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和政中学 宋晓霞)文言文一直是一个难题。文言文意味着文章是古代的、远离现代的,至少跟现代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么跟中学生的关系是远隔的,是疏离的,换言之,功利性差。但文言文要考,这也是事实,并且占的比重约是基础分25%。文言文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考试,还有着有传承问题、文化问题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等等。作为老师,必须去教文言文,并且要尽可能地去教好文言文,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文言文。面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借用新课标的契机,遵循课改所倡导的人人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和想法。
一、现阶段教师讲授文言文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文言文一直是许多教师教学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得痛苦。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印象中,老师们讲授文言文的方法多是逐字逐句地从头到尾串讲,遇到自己认为的重点或者是教参上说明的重难点,更是不厌其烦,举一反三地讲,学生不懂的地方讲,学生已懂的知识照样讲。讲授的内容,学生往往不能照单全收。“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懒得动脑,各种能力逐步缺失。
从学生层面看,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又不广泛,因此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学文言文无用,知道一点词句就可以了,故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文言文的学习。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也会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且教学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此,古诗文的学习也需要与时俱进,一种基于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二、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文”“言”并重
“文”“言”并重,是一种理念,不是教条。一篇文章要讲字、词、句等语言知识,又要传授文化常识,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等,如果不分轻重,这肯定是不可行的。应把“文”“言”并重这种理念贯穿在整个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有难易,年级有高低,任务有轻重,关键是要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传记文字词句相对容易些,可以少花一些时间,而牵涉到的人物可能具有历史的文化的内涵,可以作一些发挥和联系。讲《鸿门宴》,文字上应该没有多少问题,其他方面教师大可以作些补充和延伸,如刘邦、项羽的性格、作风等。写景散文,字词句上的变化较多,教学时不宜过快,对有些词义的理解会有见仁见智的事。讲《滕王阁序》,仅是文字疏通上就要花不少时间,因此老师在“言”上有必要加强。高中三年,也不宜一刀切,可分成三个学段进
行,高一年级着重培养、提高释义能力,将重点放在文言文的词语、句子的准确理解上。高二年级重点放在文章的体悟和鉴赏上,高三年级则重在强化应试能力上。从现行的教材看,必修一至必修五是第一层次,多的是在语言知识上,选修《论语》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第二、第三层次,重在文章鉴赏上、作者理解上、文化传承上,人文性体现得最为充分。
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又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更要强调文本之后的思想情感和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熏陶。以文章为中心,结合文章语境积累文言,进而体悟文化,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使“文”“言”不分,“文”“言”并重。
(二)积累文言知识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要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一些文言知识。在最初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同学学习文言知识的方法:注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词义的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从中摸索出规律。
在讲授新课时,可四人小组为单位,据讲授过的方法布置小组成员每人一段或二段,先独立思考完成应积累的文言知识的归纳,然后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对照纠正。全班交流时采取竞赛的方式,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小组的成果。说得不够或不完整的,其它小组补充。
开始学生会找得较少,错漏也会较多。但我不急于批评,而是肯定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表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通假字、实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达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用文言文来教学,教材是例子。《师说》、《过秦论》等都是经典,学生学了这些文章,能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一篇《赤壁赋》可以引起学生大讨论,对“主客对话”可以作不同的解读。“主客对话”是虚拟的,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也可以说是实有的,“客”是道士,是杨世昌,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自然是最符合他的身份与性格。
(三)积累成语典故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素养。《礼记》中的“教学相长”、“玉不琢,不成器”;《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史记》的“毛遂自荐”、“运筹帷幄”、“青云直上”;《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对于成语,要理解其意思,学以致用。
在古文中还有许多典故:《察今》中的“循表夜涉”、“刻舟求剑”;《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陈情表》中的“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促织》中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等。对于典故,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其出处,还要理解其含义,使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典故,提高文采,丰富内涵。
(四)从诵读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可培养语感,可陶冶情操。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结结巴巴、破句连连,没有美感的机械性的读书。只要真正走进文本,与人物同呼吸,与经典相融合,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古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学生理解感染了,就会认为读或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自然地理解,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样交给学生的是活的知识,是自己悟到的知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学生在诵读中加以品味,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他们才会愿意接触,包括在课外。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能使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中。
