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

时间:2019-05-15 11:0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

第一篇: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

走向辉煌

——巴中电视台成立15周年巡礼

1994年10月,巴中广播电视台正式成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开拓创新,勇于奋进,迄今已悄然走过15个绚丽的春秋。

15年里,巴中广电人用汗水抒写如歌的岁月,用镜头记录红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变化。

15年来,巴中广电人凭着对电视事业的一腔赤诚,在缺钱、缺设备、缺人才的情况下,锐意进取,自觉融入到“巴中精神”和“巴中经验”的创建之中,与时代同步,主动扛起巴中传媒的大旗。

2005年,局台分设后的巴中电视台,摆脱了旧体制的桎梏,响亮的提出了“新闻立台,人才兴台、经营富台、文化强台、开放办台”的战略思路,将新闻综合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影视娱乐频道、互动点播频道进行了重新整合定位,开设了《巴中新闻》、《新闻365》、《周末会客厅》、《经济生活》、《法制纪事》、《巴中新农村》、《娱乐大搜索》、《成长》、《家园》、《健康》等栏目,以开阔的视野办栏目,以发展的眼光做节目,巴中电视台由建台之初的1个栏目发展为如今的12个栏目,日播节目时长也由建台之初的12个小时发展到如今每天播出120小时。

特别是随着2007年1月26日,占地12634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巴中广电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巴中电视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现代化节目制作基地。

风好正扬帆,心齐马蹄疾。巴中电视台乘势而上,彻底改革用人制度,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和工资结构,对媒介资源重新整合,放手经 1

营电视产业。一个以电视为主干,以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为基础,以广播、报纸、网站为羽翼的全新的巴中电视台,在锐意改革中完成了艰难的蜕变,化蛹成蝶,在传媒舞台上舞动华彩乐章。

15年风雨兼程,15年艰苦磨砺;15年负重拼搏,15年积极进取,巴中广播电视台已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创业走向辉煌。15年来,巴中电视台参与和见证了巴中建地设市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是市委市政府最为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是外界了解巴中的重要窗口。

不论是在莽莽的大山深处,还是在巴城的每一个街道角落,无不闪动着巴中电视人奔忙的身影。在每一个庄严的时刻,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到处都留下巴中电视台记者奔忙的足迹,在艰苦条件下,一次又一次完成了重大报道任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从90年代的“红芙蓉青春风采选拔赛”,“少儿歌手大赛”到2005年的魅力主持人大赛”;从“感动2005,祝福2006”元旦迎新晚会到2006、’2007的“放歌巴中”电视歌手大奖赛。各种选秀和综艺类的节目,成了巴中老百姓最热心参与的活动和最爽口的精神大餐。

大型公益活动,是媒体肩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巴中电视台连续举办了4次“圆梦·贫困大学新生大型募捐义演,让500多名大学贫困新生走进校园;一年一度的感动巴中10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些来自我们身边的草根百姓,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温暖着巴中398万父老乡亲。2008年5月18日,为了抚慰汶川大地震中受灾受难的人们,巴中电视台举办的“共克时难·艰辛同行”大型赈灾募捐晚会。短短的两个小时,晚会就收到捐赠600多万元,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视台,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地震的影响,观众参与度之高,影响力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

200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巴中电视台策划并发起,携手江西吉安和赣州,贵州遵义,甘肃白银,陕西延安,河北石家庄全国六省七市电视台,在巴中的巴人广场联合举办了《为了新中国》大型电视文艺演出。来自全国六省七市革命老区的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和电视工作者汇集巴中,同唱红歌,共抒情怀。“关照历史、辉映当代、启迪未来”的这台演出将巴中这块红色土地更全面的展示给了全国观众。

对外宣传是巴中电视台15年来辉煌的一页,继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音乐电视片《巴山之路》在中央台播出后;MTV《枫叶红了》《美丽的光雾山》、《巴山月》等也在中央电视台展播。

在艰苦的条件下,巴中电视人连续多年在四川电视台用稿名列全省地市州前茅,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位居全省前列,多次被四川电视台评为外宣工作先进集体;特别是今年,王瑛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强烈、影响巨大,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为了扩大外宣,巴中电视台还协助了中纪委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20集电视连续剧《王瑛》的拍摄工作。

