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病概论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3、什么叫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
5、职业病的特点:
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
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 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 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
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微生物等。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大等。
三、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须承担的义务:
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
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
正确使用与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有关资料等。
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
一、生产性噪声
1、职业性听力损伤: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
2、噪声的危害:听力疲劳、听力减退、噪声性耳聋引起语言障碍、生活、工作不便、社交受限等。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心电图改变、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等。
3、生产性噪声的预防:
改造声源、降低噪声。
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加强个人防护,佩戴耳塞、耳罩、防护帽。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
二、高温与中暑
1、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度或2度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发生。
2、中暑
定义: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
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3、中暑预防
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急救:迅速把病人移至阴凉处,平卧休息。
用冷水擦洗全身,并逐步降低水的温度。在头部、腋窝、股窝处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热。
与此同时,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帮助散热。
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
口服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鼓励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
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及早送往医院。
三、粉尘与尘肺病
1、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
空气中粉尘浓度: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3、粉尘的危害: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
粉尘可通过呼吸器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支气管敏感。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流,引起中毒;
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
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 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及皮肤皲裂等;
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4、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5、粉尘与尘肺病预防
防尘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3)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4)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5)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6)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7)维修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8)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四、职业中毒
1、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汽或者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者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损害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肝脏等,引起职业中毒。
2、影响职业中毒的因素:毒物的毒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
3、职业中毒的表现: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脑病。
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变性;溶血性贫血。
呼吸系统:窒息状态;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消化系统:铅中毒时有较明显的便秘、腹绞痛等消化道症状。
4、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生产场所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生产流程应做到密闭化,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
生产车间要有有效的通风系统,增加通风排气设备,将有毒气体局限化并及时排出。
建立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制度。定期测定,以提供改进预防措施的依据。
建立工作前体检、定期体检制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种辅助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面具、袖套、眼镜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应急措施和注意事项
1、烧伤急救
常见烧伤源有:热液、热蒸汽、火焰、炽热金属、化学烧伤等。热力烧伤急救:一灭:迅速灭火,除去热源,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 二查:除烧伤外,检查全身有无其他伤害,如骨折、内脏损伤、每煤气中毒等。
三防: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四包:用干净的布类毛巾或纱布三角巾包裹伤面。五送:初救后,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化学烧伤急救: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或药剂仔细处理,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强酸强碱类:用大量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然后用中和剂,即强酸烧伤用弱碱,如苏打水、碱性肥皂中和;强碱烧伤用弱酸,如食醋、硼酸水中和。
2、眼睛受伤急救
若眼睛受到污染,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得稍有延迟,且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
冲洗时,用手将眼睛翻开,并让眼球动,确保眼睑遮盖下的每一部分均冲洗到。也可以用无任何刺激性的水溶液。如果是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如果是酸灼伤,再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在此基础上,送医疗单位进行进一步的急救。
3、固体化学品处理注意事项
不要随便用手接触任何化学品,因其特性可能是有毒或是腐蚀性,接触后会令人中毒或腐蚀皮肤。
如意外被危险化学固体粉末或碎粒溅着身体,要立即扫除并立即用水冲洗。
不要尝试固体化学品的味道或气味,因为此化学品可能含有毒性。不兼容的固体化学品要分开存放,加上标签并将器皿锁好,由专人保管。
如危险固体化学品被倒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进行清除程序。如有危险,立即撤离现场。
如不清楚某种化学品的特性,要作危险化学物处理。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4、液体化学品的处理注意事项
不要随便接触任何化学液体,因其可能滚烫、有毒或腐蚀性。如意外地被危险液体化学品溅泼或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不要再又液体化学品的范围内吸烟,因此等液体可能是易燃物品。不要嗅液体化学品的气味,因此等液体可能会发出有毒气体。不要饮用或尝试液体化学品的味道,因此等液体可能含有毒性。在倾倒液体化学品后,立即将瓶盖旋上或将瓶塞塞紧。
如危险液体化学品被泼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有危险,立即撤离现场。如存放危险液体化学品的器皿没有标签,确认该化学品立即加上标识,才可使用。
如不清楚某种液体的特性,要当危险化学液体处理。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5、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正确的选择:首先了解危害的性质和程度,选择正确的防护用品。其次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最后考虑使用者的舒服程度。
正确的使用:要充分明白和依照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和使用后要检查和清洁,如发现个人防护设备有任何损坏,应报告主管,并立即更换。
正确的保养:个人防护用品,用后要清洁吹干,妥善存放,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保养。
加强监督:单位主管要监督员工是否在工作期间有依照指示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员工须按指示佩戴防护器具,妥善保管,如有损坏要向主管报告,不可误用。
第二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 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
(1)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5)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第二部分 职业卫生知识
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
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2002年4月18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十类、115种。
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
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
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
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
