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共5篇]

时间:2019-05-15 11:2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

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

1.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2介之推不言禄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3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召见齐人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宣王怒容满面,说:“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并不尊贵。”宣王说:“可有什么道理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随便加以侮辱呢?我实在是自讨没趣啊。至今我才了解到君子的话,现在我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就收下我这个学生吧。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穿着的服装也华贵。

颜斶辞谢而去,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于是,他再一次的拜谢而后离去。

颜斶可以说是知足的了,他舍弃功、名、利、禄,辞王而归,回到本乡,恢复他本来是老百姓的面目,这样终身不受侮辱。4报燕惠王书

是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乐毅曾率燕军和赵、韩、魏、楚联军大破当时最强大的齐国,并在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战功彪炳,齐国仅余莒城和即墨2城苟延残喘。乐毅围2城两年有余,欲以攻心之术彻底降服齐国,被齐国派人离间说其有自立之心。当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和乐毅本有嫌隙,就派人持书招回乐毅而委骑劫为将。乐毅因此而奔赵。后来,齐国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失地尽复,燕国势弱不得不割地求和。这时燕惠王想起乐毅的功劳,去信请乐毅回燕国,而乐毅就此写下《报燕惠王书》。

“我不(够)聪明,不能听从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君王您)左右(官员)的心,害怕犯下受斧质刑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来负起不屑的罪名,因此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辩解。现在国君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行,我怕您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在下的道理,又不表达清楚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胆用书信回答(您)。“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据品行而结交的人,是能树立名望的人士。我凭自己的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措(行为),有高于世事的心志,所以(在下)借着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而使自己在燕国得到(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在下),在宾客中提拔我,而(让我)立身于(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兄商量,就让我成为亚卿。我自己觉得听从(先王的)命令接受(先王的)教诲,可以侥幸不犯错,所以就接受了(先王的)命令没有推辞. 5《赵威后问齐使》

出自《战国策·齐策》,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没有忧患吧?百姓还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还没有忧患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里有丢开树根不问而去问树梢的呢?”

他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6晏子治理东阿

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

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7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而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说:“唉!晏子的家真的像这样穷!我却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齐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齐景公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服可以穿,有饭可以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把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 “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敢接受。”

8樊姬谏楚庄王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9韩信拜将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很有军事才能)。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没有追;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礼仪俱全,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很多将军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惊讶无比。

10李牧守边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

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如果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11晏子赎越石父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2如姬窃符

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说服魏王,决计(自己)不单独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前往抗击秦军,与赵国共存亡。(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13.郅都行事

郅都是杨县人,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孝文帝。景帝时代,郅都当了中郎将,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在朝廷上当面使人折服。他曾经跟随天子到上林苑,贾姬到厕所去,野猪突然闯进厕所。皇上用眼示意郅都,郅都不肯行动。皇上想亲自拿着武器去救贾姬,郅都跪在皇上面前说:“失掉一个姬妾,还会有个姬妾进宫,天下难道会缺少贾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看轻自已,而祖庙和太后怎么办呢?”皇上回转身来,野猪也离开了。太后听说了这件事,赏赐郅都黄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

济南姓的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强横奸滑,济南太守不能治服他们,于是汉景帝就任命郅都当济南太守。郅都来到济南郡所,就把氏家族首恶分子的全家都杀了,其余姓坏人都吓得大腿发抖。过了一年多,济南郡路不拾遗。周围十多个郡的郡守畏惧郅都就象畏惧上级官府一样。

郅都为人勇敢,有气力,公正廉洁,不翻开私人求情的信,送礼,他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不听。他常常自己说:“已经背离父母而来当官,我就应当在官位上奉公尽职,保持节操而死,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儿女。”

郅都调升中尉之官,丞相周亚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见到他只是作揖,并不跪拜。这时,百姓质朴,怕犯罪,都守法自重,郅都却自首先施行严酷的刑法,以致执法不畏避权贵和皇亲,连列侯和皇族之人见到他,都要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临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临江王想得到书写工具,给皇上写信,表示谢罪,郅都却告诉官吏不给他书写工具。魏其侯派人暗中给临江王送去书写工具。临江王给皇上写了谢罪的信,于是就自杀了。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发怒了,用严法中伤郅都,郅都被免官归家。汉景帝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任命郅都为雁门太守,并让他乘便取道上路,直接去雁门上任,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处理政事。匈奴人一向听说郅都有操节,现在由他守卫边境,所以匈奴人便领兵离开汉朝边境,直到郅都死去时,一直没敢靠近雁门。匈奴甚至做了像郅都模样的木偶人,让骑兵们奔跑射击,没有人能射中,害怕郅都到了如此的程度。匈奴人以郅都为祸患。窦太后最后竟以汉朝法律中伤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释放他。窦太后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于是就把郅都杀了。14.梁亭夜灌瓜

梁国有个大夫叫宋就,曾经担任过边区县令,和楚国接壤。梁国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都结了很多。梁国边亭的勤劳为瓜灌溉的次数多,瓜长得好;而楚国边亭的人懒惰为瓜灌溉的次数少,瓜长得差。楚国的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从而对楚国的瓜长得差很生气。楚国边亭的人嫉妒梁国边亭的人比自己高明,于是夜里偷偷地去破坏梁亭的瓜,这样梁亭的瓜有的都死了。梁亭的人觉察到这件事,就向县尉请示,也想偷偷地去破坏楚亭的瓜以达到报复的目的。县尉向宋就请示,宋就说:“这怎么行呢?是结怨的根源啊!别人做坏事你也跟着做,为什么心胸狭隘得这么厉害呢?如果我教你们,一定要经常晚上派人去,偷偷地灌溉楚亭的瓜,不要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于是夜里偷偷地去灌溉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去摘瓜,又都以为已经灌溉了,瓜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对这感到奇怪,就仔细观察,原来灌溉瓜的是梁亭的人。

楚国的县令听说以后,非常高兴,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说以后,觉得惭愧,不好意思。告诉使者说:“去追究那个破坏梁国瓜的人,恐怕还有其它的过错吧?这是梁国暗中礼让啊。”于是用优厚的礼物道歉,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道这件事,梁王认为楚王讲信用,所以梁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从宋就开始。有这样的话:“转败为胜,因祸得福。”老子也说:“以怨报德。”说的就是这件事啊!别人做坏事,你为什么要仿效呢?

15.梁尝有疑狱

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16.子文不徇私情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斗伯比的儿子.他长大后先是接替父亲当了楚国的大夫,后来又被楚王任命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亏人之上.有一天,子文的一个亲戚自恃有子文这样的后台,便在外面胡作非为,被司法官抓了起来.可是,司法官知道他是当朝令尹的亲戚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给其赔礼道歉,并把他放了,之后,司法官又急忙赶到子文那里汇报,想借机讨好子文.没想到子文听了他的汇报,并不高兴,而是十分严肃地责问: “犯人是你放的吗?”

“是呀”

“那就赶紧把他抓回来!”

司法官一听忙说: “他是令尹大人的亲威,我哪敢抓呀?”

