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文员的综合素养
如何提高文员的综合素养
文员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是文员工作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已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文员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文员工作的目标日趋升高,文员工作的要求日趋严格,文员工作的内容日趋程序化、标准化。本文主要阐述文员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养,和提高文员的综合素养
一、文员的业务素质
文员的业务素养表现为与文员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能力要求。由于文员工作的内容的多样性,所以对文员的能力要求也很多,这些能力要求根据文员工作的分类,可分为办事、撰文和技术三种。
(一)文员办事的能力1.调查研究的能力。2.理解和领会能力。3.口语表达能力。4.应变能力。5.交际能力。还有其他一些能力。总之,办事能力是个综合水平的体现。
(二)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文员的文字处理能力,不是单纯的文笔技巧问题,它实际是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实资料信息、较强的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流畅的文笔等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反映,也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三)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技术在办公室已经普遍应用,办公室很多工作日趋自动化,所以文员人员为了完成本职工作,还必须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文员人员不仅要学会硬件操作,而且软件编制,成为既懂文员业务又懂电脑技术的通才。
二、智能素质
提高文员的心理素质与做好工作很有关系。就一般情况说,文员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坚毅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顽强性等积极品质;也有盲目性、脆弱性、优柔性和顽固性等消极品质。
文员要锻炼和培养自己坚定意志的毅力,在确定目的和接受任务时,要加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不要意志脆弱,半途而废;在复杂的情况下办文办事,协助领导处理问题时,在多出主意,有自信心,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做错事及时改正。
(二)随和的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文员作为“内管家”,要处处关心工作,关心集体和关心群众,对集体不能漠不关心,对待群众,要尽力合群,融洽相处,不要孤独怪僻,脱离群众。一般来说,对文员人员的性格要求是:豁达开朗、意志坚强、敏捷应变、幽默风趣、友爱合作。
(三)平稳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文员的情感是文员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优秀的文员应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品质,清醒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稳定的心境,能镇静、从容、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要加强情操的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感、健康的美感和高度的理智感。
三、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就是源于职业本质、具有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命。文员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这是职业道德的一条主要规范”。作为文员人员忠于职守就是要忠于文员这个特定的工作岗位,自觉履行文员的各项职责,认真辅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擅权越位,不掺杂私念,不渎职。
(二)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 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就是要求文员人员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三)谦虚谨慎,办事公道,热情服务谦虚谨慎,应是文员人员应具有的美德。文员人员不能因为在领导身边工作而自命不凡、自以为是需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工作中要善于协调矛盾,搞好合作。办事要公道正派。文员人员对领导对群众都要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平等相待。切忌因人而异,亲疏有别,更不能看来头办事情。
(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文员
人员职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五)恪守信用,严守机密文员人员恪守信用,就是要遵守信用、遵守时间、遵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
四、文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左右人类未来,信息构成生存基础的社会。一个文员人员要适应这种社会的需要,必须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就要求每个文员人员都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工作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二)恪守职业道德
文员职业道德尤其重要,文员是公司领导服务的办公室人员,关键要要以公司为荣,为公司效力,要为公司尽力,就所谓文员人员“尽仁、尽义、尽礼、尽智、尽信”。有了这个态度,就决定文员在本职岗位上将会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文员学会做人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忠于职守
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是文员人员首要的职业道德规范。文员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凡的文员管理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贡献。
文员人员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组织的各项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2.严守秘密
文员人员平时与领导接触频繁,听到领导的许多言论,对领导的工作日程、内容、行踪了解得最清楚,对单位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知道得很多。这当中有不少属于单位或国家的机密,是一些人打听消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成为敌人窃取情报的主要对象。一旦泄漏,势必会给单位或国家造成损失,会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3.求实合作
文员人员是领导的耳目和助手,要了解、传递、综合各种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因此,文员人员了解情况要实事求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情况要真实准确,不能掺杂个人意见。不论向领导汇报什么问题,都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脱离实际,有喜报喜有忧报忧,绝不能夸大其词、道听途说。
4.坚持原则
在上下主辅关系之中,领导是上级,处于主导地位;文员人员是下级,处于辅助地位。下级服从上级,辅助性工作服务于主导性工作,这既是组织原则,也是工作需要。当领导人拍板决策后,当领导人交代意图后,必须严格按领导者或领导机关的批示办事。当然,服从领导并不意味否认文员
总结的来说,文员,尽管不是领导者,不是决策者,但他却站在领导者、决策者的高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所以,新时期的文员应努力学习领导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努力像领导者、决策者那样高瞻远瞩,达到多面了解的综合素养。
第二篇:综合文员岗位职责
综合文员工作职责
行政事务:
每月上报集团的表格:每月30号前将行政月报表和人事月报表上报集团,其中行政月报表中有重点行政计划、办公室固定资产表、办公场地租赁明细、宿舍固定资产表、烟酒表、小车综合月报表。烟酒管理:根据公司制度,对烟酒进行统一管理,申领烟酒需报总经理审批并由总经理签字,最后由综合文员开具出库单并领出。会议管理:协助公司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参会人员住宿、用餐安排工作;做好各类会议的通知和提案收集工作,及时做好会议记录,跟踪会议决定的执行及落实情况;负责公司会议室钥匙及相关配套用品的管理。每周一召开周工作例会,准备好周工作总计与计划材料并做好会议纪要。
车辆管理:协助管理部长进行车辆管理,实行派车制度。
低值易耗品的领用:领用人在物品领用表上写明领用物品并签字,按照公司规定内的领用数量予以发放。
公司印章的使用:在用章登记本上写明用章人、用章时间、用章事由并报总经理审批,综合文员见总经理签字再予以盖章,并将盖章文件复印留底备查。
办公室与宿舍设备管理:负责办公区域电脑、打印复印机、空调、电梯等设备维护报修工作;公司的相机、录音笔、专业书籍等的借用则需登记台账,做好相关的借用记录;负责宿舍区域热水器、电视机、门锁等设备维护报修工作;负责核算食堂产生的费用,为公司员工的就餐提供保障。
档案管理:对公司的各类档案进行及时的归档,并对各类档案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以备查阅;档案借阅则依据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执行,密集资料借阅需经总经理签字审批方可借出,一般性资料则需予以登记。
行政日常事务管理:在管理部长的指导下负责各类文件、报告、制度的通知、执行及监督工作;负责行政类通知、报告、公示的书写工作;协助行政部长对各项目的烟酒台账、小车使用、资产盘点的考核工作;协助采购工作;负责名片与工作牌制作;负责定期通讯录更新工作;负责每周办公室5S检查工作与不定期节能检查工作;负责往来行政费用结算工作;协助配合其他部门相关工作。
人事方面:
培训方面:对公司的制度以及于房地产相关的知识进行培训学习活动。
考勤:对公司员工的考勤情况进行记录,及时更新员工考勤,为核算工资提供基础数据;员工外出办事时则需要填写员工外出登记表并报上级领导审批。
薪酬福利方面:每月20号左右根据集团下发的月度考核系数,结合员工出勤记录等进行工资的核算;节假日加班等根据公司制度执行;节假日福利等也遵照公司制度,由综合文员造表并报总经理审批,再予以核发。
每月上报集团的表格:人事月报表;其中包括花名册、人员异动表、工资预算表、保险异动表、社保月报明细、劳动合同备案表、培训月报、人员结构表、人力成本表、福利明细、薪酬明细等表格。
人事招聘:根据集团人事制度,协助管理部长负责公司员工录用的相关审批流程报集团审批,与录用合格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对试用期转正员工做好转正述职等工作。
人事档案:根据集团制度,为每位员工建立人事档案。
其他职务内工作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第三篇:提高语文素养
充分利用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驾驭母语,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普遍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话题。走进文本解读、体验与感悟,走出文本积累、运用与创造,超越文本形成、发展与内化,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学生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并借此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的社会流行病,可能已经折射到语文教学上。在升学与未来职业、经济地位直接挂钩的时代,分数与升学率成为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语文教学便成为应付考试的一种工具,语文课成了“快餐”。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还制造了实际意义上的教学泡沫。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毫无意义。难怪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是一群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学生。”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于其语文素养不高。语文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不能太讲究功利的。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培养文化人,才是我们母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时代即将到来。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之中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宏观阐述;又从“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健康个性……”等内容进行微观解说。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完全吻合。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母语文化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并伴随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
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在课程改革氛围下,如何结合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畅游美丽的母语世界呢?“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 是其必经的三部曲。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心去读文本,读每一句段,每一个字,每一幅图,让他们读懂文本,从读中走进文本,又从读中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把文本读懂读薄读会,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语文文本中所选择的每个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直接体验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走进案例,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比如某教师在上《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教师在整个引导中积极创设情境,层层铺垫,以情导情,以情激情。不仅让学生能够融进具体的情境之中,在情境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一次动人心魄的爱国情感教育,给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触。
(二)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从而悉心品味作者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高尔基的《海燕》,全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景中进行刻画。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渲染后推向了高潮,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要用欣赏与多元解读的眼光看待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既然我们要运用这些案例来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目标,必须以欣赏与研究的眼光去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案例研究不透,对案例的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说能够运用案例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母语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案例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空间,把书读薄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几个案例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不但要与学生走进文本,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扩大他们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书读薄。
(一)课内走出文本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延伸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促进学生见多识广,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可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竹影》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竹类艺术品推介会”活动,帮助学生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课外走出文本 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余地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运用环境。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读书、看报、听广播;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三、超越文本,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唐代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说的同样是要多读书,读懂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原著。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熏陶感染,增强语言、阅读的解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要带领学生超越文本,走向大语文,走向大社会,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一)要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又走出文本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后,还要迁移运用到大语文大社会中去。如在学生学完《云南的歌会》后,就在周末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云南的其他民俗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资料、图片阅读后,仿照《云南的歌会》的写法进行归类整理,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城市的一种民俗习惯。了解完云南民俗之后,还联系自己家乡实际,出谋划策,立下宏愿,为家乡民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共同文化而努力。这样,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
(二)要拓展学生视觉空间,召唤学生感悟母语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把书读懂;还要走出文本把书读薄;更要超越文本,把书读会,才能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学习母语,靠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熏陶、感悟、内化来获得。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和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运用与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领学生在美丽的母语世界里尽情畅游,感悟母语带来的无穷魅力!