节目创优硕果累累,电视宣传片《光雾仙山·诺水洞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城市形象电视宣传片参评中获得大奖;电视片《巴山红军魂》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山的情怀》荣获四川省政府新闻奖社教专题类一等奖;电视作品《光雾山》荣获全国第二届城市之星电视节目专题类一等奖;MTV《巴山妹子》荣获2005年四川省政府奖文艺奖和全国群英奖;短消息《千钧一发的时刻》获中国新闻奖,50多件广播电视作品获去全国、全省创优一等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近几年,巴中电视台每年都要到成都、西安、重庆等周边城市开展电视媒介推广会,在这些大都市隆重推介 3

自己,吸引了大批企业来巴投资兴业,并逐步实现了与周边市州媒体合纵连横。2009年9月,广电艺术学校挂牌成立,上千人前来报名就学,开始了对电视以外产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1月14日上午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莅临巴中电视台视察,对巴中电视台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与巴中电视台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座谈、交流。2009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一行莅临巴中广播电视台视察、指导工作,对巴中台这些年的发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回首15年,巴中电视台走过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扶持;巴中电视台成长的每一刻,都满载着市人大,市政协的浓浓关爱;巴中电视台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厚爱与支持。

回首15年,是巴中电视人团结奋斗的15年,历届领导班子呕心沥血的15年;电视人秉承着智慧、开放、和谐、超越的广电精神,用青春和热血,用汗水和真诚,书写了巴中电视台15年的精彩与辉煌。

情眷巴山,释怀天下。我们坚信,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巴中电视人一定能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迈向新的辉煌!

第二篇:走向辉煌 读后感

走向辉煌 读后感

《走向辉煌》这部书,我真的是怀着无以言悦的激动心情读完的。

总之,它给人的感触很多。不过最令人震撼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巨变。一个国家,能在三十年的历程中,以崭新的历史再度屹立在世界大国的民族之林,实属罕见的奇迹!三十年的沧桑,三十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奇迹,洗刷了中国百余年的耻辱,终于使中国笑傲天下。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是中国经济腾迅勃发的三十年。许许多多的高楼与营利性的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后的这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有目共睹的钦羡,也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三十年。自“文-革”结束后,中华民族的意志犹若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华民族兴起的历史,是中国教育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华民族科技事业复苏的新时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信息时期,也是体育事业的辉煌时代。

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打通了中国沟通外国的国门,走向了世界。这一切一切的成就都应该归功于中华民族的儿女和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才谱写了中华民族辉煌而壮丽的史诗。

读完以后,细细品味,觉得国家如此。个人应该亦如此。

回顾曾经的自己,真的为因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辛酸与苦辣,变得对生活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而感到羞耻。

而今,慢慢地长大了,人也变得稳重而成熟了,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是那么的单一和排斥了。

毕竟,生活残酷的现实已经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我已不再忧愁与烦闷了。同时即便生活有再多的悲欢与困苦,亦不能改变我对生活与梦想的追求。

或许,生活真的已经改变了我的心态,我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誓:我长大了,成熟了,稳重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对生活充满怨恨与绝望的人啦!

现实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面对生活的残酷与现实,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变得更为强大。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会在这个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地走向辉煌!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时常会出现一些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尽的假设,但历史的冷峻在于它总把假设远置于假设。时间不会重来,机遇只有一次。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的原则。理论出真知,这恐怕也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渊源。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所有的苦难都会创造辉煌。但走向辉煌,一定是经历过磨难的。诚如作者在后记中叙述: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

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唯愿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今后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三篇:走向辉煌读后感

走向辉煌读后感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打开了金一南教授的鸿篇巨制《苦难辉煌》,历史在我面前重现。洋洋洒洒的五十万言,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深动细致地刻画出了一系列我们熟知的人物,诸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

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让我在感喟长叹之时,重新追寻了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轨迹。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可是当初有多少人真正从内心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小米加步-枪的队伍,越过崇山峻岭、江河草地,背负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书上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此语真是一语中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并不成熟,可是却有了一个成熟的领袖。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而支撑他一切的,就是百折不挠的永恒的信念。

