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论文(非政府组织)
《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
(2009-2010 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
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所在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任维德
完成日期:2010 年 6月 15日
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内容摘要]:非政府组织(NGO)是泛指除政府、市场之外的各种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其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无可估量;但其非正常存在和无序发展又会给社会和民众造成不少危害。因此,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将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列入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划勉励和健全非政府组织发展体系在我国目前非政府组织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 非政府组织 NGO 发展
在当今中国,“NGO”还不是一个被很多人知晓的名词。它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它们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显重要和突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更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时,NGO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中国NGO才刚刚起步,它们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在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NGO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说。在我们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NGO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社会自治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大量空间,正是NGO的用武之地。
举个例子来说,孟加拉国政府曾经计划让95%以上的儿童都能接种牛痘,但依靠政府的力量,很多年仅完成了5%~10%,于是意识到政府既没有这个动力也缺乏基础设施来做这件事,因此求助于非政府组织,由它们来执行计划,最后达到了80%。虽然中国的NGO却远没有这么神通广大,但是当前,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特别是
在诸如扶贫、支教、支卫(特别是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支农,环境保护,慈善捐助以及妇女儿童、下岗职工、民工以及流动人口权益保护等方面和领域,都显现出了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和能量。很多情况和信息都表明,非政府组织已登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这是有其深刻的必然性的。因为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就必然要求彻底改变以往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从而一方面,使政府退出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领域,加强宏观调控,集中精力从事自己应该管、管得了也管得好的事情,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另一方面,还权于社会,强化基层民主和社会民主,培育和发展市民社会的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和地位。这才能为发展、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以及宪政奠定最主要的社会根基。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之所以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使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程度提高,自律能力增强的客观反映,是社会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中国对非政府组织的关注,是与近些年来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出现了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的社会化趋势,要求将传统又行政机关行使的一些职能交由有关社会组织来行使。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展开,中国社会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各种形式的NGO,它们将逐渐走向成熟,它们的作用将日益彰显,从而大大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但就目前而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他们的种类、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他们是经过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是一个新的概念,涉及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法律问题,它们对人们传统的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不免都会有所影响和冲击;而且人们它的认识也不清楚。
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不准,官办活半官办色彩,容易导致政社不分,使非政府组织失去独立性、公正性。不少非政府组织隶属于或依附于政府部门,有的甚至实行两套牌子,一套班子。正因为如此,有的专家学者依据目前中国许多非政府组织与政 2
府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及公共行政职权等情况和特征,把许多非政府组织干脆界定为“准政府组织”。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从一个权力大于法、习惯大于法的人治社会逐步转向法治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法治本身也在谋求社会的合法性认同。但是民间组织的上述法规通过严格的门槛设定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社会合法性,而使得大量的NGO只好在“民间组织”这个范畴之外寻求自身的社会合法性。
2、发育不良,功能不足,缺乏发展的条件和推动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众多原因,包括我们体制上、观念上的缺陷以及带来的这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局限。相较于西方成熟的公民社会,目前中国绝大多数NGO尚处于“婴儿期”,其生存和发展受到来自体制内外的多重制约,尤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在中国,NGO还不被大多数人知晓。许多人仅仅从“非政府”这三个字,就会产生很多莫名的联想——而这正隐喻了当下中国NGO的生存状态。
3、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一直目前一些非政府组织呈现“乱办、乱管、乱执业”的混乱局面。中国的NGO虽然数量巨大,但是还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第三部门,它们像一盘散砂,支离破碎地散落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
4、体制不顺,非政府组织的地区、部门、行业分割比较严重,多头辖属,多方影响和制约,难以协调运作,竞争机制扭曲。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NGO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发展的环境又受到很大的限制,而NGO不发展可能与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关系。NGO组织既可以弥补市场的失效,也可以弥补政府的失效,而且作为一个对政府监督的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种利益表达和利益保护的机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是现在这些作用都很难起到。
5、法制建设滞后,规章制度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现有法律只是对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行政程序作了规定,缺乏一个与宪法相衔接的民间组织的基本法,民间组织在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地位和作用都还没有得到明确。从现在的政治状况来看,是不希望NGO发展的,但是既然已经利益多元化了,NGO的发展又是必然的东西,所以我国的一系列法规不是立足于发展,而是立足于不发展。随着法制建设的进展,中国NGO的立法和政策环境将有较大的改善,各种 3
