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党宣言》讲解
《共产党宣言》讲解
一、《共产党宣言》写作的背景
(一)《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
1、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法国里昂工人在1831年先后两次举行起义;以英国工人为主体的广大民主力量,从1836年开始发动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在184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三大工人运动又都相继失败。
工人运动的实践呼唤着科学的理论,马恩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集工人运动之经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2、工人运动的实践需要强力的政党的领导
在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中,各国出现了一些具有政治性的工人群众组织。为了帮助无产阶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就必须促使他们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的程度。因此,马恩认为,应该帮助无产阶级“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这是马恩在1847年以来所采取的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正是基于这一立场,马恩开始着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工作,并且为此而写作了《共产党宣言》。
(二)《宣言》是马恩继承和创新的结晶
1、《共产党宣言》是马恩继承人类优秀成果的产物
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物种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揭示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这为马恩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前人的思想材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原料。马恩在积极扬弃这些思想材料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理论。链接: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批判继承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杂质,批判继承其唯物主义思想,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性的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乔•威•弗•黑格尔 路•费尔巴哈
链接: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即“劳动价值论”,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他们又极力掩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亚当·斯密著
大卫·李嘉图著
2、《共产党宣言》是马恩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晶 马恩从1837年8月到1847年6月先后写作了《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地提出了关于剩余价值的思想,并且着手拟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策略。
马恩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为写作宣言奠定了基础;而宣言本身正是他们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光辉结晶。
(三)《宣言》是同盟内部思想斗争的归宿
正义者同盟从1845年2月开始组织了三场带有批判性的大讨论。经过讨论,同盟中最积极的盟员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从而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接近起来,并最终接受《共产党宣言》作为自己的纲领。他们认为,以往一切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都无济于事,必须对这些理论作了科学的解释和阐述;认为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力图证明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推动作用;认为要铲除私有制这一祸根,必须依靠工人群众起来进行暴力革命。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大会
(四)《宣言》是马恩为制定党纲而斗争的成果
1847年6月初,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11月至12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了经恩修改过的第二
个稿本。大会后,马恩抛弃了教义问答的体裁,采用“叙述历史”的方式写作了《宣言》,从而完成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纲领的任务。
二、主要内容 序
言
(一)指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话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二)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
关于宣言的性质,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关于宣言的任务,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党人不但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且要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这样,《宣言》就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
(三)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四)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最新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说,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证明,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2 恩格斯认为必须做的唯一修改。这个修改,是对《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五)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
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过对欧美革命和俄国革命客观情形的对比分析之后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修正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预示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寄希望于东方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六)论证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
在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评价1848年革命的性质及意义时阐述了这一思想。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在这篇序言的最后,恩格斯还满怀激情地预见:一个新的历史纪元——无产阶级的新纪元正在到来。
(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 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针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与马克思一致的重要策略思想: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因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同时,他们认为,这种联合应该是既有原则,策略上又是灵活的。在1890、1892和1893年所作的三篇序言中,恩格斯还对独立自主和国际联合的关系问题作了透彻的论述。这些策略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和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引
言
(一)写作的历史背景
在《宣言》的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切旧势力深感恐慌,为了驱逐这个“幽灵”纷纷结成同盟。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到处遭到污蔑和咒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二)写作的主要目的
从上述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其二,共产党人为了对抗旧势力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必须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订《宣言》,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意图。马恩指出:“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佛来米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1、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宣言》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自原始解体以来。马恩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逐渐地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的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阶级,也就产生了阶级斗争。
2、各个阶级社会的阶级对立各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等级划分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级也是一定的等级,阶级之间的差别是用等级的划分固定下来的,并且由占居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社会各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这样,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等级,如同多级的阶梯一样。
在古罗马时代,居民主要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受压迫最深的奴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象塔的底座。另一部分是自由民,而自由民本身又分为一些等级:平民—没有特权的等级,居于奴隶之上;骑士—有特权的等级,居于平民之上;贵族是最高的特权等级,居于整个社会之上。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存在着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和农奴。中世纪骑士 中世纪贵族
在中国的奴隶社会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处在社会塔尖上的是天子,他一人高高在上,然后是诸侯、大夫、庶人、奴隶等;在诸侯中,又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个爵位。由此可见,等级划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共同特点。马恩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2)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
A、新阶级、新的压迫代替旧的压迫和对立 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社会上实行的仍然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不合理的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对立并没有被消灭。马恩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也就是说,用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压迫条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压迫条件,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种斗争形式代替了地主和农民那种斗争形式。
B、阶级对立简单化 马恩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因为:一方面,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撕下了掩盖阶级关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使阶级对立这一事实暴露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产者不断地发生两极分化,绝大多数遭到破产,沦落到无产者的地位,只有少数人挤进了资产阶级的行列,改变了自己的原来身份。这样,整个社会就明显地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面对工人的反抗斗争,资本家为了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经常运用自己的国家机器来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干预和镇压,这样就使得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发展到了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及其政府的斗争。因此,马恩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就是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自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组成为每个社会的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总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变化原因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会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斗争。在奴隶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斗争;在封建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马恩指出:“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车轮在不断地前进。
(二)揭示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1、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马恩指出:“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1)资产阶级的产生 A、行会师傅转化而来
公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期间,西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开来,进行商品交换的集市也随之慢慢地发展为城市。从封建庄园逃出来的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进入城市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人身自由的城关市民阶层。到了十四世纪,由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促使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城关市民阶层发生了变化:少数富裕的行会师傅开始突破行会规章的限制,大胆地采用和推行新技术,增加帮工和学徒的人数,从而使自己逐渐地变成了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家。B、包买商转化而来
