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07年全面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文件
新都府发〔2007〕53号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 关于2007年全面深入推进规范化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推进全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促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就我区2007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镇(街道)、区政府各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
— 1 — 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翻番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构建和谐新新都”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化规范行政审批,加强事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二、创新管理,完善服务
(一)培育新的示范典型,推动服务创新。已确定的示范单位要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今年要重点打造区房管局、区工业区管委会、区规划局、新繁镇、龙桥镇、斑竹园镇、木兰镇等六家单位,积极推行政务创新,起好带头作用。
(二)深入推进“三项服务、三个环节”。以区招商局、区家具局、区工业区管委会和区物流中心管委会四家单位为试点,建立和完善针对重点项目的联合服务制度;在镇、村两级推广上门服务,并完善考评机制;以区房管局、区城管局、区国土资源局、区公安分局四家单位为试点,继续完善“三个环节”,努力提高群众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三)区政务中心实行局长值班制度。将进入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相关部门分门别类,每周四天(周二至周五)每天安排两个部门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到政务服务中心接受企业、群众的咨询、投诉,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收集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互联网上开通“局长坐班讨论区”,在线答复网民问题。— 2 — 通过互联网、新都电视台、新都资讯、海报等方式将每月局长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值班安排情况进行公布,保证群众知情权,提高参与率,搭建起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四)完善投资项目联合会审制度。明确召集单位、成员单位、参加人员,搞好组织协调,规定办理时限,优化联审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限,让投资者方便、快捷地办理有关报批手续。
(五)加强中介行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按照《成都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依法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理顺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关系,建立功能完备、行为规范、责任明确、竞争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区工商局、区司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房管局等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六)优化完善标准化管理。继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清理、补充和完善,做到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对单位的机构设置、服务目标、岗位职责、评价准则、办事程序等设定明确的量化标准,将标准运行情况纳入个人的考核。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
(一)优化政务中心窗口设置,压缩审批时限。根据“应进必进”的要求,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 3 — 将计生、残联、粮食等部门未进入区政府中心的审批及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统一办理。依托“三级联动”电子系统,减少镇、村办事人员在本单位和区级单位之间的往返,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对进入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三个分中心的所有事项进行评估,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时限。民政、计生、残联等部门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事项要进一步缩短工作时限,尽可能将承诺事项变为当即办理。
(二)开通运行网上联动审批系统。在大丰、新繁、龙桥、斑竹园、三河五个镇(街道)率先开通运行区、镇、村“三级联动”系统(其中镇、村两级联网比例不低于20%)。确定计生、民政、残联、劳动保障、建设、城管、农机等部门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政策性照顾再生育证明》、《老年优待证》、《低保申请》、《残疾证》、工伤事故调解服务、《农民建设用地许可证》、《临时占道许可证》、《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农业机械使用证》、《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等19项事项为首批联动事项开始运行。同时,搞好区、镇、村联动系统操作人员培训,保证“三级联动”系统的顺利运行。以区卫生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局、区城管局为试点单位,推行前后审批网上协同,提高办事效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搞好公共服务
(一)全面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平台,加强区政务中心与各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代办点的互联 — 4 — 互通,增强基层单位服务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代办点的规范(标准)化建设管理,按照统一的管理办法、统一的服务项目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向群众提供一流的政务服务。
(三)认真落实惠民措施,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与开展“惠民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区委“惠民行动”安排,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险办法,健全以实名制管理为基础的就业培训和援助机制,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健全社会化救助体系,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各部门要将工作重心下移,切实下放工作权限到服务窗口,加大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力度。
(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和完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加强行业服务和监管力度,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运行通畅。
(五)加强服务农村工作力度。做好农村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老人、儿童的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新方法。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政务服务信息平台。
(六)探索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引导和发展社区群众自助、互助能力,探索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
— 5 — 务体系。
五、强化目标管理,抓好责任落实
(一)区规服办、区目督办要结合全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实际,制定出规服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将目标进行科学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各镇(街道)、区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整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措施,做到人员、费用、时间“三到位”。
