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与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

时间:2019-05-15 11: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5KV变电站与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5KV变电站与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

第一篇:35KV变电站与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

我国目前对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一定要求。比如一般10KV—35KV变电站,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2米以上,侧面8米以上;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5米以上,侧面12米以上;箱式变电站距居民住宅5米以上。

110KV变电站辐射安全距离300米以上,不能建在居民住房、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第二篇:架设高压线经过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

架设高压线经过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

2010年04月20日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第十条 电力线路保护区: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

1―10千伏5米

35―110千伏10米

154―330千伏15米

500千伏20米

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域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但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延伸的距离,不应小于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弧垂及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之和。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条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为了保证已建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供电而必须设置的安全区域。在厂矿、城镇、集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在最大计算风偏后的水平距离和风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之和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各级电压导线边线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1千伏以下 1.0米

1-10千伏 1.5米

35千伏 3.0米

66-110千伏 4.0米

154-220千伏 5.0米

330千伏 6.0米

500千伏 8.5米

高压线安全距离

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大家参考一下:

一是无害论:专家们在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当模拟电场强度达到国家标准的4千伏/米时,在场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其影响,发现确实没有任何不适情况。而在离该变电站不远处的500千伏线路下,测试人员测得的电场强度为3.3千伏/米,低于4千伏/米的国家限值标准。环境辐射监测站副站长兼总工程师季成富介绍,我国的限值标准高于国际标准。因此,只要按照我国输变电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输变电设施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人体健康就不会产生损害。规划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压线塔修建在前,居民楼审批在后,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区修建在前,高压线塔审批在后。如果是前者,应根据《城市规划相关规定》,一般1万伏的高压线塔与居民楼的水平距离是5米,11万伏的10米,22万伏的15米,50万伏的25米,超出这些距离,即使还存在辐射,也应该是在安全范围之内了。如果是后者,高压线塔则应尽量避开居民楼。

以某条220kV输电线路为例,环保部门实测的220kV该输电线路进变电站段最低点附近电磁场强度如下:

与220kV线路距离(米)0 10 20 30 国家推荐标准

电场强度(kV/m)1.2525 0.7387 0.2865 0.1196 4

磁感应强度(μT)3.03 2.26 1.39 0.95 100

注:表中数据为离地1.5米处。对比国家规定的城市架空电力线路接近或跨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和环保部门实测的架空电力线路电磁辐射强度,可以发现,架空电力线路电磁辐射强度不但在安全距离内是达标的,就是在比安全距离更小的地方也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二是有害论: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1992年,瑞士对200KV-400KV高压输电线沿线500米范围内居住1~25年的50万名居民进行医学调查,发现肿瘤、特别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生与高压电磁场有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1年6月将工频电磁场(即输电线路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归为人类可疑致癌物(分类号为2B)。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才发病的。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一样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的处于电磁场中。研究证实,生活在0.2微斯特拉以上的低频磁场环境中将对人体产生影响,造成中枢神经机能的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失调、影响人的正常生活。400千伏高压线下,磁感应强度可达13微斯特拉。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微特斯拉(与我国的标准相同),但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和美国一些专家们已于1995年提出,把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标准(100微特斯拉)修改为0.2微特斯拉,瑞典规定不超过0.2微特斯拉。

许多迹象都使研究人员强烈地怀疑低频磁场的辐射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后果,但人们目前的知识水平又不足以对此作用充分明确的解释。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尚不足以论证居民可以长期持续承受的低频辐射的最高限制。以及在这方面应采取哪些必要的限制。但许多专家仍然提出忠告:采取一些花费不太多且不大麻烦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居民住宅最好不要太靠近高压输电线。使用电器应注意所遭受的磁场感应强度辐射最好别大于0.2微特斯拉。

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认为,达到或超过132千伏的高压线在数十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11-66千伏的高压线在十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而埋藏在地下的高压线只在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该委员会还指出,对于成年人高压线电磁辐射对健康影响较小。

关于“电磁辐射”的专家结论:

1、英国专家提出的标准:

不超过0.4微特斯拉(μt)的电磁辐射为安全的(比较严格)

2、中国专家标准:电磁辐射无害论

电磁辐射的判断:

220千伏的高压线在百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

132千伏的高压线在数十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

11-66千伏的高压线在十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

埋藏在地下的高压线只在数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0.4微特斯拉。

高压线电压的判断:

两个指标:

1、绝缘子个数

为了提高远距离传输效率,一般采用高压低流方式传送,这样来降低电的损耗。瓷瓶的个数越多,相对电压越高。

在中国,高于380V就可以称为高压电。

电线杆越高,一般电压越高,城市里水泥普通杆子一般上万V

对于高压铁塔,看绝缘子个数,500kv 23个;330kv 16个;220kv 9个;110kv 5个; 但一般都有会多1、2个

2、分裂导线数

500kv的输电线路基本上用的是四分裂导线,也就是一相有四根,220kv多用两分裂导线的,110kv多用一根。

第三篇:110kv变电站安全距离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kv变电站安全距离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kv变电站安全距离

国家《电磁辐射管理办法》规定100千伏以上为电磁强辐射工程,第二十条规定: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设备或高频设备的周围,按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要求,在规划限制区内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不过,据环保部门介绍,我国目前对设备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一定要求。比如一般10KV—35KV变电站,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2米以上,侧面8米以上;35KV以上变电站的建设,要求正面距居民住宅15米以上,侧面12米以上;箱式变电站距居民住宅5米以上。

