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重点归纳整理(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11:2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竞争法重点归纳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竞争法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篇:竞争法重点归纳整理

竞争的概念:

• 两个以上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或服务的经营者,为追求更高的利润目标,以其他同类经营者为对手而进行的争取更多交易机会或更加有利的竞争条件而实施的各种商业活动。法学意义上竞争的特征 •1,竞争主要。

•2,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利的市场条件和尽量多的经济利益。•3,竞争的结果会导致优胜劣汰。

•4,竞争是市场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5,竞争同时具有自觉性与盲目性。

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关系和竞争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参与市场交易过程中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特征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主 观 特 征

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好的交易条件和更多的交易机会 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故意 少数情况下表现为过失 客体特征

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严重地损害了社会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客观方面特征

客观方面实施了违反竞争法的行为:

既包括关于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各种具体规定,也包括违反了该法的原则规定。

经营者的某些行为虽然难以被确认为该法明确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只要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或者违背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混同行为的概念

商业混同行为是经营者采用欺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的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混同的构成要件

行为主体是经营者;

客体是其他经营者商品或服务标志;

经营者的主观目的是造成与其他经营者商品或服务的混同;损害消费者利益,特定竞争对手利益,扭曲竞争,破坏公平竞争秩序。

商业混同行为表现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

假冒注册商标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销售明智是注册商标的商品;非法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等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行为的表现形式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作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经销明知或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

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与装潢 行为的认定

知名商品的认定机关是县以上工商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认定。

被仿冒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必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即该名称、包装、装潢非为相关商品所通用,并具有显著的区别性特征。即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经营者的手段必须是“擅自使用”。即未他人同意而使用其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经营者的行为足以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一般购买者误认误购。

欺骗性商业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商品上,或者以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和产地等情况作不真实的描述和标志。行为特征

一、宣传内容涉及商品的质量、原料、成分、性能、产地、价格、生产者、有效期、制造方法、售后服务等;

二、宣传形式包括在商品上、广告、和其他方法;

三、结果是与商品与服务的实际不相符合。

四、目的是引人误解。行为类型

一、商品上的欺骗性标示:包括伪造与冒用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包装与说明中的其他欺骗性描述

二、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橱窗等媒体上以广告形式向公众传递欺骗性商品信息

三、其他欺骗性宣传:经营场所的展示、演示、解释,利用新闻媒体作不真实报道,产品鉴定会等作介绍宣传。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使自己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而采取的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许诺提供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

1.商业贿赂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

2.为人主观上有在经营活动中争取交易机会,排斥竞争的目的 ;

3.客观上采用了以秘密给付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行为 ; 4.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竞争对手的正当利益,违反了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经济道德准则和竞争法的规定。

商业行贿的主要手段 (1)给付现金;

(2)给付各种各样的费用(促销费、赞助费、广告宣传费、劳务费等)、红包、礼金等; (3)给付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4)给付 各种高档生活用品、奢侈消费品、工艺品、收藏品,以及房屋、车辆等实物; (5)以其他形态给付(如减免债务、提供担保、免费娱乐、旅游、考察等财产性利益以及就学、荣誉、特殊待遇等非财产性利益); (6)给予回扣;

(7)给予佣金不如实入账;

(8)为实权人物子女安排出国和工作;

(9)和实权人物自己私下开办的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行贿;

不正当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违反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为了达到其他竞争对手实现谋取不当利润的目的,利用物质、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为诱饵,欺骗或引诱消费者与之交易,破坏市场正当、合法竞争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为认定

主体是经营者;

主观上有引诱消费者与之交易,并排斥其他竞争对手的故意; 客观上实施了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

侵犯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益和公平的竞争秩序。

商业诽谤主要表现形式

(一)经营者在公开场合,用散发公开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媒体上刊播广告等形式,捏造、散布虚伪事实,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二)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比较广告,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不符合事实的宣传,以贬低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抬高自己企业或商品的地位。

(三)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向业务客户或消费者编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四)直接在商品的包装说明或其他说明书上,对竞争对手的同类商品进行贬低。

商业诽谤行为的构成要件 

一、行为主体

从事商业诽谤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二、主观方面

经营者从事商业诽谤的行为是出于竞争的目的,在主观上通常必须具有故意。

三、客观方面

客观上,经营者必须“捏造、散布了虚伪事实”。

四、损害后果

行为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实际损害了或可能损害竞争对手的商誉。垄断是与自由竞争相对的概念,它是指排斥、限制竞争的各种行为的总称。特

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是一种排斥,限制 竞争的经济力量; 垄断是一种有组织的联合性行为;

垄断者谋取的利益是靠操纵市场或独占市场实现的; 垄断是一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垄断的表现形式

一、以垄断的具体形式,可将垄断分为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Cartel)、辛迪加(syndicat)、托拉斯(trust)、康采恩(Konzern)等。

二、根据垄断的形式特征,可将其分: 协议垄断、经济优势垄断。

三、根据垄断的地域状况,或将垄断分为国内垄断与国际垄断

四、根据立法态度可分为合法垄断与非法垄断。

五、根据垄断力量的来源可将其分为经济性垄断与行政性垄断。

反垄断法调整的是企业和企业联合组织相互间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经反垄断法调整后就上升为企业和企业联合组织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反垄断法的特征

反垄断法是调整竞争关系的经济法

反垄断法是抑制垄断,促进竞争的竞争政策法 反垄断法以反垄断与反限制竞争为内容

反垄断法具有综合性(公与私、实体与程序合为一体)

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经营者联合实施的以限制竞争为目的或具有限制竞争后果的协议、决定或协同行为。

三、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

(一)主体

垄断协议的主体可以是经营者或经营者联合组织。

(二)共谋行为

垄断协议,无论以协议、决定还是协同行为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存在共谋行为,即大家一致采取行动的合意,或者说是达成协同合作的一致意思,而不仅仅是行为的一致性。

