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旅游谋划及招商引资活动方案
2016旅游谋划及招商引资活动方案
为切实做好旅游项目专项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域发展,重点做精,产业升级”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知名旅游强县”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为目标,以生态观光游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产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培育旅游产业链条,努力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开发渠道,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程度,实现旅游项目谋划及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本次旅游项目专项招商引资任务为10亿元;县旅游局、金丝峡管委会、闯王寨管委会各谋划项目不少于3个,组织签约项目不少于2个;各镇及相关部门各谋划项目不少于1个。
三、方法步骤
旅游项目谋划及招商引资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安排筹备阶段(5月15日-5月31日)。重点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策划包装,招商项目库建设,招商项目册编制等基础工作。策划项目的重点是:对已建成的景区项目进行整体招商融资、单项招商融资或资产重组、盘活或股份出让招商项目;已建成景区配套设施项目(包括索道、电梯、滑道、漂流、探险、科普等旅游新兴业态项目);已建成景区文化演艺、创意旅游项目;新建项目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及旅游要素产业培育等。各镇及相关单位要结合国家、省、市、县及各相关行业新政策、产业规划和农村发展扶持政策,积极科学谋划、编制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并于5月31日前分别报送县旅游局、项目办。县旅游局、项目办负责精选出一批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旅游招商项目,聘请有资质的规划公司和专业人士对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论证和编写可研报告,县招商局负责制作旅游招商项目册,努力做到旅游项目策划和包装高质量、高水平,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和吸引力。
(二)推介招商阶段(6月1日-6月30日)。成立旅游项目专项招商引资工作组,在西安、河南、湖北等地组织开展3次旅游项目专项招商推介活动。由招商局制定专项招商推介活动方案,确定举办活动的合作方、重点招商项目、参加人员和邀请嘉宾,保证招商推介活动取得实效,提高招商成功率。
(三)项目签约阶段(7月1日-7月20日)。在组织开展旅游项目专项招商推介的同时,对条件比较成熟的拟签约项目和意向投资客商进行深度对接洽谈,做好项目签约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我县在此次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
四、工作措施
(一)成立机构,明确责任。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旅游局、招商局、发改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宣传部、农工部、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中心、扶贫局、交通局、住建局、环保局、文广局、经贸局、旅游局、卫生局、国土局、教体局、招商局、环保局、项目办、管委会、管委会和13个镇为成员单位的旅游项目谋划及招商引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二同志兼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全县旅游项目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抽调专人负责旅游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工作。
(二)强化协调,狠抓落实。按照“县级领导牵头包抓、部门协调联动、各镇密切配合”的原则,夯实工作责任。相关部门、各镇结合各自职责任务,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倾斜,全力以赴抓好旅游项目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县招商局、旅游局、项目办负责做好旅游项目谋划、招商推介和意向项目洽谈的协调和指导工作,收集整理旅游项目招商推介活动的商情信息,为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县发改局、国土局、住建局、林业局等部门为客商的考察、洽谈提供便利条件和环境保障,形成良好的招商工作氛围。
(三)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县政府将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组建县政府督办室、招商局、旅游局、项目办联合督查组,实行周检查、月交账、季度排名通报和年终考核奖惩的办法,加强督查督办,力促工作推进。同时,对工作完成较好的镇、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进展缓慢的镇或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罚,以此推动工作扎实高效开展,圆满完成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2015年1-9月份,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工作已初见成效,为完XX县委、县政府今年下达给我镇的招商引资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镇2015年1-9月份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及2016年重点谋划建设项目报告如下:
一、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
2015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招商引资任务是:新引进建成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9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镇共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金额为3.11亿元,到位资金2.12亿元,超额112%完成总任务。一是福利巷社区三期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宝丽佳苑),在去年投资1.06亿元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投资6199万元,完成了136套安置房和部分商品房的主体修建,目前进入室内外附属设施安装、小区硬化,预计在11月底即可竣工并交付使用;二是总投资9800万元的XX县国龙商贸中心建设项目(龙泽苑四期),已投资6700万元,完成1、2、3号楼及沿街部分门店的主体修建;三是投资5500万元的民营社区医院建设项目(仁爱医院),累计投入资金4600万元,已完成综合楼和附属楼的修建;四是投资3350万元的XX县亨运汽车二级维护中心建设项目,已投资2900万元,完成汽车维修工房、钣金车间、烤漆房等厂房建设,即将动工修建品牌汽车销售展厅;五是投资4600万元的新城巷棚户区改造项目(幸福佳苑二期),目前已投资300万元建设幸福佳苑13号楼,即将对新城巷32户房屋进行征收;六是投资3200万元的甘肃安能新型环保建材生产加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完成地基开挖等工作。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5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3亿元,截止9月底,我镇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总投资1.74亿元;新建项目7个,总投资2.02亿元,固定资产合计签约金额为3.76亿元,上报县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到位金额为3亿元,圆满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自身的发展需求,相对周边乡镇的发展态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策划和包装深度不够
很多客商感兴趣的项目,都是“一页纸”项目,拿不出有吸引力的项目建议书。我镇很多产业都很有潜力成为我们对外招商的特色项目,但现有的项目资料都缺乏深度,存在信息容量小、可信度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都没有反映或反映不清楚。2.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 受产业政策影响,我镇部分引资项目推动力度不够,如XX县鑫朝晖石材加工生产项目采矿权的办理、甘肃安能新型环保建材生产加工项目的安评、环评手续等。3.招商方式有待创新