(五)学会质疑
《论语》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事物要有一种怀疑精神。这样,做学问才能去伪存真,社会才会进步,充满活力。质疑时要有的放矢,广开言路,让学生能大胆地交流。此时,教师扮演好组织,裁判员和学习者的角色。平常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者。老师往往挖空心思设计很多问题来启示学生,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效果并不好,学生提问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现在位置换了,是学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来“考”教师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开发。另外,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老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比以前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教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许多人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不会怀疑那个白首、醉熏熏的欧阳修与人们喝酒、游山玩水就是与民同乐。简单从欧阳修与民游游山、玩玩水、喝喝酒、摆摆宴得出的主题“与民同乐”,显然是与孟子“与民同乐”的本意是相悖的,是与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背道而行的,也是对作者的一种误解。他为徐州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与滁人游山玩水,是滁民因为“休养生息”而“喜与予游”的内心喜悦,毫无粉饰做作,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赏赐与矫情,是发自百姓与欧阳修内心的自愿与自觉,体现的是官民之间社会之间的和谐与人性。这才是《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与民同乐”的真正意义。所以,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只能是教学,当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人演说时,就会被异化为娱乐和“泛文化”。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多样化,但本质是不变的。文言文教学理应是语文教学中最受追棒的篇章,理应是课堂上的一份精美大餐。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教学
周德朝(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教研室 415101)
摘要: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学教学,应落实课程理念,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组织好探究性学习,重视实验教学,落实STS教育,注意学科间联系。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 教学
实施新课程以前,由于过分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因而出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然而在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乎,课堂上又出现了“满堂跑”、“满堂闹”的现象。这种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现象,都违背了原有教学大纲和现行课程标准的精神。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是效益,在新课程条件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正确处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又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的生命所在。如果忽视了教学的目标性和实效性,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乱哄哄,教师该讲的没有讲清楚,知识教学不落实,学生思考分析小结不到位,课堂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高中学段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本文试就结合《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提出的七条建议,并结合实施情况,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
1、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理念。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依据一定的理念。《课标》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今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大众教育”,强调科学为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就是要求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讲,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师应该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它既是一种理想观念,又是一种行为准则;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 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我国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因此,生物课程的学习要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讨论或作出个人决策,了解相关职业,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而,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要针对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习过程变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合格的人为最终目标。
2、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目标主要是追求“双基”的落实,而《课标》中提出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维目标。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首先要依据《课标》,准确定位,确定并落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重结果,新《课标》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上,主要看教师的讲,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到位,而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的学,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学生学得什么,学得好不好,能力是否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体探究,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能力。优化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选修3专题2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这一节,过去教学的“双基”目标一般定为: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应用,能解决动物细胞培养方面的实际问题。