子文生气地说: “为什么令尹的亲戚犯了法就不能抓?我们设立私法官,就是要维护国家法令的,你怎么能因为犯人是我的亲戚,就擅自把他放了?”

看到司法官为难的样子,子文接着说;”我身为令尹,应带头守法.平时,有罪犯对我依法严惩很有意见,但我并没有因此赦免他们.现在,我的亲戚犯了法,我怎能包庇他呢?你身为司法官却把你放了这不是要在满朝大臣和全国百姓面前昭示我是个私心极重的人吗?私心极重的人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子文的一席话虽令人敬佩,但见惯了官场上以权谋私和“一人得道,鸡犬不宁”的司法官还是有点想不通,他申辩道: “令尹大人,你以身作则的精神固然好,但许多大臣背地里谁没有为犯罪的亲朋好友求过情?”

子文说” “我不管别人怎么样,你身为司法官,就该依法办事.以后无论是谁犯了法,都不许随便释放!”司法官听到以后二字连忙说下不为例,这次就算了吧!”

“不行!”子文斩钉截铁地说: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自己去把他捉拿归案吧!结果,子文的那个亲威还是被依法惩处了.17汉朝时候,东海有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孩子,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妇待我非常好,她自己过得非常清苦,我觉得她无子守寡非常可怜。我老了,不可以长期连累她耗费她的年华,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状告她于官府:“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的供辞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狱吏严问拷打,孝妇自我诬陷而伏法。所有案卷呈报上去后,于公认为这个孝妇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名闻远近,一定不会杀了她。太守并不听从,于公争辩,但没有能够有什么结果,于是怀抱着他狱词,在府上痛哭,因此托疾辞去。太守最终断定斩杀孝妇。结果郡中枯旱三年。新太守到任后,占卜其中的缘故,于公说:“孝妇不应当死,但前任太守一臆孤行强行断案,应该是大旱的根源吧?”于是太守杀牛亲自祭祀孝妇坟墓,并借此表彰她的墓,天立刻下大雨,这一年收成很好。郡中因此更加敬重于公。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求人代笔呢?”。

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非常赞赏。

曹植天性随和平易,不抖威风摆架子,他使用的车马、自身的装饰打扮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语言又不谨慎检点,饮酒也没有节制。而以后成为文帝的哥哥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他,曹丕懂得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意,善于装模作样曲意逢迎,赢得人们的良好印象。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

有一次,曹植曾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

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并且更因为他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唤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

19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蜀汉蒋琬担任大司马,东曹掾犍为人杨戏,平素性情简慢,蒋琬与他谈话,时时不作回答。有人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谈话他竟不回答,太怠慢您了。”蒋琬说:“人的心意不同,就像各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当面顺从,背后毁议,是古人所告诫的。杨戏想要赞同我对,但不是他的本意;想要反对我的话,就显出我的不对,所以沉默不语,这是杨戏的爽直。”还有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说:“办事糊涂,实在不如前任。”有人报告了蒋琬,主事人请求查办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没有什么要追查的。”主事人请他说说糊涂表现在什么地方,蒋琬说:“既然不如前任,事情就没有处理好,事情没有处理好,就是糊涂了。”后来,杨敏因犯事入狱,众人都担心他被处死,蒋琬对他不抱成见,杨敏得以免治重罪。

20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安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衷,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很有名,与光武帝同在太学学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到,安排在京师护卫军营住下,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叫带回信给侯霸。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这些东西你可全掌握了。”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严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说:“严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有次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就在富春山过着耕种生活,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征召他,没有去。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22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23许允任吏部郎,所任用的地方官吏比如郡守,都是他的同乡,于是魏明帝派人把他抓起来。

武士带走许允的时候,许允妇光着脚追出来,告诉许允:贤明的君王可以用道理去说服,不能求情。

等到明帝审问许允用人之事,许允答到: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是臣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领罪。

考察的结果,许允任用的同乡都称职,于是明帝放了他。许允的衣服破烂不堪,帝下诏赐予他新的衣服

先前许允被抓后,家人号泣,许允妇说:不要紧,他很快就会回来。

然后煮了小米粥等许允回来 没过多久,许允就回来了!后来许允被晋景王(司马师)所杀。门生得到消息,慌忙跑来告诉许允妇。当时她正在织布,面色不改地说: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了。

门生想把许允的两个儿子藏起来,许允妇说:不关儿子们的事。于是就带儿子们去墓所旁居住。司马师派钟会前去打探,并告诉钟会:如果许允儿子们的才干赶得上他们父亲,就抓起来。许允的儿子问母亲怎么办,许允妇说:你们虽然不错,但是才具不足。可以敞开胸怀跟他谈;不要太悲哀,钟会停止哭泣,你们也停止哭泣;不要问太多朝中的事。

儿子们以母亲的教诲接待钟会,钟会如实禀告给司马师,许允的两个儿子终于在乱世中得以活命

24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有一次被太宗召见。长孙无忌没有解下佩刀就进了东上阁门。等他出了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这个情况。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罪,以监门校尉没有发觉,当判死罪,长孙无忌误带刀入阁门,判处徒刑二年,并罚铜二十斤。太宗同意这样处置。大理少卿戴胄反驳道:“监门校尉没有觉察,长孙无忌带刀入内,同样是疏忽造成的失误。可是臣子对于皇上,是不能强调什么失误的。依照法律所说:‘供皇上用的汤药、饮食、舟船,发生错误不依照章程行事的,都处以死刑。’陛下如果念其功高,那就不是司法部门所能裁决的了;如果依据法律,罚铜不合理。”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而是天下人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搅乱法律呢?”于是太宗下令重新论二人之罪。封德彝坚持当初的处置意见,太宗打算同意他的意见,戴胄又上奏驳道:“监门校尉是因为无忌才获罪的,从法律上将应当从轻,如果讲到两个人的过失,那么情节轻重是一样的。可是现在这两个人一生一死,相差那么悬殊,因此我才坚决请求陛下重新考虑。”太宗于是赦免了 校尉的死罪。

25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26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嶒崚重叠相负而下的,好象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羆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简直可以把它装在笼子里提走。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加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大概是它真的走运吧!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好运道。

27唐玄宗在勤政楼下摆宴,街巷里的人都跑空了,宴会结束,皇帝还在帘后观看街景(但外人并不知道)。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了,就拖着鞭子,放松缰绳,在楼下纵横驰骋。卢绚一向身负风雅之名现在更是风流标致,清雅精干,皇帝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目送他离开,皇帝询问左右侍从:“他是谁?”近臣把卢绚的名字据实以告,皇帝十分称赞卢绚风流蕴藉。当时李林甫刚刚掌权,十分忌能,皇帝身边所宠幸的人,李林甫没有不用重金贿赂的。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第二天,李林甫召见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德高望重,清名远播,现在南方需要一个有才干的官员,现在皇帝的心思都在交州与广州一带,令尊能为皇帝分忧(到那里去)么?如果害怕南方偏远,就让他告老还乡吧,不然的话,就让他出任皇太子的辅佐官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的职务到东都洛阳去吧。”卢绚的儿子回到家把李林甫的原意一五一十地对他父亲说了,卢绚就请求聘任太子詹事一职。李林甫害怕犯众怒,就把卢绚派出去当了华州刺史,不到一个月,又诬陷说他有病,不能处理地方的事务,给卢绚一个太子詹事员外的官职随便安置了他。

