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965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前景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前景
学
号
姓
名
院
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前景
摘要:当前,由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更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它是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的产物,又是全球化浪潮强大的造势引擎。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状传播整体。如何满足人们对信息更多的、随时随地的需求,如何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成了传播者思考的命题。本文研究了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新媒体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前景和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新媒体;发展前景;网络。
Abstract:At present, driven by new media revolution is not on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a industry,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social various aspects.It is a result of globalisation driven and globalization, a strong rally engine.In the new media platforms, the world is becoming a re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s a whole.How to meet the demand of information more, anytime, anywhere, how to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services become communicators proposition.This paper studies the big data age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 the network,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network media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Big data;New media;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The network.目录
前言.......................................................................................................................................4
一、大数据时代的产生与发展..............................................................................................5
(一)大数据时代的现状...............................................................................................6
(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5
二、网络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6
(一)网络新媒体概念和特征„„ „ „ „„ „ „ „„ „ „ „„ „ „ „„ „ „ „„ „ „„ „6
(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 „ „„ „ „ „„ „ „ „„ „ „ „„ „ „ „„ „ „„6
三、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新媒体产生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7
(一)对内容组织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对报道方式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8
(三)对运作流程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8
(四)对经营模式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8
(五)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8
四、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前景.........................................................................10
(一)大数据构建的用户体验分散传统传播中心.....................................................10
(二)在整合“社群化”的同时更加重视“个性化”......................................................11
(三)“云计算”进一步挖掘新媒体应用......................................................................11
(四)大数据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基础.........................................................................12 小结.........................................................................................................................................12 参考文献.................................................................................................................................13
Catalogue
Introduction.....................................................................................................4 First,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large data...........................................4(1)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ig data age...................................................................5(2)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new media status quo........................................................5 Second, the network of new media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6(1)network new media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6(2)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new media status quo.........................................................6 Third, on the impact of network new media era of big data.................................................7(1)the impact on the content organization......................................................................7(2)the impact on the the reports way..............................................................................7(3)the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process...........................................................................7(4)the impact on the business model.............................................................................8(5)the impact on the mode of thinking..............................................................................8 Fofth,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the era of big data...............................9(1)large data to construct user experience 10 scattered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10(2)in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personalize”....10(3)further use of the new media 11 “cloud computing”..................................................11(4)big data a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11 Summary.............................................................................................................12 Refrerens............................................................................................................13
前 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我国的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活力。同时,也带动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新媒体通讯技术的更新,具有交互特征的社会化交友软件不断出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信息伴随着新媒体产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加着。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中所说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统计能达到约1.2泽字节,其中非数字数据占不到2%。当今的大数据意识尚未真正进入我国新媒体的应用当中,普遍只知道数据很多,但却不知数据用在何处。尤其,移动互联网手机的普遍应用,甚至有人说手机已成为人的一个电子器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摄像装备、感应器件的应用使得人体器官功能增强,利用移动互联网将各种新媒体链接在了一起,这是前所未有的。自信息传播出现以来,人类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就受到同时代传播技术的深刻影响:纸张和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后,近代报纸才有了诞生的可能;无线电子技术发明后,电报、电视才相继出现,使得声音、画面的传输成为现实。在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后,科技进步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影响传播媒介,更是作为一种生产力促进着传播模式的改变。现代生活,信息量急剧膨胀,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简陋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何满足人们对信息更多的、随时随地的需求,如何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成了传播者思考的命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随之诞生。
