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管理质量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管理质量—企业的生命”宣贯提纲
提升管理质量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管理质量—企业的生命”宣贯提纲 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质量是企业内部各层次管理活动能够完成工作目标的优劣程度,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管理质量,管理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管理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经营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从一般企业到优秀企业,再到卓越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管理质量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只有抓好基础管理,提升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才能实现企业卓越发展的目标。
一、提升管理质量,是五公司内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质量表现在对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和使用上,是各种生产要素充分作用发挥的检验平台。
1、提高管理质量是国内建筑市场形势的需要。目前,由于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和铁路市场形势的变化,建筑行业僧多粥少局面愈来愈严重,劳务用工成本增大、原材料涨价、信贷紧缩等因素导致我们在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一方面是由于新的社会资源进入基础建设市场,加剧了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是国有 大中型企业因管理链条过长、管理环节复杂等原因造成管理质量不高、管理成本过大、经营利润微薄甚至导致亏损。只有管理质量提高了,企业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需要,才能在目前市场形势下占有生存之地和发展空间。
2、提高管理质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相对的,管理才是永恒的。创新使利润趋于最大化,竞争使利润趋于零。在生产发展的总体过程中,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将因为竞争而成为共同规则。尤其是作为劳动力密集型基础建筑企业的我们,技术规范、施工要求都已经非常完备和规范,靠降低工程制造成本来赢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们只能通过加强管理基础,提高管理质量,向管理环节要效益,降低管理费用,减少成本浪费,进而扩大项目工程的利润空间。
3、提高管理质量是五公司内在发展必然选择。五公司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隧道施工经验。但由于管理质量不高,历史负担沉重,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部分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清,对工程项目成本控意识淡漠;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使上令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部分中层干部贯彻落实意识不强,传声筒、二传手等现象严重,中间管控脱节,系统管理能力欠缺;管理作风不实,细节管理不能落实到位;学习意识不强,部分人员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存在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基础管理能力薄弱,管理质量不高造成的。五公司要想发展,不被时代淘汰,不被兼并重组,要想不断的提高,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提升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提升管理质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公司两级领导班子、机关中层管理干部、各项目领导班子要改变“只管做事情,不管做好事情;只管干工作,不管工作干得怎样”现状,一定要站在企业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要切实意识到管理质量低已经是五公司管理中存在的致命顽疾,只有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才有可能对我们的行动有所促进,才能促使我们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提升管理质量,要做到以下八个方面的“结合”近期,股份公司召开了“管理提升活动启动仪式”,对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提出了具体安排,结合五公司实际情况,提高管理质量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结合:
1、提升管理质量要和创先争优密切结合。创先争优是将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企业面临的形势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是需要以创先争优活动来凝聚大家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大家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围绕提升管理质量,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为主要目标,公司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围绕中心任务、促进生产经营、推动科学发展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 出发点,认真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岗位、认真履责、着眼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找准创先争优活动与本项目、本部门提高管理质量的结合点。要进一步突出活动的实践特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迎接挑战、真抓实干,以扭转困难局面、推动改革发展、维护职工利益来检验活动成效。
2、提升管理质量要和“三抓三促”结合。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升管理质量的关键。2012年,公司党委提出“抓学习,促作风转变;抓培训,促素质提高;抓组织纪律,促制度落实”的“三抓三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要把提升管理质量和“三抓三促”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公司月度学习计划和职工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各级管理干部理论素养,努力培养和转变自身作风,切实达到在学习上有收获,在思想上有提升,在工作上有成就,在领导上有方法,在生活上有情操,以优良的作风带动职工群众,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3、提升管理质量要与公司中心工作密切结合。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生产经营,提升管理质量的目的也在于提升生产经营的效率,并不断引导、提高生产经营的水平。机关各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抓住本系统管理程序中的关键环节,认真查找本部门在服务、指导、监督、检查一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公司政策和决策的真实效果、制度的执行 和落实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吃透上情、掌握下情、摸清实情、解决事情,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基层的意愿、职工的利益。机关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机关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纠正工作中存在的“庸、懒、散”现象,更好地服务企业大局、服务中心任务、服务基层一线。各项目部要针对项目施工生产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工序以及制约本工程生产的瓶颈问题,并制定出相应措施,对照进行整改。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有效整改来促进施工生产的顺利开展。
4、提升管理质量要与现场管理密切结合。现场管理是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现场要管过程。只有抓住现场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节点,才能确保最后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为二次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管理质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管理质量又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现场管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臵生产资源,创新工艺工法工装,在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严格控制建造成本,以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提升管理质量要与系统管理密切结合。我们这种基础建设施工企业,由于管理跨度大,管理必须依靠各部门的 系统管理有效运行,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可以说,管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管理水平的高低。从股份公司到集团公司再到我们三级公司,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管理的制度体系已经建成,具体就要考虑如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做好对文件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做好管理衔接过程中的接口管理,使上下一统,行之有效。