教师会依照教材,先讲概念,然后出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挂图依次讲解其过程,再讲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及应用,最后是课堂练习,做2-3道题。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得懂,题目做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区一中高三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讨论研究,确定了这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是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过程、条件及应用;能力目标是通过分解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关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接着和他们一起集体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并推选一名教师上课。在授课前,让学生在家里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人造皮肤及其应用的事例,并思考:“科学家是怎样获得人造皮肤的呢?”上课后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其目的是激趣。然后出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课件,让学生在识记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再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交流,教师小结。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独立尝试表达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第四步,教师提问: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哪些条件?它与细胞体内生存存在哪些异同。第五步,学生自主学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完成情感目标。最后是课堂练习。上课结束后,我在该班做了随堂测试,测试结果是及格率100%,优秀率57.3%。通过这一活动,我和一中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
3、精心策划,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念、树立科学精神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指出: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会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乐于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会在探究中收集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从而获取新知。怎样组织好探究性学习,这是老师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发展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11项要求,这实际上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必须精选内容,让学生有效探究。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类:生物史探究、实验探究和调查探究。生物科学发展史相关知识的探究,主要是经典事件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探究,高中生物教材中诸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光合作用、生长素、酶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通过剖析这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寻着科学家的足迹,学会开展探究活动;生物实验探究主要是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科学探究的逻辑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实验验证,因而实验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在这些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报告。高中生物教材上“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酶活性的条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探究活动都可依据上述一般方法进行。“探究脱氧核苷酸序例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和“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等利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的探究的活动亦归于此类。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领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调查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高中生物教材上“调查社区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流量流动情况”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在社会中培养学生通过调查,收集、筛选和整理数据,分析判断得到结论的能力。
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不同;二是探究性学习要结合当地实际,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一般高中和示范性高中,他们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硬件设施上存在差异,不可一概而论,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三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换位思考,对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具体细节不细化,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但要成为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
4、明确目标,搞好实验教学
《课标》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首选现实环境条件下的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明确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随着高中生物实验的增多,实验教学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生物知识的理解,必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学校生物实验室建设不完善,仪器设备和用具配置不到位,教师仍凭“三寸不烂之舌”在黑板上讲实验;二是少数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认识不够,让学生读实验、背实验,这都是违背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
