查对象:户县余下镇后寨村户县甘亭镇东韩村户县玉蝉镇三旗村 调查时间:2016.5.15---2016.5.25 调查方式:1.通过电话咨询了解村镇近几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