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时间:2019-05-15 11:5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第一篇: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2014年04月01日 13:44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1期作者:郝贵生字号

内容摘要:目前理论界对《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五种认识:阶级斗争思想、“两个必然”思想、“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及“全球化”思想。认识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宣言》

一、二章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章主要论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章主要阐述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章是二章的客观依据,二章是一章的必然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二两种认识是从客观规律性角度揭示核心思想,三、四两种认识是从主观能动性角度揭示核心思想。这四点内容不可割裂。而把《宣言》的核心思想归结为“全球化”则是错误的。

关键词: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郝贵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内容极其丰富、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的基本观点,但关于其最主要的或者说核心思想,中国当前思想理论界的认识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阶级斗争思想,二是“两个必然”思想,三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四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五是“全球化”思想。应该说,这几种观点都是《宣言》的基本思想,那么《宣言》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上述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一、《共产党宣言》阐发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逻辑联系

认识《宣言》的核心思想首先必须认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内在联系。

《宣言》一书的基本结构是七个序言、一个引言和四章内容。七个序言主要是《宣言》发表之后,在出版不同版本时,由马克思恩格斯合写或恩格斯单独所写,主要阐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性质、任务,并认真回顾了《宣言》发表后的历史命运和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在肯定其基本原理的同时,对某些地方做了重要修改和补充,且指明了对待《宣言》的正确态度。引言简要说明了《宣言》写作的背景和目的。第一章、第二章内容是《宣言》全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主要是在这两章阐发的。第三章主要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剖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源、阶级实质及其危害性,科学地分析、评价、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的策略原理。那么《宣言》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呢?笔者认为,主要阐述了十大基本观点。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恩格斯在1883年谈到《宣言》的基本思想时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第二章在批判社会生活中各种攻击、歪曲“共产主义”思想的错误言论时阐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第二,阶级斗争的观点。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说:“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三,全球化思想。“全球化”是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概括当今世界发展总特点时发明的一个新概念,意思是说,当今各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已经连接为一个整体并相互依赖。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这个概念,但许多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已经阐发了这一思想,第一章在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时讲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第四,“两个绝大多数”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取代了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他们还论述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特别指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与以往阶级斗争的最大区别就是“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思想简称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思想。

第五,“两个必然”思想。第一章在分别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过程、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在第一章的结尾中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两个必然”思想,即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无产阶级政党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应该是自发的、分散的斗争,而应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组织起来的斗争,也就是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本书第二章的标题就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因此这章一开始就指出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宣言》认为,共产党的性质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第一,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第二,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第三,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第四,由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所指导。共产党人的最低纲领是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第七,“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宣言》引言部分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写作《宣言》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反驳欧洲反动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恶毒攻击和歪曲,阐明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即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宣言》正是在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群众史观和“两个必然”思想之后,在第二章中科学地阐发了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从七个方面反驳了欧洲反动势力对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和“消灭私有观念”的歪曲、污蔑的错误言论。第八,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恩格斯1883年在谈到《宣言》的基本思想时,在阐发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阶级斗争观点之后,紧接着说:“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第一章在谈到无产阶级斗争特点时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隐蔽的国内战争将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将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第二章在批驳欧洲反动势力对共产主义的责难之后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一是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逐步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二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四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联合体。

第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角度阐述了社会发展的五个基本阶段。但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过程除表现为社会基本结构和构成因素的发展,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发展变化。而且这两种变化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多次阐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宣言》中延续了他们的这一思想,在第二章结尾谈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十,无产者联合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多次阐述无产者联合思想。《宣言》第一章在谈到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发展特点时就讲到,这种斗争由分散的个体的斗争发展到联合的组织起来的集体的斗争。全书又在第四章最后一段阐发了共产党人公开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之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应该说,全书还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一些基本观点,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批判拜金主义、资本主义制度掘墓人、自由观、雇佣劳动、教育、家庭观、国家观、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生产力等思想。全书的各种观点特别是基本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而主要逻辑关系就是一、二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宣言》一书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写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最终目的是阐发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不是他们头脑的主观产物,也不是客观精神的启发和所谓理性原则推导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历史趋势所决定的。正是依据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该书第一章重点考察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阶级斗争规律原理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因此该书前五个基本观点主要就是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及资本主义由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客观趋势。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在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之后,不是消极等待资本主义的灭亡,而是把无产阶级的追求目标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致起来,依靠自身的斗争,去促使资本主义的灭亡,由此产生了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理论及其纲领、手段、方法。这主要就是第二章阐发的重点。因此可以这样概括两章之间的关系:第一章是第二章的理论和客观依据,第二章是第一章必然的逻辑结论,也就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必然结果。

