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发展规划(精选)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我校创办于20世纪初,学校历经百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4706平方米,建筑面积803平方米。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6人,专职教师18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教师总数的77.8%,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开展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与班主任交流体验活动、创设班主任论坛、举办责任教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4)重视人本,在教育科研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以青年教师研修班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生源、师资等受城区学校的冲击将显得更为突出,优质生源流失的现象将更为彰显,同时,教师生活在城区,工作在农村,学校在内部管理及教师培养上也存在诸多的不方便。为此,如何立足实际,明确学校定位,打造特色学校,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
(2)学校硬件建设滞后制约学校发展。由于学校占地面积狭小,生均占地面积、建筑用房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影响了学校对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的需求。但由于地处石井村中,四周几乎没有扩张空间,导致学校硬件发展缓慢,无法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破解学校硬件滞后的制约,加快校园整体改建,也是当前我校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
(3)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一直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4)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来,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素质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郊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农村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官路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内涵引领、创造幸福
教育理念:教寓于学、学寓于勤、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校训:团结活泼、健美守纪 校风:整洁严明、勤奋奉献 教风:严谨创新、善诱表率 学风:勤学多思、有爱奋进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推进全镇教育均衡,合理调整校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地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打造农村特色名校;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提高办学水平
(1)合理创建校园网,均衡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
(2)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官路镇最优美的地方;
2、优化教育资源
(1)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2)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3)加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校际间的资源互补和共享,丰富学校网页内容,提升学校宣传形象;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年度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充分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队伍;
4、教育科研优质化(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4)推进班主任论坛常态化,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农村小学的领先地位;(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继续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棋艺”、“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3)挖掘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弘扬跳跳马、腰鼓等地方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围墙、花墙、宣传板报等艺术设计;(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学生教室、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4)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年度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毛都西伯小学
2011年3月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毛都西伯小学 2011年3月
第二篇:学校发展规划
贺村镇中心小学近期自主发展规划
一、学校历史与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江山市贺村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28年,位于贺村镇贺滨路湖北坂。学校占地面积38019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4406.2平方米,绿化面积13280平方米。现有班级数为20个,在校学生总数为1100名。教职员工43名,其中专任教师40人。学校现有18个标准普通教室,16个专用教室。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现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1人(其中6人本科毕业),占83.8%。
(二)办学优势:
1、校拥有一流的育人环境和现代化办公环境:占地面积38019平方米,生均占地37.2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4406.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12平方米,计划建筑面积5864平方米(1#教学楼 2664平方米,综合楼32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28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3.02平方米。各个教师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有计算机教室2个,生机比例14.27:1,及实验室等16个专用教室。人均图书22册,为师生学习提供最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硬件保障。有校园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正在建学生公寓楼3381.4平方米,食堂1376.9平方米及体艺馆1376.9平方米。建有贺村小学学校网站。学校实现了教学设备现代化,技术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
2、学校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班子队伍。他们是贺小的核心,是贺小的栋梁。学校还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大专及以上学历31人(其中12人本科毕业),占83.8%。两名青年
教师被列为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两名青年教师教师被推荐参评 省农村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推荐为衢州市骨干教师,7名教师成为江山市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1人, 省“春蚕奖”获得者2人,江山市教坛新秀2人,获江山市级以上其它荣誉者12人次。
3、教育科研能力强。近三年在各级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奖面宽奖级高。有3篇论文获省一等奖,9篇论文获省二等奖,11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三年中获江山市三等奖以上的论文有120篇。被邀请参加衢州学院的国家级课题《数学语言与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关系》的子课题研究。同时我校也是浙江省活动课程研究的成员单位,2005年我校又被浙江省教育学会农村义务教育研究分会吸收为会员单位。2004、2005年省教研室王铁书记两次率专家组成员专程来校作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调研。
4、学校社会声誉好、支持率高、领导关心,学校总体氛围好,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风气已经形成。学校2006年5月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小学,2006年6月通过了浙江省标准化学校,2006年9月被衢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衢州名校。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教师的教育观念还需提升,教师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师个人素质相对较高,但还缺乏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智慧的整合。
2、学校规模中等,班级人数多,班级人数最多已近60人。普通教室用房紧张制约了学校规模的扩张。
4、学校软件及潜件建设滞后,需要将教师的智慧转化,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二、办学理念和目标:
(一)办学理念: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一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一切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着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的、人性的,是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潜能、人的天性、人的尊严能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发展。
1、办学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发展。
2、学校校训:团结、进取、勤奋、求实
3、教师教风:崇德、敬业、创新、求精
4、学生学风:乐学、多思、善问、践行
5、班级班风:团结、活泼、文明、守纪。
(二)办学目标:
五年发展总目标:学校规模达到36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左右。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师生生命健康发展,构建生命性的师生关系,打造温馨、快乐、和谐、魅力的浙、闽,赣边界一流农村名校。
其内涵是:质量高
有特色
校园美
校风好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宽容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持优质教育质量,引导学校的名师发展为江山市名师,由教学型走向研究型,从半专业化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学校的学生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校园环境、软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育质量达到浙、闽,赣边界农村一流水平。
三年阶段目标:按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学校I类学校进行规划建设。秉承传统优势,以现代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建设校园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有机融合的信息化校园,数字化学校为抓手,进一步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成为江山市内一流名校。
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60%以上,有一定的研究生学历比例。力争有1—2名教师成为江山市名师。
办学规模达到30个班级,在校学生1500人左右。实现规划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2006年9月到2008年8月,是奠基的两年。主要任务是完善学校硬件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赢得较好的社会信誉,主要完成食堂和学生公寓楼的建设工作,启动学校1#教学楼的工程建设。完成学校三期征地工作。认真分析学校办学优势,挖掘学校内涵,正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二步:从2007年9月到2009年8月,是提升的两年。主要任务是提高管理质量,提升学校品质,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积极贯彻落实江山市和学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努力培育学校特色。实行精细化管理,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追求精品的结果,坚定地走精品化有特色之路,着力建设和谐校园,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步:从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是超越的一年。主要任务是实现学校品质的全面超越,成为浙、闽,赣边界农村窗口学校、一流的名校。