类型的民间组织将能够逐渐浮出水面来,接受统一的监管机关的监管;民间组织的准入门槛有可能会大大降低,某种形式的备案制将给予大多数民间组织以一定的合法空间;分类管理将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一方面从财政和税收上支持公益型民间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将大大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管。
总之,在不久的将来,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必然的,法律法规的健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1版。2.文正邦 陆伟明:《非政府组织视角下的社会中介组织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3.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第二篇:非政府组织
一、名词解释:(重)
1、非政府组织: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下,不被视为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
2、公民社会: 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团队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3、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4、志愿失灵:志愿失灵是个人或集体自愿的非政府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中,实际上也是问题重重,由此便诞生了志愿失灵的说法。
5、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从非政府组织演化而来,是组织目的与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或机构设置与成员构成具有国际性,或者资金或其他的主要资源或用途具有国际性的现代组织。
6、战略:指导全局工作、决定全局命运的方针、方式和计划。
7、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活动和发展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决定。
8、慈善主义的特殊主义:就是由于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
9、政府的内部性:指政府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效益。
二、简答:
1、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答:(1)组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二是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及固定的人员;(2)非政府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二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三是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3)非营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不能进行剩余收入的分配,三是不得将组织的资产转变为私人财产。(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能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5)志愿性,主要表现在组织的志愿性、活动的志愿性及服务的志愿性。
2、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分类。
答: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是指非政府组织是由政府组建的,不管是人事还是财政都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没有独立性。(2)创新非政府组织,创新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那些虽然由政府的扶持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已经成长壮大,可以独立开展活动的非政府组织。(3)基层非政府组织,基层非政府组织主要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草根组织,是正真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3、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功能。
答:(1)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契约失灵,提供公共服务;(2)协助控制政府规模,消除公共权力的寻租现象,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3)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4)凝聚社会资本,是社会安定有序的源泉和动力;(5)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带来了组织间的“伙伴理念”。
4、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的发展方向。
答:非政府组织在以往到的公共治理中的活动领域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是环境保护,指的是环境、生态与资源的保护;第二是扶贫发展,指的是救助贫困和促进发展;第三是权益保护,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第四是社区服务;第五是经济中介;第六是慈善救济。
5、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6、(重)志愿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答:表现(1)慈善不足,一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普遍存在着搭便车问题,二是由于潜在的捐款者和非营利组织之间信息不对称;(2)慈善组织的特殊主义,由于部门利益的膨胀,使非营利组织为了维护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而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3)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由于富人偏好取代了社会需求、弱势群体的需求掩盖了弱势群体的需求;(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只能由富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承担。
7、(重)公民社会的价值与原则。
答:(1)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假设一直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石;(2)多元主义,公民社会倡导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社团组织的多样性、思想的多元化;(3)公开性和开放心,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和公共领域的开放性是确保公众在公共领域进行讨论和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提前;(4)法治原则,保证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独立的领域。
8、现代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答:(1)创建普及阶段:以社会救济和辐射性服务为工作重点;(2)成长阶段: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为工作重点;(3)调整改革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和协助。
9、(重)合作互补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与特征。
10、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原动力。
答:由党和政府主导的这场深刻的体制变革,一方面坚持经济建设,追求经济的发展和效益,另一方面又顾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政府失灵、亟待改革的同时,市场力量又缺乏保障公益和正义的可靠性及有效性,非政府组织从一开始就视为同盟得到认可与包容,这就是中国非政府组织30年来迅猛发展的原动力。
11、(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阶级基础及理论。
答:首先,政治精英广泛参与并逐渐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赖以存续的重要骨干;其次,知识精英逐渐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挥社会价值的精神脊梁;最后,经济精英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支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新的社会力量。
12、战略分析的方法。
答:(1)PEST分析方法,(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2)SWORT分析方法;(3)战略规划书的写法;(4)战略评估方法。
