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1:3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篇: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 总体规划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长江上游嘉陵江中段,地处东经105 43至106 28 ,北纬31 37 至32 10.东接巴中、南江,南邻阆中,西靠剑阁,北连旺苍,是广元市重要的林、牧、土特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屏障。

(2)地质地貌

该县地形复杂多样,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深丘窄谷长梁地貌。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华侨,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深谷交错,沟壑纵横。以回水-石门-歧坪为界,南北呈现出两种 然不同的地貌类型。

北部低中山区:嘉陵江、东河之间,横亘着以九龙山背 五峰山、龙亭山、尖山子和大龙岗山五座大山,山岭总体呈北,东北弧形走向,三面围括西南两江深丘平台地区,全县最高峰九龙山海拔1377、5m;最低为唤马东河边,海拔400米,河流阶地不发育,多为“V”形窄谷,切割较大,沟长谷窄,山顶多呈桌状方山,山顶较平,山腰多呈梯形平台。

南部低山深丘:最高为河地琳琅山,海拔946.4;全县最低为东河边王渡场,海拔357.1米,河谷较为开阔,沿河阶地发育较好,是沿江河农田分布的主要地段。

地质结构为以略等厚互层的蓬莱镇组沙泥岩出露为主,形成中山窄谷,以城岩石的砂岩石、泥岩出露为主,形成高丘窄谷,以灰棕紫色沙泥岩风化物沉积于河流两岸,形成河流阶地。

(3)自然概况

①气候条件

苍溪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委分明。便垂直差异大,时空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频繁。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风高物燥多干旱;夏委炎热多雨水,夏旱突出,时有春夏早,间有伏早;秋季潮湿多雨,常有秋绵和洪涝;冬季寒冷,少雨干燥多寒潮。

②气温

据县气象站资料,全县平均气温16.9,气温年际间相差大,季节相差大,八月平均最高温度27.1℃,极端最高气温在七月,为39.3℃,最低在一月为6℃,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十二月为-4.6℃,境内无霜期长,多年平均为293天。

境内各地貌类型单元气候受南北同一季风影响,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霜期随着海拔上升而递递增.③光照

全县年平均总日照数为1560.5小时,平均日照率为35%,太阳总辐射量为87.8千卡/CM.④苍溪县降雨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030.7,最多为九月195.4,最少为十二月9.地域分布为南少北多,北部东溪为1236.9MM,南部元坝为823.4MM,降水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递增。

(4)水文

苍溪县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以降雨充沛著称的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境内江河纵横,切割强烈。据查,全县境内有两 江12条支流和180多条溪沟,流程648千米,均属嘉陵江水系。其中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嘉陵江,由剑阁县经苍溪县鸳溪镇入境,斜切苍溪县西南一角,全长71.8,流域面积539.2;第二大河为东河,由旺苍县张华镇入境,由北向南流经十几个乡镇,全长110千米,流域面积764.4 ;全县流域面积在150-390平方公里的有插江、张滩河、严家河三条较大河流,分别流经元坝、歧坪、龙山注入东河和渠江,全长86.2; 流域面积在50-100 的支流九条,全长93.9。

境内河流及其支流构成“树枝状”密布全县,水能蕴藏量丰富。年平均降水总量26.5亿M,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38.89亿M,是全省水资源和水能蕴藏最丰富的县之一。

(5)植被

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苍溪,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境内植物品种繁多,植被类型齐全,植物资源丰富。据林木资源调查:全县已知乔木有46科等树种生长。

水稻土:全县各地无有分布,集中分布在坝、沟的两旁及山腰平台地方。

1.1.2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人口

苍溪县隶属广元市,幅员面积2331.022KM.据县统计局2005年统计资料,全县辖22镇17乡717村,总人口约7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4万人,占总人口的86.6%,非农业人口10.3万人,占总人口的13.4%.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包括羌族、藏族、回族等。

(2)经济概况

苍溪县距广元市126KM,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33936万元(当年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116551万元,占总值的49.8%;第二产业41397万元,占总值的17.7%;第三产业75988万元 ,占总值的32.5%.全县工业总产值36121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572万元.全年财政收入6660万元 ,财政支出41603万元,财政赤字34943万元.职工平均工资收入9849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46.5万/年(整个广元市平均).属贫困山区县。

(3)交通状况

苍溪的交通运输发展很快,公路里程5291km,等级公路920km,有国道212线贯穿全县,长55.7km,省道518KM,乡村道公路达554km,全县所有乡镇全部通车,通公路的村占绝大多数.另外,全县两 条大河嘉陵江和东河流总长178.9km,流经县城和22个乡镇,能通小型机动,交通十分方便。

全县2005年客运量周转量16400万人km,货运周转量14000万吨km。

1.1.3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因素

①交通条件近期有望进一步得到改善。随着兰渝铁路、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嘉陵江渠化工程的上马以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苍溪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干线通行能力将不断提高,通达度也会显著提升。

②拥有独特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我县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为发展资源型工业、生态农业、旅游业以及建设生态山水园林城市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③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我县优质粮油、畜牧、水果、中药材、蚕桑、罐藏原料、种子种苗等农业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食品饮料、丝绸纺织、医药化工等骨干工业产业初步形成。

④重大项目在我县开工建设。我县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兰渝铁路、苍溪航电和兰(州)海(口)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立项上马,将强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为我县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⑤发展思路明晰。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探索形成了独具苍溪特色的发展思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制约因素

①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2005年,我县GDP总量分别为全省和全市的0.37%和18.8%。万元GDP创造的财政收入370元,为全国1900元的19%和全省790元的47%。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5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为47.6:17.6:34.8,一产业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35.1、27.3和15.1个百分点,二产业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29.7、23.7和11.7个百分点。

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资金大量外流。农村青壮年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流严重。全县存贷款余额存差达14.9亿元,金融政策限制和产业发展空间狭小对资金缺乏吸引力,使资金流向发达地区。

③工业基础薄弱,财源培植难度大。工业经济总量小,基础差,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低附加值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是空白。工业集聚程度不高,优势企业少,缺乏大企业支撑和带动,技改投入不足,缺乏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竞争力弱。税收增长后劲不足,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乡镇债务沉重。

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农业抗御自然突害的能力弱,农村水利电力设施落后,公路等级低,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⑤区位劣势明显。我县远离大中城市,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目前既无高速公路,也无铁路航空运输,生产要素不优,人流、物流成本较高,流速缓慢,对外商和外来投资企业缺乏吸引力。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强化优惠意识,进上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振奋精神、卧薪尝胆、迎难而上,加快推进苍溪济跨越式发展,顺利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2.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又快又好推进苍溪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县建设为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实施好“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的“百村万户”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计划,不断推进产业相对集聚、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农村基础设施各类要素相对集合,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

1.2.2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坚持规划优先,切实做到“一村一策”,编制科学;在推进方式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2)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4)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全面探索和推进经济、文化、生态和政治文明和谐发展。

(5)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6)要素齐备,综合配套。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促进小城镇和农村社区适度集聚发展,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良性发展格局。

1.2.3目标任务

大力实施以“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为内容的“百村万户”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计划,陵江、元坝、龙山三个特大镇每年重点建设2个村,其余乡(镇)重点建设1个村,每个村集中连片打造“户办工程”80户以上,辐射带动200户,每年建设42个村,其中示范村占10%,重点村占70%,一般村占20%。“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县建成生态小康新村210个,完成“户办工程”户5万户。到2020年,全县建成生态小康新农村717个,完成“户办工程”户15万户,全县100%的村基本达到生态小康新农村标准,农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第三节 建设思路

1.3.1建设模式: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

(1)户办工程建家。即以“六个一+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建设农户生态家园。

①“六个一”: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5000元以上的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连接干道的硬化路,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

② “三配套”:一是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以沼气池为纽带,一头连经济园,一头连畜禽圈舍。园中饲草、桔杆和经济作物下脚料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入沼气池产气,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入经济园,形成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条。二是退、改、调生态产业发展配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按“三规四改一理顺”的要求,将农居周围的坡台地、坟竹地、鸡啄地进行改造,达到保水保土保肥,能排能灌。按区域经济要求,打破地域限制调整产业结构,达到以退促改、以改促调、以调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和农村产业发展。三是生态庭园与庭院文化建设配套。引导农民对传统农居进行“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外观形象)或新建小楼房,以改善居住条件;大力开展“五有”(有电视、有电话、有文化匾联、有图书角、有科技明白人)生态家庭文化细胞建设,以提高生活质量;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养花以美化人居环境,实现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和浓厚氛围的庭院文化配套。在操作层面上,按照五种类型对村容进行整治:一是拆迁新建型。即把部分已纳入城镇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城中村、园中村、近郊村、移民村在土地统一征用后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按照户办工程要素齐全的要求,建设新型农民住宅区。二是合并组建型。即由若干行政村或自然村联合组成中心村,集中建设1-2个居住区,实现人口的集聚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构筑农村社会化管理服务新格局。三是移民迁建型。即把移民工作和新村社会化管理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对处在高山深山、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及交通不便的村实行整体搬迁。四是整理改建型。即对于居住点较分散、土地插花、交通不便、通讯条件差、资源集约利用差的村通过结合土地整理,强化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按照“六个一+三配套”的内容,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五是整治改建型。即对建设群高低参差不

