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阅读(2014会考作文例文)
智慧阅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阅读习惯发生了变革。电子书籍逐步侵占了传统纸质书的宝座,使得大量芜杂的文字涌入市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坚守智慧阅读,不被浮躁的洪流冲走,无疑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想借此引用冰心的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礼记》中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里将“博学”置于第一位,旨在告诫广大书生,广博的通读是建立独立思考人格的基石,是汲取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反之,若不培养多阅读的习惯,难免腹中空空,沦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窘境地。
有了“多读书”的习惯,便迈出了智慧阅读的第一步。然而这里的“博览群书”并不是指杂乱无章地看,而是要有所舍取的选择。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精准的眼光,摒弃无用的糟粕。
古人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使之成为培养儒生,选拔官员的依据。诚然,儒家经典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浩然正气。然而,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主义也被利用成为统治者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我以为,当今时代的阅读需要跳出时代的局限,将古今中外,荒诞派、意识流、批判现实主义的书都拿来,加以辩证的思考进行阅读,才能建立完整的人格。网络小说不可多读,倒不是对其全盘否定,只是其中大部分都未经历时间的考验,往往供人即时消遣。因此在“读好书”的前提下,应当慎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好读书”。我以为若是能达到此点,那便为“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动力。古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说,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对于真理的探索与珍惜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阅读是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读到一本契合自己心灵的好书,就如同寻到了一位心意相通的知己,情感的共鸣引得内心无限欣喜。这种觅得知己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幸福感,是凌驾于物欲纵横的时代之上的,因此,唯有真正“好读书”的幸运儿才有机会体会到。
智慧阅读的关键便是培养阅读的习惯,将其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唯有潜移默化的积累,才能构建一个更美丽的精神家园。
智慧阅读
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始自数千年之前,人们从阅读中了解世界,从阅读中了解人生,从小小的一方纸页中窥见大智慧。
智慧阅读从来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人人皆需智慧阅读,半日不阅读,便觉头脑空洞,意味索然。
可是,如今的现代社会却完全不是这样一幅图景。地铁上、公交车上,只见人人一部手机,耳朵塞着耳机,有谁看见手捧一书安静阅读的场景?
面对如砖头般厚实的经典作品,更多人选择敬而远之、束之高阁,只是从口袋里掏出巴掌大的手机开始刷微博、微信、搞笑段子,嘴里还振振有词:经典是要找一大段时间好好读的,我现在太忙了,以后再说吧。可是,真是因为缺少时间吗?
钱钟书先生的作品《管锥篇》问世之初,有人惊讶于大师如何读完了如此惊人数量的书,大师淡淡回答道:“也不过是一本一本读完罢了。”由此,现代人智慧阅读的障碍,在于缺少一种沉静的、安于读书的心境。
现如今的世界被爆炸式的信息包裹着,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向人们砸去,让人晕头转向;或是像潮水一般,裹挟着人们急速飞奔,不知所终。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坚持和意志抵挡,必然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被低浅的阅读所绑架,被“智能”阅读所蒙骗,何来智慧可言?
有人说,现代社会想要的信息触手可及,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阅读了。这是浅薄而荒谬的观点。阅读所培养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量,更是情感的共鸣,有感于人类共同的、对于自身局限的探索,对于人间大爱的追求,以一己之身,体验世间不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继而发奋、以己动人,这些珍贵的人间大智慧,岂是动动手指就能看到的某某百科所能带来的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大智慧。我们所期待的是,无论世界怎样纷杂,我们依然得有对从书中收获感动的渴望和执着。
智慧阅读
在惠风和朗、日丽和暖的午后,我常愿一杯清茶、一本书地沉寂,书纸厚密的触觉,若有若无的墨香都使我沉醉。每当一本书阅尽,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一个故事就此完结,心里好像喝一杯花茶,馥郁而若有所失。
还记得我初一初读《红楼梦》时的情形,开始我是沉浸在前十四回贾府穷奢极欲,众人无忧无虑、吟诗作对的生活中,心中念念于宝黛二人的悲欢离合,而无心于自元春省亲后贾府隐藏的颓势和封建家族专制礼教的束缚和压迫。