一些从手工业者中间分化出来的专门人事倒买倒卖的“包买商”,以收买产品为条件,贷给行会师傅和帮工以现金、劳动工具和生产原料,从中盘剥,也使自己逐渐成为资本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剥削阶级,即资产阶级。另外一些行会师傅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了破产,不得不去从事被雇佣的劳动,而所有的帮工和学徒也自然地变成了雇佣工人。(2)资产阶级的发展 A、经济上的发展 一是“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通,新的世界市场的开辟:1497年达伽马率船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519年麦哲伦环球试航成功。地理大发现的结果,马恩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二是工业革命的完成。马恩指出:“封建行会的工业经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待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化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一支一支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马恩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 5 的扩展,同时,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愈是扩展,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愈是增加自己的资本,愈是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 马恩指出:“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 B、政治上的发展
a、简单协作阶段的政治成就
资产阶级在斗争中建立了“城市自治公社”如(在法国),或者“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如在意大利和德国)。这样,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争得了自治权,部分地摆脱了封建势力的控制。马恩指出:“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b、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政治成就
工场手工业代替了封建行会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主也随之代替了封建行会师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这一阶段上,工场手工业主感到关卡林立的封建割据状况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很不利,于是便支持国王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坚持搞封建割据的贵族势力。这样,工场手工业主阶层就逐渐地摆脱了受支配的地位,变成了封建君主国的社会支柱。马恩指出:“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制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
c、机器大生产阶段的政治成就
18世纪60年代,英国纺织业首先使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到了80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又为英国的整个工业部门提供了强大动力,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并且波及了法、德等欧洲国家,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稳固的基地。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确立了统治地位,也逐渐地在政治上建立了议会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马恩指出:“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2、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1)用商品意识取代了封建的意识形态
它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式式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一是它破坏了世袭的、以宗教为中心的封建关系,破坏了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关系,破坏了封建社会臣民对君主,农奴对领主等的天然服从关系;二是它把骑士的侠义热忱,小市民的多愁善感等都用利己主义代替了;三是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卷入商品交换和货币交换中去,把人的尊严变成商品货币关系,财产越多,地位也越高;四是它用买卖自由代替了封建社会的城市自治和农奴的人身自由。马恩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2)变革生产关系
它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马恩指出:“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 6 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3)开拓世界市场 马恩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恩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象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4)建立统一的国家 马恩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国家了。”(5)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它创造出比奴隶社会著名的大工程埃及金字塔和罗马水道,比封建社会哥特人修建的结构复杂、具有较高工艺水平的教堂更为惊人的奇迹。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市场而奔走于全球各地,走完了比奴隶社会的日耳曼民族大迁移和西欧封建时代天主教教会进行的十字军征还要遥远的征程。马恩指出:“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东征的远征。”
马恩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力呢?”
总之,马恩指出: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3、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也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1)它用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代替了封建宗法关系,却加剧了阶级矛盾。(2)它用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又造成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3)它奉行殖民化政策,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4)它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却加强了对工人阶级和其他被压迫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激化的结果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宣言》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咱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是这一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新的社会代替资本主义也是这一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马恩指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又在进行着与封建社会末期类似的运动。“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联系成为社会生产的总体,它要求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一方面,在个别企业内部,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有必要和有可能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各个企业归属各个资本家所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是资本家自己决定的,并且它们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因而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剧,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不断遭到破坏。当社会生产的一些重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出现大量商品生产过剩时,就将发生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获取更多的利润的内在动力和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都迫使资本家增加积累,或者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有盲目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加上竞争中大量小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这些使得工人和劳动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市场的扩大赶不上生产的增长,形成商品生产过剩。当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大量商品卖不出去,支付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时,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2)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 马恩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时代看来都好象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它自身固有的矛盾,不可能消灭经济危机这个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瘟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废除私有制,代之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的社会制度。这就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马恩在《宣言》中得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结论。马恩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克服的。”
(三)指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1、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及其成熟(1)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 A、自发阶段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最初斗争是自发、分散的、局部的。是个别工人同直接的剥削者即个别资本家的斗争。它反对的对象是生产工具(如毁坏机器、殴打厂主等),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的斗争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经济斗争上。马恩指出:“最初是个别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个别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
在这个阶段上,工人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为竞争所分裂的群众。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即同专制君主制的残余、地主、非工业资产者和小资产者作斗争。因此,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资产阶级手里;在这条件下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B、自觉阶段 马恩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和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为可能发生的反抗准备食品。有些地方,斗争爆发为起义。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
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 马恩认为,在无产阶级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冲突和瓦解对无产阶级在政治思想上的成熟也起过重要的作用。马恩指出:“一般说来,旧的社会内部的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无产阶级的发展。”
(2)旧社会内部的冲突促进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上的成熟
A、无产阶级在实践中学会了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贵族同发展工业相矛盾的金融资产阶级以及反对外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不得不求救无产阶级来援助他们。于是,无产阶级投入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并且在实践中学会了政治斗争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也就获得了随后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马恩指出:“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B、破产资本家加入无产阶级队伍带来政治和文化知识。由于大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和财 富越来越集中在一小部分大资本家的手中,致使大批的中小资本家的部分遭到破产,而被抛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这些人受过教育,所以在他们走进无产阶级队伍的时候时候,就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政治和文化知识。马恩指出:“其次,我们已经看到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中的整个整个的阶层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C、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归附推动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上的成熟。马恩指出:“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19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内部就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归附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这些思想家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从理论上认识到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因此,他们能把自己的全部理论贡献给无产阶级,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无产阶级在思想上的成熟。
2、无产阶级的优点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1)无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
A、在工厂,工人是机器的附属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一无所有的阶级。马恩指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在出卖劳动力后,马恩指出:“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马恩指出:“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马恩指出:“他们不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并且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 B、在社会,他们还要遭到房东、店主的层层盘剥。马恩指出:“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同资产阶级势不两立。(2)无产阶级的优点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