13、非政府组织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答:(1)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从群体中自然产生,而管理者是被任命的;(2)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利而是运用非权力性因素来影响被领导者的活动,而管理者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惩罚。
14、非政府组织营销的必要性。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2)营销是非政府组织获取资源的有效手段;(3)营销将推动非政府组织更新运营观念;(4)营销有利于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竞争力。
三、论述:(重)
1、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答: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探讨究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必要性,(1)历史原因。在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进程中,志愿组织的成长比政府要来得更早,其早期以宗教团体或慈善团体出现,主要是解决诸如灾害、难民、孤儿、贫困等问题。现代非政府组织在更多的公民服务领域,显示着更重要的作用。(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使得私有市场技能运行受到限制,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反应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契约失效”问题使得市场竞争并不能提供市场技能充分运作的法则,而非政府组织不分配盈余的特征决定它不会降级治疗以图盈利,在产品和服务上更值得信赖。(3)政府失灵。政府服务的高昂行政成本及服务的低抑制性,使得政府的行为必须获得更高的支持,而非政府组织能为少数人提供政府不愿意或未能提供的服务。(4)社会的多元需求。公共部门的支出有限,但公众的需求却是无限的,非政府组织一则可以减少公共部门的支出,二则可以弥补公共部门服务的不足;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可以对公共部门构成压力,促使其提高效率,起到监督政策的作用。(5)公民社会成长的需要。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过度强调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社会变得越来越疏离,而非政府组织可以让一些有相同理解的人,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个人善于发挥才能、力量和善意的途径,继而满足社会公民的需要,造就真正的公民社会。
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答:问题—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问题,(1)法律体系不健全,社会公信力低;(2)双重管理体制,治理效率低下;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自身制约因素,(1)资金不足;(2)人力资源水平偏低;(3)内部治理不足。对策建议—(1)完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2)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织依法进行管理;(3)改善非政府组织的收入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4)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外部监督机制。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
答:
(一)政府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导者,(1)政府必须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扶持和培育;(2)政府必须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3)努力建立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竞争—合作关系。
(二)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不可或缺的支持者,(1)职能关系;(2)利益关系;(3)责任关系;(4)互信关系。
第三篇:非政府组织管理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5-2016秋季学期期末(2016.2)《非政府组织管理》
主讲教师:郭道久
学习中心: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__行政管理 ___ 姓 名:___林正聪 __ 学 号:_14092556892452_ 成绩:___________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1.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2.论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 3.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4.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6.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脱钩的措施 7.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8.制定《中国慈善法》的必要性 9.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倡导功能
10.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以„„为例 11.非政府组织的监管
12.非政府组织问责的原则和措施 13.志愿者风险管理 14.非政府组织的理事会制度 15.慈善事业可以市场化吗? 16.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改革方向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3.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4.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
一、(一)、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其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其数量近年来也在急剧增长。而作为一种展现社会组织公平、效率、民主、责任及公共权威的衡量标志,公信力在维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衡量标志;公信力
NGO,全称“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 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者组织。在中国NGO的发展被认为是对传统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革新。NGO活动将有助于增进政府与民间的和谐沟通,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NGO可以以‘社会人’而非任何利益集团的身份出现。因此,NGO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润滑剂”。
对非政府组织而言,其组织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此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公众依托其实现某种公益价值的心理凭借。作为一个为表达民意、实现民意而自发形成的平台,人们往往对非政府组织抱有比政府和企业更高的期望。而这份期望常常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是否能够延续生命且蓬勃发展。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定位,务必把公信力作为首要的考虑步骤和建设重点。
一、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低迷的困境
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被曝光后,红十字会便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余波未平,随即被爆出红会在汶川地震中所征集的8000多万善款不知所踪,接着红会自己承认擅自挪用捐款且并未告知捐款人。去年底前又被相继传出违规出租仓库、利用献血获利等事件,致使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的质疑再起波澜。统计数据表明,“自„郭美美事件‟后,2012年6-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据此可见,红十字会在公众中的信任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公信力也在这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中严重受损,公众对红十字会的质疑不断扩散,导致对整个社会慈善救济组织出现信任危机。如果不能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公众对社会慈善救济组织信任度严重下降,影响到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公众的信任是非政府组织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根本,公众的信任度高低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高低的表现,也是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有效监督。