直到长大一些,隐隐得知作者家族曹氏由盛转衰,雪琴先生遭遇贫病交加、亲人相继离世的不幸,联想到当时所处的清朝礼教严苛至泯灭人性的地步,我才知道这一部看似风花雪月的著作,背后的悲哀和满纸的辛酸泪,这时我才算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贾平凹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必须读三次。第一次是粗读,只能了解大概的情节和片段;第二次要在获知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背景后读,才能探知作者的深意;第三次是在丢开此书很久后,再重新拿起看,便会发现之前并不曾注意的细微之处,对此书能有更好的领悟。我深以为然,真正的经典是经得起百般诵读的,每读一遍又会有新的感悟。而智慧阅读更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人说哪一本好便跟风去看,无论读没读懂都一叠声地夸好,而内容可能转眼即忘,这不能有所裨益。
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可谓首屈一指,她早年的几部作品确实有过人之处,但阅读之后,因文化差异,觉得冗长乏味,琐碎之语连篇,不得不舍弃。相较而下,我更中意褒贬不一的东野圭吾,自觉从其书中获益良多。若我只拘泥于他人的评论而不凭自己的选择,很可能就错过了好书。
何谓“智慧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无法盖棺定论,只有以自己的爱好去翻阅,而不由他人强加,并能从中收获心得,此举自然称得“智慧阅读”。
第二篇:会考作文
一类中
脸部整形还是美容心灵?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发达,医学的完善,美容整形手术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但却一直未引起重视,直到前段时间一个叫王贝的女孩因做整形手术而失去了生命,美容整形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广泛的讨论。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张美丽的脸庞和动人的身材,长腿,细腰,大眼睛,高鼻梁是多数女孩想要得到的,在这个时代,人们愿意抛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花钱将自己“改头换面”,得到理想的相貌。
追求美是好事,可是“美”就真的是动人的身材与英秀的相貌吗?是!但不完全是。就像长相美丽却毫无演技的演员被我们称之为“花瓶”,而外表秀丽而且演技一流的演员才是受人追捧的明星。
一个人不光要求好的相貌,同时还能拥有知识,好的性格,善良的心灵,这才能称之为美。外表会随着年龄而失去,可心灵的美却不会随着时间而褪去,这才是长久的美,在短暂的“性感”和长久的“美丽”之间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就像找对象,你是希望我迷恋你外表的人呢,还是欣赏你心灵的人呢?
我认为美化心灵应该先于整形外表,多读书,多交朋友,用整形的钱出去走走,增加人的阅历,改善生活心态,而后才去考虑修补改善外观上的瑕疵,才是追求美的最佳途径。
其实每个人生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绝至的相貌,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其实改变它才会失去个性美,所以我建议在没有明星缺陷或未经过重大外伤的情况下,不要把心思放在整形手术上,其实真正美的是心灵,一个知心,知性,善良同时美貌的淑女才是君子好逑的!
一类上
社会审美
近日,央视网报道称,目前我国整形人数已经突破100万,每年正以200﹪的速度增长;整形的人员不但从演员发展到普通人,而且有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美容整形本身存在风险性,但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做整形?我想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审美的方向性出现了问题。
在当今这个社会,在时尚潮流的引导下,人们更关注外在的美丽,而忽视了内心的美丽,社会的审美决定着多数人的审美,如果一个社会崇尚的都是一种浮华的美感,那么整形风也就不难解释。其实社会审美并不局限于整形风上,“唐俊门”事件也是社会审美的真实体现。当人们看重的不再是能力与实力而是学历和一纸证书时,那么多假学历,假证书,卖假证书事件就自然发生了。
我想教育与媒体的力量应该引领正确的社会审美。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名记者去一个老教授家,见到老教授的小女儿十分漂亮可爱便夸奖了她。在小女孩儿走后,教授严肃地对记者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记者很诧异的问:“这有什么不对?我只是夸了你的小女儿啊!”老教授说:“漂亮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是上天赠与她的,她并没有为此付出任何努力,因此她不该为此得到表扬。况且外表的美丽只是瞬间的美,而精神与心灵的高贵才是真正的富足。”当小女孩再次出来并为那名记者拿来饮料时,记者接过饮料并说:“你真懂事,谢谢你帮我拿来饮料。”
这本是简单的一件事,在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但有哪个家长如这位教授这般注重思想与审美的教育?正是因为没有人重视从小对审美观的一个正确导向,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进而不去看清事物内在的状态与本质,反而看重表面现象。这就导致越来越多年轻人,没有思想深度的人,随着社会的潮流,走向错误的方向。因此,社会审美与社会道德观的导向是造成“整形风”和“唐俊门”事件的根本原因。
而要想改变这样一种只重表面而不重实质的社会状态还应同属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用一个健康而积极的审美眼光和道德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人,这样才能根治这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一类上
被格式化的美
不知从哪一天起,整容风靡了这片土地,从手术台下来的刹那,真实的美早已不复存在,人们追求着那么寂寞苍白,虚假无力的“美”,将“真实”格式化,这种美,多没意义!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努力,殊不知改变所谓“缺陷”的同时也已被冠上“人造美”的标签。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杰作,没有人尽善尽美,如果连自然的真实都失去了,还谈什么美丽?千篇一律的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唇,大街上假如走着一群一群这样标致的美人,那是一幅多么腻歪的场景!