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
3.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
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4.职业禁忌证
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
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
5.女工职业卫生
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作业岗位。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逐渐适应。在哺乳期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哺乳时间,并应尽可能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及控制
(一)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
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空间的总称。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
2.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煤、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铅、铜、锰、锡等效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水泥、金钢砂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烟草、木材尘、棉、麻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人造纤维尘、塑料等。
混合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
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 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
(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3)生产性振动、噪声;
(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
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5.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劳动的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2)劳动组织不合理,比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等;(3)长时间重复某一个单调动作,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于紧张。
6.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 与作业场所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场所的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等;
(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采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射线设施、照明亮不足等;
(3)缺乏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二)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控制 控制措施的种类如下: 1.替代
使用更为安全的工艺方法或者材料取代现有的工艺方法或材料,这是要优先考虑的措施。
2.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
通过重新布置工艺流程或者设备,或者使用物理屏障的方法,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
3.局部通风
在污染物的源头附近将其捕捉,在污染物进入到空气或操作人员的呼吸带之前,用特制的排放它的通风装置将其排除。局部通风系统有4个主要部件,每个都要有效地保养。
(1)罩――收集点;(2)排气管――送走污染物;
(3)空气净化装置―例如活性炭过滤器,用于防止进一步污染。(4)风扇――驱动空气,使污染物排出系统。
局部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与气罩的设计、尺寸、气流速度、收集点与污染源间的距离等相关。
4.全面或稀释通风
通过打开的门或者使用屋顶风扇或风机等辅助通风设备来形成自然空气的运动,达到使污染物稀释的目的。这种方法,仅在下面条件下才能考虑采用:
(1)污染物数量很小;
(2)在通风区域内,污染物的产生是均匀的;
(3)污染物的毒性低。5.良好的清洁条件
这包括对物料的溅落、容器的破裂和损坏采取预防及处理的措施,对物料在敞口情况下的使用进行限制等。
6.减少暴露时间
了解了毒物的剂量反应效应,可以采取减少暴露在该毒物下时间的措施。要注意的是,高剂量的短期暴露,也可能造成伤害。
7.员工培训
说明存在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强调采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控制方法和相关技术,以及个人的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8.个人防护用具
当使用前述各项控制方法后,还不能充分地降低伤害的风险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9.辅助设施
为工人提供定时的洗涤、淋浴和清洁的个体防护用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配备足够的急救用品和应急设施,减轻危害的后果。
10.医学监测
定期的医学监测能够发现健康不良的早期症状,确认由于暴露在作业场所有害物质下造成的后果。医疗人员和经过训练的主管人员都可以进行这项工作。
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
(一)噪声
使人心理上认为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1.噪声的分类
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很多,即使一台机器也能同时产生上述三种类型的噪声。大多数生产性噪声的频率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声压一般比较高,有的可高达120―130分贝(A)。
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
(1)急性反应
1)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
2)暂时听阈位移:短期暴露在噪声中,引起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恢复,恢复时间长短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和时间而不同。
(2)长期效应
1)永久性听闻位移: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影响内耳感音器官,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
2)噪声性耳聋: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由早期的高频(3000―6000Hz)下降,进展为语言频率(500、1000、2000Hz)的下降,感觉语言听力发生障碍。不能恢复;
3)耳鸣:耳鸣也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从急性的短期效应变成长期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
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加高血压、心脏疾患,失眠烦燥;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因此,暴露于强噪声环境的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
3.噪声的控制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工程控制
在设备采购上,要考虑设备的低噪声、低振动。在操作旋转式和往复式设备时,要尽可能地慢。
(2)方向和位置控制
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转动机器的方向。(3)封闭
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不过,除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有限。
(4)使用消声器
当空气、气体或者蒸气从管道中排出时或者在其中流动时,用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
(5)外包消声材料
作为替代密封的办法,用在运送蒸气及高温液体的管子的外面。(6)减振
采用增设专门的减振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7)屏蔽
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8)吸声处理
从声学上进行设计,用墙壁和天花板来吸收噪声。(9)隔离作业人员
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短时间地进入这种环境而暴露在高声压的噪声下,也会超过允许的每日剂量。
(10)个体防护
提供耳塞或者耳罩。这应该被看成是最后一道防线。需要配戴个体防护用具的区域要明确标明,对用具的使用及使用原因都要讲清楚,要有适当的培训。
噪声的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
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八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相应放宽。
(二)振动
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1.常见的振动作业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锤打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2.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振动病是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受外界振动的影响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按振动对人体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常见局部振动对人体引起的影响,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症)。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3.振动的控制措施
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最根本的措施。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
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振动危害程度。
(三)高温 1.高温危害(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普通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重体力劳动作业人员的能力,30℃时只有一船情况下的50%一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环境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引起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
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个体耐受性有关。国家标准GB 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和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
(2)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Ⅲ、Ⅳ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