一、大数据时代的产生与发展
(一)大数据概念和特征
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庞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可以容忍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抓取、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它的数据规模和转输速度要求都很高,一般单个数据集在10TB左右,其结构不适合原本的数据库系统。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其主要特征为:
第一数量非常大(Volume),数据量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今天的数据有90%是在过去两年中产生的,而在未来的8年中间,我们预测数据将达到35ZB,今天我们还没有任何一台机器能够存储1ZB的信息。
第二是速度(Velocity),不光是数据产生的速度大,还包括它需要被集成、处理以及分析的速度,也要相对应地提高。处理速度快,数据处理遵循“1秒定律”,可以从各类型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信息,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我们想象一下当数据像流水一样滚滚而来,它需要实时、半实时处理,需要接近于零延时地处理,我们怎样在这个过程中获取这样的信息,这些对我们今天的计算模式、软硬件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第三是多样性(Variety),今天的数据来源是多样性的,有自然语言的来源,有多媒体的数据,这样多元性的数据源决定了数据种类也是多样性的。现在的数据不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多类型的数据。我们有传统的关系型数据、结构化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等。今天面临的挑战更多是解决非结构化数据,挖掘这些信息的价值。
第四是真实或准确性(Veracity),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高低与数据总量成反比。以网络视频为例,1小时的视频,可能其中只有一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数据有价值。怎样能够保证我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微博,我想明天买一个iPad,这个信息准确吗?如果说我发的IP地址不是来自于成都,而是来自于北京,是不是能够意味着我在成都将会有一个潜在的iPad客户呢?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今天大数据的产品技术和能力,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发现这样的不确定性呢?这同样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的现状
“大数据”一词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2011年提出的:“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存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其“大数据”论首先对商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始出现以精准营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方式;如卓越、亚马逊、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主动推荐客户需要的产品,从而定制个性化推荐服务。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使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已经不再是媒体人的专利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联网的网民和各种电子记录设备散布在各个角落,新闻的时效性也大大提高,当今最具时效的新闻来源已经从以前“到现场”的人转变为“在现场”的人。其次,从媒体报道内容上看,新闻评论强调原创、深度、数量有限,在大数据时代容易被海量的数据所淹没。每天每个网民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视频、音频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在这些海量的数据面前,媒体的新闻报道是重要数据,但同时也是少量的数据,媒体如何生产、收集大量的、重要的数据是当下无可避免的挑战。此外,从媒体从业人员来看,记者编辑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使用文字、图像的能力,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熟练的运用各种新型的终端设备平台。
二、网络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新媒体概念和特征
“新媒体”这一概念被提及的十分广泛,而相关的定义也是非常多的,而“新媒体”本事是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兴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数字化的融合以及相关发展历程中都体现出媒体本身在对网络社会化去求上体现的适应性。网络新媒体就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充分体现着新媒体快速滚动更新和随时推进的概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媒体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报纸写什么,读者就只能读什么;广播说什么,听众就只能听什么;电视播什么,观众就只能看什么,受众很少能主动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根本无法和媒体互动。而新媒体则不同,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尤其是因特网具有连接网上任何用户、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功能,用户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广泛的沟通,从而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交互式的双向交流。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可以使新闻信息更加迅速、便捷的传播到更广的范围。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人为管理因素的限制,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所发布的每个内容理论上都是面对全球所有的使用者的。就传播者而言,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这使得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
第二是个性化。由于计算机网络把单向的传播变为双向乃至多方位的交流,通过联机网络,只要拥有一台信息处理机和一台调制解调器的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提供者或报道者。这样新闻报道便成了个人行为,即所谓“人人即媒体”,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这种“全民DIY”式的信息与思想的传播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彻底颠覆,使新媒体内容传播模式呈现多根网状,原创性日益增强。新媒体已经涉及和全面展现了人类现有的所有文化形态,并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个性化的精确传播,这种个性化的范围完全可以缩小到单个个体,使得“个人化精准传受”一词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分众时代新媒体的代名词。
第三是复合性。以往的传统媒体传递的信息符号较为单一,而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不仅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还包含视频、音频、动画等,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新媒体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其信息发布具有海量特征,并能同时结合声音、图片等信息,使发布的信息内容更丰满生动。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帮助传统媒体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
第四集成性。集成性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多样性特点。它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于一体。如:计算机网络媒介=电子报纸+电子杂志+交互式电视+交互式广播+电子图书馆+……其形式的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网络和数字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是主要的传播载体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都既能进行文字的传播,同时又能进行视频和声音的传播,并且还能把文字、视频、声音存储下来,为受众提供闲暇时的信息消费。新媒体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大众媒体界限分明的媒体类型区分在新媒体阶段将不再具有意义,“复合信息”将在新媒体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影响一个时代的发展,淘汰旧的工具。但是对于目前的现状而言,新媒体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新浪微博。曾经在2011年扛着“自媒体社交媒体大旗”的微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一种无可匹敌之势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当中。它给受众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发声”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由于充分明确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已经逐渐胜过微博的地位。在微信引领潮流之后,也不断出现了陌陌、米聊等这一类的社交软件,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结局也可能还是一样。竞争会导致传媒行业迅速的发展。但是,当竞争超过一个标准后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当新闻成为一种商品时,消费是一种习惯,移动互联网业是一种消费、一种习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笔者认为,新媒体目前所面临的是百家争鸣、一派繁荣的局面。
三、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新媒体产生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开始挖掘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在新闻的编写、形式、内容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化。大数据的来临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在新闻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机遇与挑战,网络新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在摸索中前行。