整容的风险自不必说,超女王贝命丧手术台,整形失败者比比皆是,都说韩国女人漂亮,看她们都站在一起,真的有种孪生之感。现在提起哪一位明星,若说他没有整容,天生丽质,总会引来一片羡慕与崇拜。真实的美,才是最有意义,也最令人艳羡的,没有必要去追求外形上的无瑕,美本身就没有一个定义,该是什么样就保持原样。追求心灵上的美,让大家都嫉妒你活得真!
还原真实,找寻内在美,活得不做作,有意义!孔子不帅,但被称万世师表,雕像站在国际舞台;雷锋不帅,但被弘扬了半世纪,向他学习之潮依然澎湃;邓小平不帅,但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崇敬他。而在整容之风盛行的演艺圈,也依然有真实存在。张艺谋不美,但通过自身努力为观众送去了欢笑;外形美的只是单纯“偶像派”,早晚都会过时,被娱乐圈淘汰;而真正有本事,有内在的“实力派”,则大多数成为“演艺常青树”。这才是真实的美、完整的美,不会失去的美!
而对于现在很多“90后”都要整容,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格式化,只能算作可悲。我们正是青春年少时,正是盛开烂漫之时,我们扬起一张素颜就是资本!这种真实的阳光魅力就值得像世界炫耀!当你整过形之后,就失去了本真,失去了自然的美好,那微微一笑,都不会再有真实美丽,落落大方之感。
该格式化删掉的是那份虚荣那份寂寞,别再追求这无谓的“完美”,保存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真实二字最可爱,你本来就很美„„活得真,美得真!
个人品德究竟如何养成(38分)
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传承下来的美德,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祖训。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故事更直接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孝”的重视。但前不久,“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启动却着实让公众哗然,也有更多人在反思,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老实说,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是在网上,最开始还以为是网友恶搞,但一经了解发现确实有其事,顿如五雷轰顶一般。令我惊诧,令公众哗然的原因无非只是大家共同聚焦的那个问题,“孝子是单靠教育,脱离社会就能培养出来的么?”我个人认为这不切实际。我们到底怎么了?
明知孝子绝非象牙塔似的教育所能培养出来,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孝子工程”。从其中我看出的是教育的无奈。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万能的孔方兄面前是如此的寒酸,中国人的品德问题已成舆论关注的焦点。孝,只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一部分,但孝的缺失却透露出我们品德的缺失。
我们该怎么办?
前面说过,不关注社会盲目谈教育是无用的,空洞的,因此要对孩子进行个人品德的养成,也必须关注社会,投入社会,有人说社会上充满着黑暗与堕落,如何能教育?我认为完全可以将这些负面内容以反面教材的形式表现。况且,社会上难道就没有孝子了么?年年感动中国栏目都会给“孝子”留一席之地,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孝子”,因而,投身社会,对教育孩子养成自己的良好品德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但同样,我们也要不断改造社会,使它更光明更有说服力,这样,以后即使没有什么小孝子工程,孝子也会不断涌现出来,因为社会才是最好的老师。
衷心希望有一天,孝子培养工作能落幕,也希望那时,我们不必费心再培养孝子。
社会的品德(38分)
苏格拉底曾言“美德即知识”,而依我看来,如今却早已不是远古希腊的单纯年代,知识与美德早已脱节。教授知识,易也。涵养美德,难也。品德之养成远非启动诸如“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所能达到。社会与环境才是个人品格最好的导师,一个高度文明而优雅的社会,怎能不涵养出一代代高尚而优雅的公民。
想起余秋雨曾在《行者无疆》中述说游览欧洲的所观所感,有些片段让人感慨良深。北欧小城,傍晚街道空旷,许久见不到一辆车的影子,但城市的居民仍静静地待路旁。“红灯停,绿灯行”,小学时便熟记的口诀,如今却已觉得像一句空话。反观北京,行人在车水马龙的街道间尚且穿梭自如,领着孩子的妈妈也鲜少顾及那闪烁在街对面的红灯,也许在孩子们的眼里,红灯早已变成装饰品,不再具有任何意义。那么,“出行礼让,遵守秩序”的修养与品德,又该如何在那些年幼的心中建立?他们将来,会因为单薄的书本教育,而约束起从小便习以为常的行径,成为一个遵守简单交通规则的人吗?