三、主要工作思路:
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立足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教育科研为龙头,紧紧围绕“生命教育”课题统领学校发展,使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变约束性机制为引领性机制;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打造精品学科、精品课程、营造人性化的阳光课堂;构建生命化评价体系,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关爱生命,让师生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爱而精彩;构建温馨家园式学校,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幸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四、实施方案:
突出办学特色,通过特色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丰富教师角色的现代内涵,不断开拓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塑造与整合学校特色形象,以抢占教育的制高点。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带出一流队伍。
领导班子增强生命意识,形成尊重、平等、宽容、接受的生命性关系。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抓党建、强师德、塑形象、创一流”为目标,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干部队伍自身素质,提倡干部勤学习、爱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建立学习型班子队伍。把领导班子建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区,树立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使每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师德规范,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水平,结合教师考核奖惩方案,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继续实行教师循环制和末位淘汰制。崇尚“团结、进取、勤奋、求实”的校训,弘扬“崇德、敬业、创新、求精”的教风。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作用,大力表彰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
2、展现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生命质量。
学校行政、工会都将通过多种具有人文气息的教育形式,强化教师团队意识、提升师德水平。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征文、演讲、座谈等系列教育活动,探讨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问题、矛盾、方法、策略等,为进一步提升师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校工会将继续坚持扎实、高质量地健全和完善各种民主渠道,强化教职工大会、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高级教师参政议政、合理化建议活动月等民主管理形式,认真听取并反映教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为学校近期工作和长远发展想大事,谋良策,保护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继续坚持校级领导干部广泛走访教职工,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扶贫助困活动。关注每名教职工的家庭生活状态、身心健康状态,让广大教职工深刻感受“家”的温暖和关爱。校工会将紧紧抓住“新理念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教师文化艺术陶冶活动。积极实施教师休闲引导,不断拓展教师休闲领域,提升教师的休闲价值,增进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生命健康发展。
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以观念更新为动力。
1、不断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学校要把教科研摆在重要位置,注重科学的方法,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实力才有魅力,有眼界才有境界。成立科研骨干队伍。建立校长——分管科研的副校长——主抓科研的主任——课题组成员的四级管理网络。以校长室为龙头,以分管科研的副校长为中心,以科研主任和实验教师为主要力量,以教学班为基本实施单位,做好课题的立项申请、可行性论证、研究过程的管理、课题成果的鉴定、普及和推广,不断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学术水平。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向正规、科学、系统的方向健康运行。实行专家引领、外出取经、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教师科研工作考评方案,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重视科研成果的积累,完善教科研室的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将生命教育引入课堂,尊重生命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挖掘生命教育的角度,关注师生共同度过的生命历程。由单纯关注知识转为关怀生命。促进师生生命的提升和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知识为人服务,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智慧,重视不同学力层次的需求,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寻求知识表达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变单纯知识学习为生存能力培养。
加强教研和集备,营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氛围,整合教育智慧,变教育研究为科学研究,建立优秀学习型团队,形成师徒结队,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打造名师工程,进一步完善名师评选方案,让名匠变名师,形成教育风格和独特的教育特质,拥有相对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和空间,注入能量,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关注教师的需求,让教师有安全感,关爱教师的成长、关心教师的发展,学校创办校报,开辟教师专栏,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让教师有成就感和尊严感。
3、努力构建探究性的活动体系。积极开展分阶段、分层次和多领域、多角度的系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活动体验,注重成功积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广阔的信息窗口,为学生成为优质自己提供切实的指导服务。
建立生命化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从生命的视角看待教育、看待评价,重新审视教育,用生命的眼光看到学生潜在的、创造的、时间的、智慧的、发展的动态性。从发现学生生命闪光点入手,挖掘、激活生命潜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导向作用。由单纯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化,由多元评价代替单一评价,由全面发展评价代替纯分数评价,由个性化针对性评价代替普遍模糊性评价,由激励引导性评价代替断言性僵化评价。使学生在生命化评价中拥有自信,收获成功,享受幸福。
4、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激活内部造血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的教、学、研有机结合,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生命教育教材。
5、加强信息化平台及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争取在五年内将我校建设成为校园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有机融合的信息化校园,建成数字化学校。全体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实现信息化;学生按二期课改要求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基本形成电子化网络。提升教师阅览室档次,建成学生电子阅览室。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学习、研讨、课件制作,建设学科课件库。建设各学科题库,建设教学资料库,建设德育资料库,逐年充实完善。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今后两年内,对全体教师分层次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门培训。建立评优奖励制度,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优秀课件评比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公开课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充实创新贺村小学学校网站,使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健全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要抓好“理想成才”、“习惯成才”教育,构建多层次的生命道德教育的视野。积极倡导“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的理念。关爱生命、感恩自然、追求生命意义,促进个体生命健康发展。保护生命存在,维护生命安全,尊重生命差异、相信生命、敬畏生命。把生命叙事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常规工作质量,加强德育档案管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为载体。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培养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里发展能力,自我表现能力,保护生命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健全德育工作网络,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完善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建立学生与学校教师家长心理沟通的桥梁。开办家长学校,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德育工作中立足现实,挖掘传统,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展好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法治安全教育。启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建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少先大队、德育办、“关协”、班级体的作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四)加强后勤保障,建设温馨家园。
以和谐校园为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营造让生命说话的氛围,让过去、未来的生命在校园的当下展现。让校园流淌着现代文明向上的气息,蕴含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厚重,洋溢着充满生命张力的时代色彩,凸显个性风格超凡脱俗的韵味。
选择与世界名校联网,逐步更新淘汰计算机,校操场铺设塑胶跑道。建设好多媒体教室,内部根据需要进行装修。实验室进行改建,增设当前先进的设备,确保学生公寓楼、体艺馆、学校食堂在2007年完成;2007年1#教学楼、2008年综合楼能破土动工。树立节约意识,构建节约型校园。
力争提高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学校的教师不仅物质丰厚更要精神富有,从而达到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达到涵养优秀师资,培育优秀师资的目的。
(五)实施布局调整,发挥示范作用
2009年撤并富
一、幸福小学,学校规模达到36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左右。实现学区内无薄弱学校,全面实现学区内均衡教育。加强省示范小学、衢州名校的辐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
发展人是人类恒久的追求,自有了教育和学校,人的发展由此不断优化和升华。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帮助生命发展,以人为中心,全面关怀、有效帮助生命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自信和成功!