(三)充分利用先进的公众评价器系统和监控系统,强化平时考核;完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保证服务对象满意,提高群众满意度;严格落实绩效考核金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各镇(街道)、区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宣传,每月向区规服办报送规服建设动态一次,内容包括规服建设中的新做法、新举措、成果和问题等。每月报送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督查通报一次,反映本部门、本系统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执行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成效。新都电视台、新都资讯、区规服办要加强对区级部门和镇(街道)的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区规服办对存在问题的部门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限期改进并及时进行回访检查。
(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企业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监督员,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将检查工作逐步制度化和经常化。
(六)加强目标考核。区目督办、区监察局、区规服办等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建设
意见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级各人民团体,驻区有关单位。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4月25日印发
— 7 —(共印45份)
第二篇:镇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创一流的便民服务,按照市政府《关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去年已取得成效基础上,总结经验,夯实基础,弥补薄弱环节,强化督查,突出重点,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提
高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失真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产业发展年”和“三强市”建设工作,以打造“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政务服务为目标,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完善推进机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社会监督,努力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和体制保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调整**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成员:(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党委委员、人武部长)
(党委委员、**社区支部副书记)
(纪委副书记、党政办主任)
分管领导:(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责任人:(纪委副书记、党政办主任)
(社会事务办主任)
**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
主任:(**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主任:(**镇党政办主任、纪委副书记)
成员:(社会事务办主任)
(群工办主任)
(经济发展办科员)
(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财政所所长)
(产改办主任)
(党政办科员)
2.管理办公室职责
(1)领导和管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制定中心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2)负责对各服务窗口、服务项目的审定。
(3)负责对各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考核。
(4)研究和完善乡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
(5)负责对各服务窗口提出的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所需资料等内容进行审查。
(6)协调解决和答复申请人对服务项目办理中提出的问题。
(7)对服务窗口项目的办理情况、工作作风、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办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政务行为
1.完善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制定制度落实的考评、奖惩制度,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2.充实和完善规范化服务细则,细化、优化服务标准,完善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采取领导考评、办公室评比与群众测评方式。
3.按照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统一规范的要求,对办公室门牌标识、工作人员座牌、挂牌、职位代理、政务公开栏等内部管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二)优化办事流程,建立高效的政务运行机制。
1.认真实施《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将涉及社会公众办理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进入便民中心集中办理,方便群众办事,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结时限,严格杜绝两头受理。
2.进驻便民中心的办室将审批权限下放到窗口,提高当场办结率。
(三)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1.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传输文件。完善我镇网站建设,实现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政务信息共享。
2.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代办点,积极探索切合我镇实际的代办服务方式方法。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把便民服务制度延伸到村,11个村2个社区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并确定一名专兼职代办员。各代办点做到有固定人员、固定场所、固定联系方式等。办员在公开、便民、依法、高效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为申请人无偿提供便民服务,完善网站服务功能。
3.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按要求完善中心各项设施,严格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度,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高效服务。
4.认真贯(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彻《公务员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培训,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积极性。
5.推行行政决策调查研究制度,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加强形势分
第三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情况汇报
我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规服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区级各部门、街道积极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水平,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
按照服务环境优美、办公秩序井然、标准统一规范的要求,我区进一步完善全区政务服务场所设施建设。统一规范了全区政务服务环境,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区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工作服务站的服务环境标准化水平。以规范的政务服务平台带动规范的政务服务,并把规范化的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使市民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升级了“同区审批”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行政审批系统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网”全覆盖,窗口接办件操作更加简便,接办件流程更加规范顺畅,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并在此基础上于xxxx年x月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