社会的涌流正在与我们所期望的文明相悖,环境的现实让基本的品德教导成了冠冕堂皇的话语。社会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地,当扶起老人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帮持,当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那般猜忌,当孝顺父母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我们便无需费心启动“培养工程”。社会自有其品格,每个人也便会自有其品格,而当每一代人都具备了文明与涵养,这个社会也才会最终成为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
还是那句话:行胜于言。空口的说教是苍白的,只有每个人的行动才能构成潜移默化的具大影响力。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看到空无车辆的街道上有人在等红灯,看到垃圾都被扔进垃圾筒,也许街边大楼的某个窗口后面有一双孩子的眼睛。
环境是最好的教导,社会的品德由我们每个人的品德共同汇聚。
养成品德(39分)
最近,北京启动了一项“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打算用五年培养百万孝子。说得一本正经,说得头头是道,说动了不少人的一颗期待之心。可是,我怎么总觉得,这个工程本身就那么不切实际呢?
试想一下,五年培养几百万孝子,十年二十年这个数字就得破千万,这样还只是北京一个城市,如果全国上百个城市一起开展这个工程,岂不是几十年内就把全中国十三亿人全感化成孝子了?这个进步,未必太快了点。
在我看来,不论是孝顺还是其它什么美德都不是五年十年能培育出来的。所谓养成,得慢慢养才能成。中华美德传承了五千年,这些品质岂是五年能养出来的?我不否认这个工程的启动有利于国人素质提升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但“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向来是没什么如意事的。
与其用五年培养百万孝子撑门面,不如用五十年去慢慢改善国人的道德素质。且不论五年速成的孝子有多少能孝顺一生的,仅仅是那看起来极多的百万人,一旦与十三亿相比也显得有些少了,所以说,单凭一次两次工程效用并不大,顶多在当权者心里好过一点罢了。慢工才能出细活,潜移之下才有默化之理。也许针对全中国的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不会在短期内收到成效,但长远看来其价值将不可估量。
谈完了国家,我们再来谈谈当今的品德教育。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愈发激烈,残酷的竞争逼迫人们更多地学习专业技能与应用知识,以求在社会中不被淘汰。这一现象直接反应在学校里,如今的学校太多只重视分数与应试能力,对品德的培养却一再忽视。我可以理解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成凤,学校希望学生升上好大学的想法。但因此丢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品质与美德,却有些本末倒置了。当我知道我的妹妹一周里比我还忙的时候都被震惊了,天可怜见,她才上初一!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只有一句话,养成美德只有靠长期教育,而实施的最佳方案莫过于教育制度的改革。
但愿我们的下一代的课本里会多上门美德养成课。
第三篇:会考作文
(五)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吟诵着自己的感慨,举杯邀明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享受着大自然给予自己的悠然自在。
西方人从一粒沙中看到了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到了大气;中国人从长江流水看到时间的流逝,从月圆月缺看到了事物的变化。大自然用它固有的魅力,为世界奏出华彩的篇章。我们也从自然中得到启发,向未知世界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读大自然,我们学会了探索。一只小鸟从天空飞翔而过,让人们憧憬起了飞翔。从远古神话中——中国,飞天梦想起源于古时候“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制成了翅膀,带儿子伊卡洛斯逃出弥诺斯的“海上笼牢”,重获自由。就是这些美丽的神话,人们开始了实践“飞天”的步伐。战国时期,鲁班制作了一个的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的“木鸢”。后来经过数百年,人们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愿望。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了具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还有加加林的月球之旅;中国的载人神舟飞船。大自然激发着我们的灵感,圆了我们的“飞天”的梦想。
