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传播学概论押题卷[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1:1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传播学概论押题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传播学概论押题卷》。

第一篇:2016年传播学概论押题卷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内部押题卷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李普曼认为现代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有一个由大众传媒构筑的(C)

2、A、社会环境 C、虚拟环境

2、拉斯韦尔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D)A、对谁 C、取得什么效果

B、说什么 D、通过什么渠道 B、直接环境 D、真实环境

3、托尔曼认为人类的说话只不过是一种(C)A、游戏 C、工具

B、交际 D、消遣

4、一般认为,传播学的萌芽出现在(B)A、19世纪中叶 C、20世纪初

B、19世纪末 D、20世纪20年代

5、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新闻系主任布莱尔认为,新闻系学生上的新闻学课程,应占其所有课程的(A)A、25% C、75%

6、拉斯韦尔研究的宣传主要是(B)A、宗教宣传 C、广告宣传

B、战争宣传 D、商业宣传 B、40% D、90%

7、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A)A、语言的形成 C、文字的诞生

B、电子技术的进步 D、印刷技术的发明

8、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的是(A)A、电影 C、电话

B、电视 D、交谈

9、打破传者主导的传播模式,使传受关系产生质的变化的是(D)A、文字传播

B、印刷传播 C、电子传播 D、网络传播

10、在美国,大众传媒被称为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C)A、调查权 C、“第四权力”

B、监督权 D、“无冕之王” 11、1644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B)A、洛克 C、约翰•密尔

B、弥尔顿

D、托马斯•杰弗逊

12、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1947年提交的一份报告,在社会责任理论 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份报告叫(D)A、《论自由》 C、《报刊的四种理论》

B、《权力的媒介》

D、《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13、本杰明•戴伊1833年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报纸是(D)A、《世界报》 C、《新闻报》

这三个阶段中不包括(B)...A、精英文化 C、大众文化

15、印刷媒介中最早出现的是(A)A、报纸 C、图书

B、杂志 D、文件 B、传统文化 D、专业文化 B、《世界新闻报》 D、《纽约太阳报》

14、约翰·梅里尔等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史如果按传统方式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6、人际传播的规模,下限明确,上限(B)A、10人左右 C、不超过10人

17、下列对象中属于次级群体的是(A)A、社团 C、家庭

B、友人 D、邻居 B、模糊不清 D、视情而定

18、《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组织有五个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是有(A)A、特定的组织目标 C、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B、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D、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19、我国现在每年评选一次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是(B)A、“中国新闻奖” C、“邹韬奋新闻奖”

B、“长江韬奋奖” D、“范长江新闻奖”

20、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享有五种主要权利,其中第一种权利是(C)

A、报道权 C、采访权

B、批评权 D、编辑权

21、“标题党”现象反映了某些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对其享有的一种权利的滥用,这种权利是(D)

22、A、采访权 C、批评权

B、报道权 D、编辑权

2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有限效果论”出现在(B)A、第一阶段 C、第三阶段

B、第二阶段 D、第四阶段

23、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两级传播理论”,强调(D)A、意见领袖影响大众传媒 C、大众传媒影响社会公众

B、组织传播的效力大于群体传播 D、人际传播的效力大于大众传播

24、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两项重要研究对“魔弹论”提出了挑战,其中之一是(A)A、佩恩基金会的儿童研究 C、哥伦比亚大学的选举研究

B、哈佛大学的霍桑研究 D、卡内基基金会的伊利研究

25、霍夫兰等对美国新兵观看电影的研究主要采用了(A)A、控制实验法 C、内容分析法

B、实地观察法 D、分层抽样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下列学者中被施拉姆称为传播学奠基人的有(ACDE)

27、A、勒温 C、霍夫兰 E、拉扎斯菲尔德

27、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主要探讨了(CD)A、媒介的性质 C、媒介的偏向

E、媒介的“凉”、“热”性质

28、赛伯特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提出的“四种理论”,指(ABCE)A、集权主义理论 C、自由主义理论 E、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9、电子媒介产业通常包括(ABC)

B、李普曼 D、拉斯韦尔

B、媒介与人体的关系 D、媒介与权力的关系

B、社会责任理论 D、媒介自律理论 A、广播产业 C、电影产业 E、电子通信产业

B、电视产业 D、电子游戏产业

30、罗杰斯把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从认知到决定的过程,包括(ABCDE)A、试用阶段 C、评价阶段 E、采用阶段

B、关心阶段 D、获知阶段

非选择题部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传播学经验学派 答:

从广义上理解,经验学派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辨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界,经验学派通常指称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派,他们多采用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

32、“炉边谈话” 答:

1933年3月22日,白宫接通了美国三家广播公司的扩音器,罗斯福总统向全国人民讲话,内容包括“过去几天我们都干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下一步又打算怎么干?”以“家常式”的广播谈话方式,向各界民众分析局势、解释政策、提出吁请,当晚有听众6000万。从此,讲话被定名为“炉边谈话”,每周定期向公民播出。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传递的亲和、坦诚和负责的态度,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前所未有地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33、《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

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建国后出台的第一份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将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概括为8条,分别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遵守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提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34、媒介产业(狭义的)答:

狭义的媒介产业,也称传播产业,是经营报纸、杂志、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介,并以此获取利润的产业的统称。

35、非语言符号系统 答:

非语言符号系统包括姿态、表情、眼神,甚至某种气味、服饰、发型、个人所处的空间等,它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系统的传播效果,是语言符号系统的有益补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霍尔提出的受众解码形式。答:

霍尔认为,观众对于同一个电视节目,可能存在三种解码立场。这就是著名的“霍尔模式”。(1)“支配/霸权立场”,也就是观众解读的意义、解码的立场,与电视制作者的“专业编码”立场完全一致,因而也称“优势解读”,观众完全按照支配的符码意义进行解读。(2)“协商立场”观众对电视符码既不完全同意又不完全否定。也就是说,观众与统治的意识形态之间,处于一种充满矛盾的商议过程。霍尔以观看电视新闻的工人为例,工人可能赞同新闻称增加工资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他们也可能坚持自己拥有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权利。

(3)“对抗立场”观众对电视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读,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作出与制码者完全相反或相异的解读。

3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38、答:(1)媒介即讯息(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3)媒介的凉热之分(4)地球村

38、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和理想是什么? 答:

一、客观性

1、客观性是对媒介行为表现和独立地位的要求。

2、“客观性”要求新闻报道者抛弃个人的任何偏见、情感和观点。这种客观性新闻学理论,要求事实和意见的分离,要求事实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

二、公共利益至上

1、公共利益至上是对媒介理念及责任义务的要求。

2、公共利益至上包含两个层面:

其一,公共利益是与个人利益、特殊利益相对立的范畴;

其二,公共利益是基于平衡“广泛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与“个体的”“特殊的”“短暂的”利益关系的,特别是要保障前者不被后者所损害。

39、简述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霸权”。40、答:

20世纪早期,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葛兰西就已提出了“文化霸权”的概念,这可以理解为文化领导权或话语霸权,即统治者可以通过教育、宗教、大众传媒等方式,实现对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控制,进而使被统治阶层产生对现有政权的认同。这一思想,对20世纪60年代之后兴起的文化帝国主义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0、什么叫国际传播(狭义的)?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一、狭义的国际传播,就是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

二、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以全球性重大事件报道增强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2、跨国传媒集团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主角

3、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正在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粉丝”是一种特殊的积极受众?请举例说明。答:

