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09.4.15)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企业,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把扎扎实实抓好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工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找准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的结合点,深入基层各单位和施工生产第一线,紧密联系当前生产经营形势和任务,把工会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一、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增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发展”是第一要义。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把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开展劳动保护监督,确保安全生产受控上下功夫。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要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一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防范事故中的主人翁作用。工会组织要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组织全员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充分发表意见,从而进一步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我保安意识,让“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时时想安全,事事重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有效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把安全发展作为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维权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多深入一线,多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找准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中的位置,充分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代表和组织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及时反映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大力加强项目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施工生产的最基本单位,是广大职工群众的主要生产岗位。从安全角度来说,班组是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要有效地控制事故,关键是抓好班组安全建设,发挥好专、兼职劳动保护检查员的作用,提高职工群防群治意识,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群策群力做好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工作。
同时,工会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继续深化以“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当金牌员工”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功立业竞赛活动,进一步凝聚职2 工力量、激发创造活力,把广大职工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在施工生产主战场上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推动各项施工生产任务优质安全如期完成。
二、以完善维权机制为载体,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职工为本,健全各项维权机制,加大源头参与力度,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一是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严格按照职代会的各项程序,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表决上,推行票决制,不断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使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真正成为职工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劳资合作共赢的有效渠道。二是落实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召开职工代表团(组)长和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职工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予以确认。保证职代会闭会期间各项决议的落实。三是充分发挥集体协商机制在调处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把职工利益诉求引导到有 序协商的轨道上来。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着力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及时了解掌握职工在劳动生产中的思想动态和矛盾苗头,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不断提高集体合同的质量和履约率。四是继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民主管理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运行机制建设,确保厂务公开在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和工作运行上达到规范化要求。积极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创新发展。不断充实公开内容,加大公开力度,把厂务公开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不断创新公开形式,积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不断延伸公开范围,把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管理的难点、廉政建设的焦点作为厂务公开的重点,增强厂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向生产一线深化。积极探索适合项目部特点的厂务公开形式、运作机制、监督保证机制,不断把厂务公开工作的要求融入到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实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以“创争”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工会组织贯彻落实这一基本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促进职4 工全面发展的长远战略任务来抓,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促进职工队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更多的知识型职工、技术型能手、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推动和协助企业搞好职工技能培训,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引导职工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职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习惯,努力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客观看待当前的形势,充分认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意义,看到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希望,进一步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加强对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教育,鼓励职工弘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坚定与企业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企业理念的教育和灌输,促使全体职工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四是适应一线职工文化生活水平的新要求,健全完善基层“三工”建设体系。重点是在“三工”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标准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新建项目要做到“三工”建设与施工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使“三工建设”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四、以“三不让”承诺为载体,加大帮困解难送温暖力度。
工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真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真实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与职工群众心连心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对困难职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六清”,即:家庭状况清、实际收入清、困难需求清、技术特长清、生活变化清、思想动态清。特别是对那些因子女上学、大病医疗、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底数清楚,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二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始终把职工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里,全面了解职工的意愿和呼声,把握职工思想脉搏,扎实开展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一年四季送关怀”活动,着力解决困难职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三是进一步推进“三不让”承诺工作,健全完善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党政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抓住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情,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扩大帮扶范围,拓展帮扶内容,完善帮扶手段。积极探索新时期“三不让”承诺的6 工作方式,不断规范救助程序,强化资金管理,畅通信息渠道,提高救助的实效性,确保“三不让”承诺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五、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次重大契机。各级工会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认真组织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加快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实现工会工作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对工会干部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全局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源头参与、敢于维护权益的工会干部队伍。在努力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把全体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思想,切实把工会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使工会工作扎根于职工群众之中;不断增强工会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新形势下服务科 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工会干部贴近职工群众,工会工作贴近基层实际,真正达到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积极探索服务职工的新路子,努力实践服务职工的新方式,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前进。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强班子带队伍 聚合力促发展