读大自然,驱赶着我们发展的脚步。鲁班因被草割伤发明了锯;蝙蝠的飞行启示人们发明了雷达;观察乌龟又造出了薄壳建筑;看到长颈鹿解决了宇航员的失重现象„„一切的一切,人类探索的步伐一刻没有停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也一步没有终止。
读大自然,我们也学会了超凡脱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不满足于官场生活,在官八十多天,宁愿家里过的拮据点,也要退官归隐,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远离官场的黑暗与罪恶。引觞自酌,品味着大自然,咏诵着自己做的诗。“仰天大笑我们有着无数的想象;面对着大自然,我们感慨着世界的万千。
我们读大自然,那叮咚的泉水,那和熙的阳光,那“蓝天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的李白,后来也因从自然中读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懂得了自己的人生。
面对着大自然,官场的不满黯然离去。怀着一颗独爱江水的心,尽情的陶冶在青山绿水白云之中,我们能从大自然中得到许多启示!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迈起探索的步伐,来探索大自然的神奇!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细腻、感性的民族,暮春花谢看年华易落,茶烟袅袅品人生沉浮,大江东去感光阴飞逝,晦明盈亏读悲欢离合。由此,我便有理由相信,我可以贴近自然,并试图领悟自然的启示。
花是一种启示。
零落成泥余香如故的傲骨雪梅,独处深谷亦自芳的幽兰,隐居南山孤高自洁的霜菊,中通外直的节竹。这四种花的启示便是中国人品格的源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与奉献便是另一种启示。今天的生活就是领悟到了这种启示的人们所共同努力创造出的硕果。
水是一种启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在中国人的心中,水是至善的化身,也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以柔克刚的体现。那水便启示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莫过于如水。水的澄澈,因其自身的净化作用。做人如水,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不会同流合污,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性。水的坚韧,因其滴水穿石的精神。做人如水,拥有水的毅力与耐心,世上定无难事。水的灵活,因其能顺应地势而行。做人如水,面临陡崖要勇敢向前。一泻千里成为辉煌的瀑布,路遇狭涧要涓涓细流,小心谨慎细水长流,陷入绝境要灵活变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月是一种启示。
月因其阴晴圆缺为人所遗憾,更为人所欣赏。因有阴晴,人们才会有“明月几时有?”的期待,有“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怨恨,有与之对影成三人的情趣。变化使它更富有吸引力与人情味。其实做人也如此,如月似弓,有了平时松弛与积累,才能在表现的那一刻做得最好。
茶是一种启示。
缱绻干枯的叶子在热水的洗礼下慢慢舒展,返老还童的绿意,初生婴儿的娇嫩,将深藏的春意重新吐露,薄薄的白雾中浮现菜茶女的笑意,缕缕的芳香缠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这不禁让人想到经历过挫折风雨的人,他们深邃的思想便如同茶,其貌不扬,却深不可测。做人,亦要如茶。
大自然给人的启示实在太多,太深。我们永远不知道它在想什么。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或许是钻石。细心品味大自然的启示,你会明白,名誉是热情矗立在阳光下的影子。根是一朵对荣誉不屑一顾的花。认真领悟大自然的启示,它会使鸢飞戾天着,望峰息心。经纶世务着,窥谷忘返。
领悟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便找到了人生正确的方向。难忘 那一抹微笑
穿梭在人流中,面对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微笑,我心中不禁感到失落------多久了呢,不曾看到那一抹微笑。
那是一个天空微微阴沉的下午,我刚刚背着书包从学校里出来,站在站台上等公交车,一场失败的考试掏去我全部的生机。想想妈妈希冀的样子,又想我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考卷,心中的欢乐和活力顿时烟消云散了。我觉得自己笨透了,简直无可救药,不远的垃圾桶边有一个老太,佝偻着痛在垃圾箱中翻找着,我悲观地想:“我将来不会和她一样吧?!”