北京市规划委(2004规意字0638号)110千伏的地下高压变电站工程项目,明确要求距离不得少于300米。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

第1.0.3条 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第1.0.4条 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第1.0.5条 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 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 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

第2.0.1条 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一、靠近负荷中心;

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三、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四、交通运输方便;

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

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七、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内涝水位;

八、应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

九、应考虑变电所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第2.0.2条 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

第2.0.3条 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2.2m高的实体围墙。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2.0.4条 变电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3.5m。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第2.0.5条 变电所的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确定,宜为0.5%~2%,最小不应小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坡度,应满足电气及结构布置的要求。当利用路边明沟排水时,道路及明沟的纵向坡度最小不宜小于0.5%,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3%;最大不宜大于3%,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大于6%。电缆沟及其他类似沟道的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

第2.0.6条 变电所内的建筑物标高、基础埋深、路基和管线埋深,应相互配合;建筑物内地面标高,宜高出屋外地面0.3m;屋外电缆沟壁,宜高出地面0.1m。

第2.0.7条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和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安全、检修安装及工艺的要求,并宜符合附录一和附录二的规定。第2.0.8条 变电所所区场地宜进行绿化。绿化规划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严防绿化物影响电气的安全运行。绿化宜分期、分批进行。

第2.0.9条 变电所排出的污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三章 电气部分 第一节 主变压器

第3.1.1条 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第3.1.2条 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如变电所可由中、低压侧电力网取得足够容量的备用电源时,可装设一台主变压器。

第3.1.3条 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当断开一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60%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用户的一、二级负荷。第3.1.4条 具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线圈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容量的15%以上,主变压器宜采用三线圈变压器。

第3.1.5条 电力潮流变化大和电压偏移大的变电所,如经计算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时,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第二节 电气主接线

第3.2.1条 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

第3.2.2条 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变电所高压侧宜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第3.2.3条 35~110kV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 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超过两回时,宜采用扩大桥形、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

第3.2.4条 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35~110kV主接线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当有旁路母线时,首先宜采用分段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兼作旁路断路器的接线。当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可装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主变压器35~110kV回路中的断路器,有条件时亦可接入旁路母线。采用SF6断路器的主接线不宜设旁路设施。

第3.2.5条 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线路为12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当6~35kV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时,不宜设置旁路设施。

第3.2.6条 当需限制变电所6~10kV线路的短路电流时,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一、变压器分列运行;

二、采用高阻抗变压器;

三、在变压器回路中装设电抗器。第3.2.7条 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可合用一组隔离开关。对接在变压器引出线上的避雷器,不宜装设隔离开关。

第三节 所用电源和操作电源

第3.3.1条 在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所用变压器。如能从变电所外引入一个可靠的低压备用所用电源时,亦可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当35kV变电所只有一回电源进线及一台主变压器时,可在电源进线断路器之前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

第3.3.2条 变电所的直流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采用分段单母线时,蓄电池应能切换至任一母线。

第3.3.3条 重要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一组110V或220V固定铅酸蓄电池组或镉镍蓄电池组。作为充电、浮充电用的硅整流装置宜合用一套。其他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成套的小容量镉镍电池装置或电容储能装置。.第3.3.4条 蓄电池组的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全所事故停电1h的放电容量:

二、事故放电末期最大冲击负荷容量。小容量镉镍电池装置中的镉镍电池容量,应满足分闸、信号和继电保护的要求。

第3.3.5条 变电所宜设置固定的检修电源。第四节 控制室

第3.4.1条 控制室应位于运行方便、电缆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观察屋外主要设备的地方。第3.4.2条 控制屏(台)的排列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间隔排列次序相对应。第3.4.3条 控制室的建筑,应按变电所的规划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控制室,应适当简化,面积应适当减小。第五节 二次接线

第3.5.1条 变电所内的下列元件,应在控制室内控制:

一、主变压器;

二、母线分段、旁路及母联断路器;

三、63~110kV屋内外配电装置的线路,35kV屋外配电装置的线路。6~35kV屋内配电装置馈电线路,宜采用就地控制。

第3.5.2条 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能重复动作、延时自动解除,或手动解除音响的中央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装置。驻所值班的变电所,可装设简单的事故信号和能重复动作的预告信号装置。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可装设当远动装置停用时转为变电所就地控制的简单的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应有监视信号。

第3.5.3条 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团锁装置。屋内的配电装置,尚应装设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设施。闭锁联锁回路的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信号回路的电源分开。第六节 照明

第3.6.1条 变电所的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第3.6.2条 在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室、蓄电池室及屋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第3.6.3条 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屋外配电装置的照明,可利用配电装置构架装设照明器,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第3.6.4条 在控制室主要监屏位置和屏前工作位置观察屏面时,不应有明显的反射眩光和直接阳光。

第3.6.5条 铅酸蓄电池室内的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照明器,不应在蓄电池室内装设开关、熔断器和插座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第3.6.6条 电缆隧道内的照明电压不应高于36V,如高于36V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第七节 并联电容器装置

第3.7.1条 自然功率因数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变电所,应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其容量和分组宜根据就地补偿、便于调整电压及不发生谐振的原则进行配置。电容器装置宜装设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第3.7.2条 电容器装置的接线,应使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与接入电网的运行电压相配合。电容器组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网的绝缘水平相配合。电容器装置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或双星形接线。