(一)对内容组织的影响
在传统媒体中,内容是由记者、编辑通过采写、编发等流程传递给受众的,是经过审慎选择和处理的,是单向的、给予式的。但在大数据时代,这种内容的组织与传播方式遭遇了极大挑战。从自媒体的情况看,大部分原发性信息都来自不可预料、不可捉摸的个体,这些信息多数是未经求证的、片段的、有个人视野局限的即时印象。虽然它们有这些局限,但由于是现场的、即时的、未经处理的,同时又是在网络上遥相呼应的,因此具有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时效性和鲜活性,能够给受众留下传统媒体难以取代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致命的冲击。
(二)对报道方式的影响
传统媒体对报道内容的处理,有不同的题材和体裁要求,甚至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表述方式的要求,因此给受众的印象是中规中矩的,或者说是程式化的。在大多数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缺乏亲和力的,与受众有隔膜的。而自媒体的传播根本就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由于传播者没有约束,因此可以用他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传播想要告诉别人的信息。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又会与他人发生在线沟通,因此相关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可能随时发生改变。这种随意的、个性化或私人化的传播方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传统媒体无法复制的。
(三)对运作流程的影响
传统媒体有严格的作业流程。从采写、编辑、审校、签发,有相应的程序要求。这种作业程序保证了信息产品的质量,但也容易对鲜活的内容造成损耗。尤其当相关流程的作业人员受到专业限制,或者受到某种利益关联方的影响,容易对信息的处理戴上有色眼镜,造成信息传播的片面化甚至是误导性传播。而自媒体的传播由于传播者没有必要做这种程序安排,因此多以随机方式或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传播相关信息。这其中,对传播者可能产生制约的主要是他的知识素养。他也许是一个搞笑的人,传播的是滑稽可笑的东西,但其传播效果并不一定差。这一点是传统媒体难以适应的。
(四)对经营模式的影响
传统媒体的经营主要依靠发行量或收视收听率以及商业广告来维持。发行量或收视收听率的大小与内容有关,有时候也跟特许经营权有关,而商业广告的多少则与发行量或收视收听率有关。另外,传统媒体作为一个机构,虽然内部有采编与经营的分工,但是对外仍是一个整体。而自媒体的出现完全颠覆了这种经营模式。自媒体首先寄生于一个利益不相关的平台。它的信息传播与平台无直接关系。这就有了平台运作的概念。比如,新浪微博等就是一个平台。而它的点击率和广告投放,在平台、传播者、广告商之间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关系。这种松散的利益结构为自媒体的经营留下了充满想象的盈利空间,因此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五)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主要是对传统新闻观的冲击。在传统媒体看来,真实、准确、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还有一条就是“喉舌”论。把这几条联起来看,是有内在矛盾的,也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怎么评估真实准确?如果离开对新闻事件相关方的全面了解以及在报道上的对称性和平衡性,很可能从局部看是真实的,但在整体上有可能扭曲了事实。而自媒体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同时也表明了它的局限性,但由于有多个个体从不同侧面来反映新闻事件,因此可以丰富人们对事件的了解。另外,由于每个自媒体的角度不同,正好可以反映不同利益关联方的态度,从而还原真相。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在无形中对传统新闻理念也构成了挑战。
四、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前景
现代生活,用户终端变得日益丰富,要求服务商提供全面的系统服务,提高用户的粘度、增强用户体验,手机终端、平板电脑、Kindle等终端的使用,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要求服务商提供更加个性、优质的服务,而这些服务的提供正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可以预见到,中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大数据市场。很多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在大数据上布局,包括阿里系的马云提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要的战略方向,百度也提出了以数据为核心的金融武器。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所谓新媒体,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传播多中心、数据化、在兼顾社群化的同时强调个性化等特点在大数据开发的背景下被进一步凸显,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大数据构建的用户体验分散传统传播中心
传播层面上的多中心化趋势更加明显。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来说,新媒体有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趋势,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这种趋势得以放大,正是因为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各种终端、平台才会层出不穷,使用户在意见的表达和信息的发布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分散了传统的传播中心。正是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才使传受双方的身份转变成为可能,同时完成了传播组织的组建,最常见的应用平台微信,在微信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公众平台将自己经历到的或看到的信息直接分享到其他用户手中,成为传播中心之一。
(二)在整合“社群化”的同时更加重视“个性化”
新媒体所强调的“社群化”进一步整合,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留下的“蛛丝马迹”得出每个用户的爱好、兴趣,为他们推荐适合自己的社群,正是因为大数据的出现,各种社区、自由论坛将受众连接在一起,形成牢固的人际互动网络。同时,大数据使得新媒体在兼顾社群化的同时尤其强调个性化,强调提供多样的信息,既有普适的大众化信息,又有针对每个个体的个性化内容。现在大部分新媒体平台或应用都在探索这方面的发展,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就是地理位置的应用。例如浙报集团旗下的新媒体战略投资机构传媒梦工场投资的“优微”项目,也是对个性化的有益尝试,“优微”是一款微博排序工具,“优微”开发团队通过对每个用户的微博行为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个人独特的信息需求DNA,根据这个DNA,将用户关注账号的微博内容进行重新排序,优先展示对用户更有价值、用户更加感兴趣的微博内容。
(三)“云计算”进一步挖掘新媒体应用
建立在一定的数据转化、传输、挖掘、处理技术之上的新媒体,因大数据的云计算能力而得到进一步挖掘。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大数据在新媒体的应用就是Klout,它是根据你是否有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更新频率、内容是否被人赞、评论数、转发数等指标,基于一套数据挖掘的算法来给你打分。国外已经有一些航空公司和奢侈品商家,甚至是软件供应商会依据客户的Klout分数提供差异化服务,比如允许Klout分数超过某个数值的客人进入VIP候机厅,或者提供软件投诉优先处理服务等。这些商家认为Klout的分值从一定程度上先帮他们捕捉到了某部分有价值的客户。
(四)大数据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基础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的核心资源,数据不仅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也成为了解受众的依据,通过数据对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符合受众需要的新闻报道,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服务因大数据最终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提升了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地位,一家名为Narrative的公司,拥有大约30名员工,运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大约每30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2011年用该算法收集相关信息写出了大约40万则的新闻报道,2012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50万。但是,大数据在促进新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引发出了深层的隐私问题。受众享用“大数据”带来的“福利”的前提,是贡献自己的文件、数据甚至隐私。但谁能保护用户的隐私呢?这是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可以这样说,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与钱一样重要、一样需要安全和保障。笔者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否允许用户自主决定使用信息搜集功能至关重要,同时,如果说根据这些搜集的数据能够准确地标识出来现实世界中唯一的某一个个体,比如说他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这些属于信息隐私。如果根据数据无法标识出来具体人,并不构成用户隐私。
小
结
由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更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它是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的产物,又是全球化浪潮强大的造势引擎。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状传播整体。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精准传播等特点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全民DIY”既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颠覆,同时也是新媒体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将因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与传统媒体的互利共赢而愈发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 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1.[3]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4]盛雪,《探讨全媒体时代下新旧媒体的融合》[J].《新闻传播》,2014(1)
[5]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6]杨帆 安岩 王蕾:《浅析科技与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关系》[J],《才智》, 2012(6).[7]徐子沛:《大数据》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8]高鹏:《当新媒体遇到“大数据”》[J],《广播电视技术》,2012(10).[9]赵国栋:《大数据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及投资方向》[R],《国金证券》,2012(4).[10]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05).