2006年10月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
甘沟中学发展规划
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校教育发展面临着以下新形势: ⒈近几年,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⒉素质教育的飓风越刮越紧,学校只重升学的畸形发展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⒊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村教育发展可挖掘的潜力相对较大。4.学校发展缺少特色。
综上所述,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快学校发展,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特拟定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⒈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⒉办学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以培养“五型”教师为抓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⒊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把我校建成县级规范化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博学厚德,求真至善”的校风、“穷理敬业,修己达人”的教风以及“励志勤学,慎思笃行”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
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⑵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在三至五年内,使学校骨干教师达一半以上,县级骨干教师5人,学科带头人2人。
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⑷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
⑸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⑹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⑺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4)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5)加强家长学校与社区德育工作站的建设,积极通过家长学校与德育工作站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县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区级协作课题、市、县、校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青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立。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内,将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学校绿化工程建设 2.硬化操场。
3.建教学语音室、音乐室、绘画室、舞蹈室等功能教室。
4.不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室、广播等专用教室建设。继续添置充实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教学仪器设备。
5.逐年完善各年段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班班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五)建立特色,发展内涵。
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月星”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管乐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六)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七)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八)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
**初中2012—2020年发展规划
一、**历史发展回顾
一个世纪之前的1915年,**地区正式兴办起南二区高等完全小学。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更名为**辅导小学,简称**小学,下辖原**乡各村完小,历经小学、小学附设初中班两个发展阶段。一九七二年,小学部从校本部分离出
去(加上1968年设在宗营村的“五七”中学于1969年迁至洲头,于1970年迁至下夹,1972年撤迁),**初级中学正式建制,设五个教学班,在校师生300余人。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初中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1990年,通过乡民共建方式,原**乡政府为**主持兴建了第一幢教学楼,基本上满足了当时教学用房的需要。
随着“普九”社会系统工程的全面展开,增建新教学楼时不我待。针对校园日显闭塞拥挤的现状,1996年乡政府为学校征地扩基17亩,校园占地近22000平方米。同年秋,学校采取教师集资,学校垫资的方式,兴建了第一幢教师住宅楼,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三个单元,18套三室一厅住房,解决了部分教职工的住房问题。1997年乡政府再度拨款,为学校增建了第二幢教学楼,1999年5月学校完成了“普九”达标验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学校负重前行,采取政府投资,学校负债的方式于2001—2004年兴建了学生公寓一幢,初步解决了学生寄宿难问题;于2006年兴建师生食堂,初步解决了师生就餐问题;于2008年建成综合办公楼一幢,解决了行政办公问题。
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把师生安全当作惠及百姓的头等大事。2010年、2011年在校安工程的建设中,我校相继完成了一号教学楼和二号教学楼的加固改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更舒适了,家长们更放心了。2012年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中安排的学生宿舍也即将破土动工,计划于2013年3月竣工验收。
新的历史时期,**初中以她骄人的业绩,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高品位的课堂教学,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花园式的育人环境,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在管理上,**初中贯彻“民主、团结、和谐、积极、健康、务实”的思想,制定了考勤、考绩、考核、职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职代会,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办学水平上,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并取得“良好”等次;在教育上,秉持“承认差异性、发展多样性、面向全体、狠抓中下,提优补差,大面积提高”的理念,不断强化优等生的成功感,满足中等生的需求感,激发普通生的紧迫感,弱化学困生的距离感,还学生以自由,留学生以空间,给学生以时间,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全县四十多所初中,**初中长期跻身于“十强”之列,2000年,位列全县第七;2008年司马祥同学以738分的骄人成绩摘取全县中考桂冠;2009年张希童同学又在合肥一中的招录考试中荣登榜首;2011年**中学更是以全县常规评估第二、职高招生第二、教学质量评估第七的好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就是在这所学校先后升起省级教坛新星胡志成老师,市级教坛新星汪中华老师,县级教坛新星周铁军、余顺亮、汪怀东、曹贤锋等老师,县级骨干教师齐长明、徐芬、钟红等老师。孕育出省级优秀教师周怡然老师、何文宗老师,安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胡新武老师,安庆市优秀班主任方丙国老师,安庆市优秀校长刘文德老师等。由于秉承创办人遗风,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初中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有1981年自**毕业经程集中学进北京大学的王强(现任安庆市委常委铜城市委书记),有2001自**毕业经宿松中学进北京大学的吴其林等等,他们如今有的成了商界巨子,有的成了学界权威,有的成了政界精英……
面对教育的春天,**人志存高远,襟怀宽广,致力于开拓学生的生活空间,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现在**已简单装备了微机室、文印室、资料室、理化实验室,开放了阅览室,开通了校园广播,开辟了文化长廊,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修建了小型足球场,水泥篮球场,简易乒乓球台,让学生在运动中求得快乐,获得健康。2012年春季正式推行营养膳食计划,向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三元钱的午餐补助,让学生在校不仅学习得好,更要生活得好。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中学一直勇立潮头,特别是音、体、美艺体教育,更是独领**,驰誉全县。中学生运动会至2012年
已连续举办18届,这在宿松农村初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1997年至2007年十年里,**每年被当时凉亭中学艺体班录取人数占全县四分之一。历年县局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艺术节,**中学都积极参与,一枚枚奖牌记录着**师生在素质教育上取得的丰硕成绩,同时也承载着全体**人为践行素质教育付出的辛勤努力。
**初中坚
持以人为本,拥有一支学历合格、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58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23人,学历层次本科42人,占在岗教师的72.4%。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教育科研,教育教学无活力。为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中学适时申报了《农村初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于2009年顺利结题并获得各位专家一致好评,同时**中学获得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初中固守一方净土,一片蓝天。师生崇尚文明,追求自然,学校现辟有四条立体绿化带,校园内芳草萋萋,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花草树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初中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办学条件不断得以改善,但由于宿松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系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而**初中又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乡镇,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几度辉煌的**初中如今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极不配套,教育资源严重缺位,而且校产一度负债严重:
首先,上世纪末,宿松连年遭遇天灾。**初中所在洲头乡,自1995年以来,六年五灾,先是害虫作梗,随后洪涝跟进。特别是1998、1999年,洲头乡一片汪洋,农民连年歉收,乡政府财力枯竭。政府投入严重滞后和缺位,至2007年,学校还欠教师住宅楼集资款15万余元。
