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时间:2019-05-15 02: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第一篇: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秦艳芳(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现象不外乎: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学生埋头苦干,一字不落的记录,生怕漏掉一个词语的解释,往往来不及思考,个别不做记录的则是一本资料书管到底。最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我校于2012年3月开始全面铺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提出了课堂要求,即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二种课型:自主课、展示课。三个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由“师长”变为“学长”;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四个环节:集体编写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感悟,归纳反思提升。

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自主课和展示课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导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杀掉赵葱,最后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王翦随机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这种恐怖政策。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荆轲出现了,那么他是怎样取得秦王的信任进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荆轲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这样的导入方法,也就是汪广仁教授提倡的悬疑教学法。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让学生想学这篇文言文。

二、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可否认,串讲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让学生在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中将文言字词一一梳理,并学会翻译。但是,也正是这种串讲的方法使文言文的课堂失去了魅力。用串讲的方式讲解文言文,使课堂的主体完全变成了老师,学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动地接受,于是,文言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单调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老师并不需要如此的累,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也可以更有生机。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6个学生组成。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们班有九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

言文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坚持学”。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现就以《师说》一文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步粗读。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精读。在《师说》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得居然更好了。

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

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总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作为一个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参考。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还应多探索、多思考、多总结。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7年2期)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和政中学 宋晓霞)文言文一直是一个难题。文言文意味着文章是古代的、远离现代的,至少跟现代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那么跟中学生的关系是远隔的,是疏离的,换言之,功利性差。但文言文要考,这也是事实,并且占的比重约是基础分25%。文言文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考试,还有着有传承问题、文化问题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等等。作为老师,必须去教文言文,并且要尽可能地去教好文言文,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文言文。面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借用新课标的契机,遵循课改所倡导的人人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和想法。

一、现阶段教师讲授文言文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文言文一直是许多教师教学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得痛苦。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印象中,老师们讲授文言文的方法多是逐字逐句地从头到尾串讲,遇到自己认为的重点或者是教参上说明的重难点,更是不厌其烦,举一反三地讲,学生不懂的地方讲,学生已懂的知识照样讲。讲授的内容,学生往往不能照单全收。“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懒得动脑,各种能力逐步缺失。

从学生层面看,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又不广泛,因此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学文言文无用,知道一点词句就可以了,故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文言文的学习。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学生在麻木地听讲训练中也会日渐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且教学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此,古诗文的学习也需要与时俱进,一种基于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二、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文”“言”并重

“文”“言”并重,是一种理念,不是教条。一篇文章要讲字、词、句等语言知识,又要传授文化常识,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等,如果不分轻重,这肯定是不可行的。应把“文”“言”并重这种理念贯穿在整个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有难易,年级有高低,任务有轻重,关键是要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传记文字词句相对容易些,可以少花一些时间,而牵涉到的人物可能具有历史的文化的内涵,可以作一些发挥和联系。讲《鸿门宴》,文字上应该没有多少问题,其他方面教师大可以作些补充和延伸,如刘邦、项羽的性格、作风等。写景散文,字词句上的变化较多,教学时不宜过快,对有些词义的理解会有见仁见智的事。讲《滕王阁序》,仅是文字疏通上就要花不少时间,因此老师在“言”上有必要加强。高中三年,也不宜一刀切,可分成三个学段进

行,高一年级着重培养、提高释义能力,将重点放在文言文的词语、句子的准确理解上。高二年级重点放在文章的体悟和鉴赏上,高三年级则重在强化应试能力上。从现行的教材看,必修一至必修五是第一层次,多的是在语言知识上,选修《论语》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第二、第三层次,重在文章鉴赏上、作者理解上、文化传承上,人文性体现得最为充分。

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又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更要强调文本之后的思想情感和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熏陶。以文章为中心,结合文章语境积累文言,进而体悟文化,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使“文”“言”不分,“文”“言”并重。