第二篇: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网络新媒体营销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购物强势崛起冲击着传统商业,互联网也成为了继报纸、电视后快速兴起的又一大新媒体,所以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兴起之际网络营销也应运而生。
一、网络新媒体
(一)、何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具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IPTV等。
国内外有一些较为典型的新媒体的定义。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至40多年之前,1967年戈登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新媒体”一词就这样在美国普遍开来,很快扩展到全球。
一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作两种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新媒体”的广义定义为: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媒体”的狭义定义即为“新兴媒体”。
(二)、新媒体新在何处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媒体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方式的转变、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话语权的解构与转变。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的数字化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传播方式。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即人类的生存方式。”“当无数产业扪心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前途将如何’时,事实上,它们的前途归根结底要看它们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而新媒体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2、互动性
提及新媒体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新兴,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极易进行角色转换,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可以畅所欲言,及时反馈,使媒体得以与受众在互动中同声同气。
3、个性化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种新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令信息的传播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受众也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操控权,受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选择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制信息。所以,新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受众个性化”的时代,传统媒体中具有“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变为主动寻找和制作信息的用户,这是一个基于用户个人建立起来的双向交流的系统。
(三)、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优势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于1969年起源于美国,经历了从军事运用到全面商业化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列文斯通提到:“网络带来的新气象,在于它结合了互动性以及那些对大众媒介来说是创新性的特征:没有限制的内容范围,广大的受众规模以及表现出传播的全球性本质。”网络作为新媒体有其自身优势:
1、交互性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多人对个人,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是指信息接收者通过使用网络上寻找信息的活动,例如浏览网页和远程通信等;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如电子邮件;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少数人、个人对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网络在线闲谈、多用户游戏等;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如新闻讨论组、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在第一类中,用户只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而在后三类里,用户很有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或交流者。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最突出的变化即为“受众”不仅仅是指大众,也可能是个人,“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发布者。
2、分众性
互联网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化。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引起了用户分化。它将目标受众按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专业程度等标准划分为一个个群体,从而有针对性为这些不同的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所以说,这是具有小众化倾向的传播。由于媒体生存与发展必然与受众群体数量密切相关,所以每个受众群体仍然保有一定数量。
3、复合性
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突破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单一性,互联网传递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完全融合。其复合性也充分体现了传播形态的多样性特点。它将报纸、电视、广播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基于一体,其形式的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各种接受终端,各种传输渠道,各种信息形态整合一起,从而保证用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进入新媒体网络。
二、网络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已经走出了商业化的步伐,他们所独具的营销模式,已经显露出来无限的商机。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让其尚无法实现更快的飞跃。而在新媒体的不断挖掘和完善下,新媒体营销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够在互联网商业大潮中形成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商业和营销空间。
新媒体营销已经开始逐渐的成为现代营销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一系列在高新科技承载下展现出来的媒体形态,被现代人们称为新媒体。
由于技术不断革新,在媒体领域里总有很多争论,每种媒体都争着说自己是最有效的广告媒介。互联网已经成为营销者的必争之地。互联网已经从电脑迷的专用工具转变为营销者的创意舞台。
互联网如何与其他媒体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是营销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2004年夏天,Yuhmiin Chang和Esther Thorson在《广告期刊》(Journal of Advertising)发表了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比较了不同媒体组合的效果,其中包括电视的单独运用、互联网的单独运用以及电视与互联网的联合运用。此项研究发现,电视与互联网联合运用的效果最好,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1.在消费者中赢得更多的关注; 2.广告传递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相信; 3.消费者更加认同广告产品。
2005年6月,Nigel Hollis 在《广告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回顾了在过去的10年间互联网广告如何建立品牌。Hollis指出,消费者上网的目的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对于互联网广告的关注度以及反应,而这种影响又会随着消费者处于不同的购买阶段而改变。例如,消费者可能处于打算购买、正在购买、已经购买或者没有购买打算这四种情况。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品牌不同程度的感知也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关注和反应。Hollis在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试验以及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互联网广告和传统的广告媒体一样可以建立品牌资产。
三、新媒体营销手段(结合案例分析)
新媒体凭借其广泛的受众、快速的传播速度成为目前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柯震东更是凭借新媒体扭转了自己的公众形象。那么如何做好新媒体营销呢?只需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1、正面八卦——新媒体的趣味原则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在情感上与受众人群走得更近,这就是所谓的“接地气”。因此新媒体的内容营销很大程度上都带有娱乐化倾向,俗称“八卦”。八卦也有正面、负面之分,吸毒就是负面八卦。扭转形象需要正面八卦,比如恋情、婚姻。
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严屹宽与杜若溪的婚礼。宣传阵地是新浪微博。2013年4月严屹宽求婚成功,七夕前严屹宽晒结婚照。随后二人婚纱照曝光、杜若溪微博发誓减肥穿婚纱、今年1月婚礼踩点、3月好友在微博晒出二人婚礼请帖。微博俨然成为二人的宣传阵地。引发网友长达1年的讨论。
2、发放福利——新媒体的利益原则
新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资讯、信息、功能、服务、物质利益,甚至是心理上的满足。以上这些都算是利益。没有利益,新媒体将寸步难行——新媒体利益原则。柯震东如何利用利益原则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演艺事业?可以向杜蕾斯讨教一下经验。
前两年,杜蕾斯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消息,大意是送出十份杜蕾斯魔法装,只要在微信回复“我要福利”就能参与活动。虽然活动很简单,类似微博抽奖活动,但是收到的效果十分惊人:活动推出2小时,就收到几万条回复。10份奖品换几万活跃粉丝,这笔账很划算!