一是招商信息来源相对简单,亲朋或关系客商仍占主导方式,没能很好的发动全民招商;二是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较少,外出招商的准备工作较少,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招商信息。
四、对策和措施
为切实搞好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XX区棚户区改造,完善运输、仓储、配载和物流等功能,努力做到物流畅通。要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投、宜会、宜商的“五宜”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
2.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增强宣传推介和对接洽谈的针对性,注重项目包装、宣传、推介,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开展以商招商,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外来企业对我县的投资信心,促使其扩大投资,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大项目大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发展观念,明确招商主题,主攻重点项目,争取引进一个,带动一批。3.加强项目储备,提高推介项目的质量。项目是招商引资的载体,项目是否可行,直接影响到招商的质量和企业的发展。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调研及论证工作,从中筛选出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整体经济带动作用大、可行程度高的好项目。形成项目收集、筛选、编制、招商、投资、服务环节的有机衔接,实现项目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
五、2016项目工作重点
1.紧抓发展动力,在经济发展质量求突破。既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着力在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上下功夫。一是要夯实发展平台,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实现产业融合;二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域内现有资源的谋划包装,围绕XX县云峰商贸中心、XX县惠民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孵化性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大、生态环保的实力型企业;三是要优化服务保障,推行项目“零”障碍服务,积极破解土地指标、手续办理等要素制约,力促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2.紧抓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继续把发展现有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我镇地源、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一是全力推进XX县鑫朝晖石材加工生产等项目的落地;二是盘活我镇辖区内多处闲置的厂地资源,引进符合我县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落户;三是借助毗邻乡镇的有力优势,引进枸杞深加工建设项目。
3.紧抓民生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上求突破。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计划新建社区1个;二是在原有“国龙”房地产项目基础上,再引进是二家开发企业,对新城巷、福利巷社区棚户区继续进行开发建设,打造商业氛围,改善整体居住环境。
第三篇:区商务局招商引资工作思路谋划
区商务局招商引资工作思路谋划
一要在招商基础上争拓展。不断夯实招商引资项目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提高项目成熟度、产业的互补性、招商的专业化水平和项目引进的成功率。
二要在招商规划上谋思路。在产业谋划上做到心中有数、招商重点上有的放矢、引资对象上目标明确,着力招大引强,用大招商引大项目,让大投资促大发展。
三要在招商方式上出实招。继续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招商、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尽快在上海设立黔北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并加挂XX区招商分局牌子,开展驻外招商,收集招商信息,着力破解坐门等商、外出无目的招商的难题。
四要在招商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办法,2015年招商引资将继续纳入单项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从任务和奖惩机制方面体现考核科学性,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健全项目调度机制,赋予投资促进局对项目落户、建设、服务等方面不到位情况通报的权利;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服务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究责任。
五要在招商实效上求突破。围绕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充分利用我区的比较优势,招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招优势主导产业链条中薄弱环节和前后端的衍生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等,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第四篇: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方案
2008年南宁市邕宁区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方案
为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及多区域合作加快推进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多区域合作交汇点的优势,以开展“创新年”活动为总抓手,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力推进我城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产业转移等重要机遇,继续围绕我城区建设“一桥一路三区三带”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创新产业招商引资观念,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大工业招商的力度,开展承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城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招商引资活动,深入开展“百企入邕”和“央企入邕”招商活动,积极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扩充我城区工业,扩大我城区利用外来资金的规模,提高我城区利用外资的水平,为推动全城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2008年,南宁市下达我城区引进内资合同任务9.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5亿元;合同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广西全口径)360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80万美元。
(二)工业项目到位资金所占比例30%。
(三)全年计划组织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请进来”专题活动8次,专题小分队“走出去”活动国内12次,境外6次,参加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大型投洽会、展会6次。
(四)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各项活动;举办南宁市邕宁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两会一节”经贸活动,确保“市下达签订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和签订贸易购销合同金额任务”。
(五)深入开展“百企入邕”和积极推进“央企入邕”活动。
(六)组织参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8年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的各项活动。
(七)组织参加第五届泛珠三角省会经济合作洽谈会和第四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组织企业参加南宁市项目推介会。
三、工作措施
(一)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大工业招商工作力度。
