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

时间:2019-05-15 11:1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一篇: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

段志坚

(韶关学院团委,广东韶关512005)摘要:“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实现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期,青年发展是青年实现全面进步的过

程。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青年发展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青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c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5)05—0123—04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 段、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新发展观,是我们党对 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加 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充满科学精神与人 文关怀的发展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 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青年发展的工作,有着重 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与青年发展

发展观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 考,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 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11 3。过去,发展一般都被视为经济增长,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就成为一个国家或地 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 观——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辟地将其概括为: “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1 这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经验的 深刻总结,是我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 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产物,是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运用 和体现。

根据国内外有关发展理论的研究,可以对青年

发展的含义作如下概括:青年发展泛指从传统农业社 会向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转型基础上的青年实现全 面进步的过程,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概括地 说,青年的发展主要包括二层含义:一是青年自身的 发展,即青年在生理、心理、文明素养、思维能力、知 识水平、个体性格、实践能力等所有涉及主体的诸多 领域,由旧有的、单一的、封闭的、被动的状态向多元 的、开放的、积极的状态的转变;二是青年发展与社 会发展的融合程度由机械的、单层面的状态向有机 的、多层面的状态转变I。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就是让广 大青年学会发展,学会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学会 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实现全 面、协调、持续发展。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 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 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41青年是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是推进社会发展的生力 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通过科学发展观的 指导,解决青年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青年发 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青年自身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促进青年人 的现代化进而推进社会的现代化。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青年发展的重要 意义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 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 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 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青年发展的重 要保证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和进步为目的,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社会 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更突出 地强调了社会进步应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并以 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内含向前、向上的明确指 向,核心是人,着力点在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预 测未来社会时就明确指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 最终会表现在人的发展上,社会发展必然体现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青年发展,离开了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就会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只有坚持科学的发 展观,只有建立在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繁荣昌盛基础 上,以实现民族的伟大振兴为己任,才是有意义的发 展;也只有这样,青年的发展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实现青年发展 的客观要求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青年发展亦 然。如果说20世纪我国青年研究的主题是“青年教 育”,21世纪青年研究的主题则应该成为“青年发 展”。作为发展的主体,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有顺 序的、可预测的,在不同人生历程中遭遇各种不同的 人生事件。人的个体的成长包含发育、分化、成熟、改变、长大、转变、蜕变等多重形式和变化,在不同年 龄阶段可以看到个体不同的面貌。在人的发展历程 中,青年是最少保守思想的,最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当前社会变迁的进 程中,青年总是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去,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伴随现代化进程,当 代青年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态势。、应对未 来挑战,青年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向着未

来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遵循着 它自身的规律而运动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 步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们去实 现。青年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与社会发展有机 地、多层面地融合的,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发展。认识青年发展的规律,尊 重规律、按照规律开展青年发展研究,实现青年发 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青年实现发展 的迫切需要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 向决定未来的年轻一代的发展。青年时期是人的一 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丰富内涵、积淀知 识、实现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期。“现代其外,传统其 内,由多样分化走向整合的趋势”,是当代青年特 征最真实的写照。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的 身份、角色、职业也发生很大变化,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的流动日益突出,青年的理性精神、个体取 向逐渐增强,自主倾向、现实定位、多样选择日益凸 显。田科武教授99年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青年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较为混乱,使青年莫衷一是,青 年的价值困惑正在不断加剧,未来10年青年的社会 化进程将遇到更大的挑战。青年对人的价值、人 的尊严、人生意义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表现出了前所 未有的关注。在困惑与迷茫中,青年迫切需要科学理 论的指导。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青年发展的 几个途径

江泽民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 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21世纪,中国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青年作为民 族未来和国家希望,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坚力量。面对历史机遇和时代的挑战,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制定统筹兼顾的青年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要形成关心和帮助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出生、成长在崭新时代状态下的当今青年,他们的生理素 质、心理特征、教养方式、群体文化、社会角色、政治 参与、经济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能否对当今青年处于动态中的新特质、新走势、新 题,做出更及时的科学把握、更深切的价值理解、更 到位的人文关怀,都是有待于作为青年工作一个重 要方面的青年研究做出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其成 果的质量及其现实应用情况无疑都将关涉到青年在 纵深两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与着力点的确定。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 部分代表座谈时提出:“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鼓励青年 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年一代茁 壮成长。”

建立统筹兼顾的青年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是实现 青年发展的保障。放眼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不仅仅 代表将来,更代表现实。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进程走向深入,必然对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成员 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加入WTO之后加速了市 场经济进程,面对新形势,青年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如 何重新定位,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工作的有效运行 机制怎样建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青年工 作的新生长点有哪些,青年工作的国际接轨层面是 什么,这些都是既不可回避、同时又蕴藏丰富生机的 重大前沿问题,需要我们创新青年工作的思路和机 制,将青年发展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积 极开展青年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青年发 展的政策和规划。