3、粉丝经济——新媒体的互动原则
新媒体不仅仅是将信息送达受众人群,还要与受众交流,让受众成为粉丝,主动参与营销的互动和创造。粉丝经济,是互动原则的外在体现。作为新生代男神,柯震东并不缺乏粉丝,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发展粉丝经济。
利用新媒体平台产生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非陈坤、罗振宇微信平台卖会员莫属了。每月花18元就能看到陈坤的私房照、听到他说“早安”“晚安”,还有可能得到陈坤本人的回复。当时有消息称试水微信会员收费制的陈坤一天进账700万元。微博拥有60多万粉丝罗振宇通过微信“罗辑思维”卖会员,6小时收入160万元。新媒体让粉丝经济来得更猛烈!
4、展现差异——新媒体的个性原则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想要让受众产生“焦点关注”的满足感,就要个性化营销。传统营销环境下,个性化营销难度大,成本高,但新媒体时代,个性化营销变得简单、便宜。
可口可乐将新媒体的个性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去年可口可乐的昵称瓶首先在黄晓明微博上曝光,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随后印有网络流行语“小萝莉”“靠谱”“高富帅”“粉丝”的可乐瓶纷纷上市。可口可乐公司趁热打铁,还推出了私人定制瓶服务,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微博上昵称瓶定制活动发布不到5分钟的时间,售价20元的定制瓶订购数量就一路飙升至900个。柯震东以及其经济团队牢记以上四个新媒体营销原则,相信在经验丰富的柴智屏的统筹下很快就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四、新媒体营销对比传统营销的优势
1、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并有效互动。
2300年前的秦国都城,一个年轻人将三丈之木从南门扛到北门后,拿到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事先都不会相信的五十金奖赏。2300多年过去了,尽管历史已经随风远去,但徙木立信的典故流传至今。在这个典故的身后,是严明法令让秦国大治,而徙木立信则成为了秦国法令赏罚分明最好的营销案例。诚如当年的秦国,让其国人参与到新法的“营销”过程中一样,如今的营销人员也应该掌握消费者的主动权,让消费者来营销你的商品。
在新媒体之前,过去的营销方式是硬性推广,而新媒体营销则不同,新媒体使得与消费者沟通的互动性增强,有利于取得更有效的传播效果。企业要做的就是让目标用户参与,让品牌融于消费者的互动活动当中,融于口碑当中,形成另一种传播源,不断向下扩散。那么营销将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让消费者置身事外,他们将永远无法体味个中滋味,更无法成为营销的“病毒载体”。
在网络时代,泛滥的信息让人们的决策成本空前提高,简单的信息告知传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营销期望。因此,让用户成为你营销计划中的一部分,变成营销的“病毒载体”,一并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拼图,就成了每个企业都望穿秋水的期待。通过它,企业能够与受众实现更多的互动,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反馈信息。新媒体营销让消费者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这个崇尚体验、参与和个性化的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2、新媒体有效的降低了营销成本
新媒体不仅使企业宣传品牌的方式多元化,而且更好的降低了营销的成本。比如过去很多企业以为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一下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不停的建新网站和推广,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并具资源共亨。比如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在QQ上建立粉丝群,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互动有奖游戏。基本上这些都是免费的。
新媒体不仅提升低成本的平台,而且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很多品牌的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要花巨资去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你的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趣或有价值,就用帮你免费传播。比如某一信息,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到N个李四到N个王五到N个赵六,这根链条,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并且理论上可以呈现出倍数的病毒式传播效应。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消耗在从信息源到N个张三上,之后的传播链,可以让用户们自行完成。
多对多形式的“对话”所造成的N级传播,也是传统媒体的一级或者两级传播所相形见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些事情,在社会化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传播的速度令人惊讶—几乎达到了一夜之间传遍天下的地步。这种成本低但见效不错的传播模式,在当前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企业预算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尤其弥足珍贵。
3、新媒体提升了广告的创意空间
新媒体的发展使病毒营销、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精准营销、焦点渗透、事件营销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在社会化营销中,创意就是我们的弹药,新媒体营销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创意可遇不可求,但是一旦拥有了创意,并通过用户的参与,其整个营销的效果就有极大提升。
如果说营销是一杆火枪,那么只有平台而没有创意的广告,就好比只有瞄准镜,而没有弹药,仍然是毫无火力而言。而新媒体不断拓展新的营销传播方式和手段,正将弥补传统媒体创意枯竭的问题。通过新媒体这个载体,将更多创造性的元素融入整合营销传播当中,对于企业战略转型和整合营销传播的完善和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而创意经济自身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创意元素成为当今企业和产品竞争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4、新媒体能让用户帮你创造产品,并一起挣钱。
新媒体能引导用户创造产品,并分享利润。苹果公司的Appstore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苹果公司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编写的应用程序,并由平台来统一进行销售和下载。每成功出售一次,作者便会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于是,苹果公司和应用程序作者实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共赢。短短几年光景,Appstore中经过认证的应用程序就接近20万,总下载次数超过15亿次,其中,收费的应用程序平均价格约为2.85美元。正是凭借着Appstore中大量的应用程序和作者们自发的推广,苹果出售终端iPhone和iTouch才赚得钵盆满满。
让用户创造内容或产品,企业提供销售平台,与用户共同分享利润,在保证了产品的多元化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拥有了大量忠实、可靠的宣传者。他们热情而希望旁人认可,更加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向全世界公开,于是,能够展示其作品的平台或终端会倍受他们推崇,口口相传之下,企业成了最大的受惠者。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再没有比传播自己的内容还要有驱动力的方式了。新媒体能让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将一成不变的产品信息打上自己的烙印,进而再次传递,这样的效果更佳。更进一步讲,如果企业在传递过程中,因为用户的参与而获利,并慷慨地与该参与的用户来分享利润,那么这种共赢的模式,将会进一步提高营销的效果。
5、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体营销中,不管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比如你在微博谈论购买篮球的事情,那么系统会认定你有购买篮球的需求。而过一段时间,不管你是否在做进行篮球运动,系统都有可能为你定制耐克、阿迪或李宁等品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一切都基于人、账户以及关系网,所以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和被推理。