28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可怪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强改变。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29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的)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气倍增。城中箭都用完了,他令将士们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

黑衣,将士们都十分不解。一天晚上,他令大家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张巡对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

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14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30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31你给我看的公事文件和诗赋杂文,都看熟了。他们大都像行云流水,本来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常常起于所当起的地方,常常停于所不可不停的地方,文理自然,姿态富于变化。孔子说:“语言如果没有文采,流播不会很远。”又说:“文辞能够达意就可以了。”既然说能达意就够了,就怀疑好像不用讲究文采,这是很不对的。探求事物的奥妙,就象系风捕影,能够在心里清楚地了解所写事物的人,大概千万人中遇不到一个,何况能够口说和手写都表达得清楚明白的人呢?这就是所说的辞达。辞到了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不可多用了。

扬雄好用艰深的辞句,来装饰肤浅简单的道理,如果(把这样的道理)直接说出来,那么就人人都知道他的肤浅了。这正是他所说的“雕虫篆刻”。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可是(扬雄)只悔恨曾经作赋,为什么呢?!他一生雕琢字句只变更了写赋的音节,便称之为“经”,可以吗?屈原作《离骚》,是《风》、《雅》的再次衍变,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能够因为它像赋而说是雕虫吗?假使能让贾谊见孔子,(孔子会评论贾谊的道德学问)“升堂” 有余(可以“入室”)了。而扬雄因为贾谊写过赋就轻视他,竟将之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扬雄这类见识浅陋的事例很多。这只能与那些有识的人讲,很难和一般人说明的。这是谈论文章偶尔谈及罢了。

欧阳文忠公说:文章就象精金美玉,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价格,不是什么人用嘴巴能够定贵贱的。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怎么能有益于你呢,惭愧惶恐得很。

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贬职到筠州,然后从筠州调到雷州,再调到循州。我兄长子瞻(苏轼)也从惠州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不再联络了。唯独巢谷在眉山公开地说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送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不用十天一定能相见,即使死也没有遗憾了。”我惊喜地说:“这不是现代人,而是古代君子啊!”相见之后,(我们)手拉手,面对面流泪,然后诉说往日的经历,超过一个月也不厌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弱多病,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元修了。

他还打算到海南看子瞻,我同情他年老而且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儋州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办到的事。”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阻止我。”我挽留他,他不答应,我看他的银袋里,没有几千钱了。我虽然也正窘迫,还是勉强资助送他走了。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差役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之后,失声痛哭,遗憾他没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听我的话去实行他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奇。我住在南方,和蛮夷住在这里,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他日用来交给巢蒙。

33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34韩信攻击赵国,先派万人阵摆背水,然后插上大将军旗,敲击战鼓,朝井陉口出发;与赵兵交战,诈败,丢下战鼓、军旗,逃向河边。

军队背水扎营,已是危道;然后又丢弃战鼓、军旗而逃,这就是必败的形势了。但韩信的部队本身就是弱旅新兵,而陈余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如果不用必败的形势激励部下,是不可能打胜的。这也是因为韩信知道自己的能力强过陈余,所以敢用此计;如果陈余比韩信狡猾一点,韩信怎么可能会不失败?这就是所谓的“知彼知己,量敌为什”;后来的人不明白敌人的情况,盲目因袭韩信的事迹,失败就是无法避免的了。

汉五年,楚、汉在垓下决战,韩信独自带领三十万军队居中,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刘邦在其后,绛侯周勃、柴武又在高帝后。韩信首先和楚军交战,不利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两翼杀出,楚兵不利,韩信的中军再杀回来,于是把楚军打的大败。

这也是模仿了攻打赵国的策略。那时韩信威震天下;项羽所怕的只有韩信一人。看到韩信三十万军队失利退却,以为是真的退却,因此不再怀疑其中有计。所以韩信和他的二将能够觅得良机战胜楚军,这就是类似于“建成堕马”那样的情况了。

韩信的军队虽然退却,但是有二将支持着左右,又有刘邦殿后,周勃、柴武又在其后,这和背水之战那样危险的场合是不同的,这样的布阵就是为了等待击败项羽的。如果还使用破赵时候的策略,那么韩信的部队会被全歼了。这都是韩信的奇策。看古人的事情,应该仔细领会他的本意,而不是只看事情的表面。班固修《汉书》,反而对此不加记载,就是因为没有体会到能够击败项羽的,正是因为先前那次退却一战。

35范正辞,太平兴国(查下来好象是宋朝的一个年号,例如:太平兴国二年)中期的人,因为饶州有很多没有处理的诉讼,他被派往那里做知州(知州:官职)。他到达后连夜全部判定、解决案件,当地的官吏因

淹狱(长期搁置的案件而使囚犯长期困于狱中)被停职的有63个人。范正辞命令料州的官兵把这些人送到京城去(看意思好像是充军),有一个叫王兴的人,因为留恋故乡,害怕去京城,范正辞就故意弄伤他的脚,用严正的命令杀了他(也就是杀一儆百啦)。王兴的妻子上诉,宋太宗召见范正辞,让他在大堂上解释这件事,范正辞义正严词的说:“东南的几个郡富饶殷实、繁荣昌盛,人心比较容易浮动,王兴竟敢闹事,煽动民心。如果这样的情况失去控制,那么我将没有处理犯罪的空间了。”皇帝赞赏他的果敢决断,特意给他调职,让他去江南做转运副使(转运副使:官职)。饶州有个州民叫甘绍的,被盗贼群抓去,州里抓住他们14个人,屈打成招被判死刑要被杀死了。范正辞按部就班,循循善诱的询问他们,14个人都哭了。范正辞查下来此案件并非真实情况,命令把他们几个迁移到其他地方问讯。后来有人举报告诉他盗贼的所在地,范正辞悄悄召集军队想乘其不备逮捕他们(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盗贼发觉了他的动向逃走了,范正辞立即一个人骑马追出城郊20里追到他们。盗贼操控弓剑、拿着槊(武器名)逼向范正辞,范正辞大叫一声,用鞭子抽打他,打中盗贼的2只眼睛,他仆倒在地,其余的盗贼渡江分散逃走了。被他用鞭子打伤的人还有气息,在他的身旁发现他遗弃的赃物,按照他的罪状让他伏法,被冤枉的14人都得到释放。这是我乡里的事,郡里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件事。