第3.7.3条 电容器装置的电器和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5倍。

第3.7.4条 电容器装置应装设单独的控制、保护和放电等设备,并应设置单台电容器的熔断器保护。

第3.7.5条 当装设电容器装置处的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或需要限制合闸涌流时,应在并联电容器组回路中设置串联电抗器。

第3.7.6条 电容器装置应根据环境条件、设备技术参数及当地的实践经验,采用屋外、半露天或屋内的布置。电容器组的布置,应考虑维护和检修方便。第八节 电缆敷设

第3.8.1条 所区内的电缆,根据具体情况可敷设在地面槽沟、沟道、管道或隧道中,少数电缆亦可直埋。

第3.8.2条 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避免电缆受到各种损坏及腐蚀;

二、避开规划中建筑工程需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三、便于运行维修;

四、电缆较短。

第3.8.3条 在电缆隧道或电缆沟内,通道宽度及电缆支架的层间距离,应能满足敷设和更换电缆的要求。

第3.8.4条 电缆外护层应根据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选择。直埋电缆应采用铠装并有黄麻、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外护层的电缆。在电缆隧道、电缆沟内以及沿墙壁或楼板下敷设的电缆,不应有黄麻外护层。第九节 远动和通信

第3.9.1条 远动装置应根据审定的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的要求设置或预留位置。

第3.9.2条 遥信、遥测、遥控装置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安全监控、经济调度和保证电能质量以及节约投资的要求确定。

第3.9.3条 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遥信、遥测装置。需要时可装设遥控装置。第3.9.4条 工业企业的变电所,宜装设与该企业中央控制室联系的有关信号。第3.9.5条 远动通道宜采用载波或有线音频通道。第3.9.6条 变电所应装设调度通信;工业企业变电所尚应装设与该企业内部的通信;对重要变电所必要时可装设与当地电话局的通信。

第3.9.7条 远动和通信设备应有可靠的事故备用电源,其容量应满足电源中断1h的使用要求。

第十节 屋内外配电装置

第3.10.1条 变电所屋内外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一节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第3.11.1条 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二节 电测量仪表装置

第3.12.1条 第3.12.1条 变电所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三节 过电压保护

第3.13.1条 变电所过电压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四节 接地

第3.14.1条 变电所接地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建筑物、构筑物及有关设施的设计应统一规划、造型协调、便于生产及生活,所选择的结构类型及材料品种应经过合理归并简化,以利备料、加工、施工及运行。变电所的建筑设计还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4.1.2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下列两种极限状态: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要求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应小于或等于结构的抗力或设计强度。计算中所采用的结构重要性系数ro,荷载分项系数r,可变荷载组合系数ψc及其他有关系数均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结构的设计强度则应遵照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采用。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极限值。要求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长期及短期效应,不宜超过附录三的规定值。计算中所采用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ψc及准永久值系数ψq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第4.1.3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均应采用二级,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1.0。第4.1.4条 屋外构筑物的基础,当验算上拔或倾覆稳定性时,设计荷载所引起的基础上拔力或倾覆弯矩应小于或等于基础抗拔力或抗倾覆弯矩除以表4.1.4的稳定系数。当基础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浮力的影响,此时基础容重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容重减10kN/,土容重宜取10~11kN/。表4.1.4 基础上拨或倾覆稳定系数 计算方法 荷载类型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 在短期荷载作用下

按考虑土抗力来验算倾覆或考虑锥形土体来验算上拔 1.8 1.5

仅考虑基础自重及阶梯以上的土重来验算倾覆或上拔 1.15 1.0

注:短期荷载系指风荷载、地震作用和短路电动力三种,其余均为长期荷载。第二节 荷载

第4.2.1条 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三类。

一、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含导线及避雷线自重)、固定的设备重、土重、土压力、水压力等:

二、可变荷载:风荷载、冰荷载、雪荷载、活荷载、安装及检修荷载、地震作用、温度变化及车辆荷载等;

三、偶然荷载:短路电动力、验算(稀有)风荷载及验算(稀有)冰荷载。第4.2.2条 荷载分项系数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永久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宜采用1.2,当其效应对结构抗力有利时宜采用1.0;对导线及避雷线的张力宜采用1.25;

二、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q宜采用1.4,对温度变化作用宜采用1.0,对地震作用宜采用1.3,对安装情况的导线和避雷线的紧线张力宜采用1.4;注:在大风、覆冰、低湿、检修、地震情况下的导线与避雷线张力均作为准永久性荷载处理,其荷载分项系数宜采用1.25,但安装情况的紧线张力宜作可变荷载处理,其荷载分项系数宜采用1.4。

三、偶然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qi宜采用1.0。

第4.2.3条 可变荷载的荷载组合系数ψc,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房屋建筑的基本组合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6;

二、构筑物的大风情况:对连续架构,温度变化作用组合系数ψcr取0.8;

三、构筑物最严重覆冰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15(冰厚≦10mm)或0.25(冰厚>10mm);

四、构筑物的安装或检修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15;

五、地震作用情况:建筑物的活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5,构筑物的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2,构筑物的冰荷载组合系数ψcj取0.5。

第4.2.4条 房屋建筑的活荷载应根据实际的工艺及设备情况确定。其标准值及有关系数不应低于本规范附录四所列的数值。

第4.2.5条 架构及其基础宜根据实际受力条件,包括远景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分别按终端或中间架构来设计,下列四种荷载情况应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其中最低气温情况还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对变形及裂缝进行校验。

