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作文
转圆盘
今天,妈妈跟我说;“芝强呀,跟你玩个游戏吧!”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了一根指针。纸板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妈,游戏规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游戏规则很简单: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一个数。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
我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输。“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问。妈妈说:“你自己动动脑筋吧!”于是,我绞尽脑计,终于想明白了:单数+双数=单数。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双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单数。所以,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下下一个数结果都是单数。因此,以这个规律,妈妈每局都会赢。
虽然今天只是和妈妈玩了个游戏,我却从中学到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是一个学习的活源泉啊!
第二篇:数学作文
我的数学心灵鸡汤
——记学习初等几何研究的感受
读了《心灵鸡汤》这本书后,里面有许多有趣而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让我对人生旅途有了许多的感悟。而自从接触了《初等几何研究》这门课程后,我发现了我数学旅途上的心灵鸡汤。
我很喜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的三种人生境界。而学习初等几何研究,我在这门课程中也读到了这三种人生境界。所以,正是初等几何研究,让我重新燃起了我坚持在数学旅途上行走的激情;让我在数学旅途中感到迷茫时,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数学旅途中感到孤独无望时,给了一份心灵鸡汤,让我对数学充满了勇气和希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风起叶落,何等的凄清,登上高楼,极尽视线,却不见伊人,无限惆怅。这这正是我学习了两年数学最真实的诠释,也是我刚开始接触初等几何研究的感受。在数学旅途上,我的信念被迷茫的狂风吹散了,我的双眼已看不清了前进的方向。初等几何研究刚接触你,我该如何读懂你,你让我感到惶恐不安,害怕你让我感到更加的孤独无望,感到更加的迷茫。所以刚接触初等几何研究,我读到了这第一种人生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你,念你,何等辛苦,人也瘦了,脸色也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何等执着。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初等几何研究,我的双眼渐渐的看清了数学旅途前进的方向。每一个几何难题,它都蕴含了几何的美,数学的美。在复习近平面几何知
识时,我看到了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定理,性质。有些知识自己在以前的学习中理解的太肤浅,比如三角形的四心,以前自己只是知道这四心,但从来没有归纳想过其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证明方法,还有四点共圆的运用,以及蝴蝶定理的运用,证明等等。学习了初等几何研究,让我有了对这些知识探究的更深的兴趣,我坚信自己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几何美,数学美。即使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我都要一探究竟。用更深邃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无论再难,我都要坚持。就像汪国真说的“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通过探究这些几何所蕴含的数学美。我读到了这第二种人生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你在哪呀,你在哪呀,原来要寻找的你并不是在喧嚣的闹市,众目睽睽之处,不经意,猛回头,发现你在那被人忽视的灯火摇曳的角落呀。学习了初等几何研究,加上自己的坚持与老师的指导,让我知道该怎样用更深邃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几何的美,以前只知道做这些几何题目,根本就没归纳总结,有时候只是知道这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该这么做,学习了初等几何研究,知道变换的分类,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变换去解题。有时很多涉及求面积,证明比例相等、线段相等等题型,尝尽各种方法,都无思绪,现在学习了初等几何研究,打开了思路,指明了航向。充分的展开想象,合理利用特殊,精心的进行类比,著名几何定理及应用,给了我寻找几何美的思想,再结合自己的对几何知识的掌握,让我最终能发现每一道几何难题中所
蕴含的数学美。这些思想是我在寻找几何之美这个喧嚣的闹市中所隐藏的“伊人”,而各种几何解题思路,以及各种解题技巧的分类,都是在这些思想下才能充分运用的。几何的美,就像一杯茶,不断地品尝,才能感受得到。学习初等几何研究,要我知道该怎样品这杯茶,让我知道到该如何寻找数学之美,几何之的思想正是我在几何之路,数学之路上的罗盘,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不再孤独无望,它才是真正的“伊人”。学习初等几何研究,我读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初等几何研究让我读懂到了三种人生境界,让我在数学之路有了方向,同时在寻找几何之美时体会到了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让我真正感受了数学之美,我相信自己会在数学之路上快乐且坚定的走下去,我相信我会走的更远,方向更明确。因为我拥有一份数学“心灵鸡汤”,它就是初等几何研究,这是我学习初等几何的感受。