36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37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土,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以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去,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38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李靖与卫文升正在隋朝作官,留守长安。他们逮捕了唐高祖的亲族,加以杀害。后来唐高祖平定关中,诛杀卫文升等人,轮到李靖,李靖对唐高祖说:“您平定关中,只是为了报仇呢,还是为了夺取天下?如果为了夺取天下,不可杀我李靖。”唐高祖于是赦免了他。以后李靖担任了歧州刺史,又有人迎合旨意,控告李靖谋反。唐高祖派一个御史前去审查,吩咐说:“李靖谋反罪状属实,便可依法处置。”御史知道所告纯系诬罔,请求与告事者同行。行有数驿,御史假装丢失了告状,惊惧异常,鞭挞随行的典吏,请求告事者说:“李靖谋反,罪状分明。我亲奉圣旨,如今丢失告状,望救我一命。”告事者便另外又写了一份告状,交与御史。御史核查此状,与原告状不同。于是即日还京,奏闻朝廷。告事者被依法处决。

39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40.雷州盗记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做假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一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我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推荐)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整理

(31~60)

3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2.管鲍之交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3蜀贾卖药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其中)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要求多就多一点,不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买药),他店铺的门坎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了。那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商人,前往他那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优质品的商人,中午时的店铺就如同在晚上,早晨有吃晚餐不足。

郁离子见了叹道:“当今为官的,也如此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个县的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廉洁却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他离任的时候,没有钱租赁坐船,人们都笑话他认为他蠢。其中一个选择方便获取的利益就取,人们不责怪他的攫取反而称赞他贤能。其中一个没有利益不(榨)取的,获得的利益用来交给上级(官吏),他将下级官吏和士卒当成儿子一 样将富人象宾客一样地对待,便不到三年,升迁被任命为长官法纪的职务,即使是百姓也称赞他的善良。这不是怪事吗!”

34.陶公性检厉

陶公(侃)生性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坚硬的竹根当作篙的铁足。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35.山市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36.虎丘斗歌

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以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中间,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队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37.弥子瑕有宠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悄悄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另外有一天,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龙属于虫类,驯服了也可以玩弄或是作为坐骑。/可以驯养、游戏、骑它。但它咽喉下有一尺左右长的倒长的鳞片,人一旦触及,就必然被杀。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君主的倒鳞,就差不多算得上善于游说的了。

38.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三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歩,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39.乐羊与秦西巴

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让秦西巴拿着回家,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给母貘。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我的儿子啊?”

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

4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向东而作。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应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那种人。”

41.刘安世为谏官

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即使获罪遭受流放,不论流放地点有多远,我都会跟你走。”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做谏官许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他在朝廷上当面指陈政令得失,有时皇帝十分恼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旁边的侍臣们远远地看着,退缩一边吓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敬服他的。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

42.琉璃瓶

宋徽宗曾经把十个紫琉璃胆瓶交给小太监。让小太监命令工匠在瓶里面镀一层金。小太监拿着琉璃瓶向工匠们展示。工匠都没有办法做到。他们说:“把金子镀在里边,应该用烙铁熨烙使金子平整才行。但是琉璃瓶的瓶颈太窄烙铁无法到达应到的位置。而且琉璃瓶又脆又薄耐不住手捏。一定要镀金的话,瓶子肯定要破碎。我们宁愿获罪。也不敢接这个活。”小太监知道这是不能勉强。随手放进了箱子里。后来小太监在城里民居间行走。看见锡工给陶器镀锡的工艺很精巧。就试着拿了一个琉璃瓶给他,说:替我在内壁镀金。锡工却没说从前金匠的话。只是告诉小太监第二天来取。第二天小太监到了,琉璃瓶已经镀好了。小太监说:“我看你的技术,确实比宫里的工匠高明。你在这里屈居,不得被贫穷拖累吗。并把此事的原本都告诉了他。”锡匠回答说:“这事容易。”小太监于是和锡匠入宫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皇上也打算亲自观看。为此亲自到了后花园。并把金匠全部召集到庭院里。一一询问。工匠回答的都和昨天一样。锡匠独自上前,取一块金子锻打。金子被锻打成纸一样薄。锡匠拿起来裹在瓶外边。众人嗤笑着说:“这样做谁不行?就这道你是个低级的工匠,怎么能够做到在里边镀金?”锡匠笑笑并不回答。不一会剥下裹在瓶上的金箔。固定在银筷子上插进瓶里。并用水银慢慢滴进瓶里。盖上瓶口。来回摇动让水银布满瓶内。很久金箔全部附在了内壁上。一点缝隙都没有。然后慢慢的用指甲修正均匀。众人这才惊愕的瞪大眼睛相互看。锡匠向皇上介绍说琉璃这种器具,怎么能够承受得住硬物的震荡呢。只有水银柔而且沉。满满的倒进去不会对瓶子造成损害。但是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就无所谓了。皇上大喜,厚厚的赏赐他打发他走了。

43.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孔子在周庙参观,(看到里面)有欹斜的器物。孔子向守庙的人问:“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原来是右座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右座的器物,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盛满水就会倾覆,有这样的事吗?”(守庙的人又)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一下(看是否有这样的事),(果真)盛满水就会倾覆,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然后说:“哎!怎么会有满了却不颠覆的器物呢?!”

44.赵人养猫

赵国有个人为老鼠而担忧,就向中山国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老鼠以及鸡。过了一个多月,他们家老鼠被捕尽鸡也捕尽了。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45.宓子贱治亶父

宓子贱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他人谗言,从而使自己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将要辞行的时候,向鲁君请求派两个亲信官员,同他一起到亶父去。

亶父的官员都来参见。宓子贱让那两个同来的官员书写。他们刚要书写,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肘。官员写得不好,宓子贱就为此大发雷霆。两位官员很为难,便告辞请求回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得很不好,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位官员回朝向鲁君报告说:“每法给宓子书写文书。”鲁君说:“为什么?”两位官员回答说:“宓子让我们书写,却有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肘,书写坏了却又对我们很生气。亶父的官员们都笑话宓子。这就是我们所以告辞离开的原因啊!”鲁君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宓子是用这个方法来对我的不肖进行劝谏啊!我扰乱宓子,使他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有过好几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派遣亲信,到亶父传令,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是属我所有的了,而是属你所有的了。凡是利于亶父的事情,你决定了就办吧!”

46.农夫与行者

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所常常多的来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来比我常常多的,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47.唐太宗论治天下

唐太宗在翠微殿,问侍臣:“自古以来的帝王,虽平定中原华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过古代帝王,而成绩比他们大,不知什么原故。请你们坦率说说。”群臣都说:“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样广大,其他万事万物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唐太宗说:“不能这么讲。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劳,不过做到五条罢了:一是自古帝王多忌妒胜过自己的人,我见别人优点,把它当作自己的优点对待,好像自己优点一样。二是每人的行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弃其短取其长。三是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怀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渊之中。而我见贤才,则尊敬他;见表现不好的人,则从爱护的角度教育他。使贤与不贤的人都各得其所。四是君主多半不喜别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开打击,没有那个朝代不这样。而我即位以来,直言者比比皆是,没有一人因此而免职。五是传统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爱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以上五条,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

48.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很少怨言。”又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为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心意,读到他们留下的逸诗而感到事实是令人奇怪的。他们的传记里写道: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 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 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 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 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 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 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为善之人。”那么,象伯夷、叔齐,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而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永远穷困潦倒,连糟糠都难 得饱足,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又怎么样呢?