一、运行情况:取30年一遇的最大风(无冰、相应气温)、最低气温(无冰、无风)及最严重覆冰(相应气温及风荷载)等三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

二、安装情况:指导线及避雷线的架设,此时应考虑梁上作用人和工具重2kN以及相应的风荷载、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

三、检修情况:根据实际检修方式的需要,可考虑三相同时上人停电检修及单相跨中上人带电检修两种情况的导线张力、相应的风荷载及自重等,对档距内无引下线的情况可不考虑跨中上人;

四、地震情况: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或相应的冰荷载、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或设计强度均允许提高25%使用,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0.8。

第4.2.6条 设备支架及其基础应以下列三种荷载情况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其中最大风情况及操作情况的标准荷载,还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对变形及裂缝进行校验。

一、最大风情况:取30年一遇的设计最大风荷载及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

二、操作情况:取最大操作荷载及相应的风荷载、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

三、地震情况: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引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或设计强度均允许提高25%使用,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0.8。第4.2.7条 架构的导线安装荷载,应根据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及程序确定,并将荷载图及紧线时引线的对地夹角在施工图中表示清楚。导线紧线时引线的对地夹角宜取45°~60°。第4.2.8条 高型及半高型配电装置的平台、走道及天桥的活荷载标准值宜采用1.5kN/㎡,装配式板应取1.5kN集中荷载验算。在计算梁、柱和基础时,活荷载乘折减系数;当荷重面积为10~20㎡时宜取0.7,超过20㎡时宜取0.6。.第三节 建筑物

第4.3.1条 主控制楼(室)根据规模和需要可布置成平房、两层或三层建筑。主控制室顶棚到楼板面的净高:对控制屏与继电器屏分开成两室布置时宜采用3.4~4.0m;对合在一起布置时宜采用3.8~4.4m。当采用空调设施时,上述高度可适当降低。电缆隔层的板间净高宜采用2.3~2.6m,大梁底对楼板面的净高不应低于2m。底层辅助生产房屋楼板底到地面的净高宜采用3.0~3.4m。

第4.3.2条 当控制屏与继电器屏采用分室布置时,两部分的建筑装修、照明、采暖通风等设计均宜采用不同的标准。

第4.3.3条 对主控制楼及屋内配电装置楼等设有重要电气设备的建筑,其屋面防水标准宜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0,并采用有组织排水。

第4.3.4条 主控制室及通信室等对防尘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地坪应采用不起尘的材料。第4.3.5条 蓄电池室与调酸室的墙面、顶棚、门窗、排风机的外露部分及其他金属结构或零件,均应涂耐酸漆或耐酸涂料。地面、墙裙及支墩宜选用耐酸且易于清洗的面层材料,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防酸隔离层。当采用全封闭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并有可靠措施时,地面、墙裙及支墩的防酸材料可适当降低标准。地面应有排水坡度,将酸水集中后作妥善处理。第4.3.6条 变电所内的主要建筑物及多层砖承重的建筑物,在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宜隔层设置圈梁,7度及以上地区宜每层设置圈梁。圈梁应沿外墙、纵墙及横墙设置,沿横墙设置的圈梁的间距不宜大于7m,否则应利用横梁与圈梁拉通。对于现浇的或有配筋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楼面或屋面,允许不设置圈梁,但板与墙体必需有可靠的连结。第4.3.7条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变电所,其主要建筑物及多层砖承重建筑,在下列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一、外墙四角;

二、房屋错层部位的纵横墙交接处;

三、楼梯间纵横墙交接处;

四、层高等于或大于3.6m或墙长大于或等于7m的纵横墙交接处;

五、8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六、7度地区的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一隔一设置。

第4.3.8条 变电所内的主要砖承重建筑及多层砖承重建筑,其抗震横墙除应满足抗震强度要求外,其间距不应超过附录五的规定。

第4.3.9条 多层砖承重建筑的局部尺寸宜符合附录六的规定,但对设有钢筋混凝构造柱的部位,不受该表限制。第四节 构筑物

第4.4.1条 结构的计算刚度,对电焊或法兰连结的钢构件可取弹性刚度,对螺栓连结的钢构件可近似采用0.80倍弹性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近似采用0.60~0.80倍弹性刚度,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近似采用0.65~0.85倍弹性刚度。长期荷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度的影响应另外考虑。第4.4.2条 钢结构构件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4.4.2的规定。各种架构受压柱的整体长细比,不宜超过150,当杆件受力有较大裕度时,上述长细比允许放宽10%~15%。第4.4.3条 人字柱的受压杆计算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七采用。

第4.4.4条 打拉线(条)架构的受压杆件计算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八采用。表4.4.2 钢结构构件最大长细比 构件名称

受压弦杆支座处受压腹杆 一般受压腹杆 辅助杆 受拉杆

预应力受拉杆

容许最大长细比 150 220 250 400 不限

第4.4.5条 格构式钢梁或钢柱,其弦杆及腹杆的受压计算长度,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弦杆:正面与侧面腹杆不叉开布置时,计算长度取1.0倍节间长度;正面与侧面腹杆叉开布置且弦杆使用角钢时,计算长度取1.2倍节间长度,相应的角钢回转半径取平行轴的值,如弦杆采用钢管则计算长度仍取1.0倍节间长度。