未来的消费是越来越强调个性的,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自己喜欢的商品或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工具能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顾客的需求。比如一个3G高额套餐的用户会是一个经常出差的高端商务人士;一个经常用Twitter唠叨今天又买了什么衣服的人,一定是一位追求时尚的潮人„„把握这些信息的企业就不再是对市场盲目扫射的“机关枪手”,而是一颗子弹达到一个目的的“狙击手”。
6、巨大的数据库营销宝藏
新媒体另一个好处,就是轻而易举的得到如此大量的用户信息。在我们看来,自己的信息只不过是交往时必要的谈资;但在网站眼中,用户就是精准的潜在消费者。目前的技术,完全有能力根据你的基础信息和实时交流内容,通过语境和语义的分析,算出你在哪方面有需求或有消费潜力。我们为了交到志同道合朋友或吸引粉丝,努力的给网站提交自己精准的个人信息,而且完全自愿且主动的。这包括:姓名、年龄、职业、爱好、工作等等,而我们在与朋友在线交流的过程中,无意间又透露了最近我们的行踪?烦恼和开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工作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最近想买一个ipad还是iphone?等等。这些免费而主动的行为,才是今天越来越尊重个人隐私的大时代背景下,各企业争压的资源和财富。
有人关心Facebook如何赚钱?如果你了解社交网站的优势,这些担心就会显得有些多余。因为Facebook拥有6亿精准消费者的庞大数据库,想不赚钱都难。所以Facebook如何赚钱或变现不是难点,问题是在于如何即把钱挣了又,不能太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7、企业主可以按照广告效果付费
新媒体使品牌传播和品牌建构更加精准有效。新媒体的“精准”,使得它可以大胆地宣布“按效果”收取广告费用,这在传统媒体的品牌传播中几乎不可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新媒体,也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实在难以评估。传统媒体在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品牌传播上,远远落后于新媒体。效果付费是大部分互联网广告形式的核心卖点。而在社交网络营销时代,这一点依然会沿用。无论是按点击、按展现、按粉丝数、按电话、甚至按照销售,一切都可以被记录,一切也都可以验证。
8、新媒体能有效的面对危机公关
企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可能存在所谓的“缺陷”,而且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就是信息分散,舆论极难控制。但是可怕的不是这些负面信息的存在,而是企业不懂得如何去解决并回应。
要清楚一点,虽然你不一定能管得住别人的嘴,但是你一定要在场。危机的初级阶段一般都是难以发现的“小火苗”,既然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可以让企业及时地去发现这些“小火苗”,那么为什么不尽早地扑灭它呢?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能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危机公关在某种意义上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权平等,除了媒介有发布信息的权力,公众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同样可以。因此,负面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持久而深远的。对此,新媒体可以形成完善而有效的公关模式,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积极与各类媒体展开合作,以应对突发危机。
五、小结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大趋势,企业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应用新媒体营销的形式,新媒体营销也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即使是传统类型的企业也应适时的革新营销模式,以免固步自封。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也是企业的契机,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宣传成本增大营销效果,而且只要做好精准的定位和投放,网络新媒体营销起到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参考文献:
1.人民网,《网络新媒体特点及现状分析》 2.百度百科,《新媒体营销》 3.三联网,《做好新媒体营销的方法》
第三篇:大数据时代下的生活方式
论文简介
本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如何使用大数据;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大数据在商业预测、体育领域、购物等方面的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了大数据带来的风险和隐私问题;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内容。
大数据时代下的生活方式
从2012年开始,大数据一次开始明显的受到广泛关注。通常“大数据”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信息时代下产生的海量的数据,这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如果要给大数据一个比较专业的定义的话,可以这样描述: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国际数据公司也给出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从大数据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强调数据的海量还流转。在我们现在身处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每打开一个网页,搜索一个关键字,网购一件商品,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海量的数据似乎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同时,即使在线下,我们随身穿戴的智能设备,比如手机、手环等,也在实时的上传数据到云端,网络互连也让数据更加方便快捷的流动。大数据到底有多大?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大数据中虽然蕴含着海量的信息,但其价值并不体现于此。数据之海量,包含着许多无用的信息,如何处理大数据,获得有用信息才能体现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大公司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大数据的“加工能力”,他们正在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提升自身的服务以及改善我们的生活。
大数据在商业制作的案例
2013年出品的美国政治题材电视剧《纸牌屋》受到广泛好评,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纸牌屋》的粉丝。然而一部《纸牌屋》,就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纸牌屋》的出品方兼播放平台Netflix在一季度新增超300万流媒体用户,第一季财报公布后股价狂飙26%,达到每股217美元,较去年8月的低谷价格累计涨幅超三倍。这一切,都源于《纸牌屋》的诞生是从3000万付费用户的数据中总结收视习惯,并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
《纸牌屋》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最终,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从受众洞察、受众定位、受众接触到受众转化,每一步都由精准细致高效经济的数据引导,从而实现大众创造的C2B,即由用户需求决定生产。
如今,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让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数据越来越多,海量数据再通过多维度的信息重组使得企业都在谋求各平台间的内容、用户、广告投放的全面打通,以期通过用户关系链的融合,网络媒体的社会化重构,在大数据时代下为广告用户带来更好的精准社会化营销效果。
大数据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再次捧得世界杯的奖杯。而在悄然影响绿茵场强弱较量的“大数据”,对德国队来说可谓功不可没。在世界杯比赛开始前,德国足协就与SAP公司合作,“私家定制”了一款名为“Match In-sights”的足球解决方案,用以迅速收集、处理分析球员和球队的技术数据,基于“数字和事实”优化球队配置,提升球队作战能力,并通过分析对手技术数据,找到在世界杯比赛中的“制敌”方式。