二、如何评价流行的关于核心思想表述的几种观点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内在的基本逻辑联系,那么就较容易正确揭示其核心思想。人们之所以对《宣言》的核心思想认识不同,是因为人们选取的视角不同。据笔者观察,人们或是从客观规律性的角度,或是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认识其核心思想。关于从客观规律性的角度认识《宣言》的核心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就有两种观点。其一是阶级斗争思想。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贯穿《宣言》的三个基本思想,即经济基础是社会政治、精神的基础;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导致阶级的最终消灭。这三点的核心是第二点。毛泽东1920年最初读《共产党宣言》时主要就是从这一角度认识和掌握《宣言》的核心思想的。其二是“两个必然”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的任务,就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以上两点表述不同,实质完全相同。前者是后者的哲学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宣言》的学者特别着重研究《宣言》的“全球化”思想。笔者也认为,虽然《宣言》中没有直接提出“全球化”概念,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全球化”的特征却已经被揭示出来。而且这一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以及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及特征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学者在研究《宣言》时过分强调“全球化”思想,甚至把其作为《宣言》的主要思想加以研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2001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一书,显然是突出了“全球化”思想,似乎“全球化”思想成为《宣言》的核心思想。这是笔者所不赞同的。

还可以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认识《宣言》的核心思想。传统观点认为,《宣言》的核心就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正是从这一角度认识的。这一思想与从客观规律性的角度揭示的《宣言》的核心思想是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思想是“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的理论和客观依据,而“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则是“阶级斗争”和“两个必然”思想反映到共产党人的头脑中之后形成的实践内容和目标。它们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的。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分歧。

第一,从否定“消灭私有制”思想出发,根本否定《宣言》的理论价值。辛子陵2008年初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走出〈共产党宣言〉的误区》一文,之后又发表文章认为,《宣言》的根本错误就是提出了“消灭私有制”思想。他认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是《共产党宣言》带有的“历史局限性”、是基于“道德感情色彩”的“过激主张”。辛子陵的观点一方面说明他确实抓住了《共产党宣言》的要害问题、根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但由于他根本不懂得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导致他运用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理解《宣言》的核心思想特别是“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因此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如他认为“消灭私有制”的结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单纯“道德感情色彩”的产物。

客观地说,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之前,其世界观、价值观、立场、感情确实已经彻底转移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基于对资产阶级的愤恨和对无产阶级的同情、热爱确实是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写作《宣言》特别是阐述“两个必然”和“消灭私有制”思想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主要或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说,《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进程的大量感性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提炼、概括、推理、归纳、综合的产物。辛子陵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历史观的根本区别,只是抓住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同情心,就主观武断地否定“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再如,辛子陵认为,《宣言》一方面高度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为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自相矛盾的。而且辛子陵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依据,借口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曲折和错误,断定社会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本主义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现象。这说明,辛子陵根本不懂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把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辩证的、历史的认识看作“自相矛盾”,甚至借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曲折和反复性这种所谓“实践”事实根本否定《宣言》的科学结论,这难道不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思想吗?笔者专门写文批驳了辛子陵对《宣言》“消灭私有制”思想的歪曲和根本否定