49.邻人亡羊

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读书人则因为不能专心一志而葬送了一生。」

50.宰臣上炙

晋文公的时候,炊事官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在上面。文公叫炊事官来训斥道:“你想让寡人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绕着毛发?”管家不断磕头下拜请罪道:“我有三条致死的罪:拿磨刀石磨刀,磨得比干将(的剑)还锋利,切断肉而毛不断,这是我的第一条罪;拿木棍穿肉块却看不见毛发,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用炽烈的炉子,炭火都是通红的,肉烤熟了但是毛发却不会被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这堂屋下是不是暗藏着嫉恨我的人吧?”文公说:“对啊!”于是召集堂下的所有人责问,真的(找到了),于是训斥了他一顿。

51.鲁国少儒士

一天,庄子进见鲁哀公。哀公说:“鲁国的儒士很多,而崇尚您道家学说的人极少。”庄子反驳道:“不然,鲁国的儒士很少。”哀公听了,反诘说:“鲁国上下尽着儒士衣服,怎么能说儒士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头戴圆形帽的儒士,知晓天时;脚穿方形鞋的儒士,通达地理;身佩彩络美玉的儒士,理事决策,当机立断。真正有这种学问的人,不一定穿这种服装。穿这种服装的人,未必懂得这种学问。您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你可以通令全国:„不通儒学而穿儒服的人,处以死罪。‟试看结果如何?”于是,哀公照此发了一道命令。五天以后,全国居然没有敢穿儒服的人了。唯独一位丈夫,身着儒装,气宇轩昂,站立在宫廷门口。哀公马上召见,询问国家大事,果然满腹经纶,应对自如。庄子说:“鲁国作为儒家的故乡,只有一名儒士,能算多吗?”

52.超然台记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53.书洛阳名园记后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渑池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经常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的征兆啊。”

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后期遭受**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作品,我难道是白写的吗?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这样啊!

54.申屠敦之鼎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55.束氏狸狌

卫国有个姓束的,对任何东西都没有什么爱好,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先把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猫没吃的,饿了就大声嚎叫。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城南有个读书人,被老鼠害苦了,他家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常有老鼠掉进缸里,他就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来捕捉老鼠。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小耳朵,瞪着两只小眼睛,黑如亮漆,翘着两撇小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看见猫这么不中用,气坏了,使劲把猫推了下去。猫害怕极了,吓得直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从缸中逃了出来。

56.晋人有好利者

有个喜欢钱财的晋国人,到市场上去。遇到东西就去夺取它,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器皿我可以装东西。”夺取完后就离开。管理市场的官吏赶过来让他交钱,那晋人说:“我特别贪心的时候,两眼发晕冒火,天下(或四海之内)的东西,全都好像本来就归我所有,不知道是别人的东西。你如果把这些东西给我,我如果升官发了财会还给你的。”官吏发怒了,用鞭子抽打他,夺回他抢去的东西走了。旁边有人讥笑他,那晋人伸出手指着他骂道:“世人贪图利益比我更严重,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利益,我还是在白天拿东西,岂不是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

57.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路过的人,梁君叫路过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害怕(飞走)。梁君发怒,想射那路过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住手。”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却帮助别人,为什么?”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代,天干旱了三年,占卜的人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我之所以求雨,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亲自充当祭祀的牺牲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恩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原因而想射杀人,我说(帮助)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与他一起上车回去。进了庙门,梁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家禽野兽,我打猎得到对我有利的话回来了。”

58.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品行相当有古代贤人的风格。孙泰的妻子就是他的表妹。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为妻。”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其中的姐姐为妻。有人追问他为什么,孙泰说:“她一只眼睛瞎了,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国都的市场看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

59.任光禄竹溪记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60.书何易于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回去了。

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全归自己。正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第三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上编110~下编)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步步高(下編)

參考答案

【KJ】 淩風_傾城 整理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十四课]

79.镜喻

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 眼睛可以看见(其他)物体,却看不见自己的脸,于是借用镜子来看(自己的脸)。镜子可贵在不如眼睛,也不求于眼睛。而眼睛有求于镜子。这世上没有过因为镜子协助了眼睛而使眼睛失去了光明。镜子有什么对不住眼睛的地方呢?!

某人因为信任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难受,我自有眼睛,何必要用镜子呢?”时间长了,他看世间赞许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像自己漂亮。周边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却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80.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81.南岐之见

南岐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喝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患有颈瘤病的人。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这人的脖子真怪啊,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不和我们的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那些秦蜀的人又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82.曾子寝疾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83.管仲荐相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

84.子馀造舟

越王命令他的大夫子馀负责造船。当船造好的时候,有个商人来为自己谋求做掌工的差事,而子馀并没采用他。这个商人离开(越国),到了吴国,经过王孙率引荐觐见了吴王,并向吴王说越国的大夫不能利用人才。

一天,王孙率跟他一起在江边观赏,突然狂风大作,江中的船一片纷乱,(商人)向王孙率指着说:“这个马上要翻,那个不会翻”,他所指到的船没有不跟他的预言相应验的。王孙率很惊异于他的才能,便向吴王举荐了他,(吴王)任命他作舟正(官名)。

越国人听闻这件事,(纷纷)归责备大夫子馀。子馀说:“我并非不知道他的才能。我曾经跟他相处过,他很喜欢说大话,说越国没有才能比得上自己的人。我听说喜欢吹嘘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来招致别人的吹捧奉承,说没有比得上自己的人,必定很善于观察别人而不善于自我观察。现在吴国启用他,将来败坏他们大事的,一定是这个人呢!”越国没有人相信他说的。

不久,吴国讨伐楚国,吴王让那个商人操纵余皇大船,在五湖上行船过三江,迫近扶胥口,大船沉没了。越国人这才叹服子馀的明智,说道:“假如说这个人没有被任用就死掉了,那么大夫将落下遗漏贤才的坏名声,即使是上古刑理官皋陶来也不能申诉清白了。”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15.蔡邕听琴

1.(1)朝向,对着(2)刚才(3)刚才(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5)奔向,趋向(6)接近,临近(7)方向(8)如果。(说明:上述意义中,“朝北的窗”是本义。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引申出“朝向”、“对着”、“方向”、“趋向”、“临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2.(1)等到(2)偷偷地(3)急忙(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16.优孟马谏

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

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

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17.楚庄王绝缨

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2)引申义,拉扯。(3)本义,牵扯,拉。(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

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五次奋勇上前,最先击退敌人,又最终取得胜利。(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人死呢? 4.B 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18.弈 喻

1.数:(1)屡次;引申义;(2)几,若干;引申义;(3)计算;引申义。本义是数目。//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2)判定;引申义。本义是安定。//已:(1)止,停止;本义;(2)已,同“矣”;通假字。2.(1)及,赶上;(2)终,结束;(3)求学的人;(4)相处;(5)本来;(6)考虑;(7)隐瞒;(8)竟,简直。