在当下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大众媒介文化的狂热爱好者与消费者称为“粉丝”,即fans。粉丝,是一种特殊的积极受众。

一、所谓粉丝,指技巧熟练的媒介使用者。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大众文化热,曾引发关于追星族的讨论。如今,粉丝是流行音乐、言情小说、漫画、影视作品、演艺明星等的“过度的读者/受众”。他们对对象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他们的活动主要围绕明星与媒体产品展开。

二、对粉丝的探讨有两种取向的阐释

1、病态与非理性:“着迷的孤独者”与“歇斯底里的群众”

在早期的粉丝研究中,粉丝常被大众和学者概括为两种“病态类型”。

(1)“着迷的孤独者”,即在媒介的影响下,这类粉丝进入与明星强烈的幻想关系中,其中的极端分子跟踪、威胁或伤害甚至杀害名人、明星。

(2)“歇斯底里的群众”。例如,对歌星大喊大叫的歌迷,或在观看比赛、表演时有咆哮、骚动等失常行为的狂热球迷。

总之,他们是非理性的、失控的、易被外界力量左右的人。

2、富有辨识力与创造力:“盗猎者”与“游牧民”

(1)在约翰·菲斯克那里,粉丝比普通读者更具有辨识力、创造力,他们从文化工业的商品(文本、明星、表演)中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他对通俗报刊、麦当娜、牛仔裤等流行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文化工业只能制造文化的文本“库存”或文化资源,而大众则在生产自身的大众文化的持续过程中,对之加以使用或拒绝。大众并非被动无助、无分辨能力的“文化瘾君子”。

(2)在新媒介时代,粉丝由于媒介的自由使用而带来其创造力的解放,他们通过颠覆、戏仿、挪用、夸张、拼贴等多种形式来重新建构文本意义。具体创作形式表现为写作文字、制作音频视频、创造主题桌面等,即形成多元化的亚文本。粉丝不只是“积极的受众”,在新媒介技术的帮助下,他们更是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

42、怎样克服大众传播的负功能?请从传者和受者两方面分别举例论述。答:

(1)受者角度:

对受者来说,一是不可轻信大众媒介的信息,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虚拟环境”;二是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媒介(包括人际信息来源),在比较、鉴别、思考中,接近事实的真相。(2)传者角度:

作为传者,尤其是专业化的大众媒介工作者,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担负着引导社会、书写历史的重大责任,要慎而又慎地防止对环境作“歪曲”的反映。

第二篇:作文押题卷

【作文押题卷】

材料一:在郑州飞往海南的航班上,一位河南新乡老人因患有脑梗无法握勺进食,空姐樊雪松就跪在老人身边喂他吃饭。老人因感动而泣不成声,这一幕被飞机上的乘客拍下,传上网络。

材料二:在西安市纺织城浐灞新城小区门口有一个免费蔬菜发放点,市民可免费领取萝卜和白菜。免费发放的萝卜和白菜是陕西文史馆馆员老艺术家孙杰自费两万多元从华县菜农那里购买过来的。孙杰老师是在与学生的偶然一次聊天中听说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于是他就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材料三:十二月是隆冬季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汤普森河两边河堤都结了冰。一头迷路的公鹿此时正陷在河里,无法脱身。两名警察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抛出绳套,成功套住鹿角,然后奋力把它拉上了河堤。

上述三件事中,哪一件事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及思路解析】

闻“滞”起舞

警察那抛出绳索的援手,在拯救了公鹿的同时把这份对生命的怜悯传递给世人。空姐那跪着喂饭的身影,在温暖了老人的同时也温暖了网络。然而,让我感动的却是老艺术家孙杰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的行动。

解析:两句话概括材料,简单明快提出观点。

诚然,会有很多人把感动一票投向警察,救公鹿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然而,对生命的爱惜与怜悯的情怀人皆有之,更何况是一个在眼前活生生的生命!当然,就算这两个警察没救这头公鹿,他人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指责,因此这种行为实在值得大力提倡。但我依然把感动的一票投向老艺术家孙杰。试想一下:一个是眼前活生生将要消逝的生命,一个是不在眼前仅凭听闻的事件;哪一个更容易让人动恻隐之心呢?毫无疑问,人更容易对眼前的事动恻隐之心。从这个角度来说,老艺术家的行为就更值得称颂。

解析:先对警察的行动予以肯定,然后在对比、权衡中解释选择老艺术家的理由。同样,也会有很多人把感动的一票投向空姐。空姐樊雪松那对旅客极致的关怀让每一个旅客感受宾至如归的温暖,这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以及在他人不方便的时刻帮人一把的精神难能可贵。然而,我还是把这一票投向老艺术家孙杰。空姐的行为毕竟与工作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老人在航班中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提出要求,尽管空姐樊雪松提供的服务远远超过正常的服务范围;但她如果不提供服务的话,站在道德的高度是可以指责的。而老艺术家对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自费购买则完全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跟他的职业没任何关系。没有人会因为老艺术家没有自费购买而对他说三道四,也没有任何道义需要老艺术家担当这件事。老艺术家这种急他人所急,救他人所困的行动在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精神,这是一种视他人苦难是自己苦难的大爱,落实于行动则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解析:先对空姐的行动予以肯定,然后在再次进行对比、权衡,点出老艺术家行为的本质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精神,是一种视他人苦难是自己苦难的大爱,在第一次对比权衡的基础上对老人的行为进一步肯定,与前一段构成递进关系。

感动在于此,珍稀也在于此。解析:过渡段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部分官员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商人唯利是图、尔虞我诈,学术界弄虚作假、剽窃浮夸。这些现象一定程度来说是人类自私之本性使然。若我们能如老艺术家孙杰一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个人间就不会相互欺压,家族间就不会相互抢掠,社会也会因此而和谐美好。当老艺术家孙杰闻“滞”起舞时,人性中最宝贵的情怀——悲天悯人——在瞬间照亮了世界。

解析:联系社会现实,指出老人的行动之于社会的意义,升华主题。是的,警察的行动教人铭记,空姐的行动教人暖心,但老艺术家的行动却教人感动。

解析:结尾再次扣题。

2016年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作文立意初探

郭跃辉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及类型分析

本作文题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材料事件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第一部分的材料事实就是从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选入的新闻必须是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能够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第一个新闻是“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第二个新闻是老父排队挂号看望医生儿子,第三个新闻是名贵画展主办方宽容无意损坏名画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者说三则新闻应该是“平行视角”。

材料的写作提示语就是倒数第二段。这个不起眼的、容易被广大教师与考生忽视的“提示语”,往往暗示着作文的立意方向与立意范围,甚至在无形中左右着写作者的写作姿态与写作体式。就拿这则材料来说,如果删掉倒数第二段,作文就变成了“多则材料作文”,从立意上讲,就应该寻找、发掘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体现温暖的人情味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考生应该围绕“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观点展开,并且还要引用材料之外的事例和证据。但是有了作为“提示语”的第二段,立意的方向完全改变了。这个提示语隐含着如下几个要求:

一、考生必须在三则材料中选择一个,选择最能够体现社会温暖和人情味的一则,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完全抛开这三则材料。

二、选择其中的一个,并非完全抛弃另外两个,因为提示语中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谓“权衡”就是要在三则材料的比较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选择。

三、“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隐含的意思是哪一则新闻更有“温度和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