上好实验课,还要明确不同类实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的划分标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根据学生实验目标不同,共分为三类: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技能性实验的实验目标是观察对象是什么或鉴别实验材料中“有什么”?如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这类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药品试剂、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和能分析结论;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标是为阐明“为什么”或“怎么样”提供实验依据,或证实物质或结构动态变化,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模拟植物和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等。其基本程序为:确定论题——获得论据——进行论证,论证方法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有教师在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时,就把该实验当作验证性实验,然而新课程教材是每一种试剂都检测所有的待测液,这实际上就变成了技能性、探究性实验了。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对学生实验活动的要求是建议性的,在不违背课程内容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实验可以选做,也可以增加一些低成本或本校容易开出的其它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的开出率。
5、面向社会,落实STS教育。
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冲击着人类社会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存在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关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STS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构起来,它既要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作出决策,并把这些汇集于教育。STS教育主要包括:①突出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环境;②强调知识的应用;③注重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④注重逻辑推理和决策能力的培养;⑤重视伦理和价值观;⑥面向未来的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有机渗透STS教育。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整合生物科学知识,确立与STS相联系的内容。如围绕“细胞”的教学介绍细胞的全能性及组织培养技术和克隆技术;把“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教学与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育种等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让学生了解STS教育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生物学的新进展是在采用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的条件下取得的,而这些技术手段又是以生物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如DNA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职能是研究自然界的未知世界,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技术的职能在于改造世界,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三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在这方面可选择当今生物科学发展的热门话题,或组织学生讨论或组织学生辩论或让学生演讲,这类话题很多,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生物治虫与生物农药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知晓利弊、作出决策。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之间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生物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生物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相互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宣威市第六中学高二体育组 孔维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体育新课程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 1 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们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 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高一(10)班班级班规
一、班级组成:
1、全班共有54名同学:男生28人、女生26人;
2、全班分成四组和一列;
3、每组设组长一名;
4、班干部: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宣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
5、团支部设书记、组织委员两人;
6、小组长兼课代表:语文(1人)、数学(1人)、英语(1人)、自然科学(1人)、社会(1人)、政治(1人)、音乐(1人)、美术(1人)。
二、各级干部职责:
班干部职责:
班长:积极主动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搜集同学意见,主管班级全面工作。抓班级纪律;收取家庭联系等一切联系单。
学习委员:与老师联系,领导好课代表做好有关学习的工作,负责统计班级每次考试的相关数据和周记的收缴。
文娱宣传委员:负责开展文艺活动和组织班会;出好黑板报,宣传班级好人好事。
卫生委员:安排、检查清洁卫生工作。
体育委员:管好体育课和早操、眼保健操,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负责在校就餐的组织;管理班级用品。团干部职责:
书记:做好团员管理工作;协助班长做好学生纪律管理;负责班级图书管理。
组织委员:收取团费,培养新团员。
组长职责:
组长:负责收发、检查作业,背书,完成班委和老师布置的任务,使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课代表职责:
收发、送交各科作业;协助任课老师老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协助班长管好课堂纪律;语文、外语、数学、自然科学课代表负责及时总结新老知识,带领早读和安排自习,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向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汇报。
各级干部要做到:
①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②敢于同班上的不良风气作斗争。
③关心和帮助落后的同学。
三、关于班干部选举:
1、老师提名或自荐。
2、班干部任期一期。
3、随时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特别不称职的可以中途撤换。
4、班干部成绩不得进入全班后十名。
四、关于座位:
1、原则上按身高、成绩、男女搭配进行分组。
2、每周各组轮换一次。课桌椅不动,中间一列不动。
3、位置调动由有自己与同学协商并自己提出申请,报班主任批准。同学之间不准任意调换座位。
五、关于班级例会:
1、每两周召开一次有班干部、团干部、组长、课代表参加的联席会,时间自定。
2、联席会由各班委负责主持,班主任列席旁听。讨论主题:班级常规,动态,解决办法等。
3、学习例会由学习委员主持。讨论主题:课堂纪律,知识总结,对老师的建议,学习计划等。
4、团支部例会由团支部书记支持。讨论主题:团员思想动态,青年入团,活动开展……
六、关于班级事务承包:
由卫生委员负责分配班级卫生值周、就餐等事务的分工安排,各同学各司其职。
七、学生违纪扣分细则
为加强学校管理,严肃学校纪律,保持良好校风,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此规定:
1、迟到或早退
(1)早上:
1、遮浪,东洲,内湖的同学最晚7:20到,迟到5分钟扣一分(迟到一分也是扣一分)
2、田墘的同学最晚7:15到,迟到5分钟扣一分
下午:1:50到,迟到5分钟,扣一分
(2)迟早或早退累计3次/月者,叫家长