这款数据分析系统首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工具捕捉到球员跑动速度、位置、控球时间、防御范围、动作细节等大量数据,并传入数据库,随后,基于SAP HANA平台运行的分析工具可迅速对这些数据进行后台分析处理。据SAP介绍,在短短10分钟内,10名球员用3个球进行训练,可产生超过700万个可供分析的数据点,而SAP数据分析平台完全可对这些数据实现实时处理。
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德国队教练可以迅速评估比赛状况、每个球员的特点和表现,球员的防守范围,对方球队的空挡区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教练可以更有效地对球员上场时间、位置、技战术等情况优化配置,以提升球队表现。
与此同时,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德国队还利用这一工具对对手的技术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涉及对手球队的几乎所有方面。德国队教练组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对手确定相应战术,从而提高了球队获胜的概率。
大数据在购物方面的应用
经常在浏览购物网站的用户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人打开同一个网址,显示的内容却不一样。这是由于用户之前在访问购物网站时留下了一些数据,购物网站通过收集大量的用户留下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针对用户的喜好向用户推荐有用的商品。不同的用户喜好不同,商家会根据用户不同的喜好推荐不同的商品,所以当不同的人打开同一个网址时显示的内容却不相同。
这种案例不只是发生在互联网上,在线下的商店中也有类似的应用。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尿布和啤酒”的故事:在美国沃尔玛超市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摆在一起出售。但是这个奇怪的举措却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双双增加了。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连锁店超市的真实案例,并一直为商家所津津乐道。对于这种现象有这样的解释:美国的妇女们经常会嘱咐她们的丈夫下班以后要为孩子买尿布,而丈夫在买完尿布之后会顺手买回自己爱喝的啤酒来犒劳自己,因此这就增加了啤酒和尿布在一起购买的机率。
发现这种现象的超市是通过对一年多原始交易数字进行详细的分析,才发现了这对神奇的组合。
大数据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的应用不仅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其对改善大家的生活方面也是功不可没。以前在浏览购物网站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会不知所措,而在网上的商品更是海量,选择依据自己喜欢的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现在根据分析大数据生成的商品推荐功能,大大节省了用户搜索心仪商品的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近些年,美国谷歌公司通过使用搜索的数据来预测实时流感动态对流感传播的预测。研究显示,结合传统监测方法和大数据,可以预测美国未来1周的流感感染情况。这一发现可能影响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预防和流感暴发控制。这种利用大数据对传播性疾病的预测可是让我们防患于未然,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2014年04月04日,百度上线了一款新的大数据产品“百度预测”。这款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对经济指数、疾病、高考、城市、旅游景点、体育赛事、电影票房等方面进行预测。通过对高考情况的预测,可以让考生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通过预测旅游景点,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佳的出行方案。这些应用十分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大数据带来的价值。
大数据预测带来的问题
一、风险问题
由于大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否真的有用?如何有效的区分有用数据和干扰数据?这些问题不禁会让我们担心,从这些杂乱的数据中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否真的可靠。
2008年,谷歌第一次开始预测流感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前两礼拜预测到了流感的爆发。但是,几年之后,谷歌的预测比实际情况(由防控中心根据全美就诊数据推算得出)高出了50%。据分析,这是由于媒体过于渲染了谷歌的成功,出于好奇目的而搜索相关关键词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数据的扭曲。如果根据这样的数据分析出的结果必然大大的偏离实际,做出错误判断。
二、隐私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数据能够更容易获取和更广泛传播,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却难以察觉,侵犯后果愈加严重。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数据的膨胀、开放以及高速传播。借助强大的搜索引擎,许多希望被各种利益团体得到的信息,当然包括个人信息,都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轻易获取。可是,与获得和传播个人隐私的“易”相比,若想在海量的信息中主动觉察到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侵犯的蛛丝马迹,可谓“难”。
在网络空间,尤其在大数据时代,隐私的丧失很容易发生。在移动互联、网络社交、定位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愈演愈烈的今天,手机、导航仪、电脑、电视机,每个电机设备都有可能成为数据的记录端口,隐私保护则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利用大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固然十分重要,但如何防止这些数据被过度泛滥、被公开和不法分子利用,则是大数据分析者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综述
大数据时代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这机遇和挑战,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大数据能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福利,给企业创造大量的财富,也能够使每个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不过,要想做到够准确利用大数据,并能够控制风险,保护隐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否认,大数据标志着一个时代,无论时谁都无法抵制这个时代的来到。
第四篇:大数据时代下的银行业
大数据时代下的银行业
一、前言
2012 年3 月,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 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且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希望增强政府收集、分析和萃取海量数据的能力。这个由世界最强国家政府推动的项目,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使得新数据源不断出现,全球的数据总量正呈指数增长,过去3年间产生的数据量已超过以往总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据正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重要生产.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正在走向全面数字化。处于大数据时代的银行业,正面临着一场经营方式的大变革。一方面,互联网和大数据打破了原有银行在渠道和信息上的壁垒,给银行带来更多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大数据将推动银行更加科学地经营管理,从而促进银行更健康地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银行业分析