6、提升管理质量要与精细化管理密切结合。精细化管理是将管理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责任可追溯、结果能考核;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工程施工的各种因素,实现全过程、无缝隙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的管理链;是将常规管理不断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我们要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项目管理标准;以集团公司“二十化”核心管理理念为重点和抓手,推动企业和精细化管理;以机关部门和项目部“KPI”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实现“岗位履职、工作尽责”的良好态势。
7、提升管理质量要与打造执行力密切结合。执行力建设是企业高效运转、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打造执行力就是要严格落实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责任制考核,始终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必止,使各项制度、决策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通过这种措施确保制度、决策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同时,要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种手段 和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分解工作目标,形成“人人手中有任务,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的工作格局和责任机制。要把“执行成网、责任成链”作为打造执行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协调强势执行,全面覆盖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和作用,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8、提升质量管理要与项目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五公司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要在集团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结合五公司品牌文化的特点,切实做好对“诚信、创新、安全、质量、廉洁、责任”六种文化的学习和认识,逐步形成先进、积极、独有的企业文化,并用优秀的文化来引导、约束、激励员工团队,促进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各单位要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管理质量——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管理质量——企业的生命”作为五公司品牌文化的重要支撑,把“管理质量——企业的生命”作为企业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思想动力,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成为规范管理行为的第一准则,逐步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管理质量——企业的生命”的思想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推动企业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提升管理质量,要强化“四种意识”
面对严峻形势和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公司各单位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部署和安排上来,强 化“四种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一要强化精细管理意识,实现企业由传统管理向量化管理、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人治”管理向机制管理、“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逐步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现场执行能力、经营开发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要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有成本指标,努力提高全员实施精细管理的自觉性;三要强化艰苦奋斗意识,过好紧日子,捂紧钱袋子,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全员的精细管理理念,崇尚节约,通过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件耗材入手,把艰苦朴素作风贯穿于员工岗位作业的全过程;四要强化创新管理意识,树立成本效益第一观念和成本系统管理观念,创新动态成本、过程成本和班组及岗位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
四、提升管理质量,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提升管理质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解决公司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通过自主优化、引进吸收、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公司管理,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公司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要带头提高认识,担负起责任,机关 和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细节中。公司各单位要通过宣传栏、展示牌、标语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要让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认识到管理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只有管理质量提升了,我们的公司才能基业长青。
2、努力践行,不断改进。我们要通过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班子成员要提出对提高管理质量的认识和建议。同时查找问题整改措施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本部门、项目各管理领域内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和管理诊断工作,找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在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选改进措施,制定重点整改工作方案,狠抓落实,促进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不断提升公司管理质量,助推公司健康发展。
第二篇:加强企业文化宣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宣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自2010年6月21日公司在遵义揭牌以来,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机遇也是前所未有。至今,公司成立了综合部、工程部、维护部。公司人才缺乏是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怎样让技术支撑到位、工程管理优化、服务主体满意,是我们公司面临的主要矛盾。为了公司稳健向前发展,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势在必行。
一、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公司员工素质。作为新兴企业的员工,一
定要解读透公司的战略目标,落实于工作实践中。以“上善苦水,日新至远”的乙方文化为核心,明确自已的服务地位。
二、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公司形象。作为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我们一定立
足实际,从甲方的整体利益出发,为其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抢修意识超前进行,赢得通信服务主战场,从而为我公司真正成为运营商的服务商,而不是运营商的“移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工程管理,优化管理体系。工程管理是我们公司的脊梁,一个工程
质量是优是劣,离不开员工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态度。工程竟标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在强势的敌对下,要想脱颖而出,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面对着眼前的工程,我们何不去好好的管理,让甲方看到我们的付出,尽量不要让我们辜负他们的付出,承认我们的工程质量,放心我们。这样的话,竟标也理当成为进标。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预防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在一线生产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危情险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到,在支撑有限的情况下,其它邻近生产队伍要快速支援,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作风。没有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要诚恳接受批评教诲。要做到事前自检、自查,预防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五、完善公司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是企业的生命线,其
积极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让勤奋的人或者付出多的人多分享公司的劳动成果,让部份懒惰的人或不给力的人少分享甚至不给予劳动果实,做到公平对待,提高员工作积极性。
总之,作为运营商的服务商,我们立足实际,加强企业文化宣贯,提高自己的服务本位,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追求新的突破。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成为通信运营商的一流的服务商。
第三篇: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
创新为舟,资本为帆,规范为本,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首先祝贺“2013年湖北省市政行业高峰论坛会议”顺利召开!