其次,普九过程中,政府分配给**服务片区合十四个行政村(现并为5个),辖三万人口。2000年秋,在第一轮布局调整过程中,**初中又吸收合并了原乌池初级职业中学(仅师生),但学校根本无能力“扩容”。8年时间学生都多达1300人左右,按标准班额,理应开设24个教学班,但苦于校舍紧张,不得不长期挤在18个教室里,以挪出若干教室,充作图书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等辅助用房。班额高者多达九十四人,一般都有八十人,班大人多,管理被动,部分学生实际处于“隐性流失”状态,严重制约了当时教学质量的提高。
再次,2004年宿松县教育进行布局调整:撤除辅导小学,撤除乡教委,成立中心学校,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大量的教育资金向当时的一所所中心学校倾斜,被一所所中心学校环绕的**初中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初中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其规模在全县四十多所初中中跻身前十名,一概而论的盲目倾斜有失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2004年至2008年的四年中,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投资兴建了师生食堂和行政办公楼,但每一个项目的投资都是杯水车薪,致使工程下来师生食堂负债10万余元,综合办公楼负债20万余元。
2007年教育债务化解让我们如释重负,但这些年,学校盖的房子,多数是“空心楼”,空壳化严重;图书室图书日益陈旧,存量不足;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工具、实验器材奇缺;微机室电脑老化;教师上课还是借助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综合办公楼配套设施一片空白;水电设施年久失修,普遍需要改造;师生食堂容量太小,设备不配套,功能不健全,不能同时满足全体学生同步就餐……
总之,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优化配置配套教育资源,**任重而道远。
二、近十年的工作简述
(一)狠抓校园规划,力促校容校貌改观
过去十年,学校新建了33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800平方米的综合楼,60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近300平方米的教师平房,加固了两幢教学楼。**初中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坑坑洼洼如今硬化了,昔日的建筑废墟如今绿化了,昔日的卫生死角如今净化了,昔日的昏暗教室如今亮化了。如今形成了东边教学区,西边生活区,南边运动区的规划格局。
(二)狠抓素质教育,力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形式丰富,成果丰硕,在各级各类书信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科技创新活动、艺术节活动、运动会等活动中,学校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成绩,除学生个人单项奖外,学校多次荣获各级各类赛事团体奖。学校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乒乓球赛,六届篮球斗牛赛,十八届校运会,这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狠抓队伍建设,力促教师观念转变
1、组织教师培训:学校多次派老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并开展了校本培训;派老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派老师参加全国万名班主任远程培训活动,并在校内开展了二级培训;派老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英特尔培训;安排老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英语智能语言教具系统验收及培训工作,派老师参加脱产置换培训,派老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留守儿童管理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远程培训。
2、开展校际交流: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交流,同时也邀请兄弟学校来学校传经送宝。县内,学校分别与洲头初中、汇口初中、程营初中、曹湖初中、套口初中、木梓初中、新前初中、新安初中、许岭初中、佐坝初中、洪岭初中、城关初中、万元初中、长铺初中、广福初中、趾凤初中、河塌初中、柳溪初中、东洪初中等中学进行过听课、球赛、阅卷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县外,学校教师先后走进了岳西白帽中学、温泉中学、石关中学、太湖的茗北中学、天华初中、潜山的痘姆中学、安庆一中、石化一中、安庆四中、铜陵十中、枞阳实验中学、桐城吴尔伦公学、南京东庐中学、长沙周南中学等中学开展听课、考察、参观活动。
3、鼓励撰写论文:论文一直是学校教师考核职评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每学年学校都有大批教师荣获各级各科论文评选等次奖。
4、倡导教育科研:07年下半年学校《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研究》和《农村初中中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正式立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研究》和《农村初中中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两课题,08年进入活动研究阶段,09年正式结题,由于课题研究做得扎实,学校获得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四)狠抓和谐创建,力促校园安全文明
一直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和和谐安全文明校园的建设。
首先通过校园广播,及时宣传正面典型,倡导文明风尚;校园文化长廊及时更新,张贴学生作品及宣传材料;各班级定期出黑板报,通过检查评比,提高学生积极性,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同时学校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特别对水电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建筑安全、周边环境、防病防灾等学校更是经常性地开展自查自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还经常性地开展法制讲座,让法律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
其次,学校严格执行《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坚决贯彻“四严禁”:即严禁学生课间出校门,严禁将零食带进教学区域及乱扔果皮纸屑,严禁后门后窗购物,严禁翻越栏杆围墙走后门。
再次,通过重大活动的开展激发爱心,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学校及时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开展了一次大型募捐活动,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先后组织了教师募捐和学生募捐,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募捐,共筹得善款7000余元;随后学生捐款共计11000余元,包括门卫、保安、食堂职工、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龄前小朋友纷纷加入到捐款的行列,献上弥足珍贵的爱心。
此外,加强住宿生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总务处、政教处每期多次召开后勤人员会议、管理人员工作会议、男女住宿生会议,并严格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延长巡查时间,扩大巡查范围,把一个个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狠抓后勤服务,力促学校保障有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服务工作是最为最为零碎,最为繁琐又最为重要的工作。为不影响干扰教学,每逢假期,学校的硬化,绿化、维修等工作都安排落实好,确保新的学期成绩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每学期开学前夕,学校总务处先行筹划,教师住房、教辅用书、学生簿本、教学办公用品等全部提前到位,确保教育教学如期正常进行。学期当中,教师饮食生活问题、学生营养餐问题更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学生、家长、教师称心、放心、安心。
(六)狠抓常规管理,力促教学质量提高
常规工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一直以来,学校狠抓常规管理工作不放松。在安全上,坚持首节点名制度、课任教师报告制度、学生有事书面请假制度、学生到家电话信息报告制度等;在班管上,坚持“四严禁”、卫生保洁、自行车管理、午间静校等;在教学上,坚持教师坐班制、一本作业制、备课作业月检制、九年级月考制等。系列的长期的常规科学管理,使得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井然有序,在县局的常规评估中,学校多年跻身全县前十行列,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2008年中考,司马祥同学以738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宿松县中考状元的桂冠。700分以上计3人,重高人数首次突破60人,普高人数180余人,创造了中考达线总人数的新高;2011年综合评估中,学校更是以常规评估第二、职校招生第二、中考质量第七的好成绩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三、2012—2020年学校管理工作构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契机,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常规管理,建设和谐安全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方向,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依法办学,以德治教,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在行政管理上创新,进一步端正我们的工作态度
1、各行政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并忠实履行,思想上要身正为范,工作上要勤政务实,管理上要通力协作。各处室要明确分工,一级对一级负责。
2、牢记学校管理思想:民主、团结、和谐;积极、健康、务实。办事不扯皮,责任不推诿,同事不内讧,精力不内耗。一条心,一股劲,一个目标,一盘棋。真正做到“功不可揽,责不可推,事不可误,台不可拆,人不可谋,苦不可诉,坏事不可做,流言不可传。
3、开好行政会、处室会。要求全体行政人员真正懂得和做到在职责上分,在目标上合;在工作上分,在思想上合;在制度上分,在关系上合;在作用上分,在机制上合。真正发挥组织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榜样的力量。
4、严格执行《行管人员考核细则》。严格实行行政坐班值日、督查制度,要求行政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及本处室常规工作外,值好当天的班,管好当天的课,理好当天的事,搞好当天的服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5、切实转变自身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敢干事,能干事,会共事,干成事,不出事。要牢记并悟透“关键在于执行,把简单的道理执行透,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这四句话。
(二)在常规管理上创新,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办学水平
学校管理的基本骨架就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往往蕴藏着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它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基础和前提。“管”和“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不能脱节。只“管”不“理”或只“理”不“管”都不行。“管”重在实践,重在行动;“理”重在理论,重在认识。要把管理的思路进行清理,要把管理的材料进行整理,确保任何行动计划精密,过程精细,结果精美。真正实现管得规范有条理,管得科学有道理,管得人性合情理,从而进一步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学校各处室每学期资料要汇编成册,永久保存。