第四篇: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定陶的大小街道修宽了,两旁的人行道也修好了,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也装上了。可公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却有待提高。许多步行者或骑自行车的人都进入机动车道,而且在机动车道上也不靠边走。更有甚者在十字路口有些人根本不看红绿灯,我行我素,胜似闲庭信步,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机动车的正常行驶,也带来了许多交通安全隐患!出了事故就后悔莫及了。其实两旁的人行道也挺宽的,走在人行道上同样舒适!交管部门要加大对公民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可安排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离退休人员当交通协管员,提醒帮助教育公民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井然有序,真正“和谐”起来。
第五篇:提高媒体素养
如何提高政府官员
新闻素养及应对媒体能力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认为,当代官员必须面对舆论、面对媒体。由于新闻素养的缺乏,应对媒体不当的政府官员越来越多,所以提高新闻素养及应对媒体的能力应成为政府官员的必修课。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社会媒体化的快速发展,对干部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新闻宣传纪律。在和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以政策纪律为原则,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随便发表个人议论,以维护党和政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所有的政府官员都必须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标准要求自己,理性地应对媒体,重新认识媒体并借助媒体来树立亲和的政府形象,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新闻意识与媒介素养。所谓新闻 1
意识,是指人们对新闻报道和新闻相关工作的一种敏感度。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我们认知和解读各种传媒信息的基本能力,包括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体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良好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领导干部都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突发事件,要能审时度势,对事件性质能够迅速作出深刻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提高新闻意识和媒介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不断学习掌握新闻媒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全面地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积极与媒体沟通,主动进行新闻发布,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媒体应对原则和技巧。有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应对技巧和经验,在面对媒体时不知所措,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媒体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影响到工作大局与个人形象,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媒体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第一,真实、坦诚的原则。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这也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媒介形象的基础。领导干部如果对记
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把握,就宁可少说或者不说,绝不可以说假话。
第二,主动、及时的原则。领导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好事先有所准备,要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对于敏感问题和尖锐问题,也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好应对的办法,做到“愿说、敢说、会说、主动去说”。
第三,尊重每一位记者。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尊重记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采访过程中尽量不说“无可奉告”,不要直接拒绝记者的提问或当众拒绝某位记者的提问,不能怀着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回答记者提问。如果是突然拦截采访,态度一定要亲和,要具备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正确合理地回答记者提问。
第四,不要企图控制记者,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言行。对待舆论要宽容,要支持舆论监督,容许媒体对不足、缺漏进行批评。
当媒体承担监督职能对工作失误或者是缺漏采访时,是不是还能尊重新闻媒体的报道权利?而不是像“官腔事件”中的主角遇到批评就无法理解,出言不逊,这对每个领导干
部的媒介素养都是一种考验。
重视利用新媒体。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影响日益扩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兴媒体蕴涵的巨大能量,带头学习掌握有关新兴媒体的知识,努力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媒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信息公开、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了解资讯、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
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政府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借助媒体做好正面宣传、舆论监督、决策调查和形象塑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更要理解新闻、尊重记者、服务媒体,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和应对媒体的能力。过去我们已经认识到,媒体是党实践宗旨、凝聚民心的桥梁,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但在现代媒介环境下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和媒体应对能力,在政府官员中消灭“媒体盲”现象。之前发生的“官腔事件”已经对官员们敲响了警钟,在舆论宣传十分重要的今天,对政府官员应对媒体能力进行培养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