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间)、各类隔热屏蔽装置)。
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供应清凉饮料。
3)依据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解决高温作业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
四、与职业(工作)有关的疾病
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但常常是职工缺勤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例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电焊工,由于长期弯腰、下蹲、站立、躯干前屈等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脊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低头,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的颈肩痛。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等。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近年来,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迅速增加。视屏显示终端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已成为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关注的重点。
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一种名为“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这些症状经过休息一段时间可以恢复。
2.疲劳导致的身体不适
在从事作业过程中,体力负荷加重和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加大达到一定程度,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做疲劳。疲劳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一种警示作用。可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生理学也可分为局部疲劳和全身疲劳。疲劳时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疲劳状态可使错误率增加,严重的可导致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疲劳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恢复,长期的累积则可导致身体部分或全身各系统的变化,如局部的肩背痛、腰痛、全身的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改变,以及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3.职业性肌肉骨骼慢性疾患
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重复性的紧张劳损,出现紧张性颈部综合症、计算机键盘综合症、腰背痛等。明显的特征为受损部位的紧张、疼痛及活动受限,但X光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肩颈腕疼痛,僵硬、疲劳、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局部疼痛等。
五、健康监护与健康管理
健康监护对预防职业病有重要意义。通过预防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可以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并有助于发现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所不可缺少的。
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健康状况分析等几个方面。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就业后的定期健康检查两种形式。此外在调换工作,从事特种工种也应进行健康检查,有时还要进行较大规模的职业病普查。
1.就业前健康检查
其目的在于检查受检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参加该作业,是否有职业禁忌症,是否有危及他人的疾患如传染病、精神病等。通过检查取得基础健康状况资料,特别是与该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健康损害有关的生理、生化参数,如检查苯作业工人血象、检查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做定期检查和动态观察时进行自身对比。
2.定期健康检查
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工人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其目的是为了:(1)及时发现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早期和可疑征象;(2)早期诊断和处理职业病患者和观察对象及其他疾病患者,防止其发展和恶化;(3)检出高危人群,即对该危害因素易感的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4)发现具有职业禁忌症的工人,以便调离或安排其他适当工作;(5)发现对工人健康有危害的因素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工人健康受损。
定期检查的间隔期是根据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作用快慢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工人接触该因素的情况而定。我国在有关防治职业病法规、条例、标准、实施办法中,对接触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工人的定期健康以及检查项目、时间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3.离岗健康检查
职工离岗前亦进行健康检查,以发现有无身心异常及病残等情况,便于离岗后继续随访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另外对企业本身自我保护机制。
职业病普查也是一种健康检查,主要是对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普遍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通过普查,还可以检出具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和高危人群。
第三部分 《职业病防治法》知识
1、《职业病防治法》发布实施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 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现于以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2、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有哪些法定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义务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以下内容:
申报义务:按照规定及时、如实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
“三同时”义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进行“三同时”审核、审查和验收;
健康保障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职业卫生管理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义务:发生或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及时如实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职业安全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减少职业病危害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职业危害检测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职业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得隐瞒其危害,还应通过合同、设置公告栏、警示标志和提供说明书等方式告知劳动者;
职业卫生培训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职业健康检查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落实职业病患者待遇义务。
3、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培训权:劳动者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保护权:依法享有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力。劳动者享有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力;
知情权:劳动者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
检举控告权:劳动者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有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依法拒绝作业权:劳动者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参与决策权:劳动者享有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要求赔偿权:劳动者对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特殊保护权:未成年工、女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4、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怎样防治职业病?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以下职业卫生安全理念。要从我做起,主动参与岗前培训; 要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要培养良好的操作行为,杜绝违章操作;要主动创建清洁的作业场所,做到物品有毒和无毒分开,有用与无用分开,有用物品分类存放,无用物品及时处理;要熟知作业场所、设备、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等醒目位置设置的职业安全卫生警示标识的含义,并遵守警示标识的规定;要经常检查、维护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使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得随意停止使用或拆除;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自身保护意识;要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在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都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体检后劳动者要索取检查结果或诊断证明书,检查结果或诊断证明书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5、密闭空间职业危害及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中,常见密闭的空间有洞穴、隧道、下水道和其他出入孔道、锅炉、罐体等。
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触电、机械损伤、塌陷、生物因素等。
预防密闭空间职业危害事故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对密闭空间内防暴、缺氧和有毒气体情况进行持续的监测;二是要在开始作业前对密闭空间进行持续的通风换气;三是要配备相应的应急防护救援设施。