第二,歪曲“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一是认为“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应该翻译为“扬弃私有制”和“两个扬弃”。理由是“德文”中的原词有“扬弃”的含义。这里翻译为“决裂”、“消灭”就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对资本主义“排斥一切”的理论依据。中央编译局的同志撰文讲,“消灭”、“决裂”的德文原词确实有“扬弃”的含义,但任何一种语言的一个词语都可能有多重含义,德文词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是着重揭示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翻译为“消灭”与“决裂”完全是正确的。辩证法认为,任何否定都是扬弃,都是否定中包含肯定。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否定绝不是否定和排斥一切。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倾向是对该思想的错误理解,而不能归结为翻译的错误。二是认为“消灭私有制”只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用劳动者的没有剥削的个人所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剥削的私有制。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宣言》一再强调,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否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阶级社会否定另一个阶级社会的所有制那样,只是用一种新的私有制取代旧的私有制,而是从根本上否定和消灭整个私有制,消灭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最终实现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把《宣言》中的“消灭私有制”思想歪曲为只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质上就是根本否定了共产党人最终的追求目标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偷换为资产阶级所接受的内容,是对《宣言》核心内容的根本背叛。三是认为《宣言》提出共产党人的“消灭私有制”思想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占有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首先做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正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必然趋势,共产党人才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界定在“消灭私有制”上,把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界定在“两个决裂”上。这一结论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完全相符。但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奋斗目标,绝不意味着私有制一个早晨就能够消灭,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但绝不能借此而否定这一结论的科学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揭示历史的发展趋势及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客观地讲,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确实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但《宣言》发表后的160多年的人类历史尽管有许多曲折,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各国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没有改变。

从主观能动性角度认识《宣言》的核心思想还有一种重要观点,就是把核心思想归结为第二章结尾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其最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他于2008年9月22日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之我见》的文章。文中批驳了传统的把《宣言》的核心归结为“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的思想,其主要理由就是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特定意义上把‘消灭私有制’概括为共产党人的理论的”。他说:“如果是从一般意义上说,我认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才真正是《宣言》的核心思想。以往由于我们未能领会或者不曾强调《宣言》的这个核心思想和精神实质,以致在实践中犯过重大错误,这是应该切实引为深刻教训的。”他还提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以及恩格斯在1894年1月9日跟两位意大利记者谈到未来社会的新思想时所说的:“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即但丁——引者注)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宣言》中关于人的发展的那段话。学界还有一些学者赞同高放教授的观点,其理由也大同小异。笔者并不绝对反对把《宣言》核心思想归结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但反对以“人的发展”思想绝对排除“一个消灭,两个决裂”思想。实际上这是从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又派生出的两个不同视角。我们知道,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改造的世界包括两个世界:一是外部世界,二就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实践改造的这两个内容首先是有区别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一个消灭,两个决裂”就是改造外部世界(第二个决裂也有改造人自身的含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改造人自身。两者须臾不可离开。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阐发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改造外部世界“消灭私有制”活动需要改造人本身,促进人的发展。他说:“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

其次,人的自我改造和全面发展也离不开改造外部世界即“消灭私有制”的实践活动。“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私有制下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冒充的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对少数个人来讲是自由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桎梏,是没有真正的自由和发展的。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最后,“消灭私有制”过程与人的自我改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马克思恩格斯说,无产阶级“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改变了环境,他们才会不再是‘旧人’,因此他们一有机会就坚决地去改变这种环境。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现代的个人必须去消灭私有制,因为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它们在私有制的统治下竟成了破坏力量,同时还因为阶级对立达到了极点。最后,我们曾指出,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同时也就是个人在现代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所建立的基础上的联合。”不可避免的“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把《宣言》的核心思想归结为“一个消灭,两个决裂”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是正确的。传统观点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情况。但笔者反对高放教授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传统观点是“从特定意义上讲的”,而“人的发展”思想是从“一般意义上讲的”。这是错误的。二者都是从一般意义上讲的。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思想而否定“消灭私有制”是核心思想,离开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的根本任务去奢谈什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质是把《宣言》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歪曲为资产阶级学者可以接受的东西,用他们的所谓“普世价值”、“宪政”等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思想。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或者背叛。这就是高放等人离开“一个消灭,两个决裂”高谈《宣言》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质。

三、认识《宣言》核心思想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1.要从联系的、系统的观点认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观点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中讲:“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其实不仅读《反杜林论》如此,读任何书籍都是如此,特别是读作为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共产党宣言》更是如此。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中发现,很多学者读原著时,常常把原著的基本观点割裂开来,孤立地学习、研究。如读列宁的《辩证法十六要素》,许多辅导教材就按照原理体系把十六要素分解为辩证法的若干观点。我的大学老师也是这样教我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把辩证法十六要素放在列宁读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整个体系及对黑格尔思想的具体解剖中才真正理解了列宁辩证法十六要素的真谛,就是如何在认识过程中达到“观察的客观性”,把握自在之物本身,而不是枝节之论。读《宣言》也是如此。