3.(1)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一着之失”;(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4.(1)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只要意思对即可)

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之真,何况普通人。

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8.B[没有正反对比]

19.燕王学道

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谴责”太轻,与文意不合;作“杀戮”,孤立地看,似通,但“诛学者之晚”的“诛”绝非杀戮之意,句意是指那个被燕王派去学“不死之道”的人没有及时赶上学习,因此燕王要惩罚他。据此推断,三个“诛”都作“惩罚,责罚”解]

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

3.B[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4.(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20.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②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①③④⑤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àn。其中④⑤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④全句应是“君已见孔子(于君)”,⑤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的启迪是:为国家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21.鬼怕恶人

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后面跟宾语“之”,可推断“履”作动词);(5)竟然;

(6)责罚。2.A[都表转折,但,却。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脚);C介词,被/动词,作为;D介词,表

对象,对或给/介词,表处所,在)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2)侮辱没有 比这更大的了。(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1 4.鬼害怕不信鬼神

的人,不怕信鬼神的人。或答:讽刺在这个世上的恶人,如官吏,以及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

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谁对他们顺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倒

会稍有收敛。

22晏子忠上而惠下 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2)能够C用在动词前)(3)(4)使„„震动(都是使动用法)

(;)(6)震动(一般动词用法)2.(1)本来(2)恐怕,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3)受迷惑C句意含

被动:(4)仁爱 3.如果你去说明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别人吗?

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23.神宗驳诬

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 2.(1)苏轼

(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3)苏轼 3.(1)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 4.文字狱 C F 5.激烈直率的语言 抨击、痛斥[由文章来看,作者是否定和鄙夷“时相”的卑劣行为的。所以

“丑言”不是“坏话”,而是“激烈直率的语言”。“诋”不是“诋毁”,而是“抨击、痛斥”的意思)6.同情苏轼

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文字狱”的丑恶行径。24.田单将攻狄

1.(1)攻破,攻下;(2)外城;(3)收复;(4)告辞;(5)攻下;<6)通“唱”;(?)这样;(8)记住。

2,A[此项不是表原因的用法)3.田单 4.(1)将军您有誓死的决心,士卒也没有生还的念头。

(2)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5.破燕复齐的临战心态: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攻狄

不克的临战心态:有生之乐,无死之心。6·攻狄之前:拜见鲁仲连,征询看法,对他的话不以为然,不辞

而别;/攻狄不克之后:虚心求教,接受批评,心悦诚服。7.D(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

高昂的土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偏重将帅“丧失斗志”,B项忽略将土因素,C项说“只有土卒奋臂欲战”

文中缺乏依据。故选囚 25。澄子亡缁衣 1.(1)其:第三人称代词,她的,代妇人;(2)尊称,您,代称澄子;(3)指示代词,这个,代“缁衣”;

(4)己称代词,自己;(5)尊称,您,代妇人;(6)第一人称代词,我。2.(1)丢失。(2)同“途”,道路。

<3)作动词,穿。(4)放开。(5)给。(6)抵,偿。3.(1)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我身上穿的这件

黑衣确实是我自己缝制的啊。(2)用单层黑衣抵换双层夹衣,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吗? 4.寓言

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地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

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26,孟子见梁襄王

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2)疑问代词,同“何”;(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4)疑问代词,谁;(5)无主代词,没有谁;(6)指示代词,那;(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2.(1)“卒”通“猝”,突然;(2)“由”

通“犹”,如同。3.(1)告诉;(2)靠近;(3)跟从,归/顷;(4)如果;(5)统治人民的人;(6)如果,果真。

4.D[①代词,它,代天下;②和④都是代词,他,代国君;③助词,连接主谓之间)5.(1)“天下要怎样才

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后半句也可译成“天下统一了才能安定”)<2)如果有不喜欢

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27.楚人养狙

L(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2)有人,不定指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4)作第三人称

代词用,他;(5)有人,无主代词;<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2.(1)到,前往;<2)栽种;(3)同“欤”,语气词;(4)靠,倚靠;(5)一起;(6)终于;(7)觉醒;(8)开导。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

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

4.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28.杜蒉扬觯

1.<1)疑问代词,哪里;(2)指示代词,这杯酒;(3)第一人称代词,我;(4)第二人称代词,你;<5)疑

问代词,为什么;(6)活用于第一人称,我[这句的“饮”,仍是使动,即“罚我喝酒”的意思)2.(1)作陪;

(2)登;(3)走下殿阶;(4)比;(5)告诉;(6)同“忘”,忘记[疾:犹言忌讳之事);(7)参加C知防:主管防止 违礼的事。知:主管);<8)高举(觯:饮酒器皿)3.A[名词作动词,敲击。余项均为使动用法:使„„

进来;使„„饮酒)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

要丢弃这酒杯啊1 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厨师杜蒉

没有犯颜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在和

晋平公的三问三答中,只说侍臣和自己不对,使平公觉悟自责。29.卖柑者言

L(1)第一人称代词,我;(2)第二人称代词,你;(3)指示代词,这个(行业);(4)第三人称代词,代

柑子;(5)第二人称的敬词,您;(6)指示代词,那些;(7)疑问代词,谁,哪一个;(8)疑问代词,哪里;

(9)第二人称的敬词,您。2.(1)经历,经过;(2)同“价”,价钱;(3)感到奇怪,意动用法;(4)卖,出

售;(5)从事„„行业,名词作动词用;(6)同“饲”,养活;(7)戴着高耸的,形容词兼动词用;(8)坐享,白

白地。3.(1)是让人家把它盛在竹盘陶豆里,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呢,还是想要炫耀好看的外表欺骗

傻子、瞎子呢?[“将„„将„„”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是„„还是„„)(2)如今先生您不考察这些,倒来考察我的柑子![是之不察,即“不察是”。宾语“是”前置。“之”连接前置宾语)4.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5.D严卖柑者”为虚构的人物,后面的分析也不恰当)30.伍子胥与渔父

1.D[指代的是盎浆,不是渔父)2.(1)渡口;(2)等待;<3)猜疑;(4)老人;(5)封爵位[作动词);

(6)不要;(7)拒绝;(8)回头。3.B[互相;A项偏指“你”;C项偏指“他”;D项偏指“我”)4.C(表

条件.才。其余表承接,就、于是)5.(1)像这样多次,子胥才从芦苇中应声出来。(2)你马上离去,不

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句中要注意“为„„所”句式,表被动)(3)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

契,为何要询问姓名呢?(“为”是句末语气词,译为“呢”)6.重诺轻生(或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

对即可)

31.赵襄主学御

L“三易”和“三后”都是数词加动词,要译为动词加补语。三易,译为“换了三次”。“三后”译为“落

后了三次”;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1)驾车;<2)不久,一会儿;(3)过失,偏差;(4)形作动,注重;

(;)协调;(6)赶上。3.(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协 调,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都把心思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

么和马相协调呢? 4.<1)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

集中在王子期身上。(2)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才智得以

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32.管鲍之交

1.(1)“九”是用定数表示虚数,意为多次;“一”是数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完全。(2)和(3)中的两