a、中间等级要随着机器大工业的不断发展而走向没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除了无产阶级之外,同资产阶级相对立的一切。马恩指出:“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这些中间等级,普遍地具有二重性: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作为私有者,他们竭力保持自己的小私有者了地位,阻止社会的进步,甚至要倒历史的车轮。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中间等级不是进步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动的。马恩:“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
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些中间等级作为劳动者,他们身受资产阶级的排挤和危害,使他们遭到破产的厄运,不断地转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投入了革命的行列。马恩指出:“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既使那些暂时没有破产的中间等级,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也能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b、无产阶级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它的生存和发展却是同机器大工业紧密联的。无产阶级随着机器大工业发展而不断地成长,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一特征,决定着无产阶级是 10 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马恩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也就是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a、从其经济地位上来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处于社会的最下层。他们一无所有,受剥削受压迫最为深重。无产者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被迫出卖劳动力,全都变成了资本家的奴隶。马恩指出:“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马恩指出:“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马恩指出:“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b、从其与各阶级对比上来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这就使它进一步成为最革命的阶级。第一,历史上的革命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历史上新兴地主阶级推翻奴隶制度的革命,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所以他们的革命性是很不彻底的,他们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同时,不但保留了旧社会的大量残余,而且都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
第二,历史上的被剥削阶级都不可能提出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的任务。历史上的被剥削阶级,特别是奴隶和农民,他们虽然在推翻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是主要的革命力量,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提出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的任务;他们所进行的斗争,虽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其结果总是被封建主和资产阶级所利用,起到与他们的意志相反的作用。唯有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和近代社会中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由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环境所决定,无产阶级最有觉悟性,富于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值得保守的。因此,马恩指出:“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恩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C、无产阶级是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阶级
a、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条件下,无产阶级培养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马恩指出:“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的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象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这就是说,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出自于无产阶级善良愿望,而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并且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如果没有这种物质条件,无产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b、在反对资产阶级的共同斗争中,无产阶级形成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共同的命运和遭遇把整个无产阶级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使他们互相同情,互相支持;再加上机械化大生产本身就要求工人们团结互助,密切合作;另外,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也为各国各地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支援和团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有这一切,共同帮助无产阶级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同心同德干革命的优良品质。无产阶级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是其他阶级所没有的。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马恩指出:“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在的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一)共产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1、从共产党与一般工人政党的关系方面看(1)相同点 马恩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它和其他工人政党一样,是工人阶级的政党。
(2)相异点:A、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马恩指出:它“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认为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应加强团结、互相支持。B、共产党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马恩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和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恩指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恩指出:“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在实现解放运动的利益观上,它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在追求近期目标实现的同时,始终不忘共产主义的大目标。
2、从实践方面看
共产党是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马恩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坚持做无产阶级运动的中坚、推动运动前进的先进部分。”
3、从理论方面看
共产党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恩指出:“在理论方面,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善于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4、从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看(1)共产党的最近目的 马恩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其首要目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获得政治解放,夺得政权。为实现最终目的——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奠定基础。(2)共产党的最终目标 马恩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恩认为,提出这一关于未来的主张,决非某一改革家的凭空杜撰、发明和创造;恰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即是说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考察阶级斗争的事实提出来的。共产主义不是要废除一般的私有制,它要废除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最完备的私有制——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一旦废除了这种所有制,也就消灭了资产阶级。马恩在第二章最后说:“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反驳几种反动的观点 马恩指出:“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
1、驳“消灭私有制即消灭个人劳动所得”的观点(1)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 马恩指出:“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2)工人的劳动所得 马恩指出:“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3)资产者的财产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并不消灭用自己劳动挣得的非剥削他人的财产,共产党人要消灭的正是资产阶级的财产。首先,为什么要消灭这种财产?资产阶级的财产是靠掠夺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来的,而非自己劳动所得。马恩指出:“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加起来的财产。” 其次,消灭这种财产的实质是什么?所谓消灭资产阶级财产,实质上是改变资本家财产的性质,即把被资本家占有的社会公共财产真正变为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马恩指出:“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公共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2、驳“消灭私有制即消灭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的观点
(1)从政治角度说,谈论独立性、个性和自由,不能离开阶级性。马恩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即资本支配工人,受支配的工人是既没有独立性、个性,也没有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只是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自由,而工人阶级没有这种不受压迫剥削的自由。因此,消灭私有制是消灭资产者的独立性、个性和自由。马恩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
(2)从经济角度说,资产者的自由无非贸易和自由。马恩指出:“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贸易自由,买卖自由。”它对于无产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资产者的自由被消灭了,无产者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马恩指出:“关于自由买卖的言论,也象我们的资产阶级的其他一切关于自由的大话一样,仅仅对于不自由的买卖来说,对于中世纪被奴役的市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共产主义要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这一点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
3、驳“消灭了私有制,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的观点 资产阶级说:“消灭了私有制,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宣言》指出,按照这种逻辑,因懒惰而灭亡的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马恩指出:“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因为在这个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在分配上出现了劳而无获,获而不劳的现象。获而不劳就是懒惰,这是造成懒惰之风的根源。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主张的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实行的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正是消除懒惰之风的社会环境举措,怎会产生 13 懒惰之风。
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要消灭教育:“所有这些对共产主义的物质产品的占有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责备,也被扩及到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方面。正如阶级的所有制的终止在资产者看来是生产本身的终止一样,阶级的教育的终止在他们看来就等于一切教育的终止。”
4、驳“共产党要消灭教育”的观点(1)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质 马恩指出:“资产者唯恐其灭亡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把人训练成机器罢了”,那种教育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是的上层建筑,它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资产阶级服务,因此,它应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2)消灭资产阶级的教育不等于消灭所有的教育 共产党要消灭的是这种教育,但这种教育不等于一切教育,消灭这种教育也就不等于消灭一切教育。马恩指出:“消灭家庭!连极端的激进派也对共产党人的这种可耻的意图表示愤慨。”针对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要消灭家庭。《宣言》指出,要消灭的是资产者的家庭。
5、驳“共产党要消灭家庭”的观点(1)从这种家庭建立的基础看
这种家庭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的,建立在私人发财的基础之上的。马恩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2)从这种家庭导致的结果看
由于这种家庭是建立在资本和财产之上,其结果是产生工人的被迫独居的不公平现象和公开卖淫的丑恶现象。马恩指出:“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因此,这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充满罪恶的,共产党要消灭是这种家庭。马恩指出:“资产者的家庭自然会随着它的这种补充现象的消失而消失,两者都要随着资本的消失而消失。”
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要实行共产共妻:“你们共产党人是要实行公妻制的啊,----整个资产阶级异口同声地向我们这样叫喊。”《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主张生产工具归公,并不是实行公妻制。为什么资产阶级会攻击共产党人要实行共产共妻?