中共江汉区委万松街工委
街道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平台。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街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日益增强。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至关重要。近年来,万松街工委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使全街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坚持思想教育,带好干部队伍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街工委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为契机,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形式,努力在机关干部中树立“学习是履行职责需要”的理念。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的基础上,班子成员在学习上做到“三带头”,即带头参加机关的政治理论学习、带头联系实际开展调研、带头到基层作辅导报告。邀请区领导和省委党校教授作辅导报告,组织机关干部到省委党校旁听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辅导报告。创办了《万松调查研究》内部专刊,为机关干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机关干部赴外地学习取经,开阔眼界、解放思想。通过抓学习努力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机关干部队伍。二是强化纪律意识。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和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整顿机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请区纪委和区监察局领导,为机关党员干部作专题报告,并用学习日时间,集中学习相关制度,分组进行讨论,剖析思想,明确改进方向。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机关干部思想上受到一次洗礼,精神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变。
三是强化廉政意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执行廉洁自津的各项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争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同时,要求街分管领导,实行“一岗双责”。既抓分管科室的业务指导,又要负责科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廉政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二、坚持民主决策,增强班子团结
街工委始终坚持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促进领导班子团结、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大事来抓,保证了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
一是落实党内生活。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结合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谈心活动,做到“思想见面”,增进理解。在班子内部“班长”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求班子成员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沟通,把班子成员的思想集中到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上,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气足、团结共事、协调 运转的良好局面。
二是健全议事规则。街工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工委的议事和决策规则,明确议事和决策的程序和方式。特别是在涉及人事安排、资金使用、重大事项、重要决策上坚持集体领导,主要领导不搞“一言堂”、不搞“一锤定音”,让班子成员充分酝酿、大胆进言、集益取优,使决策更科学,运转更高效。
三是建立分工负责制。在强调集体领导的同时,建立健全班子成员个人负责制,合理划分每个班子成员的职责,做到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规工作实行分管制、专项工作实行包保负责制、难点工作实行指定专人负责制。涉及到超分管范围的工作,由“一把手”协调班子成员予以协作、支持、配合,使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坚持创新机制,管好干部队伍
在抓“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街工委、办事处下大力气,在用制度管人、激励人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约束机制。针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机关劳动考勤制度》、《机关劳动纪律处罚办法》、《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等8项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位机关干部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指纹考勤机,对机关干部上下班实行指纹打卡制度,并对机关干部每月出勤情况进行一次公布。规范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有效强化了机关干部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改进了机关作风。
二是完善竞争机制。加大对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任用 力度,努力做到大胆使用干部、真情爱护干部、严格管理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对中层干部按德才表现进行提拔交流轮岗,在实践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对改制人员,通过规范聘用管理办法,修订聘用合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等措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机关行政效能得到提升。
三是探索激励机制。创新机关干部考核方式方法,采取街领导班子评价占30%、上级部门评价占30%、机关干部和基层评价占30%、劳动考勤占10%的方式,评定干部考核等次,对评为优秀等次人员给予物资与精神奖励。将全街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到各科室,量化目标,实行月调度、季检查、年考核的方式,对目标完成情况实行绩效挂沟,并与评选表彰挂沟。
四、坚持服务意识,激发整体活力
我街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服务辖区单位,创建宜居宜业服务型示范街道”目标,以“提高执行力、提高服务能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主题,在街机关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机关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促进了街道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是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去年,我街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强化服务企业意识,争当优化政府服务的排头兵。以规模企业和纳税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街道领导联系企业走访制度,街道领导与重点企业直接沟通。经济主管部门紧紧抓住政府一级目标搞好协调服务。2009年,全街工业总产值、招商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 的绩效考核指标,街道财税返还位居全区街道第一。
二是社区建设有了新进展。按照“相同职能合并、不同职能分开”的原则,科学配置社区“八大员”,通过公开招考、技能考试、体能测试等选拔程序,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社区“两委会”通过换届,班子结构得到优化;“两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电业社区率先在全市开办了日间托老所,较好解决了老人日间无人照应的难题,受到相关媒体极大关注;老旧住宅物业服务初步实现了全覆盖,白松社区在全市率先采取服务外包,成为全区物业覆盖工作的亮点。
三是市容管理工作发生新变化。面对辖区面积大、主次干道多、城市管理难的现状,领导班子变压力为动力,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双创”活动为抓手,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抓长效”的工作理念,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双创”排名2009年位居第10名。
四是综治稳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面对大事多。重要节点多、稳定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的严峻形势,通过“平安创建”,积极接访、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做到了“六个坚决没有发生”和“五个为零”,全街基本实现了辖区“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
五是党建工作呈现新亮点。街工委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进万松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的机遇,紧密结合街道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分类指导,使我街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为全市街道探索了经验,市委书记杨松亲临我街考察调研, 对我街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 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分四个专题对基层书记进行了培训,并以“五好”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从思想教育、规范决策程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三个方面展开系列活动,使班子整体效能得到最大发挥;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形成了“打工妹之家”、“党员义工服务队”、“相约星期五快乐尽义务”等社区党建品牌;街工委以区域党建为抓手,充分整合辖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力量,筹集救助困难党员的专项“救助资金”,建立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开展“党内关爱”行动,对困难党员给与人文关怀、困难救助、就业帮扶。今年“两节”期间慰问困难党员285人,慰问金及物资达6万余元。同时,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开放式创新实践基地,夯实街道理论基础,提升发展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街坚持强班子带队伍,全街上下形成了真抓实干、团结进取、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街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宽广的眼界,更加开放的姿态,为江汉区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0年3月5日
第三篇: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关于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
白沙学区教育工会
林修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劳动关系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那么,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我认为这是当前每一名工会成员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因