《苦难辉煌》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即或是伟人,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发脾气,也会动用计谋。他们身上好多的缺点,在被影视文学作品美化后,给我们的是一种模糊的相去甚远的感觉,包括塑造的人物也是平面的。但读罢此书,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伟人形象挺立于脑际,这仿佛又是平凡里的不平凡。世上没有偶然的成功,一切的成功都是偶然里的必然。试想二万五千里长征,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天上数十架飞机轰炸,在这种险境之下,牺牲的,掉队的,开小差的,甚至叛变的占了多数,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果没有不倒的信念,他们靠什么去完成历史使命呢?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时常会出现一些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尽的假设,但历史的冷峻在于它总把假设远置于假设。时间不会重来,机遇只有一次。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遵循的原则。理论出真知,这恐怕也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渊源。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所有的苦难都会创造辉煌。但走向辉煌,一定是经历过磨难的。诚如作者在后记中叙述: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唯愿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今后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四篇:走向辉煌作文700字

走向辉煌作文700字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祖国的伟大功绩。

我从小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自然也逃不过我的双眼。农村的变化意味着党领导的优越性,农村也从此走向繁荣。

在解放之前处在饥饿的人们,每天只能吃一点稀粥,而且是水多米少,并且有时只能喝水饱,人们每天都陷在饥饿

的困苦中,而每天也是照常劳动,照常生活。解放之后,人们就从此走出了困境,不再忍受饥饿,不再忍受困难,现在每天都能吃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农村实行之后,粮食更是大大增产,这样使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得更加轻松。

交通不便更是人们困难中的困难,以前,无论到哪里,都要靠自己的双腿,而这样,使人们更加困苦。但现在,“村村通”工程实行到各村各组,使人们的交通更加轻松异常,无论到哪里,都不再需要步行,只要到指定的地方就能让自己不再忍受步行困苦。这项工程,使农村的改进又更进了一步。

文化是生活的必备品,在以前的年代,别说温饱和交通的困难,就连文化知识也很难得到,听老一辈的人说,他们

那时候,连初中文化的人都很少,只读小学三四年级就退学了,这样,使初中文化的人都很少。现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贡献力量,只因这项工程,国家又向优秀迈进了一步。

在以前封建迷信的社会里,人们都依靠神仙的庇护。因此,他们出了一点事情,就说去问神仙。就因为这样,为这错误而丢失了许多生命。现在,乡镇开设了医院,白衣天使更是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生命。

我想,六十年来,只因祖国伟大而创就了这一新变化,使农村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

我想信,只要我们努力奋斗,祖国的政策会越来越好,农村也因此更富饶,也会因此走向新时代,走向新辉煌,走向全世界。

第五篇:走向辉煌的济南文学

走向辉煌的济南文学

自古“济南名士多”,济南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解放前夕的济南,却被国内外反动派糟践得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文学艺术更是衰败不堪。不少进步青年纷纷跑往解放区。当时的文学甚至连30年代的济南文坛都不如。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刚刚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许多著名作家、诗人云集济南。他们中有臧克家、骆宾基、于寄愚、王希坚、哈华、刘知侠、臧云远等。1949年春,张凌青、陶钝分别出任新成立的济南文联主任和秘书长。济南文坛呈现欣欣向荣景象。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许多著名作家先后去京、沪等地。当时本系省级文艺团体的济南文联,1951年4月组建为山东省文联。从此,济南文艺界分成了省直和市属两部分。尽管如此,济南文学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并历经风雨,一步步走向繁荣与发展。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济南的文学队伍日益壮大,事业兴旺发达。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济南文学更加朝气蓬勃地前进。有的作家已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产生了广泛影响。

建国后17年的济南文学,是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发展前进的。那时,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上是对的,文学鼓舞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功不可没。

回忆建国之初,为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不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勤奋写作,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与积极性。当时,除部分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外,写工、农业战线劳动模范的纪实文学特别活跃。从济南首批工业劳动模范刘庆祥、骆淑芳,直到60年代中期的著名劳模的事迹,几乎没有不被写成报告特写在省内外发表。如1950年写第二机床劳模刘庆祥的《对板精磨机诞生在新中国》,就曾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发表。任远的《骆淑芳和丁长久的故事》、初清津的《萧福利》、陈淮、王之本的《牛发和》等报告特写,还相继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就连“文化大革命”前市里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铁伞记》,也是济南铁路分局的作者根据该局工人创制自动焊轮机的事迹所创作。