劳动者在进入密闭空间前,应该得到作业负责人的许可,并随时与监护者保
持联系。由于工作性质不能通风或对密闭空间情况不明时,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一旦发生窒息、中毒等事故,救援人员需佩戴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防护用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进入密闭空间,迅速将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不要急于进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山西弘新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一.职业病防治法内容1.(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哪些单位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不但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如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实验室)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监督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也必须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此外,其职业病防治活动也应遵守,参照该法执行有关规定。
3.哪些劳动者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
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都受《职业病防治法》保护。不管用人单位属什么性质,属什么经济类型,是否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着事实雇佣关系,其劳动者即受该法保护。此外,国家机关、人民军队等特殊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保护参照执行《职 业病防治法》。
4、用人单位为什么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让其了解各有害因素对人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5、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如“天拿水”、“胶水”、“清洗剂”等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物理(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生物(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 不合理的生产布局、劳动制度等)
6、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具体权利如下:(1)享有教育培训权,依法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享有健康服务权,依法活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享有知情权,有权了解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措施以及相关待遇等。(4)享有卫生防护权,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预防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6)享有拒绝违章作业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作业。
(7)享有参与决策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兴鲁特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8)享有工伤社会保险权。
(9)享有赔偿权,对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10)享有特殊保障权,未成年工、女工、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劳动者享有特殊职业卫生保护。
7、用人单位在防治职业病工作方面有哪些义务?(1)健康保障义务。(2)职业卫生管理义务。(3)保险义务。(4)报告义务。(5)卫生防护义务。
(6)减少职业病危害义务。(7)职业危害检测义务。
8、在职业病防治中,劳动者应尽哪些义务? 在职业病防治中,除用人单位要履行其应有的义务外,劳动者也有责任履行下列义务:
(1)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9、劳动者如果不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用人单位如何处理? 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有赖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共同配合。如劳动者不履行相关的义务,用人单位可采取如下措施:
(1)教育,使劳动者学习和掌握有关的职业卫生知识,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之认识到,如不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可能给用人单位、其他劳动者以及本人造成生命健康的损害。(2)批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改正。
(3)惩戒,对于屡教不改者,用人单位可按规定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扣发安全奖,扣发其工资或其他处理等。如劳动者不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违法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10、什么是职业禁忌症,常见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他人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如少数健康的劳动者在接触三氯乙烯约2—3周可出现全身药疹样皮炎和肝脏严重损害,这种对三氯乙烯特别敏感的状态就决定他们不适宜从事接触三氯乙烯作业,这就是三氯乙烯职业禁忌症。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亦可导致劳动者原有的疾病加重或其他的健康损害。如有肺部疾病的劳动者从事接触粉尘工作可使其肺部病情加重,或更容易发展成尘肺病;有心血管疾病的工人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者接触强噪声作业时易诱发心脏病发作;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病的人操纵冲床容易受伤;有色盲的人驾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害自身或他人生命健康等等,这些都是职业禁忌症。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违者可被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11、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异性疾病,这是一种需要赔偿的疾病,因此有的国家称之为需要赔偿的疾病。职业病具有法定性,即职业病范围和处理办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公布。发现职业病必须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病人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和赔偿。有些疾病虽然与职业有关,但职业有害因素不是该病的直接原因,而是导致该病发生的诸多因素之一,例如:搬运工的腰酸背痛,精细作业工人的视力低下,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等。这些疾病称为职业性多发病,又称为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但不属于法定职业病的范围。2002年国家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我市常见的有:正乙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中毒性肝病、矽肺、电光性眼炎等。
12、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履行哪些义务?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履行以下义务:(1)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2)及时上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如安全生产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3)对在事故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一方面要确保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得到救治,另一方面对事故现场工作的其他劳动者、参加现场救援的工作者等应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其目的是控制急性职业病损害,及早发现其健康隐患,以便及时治疗和防止病情恶化。
(4)承担事故处理所需费用。用人单位不履行以上义务,可被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13、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严重职业危害后果的,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用人的单位如违反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 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用人单位的经营和管理者,如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而导致重大职业病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本单位主要预防项目: 1.怎样预防噪声病?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噪声,噪声引起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噪声病。噪声病有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噪声病和噪声性耳聋。非特异性噪声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神经性衰弱综合症以及心脏、血管、血压的异常。噪声性耳聋是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的内耳损伤,本病起病缓慢,开始常有暂时性的耳聋、耳鸣,脱离噪声环境后逐步好转,医学上称为听觉疲劳,这时如不脱离噪声环境,就会变成耳聋。非特异性噪声病和噪声性耳聋往往是伴随存在的,织布机、磨床、机床、电锯、抛光机、破碎机等发出的声音,都是强噪声(85分贝以上),长期接触这类噪声,就容易患上噪声病。噪声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噪声病的措施包括:(1)降低噪声强度。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如鼓风机、电动机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以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以焊接代替铆接,以压铸代替锻铸:此外,加强维修,减低由不必要的或松动的附件撞击的噪声等。
(2)采取隔声措施:用某些材料、结构和装臵将声源封闭,以达到控制噪声传播的目的。常见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
(3)个体防护:接触强噪声的工人,应配戴耳塞、耳罩。耳罩隔声效果较好,一般能使噪声衰减30分贝,能减少噪声对工人人体的损害。
(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的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准备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禁止从事强噪声作业。