一、立面色调不

一、前后附属乱搭乱建、组团整体性不协调的村,按照“三配套”要求进行统一改进,使之整洁优美。

(2)“三村”建设连片。

①绿色产业富村,实现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跨越。为改变生态家园户办工程中经济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种植模式,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将各类经济园串联成相对连片的产业化基地,使千万个“小庭园”组连成能对接市场的产业化“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进培植业主和大户,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同时,围绕猪、兔、果、蚕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围绕龙头转、龙头围绕产业建的良性互动格局,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文明创建兴村,实现文明家庭向文明新村扩展。开展以户为单位的“五户十星”(遵纪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庭院文化户、五好家庭户、户办工程达标户)创评活动,以村为单位建标美村道公路、新型合作医疗卫生站、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室、“三农”信息服务点的五项公益 建设创建活动,努力推进由分散的生态家园文明户不断向文明新村扩展。

③村民自治管村,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向村民民主管理为主转变。要实行好公推竞争直选村干部,实现民主选人;村民代表监管村务,实现民主理财;制定村规民约治理歪风,实现民主育人;实行一事一议办公益事业,实现民主决策。通过“三村”建设,使生态小康新村交通道路联成网,骨干产业联成片,公益设施(学校、医疗站、商店)联成体,服务体系联到户,活动阵地联村民,生态农居联成景,民主管村联人心。

1.3.2建设载体:“百村万户”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计划

继续大力实施“百村万户”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计划,全县每年续建新村55个、启动45个,建成生态家园户办工程户1万户以上。要注重已建村项目作用的发挥,切实加强管护,不断扩大覆盖面,确保建一片、成一片、致富一方。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在建村的建设工作,因村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和村落风格,千方百计完成当年启动村60%的建设任务。要积极引导未建村修水、修路,改善生产条件;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房屋外观形象,建设生态家园。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不负债搞村组水泥路的“三不” 原则,切实增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1.3.3建设布局:三线四片

要充分利用国道212线、苍巴线、四川旅游北环线的已有优势,重点启动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好“三线”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国道212线生态小康新农村示范区,四川旅游北环线生态小康新农村旅游区,苍巴线生态小康新农村特色区,九龙山、龙岗山自然保护、森林风光与生态小康新农村结合区的新农村建设,突出“四片”特色,逐步形成我县“三线四片”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格局。

第四节 推进方式

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统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要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推进,进一步优化机制至关重要。

1.4.1投入机制。建立以群众投入为主体、项目投入为补助、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重点向没有项目捆绑的建设村倾斜。二是捆绑扶贫、对口帮扶、以工代赈、农业、林业、水利、能源、土地整理以及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交通等专项资金,在用途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执行好上级政策的同时,整合到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项目上。同时,把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包向上争取资金。三是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县、乡两级建设部门除依法颁发的证书可按规定向农户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再向农民收取其它费用;交通、农机部门只按成本收取乡村公路勘测设计费用;国土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该收取的规费,可以减免的,一律减免,不能减免的,必须按最低标准收取。各项收费标准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四是各乡镇认真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资金回引、社会闲散资金利用工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五是金融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支农的重点,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基地,形成利益链接机制。

1.4.2建设机制。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补助引导建、转变产权自觉建、庭院评星激励建、村规民约要求建、能人示范带动建等办法,创新机制,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明晰产权自主建。对原集体的荒山、场园、水利工程等经营权公开拍卖,引导买主自觉进行绿化、改造,实施塘库、场园民营化,并将拍卖的收益用于补助农户进行新农村建设,激发农民自我创业热情。二是能人示范带动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着力培育规模经营土地的专业大户及加工业大户、营销大户,通过大户带动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政府扶持引导建。一方面,政府加大统一规划和宣传教育力度,动员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建;另—方面,用好用活上级相关项目与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辅之以机关干部广泛参与帮扶,税费减免、用地优惠等措施,支持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四是村规民约要求建。把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分解成可以量化的具体指标,由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讨论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农户自觉搞好新农村建设。五是信贷帮扶支持建。农村信用社要把信用村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切实搞好“信用村”和“信用户”的创建工作,搞好农户项目建设的“联保”和信用贷款,同时优惠利率支持信用村的新农村建设。

1.4.3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农口部门和涉农部门要主动把农村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筹划部署;县发展和改革局在编制经济社会五年发展纲要时,把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包装一批向上争取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县规划和建设局要抓好全县村镇建设规划,完成编制任务,结合县情设计具有浓厚川北民居特色的图纸,指导村镇和民居建设;县国土资源局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县交通局要抓好村镇公路勘测设计,争取和实施好通乡通村油路项目工作;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农能局要抓好环境整治、村卫生室、改水、改厕、沼气池和绿化建设;县农机局要搞好村组机耕道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资金;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要抓好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县文体旅游局、县精神文明办要抓好庭院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 “五户十星”、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要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广播电视局、苍溪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县电信公司等要协调配合,做好建设村的电、电信、广播电视到村入户工作;县扶贫开发办、县以工贷赈办要按照新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重点村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各级民兵、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民兵、青年、妇女积极投身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二是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全力以赴投身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三是各级各部门要求真务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把工作任务下沉到村、工作平台前移到户,不断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县、乡、村、组四级良性互动和纵向到农户、横向到全境的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

1.4.4发展机制。把握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标准,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新机制。

(1)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重点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促使乡镇政府切实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要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承担、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模式。二是建立和完善向“三农”倾斜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加强诚信建设,改善融资环境,解决农户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农村经营大户、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为扶持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全面实施金融服务“三农”四川行动计划。三是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逐步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扩大农产品市场营销,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发展乡镇连锁配送超市和村社便民连锁“农家店”。

(2)现代农业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推行和完善“专家大院”、“专家+协会+农户”等科技服务模式。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畜牧增收科技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二是继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效益。全县粮食生产总量常年保持在40万吨左右。三是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结合县域产业布局,实施好“万千基地建设工程”,突出各村产业特色,推进“一村一品”,优化农业结构。四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从政策、投入、信贷、用地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企业集群基地建设,构建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其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生产要素入股等多种形式,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产品质量以及加工、运输、贮藏、包装标准。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扩大农业标准推广面。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六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合理利用和处置生产生活废弃物,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3)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强化农民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守法规的新型农民。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营造隔代教育子女良好成长环境。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药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强化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三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文化市场体系,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送书下乡工程。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保护与发展具有浓郁苍溪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县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和特困户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五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丰富庭院文化建设内涵,大力发展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文化大院、中心文化户、特色文化村,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五星十户”创评活动为载体,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意识。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化解民间纠纷,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建设平安乡村。

(4)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结合生态县建设工作,积极开发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乡村旅游,打造一批观光农业园区、景观农业、科技农园,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以红军渡风景区为龙头,切实挖掘以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独具韵味的特色村;探索完善梨文化博览园建设,发展以观花赏花为主的大型花卉,以观果摘果品果为主题的“动手果园”,以特色参观、品尝、购买为主的工艺特产一条街,以纯朴乡情吸引游客,致富农民。

1.4.5建管机制。针对农村脏、乱、差治理难的实际,探索建立乡村物业管理机制。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公用设施长效运行模式和机制,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在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下,以村为单位,采用市场、经济和村规民约等手段,建立物业管理站或物业服务公司,招聘专人收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秸秆等废弃物,并负责沼气、垃圾处理、污水净化等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服务,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二章 新家园建设规划

突出“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工程模式建设新家园,坚持“民建、民管、民有、民享”的原则,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气,以“六个一”+“三配套”为主要内容建设生态家园。大力实施以“户办工程建家,三村建设连片”为内容的“百村万户”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计划,陵江、元坝、龙山三个特大镇每年重点建设2个村,其余乡(镇)重点建设1个村,每个村集中连片打造“户办工程”80户以上,辐射带动200户,每年建设42个村,其中示范村占10%,重点村占70%,一般村占20%。“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县建成生态小康新村210个,完成“户办工程”户5万户。到2020年,全县建成生态小康新农村717个,完成“户办工程”户15万户,全县100%的村基本达到生态小康新农村标准,农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第一节 “六个一”

“六个一”是推进生态家园户办工程的基础。主要内容是: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5000元以上的生态经济园,一口年产400立方气以上的“三结合”沼气池,一个蓄水100立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条进出农户的硬化路,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

2.1.1生态经济园

生态经济园就是充分整合农居及周围的土地资源,面向市场,培育户营适度规模种养业的一种经济模式。

(1)建设内容

总结多年的实践,生态经济园的建设内容可归纳为“三规四改一理顺”。“三规”:一是规划,建园前进行统一规划,成片开发,路、渠、园配套,整体协调。二是规范,建园、栽树、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按不同生物对环境适应性标准操作。三是规模,按照区域经济要求,打破户、社、村行政区划限制,形成户成园、社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产业格局。“四改”即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零改整,土壤达到平、厚、壤、固、肥的标准。“一理顺”是针对房前屋后的山坡、庭园的杂树、杂草、乱路、乱渠,砍杂去乱,疏理成型。

(2)建设标准

建园:建园要因地制宜,顺地势而建,宜直则直,宜弯则弯,能石台则石台,能土台则土台,稳固适用,美观大方,形成以农居为中心向四周幅射的发展态势,园内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排能灌。

栽植:坚持一园一品,定植规格:梨4米×3米,矮化密植2米×3米;猕猴桃3米×2米;柑橘3米×4米;脆香甜柚4米×3米;田坎果树或梯台间距3米;密植桑为4尺×1.5尺,间作桑(宽窄行)栽植(6-12)×3尺×1.5尺,四边桑株距3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科学布局、合理密植,有计划的建设速生丰产园。特色品种按其适应性定植。