当然,写真人真事不是文学最主要的任务,文学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建国初,省内较有影响的工农小说《李二嫂改嫁》,是雇工出身的王安友所写。当时,他任历城县卧龙区区委书记。历城在此之前和之后不久都一直属于济南,所以讲小说《李二嫂改嫁》(后省里改为吕剧)为济南之作并不为过。那时,济南写小说的还有从解放区进城的邵建明。他在《大众日报》发表的短篇小说曾被外地所转载。本市原有报人韩笑天,1950年也曾在《山东文学》发表小说。随后,郭震、马青山曾写公安题材的小说。济南从“文化大革命”前坚持至今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相当成就的是郭震、王欣、赵梦庭等。

郭震从1956年在《前哨》发表第一个短篇《七十二小时》后,不断深入生活,开阔视野,到60年代前半期,相继发表了《除夕之夜》(《山东文学》)、《买牛记》(《上海文学》)、《财务委员》(《光明日报》)等,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亦有新的提高。如1961年4月发表的《除夕之夜》,写柳庄73岁的单身老人长庚爷,苦了一辈子,老来请他进敬老院也不同意,还坚持给队里当饲养组长,工作极端负责。除夕之夜,公社书记一直挂心着长庚爷,深怕队里对他照顾不周,于茫茫寒夜中赶到柳庄看望老人。作品感情真挚,人物生动,至今读来有滋有味,如身临其境,不失为写干群关系与人间真情的感人之作。

在同一时期,王欣也发表了不少小说。1956年他写了《枫叶飘飘》。1959年相继出版了《谁挑的水》(中国少儿出版社)、《爸爸没有死》(山东人民出版社)。他的强项是儿童文学创作,作品有相当影响。此时,写工业题材小说的有李成财,曾在《人民文学》发表《夜行80里》。写农村题材的有王安亮,在山东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鬼算盘》和《交易》。可惜他的创作未能继续下来。

建国初期的济南诗歌,使工农群众的创作首先活跃起来。且不说大跃进中全民性的写诗活动。早在1952年,在省文艺界领导、老作家王统照和冯毅之的倡导下,济南市总工会曾组织专人下厂采风,在此基础上编印了一本《济南工人诗歌》,这在山东怕也是第一部。随后,从工厂、农村、机关和学校等涌现了一批批诗歌作者。其中,比较优秀而有影响的当数山青与郭廓。山青在济南上大学时就开始写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著名作家丁玲在人代会讨论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大会发言中,就曾热情朗诵山青写赞颂宪法的诗篇《赞歌——一个孩子告诉我下面的话》。60年代他在济南一中教书,曾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发表过多首优秀诗歌。青工出身的郭廓,大跃进中开始写民歌体诗,诗风很快有变,并在当地报刊发表作品。1963年7月,他在著名的《诗刊》发表组诗《岱顶放歌》,写出了工人的胸怀与豪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为他后期在诗歌创作中的攀登奠定了基础。

其他如散文、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成绩。除如前所讲写劳模的报告特写外,省里当时编印的几部报告特写集,也都选有济南的作品。文学评论方面,徐北文的《怎样写作》在上海出版后,曾被日本翻译出版。

十年浩劫,济南的文学界像全国一样,被林彪、“四人帮”强加给种种罪名,横遭摧残。1966年6月,在山东动员“文化大革命”有线广播大会上,济南一中诗人山青成为全省首批被点名批判的人员之一。接着,张坦夫等同志在报上连遭批判。从此,如漫漫长夜,批斗、隔离、下放、关牛棚,除批不完的所谓毒草,哪还有什么文学可谈。报纸上有点文艺稿件,也多是概念化歌颂与应景之作。“文化大革命”后期,诗作稍多。当时较有成就的诗人是红路、辛戈等。1976年,毛主席、周总理相继逝世,人们于悲痛中写了不少诗篇。除省里所编诗集选有多篇济南之作,1977年济南也出版了诗集《泉城激浪》,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尚未清除。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第四届全国文代大会祝词中讲:“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拨乱反正,不仅彻底批判了林彪、“四人帮”对建国后文艺工作的诬蔑,并给予那段历史以科学论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济南文坛迎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得到新生。诗人山青首先唱出了他“再生的歌”。他创作旺盛,相继写出了《春天的故事》、《我的期待》和《寻找翅膀的诗》。同当时全国的伤痕文学等相呼应,既有对那场浩劫的深刻批判,更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此后,被迫沉默多年的李根红(塞风)也重返诗坛,以高涨的激情,接连发表了他写黄河等一系列诗篇。他连出几个诗集,形成其一生创作中的高潮。诗人郭廓不仅写工业诗、风景诗,而是在更广阔的创作之路上进行新的探索,有的诗被选入全国重要诗选集。此时,较年轻的一代诗人孙国章、商叔航、祁放等崛起于济南诗坛。特别是孙国章,开始的诗歌虽然很有诗意,但也较为传统。他努力求索,先后出诗集《颤音》、《诗神与爱神》、《无鱼之河》,从思想到艺术,一本比一本更深邃、精美,更有新意,成为齐鲁大地上一名纯情纯美的诗人。