一、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竞争力分析 企业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
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
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以及价值观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更够带来竞争优势,使企业具备与众不同的竞争力,还反映着企业独特的个性和定位。
(二)市政企业质量管理
市政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市政工程质量关乎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市政工程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水平。
中南公司走过了21年的风雨历程。多年以来,公司在各届政府、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从单一的抹灰包清工施工队发展成为下辖房地产、建设、土木工程、建筑机械、多元化投资五大产业平台的现代化集团型企业。集团旗下的主力军“中南建设”于今年7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南通总承包公司是中南建设的两大支柱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中国建筑业也得到飞速发展。继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出现严重衰退之后,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不少积极迹象,中国经济在我国政府一系列拉动政策和刺激计划之下也走上复苏通道,受其直接影响的建筑行业在复杂多变、小幅动荡中总体呈现乐观态势。然而,当前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在宏观环境、法制环境、体制机制、运营体系、经济秩序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提高竞争力和综合运营能力上下功夫?今天下午,我先抛砖引玉,谈一谈我司在21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及同行们批评指正。我的发言主题是“创新为舟,资本为帆,规范为本,全面提升建筑企业运营能力”。
一、创新为舟,在持续创新中激发企业发展源动力。
创新力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创新力决定竞争力。我认为企业创新应该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商业模式创新。
除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外,当前建筑市场还出现了EPC、BT、BOT、BOO、BOOT、PPP、代建制等形式。中国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我司在多年的实践中,也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商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整体打包:依托整个集团的优势,以投资建设公用事业(如电站、水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换房地产开发,或运作大型的房地产组团项目,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变。
二是合作开发:针对部分中小型开发商,拥有较好的土地但不具备开发实力,则变垫资为投资,以建筑施工作为投入,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
三是实施“战略导向、整体联动”的运营模式,看好一个大市场,进行一笔大投资,带动一条产业链。
2、经营模式创新。
经营模式的创新应重点在产业链、业务领域、市场布局、资源的组织与配置等方面做文章。我司的做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在保持现有土建、安装、装饰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轨道交通和钢结构等业务,同时持续提升建筑机械设备、建筑部品、建材制造的配套水平。
二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围绕“立足大市场、对接大业主、承接大项目”的经营策略,实施区域性根据地战略,逐步完善包括三大经济圈和三大城市群的六大区域布局。
三是在劳务资源的组织配置上,始终坚持不转包、不挂靠,始终坚持以自有工人为主体。这种做法看似“保守、倒退”,但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有效管控、合同履约有着至关重要的正面影响。同时,我司已经组建劳务公司,正在实施总包管理与劳务管理两者分离、协同发展的模式。
3、管理体系创新。
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我司自身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多年来我们重点在建立集约型、紧密型管理体系上进行实践,并不断加大完善和提升。
一是按照“集权有度、分权有序、授权有责”的原则,对总公司、分公司以及项目部的责、权、利重新进行完善和划分,全面实行既能宏观调控、又能独立发展、优胜劣汰的配置机制。
二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再造企业管理体系。我司十几年来一直不断探索、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能,通过大力开展ERP建设,并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视频电话会议系统、远程指挥与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等初步构成了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被建设部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初步实现了“数据信息化、信息自动化、管控电脑化、决策智能化”,最终向“零时间响应、零距离指挥、零距离决策”及“防范风险、防范腐败、防范内耗、防范弄虚作假”的目标迈进。
4、技术装备创新。
技术装备创新是建筑企业的动力源泉。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装备创新,建筑企业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进入新领域。技术装备创新应该重点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必须看到,当前中国建筑业仍然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长期受“高能耗、高污染、高噪音”三大问题困扰。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在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针政策的总体要求下,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时代大潮中,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必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在这些领域内积极开展技术和应用上的创新探索。
我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和拓展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装备技术,与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合作成立了“新型全预制混凝土装配技术”NPC公司,并在自己开发的楼盘中进行了试点研发,其技术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得到了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充分肯定。然而,在目前中国住宅产业化领域环境尚不成熟、公众尚不熟悉、规范标准等配套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耗巨资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内进行探索和实验,在一定时期内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此也迫切希望我们的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制订、完善、出台有关技术规范、施工标准、验收标准。