(二)引导青年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实现当代青年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历史的车轮让我们迎来了 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更普遍 形式。以往青年的学习,是在走上劳动岗位以前的 任务;未来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 加快,学习与劳动将是一种双向循环,学习不再是一 件阶段性任务,而将伴随人的终身。时代要求青年 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把学习视为一个具有积累性 质的连续结构,即现有知识为将来认知的发展奠定 基础,把新的信息纳入大的框架中,并且不断地把新 的知识与这个结构建立联系,变一次性学校学习为 终身学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IrI' 行业中超过八成的青年在35岁以下,他们普遍具有 强烈的危机感,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高达 95.3% 的人认为必须边工作边学习⋯。美国早在 1976年就颁布并实施了《终身学习法》;1994年发布 的《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案》也突出地强调为美

国国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1997年9月,克林顿 在休斯敦发表演说时指出:“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成 功之本”,“它(终身教育)将会在美国爆发出无穷的良 机,并改变这个国家的每一位青年人的未来”。知识经 济时代的到来告诉我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必须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三)开发青年的创造能力

青年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是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 标志。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变革性的时 代,创造已经成为青年发展内在要求的必然选择。创 造,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型劳动者的必备 素质。重视和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开发青年的创造 能力,正是新时代的要求和重要标志。创造力是一种 综合能力,它受创造欲望驾驭,以追求独特性、新颖 性为目标,是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能力的总 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 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平凡人物 与杰出人物之间并无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其创造 力是否得到开发和开发的程度。青年要顺应不断发 展变化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创造,实现发展目标,创 造社会价值。不断创造,不断开拓,是人类社会前进 的规律。创造成就伟业,创造开辟未来。青年时期是 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 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广大青年要努力培养自己 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 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四)实现人生价值,树立奉献社会的理想 奉献社会应成为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目

标。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汁划经济全面向市场经 济转型,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面对知识经 济的挑战。处于社会转型交汇处的青年,迅速地从传 统人向现代人转型,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应积极面 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致与冲突,坚定理 想信念,以民族发展为己任。胡锦涛在同团十五大部 分代表座谈时对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奉献是崇 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 前提。只有立志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智慧力 量,才能创造亮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富于理想,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国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奋 斗目标统一起来,才是最有价值的。奉献的过程既 是造福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广 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

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5.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 【3】扬雄.再论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4(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5】路得.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0(5). 【6】田科武.我看未来十年中国青年社会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1999(2).

【7】郗杰荣.中国青少年研究报告1991—2001科研成果精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334—357

第二篇:征文-论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建设 的重大指导意义

清溪镇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的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关系着我们党的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党的建设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 1 大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党的建设工作的前进方向

党的建设过程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领导,是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集中概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赖于党的建设为其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同时,党的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决策,党的建设工作必须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展开、来检验。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工作,至少体现六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优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这个党的根本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培养团结的党员队伍。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改进考核办法,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从根本上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三是培养清廉的干部作风。就是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用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凝聚党心民心,引导全党同志重实绩、鼓实劲、求实效,提升党员干部的形象。四是培养民主的组织生活。就是要进一步创新优化党的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功能和活力,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和新的发展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是培养坚强的领导集体。就是要突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个主要内容,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为人民群众谋发展、谋利益、谋幸福的能力。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六是培养融洽的党群关系。就是要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核心任务,使党的各级组织以及每个党员的思想言行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党的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党的建设工作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成效,必将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工作。

1、有利于巩固思想武器。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过,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党从理论上予以回答、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有利于增强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注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3、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 本质核心,抓住“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贯彻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党的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建设和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通过党的建设,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们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形成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还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准。牢记有利于保证满足人的需求,有利于保证提高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保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4、有利于推动加快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体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建设只有服从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组织全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奋斗,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5、有利于完善评价标准。新时期必须把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党的建设成效的依据,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行动,是否转化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是否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通过改进政绩评价考核办法,建设和完善奖惩制度,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制度建设,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现实结论与理论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总体要求,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坚持正确方向。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繁重,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展开,实现党的建设自身科学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2、树立科学理念。就是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平衡推进,共同作用于党的建设这个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做到科学决策,以实际效益高低来衡量党建工作的效果。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始终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背景来认识党的建设工作,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找准自身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

3、遵循总体布局。党的建设涉及到党的事业各方面、各领域,十七大高瞻远瞩,作出了总的布局。必须遵循内在规律,总体推进。要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着重抓学习、抓班子、抓民主、抓改革、抓基层、抓党风,全面推进。

4、创新机制体制。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更有效率、更加科学、更加开放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党建影响面和影响力,提高工作效率,用制度的形式对党建的规律性认识加以转化和固化,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建立规划、执行、环境相协调的机制。既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又注意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学习、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机制。把理论武装与推动工作、干部考核评价结合起来,真正造就出高素质的党员干部。