(三)在教师管理上创新,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敬业精神
精心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比能力更重要。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增加教师培训机会和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视野,更新教师观念,丰富教师知识;将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考勤、考绩、考核、职评(含岗位设置)及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将进一步抓好继续教育工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通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接受课改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潮;将扎实开展“以德兴教,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教育活动与践行师德相结合,把师德建设活动与向江淮好老师、师德标兵学习相结合,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把师德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教师新形象、学校新形象和教育新形象。
(四)在班级管理上创新,进一步创建和谐文明的育人氛围
稳定压倒一切,安全警钟长鸣,文明如沐春风,和谐加速发展。
1、树立“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校班级德育工作,首先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加强一日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其次,开展好国旗下的讲话和广播训话制度;再次,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各班级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发挥它们的德育功能,达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2、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搞好住宿和饮食卫生,防止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强水电安全教育,严禁游泳,严防投毒,严禁私接电线或接近高压装置;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经常性对学校建筑、施工场地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保管好实验药品、物具、体育器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防范社会色情、暴力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向学生传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我防护方法。
3、加强安全责任。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晨读巡视、课间值班、夜间巡查、节假日护校等工作,加强门卫、保安、管理员工作职责,对重点时段如周末,重点部位如校门、厕所,重点对象如各班级双差生要重点关注,防止安全意外事故发生。
4、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原则上课间不允许学生外出,不允许学生外出租住房间,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家长向学校递交申请书;原则上教师房间不允许住学生,教师房间住有学生,该教师有责任对其实行住宿管理;实行首节课点名制度,发现学生上课缺勤,科任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进行调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放假实行清校制度,学生不得私自在校逗留,星期日不得提前到校;严格执行《**中学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做到四严禁(即严禁学生课间出校门,严禁将零食带进教学区域及乱扔果皮纸屑,严禁后门后窗购物,严禁翻越栏杆围墙走后门)。
5、加强班级问题和学生问题研究。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要因势利导,要将平时管理中的困惑进行分析、搜集、提炼、研究。当然在教育和管理中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但可以用惩罚来完善教育,放弃了惩罚,教育将不完整,惩罚作为教育手段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惩罚的方式和内容。
6、实行安全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重大安全隐患、不良现象的苗头和发生安全事故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不得隐瞒,若因隐瞒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出现事故,班主任要灵活而不是机械地做到五及时:及时赶赴现场;及时报告相关主任、校长;及时通知家长;及时拨打120或110或其它;及时组织慰问)。
(五)在后勤管理上创新,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后勤保障能力
1、严格执行“零收费”政策。代管经费做到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标准统一。
2、严格执行财务公示制度。学校理财小组暑期对学校财务进行清查,使教职工依法享有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学校和谐发展。
3、继续治理校园环境。美化、净化、绿化、硬化校园,学校广场、排水系统要重新规划。
4、做好学生宿舍楼的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审计决算工作,教师住房要重新妥善安置。
5、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班班通;配置完善实验室;添置图书,加强图书的管理,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借读率;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管理……整体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6、绩效工资发放逐步向超工作量、考绩、教科研、管理、素质教育等方向倾斜。
7、做好预算,搞好维修,器材添置,保险,学生桌椅征订等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六)在教学管理上创新,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虽有大幅提升,但各科参差不齐,整体还不稳定。对存在的缺差,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敢于正视问题,分析不足,反思要深刻,总结要全面。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不求上进是错误的,不认真剖析自己也是错误的,回避问题更是错误的。要在教学管理上下真功夫。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不是靠考前加班加点,搞一点题海战术就能实现,而是靠一招一式扎实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今后,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1、增强质量意识:紧密结合教师业务档案,开展对教师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教师必须做到超前备课,及时批阅作业,认真进行课外辅导,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作用,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堂课,严格组织每一堂考试,保证制卷质量、监考质量和阅卷质量。做好考试分析,找出差距,交流经验,争取平衡发展,共同提高。
2、更新教学观念:新的时期,教师要以继续教育、各级培训、各种会议为契机,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我学习,要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法,提高能力。新课程要有新观点,新教材要有新教法,新课改要有新理念。课堂上教师对教材挖掘要深,对知识拓展要宽,对重点把握要准,对难点讲解要透。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决不歧视、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要不断满足中等生的需要感,弱化学困生的距离感,强化优等生的成功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时空。
3、规范教学管理:管理流于形式,制度不严、责任不清、手段不硬、执行不力、赏罚不明,属于典型的松散无序软弱式管理。对考勤、考绩制度、教研组活动细则要严格执行,决不避重就轻,有主观随意性,决不能让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决不能有漂浮的工作作风。要加强对教学流程的监督,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
四、2012—2020年学校发展战略举措
(一)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工程
根据洲头乡党委政府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打造“六个洲头”的理念及县教育局“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县”的工作思路,**将在近几年完成对**小学的吸收合并,建成全县最规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资源整合,实行资源共享。**将征地扩基,在原有的规模上翻一番,同时将进一步配置并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致力于提高办学效益。
(二)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
不断治理校园环境。美化、净化、绿化、硬化校园,在校园西边建活动广场,学校排水系统重新规划。改造并出新学生住宿楼,重新妥善安置教师住房;加固并出新师生厕所;新建学生住宿楼并全力做好竣工验收、审计决算工作;争取教师周转房项目并尽早启动;努力完成塑胶跑道的兴建;尽快实现班班通,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添置体育器材及装备;配置完善实验装备;建好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活动室、语音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资料室、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图书,加强图书的管理,提高图书的使用率、借读率;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管理……整体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三)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工程
1、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德育大纲,深化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各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强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搭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办好家长学校。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组织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构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美育工作,配齐师资,配全设施,确保体育、艺术课程和体育、艺术活动落到实处。认真开展“两课两操”,“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开设实验教学课和综合实践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列入地方课程。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开发。