(三)限制竞争的目的或者后果

垄断协议的违法性要件体现为共谋行为的限制竞争特性。

二、垄断协议的形态

鉴于当事人合意方式的不同,垄断协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即协议、决定和协同行为。

(一)协议

协议通常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经营者之间就他们在市场上的共同行为达成的有约束力的合意。

(二)决定

经营者联合组织的决定,表面上看似乎是单方行为,实质是协调成员企业的市场行为,变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其限制竞争的实际后果与联合组织成员之间签订的限制竞争协议的后果在性质上是一样的。

(三)协同行为 除了协议和决定以外,反垄断法还明确禁止协同行为,主要是为了起到兜底保护的作用,即将那些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立经营者有意协调其市场行为,但又无法归入协议和决定范围的其他表现形式,也纳入法律规制的垄断协议范围内,以防止企业间为逃避竞争风险有意识地进行事实上的合作。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类型

根据滥用行为所针对的市场主体不同,大致可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分为三类。

一类是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相对于其同类竞争者实施的滥用行为,可称之为“阻碍滥用”或“封锁竞争之滥用”。

第二类是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相对于其市场相对人从事的滥用行为,可称之为“剥削滥用”或“榨取滥用”。

第三类则是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一切法律未加规定的滥用情形。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特征

典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都有如下特征:

首先,有关企业实施滥用行为,与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其次,企业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不合理地妨碍了其他企业的竞争可能性,损害了市场相对人的合同自由及公平交易权,对市场竞争有确定而明显的危害性。最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仅发生在不存在有效竞争的市场上。

 我国《反垄断法》第20条规定了三种经营者集中的情形。

 第一项是“经营者合并”,这里所称的“合并”,又称组织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先前互相独立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包括公司法意义上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 第20条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的实际上都属于另一种经营者集中的形态即“取得控制权”。其中第二项规定了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第三项则规定了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 行为标式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又称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在我国也常被称为行政垄断,以区别于普通的经济垄断。

 这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二、特征

首先,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是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的非法干预,是公共权力对市场主体的歧视行为。

最后,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难度较大。

其次,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对市场竞争机制的破坏性影响,比经济性垄断更为严重和广泛。

第二节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 依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 

二、行为要件:滥用行政权力

“滥用行政权力”既是行为要件,也已经包含了主观要件在内,因为“滥用”一词的含义就是不正当地、非法地行使行政权力,包含了对行为人主观不法性和行为客观违法性的评价。

三、结果要件:足以排除或限制竞争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本质特征是对自由竞争的限制,这一特质将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与其他一般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相区分,也揭示了行政垄断行为所具有的一切垄断行为的共性特征,即限制竞争的危害性结果,这正是对行政垄断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调整的原因和依据。

第二篇:竞争法期末考试重点

某市甲、乙两厂均生产一种“记忆增强器”产品。甲厂产品的质量比乙厂产品好得多,因而其市场占有率远远高于乙厂。王某是甲厂技术人员。乙厂为提高本厂的市场占有率,付给王某一大笔“技术咨询费”,获取其提供的甲厂技术秘密。乙厂运用这些技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改进。同时,乙厂在本市电视台发布广告,声称本厂生产的记忆增强器功效迅速质量可靠,其他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无保证,呼吁消费者当心。另外,乙厂还以高额回扣诱使本市几家大型商场的购货人员不再采购甲厂产品。本市消费者李某等人在使用乙厂产品一段时间后,不仅记忆力没有增强,反而出现了神经衰弱症状。李某等人在电视台的协助下,向已广反映了情况。乙厂随后发现,王某提供的甲厂技术资料缺少几项关键技术,致使乙厂产品存在质量缺陷。请回答以下98-100题。

98.乙厂的下列行为,何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A.向甲公司的工作人员行贿,以获得甲厂的技术秘密

B.向本市大型商场的购货人员行贿,使他们只采购本厂产品

C.在电视广告中发布使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D.在电视广告中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者的商品信誉

答案:

ABCD

2002

90.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下列商品的行为,哪些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A.销售鲜活商品

B.销售有效期限将到期的商品

C销售积压商品

D.因清偿债务,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答案:

ABCD

73.欣欣公司为了宣传其新开发的保健品,虚构保健品功效,并委托某广告公司设计了 “谁吃谁明白”的广告,聘请大腕明星作代言人,邀请某社会团体向消费者推荐,在报刊和电视上高频率地发布引人误解的不实广告。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欣欣公司不论其主观状态如何,都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B.广告公司只有在明知保健品功效虚假的情况下才承担法律责任

C.明星代言人即使对厂商造假不知情,只要蒙骗了消费者,就应承担民事责任

D.社会团体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应承担民事连带责任

答案:

AD

74.甲公司为宣传其“股神”股票交易分析软件,高价聘请记者发表文章,称“股神”软 件是“股民心中的神灵”,贬称过去的同类软件“让多少股民欲哭无泪”,并称乙公司的软件“简直是垃圾”。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只有乙公司才能起诉甲公司的诋毁商誉行为

B.甲公司的行为只有出于故意才能构成诋毁商誉行为

C.只有证明记者拿了甲公司的钱财,才能认定其参与诋毁商誉行为

D.只有证明甲公司捏造和散布了虚假事实,才能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

答案:

BD

75.甲公司发现乙公司仿冒其“相国酒”的特有名称和装潢,拟诉请法院认定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责令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关于甲公司应当举证的事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公司的“相国酒”在相关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B.“相国酒”是甲公司特有的商品名称,其装潢具有显著特征