总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执政兴国的高度,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好地实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中共徐州市委党校信息资料中心文章:《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求是》文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作者:詹永杰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韩旭

第三篇:论科学发展观对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对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指导意义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当前我国的民生现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生计问题。就我国目前而言,民生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所以,民生问题在我国今天,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古已有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更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共产党人十分重视民生问题,更是我党的立党宗旨和执政理念所决定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党的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要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这样,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具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也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可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

1. 改善民生与民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向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与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三代领导集体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科学发展观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民生问题解决的具体行动指南。2. 发展“第一要义”:民生改善与民生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中,发展是第一要义。民生问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和遇到的,本身即是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的重要矛盾。发展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创造条件。

3. 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方法原则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全面性,才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提供物质前提、法治保障、思想条件、社会基础;只有坚持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协调性,才能有效减少民忧,化解民争,促进民富,实现和谐;只有坚持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条件下源源不息,永续发展。

4.六项任务:民生问题的着力抓手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个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存境况、追求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和途径。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社会条件,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5.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保障条件

民生改善和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民生改善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要充分重视政府在民生改善和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完善民生权利的保障制度,政府要在民生问题解决中切实担负起主导角色。

政府在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中要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提供完善的民生改善与发展的制度保障;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角色;真正落实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制度安排,改变部门利益主导公共政策制定的状况。

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在统筹发展中着力改善民生。

1.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曾经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解决关切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为政府的支民、惠民政策提供经济基石。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绝对值虽然较高,但人均量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增长方式还是以粗放型为主,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这些都极大程度地影响着相关民生的有效缓解。

因此,我们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保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手段,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使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连续地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尽最大努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和政府。以往党和政府的发展框架中唯经济论,政府实践中忽视社会均衡发展,是导致当前民生问题显性化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政府运作过程相应制度层面的缺陷,导致民生矛盾凸显。如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评估制度等等。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一体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统筹发展中,才能化解民生冲突。

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层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因此,我们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思路。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就必须为那些在改革中承受牺牲的弱势群体在失业、养老、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保障体系,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安定民生,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也是为了给改革铺平道路。一味地让改革成本的承担者增强承受能力,却不让他们分享改革成果,不但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会把改革引入死胡同,甚至引发社会危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明显。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国人民要紧密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民心向之,民力凝之。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定信心推进改革与发展,才能克服时艰,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 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01-0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7:88.[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1:1 031.[5] 肖陆军.科学发展观与构建民生型政府[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 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求是,2005(1).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萧县实验中学党支部 孟凡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地回答了“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理应学习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且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其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身为教育工作者,我等责任重大,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认为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谓科学发展观,其实就是否定不科学的落后的发展观念。第一要义强调的是我们要发展,而且还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核心立场强调的是我们为什么发展,其实就是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从发展中真正获得利益;基本要求强调的是我们要什么样的发展,要全面不要单一,要协调不要混乱,要长远而不只是眼前;根本方法强调的是我们怎样发展,就是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明确教育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十八大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最关键的环节,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责任,勇于担当。我们愿意并且能够承担的责任就是我们将来取得的成就。

从事教育事业,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我们的目的,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会存在很多相关问题,如:竞争、待遇、工作环境等。但是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也无论我们身处哪一所学校,只要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行业,就必然要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是我们当老师的第一要义,也是我们的成就感最为重要的来源。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他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或者说他不适合当教师。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知识无贵贱,能力无贵贱”,只要我们教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是有用的,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教师。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很多学校把考试占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学科重要性的标准,我觉得有些不妥,这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国家的有用之才。比如,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常识之外,政治老师要教给学生法制观念、爱国精神,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分析反思历史的能力,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精神,语文、英语老师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文字分析能力,体育老师要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1.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也各种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这无疑会加重我们的教学负担,但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压力,适当为学生减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一生中较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承担起心理疏导的职责,努力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学生们学习任务会比较重,很多学生焦头烂额,不堪重负,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自暴自弃。“教师下题海,学生出题海”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但是现在,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座右铭。

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是每一个追求的目标,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在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目标和人生追求,只要他们想做的事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那就没有错。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引导,而不是强制。

三、统筹兼顾,促进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1.“不唯分数论英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劳动者全面提高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以培养有文化的自己和学生为目标。这几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标准,也应该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

2.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校各项工作。学校有很多复杂的工作,相互之间的冲突是有可能的。首先,我们应该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协调好自己的工作,避免各项工作的冲突;第二,各科老师之间的作业和辅导要协调好,以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局为重,避免因为作业等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第三,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