6、驳“共产共妻”观点
(1)资产者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 因为资产者把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所以当听说共产党人主张生产工具公共使用时,自然会攻击共产党人实行共产共妻。马恩指出:“资产者是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的。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他们想也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2)公妻制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现象。马恩指出:“其实,我们的资产者装得道貌岸然,对所谓的共产党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惊讶,那是再可笑不过了。公妻制无需共产党人来实行,它差不多是一向就有的。我们的资产者不以他们的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正式的卖淫更不必说了,他们还以互相诱奸妻子为最大的享乐。”
7、驳“共产党人要消灭祖国”的观点 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马恩在《宣言》中进行了批驳。马恩指出:“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这里所说的‘民族的’一词和资产阶级所理解的完全不同”。“工人没有祖国”这句话,在当时是对于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来说的,在马恩写作《宣言》时,英法等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已经成 14 为过去,资产阶级早就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深受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压迫,这样的国家是敌视无产阶级的,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说“工人没有祖国”。
8、驳“共产党人要废除哲学宗教”的观点 针对资产阶级就马恩指出:“宗教的、哲学的和一般意识形态的观点对共产主义提出的种种责难”,《宣言》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恩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恩举例说明了这一点:“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教就被基督教战胜了。当基督教思想在十八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的时候,封建社会正在同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进行殊死的斗争。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诉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人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马恩指出:“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随着私有制的消灭,维护私有制的旧思想也将被消灭。
马恩通过对资产阶级的各种谬论的批判,其目的一是要阐明共产党人关于消灭私有制及打破过去遗留下来的各种观念的基本观点;二是要阐明共产主义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2、过渡的步骤
(三)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道路、步骤和措施
1、过渡的道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马恩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所谓上升为统治阶级,就是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里,马恩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虽然他们没有具体地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科学概念,但他们已经明确地谈到了这个问题。
2、过渡的步骤——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生产力 马恩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3、过渡的措施——10大措施
为了迅速发展经济,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马恩指出:国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也就是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经济上似乎是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会越出本身,而且作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马恩提出了十条措施:一是没收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和财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二是按照纳税人的收入或财产价值的多少,由无产阶级国家统一收税;三是废除地主、资本家和高利贷者的亲属继承财产的权利,不让死者的亲属继续利用这些财产去榨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四是把一切逃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一律收归国有;五是关闭或没收私人开设的所有银行,建立独掌信贷大权的国家银行;六是把作为国民经济动脉的铁路、公路、航运等运输事业统统集中在国家手里,保证国民经济按计划顺利地发展;七是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按照总的计划开垦土地和改良土壤;八是规定人人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组织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大军;九是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逐渐地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十是对一切儿童都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并且要注意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封建的社会主义(1)来源
这是英法等国的贵族被资产阶级打败后,妄图复辟封建制度的一种社会主义流派。马恩指出:“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就是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作品。在法国的1830年七月革命和英国的改革运动中,他们再一次被可恨的暴发户打败了。从此就再谈不上严重的政治斗争了。他们还能进行的只是文字斗争。但是,即使在文字方面也不可能重弹复辟时期的老调了。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做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 马恩还指出:“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2)主张
A、在思想上,它仇视无产阶级。马恩指出:“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批评的反动性质,他们控告资产阶级的主要罪状正是在于: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有一个将把整个旧社会制度炸毁的阶级发展起来。他们责备资产阶级,与其说是因为它产生了一般的无产阶级,不如说是因为它产生了革命的无产阶级。”
B、在政治实践中,它主张对工人阶级实行暴力。马恩指出:“在政治实践中,他们参与对工人阶级采取的一切暴力措施”。
C、在日常生活中,它主张采取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马恩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违背自己的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词,屈身拾取金苹果,不顾信义、仁爱和名誉去做羊毛、甜菜和烧酒的买卖。”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1)来源
这是由于大生产的发展,小生产者不断分化的产物。马恩指出:“中世纪的城关市民等级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阶级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勉强生存着。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马恩还指出:“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例如在法国,那些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对资产阶级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2)进步性
这种流派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作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马恩指出:“这种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它确凿地证明了机器和分工的破坏作用、资本和地产的积聚、生产过剩、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财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的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旧民族性的解体。”(3)实质
它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企图恢复行人会制度和农业中的宗法经济。马恩指出:“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主张“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链接:真正的社会主义
是19世纪40年代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流派,代表人物有卡尔格律恩等。真正的社会 16 主义用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歪曲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用超阶级的博爱和抽象的人性反对阶级斗争,要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消融在人道主义中”。它宣布自己是不偏不倚地超乎任何阶级斗争之上的,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实际上,它所谓的这种人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否认德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反对发展资本主义。它美化守法式的小土地所有制,认为只要用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就能使小生产者摆脱剥削。小资产阶级是德国当时制度的社会基础,保存小资产阶级,实际上就是保存德国的封建制度。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德国专制政府对付资产阶级的武器,是专制政府用来镇压工人起义的皮鞭和枪弹的补充。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1)来源
这是19世纪40年代德国既害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害怕无产阶级革命兴起的心态下产生的一种流派。马恩指出:“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是在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产生的,并且是同这种统治作斗争的文字表现,这种文献被搬到德国的时候,那里的资产阶级才刚刚开始进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贪婪地抓住了这种文献,不过他们忘记了:在这种著作从法国搬到德国的时候,法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同时搬过去。在德国的条件下,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而只具有纯粹文献的形式。它必然表现为关于真正的社会、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 马恩还指出:“这种在法国人的论述下面塞进自己哲学词句的作法,他们称之为‘行动的哲学’、‘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论证’,等等。”(2)主张
A、打着超阶级的旗号,用超阶级的博爱和抽象的人性反对阶级斗争。实际上,它所谓的这种人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马恩指出:“既然这种文献在德国人手里已不再表现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于是德国人就认为:他们克服了‘法国人的片面性’,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
B、攻击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阻止破坏无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马恩还指出:它“把社会主义的要求同政治运动对立起来,用诅咒异端邪说的传统办法诅咒自由主义,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得,反而会失去一切。”(3)实质
这种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为德国反动的封建政府对付资产阶级的武器,也是政府用来镇压工人斗争的毒辣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马恩指出:“这种社会主义成了德意志各邦专制政府及其随从----僧侣、教员、容克和官僚求之不得的、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这种社会主义是这些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既然‘真正的’社会主义就这样成了这些政府对付德国资产阶级的武器,那么它也就直接代表了一种反动的利益,即德国小市民的利益。在德国,16世纪遗留下来的、从那时起经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是现存制度的真实的社会基础。”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1、性质