第三部分是写作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文体不限”的要求在本次考试中变成了“明确文体”,2015年全国1卷的作文要求中也没有“文体不限”的要求,而是用“完成写作任务”代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写作提示已经暗示了考生,必须写成议论文,这种文体是隐含在题目的要求中的。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命名,这类作文被称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就是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的作文。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都是“任务”,但这里的“任务”指的是与材料及要求相关的具体的写作任务。在本则材料中,“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如果考生不理解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个要求,文章写成了“要有社会公德”“要有爱心”“关爱儿童”“善于选择”“理性权衡”之类的文章,就属于偏离题意。

二、“暖”的正面分析

在材料中,“暖”是一个核心概念。所谓“暖”就是温暖,能够体现浓浓的人情味,能够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则材料依然充满正能量,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专家认为:体现大国风范,过滤提炼媒体、网络、亲人等多信息渠道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形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人生态度,传递对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历年高考的主导方向。也就是说,“暖”不仅是一个生活话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话题。

第一则材料中,“油条哥”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体现了生意人的社会良知。在商业利益与他人的身体健康中,他选择了他人的健康,即使是利益暂时受到损害,也在所不惜。“复炸油”并不是“地沟油”,国家并没有明令禁止不准用“复炸油”,因为判断的标准不易把握,事实上,市面上的油条大多是用“复炸油”炸成的,商家不认为这是伤天害理,顾客也渐渐接受了现实。明知是复炸油,但依然吃得香,这就是商家与顾客的某种无奈的“契约”。在这种情况下,“油条哥”不用“复炸油”,其情怀、其精神更难能可贵,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温度,一种人性的温度。

第二则材料,作为医生的儿子,工作太忙,简直可以说是席不暇暖,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面对着排成长龙的患者,医生自然无暇顾及前来看望自己的老父,甚至他都没有注意到父亲的到来。而作为父亲,看到如此繁忙的儿子,看到排队的患者,他也不忍心占用儿子的工作时间,居然在没病的情况下,自己挂号,为的就是和儿子说上几句话。这种精神也很感人,也能体现人心的温度。

第三则材料,作为名贵画展的主办方,面对12岁孩子的无心之过,在利益与孩子的心理健康之间,他们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没有报案,希望孩子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其实,主办方即使报案,在情理上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价值连城的名画,孩子没有赔偿的能力,至少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是可以进行适当赔偿的。但主办方没有这样做,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是画本身,不是画体现的商业价值,而是孩子的心灵。这也是能够体现社会关怀的温度的。

三、“暖”的反面分析

既然题目要求考生要在“权衡”之中做出“选择”,那就不能一味从“暖”的正面进行分析,而是要在三则“暖闻”之间进行比较。考生选择其中一个的理由无非有二:一是这则新闻更能体现“暖”的人情味,二是其他两则新闻在体现“暖”方面不如选定的那则。这其实也要求考生能够辩证分析,用思辨的观点对三则新闻进行理性分析。也就是说,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在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无条件的认同,只能写出“歌功颂德”的文章,甚至对材料进行“泛道德化”的分析。专家提示:“作文要想得到理想成绩,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或人生认识,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才能„小中见大,细处感人‟。”也就是说,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有自己细致的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自己独特的思考,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辨精神。

首先来看第一则,需要辨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复炸油”,其判断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炸油条的油用多少次才被称为“复炸油”,如果只用一次或者只炸一遍,就被称为“复炸油”的话,那“油条哥”难道每天还要换一次油,这样的话,估计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难道他的行为完全是在奉献?如果只是比别的商家少用了几次,那只不过是产生的有害物质少了一些而已。第二个问题是,不用有害的“复炸油”其实是一件应该做的事,如果坚持不用“复炸油”就大肆表扬的话,那无异于对一个人说:“你的表现真好,应该值得表扬,因为你坚持不杀人!”如果这种行为值得宣传,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希望了。“油条哥”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登上《暖闻》就暗示着这个社会的公德水准已经降低到水位线以下了。

其次来看第二则,首先,老父亲究竟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一定要在儿子上班时间来看他呢,即使是医生,也是有下班时间的,中午休息的时候不能再与儿子见一面吗,更何况,他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估计离儿子下班的时间也不远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其次,父亲挂号去见儿子一面,就值得提倡吗?医生的职责是给病人看病的,老父亲没有生病,却要挂号排队,这样就不算占用医院的资源吗?即使挂了号,去见儿子一面就不能算是占用公共资源?老父亲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第三,工作不外乎人情,如果说父亲见儿子一面居然要采取这样的手段,那工作的意义何在?以撕裂亲情为代价的工作,又何谈高尚呢?

再来看第三则,材料说的很清楚,该孩子只有12岁,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到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而且也不是故意损坏,只是“不慎跌倒”,主办方希望男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如果真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如果孩子家境一般,又不具备赔偿的能力,难道还要穷追猛打,逼得对方家破人亡么?因此,从法律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从道德上讲,主办方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不过相比前两者新闻,这则新闻体现的“暖”更浓重一些,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其实,对三则新闻进行辩证分析,将具体问题分析透彻,这也是新材料作文立意新颖的主要途径。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和“有创意”作为发展等级分数,是考生获得高分的最重要的指标。所谓深刻,首要的就是把道理讲透彻,如果泛泛而谈,空话套话连篇,那就不具有说服力;有创意,则是要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创意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对于这道题目来说,如果文章要深刻有创意,仅仅从正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其他两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讲出自己选择的新闻比另外两则新闻“优”在何处。当然,三则新闻在地位上是相等的,没有对错主次之分,考生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算是符合题意。但我个人认为,考生如果没有在“权衡”中进行选择,是不能够当作“切合题意”的。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附:2016广州一模作文题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细则: 2.具体操作

(1)关于内容。

①有“更合适”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比较内容的作文,和没有三则新闻比较内容的作文,不做高下的区别,只从其论证的依据是否合理、充分做差别。

②对三则新闻平均使用笔墨论述,没有详略,但还是做出了“更适合”的选择,属于次重要角度,内容不能上一等,总分一般不能超过45分。

③认为三则新闻都合适,没有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也没有严格遵守写作任务的要求,内容在二等下,总分一般不超过40分。

④从材料中概括某个体现人物或事件某种性质(品质)的词,脱离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只是孤立地论述这种品性,如从第三则新闻中得出画展主办者“宽容”“怜爱”的品质,从而孤立地论述宽容、怜爱的意义,完全不画展主办者与孩子的关系。内容属基本符合题意。

⑤作文没有分析为什么“更合适”,没有讲道理,仅仅止于举例子拼凑成文,内容在二等中,总分一般不超过40分。⑥不按指令写作,就某则材料做出是非判断,自说自话,内容偏离题意。如针对第二则材料否定父亲,以“常回家看看”为题作文。

(2)关于表达。

表达应从属于内容;表达可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3)关于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与内容、表达相关,在与内容相应或相邻的选项给分。不能跨等给分;不求全面,可就单项给分。

(4)缺题目扣2分。

(5)出现错别字,1个扣1分,2个扣2分,3个扣3分,以此类推,重复的不计。

(6)字数不足的,每少30字扣1分;全文在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20分;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油条飘香,情暖社会 凛凛冬日,街角飘来熟悉而浓郁的味道。手捧油条,咬一口,松脆间又溢满了幸福的味道。诚然,老父挂号看儿子让人心酸而动容、画展主办方爱护损画男孩令人欣慰赞叹,我却认为良心“油条哥”的新闻有更大的温暖,应被刊登。