NGO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公众的无偿捐赠,但是红会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慈善不足的问题,在遭遇一系列负面事件曝光的影响之后,红会募得善款的能力急剧下降,给其慈善救助活动的展开带来了巨大影响。无形中又加强了其对于政府体制内拨款的依赖性。可见,红会的公信力下滑,也不光是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红会自身也是难逃其咎。作为一个慈善救助组织,考量的唯一标准应是公益性。其所作所为,若是忽略了此点,转而追求个人或组织利益的最大化,变得与市场并无二致。公众凭什么会去再相信你不是打着公益慈善的幌子,心里盘算的却不是自己的小算盘。红十字会事件虽然是个案,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对社会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来说却是非常巨大的,直接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下降,融资更加困难。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光在资金上需要群众的支持,其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群众的志愿性参与。这需要较高的社会配合度,只有公众真正从心理上认同产生信赖感后,才能全身投入与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非政府组织如果做出缺乏公众信任的事情之后,公众的信赖感会极度下降,非政府组织非常重要的号召力,也会不复存在。之前建立的社会信任体系也将会直接被瓦解,想要重新取得公众的信赖舅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二、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升
首先要明确并认同非政府组织肩负着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以“使命为先”,通过使命导向更好的服务于公益目标。并且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有效激励引导,加强组织的能力建构,保持组织的相对独立想,以及多方的竞争与合作。通过立法解决只能,通过政府和评估机构加强管理和领导,理顺各种关系,经过组织自身加强管理,提升号召力,发挥其更好的作用。非政府组织要认真确立自己的工作宗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认真着力于公益事业,通过自身工作表现,获得公众的认可,从而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非政府组织的命脉在于其公信力。保障公信力依赖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一方面组织内要设立明确和具体的组织信念和使命,在组织章程中设定准确的自律标准,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建立一套约束组织行为的伦理规范、自我评估及社会交代机制,而其中保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财务管理的规范与公开透明性。公开透明的财务账目,在公众共同监督下,将所有的财务的去处都写得清清楚楚,让公众看得到非政府组织的真正工作,这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外部监督来提供保障。这就涉及政府引入评估和诚信制度,形成间接管理机制,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监督,针对不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性质,建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同时,完善社会监督,通过媒体甚至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监督。从而全方位的保障公信力的落实,实现社会多元合作的相互监督功能,从而彰显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公共理性价值观。只有真正的建立社会信任体系,才能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到社会公益是确实可行的,只有构建于公众之间的信任,才能让非政府组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在于民,也必须用实事反馈于民。
第四篇:非政府组织管理1
题目:谈谈你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
非盈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旨在通过努力,完成某项事业或使命的组织。在我国,非盈利组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群众团体组织,如专业学术团体、业余爱好者协会、消费者协会、个体经济协会、工会、妇女权益保护协会、退休人员协会、退休人员协会、退伍军人协会、宗教协会、校友会、同乡会等,这类团体数量多、分布广、社会影响大;
另一类是事业性组织,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新闻媒体、出版社、文艺团体、科研院所、体育机构等。在国外,非盈利组织是一支很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美国,有超过750 000个服务于公众的非盈利组织,还有近400 000个服务于会员的非盈利性组织,每年盈利部门预算超过3 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NP的6.3%)。单在华盛顿特区,就有2 500个行业和专业协会设立了总部,使协会成为美国首都继政府、旅游业之后第三大产业。尽管非盈利组织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独立性(自治性)。非盈利组织一般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自身活动的组织,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一般不受政府控制,有自己的董事会,独立地完成组织的使命。
(2)自愿性。这种组织使命的完成通常是团体成员(会员)自愿参与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公益服务组织,其会员、成员从事服务时,通常是义务的、无偿的、自觉的。
(3)不分配利润。非盈利组织并不意味着组织不能靠自己的经营行为创造收入、创造利润,而是不能把利润分配给那些管理和经营这个行业的成员或会员。事实上,在很多国家,从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是非盈利组织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个收入占总资金来源比例在美国是52%,英国是48%,意大利是53%,也就是说,非盈利意味着不为业主或管理者个人谋利,而是把多余的收人也用在完成组织的使命上。
非盈利组织的上述特点,决定非盈利组织十分需要公共关系。因为对于非盈利组织来说,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使组织的使命得到认可,如学术团体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工会旨在维护工人利益,消费者组织就是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组建的;
(2)建立起与组织公众沟通的渠道;
(3)创造和保持筹集组织活动经费的有利环境;
(4)推动有利于组织使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施行;
(5)告知和动员组织的关键成员(如雇员、志愿者、委托人)。
第五篇: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浅析如何完善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
10级行政管理
卢山
01070049
浅析如何完善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
[摘要]:尽管非政府组织不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不存在操控利润的嫌疑,但却常常为某些组织和个人利用,通过虚假捐赠逃避税款,以捐赠之名行利己之实,以定向采购的形式回报捐赠者等形式,成为这些组着和个人谋利的手段。之间的谋明星诈捐事件,以及“郭美美”事件都引起了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危机。非正府组织监督的开展势在必行。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监督财务监督外部监督
据统计,大约一半以上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内部审计或不通过审计作定期的财务报告,仅有14.7的非政府组织通过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进行规范的财务报告,而10.5的非政府组织根本就没有财务报告制度,公众拿出钱来,却不知道钱的走向,必然导致了信任的危机,也不利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而在众多监督对象中,财务监督是重中之重。通过对预算管理监督,收支情况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监督,资产管理和使用监督,专项基金,专项资金等反面的监督。
一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监督存在的问题中国境内各种非政府组织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一方面本土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国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加之相关体制陈旧、管理不善、问题长期积累,导致了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局面混乱。
