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1917年之后的俄国的发展史: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国家也就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其中,纪录片着重讲述了两个伟大的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在俄国建设史上的卓越贡献。原以为最后会有对普京的介绍,可惜没有,虽略有遗憾,但是想了想也就释然了,就像纪录片中说的:对历史的衡量要用大尺度。对一个人,一个改革的评价,仅仅看对当时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从对后世的影响看出。就如同我们现在再看苏联的兴衰胜败,必定和当时不一样。
苏联历史上著名的几个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些经济政策成就了苏联的辉煌,也直接导致了苏联的毁灭。我的看法是,每个政策在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必会隐藏着危机。而对这些政策不停地进行改革以使它适应新的形势才会使这个国家保持活力,很遗憾,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做到这些,于是它的僵化摧毁了这个国家。
但是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感受最深的,却是苏联人民的热情。他们在建设国家过程中表现的觉得热情让我大为钦佩,我甚至觉得我自己就处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贫穷,苦难,国际社会的不承认激发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斗志,他们愿意一切为了国家:把多余的粮食无偿交给国家以支持战斗,忍受工业品价格高出它的价值以支持工业化的推进,在工业化进程中忘我的工作。他们取得的成就让世界惊叹:他们只用了二三十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二战中,他们毫不屈服,抵抗到底,他们以两千万人的牺牲换取世界的和平。这是一个怎样的名族,为什么它具有那么惊人的能量!
广大的俄国劳动者们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应该值得同情的。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候,他们为了国家做出重大牺牲,所求的不过是希望在一个新的国家中自己的地位可以上升一点,可以拥有比在沙皇时代好一点的生活。所以在争取权利的战争中,节衣缩食,他们忍了,但是没想到战争胜利后,掌权者发现余粮征集制是一个快速积累资本的办法,竟然想长期实行。幻想破灭的人民奋起反抗,于是列宁不得不制定新经济政策以保障为国家忍辱负重的农民的利益。可是政策没实行几年,列宁去世,斯大林即位。这是一个态度刚强,野心极大的领导者。他希望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实行苏联的工业化,他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这蓝图让俄国人民兴奋不已,即使它的实现是要再次极大损害农民的利益,人民还是决定支持它。人民默默忍受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的极度不合理,忍受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带来的生活用品奇缺,只为俄国可以富强。可是当俄国在世界上再次拥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俄国人民的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甚至还不如沙皇时代。在苏联富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为他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这是一个值得被同期和尊敬的群体。
一直很敬佩俄国。敬佩它的民族,高大,坚强,热情,斗志昂扬;敬佩它的领导人:坚毅果敢,态度强硬,不向恶势力低头;敬佩它的文化:外向,充满力量,多姿多彩,历久弥新;敬佩它的......敬佩它的太多太多。这是一个伟大的名族,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的语言无法表达我对它的热爱和赞美。
第二篇:大国崛起第九集观后感(风云新途)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风云新途,这一集的故事远不如其他大国的丰富,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他开始,社会主义的道路似已经偏离原本的道路,他用野蛮的计划经济方式来推动国家发展,将愚民政策和个人崇拜发挥到了极致。1个人,却能主导一个国家的兴衰?