(3)具体要求

生态经济园要与地貌特征相符,与产业布局一致,与生物特性相适,园内能排、能灌、管理方便。种植业要选择芽眼饱满、组织充实、根系健全、无检疫性病虫害、砧穗结合良好的健壮幼苗,定植前解除嫁接薄膜,防止缢颈。养殖业和加工行业技术要先进,操作要规范,规模效益要突出。

2.1.2防旱池

防旱池是没有条件兴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旱山丘陵地区,为有效聚集当地雨水资源所建成的微型水利工程。

(1)建设内容

防旱池是由雨水收集、雨水蓄存、灌溉设施三大系统构成,主要有蓄水池及其配套设施沉沙凼、集雨沟、进水沟(管)、节制闸等设施。

(2)建设标准

①蓄水池:一般由池体、放水设备、梯步、护栏组成。池体容积根据汇水条件和用水量确定,一般不少于100立方米,结构多采用园柱形,直径为6—10米,深3—3.5米;壁厚应根据结构设计和地质条件确定,厚度为12—30厘米;透水性强的地基采用200#砼浇筑,厚度12厘米;透水性较差的地基采用75#水泥砂浆砖砌,厚度24厘米;池壁采用100#水泥砂浆扶面,厚度3厘米,或者采用75#水泥砂浆条石衬砌,1:2砂浆开槽勾缝;泄水口设置在池壁的正常蓄水位处,采用宽线式,深度一般15─20厘米,宽度20─30厘米;池底一般采用锅底形,用150 #砼现浇,厚度10─20厘米;护栏高度不低于70厘米,采用页岩砖砌花格样式,花格间距不大于12厘米;方便梯采用现浇或预制安装,禁止悬挂池壁或在池壁开槽布设。

②集雨沟:集雨沟是防旱池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其长度应根据集雨面积大小和地形条件确定。集雨沟或引水沟防渗补砌长度不少于15米,其断面一般为25×25厘米。

③沉沙凼:布置于引水渠上,距蓄水池5米,容积为蓄水池容积的2─4%,横载面形状为矩形,长宽深尺寸比为2:1:1.5,长沿渠方向布置;池壁一般采用75#水泥砂浆砌条石(或块石)或页岩砖衬砌,厚度不少于12厘米,75#水泥砂浆扶面;池底采用150#砼浇筑,厚8—10厘米。

④进水沟(管):是通过沉沙凼引水至蓄水池的沟(管),断面尺寸不少于20厘米×20厘米,或管径不少于20厘米。

⑤节制闸:设置在集雨沟(或引水沟)的适当位置,以防过量水流入蓄水池,确保工程安全。

(3)具体要求

建池位置要具备收集雨水容易、不易渗漏的地质条件,应避开填方及滑坡地带,达到“蓄得起、关得住、用得上”。

2.1.3沼气池

沼气池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把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为农户生产生活提供清洁热能的设施。

(1)建设内容:

(一)新建沼气池;(二)改造厨房、厕所、畜禽圈;(三)因地制宜在农户中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帮助项目户取得综合效益。

(2)建设标准

①沼气池:沼气池设计执行GB国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一般容积为8立方米,采用玻璃钢池盖,圆筒形底层出料;进、出料口中线夹角应大于90度、小于180度;出料间盖板采用标号不低于C30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并在一侧安装提料器。施工和设备安装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农业部颁发的沼气生产职业资格证书,按设计标准施工,遵循《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竣工后,按《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②厨房:厨房的沼气灶台长不低于120厘米、宽不低于50厘米、高50—60厘米,尽可能与省柴节煤灶联为一体。灶台、操作台、水池、碗柜贴瓷砖。厨房内墙面贴瓷砖墙裙,高度不低于150厘米。地面硬化,有条件的铺地板砖。

③厕所:三联式沼气池厕所,安装陶瓷大便器,配备水冲设备,厕所内墙面贴瓷砖墙裙,高度不低于180厘米,地面贴瓷砖,建厕面积一般在1.5─2平方米左右。厕所与洗澡间共用的,要安装专门的排水系统,确保生活用水不流入沼气池。厕所用蹲盆时,蹲盆要高出地面2厘米左右,使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或三格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圈舍:圈舍应选择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远离污染源,噪音较小的地方,并在沼气池上搭建畜禽圈舍。这里重点介绍在沼气池上建设改造猪圈的标准:圈舍墙采用有较好的保温与隔热性能的砖(石)墙(若是土墙,砖砌1米高的墙裙),要求坚固、耐水、防火,前墙高度不低于2.5米,后墙高度不低于2米;屋盖要坚固耐用,可采用防水、防火、隔热性能好的青瓦或玻纤瓦搭盖。地面可采用混凝土、石板、砖砌地面等方式,要保持干燥、坚实、不打滑、耐腐蚀,便于冲洗消毒和适宜猪只行走、躺卧等;地面应有一定坡度,靠料糟边高,坡度不低于5%;建圈面积为种公猪8-9平方米/头,种母猪5-6平方米/头,育肥猪0.8—1平方米/头。每圈饲养数量根据圈舍面积以8—10头为宜,最多不超过15头;门窗要坚固结实,宽度不少于1米,高度1.8-2米,圈栏门宽0.8米、高1米左右,门一律向外开,保持舍内温度衡定和易于出入;圈舍较密闭的,均需开设窗户,以保证猪舍内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猪栏可砌单砖,高标号水泥砂浆双面抹面,公猪圈栏高为1.2米以上,母猪和育肥猪圈栏高为1米;饲槽要便于加料,表面光滑,便于洗刷消毒和采食; 饮水设施要根据饲养生猪的数量,可在靠近排污处距地面40—60厘米处的墙壁上安装1-2个自动饮水器,水池建在距饮水器垂直高度1-2米的地方。猪舍必须设排污沟,宽30—50厘米,坡度3—5%,舍内可加盖漏缝地板。

(3)具体要求

通过沼气池、厕所、畜禽圈舍“三结合”,达到引水进池、滓灰进圈、农家肥还田,实现生态农家资源节约、环境美好。

2.1.4人工井

人工井是采用工程措施开采浅层地下水(或泉水),通过集蓄,供分散农户饮用水的一种微型水利工程。

(1)建设内容

人工井主要由井壁、井底、井栏、井盖、排水沟组成。具体按用水量及出水情况确定深度,一般井深3—12米,井径1—2米。根据人工井与农户的相对位置可选择自流取水或电动泵扬水等取水形式。

(2)建设标准

人工井结构一般采用圆筒式,用砖、条(块)石或砼护壁,井壁厚度根据井深情况计算确定。当井内径大于2米,深度大于12米,或建井地层夹有较大卵石、砂层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衬砌,井壁背水面用小块石填筑。

井内壁由地面向下1.5米内用1:2.5水泥砂浆抹面,以防周围不良含水层的水渗入井内。地面1.5米以下井壁设渗水孔,孔径1.5─3厘米,壁后填筑砂砾料;井底应筑锅底形,一般按细砂一粗一碎(卵)石各0.2─0.3厘米铺筑成反滤层,再依次铺垫上一粗砂一细砂各0.5—0.8米厚的卵石滤层,使水经过滤层后进入井内。

井口上沿一般直径0.6─0.7米,高出地面0.5米。用预制板加盖,并适当设置通气孔;井台面积以7平方米左右为宜,用粘土夯实并碎石铺底,8—10厘米厚砼护面。井台向外形成排水坡面,一般坡度4%,以防积水从井口或沿井壁污染井水;井台外1.5─2.5 米范围为水源保护地带,可根据实际设置井栏,井栏高度以0.3─0.5米为宜。

(3)具体要求

人工井的水质要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规定的二级卫生标准;人工井的开挖要服从水利建设统一规划,并在当地水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井址选择在地下水(或泉水)补给水源丰富且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的地方;在水源地周围30米内,要求无厕所、粪坑、牲畜棚圈、垃圾堆、阴沟、污水等污染源。水源地地面排水畅通,应避开水坑、水洼、水塘烂泥、废铁和腐烂物堆积地或有色金属矿藏等地带。

2.1.5便民路

便民路一般指农居天井院坝至村组公路干道,以方便人员和小型农业机械进出的石板或水泥路。便民路像人体的脉络一样,是贯穿整个新村的交通网络,是联系各个农户与产业片的纽带和风景线。

(1)建设标准

①水泥便民路宽度:小型农业机械通行为2.5─3.5米,人畜通行1.2─1.5米。

②便民路厚度:小型农业机械通行为15─18厘米,人畜通行为10厘米左右,石板便民路厚度为6─8厘米。

③路旁绿化:联户路两侧按照一路一品的原则,栽植绿化带并修剪成型,形成道路生态系统。

(2)具体要求

便民路可采用水泥或沥青硬化、各种天然块石或预制块料铺装、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组成等多种方式,一般采用水泥硬化或石板路。要达到路“畅、洁、美、绿”,晴雨天进出房舍不沾泥土。要避免裂缝,凹陷,啃边、翻浆等病害:裂缝和凹陷的主要原因是基土过湿软或基层厚度不够,强度不足,在路面荷载超过土基的承载力时造成的;啃边指由于雨水的侵蚀和车辆行使时对路面边缘的啃蚀作用,使之损坏,并从边缘向中心发展,要做到路肩和基地紧密结实,并有一定坡度;翻浆指泥土从裂缝中挤出来,使路面破坏。