C.乙公司的“相国酒”名称和装潢与甲公司的混同,导致混淆

D.乙公司的仿冒行为给甲公司造成了损害

答案:ABCD

76.甲、乙公司均为网络公司,都在从事反病毒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甲公司向法院起诉,指控乙公司挖走了其研发主管及技术人员十余名,乙公司发布的08版反病毒软件与甲公司07版反病毒软件实质相似,甲公司的老客户已有三分之一成为了乙公司的新客户,请求法院认定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不正当竞争,责令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关于乙公司如何证明自己不侵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证明从甲公司过来的研发主管及技术人员都是合同到期后或辞职后正常流动过来 的,没有竞业禁止义务或对甲公司不再承担保密义务

B.证明其08版反病毒软件与甲公司的07版反病毒软件不构成实质相似

C.证明甲公司的07版反病毒软件不是商业秘密

D.证明甲公司是以诉讼手段恶意打压竞争对手

答案:AB

21.某市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的下列哪一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A.市卫生局成立的儿童保健专家组受某生产厂家委托,对其婴儿保健产品提供质量认证标志并收取赞助费

B.市工商局和市电视台联合举办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评选活动,评选中违反公平程序而使当选的前八名全部为本市产品

C.市交管局规定,全市货运车辆必须在指定的两种品牌中选择安装一款车辆运行记录器,否则不予年检;其指定品牌为本地的“波浪”牌和法国的NJK牌

D.市政府决定对市酒厂减免地方税以提供财政支持

答案:C

2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混淆行为?

A.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答案:B

19.甲市某酒厂酿造的“蓝星”系列白酒深为当地人喜爱。甲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指定该酒为“接待用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业务用餐时,饮酒应以“蓝星”系列为主。同时,酒厂公开承诺:用

餐者凭市内各酒楼出具的证明,可以取得消费100元返还10元的奖励。下列关于此事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甲市政府办公室的行为属于限制竞争行为

B.酒厂的做法尚未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C.上级机关可以责令甲市政府改正错误

D.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酒厂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答案:D

13.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关于诋毁商誉行为的表述是正确的?

A.新闻单位被经营者唆使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

C.诋毁行为只能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实施的D.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主观心态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答案:B

15.甲欲买“全聚德”牌的快餐包装烤鸭,临上火车前误购了商标不同而外包装十分近似的显著标明名称为“仝聚德”的烤鸭,遂向“全聚德”公司投诉。“全聚德”公司发现,“仝聚德”烤鸭的价格仅为“全聚德”的1/3.如果“全聚德”起诉“仝聚德”,其纠纷的性质应当是下列哪一种?

A.诋毁商誉的侵权纠纷

B.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C.欺骗性交易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D.企业名称侵权纠纷

答案:C

第三篇:竞争法

竞争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5*4=20

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也称垄断力)滥用,是指拥有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力)的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力,并在一定交易领域(相关市场)实质性地限制竞争,违背公共利益的应受反垄断法谴责的行为。

2、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3、行政垄断: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4、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通过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方式,设置市场进入障碍而形成的垄断。也是反垄断法的主要规制对象。

5、本身违法原则指企业的某些限制竞争行为,不论其动机如何,后果如何,均被宣布为违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6、合理原则:企业的某些行为虽然具有限制竞争的事实,但通过仔细分析,其对市场的正面效果大于负面效果,应被认为合法。

7、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8、市场混淆行为:经营者对其所销售的商品和服务采用假冒或模仿之类不正当手段,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误认的行为。

9、商业诋毁: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进行恶意诋毁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二、不定项选择(单选作为主):15*2=30

(一)反不正当竞争: 商业秘密:

1、商业秘密认定标准:(1)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2)实用性:为权利人带来实在或潜在经济利益保密性: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2、范围——技术信息、经营信息

技术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技术秘决、设计图纸、化学配方等;经营信息包括: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资源情报、客户名单等。

3、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第10条非法获取、非法使用、违反合同保密约定、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4项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上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揭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却获取、使用或揭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仿冒行为

(二)、反垄断: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

18、19条 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七)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经营者集中:20、21条 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1、经营者合并;

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如通过委托经营、联营、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经营者的业务或人事的合同或者技术合同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经营者集中审查的内容

审查集中的反竞争效果及其社会消极影响

(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横向、纵向垄断协议 垄断规制的基本方法

一、结构规制 哈佛学派:结构——行为——绩效

二、行为规制

芝加哥学派:三者是互动的关系,反垄断法的任务是维护市场机制而不是干预市场结构三、四、判断:6*1=6(典型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简答:2*10=20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第十五条 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属于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行政垄断的危害

(一)经济上的危害

(1)分割国内市场,妨碍国内同一市场的形成;(2)削弱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4)削弱了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政治上的危害

(1)破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2)阻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3)弱化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然垄断的评价:

自然垄断在形式上表现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但并非基于市场自由竞争而产生。由于有些商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必须规模经营及垄断经营才具效益。这种垄断符合消费者的利益选择,被称为自然垄断,而又由于这类产品的消费具有公共性,也称为公用企业垄断。自然垄断企业具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无可厚非,但如果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限定交易、强制交易以及获取垄断高价的行为,仍然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限制竞争、不当竞争、垄断行为的关系: 相同点:

(1)广义上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2)不当竞争和垄断从性质和后果来看,垄断行为与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是破坏正常市场竞争环境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为各国法律所禁止;从法律规制上来看,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竞争法的完整体系。区别:

(1)定义不同:

不当竞争:在竞争存在情形下,竞争过激,经营者采取不当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垄断:竞争的对立面,是一种市场主体排斥、限制竞争的经济力量。