二是推进装备创新,提升综合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劳务成本不断上涨,对机械、装备的应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国外同类企业已远远落后,我们已经全面进入建筑装备升级的历史阶段,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对装备创新的重视和研发力度。
近年来我司全面启动了“装备革命”。一是与法国合作引进了新型大模技术,全面推广的法式大规模达到了半清水混泥土,不抹灰的水平;二是对手工机械、施工机械、大型工程机械全面升级换代,加快提升施工机械化程度,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加大自主研发五大架子体系:顶杆体系、碗扣式网架体系、门架体系、外爬架体系、早拆快拆体系,全面向装备要效益、要质量、要形象、要市场。
二、资本为帆,在资本经营中加快企业发展步伐。
当前,建筑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且垫资、欠款严重,企业单靠传统的生产经营只能维持生存。面对这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企业必须积极开辟新的通道,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道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基于资本经营进行行业整合,改善行业结构,规范行业秩序。
有鉴于此,我司从1999年起就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资本运营”的发展思路。从2000年起,我司先后在房屋建筑、装饰、轨道交通、弱电设备安装等业务领域成功实施了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收购,使企业的规模得到增强,资质提到提升,产业链条得到拓展和完善。我们还通过购并大连金牛,使“中南建设”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上市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今后,我司将按照“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八字方针,不断提升资本经营的质量和层次。
三、规范为本,在不断规范中优化建筑企业成长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建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正规的建筑企业备感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关于“无序竞争”的困惑。长期以来,建筑市场处于盲目的无序竞争状态,建筑企业之间为了争夺业务而顺应业主一味不理性的压价、垫资,全面采用价格战,长此以往施工企业深受其害,苦不堪言,直接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和竞争格局。
二是关于“无资质有市场”的困惑。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放下镰刀就拿瓦刀”的建筑游击队,技术含量低,运营成本低,凭借表面价格上的优势四处活动,一方面扰乱了建筑市场,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层层转包、分包、挂靠等现象,由此出现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带来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是关于“无组织有市场”的困惑。目前在劳务队伍中,隐藏着一小部分无组织、无纪律的民工,他们为了谋取个人不合理的利益,采取一些敲竹杠、闹事等极端手段,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而地方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往往不能公正处置,使用工单位进退两难、十分头痛。
四是关于“工程保修款”的困惑。由于近年固定资产的持续投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神话,也催生了一大批不诚信、投机型的房地产开发商,“打一枪换个地方”甚至“过把瘾就死”的投机心态,使施工企业索要保修款往往费时费力、伤透脑筋。要么开发商对保修款一拖再拖,要么是活干完了,但开发商解散了,导致建筑公司承担了保修的义务,却享受不到收回保修款的权利。在目前建筑企业普遍是微利经营的情况下,保修款可以说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但这项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此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让开发商把保修款交由政府或某专职机构管理,切实改变现状,规范起来,让建筑企业无后顾之忧。
五是关于“国进民退”的困惑。在一些地区,地方政府出于某些微妙的考虑,对国有建筑企业会有一定的倾斜和保护,往往使民营建筑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民营建筑企业迫切希望能有相对公平的待遇。
六是关于“外行管内行”的困惑。尽管《建筑法》规定,监理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合同等,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实施监督的专业机构。然而现实中由于很多业主的合同意识差、随意性大,对监理工作干涉过多,盲目压工期、压造价,甚至提出一些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建设要求,监理形同虚设,使得施工单位无所适从、左右为难、内耗严重,归根结底的危害是埋下了技术隐患和质量隐患。希望政府及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七是关于“总承包”的困惑。可以说当前大部分所谓“总承包”的施工企业都是施工总承包,而非真正意义上集“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与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相去甚远,与特级资质的内涵也有差距,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总承包企业的话语权太小,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出了问题追究的都是施工单位,而对甲方、监理的责任追究不够,甲方监理高高在上,施工单位苦苦挣扎,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相信在座的建筑业同仁都会深有感触,我们在此呼吁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关注和改善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深信,随着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不断理顺建筑行业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不断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全面与国际接轨,建筑市场所存在的混乱的现象必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建筑市场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健康。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面就是我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发展所发表的观点,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但我始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宏观调控手段、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计划经济、关系经济、粗放型经济已经全面退出历史舞台,科学、和谐、规范、法治、知识、生态等因素成为市场竞争新的特征,它们对企业家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再一次提出考验。衷心希望与会的建筑企业能够弘扬高峰论坛的精神主旨,不断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源源不断地激发创新力,始终坚定不移地强化推动力,始终扎实稳健地提升影响力,中国建筑企业一定会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画卷之中,创造出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第四篇:企业的生命—质量