(二)积累文言知识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后,要学生深入学习,掌握一些文言知识。在最初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同学学习文言知识的方法:注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词义的差异、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从中摸索出规律。

在讲授新课时,可四人小组为单位,据讲授过的方法布置小组成员每人一段或二段,先独立思考完成应积累的文言知识的归纳,然后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对照纠正。全班交流时采取竞赛的方式,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小组的成果。说得不够或不完整的,其它小组补充。

开始学生会找得较少,错漏也会较多。但我不急于批评,而是肯定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表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也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竞争、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掌握通假字、实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达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用文言文来教学,教材是例子。《师说》、《过秦论》等都是经典,学生学了这些文章,能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一篇《赤壁赋》可以引起学生大讨论,对“主客对话”可以作不同的解读。“主客对话”是虚拟的,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也可以说是实有的,“客”是道士,是杨世昌,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自然是最符合他的身份与性格。

(三)积累成语典故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对成语典故的了解和积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的文化素养。《礼记》中的“教学相长”、“玉不琢,不成器”;《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史记》的“毛遂自荐”、“运筹帷幄”、“青云直上”;《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对于成语,要理解其意思,学以致用。

在古文中还有许多典故:《察今》中的“循表夜涉”、“刻舟求剑”;《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陈情表》中的“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促织》中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等。对于典故,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其出处,还要理解其含义,使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典故,提高文采,丰富内涵。

(四)从诵读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可培养语感,可陶冶情操。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结结巴巴、破句连连,没有美感的机械性的读书。只要真正走进文本,与人物同呼吸,与经典相融合,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古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学生理解感染了,就会认为读或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自然地理解,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样交给学生的是活的知识,是自己悟到的知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学生在诵读中加以品味,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他们才会愿意接触,包括在课外。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能使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中。

(五)学会质疑

《论语》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事物要有一种怀疑精神。这样,做学问才能去伪存真,社会才会进步,充满活力。质疑时要有的放矢,广开言路,让学生能大胆地交流。此时,教师扮演好组织,裁判员和学习者的角色。平常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者。老师往往挖空心思设计很多问题来启示学生,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效果并不好,学生提问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现在位置换了,是学生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来“考”教师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开发。另外,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老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比以前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教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许多人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不会怀疑那个白首、醉熏熏的欧阳修与人们喝酒、游山玩水就是与民同乐。简单从欧阳修与民游游山、玩玩水、喝喝酒、摆摆宴得出的主题“与民同乐”,显然是与孟子“与民同乐”的本意是相悖的,是与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背道而行的,也是对作者的一种误解。他为徐州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与滁人游山玩水,是滁民因为“休养生息”而“喜与予游”的内心喜悦,毫无粉饰做作,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赏赐与矫情,是发自百姓与欧阳修内心的自愿与自觉,体现的是官民之间社会之间的和谐与人性。这才是《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与民同乐”的真正意义。所以,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训练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只能是教学,当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人演说时,就会被异化为娱乐和“泛文化”。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多样化,但本质是不变的。文言文教学理应是语文教学中最受追棒的篇章,理应是课堂上的一份精美大餐。

第三篇: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在新

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学生往往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在文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以及言文教学逐步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 文言文教学 效果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熔铸人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现象不外乎: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学生埋头苦干,一字不落的记录,生怕漏掉一个词语的解释,往往来不及思考,个别不做记录的,则是一本资料书管到底。最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我校于2012年3月全面铺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提出了宾川四中“1234”课堂要求,即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二种课型:自主课、展示课。三个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由“师长”变为“学长”;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四个环节:集体编写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感悟,归纳反思提升。

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自主课和展示课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杀掉赵葱,最后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王翦随机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 1

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这种恐怖政策。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荆轲出现了,那么他是怎样取得秦王的信任进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荆轲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让学生想学这篇文言文。