(2)最终结果不同:垄断行为最终目的是从本质上取消竞争,限制竞争只是加以限制,竞争仍然存在。不当竞争是竞争行为不仅存在,而且过激。

(3)主体不同。实施垄断行为一般是经济领域内具有较大规模的少数企业,或其他具有经济优势、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其主体范围较小。但垄断行为的主体不仅限于经营者,有时还可能包括某些政府机关。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一定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所实施,其主体不一定具有经济优势,凡参加竞争的主体均有可能实施该行为,其主体范围具有广泛性。(4)获取利益方式不同。垄断是通过独占等方式去的高额利润,不当竞争与限制竞争不是通过独占的方式。

(5)手段不同。垄断行为往往在表面上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易形式来实施,以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通常表现为一种合同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则是通过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谋取暴利,通常表现为一种侵权行为。

(6)法律规制的不同。就广义上来看,某些垄断行为可以由法律认可和维护。而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为法律所禁止。

第四篇:竞争法

1、最基本、最具有对抗性的竞争行为是价格竞争行为

2、作为现代竞争法产生的标志,开竞争法之先河的法律是《谢尔曼法》

3、作为竞争法核心的反垄断法的产生,标志着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产生,这个法律部门是指经济法。

4、我国现行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治理以行政程序为主,司法程序为辅

5、商店铺面橱窗是烟草广告中不为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媒体及场所。

5、商誉属于知识产权范畴。

6、对实施行政性垄断的阶段行为所指向的客体是他处于平等竞争条件下的商品。

7、对实施行政性垄断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适用的法律责任为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

8、行政部门利用职权,以“牵线搭桥”为名,强制一些企业订购其指定企业的产品,此行为属于行政强制交易行为。

9、世界范围内对竞争立法采用“一元立法”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是中国台湾。

10、欧洲联盟将其反垄断规则称为竞争法。

11、在横向限制竞争行为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卡特尔。

1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国家是德国。

13、商业诽谤行为在主观构成要件上表现为主观上明知故意。

14、对商业贿赂的典型形态正确的表达是回扣即指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帐内明示给村不构成回扣。

15、某厂采购员曹某接受了客户返还的3千元后上交厂财务。该款项入帐后冲减进货价款。该行为属于对方让利。

16、对经营者从事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监督处罚机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7、英国第一部竞争的成文法《垄断与限制竞争法》颁布的时间是1948年。

18、在反垄断法律、法规中,设立一些条文规定适用除外制度,我们称之为法律内含型。

19、与行政性垄断相对应的概念是经济垄断。20、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任命。

21、《刑法》第219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罪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刑罚规定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2、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竞争法执法机关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23、确定美国竞争法的域外效力内容的原则是所谓“效果”原则。

24、我国现行竞争法的调整对象是主要调整不正确竞争行为,兼顾限制竞争行为。

25、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6、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复议决定不是终局裁决。

27、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当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28、某家具店在一批出售的家具上贴着混有中文与外文的标签,中文注明“意大利聚酯家具”,消费者以为是意大利进口家具,而实际上是用意大利进口的聚酯漆涂的家具。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标示行为。

29、日本公平委员会由委员长和4名委员组成,任期为5年。30、迄今为止,最广泛、最基本的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公约是巴黎公约。

31、同一生产部门的企业,为统一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通过订立协定,构成垄断性联合的垄断组织形式是辛迪加。

32、我国《工业企业划标准》规定的大型企业的年销售额是5亿元。

33、美国《横向合并指南》指出,当合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35%的条件下,它们就有能力进行涨价并同时将产量降至合并前的总产量之下。

34、我国《价格法》的限价是指最高限价。

35、最早出现的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国际立法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6、一般认为,现代反垄断法的产生以1890年美国《谢尔曼法》为标志。

37、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千元以下的罚款。

38、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举证责任实行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和“举证责任倒置”相结合。

39、经纪人王某介绍撮合,甲工厂与乙公司签订合做成一笔交易。甲工厂通过银行走帐在王某的个人信用卡帐号上汇入1万元做为“酬谢”。该行为的性质属于佣金。40、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41、招标人的定标如果是对投标人条件的不完全同意,则该定标的性质属要约。

42、《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0条的规定,对行使行政性垄断行为的有关行政机关追究的责任形式是单纯的行政责任。

43、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44、1945年的美国铝公司案中提出美国竞争法的域外效力,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此案中确立了影响原则。

45、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对象是以调整不正确竞争行为为主,兼顾限制竞争行为。

46、经营者不得采用购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以受贿罪名论处。

47、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数额的罚款。

48、现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一种约束性的规则,其法律渊源可以追溯到侵权法,特别是关于“冒充”行为的侵权法规则。

49、日本《禁止垄断法》规定,该法的执法机关是公平交易委员会。50、对于特有的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予以订定适用的原则是使用在先原则。

51、对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52、某百货公司销售电冰箱,在门口广告牌上写明:“凡从本商品店购买冰箱者,会给总价款百分之二的回扣,介绍推销者给付总价款百分之一的佣金。”被人发现后,举报到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该商店给付的回扣和佣金,在帐面上有明确记载。该公司给付回扣的行为是变相行贿行为。

53、《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称的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征具有实用性、不为公众所知悉、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54、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享有的权力有检查权、询问权、处罚权、查询复制权。

55、依照《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定,对公用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应当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56、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假冒、仿冒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特有标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

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57、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假冒、仿冒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特有标志、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58、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实施主体可能是中央政府所属部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所属部门。

59、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纵向非价格限制主要包括的形式有搭售、独家经营、独占地区、许可证合同限制。

60、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市场交易原则有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遵守公认商业道德的原则。61、低价倾销行为的必须构成要析包括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有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的主观故意、遵守公认商业道德的原则。62、商业诽谤行为构成要件的特征是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侵害商誉的行为、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同业竞争者的商誉、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诽谤。

63、行政性垄断主体的范围包括中央政府所属部门管理机关、中央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所属部门。64、竞争的积极作用是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优胜劣汰的作用、竞争调整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竞争体现了消费者利益、竞争具有驱除非市场因素的作用。