(一)非政府组织本身监督管理失调
非政府组织内部并没有做到财务透明化,就“郭美美”事件来说,中国红十字协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一味的否定,事后也没有将“红十字”的财务公开,实在是存在“黑箱”操作的嫌疑。如果一个庞大的非政府组织不能将自身监督管理机制做好,何谈发挥其社会作用呢。
(二)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不能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监督上,应该延伸到公众社会方面,一方面可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双方的负担,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运作过程更加透明化。目前我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还不到
位,非政府组织还没有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众广泛参与监督的机制,使得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还停留在一个低级的层面。因此才出现了各种有关非政府组织的丑闻,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大跌。
二.非政府组织监督改进有效的监督有助于非政府组织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而且还对塑造高透明,高效率,高渗透力的良好公众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对自身的监督
1强化财务监督
首先:建立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财务 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其次:公开非政府组织的财务信息,让赞助者,捐赠人,会员充分的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资产,交纳的会费等的使用情况,只有通过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才能促使非政府组织重视资金运作情况,防止财务的暗箱操作和财务腐败,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建立各项绩效考核指标来客观评价工作绩效,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非政府组织资源的最大效用,使非政府组织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2.自我约束。
非政府组织通过自律提高组织效率和社会公信力, 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 更是增强竞争力的选择。自律作为非政府组织保障和强化公共责任的理想形式, 可以分为行业自律和组织内部的监督。行业自律是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核心环节。行业协会是本行业的企业自愿组成的组织, 其任务是弥补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滞后的缺陷, 并且制定行规或公约, 协调本行业事务, 实行同行业间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还要依靠组织内部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的组织结构, 保证非政府组织的办事程序、资金筹措、内部管理人员的行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公益目标的价值取向。建立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形成民主的管理氛围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 保证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资金
运作, 从根本上防止贪污腐败的腐蚀, 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公共资源。完善非政府组织的人员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做为保障,因此在人员应用上,组织内部应该严格的筛选。确保组织内部的每人都能各尽其才,避免一些人才的浪费和“占位”现象。在以往的非政府组织中,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特别是财务人员,缺乏专业人才和培训。在今后的发展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应用专业人员,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并且组织培训,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主导作用,协调作用和监督力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发挥监督主导的作用,在监督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如政府可以协调新闻媒体对非政府组织实施监督,将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报告,财务报表网站等公布,让公众去监督。另外还在非政府组织违法,违规的时候加大惩罚力度,指定明确的惩罚措施,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社会问责机制.问责制度是国外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制度,所谓问责就是指个人或组织对其使用的资金的流向及其效用的交代。应该说, 政府是惟一具有法律权威强制要求非政府组织进行问责交代的组织, 但是这种单一的监督模式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还必须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问责机制。为了避免问责流于形式, 还需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来帮助公众对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和监督。第三方评估这种方式更具有专业性、技术性, 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专门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督, 所以, 今后应建立专业化的民间监督组织和评估体系, 负责收集、整理、发布非政府组织的运作信息, 建立评估的标准和评估指标,包括治理结构、资金使用与运作, 筹资行为, 组织所得是否用于成员分红等方面, 并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评估, 向社会公布评估的结果。特别要对那些提供的信息存
有疑点和曾经有过不良记录的非政府组织进行重点检查。积极引入审计监督,建立外部审计公示制度.非政府组织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非政府组织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委托会计师事物所来进行的,外部审计主要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负责。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是以年检报告的方式进行审计的,组织自行填写年检报告,并交其业务主管单位进行初审,最后有登记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后要根据组织实际的问题及时,准确的编制审计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公布,由公众监督。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性。4 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建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监督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违法,违规的组织或工作人员进行检举揭发,抑恶扬善,促使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发挥作用,使组织严格遵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的管理,树立组织崭新的形象。
三 结束语:
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法律政策环境的营造和政府角色行为的合理定位, 是其建立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社会力量和非政府组织自身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其发展的最终理想结果是社会监督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将逐渐取代政府的地位而成为非政府组织监督中的主要力量,从而实现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监武.社团革命: 中国社团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 ].山东: 人民出版社, 2003.[2]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3]马庆钰非政府组织管理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4]
[4]王君丽关于界定中国事业单位与政府、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