1.继续坚持“巩固珠三角、开拓长三角、兼顾渤海湾”的招商引资战略。通过合资、新建、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境外上市、转让经营权、设立投资基金、工业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这些区域内发展程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企业来我城区投资,坚持招大引强,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坚持以消费品工业(电动车、玩具、工艺品等)、纺织服装加工产业、新型建材等产业为重点领域。
3.继续突出小分队招商,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注重招大引强,积极开展对龙头企业集团的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串”龙头效应。充分发挥商(协)会的作用,鼓励委托招商,加强与商协会、行业协会、投资中介机构的联络,建立和完善对外招商联络网络和机制,积极推动中介招商工作。
4.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进行专题招商活动方案,引进相关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促进形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我城区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5.以商招商。通过加强对已经落户企业的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其扩大投资并带动其上、下游产品的企业来我城区投资。
6.主动加强与东部地区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共同推动企业到我城区投资发展。
7.用好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利用好商务部、海关总署出台的惠及中西部加工贸易的新政策,抓住机遇,有针对性的与东部加工贸易企业对接;要抓住新的所得税法出台以后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仍可享受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优势,加大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二)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利用外资工作力度。
1.进一步扩大与东盟、港澳台地区等区域的产业合作,不断扩大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来我城区投资的领域、规模和水平。拓展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组织小分队赴境外开展产业招商活动。
2.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移。不断完善我城区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通过形成产业集群环境吸引外资流入,促使直接投资流入和我城区产业集群形成良性互动。
3.加大对大项目的引进力度,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在华投资动态的研究,找准我城区产业结构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寻找外商投资的契合点。加强我城区纸浆、化工、建材等支柱工业利用外资的指导工作,以引进大项目为重点,利用外资优化我城区产业结构,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提高我城区利用外资的水平。
(三)借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机遇,积极做好沟通联系工作。
1.抓住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发挥我城区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承接临海大型工业区辐射,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对接,共同打造产业集群。
2.密切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临海城市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化工、纸浆业和物流等临海产业的对接,重点引进临海工业的下游产业,引导临海大企业、大集团在我城区设立总部基地,配套企业或企业的研发中心、结算中心。
(四)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积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和对国内外的招商工作。
1.充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全力推进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对内对外招商引资。
2.全面推进制造业、城市基础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和农业产业等各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方向,加强我城区与国内外企业在加工制造业上的合作。坚持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的洽谈与实施,引进一批以大宗货物进出为主要特点的加工制造项目和为物流业配套的加工产品项目,促进与大物流和临海产业配套的物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商贸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我城区新型商业、现代物流、专业批发市场、流通等商贸领域开发,投资金融、保险、证券、咨询、会计、律师事务等其他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三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招商和融资的力度。积极宣传对外合作的项目,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公路交通、城市交通、码头功能项目、水利设施以及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旧城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城市经营的能力。
(五)深入开展“百企入邕”活动。
有计划和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客商到我城区参观考察、洽谈项目,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城区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及投资项目,使国内外企业、客商更多的了解邕宁,认识邕宁,从而选择到邕宁投资。并充分发挥外来投资企业以及外地驻邕商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实行以商引商,努力促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到我城区投资发展。
(六)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准入和前期服务工作。
1.按照南宁市对我城区的产业定位,加强对全城区范围内招商资源的整合工作,有针对性引导相同产业的项目进入同一园区集聚发展。
2.为迎接产业转移提供必要条件。充分发掘、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向区、市申请专项用地指标和争取纳入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项目,为企业进驻提供建设用地;积极应对工业用地“招拍挂”新政策,做好工业用地的前期开发,为“招拍挂”出让创造条件;鼓励投资兴建工业标准厂房,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公共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配套建设,为企业进驻提供良好条件。
3.科学使用项目用地,加快工业购地项目评估办法。使现有土地储备向牵动力强、见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倾斜,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对入准我城区的项目在效益和实力、环保、耗能、发展前景、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评估,确保引进低耗能、高效益、实力雄厚、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
(七)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活动在谈、签约项目的转化推进工作,确保我城区产业转移招商工作取得最大的成效。
1.推动在谈项目尽快签订投资协议,协议项目尽快转化为合同,下大力气狠抓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
2.建立亿元签约项目库,明确重点推进方向。继续推进招商项目“大兑现”活动,努力创新项目的协调和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推进的成效。