二、腹杆:对单系腹杆计算长度取中心线长度;对交叉布置腹杆,当两腹杆均不开断且交会点用螺栓或电焊连结时,计算长度取交叉分段中较长一段的中心线长度。

第4.4.6条 人字柱及打拉线(条)柱,其根开与柱高(基础而到柱的交点)之比分别不宜小于1/7及1/5。

第4.4.7条 格构式钢梁梁高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25,钢筋混凝土梁此比值,不宜小于1/20。

第4.4.8条 架构及设备支架柱插入基础杯口的深度不应小于表4.4.8的规定值。根据吊装稳定需要,柱插入杯口深度还应不小于0.05倍柱长,但当施工采取设临时拉线等措施时,可不受限制。

表4.4.8 柱插入杯口深度 柱的类型

钢筋混凝土矩型、工字型断面 水泥杆 钢管

插入杯口最小深度 架构 1.25B 1.5D 2.0D 支架 1.0B 1.0D 1.0D

注:B及D分别为柱的长边尺寸及柱的直径。第五节 采暖通风

第4.5.1条 变电所的采暖通风及空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严寒地区,凡所内有人值班、办公及生活的房间以及工艺、设备需要采暖的房间均应设置采暖设施。在寒冷地区,凡工艺或设备需要,不采暖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的房间均可设置采暖设施。不属于严寒或寒冷的地区,在主控制室等经常有人值班的房间可根据实际气温情况,采用局部采暖设施。采暖的方式可根据变电所的规模,结合当地经验作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但必需符合工艺及防火要求。

第4.5.2条 主控制室及通信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35℃;继电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及屋内配电装置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0℃:油浸变压器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5℃;电抗器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55℃。

第4.5.3条 屋内配电装置室及采用全封闭防酸隔爆式蓄电池的蓄电池室和调酸室,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均不应低于6次。蓄电池室的风机,应采用防爆式。第六节 防火

第4.6.1条 变电所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本规范附录九的要求。

第4.6.2条 变电所与所外的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变电所内部的设备之间、建筑物之间及设备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的规定。

第4.6.3条 变电所应根据容量大小及其重要性,对主变压器等各种带油电气设备及建筑物,配备适当数量的手提式及推车式化学灭火器。对主控制室等设有精密仪器、仪表设备的房间,应在房间内或附近走廊内配置灭火后不会引起污损的灭火器。第4.6.4条 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当防火净距小于本规范附录十的规定值时,应设置防火隔墙,墙应高出油枕顶,墙长应大于贮油坑两侧各0.5m。屋外油浸变压器与油量在600kg以上的本回路充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净距不应小于5m。

第4.6.5条 主变压器等充油电气设备,当单个油箱的油量在1000kg及以上时,应同时设置贮油坑及总事故油池,其容量分别不小于单台设备油量的20%及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60%。贮油坑的长宽尺寸宜较设备外廓尺寸每边大1m,总事故油池应有油水分离的功能,其出口应引至安全处所。

第4.6.6条 主变压器的油释放装置或防爆管,其出口宜引至贮油坑的排油口处。

第4.6.7条 充油电气设备间的总油量在100kg及以上且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他建筑物的房间时,应采用非燃烧或难燃烧的实体门。

第4.6.8条 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及主控制室与电缆层之间,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及分隔措施。第4.6.9条 设在城市市区的无人值班变电所,宜设置火灾检测装置并遥信有关单位。对位于特别重要场所的无人值班变电所,可以装设自动灭火装置。

.转自:生活安全网(http://anquanweb.com)

第四篇:广元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广元市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保证居民住宅电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居民住宅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居民住宅电梯,是指安装在含有居民住宅房屋的建筑中用于居民生活的乘客电梯。

第三条 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居民住宅电梯安全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举报或反映涉及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的违法行为或事故隐患,接到举报或反映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

— 1 —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住宅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建立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乡镇人民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质量技术监督、住建、规划、安全生产监管、公安、信访等部门参加。

(二)协调解决电梯使用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电梯事故及重大故障应急处置机制,引导和规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建立区域电梯应急救援网络。

(三)将电梯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体系,发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及网格员的宣传教育、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等功能,实现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全域覆盖。统筹推进无责任主体、无专项维修资金、无维护保养单位的电梯综合治理,建立居民自主协商决定、基层组织协助推动、政府补助的救济机制。

第五条 市、县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加强对居民住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检验检测等工作环节的监管,依法查处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保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封停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

(二)督促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按时申报监督检验。

(三)建立电梯维保监督制度,推行电梯维保标准化作业规范。

(四)公开维保单位资质、维保信息,建立维保质量“黑名单”机制及公布行政处罚信息。

(五)依法督促检查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开展电梯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和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六)鼓励电梯使用、维保等单位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七)宣传普及电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协助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网格员实施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监管教育培训。

(八)加大对制造单位在电梯控制系统设置技术障碍的查处力度。

第六条 市、县区住房建设部门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负责加强新建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监管,依法督促设计单位和审查机构严格执行电梯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二)负责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新建住宅小区正式移交物业服务企业前,履行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三)加大对新建住宅小区电梯井道、机房等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依法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对井道、机房等工程质量问题进

— 3 — 行整改。

(四)监督和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依法依约履行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责任。

(五)指导推动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紧急使用预案,建立以单元(栋)为单位的电梯维修议事规则,依法依约简化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程序,确保维修资金使用的及时性。