这是一种既希望永远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又想不经过革命性变革而消除资本主义弊端的流派。马恩指出:“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这一部分人包括: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 17 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式色色的小改良家。这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甚至被制成一些完整的体系。”
2、主张
(1)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己任,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人利益的保护者,要求工人顺从资产阶级的统治。马恩指出:“社会主义的资产者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但是不要由这些条件必然产生的斗争和危险。他们愿意要现存的社会,但是不要那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因素。他们愿意要资产阶级,但是不要无产阶级。”
(2)以社会主义者自居,鼓吹通过改良使工人生活得到稍微的改善。这就必然陷入既要保存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的基础,又要消除这些罪恶的两难境地,成了保守的社会主义。马恩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它所统治的世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把这种安慰人心的观念制成半套或整套的体系。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
3、实质
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流派。马恩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的另一种不够系统、但是比较实际的形式,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一切革命运动,硬说能给工人阶级带来好处的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改革,而仅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改变。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所理解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绝对不是只有通过革命的途径才能实现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消灭,而是一些行政上的改良,这些改良是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因而丝毫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至多只能减少资产阶级的统治费用和简化它的财政管理。”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马恩指出:“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消灭私人经营,消灭雇佣劳动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对立,而这种阶级对立在当时刚刚开始发展,它们所知道的只是这种对立的早期的、不明显的、不确定的形式。因此,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
A、他们把人分成两部分,即高出于社会之上的个别“天才人物”和“无所作为”的群众。在他们看来,自己是人类的解放者或救世主。“这样,社会的活动就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就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就要由他们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的历史。”
B、社会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考究的结果,而个别“天才人物”发现的永恒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天才人物的出现,不是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事物,而是一种纯粹偶然的现象。
C、社会主义的实现不需要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只靠对剥削者的说服劝导就行了。马恩说:“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一)共产党人斗争的策略原则
1、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在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不忘记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
马恩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达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如果拒绝参加当前的斗争,实现理想境界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但若只顾眼前斗争,忘记了长远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要策略。
2、各国党的斗争策略(1)在法国 马恩指出:“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产生出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2)在瑞士 马恩指出:“在瑞士,共产党人支持激进党人,但是并不忽略这个政党是由互相矛盾的分子组成的,其中一部分是法国式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一部分是激进的资产者。”(3)在波兰 马恩指出:“在波兰人中间,共产党人支持那个把土地革命当做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即发动过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的政党。”(4)在德国
A、要联合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马恩指出:“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
B、要教育广大工人群众明确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马恩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 C、要关注德国的革命形势。马恩指出:“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当时,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国内外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国内,它存在着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族的和军事专制的压迫;在国际上,它勾结俄、奥等君主势力奴役弱小民族,而自己也受沙皇的压迫。德国革命一旦爆发,不仅将沉重地打击国内的封建势力,而且也必然打击欧洲反动势力,促进波兰、意大利等国的民主革命,加速英、法等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D、预言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在德国和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德国无产阶级不仅壮大了力量,而且还提高了觉悟,已经成为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的阶级。鉴于这些情况,《宣言》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马恩指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
(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原则
1、要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马恩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因为这些革命运动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支持它,将有利于革命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2、要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 通过民主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又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这是共产党人“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具体体现。所以,马恩指出:“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 19 怎样。”
3、应同全世界各民主政党加强团结 马恩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就是说,党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团结同盟者,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当时的主要敌人。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马恩在1844—1847年间,马恩在科学研究和总结工人运动和经验的基础上写作了一大批论战性的和著述性的著作。这些著作尚未使马克思主义形成理论的系统性,只有《宣言》才完成了这一任务。列宁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人类思想史上一场伟大变革的完成。
2、《宣言》是国际共运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二)历史意义
1、《宣言》扫荡了各种社会主义杂音,在工人运动中树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战斗旗帜 在19世纪40年代,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纷纷登场,都在工人运动中宣传自己的理论观点。旧贵族宣扬的是封建社会主义;那些在新兴资产阶级身旁苟延残喘的小生产者宣扬的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某些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才子们宣扬的是一种保守的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制造出来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仍然被他们的信息信徒死守着,继续加以卖弄和兜售。
鉴于这些情况,马恩在《宣言》中进行了分头批判,指出: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统统是反动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实质就在于妄图把社会历史的车轮向后拉,从资本主义社会倒退到封建社会中去;因此,对于这些反动思潮,必须给予坚决的回击。对于那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良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运动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改良派所搞的那套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要坚决揭露他们“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一切革命运动”的阴谋,以防止广大群众上当受骗。
至于圣西门等人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于“阶级斗争愈发展和愈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斗争的幻想,就会失去任何实践意义”,所以要揭露他们的信徒的宗派主义立场。这样一来,就使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受到了一次大扫荡,从而在国际工人运动中树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战斗旗帜。
2、《宣言》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宣言》中,马恩既充分发挥了他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理论成果,又高度地概 20 括了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的丰富经验。对于工人阶级的切身体会和感性知识,马恩也下了一番改造制作的功夫,把它们提高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由此可见,《宣言》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的产生,是同当时的各国工人斗争的客观进程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和正在兴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步调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宣言》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它既使自己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了具有明确对象的理论,又使正在兴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了具有科学思想指导的自觉的实践。
由于马恩在《宣言》中是根据工人阶级的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来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所以受到了各国工人的热烈欢迎,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宣言》的内容很容易被工人阶级所接受,因而它很快地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传播开来。从此,各国工人阶级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召唤下,紧密团结,互相支援,展开了旨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伟大斗争,并且把这一伟大斗争不断地推向新高潮。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共3篇)讲解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