有些辅导教材或教师讲解《宣言》时,也常常把《宣言》肢解为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不同程度地忽略《宣言》全书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书中的一般原理的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每一个基本原理在应用时,都不能割裂与其他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如果对原理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只是抓住甚至夸大书中的某一原理,忽略或贬低其他基本原理,就会导致错误的实践结果。对《宣言》核心思想的认识也是这样。

前边已经谈到,关于《宣言》核心思想的几种认识,我们都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找到依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宣言》本身,从不同的视角揭示《宣言》的核心思想的。一般说来,人们大多从前三个方面理解《宣言》的核心思想,笔者已经揭示了其内在联系。而从人的发展角度认识《宣言》的核心思想,只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

笔者认为,提出这一问题确实有积极意义,以往我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程度不同地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的变革,忽略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笔者是赞同的,并解读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是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尽管中央文件反复讲,理论界写了那么多的文章,但实践中却落实得不够。其重要原因就是离开了“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在强化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状况下,谈何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群众,发展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来享受?而理论界某些人大肆宣扬“人的发展”是《宣言》的核心思想,恰恰是离开了《宣言》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等基本思想。辛子陵甚至以恩格斯1894年的论述来论证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抛弃了《宣言》的其他基本思想。这种割裂《宣言》基本观点之间关系的做法不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偏离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2.坚持《宣言》的核心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再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丢掉灵魂,强调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在十八大后的多次讲话中也多次强调,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什么别的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曾经提出要努力做到“四个划清”,第一个即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篇公开问世的代表作,而《共产党宣言》的实质是共产主义宣言。我们的教科书一般都讲“共产主义”有三个含义即: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理想、制度,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这种运动的实质就是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消灭私有制”、实现“两个决裂”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的活动。同时共产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两个概念内涵、外延完全相同。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核心思想,也就是坚持《宣言》的阶级斗争思想、“两个必然”思想、“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就必须承认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中国国内,仍然存在着两种经济政治制度、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激烈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斗争并没有真正解决。列宁说,只承认阶级斗争,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我们队伍中相当多的人连阶级斗争理论和中国当今存在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都不承认,那他们还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吗?近些年来,我们党内、国内围绕“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的争论和交锋始终没有停止,直接或间接否定上述观点的思想相当猖獗。

在人的发展问题上,究竟是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引导、教育和塑造人,还是用资本主义文化、封建文化塑造人?是否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中国当代社会思想领域的斗争?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写的《宣言》的第一篇序言中说,不管25年来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我们今天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管一个半世纪来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出现了多少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预料到的更多的新情况,实践仍然证明《宣言》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核心思想仍然是正确的,仍然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领会。(注释略)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编:《〈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汪亭友:《岂能如此曲解〈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与董德刚先生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3] 高放:《〈共产党宣言〉核心思想之我见》,《北京日报》2008年9月22日。

[4]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决裂”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

[5] 郝贵生:《也谈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思想的理解——与耿步健先生商榷》,《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7] 郝贵生、刘建平:《〈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是科学的结论——评辛子陵〈走出《共产党宣言》的误区〉一文的根本错误》,《理论学刊》2010年第9期。

第二篇: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

摘 要 《共产党宣言》以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今天仍指导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 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同时,《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接受共产主义同盟的委托,起草宣言之前,资本主 义制度之下出现了严峻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不是完美无缺。由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资料的集中越来越剧烈,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 基础上,无产阶级产生。回顾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可以说,也是伴随着资本主 义产生、发展的血泪史。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 年俄文版序言中这么讲:“在 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累第一次发展起来了。”由此 可见,正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不断通过掠夺,实现所有者同劳动资料的分离,才致使了越来越多无产者的诞生,形成无产阶级。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工人阶级 的政党组织的发展,当由无产阶级有了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 的实际经验,“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这一思想得到了最充分的证明。1847 年11 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 会上,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起 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大名鼎鼎的《共产党宣言》诞生,以上即为该文的产生背景。