2.1.6生态小康农居

生态小康农居就是通过标准化改造住房、院坝、沼气、厨房、合理布局厕所、浴室、圈舍、花台等配套设施,达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生态文化与传统民俗相互协调,绿化美化与清洁卫生设施相互匹配的家园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

农户住房面积以130平方米左右为宜,新建一般以1─2层砖混结构为主。对居住宽敞的“四合院”、“摄箕口”、“尺子拐”等具有川北特色的农居,采取粉壁、吊顶、座脊、座檐、建沼气、改厨、改圈、改厕等改变内部结构和外观形象。

(2)建设标准

①选址要求:根据山区实际,“小集中、大分散”统筹产业服务半径,利于产业经营管理。中心村或集居点布置在日照、通风、水源等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地段。

②结构布局:突出厅室结构,把生产、生活区合理分开,人畜适当分离,并配建专门放置农具的贮藏间。

③外观造型:以“青瓦、灰墙、白屋脊”为总要求,以“尺子拐、撮箕口”平面组合为主,用现代手法,汲纳提炼川北民居的建筑符号,形成朴素、自然和谐的川北民居景观。

a、勾檐:主要用于青瓦层面。一是使用自制材料。将石灰、毛发(粽)水泥、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吊檐,用自汕漆刷白。二是购买白水泥勾檐材料。

b、座脊:主要用料为红砖、白瓷砖、水泥、河沙。多为“一字型”脊和“工字型”脊,各地可结合实际运用。

要求:前后屋檐(包括偏房)均必须勾檐;所有屋脊(包括山墙脊在内)均必须按一个规格全部座脊。

c、室内外粉刷硬化;主要和料为内墙漆、外墙漆、涂料、石灰、瓷砖等。木制墙壁在清洗干净后,墙面及柱头用油漆刷新,山墙及后墙刷白;土墙用水泥摸面后,进行刷白;砖墙在用水泥摸面后,可用瓷砖贴门在或刷白。

要求:室内外均应刷白(包括山墙),并确保保调一致,色泽统一,亮丽明快,线型突出,标准规范,有条件的应对墙裙进行处理。同时,对室内外的地面用水泥全面硬化,有条件的农户贴地板砖。

d、墙裙处理:主要用料为外墙纳米漆、瓷砖等。木制墙壁刷漆。

要求:墙裙高度8cm-100cm,比例和外墙高度协调。外墙为瓷砖的,仿青砖大小应和墙体瓷砖统一;外墙为外墙漆的,仿青外墙漆的,仿青砖规格为6cm×24(±1)cm;青瓷砖或仿青砖要线型突出,标准规范,与于平行。仿青砖做法:用纸胶带按规格贴墙,刷漆后撕开纸胶带。

e、山花墙:主要用料为木料、水泥或粘土。原山花墙为空白的,用木条处理后刷白;原山花墙为砖墙的,用水泥摸面刷白处理;原山花墙为竹壁笆的,可用粘土处理刷白。

要求:无论用何种材料处理,都要体现川北结构;木条宽50cm,厚12mm-18mm,与地平垂直装订,间距30-50mm;刷白均用外墙漆。

f、风楼:主要用木条处理,并进行刷白。

要求:木条宽50mm,厚12mm-18mm,与地平垂直装订,间距40-60mm;均用外墙漆或涂科刷白。

g、花园、花台、护栏

花园一般建成农户院坝边缘或房屋两侧,有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多种样式;花台一般建在农户院坝四周,有实砖墙型、花砖墙型、预制件型等多种构造;护栏一般建在农户院坝边、房屋四周或入路两侧,有砖砌的,有砖砌的,也有铁艺的。花园、花台、护栏的样式很多、建法各异,各地应结合实际灵活设计建设。下面提供了12种基本参考图形,铁艺护栏见区建设局提供的设计图纸,实际运用时还可变形或组合。

要求:(1)合理利用院坝、房屋、入户路等周边环境,建设花园,绿化美化,即使院坝面积较小,也应建花台,养盆花,有条件的应在入户路两侧建护栏、栽花木、搞绿化。(2)农户的花园、花台、护栏要不拘一格,体现个性,但连户建设进应统一考虑其整体效果。(3)花园、花台、护栏(铁艺除外)应白瓷砖贴面。(4)花园内应当配套花草,规范栽植,进行美化;花台上应当配套花盆,栽种花草,美化绿化。

h、室内外的物品陈设:所有柴、草、劳动工具都要存放在专门地方。不乱丢乱放鞋袜、衣帽等生活用品;随时将物品码放整齐有序,勤收拾,勤打扫,勤擦灰,经常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早起折被盖,衣物勤换洗,养成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④绿化造景:农居四周除栽植常绿荞木经济林外,在林下培植盆景花卉和盆栽花卉,形成花卉产业;在庭院前修建小花台,以小蜡树、小叶女贞、黄杨等当地特色品种为绿篱,并适时修剪造型;在庭院花台外搭棚架栽植葡萄、金银花等藤蔓植物,并适当配以桂花、银杏、苏铁、杜鹃、月季等花卉点缀,或地面配置绿色草坪,形成乔、灌、藤(棚)、草立体景观,创造“夏荫冬阳”的舒适生活空间和优美休闲环境。

⑤天井院坝:院坝面积为30—50平方米左右,宜建在房居前并紧靠房居,以清洁环境、方便农户纳凉晒粮。可采用水泥硬化或石板面层,水泥院坝厚度为10厘米左右,混凝土标号为M250—300,石板院坝的石材长×宽为80×70(厘米),厚度为6—8厘米。

(3)具体要求

按照“着眼长远,提高档次,合理布局,适当集中,设计科学,功能完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农村、农业、农民和生态经济、地方文化特色,体现经济实用、优美舒适的自然景观。可巧借地势、山作背景,园作陪衬,房屋点缀,形成园林格局。

第二节 “三配套”

“三配套”是“六个一”工程外延的拓展和内涵的提升,其实质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生态经济园为载体,以沼气建设为纽带,通过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退、改、调生态产业发展配套,生态庭园和生态文化建设配套,把“六个一”有机连接起来,整合功能,提升效益。

2.2.1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

以沼气为纽带,一头连生态经济园,一头连养殖业,把建沼气与改圈、改厨、改厕相结合,用经济园的蔬菜下脚料和间作的饲料、秸秆喂养畜禽,畜禽厩肥作沼气池原料,经厌氧发酵后生产沼气,为农户提供洁净安全的生活能源后的沼液、沼渣又作为经济园的有机绿肥,从而形成园、圈、气生态循环配套。

(1)建设内容

农村每户居民必须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生态经济园,一口“三结合”沼气池,完成改厨、改厕、改圈任务,重点在配套上做文章,形成循环经济格局。

(2)具体要求

生态经济园标准、规范,产值在5000元以上,畜禽养殖进圈,粪便进池,产气后的沼渣还园或田,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2.2.2退、改、调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配套

在经济园建设中,退就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天然林管护,改善生态环境,“改”就是将退出来的耕地、非耕地和农居周围的坡占地、坟竹地、鸡啄地进行坡改梯,薄改厚,瘦改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培育提升地力,“调”就是利用改后的耕地,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达到以退促调,以改促调,以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庭园经济和庭园文化配套。

(1)建设内容

在加强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凡25度以上的坡耕地原则上退耕发展生态经济林,确保农民增收。在山脚河谷地带的中低产田,通过深耕高垒,疏通排灌渠系,改造为“三保”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具体要求

以村为单位,户均达到一亩高产田、一亩经济园、一亩生态林。村的整体形象是:山青水秀,渠系配套,粮茂林丰,花果飘香,六畜兴旺,增产增收。

2.2.3生态庭园与庭园文化建设配套

在发展生态庭园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庭院文化建设。一方面引导农民对传统川北农居进行“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外观形象),或新建砖混小楼房,改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引导农民房前屋后种树养花,美化庭园环境。室内突出“五有”建设(即有电视、图书角、文化匾联、信息通道、科技明白人)。

(1)建设内容

在“四改”、“五有”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具体内容为畜禽进圈、农具进房,檐沟无污水,庭院周围无杂草,穿戴整洁,用语文明,待人热情。

(2)具体要求

因户制宜,文经并重,形成农居环境园林化、生活设施现代化、穿着举止时尚化的新风貌。

第三章 新环境建设规划

坚持山、水、路、生态建设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公里、水利设施、土地整治、环境建设板凳基础设施建设,把全县(尤其是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村公共设施的范围主要包括:村管的路、渠、园,集体所有的生产、生活水井及水利设施,集体绿化植被、社区卫生、商业网点、精神文明等硬件设施建设。

第一节 公路建设

3.1.1建设目标

以国、县道主干线公路改造和通乡油路建设为重点,完善公路网,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建成国道212线回水至穿洞子一级公路15.2KM和四川旅游北环线苍溪段、苍旺线、苍巴线二级公路172 KM,通乡油路460 KM,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1000KM以上,实现100%的村通公路,新建独立大中桥8座、2600延米,力争开工建设嘉陵江二桥,配合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工作,力争兰(州)海(口)高速公路苍溪段开工建设。形成国、县、乡、村道贯通全县,干线支线相连接的公路网。新建农村客运站26处,达到80%以上乡镇建站。这里着重介绍乡村公路建设规范。