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适用于: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教学
小康
小康的来由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小康”的引入
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小康水平
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某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稳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前:中农;解放初:二亩地、一头牛;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的中等富裕水平,比1980年有很大飞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
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全面小康社会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适用于: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教学
在最平凡处“播撒希望”
家住南京市锁金四村35栋12号的89岁老人金李氏近来气色好多了,原因是让她操碎心的50岁智障儿子金顺义,在社区大家伙的帮助下有了一个着落。
自打老伴去世后,金李氏老人与残疾儿子靠老伴单位给的抚恤金相依为命。最令老人不安的是,智残且伴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儿子将来的生活如何着落?其实与老人一样不安的还有社区主任陈国梅,她做梦都在考虑如何帮助老人的儿子找一份工作。
当听说附近开了一家残疾人企业时,陈国梅找到了素不相识的老板要把老太太的儿子介绍进去,起初人家不答应,她就一趟趟去磨,最终还是感动了老板,金顺义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好事不长,这家企业很快迁到了很远的地方,金顺义又失业了。考虑到他的现状,陈国梅又开始给他跑低保,在街道的配合下,金顺义很快享受了低保。但接着又出事了,金顺义的精神病发作了,害得他老母亲根本无法睡觉。陈国梅一边安慰老太太,一边稳定金顺义,同时她又在办理把金顺义送到医院治疗的各种手续。不久前,金顺义终于住进了专门的医院,金李氏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最重要的是在困难群体中播撒希望。”在锁金四村社区,像金老太太这样困难的家庭还有40多户,虽然这在全社区1441户中只算上个零头,然而牵动的是整个社区的心。陈国梅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心。每帮助一个困难家庭走出困境,就会让更多的人点燃生活希望。陈国梅和她的同事们,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多方获取就业信息,又一家一户地“牵线搭桥”,使得从失业封闭中走出来的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锁金社区几十户双下岗的家庭中,绝大多数又都重新实现了就业,日子在大伙的“拉扯”中逐渐好起来。
“如果一个人的背后总有一双关爱的眼睛,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孤独。”目前,锁金社区里的40多位独居老人正在从孤独中走出。变化是来自一项社区计划。据陈国梅介绍,从今年7月份开始,社区启动“居家养老小饭桌”活动,由社区志愿者帮助老人集中买菜做饭,让他们在一起就餐,一起交流,减少孤独感和一个人生活产生的不便。这个计划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走出去战略”。
“让社区里几千号人真正像大家庭一样生活在一起,走出来,组织起来,是关键。”一位社区干部说,志愿者就是锁金四村跳动的“和谐音符”。张菊英是个“资深”志愿者。不久前,区里组织健康讲座,她主动带了10位志愿者前去听讲,回来后向社区主任汇报,大家商量办个讲座,由听过课的志愿者向社区其他居民宣讲一些健康知识,这一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服务与被服务,正在成为“社区共识”,于是,出现了计生协会志愿者队伍、老年协会
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工会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队伍等,每支队伍都是“人满为患”,就连社区外来工也当上了志愿者。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例,社区75名党员全部参加志愿者,义务承担了小区巡逻、小区绿化带维护、各种宣传活动等。
在锁金四村,“吵架”不再成为社区“流行色”,取代的是主动议事。陈国梅说,这么大一个社区,调解矛盾光有社区主任苦口婆心是不够的。用点事栏、议事会、民意调查等居民集体议事的方式,既能解决像垃圾管道要不要拆、小区要不要由物业公司管理等社区大事,也容易解开一家一户的“心结”,让和谐共处的社区生态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适用于: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教学
第三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20年,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在1882《共产党宣言》序言当中,不难明白到:《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当时具有局限性的社会乃及世界中,《共产党宣言》大胆的预言了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灭亡的必然性,这个,也是当时的其他著作所无法做到更无能做到的。因为面对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人类根本无能力相信这个断定,也许,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永不会实现的预言。然而,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所在。我们把社会主义社会驾御在资本主义之上(虽然某些资本主义分子没有认同这一观点),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还是会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所取代。所以,《共产主义宣言》拥有了准确的世界发展分析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思想一贯以来的理论品格,也是它之所以永葆生命力的根源。而与时俱进,这个不仅仅局限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创造力的重要性,源于它不可低估的力量。而创新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能把自己的前途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大胆创新,就是时代的强人。有时可能会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在我想,也许我们要从中学习到的,就是这个马克思思想的根源所在——与时俱进。
大学生要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就是社会,一个关系到自身前途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去想的。大学生要求具备的,是创造力,是一种结合社会和自身,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的能力。能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生命力,要拥有的,就需要马克思思想中的与时俱进。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培训部总支 陈志谦
1847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会后,他俩在布鲁塞尔一起相处的半个月里,共同探讨了如何起草《宣言》,对纲领的具体内容、结构、大纲和部分细节交换了意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最后将《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合二为一地进行了修改和创作。在恩格斯因事返回巴黎后,马克思单独执笔完成了初稿,并定名为《共产党宣言》。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向社会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根源。
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政治上更是处于无权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矛盾和斗争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在法、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运动”之所以最后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三大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雄辩地说明了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得马克思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新的阶级力量,促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共产党宣言》产生的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同时,提出了“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新社会蓝图,并主张通过“社会改良、实验示范”的方式去实现。但这种理论脱离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优秀的文化成果,都成为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理论参考。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这使得马克思看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同私人占有制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共产党宣言》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在本章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正确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在经过上述分析和论证后,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一个划时代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在第二章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纲领,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在本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共产党人要实现自己的纲领,除了要有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原则来指导,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还应该有相应的斗争策略原则来加以保证。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最后一章中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理。
结语:这是本章的总结,也是全书的总结。《宣言》结尾再次郑重申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并公开宣告共产党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作战,才能砸碎旧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最后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作为《宣言》的结束语。
三、《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四、《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为此而贡献自己的一切,舍此而空谈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共产主义。
对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宣言》的出版序言中多次说明,对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个别原理和具体原理更要根据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这里关键是准确把握基本原理和具体原理的科学界限,因为对基本原理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基本原理就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葬送革命成果,从而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可耻叛徒。
要实事求是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点。从长远看,社会主义终将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终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完全胜利。而在此之前,社会主义在每个国家的实践有可能发生一次甚至多次的暂时失败或挫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还可能经历若干个高潮交替的时期。因此,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既要满怀信心又不可掉以轻心,任何悲观的论调和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侥幸心理,都是极其错误和十分有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说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废除静止地孤立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离开本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出路,也没有意义。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邓建新(审计署广州办)