个“三”也不是确数,而是虚数,意为多次,但在翻译时仍可用定数“三”。2.(1)有才干;(2)推荐,保

举;(3)窘迫,困窘;(4)匡正,纠正;(5)时机;(6)没有才干;(7)名词作动词用,享受俸禄;(8)形容词作

动词用,称赞;(9)没有羞耻之心。3.A[都是被动句。见逐于君,被国君免职逐退;焉,于之,“之”代

齐。B项“自与”是宾语前置;C项的“于齐”和D项的“于天下”都是介宾结构后置)4.(1)鲍叔始终好

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或译为“而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他很好”)<2)他知道我不以

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名为耻辱。(耻,意动用法,以„„为可耻。)5.(1)分财利上鲍叔

知管仲不贪;(2)谋事为官上鲍叔知管仲贤能;(3)气节上鲍叔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扬。(文中

谈及5点,应概括为三个方面)33.蜀贾卖药

L(1)“一”和“易”是动量关系,顺序和现代汉语“易一”正好相反,译为“换一次”。(2)“三县”和“尹

三”都是名量关系,“三县”和今天表达顺序相同,只是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个”,而“尹三”却相反,要按

“三尹”顺序翻译,要译成“三个县官”。2.(1)增添;(2)换;(3)边境;(4)责怪;<5)提升。3.B[和

题干都是使动用法。A和C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约束”和“掐”的意思;D项是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

词,“享尽”的意思)4.D[这一项“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5.B[“其去也”应理解为“他离任

的时候”)6.世人对“三县之尹”的态度是: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

一“百姓亦称其善”。7.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

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意思相近即可)34。陶公性检厉

1.(1)范围副词,全、都;(2)范围副词,全、都;(3)时间副词,正赶上;(4)情态副词,还;(5)范围副 词,全、都;<6)时间副词,曾经。2.(1)命令;(2)台阶;(3)收藏;(4)征调。3.(1)陶侃性情检束

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2)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4.陶公办事认真

严厉,又能做到物尽其用。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向陶公学习,勤于做事,厉行节约,物以致用。35.山 市

1.(1)无何:不一会儿;(2)未几:不一会儿;(3)既而:不久;(4)逾时:过些时候;(5)倏忽:转眼之

间。作用:有层次地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2.(1)经常;(2)才;(3)同“才”,仅仅;(4)于

是。3.(1)同“现”,出现;(2)指互相看着对方;(3)连绵不断;(4)隐隐约约,模模糊糊;(5)高;

(6)计算。4.(1)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5.于 他们 孤塔

孙公子与同人 6.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7.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8.回答

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36.虎丘斗歌

1.(1)只,只是;(2)尤其;(3)争着,争相;(4)全部;(5)只有;(6)将近。2.未几 已而 比至

3.(1)大约;(2)同“合”,全;(3)描绘形容;(4)陈列,这里是表现;(5)跟着;<6)唱。4.B[本义是陶

锅,文中喻粗俗乐器,今义喻小人)5.(1)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

(2)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3)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

6.D 7.“栉比如鳞”写游人之多,“檀板丘积”写欢歌之盛,“樽晕云泻”写举酒相劝,沉醉山水之兴。这

三处描写都是比喻和夸张的结合。而“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的比喻,既写人数众多,更写人们的衣饰

华美,这是静景;“雷辊电霍”则运用夸张手法,从声响和速度两个方面动态展现了人来车往的热闹。比

喻和夸张结合,将炫目的色彩,鼎沸的人声,欢腾的场面尽情渲染,给人深刻印象。

37.弥子瑕有宠

1.(1)于:介词,介进主动者,译为“被”;(2)以: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3)为: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为了”;<4)与: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和”;(5)于:介词,介进处所,译为“在”;(6)而:连词,表承 接关系,不译;(7)以:介词,介进对象,译为“把”;(8)以: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9)及:介词,介进时

间,译为“等到”;(10)于:介词,介进对象,不译;(11)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拿”。2.(1)作动

词,判罪;(2)从小道,名词作状语;(3)假托(君命);(4)认为他有德行,意动用法;(5)减退,淡薄;

(6)得,获;(7)游说,进谏。3.(1)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君命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剩

下的桃子。(2)因此,受到国君宠爱的,那么他的智谋合乎国君的心意就更加受到宠爱。4.C 38.纪昌学射

L A[(1)向;(2)(4)(6)都是“用”;(3)(5)“以”后省略“之”,把/用它)2.D((1)和(3)条件关

系;(2)因果关系;(5)修饰关系;(4)和(6)转折关系。)3.(1)眨眼;(2)尖端;(3)显著的东西;(4)通

“悬”,悬挂;(5)渐渐;(6)穿过。4.(1)就算是锥子尖抵到眼眶了,(他)也不会眨一眨(眼)。(2)飞卫

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学成了啊尸 5.为了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39.乐羊与秦西巴

1.(1)介词,表处所,在;(2)介词,表原因,因为;(3)连词,表递进关系,还有;(4)副词,怎么会;

(5)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6)介词,表原因,因为。2.C(表转折关系。余项表承接关系)

3.(1)送给;(2)(攻打)结束;<3)给;(4)赶走;(5)被;(6)(受到)信任。4.(1)自己儿子的肉尚且

都吃了,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2)先前要惩罚他,现在召他回来当您孩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呀?

5.“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6.孟孙从秦西巴不忍心伤害一只幼鹿,看到他定有辅导孩子的仁爱

之心。7.乐羊有功于魏却遭猜疑/秦西巴虽然得罪孟孙却反被重用/奸巧欺诈不如笨拙诚实,关键在于要有仁爱之心。40。商於子驾豕

1.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用、任用/介词,凭/动词,认为)2.(1)责备;(2)错;(3)近于;

(4)治理,统治;(5)回头;(6)大概。3.(1)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2)我

同情您才告诉您,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3)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

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4)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4.驾驭猪耕田

统治者不用贤人。5.宁毋先生是个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但不去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不去向统治者 直言.事后还用“激愤”来掩饰自己理屈词穷的窘况,显然是一个固守教条又十分虚伪的人。41.刘安世为谏官

1.C(连词,表目的。余项均为介词,用)2.(1)询问,请教;(2)被授予宫职;(3)贬谪;(4)作借

口;(j)到„„去;(6)则:效法;像:以„„为榜样。3.B[这里是褒义词,是有胆有识,直言敢谏的意

思; 小BC第③句不是假设关系的句子。第④句的“正”是“即使”,也表假设关系)5.(1)向司马光请

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2)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

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6.(1)表示对儿子做谏官的坚决支持。(2)表现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

神感召下,捐身报国,做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42.琉璃瓶

1.(1)介词,把;(2)介词,拿;(3)介词,替;(4)连词,于是就;(5)介词,和;(6)介词,因为;(7)介

词,用;(8)介词,用。2.(1)用模子浇注器物;(2)给„„看;(3)办理;(4)勉强;(5)之上;(6)皇帝

到某处;(7)贴,固定;(8)渐渐地,慢慢地。3.D[①名词,实情;②动词,填实,译为“滴人”;③独自;