二、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可否认,串讲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让学生在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中将文言字词一一梳理,并学会翻译。但是,也正是这种串讲的方法使文言文的课堂失去了魅力。用串讲的方式讲解文言文,使课堂的主体完全变成了老师,学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动地接受,于是,文言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单调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老师并不需要如此的累,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也可以更有生机。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6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们班有九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言文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坚持学”。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就以《师说》一文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步粗读。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精读。在《师说》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总之,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作为一个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参考。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还应多探索,多思考,多总结。

第四篇: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改革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热点。不断探索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中职教育教学效果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通用语,不仅代表了一门外语课程,同时,也成为当今社会谋生和工作社会需求所必备的一种技能。但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校的目的是希望尽快掌握一门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他们对文化课尤其是对英语学科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中职生学好英语对于今后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一,新课改标准与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材、教师,使学生在各个孤立的的基础上被动接受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教材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并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堂呼唤建立新型的中职课堂关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堪忧,无论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来说,都存在较大问题。首先,中职学生虽有过基础英语学习经历,但整体水平不高,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英语运用真实环境,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其次,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课堂教学专业内容毫无关联。对课程教材体系把握不够精准,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实际应用了解不够。教学仅停留在理论之上,并且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教学只照本宣科,较少进行拓展教学,教学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对学生上课的“不学习”情况听之任之,缺乏责任心。

三,新课改理念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启示

1,树立现代职教理念

1.1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1.2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1.3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4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2,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选择实用的教材体系,必须符合学生的就业导向。教科书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文化知识,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在编排形式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科书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难易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可以根据时代、区域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被时代淘汰的一些生僻词汇可以省略。随着网络、书刊、杂志、报纸应运雨生的新词汇,做适当增加。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生话的联系。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尽可能地采取直观、生动的工作场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采用录音、挂图、影像等手段刨设学习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法,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刨新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互动起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变学生以往机械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学习内容,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调查搜集和教学相关的一些资料,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

教师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的教学方法,也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询问实际工作中的疑难向题,采取课堂一问一答的形式,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量,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实际所面临的困惑,学生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以课堂上课为中心环节。在课前准备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就业工作特点提前准备好教案,包括学生班级、人数、上课时闻、地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步骤和教学教具的使用等;还要根据中职生不同班级、年级、专业、性别等,注意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的人,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看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中占主导作用,教师要围绕学生全方位传授知识技能。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提问问题展开教学内容,再借助录音、教学挂图等进行讲解,接下来,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适当指导。第二,反复操练。提升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教学重点反复操练,可以进行对话、跟读、抄写等模仿情景,贯彻深人教学内容。总之,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不断探索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敏瑜.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3.(35):56-57

[2] 何文明.职业教育呼唤教学方法大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5):16-18

[3] 丁莉维.新课改下的中职英语课堂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6):110-111

[4] 赵立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2):187-188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探索

元谋县元马中学 李绍勇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课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在用课件执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既设计了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有从网上下载的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FLASH动画制成的春景图,再加上实景拍摄的春色图,让学生醉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理解和记忆。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培养创造。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上《黄河颂》一课,我首先放映一段电影录象,一黄河之水来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再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我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黄河展开想象,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四、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而不能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和作业本搬家,把学生读纸制品的书、做纸制品的练习册子,变成从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ppt。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施方良、崔允淳主编的《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2、黄埔全 《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 《课程、教材、教法》 1996年第10期

3、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4、刘福根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

下载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新课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并根......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初探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光荣而神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打破传统教学......

    高中新课改中如何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的研究5篇

    《高中新课改中如何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和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明确指出生物学......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的三段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的三段式教学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何冀 邮编:638400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再一次的吹遍了神舟大地,课程改革的精神贯穿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学校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利于贯彻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

    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意 班佑完小:周么措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

    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爱好 代艳艳江苏省宿迁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全面而又具体地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的新观念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的新观念 兴义五中:曾 熙 一、高中美术课重在对学生审美及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力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智能,是科学和艺术得......