乡村公路是以农村运输和农业机械进出方便为基础,连接省、市、县、乡公路的村组主干道,以及由村组至田间机耕作业的道路统称乡村公路。

(1)建设内容

路渠整治养护,路旁绿化 配套。

(2)建设标准

①以山岭重丘四级公路为标准,路基宽5.5─6.5米,路面宽4.5─5.5米,最大纵坡不大于9%,且坡长不大于200米,最小平曲半径不小于15米,最大加宽值2.5米。桥涵孔口尺寸为40×60厘米或80×100厘米,荷载为汽-15吨,挂-8吨。

②泥结石路面结构,人工手摆片石,片石大头向下,安卡踏实,基础厚25厘米,行车道中心厚30厘米,卡填密实并碾压,片石硬度不少于60号。铺设中块石(尺寸5-8厘米),厚10厘米,撒粘土并碾压密实。路面泥结碎石层用人工碎石,粘土碎石按比例拌合均匀后铺筑,厚度8厘米,用压路机压实并铺设磨耗层,加强养护,路拱适度(拱度3%)。

③边沟:断面形式为梯形,底宽50厘米,顶宽75厘米,沟深50厘米,采用人工开挖成型。边沟开挖时,线型顺直圆滑,外侧线型必须与路线纵向线型一致,沟底纵坡应与道路纵坡相协调,不得出现积水现象。

④路基防护:挡土墙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基础开挖后必须在工程技术人员验收签字后方可进行墙体砌筑施工。砌筑采用丁顺石交层安砌,并用75#水泥砂浆灌实,表面勾平缝。在滑坡地段必须设置挡土墙,挡土墙砌筑应分段进行,一般每隔10—15米和在地基变化的地方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在墙身适当位置设置泄水孔。

(3)具体要求

由交通局统一设计,并在施工技术人员统一指挥下进行,乡村公路要定期养护和岁修,排水通畅,路形优美,路基坚固,路标齐全,保证晴雨通车。公路两侧按照“一路一品”的原则定植行道树,建成道路生态系统。

第二节 人畜饮水

3.2.1人畜饱水

人畜饮水工程是指在常年旱山区建设的采集地下水源的人工井和集中供水(管)站。

(1)建设内容

包括人工井、蓄水池、供水工程(管道)等设施。

(2)建设标准

①人工井:人工井开掘地下水,日出水量在5立方米以上,可解决4户15人、20头牲畜的饮用水。井的规格为直径1—1.5米、深度3—12米、厚度0.3—0.5米,井圈、井栏、排水沟等用75#浆砌条(块)石或砖安砌。井圈也可采用150砼浇筑,厚度0.15米。

②蓄水池:拦截引蓄地表径流的囤蓄工程。以户或联户修建解决4人、5头牲畜或5—20人、6—25头牲畜用水的圆形池或矩形水池。池的规格为有效容积20立方米或25—120立方米,池墙M80浆砌条(块)石安砌,厚度均匀为0.4—0.7米,池底尽量置于岩石基础上,或采用M150砼防渗透,池壁采用100#砂浆抹面,有条件时采用预制板封闭,并设检修孔和通气孔。将蓄水池的水通过24小时过滤后流向封闭式清水池,过滤池按实际用水量确定几何尺寸,滤料为木炭、棕、无烟煤和砂卵石(石英砂)。清水池以日供水量的25-50%确定,其边墙和隔墙采用80#浆砌条(块)石,池底用M150砼,井池壁用M100砂浆抹面防渗。采用D20~25mmPP-R塑料管埋设供水。

③供水工程(管道):建流量为0.01立方米/秒的引水渠,采用浆砌条(块)石防渗,用PP-R管或钢(铸铁)管将泉水、溪沟水(地表水)引至住户集中地带修建供水池,通过管道解决农户饮用水。供水池规模按供水户的人数和牲畜的多少而定有效容积,边墙采用M80浆砌条(块)石,池底M150砼浇筑,池壁用M100砂浆抹面防渗,池顶采用12cm厚预制空心板封闭,并留检修孔和通气孔。

④人畜饮水供水站:适合于低山区水位较低住户,水源有保证和易于建站的地区,根据人畜缺水规模以及溪沟水源量和塘库堰蓄水量设计建设,并配套建设引水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清水池、供水管道等设施。

(3)具体要求

新改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必须环境整洁,采用封闭式结构以保证水质,水质必须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工程选址必须远离化工、粪坑(池)等污染源,确保人畜饮水健康安全。

第三节 水利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继续实行“大中小微相结合,蓄引提相结合,新建与整治相结合”的方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提高抵御水旱灾害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续建大垭水库,整治白桥、文家角、文林、四槽沟、红星等五座病险水库,加快大洋沟引水工程渠系配套建设,建阎家沟、白桥水库防渗渠90KM;建人饮工程7000处,解决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县城防洪堤3.5km,加固堤防4.5km,力争建设歧坪和东溪场镇河堤,提高防洪能力。这里着重介绍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技术规范。

3.3.1小型水利

小型水利是指山坪塘、石河堰、灌溉渠系、排洪沟渠、集雨工程(微水池)、节水灌溉设施、人饮工程、水土保持等工程性设施,这里重点指山坪塘和引水渠建设。

(1)建设内容

塘、库、堰、渠配套达到“标准、优质、规范、坚固、增容”。

(2)建设标准

①山坪塘:材料使用防渗粘土,土块粒径大于8厘米,杂质含砂量不大于3%,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含水量约20%,差值不大于±3%,碾压或夯实后干容量重达到1.6吨/立方米以上。石料强度必须满足400千克/平方厘米以上的耐风化、无明显纹路的完整砂岩。条石规格:30×30×100(厘米)或40×40×100(厘米)。块石规格:长25—60厘米,高宽各20—40厘米的爆破石。片石规格:最小尺寸不低于10厘米,平面面积不小于20×10厘米的爆破或加工品。

病险整治:开挖截流槽,回填粘土截水墙,深度至不透水层0.5米以下,底宽必须保证1米以上,与坝体防渗设施连成整体;粘土铺盖长度为2—3倍水深,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加厚,上游端最小厚度应不少于0.5米,与斜墙或心墙连接处适当加厚;增设浆砌条石截流环,厚度不少于30厘米,长度1米;内坡粘土斜墙顶部应高出防洪水位0.5米以上,水平厚度不少于2米,坝顶至坝底逐渐加厚,底宽不少于3米;涵管安砌用30×30×100(厘米)条石浆砌,管径不得小于宽40厘米、高80厘米,并在管线上做截水环2-3道。整治后的坝体必须进行坝面削坡处理,达到轮角分明,坡度均匀,边坡稳定,坝面美观。坝顶宽度2.5-4米,边坡坡比为:坝高5米内坡比为1:1.5—1:2,坝高5—10米坡比1:2—1:2.5,坝高10—15米坡比1:2─1:2.75。

护坡:均采用砌条块石护坡,无防洪要求时,不得使用浆砌和勾缝,预制板护坡必须留人行梯,并每隔2米设置直径5-8厘米的排水孔。条石护坡体顶部宽度不少于40厘米,厚度不少于60厘米。外坝坝脚应安砌条石台阶,高度不低于1米,底宽不小于1.5米,顶宽不少于1 米。块(片)石护坡采用平砌法从下至上安砌,块石坡铺砌厚度不少于30厘米,片石护坡铺砌厚度不少于20厘米。外坝坡与水坡交接处安砌条石排水沟,水沟断面不小于20×20厘米,严禁排水沟代替泄洪道(槽)。拦水坝体均采用心(斜)墙土坝,内坡1:3,外坡1:2,坝高一般为10米;设溢洪道,根据来水量确定其大小规格,一般顶宽底窄,深不小于1.2米,宽不小于1.5米。坝顶采用泥结碎石,无交通要求的厚度不少于10厘米,形状为青瓦背型,宽应根据坝高确定,一般不小于1.2米。放水设备采用涵卧式,其放水流量不小于60立方米/秒。

②引水渠道:渠道比降坡一般为1/500,1/1000,1/1500,防渗材料采用浆砌条石、浆砌砖或砼等材料防渗。断面形式是矩形或U形,浆砌石(砖)渠采用矩形,砼渠采用U型或矩形断面。隧洞按水力计算确定断面,应按最小开挖尺寸控制。渠提顶宽应大于或等于1米,内堤顶宽不得小于0.5米,渠道衬砌厚度按防渗材料及渠深通过结构计算确定,渠深0.6米以上,渠堤平整,渠厚度一般可按下列标准选用:浆砌石渠,渠壁厚度0.25─0.3米,底板采用浆砌板石(或预制砼板)砌筑,厚度0.08-0.15米。浆砌砖渠,渠壁厚度0.24─0.3米,渠底厚度0.12─0.18米;砼渠厚度0.08-0.12米;渠壁、底渠用同一厚度。砂浆砌筑采用1:4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不得小于2厘米。浆砌石渠迎水面应在砌筑砂浆初凝前勾平缝。伸缩缝每5米设一道,缝宽2—3厘米,用1:1.4沥青水泥砂浆填塞。砼标号:构件厚度小于12厘米的,标号采用C18,大于12厘米的,采用C15砼,每立方米配合比为:C20砼=330Kg水泥+0.48立方米河砂+0.7立方米卵石;C13砼=300Kg水泥+0.48立方米河砂+0.76立方米卵石。