1845年2月,恩格斯在《在爱尔非特的演说》中,明确表述了与马克思相同的 观点。恩格斯强调指出“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 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同年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生动地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情景:“在共产主义社会 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整整个 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1847年6 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指出:“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 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 个社会的基本条件。”这里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当作共 产主义的目的和本质特征。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 格斯起草一个党纲。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 一本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

二、《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1、《宣言》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指导着今天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也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来做支 撑。要达到这一目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个 体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在1992 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条件和途径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达到共同富 裕。”同时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能离开人民发展的大道,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 力为基础。

2、《宣言》提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方向指南 《宣言》强调任何革命都要消灭先前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此它不 是共产主义所独有的特征。共产主义的特征是要废除资产主义的所有制。马克思 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 制”。《宣言》中提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 裂”。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 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方向指南。又如,《宣言》提到 “共产党人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词语”,如“信息社会”、“福利社会”等来 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只要坚持《宣言》提出的标准,把所有制问题看作基本问 题,就可清晰地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与《宣言》中揭示的一样,仍是资本 剥削劳动的私有制社会。在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所有制这一基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体的原则,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事业。

3、《宣言》的科学方法对当今改革开放具有启迪作用 一是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历史方法;二是把社会发展归结为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方法;三是观察社会问题的阶级分析方法;四是原则性 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五是在当前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未来的方法;六是 保持共产党人形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方法。总之,《宣言》所体现的科学方法 论与今日改革的联系十分密切。

4、《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发 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获得独 立、摆脱苦难、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 将来必须永远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 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 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就会走向衰落。

三、《共产党宣言》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意义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 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宣言》一脉相承同时又与时俱进。这里 所讲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主要是指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等层面上的。

一是《共产党宣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 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重要思想,为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 思想路线。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 的基本原理只有与各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才能体现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共产党宣言》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现成的教条。在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上,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完整、准确地关注和把握了作为马克思主义 应用性基本范畴的“立场”、“观点”、“方法”。

三是《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问题,为探 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也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理论创立和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基本依据。建立在对《共产党宣言》阐 述的共产主义方向认同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强大的精神 支柱。

四是《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了理论指 导。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坚定信念就是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不动摇。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远大目标,而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是这一共产 主义远大奋斗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五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石,是一部阐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奠基性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奠定了马克思 主义政党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六是《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总体布局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体现了 《共产党宣言》 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 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马克思理论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邓小平文选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9月思想汇报:《共产党宣言》思想灯塔

9月思想汇报:《共产党宣言》思想灯塔

9月思想汇报:《共产党宣言》思想灯塔

敬爱的党组织: 19年前,当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的小册子时,印刷工人不知道这本名叫《*共产党宣言》的书将会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锋芒毕露的思想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影响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从《共产党宣言》到**十七大,浓缩了一百多年国际****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出中国***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创造的辉煌成绩。90年,《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为彷徨无依的劳苦大众照亮了征途,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9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洋溢着浓郁的革命主义情怀,高举了“与时俱进”的大旗,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版序言中更是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为转移”。“当时的历史条”对于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相当于生态环境、技术条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和“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为转移”的运用要求,赋予了她跨时代的生命力,实现了 “求是”与“实事”的完美结合,铸就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说:“我们应该阅读,而且要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同时这种阅读是要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必须要跟现实结合起,如果仅仅是书斋里的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是一个错误的。”事实证明脱离历史条、脱离一国实际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出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那么结果必定是走弯路,必定将会付出巨大代价,中国***历史上的“王明路线”、“大跃进”、“两个凡是”等错误一定程度上都是马克思主义脱离当时历史条产生的惨痛教训。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天生的理论品格。“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在现今社会生产力条下,完全实行《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10条最先进的国家可采取的措施是不可行的,当今发展才是第一要务,不断发展生产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正如毛泽东在**七大曾指出的一样,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我们党不断更新观念,虽然有过曲折,走过弯路,但是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却未曾动摇,终于将旧中国留下的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变成了现在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旧貌换新颜,***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成为生产的主人;日月换新天,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钢铁、水泥、原煤、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出口居世界第一;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表现优异,人民币的坚挺更是显示了国家实力的雄厚,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除了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外,《共产党宣言》更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高屋建瓴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创见,点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的未发展趋势,提出了****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的伟大论断,虽然“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切变革的产物”但是资本主义自身的缺陷已显露,终将走向毁灭,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正如美国学者弗兰兹·舒曼的话说,***“在重建一个伟大的国家,约束着她的人民,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打下了增长的基础。***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她被糅合在一起,站立着,而把她糅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但是。《共产党宣言》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这一规律,在时间尺度上也须用人类历史的时间尺度去把握。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西方学者曾多次宣称“某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但是在历经挫折、风雨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模式”又开始成为西方国家关注和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呈现出历史的、真实的曲折性。在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我为字里行间那种革命激情和冷静的理论思考所折服,《宣言》不仅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且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更是充满了不畏艰险、生死以之的革命决心。在阅读献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和梦想。在《宣言》的教导下,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们更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汇报人: 2011年9月2日