劳动关系具有普遍性。劳动关系涉及社会的每一位劳动者和每一个用人单位。一个单位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直接影响员工本人的进步发展、收入高低及家庭生活,而且也影响单位的工作秩序、人际环境和事业发展。从整个社会看,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劳动关系具有权益性。所有劳动争议、劳动纠纷都是因为权益问题而产生的。由于权益问题涉及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极易引发各种不安定的事件发生,应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具体到单位,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不和谐因素,有的问题甚至比较突出。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
容不规范;二是一些部门缺乏社会责任感,劳动条件和员工安全卫生状况十分恶劣,不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强迫超时加班,不能按规定支付报酬,有的甚至对员工实行野蛮的劳动管理;三是一些单位工资分配机制不完善,拖欠和克扣员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争议调节和监督力度不够,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直接影响了单位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些问题,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机制,提高调处仲裁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创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需要,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扮演应有角色,让工会有效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自己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这从理论上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到企事业工会工作的实践,却并不那么简单。
企事业工会在角色定位实践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在立足中国国情、加快自身改革中,至少要具体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1、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致力于做企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同样,劳动关系要和谐,首先有赖于发展。工会组织只有坚持“促进企事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这样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在推进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就业,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必须注意各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注重实效。要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事业发展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落实,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企事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事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生产力要素在企事业达到最佳组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共建和谐企事业、共谋企事 2
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焕发企事业生机,增强企事业竞争力。要坚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活动”,借助这一平台,解决当前部分企事业尤其是中小企事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大力推广以和谐劳动关系促企事业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同时,从企事业工会的环境特点来看,企事业工会所处的是特定企事业的具体环境。企事业工会要适应企事业特点,切实因企制宜地开展工会工作,并且要把企事业工会工作自觉融入企事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讲究策略,灵活运用。企事业生产经营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是充满风险的动态过程,而且劳动关系改善也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往往更多更直接地由企事业来承担。作为企事业工会,要在为职工维权的同时,主动了解和深入生产经营过程,排忧解难,自觉增加企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助力,共谋企事业健康发展。
2、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致力于做企事业文化的建设者。
工会参与企事业文化建设,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企事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事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事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事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涉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又具体体现在企事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开展企事业文化建设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方面工会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从企事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事业文化建设中去。其次,企事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事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事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建设企事业文化需要各种 3
载体,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各种演唱会、体育运动会、美术、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卡啦ok比赛、岗位练功、业务技能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事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职工广泛参与,因而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事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发挥主人翁责任感。正是由于工会在企事业文化建设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并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做好企事业文化建设者这一角色,工会任重而道远。
3、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致力于作劳动关系矛盾的协调者
从工会产生的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工会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矛盾、劳资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会始终是在劳资关系中运行和发展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劳动关系领域,企事业的权利不断扩大,政府则由直接的参与者转变为立法和宏观调控者。
劳动关系的这种转折性变化,要求我国工会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不再仅仅是协助党政各项工作的一个助手,而首先是劳动关系两方主体中劳动者一方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双方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追求是存在差异甚至是矛盾的。企事业一方在生产活动中居于指挥、管理的主导地位,效率、利润是企事业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处于被管理、被指挥位置的职工,希望的是良好的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水平。显然,企事业一方与职工一方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关系处理不好,还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当企事业方以损害和牺牲劳动者权益来达到追求企事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时,劳动者个人很难与强大的企事业抗争,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劳动者一方的弱势地位就更加明显。在此情况下,劳动者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工会,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权益,工会实际上成为平衡劳动关系双方实力,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 4
要力量。如果没有工会组织,劳动者就只能依靠个人的力量、采取自发的非正常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其结果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是引发更尖锐的冲突,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说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工会组织健全并有效运作,通过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保护和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使企事业劳动关系和谐有序,存在的矛盾得以及时通过法制化的渠道化解和处理;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借助三方协商机制,从源头上表达劳动者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使整个劳动关系协调发展。
4、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要致力于做职工群众的教育者
改革的过程是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广大职工是改革的直接体验者,大部分职工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但也有部分职工在改革过程中付出了代价。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生的新的劳动关系,工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充分履行教育职能。
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对改革的逆反心理、仇视心理和消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教育职工站在长远的、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树立市场意识、创业意识。
广泛宣传企事业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意义,加强利益共同体教育,充分认识企事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引导职工热爱企事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劳动法律法规教育,依法订立集体合同对企事业和企事业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引导职工严格遵守,依法维护和保障自身权益;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遵守操作规程,严格劳动保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加强职工素质教育,以职工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事业的持续发展,引导职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企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要加大帮扶力度