首先,良心“油条哥”的事迹闪现着社会上衰弱的无私精神。纵自古先贤常怀“大同”的至高理想,纵孙文“天下为公”,奔走呼号,我们当今的社会,其实已是私欲横流。而此刻,一种无私的精神便显得尤为亟需,尤为可贵。虽然老父与画展主办方的故事闪现着温暖的光辉,却在“无私”一点上少了那么一种力量。父亲看儿子是出于“小家”之心,恐怕儿子聊不上几句又要招呼下一位病人;画展主办方是为男孩一人着想,这种胸怀亦是比不上关爱全民的良心“油条哥”。“油条哥”不为当今各种黑心卖家所获利润动容,多年如一日为买油条的人们提供健康油条,既守住了人们的安心,又守住了社会的良心与公心。今年春节,一报团队走访北京街头记录小贩们平凡而温暖的故事,其中坚决不涨价的老夫妇、卖羊蹄前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大妈,不正像良心“油条哥”般,因无私而更具人情味吗?此种温暖,罕有而绵长。

再者,良心“油条哥”代表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更具社会意义上的温暖。试想,若《暖闻》刊登父亲挂号看儿子之事,又有多少人能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做法不具普遍借鉴意义不是吗?若刊登画展主办方之事,又会有多少人产生共鸣、回想自己在展览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唯良心“油条哥”的新闻,让人于熟悉而亲切的群体身上读出了平凡背后的伟大,细细品嚼出“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暗香。它微小,却提醒步履匆匆的人们缓一缓,发现温暖、传递温暖;它平凡,却像一只小小的蚂蚁悄悄爬入人们麻木的心,让人在微痒中开怀大笑,重寻失落的美的视角、善的思考。《南方周末》在30周年庆时曾刊登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孤单者前行。”若《暖闻》刊登“油条哥”的故事,想必亦能使无数的社会个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获得前行的力量。

也许有人说:“油条哥”的人情味带着那么一点招徕客人的“俗气”,我却不以为然。正是这样易被人猜测却依旧坚守温暖的人,方能为信任危机盛行的社会注入一剂定心良药,让人们渐渐明白细微处的温暖,方可集成最大的力量,拯救冷漠的人心。

静水流深,总有一种力量在默默中玉汝于成;细水流长,总有一种声音冲破岁月依旧洪亮。那便似温暖的油条哥声声的吆喝,清脆却暖意悠长。

任是无情也动人

两天前,我的总编辑给我发了三则材料:一则是良心油条哥多年坚持用新鲜油;一则是画展主办方原谅了一位因不慎而损坏了名画的男孩;第三则是一位老人来探望做医生、正在坐诊的儿子,却因他太忙,只能挂号与他见了一面,叫我决定用哪一则登在新开的《暖闻》专栏上。我正想从屏幕上删去最后一条,想着想着,却把它放在了前两条之上。或许,它的冷,才暖得令人感动?

是啊,那位良心哥是对食客信任的坚守,主办方是对孩子宽容的保留。但那位医生,却是对所有病人无私的守候。卖油条的人,或许有两分卖油条的打算;原谅孩子,或许是应为之义,但拿着固定的工资,面对着多日未见的爸爸,那位医生却选择了先救治更紧急的病人,与今日那些动辄拳脚相向的医患相比,高出了多少?或许是他的“无情”,或许是他的牺牲,或许是因为没有留下赞美,却送走一个个不再为病痛而苦的人,他的平静,却让我感到那份远超个体与社会意义的爱。他的责任,是对任何一个向他求助的病人。任是“无情”也动人,一至于斯。

我也曾想,那样一来,他的父亲又该如何自处?后来我才明白,一个对于自己的工作能有如此崇高的姿态的人又怎么真是不孝的人?孝悌,仁之本欤,而既是大仁之人岂无孝悌哉?当他的爸爸坐到他面前,或许他会惭愧,或许他会为自己的疏忽而自责,但没有人,包括他自己,会真的觉得他没有丝毫孝心。舍小家而顾大家,是因为他拥有无分贵贱亲疏,只以生命为先的仁爱之心,那么给他机会,他又怎么会撇开他的父亲?也许他在放假时,会抽空去陪陪老父亲喝喝酒,下下棋,以慰不能绕膝定省之苦。但一旦有病人,他便是,只能是那个最冷静的医生。

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再缺少诚信待人的好人,再也不缺愿意宽以待人的善人,但宁可放下自己最切身的家庭,为所有人的生命而强迫自己忘掉思念与自己的大爱之人,能有几个?所幸医者不灭,此仁心决计仍存。在以前,李时珍散尽家财,以身犯险,只为天下人不因误食草药而失却哪怕一条生命;有一位医生骑着摩托车穿过瘟疫横行的非洲,挽救一条又一条不曾被时人尊重的黑人的生命。或许不是所有医者都曾看到过《日内瓦宣言》,但有多少人,默默地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救治每一条他们力所能及可挽回的生命,直到死神,把这些曾与之搏斗的勇士带走?家与义,或许一时不能两全,但有承天下之苦痛的大爱,何尝没有过怜子恤老的小爱?正因这样的舍弃,似是无情,偏偏却滚烫得有眼泪的温度。

我把邮件发了出去,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这则新闻的温度吧。

暖在照顾你的心

岂无暖闻?老父亲到医院看望医生儿子,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通过挂号见面,暖则暖矣,但是父子情深中总有工作压缩亲情的悲哀,让人痛心;卖油条青年多年坚持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暖则暖矣,但是类似事件太多,其正能量不够震撼人心,唯男孩不慎损坏名画主办方未报案一则新闻,让我感受到人情之暖,暖在照顾你的心。

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小男孩探身观赏名画时不慎跌倒而损坏名画,这件事上小男孩没有犯错的动机,“损坏名画”又不是不可挽回的滔天大罪,我们应该选择去原谅,留给小男孩以错为鉴的机会。中学生柏宇不小心刮花了路边汽车,她主动留下联系方式,自觉承担责任。车主觉得她只是出于不慎,便没有继续追究。面对情有可原的犯错,选择去原谅不仅体现你的胸襟,更体现了你的人性关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我们,原谅情有可原的犯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人性之暖。

这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我相信新闻中那个小男孩面对自己的错误是心怀愧疚的。如果主办方一味去追究男孩的责任,虽然且这样做也理所应当。但那将会在小男孩纯白如纸的内心划下怎样的一道墨线,在小男孩干净如初生婴儿的档案上刻下无法挽回的裂痕!原谅最暖人心的地方在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其背后是浓浓的人情味。主办方是可以追究法律责任的,但他们没有,他们相信小男孩是无心造错,所以他们选择了备案而不是报案。伤害的力量是强大而无法挽回的,就像墙上的钉子,即使拔了下来也会留个窟窿。主办方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超脱了法律冷酷如冰的铁锁,带着人性的温暖播撒着爱的种子,原谅是暖的,暖在照顾了你的心。

照顾人心之暖是可以传播的,它将像星星之火一样温暖小男孩和大众的心,这便是我选择刊登这则新闻的理由。如果凡是情有可原的事我们都选择照顾他人的感受,选择原谅,那么悲剧就不会一次次不可避免地重演。“复旦投毒案”中假如二位能在发生矛盾时照顾对方感受,原谅对方的错,青春的火焰就不会戛然而止;如果在小女孩偷窃后母亲照顾了女儿的感受,而不是选择羞辱和谩骂,甚至出手伤人,花季少女就不会跳楼自殒,抓住偷窃者的超市就不会因一块被偷的巧克力被索赔八十万元。如果我刊登了这则新闻,或许会因此温暖这些伤害别人的人,扼止伤害行为,甚至将这温暖传播到千家万户,终止悲剧的重演。