(3)具体要求

水利工程灌区的受益农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防渗、水毁修复等任务。

第四节 环境建设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突出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合理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升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内涵。

3.4.1生态建设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德援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加强水土保持。加快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着力打造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绿色苍溪围绕裕县富民,以生态城市、生态城镇、生态小康村为单位,以生态产业为纽带,实施城市“三网”工程(即“线网”“水网”“路网”改造工程建设)、城市“三清”工程(即环境清净工程、空气清新工程、水质清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城周绿化工程等,努力将苍溪建设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人居城市。充分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提升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园、池、路、气、井、宅六配套,农户通电话、闭路电视、有线广播,基本实现家庭“四化”(净化、绿化、美化、香化)。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新增退耕还林5万亩,宜林荒山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24.5万亩。

3.4.2循环经济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可循环的发展机制。要推进资源节约,坚持淘汰高耗能、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推进清洁生产。支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大力推进以节水、节能为核心的水价、能源价格改革,引导全民增强节约资源意识,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搞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再利用率。以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节能产业为重点,加快秸杆综合利用、污水垃圾处理、小水电代柴、新型沼气等一批项目建设。倡导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镇建设模式,构建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十五”末下降3—5个百分点,综合物耗下降3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0%,节能建材和新型建材运用率达到50%以上。力争建成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

3.4.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合理开发和保护水、矿产、生物、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改进水资源利用方式,加大农村和城镇各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的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卫生达标。提倡节约用水,大力开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资源化工作,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认真执行河道采沙规划,合理利用好沙石资源。到2010年,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50%以上,单位GDP水耗降到150m3/万元以下。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平衡。通过“增、提、改、防”等多项措施,采取“三规四改”等手段,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土地整理开发步伐,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到2010年,荒地利用率达到60%以上。

3.4.4加强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三废”污染,加强“三废”治理,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加强工业污染源综合防治,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集中处理。突出解决城镇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到201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0%以上,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加强环境保护,全县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空气环境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噪音全部按功能区达标,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0%。这里着重介绍环境整治技术规范。

环境整治指以村为单位,系统地对生态经济园、庭院绿化、环境美化、清洁卫生等进行全方位治理,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1)建设内容

村组公路两旁绿化带定植常绿荞木无缺窝断苗,便民路及庭园必须以花草陪衬。全村整体形象错落有致,区域布局一目了然,山、水、林、田、路、渠、园配套合理,水不乱流,土不乱跑。绿色产业带格局明显。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健全。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模式得到普及。农居座脊粉白或改建,花草树木造型美观、修剪得当。禽畜圈养,人畜分离,粪便进池,房前屋后阴阳沟通畅、规范、干净整洁,无污水淤积,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院内外无裸露垃圾。东西什物堆放有序。村公共事业和服务网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物业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好。村、组、户 适时开展除“四害”活动,院内“四害”密度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具体要求

由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消灭死角,彻底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

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农村人居环境不佳,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整治村容村貌,必须要从转化人的思想抓起。一要抓好思想教育,使更多的村民正确认识生活的大环境与居家小环境的关系,认识人居大环境恶劣的危害,养成人人讲究卫生、自觉美化生活大环境的良好习惯;二要抓好品德教育,使更多的村民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克服乱倒垃圾、乱泼脏水、乱堆柴草等不良习惯;三要抓好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使他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不乱扔纸屑、食品袋,不乱涂乱画的良好习惯。

②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一些村之所以环境卫生差,一个重要原因是疏于管理,对一些村民乱倒垃圾、乱泼脏水等不文明行为缺乏约束,放任自流。抓村容村貌整治,必须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卫生管理制度,尤其要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或完善,通过制度约束,相互监督,规范村民行为,使人人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公德的良好行为。

③抓好村内道路硬化,解决雨后泥泞问题。加强农村村容村貌建设,要把村内道路硬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上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动员群众采取多种方式投工投劳修好道路。在施工中,一定要统筹考虑排水设施和路旁绿化,使雨水、生活污水能够排得出、流得畅,淤泥便于清理,树木便于栽植,确保村内道路雨天畅通无阻。雨后不留积水,平时干净卫生、绿树成行。

④搞好日常保洁,实现村容村貌干净。这些年,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垃圾成份多样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对人居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搞好农村的日常保洁工作十分必要。搞好保洁工作,除定期组织群众性的大清扫活动以外,还可以推选热心公益事业、手脚勤快、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保洁员。保洁员主要负责街道的打扫和各家各户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保洁员的工资可通过“一事一议”、按人口收取卫生费的办法筹措。对生活垃圾,在目前情况下,可采取分拣回收、焚烧、村外挖坑填埋等方法予以处理。

⑤做好农家“三改”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目前,在一些农家,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的现象比较普遍,烧柴草、秸秆做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家居环境甚至村容村貌。要积极改善农家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进而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根本改善。

第四章 新产业发展规划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化“三农”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立足我县资源林海,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现实优势,狠抓立县骨干产业的发展。

突出“绿色产业富村”,实现庭院经济向农业产业化跨越。改变生态家园户办工程中经济园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将千万个“小”经济园联成相对连片,能对接市场的产业化“大”基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进培植业主和大户,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庭园经济向产业化跨越。绿色产业富村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整体原则,又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第一节 支柱产业

我县位于川北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尤其是生猪、毛兔、优质粮油、茧丝绸、中药材、苍溪梨、猕猴桃、罐藏原料等绿色产业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富民裕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4.1.1培育以猕猴桃为主,苍溪梨、蚕桑为辅的林果业

猕猴桃是我县充分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出的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优质水果。现全县猕猴桃基地面积已达30000亩,尤其以红阳、红华等为品牌的猕猴桃,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产品畅销海内外。到“十一五”末,全县猕猴桃基地面积要实现8万亩,年产鲜果5万吨。

苍溪雪梨具有600年的栽培历史,以果大、肉白、入口化渣、爽口为特点,曾被评为“沙梨之冠”而享誉海内外,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十一五”末,全县梨总面积要稳定在 15万亩,年产量10万吨,其中早中熟优质梨产量达到10000吨。

茧丝绸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十一五”末,全县桑园总面积要达到5.5万亩(改造桑园2.5万亩、新建桑园3万亩),养蚕80000张,产茧2500吨。

4.1.2培育以生猪为主,毛兔、(肉兔)、小家禽(鸡、鸭)为辅的畜牧业

我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创税、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的比重占80%左右,基本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到“十一五”末,全县常年生猪存栏要达到100万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猪10万头以上;年出栏生猪要达到170万头以上,其中商品猪达到12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产值要达到30亿元,其中,生猪产值达到1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各环节税收达到3000万元;实现生猪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长毛兔是我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一个新品种,经过持续不断地扶持和秦巴扶贫项目的投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到“十一五”末,全县存栏毛兔要突破500万只,兔毛产量达到3000吨以上,全力打造四川兔业第一大县。

4.1.3培育罐藏原料产业

罐藏原料产业曾经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后因体制和市场行情而停产。近年来,由于引进了浙江广益食品有限公司,罐藏原料生产又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到“十一五”末,要实现年产罐藏原料15000吨以上(其中:黄桃5000吨,蜜桔1000吨,生姜5000吨,芦笋1000吨,朝鲜蓟3000吨)。

4.1.4做强医药产业

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川明参、乌梅、金银花、柴胡、玄参等产业格局。通过引进青春宝九龙制药有限公司并积极与全国其他知名制药企业(集团)接洽、“联姻”,逐步形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到“十一五”末,药材总面积要达到4万亩,其中川明参3.5万亩。

4.1.5稳定发展粮油产业

我县常年种植粮油面积达110多万亩,年产量达43万吨,属四川省优质粮油生产大县。

4.1.6培育以水电、水产、库区旅游为主的“水业”

水电实现产值2亿元,水产实现产值1亿元,旅游实现产值5亿元,水电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30亿元,“水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左右。

第二节 现代农业

4.2.1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建设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1)建设内容

①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扶持以加工罐藏原料为主的浙江广益食品有限公司。使之建设成为机制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发挥突出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一五”末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实现税收600万元以上。二是壮大以生猪加工为主的鸿宇、八仙桥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年宰杀能力,在“十一五”末生猪年宰杀能力达到100万头以上,力争使鸿宇食品公司成为国家级生猪龙头企业,使八仙桥食品公司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新引进1家猪肉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开发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延长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做强以缫丝织绸为主的仁禾丝绸有限公司、炯维丝绸有限公司。扩大仁禾丝绸公司的缫丝织绸能力,力争2008年前创建成省级龙头企业。尽快实施炯维 丝绸公司的改制重组,力争2010年前创建成省级龙头企业。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嫁接改造现有猕猴桃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按照融“基地生产、科研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思路,组建猕猴桃产业集团公司,着力打造“苍溪猕猴桃”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五是完善现有4家兔毛初加工流通企业,帮助他们取得兔毛直接出口经营权,使通过梳毛加工分级处理后的兔毛可直接出口到国际市场;强化资源招商,着力新引进1家兔毛深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十一五”末企业的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以上,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六是大力支持苍溪面业有限公司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改制组建雪梨山面业集团公司,力争3年内产值超亿元,实现税收260万元。支持漓山米业尽快实施饲料厂和粉丝厂建设,力争3年内产值过亿元,实现税收240万元。积极推广苍溪种业和漓山米业的成功经验,狠抓省、市级龙头企业创建工作,2007年力争创建2个“省级龙头企业”七是加快对青春宝九龙制药有限公司的改制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行性)实施方案报告