二、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通过集中审批(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改善服务方式等形式,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一是我区所有审批和服务事项都集中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办理;二是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在未考虑市级下放项目的情况下,我区由原来的xxx项减少至xxx项,取消调整了xx项;三是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短流程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现有xxx项审批和服务事项的法定办结时限总和为xxxx个工作日,我们承诺时限为xxxx个工作日,所有事项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办事效率提高了xx.x%,并在全市率先推出“超时默许制”;四是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登记前置许可代办窗口和并联审批窗口。新办企业登记由原来的xx个工作日缩短为x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即办率达xx%以上;五是积极探索网上审批。“xx区网上审批系统”于xxxx年xx月开通,实现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事。六是在全市率先推出延时服务和“节假日预约”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通过政务服务的改进,行政效能的提高,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优化。我区以推动经济发展为核心,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和不必要的前置性审批。严格规范对企业的各种检查,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近年来,已有香格里拉、九龙仓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我区。
创新建立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区于xxxx年x月成立了投资服务局,投服局自成立以来,通过赴国内外重点地区招商、项目推介等形式,共引进实际使用外资xx.xx亿美元,合同外资xxxx亿美元,市外资金xxxx亿元,现代服务业企业xxxx个,世界xxxx强xx个,重大产业化项目xx个。
四、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自我监督与社会监督,我区成立了投资软环境投诉和行政效能监督中心,制定了《xx区干部问责试行办法》;聘请了投资软环境监督员,在辖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和社会调研,建立了常态化的意见收集平台,以此促进我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
区投资软环境投诉和行政效能监督中心在全区各“窗口”和xx公众信息网公布投诉电话,专门负责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做了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截止目前,共受理投诉xx件,办结率xxx%,满意率xxx%。
区效能办先后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抗震救灾等重点工作进行行政效能专项督察,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按照省、市关于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我区落实专项经费,积极开展工作,于x月xx日顺利建成省、市、区三级联网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使我们的工作时刻处于省、市、区纪委的监督之下。区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自xxxx年x月成立至今,共办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xxxxxxx件,承诺时限内办结率达xxx%。当场办结率为xx%,零差错。
我区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薄弱环节还比较突出:一是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到位。各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特别是社区工作服务站的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个别窗口部门对窗口授权不够充分,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派遣随意性较大,没有把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派到窗口;三是个别单位办事效率不高、行政效能底下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针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是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此项工作绝不是一个单位、某个部门的事情,各单位要进一步深化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突出提高机关行政效能为重点,一把手亲自抓,进一步加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力度。
二、要把具体工作做实
我区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已以锦委发〔xxxx〕xx号文件和锦府发〔xxxx〕xx号文件作了安排部署,各单位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在工作中要突出做实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载体建设。载体建设要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我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基本完成,但发展并不平衡,希望各街道把这项工作抓实;二是促进审批提速。首先要对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其次要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结时限,进一步做好并联审批工作,提高即办率。三是要加快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将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相对集中,该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确保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提高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现场办结率。四是要提升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的提高,不仅要体现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等窗口部门,区级机关各部门、各街道都要以效能建设为核心,做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要健全和完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畅通投诉渠道。利用电子监控和网络手段实施电子监察,加强实时监控,严格查处效能低下和不作为事件。
三、严格责任追究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成效如何,企业满不满意,群众满不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点落脚点。一是要建立群众评判机制。让人民群众来为我们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打分,把我们的工作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之下。群众评判,不仅仅在我们一线的窗口部门,机关、街道工作效率如何都要交给群众来评判。二是要落实责任追究。凡是影响我区投资环境、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效能低下、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人和事都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问责办法,不留漏洞,促使全区干部职工认真做好工作,履职到位。