(六)全面推行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第三方审价制度和使用信息公告制度,监督和指导业主、业主委员会依法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

第七条 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监督、指导相关部门落实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监管责任。

(二)负责综合监督、检查、指导相关部门对居民住宅电梯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第八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履行下列检验职责:

(一)确保从事电梯检验检测的人员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电梯检验检测、安全评估活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二)应当依法为电梯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检验检测服务,对涉及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三)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梯进行检验,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及时、准确将检验检测情况报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

(四)督促电梯使用单位按期申请检验,对逾期未申请检验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

(五)在电梯的显著位置载明最近一次电梯检验信息,信息至少应当包括检验机构、检验时间、检验人员和检验结论等内容。

(六)发现电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告知使用单位,并报告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

(七)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对电梯生产、使用单位执行法规规定、落实安全责任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进行核查,配合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电梯使用单位排查电梯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因电梯使用安全所发生的矛盾纠纷。应当指导推动业主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落实电梯实际管理人。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隐患整改、日常监督检查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协助处理因电梯安全所发生的矛盾纠纷。

第十一条 负责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 安装、改造与修理

第十二条 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使用管理单位应当购置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居民住宅电梯。

第十三条 居民住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

第十四条 从事居民住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编制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检查电梯机房、井道、底坑、通道等土建工程是否符合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要求,将居民住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予接受书面告知:

(一)拟安装、改造、修理的居民住宅电梯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

(二)拟进行的安装、改造、修理活动超越施工单位许可范围的。

(三)将安装、改造、修理业务进行转包或者分包的。第十五条 居民住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应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梯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活动的过程实行自行检测,经自行检测合格的,方可报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 6 — 验。

第十六条 居民住宅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三十日内将住宅电梯质量证明文件、监督检验证明等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使用管理单位。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配置电梯,电梯井道、机房、底坑等应当符合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居民住宅电梯配置数量、功能、安装质量,应当符合规划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居民住宅电梯的安装、改造和修理过程,必须经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对未按规划设计要求安装电梯、电梯安装质量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住宅工程,住建部门在进行竣工验收时,不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四章 使用与日常维护保养

第十八条 居民住宅电梯使用单位是居民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责任主体。

居民住宅电梯未明确使用单位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九条 居民住宅电梯的使用单位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开发建设单位未将居民住宅电梯移交给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的,开发建设单位为使用单位。

(二)开发建设单位或业主将居民住宅电梯移交给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单位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为使用单位。

(三)业主未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但已成立业主大会的,业主大会及其业主委员会为使用单位。

(四)业主未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但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其中,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的,该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属于多个产权所有者的,由其协商明确其中一个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经协商无法确定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确定。

(五)政府建设的安置还建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公共租赁房,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结合实际,明确电梯使用单位。

第二十条 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居民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严格执行电梯使用和营运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电梯安全管理档案。

(二)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电梯使用登— 8 — 记,建立一梯一档管理模式,优选有资质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承担电梯维保工作,签订合同前应当查验相关资质证书。

(三)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专门保管居民住宅电梯层门专用钥匙,其他任何人员不得擅自使用专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

(四)对居民住宅电梯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每日进行一次巡查。

(五)监督电梯维保单位开展电梯维保工作,详细记录每次维保情况,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确保电梯接受每年一次的定期检验。

(六)推行电梯安全管理信息化,配合做好电梯轿厢内电梯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确保将电梯轿厢出入口作为监控重点区域,做好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工作。

(七)高效规范使用物业服务费或管理费,保障电梯正常运行的费用。

(八)加强日常管理,按规定在电梯轿厢内张贴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和《电梯警示标志》、及时答复各方诉求,及时向业主公告电梯安全管理的相关记录,接受业主和乘客的监督。需停止电梯运行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的,应当公告电梯停止运行的原因和修复所需时间。

(九)对利用居民住宅电梯装运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时,应当对电梯轿厢进行

— 9 — 相应保护,不得超载、超负荷使用电梯。

(十)应当编制电梯突发事件或者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发现电梯故障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置,及时组织维保单位修理。电梯发生事故时,应迅速组织维保单位排险、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并于1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居民住宅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依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电梯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维保方案,至少每15天对电梯维保一次,排除电梯故障和安全隐患。对故障暂时难以排除的,应当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立即停用电梯。

(二)电梯维保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质,严格按照维保人员许可规则进行作业,从事维护保养作业时至少由两名维保人员进行,每人每月维保数量不得超过30台。

(三)建立电梯维保档案,详细记录每部电梯的维保和故障处置情况,归入电梯技术档案,档案至少保存4年。在电梯的显著位置载明最近一次电梯维保记录,主动向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公示电梯维保情况。

(四)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至少每半年针对本单位维— 10 — 保的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并书面如实记录。

(五)确保应急救援电话全天候有效应答,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维保人员及时抵达所维保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小时。

(六)发现电梯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向电梯生产单位反映。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应当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其中安全保护装置还应当具有型式试验证明。

(七)维保单位不得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维保业务。维保单位应当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确保作业人员具备职业技能资格。

(八)应当接受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及时将事故隐患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九)维保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维保企业中执业,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或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提前退出或变更,应当向物业主管部门或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报。物业主管部门或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过渡期间居民住宅电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居民住宅电梯是业主的共有财产,业主对电梯