(2006年——2020年)

一、基本情况

1、区位概况: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寺儿山下墨山底村,距东济公路3 公里,境内有一道河谷,将辖区分为一滩两岭,属典型的黄土高源丘陵沟壑区。

2、社经状况:岭回村辖10个居民小组,37 2 户、1551 人,其中男803 人,女748人,劳动力810 人。总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131 亩,其中退耕还林500 亩,蚕桑500亩,烟叶100亩,粮作2031 亩。饲养业存栏牛50头,羊800只,猪800头,鸡2300只。人均年生产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100元。公益事业,四个居民组通自来水,全村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入户率85%,村组道路硬化占80%,小学一座占地400㎡,卫生所四间,村文化中心一座。社会公益事业基础处于落后薄弱状况。

3、总体评价:一是岭回村紧靠城镇,便于联结,以城带村,有利于劳动力的转移流动,发展以休闲、娱乐、旅游的村镇经济;二是村基础条件差,经济状况中等偏下,农民需求建设的积极性高,三是实施退耕还林为主体的山川秀美建设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四是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大力发展蚕桑业,种植业、养植业、栽植为主的山地农业,五是村“两委”班子强进有为,有利于实施能人带动战略。

二、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新农村建设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全面细致的规划为切入点,以村庄整体建设整治为核心内容,坚持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民增收向多元互动发展、居住环境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升的治理方向,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五协调推进,新产业、新村庄、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新管理六新突破发展,形成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发展格局,全力建设一个生态、安全、诚信、文明、时尚、富裕、和谐的岭回新农村。

三、建设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以试点为切入点,遵循生态、经济自然法则,把整体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有机结合;以土为本、以人为先,遵循山地农业的现状和农民致富增收的现实要求,定时、定量、定位地把实现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指标有机安排。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针对各居民组的特点,突显农村特色,体现田园风光。重点抓好新村规划建设,做到各具特色、侧重发展,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抓好增收产业规划建设,以构筑农、林、牧、三大特色产业为主体,围绕田、林、路、坝、宅五大件治理骨架,以经致富、农林互促、商贸并举、多元增收;抓好生态环 境规划建设,按照持续提升的治理方略,治村:水、电、路、圈、宅、园、沼、能兼顾,致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实现山地林网化、农田水网化、交通路网化、村庄现代化、管理民主化、致富产业化。

3、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处理好近期建设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处理好分步实施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项目内容分步进行,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在采取新机制、推广新经验、培育新产业、探索新模式、拓出新路子上做文章,突出合理性、实效性、超前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严要求,全力建设“精品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做到干一项、成一项,治一片、兴一业、富一方、带动一大批或一大块。

4、坚持村委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遵重群众意愿和调动群众的组织积极性,形成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干部服务、全社会互动的机制。坚持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项目资金整合注入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方略,加大包扶、包建、包创力度,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2 0 0 6 年到2 0 2 0 年岭回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如下:

(一)生产发展

1、村集体积累:人均村集体经济积累年均增长率达到1 5 % 以上,村集体经济无负债,年盈余5万元以上。2、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0 0 0 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 0 %。

3、主导产业发展:培育种植、养殖、加工、劳务及休闲娱乐业,保证村有主导、户有主业,收入稳定增长,主导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 5 % 以上。

4、就业程度:9 5 % 以上的劳动力充分就业,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4 0 %,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高于6 0 %。、农业机械化程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 5 % 以上。

6、水利化程度:家家吃上自来水,田田达到水网化,旱涝保收面积达到5 0 % 以上。

7、劳动力布局: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到5 0 % 以上。

8、农民负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无违法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农业科技:科技进步率达到6 0 %。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 0 %,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达到7 0 %。

0、非农业收入比重达到6 0 % 以上,种养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 0 %。

1、土地利用:实现居住整合集中,恢复耕地,填滩造地,填沟造地,有效增加土地面积。中低产田、中低产园所占比例不超过耕地的1 0 %。

2、生态治理: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改善林份结构,常青林占总治理度的3 0 % 以上,经济林占3 0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 5 % 以上,林草覆盖率不低于7 5 %。主干公路、农田道路治理率 达到1 0 0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 0 % 以上。

(二)生活宽裕 3、住房:住宅基本实现砖瓦化,人均3 0平方米,新建住房节能率达到1 0 0 %,农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7 5 % 以上。

4、电话入户率:电话(含手机、每户不重复计算)入户率达到1 0 0 %。

5、有线电视入户使用率:有线电视入户使用率占到9 0 %。6、医疗卫生:充实卫生所建设,实行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 0 0 %,卫生达标率9 0 % 以上。

7、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不低于9 5 %,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达到7 0 %。

8、农村购物环境:每个居民组有一处商业服务设施,中心村要有较大型设施。

(三)乡风文明

19、文化生活:中心村小组要有完备的文化活动中心,每个居民组最少有1 户文化户,能够经常性地组织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达1 0 % 以上。

0、农村教育: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入学率达到9 9 % 和9 8 %,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 0 0 %,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8.5 年;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 —2 项专业技术。

1、公共安全: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达1 0 0 %,人人遵守村规 民约,无重大犯罪,无重大事故,无聚众赌博,无滥砍乱伐,无滥占耕地,无重大、恶性、群众性事件发生,无农民信访事件发生。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 0 岁,计划生育率达1 0 0 %,人口自增率严格控制在5 ‰以内。

3、道德风尚:形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文明礼貌、邻里和睦、遵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活动、无大操大办婚丧事,“八荣八耻”教育深入人心。

(四)村容整洁

4、道路硬化率:公路通达率达到1 0 0 %,街道胡同硬化率达到1 0 0 %,中心村建停靠站点。

5、安全饮水:基本普及自来水、农村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1 0 0 %。

6、垃圾收集处理:做到畜归圈、粪归池、人归宅、垃圾归类,垃圾集体堆放处理率达1 0 0 %。

7、农村改厕:农村享有卫生厕率9 0 % 以上。

8、农村能源:沼气入户率8 0 %,太阳能入户率8 0 %。、村庄绿化率:村庄、院落、街道绿化度达到9 0 % 以上,林木覆盖率3 0 % 以上。

(五)管理民主

0、基层组织: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在群众中威信较高,达到“五个好”标准。3

1、村务公开:定期公开村务,群众满意度达9 0 % 以上。

2、财务公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定期公开,群众满意度达9 0 % 以上。

3、民主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达到9 0 % 以上。

五、实施步骤

本规划从2 0 0 6 年起到2 0 2 0 年末,利用1 5 年时间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三步走推进。

第一步:规划启动实施阶段(2 0 0 6 年—2 0 0 6 年末)。围绕县委、政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六个一”目标要求,拓出岭回村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1、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完成岭回村2 0 0 6 年至2 0 2 0 年总体发展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

2、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两委”班子。建设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文化娱乐中心、农民夜校、宣传栏等公共设施,并持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包、联扶、联创活动,树立十名科技致富带头人活动,培训一批科技明白人,培养吸纳一批党员积极分子,建成一支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 能够持续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

3、发展一项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通过规划,确立该村“稳杂粮、优林果、强烟桑、推棚栽、壮劳务、突出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并积极组织实施,形成以加工、养殖、休闲旅游商贸为龙头,小杂粮、养畜、干鲜果等专业生产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开发格局,使人均产粮稳定在300 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2 5 0 0 元。

4、开发旅游业:①岭回古为回村“东山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察其村貌概为“东西两原北靠山,村中串条华露涧”。兴于明清的古建筑遍布全村,有名的泰山庙、三宫庙、山神庙、观音堂、地藏寺常年香火不断,县域闻名的泰山庙,清明时分,全县之庙会,规模盛大,民集人涌,天道人和,村运享通。为此开发泰山庙旅游意义深远。②岭回(回村)早于1938年就播下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岁月中,岭回儿女不屈不扰的坚持斗争,有多少烈士,仁义之士献身于这块土地。为红色记忆,创建革命烈士风景园十分重要。

5、形成一套成熟管用的保障制度。通过启动实施,探讨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引导机制、资金筹措投入机制、项目管理运行机制、规划实施操作机制、农村产权利益分配机制等五大机制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妥推进。

6、塑造一种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在中心村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从村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入手,以四化四改为重点,以园林村建设为切入点,以生产发展为主题。从环境卫生整治突破,在中心村庄率先实现院落环境卫生整治、山岭道路绿化美化、厨房节能高效,人归宅、畜归圈、粪归池、垃圾归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倡导人人讲卫生、家家爱节能、老幼礼貌行、户户树新风的健康文明风尚。7、建设一个环境优雅的中心村。①布局采取街道式小城镇布局,街道宽1 5 米,行道栽植行道树种,点缀邮票式小型花园、草地,建设统一排水渠,沿街设垃圾箱、路灯;②住宅面向街道,人均享有居住面积3 0平方米,院落面积4 0平方米,围墙采用红砖条脊,屋后建厕、建沼、建小型猪鸡舍和杂物房、粮仓及人均一分小菜园;③全部通自来水、通电、通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安装太阳能热水器;④采用太阳能与电力结合,安装太阳能路灯、畜舍灯、院灯和太阳能灶;⑤信息文化综治室,游园活动场所,配套建身器材,建亭栽花,农民夜校,扩建学校等;⑥建设提升配套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场设施,形成休闲娱乐中心,全天侯对内、对外开放;⑦上回至下岭道路加宽降坡;⑧建大家畜集中养殖小区和垃圾处理场、废物回收站;⑨开发农产品加工场和规模化养殖厂;⑩对中心村路旁进行绿化和美化建设,以常青树种为主格调,栽植绿色走廊。