2.怎样预防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简称尘肺。在我市,尘肺是危害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尘肺起病缓慢,一般是接触1年后才发病。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即使脱离粉尘环境,病情仍可继续发展,日益严重。尘肺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劳动能力,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尘肺,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粉尘作业工人应注意防护。预防措施:
为预防尘肺病的发生,凡产生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遵守如下管理制度:
(1)产生粉尘的岗位必须有机械通风除尘设施,密闭尘源;(2)接尘工人应配给防尘口罩并坚持佩戴上岗,加强个人防护;(3)石料加工等产生矽尘的岗位,必须实行湿式作业;
(4)对新上岗工人,应先体检和培训,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者严禁从事本作业。
(5)接尘工人如发现有气短、胸闷、咳嗽等肺部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X线胸片检查,有可疑尘肺病者,应向区卫生防疫 站或当地预防保健所报告;(6)粉尘作业场所每月要监测一次,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必须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以内,接尘工人每年至少体检一次;(7)主动为作业工人购买工伤保险。
三.用人单位在防治职业病工作中的义务:
(1)健康保障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2)职业卫生管理义务。
(3)保险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4)报告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结果。
(5)卫生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6)减少职业病危害义务。(7)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8)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得隐瞒 其危害;还应通过合同、设臵公告栏、警示标志和提供说明书等方式告知劳动者。(9)培训教育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10)健康监护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11)落实职业病或者可疑职业病待遇义务。(12)事故处理义务。(13)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孕妇,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四、劳动者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1)享受教育培训权;
(2)享受健康服务权,依法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义务
(3)知情权,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治措施以及待遇等。(4)卫生防护权。
(5)批评、检举、控告权。(6)拒绝违章作业权。(7)享受工伤社会保险权。
(8)赔偿权,对职业病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9)特殊保障权,未成年工、女工、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劳动者依法享有特殊职业卫生保护。
五、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工程防护设施。(3)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应设臵警示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
(4)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须配备相应的急救用品和设施。
(5)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第四篇:职业安全健康卫生知识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基本常识
一、职业卫生基本常识
1、什么是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什么叫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3、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
(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4)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5)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6)个体危险因素
4、职业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和人体的健康状况。
5、何谓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
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我国共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56种,尘肺13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6、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关联。
7、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3)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8、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3)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4)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9、职业病病人享受什么待遇?
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此外,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因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应按正常出勤处理。如职业病防治机构(或诊断组)认为需要住院作进一步检查时,不论其最后是否诊断为职业病,在此期间可享受职业病待遇。职业病病人除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用人单位承担。
10、什么是职业性健康体检?分几类?
职业性健康体检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职业性体检包括就业前体检、在岗期间定期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三类:
(1)就业前体检是指职工从事有害作业前(包括调到有关工种工作前)进行的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可以预先发现职业禁忌症,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定期体检提供参考比较的基础资料。
(2)在岗期间定期体检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的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和可疑职业病者(观察对象),从而可进行及时治疗处理。
(3)离岗时体检是指职工在离开从事有害作业时进行的全面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可了解和判断该劳动者从事该有害作业若干时间后,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分清健康损害责任。
11、什么是生产性粉尘?有何职业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定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分成引起的职业危害主要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病态反应性、致瘤性和尘肺。
12、什么是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13、职业性致癌物主要有哪些?
(1)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射性物质;(2)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3)潜在致癌物。如鈷、锌、铅等。
14、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的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有哪些?
常见的有铅、汞、锰、隔、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己内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因素可引起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15、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种类有哪些?(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有毒作业分级;(3)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4)高温作业粉剂;(5)噪声作业分级。
16、什么叫职业禁忌?
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17、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的内容是什么?(1)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3)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等。
体系文件要能确保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各级人员发生变动时)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运行。
二、安全生产基本常识
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消防工作方针分别是什么?? 1)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3)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原则是什么?
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安全管理中的“三违”是指什么?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什么?
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
5、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内容是什么?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6、“四不伤害”是指什么?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7、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8、什么是建设项目的“三同时”?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安全生产的“三标”管理是指什么?
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
10、“四懂三会”是什么?
“四懂”是懂设备性能、懂设备构造、懂设备原理、懂工艺流程;“三会”是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11、“十字作业”的内容是什么?
紧固、润滑、防腐、调整、清洁。
12、岗位建设中常说的“三清”是什么?
工艺流程清、操作规程清、安全措施清。
13、岗位建设中常说的“三好”是什么?