3.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积淀文化沃土。学校的成功和成名绝不会只因为一个学生或者一届学生,而是因为学校的文化环境和长期以来的丰硕成果。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校园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特别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话:“一个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产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会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可见,任何伟大的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伟大思想的指导。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是真正有用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定能对工作有益。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石东来2111312103 专硕2班

摘要: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必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成为了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相当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课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其承担起国家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就难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这也就与国家大力培养研究生的目的相违背。然而,要想做好其中一件事或者想把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也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指导,只有利用科学发展来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全面、协调发展自己。本文是在结合本人在学习与部门工作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即从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讲述,具体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期进一步揭示学习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所在。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学习与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有的大学生却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官者的政事,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等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自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转变不适合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下面笔者就结合校园日常情况来谈谈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学习与工作上的运用及意义。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吸取新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注重个人的自身发展,努力增加知识的积累和加强品德修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各类学科,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①]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立身做人的第一需求,通过加强学习养浩然之气、树高尚人格,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代大学生更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大学毕业生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能力、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考更高的分数,而是为了学习知识,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习惯。而现代大学课程较少,大学生自己的空余时间很多,很多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去主动的学习接收新知识,取而代之的却是在上网、聊天、玩游戏。同时,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吃准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而开阔视野有助于自己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方面,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

大学除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挖掘兴趣,更重要的是健全良好的人格和品质,以及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②]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社会建设的重任。但现在大学里出现很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比如,食堂打饭插队,捡到财务自己使用,考试相互抄袭作弊,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习以为常,甚至出现集体打架的情况。这些不仅仅是对他人和老师的不尊重,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人生的不尊重。因此,在这里又要必须要强调,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自己树立科学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又显得相当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所以,我们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也有很多迷茫,自己的出路在哪?只有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变得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才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使我们更加独立、自信、自强、自知、坚强、宽容、乐观。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提高性的发展。大学生们自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只有不断的去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其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熟悉和理解。我们知道大学生有不少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和辅导员的各项工作,他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能主动承担各种社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能起到骨干和带头作用。而要把学校或老师安排的各项事情做好同样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要思想品德素质高尚,它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也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重要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德有才,是能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因此,作为大学生干部,首先德要合格,即应该比一般同学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上要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作斗争。而这些工作的出色完成也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然而,对于与学生干部无缘的大学生,是否不应该学习科学发展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非学生干部更要跨行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非学生干部,都必须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熟悉和理解。那么,大学生应当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呢?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生活。我们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上万册的图书免费提供阅览,同学、老师每天都能一起很愉悦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学术上和生活上的问题,每天在校园里看到的都是跟自己同龄20几岁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我们迟早要进入社会,而社会上的人群更加现实苛刻,不是青青校园所能比拟的。培根有一句至理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④]不论读什么书,只要是好书,是积极、先进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味。不论将来我们会走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阅读过的优秀书籍中的思想、哲理都是我们十分受用的宝贵财富。不论是对一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一个社会的发展,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武器。一个人,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加以深入的思考,一点一滴地消化、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除了从书本获取知识,学校里的老师也是我们知识的源泉。多与老师们交流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对于我们的疑问,老师也能够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为我们解惑。

第二,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能力,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人才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现代社会一方面强调精神、突出个性,另一方面又很提倡合作。实践表明,人们之间的竞争是暂时的,而合作是长期的、永恒的。同学之间要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氛围。合作的根本在于互惠,这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互惠的精神和积极的姿态处理好集体中人与人的关系,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培养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

第三,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增强体质,丰富精神生活,提升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代学生重视学习胜过锻炼身体,很多人虽然头脑聪明、知识丰富,但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又如何为祖国建设奉献。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四,大学生要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我们现在还很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科学规划我们的人生发展的路上,我们必会遇到挫折,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被困难打垮。所以,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在人生发展的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不仅为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更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多于别人交流、扩大交际圈,多于社会接触。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只埋头读书,也要与社会多加接触,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国家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大学生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轰动的大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规划自身的科学发展做起,先做好自己才能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之路。而读大学不是为了一个文凭,也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是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自身修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仅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还要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升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共产党员,2007,21:4-17.[2]王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8-10.[3]李晓路,黄长才.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2:48-49.[4]张雷声.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教学与研究,2011,12:5-12.[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16页 [②] 孔子.《礼记·学记》.第2节,第1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教学与研究,第69页

[④] 弗兰西斯·培根.《培根随笔》,北京,科学出版社.第39篇,第104页

下载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发展的指导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

    论科学发展观对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指导意义[全文5篇]

    论科学发展观对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指导意义 摘要:关注民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政法学院刘晓文 内容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 宾能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 来源:孙焕玉 时间:2008-10-29 浏览: 3358 查看评论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意义 韩 旭 (作者系中组部组织局副局级巡视员) 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 :2008-01-03/1601期、03-07/1617期、04-24/1631期 一 党的十......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