3.健全和完善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机制。切实按照《南宁市重大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绿色通道”建设。对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继续按照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进度计划、定联系领导的“四定”要求,建立项目落地的协调服务机制,强化对项目“三率”的工作考核,推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与实施。
4.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对重大项目的洽谈、跟踪与服务工作。
5.服务跟踪好大项目,加强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力争将一批重大项目列入自治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八)优化招商环境,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排忧解难。
1.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成果转化为现实工作动力,着力解决外来企业在我城区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2.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举办政策培训班,会同劳动部门举办劳动用工招聘等各种活动,动员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些大型的投融资洽谈会,不断寻求合作机会和拓宽融资渠道,及时掌握、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我城区服务外来投资企业的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紧紧围绕《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跨越发展,全市旅游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幅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成绩及经验
近年来,全市旅游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我市依然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201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811万人次,增长14.1%;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增长15.2%,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78%和220%,较“十二五”规划预计的1578.9万人次和127.1亿元,分别超出14%和8.6%,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突破15%。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将达到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亿元,超额完成“十二五”预定目标。
(一)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确立了“文化旅游强市”发展战略。2013年12月,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设立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强力推进皖南示范区建设,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旅游业改革发展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制定了皖南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两年起好步、四年见成效、七年展新貌”的总体要求,明确八个方面、73项具体任务,突出文房四宝、生态休闲主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着力打响“山水诗乡、多彩”城市品牌,建设长三角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和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打造特色精品。坚持以地域文化为灵魂,彰显独特魅力。一是打造文房四宝品牌。规划建设城市南部的文教创意产业园,起步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文房四宝产业园项目已投入运营。实施“文房四宝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拍摄文房四宝题材电视剧及大型皖南花鼓戏《天下第一墨》,开设文房四宝电视频道,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二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施古建筑、古村落保护行动,XX县黄田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三个文物维修保护样板工程之一,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亿元,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XX县被列为国家级徽文化保护实验区。目前,我市拥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7处、省级57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45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处、省级10处,中国传统村落11处。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编制了美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规划,出台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2个、省级5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78家,其中五星级36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点966个,从业人员达6.8万人。“山水诗乡•多彩”休闲养生度假游被评为“全国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我市被评为“长三角优秀自驾游目的地”、全省十大自驾游目的地。
(三)强化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为龙头,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实施“八大工程”。印发了《市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实施“诗山宛水品质提升、大桃花潭景区开发、青龙湾生态旅游、扬子鳄旅游开发、文房四宝城市品牌提升、历史名人诗画开发、古建筑古遗址保护利用、美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开发”等八大工程。每项工程做到“三个一”,即编制一个规划、安排一位市领导牵头、成立一套班子。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全市确定了128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40亿元。每年安排30个左右市级重点调度项目,强化工作调度,加快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全省旅游项目库我市在建项目共105个、总投资459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个。三是强化景区建设。以景区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景区建设水平,龙川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55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18家。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新增a级景区22家,其中4a级以上8家,增幅达67%。四是突出市本级。着力推进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宛陵湖、宛溪河、府衙历史文化街区、韩愈文化园、梅氏文化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将市本级打造成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龙头”。“十三五”期间,市本级谋划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5个、总投资额约231亿元,其中敬亭山旅游度假区20个、总投资额近100亿元。