— 11 — 享有共同使用的权利,依法承担电梯安全运行维保的责任和义务。

业主应当遵守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监督他人按照规定安全文明规范使用电梯,参与涉及电梯管理、修理、改造、更新等事务的协商表决。对电梯运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即时告知物业服务单位。按时足额缴纳物业服务费用。

监督使用单位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举报投诉未履行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责任的物业服务企业,举报投诉未履行电梯维保质量安全责任的电梯维保单位。

第二十四条 居民住宅电梯乘客应当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乘坐明示停止使用的电梯,或者明示正在施工的电梯。

(二)长时间强制开门,或者采用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厢门。

(三)毁坏电梯的零部件、附属设施和标志。

(四)乘用超过额定载荷的电梯。

(五)在电梯轿厢内吸烟。

(六)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物品。

(七)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

— 12 — 学龄前儿童应当在成年人陪同下乘用电梯。

第二十五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鼓励安装电梯故障监测系统,增强防范和化解电梯安全事故风险的能力。

第五章 资金保障

第二十六条 电梯更新、改造、修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物业服务企业为居民住宅小区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电梯运行维护费用单独设账,专款专用,每半年向业主公布1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的收支情况。

第二十七条 居民住宅小区电梯需要修理、改造、更新的,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所需资金,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

(一)对有专项维修资金的居民住宅,物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协调使用管理单位办理居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手续,用于电梯修理、改造和更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提供技术指导。居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在缺口的,业主大会应当及时制定居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交方案,并督促业主续交。

(二)对无专项维修资金的居民住宅,按照“谁受益、谁出

— 13 — 资”的原则,由业主自行筹措。有物业经营收益的,经业主同意从属于业主所有的物业经营收益中筹措。

(三)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修理、改造、更新的,应当遵循先维修后完善手续的原则。已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紧急使用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按照预案约定使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未建立预案的,电梯修理、改造、更新按照《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及省住建厅《关于应急情况下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实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四川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 14 —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施行过程中国家、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篇:居民住宅火灾扑救

居民火灾扑救

在消防部队扑救的火灾中,居民火灾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高度的城市化水平和一些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不完善,各类电器的使用,导致了居民火灾期数增多,针对居民火灾扑救我从以下几类火灾进行讲解:

一、农村和城中村的家庭火灾。

火灾特点:一般发生在冬季,且一旦发生火灾后很难控制,消防队到场时间较长,可燃物多,情况复杂,道路狭窄,大吨位水罐车不能进入。

扑救要点:

1、由于道路比较复杂,大吨位水罐车不要轻易进入,一般小车先进行侦查后,再采取措施。

2、不要盲目射水,防止触电。由于农村的电不能很好的铺设,避免打到电线上。

3、切忌盲目深入内攻。这个上次上课时已经讲过了,主要是由于屋顶的特点决定。

4、合理的射水,注意节约用水。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家庭火灾,由于无市政消火栓,在扑救时只能采取运水供水的方式。

5、必要时,要求村政府和乡政府调集钩机和挖掘机。在确保没有人员被困时,可以要求村政府和乡政府调集钩机和挖掘机,并讲清这样的房子被烧之后已经基本上不能住人了,挖了更好,避免小孩不知道进入被砸伤,一般村政府和乡政府都会立刻找去的。

6、及时进行警戒,避免无关人员进入,跟上面说的一样,房子被烧之后强度会下降,这样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7、做好移交。我们扑救完毕之后,一定要移交给村、乡的人或者派出所。

二、老旧小区的家庭火灾

火灾特点:老旧小区的楼房基本都没有任何消防设施,且小区道路狭窄,无地下车位,特别是晚上,小区道路停满了车,稍微大点的车都无法进入。老旧小区一般发现及时,火灾不会太大,如发现不及时,火势就很难控制。可燃物多,杂物堆积严重。

扑救要点:

1、接警迅速,出动迅速。作为中队一级接派警之后要第一时间出动,这也是消防法赋予我们的责任。到场展开迅速,严格控制火势的蔓延扩大。

2、充分发挥2吨水罐车的作用。由于道路狭窄,一般车根本就不能进入,2吨水罐车就不一样了。只要小轿车能进入的,它基本都能进入。我中队2吨水罐车到中队出的第一场警就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3、充分侦查,避免误判。我们接到的报警大都是**地方冒烟了,其余情况不清楚。我们到场之后,特别是我们的指挥员和班长骨干,要全面细致的进行侦查,避免出现里面没着火,家里熏蟑螂、或其他情况,家里装修,烫塑料、木头等冒烟以为是着火了,这样盲目展开,盲目出水就会造成比必要的麻烦。

4、合理的破门,确保安全。这里的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的作战安全,这里就不用说了。二是家里就一个锅在电磁炉上烧干了了,冒了点烟,此时点也断了,已经没有燃烧的可能了,我们到场之后不分轻重,就直接破门了。可能整个电磁炉都烧坏了,买5个电磁炉的钱也没有一个门值钱,这样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5、破门的方式方法。现在我们的装备比较齐全,破门可以用铁铤、无齿锯、开门器、毁锁器,还有六中队发明的毁门器等等。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利用我们这些装备进行破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出警中这几种器材的实战用途。

6、及时内攻,减少损失。在扑救老旧小区火灾时,在特点中我已经说了,一般火不大,一般接点水就可以扑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内攻。及采取破门等方式进入到内部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则利用车载水进行扑救,在扑救时,一定要减少水浸损失。