环境美好、设备完好、精神面貌良好。
14、岗位建设中常说的“5S”是什么?
清理、整理、清扫、清洁、素养。
15、“五新”安全教育指的是什么?
“五新”安全教育是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前所进行的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16、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有哪些?
生产的人员、生产的设备和环境、生产的动力和能量、管理的信息和资料。
17、“四全”安全管理中的“四全”是指什么?
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
18、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那“七个到位”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审批制度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监督到位,安全防范预案到位,安全评比奖惩到位。
19、安全生产做到哪“五个坚持”? 坚持普及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领导干部承包要害生产部位,坚持巩固“三标”建设;坚持科技进步;坚持安全检查。
20、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哪几种?
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自我表现心理、经验心理、侥幸心理、随众心理、逆反心理和反常心理等。
21、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方面的缺陷,安全管理方面不足等。
22、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事故可以预防;(2)防患于未然;(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4)全面处理的原则。
23、什么叫不安全行为?说出几类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如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使用无安全装置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不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等。
24、什么是隐患?
隐患是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或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25、说出应急管理的范围?
应急管理范围包括:风灾、火灾、洪水、爆炸、触电、地震、中毒、电力系统重(特)大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及恶性、重大政治治案事件。
26、安全标志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含义?安全标志一般设置在什么位置?
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警告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指令标志的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提示标志的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安全标志一般设置在光线充足、醒目、稍高于视线的地方。
27、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是哪几种颜色?含义是什么?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 蓝色:表示指令; 绿色:表示提示; 黄色:表示警告。
28、什么是安全否决权原则?
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29、什么是群体保护能力?
指班组成员之间相互保护、相互帮助而形成的整体防护保护能力。30.什么是违章指挥?
是指企业领导和生产指挥人员滥用职权违章命令或强迫命令工人违反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如: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或擅自更改者;指令未经培训、无《就业证》和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工人上岗作业的;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上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进行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均为违章指挥。31.什么是违章操作?
违章操作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颁发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和企业、事业单位及其管理机关指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
32、工作前“一想、二查、三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想当天的生产作业中有哪些安全问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怎样预防。二查工作场所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上道工序有无事故隐患,如何排除,还要检查一下本岗位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的人身安全,如何防范。
三就是严格按照安全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搞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33、什么是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1)未经安全教育和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或施工现场。(3)不戴安全帽者,严禁进入检修施工现场或进入交叉作业场所。(4)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空作业。
(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油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机泵或设备。(7)未经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进行电气施工作业。(8)未经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或使用。(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必须加装防护装置,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34、什么叫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35、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6、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7、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38、什么是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9、什么是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0、什么是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41、事故隐患是如何分级的?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2、事故隐患应如何报告?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4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44、生产经营单位应如何处置事故隐患?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6、什么是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7、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8、什么是本质安全?
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49、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2)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3)安全责任,主要指搞好阿暖生产的责任心;(4)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5)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
50、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
51、什么是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分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
52、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方面?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
53、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54、安全投入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1)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防爆工程、通风除尘工程等;(2)增设和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5)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预案等。
55、什么是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指针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危险因素,确保生产的安全。分为(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查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等六种类型。
56、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检查。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57、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1)常规检查法;(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法。
58、什么是劳动防护用品?
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的个人防护装备。
59、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使用前首先做外观检查;(2)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3)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未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监测不达标的产品;(4)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5)不能随便替代,更不能以次充好;(6)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
三、环保方面
1、工业品“三废”指什么?
废水、废气、废渣。
2、“三大公害”是指什么?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应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4、职工健康管理的范围包括那些?
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员工查体、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
5、我国规定的居民区夜间允许最高噪声声级为多少分贝?
40分贝。
5、噪声的强度在多少分贝以上时即可提高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
90分贝。
7、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哪三方面采取防止措施?
声源、传递途径、接收者。
8、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引起的不良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交感神经紧张、血管痉挛。
9、常用防噪声用品有什么?
防噪声耳塞、耳罩和防噪声服。
10、现场工作人员应学会哪些急救方法?
应学会触电、窒息急救、人工呼吸,并要熟悉烧伤、烫伤、外伤、气体中毒等急救常识。
11、拨打急救电话应该讲清的事项有哪些?
简要准确地讲清需要急救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具体行走路线、伤害事故性质、病人症状和程度、现场情况等。
12、外伤的一般急救步骤是什么?
止血、包扎、固定、送医院。
13、当有人触电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⑴触电者若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法进行抢救,成人每分钟16-18次;儿童每分钟分18-24次。
⑵触电者若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每分钟挤压60-80次。
⑶触电严重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14、发生游泳淹溺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1)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等脏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垫高腹部,头朝下,拍打背部,使体内水流出;(3)进行人工呼吸。
15、高温作业工人,常见职业病症是什么?