第四篇: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我县“三送”活动,确保取得实效,按照“加快马币发展,重塑马币形象”主题教育的要求,现就全面加强乡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工作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职能、规范管理、推动发展、提升形象,进一步整合乡镇资源,加强乡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机关管理和工作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营造特色鲜明的乡镇文化,不断增强以乡镇党委为龙头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目标
全县乡镇班子执政能力显著增强,干部精神状态更加振奋,机关管理规范有序,工作运行科学高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各乡镇既要遵循全县相对统一的要求,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分步推进,做到前瞻性、适应性、包容性、和谐性的有机统一。
2.量力而行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各地发展基础、现实条件、民风民俗和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1 节俭办事,既要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水平,又要切实防止大拆大建、大除大破,更要保留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脉络。
3.统筹推进原则。各乡镇要围绕总体目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分三年全面完成乡、村规范化建设,做到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整体化推进。要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各项资源统筹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4.务求实效原则。不将规范化建设单一化、表面化,防止出现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乡镇各项工作高效协调运转。
四、工作内容
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以“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布局规范化、党(政)务公开化、服务便民化、作风优良化、乡村优美化”为主要内容。
1.决策科学化。扩大党内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一要全面推行乡镇党政班子会议题预告制。在会前,将班子会要研究的议题印发给每一位班子成员,要求班子成员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提出预案,作好会前准备,在班子会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策。二要试行乡镇、村重大党务、政务民主票决制。逐步推行乡镇重大党务、政务由乡镇党委会或党政班子联席会民主票决决定,村重大党务、村务由党员或村民代表民主票决决定,并在党(村)务公开栏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管理制度化。一要完善乡镇政权规范化运行机制。制定并 2 认真执行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政班子联席会、“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和目标责任等相关制度,坚持日常工作定期交流,重大工作集体研究,领导班子成员定期通报分管工作,形成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乡镇政府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二要规范乡镇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干部岗位目标责任、机关事务管理、干部监督激励、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配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并将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对照执行。要结合实际,及时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修正不适应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条款,体现当地特色和时代特色,使制度简洁、实用,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三要在村级事务中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同时,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要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管理,通过建立民情民意信息档案、制定处理办法、告知处理结果,对处理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要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管理。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行村党支部规范化管理手册、党员服务手册、党建工作制度册、规划执行册、阳光党务公开牌、党建亮点展示牌“四册两牌”管理办法。加强 3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规范化管理,明确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四定两监督”(定职责、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乡镇党委监督、党员群众监督)工作机制,提升村级组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促进农村基层依法行政、阳光施政。
3.布局规范化。要按照因地制宜、公开便民、彰显特色、便于更新、协调配套、务求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乡镇、村机关大院、机关大厅、接待室、党政办公室、党政班子会议室、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和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布臵,进一步完善乡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建设。机关大厅布局要简洁大方、整洁卫生,主要张贴乡镇工作人员情况表、工作去向牌、行政区划等。接待室布臵要彰显地方特色,重点介绍本地概况、特色产业、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展示近年来特色工作及成效。会议室布局要功能齐全,制度完善,主要张挂党旗或党徽、党政班子成员分工、党委会议事规则、党政班子联席会制度、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播放室布臵要规范,做到“十有五防”,达到有固定用房、有电视机专柜,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等要求。便民服务中心布局要科学合理,标识清晰,在醒目处设臵服务中心平面示意图、流程图,墙上张贴工作职责和主要业务的办理程序、收费项目、标准及依据、服务承诺等,办公桌上设臵岗位职务牌,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
4.党(政)务公开化。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内容外,“三务”公开要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群众公开。乡镇党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党务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党委工作实绩;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及整改情况;重大事项决策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情况;党组织选举和乡村干部考核、调动、任免情况;困难党员帮扶和救助情况。乡镇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姓名、职务和分工情况;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以及政府任期目标和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乡镇财政和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政府采购和重要工程项目安排及招投标情况;乡镇经济实体的承包、租赁、拍卖情况;乡镇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宅基地审批、征兵等情况;计划生育、救济救灾、低保发放、“五保户”供养、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执行情况;政府人事任免(职称晋升)、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工资调整情况;执收、执罚部门的收费罚款标准和收缴情况。