【时间:2009年09月07日】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记得第一次看《共产党宣言》是上中学的时候,再一次的重温使我体会到了它鲜明的观点、严谨的体系、紧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叙述。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848年2月,全文共分为四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章完整、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哪些思想是《共产党宣言》所要坚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和1888年曾先后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和被剥削阶级之间、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了解了《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主义基本观点,都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的。
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我是一名审计人员,目前从事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些年实践证明,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系统’功能”,可持续发展上。一方面通过审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对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等建设性意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1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是该时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对于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
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我们将 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
“三个代表……
”,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审计工作在规范财政经济秩序,把工作目标定位在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三个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阐明《共产党勇敢和鲜
中国革命有年的时间,…… 生产力的发展一个真正的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宣告成从此,完成了民族独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邓小平理论。
江河行地,改变了中从《共产党宣言》到“三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
而是不断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
成为在理论上发
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
“什实现了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
”。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1848年2月23日,正当法国二月民主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英国之际,一本只有23页的小册子被运出了伦敦瓦伦街19号的一家不大的印刷所,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这部宣言是卡尔同盟撰写的纲领,产阶级必然成为世界的主人的道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宣言从资产者和无产者、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个方面以历史为纵线、代表各国共产党人,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这部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今世界,以山姆大叔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横行于地球上。南联盟战争、轰炸我国大使馆事件、撞击我国飞机事件、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无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霸权的表现。而这部宣言虽然作于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为《共产党宣言》是僵死不变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产主义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向共产主义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自1921年7月起,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奔向康庄大道,奔向繁荣富强。自1848年2月起,争不断,终于,在弗拉基米尔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人们团结一心,反抗压迫,消灭剥削。在新世纪新时期,界观、价值观,提高党员与团员的思想和政治觉悟。所以,写出新的篇章,步入新的辉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公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28年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69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欧洲大陆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伊里奇
•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它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和共产党人以世界为横线,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以此对抗了关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158年前,却准确的预言了当今的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采用资产阶级的一句话,它按照自己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三个代表”,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85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
•乌里扬诺夫领导下,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158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一直指导着
《共产党宣言》将领导中国人民•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
这部伟大的宣言将更加有利于广大党员与团员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记得第一次看《共产党宣言》是上中学的时候,再一次的重温使我体会到了它鲜明的观点、严谨的体系、紧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叙述。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848年2月,全文共分为四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四章完整、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哪些思想是《共产党宣言》所要坚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和1888年曾先后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和英文版序言中指出,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了解了《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都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应当坚持的。
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我是一名审计人员,目前从事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些年实践证明,审计工作在规范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把工作目标定位在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上。一方面通过审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对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问题,我们将从宏观层面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等建设性意
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50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局的挑战……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对于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
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00年的时间,我国改革开放”是对150
《共 “幽灵”在这20多年取得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
共产主义的“三个代表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社会1872年德文版写1848年革
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
“三个代表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它把进入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始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在不断开拓进取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150多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一)时代背景
为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巨大的理论创新研究,另一方面自觉的把创立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结合起来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做了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着重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改造,将其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于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便诞生了。
(二)意义
《宣言》是第一部系统、完整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的开始。正因为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列宁强调:它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在社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宣言》的基本思想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内容简介
(一)关于序言 1、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宣言》发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第一篇序言。其中心意思是:25年(《宣言》发表于1848年)的实践证明不管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写的。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精辟的指出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社会的经济急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总是集中的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
③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它就不能使自己从它受压迫的那个阶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三)1888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德文版序言着重的强调了1872年和1883年两篇序言内容以外还重点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②《宣言》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力的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向前发展。③《宣言》为何不叫社会主义宣言。因为在19世纪所谓的社会主义者一方面指那些信奉各种空想学说的分子,另一方面是指各种各样的社会庸医。恩格斯强调:“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所以《宣言》理所当然的叫做共产主义宣言。
二、正文解读