浅谈质量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家越来越关心质量的问题。每个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的行业都有自己相应的质量标准,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如果企业失去了质量的保证,那么他就是去了再市场中的生命线。
顶尖的质量早就顶尖的企业,成就第一的企业。世界五百强的每个企业都享誉全秀,无论方式如何,无论管理如何,他们五百个企业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质量就是生命这个坚决不会改变的前提。
失去质量就等于走向死亡。新闻中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必须关注产品的质量,前者只见后车之师。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市场经济决定了市场的法则,类似于大自然的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从以上两例不难看出,市场的战斗愈演愈烈,每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大打压缩成本,产品价格也反复被压缩。在这种前提下,企业要想赢得市场主动权,产品质量是唯一能用作超过相同产品的竞争者。将严格质量控制到至关重要的企业信念,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照企业的特有质量管理标准来进行质量管理,就能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高竞争力的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相反,如果不重视产品的质量,迟早会将企业的形象摧毁殆净,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洪流中。
“质量第一”不仅仅是口号。因此,我们每一名中泰人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克服任何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坚决执行”四个不放过”的原则。在工作中公私分明,一丝不苟,坚决执行中泰化学质量检测中心的管理条例,坚决不能应为任何客观和主管可以克服的因素使我们的工作质量产生污点。在日常的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检测中,坚决做到防微杜渐,坚决不放过任何的质量隐患。
为了产品的质量,为了公司的形象,为了企业的明天,为了每个中泰员工的幸福生活,我们每一名中泰人都应该牢牢树立起“质量第一”的企业理念,坚决执行而不使这个理念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只要每一个中泰人的都能严谨和细致,都能对质量长期不懈的努力,就会有企业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就会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有了高质量的产品,我们的企业绝对能跻身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并打入世界五百强,就会完全建设成为新疆效益好、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好、受人尊敬和的世界五百强公司。
第五篇:质量--企业的生命!
企业的生命——质量
“重视质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觉得在一个企业工作应该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发展质量是他的前提,我想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对质量的认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优良的产品质量。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质量又何尝不是企业的生命呢?企业以质量谋生存。
任何企业,若想在星罗棋布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讲求质量,注重信誉,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想如果厂里质量把关不严格,那么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企业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产品滞销在所难免。
振兴质量,人人有责!企业以质量求发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企业要发展,就是要抓住机遇,而能够抓住机遇的那一支强有力的手——就是质量。
一个企业的好坏不单是企业利润的多少,严格的质量把关才是最关键的!质量的把关是靠所有参与产品生产的员工及其管理生产和管理质量的企业领导共同做到的。
首先企业要先拥有一批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和管理能力强的领导!高素质的员工是质量的主人,他们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产品的生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他们要在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起
主导位置。产品的生产中,一个有素质的员工会将产品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避免产品的不良发生,这样在下一个生产工序中,前面的产品质量依然是优良的,接下来要靠下一个生产工序的制造者接着将产品的质量保持下去。这样的产品才是值得信赖的!不合格率的减少会给企业带来利润,这也是员工的作用。反之,素质不高的员工会在生产中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一点点的利润流失短期是不会给企业造成负担的,可是时间长了,企业利润的减少,质量问题的增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公司的这几年我认为工作中就是要多留几颗心:
一、专心。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即来之,则战之;即战之,则胜之”,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工作,不想工作无关事情。
二、细心。不管是长年的工作的内容,还是第一次接触的都要不得半点马虎,粗心大意是产品质量的天敌。
三、虚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部分的质量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冒险家胆子“太大”,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计后果,无知蛮干。不是怕丢面子、羞于请教,就是自以为是,自视甚高。
四、责任心。要树立“厂欣我荣,厂衰我耻”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在生产工作中切实做到“严、细、实”。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本职工作,钻研业务,通过平时的实际工作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在每次工作中,才能做到无质量事故。
管理能力强的领导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们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对员工的素质起影响作用!他们应该做到的是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生存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与此同时例如产品的检验,产品的材料,产品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的高质量产品和价格等等都是企业生存的要素!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企业若想在竞争中生命不息,发展不殆,那么必须使全体职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生产现场管理,进行质量攻关,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更大发展。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奠基石,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金钥匙”,换句话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抓住质量才能更好的赢得市场!!
品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