(四)实施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工程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质课大赛、基本功技能大赛、论文评选、教学开放日、公开课教学等活动。结集出版学校教师论文汇编。努力承办好洲区教研协作区在我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借教研协作区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申报县、市、省级课题。组织好义教课标通识培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努力打造名师、名班主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五)实施学校特色发展工程
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学习借鉴、总结提炼,积极创建并最终形成“阳光教育”的办学特色,真正让学生:脸上洋溢灿烂,心中充满光明,沐浴在阳光下,成长在快乐中。丰富以学校“办学目标”(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农村“特色+示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特色”(“阳光教育”)、“教育理念”(“承认差异性、发展多样性、面向全体、狠抓中下,提优补差,大面积提高”)、“管理思想”(“民主、团结、和谐、积极、健康、务实”)、“工作思路”(严管理,抓质量,保安全,维稳定,重师德,创和谐,争进位,谋发展),及“校风(进取)、班风(活泼)、教风(严谨)、学风(勤奋)”为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
(六)实施平安校园建设工程
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事故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岗位、职责、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强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认真做好应急演练,密切关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水电安全、心理健康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网络安全等工作,每学期,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召开一次安全教育大会、开展一次安全主题班会活动、组织一次安全工作大检查、举行一场法制安全专题讲座、出版一期安全知识专刊、印发一封《告家长书》),努力加强“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筑牢心理防线(心防),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含学校安全工作日志和班级安全管理日志),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七)实施教育民生推进工程
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做好相关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认真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金发放工作,强化预算和资金管理;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养护和管理:继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落实一名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读一本好书,写一封亲情书信,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好“学生营养餐”工作:加强对“学生营养餐”工作的管理工作,建好两个系统(学生实名制系统,健康监测系统),确保两个安全(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做好“校安工程”的管护和使用工作。
(八)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工程
2001年教育部建立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2011年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今后,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通识培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整体把握和落实课程标准(注重四基的训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教学全过程);依据课标确定学科教学的重心(学科取向: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评价;教育取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公民素养”的提升;组织骨干教师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并通过示范引领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落实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根据时代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实现基础课程改革的“再出发”,建设“生本课堂”: 变“教本”为“学本”(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变“师本”为“生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做到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努力实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五、完成2012—2020年各项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和改善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教师、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分期制定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完善学校各处室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运行机制,充分听取学校教师、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2、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学校领导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清权确权,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完善体现学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校风带学风,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
3、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全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经费管理
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多渠道多途径积极筹集教育经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行“两免一补”;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公用经费开支范围:要按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按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10%安排校舍维修,按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10%安排图书仪器设备购置,学校业务招待就餐费用不得超过公用经费总额的2%,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查核制度,提高学校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方面,学校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招生行为、办班行为、教学行为、收费行为、教师行为、教材管理);另一方面,尊重教师,维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教师培训、校际交流、撰写论文、教育科研、校本研修、优质课评选、教学开放日多种途径等,开阔教师眼界,开拓教师视野,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师德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廉洁从教,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2008---2010)发展规划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必须结合生情、师情、校情以及地域实情,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进而探索、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办学思想、基本目标和发展策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具有鲜明特色、和谐氛围的品牌学校。
我们期望七里小学“育人、协作、发展”的办学理念能通过协作者行为的转化而实现这样的一种和谐教育前景:学校能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窗口,社区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基地,能有更多的公民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指导者,这是我校“协作教育模式”探索的美好愿景。
二、学校发展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七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创建于1999年,现有29个教学班,1220名学生。教职工共69名,其中专任教师59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教师56名,具备小学高级资格教师42名。教师队伍中共有骨干教师14人,其中市百名优秀班主任2名,区学科带头人6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人,局优秀青年教师3人、局骨干教师2人。
学校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两年新建了塑胶操尝人造草坪,集微机室、实验室、科学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技室、演播厅、报告厅等为一体的新综合楼也投付使用。学校全面开通了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微机室全部上网,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建校八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良好的校风和较高的质量更是赢得了社会的青睐和赞扬。
2、近几年学校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与时俱进地发展教育事业。