在简短的引言中说明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和目的。19世纪40年代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因此旧社会的一切反动势力,特别是资产阶级十分恐惧于是精心编造“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进行围剿和污蔑。为了使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正确了解共产主义,驳斥阶级敌人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和诽谤,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拟定宣言以正视听。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这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一)阐明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1、宣言一开始就指出,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宣言分析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状况说明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的改造。
2、宣言着重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指出从封建社会灭亡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只是改变了斗争形式而已,但是同以往的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他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一方面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使阶级对立暴露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间阶级的下层不断落入无产阶级队伍,这样使得社会日益分为两大对立的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二)考察资产阶级的产生极其发展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1、资产阶级的产生:资产阶级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资产阶级是被压迫的的等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在政治上相应的取得进展终于取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权。
2、资产阶级的作用:①积极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党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生产关系变成了束缚新生产力的镣铐的时候,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②消极作用: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只是用无耻露骨的资本主义剥削代替了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剥削,用自由竞争和雇佣劳动代替了封建特权,用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代替了封建的意识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矛盾突出的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因此资本主义必然要被适合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所代替。
(三)阐述无产阶级产生、发展的过程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地位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奴役的社会最下层,但它又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提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2、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
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最初,个别工人反对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分散的自发进行斗争,后来从自发斗争发展到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开始成立反对资本家的同盟活动,进行经济斗争。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斗争,工人愈来愈团结,把地方性的斗争汇成全国性范围内的斗争,把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资本家和官吏的斗争汇成整个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而发展到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这样,无产阶级就从自在的阶级发展到自为的阶级。
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改变私有观念,尽快的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本章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批判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一)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
性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他们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全局利益为重。
特点:从实践上看共产党是所有工人党当当中最坚决、最彻底、最先进的部分。从理论上看共产党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基本纲领: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二)批判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
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攻击:①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人挣得的、用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②就是要取消人们的自由和个性。③就会使社会因为懒惰而停止一切社会活动。④就是消灭教育和家庭。⑤就是取消国家和名族。⑥就是取消“永恒的真理”。《宣言》对资产阶级攻击的回击:①所谓消灭个人财产,如果是指小资产者或小农的财产,它早就被资产阶级消灭了,如果指资产阶级的财产,那不过是把资产阶级占有的社会财产还给社会,是物归原主。②所谓消灭个性和自由,资产阶级是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个性,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自由,这样的个性和自由式要消灭的。③所谓因懒惰而停止一切社会活动,资本主义社会是老者不获,获者不劳,那么这个社会早就不应该存在了。④共产党人要消灭的文化是指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和反动文化而不是消灭文化教育,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实质是上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⑤“工人没有祖国”。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国工人的经济状况是国际性的,他们的阶级敌人是国际性的,他们的解放条件也是国际性的,他们的国际团结比民族团结更为重要。第二,当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时,工人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因此国家不是工人阶级的,工人当然没有祖国。但是工人不能因此对国家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为祖国毕竟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场所和舞台,工人经过革命取得国家政权的时工人才有了自己的祖国。⑥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消灭的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对永恒真理的消灭。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和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也就是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但是明确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并对无产阶级国家下了一个重要的定义: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对如何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宣言》里提出了十条措施。这些措施只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步措施,随后还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完成之后代替它的组织形式将是共产主义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本章批判和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指出它们各自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但是又都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进行活动。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
1、封建的社会主义
英法等国的封建土地贵族被资产阶级打败后再也没有力量进行大规模的争夺统治权的政治斗争,只能搞些文字斗争,他们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声讨资产阶级实际上是重弹封建老调,梦想复辟封建制度。
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资产阶级不断分化、破产,为了维护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用小资产阶级的尺度来批判资产阶级,幻想恢复封建社会的手工业和小农经济。
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市民阶层,既害怕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损害了小生产经济,又害怕无产阶级的兴起消灭了私有制,因此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德国著作家把它变成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了挽救小资产阶级的灭亡,保存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既反对资产阶级又反对革命的无产阶级,起着一箭双雕的反动作用。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候,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标榜社会主义的旗号,妄图通过某些行政上的改良使工人和群众放弃政治运动以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三)批判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整体上说是一种空想,但是其中包含许多积极的内容。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处于幼年时期的产物,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去了任何实践意义和理论根据。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发对党派的态度
(一)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要立足现实,首先要参加当前的斗争,但是不要忘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完成当前任务当做实现最终目的的条件,依据这一基本原理《宣言》具体分析了法国、瑞士和波兰的反对党派的阶级关系和政治态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斗争策略。
(二)共产党人在德国的斗争策略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在德国的策略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要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带来的政治民主条件,立刻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停顿的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共产党人要努力争取国内外大量的同盟者
共产党人要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但是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不能放弃对同盟者的错误进行批评,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宣言》最后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四)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
共产党人运用斗争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宣言》中马克思讲的“工人没有祖国”?
2、当前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两个必然”的结论已经过时?
3、当代无产阶级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改变?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如何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5、怎样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史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