7、注意液化气罐。很多老旧小区,根本就没有通天燃气,这样家里大都有液化气罐,这样我们必须注意。

8、注意防触电,老旧小区的电闸箱应该在楼道里,这样就增加了我们消防队员触电的可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三、老旧小区的地下室火灾

火灾特点:一般发生在冬天,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发现,一般无人员被困,但要疏散的人多。

扑救要点:

1、及时深入内攻,疏散人员。在扑救这类火灾时,我们要坚持一点,火势较大时,一时难以控制的,必须组成搜救小组,进行疏散救人。如火势很快就能控制,则没有必要把所有人疏散下来。这仅是我个人观点。

2、正确的选用进攻路线。一般选用进风口。

四、在建的高层居民住宅楼

火灾特点:一般火势发展迅速,一般无消防用水,装修材料多,可燃物多。

扑救要点:

1、合理的利用现场的设备,如塔吊。我中队在2010年时,扑救了多起在建建筑火灾,都用了现场的设备。比我们垂直铺设水带要方便的多。

2、及时用炮。这也是伍和员高工讲的,正是由于他火势蔓延的快,所以我们必须选择用炮,这样才能更好的扑救火灾。

3、及时进行调研,我们要对我们中队辖区的在建高层的小区道路情况,只要去转一下就可以了。

4、可以利用一个高层建筑,进行垂直铺设水带的训练,训练一下中队官兵铺设水带的能力,但在训练时,我们必须注意高层建筑没有栏杆,窗户没有护栏。

五、高层居民楼火灾扑救

火灾特点:消防设施齐全,火势一般不会向上蔓延和水平蔓延,即一般不会突破一户,防盗门破拆较为困难。个别楼的情况较为复杂。如剪刀楼梯和向宏基花园那样的建筑。

扑救要点:

1、合理侦查。我个人认为,侦查时应由四人组成,主要携带四盘水带两个水枪,铁铤、无齿锯、毛巾、防毒面罩等,深入内部侦查。通过外部观察,观察到大概的方向,进入内部后,应在着火层地下一层进行一下观察,进一步确定是哪一户着火了,这样,我们到了着火层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破拆并进行灭火。

2、及时开窗排烟,并关闭防火门。对于高层居民火灾,在我们进攻之前,他的封闭楼梯间是基本上没有烟的,这样我们在打开防火门时,要么关上要么用喷雾水枪进行排烟,避免烟往上跑。无形中增大我们的疏散任务。

3、认真疏散合理救人。我们对着火层的每一户都要进行敲门,及时的疏散被困人员,确保不留一户。

4、派人到消防控制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在好多单位演练时,都发现消防泵处于手动状态,必须手动开启后,才能运转。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危机我们内攻人员的安全。必需确保消防泵启动。如不能启动,则立刻铺设水带到着火层地下一层或下两层,作为进攻起点层。

5、合理的使用消防电梯。对于高层火灾,我们在进行火灾扑救时,消防电梯是很好的选择,但正向我之前讲过的很多消防设施都有问题,特别是居民建筑,根本就没有消防电梯,虽然标明了还有开关,当真正打开消防电梯开关了。没准会和普通电梯一样。

6、扑救高层居民建筑电缆井的火灾时。这是四中队上次遇到的火灾,像这样的火灾,估计四中队都应该知道,扑救的方法。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上到顶部往里灌水,就可以了。

7、燃气泄露,在高层军民火灾时,必须高度重视天燃气。必要时,必须从一楼将总阀门关闭,这样就需要有工具。我中队在每一个水罐车上都配备了管钳,必要时可以用之关闭一层的总阀门。

8、注意跃层特点。

在扑救居民火灾时,很多领导和各位战友都有很好的处置对策,我只是在这肤浅的提了一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战友批评指正!

下载35KV变电站与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word格式文档
下载35KV变电站与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居民住宅火灾防范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小区也在不断增多。相应而来的,居民火灾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应该查找......

    浅议居民住宅火灾特点与预防对策

    浅议居民住宅火灾特点与预防对策 目前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居民火灾亡人事故频现,且在火灾亡人事件中亡人占有较大比重,家庭居民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日益凸显它的重要性。......

    变电站电气安全与防范

    变电站电气质量事故与防范自我2001年从事变电站管理工作以来,今年已经是第12个年头了。因为责任重大,一直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在这十几年的管理过程中,我经历了大大小小的......

    《变电站与个建筑物及市政设施距离》(共5篇)

    1、电力设施建设与城市环境专家咨询会 变电站安全与否和民宅距离无关注意消防是关键 楼主 标签:安全与否变电工程 昨日,为期两天的“电力设施建设与城市环境专家咨询会”闭幕,......

    加油站内外部与内部安全距离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 设 施 埋地油罐 通气管管口 加油机 设 施 埋地油罐 相邻设施 标准要求(m) 重要公共建筑物 50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18 一......

    铁路安全距离

    请问高速铁路两边安全距离? 第十条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

    商务礼仪-安全距离

    应该保持多少空间距离【商务礼仪】 2010-09-28 12:52: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i 应该保持多少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因此根据空......

    高压线安全距离

    高压线安全距离 关于高压线距民居建筑的安全距离,中国没有明确的距离规定,但是有一个相关的可以换算的标准:民居建筑所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100微特斯拉,就满足建设标准。经过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