通过以上十项措施任务的实施拓出并形成:树满村中绿覆盖,农田庭园种粮菜、庄前村后林成海,四季绿波花常开,村庄小城镇化、养殖小区化、旅游休闲商贸加工一体化、公共设施配套功能化、人人文明化、环境优美整洁化、生产生活现代化、致富增收产业化的治理模式。

第二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2 0 0 7 年—2 0 1 0 年),以中心村试点建设成果为模式,该阶段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服务功能配套、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五大项,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框架,农民生产粮持续稳定在3 0 0 公斤左右,人均 纯收入达到3 0 0 0 元。全面实现“四化”、“四改”的生态村标准。“四化”即,净化:畜禽圈养、厕所水冲、垃圾无害、饮水合格,做到街道净、院落净、厨房净、厕所净;硬化:村内主要街道胡同路面全部硬化;亮化:村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专人管护,定时开关;绿化:四旁植树、村在林中、人在绿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四改”即,改水:建统一的供水设施,让村民饮用洁净的自来水;改厕:改造厕所,实现如厕水冲、污水有序排放;改能:实施太阳能、秸杆气化、沼气入户等工程,建设节能型村组;改线:铺设信息化高速公路,开设远程教育,实现广播、电视、宽带、视频“四位一体”家家通。为庭院旅游,农家乐餐宿创新发展。

1、完善一个中心村庄建设。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回村中心村设施进行全面的巩固、提升和完善,不留死角地体现新农村服务功能。、依托中心村建设经验,按照方便生产、生活,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对小河等组有积极性移民搬迁的户,迁移到中心村居住,建设生产专业化的文明新村。

3、对居住条件较好的居民组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建设向产业培育倾斜,向水、电、路、厕、圈、园、沼等基础工程倾斜,向生态绿化、卫生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倾斜。

4、提升村组路质量等级。进行取直括宽,并对所有公路、农田道路进行路旁植树绿化、坡面种草或栽植护坡林美化。

5、对各自然村周围山坡除建园、修田外全部进行治理改造提升,以女贞、山桃、山查为主,搭配四季常青林种;对主干公路两旁,进 行常青林种改造,提升林分结构,形成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异龄覆盖的大生态、大环境,开发前沟林地,进行渠系配套,避暑休闲。

6、进行国土整治。巩固提升上岭至前村河坝,对水池进行改造配套,使之成为休闲、垂钩、消费、娱乐的最佳区域;在西河打坝100米,填地1 00 亩;对移民搬迁的旧村庄进行整治、再利用,恢复耕种,对前村滩地进行高效棚载产业。

7、培育致富增收产业。①在各自然村建设养殖小区,达到养猪5 0 0 头,养鸡1 0 0 0 只,养牛50 头,养羊5 0 0 只;②围绕基本农田,打井建站,提水浇灌,发展节灌建设现代农业,种植杂粮、反季节瓜果、野菜等;③以干果林改造建园为主,新建人均1 亩干鲜果园;④以回村工业区建设为中心,发展休闲娱乐园和建设加工基地,发展商贸餐饮业,就地增加个体工商户18 户,转移劳动力3 0 人,最终转移劳动力不少于现有劳动力的4 0 %,走出一条一业为主、多元增收的致富新路子。

8、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①教育事业,通过学校扩建使入学率、巩固率双达1 0 0 %,校园达到绿化、净化、香化、美化,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面达到9 5 % 以上;②卫生事业,村卫生所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医务人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实现小病不出村,并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③文化事业,完成多功能文化活动阵地,室内活动室不少于1 5 0平方米、室外活动室不少于5 0 0平方米,成立农民文艺宣传队,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5 0 % 以上;④科 技事业,完成科技宣传阵地建设。配备专职科技宣传指导员,配套畜牧所、农作所、园艺所等;⑤党建事业,建设现代化党员活动阵地,定期开展党员活动。

第三步:巩固提升阶段(2 0 1 0 年—2 0 2 0 年)重点搞好致富产业提升、文明新风引导教育、公益事业的推进和党的阵地建设工作,培育“五有”、“五无”和谐村。五有即: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个良好的村貌民风;有一个较强实力的支柱产业;有一套较为健全的文教文体活动场所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五无”即: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群众上访和越级上访;无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无因贫困失学、无非法宗教和邪教育活动,利用1 0 年时间一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全部目标任务。

六、工作重点

1、发展新产业。坚持按照“兴蚕桑、优林果、抓烟草、推棚栽、壮劳务、开发旅游业、突出加工业”的开发思路,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把培育壮大养殖区、杂粮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进行组织化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实现一村一主导、一户一主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突出基地建设、产品认证、标准化生产、市场销售、机械化作业五个重点,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管理、生产过程监管、加工过程把关、市场准入五个环节管 理,推动产品开发上挡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减少农民就是富裕农民的思想,开发休闲娱乐旅游业、商贸餐饮业、运输建筑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树立发展生态,就是发展产业的思想,实现生态经济共进双赢。把种养殖、加工作为农民增收的主业来实施,坚持科学种养、标准化生产、农民组织化运营。实施村组清洁工程,从垃圾处理入手,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坚持统筹生产生活、拓展农业功能,将垃圾、秸杆、粪便、污水等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转 化为肥料、燃料、饲料等资源,把脏乱差问题解决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将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转变,构建以自然村为单元的自身循环利用体系。

2、建设新村庄。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民间资本、借助外来资本、用好项目资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居住条件,建设中心村、专业村。加强通村通城公路建设,形成城村达通、村组贯通、村田畅通的公路建设网,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快供水、排水建设解决饮水难。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利用事业,建设新型住宅,积极兴建单元楼建设。搞好环境综合治理,做到垃圾集中存放、废品集中回收、污水明沟排放,实现村村四旁绿化、家家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洁净,生活舒畅的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持续加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政策法规、科技文化、劳动技能和转岗就业培训力度,使农民群众的体能、技能和智能等综 合素质不断提高,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强化,切实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守法规、讲文明、敢创新”的新型农民。

4、树立新风尚。完善农村文化娱乐、公益事业网络化建设,建立农村文化图书室、娱乐活动室和科技培训中心,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效益,逐步根除陋习,倡导新风,树立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营造民风纯朴、邻里和睦、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风貌。

5、健全新机制。加快发展农村卫生教育事业,逐步缩小城乡事业发展上的差距。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确保农民离村离乡不离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落实,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养有所教。

6、落实新管理。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支部树旗帜、基层党员树标杆、党员队伍树形象。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规范“一事一议”,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不断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认真做好“平安岭回”创建活动,加强农民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中心户制度,夯实村组安全生产、社 会治安、信访工作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七、保障措施

1、搞好规划是前提。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针对不同的村组,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操作,使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扎实推进。

2、加大投入是关键。坚持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一是捆绑使用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积极争取新项目资金,吸引项目资金多渠道参与。三是坚持借助“两联一包”活动,吸收包扶、包建、包创资金。四是规范和完善“一事一议”,引导和动员农民投劳投资。五是利用好县、乡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

3、加强领导是保证。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书记任会长,副书记任副会长,由老党员、老干部任顾问,设办公室。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务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规划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严格责任人,严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展开和推进。

2006年7月1日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做了一下初步规划:

(一)、完善配套设施:

1.要想富先修路,力争2011年冬至2012年初完成东沟、槐树平、鹿家坡组级公路建设,进一步道路硬化建设。

2.提高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搞好为民服务大厅,农民活动广场,宣传栏公布栏的建设。

3.人畜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彻底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

4.修建陈家玉、槐树平防洪渠。

(二)、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创办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创办经济实体,把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结合起来。

1.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村集体100多亩退耕还林套种栽培中药材猪苓。

2.结合国土整治,加强低丘岗改造;建起高山蔬菜基地、核桃基地。

(三)、根据我村的特点,发展畜牧养殖业。

1.土鸡养殖,利用我村50岁以上的三无人员,从事土鸡养殖,及发展了集体经济也解决了他们的生活保障。

2.养羊、中蜂养殖,我村有养羊大户4户、中蜂养殖大户2户,在继续扶持的基础上扩大羊、中蜂的养殖。

(四)、充分开发利用现有集体资产资源,为集体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水利资源,壮大村集体经营项目建设;村委会组建运输车队,承接仁和公司的矿山运输;借玉泉河流域开发展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

村村委会xx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一、**基本情况………………………

2二、存在的问题…………………………

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五、规划目标……………………………

5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一、**基本情况………………………

2二、存在的问题…………………………

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五、规划目标……………………………

5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

5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06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2010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2002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

3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羊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猪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2000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2006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2000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

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

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

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

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

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

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2010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业务,思想素质高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确保新农村规划的实施。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及时制定近期建设详规,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运用“先控制,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期实施”的理念,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下载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苍溪县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浑源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浑源县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加快我县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www.chazidian.com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chazidian.com/Article/"target="_blank">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2新农村建设规划

    李家铺乡2012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

    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

    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规划

    年来,我办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按照全面实施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工程,遵循“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一、充分认识建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