热射病,热痉挛和急性中暑。
16、高温场所为防止中暑最好多喝什么饮料?
淡盐水。
17、中暑的先兆是什么?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度)。
18、对重症中暑者,应如何急救?
对高温昏迷者,治疗以迅速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或患热痉挛者,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防治休克为主。
19、发生食物中毒后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1)先让病人大量饮水,再刺激患者喉部,引起呕吐;(2)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3)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4)保留剩余食品以备检验。20、食物中毒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
21、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有哪些?(至少三种)
未煮熟的扁豆、发芽的土豆、有毒的蘑菇、鲜黄花菜等。
22、人在通常情况下饮下多少毫升的酒后判断和动作协调性会减弱?
20-40毫升。
23、过量饮酒有哪些危害?
(1)无节制的饮酒可造成多种营养素缺乏(2)损害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3)增加患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
(4)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事故及暴力。(5)过量饮酒,毒害后代。
24、共同用餐时要注意什么?
建议用餐者使用公筷和公勺,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大型聚餐。
25、从卫生角度看,人们交谈的最佳距离是多少?
1.2米。
26、按照规定,哪些人员严禁参加游泳活动?
答:患有心脏病、皮肤病、精神病、传染性疾病、醉酒等人员。
27、什么是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生产岗位上发生的与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28、哪些情况可以视同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29、哪些伤亡不得认定为工伤?
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不得认定为工伤。
四、特殊作业、劳动保护、危险化学品常识
1、什么是特种作业?
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2、危险作业的范围有哪些?(1)高空作业;(2)带电作业;(3)禁火区内进行明火或者易燃品作业;(4)爆破区或者有爆炸危险的作业;(5)有中毒或者窒息危险的作业。
3、如何做好危险作业区域的安全工作?
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要采取围栏、盖板等措施或设置醒目的“危险”、“禁止通行”等安全标志牌及安全宣传画,夜间应设红灯示警,非危险区内作业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
4、什么是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按坠落高度分为哪几级?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按坠落高度分4级,一级高处作业2-5米;二级高处作业5-15米;三级高处作业15-30米;特级高处作业30以上。
5、对担任高处作业的人员身体状况有哪些规定?
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6、高空作业保证人身安全的措施是什么?
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脚扣。
7、什么样的气候条件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六级以上强风、雷雨或暴雨、下雪和雾天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8、特种设备主要包括哪些?
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9、什么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其工作资质是如何规定的?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10、危险物品有哪些种类?
易燃易爆物质、有害物质、刺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造成缺氧的物质、麻醉物质、氧化剂等九类。
11、什么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答: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或探人炉、塔、釜、罐、槽车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井、池、涵洞等进出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1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应做到什么?
(1).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2).作业前应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4).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13、密闭场所有哪几方面的危险?
(1)窒息危险;(2)有毒空气;(3)火灾或爆炸危险。
14、什么是劳动保护用品?
劳动保护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专用物品。
15、安全帽等头部防护用品的作用是什么?(1)保护头部避免受物体打击或撞击。
(2)使头部免受火焰、腐蚀性烟雾、粉尘、以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伤害。(3)可使头、毛发免受有害物污染,防止头部被卷入运动的机器设备中。
16、安全帽有哪六种基本性能?(1)冲击性能;(2)耐穿透性能;(3)耐低温性能;(4)耐燃烧性能;(5)电绝缘性能;(6)侧向钢性。
17、请问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
(1)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
(2)安全带上的各个部件不要任意拆掉,更换时注意加绳套;
(3)不要将挂绳打结使用,挂钩应挂在绳的环上,不要直接挂在绳子上;(4)使用前应避开尖刺物质,不要接触明火及酸碱等腐蚀性物质。
18、白线手套不是绝缘工具,戴它有何作用?
起防护作用,如防碰伤、砸伤、刮伤,及较小电弧的灼伤等。
19、员工个人护品种类主要包括哪些?并举例说明。(1)头部防护类。如安全帽、护发帽;
(2)呼吸防护类。如各式防毒面具、防尘口罩;
(3)面部防护类。如电焊面罩、护目镜、防冲击护具;(4)听力防护类。如耳塞、耳罩等;
(5)防护服装类。如防静电服、防寒服、防水服等;
(6)手足防护类。如各种防护手套、防护鞋及专用护肤品;(7)防坠落类。如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8)经劳动部门确定的其它特殊护品。
20、在可能发生有害气体的地下维护室或沟道内进行工作的人员,应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在可能发生有毒气体的地下维护室或沟道中进行工作的人员,除必须戴防毒面具外,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绳子的一端紧握在上面监护人手中,如果监护人必须进入维护室作救护,应先戴上防毒面具和系上安全带,并应另有其他人员在上面做监护,预防一氧化碳及煤气中毒,须戴上有氧气囊的防毒面具。
21、起重设备“十不吊”的内容是什么?(1)斜吊不吊;(2)超载不吊;(3)散装物装的太满或捆扎不牢不吊;(4)指挥信号不明不吊;(5)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6)吊物上站人不吊;(7)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吊;(8)安全装置失灵不吊;(9)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10)六级以上强风不吊。
22、起重吊运指挥信号有哪几种?