学号:2010060311
姓名:何营
学院:数软学院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四日于川师
第三篇:数学作文300字
数学作文300字
数学作文300字:上楼梯的学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第一小学205班 沈依诺
>我的妈妈一点也不胖,却整天喊着要减肥。这不,吃饭吧,只吃一点“猫饭”;上楼吧,好端端的电梯不乘,偏要爬楼梯,要知道我家可住在14层啊。
今天,妈妈又要爬楼梯了。“你妈妈从1层爬到2层用了10秒,那么,她从1层到14层需要多少时间呢?”爸爸考我。我一听,便脱口而出:“14x10=140(秒),太简单了。”
“你上当了!你妈妈每爬一层,即一个间隔是10秒没错,从1层到14层到底有多少个间隔呢?你再好好想想。”爸爸轻轻拍着我的脑袋。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扳起了手指头:1层到2层,1个间隔;再从2层爬到3层,又一个间隔;再从3层到4层,又一个间隔„„原来从1层到14层只有13个间隔。应该是13x10=130(秒)。
“噢!是130秒,不是140秒。因为1层不用爬,所以从1层到14层只有13个间隔。”我尖叫起来。
“对了,层数-1=间隔数,你可要记住了。”爸爸哈哈大笑。
原来,上楼梯也有学问。
(指导教师徐琦)《数学作文300字》
第四篇:纳米技术 数学作文
纳米人类又一个“神话”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征服自然和不断攀登科技顶峰而前进的,纳米技术也是如此。20世纪50年代末,物理学家开始认识到“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制造物品的可能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纳米技术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1990年IBM公司使用扫描探针移动35个原子,组成了IBM三个字母,创造了人类最“微乎其微”的伟大奇迹,纳米神话令世界震惊。随后,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各个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发展战略,投入巨资抢占纳米科技战略高地
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东西?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计量单位,从宏观的角度上看1米等于100万微米,而1微米等于1000纳米;从微观上看,纳米是描述原子、分子等尺寸及其距离,1纳米仅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纳米。纳米小得可爱,却威力无比,它可以对材料性质产生影响,并发生变化,使材料呈现出极强的活跃性。科学家们说,纳米这个“小东西”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震憾,会比被视为迄今为止影响现代生活方式最为重要的计算机技术更深刻、更广泛、更持久。
纳米技术应用广泛
也许你觉得纳米技术离你很远,但它已经悄悄地确确实实地来到了你生活中,纳米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日本的8mm摄像机的生产,抗菌除臭冰箱、洗衣机、高性能彩打墨粉等,都是采用的纳米技术,如果在分散的纳米分子材料上经过特殊处理,再运用到纤维物体上,那么衣服就可以不粘油、不粘水,由于纳米分子非常非常小,它不会影响纤维物体的透气性和清洗效果。
第五篇:数学作文六年级
数学作文六年级
数学作文六年级一:一张纸与一座山
湖南省岳阳市朝阳小学六年级 罗睿龙
一张纸如果对折几十次、上百次,会有多厚呢?几十米?几百米?对折多少下可以有一座山那么高呢?
我们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一般不会超过0.08毫米。假设纸的厚度为0.05毫米,对折1次是0.1毫米,对折2次是0.2毫米„„依此类推,对折10次就是5.12厘米„„
我忽然想到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在围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2粒米,第二个格子里放4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8粒米„„每一个格子里的米是上一个格子里的米的2倍„„依此类推,米最后能够堆成一座小山。
折纸的计算方式不也和这米的计算方式一样吗?我又开始算起来。折1次0.1毫米,折2次0.2毫米,折3次0.4毫米,折4次0.8毫米„„折12次2分米„„折22次20 9米„„折28次13421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4500多米,真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啊!
数学作文六年级二:座位在哪里
湖南省岳阳市朝阳小学六年级石鸿华
期末考试时,我们班上的同学被分在两个考场。每个考场都是6排7座,42个座位。我们班共有74人,第一考场坐1至40号共40人,第二考场坐41号至74号共34人。
我们开始找自己的座位了。
胡诗豪问: “方老师,我的座位在哪里呀?”
没等方老师开口,喻哲就说话了: “胡诗豪,你怎么不一个一个地数呢?”
“数?你们不知道用除法算啊!”陈玉婷在一旁说。
一听到可以用除法计算,正在数座位的胡诗豪停下来,忙向陈玉婷请教。
“你是多少号?”陈玉婷问胡诗豪。
“37号。”
“你是37号,用37除以7等于5余2,5加1等于6,你的座位是第6排第2座。”
胡诗豪跑过去一看,课桌上果然写着37号。
我是14号,14除以7等于2,难道坐在第3排?可也没有第0座呀?对了,干脆把答案改为1余7,座位是第2排第7座。我走到座位上一看,果然如此!
第一考场的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第二考场的陈迅正在找座位。他是60号。我算了半天,也没有算明白,就和陈迅一起问方老师。
方老师说: “第二考场是从第41号开始的。所以要减去40再计算。”
陈迅是60号,应该用20除以7等于2余6,他的座位应该在第3排第6座。很怏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数学作文六年级》
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