(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招大引强、扶大扶强”,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力度,吸引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整合,通过资产重组、品牌输出、连锁经营、直接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提高购物、娱乐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比重,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推进景区门票经营权质押、林权质押、土地租赁权质押,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出台扶持奖励政策。对新创成5a级、4a级景区,市财政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对新创成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市财政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新创成5星级、4星级旅游宾馆饭店,受益财政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对新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市财政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新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市级优秀文化企业,市财政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五)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以文融旅、以旅载文,突出文化场景化、体验化、教育化,深度挖掘文房四宝、古建筑群、徽文化、诗歌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加快实施文房四宝产业园、中国宣纸文化园、徽博园等项目。推进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工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旅游”为特征的乡村旅游发展走在全省前列,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与魅力乡村发展论坛暨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2012年,全省推进乡村旅游暨休闲农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以“工业旅游”为特征的宣酒文化产业园、徽菜产业园、古南丰黄酒产业园,以“体育旅游”为特征的白马山庄、金梅岭军事旅游度假中心、徽杭古道、水墨汀溪等景区景点成功创成4a、3a景区。此外,积极推进养生旅游、养老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
(六)完善配套设施。坚持以“项目提质提效年”“城市建设年”“交通建设会战年”“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等活动为抓手,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安全快捷的铁路、公路、客运网络体系。合福高铁正式通车,我市成为合福高铁全线唯一拥有3个站点的城市,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湖至段、至绩溪段、杭黄铁路段、商合杭铁路客运专线段已开工或于年内开工建设,我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县县通高铁”。先后建成绩黄高速、芜雁高速、宣宁高速、宁绩高速,宣南铜高速、宁千高速计划年内通车,宣狸高速、溧广高速开工建设。加快3a级以上景区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道路提升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先后开展两轮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打造“快旅慢游”的新格局。推进旅游停车场、自驾游服务营地、旅游服务中心及旅游公厕建设。
(七)强化宣传营销。围绕“山水诗乡、多彩”主题,实施媒体宣传、市场推介、以旅拉旅、网络营销和节庆活动“五位一体”的立体化营销战略,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连续多年在央视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加快构建高铁旅游产品体系。策划《当代名家品》项目,并将在央视《百家讲坛》集中播出。编写《跟着课本游》等特色材料。拓宽旅游营销渠道,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构建市县两级、全域一体的旅游营销网络,形成旅游部门、行业协会、高端媒体、重点企业全面联动的营销机制。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旅游网成功上线运行,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网站”,通过app、微信、微博等新载体,提高旅游宣传营销的精准度。探索事件营销、口碑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新方式。
(八)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活力。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定期调度机制,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对县市区及市直部门的目标考核。在今年实施的机构改革中,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员会,县市区设立文化旅游委员会。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支持旅游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引导文化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培育年营业额亿元、十亿元的旅游集团。XX县成立国有独资的安徽印象皖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整合景区(景点)等旅游资产2.43亿元。XX县组建旅游发展公司,将政府引导资金“装入”公司资产,使旅游建设投入“资产化”,公司资产逐步壮大至亿元以上。
二、“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不够。我市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型”景区,景点“小而多、小而散”。与黄山、池州等周边地区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竞争优势不够明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大多数景区仍停留在观光旅游层面,缺少对资源的深度挖掘,缺少吸引游客深度参与、互动、体验的旅游产品。
(二)中心城市旅游功能不强。我市于2000年撤地建市,市本级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功能不强,部门、景点、行业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缺少牵动性、带动性和辐射能力强的旅游大项目。“山水诗乡、多彩”城市品牌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XX县、旌德两县没有高速公路。部分通往重点景区的道路“通而不畅”,亟需加快推进建设、提高公路等级,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旅游交通标识牌、智慧旅游建设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需求。
三、“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将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山水诗乡、多彩”,着力推进全市旅游产业“5316工程”,即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坚持全域旅游、““精品旅游”、旅游+”三大发展战略,到2020年,实现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旅游经济总量跻身全省前六位。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推进我市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
四、“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业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