新时期的济南小说,老作家焕发青春,新作家大量涌现。值得注意的是起初多是政治题材的作品,中长篇尤为如此。如郭震的《飞天和野鸽子》,李中杰的《女亚军之死》,严民的《一个死囚的忏悔》,李传信的《泰山疑案》等接连出版,这也许与此类作品读者面较广,出版社较愿意接受有关。此后,王欣、赵和琪、张振声、丛耸、王金年、张法贵等,从多方面反映生活,拿出了自己的长篇。张开镰、陈杰、宋日信、李良森、于艾香、罗珠、艾平、尹艺茂、李小萍、赵远智、颜廷之、范广均等,一批批以写中短篇小说为主之青年的涌现,不论是写农村,写城市,写改革,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的人生之路等方面,都开始呈现时代的异彩。如于艾香的小说在开掘人物内心世界方面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不仅在省内发表,有的也发表于外地重要期刊。在改革开放历经10年之际,济南作者在北京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一是刘玉民的《骚动之秋》,一是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前者写风起云涌的中国农村改革,在进入、到大办乡镇企业时的矛盾与斗争。作者描写了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经历与情怀,而重点塑造了岳鹏程。主人翁既是改革的闯将与功臣,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阻力,很有典型意义。该书被评论家誉为“是用审美判断来统率历史和道德判断”的现实主义成功之作,这在文学界是深有影响的作品。《轮椅上的梦》是作者深怀无限激情,以“文革”中的城乡为背景,塑造了主人翁方舟及其伙伴,在10年浩劫的艰苦岁月中,历经坎坷与磨难,顽强成长的感人历程。这是作者怀一颗童心,用优美的散文笔法,所谱出的一首高亢的生命进行曲。在北京召开的该书座谈会上,文学前辈陈荒煤老人满含热泪称赞《轮椅上的梦》写出了“历经磨练的一代,敢于胜利的一代”。两书是作者文学才华的展示,更是他们艰苦努力的心血结晶。须知,前者历经了3年,5易其稿;后者更历时5年,9易其稿。功夫不负苦心人,两人都获得了很高荣誉。前者获文学方面国内最高的茅盾文学奖,后者也荣获有广泛影响的庄重文学奖。张海迪这一作品被译为日、韩等文字出版,她应邀访问题了韩国与日本。

在这一时期,散文、报告文学和文学研究等也有相当成就。如郭慎娟的报告文学《知识的罪与罚》,在中国作协评奖中获奖。徐北文的《先秦文学史》出版后,博得钱钟书大师等的肯定与好评。

进入90年代,随着解放思想与各项改革的深化,长时期内以理性为主、主题较为单一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步走向个性化与多元化。济南文坛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关注的崭新成果。

一向朴实无华、敦厚持重的济南散文创作,继张海迪那激情洋溢地写理想、写人生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的出版,并荣获全国图书精品奖之后,侯林的杂文《近之惑》,在1997年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荣获金奖。这都展示了济南散文新的进取与收获。

在小说方面,杨剑鸣写大西北的小说《绿色殖民地》,在日本被选入《亚洲中短篇小说选》。他的另一作品《逆风发射》,为美国好莱坞所关注。杨剑鸣应邀访问了日、美。罗珠(刘化民)是土生土长的济南青年作家,其作品开始也比较传统。新时期以来,他阅读了大量中外作品,相继出版了《黑箱》、《巫河》、《与盲女同行》等多部长篇小说与诗集,大都具有现代味,虽然有的很畅销,但社会评价不一。罗珠是有生活积累与创作才华的。当他重操现实主义而又吸取某些新的营养后,在黄河沧桑巨变的大背景下,写他酝酿已久的这一重大题材时,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惊心动魄、波涛汹涌的黄河历史,刻画了黄河边4个家庭四五代人生生不息的斗争,渗透了某种诗史品格。这部作品虽尚有不足,但不论其恢宏气势,还是众多感人的历史场景,在济南文坛都是前所少有的。