村级党务公开主要内容: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及党员大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决策情况;工作计划和上一目标完成情况;上一党员民主评议情况;党费收缴情况;党员发展及奖惩情况;党员帮扶基金的发放和使用情况;困难党员帮扶和救助情况。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村财务计划及执行、各项收支情况;各项财产、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的资产等;村公 5 益事业建设情况;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售、转让及费用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征地补偿安臵费用分配、农村土地流转、农户宅基地申报审批情况;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接补贴、重点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强农惠农政策和补贴资金到位情况;计划生育、农村“五保户”供养、低保发放、政府救灾救济扶贫等款物的分配、发放情况。要统一公开时间。“三务”公开一话通和网上公开的时间为党务公开每半年公开一次,政务、村务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具体时间为:每年7月20日、次年1月20日前分别公布半年党务工作情况;每年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和1月20日前公布上一季度政务、村务情况。其他公开形式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5.服务便民化。一要健全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村小组便民服务点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有条件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要与乡镇办公大楼分开,无条件的可不分开,但必须在办公大楼一楼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如新建乡镇党政办公楼,应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办公楼规划建设。把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窗口来精心打造,实行乡镇机关与群众日常办事联系紧密的站、所、办人员开放式集中办公。建立完善村干部上乡镇代办、乡镇干部下村代办、工作人员进城代办的“三代办”制度,确保群众“琐事不出组、小 6 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完善党员服务网络,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乡村两级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二要拓展服务内容。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土地、计生、民政、户政、农技、劳动保障、农医、公共资源交易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业务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同时,拓宽服务内容,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延伸:向生活领域延伸,向生产领域延伸,向科技领域延伸,向信息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创新创优服务内容,使中心的服务更贴近实际,更富有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三要提升服务水平。统一设臵干部去向牌、岗位牌,公开其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电话,实行干部挂牌上岗。明确服务职责、服务内容、程序、时限和违约责任,实行办事公开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同时,公布县、乡两级效能监察投诉电话,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各窗口单位必须授予窗口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权限,让他们代表本单位办理相关审批事项,确保窗口能办事、办成事。
6.作风优良化。一要坚持“四个一样”,规范言行举止。遵守中纪委《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 “41个不准”的规定,坚持做到领导不在与领导在一样勤奋努力,对待群众与善待亲人一样热情周到,平常工作与接受检查一样认真细致,八小时之外与八小时之内一样自律严谨。规范言行举止,不造谣传言,不夸夸其谈,不参与赌博,言谈得体,仪表整洁,举止文明。对工作中乱表态或弄虚作假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要加强教育学习,推进“四破四立”。采 7 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思想大讨论或谈心活动、每半年写一篇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的调研文章,切实增强乡村干部的学习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破除漠视群众不为民的“官本位”观念,树立亲民为民的“民本位”理念;破除“人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破除飘浮不务实的虚假之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破除拖沓懒散的倦怠思想,树立积极主动的敬业意识。三要深入基层一线,密切干群关系。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完善乡镇干部驻村、包组联户制度。各乡镇领导干部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一般干部不少于二分之一,积极开展“访民情”、“大接访”等活动,经常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了解民情民意,增进亲民感情,创新务民举措,务求富民实效。四要丰富活动形式,注重活动实效。组织乡村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深入开展“三入三送”活动,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每名干部受教育,每户群众得实惠;积极开展基层站所测评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切实提高办事效能和水平。五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转变干部作风。建立定期不定期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督查机制,推行挂点乡镇县领导监督乡镇“一把手”,乡镇“一把手”监督其他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监督乡村干部的监督模式,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依 8 据,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7.乡村优美化。一要建设整洁大方的乡镇机关。进一步搞好机关楼院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作,做到窗明墙净、卫生整洁,建设园林式办公场所,把乡镇机关建设成圩镇环境的典范。完善篮球场、羽毛球场、娱乐中心等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精选一些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制作成思想道德、廉政文化等警示宣传牌,浓厚机关文化氛围。进一步改善干部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办公要与住宿分开,住房要有卫生间,乡镇食堂要整洁明亮、安全卫生。同时,要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解决村级组织无址办公问题;抓好村部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展示良好的面貌。二要打造整洁有序的圩镇街道。按照城镇化的目标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经营、高水平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规划为龙头,加快圩镇环境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圩镇建设品位。注重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完善,不断扩大圩镇供水、供电、文化娱乐、环卫和通讯等设施的覆盖面,逐步延伸到村。大力整治圩镇及沿线村危旧房屋,打造公路沿线景观带,在有条件的圩镇中心建设文化广场。乡镇圩镇街道主干道要做到四化:美化(街道两旁人行道铺设彩色地板砖)、绿化(有一定绿地,栽种行道树)、亮化(安装照明路灯)、硬化(主要街道铺设水泥路面)。规范圩场经营管理,保障圩日交通畅通。要抓好乡村垃圾处理工作,乡镇圩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要达到80%,垃圾处理工作要达到“六个 9 一”,即制定一套实施方案,配臵一辆清运车(三轮车),安臵一批垃圾箱(池),建设一处垃圾填埋场,固定一批保洁人员,确保有一个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面貌,并逐步在各村实行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三要树立风景秀美的乡村形象。