④只有)4.(1)你只能委屈地住在这种地方,莫非是因为受到贫穷的连累吧?(2)过了好久,金箔全

部附在了内壁上,一点缝隙都没有。(3)虽然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也就无所谓了。

5.(1)瓶口太窄小,无法使用托里的工具;(2)胆瓶又脆又薄,十分易碎。6.皇宫里的工匠没有办法

为胆瓶托里。7.置金于中,当用铁篦熨烙之;/稍稍实以汞,掩瓶口,左右濒桐之。8.作者对锡工技

艺的高度赞美/科学小品 43。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L(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2)兼词(于+之),在那里。于,在;之,代庙中;(3)结构助词,相当

于“的”;(4)结构助词,起提示与停顿作用;(5)兼词(于十之),往里面。于,往;之,代欹器;(6)形容词

尾广„·的样子。2.(1)大概;(2)回头。3.D((1)介词,到,(2)介词,对,向;(3)连词,表承接关

系,(4)连词,表转折关系)4.(1)空着就会倾斜,灌人一半水就会端正,灌满水就会翻倒。(2)哪里有

装满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1 5.人决不可以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栽跟斗的。44.赵人养猫

1.(1)a.介词,表对象,向;b.介词,表比较,比。(2)a,介词,同“于”,表对象;h语气助词,表反问 语气,吗。(3)a.发语词,不译;b.指示代词,那(只)。2.(1)忧虑;(2)更有害。3.(1)为什么不

把猫赶走呢?[盍:兼词,何不;诸:兼词,之乎)(2)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的忧患在鼠上,而不在于无鸡

上。[结构助词,相当于“的”)<3)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赶走

那只猫呢?(结构助词,用在分句后,表示假设)4.句子是: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意

思是:偷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打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皿和用物。5.不一样。赵人赞成养猫,认为是“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主张把猫赶走。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盍去诸”,要把猫赶走。

6.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流,不能患

得患失,因小失大。45.宓子贱治宣父

L A(都是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2)代词,代吏书不善;(3)助词,的;(5)动词,到)2.(1)推行,实施;(2)尽力,尽快;(3)难看;(4)不贤,不才。3.(1)如果不是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2)有利于直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4.D 5.领导者任用部下,应该充分信任,放手让

他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46.农夫与行者

L BC[其中③④⑤⑥兼指代时间)2.(1)兼词,何不;(2)词尾助词,„„的样子;(3)词尾助

词,„„地;(4)结构助词,相当于“的”。3.(1)喘息;(2)„„的方法,怎样;(3)倒下;(4)慢慢地;

(5)同“何”,什么;(6)大概,恐怕。4.D[应为修饰关系,“服而”译为“心悦诚服地”)5。(1)甚矣,农

夫之惰也!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2)子之速耕者,殆难也。像你这样快速地耕种,大概是显得难了吧。

(3)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为逸而孰为劳乎?C两句问句写一句即可)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

松哪一个疲劳呢? 6.做事一定要亲身实践,不能眼高手低。[或“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

47.唐太宗论治天下

L诸:(1)代词,众,各位;(2)兼词,之于;(3)兼词,之于。者:(1)结构助词,用在动宾短语后,(做

到这些)功绩;<2)结构助词,用在动宾短语后,„„的人;(3)结构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人;(4)结

构助词,用在数词后,(这五)条。2.BC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余项均为代词)3.(1)使„„归/顷;(2)及,比得上;(3)明白;(4)妒忌;(5)之于;(6)并。4.自古以来都是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爱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5.B 6.C 48.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1.B[(1)是兼词;(2)是句末语气词;(3)用于副词词尾,„„地)2.(1)诧异,感到诧异;(2)同

“稀”,少;(3)拉住马缰绳;(4)原为兵器名,此代指战争;(5)取代;(6)帮助;(7)特别;(8)[句译为:连

酒糟谷糠一类的食物都吃不饱,因而终于过早地去世了)3.C[(1)死,去世;(2)终于;<3)错误;

(4)不{怨恨>)4.D(兵,名词作动词,杀;义,也是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A、B、C三项,都是意动用

法;宗,以„„为宗主国;耻,以„„为耻;师,以„„为师)5.(1)伯夷、把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尊养老

人,<心想)为什么不去前往归附他呢?:盍,合音词,何不,为什么不的意思,含否定义)(2)神农、虞舜、夏

禹的时代迅速地消失了,我将最终到哪里呢?[安,哪里,疑问代词宾语前置)(3)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该是怎样的呢?[“之”是用于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其”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6.表明自己的看法和

孔子的不一样 7.(1)兄弟之间互相恭谦礼让,互相推辞君位。<2)劝阻周武王讨伐商纣。(3)隐居首

阳山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8.B[是说伯夷、叔齐商量归附西伯昌,和“淡泊名利,坚持操守”无 关)

49.邻人亡羊

1.乎 矣 焉 也 哉 2.(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2)结构助词,强调多,可译为“这么”;(3)代词.代杨子反常的表现;(4)结构助词,用于“夫子”和“有”的主谓之间。3.(1)亲族,亲友;

(2)同”返”,回来;(3)何,怎么;(4)失去。4.社会上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或答”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会事倍功半”,或“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不要被各种 表象所迷惑”之类的答案都对)50.宰臣上炙

1.A 2.(1)呈上;(2)汝,你;(3)为什么;(4)两次;(5)同“捧”;(6)果真是这样。3.(1)拿磨

石磨刀,锋利得像干将的宝剑一样。(2)您堂下的侍从中莫非有忌恨我的人吧? 4.世界上的事情

是复杂的,要了解事情真相,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51.鲁国少儒士

1.AD 2.(1)语气助词,表疑问,呢;(2)介词,同“于”;(3)语气助词,表反问,呢;(4)语气助词,表感叹。3.(1)整个;(2)做决断;(3)固然,既然;(4)发布号令。4.(1)君子怀有这种儒学的,未

必穿这种儒士服装。(2)鲁哀公马上召他来,并用国家大事询问他,无论怎样变化发问,他都应对自如。

5.用事实证明。6.不能只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来判断他的学识、才能。52.超然台记

L BC 2.(1)如果;(2)逃避;(3)满足;(4)争斗;(5)真心;(6)哪里。3.肋(都是介词“因”。

A连词,用来;D连词,表修饰)4。(1)类推开去,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2)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3)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是很大的悲哀么1

5.超然游于物外;旷达。6.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下载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步步高翻译80-101(5篇模版)

    80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

    初一下文言文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桃花源 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高中选修一四篇文言文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

    张衡传高中文言文翻译

    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衡传高中文言文翻译,欢迎来参考!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目录 必修一„„„„„„„„„„„„„„„„„„„„„„„„„3 劝学„„„„„„„„„„„„„„„„„„„„„„„„3 师说„„„„„......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150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

    《劝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

    文言文名句及翻译高中[模版]

    文言文总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