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于艾香等继续保持旺盛创作势头的同时,刘玉栋、戎辙、路也、刘照如等更为年轻的作者,日益为人所注目。他们不迷恋各种传统手法,而着意于当代人心态的开掘和社会复杂性的描写。这批现代青年的作品尚不定型,他们仍在探索与追求之中。

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人。特别是青年女诗人路也,其诗真诚、坦荡、清新而优美,有种冲击世俗的力量。她的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被选入全国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在山东诗坛引人注目。

在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方面,李永祥等日益成为中坚力量。崔苇迅速成长,他的论文很有见地。高校文科的部分青年教师和报刊文学编辑,也都很有潜力。

济南半个世纪的文学发展中,党领导的各文化宣传阵地,热心育苗护花,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从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长时期内济南只有《济南日报》(一度改为《济南晚报》)文艺副刊这一文学园地。所以,这犹如市里一文学摇篮,许多业余作者大都由此起步,而逐步走向省和全国。在五六十年代,《济南日报》副刊团结和组成了一支以机关工作人员为主的杂文队伍。王砚耕(半农)、宋鲁昆、刘熙正、高景尧、张多彦(文彦)、孙梅生、贾福广、刘世海等,都是这支杂文队伍的主要作者。60年代初,《济南日报》文化组还编辑出版了一本精短小说选《下第一场春雨的时候》,推动了文学创作。该报副刊在60年代省文教群英会和全国新闻期刊上分别介绍了经验。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1979年3月济南市文联正式成立(“文化大革命”前市文联一直是筹委会)。当年7月,市文联所办《济南文艺》双月刊正式向全国发行,后改为《泉城文艺》月刊,影响日益扩大。但因同当时的许多文艺刊物大体一种模式,难以扩大发行。1985年元月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省、市委宣传部批准,将《泉城文艺》改为《当代小说》月刊及《诗与散文》季刊(后改为《当代散文》双月刊),发行迅速增长。由月发行万份左右,很快提高到13万份。刊物质量也有所提高,一年有10多篇作品被全国报刊转载。刊物先后在京、沪等地展出,并发行美、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刊还被评为山东省和华东地区的优秀期刊。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刊物又有些新的问题与困难有待解决,但总的基础和倾向还是好的。其他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社科和高校等部门,在济南文学事业发展中也都做了不少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济南的一名老新闻、文学工作者,仅就自己的记忆写出全市文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片断,以飨读者,不当与遗漏之处肯定难免,深望指正。至于今后济南文学的发展,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不断走向辉煌,为社会主义祖国增光添彩。(作者:任 远)

下载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向辉煌(台庆15年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由平凡走向辉煌5篇

    由平凡走向辉煌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管委会先进事迹介绍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9月,前身为梓潼县七曲山旅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04年4月更名为‚......

    《走向辉煌》有感(合集五篇)

    深入挖掘被忽略的宝藏——读《走向辉煌》有感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是较系统地学习过中共党史的,尽管属于粗线条,但毕竟是中学、大学的必修课,尤其在文科类各阶级考试中占有相当......

    广播台台庆策划书

    广播台台庆策划书......

    台庆宣传词

    广播台五十二岁了呐! 广播台五十二岁了! 广播台五十二岁啦! 五十一个春秋,一万八千九百八十天。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黄昏。我们的声音一直陪伴在你的左右,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每一......

    走向复兴 共创辉煌(共五则)

    走向复兴 共创辉煌 ——记北仑农行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 北仑农行庆祝建党90周年“走向复兴”文艺晚会已经圆满结束整整三天了,我的耳边却还时常响起那振奋人心的旋律“前......

    拾阶而上 走向辉煌

    拾阶而上,走向辉煌 师1:从你们踏进中小的那一刻起,我们有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 师2:你们成了我的学生,而我,则要负责为你们的人生导航。 师3:从你们踏进中小的那一刻起,我们有了......

    企业走向更辉煌(范文大全)

    多年来艰辛努力稳步发展, 多年来不懈追求梦幻成真。 多年来铸就“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多年来打造“消费者信得过”企业。 多年来你们与我们风雨同舟 多年来你们与我们患难与......

    学习观看《走向辉煌》体会2

    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走向辉煌》的体会(二) 从伟大走向辉煌是困难的,可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办到了,她以独创性的思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她使十三亿百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