结合新农村建设,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科学制定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在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的同时,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庄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精心打造一批秀美山村、文化古村和生态名村。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全县乡镇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王四华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谢文才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余路晓同志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纪委、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单位的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委组织部,由孔润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县委组织部负责乡镇规范化建设统筹协调和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布局规范化和作风优良化规范化建设;县纪委负责党务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县委农工部负责乡村优美化规范化建设;县委政法委负责乡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规范化建设;县委宣传部负责舆论宣传和报道工作;其他相关部 10 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各乡镇均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于11月10日前报乡镇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组织部730室;电话6938801)。
2.强化措施。各乡镇要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多方筹资,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在保证质量、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乡镇规范化建设有新成效、新亮点。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督促基层站所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在工作布臵、力量调配、督促检查、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各挂点帮扶单位要将所挂乡镇、村的规范化建设列为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所挂乡镇、村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必须完成乡镇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有梅江镇、青塘镇、赖村镇、黄石镇、长胜镇、固村镇、黄陂镇、会同乡等八个乡镇。今明两年,全县各乡镇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村完成规范化建设。
3.加大宣传。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要通过会议、标语、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深化乡镇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原则和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及时总结深化乡镇规范化建设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及时向省、市、县相关新闻媒体投稿,树立典型,宣传亮点,提升知名度。
4.表彰先进。年终,县委、县政府组成考评小组对全县各乡镇规范化建设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较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
中共马币县委
2011年10月21日
„此件发至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党组(党委)、总支(支部)‟
主题词:规范化建设 乡镇 实施意见
中共马币县委办公室 2011年10月21日印发
(共印180份)
第五篇: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全能政府”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弊端而提出的新概念。在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下,行政权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缺乏自主的空间,政府控制着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和分配权,社会公众对政府产生了绝对依赖性,形成了事实上的“全能政府”运作方式。而服务型政府强调的是政府责任的有限化。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的是明确政府行为与市场调节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边界,政府的行政能力、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社会的自我调和能力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建设工程之一便是城市社区管理在探索之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社区管理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管理”,更涉及到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成为再造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一个制度创新过程,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础平台。社区管理不仅对原有的居委会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同时将政府公共服务的触角引向社区,方便了居民群众,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社区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依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政府发展公共服务需要社区这个平台,需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也需要这个平台来分担部分政府需要转移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是社区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社区已经在承担着很多公共服务到社区的功能,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也在改变政府一统天下的局面,政府行政功能和社区自治功能正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作用,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一、城市社区体制改革要求政府改变指令型的工作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倒逼机制
从2000年开始的城市社区管理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原居委会管理体制,建立新的社区居委会,构建社区平台;第二阶段:依托社区平台,推进各项服务和建设事业进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第三阶段: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管理机制,加强各项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贯穿这三个阶段始终的则是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时下的社区居委会与2000年以前的居委会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计划经济的理念浸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所有的资源都由政府部门所掌控,居委会实际上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下级”,街道办事处与各居委会之间签订工作目标,街道办事处对居委会主任进行考核,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对居委会主任行使任免权、调动权是改革前的惯常现象,城市管理实际上形成了市——区——街——居委会四级架构,而且人们往往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放在一起来谈,统称为街、居工作。而社区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真正落实《居委会组织法》,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后加强城市基层管理的需要,将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居委会重新定