目前,银行业正处在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激烈竞争时代,如何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跟踪、预测银行客户的发展动向,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信息的潜在价值,并利用这些信息来改进银行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一)独特优势分析
对银行独特优势或其存在理由的理解有很多角度,基本的一种是将银行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的机构,它能够获得和处理金融市场所无法获得的信息,并通过贷款决策向市场发送有关借款人信用的信号。
所谓市场无法获得的信息,首先来自于借款人为获得贷款而自愿向银行做出的披露,其次来自于银行家对于借款人进行的近距离的调查和判断。这些信息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够被编排的、数码化的或结构化的;二是只能意会的。银行贷款决策的做出,固然有赖于对于数码化信息进行分析的技术,但也离不开银行家的职业直觉和判断。
(二)机会分析
1、助推经营转型。以小微贷款发展为例,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很多,包括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缺乏信用评价机制、银行管理成本高等等。而大数据给这个难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大数据可以建立更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风险定价机制、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并降低人工成本。
2、提升精准营销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信用卡客户营销可能基于以下的流程:首先对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金融资产、刷卡频度、消费地点、购物种类、营销活动参与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客户的贡献度、活跃度和行为偏好等客户特征;然后根据客户特征进行分类差异化营销设计、举办营销活动;最后根据营销结果再进行数据分析,为下次改善提供参考。
3、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分析客服中心的咨询、投诉内容,可以及时发现产品或服务存在不起眼的小缺陷,而改变这些小缺陷,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对大量交易、行为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银行找准客户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开发产品。
4、创新品牌营销策略。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交网络将会成为品牌营销的主阵地,客户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影响力将远远超过空洞的形象广告。传统上依赖信息不对称的品牌营销都将无所适从,与其投巨额资金到媒体做广告,不如扎扎实实地搞好自身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客户来帮助银行宣传。
三、对我行采取的策略建议
大数据时代是分析时代。大数据分析的实质就是将客户放到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加以曝光,准确定位环境中客户所处的位置符合怎样一种商业模式;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技术能超越人(对我行来说就是客户经理)更能对活生生的客户加以把握分析,客户经理是最好的社会感知装置,同时又肩负将银行预定的熟悉的关系模式导入到现实社会网络,扩大关系。
打好数据基础。“在今天的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劳力、资产或是土地,而是数据和知识。”我行首先要把行内业务系统的数据用好,这些数据是高价值密度的数据。除了要完整地保存这些数据外,还需要注意数据治理,保证内部数据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数据源边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行外数据。银行可以通过合作、购买、收集等方式获取相关的数据,包括政府公布的各类统计数据、央行征信数据、企业客户的ERP数据、第三方评级机构的数据,以及电商、社交网络的数据等等,用以丰富和完善数据资源。
做好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当前采用传统的数据库已难以支撑大数据的需求,需要采用开放式的并行计算架构来建设大数据平台。而技术支撑的关键在于人才,既需要熟悉大数据技术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具有数据思考能力的业务人才,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数据科学家。
强化数据治行理念。“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凭数据来说话。”要强化依靠数据说话的理念。首先要改善现有的管理决策文化,真正把数据分析作为决策重要依据;其次要优化数据分析流程,更好地把业务与技术融合在一起。
创新业务发展。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将为银行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的转变提供依据。我行需要建立新型的创新机制,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业务创新提供充分的条件和保障。无论是产品服务创新、风险管理创新、客户营销创新还是运营模式创新,大数据分析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途径。
四、结束语
在这个不断创造神奇的大数据时代,银行无法置身度外。若干年后,我们再回看银行的转变,也许会发现改变银行的不是某个人,某个企业,而是大数据。因此,我行有理由自信地拥抱大数据时代,具备作为信息处理机构的传统优势,在大数据时代有无限机遇。
附: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百度完全摘抄,供参考)
(一)顾客互动模块。它为整个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具体的客户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财务会计信息、行为特征信息、信用信息等,把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存入数据库后,可以为银行的客户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银行可以在此系统的支持下选定最为便利的渠道同客户进行沟通,同时也可以在客户营销管理的进程中直接为这些渠道提供信息。
(二)公共信息模块。公共信息模块是存储金融信息和金融行情的模块,它可以为银行提供服务和支持,能使银行便捷地查阅各种金融信息与行情。同时,这个拥有大量信息的模块系统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客户提供专家服务建议、标准化的流程支持和随时更新的公用信息,使银行和客户都能获得及时宝贵的信息反馈
(三)银行产品信息模块。银行产品信息包括银行为客户所开发的各种金融传统产品和衍生产品。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银行这些产品的出现为拓展客户服务提供了很大的平台,有关信息包括这些产品的特征、价格、适用等。产品信息模块可以为客户提供有关产品信息的服务和支持并为信息库不断提供新的产品信息。
(四)数据存储模块。信息库可以在数据上进行清理和集成,消除信息噪声和不一致数据,使多种数据组合在一起,然后将结果数据存放在分门别类的数据仓库中,再根据使用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的银行请求,数据仓库可以负责高效地提取相关数据。同样,存储模块信息也可以进行不断的更新。
(五)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一方面通过定制的评价和分析模型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按照银行的业务侧重点把目标客户从中筛选出来;同时,以各种信息为基础,分析出客户的行为特征,这样就可以为银行进行个性化的差别服务提供分析依据。另一方面,为银行指定客户拓展策略和创新产品提供依据。
(六)工作管理模块。工作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分析模块分析出来的银行重点客户进行管理。银行客户经理通过该工作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在适当的时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给不同的目标客户,这就克服了传统客户管理上费时费力在庞大的客户资料中难甄别出重要客户的弊端,同时,基于数据挖掘的工作管理模块更能高效科学地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制定出针对性很强的销售策略。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