做好困难员工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工会参与和谐劳动 5
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员工利益的各项工作,既要把关心困难员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作为工会的要务来抓,还要把增强员工竞争上岗的能力,理顺员工思想情绪作为帮困扶贫“送温暖工程”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真正急员工所忧、想员工所虑、解员工所难、谋员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的责任。对困难员工的帮扶要从以往的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助学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切实维护员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解决好困难员工的就业权。通过技能培训、组织学习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二是维护好困难员工的生存权。健全困难员工档案,组织开展员工互助互济活动,开展多种帮扶活动。三是保障困难员工子女教育权。要建立完善困难员工子女就学基金,形成帮扶困难员工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困难员工子女在工会的帮助下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困难员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工会要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先要强化自身的维权能力。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加强对工会干部的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工会干部学习考核机制和学习培训制度,促进工会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造就一批熟悉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劳动保障、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工会干部,提高为员工说话办事的本领,树立工会在单位中的地位和权威。二是要不断提升工会的工作水平。工会要确立正确的维权观,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维护好员工的具体利益;在活动方式上要在搞活基层、服务员工上下功夫,坚持深入基层组织员工、广泛动员员工、真心依靠员工、热情服务员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凝聚各层次员工;在工作方法上要在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体制上下功夫,要从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感知、了解、掌握员工的具体需求,并把这种需求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为员工提供个性化、优质的维权服务。三是要努力扩大工会的影响。工会工作的社会化是扩大工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工会要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作为,就要注重协调好与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工会内部的各种力量,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合作。
五、明确工会组织出力点,加强工会工作渗透力度
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工会和没有工会大不一样,工会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大不一样。而作用发挥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在于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定位把握的准不准,切入的够不够。因此,工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努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工会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关键环节上,要按照政策制度,做好源头参与,事先介入工作,把可能产生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况,化解在可调节的范围之内。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依靠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常态化,要制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计划,做到细化和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员工广泛参与的局面。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员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要加强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同时还应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进一步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化,工会仍需花大力气探索研究和实践协调劳动关系新的有效形式和机制。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结构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员工是单位发展、壮大、稳定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通过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可以积极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劳动关系和谐,实现劳资双赢为目的和手段,正是工会的出发点。工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做到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员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到工会的周围,维护好他们的各种权益。
社会和谐,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达到“和谐 7
相处”,就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化解劳资双方的矛盾,营造和谐氛围,从而使社会和谐的基础得到巩固。在和谐社会里,劳动关系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也难以和谐。所以说,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出力点已经明确,那就是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这对员工来讲,是互惠互利的好事情,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因此,工会就是要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职尽责作出贡献。
总之,工会不仅要动员职工针对当前的形势需求,搞好自身学习“充电”,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组织各种技能培训班,让职工在培训中得到技能上的提高和充实。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光有工会单方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它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开展活动上,工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争取行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更多的人、财、物的投入,为造就知识型员工、构建和谐型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做到“六个必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做到“六个必须” ———五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最鲜明特点,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度过“十一五”时期,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回答着“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正是由于发展观所具有的发展哲学的特征,决定着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以及对于发展实践的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按照五中全会和《建议》的要求,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纳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就是要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平稳性,避免大起大落。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问题。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真正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环保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这“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前五个“必须”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导向,明确了宏观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国际贸易和投资、城乡和区域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及社会发展等主要领域的大政方针,第六个“必须”则提出了实现上述政策导向所必须采取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我们要按照“六个必须”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做到“六个必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做到“六个必须”
———五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最鲜明特点,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度过“十一五”时期,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回答着“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正是由于发展观所具有的发展哲学的特征,决定着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以及对于发展实践的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按照五中全会和《建议》的要求,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纳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针,就是要做到“六个必须”: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平稳性,避免大起大落。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问题。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真正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环保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这“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理解。前五个“必须”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导向,明确了宏观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国际贸易和投资、城乡和区域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及社会发展等主要领域的大政方针,第六个“必须”则提出了实现上述政策导向所必须采取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我们要按照“六个必须”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
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