这时,一个乞丐向我走来,他穿着破破烂烂的黑色夹克衫和一条篮色的油渍斑斑的裤子,一双鞋已磨得不成样子。见他向我起来,我心情郁闷的向斜后方一闪,躲过他拿着的那“叮当”作响的塑料杯。那边的老太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驼着背,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大袋子,易拉罐什么的在里面“哐当哐当”地响。我也为她让了路,老太巍巍颤颤地径直走向乞丐,然后用干枯的手从紫色的印花的衬衫的口袋里摸出一枚硬币,轻轻地放进乞丐的杯里。
随着硬币清脆的“叮当”声,我的心也受到了震撼,我又打量了一下老太:她一头稀疏银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紫色的印花布衬衫明显补过N次,但仍然浆洗得干干净净,黑色的裤子也很整洁,虽然样式老旧,但依然为老太添加了几分朴素。老太驼着的背挺了挺,脸上有个微笑在一点一点绽放开来。
这个微笑使老太的脸成了朵菊花,但我觉得它异常美丽动力!老太干裂的嘴微微咧着,松驰的皮肤像被风吹皱了的水面,一双浑浊的眼睛微眯着,眼角满是射线、直线、小括号。就是这样的一抹微笑,如同一缕金色的阳光一样,透过阴云射进了我的心里。它是那样的温暖,又是那样的刚毅,我的心灵开始震动起来,是什么让一个和乞丐地位差不多的捡垃圾老太显出如此的高贵?答案显而易见,那是因为她的自尊自信和乐观啊!我一下子为我自己刚开始自暴自弃的想法害臊起来。
那抹微笑像阳光一样充满了我的心房,把我心中的黑暗赶得无处可藏。我感到我又充满了力量,一次考试失败没有关系,我只要接下来的每一天好好学习,认真作业,下次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不够努力而已!难忘那一抹微笑,是它给于我力量,携着它走在人生的路上,我觉得我身体里充满了自尊与自信,天空中的太阳又对我露出了微笑
难忘那一个眼神
原来,那眼神一直注视着我,只是我从未发现。
我不习惯抬头注视别人的眼,也不习惯回头,一次偶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感到有些惊讶,难道我的每一次变化,都是这样直白的传递给父母的吗?我每一次的不回头,都会带给父母如此落寞吗?我不敢继续往下想了。
早晨,如往常一样,吃过妈妈做的早饭,背着书包上学去,照例没有回头。走到楼下,忽然想起了什么,我回头朝自家阳台望了望——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她的眼神与我交汇,那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惊讶,有些不知所措,接着立马转变为欣喜,满是浓浓的温情。或许是因为隔空对望,一丝一毫的情感变得分外分明,眼神传递也变得格外漫长,那眼神中仿佛闪烁着光辉,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这无言却温暖的爱。我挥挥手说再见,她微笑着向我点头示意。我转过身去,没有再回头,但仍然能感受到那眼神依然在注视着我,在前行的每一步路上。
我感到有些懊悔,但也觉得庆幸。在妈妈的每一次目送中,她都在等着我回头吗?我是不是总是让她的希望落空?我每一次对她的沉默,是不是都让她感到难过和落寞?我习惯的埋头吃饭,低头上网,是不是总是让那温暖的眼神触到冰凉?同时,我也庆幸,庆幸自己看到了那个眼神,让我难忘的眼神,没有让它久久地等待下去,不至于等我长大了,才明白它的珍贵。
那眼神,就像天上的星星,白天躲在白云下,我不曾发觉,晚上面对时又有些躲躲藏藏,但无时无刻都在注视着我,在我看不到的地方,给予我温暖,支持我前行。我心有主
鸟儿的心属于蓝天,它们在天空滑过一条弧线时,心已然得到最好的寄托;鱼儿的心属于河流,它们在水中弄起波光粼粼时,心已被流水洗得一尘不染;大树的心属于土地,它们将根深深扎入土地中时,心也已尘埃落定。
心将决定一个人的神韵。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贾宝玉见了林妹妹,他心中不禁一震,这样描述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句话将林黛玉活灵活现得展示了出来。商朝比干有七窍玲珑心,而林妹妹还要多一窍,这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想,那是经历世世轮回的心是属于绛珠仙草的,不然怎会将林妹妹出落的如此曼妙,多愁善感呢? 心将决定一个人的节操。
屈原的心永远属于百姓和国家。他遭人诬蔑,不能为自己的君主百姓谋得光明之路,但他没有丢掉一颗报国的忠心。他纵身一跃到江中,留给世人: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在坚持那颗多年前就献给了国家的赤诚之心。
杜甫,他的诗不像李白那样浪漫,也不像王维那样寄情于山水之间,亦不像王昌龄融情与边塞。杜甫,一颗心献给了离难受苦的百姓。他的诗不经雕琢,但让人听了不会遗忘。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叹出了万千人民的疾苦。作为一个诗人,能够毫不避讳的大讲现实,是什么给予了他力量,促使他一生秉持高尚节操?是那颗装有百姓,永远属于百姓的怜悯之心。
心将决定一个人的方向。
贝多芬,音乐天才。早在他儿时,他的心就已经归属了音乐,这颗心让音乐穿透了他的灵魂。正值他音乐巅峰之时,他失去了听觉,这对一个怀揣音乐梦想一生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但他并未放弃,他用牙齿咬住木棒抵在钢琴风箱上,靠震动来辨别音准。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他依然创作出了无数世界名曲。是什么让他坚定自己的方向,让音乐伴随他走完一生?是心!是那颗无畏艰难,多年前就属于音乐的心!