(3)迟早或早退累计10次/月者,学校处理。
2、旷课
(1)每学期旷课1-3节者,扣3分;
(2)旷课累计1天者,叫家长教育并扣5分;
(3)旷课累计3天者,学校处理并扣10分。
3、集体活动(如升旗、义务劳动、集会、运动会等)
(1)累计3次/月无故不参加者,扣1分;
(2)累积5次/月无故不参加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并扣5分;
(3)在集会中说话、做小动作、制造混乱者,扣3分。
4、1分,2212倍。
1、披头散发、化妆、戴首饰者,扣1分
2、不穿校服、学生证者,扣1分
6、学习及作业管理
1、未交作业者每次,扣1分,罚抄不交这一课的公式、古文或单词等等10次
2、累积五次未交者,罚抄语文课文两篇(不少于1000字),并扣5分。通知家长带回教育。
3、累积十次未交者,交由班主任处理,扣20分。通知家长,报学校处分。
4、各组组长负责收交本组成员的作业,凡不交者,将其名单报各科课代表。凡隐瞒不报者,按组长未交作业记录,并扣5分,同时报班主任处理。课代表负责向学习委员汇报作业收缴
3情况,凡隐瞒不报者,扣5分,学习委员向值日班长汇报,凡隐瞒不报者,扣5分。
5、月考后退一名扣1分
6、期中考试未进全校前30名,全班扣2分。
7、课堂纪律
1、扰乱课堂纪律者,轻者扣3分,重者扣5分
2、上课随地丢纸者,轻者扣1分,3、上课睡觉者,扣1分;提醒后,仍继续睡,扣3分。
4、上课吃零食者,扣3分。
5、上课没带本节课所学的导学案,课本及相关资料者,扣2分
6、上课与老师争吵者,出口伤人者,扣5分。
7、上课未经任课老师允许,擅自外出者,扣3分。
8、上课玩手机,扑克牌、象棋、麻将和无关的课外书者,扣3分
加 分 细 则
第一章:学习加分
1、月考进步1名加1分(班级名次)。
2、月考各科1,2,3名加3,2,1分。
3、班级前3,5,10,15,20分别加5,4,3,2,1,0.5。
4、每周学科无未交作业课代表加2。
5、每周全部学科无未交作业学习部长加3。
6、每人每周各科作业交齐加1分。
7、上课被老师表扬+1分。
8、积极参加学习小组帮助他人每人次+1分。
9、期中进全校前30名(前30都是我班同学),全班每人家2分,第二章:寝室加分
1、一周内为扣分分每人加1分,寝室长加2分。
2、一周内被学校+0.5分每人加2分,寝室长加3分。
3、一周内被学校+1分每人加4分,寝室长加5分。
4、获得文明宿舍获奖者,该宿舍成员每人加6分,寝室长加7分
(以上+分不累计按照最高分计)
第三章:活动加分
1、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1分,组织者+2分。
2、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未获奖(如校运会,艺术节,科技节等)+2分,组织者+3分。
3、在学校活动中获1,2,3,4,5,6名组织者依次+7,6,5,4,3,2分,参加者+6,5,4,3,2,1。
((以上+分不累计按照最高分计)
第四章:两操加分
1、一周无扣分每人+2分,负责人+3分。
2、做操被学校口头表扬,每人+1分。负责人+2分
3、做操被学校表扬加分,每人+2分。负责人+3分
第五章:其他加分
1、获得学校卫生示范班级每人+3分。
2、获得学校两操示范班级每人+3分。
3、获得学校纪律范班级每人+4分。
4、获得学校流动红旗每人+5分。
5、受学校口头表扬每次+2分。
6、获得学校正式表彰(如获得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等)每人次+5分。
7、担任学生干部(含寝室长、组长课代表及相关的骨干)能完成本职工作者,无失误者,每学期加10分;校级、市级、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的分别加5、10加分。
8、一学期连续四周无扣分情况者加2分,一学期内无迟到、早退旷课者加6分,一学期内无扣分情况的加10分。
9、做好人好事,如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等情况的给予1-10分不等的加分。
10、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担任校级以上志愿者每人次+2分。
第五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蒋永义 叶世荣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体育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凸显。对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巨大的高中生来说,体育课是缓解他们压力、保证他们体质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体育课堂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却忽略了学生“学”的重要性。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践行新课改的主张。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一、转变思想,实施“健康体育”
所谓的转变思想,一方面指的是转变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则主要指的是转变体育课教学思想。高中体育课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一条机械化的道路,即围绕竞技项目组织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僵化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参与性很难提高。因此,必须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健康体育。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地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把运动技能教学和学生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调换位置,构建生本课堂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领导者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陪衬。这种教学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实则就是主张教师和学生要适当地调换位置。要由学生适应教学到教学适应学生转变,要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要对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必要的整合处理,对于选修课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一些高难度体育技能部分,要调整难度,对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改造,对选修课则采取分层教学或自愿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权和自主权。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开发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创新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体育课如果陷入机械重复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必须要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多姿多彩。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体育课教学,适当地把体育课阵地转回课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全民健身视频,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播放一些竞技体育视频,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提高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让体育课充满竞技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必须要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体育课在趣味中开始,在快乐中结束。
参考文献:
[1]李鹏程。试论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J]。华章,2012(10)。
[2]唐玉玲。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考试:教研版,2012(5)。
(作者单位蒋永义: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叶世荣: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