照顾你的心,才是最暖的行为。它使夏萤流彩于夏日。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海城)

一一点评《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海城)

一一点评《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良训胜千金

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小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小程家以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虽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于祖训的价值。

【开篇第一句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传家宝的含义,深刻而准确。接着在比较中揭示三则材料的核心精神,亦深刻准确。最后用转折复句,强调作者自己的选择。典范的任务型作文开头方式。值得学习!】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小程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忠实厚道的韵味。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第二段第一句说祖训的意义:“品德匡正器”,不得不钦佩作者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提纲挈领,引起下文。接着诠释祖训的意义、影响、价值,当然也就说明了选择喜欢祖训的理由。这一段如果暗示一下祖辈们在久远的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精神文明的意义远远大于物质文明的意义,为下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张本,又做了暗示性的比较,那就锦上添花了,没有瑕疵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更重要的是”显然是递进了,又很自然地开启了这一段的议论。这一段讨论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显然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可见,作者的视野是广阔的。学以致用,令人欣喜。】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如果说前两段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那么,这一段的对比,很明显是“发展”地看问题,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难能可贵的是把辩证法的思想贯穿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祖训)融合的非常的好。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结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

议论文需要过渡吗?当然,看看这一篇(“更重要的是、况且”)你就明白了,非常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这里作者变换了比较点,或者说是联系实际说理据。进行比较的一个大难点就是寻找比较点,作者做到了且做得好!比较就是求同求异,且主要是求异。联系实际阐发议论,需要对写作意图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又表现出了文章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文为时而著,是作文的铁律、“军规”。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文章必须开出药方,解除人们的病痛。这也是写文章的目的所在。】 财势兼备却(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训才是永不贬值的最好传家宝!

【作者在结尾是这样收束全文的:用一个因果复句,先说危害,后说好处,既总结了全文又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说”这一句不能小觑,它是完成写作任务的表示,是总结全文的表示,又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表示。可以说这一句必须有,重如千斤。是结尾的范式。

这一篇我以为确实为一篇典范的任务型作文,特别是权衡做得非常好!特别是辩证法的活学活用!】

第三篇:经济法(考试押题)A卷

2012——2013学年《经济法》A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A)。A.民法B.经济法C.宪法D.行政法规

2.构建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C)。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A)。A.所有的财产关系B.纵向的财产关系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经济管理关系

4.债务人明确表示履行拖欠的债务,这在法律上将引起(B)。A.诉讼时效的中止B.诉讼时效的中断

C.诉讼时效的延长D.法定诉讼时效期间的改变 5.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企业的(D)。A.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机构B.企业的生产指挥机构C.企业厂长的咨询参谋机构D.企业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的机构

6.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的第一清偿顺序是(C)。A.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B.破产企业所欠银行贷款

C.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D.破产债权7.公司法的调整对象是(D)。

A.公司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B.公司外部的财产经营关系和生产协作关系C.公司内、外部的财产经营关系和生产协作关系D.公司内、外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8.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最高人数是(D)。A.20人B.30人C.40人D.50人 9.溢价发行是指发行人(A)。

A.按高出面额价格发行股票B.按低于面额价格发行

股票

C.按等于面额价格发行股票D.按小于面额价格发行股票 10.证券的代销、包销期最长不得超过(C)。A.100天B.60天C.90天D.30天

11.我国商标法规定,自核准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

(C)。

A.20年B.15年C.10年D.8年

12.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期限的计算日起算日是(B)。A.批准日B.申请日C.公告日D.开始使用日

13.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意义上的消费者是指(A)。

A.自然人B.事业单位C.团体D.机关

14.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

A.一倍B.二倍C.三倍D.四倍

15.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机关是()。

A.权力机关B.政府财政机关C.审计机关D.司法机关

16.政府采购应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

A.公开招标方式B.邀请招标方式C.竞争性谈判方式D.询价方式

17.审计机关实行的领导体制是(A)。

A.双重领导B.审计署垂直领导C.同级政府领导D.审计委员会领导

18.会计法调整的对象是(B)。

A.会计制度B.会计关系C.财务管理D.资金流向 19.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其做出裁决意见时按照(B)。A.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B.首席仲裁员的意见

C.检察院的意见D.法院的意见

20.仲裁一般采取的方式是(D)。A.调节B.判决

C.公开D.不公开

二、多项选择题

2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ABC)。A.经济管理关系B.经营协调关系

C.组织内部经济关系D.经济协作关系E.经济

竞争关系

22.个人独资企业具有下列特征(ACDE)A.投资者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投资权利的自然人B.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连带责任C.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E.个人独资企业的组织机构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 23.专利权的主体包括(ABC)。A.发明人、设计人B.共同发明人、设计人

C.发明人、设计人所在单位D.专利产品的生产

者E.专利产品的使用者

24.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ABCE)。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B.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C.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D.禁止经营者进行任何有奖销售活动E.禁止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25.根据监督主体不同,会计监督可以分为(AB)

A.内部监督B.外部监督C.部门监督D.行

业监督E.个人监督

三、判断分析题(每题3分,判断正误1分,分析2分,计15分)

26.法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C 27.国有企业就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的企业。D

28.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D

29.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务院公布的数据为准。C

30.行政诉讼中贯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C

四、筒答题(计20分)

3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答: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只有具备法定的条件才能生效,并受法律的保护。(2分)35.某市一家生产保温瓶的工厂,研制出一种新型保温瓶胆并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厂在会上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保温瓶胆内均含有„有毒砷化物‟,只有该厂研制的这种新型瓶,具有无毒、(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3)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32.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6分)

答:证券发行审核,是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除豁免证券之外的证券发行作出是否准予发行的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注册制;另一种是核准制。(3分)

注册制与核准制这两种证券发行审核体制各具优点,又各有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可有效地弥补它们的不足,达到相得益彰的结果。(3分)33.政府采购的方式。(8分)

答:公开招标采购,这是主要的采购方式;(1分)邀请招标方式;(1分)

竞争性谈判方式;(1分)单一来源采购方式;(1分)询价采购方式;(1分)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方式,如批量采购、小额采购和定点采购等。

(1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计30分)

34.2001年3月初甲公司与乙粮油公司签定了购销100吨大豆的合同,单价每吨2400元,总价款24万元,交货款为当年11月30日,交货地点为天津港码头。合同签定后,甲公司于2001年4月预付货款24万元。乙粮油公司为了向甲公司供货于3月底与某粮库签定大豆购销合同,约定由该粮库提供乙粮油公司100吨大豆,单价每吨2000元,总价款20万元。11月28日在天津港交货,并于4月底预付了部分货款,某粮库必须依质按期交货。2001年10月,某粮库向乙粮油公司提出,由于国家调整农产品价格,每吨须涨价200元方能供货,乙粮油公司立即通知甲公司是否同意涨价,甲公司不同意。乙粮油公司即电复某粮库不同意涨价,并于10月15日派人赴某粮库商谈。乙粮油公司考虑其与该粮库的业务关系,同意涨价100元,但粮库坚持200元。甲公司在交货无望的情况下,诉诸法院,要求乙粮油公司、某粮库履约,否则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请问:(1)甲公司、乙粮油公司、粮库之间签定的合同是什么合同?是否有效?(2)甲公司要求粮库作为第三人履约有法律根据吗?