手势信号、旗语信号和音响信号。
23、钢丝绳有哪些损坏方式?
断股、断丝、打结和磨损。
24、建筑施工的“三宝”指的是什么?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25、登梯施工应注意哪些事项?
(1)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得小于60和大于70度,应有防滑设施;
(2)禁止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在一梯子上工作,移动梯子时,人员应先下来;
(3)梯子需要接长使用时,搭接要牢固,其搭接长度要大于梯子框架主柱横截面直径15~20倍;
(4)梯子不能缺档;
(5)梯子长度不够禁止使用活动桌垫高使用;
(6)人字梯上作业时,中间应用绳子栓住,防止跨梯;
26、电焊工应备有哪些防护用具?
(1)镀有滤光镜的手把面罩或套头面罩;(2)电焊手套;(3)橡胶绝缘鞋;(4)清除焊渣的白光眼镜(防护镜)。
27、焊接中焊工常受到的辐射危害有什么?
强光、红外线、紫外线等。
28、从事气焊、气割作业需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防止燃烧和爆炸;防止烫伤和烧伤;防止触电;防止砸伤和伤眼;防止中暑。29焊工在焊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防止飞溅金属造成灼伤和火灾;(2)防止电弧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3)防止某些有害气体中毒;
(4)在焊接压力容器时,要防止焊接发生爆炸;(5)高空作业时,要带安全带和安全帽;(6)注意避免触电事故。
第五篇:餐饮业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餐饮业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食品的采购、贮存的卫生要求(采购和库房管理注意)
一要问清货物来源,不要采购来路不明的食品及死因不明的禽、畜。
二是注意食品卫生质量,不要采购不新鲜、变质、生虫、有毒、有害或过期食品。三要对定型包装食品索取检验合格证,看商标标志,不要采购无证明和商标标志,项目不全的食品。(注意索证)
从外地购进食品应索取 食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标明哪些标识?
必须在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上标明: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贮存食品应做到那“四防”?
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注意食品登记,特别注意登记仓库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同类食品先进先出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1、有效遏制鼠类、蚊、蝇、昆虫的最根本是做好环境卫生,包括合适的垃圾贮存和运出制度。同时要避免在企业内有昆虫孳生地、鼠类孳生的窝穴。并有能防止昆虫鼠类的措施。纱门纱窗、防鼠网等。
食品的加工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要做到生熟分开?
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二是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三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库房或冰箱内。
厨房的要求: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饮食建筑设计规范〉中餐厨比要求是1:1.1)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地面应由防水、不吸潮、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 其他水池混用。
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 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凉菜间、蛋糕间:配有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和符合要求的更衣设施,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5℃。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凉菜间必须每天定 时进行空气消毒;
(二)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 净、消毒;
(三)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 自进入凉菜间;
(四)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 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五)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 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六)制 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 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凉菜(荤菜)须做到那“五专”?
“五专”是指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臧、专用消毒设备。
食品加工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有一定的食品知识 食物的营养知识和卫生知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上岗时,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1、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2、直接与原料、关成品、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准戴耳环、戒反映、手镯、项链、手表、不准浓艳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进入车间。
3、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4、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5、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和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6、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7、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入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8、进入生产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本规章的规定。
三、卫生管理与卫生安全
卫生管理是各项卫生措施得到落实的保证。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应按产品品种分别建立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考核。
制度要明细、明确,便于检查、考核。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品加工场所,消杀用品专人定点存放。这一点很重要,一些大的食品卫生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此相关如:投毒和有毒物的误用误食。
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及预防
1、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素未除尽引起的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特点:季节性多发
预防:重点抓发生条件、重点食物、重点环节 禁食野生动物,禁食死因不明动物
3、化学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防止交叉污染。食物有显明标签,使用前核对。非食用物品不得与食品混放。消毒杀虫药剂专人负责,专柜存放。(硝当盐中毒的例子很多)
4、食物中毒素未除尽引起的食物中毒 预防:了解相关知识。
举几个常见食物中毒食物相关例子:
扁豆中含有一种叫红细胞凝集素的物质,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加工扁豆必须炒熟煮透。
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必须净水浸泡,炒熟煮透。河豚鱼中毒。
土豆(龙葵素引起中毒,薯芽中龙葵素含量最多)未煮沸的或未煮透的豆浆。
5、误食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毒蘑菇
餐饮业经营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 故的调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