第四篇:9月思想汇报:《共产党宣言》思想灯塔

9月思想汇报:《共产党宣言》思想灯塔

敬爱的党组织:

159年前,当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的小册子时,印刷工人不知道这本名叫《*共产党宣言》的书将会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锋芒毕露的思想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影响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从《共产党宣言》到**十七大,浓缩了一百多年国际****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出中国***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创造的辉煌成绩。9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为彷徨无依的劳苦大众照亮了征途,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9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洋溢着浓郁的革命主义情怀,高举了“与时俱进”的大旗,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更是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当时的历史条件”对于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相当于生态环境、技术条件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和“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运用要求,赋予了她跨时代的生命力,实现了 “求是”与“实事”的完美结合,铸就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说:“我们应该阅读,而且要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同时这种阅读是要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必须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书斋里的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是一个错误的。”事实证明脱离历史条件、脱离一国实际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出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那么结果必定是走弯路,必定将会付出巨大代价,中国***历史上的“王明路线”、“大跃进”、“两个凡是”等错误一定程度上都是马克思主义脱离当时历史条件产生的惨痛教训。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天生的理论品格。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在现今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完全实行《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10条最先进的国家可采取的措施是不可行的,当今发展才是第一要务,不断发展生产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正如毛泽东在**七大曾指出的一样,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我们党不断更新观念,虽然有过曲折,走过弯路,但是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却未曾动摇,终于将旧中国留下的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变成了现在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旧貌换新颜,***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成为生产的主人;日月换新天,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钢铁、水泥、原煤、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出口居世界第一;中国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表现优异,人民币的坚挺更是显示了国家实力的雄厚,发展生产力的正确。

除了指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外,《共产党宣言》更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高屋建瓴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创见,点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的伟大论断,虽然“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切变革的产物”但是资本主义自身的缺陷已显露,终将走向毁灭,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如美国学者弗兰兹·舒曼的话说,***“在重建一个伟大的国家,约束着她的人民,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打下了增长的基础。***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她被糅合在一起,站立着,而把她糅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但是。《共产党宣言》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这一规律,在时间尺度上也须用人类历史的时间尺度去把握。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西方学者曾多次宣称“某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但是在历经挫折、风雨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模式”又开始成为西方国家关注和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呈现出历史的、真实的曲折性。

在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我为字里行间那种革命激情和冷静的理论思考所折服,《宣言》不仅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资产阶级的统治,而且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更是充满了不畏艰险、生死以之的革命决心。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和梦想。在《宣言》的教导下,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我们更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努力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建功立业。这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

汇报人:

2011年9月25日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核心知识点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人事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这个人理想;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指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情感、思想、行为的完整统一体系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什么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系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开发展稳定地大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大意义

A.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b.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c.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得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那天起,就从属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人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哪几个方面的统一?

坚持能力犹大小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京生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什么是健康?怎么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

调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一般本质,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上产生并受其制约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特殊本质,道德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特殊方面,即道德是一种特殊的非强制性的调解规范体系

更深层次上的本质,道德是人类的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现实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航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共同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

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正确的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生活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例如,商场对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是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社会功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下载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党校《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思想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和理论起点。《共产党宣言》导读的视频讲座,深深吸引了我再次重读......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培训部总支 陈志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一)时代背景 为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并在此基......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1月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联合起草的一部党纲,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最具影响力的纲......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信任和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