(1)、协作教育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注重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并于2004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七里小学教育协作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代表、家长委员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知名企业代表组成。学校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并且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章程》、《创新素质实践行要求》等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七里小学教育协作委员会章程》《七里小学教育协作委员会工作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协作教育机制下,学校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艺术教育在全区崭露头角、锣鼓队、合唱队、献词队多次应邀参加区艺术节等活动献演,并被武汉教育电视台制成专题片,楚天金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多次报道。2005年“六一”,在市教育局举行的特色队比赛中,我校威风锣鼓队一举夺冠,被授予市特色活动金牌学校。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是武汉市首批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基地。
(2)、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向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我校教师和领导的共识,开展教科研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教与学方式变革、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途径、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教科研工作的常规化。“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全国重点课题《校本研训及其区域协作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及市级重点课题《小学小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升。
(3)、规范办学促学校声誉逐年提升。
学校注重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综合办学水平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德育工作和师德建设的成绩突出,被评为市德育“六有”建设示范学校、市师德十佳集体等;二是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先进学校、全国启发式实验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教科研协作学校、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区学籍管理先进学校,连续两年评为区教育教学受表彰单位;三是党、政、群团齐心协力,被评为市优秀工会、市教书育人示范岗、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区教育局五好领导班子、区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区教育局“三无”学校,学校连续两年推出了市十佳少年、市百名优秀班主任各两人;四是校园环境以美育人,评为区绿色学校;五是良好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社区及周边的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办学管理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3、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为学校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有章可循,解决各类问题都能有理有据。虽然我校在近两年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但基于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现代化管理来说,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建立。
(2)、教育科研及校本研修质量有待提高
近两年来,我校在教育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由于缺少专家的引领和较科学的规划,教科研质量影响了校本研修的质量。如何提高教科研质量,把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活动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是摆在我校进一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3)、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我校学生中服务范围外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学生的行为相对来说较难规范,有些行为受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一时难以改变,与学校要求的行为习惯相距较大。学校对这些学生缺乏相应的研究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缺少有效的实施方法。另外,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缺乏系统化、序列化。因此,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的实效性还需加强。
(4)、“协作育人模式”的可操作性探索有待深入
我校提出“协作育人模式”已有近两年的时间,虽然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在市区推广,但由于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缺乏较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而且,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如何保证社区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特别是社区教育的主动意识,还需要在不断的沟通和协作中逐步增强。
(5)、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还要加大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35岁以下的教师占80%,由于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更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意识、观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估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因此,对于我校来说,当前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加大力度、挖掘潜能,培养出一支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级或区级骨干教师队伍,甚至是市、区级名优教师。
(6)、校园硬件建设和艺术教育资源有待完善
随着新建综合楼的交付使用,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功能室不够、被挤占等问题,但各功能室的器材和配备未能及时跟上,将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形成一定影响。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但受师资规模、家长意识、学生整体素质的限制,学校艺术特色的建设发展不均衡,学生整体艺术素养有待全面提升。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办学理念的践行与发展
在认真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育人、协作、发展”的办学思想。未来三年,学校将以育人为核心、以协作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努力践行办学理念并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外延上将努力发展五个目标:学校整体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家庭和睦发展、社区和谐发展。
构建五个关系:师生、生生、师师、家校、校社的和谐关系。
探索五个分模式:“协作式”管理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协作式”班级教育模式、“协作式”家校教育模式、“协作式”校社教育模式。
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教风:“博学、精教、善育”。
学风:“乐学、勤思、巧练”。
2、管理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学校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工作制度化,使学校步入规范发展、有序发展、主动发展的轨道。
在“十一五”期间探索协作式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与学校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七里小学学校章程》及《七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争创区名学校。
3、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一支科研教学并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争取四年之内通过区“双评”,填补学校无市级学科带头人的空白。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即区学科带头人达到8名,区优秀青年教师达到3名,局优秀青年教师及局骨干教师达到10名。
进一步明确科研主任、课题组长、课题成员工作职责,建立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研究成员考评方案、课题结题奖励制度等。使制度成为教师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的有力保障,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
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可体现为“三术”合一:教学专业的“学术”;课堂教学的“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优化。在校本教研中,可围绕此“三术”进行,采取集中培训、分组培训、岗位实践等方式。
4、办学条件目标
在教育局支持下,积极开展综合楼各功能室设施的配备,积极争取教育局支持学校用电增容。同时,加强学校硬件、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逐步改善学生教学、生活环境,逐步优化学校教师办公条件,努力建设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争创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
5、教学质量目标
立足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探索协作式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教研等互动交流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促进教学相长。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得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主要学科成绩稳居区前列,部分学科的质量力争有较大突破。
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力求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继续完善“十五”课改重点课题的研究,力求打造出体现学校“玩中学”思想的校本课程文本;抓好课改重头戏“两课”与科学课的实施工作,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探讨“两课”评价办法。