65、构成广告欺诈的条件有欺诈的主体是经营者、欺诈的目的是诱发受众形成消费决策、广告欺诈行为的客观表现是对有关的关键性事实的虚假介绍、当事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66、甲商场在春节前运进一批瓜果,按正常价格销售。由于是销售旺季,各商场竞争激烈,瓜果已开始变质,甲商场便降低价格,定价低于成本价。降价后,瓜果顺利地全部售出。甲商场的销售行为是为了避免扩大损失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以低于成本销售鲜活商品。

1、经济竞争:是指在市场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实现自身在经济上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较量和争逐的行为总称。

2、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的贸易内,对该另一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产业造成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该国国内的新建产业严重阻碍的行为。

3、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

4、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它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

5、商业诋毁: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仅的行为。

6、独家交易:是指明产品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达成的销售商只销售该供应的产品而不得销售其他竞争者的产品的协议。

7、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作引人误解的虚假标示或宣传等手段,对商品或服务的事实进行虚构或者对其真实情况加以隐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8、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9、附赠:是指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附带向交易对方无偿地提供一定数量的现金和物品的行为。

10、强制购买:是指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从而排挤其他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的行为。

11、竞争法:是指国家在协调经营运行中调整市场竞争关系和市场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商业贿赂: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收买交易对象或有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交易条件的行为。

13、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滥用经济优势或两个以上经营者通过协议等联合方式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的行为。

14、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5、补 贴:是指由出口国政府或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对生产厂商生产经营某种商品时所给予的一种财务支持,并由此对进口国国内巳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或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阻碍的行为。

16、企业合并:是指如果一个企业通过取得财产、股份、订立合同以及其他方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施加支配性影响,这两个企业便是出现了合并。

17、卡特尔: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通过以协定的方式划分市场,规定定商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形成的垄断性联合。

18、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商品。

19、搭售安排:是商品出售人与买受人之间订立的一种协议,规定买受人购买某种商品时,必须购买另一种商品。

20、商业诋毁行为: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行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1、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1、自由竞争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公共利益原则。

2、欧共体竞争法的实体内容:

1、对共同限制竞争行为;

2、滥用优势地位行为;

3、企业合并行为。

3、佣金的法律特征:

1、佣金是商业活动中中间人所得的劳务报酬;

2、中间人必须有合法经营资格;

3、支付佣金和接受佣金都必须以公开明示的方式进行,并必须如实入帐,这是佣金与回扣的本质区别。

4、佣金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

3、抽奖式有奖销售与有奖募捐防其它彩票发售活动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目的不同。

3、对购买者的意义不同。

4、活动程序不同。

4、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的三类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

1、在商品上的虚假标示;

2、虚假广告宣传;

3、其他虚假宣传。

5、回扣的法律特征:

1、回扣只能给对方单位或个人,而不能给对方单位或个人以外的第三人;

2、回扣的物理表现形式是经营者一方向对方单位或个人给付的一定数量的金钱;

3、这种金钱是在帐外暗中给付的;

4、经营者给付回扣的目的在于阻碍竞争对手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多的交易机会与更多的经济利益。

6、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特征:

1、调整范围上采取了综合高速的立法模式;

2、在规定多种救济方式的同时,侧重于行政执法机关的主动干预;

3、集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于一体。

7、商誉权的特征:

1、商誉权直接体现为财产利益,具有财产内容;

2、商誉权也有人格性质,总是和具体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具体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就无所谓商誉权;

3、商誉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只能一次或数次使用的权利;

4、商誉权的取得具有特定性。

8、搭售行为的构成条件有:

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是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

2、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经济优势滥用。搭售行为常见的是发生在该经营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独特性,并具有一定市场支配力的情况下。

3、搭售或所附条件必须是不合理的。

9、涉及四个特殊准则:

1、实行广告的行政审查制度;

2、严令禁止在这些特殊商品的广告中使用一些宣传手法和一些宣传语言、文字、数字、图案等。

3、禁止对部分特殊商品作广告或者采取大众传播媒介作广告。

4、部分特殊商品广告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限制性用语。

10、竞争法的作用有:

1、规范市场秩序;

2、促进有效竞争;

3、保护消费者权益。

11、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1、自由竞争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公共利益原则。

12、附赠的法律特征:

1、附赠是商品交易行为的从行为;

2、附赠的赠品是向不特定的交易相对人提供的。

3、附赠的形式多种多样。

13、不正当有奖售行为的表现有:

1、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2、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最高奖金额超过5000元的抽奖有奖销售。

14、竞争法是经济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经济法与市场的关联及竞争在市场体制中的地位;

(二)竞争法在实现经济法价值目标中的作用。

1、竞争法的目在在于促进市场竞争的有序展开,引导竞争者的竞争行为向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2、竞争法具有经济法的性质:(1)竞争法体现国家对传统私法领域的干预;(2)竞争法是公私兼容性质的法律;(3)综合运用多种调整方法。

15、反垄断法的作用和价值:

1、缔造、维护市场体制;

2、推运经济民主,维护社会安定;

3、贯彻经济政策,调节产业发展。

4、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对受害者提供救济。

16、行政垄断行为及其特征:

1、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及其部门。一般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都是经营者,而此类行为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包括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2、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滥用行政权力,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法行使管理经济的权力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干预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但这种干预应是统一的、间接的和合法的;而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的滥用,它对经济的干预是分散的、直接的和违法的。

3、行政垄断行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行政垄断是以政府命令、决议、政策或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形式表现,行为的内容针对不特定的经营者不特定经营行为。

4、行为具有鲜明的强制性,行政垄断行为以行政权力为支撑、借助行政权力的权威干预。经济活动,普通市场主体不能抗拒和逃避行政垄断的强制力量。

17、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种类和危害:

(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种类:

1、经营者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1)盗窃商业秘密;(2)以利诱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密;(3)以胁迫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4)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危害:

1、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破坏了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案情:某市一肉联厂长期以来经营状况良好,该厂生产的“回味”牌肉肠口感很好,肉精味美,确有回味无穷之感„„.1、王某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肉联厂制作、经营方面的信息是否受法律保护? 答:(1)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其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2)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4)王某在本案中运用利诱的手段,侵犯了肉联厂的“回味”肉肠的生产秘密,而加工制作等方面的信息为商业秘密,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2、百货公司销售冰箱,在门口的广告牌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本处购买冰箱,给付总价款3%的回扣,给介绍推销者总价款1% 的佣金……

根据上述事实,请回答:该公司的行为应否定为商业贿赂?为什么? 答:

1、该公司的行为不应定为商业贿赂。

2、理由是:该公司在广告牌上所述的回扣实为折扣。无论给付折扣是佣金,其是否为商业贿赂,关键在于是否“账外暗中”。该公司的折扣、佣金的给付,已于广告牌上公开标明,不属于“暗中”;所给付的折扣和佣金均于帐面上有明确记载,不属于“帐外”。故此,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该公司的行为不应定为商业贿赂。

3、某市一大中型洗涤剂厂的“君子兰”牌清洗液近年来市场销量一直稳步上升。主要原因是因其质量稳定,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千克9元,获得了质优价廉的信誉。1995年8月„„.试问:1.“君子兰”洗涤剂厂的请求有无法律依据?为什么?

2、为什么是不正当压价竞争行为?简述其构成要件及例外情形?

3、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对消费者有无影响? 答:(1)君子兰洗涤剂厂的请求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的规定:经营者不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本案中“洁玉”洗涤剂公司以低于成本价1.5元的价格销售洗涤剂,竞争对手“君子兰”洗涤剂厂。事实上,“洁玉”洗涤剂公司在具有雄厚实力的某大型集团支持下进行赔本销售,致使正当的“君子兰”洗涤剂厂陷入停产境地。“洁玉”洗涤剂公司的压价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违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不正当的压价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故意在一定范围的市场上和一定时期内,以低于自己产品成本的价格销售某种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要注意的是,若是经营者通过技术改造和大规模经营致使成本不断下降,则以高于自己的成本但却大大低于竞争对手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以占领市场,则不受本法的约束。其例外情形如下: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业、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3)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影响。短期内消费者因经营者低于成本销售及其竞争者连锁降价,可以低价获得商品,有利;是长期来看,因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会使大量实力较弱的竞争者退出市场,消费者丧失多样选择的机会;且该不正当经营者在击垮竞争对手而控制市场时,势必抬高价格甚至超过原充分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形成垄断价格,消费者只能花高价购物,显然对消费者不利,易形成垄断经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势必破坏社会风气,导致市场竞争混乱,社会秩序不稳,对处于弱势、被动地位的消费者不利。

4、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生产DHA、EPA类保健食品的厂商。1995年国内兴起鱼油热,甲公司的胶丸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产品中DHA、EPA含量为83%。„„

(1)乙公司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恶意贬低甲公司产品,占领

市场。

(2)从商业诽谤的构成要件上分析乙公司的说法是否构成对甲

公司商誉的损害?

答:表述的是事实但不是事实的全部,有关说法未成定论,以此攻击甲公司的产品,致使消费者产生因惑和误解,甲公司的产品因而受到抵制,已构成损害他人的商品声誉。首先,乙公司从主体上经营者,符合主体要件。其次,乙公司的宣传造成了甲公司的销量急剧下降的损害后果。再次,乙公司侵害的客体是甲公司享有的EPA含量高的特定商誉。最后,乙公司的行为是明知故意,目的就是贬低甲公司,占领市场。

第五篇:竞争法

第一次

名词解释1.P4 所谓竞争,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获取交易机会、占有市场优势、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其他竞争者为对手而从事的较量。

2.P12 竞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调整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及相关的市场竞争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P24

竞争法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所有竞争法律规范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4.P25 竞争法学体系是指由竞争法律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竞争法分支学科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5.P29 竞争管理实体法从国家依法干预和管理竞争的角度,通过系统、有序的监督、检查、引导、协调等方式实现对竞争的有效保护,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发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效实施。

6.P59“本身违法原则”美国法院在适用《谢尔曼法》时,逐渐通过判例确定的一项判断一行为是否为反竞争行为的重要原则,即某些反竞争的行为其本身是违法的,可以不需要在通过对其他因素加以考虑和判断,而直接认定其为反竞争行为。

填空题

1.竞争的对抗性

竞争的非理性 竞争的双重性

2.分立式

统一调整模式

3.经济法

基础性

重要

4.独占 事业结合联合行为

不公平竞争

5.谢尔曼法 克革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简答题 1.P5 市场竞争的本质和特点有哪些?

市场竞争的本质是逐利性。逐利性是市场竞争与非市场竞争的根本区别,是竞争的起点和终点,并贯穿竞争的全过程。如果说非市场竞争是有其他目的,那么,市场竞争则是赤裸裸地表现为对经济利益的关注和爱好。

市场竞争的特点:竞争具有对抗性、非理性和双重性等特点。竞争的对抗性是指进驻参与者之间的敌对状态,竞争方式的针锋相对,竞争过程的激烈程度等综合内容,它使竞争呈现出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性。竞争的对抗性是竞争的魅力所在,它孕育创新势力的同时也孕育破坏势力,他是竞争双重作用产生的根源。竞争的非理性,是指竞争使竞争主体超越法律、道德和理智,使竞争法的过程和结果远离合理、有效的正常轨道的趋势。这种趋势既来自于竞争的参与者自身,也来自于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竞争的双重性是指竞争作用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倾向,竞争结果呈现出利弊均在的矛盾状态。他是我们不仅不能再一般意义上作出肯定或者否定竞争的结论,更不能在具体的情势下贸然断定竞争各方面谁是谁非。

2.P.1920 2.简述竞争法律责任的特点?