随着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然而观其后背,却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日夜付出心血,却食不果腹的悲哀。在其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违背自愿原则的做法,在执行消灭富农的政策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过激行为,侵犯了中农利益。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也曾使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纵然最终俄罗斯实现了工业崛起,并且推动了国家进步,虽说任何收获必有相应程度的付出,但这背后的代价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工业化的目的究竟是强国还是扩张领土,这些问题都是无法被忽视的事实。个人以为,凭借大国大党的地位,树立自我中心,对外发号施令,推行大国主义,实质是谋求霸权。他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削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不能在经济制度上贯彻名人民民主集中制,劳动人民对资源和生产资料没有处臵权,对劳动成果没有分配权,背离了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最初理想,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骗取和利用人民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制度,他维护的是挂着共产党招牌的新官僚的利益。
2700万人,赢了战争又如何?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好在苏联的工业发展已经到达一定规模,是不可小看的。仰仗这个国家工业化的成果,那些机械工厂得以直接转换成军工厂,可以开始大
规模生产武器。终于,随着自己2700万人的牺牲和对手1000万人的牺牲,他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却让人高兴不起来。战争带来了和平,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击败法西斯,改变了世界历史,也改变了世界格局,苏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被世界铭记,捍卫了自己的国家,但也因此受到重大打击,曾经对欧洲各国的威胁已不复存在。
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对后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事件的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然而对于历史,即使对于同样一段历史,每个人的看法不一定相同,或由于出发点,或由于角度,或由于格局,但好在我们可以评说并争论,并且,乐此不疲。
第三篇:《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读后感
挫折=新的出发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国家也就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二十年间,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 强国。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今天,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四篇:看了《大国崛起—风云新途》后的感想
看了《大国崛起—风云新途》后的感想
在看了《大国崛起》后感触很多,结合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对于国家的发展有一些想法。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许我们现在也是一直在探索,怎样把国家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还是一直在探索中实践。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列宁抓住了这次机会,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但是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信仰者都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在苏联实行,包括马克思。列宁开始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他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列宁的勇敢让人敬佩,在马克思认为苏联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条件的情况下实行社会主义,并大胆的提出新经济政策。对于斯大林来说,他在一些是事情上做得太独断了,如果他没有那么的独断,那么现在这个国家会不会更强大呢。当然他是把苏联带到世界强国的功臣,他的功绩我不能否认,可是也不能对他所犯的错误视而不见。他的经济发展存在那么大的漏洞,经济发展不均衡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只注重军事和重工业的发展而忘记了人民是多么的不能原谅啊,我们说的以人为本是多么的重要,人民的不到满足这个国家早晚是会垮掉的,不可能长期存在。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当时的情况,面临战争的威胁发展军事和重工业没错,可是也不能忘了众多的人民啊。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让人们冲昏了头脑,没办法去思考,对斯大林过分崇拜。这让我想到了我国的文化大革命,这又何尝不是因为大家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呢。这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对任何人过度崇拜,任何人再成功,再伟大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不是圣人,不可能不犯错。过度崇拜任何人只会让我们失去了发现问题的眼睛。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渐渐明朗,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继续改进的地方,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去学习和吸取教训,加上探索实践才能把它建设的更好。
10临床一系二班
李其蓺 2010221561
第五篇:大国崛起之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观后感
十二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央视播出以后,以宏大的主题,丰富的史料,壮美的画面以及富有思辩性的解说,展示了自十五世纪以来相继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九个大国的发展历史,引发了我们对大国崛起的一系列思考。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映经济。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在近代社会发展史中,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很说明问题的实例,你落后了就会挨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时,历史告诉我们,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崛起之路,是行不通的。2003年3月美国用武力攻打了伊拉克,造成百万流民,国家经济倒退,政治体制崩溃,萨达姆被处死,但是,一个民族仍然存在,也许他的国家破烂不堪,生活、工作等条件都极为恶劣。可是作为一个民族的人群,他们依然在努力拼搏和抵抗,为自己美好家园的重建付出着自己的艰辛劳动,让自己的精神家园得到修复和满足。
大国的崛起,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政治作为后盾,同时,国家的强大也离不开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可以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500年只是忽忽一瞬,而如今九个大国的发展状况已参差不齐,有的继续保持领先,有的已风光不再。而作为一贯发展中国家——中国,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与拼搏,中国已经开始崛起,而我们将走哪条发展道路呢?大国
之崛起将如何崛起?
大国崛起需要两个方面的势力,一个是自己的硬实力,即综合国立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处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处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跃进的新阶段,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物质和经济保障。
而我们,恰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兼容并蓄,积蓄力量和势力,坚持科教兴国,自力更生,逐渐社会相融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技能素质的提高,使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实力。为自己的“崛起”积累经验和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