位,对城市社区进行重新调整划分、重新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的地域界限得以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得以确立,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代言人作用,同时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工作要求逐步成为基本的工作运行机制。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直接成果是社会建设初步独立出来,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以指令性工作为主要方式的居委会管理体制得以改变,社会建设相对独立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使人们逐步摆脱行政管理的依赖性,如果说过去居委会主要是政府的传声筒,现在社区居委会的定位更主要的是当好全体社区居民利益的代表,为了居民的利益向政府部门提出呼声和要求,成为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从制度供给视角来考察,社区体制改革正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适应社会变化,逐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种制度创新。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供给是对制度需求的一种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的过程。制度的供给是由制度的非均衡状态触发的,制度非均衡就是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又尚未改变的状态。其所以出现了不满意或不满足,是当一个社会在发生剧烈的变革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制度短缺问题,当社会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新的社会关系时,原有的制度系统难以对新产生的问题加以处理或解决时,就会出现制度供给不足或短缺问题。
这一制度创新的直接后果是将社会与政府的界限逐步明晰,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不仅开始认识到无偿地指挥居委会干属于自身的工作不合法,行动上也在积极探索将自身工作落实到社区的有效途径,政府工作责任主体得以明确。
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制度创新的倒逼机制开始形成,社区自治组织定位明确后要求政府自觉转变职能:政府部门不能直接指挥社区自治组织,自己要想办法服务到社区居民。一方面政府部门的工作需要落实到社区、服务到居民,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居委会职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居委会不再是任务的当然承接者。在社区层面购买岗位,用以落实政府部门的工作成为新的选择。全国各大中城市在深化城市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的现象,把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等公共服务项目通过购买岗位的形式在社区落实。
政府买岗人员直接为社区居民服务,体现了政府服务意识的提升,过去将居委会作为部门派出机构的“泛行政化”局面得以改变,本是自治层的居民委员会角色回归得以完成。制度创新不知不觉已经出现,社区体制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加强社区管理的过程,成为基层社会重构的过程。当一项制度不适合时代发展时就要创造一个新的制度来代替它,社区体制改革带来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激发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但新的制度又要经过
一定时间的试验阶段来检验它的可行性,比如政府在社区买岗人员的定位、人力资源的整合等问题就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致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公共服务型、有限责任型政府理念也逐步形成。这是一个符合发展规律的一个衍生链条,而且,这个变化还在发展,创新还在继续。
二、社区管理带来基层社会的组织化引致社区功能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可依赖的平台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单位化社会体制逐渐瓦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走低,“非组织化”或“去组织化”现象愈益突出。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化体制日趋丧失了其组织社会以及提供社会支持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大量的公民游离于社会组织、社会支持和社会福利体系以外。
社区管理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在城市基层,通过城市社区管理的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等社区内的主体组织进一步健全,社区内的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发展更为有序,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社区党组织在基层产生了很大作用,在武汉市,不仅大部分社区实现党组织的书记与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而且在开展各类服务居民活动中,往往也是党员在起着重要的倡导作用。武汉市有两个未设街道办事处、人口近10万的百步亭和常青花园社区,社区党委起着联系上级党委、开发商、物业公司、居民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各方力量在社区党委的整合下有序运作,社区居民的各类需求得到了比较好的满足。
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拥有组织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地位,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直接成果是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文化结构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加强。从武汉市的情况看,社区体制改革后,有4900多名原居委会老群干离开工作岗位,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9岁下降到39岁,平均文化程度由原来64%的群干为初中以下上升为97%的群干为高中以上,此后几届社区居委会换届使社区群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居委会群干得到的培训机会日益增多,市政府还破天荒地组织30名“十佳”社区工作者到新加坡学习培训。社区群干素质提高直接表现在社区管理的绩效上,在武汉市从2003年开始推进的“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的创建工作中,社区群干充分领会市政府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四到社区”的决策精神,组织和动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的创建工作,全市20多万个创建项目得以完成,社区破损路、违章建筑、楼道杂乱、污水满溢问题得以解决,极大地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依托社区的再就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得以有效开展起来。特别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成功整治了多年未能解决的4万多辆正三轮车问题,都是依靠社区群干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把政策宣讲
清楚才得以完成的。“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推行这个工程中,政府的行政职能和社区的自治功能在社区平台上得以有效整合。