1、采用综合法律手段,既保留和适用传统法律责任形式,又创设出独特的责任形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反应竞争行为。

2、处罚形式既有单罚制又有双罚制,单罚制中既有可能只罚责任人员,也可能只单罚单位。

3、对受害人损失是赔偿,既保留填平原则又实施溢出原则。

3.P35 3.各国竞争立法的差异点有哪些?

一是主张我国竞争立法采取分立式模式,即分别制定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理由为: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应分别予以调整,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垄断受经济法调整,不正当竞争受民法调整;中国的垄断特殊而又复杂,需要进行专门的特殊调整等。

二、是主张采用统一模式,像匈牙利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法”那样,把同属竞争范畴中三大类行为进行统一调整。主要理由是有利于竞争法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和平衡发展。

三是主张在竞争法之初采取一种综合的调整模式,既不采用分立式,也不采用统一式,而是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出发,以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把当时经济条件下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大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均纳入其中加以综合调整。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界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全国统一的竞争立法开始之时。主要理由是对于市场机制刚刚确立的中国,那些典型的被西方国家所认可的垄断行为在现实中表现尚不充分,无论是采取分立式还是即分别单独制定《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是采取统一式即制定发垄断、反限制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位一体的竞争法,均缺乏现实的客观条件,而当时经济生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性垄断、一定程度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大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则极为严重、亟待调整,中国的竞争立法不宜完全拘泥于国外意义上的分立式或统一式,而应有一部适应中国这一具体国情的竞争法对之进行综合调整。4.P72.欧盟竞争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

1、《欧盟条约》及后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的有关条约中包含的竞争法的规范,即主要指《单一欧洲条约》和《欧洲联盟条约》中对《欧共体条约》修改补充后所形成竞争法规范。

2、由欧盟部长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条约》的原则制定的关于竞争政策的法规、指令和决定。由欧盟部长理事会制定的法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由欧盟委员会制定的处理决定,则只对涉及的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有欧盟各有关机构根据《欧盟条约》的规定代表欧盟对外签署的国际公约中涉及的竞争规范。

4、欧盟两级法院对涉及竞争争议案件的审理所作的判决,以及欧洲法院为解释《欧盟条约》中涉及竞争法规范所作出的预裁。实际上,欧盟两级法院成为欧盟竞争法规范体系具有最终解释权力的机构。

思考题

1.P40/41 1.为什么说竞争法属于经济法范畴?

1、现代经济法起源于国家对竞争的规则,竞争法从一开始便作为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和发展。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以竞争立法为契机的,他是以竞争法为基本内容之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竞争法具有经济的典型特征。我们可以从多维的角度来考察经济法在不同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如,从调整对象来看,竞争法即调整平等关系有调整管理关系;从性质上来看,竞争法以保护公共利益、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己任,具有公私兼容的性质;从调整方法上看,竞争法既注重市场调解,又进行市场管制,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从基本原则上看竞争法及要求公平,又注重效率,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等,竞争法的这些突出特征,同时也是经济法的特征,因此,我们说竞争法属于经济范畴。

3、竞争法从主旨和整体上看,不应归于传统民法或商法,而应归于经济法。按照资本主义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理论,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其奉行权利本位,意思自治等原则;而竞争法的主旨在于为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而由国家对竞争主体意思自治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公法性,不应属于民法和商法。虽然竞争法给予规制竞争的需要而综合运用了多种法律规范,即不仅有经济法律规范,而且还有民商法律规范,行政法规范及刑事法规范等,但我们不能因为竞争法中有某种部门法属性飞法律规范,即将其划归该法域,而应从竞争法的主旨和整体上去考察、分析其法律属性。事实上,竞争法这种多种属性规范的综合并用恰恰体现在经济法的综合调整特点;民事、行政、刑事三种责任并用的制度,正表明竞争法应归于经济法。第二次

名词解释

1.p115 所谓认证标志,指国际和国内权威的质量认证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企业或产品进行认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给认证书并允许其他使用的具有认证力的标志。

2.p118 原产地名称原产地名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标示产于该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定的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是由该地理环境所致,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

3.p213商业秘密(Business Secret),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4.p176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5.p225有奖销售是指商业企业根据自身的现状,经营商品的种类,商品的特征及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给予奖励、刺激和诱导消费者参与购买的商品的活动。

6.p224不正当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以提供奖励(包括金钱、实物、附加服务等)为名,实际上采取欺骗或者其他不当手段损害用户、消费者的利益,或者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填空题

1、认证标志

名优标志

2、秘密性

实用性 价值型

可保密性

3、广告主 广告经营者 广告发布者

4、种类 中奖概率 最高奖金额 总金额 品种 数量

简答题 1.p133 认定知名商品的要素有哪些?