(3)如逾期不履约,违约金由谁支付?如何支付?(4)本案诉讼费由谁支付?

答:(1)三方签定的是购销合同,意思真实,内容合法,为有效合同;(2)尽管甲公司与粮库无直接经济往来,但两次法律诉及的标的物是同一的,而该标的物的交付直接引起三方法律关系之变更,而甲公司、乙粮油公司之间案件的结果与第三人有利害关系,故应为本案第三人。

(3)如不履约,三方合同终止。.乙粮油公司退甲公司货款24万元,并支付违约金与赔偿金;粮库退还乙粮油公司的预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与赔偿金。

(4)案件诉讼费由粮库支付。

保健的特点。”同时,还允诺消费者可用普通保温瓶胆换取该厂产品。此消息通过新闻媒体广为传播,在同行业中引起极大震动,许多销售单位纷纷与原来的供货者终止合同,致使许多普通保温瓶生产厂家损失极其惨重。为此,保温行业许多厂家联系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此事。

请问:该保温瓶厂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吗?为什么? 答:该保温瓶厂的行为是属于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因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本案中,保温瓶厂利用新闻媒体对其所谓新型保温瓶的性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了保温行业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是属于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6.2002年3月,王晶与太平洋电脑设计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被聘为该公司高级工程师,同年9月公司送王晶等去国外考察培训,培训费用约53000元。2003年9月回国后让王晶主要负责某重点项目的开发工作。2004年3月3日,王晶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书,第二天离开公司,因此耽误了该重点项目的开发进程,公司为另聘用技术开发人员多支出费用32000元。辞职之后,王晶于2004年3月15日,又受聘于某计算机开发中心担任高级工程师,领取了工资并享受了福利待遇。问题:(1)王晶的做法是否合法?

(2)应该由谁来承担太平洋电脑设计公司的经济损失? 试卷代号:26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经济法律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1)王晶的做法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必须依法进行,即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本案中,王晶提出辞职后第二日就离开了公司,其行为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并给公司造成了两大损失:一是培训所支付的培训费;二是因王晶突然辞职延误了工作进程造成的经济损失。

(2)王晶应当对这两部分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篇:传播学概论 名词解释题 完整总结

1.传播: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2.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为传学、传意学等。

3.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4.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自传播,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进行的传播。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5.群体:群体是指人数不多的一种团体,它的成员是由共同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的,并处于直接的个人交往之中,这两种情况是产生情感关系、团体规范和团体过程的基础。6.组织:.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7.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8.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9.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10.拉斯韦尔: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为传播学的创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的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1.施拉姆:施拉姆,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学科化、系统化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一人类传播概论》、《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等。12.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13.理论: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14.模式: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5.反馈: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是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6.5W模式:5W模式是由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他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称为四大要素。加上作为结果的效果,就成为五大环节。由于这五个环节来自英语,各自都包含着一个英文字母w,因此,通常称作5W模式。17.德福勒模式:德福勒模式是在申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修正便是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其次,德福勒提示了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再次,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均被表现出来,是典型的控制论模式。

18.螺旋式模式:大众传播学者F·丹斯提出的控制论传播模式。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认识场”,“信息场”总是不断累积、扩大的,从宏观看,正是这种累积性造就了人类文明;从微观看,组织也好,个人也好,在传播过程中,都需要自觉地、不断地推陈出新。

19.传播单位:传播单位是在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中引申出来的概念。他们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20..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1.社会系统模式:是传播模式上的第三次飞跃,解决了传播的条件(外部结构)问题。较早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的是赖利夫妇

22..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23.等距随机抽样:又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4.雪球抽样:雪球抽样在传播学研究中多用于调查某一特殊人群的传播活动。雪球抽样是介于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之间的一种抽样方法,它的常态是非随机的。这是一种像滚雪球一样凭借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由少到多逐级扩大的抽样方式

25.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26.控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7.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对于客观存在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的科学抽象,主要针对那些较为复杂、很难细分的客观对象(即原型),在调查、实验和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其某些表现和特征,设计出一种“模型”.对其加以描述。

28.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先分为若干层(即类型),然后在层中按随机原则提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9.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即一种为统计或调查用的问题表格

30.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单元就是内容分析所要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一项内容分析要统计什么,为何统计,所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贝雷尔森指出内容分析有五种基本的分析单元:关键词或专门术语、主题、特质、段落、篇目。31.实验变量:即实验过程中变动的因素。其中,在实验过程中实行的措施叫自变量,也称“实验刺激”;在实验过程中由自变量决定其变化的因素叫因变量

32.样本:在抽样调查法中从总体中抽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33.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所采用的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34.实验对象:实验对象即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人。其中分为两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控制组” 35.综合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36.工具说:工具说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很多是属于工具性的。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功能,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

37.游戏说: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传播的个人功能,力图用游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他断言,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完成任何事情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而对某些导致行动的传播贬低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38.个人社会化:是指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或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39.雷达功能:施拉姆曾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雷达功能。它是指通过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40.大众文化: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大众社会中大众传媒所传递的文化内容以及五花八门的娱

乐节目、材料等,其特点是快速、大量(复制)、通俗、浅显。它是和少数有高等修养的人们所享有的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相对而言的。

41..功能失调: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某种活动的后果并非都对其所在的社会体系或与之有关的群体、个人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及其成员来看,这种不利的后果就是“功能失调”

42.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之一。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这种通过向公众揭发偏离社会准则的倾向的做法,就是发挥着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43.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所谓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是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很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很充分地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益疏远和冷漠了。

44.整合功能:整合功能,也称之为社会协调(联系)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反映,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事件上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45.文化传递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又称为社会遗产功能。它是指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进社会成员共享同一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46.议程设置功能:是指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去,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并使这些事件广为传扬,形成议论中心。47.功能:功能是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48.传播者,即传播的主体。包括单个的人,比如记者、编辑,还包括一切从事传播的组织与机构,比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出版商、电影制片厂等,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一般都统称为“传播者”

49.把关人:传播者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50.双重行动模式: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两个步骤,这就是他所讲的“双重行动”.其中的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把关人是记者;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

51.潜网:布里德认为,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52.《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1956年由施拉姆参与撰写的一本传播学经典著作。书中的报刊实际上指的是整个大众传播事业。所谓四种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53.反馈: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筒而言之,反馈就是受众对信息传播所做出的反应,就是受众意志的显示。

54.控制研究:就是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

55.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兴起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本质上体现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反对针对传播活动实施任何形式的限制,认为通过“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的过程,最终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56.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这种理论是针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发展与完善。主张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7.《权力的媒介》: 《权力的媒介》是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学者阿特休尔。1984年所著,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次对《报刊的四种理论》造成重大挑战的著作.58.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就是研究被分析的内容。所谓“内容”,就是社会上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59.符号:符号,.通常是指字母、电码、语言、数学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符号学者认为,凡是能够作为某一事物标志的东西都可称为符号。

60.信号:是指某种颜色、声音、动物、物象等代替某种条件刺激,以引起高等生物的条件反射;而这些颜色、声音、动作、物象就称为信号。

61.信号:是指某种颜色、声音、动物、物象等代替某种条件刺激,以引起高等生物的条件反射;而这些颜色、声音、动作、物象就称为信号。

62.编码:.编码:就是把讯息或消息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和能够使接受者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