(一)坚持“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全域旅游建设,坚持“突出市本级、统筹县市区”,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6个1”,即“一个品牌、一个规划、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个队伍、一抓到底”。“一个品牌”就是以“山水诗乡、多彩”为主题,设立市文化旅游品牌营销中心,统一对外城市品牌推广和旅游宣传,通过全方位、常态化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规划”就是以皖南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编制《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做到全市一盘棋,统筹实施全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一个标准”就是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制定和完善全市旅游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和旅游服务标准,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建立a级景区、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退出机制,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一个平台”就是组建市级旅游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缓解旅游招商难、融资难等问题;“一个队伍”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化旅游人才“51111”培训行动计划,建成省级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及全市导游员培养基地,组建文化旅游智库,建立领导、部门联系智库专家制度,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管理和交流,建立市、县两级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库。“一抓到底”就是锁定目标,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和一贯性,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乡村旅游区域交通提升工程,实施3a级以上景区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道路提升改造,力争全面达到三级以上道路标准,进一步加强高速、国省干道、景区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推进旅游停车场、自驾游服务营地、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及旅游公厕新建和改造,力争三年内新建、改建旅游公厕突破100座,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市本级“两轴三片区”建设,启动府衙街区及澄江路历史文化商业街改造,实施宛溪河—水阳江滨水景观带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山水格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市本级旅游集散和辐射能力。
(二)坚持“精品旅游”战略,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推进皖南示范区“五个一工程”建设,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一是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推进现有景区的改造提升,突出抓好龙川景区二期开发,推动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太极洞景区、大桃花潭景区申创国家5a级景区,打造扬子鳄国家公园。二是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抓好文房四宝系列产品研发和推广。加大对徽菜、徽雕等徽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推出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徽文化特色食品和纪念品。推进山核桃、蜜枣、灵芝、板栗、毛竹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是打造一批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周边旅游地区的合作与对接,市本级积极对接芜湖、马鞍山,融入长江沿线黄金旅游带;郎溪加强与高淳“国际慢城”融合,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广德、宁国对接“长三角”,发挥生态优势,打造“长三角”后花园;XX县、绩溪、旌德融入“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找准定位,错位发展。四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体育、养老养生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开发乡村体验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古道徒步游,探索科技观光体验旅游,开发以养老养生为主题的银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五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实施兼并收购、合资合作、战略重组,引导文化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恩龙、航佳、劳模等本土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用足用活上级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引导在a股上市。“十三五”期间,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1家年营业额亿元以上的旅游集团,全市培育年营业额过十亿的旅游企业1家以上,进一步加强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争取到2020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不少于30个,其中市本级引进5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不少于3个。
(三)坚持“旅游+”战略,大力推进全行业“调转促”。充分发挥“旅游+”的产业带动优势,推动旅游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力促进旅游业态创新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全市“调转促”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一是推进旅游+美好乡村。按照“一心两翼六带十五区”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城南近郊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连点成线”,打造“溪口—华阳—方塘—汀溪”乡村旅游带,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二是推进旅游+休闲度假。抓好敬亭山旅游度假区、金梅岭军事旅游度假中心、南漪湖休闲运动度假新区及宣州昆山湖、郎溪伍员山、广德卢湖竹海、宁国青龙湾、绩溪碧水湾、旌德登云谷等度假区项目,推动全市旅游从大众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三是推进旅游+文化。充分挖掘诗词文化、文房四宝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及研学旅游资源,抓好中华诗词文化博览园、中国鳄鱼湖、中华茶博园、宣纸文化园、大云岭红色旅游聚集区、徽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创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使研学旅游成为新亮点。四是推进旅游+养老养生。加快推进养老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发展,抓好中医古法养生度假村、恩龙养心生态城、月亮湾国家养老示范工程、徽水岸养生休闲生态园、灵芝养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健康旅游目的地。五是推进旅游+购物。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研发,鼓励新型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育龙头旅游商品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推动旅游商品“五进”,支持旅游商品在线销售。加快安徽地产品直销中心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皖南种类最全、价格最优、质量最可靠的安徽名优产品一站式购物平台。六是推进旅游+互联网。构建“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五大平台、八大系统”。一个中心即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三大体系即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管理体系;五大平台即微信公众帐号平台、智慧旅游查询平台、旅游政务网及旅游资讯网平台、智能终端app应用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八大系统即旅游产品及服务认证系统、安全和服务品质保障系统、营销分析推广系统、行业监管系统、数据监测分析系统、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旅游一卡通系统、新媒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