6、学校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学校将重视人文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组织师生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如“绿色校园、健康第一”全民健身活动,与社区协作开展“我爱我家”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形成我校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7、办学特色目标
(1)、协作教育模式
努力构建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一致,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过程同步,教育途径互补的协作教育模式。(2)、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全国知心家庭学校,将以班主任培训为切入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点带面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水平;以协作式班级教育模式为引领,以温馨课堂为载体,以心理咨询室为阵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疏导、信任倾诉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3)、特色队伍打造
坚持广泛开展以“锣鼓文化”为中心的“阳光一小时”活动。
一、二年级的铃鼓操,三、四年级的腰鼓队,五、六年级的威风锣鼓队,形成我校的特色队伍。
四、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方案
1、办学理念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协作式”班级教育模式、“协作式”家校教育模式、“协作式”校社教育模式的探索。
2009年:“协作式”管理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0年:初步形成“协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通过一定途径在盛市进行宣传、推广。
通过以上策略的研究和践行,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模式,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运用与支撑,并且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从而完成理性的飞跃,指引学校规范化、个性化发展,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校。
2、学校管理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制定《七里小学学校章程》,争创区名学校。
2009年:完善与学校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七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
2010年:争创省级“六有”先进学校。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学习课改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素养、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较高管理实践能力的干部队伍。(2)、规范制度建设的程序。发挥全校教师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校党支部、教代会的作用,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制度建设程序,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3)、以激励机制为先导,及时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完善和建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细化精化,增强可操作性,使其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其与学校的主动发展相适应。
3、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制定干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针对教师专长和近几年专业发展进行定位培养,使教师能够人尽其用。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校本及区域联动式的教学研究,发挥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展示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09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研究型骨干教师队伍。落实教育教学目标量化管理条例,并形成管理特色。加强对“两课”的研究与管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方面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另一方面,结合我区“三名工程”努力打造优秀教师,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
2010年:完成各级立项的研究课题,并推广成果。
具体措施:(1)、集中培训,更新教师理念,发展专业技能。如新课程培训、电脑操作培训等。
(2)、分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带头作用。从“始于问题”的宗旨出发,由点到面,将教师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促使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使科研成为日常的教研。
(3)、个体提高,促进教师个性品质的发展。在集中培训、分组培训的同时,提倡教师多读书、记笔记;钻教材、写反思;爱思考、善总结,将“八个一”的记录作为自己不断提升的手段。
(4)、网络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可在学校网站中开设“教育论坛”栏目,教科室将从教育教学类杂志上收集的具代表性的案例或问题以及从教师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典型案例或问题,传到“教育论坛”、“教师博客”,请老师们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从而运用网络共享教育智慧。
4、办学条件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对校园实施整体设计,落实和加大各功能室的“两率”管理。2009年:开源节流,加大对校园网的投入和管理。
2010年:争取区教育局的扶持,对各功能室设施配备基本到位,解决校园电路老化、增容等问题,并加大对学校锣鼓队的投入。
5、教学质量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深入市级重点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开展“深度教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2009年:探索协作式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新型的思维型教学文化;通过对话、合作与探究,营造积极和谐的高效课堂。
2010年:以“十一五”各级课题为抓手适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推广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具体措施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导向
引进现代教育评价中提倡的多元性、发展性、过程性等评价手段,打破唯一以考试分数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做法。对部分有条件的学段或学科,率先进行等第制、学分制、综合评定制等评价方法的试点,研究有效的教学评价,最终制订出一套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发展,有助于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是核心
提高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
(1)、加强对教学工作方向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教学业务管理的指导服务。进一步理顺教学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关系,促进教学管理、指导、服务的协调性、有效性。
(2)、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努力解决管理中的忙乱现象和薄弱环节。剔除管理中的盲目和无效,调整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研究新的管理策略和措施。针对学校当前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加强对策性管理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发挥管理的有效性。(3)、重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上找到最佳结合点,协调统一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和档案管理,提升现代教学管理水平。
课程改革是途径
(1)、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地域和学校本身的优势,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多元化的开放型课程体系。
(2)、继续进行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深入课程改革,建立和健全校本教材的审定和备案制度,形成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6、校园文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学校行政、党支部、群团等部门组成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科学规划,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2009年:开展文化艺术美育活动及特色班级活动,使班班有特色。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
2010年:以学校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鼓舞全体师生,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师生为建设校园文化尽职尽能。
7、办学特色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08年:成立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好起始年级每月一次的妈妈课堂活动,其他年级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学校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家长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开放,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分批对老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2009年: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成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长委员会。
2010年:认真总结家长学校工作的经验,申报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在办好年级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学校将加快成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的步伐,让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真正成为家长们主动学习,乐于畅谈的阵地,在家校的真诚携手和共同努力中,不断摸索新方法,总结好经验,尽快形成易操作便管理的工作模式,争创省级示范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