63.译码: 译码,是指信息接受者要把符号重新还原为讯息,以便得出它的含义。64.信息量低:是指社会的信息流量低于社会需求,以致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更不能促其发展。

65.大传播信息: 大传播信息,即新闻。新闻通过社会上各种新闻媒介向四面八方传播,为众多的接受者所共享,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

66.抽绎,就是经过选择和舍弃,引出事物的头绪来。抽绎是语言最有用的特性之一,也是我们是否具有概括事物或问题能力的表现。

67.信息自选过程:受众对传媒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选择的,而不是照单全收,他们要经过信息自选过程,即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才会对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予以部分或少量的吸收和利用。68.可读性:也称易读性,指新闻、文学作品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9.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借助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

70.渠道:是指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

71.媒体: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话)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72.热媒介:麦克卢汉所说的“热媒介”是指“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像力发挥程度低。如印刷、无线电广播媒介。73.冷媒介:麦克卢汉所说的“冷媒介,是指:‘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参与程度高。如电话、电视媒介。74.“便士报”: “便士报”是指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美国创办的每份仅售一便士的大众型廉价报纸 75.《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媒介即讯息”是他的媒介理论的中心点。根据他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76.受传者: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例如甲告知己一件事件,乙便是这一信息

传递行为的受传者。

77.受众: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记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大众传播的受众由不同层次的受众群构成 78.“靶子理论”: 是指在西方大众传播研究初兴之时,曾经流行过的一种把受众当作“靶子”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被动的、相对而言无自卫能力的“靶子”,很容易被大众传播媒介射出的“子弹”击倒

79.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是指以“刺激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的受众理论。80..社会分类论:社会分类论是指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受众成员的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影响的受众理论

81.社会关系论:社会关系论是指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体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的受众理论

82.选择性因素: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选择过程称为选择性因素,并认为它是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83.选择性接触:是指面对着众多的媒介信息内容,受众成员无法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注意所有这些内容并对它们做出反应。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目的、不同兴趣,有选择地使用媒介,有舍弃地注意和接受媒介信息

84.选择性理解: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对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同传播者给予的意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

85.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是指受众成员对自己所接触、理解的媒介信息,并非能全部长久地印入脑海之中,而只是有筛选地记住一部分内容,其他媒介信息则被从记忆中排除出去。

86.电子媒介受众调查:电子媒介受众调查是以家庭或个人为调查对象的基本单位,根据科学的原则,从受众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户或样本成员,对他们进行测定的受众调查

87.面对面调查法:面对面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问答,让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查问卷表的采集数据的方法

88.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89.有限效果论:有限效果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种理论,它极端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是克拉帕在《大众传播效果》一书中提出来的。90.视野制约效果就是说,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91.传播技巧:传播技巧指的是唤起受传者注意、引起他们的特定心理和行动的反应。从而实现说服或宣传之预期目的的策略方法。

92.现场理论:.现场理论也就是在传媒内部工作的人所持的观点。

93.传播流程:传播流程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94.一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已有利的判断材料的传播技巧,称为一面提示。

95.免疫效果:拉姆斯丁等人认为',由于包含着相反观点的“说明”,“两面提示”就像事先接种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

96.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97.自信心假说:贾尼斯认为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这一结论,被称为自信心假说。

98.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99.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是指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100.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101.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是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102.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103.两面提示: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传播技巧。称为两面提示。104.恐惧诉求:恐惧诉求就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的说服方法。

105.可说服性:在传播效果研究中,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

106.议程设置功能:美国的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种功能即议程设置功能。

107.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指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太,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108.培养分析: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揭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格伯纳等人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109.知识沟理论: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识沟理论。

110.上限效果假说:上限效果假说是指美国传播学者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慢乃至停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111.专题调查:.专题调查是指就某一特定问题或某次大规模宣传报道活动的效果进行的个

案研究

112.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霍夫兰等人称为“休眠效果”

113.文化霸权: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人物葛兰西,提出了有名的“文化霸权”理论。它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持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权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之上

114.社会文化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伯明翰大学的霍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研究传播,将传播活动置于文化的背景中,把传播问题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立足点在“文化”方面,所以,他们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学派 115.异化:异化是个比较复杂的哲学概念。一般地说,异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生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

116.物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提出的“物化”,是指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现实,它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品拜物教。这种虚假的意识犹如“社会水泥”,构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保护层 117.政治经济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累斯特大学的默多克和戈尔丁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用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理论,探讨传播媒介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媒介的控制问题,着眼点在“经济”方面,所以默多克和戈尔丁一派在批判性传播研究中,又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派 118.数字化:“数字化”主要指的是与模拟技术相对的数字化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数字化产品和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是将诸如声音、图像、文字、色彩等寸感的信号,通过二进制编码转换为由“0”.和“1”组成的数字信号,即计算机语言可处理的信号的技术。这种信号可以压缩、保存、传输、加工、复现,容易加密 119.地球村:地球村指的是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利用电脑网络空闻无限量地进行信息沟通,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落那样狭小

120.拉斯韦尔模式:传统的线性模式中最具代表性者之一,又叫SW 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 年提出来的。按其观点,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四大要素,再加上效果成为五大环节。这一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 121." 2 十4 定律”:这是“传播单位”思想的主要内容。奥斯古德和施拉姆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为方便记忆,称之为“2 + 4 定律” 122.实验室控制:即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实验 123.实地实验:指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

124.环境监测功能:指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者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125.社会协调功能: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的事件或事情上来。

126.工真说:是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属于工具性行为声 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127.政府控制: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形式。是指政府出于直接维护自身统治、保障政权稳固或捍卫社会大众整体利益的动机,通过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等手段,对传播所施加的约束

128.文化控制:是一种比各种控制形式都更为广泛和深远的控制形式,它包含了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各种控制形式。因为一切控制现象说到底都无不处在特定文化的大背景下。

129.语义信息: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或接受者所具有的意义

130.语用信息: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所具有的价值和效用,能否满足观察者的某种需要 131.信息超量:信息流通超过了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或者是超过了社会的需求 132.中间性反应:受者收到符号后,懂得其意义并把它还原为讯息所产生的某种反应 133.媒介: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话)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刊),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134.回忆式电话询问法:在电话询问中引导调查对象回忆前一夫的活动,在回忆个人行为的基础上,确定什么时候有可能听到广播然后通过呼号、频率、主持人、节目或风格等来辨认收听的频道,以显示调查对象前一天的视听行为。

135.集合的自发反应:指社会上许多人在同一信息的刺激和影响下发生的集合现象 136.个人的自发反应:个人接触特定信息后所发生的,与传播者意图无直接关系的模仿或学习行为

137.长期的预期效果: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138.“魔弹论”:传播效果研究初期的核心观点,又称“皮下注射论”。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人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

139.《 人民的选择》 :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在伊里县进行的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系列重要假说和两级传播论

140.两级传播: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叶意见领袖一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的概念

141.两面提示:在向说服的对象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142.“共识”:这是“培养分析”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是由社会传播提供的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的各种事物、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是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的共同的基准,是社会生活实现协调的基础 143.评价性调查:我国现阶段的传播效果调查的组成方面之一。既有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信誉度和权威性的总体评价,也有对三大媒介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生动性等所做的比较评价,还有对特定报社、电台、电视台工作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对各类传播内容的对比评价