但凡世间万物都有心,心各有主。林妹妹心的主人是绛珠仙草;屈原杜甫心的主人是百姓,国家;而贝多芬心的主人是音乐。心的主人决定人的心,那是无所谓困苦,无所谓艰难的信念。
我心有主,让心选个主人,让主人带着心决定你的神韵,节操和人生方向。许衡即使再渴也不会摘树上的梨,只因梨无主,心有主。让心找个高尚的主人,让主人带你做个高尚
第四篇:会考作文
某英文杂志VOLUNTEER专栏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咨询有关志愿者活动的相关信息。请你以志愿者工作为主题,写一篇英文稿件,要点如下 1你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 2如何参与志愿者工作在学校,在社区。注意1词数100左右,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文章连贯。文章不可出现与本人相关的具体信息。volunteer v n 做志愿者 voluntary work 志愿者工作
Voluntary work is something we can do no matter who we are.It can help us learn valuable life lessons and develop skills.However,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not know how to get started.Actually, there are a lot of chances around us.For example, we can help with book returns and arrangements in our school library.In the community ,not only an we help those empty nest senior citizens, but we can volunteer to pick up rubbish to keep it nice and clean.In a word ,small voluntary work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and bring about changes in both 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us.Let is get moving.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笔友大卫来信说他今年暑假打算来中国,并安排两天到安徽旅游,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请用英语给大卫回信,要点如下
1推荐一个安徽特色景点 2推荐理由和友情提示 Dear David, How is everything going.I am very glad to learn that you are going to spend two days in Anhui this summer holiday.I guess Huangshan Mountain, one of the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 will be your first choice.It is well known for its surprises, pine trees, hot springs and amazing views of clouds ,to name but a few.You certainly will not miss the chance to see it.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take more clothes with you ,for it is much cooler in the mountains.Do not forget to bring your umbrella in case it rains.And a good camera can help you take some really beautiful pictures.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in Anhui.Yours ,
第五篇:善行银行(会考作文)
“善行银行”
某中学校园里开了一家经营特殊业务的“善行银行”。学生的善行义举在这里被折算成一定分值,以“道德资产”积分的形式记录在存折上。存折上的积分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在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处消费。这一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700-1000字的议论文。
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
不久以前,有个中学在校园里开了一家经营特殊业务的“善行银行”。学生的善行义举在这里被折算成一定分值,以“道德资产”积分的形式记录在存折上。存折上的积分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在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处消费。这样的做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善行银行”的用意无疑是让学生们像习惯存钱一样积累善举,让行善成为习惯。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行善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难的是把行善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因善小而不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她看到客车撞向学生的那一刻,毅然决然地伸出了双手,她推开的是两个鲜活的生命,挽救的是两个家庭的希望,唤醒的是这个社会的良知与善心。我想,那一刻,张丽莉应该什么都没想,什么也都来不及想。那是一种人性的本能,更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习惯。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停车、开门、打双闪、疏散乘客。那一连串的动作,可以说这位老司机的一种本能反应,更是一种让人为之感动的习惯。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员工,她是一位80后年轻妈妈。当陌生的女童从10楼坠落的瞬间,她不顾身安危,义无反顾地伸开双臂,以柔弱的身躯托起了生命的希望。妞妞获救了,她自己的手臂却严重骨折。吴菊萍用自己的善行感动了整个社会,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美妈妈”。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英雄壮举都只是一瞬间的行为,说明不了什么。殊不知,这瞬间的行为恰恰是因多年习惯而形成的本能反应,是善行的积累所致。开在校园里的“善行银行”,正是鼓励同学们平常养成做好事的习惯,习惯便能成自然。对人以会心的微笑是善,公交车上让座是善,甚至与寂寞的老人闲聊,这些都是行善的体现。
当让行善成为众多人的一种习惯时,我想,世界会变得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