1、商标的知名度,判断商品是否知名,需要在相关公众中予以考察,结合商品销售地区、时间、信誉、广告宣传量的多少等因素认定

2、地域范围的界定。在认定知名商品时,必须接受知名商品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区别,承认商品知名度的地域限制,才能有效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

3、相关公众范围的确定。对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可以根据主要部分和整体印象相近,一般购买者施以普通注意力会发生误认等综合分析认定。

2.p214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哪些?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表现如下: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3.p174.简述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特征。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特征如下:

1、宣传所提供的信息是虚假信息,在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宣传是最普通的营销战略。

2、虚假宣传的性质是不正当竞争,竞争是市场的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市场主体命运的重要因素

3、虚假宣传的直接受害者是消费者或同业竞争者,因消费者充分相信虚假广告的内容并按照广告实施购买行为

4、虚假宣传是通过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实现的,广告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同时广告传递的信息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信息,它带有劝诱性,诱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接近其推销的目标 4.p220 221简述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发布有奖的虚假信息,引诱消费者与其交易,但无法得到所称“奖励”的活动。

我国法律规定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谎称有奖销售或者对设奖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品种、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的表示。

2、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3、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4、被限制处分权或不可能实现其价值的奖品。

5、其他欺骗性有奖享受行为。思考题 1.p224 1.查处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时,会发生哪些法律规范的竞合问题?

一、不正当有奖销售的民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者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利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因有奖销售行为而受到侵害的购买者,可以根据《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现实中,尤其损害责任的界定比较复杂,受害消费者通常无法通过诉讼途径活动救济。因此,规定受害者的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有利于消费者在不同阶段及时得到救济。

二、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行政责任和形式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13条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是对经营者承担的行政责任的规定。

同时《产品质量法》第50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形式一般是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实施者规定了刑事责任:1谎称有奖,情节严重的,可以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2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如果该商品因质量问题致人损害,情节严重的可依据新产品质量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次

名词解释

1.p227商业诋毁行为,也被称为商业诽谤行为,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2.p136 商业行贿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p148拥金,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间人的劳务报酬。

4.p143 商业受贿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5.p144所谓折扣,即商品购销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总额按一定的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

6.p247行政性垄断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填空题

1、法人

个体工商户 其他经济组织

2、对方单位

个人

中间人

3、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

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限定他人购买其制定的经营者商品

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4、调控 干预

监督

服务

简答题 1.p237 1.简述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要件。

1、信息的公开性,非公开的信息即使是捏造的,也不构成商业诋毁;

2、信息所言事实的虚假性。真实的事实描述或性能对比得出的结论也不属于商业诋毁。

2.p136-141 2.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在主观上是故意的,以争夺市场为目的。主观上无论是受贿还是行贿都具有故意,如果是出于无奈或者是勒索而进行了给付财物和其他利益的行为,则不够成商业贿赂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采取隐蔽的形式进行。往往都是通过帐外暗中给付的方式进行的。

3)商业贿赂行为的对象,既包括单位,也包括个人,但是不包括促成交易的中间人。

4)采取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包括以财物行贿和以其他手段行贿两种方式。财物主要表现为能折算为金钱的各种费用,其他手段主要指国内外旅游、考察、提供居室等等。

5)商业贿赂行为具有违法性。不但违反了《反法》,也违反了财物、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3.p246 3.限制竞争行为有哪些危害型?

1、阻碍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2、损害市场经营者的自由、竞争与合法利益。

3、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4、兵贵神速行政机关的威信与执法效率;

5、不利于我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4.p254 4.行政垄断表现形式及危害有哪些?

.行政垄断表现形式有五类:

1、地区封锁;

2、部门垄断;

3、强制交易;

4、强制经营者实施危害竞争的垄断行为;

5、制定含有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行政垄断的危害:除具有经济性垄断所造成的诸如限制、破坏公平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经营管理低效率、动态技术低效率等损害后果外,还使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则屈于行政干预,丧失其协调生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调节功能,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助长行业不正之风,增加行政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的空间,诱发腐败,引起人们对政府信任度的降低,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隐患和政治危机。

思考题 1.p150、136 1.商业贿赂行为与刑法上的贿赂罪有何区别? 第四次

不定项选择

1、B

2、C

3、D

4、BCD

5、C

6、C

7、ABCD

8、ABCD

9、A

10、C 名词解释

1、P262

公用企业:

2、P263 搭售:

3、P269 低价倾销行为:

4、P256串通招标:

5、P251滥用独占地位限制竞争:

6、地区封锁:

填空题

1、公用企业

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市场交易关系

安排他人之间的交易

从被指定的经营者处获得利益

2、商品交易应遵守

合同自由的原则

3、不正当竞争行为

排挤竞争对手

独占市场

4、串通投标

太高标价

压低标价

相互勾结简答题

1、P262

1.如何理解禁止公用企业滥用优势行为的意义?

2、P268 2.如何认定搭售行为?

3、P274 3.哪些行为属于低价倾销行为的例外?

4、P280 4.简述串通投标行为的特征。

论述题 P2601.滥用独占地位限制竞争的法律责任如何确定?

无效

下载竞争法重点归纳整理(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竞争法重点归纳整理(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竞争法论文

    摘要:竞争无处不在,可无处不在的竞争是否就一定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就一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呢?让我们在下面展开探讨。 关键字: 市场经济,竞争政策,横向垄断,反垄断法, 市场经济......

    竞争法 复习(★)

    竞争法 1.保护市场竞争机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是什么?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怎么看这个问题 2.垄断的含义 p212 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可概括为特定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排除、限制......

    竞争法简答题

    简答题 1、 简述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概念及种类。 答:指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利用物质、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引诱购买者与之交易,排挤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

    竞争法试题

    一、单选题 1、 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 某商场贴出广告称其所售的磁疗仪能快速根治治疗糖尿病,引来众多顾客购买,但多数顾客回去使用后并没有广告宣......

    竞争法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主管部门是。 A国内贸易部 B技术监督局C工商行政管理局D物价局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金......

    竞争法简答论述

    二、名词解释 1、市场 是指由人们的需要及为满足需要所构成的交易机会和场所。 2、竞争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获取交易机会,占有市场优势,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其他竞争者为对......

    竞争法试题(范文)

    竞争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市场经济是通......

    竞争法学生练习题

    竞争法 一、反垄断法 1.下列协议中,哪些属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多选) A.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B.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C.固定向第三人转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