144.法兰克福学派:1923 年诞生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大流派,是批判学派的滥筋,主要对社会现实展开全面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这一学派的社会研究所名叉上隶属于法兰克福大学,其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是该大学的一名教

授,因此,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阿道尔诺 145.“推”技术:在网络传播中,大量的网上数据库可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个人需要,主动为用户“推”送出适合他的信息,从而大大节约用户寻找信息的时间和精力。与传统媒体对所有受众一视同仁的大规模单向推送不同的是,网络时代的“推”技术将是基于每一个用户

第五篇: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1.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5.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之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广义的则包括群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6.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有时也称作小群体传播。它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7.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9.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表达,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10.模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1.拉斯韦尔模式:传统的线性模式中最具代表性者之一,又叫5W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来的。按其观点,传播的过程可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四大要素,再加上效果成为五大环节。12.“2+4定律”:这是“传播单位”思想的主要内容。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

13.编码:即认知一表述过程,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这个过程也叫“符号化”。

14.译码:可称表述一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也叫符号读解过程。15.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在传播过程研究中,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16.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是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叫定量化。

17.抽样调查法:是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指的是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18.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样的形式之一,又称为“类型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先分为若干层,然后在各层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19.问卷调查法:问卷是指为进行标准化的调查而编制的,由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

20.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媒中的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客观性、统统性定量性、显性内容。

21.控制实验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实验观测。

22.实验室控制:即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实验。

23.实地实验:指在不是冤家不聚头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24.等距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25.游戏说: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力图用“游戏说”去解释个人的传播行为。26.个人社会化:指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或者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27.环境监测功能:指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者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

28.社会协调功能: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事例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生要的事件或事情上来。

28.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充分了解了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29.工具说:是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一种理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

30.控制研究: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传播学理论探讨中的一个主要领域。

31.把关: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行为。“把关”:传播学奠基人卢因有关群体传播的研究中提出,指在信息的流通与循环网络中,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抑制与疏导的环节。通俗地讲,是传播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凡有这种把关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32.政府控制:指政府出于直接维护自身统治、保障政权稳固或捍卫大众整体利益的动机,通过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等手段,对传播所施加的约束。

33.文化控制:是一种比各种控制形式都更为广泛和深远的控制形式,它包含了一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各种控制形式。

34.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担负的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社会控制的职能,也即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

35.社会责任论:是为弥补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修正其弊端提出的一种报刊理论,这咱理论主张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其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积极地、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36.《权力的媒介》:着重考察“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分析各种权力集团对媒介的操纵、利用与控制。

37.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38.语义信息: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或接受者所具有的意义。

语用信息: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所具有的价值和效用,能否满足观察者的某种需要。

39.信息量低:是指社会的信息流量低于社会需求,以致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更不能促其发展。

40.信息超量:信息流通超过了受众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或者是超过了社会的需求。

41.编码:把讯息或消息转化为适宜于传播和能够使接受者接纳和理解的各种符号。

42.译码:是指信息接受者把符号重新还原成为讯息,以便得出它的含义。43.中间性反应:受者收到符号后,懂得其意义并把它还原为讯息所产生的某种反应。

44.可读性: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45.符号:能够作为某一种事物标志的东西。

46.大众传播的受众: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统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7.选择性接触:受众成员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不同目的、不同兴趣,有选择地使用媒介,有传诵地注意和接受媒介信息。

48.反馈:受传者对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做出反应的环节,是传播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

49.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在某一节目正在播出时,打电话询问调查对象当时的视听行为。

50.回忆式电话询问法:在电话询问中引导调查对象回忆前一天的活动,在回忆个人行为的基础上,确定什么时候有可能听到广播,然后通过呼号、频率、主持人、节目或风格等来疼、辨认收听的频道,以显示调查对象前一天的视听行为。

51.“靶子”理论:在西方大众传播研究初兴之时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被动的、相对而言无自卫能力的“靶子”,很容易被大众媒介射出的“子弹”信息所击倒。

52.社会关系论:是关于受众的一种理论见解。以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着重分析受众成员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认为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53.渠道: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和各种途径、手段、方式,统称为“渠道”。54.媒介: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媒介。

55.媒介即讯息:麦克卢认为,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56.热媒介: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57.冷媒介: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参与程度高。

58.样本: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核和分析时,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称为样本。

59.可读性: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0.社会分类论:是从受众角度探讨大众传播效果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受众的社会关系左右他们对大众传播内容的接收和反映方式,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61.“两面提示”:在提示自已一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

62.“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这是一种有关媒介具有强大效果的观点。它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63.选择性理解:指受众给予已被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的意义。同传播者给予的意义是否一致,而理解的程度对于劝服来说是具有决定的。

64.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映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注意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

65.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成为传播的说明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纯效果”。

66.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向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及其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一概念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

67.异化:指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脱离生产者、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

68.文化霸权: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权只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69.社会文化学派:这一学派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研究传播,将传播活动臵于文化的背景中,把传播问题同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考察,立足点在文化方面。

70.休眠效果:即“睡眠者效果”,这是由霍夫兰提出的用来解释可信性效果变化的一个概念。根据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原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忘却是从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的。也就是说,由高可信度信源或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的信任感不同,其说明效果可能会分别大于或小于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信息内容相联系的记忆会逐渐淡漠。这时,由信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者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为完全地发挥出来。

71.卢因:传播学五大奠基人之一,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创立了群体动力学和场论,他本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学派,他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等概念。

72.内容分析中语义分析: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这种分析方法以文字符号所含的信息意义作为分析单元,对反映特定内容的文字符号作统计分析,它不局限于字面,而是根据文字所涉的语义内容来分析。

73.比特:度量信息的单位。《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把它比作人体内的DNA。

74.李普曼:美国著名新闻学家,著有《舆论学》等著作,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和拟态环境等观点。

75.2+4定律:这是传播单位思想的主要内容。奥斯古德和施拉姆认为,每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和受者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四种功能。为方便记忆,称之为2+4定律。

76.“推”技术:在网络传播中,大量的网上数据库可根据每个用户不同的个人需要,主动为用户“推”送出适合他的信息,从而大大节约用户寻找信息的时间和精力。与传统媒体对所有受众一视同仁的大规模单项“推”送不同的是,网络时代的“推”技术将使基于每个用户各不相同的个人需要。

下载2016年传播学概论押题卷[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传播学概论押题卷[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施拉姆提出的,在施拉姆看来,有史以来的报刊控制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欧洲封建社会的集权主义,一种是前苏联体质为代表的共......

    传播学概论 重点

    传播学概论 1、信息 (1)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心的东西......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一)《传播学概论》这本书"集中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其中包括传播学。传播功能。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及传播效果的研究。包罗万象的,如果静下心来......

    交易押题卷四(题目)

    交易押题卷四(题目) 单选题 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研究工作,应当符合的要求中不包括。 A、保持独立、客观 B、建立和完善投资对象备选库制度 C、建立严密的研究工作业......

    承销押题卷二(题目)

    承销押题卷二(题目) 单选题 企业在注册有效期内分期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应在注册后个月内完成首期发行。 A、6 B、1 C、2 D、3 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

    分析押题卷三(题目)

    分析押题卷三(题目) 单选题 经济周期的变动过程是。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复苏——上升——繁荣——萧条 C、上升——繁荣——下降——萧条 D、繁荣——萧......

    汉语言文字学期末考试押题卷

    1.关于“六书”,我们通常采用许慎的名称和 班固 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

    押题密卷(二)会计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押题密卷与精讲解析 押题密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 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