社区民间组织的发育也为社区功能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民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自组织”,不仅有着与社会成员或居民的天然联系以及组织社会的天然能力,而且可以扮演政府和社会成员之间沟通联系的中介和桥梁,通过自愿、协商的方式和专业的手段去服务特定的社会群体并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自武汉市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加强社区管理以来,社区内的民间组织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每个社区都建立了至少1个以上的社区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形式各异,有的是便民服务社、有的是腰鼓队、有的是吴天祥小组,共同的特点是贴近居民需要,服务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从社区管理的实践看,社区民间组织活跃的社区,社区服务的功能往往也比较强。比较典型的如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李小海志愿服务队”、“关爱小组”、“温馨姐妹”、“阳光姐妹”、“和谐传播小组”、“爱心传递小组”等20多个社区民间组织,改变了过去居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做到了“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苦有人问”,营造了一种守望相助的大家园式的温馨和谐氛围。江汉区单洞社区发展得非常好的巾帼家政服务队的成员全部是该社区的腰鼓队成员,文化活动的凝聚力把居民动员组织起来,为社区功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社区的再组织化的成效日益显现:社区内的失业群体、退休人员依托社区也有了相应的服务平台,一改过去失业、退休群体离开岗位之后陷入无所适从的局面,社区的组织化还体现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城市基层有了依托和抓手,在社区平台构建之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是在宏观上的宣传,社区平台形成之后,社区警务室、社区安保队以及电子监控社区的建设一下子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一个系统工程,综合治理的效果真正体现出来。公共服务社区化也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方向和有效途径,武汉市将政府在社区内的买岗人员、社区居委会人员和社区内的各类民间组织通过“社区服务站”的平台加以整合,社区服务站已逐步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提供者,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也在探索当中发展。政府在社区层面买岗提供服务,总体来讲仍然是带有探索性的新生事物,这类人员的身份定位尚处于不够明朗的状态,但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国际上政府“瘦身”的普遍趋势,他们从定位上应脱离政府序列,政府定向购买服务的“民间组织”或许是他们的发展方向。
在社区层面建立公共服务网络,为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为政府转变职能创造提供前提和条件,有利于 “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实现。从现代治理理念的角度看,只有通过建设和谐社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管理机制,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三、社区管理促进基层民主的深化——政府提高公共服务回应能力的催化剂
服务型政府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行政效率问题。西方国家为改变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推行了“政府再造”,提出要实现政府的“顾客导向”,即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民作为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听取“顾客”的意见、反映“顾客”的需求,及时地为“顾客”排忧解难。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在互信、互通、互惠、互补基础上形成平衡、稳定、协调、和谐的政社关系。
城市社区管理的推进部分地为这一问题找到了实现的途径——通过扩大和深化城市基层民主、畅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民意沟通渠道,政府的回应能力在提高,公共产品提供的针对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及时程度在提高。
城市社区管理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作为核心内容,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武汉市在推进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将政府计划投建在社区的公共项目在社区内进行公示,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使政府的决策与居民群众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并创造条件扩展社会自主发展的资源和空间,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市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城市基层民主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政府通过社区建设搭建起利益表达平台,了解居民的利益诉求,使各种利益经过协调整合出公共利益。
基层民主的发展促使政府对公共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和重大事件的听证制度,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和监督机制,社区组织及其居民通过实施监督公共服务质量的活动,促使政府提升对公民需求的回应力。为解决“油烟扰民”问题,武汉市在社区层面推进了“社区社会事务听证会”,把各方面的代表找到一起,共同对社区内的餐饮门点的经营进行评议,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居民评议意见,按照相关法规对问题加以处理,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存在于基层社区的难题,交流与沟通代替了命令与强制的方式,实现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的“双赢”。社区监督评议功能的发挥促进政府提高服务效率。武汉市在社区管理中广泛开展社区组织评议街道办事处、评议区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居民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等评议活动,评议活动的开展促进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之间在互信、互通、互惠、互补基础上形成平衡、稳定、协调、和谐的政社关系,建立起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行政问责机制,评价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及其居民通过实施监督公共服务质量的活动,促进政府部门转变作风、职责落实、服务到位。充分发挥社区评议作用,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当前,由于评议制度还只是作为工作中的经验在推广,还没有上升到法律或比较高层次的制度层面,有的社区组织群干碍于情面,评议工作还不够严肃,评议的制度化建设问题还需要加强。
基于社区平台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初现雏形。基层民主的发展也为社区居民的利益表达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在推进社区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社区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地方
人民代表,基层民主和国家整体的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融合,政府听取呼声的渠道日益广泛,近年来推进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武汉市不少区政府还与新闻媒体联手开展“社区对话”活动,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与社区居民代表面对面,在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民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平台和利益表达平台,了解居民的利益诉求,倾听群众意见,现场研究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建立受居民群众欢迎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社区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它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社区管理的加强有助于社会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提升,有助于政府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同时,制度创新非一日之功,虽然趋势已经确立,但这种创新还需要不断发展,制度的完善和成熟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